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报告作文集合10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研究报告作文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研究报告作文 篇1
一、课题开设目标回顾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认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反思我们过往的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思考、梳理一种更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顺应我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作文教学方式便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部分。
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认为,由于传统意义的作文教学,大多倾向于共性化的训练,强调训练目标的统一,对于学生作文的思想性的自由确立缺乏信心,因此常在学生的文章当中充塞着虚伪的情感,成人化的表达,我们在作文训练当中,常常很想当然地要求学生去赞扬一种精神,品质,一种思想,而在实际当中,小学生是很感性的,一般不会去进行这样的理性思考,再说,真实的生活中并不会凸现这么多鲜明的教育性,至少,小学生不容易发现与表达生活里蕴涵的教育性。在对这段话理解中,我的观点是:一个人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种个性化人文气质被塑造和被展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由一点一滴的个人感悟组成的,而作文就是展示这种感悟过程的窗口,让学生通过作文,用心记录他们的生活,写真实的,熟悉的,喜欢的,一切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在记录当中同时深化语言文字的.学习,才是作文教学应承担的使命。
二、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一)、在开题报告中,我们提出了“情景作文”这个概念,一开始,我们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也展开过争论,只是想通过这个词语去说明我们的作文研究的方向,也就是,我们希望学生能通过对“情景”的回忆,去学会记录生活,因为当我们去回忆一件事的时候,大脑总是先浮现出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我们把这些画面定义为“情景”。在经过一系列的作文教学著作研读后,我们在张化万老师的“生活作文”,贾志敏老师的“小品表演”作文,于永正老师的“言语交际”作文教学等理念当中寻找到了支撑点,尤其是张万化老师的“生活作文”的概念,一是强调用各种手段让学生通过特定的情境去回忆曾经经历的生活,另一方面是把作文看作是生活,让学生“开心地回忆,自由地谈论,充分地交流,多向地思考,独立地表达,轻松地展示”,而这个概念就能解释与定位了我们的思考方向。
(二)、在确定研究方向后,我去用心研读相关的资料,研究各类的教学设计,然后通过实践去进行探讨。下面结合我的一节作文交流课进行谈谈我们的心得与体会。
1、要坚持作文是学生真实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观念,并把这种观念融入学生的习作指导当中。
作为语文老师,要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当中,经常主动性地引领学生去回顾一些生活情景,并给某些生活情景赋予主题。在《难忘的篮球赛》作文指导课当中,便是想通过导入语,让学生明白其实生活当中每一瞬间都有吸引人的情景,关键是留意与观察,我们虽然今天写的是“难忘的一场篮球赛,但又何尝不是一节“难忘的作文课”呢。同时,很多一刹那的生活的场景都会引发我们的感受,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去表达我们的感受,就很难积累生活素材。
2、 要开发与善用现今小学语文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的习作课程资源,给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作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难忘的篮球赛》一课中,通过多媒体视频的协助,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生活情景,并让学生明白,在自已所经历的情景当中,主角只能是自已,打篮球的学生与作为啦啦队员的同学的感受肯定是有所不同的。而当我们想描述一件事情时,应当以细致描写记忆当中所截取的情景作为手段。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当中,我们不断地开发能点燃学生热情的习作资源,除了以上述的视频开展,我也尝试以表演的形式开展,我让学生四人一组,表演在公交车上的一幕,通过动态表演,生活当中精采的一面便过滤了出来。我也曾带领学生到学校的大操场上,以《我听到了…》作为主题让学生来想象与思考某种生活的情景。
3、让习作技巧的的指导与学生的情感需求融为一体。
当学生爱写作文,想写作文,作文便成为学生心灵的一种需要。因此要解决由于过分追求写作技巧的指导而使学生惧怕作文的矛盾。我们在情景作文指导课当中便关注了先说后写,先从情感体验到写作技巧的指导原则。在《一场难忘的篮球赛》,首先让学生通过谈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再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为什么印象深刻。让学生以自已的方式进行写作,自已去反思与品评,然后再进行写作技巧的适可而止的指导。
4、在情景作文的指导当中,生活是情景作文素材的来源,而情景作文是生活的记录册,又成为作文题材的再重生。一个生活的情景,经历了生活经验的积累,往往感受会不一样。我在作文指导课当中融入了这样的环节,把学生记录下来的生活片段进行一个赏析,例如,我把冯健明的一篇写得不是太认真的日记的其中一段话结合了我的赏析,展示给学生,努力使学生明白,其实自已曾记录下来的很多不经意的片段也有让人回味的地方。同时在每次的考试前,我都会布置他们看自已的作文,日记,等曾写下来的文字,让他们想想自已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使学生的作文题材能得以重生。
三、研究的一些困惑与方向
在一年多的学习与研究当中,我们得到了许多的启发,但是仍然有着许多困惑,如:我们应当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能力,努力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生活信息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考试当中,即能写出自已的生活,又不偏离目标。日记是情景作文的主要源泉,我们对于日记的训练应把握怎样的方法。
我们将会沿着我们思考的方向,继续去研究与学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研究报告作文 篇2
“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XX年2月被立项钦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c类课题,在此之前两个月我们成立课题组。当时存在着底子薄,基础差,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不利局面,课题组全体成员摸索前进,举步维艰。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课题组努力开展工作。具体体现在工作扎实有力,活动有条不紊。课题组建立了总的实施方案,有三年方案,也有分学期的教学计划,做到了有计划,有落实;大力开展学习活动,展开深度汇谈,开阔了教师视野,加深了对兴趣作文教学的认识;认真开展听课评课活动,上好“兴趣作文研究课”,课题组活动上升为学校行为。初步形成了一批教研成果,初步做到了人人有成果,并且以校报《凤凰花》为依托,形成了作文阵地,影响日益扩大。
现将我们的详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立题背景及实现情况
1、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和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为学生打开了与自然、社会、他人、自己沟通的大门,使学生能够自如地富有兴趣地个性化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初步实现了初中写作教学的目标。`
2、素质教育召唤广大语文教师加大力度进行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语文作为担负母语教学任务的基础学科,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语文教学现状,特别是作文教学常受指责,弊端很多:(1)放羊式作文教学。训练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往往是找个题目学生练,一次评改就完事,而且评改周期长。想起来就练,作文以外的教学内容多了,就挤占作文时间,认为作文可练可不练,练好练坏一个样。(2)违背写作规律和学习规律,仅仅操练章法、技巧等考试技巧,导致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套话空话连篇,不见个性,没兴趣作文。(3)学生缺乏写作“激情”,对作文敷衍应付,或望而却步,不愿作文,不敢写作。这是我们研究的时代依据、现实需要。
我们以语文教师素质提高作为突破口,组织实验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同时带动其他语文教师学习,鼓励大胆改革。广大实验教师认真分析了写作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找出了以下存在问题并且研究了对策。问题:
(一)、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据笔者抽查原所任班级七年级(10)班资料表明,85%的学生不喜欢听语文课,95%的学生不愿意写作文。一位中等水平学生说:"语文课学与不学无所谓,老师讲得生动点还听听。"学生不愿听语文课,有的是重理轻文思想的影响,有的是授课枯燥无味,由学语文不感兴趣,导致学生害怕作文。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要么抄袭、要么滥竽充数;个别甚至不交。
(二)、缺乏观察力。大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关键是我们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语文的内涵包括社会生活的全部。面对绚丽多彩的沸腾生活。由于初中生不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熟视无睹、麻木不仁,身在宝山不识宝,不善于思考生活给我们留下的启迪,因而写作时自然难免"肚中"无物。
(三)、思想不成熟。初中学生由于阅历尚浅,所以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分不清主次、常感无从下笔。即使搜肠刮肚偶尔想到一些写作题材,也常因思路不清晰,不能围绕中心选材,不知详略得当有序地表达观点。写出的文章不是言之无物,就是东拉西扯地堆砌材料。如要求写《校园新貌》,同学们只会楼房、道路、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材料,不会深入一层,揭示由于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好。新世纪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写作能力将成为一个人的社会责任与谋生手段的重要标志。
(四)、立意浅显,思辩性差。在作文中,学生总是把先前储备好的思想内容作为思想基础的内核,缺少对现有生活、社会的观察与分析,对各种社会现象不能进行独立而深刻的思考,思想的触角仅停留在生活的表面而不能探入复杂的深层,情感的基调只有欢乐轻松而缺乏凝重深沉。呈现在眼前的是假大空的思想和克隆化的主题,文章缺少个性,人云亦云,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五)、思想模式化,简单化。思想上的肤浅弱化导致了思想的简单化、模式化。在学生眼里,狼永远是凶残的,狐狸永远是狡猾的;议论文举例除了抗日就是解放,除了革命领袖就是仁人志士,例子永远是雷锋、居里夫人、李白、杜甫等等。思维形成了某种惯性,而不是用大脑去思考、去挖掘问题的本质,没有个人的见解和主张。
(六)、选题陈旧、缺少时代感。僵死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深陷题海的十面埋伏,无暇顾及课外书乃至报纸杂志,即使必要的新闻也难得一见。这样狭窄的视野,空空的大脑,导致作文底气不足,腹内草莽,选材时反来复去总是“老三篇”
(七)、语言平淡,缺少文采。由于平时阅读量少,语言包括词句积累贫乏,造成作文语言平淡无味,句式单一呆板,缺少文采。
(八)、为师造文。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是写给老师看的,什么样的文章能得高分,就写什么样的文章,形成了千人一面、万人同言的现象,殊不知文章是内心情感的抒发,是对真善美的揭示,错误的作文观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九)、教学无章可循。写作教学缺少系统性和连贯性,教师只看高考,考什么练什么,讲评也是就题论题,出现了七、八、九年级同写一题的现象,这样导致了作文中的错误重复出现,严重挫伤学生写作热情。
措施:
(一)、张扬个性写作,切合兴趣。
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给学生放飞心灵的广阔空间。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出轨”,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思想去体会人生,“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得之情”。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写生活日记,摈弃条条框框,写个性作文。
(二)、开放写作空间,开发兴趣。
1、作文不仅局限于两节课,让学生充分酝酿,尽情抒写。
2、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少一点限制,多一点宽容,提倡“自由作文”。
3、改进讲评形式,把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倾听自己的心跳,相信写作水平的提高,关键是个人文学素养的提高。
(三)、丰富写作底蕴,培植兴趣。
1、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从狭隘的书本中走出来,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丰富人生阅历。
2、增强学生的思想底蕴,读书不仅限于文学,天文地理都可以,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丰富语言。巴金曾说:“写作不是靠技巧,而是靠背诵的二百多部作品。”因此,要求学生要大量诵读经典作品;另外,文章写的有文采,还可以加强成语造句训练和句式运用训练。
(四)、转变教师角色,匡扶兴趣。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而不是讲授,要合作而不是耳提面命,对写作大胆放手,鼓励学生自由创作,可采用演讲、辩论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告别仅将作文当作“作业”的历史,真正将作文当作无限丰富的活动。这是摆在每个教师脚下一条别无选择的宽阔而又漫长的路。
写作空间的开放、写作底蕴的'丰富、教师角色的转变体现在和阅读课、活动课有机结合,把写作视野投放到生活中,大自然中,社会中,让学生感受自然,关注社会、人生,让学生获得真真切切的生活体验;同时我们将阅读当作学生积累生活、丰富阅历、获得知识、提高思想、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平台,让学生通过阅读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读促进写,写促进读,形成良性循环;而活动课则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了全面发展。这条人文化的写作路子极大解放了写作生产力,拓宽了作文教学空间。
二、研究过程及实验情况
本课题以“初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为核心,着重研究初中作文的教与学;研究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在新理论指导下探索写作新路子。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与实验,在教师与学生的思想意识上取得重大突破,改变思维的懒惰局面,充分培养教与学对写作的兴趣。
课题伊始,我们确定了如下目标:
a)第一阶段:XX年3月——XX年2月为准备工作、理论学习的实施阶段。由于我校起步晚,因此边准备边研究。主要做好了七件事。
(1)筛选培训实验教师,落实实验班级。共设立了十个实验班,每个年级设三个实验班,并配置了对比班。
(2)制定总方案及各年级学期实验计划。计划与方案纳入学校计划,科研处进行管理。
(3)建立实验班与对比班档案,注意积累资料、统计数据、列好表格。所有情况均有教科所具体管理,相关档案存于专门的课题档案中。这里列出XX年到XX年对比成绩,可以看出抓兴趣作文教学和不抓是不一样的。
XX——XX年实验班、对比班成绩统计表
实验班 对比班 学期末平均分 学年末平均分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语文成绩 作文成绩
七(8)七(1) 84/81 43/39 89/82 45/40
七(9)七(2) 93/91 44/42 95/90 46/43
七(10)七(3) 94/92 45/43 95/92 46/42
八(5)八(1) 85/81 42/37 89/82 44/38
八(6)八(2) 89/86 43/41 92/87 45/41
八(7)八(9) 94/92 44/41 96/92 46/42
八(8)八(10) 93/90 42/40 95/89 44/40
九(1)九(7) 95/94 45/43 96/92 46/42
九(2)九(8) 91/88 45/41 94/89 46/40
九(3)九(9) 82/75 41/38 90/81 44/38
这份粗略的表格统计显示的总成绩,语文基础知识分值相差无几,主要是作文分值差距较大,所以可以看出兴趣作文举足轻重的作用。
(4)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写作水平,写作心理等现状。通过不断的现状分析,我们明确了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正我们的写作计划,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动态中实现写作教学的发展。
附录:“初中兴趣作文教学法的研究”课题研究与实验调查表
1.在初中10个科目中,你最喜欢的科目是( )
a.政治 b.语文 c.数学 d.英语 e.物理 f.化学 g.地理
h.历史 i.生物 j.体育 k.美术 l.音乐 m.电脑
2.在语文课教学中,你不喜欢的是( )
a.课文教学课 b.作文教学课
3.写作是件( )
a.苦事 b.轻松的事 c.不苦也不轻松的事
4.你在写作文时是( )完成的
a.认真 b.任务式 c.马虎 d.出于老师的压力
5.你写作文是( )
a.打草稿 b.列提纲后完成 c.不打草稿
6.你写作文( )吗
a.修改 b.不修改 c.偶尔修改一下
7.你完成作文后( )
a.看一二遍 b.从不看
8.老师不布置作文,你会另进行写作练习吗( )
a.会 b.不会 c.偶尔写过
9.你有看课外书的习惯吗( )
a.有 b.没有 c.很少看
10.你喜欢哪类课外书( )
a.作文类 b.小说类 c.其他科目类(除了语文)
11.你写作文的内容是( )
a.真情实感 b.仿照别人的习作 c.随想随写
12.你的作文按时完成吗( )
a.按时 b.很少按时 c.不按时
13.你有写日记的习惯吗( )
a.有 b.没有
取新知的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建立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语文的活动性。
我们的活动课饶有特色。三尺讲台让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教师是旁观者、参与者、指导者,师生角色易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极大提高,恢复了语文课生动活泼的本来面目,它激活了语文教学。
这种课型要求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相信学生,还给学生自由;细心指导有关活动,对教师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高了,目标由教师控制,而内容、程序、方法等放手让学生去搞,教师指点一下即可。目前,采用比较多的方式是自由讨论式(一个说完,另一个说)和比赛形式。主持人由学生推选,导演负责组织,师生共同参与。每周可用一至二课时搞专题活动。在具体组织中,要注意与讲读课、阅读课、写作课的衔接,它是其中一部分,又是具有独立性的对这些课型起补充促进作用的课型。要加强计划性,避免放羊式。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这种课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贯穿写作这条主线,培养了写作兴趣。
2、编写“兴趣作文教学法”课题研究的作文计划,初步形成体系。
作文教学的无序状态,我们组织编写了一个依据大纲、跟教材同步、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力争实现作文教学的序列化和规范化。七年级以记叙文为主,八年级以说明文为主,九年级议论文及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训练。切实考虑小作文训练,实施分解式片断训练,将大小作文结合起来。各年级都有一个通盘打算,书面复述、随笔、日记、摘抄、续写、改写、仿写、扩写、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等写作形式都可以训练。
注重写作训练的序列化固然重要,但是这只解决了形式问题。要知道形式与内容是统一的。因此在制订作文教学计划时充分考虑了解决作文源泉问题,指导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积累,向自然、社会要素材,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事物,从社会生活中捕捉灵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感知生活,积累生活,提高观察思考、联想想象的能力;广泛阅读,积累丰富的材料,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引发学生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理性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热情,通过对学生联想与想象能力、理性思辩能力等方面能力的训练,点燃学生的表达激情,激活学生心智。在具体操作上,我们规定:每周写读书笔记XX字-3000字,每天记观察日记,情境作文(实地情境与材料情境)训练要占相当比例;每周写周记1500-2500字(包括大作文);每学期参与各种语文活动不少于5次。教师要注重检查指导,多表扬多激励,多让学生进行交流。
在这个作文计划中,对指导学生如何审题、构思、结构文章特别关注,激发学生写作激情。教师从提纲到写作一股脑塞给学生不妥当,注意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高其构思能力。
作文教学只局限于课堂,只传授给学生形式、技巧、方法,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动笔成文——教师精改细批的传统模式,显然有失偏颇。为作文而作文,忽视了内容,忽视了学生个性,远离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之中处处是语文。我们注重阅读,让学生从文字中了解社会,放眼自然;我们设计了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积累,贴近自然,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激发情感;我们的说话课更是让学生自觉地去阅读,去写作,学会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理想、愿望等个性化内容。
3、听课、评课活动,推广有价值的课型。目前比较确定的课型就是写作活动课。现在已经列为学校教科研成果之一。
4、搞好专题研究,完成相关研究论文。按照课题组要求,我们组织教师完成相关论文,学校教科所定期检查,每学期要求老师写实验总结,并且存档。
c)第三阶段:XX年2月——XX年9月为课题总结鉴定阶段。
(1)完成研究实验报告。
(2)汇编成果集。(研究论文集、课堂演示、学生作文集、报刊等体系)
(3)提请专家鉴定。
(4)扩大巩固成果。课题结题不是结束而是起点,我们会更加努力的投入教研教改中,更上一层楼。
三、实验效果喜人
1.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变化,课堂教学方式的变化作文课教与学的兴趣盎然。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灌输为主,师生关系以单向的师生关系为主。通过讨论,我们认为这种灌输观念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单一,课型的单调,进而造成了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因此我们通过深入细致的理论学习,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改革我们的课堂。我们得出了符合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要求和新课标精神的较为科学的思想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指导最终促进学生的学习。以一切为了学生为前提,教师的发展、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检测等各个环节都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学识水平、心智状况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强的教学对策,教学效果得到了保障。以生为本应该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既考虑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充分体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新型的学生观成为各项改革的核心。教与学自然轻松,相映成趣。
2.师生角色的变化。学生做了主人,兴趣自然培养。
过去的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越俎代庖,包办一切,老师讲得眉飞色舞,学生听得恹恹欲睡,而现在学生成了教学主体和学习主体,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过去由教师一人独占的神圣讲台出现了学生的影子,讲台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学生走上讲台,成为导演和演员,虽是一个形式的变化,但这体现了教学观念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我们的活动课从课型上体现了这一变革。这一变革,针对过去枯燥的作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了,自然兴趣就来了。
3.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心理及精神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实施三年来,学生学习内驱力显著增强,兴趣提高了。学生普遍喜欢上阅读课和活动课。XX年对学生的调查与XX年对学生调查比较,学生反映:喜欢语文的阅读课、活动课、写作课,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现象。学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他们自信了、活泼了,友爱了,坚强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所做的教学改革不但对学生的现在负责,而且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国家、民族负责。我们的语文教改,极大丰富了教育的人文性,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得了多方面的发展。
学习的积极、主动带来了成绩的提高。多年来,我校中考语文在钦州市一直不怎么样。而搞实验的班级在学习成绩上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4,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由于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引导教师加强理论学习,进行深入探讨,大胆进行实验,所以广大教师在学习与实践中逐步提高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我们会继续探索,把改革引向深入。
四、保证措施得力
a) 措施保证:
1、课题组负责选择制定课题,实验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
2、课题组定时不定时进行研究交流与评估;
3、课题组负责实验资料和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总结;
4、组织实验教师负责摸底,指定实施计划(阶段——学期计划和总结计划),具体实施阶段总结的整理,数据的积累,反馈,经验的总结等。
b) 思想保证:学校领导、实验教师提高认识,加强管理,确保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经费保证:学校支持实验的各项活动,学校负责印刷报纸资料费,参加有关会议和外出学习的差旅费等。
c) 组织保证:建立健全了研究与实验组织,为实验奠定了良好基础。
课题顾问:韦福发(校长) 莫连春(学校科研处主任)
课题组长:吴鹏飞(德育处主任、钦州市a类培训对象)
组员:罗 青 邓戈亮 苏政昌 黎起展 李梁才 吴长基 罗玉萍 裴 娟 温巨东、黎东桂。实验教师都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工作兢兢业业,扎实细致,卓有成效。
研究报告作文 篇3
空气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样吧!可它最近可变了样,不再清新醉人,而是夹杂着一丝刺鼻的味道。这是因为空气被污染了。于是,我决定从几个方面去研究“空气污染”。
一、空气污染的危害。空气污染是概念空气的固定比例发生了变化,而成了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的危险气体。它能让人类生出呼吸道疾病,能让植物、动物生理机能受到抑制。严重的还会死亡!
二、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1)工业排放的烟尘、气体等有害物质;(2)生活炉灶与采暖炉释放大量的'有毒气体;(3)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废气,特别是道路上行驶的汽车,成为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4)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 使 粉 尘更加肆无忌惮的侵入空气。
三、我的建议:(1)加强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2)多种植可以吸收污染气体的树木。我们离不开空气,离不开地球妈妈,为了我们,为了我们的家人,要净化空气,向空气污染摇头。
研究报告作文 篇4
我在去年的暑假去了南昌的植物园,令人念念不忘的是人心果、菩提树、象腿树,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人心果。
人心果是一种椭圆形的红色果实。长不过2厘米,表面上看去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可听讲解员阿姨说:"人心果的神秘之处在于它能改变人的味觉。当人食用后,再食用酸味、苦味、辣味等各种味道的食物时,会立即变为甜味,时间可持续30-50分钟。“那天,我回到家心想:为什么人心果吃进嘴里,一切都会变成甜的?
后来,我问了爸爸妈妈,他们说:”可能里面有变味的东西,具体不太明了。“于是我上网查看资料,才知道原来它含有一种变味白酶(又称神秘果素),它虽然不能真正改变食物的味道,但可以改变人的味觉,使吃过的食物感觉都是甜的。所以,人们吃过神秘果后,再吃任何食物都觉得是甜的。
看来,人心果的作用真大啊!我想下次在吃药前吃一些人心果,那该不感觉到苦啦!植物是我们的朋友,请大家不要伤害它!
研究报告作文 篇5
今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在电脑上看到了一些有关于我国水资源的报告: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吨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100,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时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
我们看了以后,深受影响,决定组织一个“水资源挽救小分队”,我们将级别、工作都分好了,我们准备去街上进行采访调查。我们一共三人,我和王健一组,负则采访,朱柳缔负则记录。我和王健个拿了几样采访工具,便在路头采访一些市名,大部份人说:“都怪那些把垃圾抛到河里的人,不然就不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们觉得也有道理,归纳一下,我们“水资源挽救小分队”觉得应该恰当地使用水资源:没用的废水可以浇灌花草;淘米水可用以冲刷马桶……我们也建议人们应该节约用水,并且我们也不能把垃圾、废水等杂物抛入河中。
研究报告作文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的理解认识不断加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张扬个性,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作文是最具个性的学习和创作活动,是写作主体个人进行的一种精神产品的独特制作”。习作过程是学生主体思维、主体创作的过程,是学生启动积累、独立思考、组合加工的过程。作为发展中的儿童,他们有着独特的生活经验、独一无二的个性和深不可测的创造潜能。个体差异决定了每一个精神产品的各不相同。要使习作体现学生的个性,就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尊重主体的志趣、思想、情感、个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激发习作兴趣,激活内部需要,开发创造潜能,培养良好学习品质,不断提高作文质量。
由此可见,尊重作文的本质意义和学生的习作需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而当前作文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恰恰是过分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形成了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言不由衷的“成人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害怕作文、讨厌作文之顽症。究其原因,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一是作文脱离生活。学生关在屋子里,闭目塞听、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二是教师包办。从作文命题、立意、选材到评改,教师一手包揽,学生只能按教师设计“按图索骥”,习作的自主权被完全剥夺。三是读写脱节。阅读不能很好地为写作服务,割断了语言积累、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密切联系。凡此种种,使原本是学生表达和交流的需要,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愉悦的习作,陷入了“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尴尬境地。
近几年来,我校在语文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地探索。通过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大量读写、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加大学生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改革作文教学,特申报此课题。力求通过先进理论的指导,构建习作与阅读和生活密切联系、习作与做人相互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互动,观察、想象、表达同步训练为主线的习作教学新框架,以习作教学的高质量带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
(一)学生作文个性化。学生作文个性化是融于创新教育的个性发展。它包含两大要素:对世界的独到的认识和风格鲜明的语言表达,两者相辅相成,正所谓“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二)作文教学个性化。作文教学个性化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必须依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等进行施教。教师的“主导”地位直接决定或至少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张扬。在实施前,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教育观念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研究现状
对作文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中学开展得比较多,但多以理论研究为主。针对小学语文学科“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下的作文个性化研究,目前还很少。同时,对于在大班额情境下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基本属于空白。
四、课题的研究假设和研究目标
(一)研究假设:
近几年来,我校在语文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地探索和实践。通过改革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大量读写结合训练;开展阅读经典,课外背诵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等,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的作文质量有所提高。为了更好地改革作文教学,申报了河南省教研室的课题“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研究 ,力求通过先进理论的指导,构建习作与阅读和生活密切联系、习作与做人相互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互动,观察、想象、表达同步训练为主线的习作教学新框架,以习作教学的高质量带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引发我们对习作教学的深层思考和教育观念的全面提升,初步形成作文个性化教学的新体系。
2.以学生的个性化习作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为切入点,探究作文教学的规律。在关注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同时,注意与之相关的诸如阅读教学、口语交际、课外阅读等语文学习活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3.探讨习作个性化与学生生活个性化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会观察、想象和表达,使学生的生活与习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探索以师生自主合作为主要形式的习作指导、评改新模式。使学生自能作文、自能评改,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
五、研究内容
(一)分析小学生作文非个性化的成因,然后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展开实验和研究。
(二)把课外阅读和生活积累作为作文指导的重要内容。尝试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作为学生习作的材料来源。
(三)作文教学中要强调真实、具体,把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作为衡量作文好坏的一个重要条件。
(四)打破作文教学的常规,在作文教学的目标,作文的命题、体裁、立意、指导、内容、时间、程序、批改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的开放。
六、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认为,传统的智力观过于狭隘,把智力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理能力,忽略了对人类和个体的生存及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每个儿童的智力特长是不一样的,因而不能以固定统一的标准来评价、要求不同的学生。同样,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受和表达能力也各不相同,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学生,要正视学生在习作方面的差异,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生命教育理论
教育的本质是基于生命、为了生命、发展生命。生命教育不仅是人们所理解的重视生命、维护生命、关注生命健康的教育理念,还是一种尊重生命尊严、弘扬生命价值、促进生命发展的教育主张。课题组老师一致认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要义,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健康发展和创造性的发展,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使他们的心灵更加充盈,生命更加饱满。
(三)活动建构理论
活动建构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活动”在学生知识掌握与一般发展中的作用,把“活动”看作是学生建构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基础。个性化作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引导学生在自主的活动和写作中提高认识、丰富情感、建构知识、升华思想。
(四)学生主体理论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强调教学是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教学的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更好地起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实效性的作用。但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下,学生不可能自己确立主体地位,必须借助教师的外因作用。要使学生从学习中的“客体”变为“主体”,教师的“导”也应从主导教学转变为引导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即作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但这种转变,并非教师放弃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更不是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交由学生自己支配。教师在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导”,应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按照学习目标,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运用相关的学习资源,进行体验、感知等实践活动。
七、实施策略
(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对学生来讲,作文不应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个性的自由渲泄,情感的自由表达。当学生爱上了作文,欲作不快、欲罢不能的时候,作文教学的一切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教师的一切工作应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习作自信心上下功夫。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降低难度、放缓坡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1.提前起步,有序训练。根据课标要求和儿童身心特点,整体规划小学阶段习作训练序列。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指导学生写话,从一句话到几句话,从教写到仿写,不在长短,重在参与,在写话中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二年级重点进行看图作文训练,由单幅到多幅,指导学生观察、想象、表达,提高思维和有序表达能力。三、四年级重点进行游戏作文和想象作文训练,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游戏、校内校外活动,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五、六年级重点进行素描作文、写实作文训练,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感悟生活、认识社会的能力。
2.由听到写,由说到写。把听、说、读、写紧密结合起来。从三年级开始进行听记训练,积累优美词句和精彩语段;每天一次见闻、故事交流,中午轮流演讲,每周一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运用语言的能力,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上好口语交际课,加大口语交际训练的力度,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多维互动;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记录下来,感到非常容易,“写作难”的状况得以转变。
3.在游戏中感悟,在故事中习作。小学生天生爱玩。学生在游戏时,全身心投入,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玩后让学生谈一谈,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听故事也是学生的最爱,开展经常性的讲故事比赛,教师学生轮流登场,听后让学生试着写下来,讲给别人听,学生兴趣很高。这种训练,寓写于“乐”,效果良好。
(二)整合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习作需求
学生写好作文,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语言的积累,二是生活的感悟。教师的习作教学,自然也应从此入手,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语言,从活动中寻找灵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把生活、阅读与习作密切结合起来,构建立体的语文教育网络,为学生习作开发丰富的资源素材。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建立班级书架,开设每周两节的大阅读课。指导学生写好日记和读书笔记,开展古诗文背诵,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感染学生。结合阅读教学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把课标规定的每个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层层落实,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作文训练与各科教学相结合。
学科融合是基础教学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各科教学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和习作训练元素。把这些资源开发利用起来,为学生的个性化习作提供材料。如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办数学手抄报。品生、品社课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科学课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观察日记,把课堂上的实验过程、情绪变化、感受体会等,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就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
3.作文训练与课外、校外、社会生活相结合
我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生活积累,增加了生活体验,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智慧,也为习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三)优化教学途径,开拓学生作文视野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采。由每个丰富多采的个性绽放出来的精神火花,必然是绚丽多姿、光彩夺目。一篇具有个性的作文,主要在于独特的感受、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语言,融入了学生特有的灵气、童真,洋溢着强烈的文化色彩和个性气息。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给学生以自由,在习作教学中实行全方位的开放。
1.开放作文内容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他们对于生活的观察也有自己的视角,不愁没东西写。但太多的限制使得丰富的生活进不了作文。苍白成了学生作文的流行色,更可怕的是导致语言的干瘪、思维的萎缩。所以,“个性化作文”最重要的给学生以自由,减少束缚、放飞心灵,开放习作的内容和立意,让学生写“放胆文”,把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尽情写入文章,“我手写我心”,真正使习作成为学生反映真实生活,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需要。
2.开放作文过程
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作文,这种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己的写作活动作为教学的主线。实施先作后导,放手让学生尝试作文。教师按照作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以具体、有效的辅导和帮助,或者引导学生互相帮助,这样更有针对性,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3.开放作文时空
学生拥有很大的写作潜能,需要一个自由写作空间。每周一次的训练无法达到课标对习作的要求。我们提倡随机作文,化整为零,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开放习作空间。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学习日记;结合阅读写摘记、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结合影视观看写内容提要、情节记录和感想体会;假期组织学生自己编书等。让学生时时感到作文就在身边,渗透随时运用习作表达的意识,强化作文的实用意识。
4.开放作文评改
完善评价机制是实现作文个性化作文的重要保证。我们废除单一的评价标准,进行多元评价。改以往的教师单一评价为合作评价,即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自批互批,家长评、面批、重批相结合,充分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
(四)搭建展示舞台,树立学生作文信心
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给予成功激励,使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感受习作的乐趣,增强习作信心。学校举办经常性的演讲比赛、手抄报评选;开展假期“自编书”、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组建学校“芳草地”文学社,鼓励学生向“红领巾”广播站投稿;参加各级举办的优秀作文评选,向儿童报刊杂志社投稿;班级编订优秀作文选,鼓励学生编印自己的优秀习作集;每班教室内建立“习作园地”,学生自由粘贴;在学校网站上展示学生优秀习作、精彩演讲稿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评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摘取成功的果实,获得成功的体验。
八、拟创新点
(一)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二)构建语文课堂文化
(三)探索适合学生的评价
(四)建立作文教学资源库
举例:核心知识序列
低年级:想象性写话和童话体写话(句子训练)
中年级:观察习作(素描) ,静物、小动物、景物、建筑物;人物动作、对话、外貌以及事情 发生变化(构段训练)
高年级:实用型习作,记叙文、说明文、 应用文及读书笔记(谋篇训练)
应用举例:
一年级 写家规
浴室墙上(烟斗、×)(孩子的名字)家已经禁烟!
自己卧室的门上:进屋之前先敲门!
母亲梳妆台镜子上:请在8:00前出门,不要忘了手机!
中年级作文:访谈妈妈
出生时间/属相/出生地/名字的由来/小学用过几个书包/多少钱一个/什么时候有手表/玩什么游戏/听什么故事/看什么电视节目/做什么家务活/外婆外公怎么教育你
妈妈的童年、 给妈妈的信、我和妈妈比童年
高年级运用合作学习策略教作文知识
总结《读后感的写法》
每个学习小组发4张纸片,四张纸片上的文字刚好连成一片读后感。每位学生读自己纸片上的文字,读完后按顺序排成一篇读后感的文章。然后小组讨论:读后感该怎么写?即第一步写什么?第二步写什么?……
九、研究方法文献法
调查问卷法、个案研究法、实验对比法、案例研讨法、行动研究法
十、研究步骤
整个课题分为确定实验课题、调研、实验研究三个阶段。调研阶段主要调查分析学生作文中非个性化的种种表现,以及影响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诸多因素,特别关注教师的教学方面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实验研究阶段主要探索作文教学如何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实验和研究:1.作文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影响。2.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写作个性化差异研究。3.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写作欲望及社会生活联系。
十一、人员保障
十二、参考书目
1.裴海安《走向有效的作文教学(小学卷 )》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2.冯世明《小学生自主作文教学指导方法》 语文出版社出版
3.王学东《让作文教学更有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4.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5.周存辉《小学生活作文教学探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研究报告作文 篇7
我校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选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实验课题。我作为校课题组成员,把“建构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这一子课题作为研究内容。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出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 ,现将实施效果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与课程特点分析
我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旨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探索教与学的规律,构建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发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能力。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面临严重挑战。教师滔滔不绝地指导,密密麻麻地批改,津津有味地讲评,似乎是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然而事与愿违,辛勤的劳动没有换来丰收的喜悦,有的甚至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结果,学生看见作文就发愁、焦急惶恐。作文时,离开自身实际,东拼西凑,以至不认为作文是交流思想的,而是应付老师的。在小学六年中,作文知识(审题、立意选材、开头、结尾)的灌输很多,写作练习的次数也很频繁,范文的阅读更是不计其数。至小学毕业时,真正能写好作文的没有几人。问题症结在于,被动的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没有让作文成为学生可随心所欲交流思想的工具,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偶有形式上的变化,终究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缺乏独创精神。教师主观设计,脱离学生的评讲,压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当前学校出现的一种新八股式的教学结构,导致能展示学生心灵与创造力的园地失去生机。实行教学改革,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经济的升温,要求教育的改革走在时代的前列。现代作文教学,要求保护、开发学生的想象资源,努力创设意境。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思维领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要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把现代教育手段引进课堂,用较小的时间、精力获得更多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看到被传统教育公认的三大基石:阅读、写作、计算,也在发生异变: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写作的方式开始以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文字的数字化使计算机从语言上升为文化。对于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师来说,攻占教育的制高点,必须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教学中不仅融入知识传授、技能指导,还有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发展。正如哈尔拉莫说的“教学的基础应当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包括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认识活动,理解和掌握知识,锻炼出实际技能和技巧,以及形成世界观并发展创造力和才能力。”根据时代的要求,及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提出“建构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按照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作文教学,解决了传统作文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操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如何建立一套崭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我们进行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实验目标
课题目标:教师利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这句话在承认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同时,强调了教学活动不应由教师包揽一切,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就无从谈起培养创造性人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把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帮助学生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用多媒体组合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的强化与发展;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人机交互的互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等;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科技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突出重点,化难为易,启发学生思维、想象、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体现学生认知主体地位。
实验学科目标: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观察、联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由不愿写到愿意写。提高学生作文知识与写作修改能力,由能边听边想,抓住要点到能说一段话,到能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抓住重点,表达感情,能写条理清楚、内容简单的记叙文,到尝试电脑写作和调阅信息的能力。
三、实验设计
实验对象:五年级四班全体学生(男生33人
女生33人)
实验时间:19xx年9月~20xx年7月
19xx年9月-20xx年2月探索作文教学模式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2月作文教学模式形成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7月作文教学模式实施阶段
实验环境:
1.借用多媒体展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声音与画面并存,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视听器官的协作运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电脑网络下的交互式教学。网络将大量超时空的感性材料提供给学生,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得到综合运用。网络的交互功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
四、教学资源的内容.特点
教学资源有三种:文本资源、电子信息资源、潜在资源
文本资源指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料。电子信息资源指学校购买的电脑软件、vcd光盘、录像带及网络信息。潜在资源指挖掘学生的内在因素。
根据教学资源的来源,实验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课本是学生练习写作的最好范例。学生通过学习书中的语言,把这些好词、好句、好段储存在大脑中,充实写作素材的“仓库 "。同时吸取其中的长处,融进自己的'习作中去,达到从学习到内化的过程。如:学习《鸟的天堂》一文,学生被书中优美的语言所吸引并自觉地在自己的习作中抓住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来描写,使文章生动得多。
2、在说话、写作训练课上,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让学生敢说、敢想、敢评,培养独特的个性。如:教学写作《我爱家乡的**》。CAI课件"安庆揽胜",收录了大量的山水风光、文坛艺苑、名优特产等内容。此课件分五个部分介绍家乡:①宜城山水好风光②文坛艺苑数风流③闪烁历史的明星④声明远播名特产⑤古城新貌交响曲
3、在平时活动中,开展说写竞赛,向电台、报纸投稿,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调动学生习作的内驱力。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和习作兴趣。
五、模式特征分析
1、教学模式
“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是以多媒体为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入手,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结合实际教学总结出“5+1”作文教学模式。
设计模式如下:
(1)激发兴趣: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来源于自身的求知欲望,通过情境创设,让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激发想象: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拓宽学生的视野。
(3)激发探索:教师利用媒体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感性材料,提出观察要求。或让学生根据要求探索符合中心的材料,这是在激发学生想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有序认知事物。
(4)激发尝试:学生在主动观察、探索的基础上,用通顺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学生思维深化的过程,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由说到写,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5)激发思维: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启发学生分析、综合、概括,促进思维纵深发展,再造想象,引导学生辨别优劣。
(6)协作学习:师生共同
讨论、评议,注重成果共享,相互促进,体现课堂民主,开拓思维空间。它贯穿于“五激发”始终。
2、教学设计:
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教学模式提出来以后,课题组决定在五年级进行教学试验。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种教学模式的思想和要求,课堂教学设计是关键性的工作。从以下两个方面介绍。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写作《我敬佩的一个人》为例加以介绍。
(1)分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语文第九册第6单元写作练习。根据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a.通过典型事例的描写,恰当表现人物的特点。b.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c.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写人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写人的方法,教学难点是表现人物的特点。
(2)确定设计思想:
①引导学生热爱具有崇高品质的人。
②训练学生观察、联想、思维表达能力。
③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利用录像、创设作文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电脑,进行个别作文指导及典型作文的评议修改。
④注意写作方法的总结和学生应用的指导。
教师首先通过例文提炼出写人的方法,接着通过观察反映学生身边生活的录像,然后总结强化,促进学生对这一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⑤利用协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通过学生讨论、评议启发学生想象,开拓思维空间,由同学想到家庭想到社会,从而掌握写人的方法。
(3)设计流程:
上例是凭借电教媒体,辅助作文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观察→片断→练习→文章写作→评议。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思维得到升华。
利用电脑网络教学写作《我爱家乡的××》:
(1)分析教学目标:这是第十一册第3单元的训练内容。教学目标如下:
①能按一定顺序观察,抓住重点写具体。②表达真情实感。③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④借助电脑,提高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是借助描写对象表达真实情感及修改文章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运用电脑观察写作、评改文章。
(2)确定教学思想:①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②指导学生观察、联想、思维。③借用网络的交互功能,提供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进行作文的评议修改,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首先,让学生浏览家乡的山水风景、文化特产等,从而了解家乡,接着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说给同学们听,在说的基础上借用电脑写作。然后凭借交互功能评议修改自己或同学的文章,提高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3)流程如下:
实施网络教学,人机交互,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自然,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思维。网络的使用,增大了教学容量,锻炼了学生调阅信息的能力。同时,它也促进学生探索求知领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求新求变。
六、效果测量及分析
1.评价体系的建立。
根据教学模式的要求,建立了三个指标:作文兴趣、作文知识、作文能力。
对于“作文兴趣”指学生的主观情感是否愿意投入到作文中去,是主动、积极思考,还是被动应付,包括“情感投入”、“作文态度”。
对于“作文知识”指学生的观察方式方法,审题确定中心,思维方法、遣词造句、谋篇方法。
对于“作文能力”指命题理解能力、观察事物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写作能力。
每个单项指标,都分优、良、中、差四个评价等级,90~100分为优,75~89分为良,60~74分为中,59分以下为差。参照各个单项指标所占的权重,得出四个等级的得分范围。关于等级的划分见表1。
通过上述工作,建立起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1
小学五年级学生作文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1说明:
①“作文兴趣”中的“情感投入”指学生对作文“很感兴趣想写”、“感兴趣,愿意写”、“一般、无所谓”、“不感兴趣、不愿写”。“作文态度”指“很认真”、“认真”、“有时不认真”、“马虎”。它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及平时学生在校表现进行评分。
②“作文知识、作文能力”根据学生平时作文课的表现及作文卷面进行评分。
2.教学效果的分析
采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学生进行作文能力的评价。这里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一个班的学生实验前后进行作文能力评价,得到表2结果。
表2
“5+1”作文教学模式,它充分运用了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实现教学优化,具有教学信息多媒体化,教学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方式,人机交互的互动化,信息传输的网络化等优势。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利用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元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由原来的单纯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参与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局面,学生的心态由“要我写”而变为“我要写”。实施这种模式进行作文教学,学生的习作兴趣、作文能力、探索精神都有明显提高。
当然,实施“5+1”作文教学模式,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能力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模式组合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创造意识的发展。不可单一片面地采用某一选项,为教学而教学。只有当学生视作文为乐时,作文教学才会步入良性循环。
八、附件:课例录像、精彩片断、调查问卷、设计方案。
研究报告作文 篇8
【摘要】:被誉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使命。作文评改,作为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效果,从而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但是长期以来,作文评改的主客体定位不清,学生主体间交往活动缺失,作文评改模式单一,缺乏开放、民主的作文评改氛围。广大教师作文评得辛苦,而学生却漠不关心。结果教师徒劳无功,苦不堪言;作文评改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本课题立足初中日常作文评改训练现状,试图优化初中日常作文评改,为作文评改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为此,本研究针对长期以来作文评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在对学生日常作文情况进行有效调查的基础上,探索作文评改创新的途径。最后,着重阐述了初中日常作文评改和网络环境下初中作文评改的具体实施办法,并通过具体的案例介绍,为现行的初中作文评改创新方法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案。
【关键词】:作文评改 创新途径 自主合作 展示交流互动
(一)课题的提出
1.问题的由来和背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才能教好作文,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下足了功夫,可为什么依然收效甚微。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现代作家赵树理也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写好作文,离不开“修改”过程的严格锤炼。对于作文创作有了一定基础的中学生来说,下功夫于“修改”,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忽略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早在1978年,叶圣陶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就谈到:“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事隔近40年,这种“徒劳无功”的现象依然在不断上演。其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导致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下。
那么,作文怎么评、怎么改才能提高效率,真正促使学生作文能力得到提高呢?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立足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我们认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作文教学的一项固有的和极重要的任务,因为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写作能力的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会自己修改文章的人,不可能学会写文章。“初中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就是为了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真正授之以渔,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并乐于评价、欣赏与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增强遣词造句、语言感知的能力,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课题的界定和说明
评改新模式。评改是写作的一个延伸。好的作文是评出来的,改出来的,评改更要舍得花时间。课题中提出的评改新模式与以往作文教学中的评改模式不一样,首先评改主体不同,由旧模式中教师为主体向新模式中学生为主体转变,由以往单一的教师的评、改到合作化、多元化的评、改,作文评改新模式的创建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改、小组合作互评、全班多向互动式评改交流等途径,逐步培养学生自改能力,让学生由乐改到善改,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3.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4.课题试图解决的问题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以探究作文批改的新模式为研究方向,重新给作文评改的角色定位,“主角”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与能力。使作文评改臻于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范式。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如何处理好教师评改与学生评改的关系,作文评改的有效模式的探索等都是本课题关注和试图解决的问题。立足于实践,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这一研究过程本身就包容了理论知识与抽象知识的整合,包容了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必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独立与合作研究过程中构建知识,也必定能将教师从繁杂无功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5.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新课标对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是对本课题研究的有力支撑。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它人的协商、交流、合作以及本人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课题将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学生作文修改中的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改变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并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探究,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修改作文方法,在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鉴赏作文、修改作文的能力及自身的写作水平,使学生乐写乐改,并以改促写,进入到写作的良性循环。提高习作讲评课的效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习作评改模式,进而提高学生在中考中的作文成绩。
(三)研究的内容
1.如何在作文评改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作文及修改作文的兴趣。
2.在作文评改的研究中如何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作文修改方法,切实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作文水平及鉴赏能力。
3.在对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探究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乐写乐改,并以改促写,使写作进入良性循环。
4.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习作讲评课模式。
(四)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课题研究的对象:山阳县元子街中学七至九年级学生。
(五)研究的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作文批改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充分吸取已有的宝贵经验,从而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实践,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个案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课堂实践中要及时总结发现切实有效的作文批改模式,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5.经验总结法:研究者要能够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提炼、概括出与研究目标、内容相契合的信息,形成富有理性的经验,并物化为经验、理论文章。
(六)研究的步骤
(1)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对相关的作文教学理论进行搜集和整理,并组织教师认真分析当前作文批改和习作讲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2)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实施问卷调查,落实课题组成员分工。
(1)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的操作方案与学校相关的作文教学常规进行实践,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及时地反馈与总结,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作详细的记录。积累课题实施中的各种典型案例、教学设计。
(2)在20xx年5月进行一次系统地阶段性总结,为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做好准备。
3.总结阶段(20xx.6)
整理所收集的材料,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鉴定。
(七)研究的组织、分工及保障
1.课题组分工
课题负责人:周军红
成 员:郭丽萍 马朝春
2.课题研究保障
(1)经费保证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的研究工作,为研究经费提供了优越条件,并能够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协助课题组进行有效的管理,便于课题的开展与实施。
(2)人员保证
课题组各成员都是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态度认真,勤奋刻苦,乐于奉献,均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具有丰富的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课题组老师多次发表教科研论文,在各级各类的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论文评比中均有获奖。
(八)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方案;
2.研究论文集: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教育教学论文汇编;
3.教学案例与设计集萃: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研究中优秀教学片断及教学设计集萃;
4.学生作文集: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课题研究中学生优秀作文及精彩点评汇编;
5.课题研究报告: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6.形成习作讲评课的常规教学模式。
研究报告作文 篇9
一、问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占据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很多精力。但作文教学质量不高却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我校学生作文的突出问题为作文兴趣不高、作文内容空洞、雷同、感情虚假、语言贫乏。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是教师的习作教学方观念与方式过于传统,不能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巨大的作文教师创新空间,教师必须深入学习,更新观念,探索新课程、新教材之下的作文教学新思路,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习作信心与水平。
二、课题的确定
针对我校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作文兴趣不高、作文内容空洞、雷同、感情虚假、语言贫乏等现象,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资源,在继承传统作文教学优秀经验的同时,尝试改革,确定课题:新课程、新教材关于作文教学的新思路的研究。
三、界定关键词
新课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观,力图根治现行课程体系的弊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实现了课程概念的重建。
“课程”一词,拉丁语词根的意思是指“跑道”,因此关于课程的概念,较为常见的解释是“学习的进程”,也就是说不是静态的跑道,而是动态的跑的过程。即使人们都同意“学习的进程”这样的解释,但不同的课程观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我国课程研究专家对课程的解释: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学生与教师的经验是课程;生活是课程;自然是课程。分门别类的教材只是课程的一个因素,只有在和其他因素融合起来,成为课程“生态系统”的有机构成的时候,这个因素才发挥应有的作用。
对新课程概念的这种阐述突出了新课程的最基本特征:整合。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当代课程改革的总的趋势,即从现行课程到新课程的发展变化,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②从强调教学目标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四因素动态”交互作用);③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学生、教师、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生态系统”指互相影响、制约、相辅相承的有机整体);④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和隐性课程并重。(“环境”包括文化背景、管理机制、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隐性课程内容。)
从新课程概念的.重新定位可以看出,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灵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意味着新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旧的教学模式(框架),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
新教材:结合我校实际,本文“新教材”特指“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新思路:是指打破传统的“课程观”“教材观”和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用素质教育核心理念为指导,遵循新课程、新教材特点与规律,以新的观念、新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进行作文教学的新思想、新办法。
四、文献综述
从古老的私塾到当今21世纪的语文课堂,作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始终不变,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投入的研究精力日益增加。《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中,都将习作教学提到了更高的位置。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们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出了多种作文教学新的方法、新的思路。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通过研究该课题,希望能将有效解决目前我校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创作文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习作信心,培养良好习作习惯,鼓励个性作文,提高学生习作质量,同时尝试指导学生习作在语言、思想、情感上体现个性、形成风格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一)从“传统说教”到多元模式,改课堂习作方法
(二)从“单一训练”到读写结合,明阅读教学重点
(三)从强调技巧到关注积累,养课外阅读习惯
(四)从单纯描述到“深思体情”,倡张扬个性文风
(五)从重“批”轻改到重改轻“批”,扬自主习作信心
七、课题研究的办法
行动研究法,观察法
八、课题研究的对象
密云县第二小学全体学生
九、课题研究的程序及表述形式
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段成果
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
主要阶段性成果120xx年3月—20xx年7月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前测,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王蕊
220xx年7月—20xx年3月年级研究成果课例、论文、随笔、课堂教学教研组长
320xx年3月—20xx年7月课题组结题各项成果文集、课堂教学王蕊
最终研究成果序
号完成时间最终成果
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
120xx年7月《“新课程新教材作文教学新思路”专题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王蕊
220xx年7月《新课程新教材作文教学新思路教学教学设计集》课堂教学、教学设计王蕊
320xx年7月《新课程新教材作文教学新思路教学文集》论文
随笔王蕊
十、课题组织与管理
学习文献:
1.教育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xx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制订《语文课程标准》29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7月)
3.杨再隋教授等编著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P6,语文出版社,20xx年10月第一版。
4.钱梦龙《我和语文导读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9月第一版
5.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年第一版
研究报告作文 篇10
谈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句诗出自于《枫桥夜泊》,这句诗是其中前两句。作者是唐代的张继。本诗是作者张继上京考试,名落孙山后,心情沉重时写的。
原诗全文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意思是: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桥边。天空中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映着这清冷的江水。秋夜伴随着船中的作者,使他感到多么凄凉。
这是一首思乡的.诗。诗人一方面写了夜泊的所见、所闻,描绘枫桥夜景,抒发了旅途寂寞的愁情。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作者这种见解,不仅写出了自己的情感,还写出了风景,读后使人感到悲伤。
【研究报告作文】相关文章:
研究报告作文07-30
作文的研究报告05-13
(经典)研究报告作文07-21
研究报告作文07-16
研究报告作文09-11
研究报告作文02-11
关于近视的研究报告_研究报告07-09
研究报告08-03
蔬菜研究报告作文05-24
研究报告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