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校长自评报告精选范文
“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这是先贤千年的哲思睿智的感叹,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校长自评报告。“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是历代贤达早就向我们发布的时代最高命令和深情的嘱托。新理念的学习与有理论思考的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只要深入思索,就会感觉到“教育”、“学校”、“人的发展” 这样的字眼是如此沉甸。她向我们发出号召,“促人主动发展,让人终身学习”,并随着社会发展滚滚向前的步伐时刻鞭策着我们。在提高社会公民整体素质的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象春雷但更象警钟。是的,众多的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该负起怎样的责任和使命!我们需要做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这直观教育价值的命题,使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们需要全新的教育理念,并在校本化的过程中,生成科学的运行机制让学校“动”起来,生成合理的管理方式让教师“动”起来,生成有效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动”起来。三年前我们高兴地播下“新基础教育”的种子,三年后,我们欣喜地发现它已生根和发芽。期间我们感受了快乐和担忧,遭遇了挑战和矛盾,这一切源于思想的唤醒、观念的碰撞、实践的摩擦、成功的欢乐。三年来,在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探索实践中,学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师生的眼睛“亮”起来了,思维“活”起来了,手也“动”起来,方法也“多”起来,内容也“趣”起来了。办学获得了不少成绩,得到了社会认可,可谓声誉鹊起。“教育创新”、“与时俱进”,更使我们充满了热情,坚定了信念,大踏步向创建21世纪的新型学校迈进。
自 评 概 说
将新的理念进行“本土化”的研究实践,这是“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一贯坚持的原则。学校长时期处于“僵化”、“静止”状态,对于学校的运行比作“老牛拉破车”并不为过。我校是一所有近40年历史的老校,但长期以来,学校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办学优势,教育教学质量曾起伏跌荡,一度失去社会信誉和社会关爱。学校薄弱的管理、师资以及生源问题和学校内部隐性的各类矛盾,也一直困扰着学校和阻碍着学校的发展。再者,学校科研水平不高,软、硬件落后和“生源决定论”的思维定势等因素使得学校缺乏进取竞争气氛,缺乏改革发展动力。为此,让学校“动”起来已是迫在眉睫。98年以来,学校逐步加强管理的力度,借着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的东风,针对薄弱环节,狠下功夫,根据国家素质教育的精神和要求,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展开了全面的改革和建设。随着学校僵化生存状态的激活,内部竞争激励机制的形成,学校开始深入思考并寻求新的教育教学发展的理论平台,让学校更好地“动”起来,使学校教育更具时代性、先进性。在“动”和“活”的过程中,让学生得到好的教育,让教师得到更好的发展。“新基础教育”全新的理念深深吸应了我们,学校认识到“新基础教育”是一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整体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系统改革工程,她从生命的高度,关注学校教育生活的每一个环节,关注师生的生存状态,具有很大的包容性、永久的研究价值。学校不失时机地在99年9月成为新基础教育准实验学校,并于2000年转为实验学校。
最初,学校选定起始年级(现为初三年级)为实验年级,成立课题组,展开实验工作。我们在新基础教育实验例会上,反复学习、讨论“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的新观点、新思想,紧紧抓住这两个教师和学生在学校生存的最基本的领域,进行实验改革。学校不断反馈实验信息,并将新基础理论不断向各年级辐射。学校要求各部门,依据“新基础教育”理论调整工作思路、方法。与此同时,学校以区级以上层面的“新基础教育”现场研讨会,和专家的指导为契机,组织全校教师以宣传导学、专家帮学、互动探学、自主悟学四条线展开了对”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深入学习,并努力实践探索,根据”新基础教育”的“整体”、“综合”的研究方法论,由点到面,有序推进,不断将其理论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将“新基础教育”理论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理论平台加以确定和宣传。运用新基础教育理念,学校在课堂教学、班集体建设、教育环境建设方面积极投入实践研究,现已初步取得成效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工作报告《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校长自评报告》。
“新基础理论”的综合渗透,使得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特色学校建设等方面找到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及工作思路方法。我们期望在“新基础教育”理论指导下创建充满活力,师生主动发展的新型学校。学校依据“新基础教育”的“三观十性”、新型教师的培养和未来新人的设计、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等全新理论,不断完善学校的办学理念,调整办学目标,在“严管理、勇开拓、抓质量、创特色、求发展”和“人人合格、学有特长、优有特色”的学校发展起步阶段的办学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塑学生特长,展教师风采、创学校特色”,从过去要求学生“三自”,即“自主、自律、自激励”发展到现在的“五自”,即“自信、自治、自律、自主、自强”的学生主动发展的操作模式,并重新在全校师生中掀起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思考和磨合,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以“敦品励学、以品养慧”为校训,以“求真、务实、合作、创新”为校风,以“严、实、精、活”为教风,“勤、实、悟、活”为学风,始终把体现生命的活力作为教与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并依据新基础教育对新型学校创建的指导,学校初步形成共识:努力把学校建成以“敦品励学,以品养慧”为校训,以创建学校是师生“学习的学园、成长的家园、成功的乐园”为目标,造就能“反思、研究、探索、重建、创造”的新型教师,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身心健康、学力合格、富有个性、充满人文”的、主动和谐发展的未来新人为主旨的新型学校。
可喜变化
三年“新基础教育”的实践,学校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这些变化源于观念的更新而由“动”所至,教师“动”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学校“动”起来了,他们之间的互动更使得学校面貌焕然一新,良好的师生精神状态亦给来访的社会各界人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教授在新基础教育全国共同体会议中,对我校从总体上给予了高度赞扬。他认为课堂状态、学生活动,师生精神面貌都很好,这对于一个条件非常一般的学校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学校的这种内在活力已走在许多条件较好的学校之前了,学校有进取精神,坚持改革实验,必定会取得更大成绩。学校因“动”而带来的可喜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校本培训和教师学习方式的更新,促使科研水平有了新提高。
过去,学校校本培训较少,教师学习方式单一,主要依靠学历进修和教研组活动。随着新基础教育理论的渗透,新型教师的培养要求。学校拓宽了教师学习的渠道和方式,如专家讲座式的帮带学习;利用各类会议和宣传橱窗进行宣传、引导学习;组织组室内外、部门相互探讨、听课研讨式学习;下发资料,要求教师提交报告的反思式的自主悟学。这些学习对教师发展、观念更新、专业素养业务能力的提高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学校要求教师们在学习中,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实践花絮和论文,教科研部门对此进行监督,指导管理和评价。目前,对新基础理论的学习、实践和思考,已涉及到学校各年级和各个学科,这里仅以50岁以上的教师为例,如生物实验室吴美球老师撰写的《课堂上要关注每学生》,史地生教研组吴正言老师撰写的《新基础教育下的地理课堂的思考》,初三年级王素华老师写的《把课堂这个大舞台让给学生》,化学教研组的张行菊老师撰写的《让化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等。科研水平的提高体现在:第一,是群众课题研究较过去有突破性进展。去年区级认定课题7项,今年又申报了8项。第二,教师参与区科研成果评比的获奖率逐年提升。2001年获奖有7项,同时在市区级刊物刊发的文章也相应增多。第三,学习使教研气氛变得浓厚,教师开课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研讨意识显着增强,每一轮“新基础教育”研讨课,都有十几名老师报名参加,目前已形成“有课可评,有例可说”的教研环境和“向科研要效益,向课堂要质量”的教研意识。
二、课堂教学观念和方式更新,促使课堂教学有了新追求。
在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学习、实践中,课堂教学观念有了全新的变化,教学方法亦随之丰富起来。过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主要是:完成知识点学习的认知要求,完成教案达到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情形以灌、仿、记为特征,以讲述、作业和盯、补为重点。如今,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新基础教育”精神感召下,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普遍得以更新。大多数教师看学生、看课堂的眼光都发生了变化。如众多教师曾在体会文章中提到诸如“相信学生的无穷潜力”,“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正视差异性,正视个性”,“关注生命,关注课堂”之类的思想,并在课堂上皆有所体现。在教学上,让课堂生成精彩的有效互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和思维的主动活跃,形成了课堂教学新追求。
【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校长自评报告】相关文章:
自评报告范文10-24
员工自评报告06-29
项目自评报告12-31
自评报告优秀04-13
小学自评报告08-16
工作自评报告07-09
公司自评报告06-26
绩效自评的报告02-07
食堂自评报告12-17
绩效自评报告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