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设计报告(通用20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题研究设计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
一、自然情况摘要
1、课题总名称
《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尚志市“十二五”规划课题)
2、课题简介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而当前我校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的受累,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老街基学校在课改的浪潮中从没停止前行的脚步,瞄准名校教学经验,依靠教师求发展,力争从应试教育的弊端中破茧而出。教育实践表明,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效率高低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20xx年我校立项了《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研究》,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高效课堂特点研究”、第二阶段“高效课堂策略研究”、第三阶段“新课改下学习小组建设与作用发挥研究”、第四阶段“四研”互助式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第五阶段以打造各学科典型课例为重点探究常态课和网络环境下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目前试验资料已整理完成结题报告已经上交到市课题规划领导小组,进入课题验收阶段。
3、研究者在本课题中的角色
孙基瀚是英语学科教研成员,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承担七年级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负责制定英语学科科研组子课题研究方案,并带领英语学科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参与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活动。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不断的探索摸索制定适合我们的教学设计,有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并完成英语学科科研组阶段报告和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建构研究结题报告。
二、本次试验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促使教师深入分析反思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借鉴已有的经验,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主要特点、基本模块和基本环节,努力构建英语学科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效率的质的提高,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以解决当前课堂效益较低的实际问题,并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本节课是《Topic 1 Can you danceSection A》英语学科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专题。通过本节课的实施,对英语高效课堂特点教学模式构建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并结合实际情况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努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实施有以下几点具体目标。
1、观察学生对课程的反响,了解学生们对课程的具体要求。
2、观察课堂的教学过程。通过对课堂过程的了解,分析研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
3、通过班级的授课,不断完善,实现实验目标。
三、实验研究过程
1、学情分析
2、教材分析
3、教法分析
4、学法分析
5、预设教学过程,导学案
四、实验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各版块之间属于“递进关系”希望这样的.设计将学生的思路逐步引向深入。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课堂结构完整,容量合理,体现了高效课堂的特色和新教育的基本理念。
经过课后的仔细翻阅和个别学生访谈明显感受到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设计,也感到本课程对他们的各门课程学习有所帮助。部分学生体会到了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愉悦感觉,在同学和教师的鼓励声中,孩子们逐渐体会到了成就感。兴趣很高。
课题实验课《威尼斯商人》师有针对性的对问题进行讲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做到了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注重“水涨船高”,注重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个体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了自主、合作与探究,让学生获得“自我实现”,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由衷而发的成就感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通过授课,我完成了这次实验任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也在课堂上获取着大量的信息。这次实验所得到的第一手素材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依据。这次的实验过程,充分体会到了老师自身提高的途径“ 实验――反思――实验”的的第一过程,教师自身的成长就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进行,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进行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在课堂上运用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并得到进一步的实验数据来支撑自身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2
一、课题名称: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1、作业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潜在功能。有效作业的布置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传统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它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却极为不利的,如果不加以改变必将使作业陷入机械重复的误区。学生终日陷于“题海“之中,苦不堪言,身心的发展也必将因此受到抑制。
3、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意识到作业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弊端。
(二)、研究现状:
1、国内方面:目前对于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已日趋深入,二期课改的语文新教材中相当重视语文作业的内容,注意作业设计的趣味性和人文色彩,还加强了感悟、积累、实践,关注学生的经验世界、想象世界和学生的生活。此外,近几年的好多语文教学类刊物上也刊登了大量关于语文作业设计和评价方面的文章。这些都为本课题组进行课题实验提供了借鉴的条件。
2、国外方面:对于学生作业的设计,国外的教学家们早已摈弃了课本的约束,课文的限制,大多采用开放式的、综合性的作业,通过教师自己上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与同事相互合作来完成某一专题研究,这也为本课题进行课题实验开了先河。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一)、研究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该课题的研究,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独立人格的培养。
2、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使教师对新课改视眼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使学生在完成语文作业的过程中有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成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2、能初步总结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教学策略、操作方法,以达到运用语言、发展思维、培养情趣、提高能力的目的,并创造一种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氛围。
3、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
三、研究内容
1、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的形成性和发展性研究,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功能。语文新课程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全面或有侧重地体现在作业系统之中。优化语文作业的巩固和检查功能,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目的.是强化记忆和获得反馈信息,重在对课本知识、技能的巩固;优化语文作业的深化和提高功能,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方面,目的在于促进知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发展,重在新情景和思维过程;优化语文作业的体验和发展功能,侧重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整合方面,目的在于促进更全面的发展,重在体验和实践。
2、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语文作业的新颖性和多样性研究,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形式。改变单一的作业形式为设计出源自于师生双方的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形式多样的语文作业。
3、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的量力性和差异性研究,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容量。语文新课程理念下,作业更多关注的是作业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业负担问题,作业在容量上要考虑量力性,作业量应遵循的不是“多多益善”原则,而是“少而有效”的原则,既不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又能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要有差异性,做到作业量分层、作业难度分层、完成作业时间分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不再有困难,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乐趣,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既感到轻松愉快,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语文作业的渗透性和交叉性研究,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整合。在作业设计中,把语文学习与学习其他学科整合起来,使语文作业有机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小学语文作业的过程性和激励性研究,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评判。使作业的评判做到过程性和激励性相结合,师生都是作业评判的主题,发点是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四、研究步骤
教育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我们的研究课题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贯穿于学生生活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课题实施的有条不紊,将实验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做好课题研究前的测试与信息搜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拟定测查学生有关作业情况调查表;教师问卷表,以及学生进行各项作业掌握情况观察表和评分标准。
2、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5月)
(1)、第一阶段:通过进行理论学习以及对学生作业进行心理分析,找到作业设计的切入点,激发他们的作业兴趣;收集资料创设条件让学生参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实践活动中为语文学习打下基础。
(2)、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丰富作业内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3、总结、结题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整理资料,完成课题总结报告
(2)、编辑研究论文、实验报告、研究案例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有效作业设计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作业方式和内容,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作业设计,研究新形势下语文教学有效作业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活动中道德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形成新的道德建设措施,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六、成果形式
1、准备阶段:
小学生有关作业情况调查表和教师问卷表
2、实施阶段:
各阶段学生进行各项作业掌握情况跟踪表
3、总结阶段:
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编撰研究案例,撰写研究论文。
4、最终成果形式:
结题报告、研究案例汇编、研究论文。
七、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相关课题在不同的学校也曾研究过,都各有特色,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该课题申请人及参与者都是小学一线教师,且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能力。学校图书馆有丰富的图书,为研究者提供了足够的理论文献,奠定了理论基础。另外,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校、教务处、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为本课题的顺利完成创造了条件。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3
一、课题说明
我们发现目前小学数学在作业设计与布置方面存在很多单一、守旧、呆板等问题,基于以上情况,我们认为有必要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进行改革,所以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的研究与探索》这一课题,因而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课题充分借鉴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本校实际,通过研究,试图改变目前传统的作业形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设计新型作业,以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研究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学生作业设计评价标准,以使教师布置作业更具科学性,也为教学管理者提供一个评价教师布置作业的标尺。这对改变目前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随意性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课题先期进行的工作与研究,如对国内外相关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当前课外作业设计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组织课题组学习等,既是课题得以立项的基础,又是课题研究深入的保证。这使得本课题的研究有着较为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我们认为,本课题研究思路清晰、研究目标具体、研究方法适切,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具备了课题开题的条件,一致同意开题。同时课题组的全体成员紧扣课题研究目标、抓实研究过程,注重资料积累,丰富研究内涵,不断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力争在小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研究方面早出成果,形成学校鲜明的特色。
通过这一课题主要想解决以下主要问题:让作业设计多样化,比如采用设置作业超市、数学图画、数学手抄报、数学小制作、数学日记、数学小游戏、数学童话、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数学成长记录等方式,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发现、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他们充分地张扬个性,实现学习的自主性,力求解决当前作业布置中存在的要求的“统一性”、形式的“单调性”、完成的“强迫性”、 内容的“随意性”、习题的“呆板性”问题,使作业突出体现多样化,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该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比如:书面作业、操作作业、实践作业、数学图画、数学卡片、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数学故事等,努力提高学生素质。
2.通过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和探索,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数学,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得数学方法与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通过研究,提炼经验,探索规律,为广大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小学数学作业多样化的设计。
二、具体工作
1.多次召开课题组会议,调查了解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不断讨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总结课题研究中的得与失,讨论下一步工作,制定下一步课题研究计划,撰写专题总结,完成课题阶段性总结。
2.发动课题组成员搜集理论资料,进行理论培训和学习,并写出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为课题研究做好铺垫。对研究方案进行分析与再修改,为后续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3.根据教师个人的理论学习和学生的意愿,切实做好作业设计多样化研究工作,多方位、多角度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作业,设计学生喜欢的超市型作业、操作型作业、实践型作业、调查型作业、图案型作业、日记型作业、数学手抄报、数学故事等,促使每位研究人员多思考、多总结,真正让作业设计成为学生喜欢数学的理由。
三、取得的主要成绩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该项研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1.学生在学习兴趣、主动性、自主性等指标上有明显的提高。作业形式与内容的改革以后,学生自己主动做作业不让家长督促的占80%,以前只有50%的学生做得到。
2.学生学习负担有所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绝对负担都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在作业改革以前,有58%的学生家长反映作业量对自己的孩子来说比较多,现在只有22%的学生家长反映学生作业量比较多。90%的家长反映学生做完作业后仍有时间自由支配。在这段时间里60%的学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四、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题借鉴的理论书籍太少
学校只有一本,只有依靠上网搜集资料进行理论学习,影响了课题的深入开展。
2.缺乏指导力度。
课题研究要想出成果,除了个体的努力外,还要靠指导。目前来说,我们还没有很好的找到突破口,缺乏理论和专家的指导,没有大的进展和突破。
3.课题管理不到位,教师精力投入不足。
部分成员课题研究的主动性不足,研究不够深入,不够重视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课题研究的精力投入不足是研究的一大问题。在课题研究方面,思路不够清晰,积极主动性不强。
4.过程研究材料的总结、整理不够及时。
在作业设计上的一些行为显得非常粗糙和随意性,落实的力度就不够。再加上不善于总结提炼,一学期下来,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徒劳的,没有进行分析和反思,就难以在下一阶段有意识地去改变。只有不断地发扬成功的做法,修正不足和问题,我们的课题研究才能不断深入,不断获得新成果。
虽然有时进行课题研究总结,可以说总结资料也十分丰富,但过程性的研究资料却相对不足。虽然多次要求按时上报过程研究资料,但效果却不很理想。即使能按时报来的资料,参考、推广价值也不高,纯粹为完成任务。
五、采取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采取下列改进措施促使课题顺利完成,在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研究方面早出成果,形成学校鲜明的特色。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达成的措施,并定期汇报,保证课题顺利有序开展,获得预期成果。
2.投入资金购买有关课题方面的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
3.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进行理论方面的辅导。进一步加大对课题的管理、指导力度。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为结题做准备。一是定期上报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材料。小论文、总结、经验体会等均可。二是学期末课题组要进行专项总结,把一学期来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经验、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地分析、研究,形成书面材料。三是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的做法,交流、推广经验,以此促进本校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六、反思及展望
课题研究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在取得了一些可喜进步的同时,我们也深刻地反思着:课题研究坚决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要体现在行动上,需要每一位教师的积极参与,需要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有高水平的专业指导是保障,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大胆实践是核心,领导群体的高度重视是关键。
对课题研究的展望:作为一所普通小学,我们的研究成果应该有着一定的辐射性,我们将对今后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的研究与探索更加规范化,合理化,更加充分地调动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积极性,推动教研课题研究逐步深化。我们也诚恳地希望得到各级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继续深入进行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多样化的研究与探索的实践研究,争取能够取得较大的成果,顺利完成这项研究工作。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点滴成绩,但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绝不会沉浸在暂时的喜悦之中,我们的全体研究成员将继续努力拼搏,扎扎实实研究和推进课题的研究,去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力争让作业设计多样化成为学生喜欢数学的真正理由。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4
一、课题开设目标回顾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认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反思我们过往的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思考、梳理一种更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顺应我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作文教学方式便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部分。
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认为,由于传统意义的作文教学,大多倾向于共性化的训练,强调训练目标的统一,对于学生作文的思想性的自由确立缺乏信心,因此常在学生的文章当中充塞着虚伪的情感,成人化的表达,我们在作文训练当中,常常很想当然地要求学生去赞扬一种精神,品质,一种思想,而在实际当中,小学生是很感性的,一般不会去进行这样的理性思考,再说,真实的生活中并不会凸现这么多鲜明的教育性,至少,小学生不容易发现与表达生活里蕴涵的教育性。在对这段话理解中,我的观点是:一个人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种个性化人文气质被塑造和被展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由一点一滴的个人感悟组成的,而作文就是展示这种感悟过程的窗口,让学生通过作文,用心记录他们的生活,写真实的,熟悉的,喜欢的,一切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在记录当中同时深化语言文字的学习,才是作文教学应承担的使命。
二、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一)、在开题报告中,我们提出了“情景作文”这个概念,一开始,我们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也展开过争论,只是想通过这个词语去说明我们的作文研究的方向,也就是,我们希望学生能通过对“情景”的回忆,去学会记录生活,因为当我们去回忆一件事的时候,大脑总是先浮现出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我们把这些画面定义为“情景”。在经过一系列的作文教学著作研读后,我们在张化万老师的“生活作文”,贾志敏老师的`“小品表演”作文,于永正老师的“言语交际”作文教学等理念当中寻找到了支撑点,尤其是张万化老师的“生活作文”的概念,一是强调用各种手段让学生通过特定的情境去回忆曾经经历的生活,另一方面是把作文看作是生活,让学生“开心地回忆,自由地谈论,充分地交流,多向地思考,独立地表达,轻松地展示”,而这个概念就能解释与定位了我们的思考方向。
(二)、在确定研究方向后,我去用心研读相关的资料,研究各类的教学设计,然后通过实践去进行探讨。下面结合我的一节作文交流课进行谈谈我们的心得与体会。
1、要坚持作文是学生真实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观念,并把这种观念融入学生的习作指导当中。
作为语文老师,要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当中,经常主动性地引领学生去回顾一些生活情景,并给某些生活情景赋予主题。在《难忘的篮球赛》作文指导课当中,便是想通过导入语,让学生明白其实生活当中每一瞬间都有吸引人的情景,关键是留意与观察,我们虽然今天写的是“难忘的一场篮球赛,但又何尝不是一节“难忘的作文课”呢。同时,很多一刹那的生活的场景都会引发我们的感受,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去表达我们的感受,就很难积累生活素材。
2、 要开发与善用现今小学语文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的习作课程资源,给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作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难忘的篮球赛》一课中,通过多媒体视频的协助,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生活情景,并让学生明白,在自己所经历的情景当中,主角只能是自己,打篮球的学生与作为啦啦队员的同学的感受肯定是有所不同的。而当我们想描述一件事情时,应当以细致描写记忆当中所截取的情景作为手段。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当中,我们不断地开发能点燃学生热情的习作资源,除了以上述的视频开展,我也尝试以表演的形式开展,我让学生四人一组,表演在公交车上的一幕,通过动态表演,生活当中精采的一面便过滤了出来。我也曾带领学生到学校的大操场上,以《我听到了…》作为主题让学生来想象与思考某种生活的情景。
3、让习作技巧的的指导与学生的情感需求融为一体。
当学生爱写作文,想写作文,作文便成为学生心灵的一种需要。因此要解决由于过分追求写作技巧的指导而使学生惧怕作文的矛盾。我们在情景作文指导课当中便关注了先说后写,先从情感体验到写作技巧的指导原则。在《一场难忘的篮球赛》,首先让学生通过谈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再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为什么印象深刻。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写作,自己去反思与品评,然后再进行写作技巧的适可而止的指导。
4、在情景作文的指导当中,生活是情景作文素材的来源,而情景作文是生活的记录册,又成为作文题材的再重生。一个生活的情景,经历了生活经验的积累,往往感受会不一样。我在作文指导课当中融入了这样的环节,把学生记录下来的生活片段进行一个赏析,例如,我把冯健明的一篇写得不是太认真的日记的其中一段话结合了我的赏析,展示给学生,努力使学生明白,其实自己曾记录下来的很多不经意的片段也有让人回味的地方。同时在每次的考试前,我都会布置他们看自己的作文,日记,等曾写下来的文字,让他们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使学生的作文题材能得以重生。
三、研究的一些困惑与方向
在一年多的学习与研究当中,我们得到了许多的启发,但是仍然有着许多困惑,如:我们应当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能力,努力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生活信息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考试当中,即能写出自己的生活,又不偏离目标。日记是情景作文的主要源泉,我们对于日记的训练应把握怎样的方法。
我们将会沿着我们思考的方向,继续去研究与学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5
1 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1 课题的核心概念
1.1.1 科学素养
OECD即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做出这样的解释:利用前沿的理论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并未解决方案提供支撑力量,从而可以使人类更加客观的理解自然的改变,并处理以自己的结论就是我们所说的科学素养。
1.1.2 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学科优势。利用化学课程特别是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了解化学科学素养的内涵、并将科学素养的内容在高中化學课程中进行细化,是利用高中化学新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也是高中化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出发点。
1.1.3 化学教学再设计
是为了能够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的合理,并且依据理论知识、合理的.宣传手段,利用系统的思想处理遇到的问题、设置合理的目标,策划处理方案进行筛选,之后实施方案,依据所得结果对方案进行评估修改的一系列过程。
1.2 课题界定
基于科学素养教育的化学教学再设计研究,以提高中学生科学素养、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出发点和归宿,深入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准确解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化学教学再设计科学渗透科学素养教育,探寻化学教学再设计实践操作的方法、原则和策略。
2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我校是吴江区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很大,本课题的研究是从我校及兄弟学校化学教学实际出发,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不断加强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总结课例诊断的要素、方法、类型和化学教学再设计的方法、原则和策略。实现:
(1)为高中阶段的科学素养教育的教学设计提供帮助,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2)有助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厌学思想,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科学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3)有助于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提高并掌握基于科学素养的教学设计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对国家、社会真正有用的创新性人才。
3 研究的内容与重点
3.1 研究内容
本课题力求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给学生一个空间,一个发挥创造能力的平台,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理化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能够对与生活有关的理化生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用辩证的眼光看待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利与弊,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研究、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从而为将来有可能成为科研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研究重点
通过对中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调查,分析原因,从科学素养教育与化学教学再设计的内在关系,基于科学素养教育的化学教学再设计的特征、要求和原则等方面,切实有效的提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4 研究方法
4.1 文献研究法
根据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的问题。其作用有:(1)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
(2)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
(3)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
(4)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4.2 问卷调查法
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4.3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由教师或与专家及研究人员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把教师的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切实关注课堂实践,关注教师课堂中的教学行为,筛选与研究采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问题,以研究促行动,提高行动效益,加强行动改进。
4.4 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6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在什么背景下我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的内涵是什么?
音乐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身心发展。但在小学校音乐课的安排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音乐课大都在上午后两节和下午的的两节课。这一个时段,对学生来说,旺盛的精力有所消退,正是学习的低效阶段。上课时,他们普遍会感到疲倦、困乏,思想不够集中。这时上音乐课,如果不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兴趣调动起来,上课将会大打折扣。因此,音乐课开始的导入就显得非常重要,随便应付的话会造成“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后果。
在日常的教学之余,常常会听到身边的音乐老师们有这样的抱怨,比如说:“为什么音乐课上学生什么都不愿意听呢?”,“为什么学生不愿意在音乐练习上多努力一些呢?”,甚至还有的同仁会抱怨说:“每一次上音乐课,我都要很大一部分时间去维持纪律,课实在多没办法上好。”等等。那么,能不能使这样的状况有所改变呢?首先,需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做起。而我想,音乐课开始的成功导入就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音乐的导入两层含义:一是思维方面的导入,二是知识方面的导入。导入的成效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取决于导得“巧”、导得“活”和导得“实”。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设计导入环节。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音乐可以很好的陶冶人的情操,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音乐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但是要使小学生在音乐课上更好地掌握音乐技能,提高音乐素养,我们在小学的音乐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努力挖掘学生的特点,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从课堂的导入就开始牢牢的吸引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导入”是音乐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个精彩的导入不仅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求知的火花,更能使一堂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少教学实践证明,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重要意义,如果教学的导入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课堂导入方法设计得是否新颖别致,是否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在于教师自身素质和倒入语言的艺术性。选用何类导入方式比较合适、恰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授内容去认真研究,精心构思、设计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主要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对我校音乐课堂导入情况调查总结,找出导致音乐课堂导入形式单一、枯燥无味的原因,做好研究与解决这个问题的计划和方法。使音乐课堂导入问题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能充分的利用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
2、搜集、阅读相关文献,完成开题报告和研究提纲。
第二阶段:
阅读有关教学案例、分析相关文献、研读相关的特殊教育、理论专著;继续搜集研究资料并加以梳理和分析,完成案例分析,论文写作。
第三阶段:
1、确定音乐课堂导入的研究目标。
依据音乐课现有的`导入现状,结合音乐课教学目标规定,制定研究目标。
2、搜集、阅读相关文献,寻求有效地导入方法。
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段学生,教师在导入过程中应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
3、不断进行教学实践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年级段的学生,设计课堂导入形式,并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
4、不断总结、撰写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
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整理研究资料,写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通过课题研究和实践,使音乐课堂导入问题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能充分的利用导入环节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
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教师在导入过程中都能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
撰写研究和实践成果。
课题研究的方法:
从我校学生的情况,在研究中所选择的科研方法主要有:
1、找出在教学中常存在的的问题。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依据课题方案开展行动。
3、探索调动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导入形式。
4、分析和研究,总结经验,形成研究成果,在教学实践中验证有效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音乐课导入的方法很多,但选用何类导入方式比较合适、恰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授内容(包括学生),去认真研究,尝试同课多构,并具有技巧性的精心构思、设计。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及时的通过教学案例、研讨课、参加区级送教下乡展示课、参加区级教师技能大赛、教学心得、教学论文等方面来收集资料,提高课堂研究成效。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教学的导入是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而设计的。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的导入还需把握得更准确。比如在许许多多的教学导入方法中,对于一些对音乐课缺乏兴趣的同学,或者是注意力很难集中的同学,还有一些不乐于参与音乐表现的同学等等,对于这些教学对象,就要找准契点,利用自身优势,设计他们所具有兴趣的教学导入,特别给予关注和鼓励,让其树立信心,使之走进多姿多彩的音乐殿堂。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7
一、课题名称
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
二、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在重新审视传统几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证明重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证明一些有关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从中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初步感受公理化思想”。
学生要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分不开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过程要靠语言表达,而语言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说理。如:说定义、定理、法则、公式、过程、算理、方法、规律、题意、思路、数量关系、式义等,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想到问题的结论,但是不能说清思考的过程,不能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尤其是很多学生只重视问题的结果,却忽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有的学生会说不会写或会写不会说,渐渐地就走入了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不能说的误区。针对以上问题,我确定了“有效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合情推理能力养成”这一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逐步探寻行之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及书面表达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使学生养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规范答题的习惯,力争使学生敢说、想说、会说、能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适应中考改革的需要。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实验操作性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类比、归纳的方法,来使学生建立空间与平面的各种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以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的实验几何,逐渐摆脱欧氏几何的`那种环环相扣的逻辑联系,以及严密抽象的演绎推理形式。
五、课题研究过程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1)学习和掌握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要求。
(2)研究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
(3)制定研究方案
2、试验阶段:
(1)在数学教学中寻求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2)实施具体方案。
(3)反思经验与不足。
3、总结阶段:
(1)根据课题研究,观察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变化。
(2)对课题进行总结,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实施过程
数学家波利亚说:“数学可以看作是一门证明的科学,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完成了数学理论,用最终形式表示出来,像是仅仅由证明构成的纯粹证明性。严格的数学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基础,而数学结论的得出及其证明过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合情推理所得的结果具有偶然性,但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它是根据一定的知识和方法做出的探索性的判断,因而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合情推理,如何用恰当的数学语言去表达出来,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
首先,我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采取谈话法和问卷法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主要总结出四大成因:一是心理素质差,虚荣心强,怕答错或答不好而被同学或老师笑话。二是性格内向,不想或不敢表现自我,或没有机会发言渐渐封闭自我。三是对知识缺乏系统的理解,不能有条理的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四是没有严谨的学习态度,不会走就想跳……不会用数学语言规范答题。
可见,语言表达能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会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交往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发展。新课程加大了实验几何的内容。因为它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同时降低了几何学逻辑严谨性的要求,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可以从数学活动中获益;而且通过活动掌握空间性质,更易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归纳类比,以及创造力等,这些明显的长处日益受到重视。下面我就结合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差的成因,结合课堂教学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1、正人先正己,规范自身的教学行为。认真备课,课堂语言力争不拖泥带水,做到正确、科学、简练、规范、有条理,逻辑清晰,连贯。坚持使用数学语言授课,不口语化。板书示范有针对性,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让学生从简单的模仿做起,逐步认识到答题规范的重要性,同时,板书设计要美观大方、简洁规范,让板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不由自主的模仿。例如:在教学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时,我边板书边领学生总结了五字方针:设、列、解、检、答。学生按照这五字方针,就能较规范地完成类似的数学问题了。
2、创设学生语言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如果只以教材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的发展。但是,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教材内容为素材)以外,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例如,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作出判断和推理,许多游戏很多中也隐含着推理的要求。所以,要进一步拓宽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渠道,使学生感受到生活、活动中有“数学”,有“合情推理”,养成善于观察、猜测、分析、归纳推理的好习惯。
3、注重学生对新知的经历与体验。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展示、表达数学的权利和机会。如在学习“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一平行公理时,教师和学生一起通过画图、试验后,让学生归纳出这一公理,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表述。在教师进行补充归纳后,学生对此公理中的“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专业化的用语难以掌握可让学生读一读感受一下,领会其意义,或与同桌互相进行交谈。在充分给予学生“说”的机会的同时,教师逐步地要求学生答对所问,用词准确,语句完整,注意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条理性、逻辑性、长期坚持下去,能让学生学好数学术语,用好数学术语,讲好规范的数学语言。有了亲身的体验和经历,学生才会有感而发,有话可说。
4、榜样力无穷,用学生去影响学生。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用语言表达有困难的问题,我让那些具有示范作用学生先说,使其他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怎样去表述问题,怎样表达才有条理;另外,让那些书写规范的学生到前面板演,这样要远比教师一遍一遍的强调作用更明显。对于刚刚接触的问题,我让同桌之间,小组内的同学之间,在解答问题后,互相检查,指出对方的不足。在作业或试卷的解答中语言表达比较突出的学生,我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用他们的规范解答去影响其他学生。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强化了对语言表达的重视程度。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传统数学教学中,就是以几何教学为主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学习数学证明方法的。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注重采用“形式化”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忽视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应当指出,数学需要演绎推理,更需要合情推理。科学结论(包括数学的定理、法则、公式等)的发现往往发端于对事物的观察、比较、归纳、类比……即通过合情推理提出猜想,然后再通过演绎推理证明猜想正确或错误。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是既不相同又相辅相成的两种推理形式。新课程中关于几何教学的处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学生合情推理与证明能力的要求,也与过去有所不同。教学中要通过观察、猜想、实验、讨论、探究,最后再逐步引导到证明,这是一个完整的推理逐步发展的过程。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大多数学生都达到了敢说,想说,会说,能说的程度。学生能够主动约束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力争规范。但是研究过程中还有困惑的地方,例如:如何做好口语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过渡,如何把数学中的语言表达与其他学科整合起来,如何更好的照顾到那些超弱势群体;作为老师都希望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时间从何而来?教学内容完成不了怎么办?若学生就是不肯说,该怎么办?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课题研究的方案及报告。
2、案例分析及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体会
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初中数学教学中,掌握数学语言与数学知识是相辅相成的,语言作为“思维的外衣”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知识作为语言的内涵,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因此,初中数学教学应该重视数学语言的教学。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8
一、课题名称: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创新研究
(一):研究背景
1、学生作业的设计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业贯穿学生学习活动的始终,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的第一手书面材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最能凸显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应忽视的形成性评价内容。
2、作业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具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潜在功能。有效作业的布置不仅是检测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还能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一个导向作用。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语文作业,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地学,灵活地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传统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它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却极为不利的,如果不加以改变必将使作业陷入机械重复的误区。学生终日陷于“题海“之中,苦不堪言,身心的发展也必将因此受到抑制。
4、许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意识到作业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弊端。
(二)、研究现状:
1、国内方面:近几年,国内教育者加大了对同类课题的研究力度,致力于此研究的老师也很多。特别是自从“减负”以后,很多学校对作业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诸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等创新设计也层出不穷,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
2、国外方面:西方一些教育先进国家的课外作业形式改革,对我们很有启发和借鉴的意义。如英国中小学生课外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实践作业,即指有教师指导的各种实验、独立观察、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及各种动手能力的测试;二是书面作业,即指客观性测试,其形式有回答简答题、抢答题、写随笔、论文、观察报告、评论、调查报告、科研项目等;三是口头、听力作业;四是表演作业。再如美国教师经常设计一种贴近生活的课外作业,他们认为应当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当学生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很快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实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时,那么,学生就会觉得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对他们来说特别显得有意义。又如在日本,中小学生家庭作业非常关注学生生活的实际。如教师布置给小学生的家庭作业:“自己设计自己的郊游”、“和三个以上的小朋友一起玩”、“听老人讲发生在过去的故事”等等。
二、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一)、课题的界定
“小学语文作业”指小学一、二、三学段的课内、课外作业,既有口头的也有书面的;既有知识、能力,也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既有单项的也有综合的;既有教师设计的,也有学生自主创意的各种实践形式。“发展性”即把长期以来重记忆、重技能、重传承的传统作业训练转变到自主探究、注重养成、创新实践的轨道上来,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是灵魂,“发展”贯穿实验研究全过程,在实践中促进知识向能力的发展,促进学段之间的递进发展,促进“三维”一体的互动发展,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起点的发展,促进每个学生的各种潜能的发展。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素养也将获得相应的发展。 “评价”,语文作业评价是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体验、语文素养养成的`常规环节和重要手段之一。评价的诊断反馈功能、激励功能、发展功能和评价的导向功能,贯串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作业练习的全过程。研究的着力点是作业的轻负、高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语文素养的养成。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小学语文作业。
2、通过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激发小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构建符合其智能发展的学习活动,使儿童从小就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体验生命的魅力。
三、研究内容
1、学生作业内容、形式的创新。本方面内容的研究是学生积极并乐于完成作业的基础。以情感认知为主线,通过自主、调查、讨论、实践体验等途径进行作业内容、形式的创新,使学生爱学、乐学、享受学习。
2、构筑语文学科的基础作业与开放作业相结合的新型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本研究内容从作业的自主性、合作性、生活性、趣味性、实践性等方面为研究导向,创设出新型的作业形式,并形成适合小学生特点的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
3、突出情感,探索作业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此内容的研究意义重大,成功的评价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出作业过程中学生的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评价方式应多元化,不仅注重知识学习成果的评价,还应注重知识学习过程、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评价,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手段.
四、研究步骤
1、设计申报阶段( 20xx.3——-20xx.5)成立课题组,拟定研究方案。完成《申报评审书》填写。完成对课题的内涵与目标研究。
2、实施阶段(20xx.6-20xx.9)开题论证,明确目标,进入实质性研究。制定具体的研究计划并实施。改变传统的作业观,作业评价由对纯知识结果的关注转向对学生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注,形成作业的多元评价体系,撰写相关论文和调查报告。
3、中期论证阶段(20xx.9——20xx.1)进行阶段检查和总结,调整和改进下阶段研究工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领导专家中期评估验收。完成中期研究报告、研究论文、课堂教学展示,形成语文作业的多元评价体系。
4、结题鉴定阶段(20xx.1-20xx.5)撰写课题终端研究报告,形成新课程体系下的语文作业发展性评价体系。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有效作业设计的内容和方法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不断进行新的课外作业内容及样式的尝试,探索出既能激发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又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作业设计有效策略及反馈评价的有效策略。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5.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不断总结学生在活动中道德素质提高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的反思、验证,形成新的道德建设措施,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六、预设研究结果
1、作业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连接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
2、作业内容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
在布置作业时,设计一些语文个性化练习,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园地。
具体如下:
1、形成本班在“课前检测、课中练习、课后巩固”作业设计上的特色。
2、撰写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以及对作业评价的报告。
3、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9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国内外的研究中,绝大多数研究将学习共同体等同于学习小组,而且大多数的学校或者班级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组内成员形同散沙,没有明确目标,没有行动指南,就是附近的一些学习成员,有和没有几乎没有区别。当让,近几年虽然也有类似研究,甚至还有以此为主题的公开课,看了几节课后,发现有一定的的实效性。论文则高屋建令瓦,虽然理论价值高,但操作性不强,或者仅限于学习小组的研究,没有把教师的培养和参与小组活动融入进去。新教育的朱永新教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希望将他的一些想法变成现实。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双减,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学习共同体,是以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为主体,参与课堂活动,分工合作,积极交流,以及由此增加的教师参与组内交流,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目的,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导向,促进教师自身进步,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心得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基层学习集体。共同体的意思是它更侧重于培养,而不是流于形式或者简单的布置任务,重点在于强调人际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学习共同体培养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的研究目的是从冃前双减的要求出发,积极推动课堂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学习共同体(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培养为基础,开展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交流能力,让每一个成员都加入其中,来减轻学生和家长的压力。同时也进行适当的小组学习评价,让学习小组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从而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团结协作、善于表达分享的素质基础。
(二)具体内容
1、形成组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合理构建学习共同体
共同体学习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建设、培训好一个小组。
(1)小组建立研究
A、基本形式研究
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符合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在全班各小组间展开公开竞争创造了条件。
B、操作方式研究
由班主任与各科教师统一协调,根据每组成员的性别、性格、成绩、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结构进行组间平行微调,希望能够能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C、配备学科组长研究
各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小组的整体规划,选出学科组长、纪律组长和值日组长,每个小组中都会有一些学习差的同学,但并不代表他们在各个方面都差,这些同学能够担任纪律组长和值日组长,尽量做到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承担一定的责任或任务,以便充分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
D、开展小组文化建设研究
学习共同体成立以后,要着手建设小组文化,小组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响亮而积极向上的组名、醒目而富有含义的组徽、富有警示作用的组训、简洁而有针对性的组规、短期和长期的奋斗冃标(对冃标的达成进行反思)、明确而细致的职责分配,以及各小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开发的其他内容。这些内容由小组的所有成员参与设计。
E、小组和小组长的培训研究
学生由传统课堂进入高效课堂,学习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这有一个需要适合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尽快地适合和使用高效课堂模式,小组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2、研发初中数学学科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渗透方式
(1)设计适合我校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流程。在课题研究最初阶段,课题组认真学习了各优秀学校的课堂改革经验,根据课改名校自学议论引导要求,确立我校课题实验的流程,探索规律和方法,群学策略。
(2)开发兵教兵结对子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人数又多,教师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建立同桌互助小组,让学生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就能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学生在帮助同桌的过程中,时自己也得到了提高。
3、初中数学学科学习共同体教学案例研究
(1)设计策略研究
良好的教学设计是搞好合作学习的前提,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重点探索了以下策略:
A、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研究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也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目标设计上,所以教师要根据课标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教学冃标(对学生来说就是学习冃标),目标的表述要尽量做到明确、具体、可测。
B、讨论问题的设计策略研究
讨论问题的设计。设计讨论问题非常重要,这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C、讨论时间的设计策略研究
合理设计合作学习的时间。实验教师能做到合作学习的次数得当,避免了满堂问,每次合作讨论的时间要科学控制。
D、教学活动的设计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是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合作学习,没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必是无效的或者是效率不高的。有好的教学活动就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的技能技巧,又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指导策略研究
A、情感激发策略。
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釆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创设合作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合作的兴趣,促使学生乐于合作,共同分享合作的.喜悦、体验合作的乐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养。
B、提出问题的策略。
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所以,引导学生勇于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是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好方法。
C、讨论的策略。
在合作学习的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技能的指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讨论。
D、友善互助的策略。
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方式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多参与、多发言,保证他们更好地融入小组的讨论。
(3)评价策略研究
A、对学生的评价策略
建立一种以质性评定为主,量化评定为辅,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有效评价方式。
B、对合作学习小组的评价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合作的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
(4)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A、展示+点评、质疑+补充策略。
这是课改之后小组合作学习的通用策略。一般是选择一个关键性的目标要素(知识、能力、信息、创造和性格),在一个操作平台上,形成多向度、多功能的作业方式,通过小组或团队互动,积极主动进行功能性、结构性、系统性的强化学习。
B、问答对抗策略。
传统课堂往往釆用老师问学生答的简单问答模式,或解决问题模式。这种方法容易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师生疲惫。既然老师问,学生答课堂动不起来,那何不改为学生问、学生答,同桌问答,组与组问答呢?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C、情境创设策略。
境能生情,而情感能开发人的潜能。通过创设美、智、趣的学习情境,亲、助、和的人际情境,唤醒学生的心灵、触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语言,促使学生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
研究重点:
对于国内外共同体研究的前沿成果和优秀案例进行校本化的移植,通过对所教班级小组合作的实践研究,形成有我校特色的共同体培养研究模式,从而形成活动性、协同性、反思性的学习共同体。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20xx《数学课程标准》版)中明确指岀:经历独立思考并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体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成就。在与(P13)他人交流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和反思。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严谨、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较好的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P15)和结论。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
(1)教师方面: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掌握学习共同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转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2)学生方面:通过开展学习共同体实践,使学生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转变学习方法。
(3)教学方面: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课后作业等方面的共同体学习活动,形成共同体合作学习机制,转变评价方式,形成共同体学习评价机制,推动新课程教学改革。
(二)研究的意义
(1)学习共同体能培养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21国际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21的报告中提出了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教育青少年学会认知、学会做事、21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这四方面是世纪教育的新的目标,也是新世纪每个人的人生支柱,只有在交往和合作中个人才能切身感知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才能深刻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才能形成彼此尊重与宽容的态度,才能养成互助友爱的品德,才能真正学会共同生活。
(2)学习共同体能够明显的提高课堂效率。开展学习共同体实践,有利于形成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学习局面,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各类信息能有效沟通,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我们深切地体会到,无论潜能还是差异,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教学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构建高效课堂
(3)开展学习共同体实践是版新课标和我校实际所需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很多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力图把共同体学习模式作为推动教学改革的抓手。学习共同体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系统利用各种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改善课堂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人际关系、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等方面的非认知品质,被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广泛釆用。但纵观我校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合作学习小组的分组随意性大,造成组内不异质,合作学习无法开展;组内的分工不明确,讨论时秩序混乱,学习效果差;重视对小组的整体评价,忽视对象学生的个体评价;重视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机制亟待改善。鉴于我校开展学习共同体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时存在的种种问题,所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就很有必要。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了解学习共同体的有关理论、文献资料,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理论水平。
2、调查法。通过网络搜索、问卷调查等形式,分析学习小组的合作现状,学习共同体的当前状态作为研究的实际依据,制定相对应的研究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学与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
3、案例分析法。在课题研究的实际过程中,以所教班级的各个小组来分阶段逐步落实课题研究的目标。对于组内每个成员的定位、活动、成果等进行跟踪研究,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进行及时的反思再实践,直到达成相对应的研究目标。
4、对比分析法。主要釆取纵向的整体对比和横向的个体对比的研究方法(班96内个小组横向比较研究,课题组成员的个班级的纵向比较研究)。其根本目的是通过比较,发现在学习共同体培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不错的实践方法。
5、经验总结法:不断反思反馈,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记录积累资料,为撰写教科研论文和结题报告提供素材。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研究过程:
20xx年xx月,本人作为海门区乡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育站学员(班长),申报了本课题(经过三次修改),通过了专家组的审核,在随后的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对本课题进行认真、规范、有序的研究,现在已经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本课题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xx月xx日)
1、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组建课题研究团队,成立课题组。
2、广泛搜集有关学习共同体的理论资料,为课题研究做好理论准备。
3、釆用课堂观察、小组问卷、访谈法调查研究学习共同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撰写调查报告。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xx月xx日)
1、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确定实验班,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在教学中开展学习共同体实验,边实验边总结,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流程。
2、定期开展课题组成员培训活动,规范学习共同体行为。
3、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积累研究材料,总结经验和操作方法。
4、积累研究资料,撰写论文。
5、请专家指导,改进研究方法。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xx月xx日)
1、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 整理论文和教学心得等相关资料。
3、收集、整理资料,健全学习共同体的原始材料。
4、请专家予以鉴定。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姓名工作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研究专长课题组中的分工:
陆xx南通市海门区六甲初级中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教学研究主持人(全程设计、参与)
姜xx通市海门区海南中学中小学一级教师教学研究制定方案、问卷调查
张xx通市海门区六甲初级中学中小学二级教师教学研究组织实施、案例分析
陈xx南通市海门区六甲初级中学中小学二级教师教学研究档案整理、理论査找
七、课题的经费
学校对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的必要车旅费均报销,对和课题相关的上课、论文评比活动均提供必要的费用支持。对获奖的论文均在奖励性绩效工资中体现。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0
一、课题提出
2001年国家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用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首次将语文综合性学习列入语文课程目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的一种崭新的课型正式进入教材,进入课堂。这是出于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三个面向”、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现实提出来的。鉴于此,各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小学语文教科书都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然而,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学校教师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处于盲目和随意状态,存在着“不知怎样教”等问题和困惑。调查显示:条件好的、基础好的学校比较认真地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和研究。而大多数的学校有的根本就没有进行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有的把综合性学习当作课文来教,有的当作单元练习题来教,还有的把综合性学习当作综合实践活动来教等。当然,各版本课标实验教科书中设计的综合性学习也存在着内容和形式的单一,对不同地区和学校缺乏广泛的适应性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我们研究解决:如何正确认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质特征,如何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如何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性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如何制定教学方法,构建教学基本模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实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无疑十分重要的。
目前在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综合性学习都处于初步研究阶段,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其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策略。在借鉴国外综合性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我国语文综合性学习注意了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综合和课内外结合,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尚无成熟的经验。因此,本课题研究不但能丰富和填补课标实验教科书的内容和空白,还对构建其基本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具有重要的价值。我们具此提出了本课题研究,于2006年2月被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列入教育科研项目课题,并正式获准立项研究。我们在重庆市万州区、涪陵区、渝中区、北碚区、綦江县、荣昌县、铜梁县、璧山县、梁平县、彭水县、人民小学、巴蜀小学、鸳鸯小学等20个区县71所学校进行了课题研究,约10多万学生参加了实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一种全新的课程组织形式,它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现代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统整起来,通过学生主题的、创造性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机地将语文知识与生活经验、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它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共同组成语文课程新的目标体系。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初步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理论基本框架,努力探索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规律;力图设计出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基本模式。为在新课程思想理念指导下更好地实施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寻求有效途径。
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状分析。
(2)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理论研究。
(3)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设计。
(4)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设计。
(5)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
(6)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这一新课程,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其概念的界定,特点的把握,教学的目标,教学的方法等都不甚了解,加之设备、条件有限,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必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惑,如何设计出既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又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为此,本课题研究凭借大量的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现实场景(课堂),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分析——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实施中问题及原因,分析研究不同地区学校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地研究。
研究的基本思路是:设计课题研究目标——进行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总结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理论与规律——进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构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基本模式——总结、交流推广研究成果。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教育实验法等。
五、研究成果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研究成果
1、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了界定
实验研究过程中,我们对“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它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什么区别?”进行了思想理论上的讨论和研究,学习研究专家学者的种种理论观点,同时也提出了我们的理论观点。
王文彦、蔡明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
(1)陆志平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生活化、经验性、个性化的课程,并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有三种:观察—表达、问题—解决、活动—探究。
(2)郑国民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立足于语文课程之上,通过学生自主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学习方式。”
(3)朱绍禹认为它是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全新的一种课程形态,集中而鲜明的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新理念和主张。”
刘淼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借助中心学习的内容和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语文素养的.一种课程组织形态”
(4)巢宗祺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目标应当指向语文,首先要保证在语文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取得比较确定的成效。”
(5)靳彤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中一种相对独立的教学形态。它以语文课程的内容整合为基点,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整合,强调语文学习与实践的整合,强调多种学习方式的整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我们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一种全新的课程组织形态。它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而按照水平组织的原则,将现代社会的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关心的问题以单元的形式统整起来,通过学生主体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学习过程,有机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发展。它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组成语文课程新的目标体系。
故有研究认为:综合课程“其综合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某一学科为中心,让另一学科去配合;一种是找出几个共同的主题,每个学科都选教与主题有关的内容。”
(7)语文综合性学习显然与前一种方式相符合。
2、提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五个主要特征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学科内外的联系、重在学习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整合知识与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索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等。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综合性。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要立足于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将理解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和发展思维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活动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应凸现听、说、读、写的实践;其次是体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语文课程为基点,有机整合数学、科学、品德、艺术等课程,突破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实现语文知识的多元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自主性。“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1
一、主要进展
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步骤,课题组在程志坚的领导下,逐步开展利用网络及其资源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
1、前期研究工作准备充分
为了获得第一手研究资料,本课题组成员积极思考,为深入了解中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于2006年6月做了一份相关的调查报告,对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江阴市青阳中学、赣榆县金桥双语学校等三所学校(涵盖了苏南、苏北,包括了城市和农村)的近千名学生和百余名家长、教师进行了上网心理、上网习惯调查,并与部分同学对话交流。该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苏南和苏北学生差异、农村和城市学生差异、学生和家长、学生和老师、网络资源、网络传播、道德标准等方面入手,对利用网络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系统研究,调查结果比较可信。
2、学校校园网络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领导进一步改善学校软硬件环境。目前,高速校园宽带网运行正常,校园网站重新更新,后台由动态数据库支撑,使学校每一台计算机在校园的每个位置都能连上因特网,学校的每一口教室安装投影仪、电视机、展示台。设置校园网文化平台,不断丰富校园网内容。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其范畴包括课堂教学和课余活动,内容包括教育信息、课改动态、视频答疑、网络文化、网上聊天、上网咨询、在线讨论和网上家教等。当前,我校正逐步利用现有条件开展以上活动,确保了多数学生能享受到优质的网络教育。我们以网络技术为载体,指导一些学生设计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网页。丰富了网页上有关学校的新闻信息、图片展览等内容,我们还积极倡导各班创办本班的网络专页,使那些专注于网上聊天、打网络游戏的学生将精力投入到本班网页的制作之中。
3、课题组成员教育水平和科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课题开展至今,已经取得了相应的阶段性成果。在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通过交流、讨论和总结经验,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相关论文:《利用网络资源促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程志坚,《名校》20xx年第五期)、《利用搜狐校友录优化班级管理的实践和感悟》(戴艳《连云港电教》)、《网络背景下未成年人德育的策略研究》(王晓青,苏州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校园网的补充无线局域网》(陈伟《中小学电脑报》)、《利用网络资源激活备课组功能》(张政《中学物理》、《不可忽视的教育》(姚志红《班集体研究》)等12篇,通过相关的刊物,在更广大的教育范畴内,交流经验,进一步提高研究效应。
4、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减小,正面影响增强。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的`效率提高了
按照研究计划和步骤,20xx年xx月——20xx年xx月,主要工作是研发网络资源,创建网络平台,扭转互联网对未成年人成长的消极影响。一方面,借助网络,挖掘拓展德育信息资源,开展重大节日、纪念日的主题教育,探索青少年学生主体教育的新模式。另一方面,设置校园网文化平台,不断丰富校园内容,遵循不同年龄青少年的特点和认知规律,积极开展一些有益于培养学生网络道德的活动;精心策划健康有益的学生网上活动,开辟学生进行有益学习的网络新时空,通过网络活动推动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提升。同时,在研究中,通过开展新海高级中学绿色网络系列相关活动,如:微机老师开展讲座、培训内容的创作和编辑,开展我与网络征文活动,开展拒绝暴力游戏,拒进营业性网吧宣誓和签名活动,开展家庭网络培训工作等活动,使学生逐步改变上网习惯,端正态度,正确有效使用网络及其资源。充分发挥班主任和社区工作者指导作用,因势利导,帮助未成年人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提高正确分辨、判断和选择信息的能力;不断优化网络德育队伍,聘请精通网络技术和心理辅导的老师担任网络辅导员,通过情感在线、网上聊天等形式,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学生社会实践的内涵。
5、家、校、社会的立体网络新环境初显规模
研究活动中,学校通过电视班会、家长会,给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积极宣传校园网络新天地与社会上经营性网吧的区别,转变部分老师和家长对网络的偏见和看法,以形成共识和合力,共同引导学生走进网络世界。通过摸情况、定制度、抓管理、拓资源等一系列做法,初步形成校园网络天地的绿色运作框架。还在重要时间段派出学校老师、社区监督员协助有关部门,共同加强学校周边地区网络文化环境的净化工作。同时,学校配合公安、文化、教育等单位共同提出一系列导向性的措施,建立对社会上经营性网吧管理的快速反应机制。这为进一步在社区、家庭和学校中引导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6、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20xx年xx月至20xx年6月,研究的主要工作是建设青少年的网站,并以此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占领网上思想教育的阵地。在学校网站主页上先开辟了德育天地板块,在此基础上,加快学校的德育网站建设步伐,通过学校相关德育教师在德育天地与德育网站中,与学生真诚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积极昂扬向上的学习氛围更加浓郁,上营业性网吧的人数明显减少。
二、存在问题
1、学校的网站建设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德育教育方面,缺少相应的专业人才,德育网站建设还不够完善。今后将加大此方面的建设力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建设其他硬件设施,保证该项研究能更好地完成。
2、学生在校期间利用网络资源时间有限,不能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需进一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3、学生的网络语言发展迅速,变化多端,已经成为学生生活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规范学生的网络语言,在前期的研究计划中不够突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此方面的研究。
4、学生节假日上网监管还缺乏有效的途径,应重在引导,后一阶段的研究应寻找更加有效的引导方法和途径。
三、重要变更
由于工作关系和学校机构变更等原因,课题组成员又进行了新调整,名单如下:蒋捍、张静、孙运利、钱宁、王晓青、赵开奇、蒋锋、朱曼雯、张长松、管开兵、杨成峰、孙琦、张政、王永泳、张玲、王新霞、武兴华、祁若华、杨绍崇。课题组在20xx至20xx年初共召开了8次课题研讨会,总结和交流研究成果,并商讨和确立下一步的课题研究方向及方法。课题负责人程志坚就如何落实研究计划作总体相关部署。
四、下一步计划
(1)20xx年7月至20xx年5月开展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构建规范的网络伦理。加强青少年组织建设,消解虚拟组织对现实组织的冲击。进一步积极寻找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的有效途径。由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
(2)20xx年6月至20xx年12月创新德育模式,形成德育新特点,注重学生网络语言的研究。由学校学生部协助研究。
(3)20xx年1月至20xx年7月努力构建家、校、社会的立体网络新环境,邀请社区同志参与研究,吸纳部分家长委员会成员参与研究。
五、可预期成果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模式,使学校的德育教育与现代化进程接轨。
(2)净化网络环境,形成完善的校园德育网站。
(3)积极引导学生健康上网,纯洁网络语言,规范学生网络行为。
(4)形成相当数量和质量的研究论文,通过交流和讨论吸引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参与到改项研究中来。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2
一、课题的提出
1、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学科的性质把握不定,忽而强调它的思想性,忽而强调它的文学性,忽而强调它的工具性,忽而强调它的人文性。上世纪50年代从苏联“移”过来的讲读法深深地影响着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不少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讲解轻训练,重分析轻感悟,重理解轻运用。阅读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局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2、我校以教科研为先导,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了较为长足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学校把教育科研深入课堂教学领域,作为教育科研的着力点与落脚点。我们选择阅读教学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为重点,意在探寻一条大面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路子。我们学校,不仅领导层具有通过教育科研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意识和一定实力,还有一批有志于语文教改的教师。因此,开展“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小学阅读教学方法研究”有广泛的基础,有获得成果的可能。
二、课题界说
课题中的`“阅读教学”包括以语文教材为内容的课内阅读教学和以教材外的读本为内容的课外阅读导读。“实践能力”指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以说(口头表达)和写(书面表达)为主。本课题研究旨在探寻培养语言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小学阅读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
三、研究要点
1、探索“以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2、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训练的方法、途径。
3、研究扩展阅读(包括课外)的要求、指导方法、评价方法、阅读量等。
4、研究符合儿童学习规律的阅读能力评价方法和体系。
四、研究过程
1、加强培训,更新观念。
我们就把握语文学科的性质,认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改进阅读教学的策略、方法等问题开展全体语文教师作专题讲座。我们经常派教师参加各种有关阅读教学的培训活动。同时我们组织印发有关阅读教学改革的理论文章、经验介绍供教师学习。
不断的培训、学习、思考,使广大语文教师不仅认识自己平时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足,同时领会了阅读教学的性质、任务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方法。
2、狠抓课堂教学,不断磨练。
(1)校内反复磨课。为了使“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很好地体现出来,我们狠抓校内磨课:
一是课题组内的语文教师相互听课、切磋;
二是请骨干教师面向全校教师上公开课、研讨课;
三是请专家来校听课把脉会诊;
四是请进修校教研员到我校活动,请市级语文骨干教师来我校听课指导;
五是开展校内赛课活动。
一系列的磨课活动使广大语文教师尤其是课题组实验教师不仅在理论层面上接受课题阐述的理论,而且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把握凸现阅读教学“实践能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2)外出听课、赛课。我们不定期派教师参加进修校、教研室组织的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同时我们努力争取机会,派教师出去听旗内、市内、省内乃至国内名师的课。我们还把教师推出去,让他们参加各种赛课活动和好课评比活动,让他们在赛课中磨练成长
3、点面结合,探究规律。
(1)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我们在三年级、五年级各开设一个实验班。实验班的教师按照课题组的要求投入实验。为了使“点”能早日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我们在方方面面突出重“点”:
一是请专家到校重点指导实验班教师,听课评课;
二是派实验班教师接受专家辅导;
三是多派实验班教师外出听课、听讲座,参加学术活动;
四是给实验教师压担,要求他们每学期至少研究一个课题,上一节公开课,写一篇研究论文(总结)。
在突出重点,使“点”上有明显的实验进展的基础上,我们要求以“点”带动“面”上的实验:
一是“点”上教师去非实验班听课指点;
二是“点”上教师与非实验班教师共同设计教案;
三是“点”上教师与非实验班教师一起开展沙龙研讨活动。
(2)分项研究,探寻方略。
“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小学阅读教学方法研究”这一课题的实验目的主要是探寻培养“实践能力”的方略。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方法:
一是根据总课题的研究要点分列出许多小课题。每一阶段(一般为一学期或一学年)抓住一个要点研究。实验老师根据要点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抓住某一小点开展研究,这样既避免研究的无的放矢,也避免了研究的重复浪费。
从课题研究至今,我们着力于两大方面的研究:
一是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二是阅读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训练的方法和途径。
以后我们将着力于以下两大方面的探究:
一是扩展阅读(包括课外阅读)的要求、指导方法、评价方法、阅读量;
二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方法和体系。
4、学习反思,总结提高。为了使广大语文教师尤其是实验
班的语文教师在实验中不断提升教学素养,我们着力“三抓”:
一抓学习。我们组织语文教师学习国内外关于阅读教学改革方面的论文和经验介绍,印发有关的材料供他们自学。同时,每学期学校都会出资订购有关专著供他们阅读。
二抓反思总结。我们要求实验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交五则教后记、四则语言训练范例、三则教育随笔、两个案例、一篇论文。
三抓相互交流。我们努力为实验教师搭起相互交流的平台。
五、初步成果
1、提高了广大语文教师尤其实验部语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形成了一支科研意识和能力都较强的语文教师队伍。教师在市级以上发表语文教学方面的论文有十余篇。
2、提高了学校的科研实力,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带动了其他学科的科研工作。
3、建立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课内阅读教学基本模式:读读、悟悟、说说、背背、写写,以读、背为基础,以感悟为催化,以说写为主要实践形式,相互影响,使精神和语言同构共生,最终达到语言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和快速提高。当然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此不是所有的教材都有着五个教学环节,有的教材教学以积累为主,教学环节为读读、悟悟、背背;有的教材教学以口头表达为主,教学环节为读读、悟悟、说说;多数教材的教学环节为读读、悟悟、说说、写写。当然这并不是教学的固定程序,还要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调节。
4、摸清了说写训练的基本形式。
(1)说话训练有直述故事、转换人称复述、想象口述场景、运用文中语言创造性复述故事等。
(2)写话训练有写感受、体会,根据文中素材描述人物、场景画面,想象补白、续写等。
5、学生的语言表达(实践)能力明显提高,语文素养得到了大面积的提高。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3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古诗词作文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在现行各类小学语文教材中均占相当的比例。古诗词教学对小学生的文化熏陶是无可替代的。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一直存在许多困惑和盲点;对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不明确;对古诗词教学在各学段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够明确;各学段的教学方法没有明显的区分。这些因素导致古诗词教学目标不统一,教学方法单一。
我们认为,古诗词教学方法各学段的目标应该有所不同,那么,各学段的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另外,即使同一学段,古诗类别不同,所采用的教法也不应雷同。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将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力求通过学习和实践,总结出若干各高效的教学方法。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小学古诗词教学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化的熏陶,还要促进他们的语言的发展,以及他们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在教法研究上要本着实用、高效、发展的原则,一切从学生出发,使我们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充满语文味,方法简便,效果明显,学生从文化上得到浸润,能力上得到提高,达到能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词的程度。
我们提倡高效的语文课堂。这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辅之于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学古诗词教法研究有其现实作用,课题的设置体现了教师成长的'几个步骤:学习-反思-行动-总结。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我们课题的研究分三个步骤进行:
一、学习文献。我们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取相关的资料组织系统学习.我们学习了《名师课堂实录诗词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刊载的有关古诗词教法的文章、名家古诗词教学课堂实录,还学习了《语文会刊》中相关文章。在学习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交流学习心得
二、教学实践。为了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我们组织了教研专题研讨课(四节),执教研讨课的几名同志在教法上均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课后,全组同志进行了评课、辩课,对某些教学环节作了补充。
三、总结反思。通过学习实践,我们总结了十几套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讨出两套高效的教学方法。
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和行动研究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我们通过学习发现,所有的古诗词教法均含有读、背、议、悟、品、拓展等这些环节,根据不同的诗,这些环节的先后顺序会做适当的调整。诗,首先要学生准确的朗读出来。古人对朗读非重视,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就说明读对写的影响巨大。学生对诗的读要由浅入深,要得音、得韵、得画、得味,要让他们爱读。李重华《贞一斋诗说》认为,“诗要三要:发窍于音,征色于象,运神于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古诗教学也离不开议、悟这两个环节。通过议、悟,学生才能解诗情,识诗境。语文教学的另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学生学会表达。从古诗中学表达,积淀文学素养,对学生是非常必要的。欣赏诗意表达的意境,学习诗人表达的方法,就需要学生去品味。教诗不能拘泥于一首诗,而要和相关的诗结合起来,与时代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以上这些环节根据不同的诗,可以有十几种组合:
四步教学法
1、读——议——悟——背
2、激趣-品读-探究-升华
3、背—读—悟—议
4、背—议—悟—品
5、读—品—解—悟
6、读—品---悟---拓
三步教学法
1、破题、介绍作者---品诗情---诵读
2、自主朗读—自学质疑---自由诵读
3、熟读---理解---背诵
五步教学法
1、读—议—唱—舞---拓展
2、读—议—品—背—拓展
这是我们通过学习总结的十一套古诗词教学方法。另外,我们通过教学实践摸索出两套小学古诗词教法:
1.抓文眼,品诗意,展外延,促背诵
这套方法主要是通过仔细研读诗词,抓住关键词,围绕关键词品读诗意,进而拓展诗意外延,达到当堂背诵的程度。这套教法适合于中、高年级,效果很理想。
2.破诗题,解诗意,画诗境,演诗情,背诗句
本套教法从诗题入手,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诗意,教师适时点拨。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诗意图,也可在讲解的同时,教师辅之于简笔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然后,可以编排课本剧,让学生演诗情。最后,督促学生当堂背诵诗句。这套教法适合低年级教学。因为低年级所选文本均比较浅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动静结合,富有情趣,所以,教法应灵活多变,才会吸引学生。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教学各环节的衔接还需要紧凑,要有艺术化。整个教学环节要设计成启、承、转、合的韵律结构。这方面还要进一步改进,使整个教学过程跌宕起伏,富于节奏。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4
一、研究背景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好差,直接影响着他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大难题,也是令很多父母非常担忧的问题,不少学生“谈文色变”。有的学生到了小学毕业还不能独立写出一篇语句流畅,主题明确的文章。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
1、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
2、阅读量少,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
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
5、题材千篇一律单调死板,难以表达真情实感。
4、缺乏想象力。
6、没有基本的写作技巧。
7、家长不重视,不会指导,有的家长指导方式不正确。
8、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指导作文,并且缺乏一定的指导技巧。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作文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因为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教学来看,作文教学都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低、中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上刚刚起步,只有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踏入习作的大门,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才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欲望,保持他们爱作文的热情。《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对写话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3-4年级)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作为语文教师探寻出起步作文教学的最佳策略,使学生以后能够爱上写作,学会写作使我们当前应做的。学生起步作文,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一般要学会1000多个常用字;二是要阅读一定数量的范文,从范文中获得有关的知识,积累词汇,学习表达方法。现行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安排一年级学会440字,二年级学会740字,两年学会1180字,阅读范文80多篇。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起步条件,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要优于书面表达。因此,我想作文的起步阶段尤为重要,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为了避免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让学生轻松作文,在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师必须根据孩子的思维发展特点,为其订制合宜的发展路径。我一直在摸索着让孩子如何能爱上写作,让写作文不再成为孩子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我今年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正好面临要引导学生开始习作起步,因此,我想引导学生写好起步作文,是我肩上应担负的重任。
三、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
灞桥区东城一小原二年级五班全体学生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2、案例分析研究
3、实践反思法
4、用经验总结法
四、研究内容、过程与步骤
研究内容:
教师从教学实际及学生特点出发,开展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对学生的写作进行指导。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让孩子不再惧怕写作,让写作成为孩子的乐趣。
研究步骤
前期准备阶段: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研究课题,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实施阶段:
第一步: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让孩子想说、爱说、乐说。
(一)听故事,激发说话兴趣。
(二) 在观察中提高说话的能力。
(三) 续编故事,发展创造性说话能力。
(四)充分利用课本,提高说话的技能。
(五)规范自身用语,展示榜样的力量。
第二步:让孩子养成“爱写”的良好习惯。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让孩子感受写作的快乐。
(三)让“小练笔”成为提高孩子写作的能力的有效手段。
总结阶段
全面总结一年来课题研究的经验与成果,撰写论文。
五、研究结果与成效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学生有了兴趣,就能能使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习作也不例外,学生如果有了习作的兴趣,就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导孩子们讲故事、听故事、续编故事、看图说话……学生听说的能力得以提高能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为了学生使学生爱上写作,我觉得在写这件事上千万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要让孩子感觉到写是一种享受,要让他愿意去写,让他觉得我写作,我快乐;我写作,我高兴;我写作,很好玩!当学生写作后,迫切需要他人的评价,如果这时得到鼓励,学生会有满足感、成功感。因此,我认为教师要粗改作文,及时对学生的习作予以肯定,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对孩子予以鼓励。通过实践我班孩子大约有70﹪能乐于写出自己想写的事,有了主动写日记的习惯。
多样的练笔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进入三年级后,从前半学期的几次来看,班里有一半多学生不再畏惧写作,能在每次习作时写出一段精彩的话。
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着绚丽的浪花,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自由地写作。
六、存在问题及改进
1、学生由说到写还有一定的困难。有的孩子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是当提笔写时却词不达意。要么是语序混乱,要么是过于口语化。针对以上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做由口语到书面语的示范,引导。让孩子不光多说,还要多写多练。更多关注语言的质量,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反馈和矫正。教给孩子写作的技巧,指导孩子多积累书面语言。
2、学生习作有两极分化的倾向,平时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孩子写起来也容易些,而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学生也起来也经常觉得无话可说。针对这一问题,我准备采取以下措施:
1、多鼓励性格内向的孩子,给他们多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
2、成立学习小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5
一、 问题的提出
“事实学习”课型是自然学科的重要基础课。其教学的中心内容是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的事实,包括认识事物的名称、个体的显著特征、认识事物和现象变化的结果、过程。其典型课例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空气》、《岩石》、《铜、铁、铝》等。在“事实学习”课型中,包含许多基本的科学知识,强调对事物描述的准确、对事物性质的理解、对特征或变化结果的认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看重学生是否掌握了全部的知识,是否记住了事物的特征或变化的结果,而忽视调查、观察、设计、实验、收集数据、探讨等活动。教师也往往容易满足于学生规规矩矩地学,老老实实地记、听,以致相当多的学生对自然学科不感兴趣,甚至厌恶。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改变听、读、学、记的教学方法,改变以知识为重点的教学,运用探究的方法实施“事实学习”课型的学习。
二、 探究为中心实施“事实学习”课型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探究教学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但主要受学习的目的性、学习的成就感、学习中的交往和认识兴趣四个因素的影响。其中,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主要的内部动力。依据起因不同,兴趣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因此,坚持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就要求自然教学中加强动手“做”科学和体验探究过程,强调运用探究为中心的方法进行科学教育。
(二)探究教学有充分的理论研究基础
“事实学习”课型教学中,认识的物体和现象都紧密联系着学生周围的生活。例如青蛙、水、空气、铜、铁、铝、蚂蚁、根、叶、四季的的特征等事物和现象,学生经常接触到而且十分感兴趣。因此,要将这些兴趣稳固下来,成为学生深入研究科学的内驱力,就必须通过以探究为中心,实施“事实学习”课型的教学。
三、 以探究为中心实施“事实学习”课型教学的教学目标
以探究为中心实施“事实学习”课型教学的教学目标框架是以自然事实和现象的知识为载体,以探究过程的操作和体验为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1.让学生充分体验对自然事实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形成对科学探究的强烈兴趣和好学求知的欲望,形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培养学生具有对简单的自然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初步具有科学探究的能力,了解探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3.认识自然事实的形态、构造、性质、变化。
四、 教学策略
(一)精心选择教学材料的策略
材料是探究的基础,要设计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过程,首先必须精心选择、准备有结构的材料。所谓材料的结构性是指材料与所要进行的探究活动有密切的联系,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摆弄能揭示自然事实的性质和特征,体现探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例如《电磁铁(一)》的教学,一位教师选用三套不同的制作电磁铁线圈的材料:
① 用较细的漆包线(沿海版自然教材配套实验材料);
②使用直径0.6毫米的裸铜线;
③ 使用带绝缘塑料的电话线。教师把三套材料分别用于三个班的教学,其结果是:使用①②套材料,学生制作电磁铁的时间占用约20分钟,探究其性质的时间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而且制作的电磁铁效果也不理想。使用第三套材料制作线圈,仅花不到5分钟的时间,留给学生用于探究其性质的时间充裕,探究的气氛热烈,而且实验效果明显,有助于学生发现电磁铁的性质。有此可见,第三套材料体现了材料的结构性和合理性,适合学生的探究。
(二)指导探究的策略
以探究为中心实施“事实学习”课型教学中,要求给学生一个灵活、自由的空间让其充分探究,但也不能放任自流、任其发展。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密切观察学生的探究活动,从中发现学生探究过程遇到的困难,适时给予精心启发、有效指导。
1.精心诱导,激发探索的动机
教育心理学认为:需要指向某一具体对象,产生达到目的的欲望时就形成了探索的动机。因此,利用矛盾悬念或趣味活动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活动中,可以有效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形成探索的动机。例如在教学《叶子》一课,学生对几乎每天都能见到的树叶非常熟悉,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能吸引学生。然而,知识的兴趣并不是一下就能看到的,其源泉是藏在深处的。教师可以布置孩子们课前收集校园的各种树叶,上课时通过“给树叶找妈妈”的游戏,就可以把孩子们的兴趣吸引到叶子的不同形状上来,并引导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通过老师的精心诱导,孩子们了解、探索、思考的欲望随之就被激发起来了。
2.指导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社会资讯和信息技术发展,使人们越来越感到掌握学习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良好的方法使人们更能发挥自身的潜力。而在科学研究中,评价人的科学素质高低的标准应该是能否提出新的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因此,担负科学启蒙教育任务的自然课,必须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浅显的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其中包括:
① 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研究某一自然事物时,一般可以先整体了解,然后将整体分成多个组成部分进行探究,最后再综合认识,即按整体à部分à整体的过程分析综合学习。例如《鱼》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收集有关鱼类的资料、图片,在课前让学生阅读有关资料。课堂上让学生观察鱼身体的组成,提出疑问,设计实验,对鱼各部分器官的作用进行探究认识,总结出鱼类的共同特征。最后可以将自己探究的结论和收集的材料汇编、装订成为资料保存。
② 比较与分类的方法。例如《各种各样的根》一课中认识直根与须根,可以通过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分类。
③ 观察与实验的方法。例如用按顺序的方法、对比的方法观察,用对比或模拟的方法实验等。另外,还应渗透数学分析、抽象与概括等探究的方法的运用。
3、恰当的评价
每一个探究活动,都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具体体现。对探究活动的评价应遵循两个原则:
①保护积极性原则。对学生参与的态度、情感和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倡导坚持不懈、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② 重过程评价的原则。不简单以成果、结论肯定或否定每一个探索者。过程的体验、过程的实施方法和操作是评价的重要取向。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6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化学课堂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讲的激情飞扬,学生听的昏昏欲睡,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化学小课题开题报告。教学没有丰富的教学收获,同时,受升学考试、上级部门、社会、家长对教育的更多渴求等方方面面的压力,以"考试"为中心,"题海战术"、使学生厌倦了学习,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这种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方式也困扰着校长和教师。
针对以上课堂教学中的现实问题,需要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为了克服"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的被动局面,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探究式改革,学会并自觉地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理论体系;积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构筑初三化学教育优质工程。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而提出的,目前得到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开题报告《化学小课题开题报告》。所谓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和促进了学生进步与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智力、情感、创造力、思维与实践能力等方面。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每一位学生由于各自的学习状况,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不同,体现出来的就是成绩的不同。面临初三升学的重大压力,希望在课堂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减少在课外使用的大量学习时间,来达到减负的目的。
(一)准备阶段:6月——7月初
研讨课题的研究的构架,调查本校学生多元学习方式与有效学习状况,及其教学实施现状7月--8月准备课题开展的一些具体工作。
(二)研究实施阶段:9月——11月底
1、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2、根据研究方案,在化学课堂中具体实施。
3、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4、完成相关操作,写好资料,经验的总结。
(三)总结阶段与结题阶段:12月
1、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论文
2、申请结题,上交研究成果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课题论文
分析阶段有调查问卷,谈话记录等。
课题展示附有展示用的课件。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7
“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实践研究——多种课型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明确的界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独当之任,而以阅读教学为主要载体的语文教学,并没有很好地落实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为此,小学语文一、二、四年级教师和青青子衿专业社群的教师,围绕“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实践研究——多种课型语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小课题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年来,我们按照计划有步骤地对“诗歌散文”、“童话神话”、“写人叙事”、“写景状物”四类课文进行了策略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同时,也发现紧紧建立在课型的角度研究语言文字的运用,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为此,我们将原计划一年完成的小课题研究,延长至两年,以便更好地落实课标精神,把握教学规律。
一、前期小课题研究的成果
1.研究特点,发现规律。明确了“低中年级诗歌散文类课文”和“童话神话类课文”语言表达的特点,明确了学习这两类课文语言文字运用的一般规律。
2.初读课文,感受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文本的内容、语言特点,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课文的美,语言的美。配乐朗诵、范读、赏读都是常用的方法。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后谈感受、想法。除了安排大量的形式多样的读以外,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朗读指导,加深学生感受。
3.理解课文,品味词语。语文学习应该是先有语言文字再有思想内容,再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层次理解,这时要善于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4.深入文本,品味语言。文章有些词语抽象概括了具体的事物,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字面的分析上,学生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指导学生阅读,可以有选择的做具体的深入文本,对语言进行品析、演绎。
5.积累语言,学习运用。学生的语言发展是有规律的,要经历识字、理解、积累运用的过程。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孤立的进行,应把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有效地整合,使语言训练的内容相互联系,训练要求逐步提高,形成浑然一体的`教学过程。
二、目前课堂教学的问题
1.课程意识的缺失。阅读教学处于封闭状态,与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教学板块严重隔离,偶尔看到读写结合,也是停留在表层。
2.目标意识的淡化。教师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文章主旨的领悟方面,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缺乏整合与联系。
3.单元意识的缺乏。教师处理教材简单化,阅读教学的模式基本上都是以“篇”为单位的,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是各自为政,没有站在单元主题的视野下来确定每篇课文教学的侧重点。
4.课内外结合的简单化。许多教师在处理课内外结合的时候视野不够开阔,课内外阅读界限过于明确,多侧重于内容的拓展,学生课外阅读实践不能向深层次发展。
三、深入研究的理论支撑
1.课程意识,指对课程的敏感程度,它蕴涵着对课程理论的自我建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等几方面。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其课程意识的强弱程度直接影响着教改的成败及教学质量的高低。课程意识意味着“教师即课程”,教师是课程的动态构建者、课程的生成者。课程意识影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作为教育领域的一种意识形态的“课程哲学”,是教师教育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目标意识,指人在言语行为及其过程中,有意识地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标准。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模式等教学的各个方面。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或者说,它是教学的灵魂,支撑着教学的全过程,决定教与学的方向。顾泠沅教授指出:“现代教学研究中,教学目标占据的地位日益重要,几乎成了全部教学活动的依据。”钱梦龙先生也曾说过:“目标的提出,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目标明确集中,学生达成度高,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标志。”教师只有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决定作用,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目标,过程实施目标,促使课堂教学有效展开。
3.综合能力,指对人能够同时对知识网络,语言表达,身体协调自由灵活操控的能力。所谓综合能力,指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整合能力和交流能力。所谓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以上五种能力形成的综合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途径和策略
1.常规教研课题化
主题: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策略研究
共进行了三个年级的12次主题式常规教研活动。
(1)专题讲座:
一年:《今天,我们怎么教语文》
二年:《让二年级语文教学承上启下》
四年:《阅读教学走向何方》
(2)课例观摩研讨:
一年《画家乡》
二年《丑小鸭》
四年《触摸春天》
(3)各年级“我的一招”征集及经验介绍
(4)期末复习指导
一年级教研:《期末命题说明,凸显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
二年级教研:《期末命题说明,凸显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
四年级教研:《期末命题说明,凸显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
2.区域集体备课课题化
一年级:
(1)主题:《探索识字规律发展儿童语言》
(2)主题:《抓好词语教学发展儿童语言》
(3)主题:《有效朗读指导发展儿童语言》
二年级:
(1)主题:《阅读教学训练的常态模式》
(2)主题:《教课文?还是教语文?》
(3)主题:《通过句子训练提高运能能力》
四年级:
(1)主题:《积累运用教学的一般流程》
(2)主题:《各种段落教学的迁移运用》
(3)主题:《学生如何学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社群活动课题化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1.明确了“中高年级叙事写人类课文”的一般教学规律,即“揭题质疑,感受特点”、“初读感知,交流体会”、“词语牵动,引入深思”、“二次质疑,发现矛盾”、“深入读书,学习语言”。
2.总结了“低年级阅读教学”学习语言运用的规律。
(1)内容上,“抓字词”牵动理解推敲,“抓重点”生成画面情感,“抓空白”促进想象思维,“抓语段”掌握积累表达。
(2)策略上,落实以读带讲,体现读与看相结合,读与思相结合,读与说相结合,读与演相结合,读与画相结合,读与写相结合。
3.创编了100篇“童话式教学反思”,形成课堂教学知识点的提炼和课外阅读的补充。
4.整理了小学1—5年级,阅读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作业设计。
六、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思考
1.如何发挥母语教育的优势。
教学中,教师常常机械落实教学目标,主观臆断学生的需要,自己认为重要的地方就不断训练,忽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及生活常识,忽视学生的感悟、体验等学习能力。
2.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
思维是学习的最高境界。目前的语文教学,教师落实知识用力多,对于字音的辨析、词语的理解、句式的表达训练得多,而对于训练学生如何提问,如何发现,如何思考,如何概括训练少。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8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古诗词作文优秀历史文化的载体,在现行各类小学语文教材中均占相当的比例。古诗词教学对小学生的文化熏陶是无可替代的。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一直存在许多困惑和盲点;对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定位不明确;对古诗词教学在各学段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够明确;各学段的教学方法没有明显的区分。这些因素导致古诗词教学目标不统一,教学方法单一。
我们认为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在不同时期应有不同的目标,不同时期的教学方法也应如此。另外,即使同一时期有不同类型的古诗词,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应该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以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为研究课题,力求通过学习和实践总结出几种高效的教学方法。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要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元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小学古诗词教学既要用古典文化熏陶学生,又要促进学生语言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的研究上,要遵循实用、高效、发展的原则,从学生出发,让我们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充满中国味,方法简单,效果明显,从文化上浸润学生,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拿着工具书自学古诗词。
我们提倡高效的语文课堂。这一方面依赖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辅之于高效率的教学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小学古诗词教法研究有其现实作用,课题的设置体现了教师成长的几个步骤:学习→反思→行动→总结。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我们课题的`研究分三个步骤进行:
(一)、学习文献。
我们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取相关的资料组织系统学习、我们学习了《名师课堂实录诗词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刊载的有关古诗词教法的文章、名家古诗词教学课堂实录,还学习了《语文会刊》中相关文章。在学习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交流学习心得。
(二)、教学实践。
为了将学习与行动结合起来,我们组织了教研专题研讨课(四节),执教研讨课的几名同志在教法上均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课后,全组同志进行了评课、辩课,对某些教学环节作了补充。
四、总结反思。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总结了十几套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摸索出了两套高效的教学方法。
我们采用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资料法和行动研究法。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9
我校教育科研工作,按照教育督导考核标准要求,围绕下述五项工作指标进行开展:
(1)学校建立教育科研制度;
(2)课题研究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发展要求;
(3)教师参与面广;
(4)积极推进利用先进科研教学成果;
(5)确实推动了学校发展。
首先从教育科研评估方案涉及的四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科研条件
(一)科研组织
科研组织健全,有领导、有机构、有队伍。由校长领导,副校长和教科室主任分管具体工作。设有教科室,有独立的办公场所,人员的分工也比较细,日常的工作有相关记录。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育科研,每学期期初就制定了详细的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在日常工作中,针对教育科研工作内容、完成时间、负责人,等等都有很认真的要求。各项教育科研的记录要求详细、具体、材料保存完整。把学校的教学骨干吸收进来,担任课题组的组长,带领指导其他老师进行研究。校内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教育科研网络。
存在的问题如下:当前我们学校的教科研水平不高,氛围不浓厚。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于各项规章制度,尚需加大贯彻的力度。二是教科室工作有待提高,要严格贯彻各项工作的开展,注重工作精细化。三是,从整体上来讲,多数教师重教学,对教学中的科研较模糊,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对教科研重视不够。积极性不强,科研意识不强。上述种种原因导致学校的科研氛围不浓厚,一些教师对课题的研究也流于形式。针对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意识增强了,这些问题都应该很容易解决。
(二)教育科研规章制度
学校制定了适合本校情况的教育科研制度,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在教育科研上的成果进行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奖励,激励了教师们的科研积极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论文评选,以更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习,科研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好的科研条件。学校积极创造条件让老师多学习、多外出学习,开阔视野、解放观念。近年来,先后有十多名教师和学校中层参加教体局和教科所组织的外出学习和培训。学校给教师订了大量刊物和教育书籍,鼓励教师多读书勤学习,充实自己的头脑,提高科研理论水平。
二、课题研究
胶州市每年申请的青岛市以上的课题研究都在数十项之多,承担青岛市级以上重点课题也有十多项,青岛市级以上的课题大都由局属学校和部分城区办事处学校承担,因为他们的教育科研条件较好,学校的也有一定的教育科研基础。这些条件是我们尚不具备的。结合我们自己的`现实情况,我们学校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课题:赏识教育。学校自从确定课题以后,学校领导和分管主任,也讨论研究了多次,决定进行长期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有计划,有安排,有分工,有进程,制定了研究方案,并按照方案计划稳步进行。在研究的过程中,注意搜集各种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注意保存各种细小的研究成果,经常召开课题研究小组会议,认真记录研究中的各种变化,各种数据,及时整理研究成果,记录研究的内容,定时召开研究会议,交流研究收获,发现研究中的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研究思路,制定下步研究方案、研究计划。关于课题研究所整理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1)课题申报书
(2)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各阶段实施计划;
(3)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实施记录;
(5)课题论证会、研讨会的材料;
(6)课题研究活动总结报告
(7)课题研究过程形成的典型资料,包括:
①典型教案、作业、课堂实录、观察记录;
②各种调查报告、调查问卷、访谈记录、检查、测查的数据及评价记录;
③典型事例、个案;
④研究日记、过程记录(记事本);
⑤文献检索等渠道所得的相关课题信息、动态;
⑥会议式研究活动记录、纪要;
⑦心得体会、随笔;
⑧资料性照片、课件、音像资料等。
(8)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9)课题研究成果;调查报告、论文、专著等以及成果获奖文件、奖状、证书(或复印件)。
(10)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11)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12)成果推广应用计划、教育教学效果信息反馈情况;
(13)课题成果鉴定(结题证书)
对于教师的课题研究,要求教师做到研究要真实,扎实,平时多研究,不能到结题时,自己想象个结论就了事了。针对有些老师科研的理论基础太薄弱,从课题的选择、课题的题目、操做的形式、研究的方法,实施方案的设计、过程的管理,资料的搜集、总结的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成果的展示等都不够科学和完善。学校加强了教育科研培训,也要求各位老师相互帮助学习,让所有教师尽快了解教育科研,学会教育科研,进而喜欢教育科研。对于我们学校课题的一些说明:
(1)我们学校的主导性课题,就是赏识教育,我们老师在研究的过程中,围绕这个主导课题,分解成一些小的课题,进行研究。校级课题除一些老教师外,尽量做到人人有课题。要建特色学校,建品牌学校,主导性课题的研究是主要途径。
(2)针对学校课题,我们注重了下列一些问题:认真细心、扎实、有效的进行管理;帮助教师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学校对教科研工作进行多次调查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随时订正问题,及时调整计划。到年底结题时,要求研究人员及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学校领导要查看研究成果,积极组织人员鉴定课题,写出鉴定意见,评选等级,同时给予表彰肯定,以提高教师研究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三、科研活动
(一)校本培训
我们很重视校本培训,邀请名师送课下乡,跟青岛名校结成手拉手学校,还有加盟琴岛教师成长工作室,以及请专家到学校对老师进行各种培训,珍惜各种外出学习机会,让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外出学习的教师,要求及时写出活动记录和心得体会。必要时,还作为校本培训的材料,让全校教师都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二)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是学校的常规活动。学校两周就有一次活动。教科研活动的形式有多种:有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外出学习汇报课、集体评课、课题研究、集中学习、还有结合远程教育进行的各种教学录像观摩以及磨课等等。
(三)教科研交流活动
一是积极参加教体局和教科所组织的各项教科研活动。
二是积极参加校际间自主教科研学习、交流活动,注重学习效果,记录详细。参加教师回校后将学习的内容、体会、反思等进行汇报、展示,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成长。
(四)学习笔记。学校对于学习笔记一直很重视,学校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激励措施,定期进行检查、评比;每学期确定笔记的主题,与时俱进,开展各种业务学习;把学习笔记纳入教师的量化评比。
(五)网站和校报校刊。目前,我们学校与教育办合用一个网站,学校网站是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展现才华、进行交流的一个极好的平台。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办好学校网站,鼓励各位老师多浏览多参与多投稿,把我们的网站办成教学研究的平台,办成跟家长联系的平台,办成体现我们学校教学特色和理念的平台。
四、科研成果
(一)校级论文集
我们学校这些年都编印了校级论文集,装订成册。以后我们学校想对教师的各种成果进行正式打印,争取作为校刊,要求教师认真总结体会,写出真实的优秀论文、案例、教学反思以及各种教学随笔等。
(二)科研成果
从近几年的论文评选情况来看,老师们比较积极,学校组织的也比较好,学校也制订了一些鼓励政策,数量上有所上升,质量好的也比较多,获奖的等级也高了。特别是张文高老师,有十多篇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荣获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争取更多更优秀的论文发表。计划对以后的各种荣誉,学校都进行详细登记,到年底,我们争取出一本我们学校的荣誉册。
五、以后的发展
学校将争取更多机会,邀请专家到校对教师进行各种培训,努力提供机会,让老师能够外出学习。争取建立更好的网站,办好自己的校报校刊,利用网站和校报校刊提供的平台,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交流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成为他们幸福的生活,使一节节课不至于成为教师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把教师们引到从事教育科研的幸福道路上来。”我们将不懈努力,认真做好教育科研工作,把我校教师引领到教育科研的幸福道路上来,让教学工作成为他们幸福的生活。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20
一、研究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建议非常具有时代特征和深远的社会意义。多年来,国内外对阅读教学的研究著述甚多,主要围绕教师“教”的行为,而涉及到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的却极少,也就是说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实践”的行为。我们之所以提出“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这一课题,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化的实现有着很多因素,其中人的现代化是不可缺少的。当今时代已逐渐进入以人为本的时代,人的个性化、人性化再次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时代的发展呼唤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原因有三:首先是学生的阅读参与意识较之于过去更浓厚了;其次是今天学生的知识比之于过去要丰富得多、现代得多;再次是未来社会对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学生除了掌握一般的阅读技能技巧外,还必须要掌握阅读的策略。
二是学大于教的需要。“教”与“学”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在现有的课堂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的是“教大于学”或者“教等于学”的现象,造成学生阅读水平的低劣。根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理念和“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的要求,理想的课堂教学应当建立在“学大于教”的逻辑起点上,只有具备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学生所学的知识才会超过教师所教的内容。
三是传统教学的反思。中国的传统教学思想,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把学生看作是教学的对象或客体,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自学,重统一而不重多样。阅读现象千人一面,一样的阅读方法,一样的阅读感受,一样的阅读结果,甚至连考试的答案也一样的标准,对个性差异的学生从没考虑要去创造条件,或者去营造培植的土壤。这样做会极大地抹杀学生能动的一面,又与当今课程改革的要求不相一致。
四是课程标准的需要。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建议部分已经明确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概念。不管是原教学大纲,还是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都把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阅读的方式、阅读的`品质,从而形成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界定
1、内涵揭示:
个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在个性之后加上“化”,则构成了动词,表示转变某种性质或状态。因此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就是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思想,所达到的不仅仅是感受和理解,还是有创造和有批判意识的阅读实践,形成可持续发展阅读习惯的目的,并且使其得到长足发展的个性阅读行为,所关注的是学生生存性的问题。
2、外延揭示:
指在课内和课外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超越文本,使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3、特征揭示:
对于阅读实践而言,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应包括三个特征:一是学生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并与非认知因素互动的活动;二是学生与平等的对话;第三,它是一种探究和创造行为,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认同文本的过程。可以说,个性化阅读具有自主性、创造性、体验性和批判性四个基本特征,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5个子课题:
①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实施策略的研究;
②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③小学生个性化阅读与表达运用关系的研究;
④小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地位与素养的研究;
⑤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评价策略的研究。
2、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
②调查研究法;
③实验研究法;
④总结法。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1月为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设计整个项目,构建实验研究的基本框架,为项目实验做好充分准备。
①组建课题组,建立课题研究班子,健全研究制度,培训实验研究人员。
②查阅文献资料,从理论上搞清课题的界定,并寻找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
③制定实验研究方案,明确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步骤。
④论证实验研究方案,聘请有关专家、顾问进行课题论证,修订完善实验研究方案。
⑤进一步完善研究条件,深入调查研究对象,收集整理有关信息资料。
第二阶段:从20xx年2月到20xx年6月为实施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抓实验工作的全面开展,并逐步推进。
①召开开题论证会,进行全面的宣传、发动。2006年2月25日举行了开题论证会,由开题论证组专家对课题进行认真评议、指导。
②20xx年3月份,各子课题组根据开题论证会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完善子课题实施方案。
③20xx年6月7日—8日,课题组专门邀请著名特级教师袁浩、顾美云及苏教版教材副主编李亮一行3人,到课题实验学校——大丰市第三小学调研、指导课题实验。
④20xx年9月—11月,各子课题组就第一阶段实验情况进行小结,并写出书面小结报告,排查实验以来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矫正实验的方向。
⑤20xx年12月5日—6日,课题组在滨海县实验小学召开课题实验研讨会。课题组全体成员、各县(市、区)小学语文教研员及滨海驻城小学的部分教师代表200多人参加了研讨活动。各子课题组交流了前一阶段实验情况,并就下一阶段实验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思路。
⑥课题实验研讨会结束后,东台市实验组又进一步扩大了实验范围,实验学校由原来的安丰、许河两所小学增加到唐洋、三仓、头灶等5所小学。
⑦20xx年8月—10月,各子课题组进行课题实验中期总结,就课题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应对措施,进而更好地做好下一阶段的实验工作。
⑧20xx年11月——20xx年6月,课题组负责人分别到各实验学校了解实验进展情况,指导下一阶段的实验工作。
第三阶段:从20xx年7月到20xx年12月为总结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撰写总结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①课题组及各子课题组进行认真的总结,撰写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和课题研究报告。
②广泛收集实验过程的研究资料,整理、汇编研究成果材料。
③自我评估,申请结题验收,邀请有关专家召开结题鉴定会。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07-01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通用15篇)03-11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通用15篇12-12
课题研究设计报告集锦15篇12-11
课题研究研究报告04-09
课题研究的开题报告12-09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07-02
课题研究报告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