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研究报告

时间:2022-06-30 10:11:59 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研究报告(精选9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研究报告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研究报告(精选9篇)

  研究报告 篇1

  一、课题的提出及重要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很少有喜形于色的;而谈到作文教学,教师则常忧心忡忡。前辈教师叹息说,没想到现在的学生竟然不喜欢写作;作家则说,没想到现在的学生写出的文章如此难看……

  既然叫“作文教学”,学生作文写不好,教师难辞其咎。事实是,很多写作者自述,能把文章写好,往往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多读书,自己悟出来的,练出来的。教师只能适当地指导大概写法,更多的是要靠学生体悟、实践。但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素养,我们必须了解作文教学的现状,多方面寻找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先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感受到写作的愉快,他们的阅读量很小,写作基础较差;其次是应试作文模式过早地影响了正常的写作教学,使他们的写作变得功利并趋于程式化;其三是课堂写作缺乏有效指导,陈旧的教学观念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把写作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同时我们还发现,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水平往往优于作文的水平,原因在于习作就是一种创新,比起单纯掌握语文知识难得多,而我们又往往忽略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技巧和创新能力,因此如果不对作文教学进行创新的研究,理论上作一个整体的、序列的和系统性的探索并加以实践,就难以进一步提高教师作文教学的创新水平和学生的习作水平。针对这些现象,我们确立了《小学作文教学研究》这一课题。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要探索和总结新课改的形式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在新课标下,如何促进作文创作过程的优化及如何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努力创设学生作文创作的环境,从而形成一些小学作文教学的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结构。本课题要对如何促进课堂教学优化的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要充分发挥学生生活经历的优势,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提高教学效果进行研究,特别要对作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经历以及学生的个性体验等要素的整合方法进行研究。

  三、界定关键词。

  新思路:是指打破传统的“课程观”“教材观”和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用素质教育核心理念为指导,遵循新课程、新教材特点与规律,以新的观念、新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进行作文教学的新思想、新办法。

  四、文献综述。

  当今21世纪的语文课堂,作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始终不变,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投入的研究精力日益增加。《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中,都将习作教学提到了更高的位置。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们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出了多种作文教学新的方法、新的思路。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五、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对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典型学习指导经验和研究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寻找内在规律。

  2、调查研究法:直接深入到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访谈和调查等形式总结提炼相关材料。

  3、文献资料研究法:查阅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资料,对各子课题研究性学习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根据课题的要求有所取舍,从而得出结论性的见解。

  4、综合研究法:即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一)从“传统说教”到多元模式,改变作文课堂教学方法。

  (二)从“单一训练”到读写结合,明确阅读教学重点。

  (三)从关注素材积累,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四)从单纯描述到入情入境,提倡张扬个性文风。

  (五)从重“批”轻改到重改轻“批”,扬自主创新的习作信心。

  七、课题组成员及管理网络。

  为了保障本课题正常有效的开展研究工作,我制定了完善的课题领导管理网络。

  课题组组长:何存利

  副组长:赵江田

  组员:丁全民、程欣欣、田西航。

  八、课题研究的对象。

  周至县终南镇东大坚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

  九、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10—20xx.11)

  制订课题实施计划,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查阅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着手开展研究。

  2、实施阶段:(20xx.12—20xx.8)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实验研究,通过文献,调查、实验等探索课题目标的实施、深入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累过程性资料,并定期小结。

  3、总结阶段:(20xx.9—20xx.10)

  通过文献、实验等研究,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 篇2

  一、问题的提出

  有一次上学的时候我发现有一个才上一年级的小女孩竟然戴着一付眼镜,镜片足有5 mm厚。那我们班的同学有几个近视的呢?于是我对我班的同学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经过调查我发现:我班学生共42人,戴眼镜的有2人,还有一些同学尽管没戴眼镜,但实际也已经近视看了。例如xxx和xxx看黑板的时候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而且写字的时候眼睛简直要贴在本子上。

  我又上网搜集信息得知:我国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高中生为70.34%。可见随着年级的增长,近视眼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我还知道近视眼有这样的危害:视力低下,眼睛经常干涩和疲劳,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质量。而且长期戴镜,会导致生活工作不便。中高度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容易引发玻璃体混浊、视网膜出血和脱离而致盲。有调查报告称,国内因高度近视致盲者已达30多万人,仅次于白内障,青光眼而居第三位。

  三、结论

  如何预防近视,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每日坚持远眺、坚持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并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2、学习时要有充足的光线,而且要使光线从左侧方向来。不要在光线不足或耀眼的阳光和强灯光下看书写字。

  3、不要躺在床上或边走路边看书,更不要歪头偏身趴在桌上读书写字。

  4、不要长时间使用视力,每学习50分钟后,应当休息10分钟。

  5、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的次数不要过多,时间不要过长,要控制在1小时以内。而且距离也不要太近。

  研究报告 篇3

  “高”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对于它的演变过程及现状,我展开了以下调查:

  一、提出问题:

  1、“高姓”来源

  2、姓“高”的名人

  3、“高姓”现状

  二、研究方法

  为了查阅资料,我请教了UC浏览器、百度大哥、书籍老奶奶、资料大叔。

  三、具体研究结果

  1、高姓来源:

  相传古代神农氏第六十三世孙孙傒,因封地为高邑故改名为高一;北齐时部分将臣因立功被赐“高”姓;隋唐时部分复姓少数民族因附属或者臣服而改姓高,比如高阳氏、高俊氏等;

  2、高姓名人:

  战国时期高渐离,曾参与刺杀嬴政被人熟知;唐代骚人高适擅长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北宋名将高琼骁勇善战,其人及后世被称为高家军;清代文学家高鹗,续写红楼梦,将经典延续;现代化学家高士其,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根据2020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高姓人口数量全国排名第15,这排名相当可观啊!

  四、结论

  1、高姓是由古代神农氏姜姓逐渐演变而来,部分少数民族或者将臣被改姓高,也为后来高姓人口的增长做好了铺垫。

  2、每朝每代高姓名人、伟人都层出不穷,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从人口数量来看,高姓虽不是姓氏之大户,但也具有不可小觑的地位,可喜可贺呀!

  看着自己的“高”姓,通过这次研究,内心颇为激动,我对自己的姓氏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要将“高”姓的文化传承,努力学习,以后也要为国争光。

  研究报告 篇4

  一、提问题

  汉字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阅读、写文章、看报都离不开汉字。我不禁想:汉字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什么字体?每种字体的特点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做了一些研究报告。

  二、调查方法

  1、查阅相关书籍。

  2、搜索互联网

  3、问老师

  三、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上网问老师

  最有名的字:甲骨文、文、篆书、楷书。

  历史背景: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象形文字。青铜铭文是商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一种字体。篆书是这个系列最早的字体。楷书—一直到今天。

  书法特点:小篆,字体略长工整,笔画均匀美观。隶书结得精巧,挫折变化重重。楷书,方方正正,笔法端正。

  四、研究结论

  1、汉字历史悠久,风格多样,如篆书、楷书、书法等......

  2、汉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就像甲骨文一样,至今仍在被研究和认可。

  3、中国古代书法家留下了许多书法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亨集序》、苏轼的《赤壁赋》、米芾的《蜀素贴》。

  经过这次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了汉字的伟大,实用、艺术、包容......

  汉语是中国的'母语,汉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字。它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进化,一次又一次的更新,最终完美地站在了全世界人的面前。但是你知道汉字是怎么诞生的吗?

  据说这个汉字的祖先是古代的仓颉。黄帝让他负责牛的数量。他觉得打结计数既麻烦又无效。 ——有一次,他看到不同动物的脚印,突然受到启发。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个动物,为什么我不能用——一个符号来代表我所负责的东西呢?他高兴地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代表事物。果然,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这些符号是原始的象形文字。

  从古至今,汉字已经走过了60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从甲骨文、文、篆书、楷书、草书、行书七大变化。这些不同的字体各有特色,也代表着历史的变迁。

  如果说有一种字体更让我喜欢的话,那就是字迹方方正正、经久不衰的楷书。楷书也叫正楷,也有很多名字,比如真楷、楷书等等。楷书由程淼创作的“隶书”一步步演变而来。与隶书相比,楷书更简单明了。它横平竖直,被《辞海》解释为方块字,笔画平直,堪称汉字中的典范,故名楷书。楷书始于汉末,时至今日,楷书仍是许多书法家喜爱的笔法。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狂狷与舞龙》的草书。草书的诞生不是为了美观,而是为了方便。当然,它也是独一无二的。虽然豪放,但仍保留了汉字的慷慨,同时也成为许多书法家作品的对象。

  汉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很强的代入感。当我看到“山”这个词时,我觉得自己仿佛站在一座巍峨的高山上,享受着“其他的山在天底下都显得矮小”的乐趣。当我读到“星星”这个词时,眼前似乎有一片星空。当我读到“国家”这个词的时候,我似乎看到了无数为祖国而战的爱国者,当我读到爱情的时候。

  研究报告 篇5

  晚饭后,北京第13中学的白麟和妈妈在街上散步,突然,前头“哐当”一声,只见一个男孩子把一大捆废纸扔进了垃圾箱。妈妈摇头叹息:“就这么扔了,多浪费呀,这废纸还可以回收和再利用的。”妈妈在造纸厂工作,有一种节约用纸的职业习惯。

  白麟心中一惊,像这样随手扔纸的现象在班里是司空见惯了的。他是北京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环保小组的成员,一直为自己没能为环保做点事而烦恼。今天听妈妈这么一说,顿时来了灵感:废纸问题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何不做一个关于废纸的研究课题?他把这个想法与同小组的好朋友张鹏凯一说,“好!”两人一拍即合。

  刺激的跟踪行动

  正是三伏天,明晃晃的太阳无遮无掩地直往行人身上倾泻。白麟和鹏凯在街上四处找收废纸的小贩,热得满头大汗。研究废纸的回收问题,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垃圾堆中废纸所占的比例,以及被丢弃在垃圾堆中的废纸与被顺利回收的废纸的比例。在这方面,收废纸的小贩自然是权威。可他们在几个住宅小区晃了大半天,竟连一个小贩的影子都没见到。沮丧之际,忽听前头拐角处传来抑扬顿挫的吆喝声:“收废纸喽……”他俩精神一振,拔腿跑了过去。

  “叔叔,您每天能收多少废纸?”小贩警惕地打量着他们,一看他们这么小,就放心了,认真回答完后,还好心地加上一句:“你们也要收废纸吗?这活不赚钱的。”

  这天,他们决定到一家垃圾回收站去做实地调查。可垃圾回收站在哪里呢?小贩们为了少一些竞争对手,都把回收站的地址看作是商业秘密,轻易问不出来。鹏凯动了动脑筋,他们决定秘密跟踪,顺藤摸瓜,这可够刺激的。寻找了近一个小时后,他们盯住了一个小贩,两人骑着自行车远远地跟在后头。小贩东街问一声西街吆喝几句,不紧不慢的,可把两个人急坏了。眼看太阳从中天溜达到了西山顶,小贩停,他们也停,小贩走,他们忙跟上去,一直向北过了三环路,又过了四环路,路越走越荒凉,风沙也越来越大,这样骑了七八公里路,终于远远地看到了一家垃圾分类回收站。

  研究数据出乎意料

  傍晚时分,估计大部分家庭都把垃圾清理了,白麟和鹏凯顾不上吃晚饭,拿着弹簧秤在一个垃圾箱旁忙开了。他们把整箱垃圾翻出来,一股怪怪的气味直往鼻子里钻,他们的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定了定神后,他们开始称垃圾的总重量,然后,把垃圾里的废纸一张一张地挑出来。他们想通过这样的抽样统计,来得出废纸在日常垃圾中的比例数据。

  做完了最后一个垃圾堆的取样调查,两人有说有笑地往白麟家走去。门开了,白麟妈妈圆睁着眼瞪着他俩,径直把他们拉到镜子前。哈,镜子里出现了两个蓬头垢面的人!他们露出两排雪白的牙齿,自我解嘲:科学家嘛,就是这样的。

  当晚,数据出来了,垃圾中废纸的比例平均占46%,最高的竟有68%。每回收一吨废纸可节约原木0。7吨,煤0。4吨,水300吨。北京市日产垃圾上万吨,这些垃圾大都被掩埋了。依此计算,光北京市每天就有7000吨原木、4000吨煤和300万吨水随垃圾被白白掩埋掉了!

  在这个意想不到的数据面前,他们震惊了,废纸的回收和再利用问题刻不容缓!

  在一个垃圾箱前,他们拦住一个刚倒完垃圾的阿姨问:“您知道废纸是可以再利用的吗?”阿姨满脸疑惑,茫然地摇了摇头。白麟和鹏凯心里装着那个沉甸甸的数据,陷入深深的沉思中。他们查阅过大量的资料,了解到国外回收废品的成功之道在于宣传和教育,使男女老少都知道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应分类投放,废纸甚至还要分新闻纸、包装纸、卫生纸三类投放。可我们的垃圾箱只有一个,里边废纸、塑料和各种烂菜叶混在一块……

  那天晚上,鹏凯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他越来越坚定了自己的看法:“当前我国的废纸再利用问题应当把宣传放在首位,强化居民的废纸再利用意识,在学校里重新喊响‘节约每一张纸’的口号。”

  一不小心成了名人

  2001年3月,北京市隆重召开市政协会议。会上,每位委员桌上都摆了一份提案,废品分类回收和再利用问题作为国家大事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与此同时,在660天调研的基础上,白麟和鹏凯写就的几万字的论文《废旧纸张的回收与再利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相继报道了两位中学生关心国家环保事业的事迹,一时间白麟和鹏凯成了校园内外的小名人。

  2001年5月20日,喜报传来,他们的论文荣获北京市青少年小论文评比一等奖,专家们高度评价:论文拥有大量第一手资料,数据翔实可信,达到了研究生的论文水平。

  “目前废纸回收率仅为20%,也就是说每5张纸中,有4张不能回收!”同学们很惊讶。北京第13中学提出了“节约每一张纸”的倡议。小东是白麟的同桌,这天他拉住白麟开玩笑:“小专家,我可是你倡议的坚决拥护者,你看,我的考试卷子都变成黑纸了,够意思吧?”原来小东把做过的考试卷又用来当草稿纸,连背面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整张纸几乎没有空白。自从看了他们的论文后,班里同学意识到节约用纸就是为国家节约能源。从此,值日的同学又多了一个任务,每天打扫卫生时,他们会专门把垃圾中的废纸收集起来。前一个学期用过的作业本,以往都是随手扔了,现在大家都要把剩下的白纸撕下集中起来装订成册再利用。白麟和鹏凯的论文在学校里刮起了一股节约用纸的旋风。

  有一天鹏凯放学回家,上楼梯时,迎面碰到邻居叔叔拎着一大捆废纸下来,叔叔一见是鹏凯,忙热情地招呼:“鹏凯,放学啦,你们写的论文我看过了,我家现在打印机用的纸把正反两面都利用起来了。”叔叔边说边把手中的废纸举起给鹏凯看,“我们全家坚决响应你们的倡议,废纸决不乱扔。我这正要把这个月积起来的废纸拿去卖呢。”鹏凯听着,心里甜滋滋的。

  叔叔下楼去了,刚走到拐角处,却又把头探了回来,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对鹏凯说:“初中生写出了研究生水平的论文,了得!”

  鹏凯听了,心中一动,想:只要不忘了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责任,踏实地去干,其实我们每一个中学生都可以为社会做一些事的。

  研究报告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姓氏的变化,很值得让人研究。“刘”姓是怎么来的?历有哪些名人姓“刘”。现在“刘”姓有多少人?带着这些疑问,我对“刘”姓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上网,了解“刘”姓名人以及来源和人口。

  2.阅读报刊,上网浏览,了解“刘”姓人口分布情况。

  3.询问身边的人。

  三、调查研究情况和资料:

  “刘”姓历史名人,刘氏始祖刘累、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蜀汉照烈刘备、前赵光文帝刘渊、南朝宋武帝刘裕、唐代诗人刘禹锡等等。

  人口数量:据统计“刘”姓的人数大概在几千万。是百家姓前几名,仅次于“李”姓和“王”姓。

  四、研究讨论:

  1.我国“刘”姓历史悠久。传说大汉刘累其子孙以字命氏,称他刘氏。

  2.我国“刘”姓人才辈出。有心胸广大的刘备,大败项羽的刘邦以及在位41年的刘禅。其中我最欣赏刘备,他重视人才、心胸广大、慈善、沉着、冷静。很有领导的风范。他麾下的大将:关羽、张飞、赵云也都是那个时候的英雄豪杰。我相信“刘”姓以后会越来越多的人,甚至希望冲击中国人口的第一名的姓氏。

  希望大家和我一起走进汉字的世界。

  研究报告 篇7

  一、调查缘由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的汉字是十分有趣的,汉字不仅是我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工具,还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化,但我们也对汉字有很多的问题,如:汉字是怎么变化而成的呢?是谁发明的汉字?为此我做出了一些调查。

  二、调查结论

  我通过调查研究,知道了汉字的由来。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那时都是象形文字,后来随着朝代的变更,汉字也在发生不断地改变,历经多个朝代,汉字不断地演变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汉字。

  具体地说,汉字是以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演变而成的,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古人之所以发明汉字,是因为人们需要更好地沟通和交流。简单的结绳记事,绘画记事,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为人们觉得太麻烦了,所以古人们就发明了文字,后来汉字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进化和演变,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汉字。

  三、我的想法

  我觉得中国先民实在是太聪明了,汉字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骄傲。通过不断地演变,现在的汉字十分简单,美观,不愧是国家的宝藏。

  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阳光下,拥有现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国添彩,让中国的汉字发扬光大。

  研究报告 篇8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也有不少同学姓徐,我有好几个邻居也姓徐。“徐”姓名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徐的名人有哪些?现在的“徐”姓的是不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带着这些问题,我对“徐”信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查阅书籍和报刊。

  2、询问身边的人。

  3、其他方法。

  三、资料整理

  徐志的远古始祖是东夷集团中的重要首领少昊。改姓而来:氐族改徐姓蒙古族改徐姓、朝鲜族改徐姓、满族改徐。

  先秦时期,徐姓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山东等地。秦汉时期,徐姓已经迁播于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同时,也开始南迁至江东南昌、浙江龙游等地,但聚集区人以黄河下游地区为主。

  魏晋时期,徐姓开始大规模南迁,但主要繁衍在准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徐姓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上杭、连城等地。元朝,徐姓在广东丰顺县、梅州市梅县区、海丰县等地繁衍。

  四、研究结论

  1、传说,“徐”姓来源于上古时代的官名。唐代时,大量姓氏改为“徐”姓,这可能为后来“徐”姓人口的增长奠定了基础。

  2、历史上,“徐”姓名人辈出。有:徐特立、徐向前、徐海东。还有革命领袖徐晃,他们在各个领域都闪耀着光芒。

  3、xx年,我国户籍人口最多的姓氏是“王”姓,“徐”姓排名第150位。

  研究报告 篇9

  一、问题的提出

  我姓黄,让我来看看我排第几名“赵、钱、孙、李……”黄这个姓氏怎样排在那么后面,哼!我倒要看一看,按什么在排,于是我对姓氏的排行做了一份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法

  1.翻书查看

  2.上网寻找

  3.询问身边人

  三、资料整理

  最开始记录,我国汉族姓氏的一本书是《百家姓》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该书每次四字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学习和记忆。

  据说百家姓这本书成于北宋初年,是一位姓钱的书生编著的,里面收录的姓氏有中国大部分的姓氏。

  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列顺序并不是依据,当时的人口数量排列的,而是依据当时的政治地位,因为当时的作者生活的地区还是五代十国之一的吴越管辖,而当时的皇帝姓“赵”,“钱”是吴越国国王姓氏,“孙”是吴越国国王正妃的姓氏,而接下来的”周吴正王”四个姓都是开国国王的妻子姓氏。

  而此刻还有一种百家姓叫新百家姓,新百家姓是按姓氏人口数量,从大到小进行排行,2018年统计,王姓位居第一人口超过一个亿。

  四、研究结论

  1.百家姓是按当时的政治地位去排行的地位越高就在越前面。

  2.新百家姓就是按姓氏人口去排行的,2018年姓王的最多。

【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研究报告作文01-09

海豚的研究报告01-27

我的研究报告01-11

读书研究报告01-24

电力研究报告11-13

研究报告格式11-24

近视的研究报告11-24

视力研究报告11-24

市场研究报告11-24

课题研究报告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