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时间:2024-04-10 12:15:44 偲颖 报告 我要投稿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通用15篇)

  在生活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通用15篇)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1

  一、课题的生成(研究背景)

  随着家乡宝鸡近年来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与社会建设的同步提高显而易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物质消费,转向追求更有意义、内涵的精神享受。“旅游热”的兴起自然缘于此因,特别是绿色、环保、低碳观念深入人心以后,作为西北关中地区旅游文化名城的宝鸡,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地理风景优势来推行“生态旅游”。

  所谓生态旅游,是指以当地自然资源为据,具有保持当地生态环境特点的绿色旅游。比如: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太白黄柏塬风景区是宝鸡的优秀景点,因其山水生态之美而成为生态旅游的热点。那么黄柏塬风景区为何要搞生态旅游,又怎样搞活了生态旅游,搞活了生态旅游后的好处,以及黄柏原有什么优势将生态旅游创为特色?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小组开始了“太白黄柏塬生态旅游”的探讨和研究。

  二、研究的方法和步骤(研究设计)

  1、课题研究的方法

  鉴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们主要采用网络查询、相关资料研究,辅以实地考察访问、集体讨论等。

  2、课题研究的步骤

  (1)确立研究课题,安排小组分工;

  (2)查阅文献网络,搜集相关资料;

  (3)设计研究问题,调查走访讨论;

  (4)收集信息情况,整理分析结果;

  (5)得出研究结论,提出合理建议;

  (6)撰写研究报告,小结交流评价。

  三、课题研究的情况介绍(研究实施)

  1、分工情况

  搜集文献、新闻、网络资料:汤俊杰

  设计研究问题,调查走访:范仁泽王汤俊杰

  主持相关问题的分析讨论、小结:范仁泽

  整理信息、资料,撰写报告:王

  2、资料结果的.统计与分析——黄柏塬搞生态旅游的优势、特色:

  (1)境内动植物等资源丰富:黄柏塬风景区地处秦岭南麓腹地,为大秦岭最核心腹地,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黄柏塬森林覆盖率96%以上,成为我国南北植被交会的场所。区内有种子植物121科、640属、1550余种,此外,有大量的苔藓地衣蕨类和菌类植物,其中世界上仅存植物“独叶草”和连香树、水青树、金钱槭等20余种属于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陆生脊椎动物也多达22目、52科、170余种,如金丝猴、羚牛、红腹角雉等,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29种,还有小麂、狍、花面狸、獾类等27种省级保护动物。不仅如此,黄柏塬还盛产地方土特产,如生漆、山茱萸、天麻、猪苓等。

  (2)生态环境和自然气候优越:是全球同纬度最具原生态地区之一,这里气温湿润,有“天然空调”之称,是休闲避暑的最佳处。享有“秦岭的九寨沟”“秦岭里的香格里拉”“第四季冰川地质公园”“生物基因库”和“天然氧吧”等美誉,境内崇山拱持,层峦迭嶂,既有北国风光,又有江南秀色,汇南北风情于一域。苍松翠柏,四季常青;碧流穿峡,山秀水清;空气清新。

  (3)坐拥自然保护区多,特别是大熊猫栖息地:坐拥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柏塬大熊猫自然保护区、黄柏塬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牛尾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1992年,太白县被列为野生动物重点分布县之一,随后又被国务院列入“中国保护大熊猫栖息地工程计划”之中。

  3、调查信息的统计与分析——黄柏塬搞生态旅游的好处、收益:

  从前年开始,乡上借助生态游,支持发展农家乐、农家客栈。县乡不但给农户贴息贷款,还出资请规划专家现场给接待户免费设计院落,对接待户从烹饪、礼仪知识等方面进行培训,免费提供苗木让接待户搞庭院绿化、亮化。乡上吸收村干部参与管理,成立了农家乐管委会,聘请了导游,还成立了旅游接待中心。不定期进行卫生检查、督促,给条件成熟的接待户颁发牌子。到目前,全乡已发展接待户74户,预计农家乐收入超过400万元。今年,乡上全力促进生态游发展,预计仅这一项收入要给农民人均增收2000多元。太白黄柏塬生态旅游还为周边风景区及沿线景点带来“生态旅游热”,形成风景区游览线路。两日游:西安—眉县出口(110km)—太白青峰峡森林公园(60km)—太白(10km)—黄柏塬(71km)—大箭沟(5km)三日游:西安—眉县出口(110km)—太白青峰峡森林公园(60千米)—太白(10km)—黄柏塬(71km)—大箭沟(5km)—湑水河漂流(10km)—原始森林(10km)

  4、讨论交流与分析——黄柏塬搞生态旅游的原因、方式:

  (1)原因:发展地区经济,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合理利用当地自然地理资源,进行生态环境与野生动植物保护。

  (2)方式:建立生态保护区旅游,宣传组织户外旅游活动,如:避暑户外徒步、野外摄影、自然漂流等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结论(研究结果)

  1、我们的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资料、信息的分析,我们最终得出结论:太白黄柏塬生态旅游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是具有经济、自然绿色的健康旅游,值得推广。同时对研究中反映出的问题提出我们的建议:

  (1)更加普遍地建立全面的旅游机制,完善服务建设、开发旅游项目;

  (2)发扬地方特色,更加充分利用资源,如:药材、土特产开发等。

  2、课题的延伸

  在解决了“太白黄柏塬生态旅游”的问题以后,我们还就黄柏塬的历史、人文、民情风俗等方面问题做以了解、探究。

  五、感想体会与评价经过不懈的努力

  我们小组所研究的“太白黄柏塬生态旅游的研究”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由于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课题研究性学习,所以难免遇到了困难,但迎难而上,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研究。通过本次学习,我们的研究态度和研究能力得到端正和提高,特别是对问题的自主研究分析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很大增强。同时,就地理学习的课内外知识延伸与运用也做了初试,更加感到需要在今后学习中加强动手实践和课余联系。因为第一次研究并撰写报告,是在参考指导用书,老师的指导和组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尽管有些不成熟,但是是我们的调查和思考得来,我坚信我们会不断取得更加优秀的成绩。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2

  一、课题的提出

  1、概念的界定

  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看,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从广义上看,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从狭义上理解,它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无论是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还是研究性学习的课程都是为了改变学习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和特点来看,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课程两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课题所说的“研究性学习”涵盖了以上的两项内容。

  2、课题研究背景及解决问题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对学生来说是个很有趣、很实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由于传统的教学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实践探索的机会很少,被动地学习使学生对地理失去兴趣和信心,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十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3、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价值:地理学科跨文理两科,涉及的'知识范围广,实践性强,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文化等,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将来造福人类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和探索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人文精神。同时,增强老师的全面素质提高。

  4、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

  研究性学习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它作为一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新型学习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关注。在我国,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进,以主动探究、建构自己的知识为特色的探究性学习也逐步为大家所认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材以新课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为指导,设计了大量的研究性活动。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学习模式,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不断创新。

  5、课题研究目标

  使学生由传统教育的知识点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发展为具有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提高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适应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

  使地理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为实践服务。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国家建设,关注家乡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上网查询法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04年11月)

  学习理论:广泛搜集并学习了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有关资料,提高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设计方案;每月召开一至两次会议共同研究探讨课题的实施情况,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互相交流学习体会,明确分工,各负其职,考虑到高中教学的实际情况,鉴于目前处于研究性学习的探索阶段,先在高一、高二年级试行。高三教师积极参与。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04年12月—05年5月)

  具体任务:

  1、挖掘、编写出地理学科教材中的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素材和信息;

  2、组织相关教师上好研究性学习研讨课并撰写出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案;

  3、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体会,学生做研究性学习作业。

  4、撰写地理课实施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05年6月)

  以会议的形式对课题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成果,申报验收

  四、研究成果

  1、整理形成了高中地理教材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由曲秀丽、杨桂玲、车颖、王崴、于晓坤、冷天崖、杨蕊老师等分别负责搜集了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的研究性学习素材和信息。

  2、整理形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作业。

  由王崴老师搜集和整理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作业。

  3、整理各种研究报告、论文

  本课题组负责人曲秀丽老师撰写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于晓坤和冷天崖老师分别撰写了浅议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作用等研究论文。

  4、整理形成了研究性学习课教案

  王崴老师上了地理研究性学习汇报课—“丹东七日游”,组织学生进行了“全球变暖是否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理研究性学习辩论会,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教案。探讨和摸索了课堂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5、整理形成了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

  6、由杨桂玲老师整理和形成了课题组例会的纪录。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

  高中地理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改革创新意识,发展了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热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将来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六、课题研究参考资料

  《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主编周益新龙门书局出版20xx年1月。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3

  问卷分析:

  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学生的“学”为主,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因此,对于高中生目前地理学习的态度、动机和心理状态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地理学习的现状,更好地将新课改的内容落实到实际教学中。然而,目前对于高中生地理学习态度的研究多数以定性分析为主,所以我做了本次调查分析,希望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研究高中生的地理学习态度的现状,从而为全面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些参考资料。

  调查的对象、方法和过程

  2007年6月完成问卷的设计工作,该问卷内容涵盖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方法等方面;2006年9月发放给部分高一学生,回收率达100%,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此后运用统计学原理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最终完成了资料的收集整理。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对地理课程的态度

  从调查中可以发现,虽然有许多同学认同地理学习的作用和意义,但他们在实际行动上却表现出地理并不是他们喜欢的学科。很多学生觉得地理是一门“副科”,其高考中的地位远不如语数外重要,对于地理课程学习的重视度也相应较低,表现为: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不到位,花在地理上的时间很少等等。

  2.2地理学习的心理

  2.2.1学习兴趣不足

  从调查的数据看,对于课堂学习,31.9%的学生有时浏览地理课外读物,26.4%的学生偶尔阅读地理的相关书籍。同时,表示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只占全体的25%,37.5%的学生表示自己有时在听,偶尔参加课堂讨论,甚至还有3%的学生表示根本没有兴趣参加。

  2.2.2学习缺乏主动性

  对学生学习地理的态度的若干项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虽有学好地理的明确目标和普遍要求,但在实际行动上则表现出学习主动性的缺乏。比如,课前能自觉做好预习工作的只占9.7%;不安排任何时间复习的有

  5.5%。调查还显示,学生对身边的地理知识关注较少,有的甚至从不关心,懒得去思考。

  在地理学习中,喜欢一个人独自学习和思考的占16.7%,这说明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精神。58.3%的学生不想、不敢向地理教师提问题,认为自己学习的知识主要依靠教师的讲授,这反映出大部分一般中学高中学生的地理问题意识的养成、探究精神等方面仍有欠缺。

  2.3、原因分析

  2.3.1学校因素

  学校提供学生学习的场所,学校对于地理的态度直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目前,地理课在中学里常常被当做“副科”、“小三门”而遭另眼相待:地理课时得不到保障,被所谓的语数外“主课”抢占大量课时;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法单一,语言单调,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在地理课堂上的积极性。

  2.3.2家庭因素

  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家庭教育既指在家庭中进行的教育,又指家庭环境因素所产生的教育功能。父母作为社会化程度上的“过来人”,具有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尤其反映在他们对社会职业角色定位的价值判断上,对子女未来社会职业角色期待的影响方式有意或无意地施加于子女。因此,家长对地理学科的态度也影响着子女学习的积极性。家长大多希望子女选择理科一类的课程,

  2.3.3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关系等,这些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决定作用。社会舆论对于地理的地位评价并不高,认为地理是“冷门学科”,地理专科人才的社会需求量远不如理工科,这也进一步削弱了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2.3.4传统的地理学习方式----死记硬背占主导地位

  审视现实的一般中学高中地理教学,统治着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就是死记硬背。老师是整个地理学习过程的主宰,教师不仅决定学生学什么,用什么方式学,而且用统一的标准评价具有差异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地理知识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这就是传统的学习方式的最大弊病。

  2.3.5传统的地理学习观,造成学生探究能力的欠缺

  传统教学理论强调间接知识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和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这种学习观往往使人对学习活动产生片面的理解:学习就是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学习就是听课、背书、记笔记;学习就是为了一场又一场的考试,分数高的就是好学生,分数低的就是差的学生。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学生形成了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泯灭了学生的探究精神,造成学生探究能力欠缺,进而造成学生创造力匮乏。

  3、应变对策

  3.1改变学生的课程价值观

  课程价值观反映了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有用的看法。学生认为某一学科重要,对自己将来的发展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他就会努力去学。因此,必须扭转学生认为地理是副科,学好学坏无所谓的错误认识,改变学生的课程价值观:即地理是一门对实际生活帮助很大的学科,正确认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树立良好的地理素质。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从地理新课程教学的开始直到结束,都要强调地理知识、能力在日常生活、工作、经济、军事、国际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大量学生可亲身感受的事例体会到地理知识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可以从地理会考对于高中毕业的重要性,会考成绩对于高考录取的重要参照性,引起学生对地理学习的高度重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3.2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2.1提高地理教师业务水平,加强个人素养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遵循着地理传统的固定模式进行授课,这种方式因新教材的使用更失去了它往日的光彩,也更加减少了学生的兴趣。至于怎么讲对教师来说则是一个素质问题,一个基本功问题。学生希望老师的课讲得更贴近自己、贴近生活,更具有吸引力。显然,光讲授明白已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师必须练好基本功,提高讲授技巧,要讲得有声有色,有理有趣,好听好记。此外,教师的感召权威源于教师的个人魅力。热情、和蔼、公正、守信的人格特点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冷漠、粗暴、失信、偏袒的人格特点则导致学生产生不信任感。学生对于教师的信任是他们进行学习选择时参考教师建议的基础。这就对地理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知识丰富、教学得力、幽默风趣、和蔼可亲、有师德有耐心等,都是学生希望老师具有的素质。

  3.2.2改变陈旧的评价方式,维护学生的尊严

  教学中把学生的日常听课、发言情况都作为考核评定的一部分,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是最宝贵的财富,老师要为最大限度的保留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努力。让他们去热爱地利,成为具备综合素质完整的社会人才。恰当的评价方案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

  3.2.3改变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中心主义的倾向。师生交往已经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叠加,现在的交往意味着对话、参与师生关系的构建。当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之后就很容易把心里的困惑提出来,从而锻炼培养了自己的钻研精神和自信心。可以大胆的直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种交往使学生的角色定位取向发生了变化:由教学中的配角转向双方的平等,进一步加强其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种主体地位的实现可以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加以强,比如问题的分组讨论、资料收集等等。

  结语:

  本文通过高中生地理学习态度的调查,以及对其成因的分析,为进一步了解高中生地理学习现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然而由于时间上的匆促和本人实际水平的限制,成因分析部分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深度和广度上有待于进一步的拓展;而对于如何提高地理学科的社会影响等方面,也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理解和思考。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4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根据现在学生的特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改变顺应初中地理课程的特点和现代学生的学习心理,采取了生活化教学的模式。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促进了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对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改进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现状

  1.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现状中的优点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现状中的优点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方面。教师在新课程标准将初中地理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要求下积极地探索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第二,学生方面。学生在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下,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提高了对地理课堂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自己的实际生活能力。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地发现问题,通过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2.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现状中的缺陷

  第一,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忽视了地理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导致地理教学生活化起到的作用不明显。

  第二,教师的教学成绩深受学生成绩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成绩评价深受学生成绩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积极性。

  第三,教学内容过于规范化。受到考试大纲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内容还是不能做到灵活丰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规范化的特征。

  二、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有效实施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教师评价体系的影响。因此,要想激发教师的教学兴趣,就要改变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师的评价体系从学生的考试成绩中脱离出来,根据教师地理教学生活化的课堂效果和学生对生活化课堂的反应来综合评价,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课堂教学生活化

  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要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将课堂内容和日常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将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并讨论,丰富初中地理的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堂教学形式生活化。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要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方法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将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到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南极和北极的地貌特点等。方法二:利用情境教学法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课本知识相结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供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地理问题的图片或者视频,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比如地震的发生及避震常识等。当然还有其他的很多方法可以用来进行初中地理的教学,本文不再一一探讨。

  3.评价体系生活化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传统的模式就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辅之以遵守纪律的情况等。在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要相应的改变。首先要改变学生的考试模式,学生的考试内容除了需要掌握的课本基础知识之外,应该还有一部分关于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考试,这一部分内容在考试中应该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其次,考试评价体系除了以考试成绩为依托外,还要根据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的表现来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调动学生对生活化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锻炼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现状有好有坏,针对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中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5

  一、实习概况

  人文地理学是一门区域性、时间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它也是我们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而人文地理学的野外实习是由人文地理学本身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决定的。尽管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卫星遥感、计算机模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高技术在人文地理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实验室模拟终究不能代替社会考察,因为复杂的人文现象不可能搬到实验室中来,而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各种开发规划中表现出来的结果是无法模拟出来的,况且各种开发理论也要到社会中得到验证。

  人文地理学实习是在对老师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人文地理思维能力和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所谓科学的人文地理思维是指面对纷杂的人文现象,采取科学的区域性、综合性思维,以人地关系为核心,发现各种人文现象的时空联系与差异,揭示它们相互作用的特征与规律。人文地理思维的独特性便是综合性思维、区域性思维及人地相关性思维,具有广放性。它遵循其他学科的理论原则,但又不拘泥于其他学科的桎梏。

  二、实习任务

  人文地理实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好一个研究方法,同时在课堂的基础上更加对人文地理学有个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对长春市桂林路商业区的实地考察和各方面的调查,理解并掌握有关人文地理学的理论知识,其主要任务可分为:

  (1)熟悉并掌握长春市桂林路地段的人文地理环境结构的基本特征,人文条件、产业分布情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实习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分析其所属地段的商业气息,人文概况。

  (3)了解桂林路地段的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商品服务业的发展。

  (4)注重分析六条商业街各商业点类型,描述其商业活动的功能、性质、集聚分散以及人流兴旺程度;对比六条商业街整理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并用简单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

  (5)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一份综合的人文地理实习调查报告,加深对人文地理学的学习。

  三、关于桂林路商业圈

  桂林路

  由图可知桂林路商业区在南北向(自北向南)由隆礼路、隆礼路胡同、桂林路、桂林路胡同、西康路、西康胡同构成;东西向(自西向东)由长庆街、立信街、百汇街、丰顺街、岳阳街西二胡同构成。这几条线路横贯串成了桂林路商业区,每条路都有其各自的特色所在。

  桂林路商业圈位于朝阳区,是以同光路、牡丹街、自由大路、立信街合围的区域,同志街和桂林路交汇处为中心。长春市商业圈包括都市级商圈、区域级商圈、社区级商圈和特色商圈。其中桂林路商业圈属于都市级商业圈。

  桂林路商业区的繁荣

  桂林路商业区严格来讲并不是以桂林路为主导,它的主干道是同志街,立信街、百汇街、西康路、隆礼路等多条繁华的街道纵贯其中。桂林路仅仅只是其中东西向的一条小路,却承载起了整个桂林路商业区的美名。

  桂林路的专业店、专卖店、餐饮业独具特色,商业氛围浓厚、商业业态成熟。以桂林路为中轴,方圆1.2平方公里的区域,被市政府命名为“长春韩国商业街”,以经营韩国特色商品为。依林小镇、桂林商厦、小燕莎等几家大型小商品零售店形成互为依赖彼此作用的“集客效应”,以年轻人为主要目标顾客群的时尚、前卫、国际化的购物、休闲、娱乐型商圈,成为长春市人流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尽管有红旗街和重庆路与之竞争,由于存在空间摩擦和距离衰减,桂林路市场仍有之得天独厚的优势。桂林路的繁荣原因有很多,桂林路商业圈主要依托道路两侧临街商业裙房,以品牌专卖店、专营柜台为主,“青春、时尚、科技”的特点,对25岁以下的中、高档青年人消费群体具有重要影响力;桂林路商业圈又称“韩国街”,以经营韩国特色商品为主,吸引了大量韩国友人的投资和光顾,同时也使批走在时尚前沿的青年人驻足于此;该区域周边居住与办公人群收入较高,消费能力较强。

  桂林路的繁荣主要依托解放大路上的'白领一族和周边学校,如吉林师大、东北师大、吉林艺术学院、长春工程学院以及清华外国语学校、师大附中等,另外还集中了省电业局、省中行、省林业厅、省外贸厅、省图书馆、市土地局、朝阳区检察院、韩国江原道办事处等众多行政机构。此外,附近的居民多为医院、教育、政府、文艺等系统的家庭住宅小区,生活品味相对较高,消费能力也相比较强,从而使附近的桂林路繁华。同时,它本身就是农贸市场,吸引消费者,因此吸引大量韩商聚集于此投资。

  四、实习结果

  1、西康路胡同

  西康路胡同大多是以服装店,宠物店,美发店和饭店为主,在下段以宠物店集中为主,上段以服装店的集聚较为明显。西康路中段的商业区较为集中,西康路胡同人流量、车流量由东向西变化不太大,店面依次增多,店面级别有所升高,用地向立体化发展。此处支路较少,店面也只有几家,但都是较大规模的,例如红堪KTV。

  2、西康路

  西康路人流量、车流量由东向西依次增加,店面依次增多,店面级别升高,用地向立体化发展。其中以小吃店多,服装店、商品店多,但均级别低,规模大小不一,但人流量大。周围还有方便消费的银行所在。

  3、桂林路胡同

  桂林路胡同店面居多,大多店面主要以饭店,服饰鞋帽店,美容美发店为主。北侧理发店很多,其他店面级别也相应的有所增加,并且级别高,南侧服装店居多。店面密度增大,用地向立体化发展,娱乐城、吧等出现。人流量、车流量由东向西依次增加,店面依次增多,店面级别升高。单桂林路胡同上段。

  今年7月中旬,为了深刻认识和巩固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知识,我们13级人文城规跟随着唐院长来到韶关进行我们大一暑假的实习。韶关位于间歇上升区,流水侵蚀作用强烈,造成峡谷众多,山地陡峭,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而且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基本齐全,岩溶地貌广布、种类多样,岩类以红色砂砾岩,砂岩、变质岩、花岗岩和石灰岩为主,丹霞山更以独特的红岩地貌闻名于世。

  第一天我们在去帽峰山的途中观察到典型的平卧褶皱,沉积时是水平的,后来由强烈的挤压力和构造变动使地表发生塑性变动,主要是碳酸盐岩和石灰岩,厚度都大于1米,属于巨厚层沉积。

  马路的对面采石场,有典型的断层构造,中间接近水平,两边近于直立,根据山体两侧岩石的颜色和岩性差异,判断可能为正断层。不难看出,这一带的泥盆纪的地质运动比较活跃。可以推出,平卧褶皱受到断层干扰。

  随后,我们来到帽峰公园南部,沿着公路由北往南走,出露地层由新到老,观察岩层产状及性质,可以明显发现开始是以泥灰岩为主,伴有粉砂岩、泥质灰岩、页岩,后来以石灰岩为主。中部存在较多层间揉皱,小型断层,考虑到属于海相沉积,初步判断为潮间带到潮下带过渡类型,地层由几厘米的薄层变为几米的厚层,说明沉积环境由复杂多变变为稳定,北侧为帽子峰组,南侧为天子岭组。

  最后,我们来到武江边观察河流的发育,河流在弯道处存在横向环流,使凹岸侵蚀后退,凸岸堆积生长,而在河流一侧可观察到三级河流阶地。

  7月10号我们乘车到达广东韶关芙蓉山国家矿山公园,首先观察的是石炭系下统、石凳子组的断层构造,观察到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所以判断为逆断层。返回出口的路上观察到灰白色带状的方解石脉。

  步行到达芙蓉山的石炭系下统测水组的煤窑所在地,主要成分为煤矸石。往上步行到达古生物化石的沉积地点,图示为挖掘化石所获。

  在登山终点,我们观察到喀斯特地貌中的溶蚀洼地、峰丛及芙蓉湖的秀美景观。芙蓉湖岸边,我们观察到山体的向斜构造,向斜判断依据为岩层受到水平地质运动挤压后岩石由老变新以及地形起伏状况。

  第三天,我们去到了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世界上由红色陆相砂砾岩构成的以赤壁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均被称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便是这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

  随后,我们进入了丹霞山景区。一路往上走,我们来到了的阳元石景区。阳元石已经有30万年的历史,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天下第一绝景”。它的性质是蚀余石柱,其岩性属于碎屑岩类(包括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砾石岩)。阳元石是由于地壳抬升后,两组岩层相互交叉,流水沿着节理面侵蚀搬运,即是由垂直节理发育而形成的。在阳元石的表面我们能看出水平层理,这是由于岩层岩性软硬不一,软层被侵蚀凹陷,硬层不易侵蚀被保留而形成的。

  后来我们又坐上车,来到了一处性质为水平韵律层理与节理发育的地貌点。它是由于地壳抬升后巨大岩块由错落方法坠落形成,而又由于其下错的岩块形似向上爬行的鳄鱼,故称“鳄鱼上山”。其岩石的本色是红色和白色,但因雨水冲刷而发黑。岩石的沉积层基本上为水平层理,其上的黑色条带上有鹅卵石,反映了河流相与湖泊相转换的古地理环境;岩石的红色部分反映的是交错层理和斜层理,其倾斜方向代表古水流方向和流速大小。第四第五天我们来到马坝人遗址、大峡谷,这是实习内容的最后一部分了。在路上我们还看到一个滑坡体现场,我们亲自爬到滑坡体的对面进行观察,老师们给我们介绍了滑坡体形成的特征以及我们面对滑坡体可以采取的一些防护措施。真正到野外实习了我们才会发现,原来生活中,身边的事物就蕴含知识。在你经过一大堆黄土的时候,你绝不会想到那叫滑坡体,也不会想到我们还总结出它们的特征以及应对措施。

  要观察大峡谷,光有观察力还不够,还要有体力。在大峡谷中我们可以看到跌水、瀑布等,在汗流浃背之际感受水流冲下来引起的气流,真的是应了那句广告词“透心凉,心飞扬”。当然,那一千多级的阶梯更是考验人,所以我觉得我们去实习不仅仅是收获知识,更是磨练人的一个过程。当有想偷懒的同学问院长可不可以不爬的时候,院长调侃地说,你可以不上来,但一定要下去。是的,大峡谷下面没有缆车,所以只能通过爬楼梯的方式上来。但是当你重返“地面”的时候,你会为自己自豪的。最后一站就是马坝人故址。在炎热的夏天我们步入溶洞之中,不禁佩服古人竟会找到如此宜居之地。

  为时五天的实习,你会发现你不仅仅在思维能力上得到极大提高,更能练就坚持的毅力。和组员一起分工合作,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以不一样的视觉来看生活!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6

  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了,本学期我们教研组始终坚持以“教研带动教改”为中心的理念,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的、更有效的为我校的教研工作贡献一份力量,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抓好教学常规,强化质量意识。

  1、狠抓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我们组的每位教师都能认真备课,按照学校的要求不占用自习等其它时间,所以在课上每位教师始终围绕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自学能力为主”的思想,本着“自学——展示——反馈”三个主要环节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合理的利用好课上的.40分钟,减轻学生课下的学习负担。

  2、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学情,选择合适教法,对学案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对检测反馈题进行精挑细选,当堂检测、反馈,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积极地组织本组教师参加学校的示范课、展示课、达标课活动。活动过程中本组教师能积极参加听评课活动,在课后能把学到的好的教学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4、组织初三地理教师认真准备会考工作。在复习时,提前制定出复习方案。根据复习方案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复习。经过半学期的努力完成了会考工作。

  二、有效开展教科研工作。

  1、强化教科研意识,以研促教,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把以研究“堂清”达标为突破口,各备课组都建立了自己的课题,认真的研究课堂教学,形成了浓厚的教研氛围。通过学习、听评课活动,共同讨论交流意见等方式,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

  2、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深入扎实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为保证质量,每次开展活动进行集体备课时都采用上课教师说课,备课组集体讨论、定教案、再上课,课后集中评议,做到教研组内教师互相学习,提高了教研能力。

  三、教改教研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本组老师之间相互学习蔚然成风,老师坚持互相听课,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每次都有记录。本组全期开展教研活动共17次,每次都有一个教研中心题目,每次做到解决一个问题,使每个成员都有所启发和提高。在区市级以上的教研活动中,我们组郭传亮老师参加了市地理研讨会,并成功的给我们组进行了钉钉群直播。

  四、参与区级优质课比赛和一师一优课比赛。

  结合学期初的安排,以及教研室统一组织,全组教师均积极准备区优质课赛课,全面展开听、评课活动。听完每位老师的公开课后必进行全组评课并做好记录,综合全组教师对该课时教材的处理,教学的心得,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各方面进行讨论,评议。共同探讨教学过程,打磨一节好课,翟秀鹏老师参加了区优质课,并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王希金老师和程莹莹老师参加了区一师一优课比赛,被区里推到市里进行参评。

  五、承办市教研室视导和淄博市名师送教活动。

  在9月27日淄博市教研室视导检查中,程莹莹老师和翟秀鹏老师分别执教了一节公开课,课后夏侯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高度评价,夏侯老师指出信息技术可以更好的提供辅助条件,呈现动态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比如在学习《自然灾害》这节课中,在学习地质灾害时,淄博市没有经历过,所有通过视频可以让学生更近距离的明确泥石流的现象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9月28日淄博市名师送教活动中,聂老师的课堂主要是以维果斯基的“支架式教学”为理论基础,给学生上了一节生动的建构式课堂。“支架式教学”理论是指学生被看作是一座建筑,学生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生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建造新的能力。

  下一步,本组全体教师将继续齐心协力,努力工作,克服缺点,不断完善,充实和提高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7

  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口中学钱丽雅七月下旬,我们去了上海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实习,在这个星期中,我们在黄教授、胡教授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去了金山卫的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宝钢、上海通化了解企业状况、总体布局。

  还去了杭州湾、芦潮港、张华浜码头、外高桥保税区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终身收益。我们考察的第一站是杭州湾金山卫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先去杭州湾,记得当时是酷暑,天热得要命,但我们还是急不可耐的冲到海边,好多同学连伞也顾不得打,听黄教授讲有关海湾的知识,这里的海滩是泥沙沉积冲蚀平衡的海滩,滩边都是粉沙,长江每年带来5亿吨泥沙,黄河16亿吨,往东水流很急,泥沙沉不住,成为侵蚀海岸,再往东是沉积海岸,海岸每年要向外伸出30米。然后看金山卫成品输出码头,这时有同学发现有个烟囱,上面熊熊烈火在燃烧,黄教授笑着说:这俗称大蜡烛,就是把剩下的有机化合物氧化掉,烟囱高1250米,高度超过了逆温层,有利于氧化物很快扩散掉。

  同学们听了黄教授的解释,都恍然大悟。海边还有一些奇怪的生物,如海螺、寄生蟹,还有只有一只螯的龙虾,有趣极了。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地处金山卫,有4万职工,商业设施、文化设施、教育设施齐全。1986年办学校华师大第三附中,占地65亩,教学质量上乘。化工厂主要是炼油,原料来自黑龙江大庆油田,乙烯最多出产130万吨/年。格局也非常合理,有专业人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考虑到风向、气温、环境污染等因素。生活区离化工区较远,中间有三百里的隔离带,防止居民受受污染。

  还建了商业区,繁华的.小城镇已在金山卫崛起。接着我们去了宝钢集团,宝钢建于1978年,投资42亿,1985年正常生产,职工要进修合格后才能上岗,大都是高级工程师,是一支很强的高素质队伍。矿砂一条线高炉炼铁,我们参观了由铁到钢的铸炼过程,深深地佩服技术的先进和工人的敬业精神。我们还看了钢的成品展示,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我们平时用的一元钱硬币、易拉罐、家用电器,还有船板、汽车板、石油用管、大炮管等都是宝钢出产的钢。钢的种类太多了,如彩图板、汽车结构钢、焊接结构钢、热轧低碳钢、耐候钢、耐指纹钢、管线钢、1580热轧机组、1550冷轧机组而且宝钢船用板通过法国船级社及意大利船级社认证,美国石油协会会标认证。彩板房还用于南极地区。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人才多,属于开放城市,所以吸引美国投资商来投资。美国投资了1.5亿美元,和中国合资建了上海通运公司,设备、技术也都从美国引进过来,XX年出产汽车5万辆,今年计划生产30万辆。1998年12月7日,第一辆别克汽车在上海诞生,现在又出产了赛欧牌汽车,意思是赛过欧洲的水平,我们参观时见到了机器人焊接车外壳的情景,不由感叹科学的先进。我们还去了张华浜码头,这个码头占地30万平方米,可放2XX个大小箱,大箱40英尺,小箱22英尺,有框架箱、冷藏箱、危险品箱、油装箱等,作业日本、香港、东南亚、亚洲等地,有8台桥吊,3个泊位。

  他们的质量方针是您放心托付,我精诚服务。与它类似的还有宝山码头、外高桥码头。外高桥码头比较现代化,有发展的潜力,它可以两个箱一起吊,桥吊效率占第一位。考察的地方很多,不能一一详细叙述,还有像城市规划厅、金茂大厦等,这一趟考察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学到了不少知识,既弄清了某些地理现象的成因,也体会到了地理所涉及的范围之广和学习地理的重要性,特别是两位教授冒着酷暑带我们东奔西走,他们的精神是可敬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所以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光在教室里上课是不够的,还应带着学生出去进行课外活动,尽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8

  一、利用地图

  1、分类地图(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读图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变图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

  5、做到脑中有图,手会画图

  二、利用课本

  1、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2、总结和归纳: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3、抓重点,中消化

  四、高三复习小技巧

  1、熟练自然地理

  原因:

  (1)自然地理是人文地理的载体,是解答人文地理、时政推理的`知识工具。

  (2)高考试题多为从自然地理生发出来的人文地理、时政地理

  2、心中有图

  原因:

  (1)图是地理复习的活灵魂。图上所包含的地理知识信息甚多

  (2)地理高考卷面上题题有图。

  3、文图结合(文字、数据地理知识、地理原理、规律等转嫁入各类地图中记忆理解。)原因:地理图象是地理信息最密集的知识载体,

  4、先图后文(先熟记地图,再记忆具体文字知识。)

  收集典型图文结合题目,编成一本地理图文妙题集,对提高地理图←→文双向信息转换能力、地理图象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5、贵在坚持练习

  量化知识积累是复习好地理的基础特征。每天记一幅地图、做十道地理填空题、阅读10页教材、整理5个地理知识点、

  6、讲究技巧

  (1)小技巧:浓缩法、比较法、框架法、图表法、网络法、整体法,

  (2)课后趁热动手整理出合理的小型知识网络结构,

  (3)题后,总结规律、题型特点、语言书写、图文分析技巧。

  (4)有问题及时问。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9

  一、立题的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在改革开放、经济、政治、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不断提高,党和政府正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国进一步繁荣强盛的必然选择,同时也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育的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实施,为构建和谐教育、和谐学校、和谐课堂教学,提供了最好的时机。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认为“还在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最有效。那些一愉快方式获得知识的人,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就是有趣的,而且许多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学生的和谐发展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呼唤和谐课堂。因此,我们也要顺应潮流,将“和谐发展”的思想贯穿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依据教育规律和教学实践可知,只有真正实现了师生的互动,才会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互动”与“和谐”相辅相乘、密不可分。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弊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少,体验与感悟的少,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身心健康发展。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全面展开,新的课程理念和新教材的实施,为我们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平台。鉴于此,我们根据教育厅、省、市有关课程改革文件精神,结合我校课改实验,拟定“构建和谐地理课堂的实践性研究”的课题实施方案,向市领导提出汇报和申请,敬请给予诚恳的批评和指正。

  本课题主要是对“如何构建和谐地理课堂”进行研究,着力从教学环境尤其是课堂人文环境的创设、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结构的重建、教学方式的改变等几个方面进行实验。争取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减少或避免地理课堂上发生不和谐现象,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有利于推进学校和谐课堂教学,促进学校和谐教育走上正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力图实现教师教学理念和教育实践的根本转型。

  二、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和假设

  (一)课题实验的理论依据

  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创新型人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目标,紧密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立足三个服务:为学校改革发展服务,为学生素质提高服务,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坚持三个原则:坚持从教育教学实际需要出发的原则,坚持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的原则,坚持对教育教学产生实际效果为标准的原则;强化三个转移:重心下移,把教育科研植根于课堂,中心下移,把工作中心转移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上来,目标前移,教育科研工作适度前移,促进学校教育特色的形成。

  通过对地理新课程目标和地理教材的研究与实践,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实现地理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使学生获得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地理学的基本观点,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科学素养,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可持续发展。

  (二)课题实验的假设

  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调查,包括注意力测验、创造力测验、情绪稳定性测验、意志品质测验、性格测验、考试焦虑测验及学习方式的调查,依据这些,再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总结出一些符合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构建出地理教学的新模式,如开展“三环节”教学、进行分层次学习和成功激励教育。这个工作很难做,但我们有这个信心和实力。然后将这些学习方式实践于不同的学生,以验证其可行性。如果确实可行的话,我们将会予以推广。

  三、有关概念的界定

  1、和谐课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促使课堂教学的各种主要因素的良性互动和因素作用的充分发挥。充分协调和发挥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和作用,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在体验中学,质疑问难,让兴趣贯穿教学始终,从而达到让学生乐学的目的。不断优化地理教学内容、过程、方法、方式等,真正地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合作式教学模式,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从而水到渠成地达到各项教学目标。

  2、师生互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达到师生相互交流、学生团结协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体验与感悟中获得发展和成功。

  3、和谐发展:主要指构建一种民主、平等、科学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发展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在愉悦、自信、交流的状态下,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实验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教学课题研究怎样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怎样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所以应符合国家教育方针。

  2、科学性原则

  教学课题研究必须建立在科学操作的基础上,理论支撑要科学,研究方法要科学,研究过程要科学,数据处理的方法也必须科学合理,方能使教学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信、可靠,有推广价值。

  3、过程性原则

  学校教育过程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教育影响,引导或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向教育者预期的目标转化的过程。教育要求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主体活动,成为他自己的要求,才能转化为发展。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是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是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落实的。是通过观察、倾听、思索、发现和研讨,不断地改进研究方法;通过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实验、总结;再实验、再总结,得出结论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可操作性,不然研究就脱离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成为基层领导和教师的负担,研究也难以奏效。整个过程也是锻炼培养教师的过程,不是在研究室里查资料,一蹴而就的。

  4、合作性原则

  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是研究育人的活动。教育对象的群体性、差异性,影响育人结果的因素复杂多变,因此,课题研究小组是由学科的专家与教育家及教师队伍组成,不是某一个人能独立、封闭承担完成研究的`,大量艰苦的设计、实践、验证、思辨和总结工作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力量,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任何环节都离不开课题组成员集体的智慧和外界的帮助。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的提出往往来自第一线的教师,虽然它也可能研究教材教法,但这种研究不只是凭经验转承,形式上也不一味要求传帮带,课题研究中寻找理论依据,进行调查分析、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和结题总结,是通过分工合作的关系来完成的,要求课题组成员十分注重。

  5、推广性原则

  因为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参与人员的群体性,研究过程的验证性,所以其研究成果,无论是过程性的、阶段性的成果,还是终结性的成果;是显性成果,还是隐性成果,都会在课题组内得到及时应用、推广,由此逐步辐射开去,影响到其他学科、周围的学校和地区。因此,课题研究中提出的一些新观点、新理念,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上具有推广价值。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工作策略1、课题研究的方法

  ①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访谈、问卷、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喜欢地理课的原因、学生喜欢怎样的教学、学生喜欢怎样的教材呈现进行调查研究,为课题研究寻找依据。

  ②文献研究法:

  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相关的理论书籍,运用先进的课程与教学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深入开展“师生互动、和谐发展”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课程目标和研究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调整课程目标。

  ③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结合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展开研究,解决日常实践中的教育教学问题,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合作研究活动,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探讨新型地理教学模式。

  ④课案研究法:

  对课题组成员在课题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进行课堂案例分析研究,掌握“和谐地理课堂的实践研究”的教学策略和具体的实施方法。

  ⑤经验总结法:

  组织教师及时撰写教育教学反思与教学案例分析,及时总结教学实践和改革中的经验,编印课案集、案例集、论文集等。

  ⑥网络研讨法:

  组织课题组成员将自己的日常教学案例和经验在论坛进行展示与交流,开展合作研究,促进共同提高。

  2、课题研究的工作策略

  ①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地理课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必修的一门基础课,是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及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要转变观念,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②做好课改的学习、宣传工作。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领会精神,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课程观和学生观,积极投身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去,为新一轮课改实验的做好准备。

  ③加强对课题研究实验的管理和指导。定期到实验班级随堂听课,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定期进行课题教研,与实验教师共同交流、探讨、改进实验过程,并做好总结反馈,组织全区性的课题研究观摩汇报活动。

  ④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水平。通过培训、强化,使实验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能够利用因特网查询、收集资料,掌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一般方法,并经常性地用于课堂教学。

  六、课题研究的发展

  我校确立的中学地理课题《构建和谐地理课堂的实践研究》被定为泰安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我校地理课题研究小组认真制订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扎扎实实开展了各项活动,并及时进行总结和积累。通过这些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现将本课题实验的开展情况做如下总结,敬请领导给予批评和指正。

  (一)研究与实验过程规范

  参加本课题研究与实验的老师,都能按照课题研究与实验的基本程序进行,实施方案、置前调查、对比班级、分工合作、资料整理、活动时间等都具体明确。

  (二)集体研讨热烈

  根据计划,我们开展集体研讨活动8次。在集体研讨过程中,参加本课题研究与实验的老师热情都很高,讨论也非常热烈:一是实验教师都争着上实验教学展示课;二是抢着发言,直言自己的研究与实验的体会;三是争相提交案例和论文,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三)实验教师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

  本课题的5位核心成员,他们大多年富力强,平均在38岁以下,在各自的研究与实验之中,都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如高兆金老师进行了课题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张伟老师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按照本课题的总体理念,细化出了具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这些模式的划分不一定科学,不一定准确,但从中所体现的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构建和谐课堂的精神却是显而易见的。

  (四)实验教师基本上达到了课题研究的对他们的预定目标。

  实验教师大都能自觉地学习教育理论著作和文章,以从中了解、掌握当前中外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有些实验教师,根据学习和结合自身实际写出心得体会和教研论文;有的教师将这些先进经验应用到教学中去,取得了良好效果。正是因为这些实验教师都能达自我严格要求,所以他们也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

  (五)资料整理完整

  根据要求,我们将原始材料分内容、类别整理装订入档保存,保证了整个实验资料的完整性。我们将实验方案、活动计划、教师成果、活动记录、实验调查、说课讲稿、教学教案等过程性材料均精心整理、归类,做到了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有材料。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概述

  (一)理论层面

  本课题是建立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现代教育背景下,素质教育的新目标及其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探讨和谐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改革和更新已有的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从教师以讲授为主的教学逐步向学生自主探究转变。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进行探究活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寻找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在此生长点上进行实证学科研究,有助于教学理论的丰富和拓展。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了以下收获:

  第一,进一步加深了对本课题意义的认识。本课题强调教学之中创设尽可能真实的地理情景,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在这二者的基础上,强调创新的价值追求,这与流行于当代世界的教育思想的根本点是同一的,与新课标中的地理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三大基本理念在本质上是相关照的,其实践结果与新课标中追求的三维目标也是一致的。本课题的实施,能帮助学生更切身地感到地理事物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能让老师们证明素质教育及相关理论的先进和正确,能帮助老师真正树立“没有落后的学生,只有落后的教法”的观念,能“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平等教育”等。本课题立项申请书所列举的这些“理论价值”追求,激发了实验教师们做好本课题的热情,更加坚定了实验教师们做好本课题的信念。

  第二,基本上解决了本课题研究中的重点问题。本课题研究中的重点问题是“和谐课堂概念的界定”、“自主探究”、“学生“评价手段”与“激励效果”的和谐”、“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和谐统一等。在本年度的研究与实验过程中,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基本上都形成了理论上的共识和操作上的模式。通过前一段时间的研究,各位实验教师不仅接受了课题组所提出的理论和操作程式,还在实践之中进一步完善了本课题中有些理论阐释,扩展了较多的具体操作模式。

  第三,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了较大转变和完善。一是在各实验教师教学过程中,都能自觉自觉主动地将先进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实践性学习高度自然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二是充分地体现了当代教育改革的思想,较好地做到了“三个结合”──社会化要求与个性的充分展示的有机结合,学习间接经验与学生直接探索的有机结合,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三是充满了人文性,教师能从多方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愉悦中获取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第四,有力地推动了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因为本课题在具体的操作中,强调教学过程的直观性、形象性、主动性、民主性,强调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因而有力地推动了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近几年来,通过比较参加实验的班级,不管是从地理知识量的增加、地理问题理解的加深等“知识与能力”来说,还是从学会学习、学会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看待地理问题等“过程与方法”来说,或者从责任感、使命感、爱国的情怀,开阔的世界眼光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来说,都较非参加实验的学生强些。如从学科教学质量角度考量,宁阳二十二中这所农村普通初中,其生源是较差的,但我校的地理教学质量一直位居前列,在历次的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也经常获镇、县好评。

  第五,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实验教师的科研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参加实验的教师,在其实验过程中,都异常刻苦、投入,努力学习,大胆尝试。他们的教育理论和科研能力均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一是对做课题研究的程序要求清楚,二是能够撰写课题报告科研论文,三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四是对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之时所应涉及的方面都较全面周到,五是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及他人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成果,其中特别可贵的是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实验教师之所以有这样的进步,最主要的原因是,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一是使他们切身地认识与体会到了做课题研究的乐趣。花再多的时间,投入再多的精力他们乐意,那种在挑战自我并战胜自我、挑战教学现实问题并解决教学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呈现出来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出来的新的高峰,使他们兴奋不己,其乐无穷。二是使他们切身地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了某种教育理论、理解了某种教育观念,就犹如登山者登上了某座山峰,由此看到了一片新的天地,不由得会产生一揽天下小的新奇之叹,使他们满怀兴奋,再接再励地去攀登下一座新的高峰。三是使他们切身体验到了实践的重要,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实践层面

  第一,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包括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使学生关心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相互协作),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第二,形成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学相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第三,提升了参与课题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取得了优异的教研成果。

  实验教师在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方面,较非实验学校的教师具有明显的优势,并取得了多项优秀教研成果。课题组成员累计撰写论文8多篇,已发表论文4篇,获奖论文6多篇,有2人获县优秀教师称号,4人获县教学先进个人称号,3人获县优质课奖励,1人获镇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称号,1人获县教学能手称号和县教学管理先进个人的称号。

  第四,构建了“和谐课堂”地理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改善了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我们课题组根据宁阳县教育局的文件,结合课题内容和我校实际,逐步完善和深入实施了“三环节”教学,即规范落实好课前预习、课中实施和限时作业三个教学环节,教育教学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多次在镇、县范围内做经验介绍。

  八、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设想

  (一)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课题研究的难点是构建创新型地理教学评价体系。在具体操作中,如何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综合素质水平,难以形成一个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即使形成了新的评价体系,因现行考试和招生制度等原因,也难于实施;也难于被学生、家长和社会认可。

  2、个别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态度不积极,教研成果不显著,层次性太低。因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认为做这种课题研究,老师所花精力太大,与中考备考的关系太间接,得不偿失。所以,实验教师虽然全身心投入,学生的整体素质也明显提高,但很难因此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实验教师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如开展课题研究所需要的理论书籍、图片、音响资料、模型室等,不易筹集。再如实验教师为本课题编拟的案例、所上的公开课、编拟的试题等,学校也很少承认其工作量。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

  3、教师负担太重。地理学科在基础教育学科中,从来都被视为“副科”,因而每位地理教师所承担的班级都较多,周课时较多。因为常规教学的负担太重,实验教师在进行课题研究与实验所需要的时空就显得越发紧张,精神压力就特别大,有些实验教师甚至有时感到体力不支,心力交瘁。如何帮助实验教师较少地承担日常教学任务,以更多地进行实验研究,并能在待遇上较不参加实验的教师更好些,是课题组织者所面临的一大难题。

  4、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高,缺乏高层专家指导。根据本课题的总体计划,需要有一些专家的指导,需要参加一些高层次的会议或培训,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这对实验课题的深入系统研究起到了一定得限制作用。

  (二)今后的研究设想

  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不深入的地方。今后,我们要增强信心,深入细致地进行课题实验。课题组成员要继续加强理论学习,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结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将课题研究向纵深推进。由于本课题属于应用性研究,我们将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继续借鉴省内外较成熟的经验,有效地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继续加强高效地理教学模式的研究,继续研究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初步形成适合我校实际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全面推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反复实践、反复研究、对比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使参加实验的班级质量有所提高。组织课题实验班的学生对自己学习地理学的方法进行对比和反思,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形成具有共性和体现个性的心得体会。

  在学校里还要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库,尽量收集学生如何学习的资料,把这些资料和该生的任课教师共同讨论和分享,使学生和教师对彼此有深入的了解,最终形成彼此相容的“搭档”,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学生在获得地理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关注自然、关爱社会、珍爱生命,促进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地理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使地理教学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常教常新。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10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全国各地粽子特点各异,馅料繁多,一般是用竹叶或苇叶等把糯米包住,扎成三角锥体或其他形状,煮熟而成。民间传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为了消费者能够购买到正宗优质原产粽子,为了推动粽子特产产业保护与可持续健康发展,中郡研究所《地理标志调研课题组》,联合全国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信息网将对全国地理标志粽子进行调研,提供参考资讯。

  地理标志粽子是指已获得注册登记保护的具有地理标志原产地特征的粽子,这种粽子是粽子中的精品,可以说是特产中的特产、粽子中的粽子。

  一、全国地理标志粽子概况地理标志是保护地方特产的知识产权,是特产产地、品质和声誉的标志。我国地理标志注册登记包括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三种类型。目前,全国已获得注册登记地理标志保护的粽子有五个,分别是浙江省的嘉兴粽子、海南省的儋州粽子和定安粽子、广东省的肇庆裹蒸以及湖南省的汨罗粽子,见表1。

  全国已注册登记地理标志的粽子名单

  1.粽子注册登记地理标志保护粽子注册登记地理标志保护类型有两种:地理标志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嘉兴粽子、儋州粽子、肇庆裹蒸和汨罗粽子进行了地理标志产品注册登记保护,定安粽子、儋州粽子和汨罗粽子进行了地理标志商标注册登记保护,其中儋州粽子和汨罗粽子同时进行了地理标志产品和地理标志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登记保护。嘉兴粽子是最早进行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的粽子,其于2003年进行了“原产地标记”注册登记保护,原国家质检总局2003年第41号公告是原产地标记公告。在2005年,原国家质检总局在原产地标记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制度基础上,完善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

  2.地理标志粽子核准授权许可使用地理标志核准授权许可使用是运用地理标志制度保护与发展地方特产的基础性工作,非常重要。地理标志核准授权许可工作可以规范地理标志企业的生产销售行为,消费者可以参考核准授权许可的企业名录,辨别真伪,便于购买。目前,全国注册登记地理标志保护的五个粽子中,都有核心企业在生产和销售。定安粽子、儋州粽子和肇庆裹蒸进行了核准授权许可使用工作。详细汇总信息可浏览全国地理标志原产地特产信息网。

  定安粽子:在20xx年6月,核准授权许可了25家企业使用定安粽子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儋州粽子:原国家质检总局核准授权许可了10个企业,今年海南省知识产权局核准授权许可了1个企业,共计有11个企业使用儋州粽子地理标志专用标志。

  肇庆裹蒸:原国家质检总局核准授权许可了12家企业使用肇庆裹蒸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嘉兴粽子:线上电商和线下市场上有许多企业销售嘉兴粽子,有五芳斋、真真老老等核心生产企业。嘉兴粽子注册登记类型是地理标志产品制度前的原产地标记,但还没有明确的核准授权许可使用嘉兴粽子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企业名单。

  汨罗粽子:线上电商和线下市场上有许多企业销售汨罗粽子。有屈之源等生产汨罗粽子的龙头企业。还没有开展地理标志核准授权许可使用工作。

  3.地理标志粽子文化内涵粽子是端午节文化的载体。吃地标粽子,享端午文化。地理标志不仅是地方特产的产地、品质和声誉的标志,还是地方特产的文化载体,是发展地方特产和传播地方文化的有效工具。粽子是端午节的文化载体,承担着继承、传播端午文化的作用。汨罗粽子产地汨罗市是端午文化的源头,包粽已有2000余年历史,颇负盛名。嘉兴粽子知名度高,核心生产企业五芳斋和真真老老等也是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粽子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经济价值比较大,发展空间广阔。

  二、地理标志粽子市场双风险调研1、地方特产注册登记地理标志后,特产企业营商环境和消费者选择行为变化地理标志制度将会给特产市场带来革命性变化,将会形成新的特产市场生态,特产企业将会依照地理标志规范生产和销售,消费者将会参照地理标志向导性信息选择特产。地理标志制度将会大大促进特产产业高质量发展。

  (1)特产企业营商环境变化我们也会看到,地方特产注册登记地理标志后,特产生产企业面临的外部营商环境将会发生重大变化,需要相关利益方思考与关注。

  A、地方特产没有注册登记地理标志,特产企业特别是特产核心企业在市场销售时一直使用“地方名+特产名”的产品名称;

  B、地方特产注册登记为地理标志,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进行地理标志核准授权使用工作,特产企业一直在使用的产品名称与已经注册登记的.地理标志名称相同;

  C、地方特产注册登记为地理标志,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全部及时进行地理标志核准授权许可使用工作,特产企业一直生产地理标志特产但没有参加核准授权使用地理标志工作。如果地方特产没有注册登记地理标志,特产企业的“地方名+特产名称”的产品名称必须体现“产地真实性原则”;如果地方特产注册登记地理标志了,特产企业使用与地理标志名称相同的产品名称必须体现“产地真实性原则”和“原产地产品品质特征原则”。在特产注册登记地理标志后,如果地理标志核准授权许可工作和信息公开工作不到位,特产核心品牌企业只能通过展示生产产地真实性和加大企业自有品牌宣传力度,来获得消费者认可,实现企业自我突破。

  (2)消费者选择特产行为变化消费者在各大电商平台上购买正宗优质原产的特产时,需要多加关注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特产。如果地理标志特产已经开展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核准授权许可工作,消费者可以参考有关特产企业名录,辨别特产企业真伪;如果地理标志特产没有开展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核准授权许可工作,消费者只能通过特产企业的品牌宣传介绍信息,辨别特产企业真伪。

  2、地理标志市场双风险调研

  (1)地理标志市场双风险地理标志市场双风险主要是指地理标志注册登记后,由于日常管理、授权许可和信息公开等工作不到位,企业存在的潜在的被动式侵权风险和消费者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购风险。企业潜在侵权风险是指地方特产注册登记地理标志后,由于地理标志核准授权许可工作跟不上,原来一直在生产特产的企业存在潜在的被动式侵权风险。消费者误购风险是指地方特产注册登记地理标志后,由于地理标志信息公开工作不到位,市场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存在真伪辨别困难,存在“误购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地理标志市场双风险是整个地理标志的市场风险,不是某一个地理标志企业的市场风险。

  (2)地理标志双风险等级划分规范为了推动地理标志利益相关方加快完善保护与发展工作,发挥地理标志效应,减少市场风险,《地理标志调研课题组》将开展地理标志市场双风险调研工作,提供资讯帮助。为了便于分析地理标志双风险,将地理标志市场双风险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A级(绿色)、B+级(浅黄色)、B-级(深黄色)和C级(红色),具体规范是:A级(绿色),有管理、有授权,有平台,信息能够全面及时;B+级(浅黄色),有管理,有授权,无平台,信息全面及时不够;B-级(深黄色),无管理或无授权,无平台或有平台但信息全面及时不够;C级(红色),无管理、无授权、无平台,信息碎片化,消费者很难能辨别。

  地理标志特产市场双风险等级规范调研表

  (3)地理标志粽子市场双风险调研结果经过调研,地理标志粽子市场双风险A级(绿色)的是定安粽子,B+级(浅黄色)的是儋州粽子和肇庆裹蒸,B-级(深黄色)的是嘉兴粽子和汨罗粽子,具体见表2.3、特产核心品牌企业需要关注和包容地理标志是标示特产产地、特产品质和特产声誉的一种新型知识产权。地理标志实质上是一种地方特产的保护制度。在地理标志制度产生之前,有的地方特产也许已经存在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有的特产企业也许已经存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还有许多特产企业是中华老字号。不能因为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不完善而阻碍地方特产发展,不能因为地理标志工作不到位而剥夺产品品质符合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要求的品质特征的特产企业使用与地理标志名称的权利。更何况任何保护制度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更不能“削足适履”。地理标志制度应该是为保护与发展地方特产服务的。在地理标志工作不完善的情况下,“包容性管理”非常重要。对一直在生产地理标志特产的核心品牌企业需要给予特别关注和包容,提供更多管理服务。核心品牌特产企业也要加强自身建设,加大企业品牌宣传。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要高举“三农优先”大旗,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为宗旨,打通企业和农户运用地理标志的障碍关节,发挥地理标志综合效应。

  20xx端午节地理标志粽子基本状况调研表

  三、未来粽子品牌竞争格局展望地理标志制度的运用,将加快特产市场品牌格局变化,将会由单纯企业品牌竞争演变为企业品牌与地理标志品牌的混合竞争。地方政府将会以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为切入点,以地理标志协会为中介,参与到地理标志竞争中。因此,未来粽子市场品牌竞争格局将会是:

  1、粽子企业与粽子企业的品牌竞争,体现企业实力竞争;

  2、粽子地理标志的竞争、粽子地理标志与非地理标志的竞争,体现地理标志政府和协会助力竞争;

  3、粽子企业品牌与粽子地理标志的竞争,体现政府和协会参与下地理标志与企业的混合竞争;

  4、更多的粽子生产企业将会借助地理标志的品牌影响,进入电商市场,享受互联网+的红利。

  5、消费者将会购买和享受到更加正宗、优质、原产的品牌化粽子。

  四、建议与希望

  1、加强粽子的地理标志注册登记保护粽子是文化内涵丰富、大众喜爱、经济价值大的特产。具有地方特色和地理标志原产地特征的粽子众多,现在只注册登记了五个粽子,还有许多粽子没有进行地理标志注册登记保护。例如,海南省有三大名粽,与儋州粽子和定安粽子齐名的澄迈瑞溪粽还没有进行地理标志注册登记。地理标志注册登记类型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选择。如嘉兴粽子下一步要进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注册,也是一种非常好的保护方式。希望更多的粽子进行地理标志注册登记。

  2、加强粽子的地理标志核准授权许可地理标志核准授权许可使用,是运用地理标志制度、进行地理标志保护和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地理标志注册登记后,必须要开展地理标志核准授权许可使用工作。如果“注而不用、用而不畅”,那么地理标志注册登记就失去意义,不仅浪费地理标志资源,甚至会造成生产企业新的“误侵权”行为,恶化生产企业的“营商环境”,严重影响地方特产的保护与发展。地理标志核准授权许可使用工作涉及到的具体工作比较多,需要处理与相关工作衔接和协调,要理顺工作关系。如果同一产品存在多种注册登记类型,需要地方政府授权,理顺日常管理关系和工作程序等。希望嘉兴粽子和汨罗粽子能够加强地理标志核准授权许可工作,加快信息公开工作,有效规范市场,生产供应正宗优质原产粽子,不辜负消费者期待,续写名粽辉煌。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11

  地理标志是地方的公共资源和宝贵财富,在传承传统文化、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等方面意义重大。经调查统计,目前我市拥有有效地理标志商标293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4件、农产品地理标志70个(三者以下合称地理标志),产品覆盖柑橘、榨菜、茶叶等十大特色产业。截止20xx年底,全市地理标志总产值超500亿元、出口产值超10亿元、实现税收6.5亿元、从业人员约600万人。但通过调研等代表性地理标志产品发现,我市地理标志产品仍面临管理机制尚待完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三大梗阻亟待关注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管理机制尚待完善。

  一是多头管理存在监管漏洞。

  地理标志主要通过注册为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三种方式进行保护。2018年机构改革之后,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进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核准和管理,由国家农业农村部负责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和保护。然而调研发现,在具体实际中,农业部门多侧重产品质量、技术、品质、原料等方面的管理,市场监管部门多注重对商标使用和流通环节的质量等方面的监管。虽然两个部门都在进行地理标志监管保护,然而因地理标志概念混淆、双部门分段监管等问题,导致地理标志使用中存在诸多监管漏洞。

  二是重复核准登记耗财耗时。

  因地理标志管理主体不同,同样的商品需要通过不同的申报渠道向不同的单位申请核准和登记。据统计,全市377件地理标志中地理标志商标与农产品地理标志重复比例达10%以上,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与地理标志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重复比例均超20%。例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时也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已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但仍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三是统筹规划缺失导致发展受限。

  由于缺少区域性的地理标志品牌布局和建设规划,加之地理标志权利人和使用人分离等,全市各区(县)政府盲目申请地理标志,而忽略品牌打造、使用效果评价和品牌价值培育等,导致地理标志“注而不用”“用而不响”问题十分突出。据统计,全市5%以上的地理标志申请后因经营不善而“名存实亡”,如……等在市场上几乎已无产品流通。

  (二)带动作用不够明显。

  一是使用主体积极性不高。调研发现,部分企业认为地理标志商标不能独自使用、品牌效应要与其他同行企业分享,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使用地理标志,将更多精力放在自身品牌塑造中。以……为例,2022年某区41家榨菜生产企业中仅25家向区榨菜产业发展中心申请使用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部分已申请了证明商标的企业,其产品包装上仅使用自己公司的商标品牌,如誉享全国的`……榨菜很少在产品上标注……地理标志商标。

  二是龙头企业培育不够。龙头企业带动是打造地理标志品牌的关键因素,而我市近一半的地理标志产品因缺少龙头企业带动,存在产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差等问题。以某县为例,该县共有地理标志商标6件,其中……3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均无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正迅速萎缩。又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注册主体为行业协会,由5家专业合作社组成,尚无龙头企业,种植面积仅350亩,从业农民不足300户,对当地产业的带动能力明显不足。

  (三)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一是品牌辨识度不高。部分地理标志产品除包装外跟其他同类产品并无显著差别,难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以永川区为例,调研发现,地标产品……中脆藕市场价格约为3元/斤,粉藕价格约5元/斤,与其他莲藕价格相差无几,地理标志品牌优势并未充分体现。另在市场随机抽查200名消费者发现,80%的消费者根本不了解……地理标志品牌,95%的消费者无法从外观分辨出……与其他莲藕区别;75%以上的消费者对于是否购买地理标志莲藕并无偏好。

  二是市场竞争力不强。地理标志产品对生长环境、生产工艺、产品品质有严格要求,这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条件,但由于品牌效应不明显,生产端的高标准反而导致企业成本大幅增加、市场竞争力减弱。以……为例,依据规定,该品牌必须以青杠椴木为原料采集菌种繁育接种生产。受原材料、人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其产品成本价约为80元/斤、市场销售价约为100元/斤,分别比同类产品袋装黑木耳高出40元/斤、50元/斤,市场价格竞争明显处于劣势。但为了保护地理标志产品、地域文化等,……龙头企业仍坚持选择青杠椴木作为原料,造成收益逐年下降、经营异常困难。

  二、xx省“xx苹果”地理标志产品优秀经验

  “xx苹果”于2002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先后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首批中欧地理标志互认农产品。截至2021年底,“xx苹果”品牌价值达150.34亿元,连续13年蝉联中国果业第一品牌,共带动81万户、172.5万人从事苹果种植及加工,苹果年产量606万吨、产值近200亿元,年出口量60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50%。为打造知名品牌,xx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苹果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xx苹果品牌战略规划》等指导性文件,每年安排5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苹果产业发展。一是强化科技赋能,承建苹果领域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4个、水果良种苗木繁育重大项目10余项,培育苹果新品种68个、占全国的33.2%。

  二是注重协调发展。xx市把果汁、果脯、罐头、果干等加工产品作为发展重点,同时布局建设一批烘干、保鲜、包装、储藏等初加工和商品化处理设施。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苹果深加工企业23家,年加工能力超400万吨、居全国首位。

  三是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果品龙头企业48家,其中国家级果品龙头企业4家、上市公司3家。国内饮品醋行业标准制定者绿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苹果醋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0%。四是厚植品牌效应。通过拍摄形象广告、举办产销对接会、举办摄影大赛等活动以及建设xx苹果展示交易中心和苹果文化博物馆等基础设施,持续提升xx苹果美誉度和品牌价值。截止目前xx市获得“三品一标”认证果品的企业达116个,20家果品企业通过GAP认证。

  三、工作建议

  建议借鉴“xx苹果”地理标志产品发展经验,结合我市地理标志产品发展现状,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地理标志产品。

  (一)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建议市知识产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委定期开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监测和评估,对企业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新动态、新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判,修订管理办法以适应新发展需求。同时,探索搭建地理标志产品统一监管平台,加大地理标志产品质量、商标管理等监管力度,建立地理标志评分制度,将评分结果运用于商标续展等工作。

  (二)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建议市商务委牵头,联合市农业农村委、市知识产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发展局等联合搭建全市地理标志产品推广和传播运营平台,统一宣传营销品牌和标识,塑造鲜明的地理标志个性品牌。同时,引导各区县组建统一管理机构,加大地理标志产品防伪溯源体系建设和应用推广,增强地理标志产品的可信度和认可度。

  (三)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建议市农业农村委、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联合出台地理标志产品授牌龙头企业扶持政策,给予基础设施建设、税收减免等方面扶持,探索通过以奖代补鼓励企业运用推广地理标志商标,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同时,建立地理标志重点企业培育库,把在推广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方面比较突出的企业纳入培育库,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四)加强海外商标申请和保护。建议市知识产权局加强指导,支持各区县地理标志商标通过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体系,或直接在有关国家进行注册等方式在指定目的国家获得商标注册,将更多地理标志产品纳入《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推动市内优质地理标志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进一步兑现地理标志溢价,增强地理标志品牌使用企业的获得感。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12

  (一)当地人口状况

  全县总人口176014人,其中农业人口159629人,非农业人口16385人。县境内居住着彝、汉、藏、苗等14种少数民族共计11833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7.1%,组成了民族大家庭,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65.3%以上,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民族聚居县。

  (二)农业资源

  甘洛属中亚热带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光照充足,降雨集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2℃,年平均日照166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880毫米,全年无霜期326天,立体农业特点突出,适宜于各种农作物生长,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土地资源丰富。全县有农耕地19万亩,林业用地195万亩(其中:森林面积90万亩),牧业用地65万亩。

  (三)农业发展方向

  经过10年的努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退耕还林10万亩,建成3万亩雪山大白芸豆基础,1000亩公有制蔬菜基地,3万亩苎麻基地,2万亩蚕桑基地,1000亩山癸基地,6万亩优质牧草种植基地。

  (四)工业资源

  县境内有7条主要河流,均系长江流域大渡河水系,流

  域面积1180.35平方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达95万千瓦,可供开发43万千瓦,河川径流量16.93亿立方米。矿种多、分布广,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铅、锌、铜、铝、铁、磷镁矿、荧石、磷块岩、煤、耐火粘土、石灰石、白云石、水晶石等15种,其中铅锌矿储量十分丰富,有“中国西部铅锌之都”之称。

  (五)工业发展方向

  工业结构调整以水电站建设和碳化硅、铝钒土开发为重点,形成铅锌、水电、高耗能三大支柱产业,使全县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综合经济势力明显增强,实现我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六)交通运输

  甘洛县交通十分方便,成昆电器化铁路横贯全县62.5公里。县内有两条省级公路,通往乐山、雅安和邻近县。全县通车里程488.5公里,实现了乡通公路。公路旅客、货物年运输量分别为18万人次、47万吨。现又完成了甘斯路4公里标美油路建设,田海公路路基改造工程完工,动工了乌金公路,县城至大渡河段公路。

  经过调查,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甘洛的地理文化,也更加珍惜和爱护甘洛的资源。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13

  一、引言

  在教学和考试制度改革的今天,地理在初中学生的心目中还和往日一样吗?我们为此进行了调查,想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地理课、地理教材、地理作业和考试、地理知识的应用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为全面提高地理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些参考资料,初中学生心目中的地理。

  二、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我们调查的学校是北京市朝阳区的一所区级重点中学——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这所学校从1991年起试用义务教育教材。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刚好学完世界地理的初一年级学生和刚学完中国地理的初二年级学生:初一年级252名,男生103名,女生149名;初二年级271名,男生111名,女生160名。我们调查的方法是问卷法,问卷共30道题,每题设3个或3个以上答案供选择。调查过程中,我们又和部分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了座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地理课没有成为中学生的负担

  在被调查的523名学生中,有469名认为开设地理课很必要,占90%,只有31名学生认为地理课是负担,地理论文《初中学生心目中的地理》。

  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也说明,中学生没有把地理视为负担。53%的学生觉得地理知识好理解,45%的学生觉得难度一般,仅有2%的学生觉得不好理解;78%的学生自己能读懂课本,还有20%的学生至少能读懂一半;48%的学生觉得地理内容易记忆,还有41%的学生觉得地理内容的记忆难度一般;有58%的学生觉得地理填图作业的难度一般,而40%的学生则认为很容易,学生们认为填图作业中的空格为填图作业的完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这些调查结果充分说明,在平时的教学、作业过程中,地理教材难度小,作业较容易,没有给学生构成负担。那么学生又是怎样看待地理考试的呢?40%的学生觉得考试前在课堂上复习就足够了,20%的学生则用不着多复习,可见每学期一次的地理考试也没有给学生构成负担。

  (二)地理教材有待改进

  地理课虽不是中学生的负担,却也不是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科目。调查表明,只有22%的学生觉得地理是他们最喜欢的科目,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初一比初二多7个百分点。显然,这和现行教材安排有关,即初一开设世界地理,内容新颖丰富,初二开设中国地理,内容简单且与小学所学的内容重复。

  新教材格式变化较大。44%的学生觉得教材格式好,51%的学生觉得教材格式一般,看来教材格式还不能令人特别满意。教材中增加了彩图和“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等栏目,使课本显得丰富多彩。

  就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而言,73%的`学生更喜欢图片。把那些栏目放在一起比较,80%的学生最喜欢其中的“读一读”。由此可见,把地理知识以丰富多彩的图片和生动有趣的“读一读”表现出来,更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更易于他们接受,这一点,在今后的教材修改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不大喜欢“想一想”和“做一做”,这便要求我们在设置上要注意加强其趣味性,提高其质量,让学生愿意去想、去做。

  (三)地理课堂教学尚需改进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在教学中都遵循着地理八股式的固定模式进行授课,这种方式因新教材的使用更失去了它往日的光彩,然而上地理课该注意些什么呢?调查表明,45%的学生认为地理知识主要来自电视和课外书刊,55%的学生觉得地理知识主要来自课堂,可见课堂虽非学生获得地理知识的唯一渠道,但仍是主渠道,我们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主渠道,切实注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68%的学生喜欢在地理课上看幻灯或录像,显然多数学生喜欢上电教课,这就需要我们注意加速教学手段的改进,尽快把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去。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14

  调查方法:

  课堂听课、评课、问卷调查、与老师学生座谈调查时间:

  调查目的:

  了解目前地理教育的

  在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人类对大自然无休止的索取与掠夺造成的环境、资源、能源、人口问题,使地理学科的教育价值更加明显。然而长期以来,一方面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考试和选拔按照同一个标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用统一的尺度来衡量。另一方面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也是用一个标准衡量,那就是升学率。如此下来,地理的课堂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泥潭越陷越深,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越来越远。

  目前中学地理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学地理教育的状况究竟如何?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新课程新课标的全面展开,中学地理教育的现实与要求又存在多大的差距这是以后作为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我必须关注的。在农村中学,特别是义务制教育阶段的中学地理教育的情况更应引起我们的关注,由于教学条件和教育环境的局限,对重视与不重视地理教育这个问题更为敏感。通过对我县农村中学地理教师的座谈、听课、学生问卷等方式,了解到了目前我县农村中学地理教育的真实现状。

  调查的具体情况及分析:

  (一)珠街乡中学地理教师队伍现状及分析

  1、师资力量极为薄弱。珠街乡有两所普通初级中学,地理教师4人,其中专业地理教师3人,在地理教师中,受过地理专业教育的仅占总人数的二分之一。

  2、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在地理教师队伍中,专职3人,兼职1人,兼职老师大都是把地理课作为“搭头课”来任教。他们中有主教语文的、政治的、生物的、体育的等。兼职地理教师谈不上业务水平的高低,地理基础知识极度缺乏。加之有经验的老教师退休,而上岗的年轻教师只是凭借他人的教学经验进行授课,有些经验之谈束缚了青年教师的手脚。

  3、青年教师队伍增加。地理教师近年来一直短缺。2008年,珠街乡一中所聘任的地理教师比预期少了2名,再加之年几年来扩大招生,老教师相继退休,因此,青年教师队伍越来越庞大。现阶段,朱街乡一中有学生1200多人,只有四个地理老师,平均每人要负担300个左右,老师负担重,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二)农村中学地理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课堂教学水平不高,通过听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地理课距地理教学的一般要求还比较远。

  (1)教学方法呆板。大多数教师上课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不能充分体现地理这门学科的特色,不会用地图,不会在黑板上绘图用图讲解。尤其是初级中学的地理教师,上课只是把课本内容

  复述一遍或照抄一遍。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气氛不活跃。

  (2)钻研教材不深。大多数教师上课都只是就书本讲了教材上的一些内容,对与理解教材有意义的.其他地理知识很少涉及,也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没有弄清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很难使学生牢固掌握地理知识,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知识传授错误。少数教师由于地理基础知识不扎实,课堂教学中出现知识性错误。如:

  一位老师上的一堂地理课,就有四处地方讲授错了。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老师上课不会扣住重点,化解难点,把握不住教材的深度、广度,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与要求。

  2、教学设施配置差。珠街乡的两所中学,无一所学校地理教学设施配备完整,有的学校连教学常用的教学挂图都缺少,除了有两只地球仪外基本上再没有其他的地理教学演示仪器。

  3、学校不重视地理教学的现象表现突出。学生学地理随便,教师教地理随便,学校对地理科的教与学的领导也随便。初中生升入高中后,地理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极少,高中地理教师普遍反映地理难教。本来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初中地理知识脱节势必加重高中地理教学的负担,影响了整个中学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4、教研气氛不浓。教师对教研问题思考少。每次教研活动,基本是讨论公开课,而教师评议公开课时,一般都是无意义的空谈几句,吹捧一番散场。地理教师撰写地理教学论文的也极少。

  5、校际之间缺少信息传递。学校很少组织地理教师出外学习、听优秀地理教师公开课、参加教研活动等。这种状况使之无法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造成校与校之间地理教学质量差异悬殊。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由于某些主客观原因,问卷仅设计了学生调查问卷,共收回30份。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

  绝大部分教师能用普通话讲课,但普通话不够标准,带有地方口音;学生基本能听懂老师的课;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吸引力还不够,有待提高;地理课的课堂练习量老师们都把握得比较好;年轻地理教师的黑板字学生普遍反映虽不美观但整齐,说明部分地理教师的基本功还是需要提高;学生反映地理课堂听老师讲课很轻松,感觉地理课是放松课。

  未来地理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面对西部农村地理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现参考《国外地理教育发展》一文对未来地理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作简要概述,望借鉴之以促进我国地理教育改革和实践的目的。

  1、地理教育理论的系统化、科学化、时代化。在国外,构成地理教育理论的主要依据大多源自同期的地理学理论,经历了环境决定论→二元论→或然论→人地关系“和谐论”的演变,学校地理教育也曾一度步入歧途。8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90年代,“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有进一步充实了人地关系和谐论的地理教育思想。可持续发展的人地和谐理论必将成为未来各国地理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论,这种趋势表明具有鲜明时代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现代地理教育理论的日臻完备。

  2、地理教育目的的全面化、综合化趋势。地理教育目的在教育理论系统化、科学化基础上表现出全面、综合化趋势。一方面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人地协调发展的一些地理基础知识内容,了解人类生存环境,还要让学生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另一方面教育目的的全面综合化还表现在知识、能力与思想道德情操的全面发展上。

  3、地理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和大纲(地理课程标准)教材结构新颖化趋势。在课程结构多样化下,地理教育将处于极其重要性地位,各国地理大纲和教材结构将表现出更加新颖的发展趋势。如大纲知识、能力要求目标具体,教材图文并茂增大图幅比重,教材编排富于启发性、思考性并重视学生智能培养。

  4、教学内容不断更新。

  首先,随着现代地理学发展,许多现代地理学的新知识、新成果将及时反映到地理教学内容之中,而环境、资源、人口、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将成为地理教育的主要内容,以此体现出教学内容的时代特征。

  其次,更加注重实践性知识,即那些涉及个人,公众及日后职业生活的内容将成为地理教材的取材范畴,以突出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第三、知识内容的人文化比重加强,这是世界各国地理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 15

  对于地理这门学科,我们不仅要从书本上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更要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能够解释并了解生活中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地理知识和现象,天气预报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信息,而它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到了张掖市气象局,参观并了解了有关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并做了调查报告。

  气象局作为一个预报天气情况,监测天气状况的机构,其区位条件的选择是有一定要求的,首先我们注意到气象局是坐落于城郊的,据了解,气象局正在往更远的乡下搬迁,此举首先避开了“城市热岛效应”对温度测量的影响,其次也避开了城市中高楼大厦对风速的影响,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到了这些之后,我们开始听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解监测天气的各种仪器。

  我们的参观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在气象局院内,了解各种测量天气的工具。二是在检测室内,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首先我们参观的是院内。

  测量影响天气各种因素的仪器:

  一、地温计

  进入院内,首先,工作人员从地下拔出了一个很长的杆子,大家的好奇的围上前去,细看原来是一个温度计,但这个温度计是很特殊的,长是它的一个特点,有0.8m,1.6m,3.2m等,更特殊的是它的另一端是与监测室内的电脑终端相连接,相当于一个电子温度计,可以实时将温度传送给电脑中分析,测出地下的温度。

  二、蒸发桶

  它的外形看起来像一口大锅一样,不过它的作用可不是淘米洗菜的,而是在夏季用于测量蒸发量的,工作人员在夏季会每天早晚记录。分析当年的温度变化。

  三、风速器

  一个高七、八米只有我们扬起头来才能看到头的`大铁柱上插着风速器和风向标,这么高的设备工作人员爬到顶端记录当然很危险,它也是和电脑终端相连接的,它能够十分精确的测出风速和风向,有趣的是,我们常说喝西北风,方向感盲目的我们一般辨认不清风的来向,今天站在风速器下,不偏不倚,刚好指着西北方向。这么高大的东西,稳定性好吗?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别小看了它,它最少可以抗十级的大风。平时测量数据都很精确。

  听了一番讲解之后,我们也有了一些问题,这些数据似乎与我们平日中天气预报中所看到的内容不一样啊,天气预报中可没有地温,风速这些内容。工作人员解开了我们的疑问,这些都只是影响天气预报的因素,需要将这些因素汇总并进行数据分析,才能产生最终的天气预报。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项——温度。于是工作人员为我们打开了百叶窗,平日的气温便是从这里面的温度计测量的,但我们发现,除了温度计以外,还有一根貌似温度计的的东西,它又是什么?原来它就是测空气湿度的,天气预报中的人体感觉就是以此数据为判断依据的。

  我们同时还提出了一个疑问,每当有大雾或者沙尘天气的时候,天气预报中会出现能见度的大小的数据,可是能见度大小是如何测量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们在50m,100m,200m等地的地方都做有标记或者将某一建筑物做为标记,当有此类天气的时候观察所标记的物体,然后根据所看到的清晰程度就可以做出能见度大小的数据了。

  监测室内的数据分析:

  以上的露天工具都是为天气预报数据做一个各方面综合分析而做的,天气预报到底是怎样经过分析汇总后而生成的,奥秘其实是在监测室内。走进检测室,靠墙四周都摆放着电脑还有两台雷达监视器,显示着不同的地图。雷达监视器上有许多我们看不懂的监测数据,但我们还是找到了风速,风向等我们可以看懂的内容。雷达所监测的数据在天气预报的分析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参数。电脑上显示的数据引起了我们的兴趣,等压线,等温线,还有各种天气符号布满了地图,在院里看到的众多测量工具就是连接在这些电脑终端上,经过数据分析后可以出现在天气预报的内容中,我们领略到了天气预报中的高科技应用,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各种影响天气因素的数据传入电脑后,需要进行人工和电脑的共同分析,从而做出一个相对准确的判断。工作人员还为我们打开了甘肃省的即时天气情况,显示酒泉正在下小雪,预计两个小时后张掖也会降雪,望着窗外阴沉的天气,这预报应该没错,但我们又有了新的疑问,为什么有时候天气预报与实际天气情况大相径庭,原因是什么?工作人员解释说:“这其实就是天气预报中预报的含义了,由于影响天气的因素很多,天气情况具有不确定性和多变性,天气预报的作用就是尽最大可能的将结果预测准确,方便人们的生活。而且每当有大的气象灾害发生时,工作人员会二十四小时不停的监测,进行数据分析,尽可能的精确预报天气的变化,减少财产的损失和人员的伤亡。”气象局的天气监测系统也是全国联网的,全国各个气象站能够随时传递信息沟通并了解,做到天气预报的准确与及时性。

  至此,气象局的参观结束,我们详细的了解了天气预报从测量到分析汇总,最后成为信息被人们所接收的整个过程,我们看到了高科技仪器在气象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在参观的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收获颇丰,此次走进气象的活动胜过一堂基础理论课,我们将书本内容与实际相结合,不但增加了我们的兴趣,还使我们对此内容印象深刻。

【地理研究性学习报告】相关文章:

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报告03-14

研究性学习报告06-16

研究性学习报告05-18

研究性学习报告03-23

研究性学习报告01-17

研究性学习报告【精选】06-23

研究性学习报告06-20

研究性学习报告03-09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_学习报告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