- 相关推荐
小学低段学困生转化的研究工作报告
一、研究背景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现在学生生活环境的变化,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学困生”。特别是小学低段“学困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研究。加之,我校是一所农村乡镇小学,学生素质相对较低,学困生数量较多。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农村小学低段“学困生”转化对策,此课题的研究,对于深入分析农村小学低段的学困生的转化,为更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高标准地完成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当地本教育的发展,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此类课题在国内外早已有研究、探讨和论述,但是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探讨和分析,如果从学校实际教学的角度,从大问题下找个小问题去研究这个问题,更具有深层次探索和研究的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揭示农村小学低段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探索农村小学转化学困生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研究的内容包括学困生的内外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本课题的主要观点是以农村小学低段学生中存在的学困生,其表现较为复杂、多方向、多层次的特点,但是究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是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包括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转化学困生的方法主要策略是加大校内的教育力度,加大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作用。
四、课题主要概念内涵
学困生:学困生又称学业不良的学生。是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学习困难而达不到规定的学习要求的学生。其特点为:①学习成绩长期而稳定地达不到规定要求;②身心生长发育正常,智力正常;③造成的学困原因不同,但学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潜能,通过干预或辅导是可以转化的。
学困生成因,是指造成学生学习困难、成绩落后的所有因素,有非学校教育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及学生自身因素。非学校教育因素有生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有办学思想,教育者自身的缺陷,学校内部各种教育力量没有形成合力等;学生自身因素有生理因素,智力因素,动力因素等。
五、研究的目的及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对学困生的现实理解,把握学困生的认知特点及规律,寻求有效的教学对策,丰富当前教学理论。
2.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转化已存在的学困生,减少新的学困生的出现,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低分率,从而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
3.探索乡镇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探索学困生转化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体系。
六、完成课题的基本条件
我校是一个乡镇学校,所招收的学生皆来自于我校附近的及个自然村,学生所具备的认知特点即为农村小学生所具有的认知特点。特别是小学低段学生认知特点最为典型,是研究的好对象。加之,学校领导特别关心教师对于课题的研究,给予大力的支持。
七、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的对象是我校低段的学困生。他们主要表现为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学习感到困难,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了解国内此类研究状况及成果,搜集相关理论与资料,为课题提供理论支持。
2.调查法:有问卷调查和跟踪调查,分析学生学习现象,确保研究对策,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3.个案研究:对具有典型特点的学生,进行调查、跟踪,从个性到共性揭示一般规律。
八、研究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1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的分工,进行理论资料的准备。
(二)研究阶段(2015年2月—2015年3月),调查研究农村小学低段学困生产生的内外深层次的原因,完成相关的调查材料。
(三)第三阶段(2015年4月—2015年5月)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寻找个案深入开展研究,找到小学低段学困生转化的方法、措施,写出转化材料。
(四)第四阶段:(2015年6月--2015年7月)实施总结阶段。总结几年来的实验工作,收集汇编实验成果,写出综合实验报告及研究论文。
【小学低段学困生转化的研究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农村留守学生学困生转化方法转化课题研究工作报告范文07-30
学困生转化方案04-11
学困生转化方案08-04
小学数学教学与学困生的转化论文03-22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论文03-21
中学化学学困生转化研究开题报告06-09
《小学数学低段课堂教学和谐性要素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09-02
学困生转化的工作计划09-18
学困生转化方案15篇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