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农村基层组织报告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那么大家知道标准正式的报告格式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农村基层组织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基层组织报告1
按照乡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的安排,我与XX年4月7日至11日到乡中八里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大调研大走访”,就中八里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下一步打算进行了调研走访,现总结调研报告如下:
一、村基本情况
东八里村位于大马村乡东北部。全村共有311户,1267口人,6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31人,耕地面积1362亩,XX年人均收入4649元,在全乡是中等收入村庄。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1、党员基本情况:村设有1个农村党支部,村两室三间90平米,占地0.6亩,建于1983年9月,历经多次整修,现有围墙和大门,但办公条件相当简陋。农村党员有46名,其中妇女4名,占9%;55岁以上的30名,占65%;文盲、半文盲党员39名,占37%;高中及以上的9人占20%;困难党员8人,占17%;致富无门的3人,占6%;致富带头人8人,占17%。
2、农村党支部班子情况:村党支部委员总数为3人,村委委员数3人,都是55岁以上。
3、农村党支部作用的发挥情况:两委班子成员均能在自身致富上起一定的带头作用,能积极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存在问题
1、村级班子整体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偏低。农村两委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仍然很高。二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部分村干部只注重干一些具体的工作,忽视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三是民主、法律意识淡薄。个别村干部工作方式简单,领导方法陈旧,导致工作中有些干群关系紧张,矛盾增多。
2、农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一是班子年龄结构老化。目前班子老化现象还比较严重,村党支部书记已经57多岁,村主任65岁,村委会计现已64岁,两委干部都在55岁以上。二是村级后备干部缺乏。村里有头脑、有能力的年轻人都把眼光放在经济发展上,真正愿意服务农村、扎根农村的人越来越少。三是农村干部待遇低。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直接外出做生意。
3、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
四、农村经济社会情况
村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优质粮食的种植面积可观,而且销路也很好,农民的收入来源也主要靠农业,养殖业发展不够。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迅速增加,劳务收入也成为农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医疗卫生方面,村1267口人,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加1242人,参与率是98%。明年计划全部参与。新农保应参保人数853人,实际参保819人,参保率96%。
五、热难点问题
1、农民对当前经济形式持乐观看法,在主导产业方面,对于优质蔬菜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希望政府帮助提供信息,找市场,减少农产品无销路的后顾之忧,为今后农业生产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在资金上,希望金融部门帮助农民解决小额贷款,缓解农民因生产资金不足制约生产发展的矛盾。
2、科技作用得到广大农民认知,加强农村科教文化事业建设是农民所盼,据调查,农民对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有共同的认识。相信科学,渴望技术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共同心声。但农民感到获取科技知识的渠道少,学而所用和用而所学之间还存在差距和矛盾。看电视是农民获取科技知识的主要渠道,农业频道是农民最喜爱的节目。但农民反映“电视播放农业科技知识时间短,记不住,理解不透”。农民希望村里有个固定的学习场所,能有科技人员面对面、手把手的传授知识和技术。还应该多发放一些科技书籍和科普光盘,增加致富信息来源渠道。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大对农村科教文化事业的投入,普及和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农业技术人员应经常深入农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3、在农村文化生活上,农民反映文化生活馈乏,在农村看电视是农民的唯一文化娱乐,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和扶持村文化室、图书室、活动室的建设,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4、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和社会风气有所好转,农民渴望农村社会治安进一步稳定。村农民对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总的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之风盛行,人情礼往给农民带来沉重负担,大有事主不愿办而不得不办,人情不愿随不得不随的趋势。
农村基层组织报告2
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下大力气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直言之,就是要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将基本公共服务覆盖于农村。我市要实现“314”总体部署,加快城乡统筹实验区建设,破解农村公共服务严重不足的问题十分迫切。
按照市局机关党委的统一安排,我于10月22日至28日深入xx区铁锋乡的边远农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通过与基层干部群众共同生活、共同劳作、共谋发展思路,深切地感到广大农民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缺的无奈和迫切需要。
自XX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各地也相继取消了“三提五统”,基层组织运行经费问题随之凸显,成为制约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首要问题。
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全面规定了村民委员会的职能职责,但没有明确确保其正常运转的经费来源。根据第八条“村民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和第三十七条“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开展工作应当提供必要的条件;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委托村民委员会开展工作需要经费的,由委托部门承担”, “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公益事业所需的经费,由村民会议通过筹资筹劳解决;经费确有困难的,由地方人民政府给予适当支持”等规定,法律允许的资金渠道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益的提留,二是政府补助,三是接受政府委托而获得的经费资助,四是筹资。但是,在绝大部分地区,除乡镇政府可能给予有限的资助(铁锋乡每年给予每个村资助3000元)外,其他三个方面的规定基本属于虚设。
首先,绝大多数村社没有集体企业。由于效率和管理问题,曾经存在的集体企业要么通过摘“红帽子”而还原为私营企业,要么因为管理不善、破坏环境而改制或关闭。如我所驻的桐元村,先前曾经有一家小煤窑,在市政府关闭整顿小煤窑的过程中第一批被关闭。至于集体土地,牵涉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在拆迁中矛盾十分突出,村委会如要“染指”,势必导致稳定问题;
其次除了大型公共工程外,一般的村社难以获得政府委托。即便获得委托,也只能是“一过性”的,难以持续。
第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所规定的筹资筹劳,只限于特定的'公益事业,不能用于日常运作。
基层组织运行经费缺乏,首先导致基层组织公共服务
功能弱化。我们在铁锋乡看到,一些先富起来的村虽然建起了居民新村,户户别墅,宽大敞亮,但周边垃圾遍地,水电气基础设施薄弱。据铁锋乡陶荣乡长介绍,铁锋民风淳朴,治安尚好。但在周边乡镇,相当一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黑恶势力和宗族势力强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风头一过,又有抬头的趋向。正气不昌,老百姓意见大。而导致基层组织软弱涣散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日常经费欠缺,基层组织可支配资源少。
运行经费缺乏,也迫使部分基层组织在国家的`“三农”扶持资金上打主意,使国家转移支付的政策效应大打折扣。为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国家每年安排了巨额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改水改厕、水利设施和道桥建设、种养殖业扶持、扶贫济困等。这些资金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不仅不会考虑基层组织的运行成本,并且往往需要各级政府和村民拿出配套资金。而区乡财力有限,基层组织向村民筹资极为困难,只能在国家拨付的资金上做文章。因此,这些资金普遍在使用过程中被不同程度的挤占。据陶乡长估计,相当一部分资金根本没有用于项目,直接变成了基层组织的运行经费。
运行经费缺乏,也导致部分基层组织公共性弱化甚至异化。村民委员会是村民的自治组织,本属公权机构,应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向全体村民提供公共服务。而由于缺乏运行经费,村委会往往仰仗本村的“大户”、“望族”。如“新农合”制度规定村民参加“农合”,需每年缴费20元。由于医疗定价不合理,农民对“新农合”认同度不高,催缴成为村干部十分头疼的事。为了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只好想法筹款垫付。长此以往,村委会在发生纠纷或利益冲突时难以秉持公正,压抑弱势群体,成为乡村治安恶化、恶性案件上升重要原因。
如何破解农村基层组织经费匮缺的问题,关键在于完善制度。我市于XX年7月1日实施的《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保留了“村提留”的表述,但随着“三提五统”被取消,这一制度名存实亡。解决基层组织运行经费问题,不能走回头路,不能恢复提留制度,但可以作必要的修改。
首先,要承认村级组织发挥作用需要经费保障,要允许村级组织以适当的方式向村民筹资,确保日常运转。只要规定严格的监督制度,农民负担问题不至反弹;
其次,明确规定各项专项资金应当考虑基层组织的运行经费,专项列支,专门审计;
第三,规定村级组织可以在一定的比例内提取村集体企业利润弥补日常经费;
第四,规定政府征用农村集体土地后,应将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返还村、社组织,用于善后事宜的处理;
第五,明确乡财政扶持村级组织的资金比例。
农村基层组织报告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在中组部开展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以来,我就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作(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和“4+2”农村工作法推广运用情况,先后走访了17个乡(镇)、街道的31个村,访谈了150余名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深感农村党建工作中的一些薄弱环节亟需重视、亟待解决。
村级组织民主管理水平不高,应积极构建群众有序参与、民主监督的村务管理新机制。调查走访中发现,农民群众普遍拥护党和政府出台的系列惠民支农政策,但反映一些主管部门在具体执行中存在推诿、扯皮、拖延的情况,使得好事办不好、实事没落实,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比如,有群众反映镇里和村里故意拖欠沼气池建设财政补贴,甚至有一个村的两委干部在没有经过村民大会讨论、没有群众代表签字的情况下,就把300余亩荒山和土地卖给了企业,并截留了5.1万元占地补偿款。这些现象说明,农村基层组织还存在运行不规范、制度不完备、监管不到位等深层次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构建群众有序参与、民主监督的村务管理新机制,畅通群众参与村务决策、管理和监督的渠道。要推行“村民管村务”,坚持“一事一议”,建立健全党员议事会、村民议政会、重大村务公决等制度,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处理农村重大事务,严格执行“三资代理”制度,真正把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
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源头萎缩,应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党员发展这一基础性工程。在走访的31个村中,有16个村的党员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三分之一。同时,源头萎缩现象突出,好“苗子”难找,发展党员难度大。颍阳镇北寨村党支部书记郭少峰深有感触地说:“近些年,村民发家致富的意识强了,由于村里没有企业,年轻人要么是考上大学留在了城市,要么是常年外出务工,留守在家里的不是老人小孩就是没啥文化,自觉提出申请入党的人数很少,支部在发展培养党员上也有心无力。”甚至还有村民说:“入党有啥好处?得交党费不说,支部又不组织活动,还不如教会人多热闹”,“某某当了几十年支书,自己家还是贫困户”。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一要进一步加强对广大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向组织,衷心拥护党;二要积极教育引导基层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党对农村青年的吸引力;三要进一步探索完善激励机制,抓紧建立党内互助基金,对老党员给予生活补助,对因病因灾等致贫的困难党员提供生活救助,对有脱贫愿望和致富技术但缺乏启动资金的党员提供生产资助;四要进一步拓宽党建工作领域,对进城务工青年提供务工信息、权益维护等服务,对优秀农村青年采取“一帮一”、“一带一”等形式结对培养,做到思想上引导、利益上关心、感情上融合,激发他们的入党愿望;五要在开展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评选活动中,适当增加农村党员的比例,从而增强农村党员的政治荣誉感,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偏大、能力不强、待遇较低,应多措并举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目前,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为44.5岁,50岁以上的也较为常见,高中以下文化的占40.4%,部分干部谋划和推动发展的能力偏弱;在没有集体企业的村,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每个月仅能领到市财政的550元补贴,两委其他干部为每人每月450元;有些“能人”型干部忙于个人事业长期不过问村务,留守干部心有怨言工作懈怠,整体工作积极性堪忧。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一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坚持村内推选与村外选拔相结合,采取“公推直选”、选派任职等办法,从乡镇机关干部、农村党员专业户、“大学生村干部”等群体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干部,同时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在每个村培养2-3名后备干部,着力优化队伍结构;二要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分级分类教育培训机制,由组织部门牵头每年至少组织一次5天以上的村两委负责人集中轮训班,由各乡镇负责每半年对其他村、组干部培训一次;三要健全保障机制,逐步增加财政扶持力度,强化对村级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督促,确保村干部补贴及时发放到位,同时加快城镇养老保险覆盖,妥善解决村干部离任后生活保障问题;四要积极推荐优秀村干部担任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尤其是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力度,让村干部感到工作中有劲头、政治上有奔头、事业上有干头。
乡镇机关截留、村干部抵触、村民漠视,导致“大学生村干部”入村遭遇身份尴尬,应加快健全跟踪管理机制,保障“大学生村干部”作用发挥。走访中发现,有些乡镇党委对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他们到村任职不过是“走走形式”、“摆摆样子”,借跟班锻炼等名义,将“大学生村干部”分派到各站办所,甚至让他们参与乡镇值班;个别村干部认为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是上级对本村干部工作的`不信任,怕这些有文化的年轻人干出成绩后接手村里工作,故意把“大学生村干部”视为“外人”,在工作上“唱对台戏”,甚至人为设置工作障碍;部分群众认为“大学生村干部”不了解农村,也不会留在村里,对“大学生村干部”持漠视态度;部分大学生仅仅把到基层任职当作“跳板”和“镀金”的一种手段,忙于应付各类考试,不能全身心投入村级工作中。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一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深入宣传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意义和在职“大学生村干部”中的先进典型,让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接受、认可“大学生村干部”,进而主动支持、配合他们的工作;二要严把选聘入口关,在保证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加入职业倾向测试,确保把有志向、有热情、有潜力、有培养前途的大学生选拔出来;三要加强培训引导,坚持贴近农村实际,突出业务技能和乡土民情,组织开展系统化培训,并加强工作定位引导,使他们淡化“官”念,增强服务意识,甘心做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员、引导员;四要健全管理使用机制,严格限制乡镇“截用”,确保他们不当“走读”干部、“两栖”干部,心无旁骛,扎根基层,承担更多的村级事务;五要明确政策激励措施,规定乡镇、街道公务员编制出现空缺时,原则上要从任职满一定年限的“大学生村干部”中选录,并拿出一部分乡镇科级领导职位面向“大学生村干部”进行公选,引导优秀“大学生村干部”自愿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农村基层组织报告4
为了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们围绕村级组织建设和村级换届选举两个课题,对部分镇乡和村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最近几年,全县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县委作出的《关于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开创基层工作新局面的决定》,按照农村三有目标,以固本强基为载体,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村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一是各镇乡党委通过强化教育,明确职责,严格管理,妥善处理等措施,解决了部分村班子不团结,干部角色错位、位置不正等问题,较好地理顺了两委会的关系。二是积极实施新世纪四个一人才规划,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两批共62名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工作,改善了村级班子的结构;117名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了大专证书班学习,提高了村干部的素质;以退伍军人和高中毕业为主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得到了充实,并有计划系统地进行了培训。
(二)健全规范了农村各项规章制度,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稳步推进
一是村民的民主权利得到了充分的行使。针对个别新当选的村委会成员不能很好履行其职责,村民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依法对其进行了辞免职,并重新选举,产生了群众信任的新的村委会成员。二是民主决策的落实情况有了较大的改进。大部分村在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和较大的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上基本上经过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并经村支书、村主任联签联章后实施。三是民主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全面健全和完善了村级各项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依。四是民主监督意识增强。各村普遍建立起民主监督小组,对重大事项进行监督。五是积极开展计生村民自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创建活动,提高了村民自治水平。
(三)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项目开发力度,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壮大
一是加大了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县委专门出台了《关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在三年内由县财政投入帮扶资金1000万元扶持薄弱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二是落实帮扶措施。为加快薄弱村经济发展,组织开展五帮一活动,即县级领导、镇乡联村干部、县级机关单位、强村和强企联合帮扶一个薄弱村,开发经济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并连续结对帮扶3年。三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型农业。几年来,建成了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基地和项目,如一市镇新山村通过低洼田改养,由原来的经济空壳村,一跃成为年集体经济收入40多万元的经济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为基层组织建设奠定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四)加强了党员的发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一是加大了党员发展工作力度,重视女党员、年轻党员的发展,改善党员队伍结构。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县三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行政村党支部仅剩11个,比1998年的20xx年的185个减少150个,女党员比例达到12.3%,比1998年提高了1.87个百分点。二是重视党员的教育阵地建设。几年来,花大力气进行党支部活动室规范化建设,特别是今年从党费中拨出1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增添电教设施,各镇乡和行政村也相应出资共建。目前,全县90%行政村建立了电教播放点。三是积极探索党员管理途径。通过民主评议,处置了一批不合格党员,同时今年在上海、天津建立了两个家私协会党支部,加强了外出党员的管理。
农村基层组织报告5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和各项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农村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农村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加强了,对党员的管理教育搞好了,党的战斗堡垒作用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如果没有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核心领导作用,没有广大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没有目前我市农村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这种生机勃勃的局面。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按照市委的统一要求,调研组深入我市所辖农村对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多次组织召开了有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走访农户,基本上掌握了我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关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层组织建设现状:
全市有47个乡镇党委(其中建制镇24个、建制乡23个)、3个经济区党工委(高湾、李石、大南),614个行政村,613个村党支部(其中党委建制的3个,党总支38个,党支部572个),共有农民党员26513名。
二、基层组织建设主要做法:
几年来,在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三级联创”活动成果丰硕(“三级:县区、乡镇、村”)。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市农村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农村基层组织先进县区考评标准细化为五大项30小项,“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乡镇党委考评标准细化为五大项24小项,“五个好”村党组织考评标准细化为五大项19个小项,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步入规范化建设轨道。
2.软弱涣散支部整顿成效明显。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了以“提升党组织战斗力,强化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软弱涣散支部整顿。每年初按照倒排5%的比例,对后进党支部进行分类排队,采取领导包村、部门帮村、下派干部、交流任职等形式,帮助村里找症结,建班子,抓管理,找路子,进行集中整顿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三向培养”工程建设影响巨大。从xx年开始,我市在农村深入开展了以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向培养工程”。在具体操作中,以平均每村5人的比例在全市确定了3000名的培养常数,按照“保持常数、动态管理、阶梯培养”的原则,进行跟踪培养。这项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已经有675名致富能手经过培养成为党员,有576人由普通党员成长为致富能手,有405人进入村“两委班子”,51人成为村党支部书记,49人成为村主任,有40名培养对象总资产达到50万元以上,成为农村产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对此,人民网和《共产党员》杂志分别以大篇幅报道了我市“三向培养”工程的经验做法,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北三家经验”得到广泛推广。我市从xx年开始,推广清原县北三家乡的工作经验,对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根据农民党员的从业形式、个人专长、身体状况、思想素质等条件,按照支部设岗、党员认岗、党员大会定岗的程序,为有能力的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了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目前全市有614个行政村全部开展了这一活动,共设立4大类16小类共6248个岗位,农村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示范引领作用得以发挥。
5.党员培训工作扎实深入,党员素质得以提升。市、县有关部门采取“照单点菜、自主择训”的办法对农村干部进行各类实用知识技术培训,让农村干部在第一时间掌握实用信息和资料。同时积极鼓励村干部通过自考、函授等多种途径进行在职学历教育,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两年来,市、县有关部门共开办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120次,培训13000余人次。
6.考核评价机制得到完善。各县区对村干部普遍实行了“任职承诺制”和年度目标考核制,将任期和年度目标向群众公开承诺,按照承诺内容,年终进行考核,排出名次,兑现奖惩,对连续3年排名末位的村书记进行组织调整。
7.一批典型英模迅速成长。自xx年以来,我市先后树立了大孤家镇小甘河村书记赵景顺、大苏河乡平岭后村书记张金柱、红透山镇红透村书记隋长海等一批全市叫得响、群众评价高的先进典型,辐射和带动了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向高标准迈进。
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令人欣喜的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着力进行解决。
1.基层党组织的影响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乡村干部普遍反映,在农村取消各项税费和林权改革后,村里的党组织与群众的联系减少,缺乏必要的纽带,党组织的影响力明显减弱,在缺少资金支撑的情况下,各种公益性活动很难组织,甚至个别村党支部的号召力还不如宗教组织的影响力。
2.个别村干部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从xx年以来,我市各级纪检部门立案查处的涉及村干部截留私分扶贫款、乱砍滥伐、倒卖林木、非法买卖或者侵占土地的案件达262件,查处各类违法人员281人。
3.党员老龄化现象严重。目前,全市农村党员中35岁以下的为7090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19%;55岁以上的党员为12877人,占党员总数的35%。个别村60岁以上的党员超过党员总数的60%。
4.个别村中“两委”不团结现象依然存在。调研中发现,个别村村书记和村主任坐不到一个板凳上。目前,全市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数达258个,占全市村数的42%。
5.村干部工资水平过低。我市村干部工资是xx年税费改革时定的,现已五年没有调整。随着农民收入和物价水平的提高,村干部工资过低的现象日趋明显。
6.村级债务过高现象不容忽视。我市实施土地、林权和税费改革后,土地已全部承包到户,林权已全部下放到人,农民各项税费已全部免除,村集体已无收入来源。60%的村负在外债,有的数额较大。
7.干部选举工作存在问题,急需改进。由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主任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在各种利益的作用下,有人借用家庭势力上岗,有的地方“贿选”现象严重,有的甚至发生恶霸分子、劳教人员当村干部的现象。
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农村基层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石。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事关我市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新农村建设。通过此次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我们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也引发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是各级领导必须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把乡镇党委和村级党组织建设抓好。
二是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党执政的基础工作来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事关新农村建设事业、事关基层组织执行力、创新力和凝聚力,在很大程度上,集体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是衡量村级组织建设的一把标尺。
三是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村“两委”换届选举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关系到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在农村“两委”换届中,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至关重要。
四是要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和干部的素质,在群众中树立起党组织的良好形象。
五是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变化,积极探索和加强党员管理和发展的新途径。
六是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以推进民主管理为突破口,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发展经济、民主办事。
七是以理顺“两委”关系为重点,建立团结共事、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和社会环境。
八是基层党建工作的目标定位要明确,就是落实方针政策,服务广大群众,与广大群众共同富裕、安居乐业。
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意义重大。基层党建工作的核心,是要建设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导班子和党的组织。在农村党的基层建设中,乡镇是龙头,村级是基础。各级基层组织的书记应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切实负起责任来,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
【农村基层组织报告】相关文章:
基层组织调研报告范文03-22
基层组织建设自查报告04-01
基层组织建设专题调研报告(精选8篇)07-09
农村离婚报告11-29
农村管理报告02-07
农村调研报告12-22
农村收入报告02-27
农村信访报告12-08
农村案件报告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