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教育研究报告

时间:2024-08-06 05:19:15 报告 我要投稿

教育研究报告

  在生活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研究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研究报告

教育研究报告1

  一、某某小学的素质教育现状

  (一)某某小学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

  某某小学现今在校人数共有263人,教师21人,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分为7个级别。该校全面实行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从小学3 年级开始对学生开展外语教育,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学生的以后英语知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校并积极培养在校教师进行继续进修和深造,提高教师的领导教育水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使学生从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某某小学的教育方针

  该校的教育方针,多数实行教师聘任制,分为公办教师和代课教师,把工作成绩与实际相结合,大大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正因为该校的教育方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该校的毕业生都能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初中,为初中的初级教育培养了较高素质的合格毕业生。

  (三)某某小学的教育优势

  该校教育的发展有一个办学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的过程多为无固定师资,无固定校舍,无稳定经费的“三无学校”近年在行政部门的引导下,学校在基本完成原始积累之后,开始注重办学投入增添教学设备,美化校园环境。

  从以上情况看来,该校的教学水平已具有相当的素质,办学加强教育素质,该校在进一步完善素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

  1、采取坚决措施、营造教育环境

  该校改善了办学条件比例的'下限,并建立小学的评估制度和评价原则。在全校公布评价结果,还鼓励教师对学生给予更好的教育素质,而且要不断培养自己、深造自己,保证自己的职称评定、标准、等于或高于重点学校。

  2、理顺关系、拓展空间

  该校对义务教育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使学校尽快完成体制改革,明晰产权,并按规范对学校进行了改善。

  3、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管理工作

  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完善了规章制度,特别是建立了健全教育评估制度,通过检查评估促进了社会办学的规范化,法制化和管理科学化。

  二、某某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问题

  某某小学基本上都已经推进了素质教育,办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在个别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

  (一)教师不够严谨

  该校部分教师放松了教学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得不够严谨。使得学生放松了学习,对学习没有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这也造成教学质量下降。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该校教师的调动性大,导致教学工作缺乏稳定性。教师之间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对学生的教育缺乏长远规划,使学生对教师没有习惯性,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不是一时就能适应。

  (三)教学方法单一

  该校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导致学生上课时精力不够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识。第二课堂活动和文娱活动开展得不够多,未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

  三、今后的设想和建议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是一项重要工作,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世纪要求的教学素质,根据市提出的:“重点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素质,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选题监测制度”的要求。笔者针对以上某某小学所存在的几点问题,结合今年全市教育系统“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等”活动精神,认为要加强某某小学的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不断强化质量意识

  某某小学的教学质量不高,一方面容易导致学生留级,浪费义务资源,妨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另一方面不合格的小学生毕业进入中学以后因学习有困难极易中途辍学,影响初中的教学质量,普通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和提高。

  (二)多种形式并举,提高某某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该校要把提高教师素质作为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战略重点,紧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教育界水平为标准,认真落实教师队伍,积极探索和建立新形势下的激励机制,健全和完善考核制度,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依法辞退教学水平低,不能履行职责的教师。

  (三)注重实效、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工作,某某小学必须以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条件为依据,按照《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认真规定和完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的教育工作规范有效地进行,当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制度建设:1、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2、要严格执行作息时间和师生考勤制度;3、要建立教师学习,培训制度;4、要健全听课制度;5、要建立教研、教改成果检查、评比、交流制度。

  (四)综合评价、开展教学质量监测

  小学教育质量监测的科目主要是语文、数学,内容为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主要考勤查学生的合格率,一律采用等级制度评分方法,取消百分制结果报县级教育主管部门。

  (五)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职能作用

  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某某小学的教学质量,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乡镇中心学校的共同任务。要明确责任,实行领导负责制,加强乡镇中心要亲自抓好小学教学质量管理,是提高某某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此外,要对某某小学实施严谨的英语教育:首先,要充分认识英语入门的重要性,紧迫性;其次,实施英语教育是‘三个面向’的重大措施;再次,要抓紧制订开课规划;最后,必须认真研究教学策略。

教育研究报告2

  人生总有许多的第一次,而初为人师,对于师范生的我而言却是件极具挑战、颇具诱惑的事情。20xx年10月11日,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和队友来到榆中二中,开始了一个多月的教育实习,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让我体验到太阳底下最光荣事业的崇高和艰辛。在实习学校有关领导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时刻牢记“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的校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认真开展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实习工作,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我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在整个实习阶段,我从一个只会“纸上谈教”的大学生到一个能在课堂上“讲课自如”的准老师;从一个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到一个对平行班有一定处理能力的班主任,这一切无不见证着我所付出的每一分耕耘所得到的收获。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我的实习进行总结。

  一、进驻学校,统筹规划,全面做好前期工作

  我们于10月11日上午到达实习学校──××二中,之前兴奋的心情被眼前面临的情况冲刷得一干二净:我们15个男生两个房间一个房间10个男生另外一个房间5个,设备简陋,房间内苍蝇相当多。女生18个人住一个房间,男生相对还好一点。就是摆在我们这些养尊处优的大学生面前的第一个考验,我们及时清醒的认识到面前的困难,排除沮丧的心情,齐心协力的安置行李,布置房间,找来生活用品,很快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安顿下来。刚安顿好,负责实习事宜的老师和学校领导就召集我们开会,在会上校长对我们的实习做了安排,介绍了学校的一些基本的情况,还向我们提出了学校对我们的要求和希望,希望我们这次实习能顺利完成,每个实习老师都能学到本领,要求我们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言必行,行必果,身正为范。这为我们的实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提供了保障。晚上我们实习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会议,落实了队规队纪,各项实习工作的安排和实习期间该注意的事项。有了这一切的统筹安排,我的实习才能进行的这么顺利。

  二、名师指导,虚心学习,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实习的开展,我们分为两个阶段:实习的第一周为见习阶段,在这个星期里,我全面熟悉初一数学教材,认真听指导老师的每一堂课,做好听课纪录,课后与老师探讨,虚心求教,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过程。学习如何备课、备学生,如何更好地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落实考纲考点的要求相结合。第二阶段是上课,我的指导老师是具有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并且带的是四个理科班,所以她给我上的课不是很多,而且给我安排的课时间间隔比较长,这就使得我有充分的时间细心琢磨教材、详细写教案、做课件,每一样都是改了又改,直到自己认为能教好的符合班级情况为止,这样才交给指导老师审批,在指导老师的批改和建议下再做修改,并且在上课前进行试讲。

  我的每一节课指导老师和另外一个数学都坚持听课,在课后细心帮我评课,针对我课堂上出现的缺点提出宝贵意见,并且肯定了我的一些可取之处,让我倍受鼓舞,在课后努力改正,提高教学水平,以确保在下一次的教学中不出现同样的错误,在这样的努力下,我在教态、语言、板书、提问技巧、与学生互动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老师的赞赏和学生成绩的提高是对我的教学水平充分的肯定。认真负责,勤恳踏实,为人师表,积极开展班主任工作。

  做班主任是辛苦的`,而当普通班的班主任则是更辛苦的,当我第一次到班上带早读的时候就更深刻的体验到这一点。学生素质普遍较低,个给管理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所以一开始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要投入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我的工作做好,辅助班主任将班级带好。每天有三个主要任务:一是看早读,每天早上7:00到教室督促他们打扫卫生,检查仪容仪表,督促他们认真早读。二是在上课时间进行巡堂,检查上课情况,如有上课不认真听讲者,下课及时找他谈话,提出警告。三是午自习,我要到班上看班,辅导个别学生,给个别学生作思想工作。

  我在一开始我就抓紧了解班级情况,管理整理他们的档案和成长经历,很快的熟悉了学生的状况和家庭情况,这给我的工作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我做到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不喊苦不喊累,尽责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带领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经过不懈的努力,班级整体情况有了改善,我与学生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得到他们的信任,成为他们诉说心事的对象,我也诚恳地倾听他们的倾诉并开导他们。在班主任实习工作中,我学会了制定班级的班规纪律,学会了如何调动班干部,学会了维持班级纪律,学会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学会写班主任工作计划,学会怎样开好主题班会,学会……..,这一切都是我班主任工作实习进步的真实写照。互相关心,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做好实习队的工作。

  在实习期间,除了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我在实习队里也尽力尽责,与队友团结合作完成该完成的任务;与队友相互帮忙,相互听课,互相借鉴经验,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这一方面巩固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给我的实习工作起了很大的帮助,我从不同的队友身上学到了很多,如不同的教学风格,班主任工作技巧等等。虽说我们的实习已近尾声,但我对教学的追求和努力将一如既往,我对学生的关爱也将永不消减,作为准老师的我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努力、不断成长,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育研究报告3

  在线教育在全球发展得如火如荼让很多国家的教育系统有点坐不住了。这不,世界高等教育最强国的美国,其高等教育金字塔最顶端的研究生教育子系统也开始正面回应在线教育了。去年,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就美国高校如何应对在线教育这一问题出版了专门的研究报告——《在线研究生教育》。而在此之前,已经有一些新闻媒体或者第三方评价机构纷纷给出所谓的最佳在线研究生教育项目的排名了。

  之所以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要出版在线教育的报告,这是因为在线教育已经在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中全面展开,并且具有改变研究生教育的潜力,因此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认为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应该重视在线教育,并且参与其中,应对在线教育将给研究生教育带来的种种挑战与革新。这份报告主要讨论了如下五方面的问题:

  (1)办学单位如何获得在线教育扩展与研究生教育使命坚守之间的平衡关系?

  (2)如何培养在线研究生教育的师资?

  (3)如何促进学生在在线环境下的学习?

  (4)如何为在线研究生教育提供财政与设施支持?

  (5)如何认证和评估在线研究生教育项目?

  这五个问题都是在线研究生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尤其是第一点,如果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在线研究生教育将不再是研究生教育。据笔者所知,目前国内已经有办学机构在推出在线研究生教育项目或者有这么做的打算。但问题是,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是否在师资、学习者、财政与设施、评估与认证等方面作好了在线教育的准备?

  笔者认为,目前国内显然还没有较大规模推广在线研究生教育的基础。首先,没有合适师资。老师要通过在线方式给研究生授课与指导,需要新的技能,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目前有些国内高校对于开设在线课程的教师给予了很多优惠,比如资金支持、教学团队支持、工作量的`认定等等,这是因为这些在线课程的学习者规模巨大,这些优惠措施是有规模效益的。但是如果仅仅为数量有限的研究生提供在线课程,显然再给出类似的师资激励政策,就不符合成本—效益法则了;如果没有师资激励的政策,很难想象研究生导师会投入相应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对学生的在线教育与指导上。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高校,目前通行的做法是让那些已经没有职称晋升压力的老师来推广在线研究生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对老师和学生开展大规模的在线教育技能的培训。而笔者断言,如果没有特别的政策激励,在目前的中国很难推动老师通过在线方式给研究生授课或者指导。

  其次,很难保证学生能够通过在线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与研究。目前很多国内研究生导师经常用见不到学生的面来抱怨学生不好好学习。这要是在纯粹的在线教育环境下,学生更无法得到导师较多面对面的指导,学习效果的确很难保证。而且,研究生学习不仅仅是课程学习,而更多是需要学习如何作研究,言传身教、心灵的互动、同门的研讨等等更为重要。这些显然也是目前国内在线教育环境无法有效给学生提供的。在这样的环境下,研究生的学习与研究,将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如果无法解决师资和学习者这两个问题。研究生教育就根本无法在在线环境下实现。如果硬推在线研究生教育项目,其质量无法保证,就会有放水、滥发文凭的嫌疑。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在报告中反复强调办学单位要在在线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坚守自己传统的使命、责任与角色的重要性。

  尽管目前国内无论是在教师、学习者、资金还是设施等方面都缺乏坚实的基础,以保障在线研究生教育在国内较大范围地开展,但笔者却支持有条件、有想法的办学单位要尽快进行在线研究生教育的试点,尤其是可以针对专业学位的学生进行试点,比如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博士等。因为目前我国专业学位的学生大多数都是在职学生,他们中很多人的工作单位和学校在空间上是分离的。他们的授课方式往往是节假日的集中授课,但是他们为了接受导师的一次面授指导或者集体研讨,不得不费钱、费时、费力地匆忙往返。这些专业学位推广在线教育,肯定能够得到学习者的支持。另外,这些学位的学费较高,在财政上能够更好地支撑在线教育的开展。因此,笔者预计我国的在线研究生教育首先会在专业学位上取得突破。

  当然,全面的在线研究生教育的开展,笔者认为起码在近3年内还无法在国内实现,这其中最大的瓶颈是教师的缺乏,而背后是学生需求的不足、相应的财政不足、难以评估教学质量等。但在线教育必将会在研究生教育系统中流行起来。因此,办学单位应该现在未雨绸缪,在师资、财政与设施方面尽快进行试点,建立相应的制度,提前作好准备,迎接这一时刻的来临。

教育研究报告4

  本学期,有四个课题要结题,分别是朱春燕<小学数学开放性问题设计的研究>,肖烈<小学高段学生“日记竞赛”的实践研究>,齐丽琴<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陆立军<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现将课题报告发到博客,望几位教师抓紧撰写,及时上交,争取获奖。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良好习惯的培养”

  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课外阅读都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对3—4年级的要求有:“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5—6年级的要求有:“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吕叔湘先生也曾说:“回忆 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

  无论是<课程标准>这样的法规性文件,还是语文泰斗的忠告,都告诉我们,课外阅读不是可有可无的“滋补品”,而是与课内阅读同样重要的“正餐”。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也能看到,语文能力强的小学生,几乎都从长期的课外阅读中受过益。所以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总是十分重视并鼓励学生多读文学作品及其他有益、健康的读物。

  但同时我们又发现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多数不爱课外阅读,而且在有限的阅读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现状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终身阅读习惯的培养产生较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有必要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阅读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因素和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最终使农村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研究目标

  探寻农村小学生不爱看课外书及课外阅读过程中的不良习惯的客观原因、心理基础,并探索行之有效的矫正方法,最终培养农村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三、研究对象:

  农村小学三~六年级的学生。

  四、研究内容

  1、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在课题实施前对全校区三~六年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包括:对阅读意识的调查、对阅读的材料的调查、对阅读的`目的的调查、对阅读方法的调查。

  2、实施的策略:通过调查和分析,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如激发阅读动机、指导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及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9至20xx、1)

  制定课题方案,对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学习相关理论,并确定合理的实施策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3至20xx、6)

  1、根据课题方案,在理论指导下实践。

  2、每个学期召开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9至20xx、1)

  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课题组人员情况及分工

  姓名成员情况分工陆立军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组长。负责课题的全面实施,课题方案及研究报告的执笔,并指导和参与课题的实践。姚清波小学高级教师。多年担任小学语文教学。曾分别在富阳市、浙江省、全国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负责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并参与课题的实践。包利芬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年。曾几次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华玉兰小学高级教师。担任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曾在富阳市论文比赛中获奖。成员。参与课题的实践。

  八、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在实施的同时,进行小结和调整,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

  最终成果:结题报告,课题论文。

  九、机制保障

  1、学校重视。邀请课题研究专家和教学专家做课题顾问,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的课题研究组织。

  2、结合课题研究的需要,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书籍,充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有效指导教师的实践研究。

  3、规范课题研究的过程。课题组每学期开展课题研究进展的研讨会,汇报信息,总结交流经验,对课题实施的达成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并加强调控,不断改进实施策略。

  20xx年xx月xx日

教育研究报告5

  价值分析:

  一、课题的提出

  政策依据国家“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方针”对开展体育工作均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

  新中国第一次提出教育方针是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院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95年3月1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中,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的如下要求:“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的良好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

  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20xx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

  二、研究报告研究的措施

  (一)、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相关政策法规和教学理论。

  1、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方针”中关于体育工作的政策法律规定,重点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通过学习提高了实验教师对体育工作和课题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工作的方向目标和相关的具体要求。

  2、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教育学、体育心理学中有关习惯、行为习惯、以及如何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相关理论,围绕课题研究,课题组认真学习了《论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论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影响体育习惯形成的因素探析》、

  《试论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等理论。

  3、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主要学习了《学校教育科研》(柳斌主编),研究方案的撰写要求、实验对象的个案撰写方法,调查法、行动研究的策略等科研理论和方法。4、加强培训工作,对实验教师定期进行体育观念和体育知识培训,先后两次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内江市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理论培训和体育优质课比赛。还多次对体育委员和骨干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组织能力进行专题培训。

  5、向教育专家咨询课题研究的操作层面上的问题,明确了课题研究如何展开,研究人员的各自分工和职责任务,每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如何根据实际调整研究计划和实施策略等具体问题。

  通过学习和咨询,使课题组成员从理论到实际操作都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做到实施之前就心中有数,避免了课题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大力宣传体育文化和宏扬体育精神,营造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1、结合社会实际、教师实际、教育发展实际及学校体育活动实际进行校园体育文化系列讲座:体育课题简介、体育现状简介、体育知识技能培训活动等,提高师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2、加强体育舆论宣传,举办体育黑板报专刊、体育知识手抄报比赛、体育知识竞赛、体育图片展览等3、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我们主要组织了三种形式的体育比赛观看:一种是观看校内外学生间进行的体育比赛,如校动会、镇运会、县运会、市运会的各种比赛;

  二是校内外学校教师之间、教师与友好单位之间的友谊赛、练习赛、和正式比赛;

  三是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台直播、录播的各种体育比赛。感受体育

  比赛的精彩刺激,欣赏运动之美、力量之美,在力与美的熏陶中激发体育锻炼的激情与冲动。

  4、大力表彰体育锻炼先进个人。一是对每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队和运动员在师生大会上进行大力表彰;

  二是在校园公示栏上张贴喜报大力表彰;

  三是评选校园“体育之星”,并在校园网站和“明日之星”栏上登出来,向社会大力宣传;

  四是为体尖队员所在班级加业绩分,并为班科教师发奖金。以此来大力宏扬体育精神。

  通过大力宣传体育文化和宏扬体育精神,使我校体育锻炼的氛围空前浓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也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创设了很好情景。

  (三)、加大资金投入,添置必要的设施设备,为实验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我校树立品牌意识,站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高度重视艺体工作,确立“一体两翼”的办学思路,即: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体,以教育科研和艺体工作为两个翅膀,带动学校素质教育的腾飞。近年来,进一步加大经费的投入,为体育工作共投资八万多元资金,一是用于加强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硬件设施的建设;

  二是投入大量经费保证体育活动的活动经费;

  三是投入资金用于教练员训练学生体育特长队的补助。

  (四)、开展“学生良好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主要标志”的研究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锻炼行为习惯,首先必须弄清其主要标志是什么。为此,课题组采用文献法研究法,通过查阅资料,再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儿童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标志是:1、主观上有主动参加体育运动的愿望;

  2、每天能坚持体育锻炼60分钟以上;有一项及以上体育特长运动项目;

  4、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常识和体育保健知识。

  (五)、开展“影响学生良好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的研究课题组在明确了“良好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主要标志”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进行研究“影响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体育态度、锻炼习惯、兴趣项目及负面因素。获取了大量的原始资料,然后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归纳整理,从而得出:1、传统的应试教育观、人才观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根深蒂固。体育不是统考科目,多数学生错误地认为以学为主,就是以统考科目的学习为主,因此,首先要充分保证统考科目的学习时间,如果有一点空余时间就稍微玩一会儿,但事实上多数时候就连起码的休息时间都被学习时间挤占,根本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五)、开展“影响学生良好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的研究课题组在明确了“良好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主要标志”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进行研究“影响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体育态度、锻炼习惯、兴趣项目及负面因素。获取了大量的原始资料,然后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归纳整理,从而得出:1、传统的'应试教育观、人才观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根深蒂固。体育不是统考科目,多数学生错误地认为以学为主,就是以统考科目的学习为主,因此,首先要充分保证统考科目的学习时间,如果有一点空余时间就稍微玩一会儿,但事实上多数时候就连起码的休息时间都被学

  习时间挤占,根本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2、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培养缺少科学性,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多数家长走入误区,认为孩子只要吃好睡好营养好就是健康,导致只顾饮食营养,忽视体育锻炼,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日趋下降,营养过剩而体质差、运动机能差的孩子越来越多;

  3、学生想锻炼,但体育场地、器材却严重缺乏;

  4、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锻炼方法的指导,更缺乏有效的督促,以形成习惯。

  根据得出的结论,我们研究采取了以下一些应对策略:

  1、利用校会、家长会、校园内各种宣传栏向全体师生及社会家长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提高大家的共同认识,转变大家的教育观念;

  2、利用室内体育课学生介绍体育保健知识,纠正“只顾饮食营养,忽视体育锻炼”的错误观念。同时,体育老师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体育锻炼比饮食营养更重要”的理念,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并交流“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具体做法,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3、针对缺乏体育场地、器材的问题,体育组开展了“在小场地下、缺乏体育器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开展体育锻炼”的专题研究,指导教师和学生因地制宜,自制器材进行体育锻炼,例如:原地跳绳、原地踢毽、原地俯卧伸、垫上运动、乒乓球、篮球赛、小场地往返跑、短距离接力赛、拔河赛、原地徒手操练习、队列广播操比赛、跳梯间练习、跑楼道等;

  4、学校办学思路明确提出重视学生体育工作,并对体育课堂教学、学生两操一课、体育特长队训练、体育活动的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项目的训练测试建档、体育传统项

  目学校的建设、体育工作的指导督促考核等方面的管理,以严格的制度规定加以保证,确保体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果分析实践效果1、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1)、从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观愿望看,我们统计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项目中的“学生体育锻炼出勤率”,数据显示:全校98%的学生,实验班级有99%的学生出满勤,主观上有主动参加体育运动的愿望;

  实验中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该课题实验积极投入,参与配合,而且变化较大。表现在:学生从被动变主动参与,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从前,学生锻炼处于被动锻炼的状态较多,现在,学生对自主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自主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自主锻炼。

  典型案例:学校篮球队为了形成梯队,在一队(主要是六年级的队员)参加完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萌芽杯”的比赛,况且已临近小学毕业的情况下,学校决定解散一队,重点训练二队。可就在一队解散了两个星期后的一天,一个二队的队员气呼呼地跑来“告状”道:“李主任,他们一队的队员都解散了那么久了,还天天来打球,影响我们训练,请你去管一管吧!”。这一状告得让我又喜又忧,说忧吧,他们地干扰的确影响了二队的训练,可喜的是一队队员终于形成了体育锻炼习惯,这是多么不易啊!要知道,他们当中的好几个队员是我当初向家长和他们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劝来打球的。这一告还着实让我很为难,不知如何处理,只好淡化不了了之......

  (2)、多数学生每天能坚持体育锻炼60分钟以上;

  通过20xx年5月对实验班级204名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统计显示:“校内体育课上是否坚持锻炼”答“是”的人有204人,占100%;

  “校内课余锻炼是否每天坚持”答“是”的204人,占100%;

  锻炼项目有乒乓、运动跑、篮球、足球、跳远、跳绳、羽毛球、跳高等。校内课余锻炼的“锻炼时间”30分钟以下的有32人,约占15.69%,“30__60分钟”的有149人约占73.4%,“60分钟以上”的有23人,约占11.27%.

  (3)、有一项及以上体育特长运动项目;

  通过对实验班级学生长期稳固的从事的体育锻炼项目的调查来看,回收的调查表中调查了230个实验对象,100%的学生均有2——3项喜爱的并长期坚持锻炼的体育锻炼项目,在他们喜爱的项目中,90%的学生有1——2项的运动技能特别纯熟,运动水平相对较高,在各级运动会上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这说明了他们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体育特长。

  (4)、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常识和体育保健知识。

  课题组要求体育教师利用室内课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常识和体育保健知识的介绍,并且我校每期都要对学生进行体育测试,包括平时和期末测试,在测试内容上我们都要求测试学生的体育运动常识和体育保健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收集统计学生的测试卷可知,95%的学生对体育运动常识和体育保健知识掌握得很好。

教育研究报告6

  研究目的:

  幼儿园游戏缺失的若干问题

  调查地点:

  xx幼儿园

  参与者:

  幼儿园儿童

  为什么经常会有这样尴尬的场面:老师带完孩子后,孩子会问: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

  为什么很多孩子被剥夺了玩耍的时间,不得不学习英语、弹钢琴、画画等等?

  儿童游戏变相成为作业或功课。

  一个幼儿园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情境:老师玩“母鸡”孩子们戴着头饰。小井”,“母鸡”Lead “小井”孩子们参观了小猫的房子,但小猫不在家,而是在房子的地板上留下了一些带有数字的卡片,以便“小井”孩子们找出这些卡片,并根据这些数字在地板上刺绣。卡片上说几个,就绣几朵花。

  “这种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园非常典型。老师想通过这个游戏检查孩子是否有简单的数字概念。”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秦煌说;但是,我们不禁要问:在老师设计的游戏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并没有任何自己开发新游戏情节的想法。这样的游戏有自己的意义,成为装饰品吗?”

  一些专家认为,许多幼儿教师把游戏视为“糖衣”,作者“糖衣”诱使孩子接受知识。苦药片”。“人们认为玩游戏对幼儿园的学习很重要,因为人们希望玩游戏能给孩子一些经验、技能和知识。”秦煌说,“但却忽略了游戏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孩子在游戏中独立快乐的体验。”

  “中国幼儿教育百年大会暨研讨会;其实会上很多专家学者都提到了学前教育中游戏的缺失。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班教授李继梅表示,游戏的缺失更多是从游戏被成年人控制的角度出发。很多专家认为,老师成了游戏的设计者,游戏成了老师的导演。一部戏剧”,成了一种外在强加的活动,成了一种变相的作业或课。

  “游戏应该是孩子自发觉得好玩的行为,但是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是按照大人的意愿玩游戏。往往老师和孩子说完之后,孩子会说:老师,我们现在可以玩了吗?孩子们根本不认为这是一个游戏,这是一个游戏。游戏是用来当工具的.。”

  李教授说:当然有合理的娱乐和教育的地方,但不能都是所谓& lsquo游戏。大部分也应该是孩子自发的游戏。”

  让孩子们玩他们自己的游戏。她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她和班上的小朋友一起吃咸花生的时候,突然有小朋友问:这种多味的花生是怎么来的?于是,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话,很快孩子们就分成了两组:一组认为咸花生长大了,另一组认为熟了。曹老师建议孩子们一起做实验,看看腌制的花生是如何制作的。于是一组孩子开始种花生,另一组开始煮花生。当然,答案很快就出来了,但是煮花生的孩子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加入了种花生的行列。种植花生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我们如何让花生尝起来有味道?有的孩子说辣椒和辣椒是直接加到土里的,但马上就有孩子说错了。他们应该把辣椒和辣椒浸泡在土壤中。;然后出现了一个新问题:热水泡,温水泡还是冷水泡?

  “我让他们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曹魏说,“他们完全可以解决。孩子的能力和创造力往往会让你大吃一惊。”

  曹伟说,她班上孩子们玩的游戏的主题往往是从孩子们讨论的有趣话题中找到的。如何开发游戏情节也是由孩子们决定的。谁在游戏组织中扮演什么角色不是老师分配的,而是孩子自己决定的。游戏结束后,让孩子自己评价。“你呢?起到引导作用?”记者问她。“严格来说,指南。这个词不准确,不是引导。我只需要观察发现他们,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要的时候给他们一些建议和帮助。”曹魏说,“我和他们是平等的,我是他们的玩伴,和他们一起玩。”

  学前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全面发展,还要让他们生动活泼地积极发展。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都要体现孩子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给孩子自由、独立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儿童创意游戏要体现创意,不要把大人的期望和想法强加给孩子。教师不能通过组织作业或上课来组织和指导儿童游戏。应该改变“比起幼儿自发的自由游戏,更注重教师准备的教学游戏”的趋势。

  但是幼师也有苦肚子。据说如果孩子在幼儿园玩游戏多,识字少,家长就会上门给意见。“我让我的孩子来这里接受教育,不是为了好玩。

  柳岩教授说:早点开始”“越快越好。这已经成为现代人对幼儿教育的普遍信条,希望看到成龙的父母希望通过这一“早点开始”学习,让孩子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被剥夺了玩耍的时间,不得不学习英语,弹钢琴,画画等等。

教育研究报告7

  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除去语文、数学等主修科目之外, 音乐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音乐是一门关乎于情感艺术的课程,对小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有着积极的作用和效果。 小学音乐课程开展的主要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 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带给学生心灵上的愉悦, 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的人,同其他课程一道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这对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所以,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教材来实现音乐在教化方面的积极作用,重视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作为小学音乐教师, 我结合自身的多年的教学经验, 认为应该从下面几点开展小学音乐教学,保证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

  一、重视音乐教学素材的选择

  小学音乐教材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要适合小学生的要求,能够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具体的在内容方面:由过去更多的红色经典歌曲到现在适当增加新时代的儿歌的内容。 当然,由于科技的进步和发展,音乐教材的选择不再单单局限于上课时所使用的教材,互联网、电视、广播等新媒体也可以为音乐的教育所使用,音乐课堂也可以说不在仅仅局限于课堂的教学。 在通过这些音乐媒体选择小学生音乐素材时,一定要符合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在宏观上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和由熟悉到生疏的原则。 通过在教材上的合理选择,做到音乐教材的选择发挥应有的功效, 使教学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发展,为提高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视音乐教材的选择时开展小学音乐教学的切入点。

  二、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习的兴趣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到 “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是新课程改革的新的要求,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发挥充分的积极主动性,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开拓思维,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这样必定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氛围。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也是各不相同的, 但是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欣赏水平和理解能力水平是差不多的, 特别突出和特别低的也是极少数,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理解能力为依据来制定教学计划, 从而选定相应的教学方式。 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增强教学内容故事性

  对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 故事往往是具有很的吸引性的。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多将一些和教学中音乐作品相关的故事结合到音乐教学过程中, 比如在音乐中与小动物有关的内容进行教学时, 可以编一个与教材中相关的小故事, 这样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能够使得学生的兴趣的到提高,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加深小学生对这些音乐作品的理解。

  (二)适当的适合可以游戏教学

  音乐的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兴趣所无的过程,恰恰相反却是一个充满乐趣的过程,因此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它的互动性,使小学生参与其中。 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任务与游戏模式相结合, 让学生能够在玩游戏的状态中进行学习, 在学习中又得到了玩游戏带来的乐趣,必定能够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教学效率也能够显着提高。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学习,设置相应的问题,回答对问题则加相应的分数,分数最高的可以获得一些小奖品,通过这种协同学习的模式, 学生的积极性就有的保证。 使学生有更多参与的模式,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音乐教学, 将学习音乐变成一个获得快乐的过程, 保证小学生音乐课堂的效率。

  三、鼓励学生表演

  小学生都是活泼爱动的,不受拘束,热爱生活,喜欢朗读、唱歌甚至于表演的方式。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多多利用小学生的这些特点,运用到小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小学生的感受节奏、记忆旋律的能力。 表演的形式可以使各种各样的, 可以随着音乐来进行伴舞,也可以独立地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奏,甚至与扮演各种音乐作品中的小角色, 通过这种表演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强烈意识。

  比如在进行 《蜗牛与黄鹂鸟》 的.主题曲教学中,该作品相关的角色有蜗牛和黄鹂鸟,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的时候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 而黄鹂鸟在一旁讥笑它。 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让学生来扮演不同的角色。 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生动,通过实际的参与感受到音乐节奏的变化, 领略到歌曲中歌颂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会更加生动,学生留下的印象也会更深刻。 通过在类似适合的教材进行编排, 让小学生通过表演活动、 唱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理解并感受音乐作品的内在魅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 体验不同音乐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

  四、运用多媒体

  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让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让音乐的表现变得立体起来。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来加深学生对这些歌词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开发学生感知力,体验音乐美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生活态度。 因为多媒体能够播放出这些画面和视频, 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接受知识,课堂的良好气氛也能够保持住,通过音画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改善传统教学方式,用多种新的教学方式的运用,提高课堂的教学环境, 使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激发, 才能有效地保证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

  五、对作品进行分析,增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 也应该更多地解析音乐的内在含义, 让音乐散发出音乐的魅力, 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积极地主动体会音乐含有的魅力。 在对自然景色歌唱的歌曲进行教学时,多介绍一下我国的美好河山,帮助学生建立热爱祖国的情怀; 在对辛勤的劳动歌颂的曲目教学的时候, 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不易,建立对劳动者崇高的敬意之情。 在学习不同的歌曲的时候对于作品进行恰当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真实的含义。 通过长期的积累, 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就能够得到提高,音乐水平也会达到一定的水平,理解水平和欣赏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

  通过这些措施积极地开展小学的音乐课程,可以显着提高音乐课堂效率,提升对音乐的理解力, 从而为提高他们对音乐欣赏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就有了保障。 作为小学音乐教师,我们必须明白,音乐的教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做出相应的调整。 每一名小学音乐教师都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积极探索,寻找出更加优良的教学方法。

教育研究报告8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学习与教学的因素

  1.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2.教学内容是学习与教学过程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

  3.教学媒体既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也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4.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5.教师是学习的主导。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一)初创时期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发展时期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成熟时期

  (四)深化拓展时期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

  第一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基本发展观

  1、同化是指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不改变原有图式。例如,学会抓握的婴儿,看见床上的玩具会反复用抓我的动作去获得玩具,当他独自一人玩具较远,手又够不着时,他仍用抓握的动作,试图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同化。

  2、顺应是指同化性的图示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改变原有图式。例如,上面提到的那个婴儿,为了得到远处的玩具反复抓握,偶然抓到床单一拉,玩具从远处来到了近处,以后他就会用这一动作来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顺应。

  二认知发展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1、动作和感觉

  2、客体永久性(9—12个月)

  3、延迟模仿的出现(18个月左右)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1、早期的信号功能(手势、语言、表象)

  2、泛灵性(万物有灵论)

  3、自我中心(重复、独白、集体独白):三山实验

  4、不可逆性

  5、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量水实验

  6、集中化:只有一个标准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具有简单的抽象逻辑思维,但需要具体事物支撑。到这

  1、去自我中心性(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2、可逆性(思维发展的所有特征中最重要的特征)

  3、去集中化(思维成熟最大特征)

  4、守恒(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最突出的成就)

  5、分类

  6、序列

  (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1、命题推理到这

  2、假设演绎推理

  3、类比推理

  4、可逆与补偿

  5、思维的灵活性

  少第二节维果茨机的内化论和最近发展区

  第三节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老师没画)

  1.信任对怀疑(0~1.5岁)

  2.自主对羞怯(1.5~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7~12岁)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6.友爱亲密对孤独(18~30岁)

  7.繁殖对停滞(30~60岁)

  8.完美无憾对悲观绝望(60岁以后)

  第三章学生个体差异

  第一节个体的智力差异(老师没画)

  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

  1、流体智力指先天禀赋的,基本与文化无关的、非言语的心智能力,如空间关系认知、反应速度、记忆力以及计算能力等。流体智力在青少年之前一直在增长,在30岁左右达到顶峰。

  2、晶体智力指后天形成的,应用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能力。晶体智力在人的一生中都在增长

  多元智能理论:

  1.语言智能3.空间智能5.音乐智能7.内省智能

  2.逻辑数学智能4.肢体动觉智能6.人际智能8.自然观察智能

  第二节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

  常见的学习风格差异

  (一)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策略以及信息加工的经典方式。

  1、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

  威特金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称为场依存型,把不受或少受环境因素影响称为场独立型。

  2、反思型和冲动型(老师没画)

  冲动型思维的学生倾向于根据几个线索做出很大的直觉的跃进,往往以很快的速度形成自己的看法;反思型思维的学生则在做出回答之前倾向于深思熟虑,然后给予较有把握的答案。

  第三节(老师没画)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个特定的群体或事物产生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老师没画)

  第一节学习及其分类

  1.认知策略指个体调控自己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里过程的技能

  2.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

  3.学习内容分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学习(3)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

  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

  第一节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老师没画)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性作用理论

  1、消退条件作用形成后,由于没有无条件刺激的结合,机体对条件刺激的反应逐渐消失。

  2、泛化条件作用形成后,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

  3、分化只对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而对其他相似的刺激不做出条件反应。

  第二节联结主义理论

  桑代克的学习律(老师没画)

  1、准备律:个体在学习开始时存在预备定势。(预习)

  2、练习律:重复一个学会了的反应,将增强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也就是S—R联结。(做题)

  3、效果律:在一定情境下产生满意效果的行为倾向于在这一情境中重复出现。(反馈)

  第三节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老师画)

  (少参与性学习是通过实际行动并体验行动后果而进行的学习

  替代性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而进行的学习

  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复制过程4.动机过程P100)

  强化理论(老师没画)

  在斯金纳的理论体系中,强化是主要的变量。

  扇贝效应(老师没画)

  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

  第一节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老师没画)

  格式塔学派也以动物实验来说明他们对学习中产生变化的实质及其原因的理解。

  苛勒:顿悟说

  第二节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表征理论

  布鲁纳把智慧生长和认知生长作为同义语,认为人类的智慧生长经历了3种表征系统阶段。

  (一)动作表征

  相当于皮亚杰的感觉运动阶段,儿童通过作用于事物来学习和再现它们,以后能通过合适的动作反应再现过去的事物。

  (二)映象表征

  相当于皮亚杰前运算阶段的早期,儿童开始形成图像或表象,去表现在他们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件,他们能记住过去发生了的事件,并能将它们想象出来。

  (三)符号表象

  相当于皮亚杰前运算阶段后期及以后的阶段,这时儿童能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最重要的符号是语言。

  (少发现学习:布鲁纳极力倡导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学习是指学习者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P113)

  第三节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学习

  (一)实质

  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二)条件(老师没画)

  1、外部条件(客观)

  有意义学习的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2、内部条件(主观)

  ①学习者必须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也就是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

  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③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原有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原有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建构主义基本观点(老师没画)

  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一)知识观

  1、解释假设(动态性)

  2、情境性

  3、经验背景建构(主观性)

  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二)学习观(老师没画)

  1、主动建构性

  面对新信息,学习者需要主动激活头脑中先前知识经验,通过高层次思维活动,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对新旧知识进行概括,解释有关现象,形成新的假设和推理,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反思和检验。

  2、社会互动性

  学习是通过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内化相关知识,掌握有关工具的过程,该过程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完成。

  3、情境性

  建构主义者提出,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中,只有通过实际情境中的应用活动才能被人理解。

  (三)教学观

  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

  (四)学生观

  丰富性,差异性

  综上所述,当今的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学做了新的解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生的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学生是自己的知识的建构者,教学需要创设理想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活动。

  第二节个人建构主义理论

  结构良好领域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

  结构不良知识领域是将结构良好领域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情境时产生的知识,即关于知识被应用的知识。

  第四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老师没画)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以人为本,研究整体人的本性、经验、价值、潜能、创造力、自我选择和自我实现的心理学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老师没画)

  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与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使个人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是学习者自主、自觉的。

  第八章学习动机

  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学习行为,使之导向一定学业目标,并维持这一行为的动力倾向。

  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学习动机强度和学习效率不完全成正比。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老师没画)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少P167图)

  一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二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假定,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韦纳关于归因理论的基本结论:(人在解释成败的主要原因有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并从控制点、稳定性和可控性3个维度分析了原因)

  1、归因于努力相比于归因于能力,无论成功失败,都会引发更强烈的情绪体验。

  2、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奖励。

  3、能力低而努力的人收到最高评价,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受到最低评价。

  第三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和课本不一样)课本下列

  学习动机如何培养和激发

  一、教学吸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需要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1.利用灵活的学习方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2.加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积极性

  二、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

  1.利用教师的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

  3.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

  三、建立合理的动机信念

  1.建立正确的归因模式

  2.树立较高的成就动机水平

  3.设置合理的目标定向

  四、反馈与评定

  五、奖励与惩罚

  六、合作与竞争

  一、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途径:直接转化途径、间接转化途径。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论。

  二、激发

  1、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

  ①熟悉教材(重要前提)

  ②了解学生(核心)

  ③贯彻始终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①教师要教育学生认识竞争的利弊,交给学生公平竞争的手段。

  ②按学生能力等级进行竞争。

  ③进行多指标竞争,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就感。

  ④鼓励学生个人的自我竞争和团体竞争。

  第九章知识的学习

  第一节知识的分类(老师没画)

  知识是人对事物属性与联系的能动反映,是通过人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形成的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

  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

  知识的表征指知识在头脑中的表示形式和组织结构。

  产生式是指条件动作的配对是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式

  第二节知识的理解(老师没画)

  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第四节学习迁移

  如何促进学生的迁移

  (一、)整理学科内容

  (二、)加强知识联系

  (三、)强调概括总结

  (四、)重视学习策略

  (五、)培养迁移意识

  学习迁移是“在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简单地说,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于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老师没画)

  顺向迁移(举一反三)逆向迁移

  第十章技能的学习

  第一节技能的概述(少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合乎规则或程序的身体或认知活动方式)

  动作技能又称为运动技能和操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的外部动作以合理的程序组成的操作活动方式,如书写、体操、骑自行车等技能。

  心智技能又称为智慧技能或智力技能,是指一种借助于内部语言在人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

  第二节动作技能对个人具有重要作用(少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认知阶段、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P249)

  在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往往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第三节心智技能(少教师如何培养动作技能P254)

  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隐性和简缩性等特点

  第十一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

  (少第一节结构良好问题是指那些具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解决方法的问题结构不良好问题是指那些没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解决方法的问题P266)

  第二节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传统观点(老师没画)

  桑代克的试误说苛勒的顿悟说

  第三节问题解决的训练(老师没画)

  专家和新手

  (1)专家不注意中间过程,可以很快的解决问题,新手则需要很多中间过程,并且要有意识的加以注意。

  (2)新手先明确目的,从头到尾的解决问题,专家或者立即推理,或者搜集信息,从头到尾的解决问题,即一种再认的过程。

  (3)专家更多的利用直觉,即根据生活经验的表征来解决问题,新手则更多的依赖正确的方程式来解决问题。

  第四节创造性思维(老师没画)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在个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

  如何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式

  1.脑激励法

  2.分合法(戈登

  3.联想技术

  第十二章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

  第二节认识策略(老师没画)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有效的从记忆中提取出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三种

  第三节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

  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流程进行控制的策略。

  学业求助策略指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向他人请求帮助的行为。(老师没画)

  第四节学习策略的促进

  学习策略促进的方法(老师没画)

  直接教学交互式教学

  第十三章品德的形成

  品德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式3种基本心理成分

  第二节道德发展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5岁)

  2.他律道德阶段(5~8岁)

  3.自律道德阶段(9~11岁)

  道德两难故事法是皮亚杰对偶故事的发展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老师好像没画)

  1.前习俗水平

  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

  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

  2.习俗水平

  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第十四章教学设计

  第三节设置教学环境

  教学组织(老师没画)

  1、全班教学2、小组教学3、合作学习

  第十五章课堂管理

  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老师没画)

  第十六章学习评定

  学习评定的方法:1.诊断性评价(分班测试)(老师没画)

  2.形成性评价(期中测试)3.总结性评价(期末测试)

  第三节教师自编测验(老师没画)

  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编制的测验

  教师的期待也称罗森塔尔效应或者皮革马利翁效应

教育研究报告9

  20xx年十一月九日开始,教研室中学组先后到林清寺中学、娄村中学、义安中学、王村中学、镇厂中学、涞水二中、求成中学等单位听课调研。此次调研主要活动是听课,参加校本教研,查看计划、教案、作业、作业批改记录、学生辅导记录、学习笔记、听课记录、反思记录、研训记录等文本资料。同时对各学校英语教研组及备课组计划、活动记录等进行了详细查阅。通过个人观察,教师访谈及集体反馈,全面了解学校管理,课堂教学现状,教师理念、教师教学基本功及专业素养、教学态度和精神面貌、课题研究能力,学生学习状况等。从而了解我县英语学科现存问题,科学分析并引导教师去解决问题。使我县英语教师最终树立xxx以学论教,以学定教,有效愉悦xxx课堂教学核心理念,全面提高素质,稳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优点:

  通过这次调研,发现所到学校领导思想认识到位。其具体体现为:

  1、学校环境明显改善。无论是学校外部整体环境还是学校教学环境、学生学习环境以及教师的备课教研环境都有很好的改善或提高。学校做到了人尽其责,各行其事;

  2、各项文本资料齐全。尤其是这一点,是通过几年来上下部门共同努力地结果。

  3、英语教师普遍工作态度端正。与其他学科相比,英语教师承受着更强的工作量,除上课,每天都有大量的作业,作业形式多种多样,基本上是全批全改,此外,还有早读和自习辅导。

  4、新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具体体现是教师都能做到关注所有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方面二中和求成的英语教师做的较好。其次是对英语任务型教学有了较深的理解并在实践中认真运用。基本实现了英语教学的真实化、生活化。

  5、英语教师都能做到认真备课,授课追求实效。都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地各项活动,尤其是义安中学英语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通过调查,查找问题,能够帮助教师坚持优点,找到不足,不断总结和反思,重新调整定位布局,产生压力和动力,求得不断进步和发展。

  1.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对教材和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没有认真的分析,没有对教材做合理的整合,教学目标制定过于模糊或大而空。

  2.多数教师教学效果一般,效率不高。

  个别教师虽然个人英语素质较好,语言流畅、地道、准确,但教学理念滞后,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尤其不注重创设英语环境,运用母语授课现象有所发展。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终身学习。

  3.教学设计不精。

  表现在,不能完成教学当堂任务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可前的前设计不够到位。在教学设计方面下的功夫不够。俗话说的好,好的设计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课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目标都得到发展。

  4.部分教师教学重难点抓不住,控制性活动一项接一项,使整个教学活动流于形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中,个别学校学生有开小差,做小动作的现象,有的学校的教师下课了才导入主题。

  5.课后作业布置随意性强,缺少计划性和持续性。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现在仍然有教师给学生布置抄写作业。

  6.个别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中,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有排斥现象。如林清寺中学就出现了课堂上突出语法规则环节。这点早在xxx九义xxx教材时就反复强调淡化的内容。

  三、建议:

  (一)、优化导入,快速有效地营造英语氛围。

  好的导入能帮助学生整理已有的知识体系,并将其调整到适于接受新知识的状态。许多教师非常重视导入这个环节,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用各种方法导入新课。常用的导入有,复习导入法,唱歌导入法,游戏导入法,提问导入法等等。有效的导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确实为课堂增色不少。

  大部分教师在导入这个过程中都做得挺好,挺有效,但有的教师会在知识的呈现上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弄得很花哨,兜个大圈子再引到新知识的学习,当学生真正要开始学习时,兴趣已经少了一半。因此,导入环节是否有效能直接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但它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在设计导入时,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教师一定要明确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处理好导入与新授内容之间的关系。有时,在简短的一个热身Warmingup或相关的Freetalk之后,不要绕很多弯,就可以自然、直接地切入新课的主题。

  (二)、优化新知的呈现,力求清晰明白。

  教师很重视对新授知识的呈现,总是左思右想千方百计变着形式想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殊不知,教师只备了教材知识而忽略了学生。例如,在进行5AUnit3《Hobbies》PartB&C教学时,这一课里学生要学习的词组比较多xxxcollectstamps,growflowers,takephotos,makemodelships,makeclothes……xxx,首先教师从谈论自己的爱好xxxIlikereading.Thisismyhobby.xxx引出新单词xxxhobby,hobbiesxxx,接着提问xxxWhatdoyoulike?What’syourhobby?xxx然后为了呈现和教学新单词想方设法创设情境,零乱的情境把学习的知识分割得支离破碎,没有让可以一起呈现的单词词组有机地整合进行整体教学,这样教师教得累,学生也学得累。

  (三)、优化活动化教学设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活动真正有效。

  xxx课堂生活化xxx是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们在课堂上力求让学习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还有图片、实物和多媒体来辅助,气氛非常活跃,场面非常热闹。然而,活跃和热闹的背后,学生到底掌握了些什么呢?特别是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到底学到了什么呢?因此,课堂上的一切活动设计要考虑活动的目的性、高效性、层次性、趣味性以及快节奏和高密度,这样的课堂活动才是有效的。

  (四)、有效评价,为教学服务。

  有必要建立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能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模式。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课堂评价的目的。英语课堂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别优生和差生,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以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而,课堂评价尤其要讲求实效性。大班教学中人数较多,教师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相应的评价,而学习小组评价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小组评价也同时促进了小组内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协作精神,同时也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和鼓励的作用,促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方面涞水二中做得较好。

  其次,教师应考虑评价的.方式、规则、时机及评价细节的处理。对小组的评价可以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但并不是用于每个活动之处,应把握评价最佳时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否则这种评价就会过多的占用时间,事倍功半,达不到实质性的效果,也因此增加了师生的负担。

  (五)、勤于反思,在反思中进步、成长。

  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教师有必要回顾教学情况,反思教学成功或不成功的原因、可以改进的方面等,为今后的教学决策提供经验。经常性的反思是教师实现职业进步的重要途径。对教学的评估和反思不能只停留在笼统感觉的层次,简单回答xxx满足xxx或xxx不满足xxx对教学的提高并无多大帮助。教师需要问自己一些具体的问题以引起对教学的深入思考。如:

  1.教学是否按计划进行?假如不是,哪里出现了问题?为什么?

  2.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怎样判定?

  3.学生是否喜欢这堂课?怎样判定?

  4.学生的反应与你的期望一致吗?哪里不一致?为什么?

  5.对这堂课,你自己最满足的是什么?不满足的是什么?为什么?

  6.如果给第二个班授课,哪些地方你会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总之,教师要以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及特点为前提,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努力做到让语言从教学回归生活,返回自然,激起学生对生活的向往与渴求,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效,使教学成为一种活动,一种生活,真正的让我们的学生享受英语学习的快乐。

  追求有效,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永恒主题,是一种理想的境界,也是我们英语教师永远追求的,它的实现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去实践、思辨、提升,使它成为现实,从而使我们的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发展。

教育研究报告10

  一、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分析

  (一)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

  自1998年始,我国国务院学位办就组建设置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专家论证组,展开了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前期论证工作。1999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并从20xx年8月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我国开展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试点工作,20xx年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我国开设,全国24所高等院校第一次招收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20xx年将试点高等院校扩大到47所。现在又增加了23所承办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院校。

  (二)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

  公共管理教育强调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研讨式教学、实习式教学等方法。我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对案例教学虽然重视,也将案例教学融入课程中,然而总体来说,没有建立起高质量、规范化的案例库,缺乏对公共管理实际工作经验的深刻理解,没有建立案例开发与研究的激励机制。在教学方法上,仍以课堂讲授为主,情景教学、社会实践不足,导致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仍不成熟,难以达到mpa教育的目标。

  2.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根据各高校招生简章显示,在全国100所有招生资格的试点院校中,绝大部分高校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所开设的课程数量有限,各院校课程设置基本雷同。由于课程丰富性的相对欠缺,也就是选择空间小,使学生无法行使选择权。为了适应加强专业之间这种趋势,课程设置也逐渐拓宽思路,一些跨专业课程被开发出来。然而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高校的这种作为力度不够满意,课程设计中跨学科思想不足,加之跨专业课程资源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缺乏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意识,对于专攻于学术的普通硕士来说,会导致其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可能会越走越窄。

  3. 学位授予制度不够严密

  首先,我国对于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内容没有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步伐,并且对于学科的实践性和复合性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其次,在学位论文答辩的环节,有些承办院校流于形式,没有使论文答辩真正起到作为整个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总结验收的作用。从答辩审议专家组的组成,到学位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mpa学员对于专家所提问题的回答质量,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二、改进和加强我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完善课程设置

  高校要精选或采用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开发高质课程。要培育高质又高效的课程,必须拥有优质的资源,除了依赖优质的师资以外,还要进行课程设置的优化。笔者认为有必要和可能将部分学科、专业必修的课程作为精品课程进行培育,这样既有利于稳定课程体系,更有文章由北京白癜风医院提供

  利于通过这些课程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专业基础。以充分了解学生需要和教师教学能力的作为基础规范课程开发。把好课程开发关,对新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以科学论证是规范课程开发、加强课程建设的关键之一。

  (二)加强学位授予环节的管理

  首先是正确把握专业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专业学位的论文形式可灵活多样;论文选题应有现实针对性、应用性、创新性;论文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论文要综合反映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调查研究的能力。其次要严格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为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使学位论文的答辩环节能够顺利进行,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位在公共管理方面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在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应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加以正确合理的评价。只有课程考试合格和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才可以授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三)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成功经验

  从国际上看,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公共管理硕士教育较为成熟和完善。尽管我国与这些国家在社会体制、政治制度以及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仅从公共管理硕士作为一种专业教育形式着眼,借鉴其相对成熟的经验和思路对我们现阶段发展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来说,不无裨益。因此,应从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的各个角度,展开国际比较与交流,取其精华,以之为我们提供启示。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上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专门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促进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积极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加强研究探索,广泛交流、合作。

教育研究报告11

  中国加入wto之后的第一个新年即将来临,入世会给中国教育带来哪些影响,教育界应该怎样积极应对,成为教育界内外许多人士关心的话题,教育部官员谈wto与教育改革。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研究员认为,时至今日,中国加入wto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经无可置辩地摆到了我们面前,外国可以根据国际规则参与中国教育,我们也可以走出去融入国际教育市场。目前对于我们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如何研究、熟悉和把握wto规则,认真履行我们的承诺,积极主动地制定应对措施。

  周满生认为,wto的核心是贸易自由化,促进资源的自由流动,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它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加入wto全面地促进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服务贸易把教育视为一种服务贸易产品,同其他类服务贸易一样,在进行服务贸易磋商谈判时,各国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方面,要按照不同的服务行业(教育类别)分门别类地作出具体承诺,并列入各国的减让表;同时允许各国依据国内立法对有关服务的开放作出限制和保留。虽然wto主要是一个侧重于经济贸易方面的协议,但从根本上来说,对我们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是深远的,全方位的。

  ——加入wto有利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改革开放进程,缩小我国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竞争,在世界教育的环境中,我们才能更加清楚地找准差距,促使我们与时俱进,努力奋斗,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合理地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如品牌、课程体系、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管理模式、评估体系等和借助国外的教育经验,都是提高我国教育水准的有效途径,教育论文《教育部官员谈wto与教育改革》。

  ——加入wto有利于促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入世后政府的行政职能和行政程序要加以调整。入世后,政府对学校的管理要更多地体现服务功能,要调整和完善拨款机制、质量认证机制、评估机制。要积极发展和培育中介机构,在评估与拨款、质量认证等方面,让中介机构多发挥作用。加入wto后,我国的办学体制也将进一步面向市场,办学主体更加多元化,通过有序竞争,不断提高教育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有利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入世后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全方位的,而绝非仅局限于少量熟悉、掌握wto谈判规则人才的培养,高素质人才资源的竞争压力将进一步增大。对教育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更有效地开发和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扩大知识资本。未来人才需具备多种能力,劳动力资源也需在国内外市场上重新配置。国内外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是有国际交往能力和懂国际准则的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靠我们关起门来培养是难以做到的。

  ——有利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加入wto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的约束力越来越明显。我国企业家、技术人员亟须更新知识,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新体系势在必行。外国教育资源的进入,客观上可以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教育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需求。特别是国外大企业参与培训市场,将会促进中国教育与培训市场的发展与成熟,有利于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

  当前,也有部分教育界人士对加入wto后面临的风险有所担忧,周满生分析说,无论在我国或他国,教育从主体上看都应是公益事业,教育的性质应该是非营利的,其基本职能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职业技能。从国际角度看,由于教育关系到国家主权、社会道德、民族文化传统继承等一系列问题,各国政府在开放本国的教育市场时,态度较为慎重。往往是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开放教育市场,而发达国家在设定很高门槛的情况下,使发展中国家难于进入发达国家的教育市场。开放教育市场的前提是不对等的。教育市场如果不能有节、有序地开放,这就可能冲击原来已有的教育秩序,产生教育商业化的某些不良结果。

  潜在的另一个风险是我们对wto的规则不熟悉,准备不足。要修改完善教育法律法规,认真研究我国加入wto后,教育开放和国际合作的政策界限,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教育合作与

教育研究报告12

  我很荣幸的有机会在晋煤集团王台矿小学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文教学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助。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小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教学的情况。我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交给学生小组讨论,

  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好学,对学习非常重视,尤其是语文这门课,课上课下都认真钻研,也不会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都会通过查阅资料进行预习。因此上课时便于交流,也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 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在我所实习的学校每个年级每个班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他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起到有意注意不能起到的作用,从而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在教学中,还可以凭借多媒体课件的声像手段创造教学意境,带领学生走进教材,开发思维。我们应根据课程特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有选择

  性地加以使用,切实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多媒体教学”将声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与课堂教学科学合理的结合,是实现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途径。这种途径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它能打破时间、空间和资源限制,实现共享网络资源,学习者能快捷获得最新的知识信息,有利于培养开放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多媒体教学”能照顾个性差异,为个性化教学创造物质条件,在

  单位时间内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学生根据自身基础,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形式。计算机的交互性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每个人在自身基础上的发展。另外,“多媒体教学”的动态画面、逼真的声响效果、丰富的色彩对学生不同感官产生有效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强化学习动机,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保持和有效运用。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语文成绩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语文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特别差的学生一些老师就采取了放弃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能因为某个学生成绩差而牺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样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师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师们也承认他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存有偏见,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有一个高考的指挥棒在无形中束缚着他们。老师不能平等地看待学生,这一点老师们能很坦诚地同我讲,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文言文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考试时有一道大题是文言文,而且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不是能够很准确地把握。调查中,大 部分的教师采用的文言文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读课本,反复地读,以致于达到背诵,然后疏通字词,讲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课中,很少有老师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手法,多是以讲解为主,这样更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记忆。而现代文的教学则相对薄弱,只注重课堂分析,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把握不太注重。。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语文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课文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这一点从上面的调查不难发现。对一些枯燥的课文,我建议最好能用多媒体教学,在课件中多制作一些图画、flash,这样会让学生一下子对图片产生兴趣,

  从而带着好奇心去学习课文,枯燥的文本就会容易让学生接受。而对于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而言,最好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多与学生互动,多让学生参与进来,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同时希望教育部门能更多关注山区的教育,为山区边远学校增加教育设备。

  三、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赏识每一位学生。无论学生的成绩好与差,老师都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这也是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们讲尊重,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尊重老师,而且还要求老师尊重学生,作为一个老师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对于成绩差的学生也要积极地鼓励他去学习,这样的学生只要一有进步,就应该及时表扬,表扬是促使差生进步的一种好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尽量少批评学生,以鼓励为主,即使是批评学生时,也要注意方法,语言最好不要尖锐刻薄,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有批评错的地方也应该向学生道歉,这一点恐怕老师们很难做到,其实学生的宽容之心并不比老师差,真心地向学生承认错误的老师可能会更加受学生尊重的,我在实 和调查的过程中就有这样的感受。

  四、 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语文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小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 更好地展开。

教育研究报告13

  我国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和城市化建设,是国家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消费、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的实际步骤。我国的城市化速度明显滞后于工业化速度。我国工业产值比重已达到57%,但是城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只有36%1),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60%,更低于发达国家的80%,说明工业化并没有带动城市化。根据经济学分析,农村城市化要比农村小城镇建设更有实效,是更为科学的实施方案。通过改革劳动就业、户口制度,以及城关镇建设,大中小城市向特大、大、中城市发展,到20xx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达到45%。

  有些地方政府出台了许多限制农民合理流动和进城的政策、文件,使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进城就业,非农收入难以提高,国家城市化进程缓慢。在社会等级制度的影响下,有关涉农的政策主要表现为限制、集中管理,主要维护涉农主管部门及其相关单位的利益。农业政策的目标本是针对农业生产者的,但农民得不到的好处消耗到中间环节,保护的是农业的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利益,造成巨大的政策损失2)。有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行业、部门的封闭性,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城市化进程,导致农民收入的增长缓慢,需要重新思考和调整。从全局考虑,全国一盘棋;从全球考虑,农业国际化,摆脱就农业而农业,就教育而教育的狭隘思路,可从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得到更为开阔、清晰和准确的答案,这也是入世对我国农业提出的警示。

  研究表明,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非农收入,加快实现农村城市化,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更为有效之举。近几年,多数省、市、自治区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浙江省却一花独放的原因就是发展效益农业,提高农民的非农收入。20xx年浙江全省农村人均纯收入为4253.67元,其中非农收入达2964.62元,比1999年增长12.1%,占农民收入的70%。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99年增长7.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准。农民人均农业收入为953.82元,比1999年下降3.5%,增长率连年下降幅度也大大缓和3)。当然,浙江省的区域经济和个体经济发达,带动建筑、运输、服务业等产业,也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原因。

  农村城市化建设,成为解决我国农业就业人口长期大量过剩、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一世纪性难题的一项国策和对策。原创:目前,我国有4.2万个小城镇和1.82万个村庄正在发育成为小城镇,居住人口达2亿,平均每一小城镇的人口达1.63万,面积为1.76平方公里。农村城市化建设,首先要解决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离不开农民的转岗培训、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农村城市化也不是简单的工业化,农村环境保护、居民生活、文化、教育建设同样被人们所关注和重视,因此,农村教育又涉及到农村社区教育和社会化教育,以及终身教育。农村教育的诸多内涵归结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做好农村城市化建设中的人力资源开发,关键是正确把握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趋势、特点,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社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一、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趋势、特点和问题

  (一)农村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1)全国小城镇平均面积是1.76平方公里,人均占用耕地面积是108平方米,与大中城市比较没有差别。小城镇具备城市基本设施和职能,有幼儿园、中小学、广播电视台、电影院、图书馆、医院、邮局、压滤机滤布车站、自来水等设施。(2)就业人口比重比城市高,非农人口占大多数。根据有关统计,在小城镇中就业人口占71.6%,比城市的48.6%高得多。农业人口占37%,非农人口占63%。(3)第三产业发展快,从事三产的就业人口多。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的17%,从事第二产业人口占44.4%,从事第三产业人口占38.6%,从事二三产业的人口多达83%。第三产业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1%,第三产业的企业占总企业数的72.2%。(4)企业中非国有企业占多数。在国有企业就业的人口占22%,集体企业占28%,个体企业占25%,非国有企业数和就业人口都比全国平均高是小城镇的特点。(5)工商业发达。小城镇的工商业发达,占全镇财政预算内总收入的63%,商品交易活跃,市场经济十分发达。在商品交易中,生产资料占34%,生活用品占66%。(6)根据1996年统计,小城镇人均纯收入为3100元,比全镇人均纯收入高900元,高出农村人口纯收入1倍4)。

  (二)农村城市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落后,难以适应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农村城市化要求。一是农村基础教育落后,当地农民的文化素质提高缓慢,2/3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每年有500多万名中小学辍学生,且有上升的趋势;二是农村职业教育落后,现实中的农村教育违背了农村智力和资源“双开发”和“不可分离性”规律5),农村青年初高中毕业后难以适应农村经济活动,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更是难以入门,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门”成为农村教育发展的巨大障碍;三是农村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落后,阻碍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效益农业和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此外,目前的户籍制度不合理,不利于农村人口的快速转移。“离土不离乡”的制度和观念,农村人口难以转移和集中,小城镇产业规模小,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低、发展慢,城市化率低。城市化最低标准要达到10万人口、10平方公里的规模。因此,小城镇建设从理论上就有不少缺陷,不如农村城市化建设更为科学。土地、企业等所有制和使用、经营产权不明,经营权脆弱,小城镇的财政管理职能衰减。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和短期行为多,耕地占用率提高,环境恶化,城市化建设的成本逐步提高。短期信贷资金不足,城市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6)。乡镇企业发展受阻,城市企业向农村扩散也受地区、行业、部门垄断的阻碍,都已成为加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很大障碍。

  我国农村城市化建设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农业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农村城市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农村城市化建设涉及到户籍制度、土地经营制度和相关投入等条件,但关键问题是对大量过剩的农业劳动力如何有序、合理转移,农业劳动力如何通过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优化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提高农民收入。这里涉及到转移农民的转岗培训、农业劳动力的继续教育以及农村社区教育。

  革命老区河南省新县积极培训农村青年加强老务输出,每年老务输出6万人以上,其中涉外务工人员常年稳定在2100人,年均老务收入3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县已建成县乡科技培训站17个、成人学校17所、文化夜校197所,主要从事外语、机械加工、木工、电工等业务培训。农村职业教育于是增添了新的内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老务输出培训成为农民培训的新亮点。近几年,新县先后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农村青年,仅在册的培训人员就达2万多人,仅20xx年就向国外输出人员800人,年创收入5000万元7)。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社区教育,成为转移农村劳动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城市化的有效途径。

  (1)大力开展农民转岗培训和继续教育。今后20-30年,农村劳动力转岗转移职业继续教育是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解决农村问题关键是解决农村城市化问题,其中,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核心问题。今后20-30年我国农村教育面临的最大课题也正是如何将巨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转变成人力资源优势。按人口转移角度预测:每年通过升学转出400--500万,通过职业培训转出400万已从业的青年农民进城,使现有的3、2亿农民在20-30年内自然减员1亿,转出1亿,新增1亿,农业人口(城乡二元户口制度改革后,以农业人口为准)减到全国人口的50%(农村8亿/全国16亿);通过进一步发展在50--60年内减到30%(4、8亿/16亿)人口,实现农村城市化、现代化目标。按建国后城市化率发展过程预测(审慎乐观预测):1982--20xx年,城市化率增长15、51%8),平均每年增长0、86%,要达到70%,需39.5年。1953--20xx年,城市化率增长22、83%,平均每年增长0、486%,要达到70%,需70年。按“九五”期间的城镇化年平均提高速度0、46%计算则需要74年。改革开放20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加上外资企业吸纳了近2亿农民工,今后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也不会达到这一速度,可能略低于1978--20xx年的城市化率发展速度,根据审慎乐观预测,约需要40-50年,快则20xx年实现,如果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可能推迟到20xx--20xx年,需要60--70年时间。按照这一农村人口转移进程,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开展农村人力转岗培训,开发相关课程和教材,研究制定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加资金投入,委实任重而道远。农村人口转岗、转移就业培训将成为各级政府教育、农业部门近20-30年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应给予高度重视。

  根据中长期农业发展规划和农村城市化建设规划,明确发展适合当地资源、气候、人文条件的二三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方向,以及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优化思路与对策,制定劳动力转移转岗培训计划,配备师资,选择教材,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农业劳动力转岗培训。经过转岗培训就业后的`从业者也要定期开展以更新、补充和提高为目标和内容的继续教育。发展二三产业、发展乡镇企业是目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有效途径,然而,劳务国际输出在一些沿海地区也成为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与之相适应的水产、远洋捕捞、建筑、装修、财会、汽车驾驶、家政、刺绣、传统工艺等技术培训也是深受欢迎的职业教育。

  (2)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通过劳动力转移和土地规模经营,农村将涌现大量专业农户和先导农户,他们是支撑和繁荣社区农业发展的中坚农民,他们不会只满足于一亩三分地的小规模经营和效益,而是想成为发展经营十几亩甚至几十亩、几百亩的种养业和加工业,以及农产品的贮藏、保险、包装、运输业经营大户、农业经纪人,成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农场主、农业企业家。对这些农民要分层次、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继续教育。通过绿色证书的分级培训,将现在的农民职业教育按对象分成大众化的农民技术入门培训、骨干农民的职业教育和专业农民、先导农民的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加上我国面临加入wto,对农民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规模经营和提高附加值的能力,还要具备根据市场变化和国际竞争的要求,能自觉创新的农民,他们有能力不断引进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发展效益农业、提高附加值,在社区农业发展中起到先进、先导、示范、辐射和扩散作用。

  (3)做好青年后继农民培养工作。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是劳动力老龄化、弱质化,农村妇女在一些地区已占农村劳动力的60--70%。农业劳动力素质不仅难以提高,紧接着又出现了工业化初期的问题,即农业后继乏人和老龄化、弱质化。因此,有计划地培养青年后继农民在沿海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已成为农民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农村普通初高中教育中加入一些农业以及二三产业的职业教育内容。对毕业后自愿继承和从事家业、农业的青年农民系统传授农业经营知识和技术,使他们努力成为专业农民和先导农民,这是提高我国农民整体素质、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4)大力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是整体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主渠道。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都要在基础、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开展,我们难以想象在不断产生新文盲的条件下能够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世界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在不断向后推迟,为的是让国民在掌握更深更宽厚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职业教育高层次化,提高劳动力的创新能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在于其创新能力上。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和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发展农村高中。没有任何理由农村的学生只有到了城市才能读高中、读大学。城郊、沿海发达地区已在农村建起了高质量的高中和大学。积极发展农村高中,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积极面向农村,是适应社会、经济、教育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

  (5)农村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使农村劳动力的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农村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这对于实施科教兴农,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缓解农村青年就业压力,稳定农村社会都有着重要意义。现在,接受初中教育后的农村青年大多返乡务农,但由于农村普通初中教育与农业生产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劳动技能课解决不了很多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毕业后的农村青年不能尽快融入当地的农业生产建设和产业化经营中,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巨大浪费和盲目流动。滤布因此,绿色证书教育与农村初中教育的结合势在必行,这是在农村普通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农村普通教育,培养和确保较高素质的农村后备劳动力,确保农村稳定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一些地方教育部门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在农村初中引进绿色证书教育。具体做法是:在保证执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3+1”、“2+1”(还有2.5+1)教育,原创:即在二、三年初中教育的基础上,安排一年的绿色证书培训。相比之下,初中全程渗透式职业教育是比较有效的做法1)。根据教育部、农业部文件要求,通过进一步完善绿色证书教育,在初中阶段有效实施,学生就有了更为全面学习和系统掌握农村产业知识和技能的机会,既奠定学生升学基础,又为将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创造了必要条件。随着我国社区经济的发展和高中教育在广大地区的普及,农村职业教育在城郊地区、沿海发达地区向高中后推迟;中部地区逐步向高中后过度;西部地区仍在初中阶段实施一个阶段。职业教育的内容也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逐步向二三产业发展。

  外语职业教育在黑龙江省东宁县三岔口镇三岔口村成为老务输出、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法宝。通过外语培训,农民自如掌握俄语、韩国语、日语、英语等外语,全村1700人有1000人出国经商、留学或打工,人均收入达到4万元9)。国家一类口岸东宁口岸、中俄东波户市贸易区坐落在村所在地。随着绥芬河边贸增温,村民从“倒包”发展到与国内外公司合作,到俄罗斯打工、种地,村民年人均收入上万元,学俄语的村民急剧增加,已有400人掌握了俄语的日常用语。村民与韩国的民间交流日趋频繁,活跃了县域经济。农民出外打工、老务输出,不仅积蓄了农民的经济实力,还激活了农村职业教育,子女们看好了受职业教育的好处,学习情趣高涨,不仅上好高中,还积极考入大学,出国留学。20xx年,有20多个孩子到日本留学。凭借外语优势,接受农村职业教育的孩子们到青岛、烟台、大连、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沿海合资企业就业。教育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又促进了农村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20xx年,村里投资240万元建设了4层楼的校舍,改善了教学条件,更加激发了农村孩子们学习掌握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6)积极开展农村社区社会化教育。考虑到我国区域差别,先进文化、信息从城郊、沿海发达地区逐步向中部、西部农村地区辐射,但农村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人文情节也会影响城市。社区教育作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象征和构建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将遵循这一发展规律和程序。在农村发达地区率先实施社区教育是社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新亮点。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为内涵的农村社区教育为农村城市化和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业环保、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成为农业教育的新内容,农村家政等农村生活、文化、环境建设也提到议事日程,日益被广大农村居民所关注。对农村居民,男女老少皆宜的电脑、家政、礼仪、插花、园林、茶道、烹饪、书法、绘画、摄影、外语、医疗、保健、太极拳、健美、美容、环保、金融、保险等社区、社会化教育日益受居民的欢迎。各种市民讲座、老年大学、新娘培训班将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发展社区教育,要进行试点,经实验后逐步推广。有条件的城郊、沿海地区县镇、乡镇可以通过政府牵引型、学校组织型、社会联合型等灵活多样的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组织体系和运作机制,制定科学的发展计划和评价制度,不断深化、不断改进,努力提高综合效益。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先导性和辐射性。

教育研究报告14

  此次研究课题,是在多次的教育见习后确立的,并且也在其后顶岗实习过程中逐步通过实例实践得出结论。通过本次的研究,我们也能发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对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成效。

  一、课题的背景

  1. 课程的追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课程应由“学科”走向学生,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让课堂教学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新课程改革为“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实施的舞台,《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英语课程改革“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回归到生活世界中,回归儿童的生活,以儿童的思维来对待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思想与精神融汇于教学中。

  2.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顶岗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意识到,教学必须是农村小学的实际出发,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以形成学校英语学科的教学特色,以促进学校优良学风的创建。

  3.时代的召唤

  英语是世界通用的一种重要语言交际工具,在应试教育时期,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小学生接受知识与提高能力的场所主要在学校,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加速更新,学校教育所提供的知识结构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养成创新学习的方法,从生活中学习,学习生活中的语言、学习生活的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课题的建立

  小学英语生活化课堂教学旨在积极开发、有效利用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等课程生活资源,关注生活资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过程,并不断沟通生活与教材的联系,使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教学评价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英语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本次研究课题的假设是:通过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来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促进他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同时促使学生在学习书本语言知识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研究的目标

  1.在理论上,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样式,探索开发小学英语课程生活资源的

  具体途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在实践中,使课题研究的过程成为学生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同时成为他们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个性、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3.通过本课题的建立与研究,使自己对课堂教学有进一步深刻的了解与实践,从而使自己在今后的课堂上能更好地利用材料进行教学,与学生的能动性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

  四、课题实践与操作

  ㈠以课堂教学为核心,建构生活化的英语课堂

  1.以教材为依托,寻找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与切入点

  在顶岗过程中,我使用的《人教版小学英语》选材于生活,但从生活到教材是一个“由繁到简,提炼生活”的过程,它透过复杂的生活现象,展现了清晰、简约的文字与图片。而学生获得的语言知识只有回到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才能满足他们在语言、情感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而在实践中,优化教材结构的具体做法有一下几种:

  ⑴适当地补充教材内容

  ⑵扩展教学活动步骤

  ⑶调整教学顺序

  2. 以情景为铺垫,寻找预设与生成的生长点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新知的第一印象是否深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能否掌握这一知识。因此在新的语言知识导入时,教师利用新颖、有趣、具有时代气息的生活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同时在教师预设的情景中,积累了一定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的学生使得课堂教学具有了很大的生成空间,我们把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生成的有关信息视为一种珍贵的生活资源加以利用,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3. 以课堂为舞台,寻找生活与语言的融合点

  在语言操练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点谈谈自己、说说家庭、聊聊朋友、畅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学习到生活化的语言。在总结交流学习内容时,让学生充分展示生活中听到的、读懂的英语;让学生互相交流会说的、会写的生活英语。使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课堂上获得又一次生活舞台中的语言实践,并增强学习的信心。

  在顶岗中,虽然是处于农村中,但是我依旧是鼓励学生开口说话,正因为他们平时练的不多,所以,我就更让他们大胆地在课堂上开口说话,并且营造一种日常生活的环境与氛围。

  通过了这些实践,我也渐渐意识到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活动样式,即优化了的课堂教学模式。

  ㈡以课前课后为补充,形成生活化的学习过程

  1.课前师生开发课程生活资源

  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是使用学生带入课堂的信息来组织教学,从而保证与所学内容的关联性。因此,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单元主题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从中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方案、问题,以及如何布置作业、安排课堂内外学习等诸多要素,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课程要点,并储备相关的生活经验。《人教版小学英语》虽然内容简单,但是相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却还是新鲜的,所以在他们没有相关生活经验的条件下,教师在其中起到的引导作用特别重要,必须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材料,才能让学生融入教学活动中。

  2.课后学生积累课程生活资源

  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保持学习兴趣,更需发挥生活资源在语言学习中的长期优势。积累生活资源即是从另一个角度利用课程生活资源的一种积极尝试。学生积累的过程也是显示成果的活动。我根据每个单元后的story time,让学生将这些小故事收集起来,并且加以练习,更高年级的学生,我会尝试让他们开拓思维,将故事替换成生活中的实例,从而使他们在课外也有学习的兴趣。

  五、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果

  顶岗的一个多月以来,加上之后的几个月时间,通过《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课题研究,我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利用生活资源,形成了生活化的英语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英语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1.在理论上,初步构建了优化的课堂教学样式。优化后的英语课堂的四步教学为:展示素材——再现情景——设计活动——探索习得。我在这四步教学中,把书面的语言活化为生活中的语言,再把生活中的语言提炼和升华为书面语言,让学生生动地体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2.在实践中,首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在优化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位学生开始关注生活,把蕴藏于师生中的生活经验、特长爱好转化为课程资源,感觉到说英语就在自己的身边,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从而保持和发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每学期的英语学科竞赛和英语周的活动中,许多学生都展示了自己较高的英语学习水平。研究促进了我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形成了浓厚的研讨氛围。在研究过程中,我结合了自己多年的学生经验,加上顶岗实习的教师实践经验,将该课题完善。这不仅优化了我自己的教学观念,也提高自己对人性教学的认知。这对我以后在课堂的教学上有极大的帮助。

  总之,《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课题研究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体验了学习的成功,享受了学习的乐趣。但目前我还只是在校生,即将走出校园,所以即使有实践的经验,但毕竟很多想法都不够成熟,研究还只是刚刚开始,我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相信我这一个课题研究会更加成熟,我希望我,即将成为教师的师范生,甚至是广大的年轻教师在教学教科研的道路上更快地成长。

教育研究报告15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各民族的文化,使其感知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这是来自于《纲要》的“心声”。

  民间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丽奇葩,它内容丰富多彩,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传递着民族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民间艺术教育渗透民族文化教育,是一种根基性的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生活性、审美性、实践性和价值的综合性与幼儿园课程特征是一致的,所以,感受和创造民间艺术是幼儿的认知和审美能力可及的,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民间艺术熏陶是十分必要的,它对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因此,民间艺术教育应该成为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我们在对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研究现状的调查和相关理论文献资料的收集中发现,当前开展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研究的幼儿园不多,相关的实践经验比较缺乏。有些幼儿园在研究中急功近利,只侧重于幼儿艺术知识、技能、技巧的机械传授和训练,教育方法“成人化”,忽视幼儿真正的兴趣所在,忽视以儿童的眼光去学习理解民间艺术,没能真正发挥民间艺术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中的教育价值。为此,我们确立《民间艺术教育“儿童化”的探索》课题,准备从儿童的特点出发,真正着眼于幼儿兴趣,在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儿童化、教育方法儿童化等方面展开积极的研究和探索。

  二、课题的内涵和外延

  (一)概念界定

  民间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指向民族文化的教育,是培养民族精神,培养幼儿全面素质的载体之一。

  民间艺术教育儿童化,是指在民间艺术教育中以“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作为立足点和归宿,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从民间艺术深厚的文化积淀中精选贴近幼儿生活经验,适合儿童,为儿童所喜爱的优秀民间艺术内容,根据儿童学习特点,以儿童喜爱的方式进行,注重发挥儿童的创造性,其本质,不仅是学习民间艺术,接受熏陶,而且要引导儿童对民间艺术儿童化的再创造。

  (二)研究目标

  1、筛选出适合幼儿园开展的民间艺术主题教育的内容,将其与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幼儿的一日生活整合起来,建立起幼儿素质教育中的民间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实现教师与幼儿、与课程的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2、通过民间艺术教育主题的开发与实施,探索民间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开发民间艺术主题资源,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园的园本课程,形成并巩固我园的办园特色。

  3、以自由愉快和富有情感的民间艺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与情感,开发幼儿创造潜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

  (三)研究内容设计

  1、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内涵及特征的研究。

  2、以民间文学、民间手工和民间舞蹈为基本内容的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课程内容和目标体系的构建。

  3、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策略。

  4、幼儿园民间艺术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5、幼儿园参与社区民间艺术文化活动的互动研究。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教育反思

  每月,教师要对民间艺术教育活动进行认真的分析与反思,结合在活动中观察到的幼儿行为和发展水平,思考目标和内容的适宜性、教育策略方法的有效性等,课题组教师集体交流、会诊。

  2、行为观察法——观察记录

  在自然状态下,通过事件描述,案例分析等方法,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民间艺术活动中最真实、最典型、最一般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记录,从中获得幼儿的发展信息,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情感等,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加以分析、反思、调整教育措施,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支持。

  3、经验总结法

  在实践积累的基础上,按阶段进行课题研究的回顾,整理和分析,归纳出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开展民间艺术教育实践中,我们以幼儿发展为中心,注重民间艺术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的儿童化、教育内容的开发和实施儿童化,教育评价儿童化,在孩子的生活世界和有意义的真实情境中,用爱心去呵护,用童心去观察分析,开展适宜、有效的民间艺术教育,挖掘民间艺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一)“儿童化”民间艺术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我园在《民间艺术教育“儿童化”的探索》的课题研究中,坚持“环境即课程”的指导思想,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依据民间艺术教育的目标、内容,我们充分挖掘、整体设计、精心营造幼儿园浓厚的民间艺术文化氛围,从不同角度向幼儿展现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引发、支持幼儿与民间艺术教育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民间艺术教育环境“儿童化”必须努力突现以下特点:

  (1)艺术性、教育性相融合

  民间艺术教育环境应具有突出的艺术性,保证幼儿在积极美好的环境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和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育性。只有艺术性和教育性的巧妙融合才能突出展现民间艺术无穷的魅力。

  踏入幼儿园的门厅,以颐和园长廊式的窗棂整体布局,并以中国红为主色调,传统与现代完美的.组合营造出喜庆的氛围。民间艺术知识长廊有关舞龙、舞狮,腰鼓、编织、陶艺、面塑和民间童谣、民族舞等民间艺术文化知识和小朋友学习民间艺术的照片,图文结合,生动形象的把我们带入丰富的民间艺术世界,让孩子们步入幼儿园就能享受到丰盛的民间艺术视觉大餐。

  走进民间舞蹈研究的班级,大(3)班西藏舞教育以青藏高原为背景,神圣伟岸的喜马拉雅山、布达拉宫,优美娴静的纳木措,随处可见的马尼堆,身着民族服饰的藏民们虔诚地载歌载舞。大(4)班新疆舞教育以新疆花果园为背景,葡萄架下新疆姑娘辫子数不清,小伙子高空走绳“达瓦孜”,手抓羊肉、奶茶、酸奶、哈密瓜,新疆的一却一却让孩子直翘手指连连喊“亚克西”。中(1)班蒙古舞教育以广阔的草原为背景,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白色的蒙古包前身穿蒙古服的牧民们挤奶,摔跤,赛马,弹起心爱的马头琴,一幅幸福祥和的景象。孩子们置身于不同少数民族的民风、民情里,感受着不同民族的人文文化,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热爱民族舞蹈的情感油然而生。

  (2)童趣性、科学性相渗透

  幼儿园的欣赏环境应为幼儿所喜爱、理解并接纳。在布置环境时,只有尽可能地增加其童趣性,才能真正引起幼儿的共鸣,唤起他们参与的欲望。例如,大(2)班的研究主题是“民间舞龙”,老师们不但收集了许多不同民族人民舞龙和各种舞龙形式图片和知识,还布置了主题墙“我与舞龙”,让孩子们用图夹文的方法表达出对舞龙的认识,憧憬、想象,感受……,并非常有心的以数码相机记录下孩子们学习舞龙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彰显着浓厚的儿童色彩的戏龙、穿龙、盘龙、游龙的优美姿势和滑稽的表情被放大张贴,每一个孩子都受到关注和肯定,成为幼儿园中耀眼的小明星,极大的激发了他们学习舞龙的热情。

  民间艺术环境创设在注重童趣性的同时还必须注重科学性,保证将真实、正确的民间艺术教育信息传递给幼儿。在中(2)班的活动室里展现的是中国结飘逸雅致的韵味,布置了最有代表性的中国结作品《丰收的喜悦》《幸运连连》《花开富贵》《锦绣中华》等等,并展示了每一种中国结的由来和文化内涵,具体的编织方法和步骤。让孩子们直观、生动、全面、客观、科学地了解到中国结艺术。

  (3)视觉、听觉、触觉多感官刺激的综合

  我们认为幼儿园的民间艺术教育环境对幼儿所起的作用应该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应运用多种感官刺激来激发幼儿以达到它的教育效应。因此,在创设环境时,我们注重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感官刺激综合的原则,让幼儿多通道感知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

  例如编织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中一种极富特色,巧夺天工的传统技艺,为让幼儿直观的感知精美绝仑的编织作品,我们发动家长一起收集许多各具特色的编穿作品:深受幼儿喜爱又栩栩如生的穿编玩具,做工精细、朴素雅致的草编工艺品,精巧可爱的藤编小用具、小家具。利用幼儿园活动室的三维空间,有目的地挂上和摆放这些精致的编穿作品吸引孩子们的眼球,让他们置身于一个充满编穿艺术气息的氛围中,尽情地享受,陶醉于其中。

  又如利用幼儿园广场音响为幼儿提供听觉享受,早晨,节奏明快的童谣“读书郎”“泥娃娃”“买汤圆”“小老鼠上灯台” “刷牙歌”迎接孩子们踏进幼儿园大门;点心和午餐时,朗朗上口的古诗“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育幼儿珍惜粮食,认真的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中午,温馨的民间故事、摇篮曲带着孩子们进入甜甜的梦乡;晚上,悠扬的古筝曲“高山流水“茉莉花”“春江花月夜”送孩子们离园。幼儿园的每一个活动室,每一处游戏休闲的场所和户外活动场地都有民间音乐萦绕。

  另外,活动室中丰富的民间色彩和民间艺术特色内容的图片、装饰材料,和民间活动器械吸引幼儿视觉的关注。各班创设各具特色的民间艺术活动区域,提供了丰富多样、可操作的民间艺术活动材料与工具,引发幼儿主动地去探索、尝试,从中获得民间艺术作品的制作技能。

  (4)动态开放的环境有利于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

  对动态的事物感兴趣是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所决定的,幼儿总是喜欢通过自身的运动了解环境、参与环境。如在舞蹈活动区域中,我们精心投放各种幼儿可自由选择的舞蹈材料,满足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女孩子穿上漂亮的藏袍,戴着头饰,不停地转动裙摆,甩动长袖,捧起洁白的纱巾献哈达。男孩子特喜欢戴上诙谐的新疆帽、手持铃鼓,做着移颈动作给我们送上酸酸甜甜的葡萄。手工活动区投放一些现成的编穿类玩具及示范图,剪纸图书及工具、彩纸,面泥作品和玩泥工具,有原始材料也有半成品,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随意玩弄和创想,从易到难,从粗到精,循序渐进地学习、操作。

  又如,民间剪纸区域里孩子们自在随意地以剪代笔,心随剪走,剪随心移,创作出了许多令人赞叹的作品。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给这些作品装设、美化,与孩子们一起精心布局,布置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孩子们异常的兴奋,个个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综上所述,民间艺术活动中,动态的环境有利于调动幼儿学习民间艺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技能,而且发展了观察力、思维力、语言及合作表演能力,也让孩子们成为了美化生活、美化环境的主人。

  (二)“儿童化”民间艺术教育内容的开发

  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有些民间艺术内容存在时代性差、地域性强、不适合在幼儿园实施。我园以《纲要》为指导,遵循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园内外教育资源状况,挖掘、筛选、整理优秀健康、适宜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

  (1)与幼儿生活世界紧密联系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

  幼儿民间艺术教育内容应突出儿童生活经验与最近发展区的需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始终将有趣、有益、生活化作为选择内容和设计活动的重要指针。

  例如小班民间舞蹈《生活模仿动作》从孩子们喜闻乐见中取材,直接对幼儿本身的生活片段提炼、加工、美化,创编。“起床了,刷刷牙,洗洗脸,梳梳头,照照镜子好漂亮;我们一起穿衣服,穿裤子,穿鞋子,叠被子,吃好点心上学去;坐端正来上课,学唱歌学跳舞,开开心心玩游戏……”小朋友沉浸在生活情景表演中,跟着音乐节奏尽情地舞蹈,积极性、创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发挥。又如:《冰糖葫芦》,品尝到冰糖葫芦又酸又甜的滋味后,完全不需要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就非常自然的表演出了皱眉、咧嘴,酸酸的感觉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再如,泥塑活动“甜甜的饼干”“好吃的面条”“饺子宴”“糖葫芦”“大麻花”等都取材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幼儿的积极性总是特别高。每次玩娃娃家的游戏时,他们总会一显身手,搓、压、捏、叠,经过一系列的顺序,五颜六色的点心端上桌子,招待珍贵的客人。孩子们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乐趣,还体验了成功与快乐。

  (2)简单、易学,符合幼儿兴趣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幼儿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在选择民间艺术教育内容时,我们注意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与关注点,首先思考:“适合幼儿学吗?”“幼儿对它感兴趣吗?”“它能调动激励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吗?”等问题。例如在开展民间文学教育过程中,我们选择内容简单,篇幅短小,语言精炼、形象优美、节奏明快、富有童趣的民间童谣作为主要教育内容。它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朗朗上口,符合幼儿年龄小,有意注意能力较差的特点,符合幼儿现有的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好学,喜欢学,容易学。而民间手工活动中泥塑以它操作性强、造型随意、多变、富有创造性的特点也特受孩子们喜爱,“爱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手中一团泥,搓、捏、团、敲、压、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轻松、愉悦。“玩泥”更是培养幼儿动手、动脑一个很好的载体,在自主探索中亲身感受从一团泥变成富有创造思维、惟妙惟肖的作品,每一件作品都透出制作者独特的个性。

  (3)故事性、游戏性强,符合幼儿学习规律和特点的民间艺术教育内容

  孩子们天生喜欢故事,童谣《耗子娶亲》中形象栩栩如生,富有童话色彩的小老鼠、小花猫之间发生了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深深的吸引了他们,一边颂唱着童谣,一边玩起“娶亲”游戏,在这样宽松愉悦的氛围里,孩子们自由结伴分角色,无拘无束创造性的表现,玩中学、学中玩、真是无穷的快乐。另外,民间文学中幽默风趣颠倒歌、抑扬顿挫的绕口令、比喻生动的词汇接龙、音调合辙押韵的问答歌、拍手歌等富于游戏性的内容很多,如《谁的耳朵》、《谁的尾巴》、《我唱一,谁对一》《点虫虫》、《手心手背》、《炒蚕豆》、《顶锅盖》《凑十歌》等等,孩子们或三三两两,或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边吟唱边玩,随意自然,不受任何时间、空间的限制,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让孩子们感受了民族语言的诙谐与滑稽,引导孩子们发散思维,大胆想象,在创编中丰富了词汇量,提高了说的能力。

  (4)经典、有代表性、挑战性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阶段的民间艺术教育应是启蒙性教育,所以我们所选的民间艺术具有本土性、代表性、经典性。无锡惠山泥人名传中外,经艺人们世代艺术实践,形成了无锡泥人的独特风格,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被誉为"无锡三宝"之一。作为无锡人,我们为家乡有知名扬四海的民间艺术而无比骄傲。为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特色民间艺术,我们带领孩子们来到无锡惠山泥人厂与泥人艺术亲密接触。大家不但了解到了惠山泥人的发展与变迁,更一饱眼福——欣赏到了艺术大师们的现场表演。在乖巧可爱的《团阿福》、智慧深沉的《瞎子阿炳》、活泼调皮的《老渔翁》等一系列美仑美奂的艺术作品中,孩子们触摸到了家乡无锡的博大与精美。我们把参观的照片和买回来的泥人作品陈列在幼儿园“你泥,我泥”陶艺吧,供幼儿欣赏,并邀请泥人厂师傅来园指导我们制作惠山泥人,此活动现已成为我园的一大特色。

【教育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教育研究报告06-05

小学教育的研究报告03-10

教育研究报告经典【15篇】06-05

小学劳动教育研究报告05-21

文明礼仪教育研究的研究报告05-04

语文教育经验总结研究报告02-26

中小学音乐教育研究报告03-31

教育实习调查研究报告(精选16篇)01-11

[精]小学劳动教育研究报告3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