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中期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题中期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题中期报告1
——小学高年级男生纪律管理调查研究报告xx年12月至xx年12月,我在全校开展了《小学高年级男生课堂纪律管理的研究》调查问卷及课堂调研活动,发现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已经逐步改变,老师们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尤其重视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课堂上出现的是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互教互学的学习场面,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有效的激发,课堂是生动的、积极的,活跃的。
一、在课改中虽然有一些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课改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很多课堂表面看起来教学手段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异常,学生表现的愉悦、快乐,但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使课堂成了少数人活跃的舞台。
2、学生们看似积极的发言,往往没有经过深入地、安静的思考,给人以只有温度,没有深度的感觉;还有的课堂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
3、新课堂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张扬个性,于是,孩子们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两手平放、井然有序的发言变成了把小手举得高高,随便下位,且伴着“我、我”的声音,迫不及待地抢答,课堂秩序混乱,学习效果不高。
4、学生不懂得尊重与倾听,当别人发言时,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么随便插嘴打断,嘲笑讥讽,言论自由了,良好的品格却逐渐埋没了。
5、课堂上高年级男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当老师在提问其他同学时,主张“事不关己”的学生就开始“开小差”,有的摆弄书本、文具,有的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形散神又散。诚然,新课程倡导构建宽松民主的活力课堂,但这种“活”中也需要有新的纪律规则。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严格遵纪,是对课程改革的误解。过于放纵,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课题研究计划研究目标:
(1)研究出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操作方案
(2)理论上探索小学生自律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关系
研究措施:
(1)从个体到集体的原则。小学生只有正确对待自己,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才能较好地协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养成与他人、社会协调的能力。
(2)从他律到自律的原则。小学生是从遵守已有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逐渐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低年级学生,教师的权威作用很强,而在中年级则又会出现缺乏外在权威约束、自己又不能很好约束的特殊时期,高年级则开始学会了自我约束。应该说整个小学阶段都是从他律学会自律的阶段。
(3)从学校、家庭到社会的原则。学校和家庭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最主要的地方,学校和家庭中的实践也是社会实践问题的基础。
(4)及时做好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5)做好课题的总结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比较宽泛的行动研究方法。
三、已经实施的活动及调查
1、教师对课堂纪律的重视程度
调查统计显示,65.3%的学生认为班主任经常在课堂上强调要遵守课堂纪律,27.2%认为班主任很少强调,2.7%认为班主任没有强调, 4.8%的学生对于班主任是否强调遵守课堂纪律表示不知道。
由数据可知,超过60%的小学教师重视课堂纪律,从中反映课堂纪律在小学教师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这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有关。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是很难保证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另一方面,说明班级管理制度不完善,学生课堂违纪多,影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从而引起大多数教师的重视。
四、收获一些学生课堂纪律很差,且屡教不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注意以下一些细节,把握一些教学中的尺度,从而更好掌控课堂纪律,改变并完善一些课堂纪律较差且屡教不改的学生的行为。
1.从学生们有兴趣的话题开始讲。有兴趣是最好的保持课堂纪律的方法。
2.让学生多讲,自己少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思维,不要灌输式的教学。学生也有思想也想表达,也想交流,也想通过自己与别人的交流来长进,来知道什么地方是对的,什么地方是错的,怎么错了,下次应该怎么办。
3.试着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教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学生是会感受到的。
4.不要用敲打讲桌的方式平息教室内的喧闹声或提醒学生集中精神。因为硬邦邦的敲打声冷酷、刺耳,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5.不要因一点小事就生气地离开教室。教师的离开会令个别学生幸灾乐祸,却使大部分学生感到冤屈。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是规范学生行为,而不是丢下学生不管。
6.不要用大声吼叫的方式批评学生。吼叫不仅不能增强批评的力度和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无奈、无能。让学生服气的不是大嗓门,而是大胸怀大气度,是透彻感人的说理和亲切平和的人文关怀。
7.不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轻易点名批评甚至羞辱学生。这样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会让学生在同学中被孤立,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从而抵触老师的教学。
8.不要在学生犯错误时动不动就通知家长。一旦将学生所犯的错误告知家长,学生的心理底线往往就被冲破了。一般来说,通知家长的频率越高,教育的效果越差。9.不要在批评学生时翻旧账。成长中的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如果教师的“账本”上老是记着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并且时不时地翻出来,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10.不要用过激的言辞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过分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会让学生把握不准自己行为的尺度和标准,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矫正意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批评才最有说服力。
11.不要用轻蔑的言辞或表情对待学生。老师是学生的精神依靠,老师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把标尺。轻蔑不仅会伤害学生的感情,而且会使学生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12.不要把学习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不能单凭学习成绩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因为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也多种多样,不恰当地分等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抑制学生的发展。
13.不要在批评学生时涉及学生的生理缺陷或家庭背景。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14.不要把不良情绪带到课堂。更不要因工作或生活上不顺心而把怨气迁怒到学生身上。学生不是教师的出气筒,而是需要教师关心、爱护的对象。
15.不要忽视学生的任何闪光点。学生有进步或有优秀表现时,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在学生心目中,来自老师的表扬是自我价值的最佳体现,同时也能激励学生改正缺点。
16.不要迁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小过错,在教学中要一视同仁。因为品质的培养比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成绩好的学生本来就有一种优越感,老师的迁就不仅不利于培养其良好习惯,还容易助长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气。
17.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反复。只有在不断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中不断的改进错误,呈螺旋式改变趋势,从而督促学生慢慢地改变自己,不断地完善自己。
我们教师在注意以上一些细节的同时,在教学中也要反复地思考和实践,不断地改变方式方法,不断总结,从而更好进行教学。
五、经验与问题
本课题难点在于:影响学生动因及其的研究实验。
人的因素第一,学生能否积极主动、自动,固然与教师的主导由重要的关系,但就其学生个体而言,与他们的动因有关。这些动因涉及多方面,有思想、情绪、兴趣、爱好以及家庭、社会背景,尤其是动因关联着的学生个性有千差万别,思想心理也是处于动态的,且各个动因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制约,这就为研究和实验增大难度。
不过,我们有过去实施过省教育厅科研课题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准备从下面两点突破:
1.通过对实验班学生现有的思想、情趣、爱好、心理、品质及其背景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微机整理、归纳、建档。
2.通过对学生个体的调查、了解和分析,选择其中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个性因素,按课题有关要求,具体运作予以突破。
课题研究实验的思路和方法
尊重、平等教育也好,师生互动也好,关键在于教师,首先和重要的,在实施本课题全过程中,自始自终组织参加研实的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观摩师生互动的优质课,随时了解所在班级学生思想、行为现状,使其教学观念得到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得到超越,理论上得到完善和丰富,学生实际得到不断了解。
其次,对参加研究的教师进行课题培训,通过对本课题方案和细则的宣讲、解说相关理论和学习,使其了解本课题的界定、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内容及难点的突破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等,使其明确各时段的目的、要求,增强参加研究实验教师对具体行为自觉性,提高有效性。
第三,具体运作,要求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相配合。
1.课内,各任课教师按本课题对教师具体行为的要求,结合本学科特点,进行规范;课外,组织学生参加各科兴趣活动小组,丰富学生生活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对学生生活的兴趣和依恋感。
2.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责任更重大了,内容增多了,组织各种主体班会,广泛开展兴趣小组,实行干部轮换制,当好生活指导教师,落实《师生对话卡》。
第四,将研究实验内容,分解为若干微课题和微微课题,划分若干时段,每个时段重点研实一个微课题或几个微微课题,有利于目标集中。除了对整个方案拟定出细则外,每个时段都要列出行事历,这个行事历包括目的、内容,负责人以及相关要求,使之能更好更具体操作。
第五.每月定期召开两个会,一是学生信息员座谈会,二是参加研实教师小结会。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反映,在教与学方面,师生相互沟通;教师小结会,一是按时段要求和学生反馈信息,不断修正教师按课题要求的教育教学行为。
六、今后研究方向
1、明确学科规矩与要求,并经常性提醒。数学课有数学课的规矩,英语课有英语课的要求,“先说断,后不乱”。否则
,就无序。而且对于要求和规矩不能朝令夕改,并要经常性强化、提醒,让学生形成习惯。
2、教学中做到“心有余而力要足”。“心有余”,就是除了教学要管课堂,不能只专注其一,而忽略课堂系统中的其他要素,特别是学生反应情况。要做到“心有余”,前提是充分备好课。“力要足”强调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影响力和管理上的坚持力要足,不要忽紧忽松、虎头蛇尾。
3、不要吝啬关爱、喜欢、期望与赞赏的语言,加强正面引导。想赞美就说出来、写下来,有期望就提出来、递过去。学生渴望被关爱被喜欢被赞美,我们不要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褒奖语言、热情掌声、欣赏眼神和期待目光。4、师生共同管理,培养“规则”意识课堂管理光靠教师太势单力薄,需要学生在提高认识、强化纪律意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集体活动没有规则是无法有序顺畅进行的, “规则”成为了学生的内在需要,以实现师生共同管理。5、运用丰富的体态语暗示和控制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体态语,举首投足、面部表情、动作姿态、目光眼神等等都各不一样。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熟悉自己的体态语,老师的体态语一出现,学生立即知道应该注意什么,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配合默契,心照不宣。6、分层次管理,转化中间分子,控制特殊人物对于违纪学生群体要注意长期观察、分析,哪些是“跟班儿”,要心中有数,分而治之,区别对待,努力瓦解同盟,做到“转化”中间分子,控制“特殊人物”。7、走到学生中间去教学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教学,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大,心理距离也大,而教师的影响力也就小了,学生熟悉了你的特点,后面的学生就可胡作非为了:睡觉的、看课外书的、听音乐的就司空见惯了。8、以任务或课堂练习调控纪律运用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全面总结课题实验经验,完成课题研究报告,进行结题鉴定并积极进行课题成果推广工作。课题研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与装点门面的,课题研究必须来源于学生并服务于学生。本学期一定本着这个原则,潜心研究、服务教学。
课题主持人:
课题组成员:
课题中期报告2
自申请课题立项开始,从调查现状、学习理论、组织研讨、教学研究、收集资料到现在,课题研究已经进入中期阶段,现将这大半年来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1、针对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确立课题研究的题目和方向。
2、撰写开题报告,根据指导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进一步明确研究对象,提高研究要求和成果标准。
3、了解了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现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生的读书兴趣、阅读时间、阅读数量、图书类型、个人收获、读书方法、书籍来源以及家庭藏书情况作了系统调查。调查结果发现班级大部分孩子由于家庭环境影响,并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家长更没有时间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孩子们读的书多是一些简单的漫画之类,阅读时间也比较少,没有固定的阅读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5月)
1、学习相关研究理论资料:
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了解各个年级段阅读教学的相关要求和方法。阅读《小学语文文本解读》及各种教育类杂志上对于小学阅读方面的资料文章。
2、创设阅读氛围:
精心布置班级图书角,将学校图书室借来的书和同学们带来的书整整齐齐的摆放好。这些书,都是根据班里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阶段选择的,内容多种多样,有童话故事、科学探险、也有和生活贴近的儿童小说等。
3、开展“全班同读一本书”活动。
本学期我推荐家长朋友们给孩子买《长袜子皮皮》这本书,这本书是这是瑞典儿童文学作家阿斯特里德·林格伦的童话代表作,书里写了一个奇特的小姑娘皮皮的故事,内容想象力丰富,语言风趣,孩子们非常喜欢。除了推荐读书外,还让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阅读,并鼓励他们交换图书,分享读书心得。
4、教给阅读方法,制定阅读计划。
在大多数孩子已经爱上阅读后,我让孩子们为自己制定一个阅读计划。每个月的月初,将这个月要看的书列出来,并且写清楚最少阅读的页数,以及阅读后成功的展示方式,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者办一份阅读小报、分享一个阅读小故事等。
制定好阅读计划后,让孩子们把阅读计划贴在要看的书的首页,每天对照计划看自己完成了多少,一个月后,全部完成计划的同学会得到相应的奖励。阅读计划实施后,孩子们阅读的积极性又提高了不少,而且把阅读计划也做得越来越有美观,执行性也很强。
同时,除了最初的朗读训练外,在课堂上我们还进行了默读和快速浏览的训练,让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同时,学会有选择性的阅读,提高阅读效率。
5、争取家长的配合,保证阅读时间。
学生在校阅读时间毕竟是短暂的,因为有很多的课程和学习任务需要完成,最好的阅读时间是在家里,爸爸妈妈也是他们阅读时的最好伙伴。但是我们学校孩子多数来自农村家庭,家长们文化程度不高,几乎没有阅读的习惯,或者只是忙于生计。为了让家长行动起来,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把阅读的好处讲给他们听,并举例告诉他们让孩子阅读就是给孩子储存一生最宝贵的财富。我设身处地地从家长的角度考虑,给他们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每天陪读10分钟开始,让家长朋友们坚持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认字多了,阅读能力提升了,家长看到了阅读的好处,再也不用我动员就主动参与到亲子阅读中去了。
6、展示阅读成果,增强阅读信心。
为了让学生看到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变化,体会到阅读的好处,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持续兴趣,我会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并布置给学生各种各样的阅读任务。为了督促孩子们阅读,我在班级微信群里开展阅读答题活动,每个礼拜由一个学生负责给大家出题,其他同学通过语音回答,学生们为了在群里有良好表现,都格外认真地阅读。这项活动的开展,获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好评。
除此之外,我们每月会举办一次阅读成果展示会,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办的小报、阅读卡以及写的阅读感悟都会在阅读展示会上展示交流,并拍成照片在群里向所有家长展示,优秀的阅读成果还会获得班级积分奖励。
这些活动的持续开展,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得了阅读的成就感,班级阅读氛围也越来越好了。
7、收集阶段性资料,整理研究成果。
在组织学生阅读的.同时,收集学生的阅读卡和写作成果,为课题的结题做准备。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存在的困难:
1、个别学生还没有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只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勉强阅读。
2、进入三年级,学生学习任务加重,还有不少同学参加了课外辅导班,阅读的时间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不支持孩子的阅读。
解决思路:
1、放开让学生去读,不加干涉,完全凭兴趣去读,允许一部分同学跟着自己的节奏走。
2、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尽量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让他们又时间去阅读。
3、利用开家长会和网上沟通的机会,根据学生的阅读需求给家长推荐书目,让家长积极为孩子购买。让家长也来参与我们的课题,密切配合我们的工作。
课题中期报告3
各位领导、校长、来宾:大家好!
经过多方的积极筹备,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资助的《中职教育学生厌学与流失》课题中期报告会今天在衢州工程技术学校召开。
参加会议的领导有:衢州市教育局主抓职业教育的翁局长,衢州工程技术学校郑校长,衢州工程技术学校余国良老师,郑州市宏邦文化传播公司陈克经理,河南中德文化传播公司任振中经理,深圳市精智人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余建明老师,以及参与这次会议的各位校长和课题组成员。
首先我代表课题组向给予这次会议大力支持和关心的翁局长、陈经理、任经理、衢州工程技术学校的领导及参会的各位校长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下面请翁局长给大家讲话。
……
翁局长对职业教育的深刻研究,以及鱼塘理论的贴切比喻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应用,翁局对衢州职业教育的发展更是起到了很大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再次感谢翁局长对我们课题组工作的支持、鼓励和指导,谢谢翁局长。
二、现在我宣布“职教先锋联盟”团队成立!
核心成员如下:职教先锋团团长、讲师、课题组核心成员余国良老师;职教先锋团讲师、课题组组长、河南商丘技师学院侯银海老师;职教先锋团讲师、课题组核心成员、山东济南铁道技师学院车希海老师;职教先锋团秘书长、课题组核心成员、河南张先娜老师。希望有志于职教又好又快发展的职教同仁踊跃加入,有意者直接和秘书长联系。
三、下面请侯银海老师做课题中期报告
……
我们的课题凝聚了团队的智慧,集聚了团队的力量。要想不厌学,课改是关键;要想不流失,学校吸引力很关键。
四、下面请余建明老师作《中职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的报告
……
五、下面请车老师作《修炼教育内功,提升学校吸引力,减少厌学与流失》报告
……
车老师是课改教改专家,编了一本《现代职业教育实用手册》一书,该书的理念非常先进,与国际接轨,希望有兴趣的各位领导有问题可以直接和车老师沟通。
六、衢州工程技术学校在这几年间有几百人迅速发展到5000多学生的规模,其中的艰辛和发展之迅速是无可比拟的,下属的技师学院是浙江省最好的技师学院,余书记在学校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下面请余书记作《想法好,做法巧,每个孩子都是宝,厌学流失学生会减少》的`报告
……
相信余老师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理念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余老师倡导的“五声教育”“五自管理”在该校搞得如火如荼,使该校学生的素质有很大的提升。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这次余老师将给在座的各位领导每人赠送一本书记的专著《爱与智慧——中职学生教育密码》,书上除了刚才余老师讲到的部分理念和做法外,还有很多值得大家借鉴的方法,我个人感触最深的就是“要把学生当恋人”,换个角度看问题,你会发现,中职教育真的会好起来的。
最后我宣布,中期报告会闭幕,谢谢与会的各位领导,再见!
课题中期报告4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农村初中教学中存在了很多问题,客观上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大部分到了城区学校,留下来的大多数都是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因此农村物理教学面临学生怕学、老师难教的现状,要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必须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喜欢物理,学懂物理,乐于学习物理。“快乐物理”课题研究势在必行。
二、研究目标
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和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勇于质疑、提问,从而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2、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监督下逐渐的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大教育观。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也落后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前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推进,当然也难指望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也无法使他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针对社会经济以及各方面突飞猛进的发展,那么我们对教育的方式和对学生的培养也应该转变观念,把传统的传授知识为主改为传授学习方法和知识并重,既重视知识培养又重视技能的培养,更不能忽略情感的培养。
现代学习方式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的一种开放系统,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引和强制,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学生在逼迫的状态下被动地学习,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其学习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有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他就会把学习当成是一种享受,他就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因此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从现代学习方式的方面来讲,通过快乐物理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四、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过程
(一)、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发现快乐。
不少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只要自己喜欢的学科,我就一定能把它学好。但是也有不少学生有这样的经历,自己的确很喜欢物理,可物理成绩老是上不去,这是什么原因呢?也有部分学生虽然不太喜欢物理,但是学习起来还比较顺利。我相信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碰到过。经过调查持有第一种说法的学生,他们喜欢物理并且能学习好物理的主要原因有:
1、教师幽默风趣,知识渊博,教学水平高;
2、学生的学习方法科学,学习习惯良好;
3、受到家庭中他所信赖的某个成员的职业行为与物理有关、相关或相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较大;
4、受到某位科学家的影响;
5、物理本身的趣味性,以及它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应用实际联系的紧密性,在他们的心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持有第二种看法的同学,他们喜欢物理主要原因是物理本身的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强烈吸地引着他们。他们学习物理有困难的原因主要有:
1、缺乏正确的方法;
2、教师的教学存在某些缺陷;
3、过高的要求与学生自己实际的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差距较大。
持有第三种说法的学生,其实他们的各学科的成绩均不错,只是他们的兴趣不在物理这门学科上而已。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教师必须从不同的方面采取不同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讲课不能只照本宣科,应当反复讲学习物理的意义,平时突出讲解相关知识在实践中的用途,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习物理的稳定的持久的兴趣。兴趣和爱好能产生巨大的力量,会有意或无意地记住大量的东西。同时还要指出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有个思想准备,有准备就能提高对重点的注意力,有准备就能克服困难,攻克难关。
其次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易到难,打好基础,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培养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学生要有足够的毅力和恒心。
再次,教师要从生活生产中帮助学生发现物理的美,要帮助学生发现学好物理的巨大益处。让学生体会学习物理是有用的,从内心上要求自己必须学好物理。
例如,我们要求学生回家后查看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先看电器的说明书,自己能看懂多少,再与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这个作业要求不高,学生也有兴趣,在看似简单的问题中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其实与我们的生活结合的非常紧密。我们还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你在日常生活用品中举出一样,并说出其中用到的物理知识,如果你认为有什么不足,在利用你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加以改进。这个问题比前一个问题要求高了很多,但是大部分学生都能举出一样,并有少部分学生提出了很好的改进意见。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复习了物理知识,而且主动地去提出问题。
(二)、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投其所好,得到快乐。
学习比较差的学生,不仅不能提出问题,就是教师请他们说说自己还有哪些问题不清楚,他们也是含糊不清,这样连教师辅导也难以下手。因此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且提出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中学生的想像力丰富,喜欢无边无际地想,教师要鼓励他们海阔天空地想,更要积极鼓励他们要合乎逻辑的思考问题,从而使他们的想像逐步步入科学思维的轨道,以避免胡思乱想。
如何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呢?
1、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问
2、创设有利于提问的最佳情境--让学生乐问(引导提问的一般模式)
提问的最佳情境主要有2种,一是新奇,二是怀疑。
(1)在新奇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有意设计一些新颖的,充满悬念的或与生活经验冲突的情景,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根索源的欲望,此时学生很自然的全身心投入其中,思维一下子就展开,老师稍加点拨,同学们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怀疑方面,“疑则思,思则问”,在教学中,对于物理学科的特点,在研究某个课题时,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让其他学生提出他们的怀疑。
3、教给学生提问的常见方法--让学生善问
“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使学生善问,必须“教以渔”。课堂上,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抓不住要领,有时提出的问题太简单,没有思维价值,有时冥思苦想提不出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也就是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
(1)模仿提问法
(2)阅读提问法
(3)比较提问法
(4)反问提问法
(5)推广提问法
(三)、师生共同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竞争性,感受快乐。
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逐步形成。物理学中有一些概念、规律很抽象,光靠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可收集或自制相关教具、学具,在授课时演示或让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概念或规律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如在学习分子运动、磁感线、电流、电压等一些抽象的概念时,必须借助想象才能理解,要帮助学生理解,可凭借科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制作相关课件,模拟这些物理学过程,或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并下载,播放给学生观看,师生共同讨论,既便于学生理解,也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习物理乐趣。
目前,我们总体的物理教学质量虽然在不断提高,物质条件也有了飞跃发展,但是我们现在农村教育的物质条件在提高的情况下,成绩却不见长,造成了优质生源不断进入市区中学,大部分农村中学只留下了三流的生源,也使大部分教师感到课越来越难上,学生的思想工作越来越做,城区学生竞争激烈,农村中学学生竞争意识落后,城乡差别拉大了。因此在农村中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尤为重要。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物质条件丰裕,不少学生在生活中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感觉生活非常轻松,毫无负担和压力,因此他们承受压力的能力就很弱。在学习上不求进取的思想比较严重,因此培养他们的竞争心理非常重要。我们认为:第一,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为谁而学,要明确学习是谁的责任,谁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要确立每个人各阶段的学习目标,每天要有任务,每周要有计划,每月要有计划,每学期要有自己的目标。第二,在班级中、在年级中,确定自己的竞争对手。例如班级与班级之间签订竞争协议,班级中各人确定自己的赶超对象,可以确定自己期中目标和期末目标,并且张榜公布,在班会中公布,以起到监督作用。通过这样的形式很多学生的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了,学习也有了明确的目标,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
课题组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书籍和有关文献资料,寻求更直接的理论支撑并完善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借鉴有关理论进行模式建构的初步的理论研究并进行模式假设和雏形模式建构,用理论指导实践,收集整理与课题研究相近或相关的理论和经验,确保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和正确指导。
(二)调查研究
问卷调查在实验班中抽取部分班级进行问卷,调查他们对课堂学习情况以及如何处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态度情况进行调查,测试后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看法,并从学生角度找出什么样的物理课堂才是快乐的课堂。
六、研究的初步成效
1、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1)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欲望,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2)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初步体验到学习物理的快乐。
本课题的研究,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枯燥的知识变为主动快乐的探究知识,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增强。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为学生能主动的融入物理课堂中,学习气氛很浓,提高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在积极、和谐的课堂环境中,主动提问,乐于探究,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学习质量得到提高。在我校生源比较差的情况下,物理平均成绩仍稳中有升。
2、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1)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教学行为有了改善
课题组成员确立了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在教学中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实行平等教学和民主教学,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课题组成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有了提高,有力推动了我校的课改工作。
(2)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课题组成员在优秀课评比及素质大赛等方面取得显着的成绩,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意识有了增强,研究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撰写的论文多篇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七、问题与反思
存在的问题:1、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相对比较差,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所得的效果并不明显,尤其对双差生;2、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改观,但是如果我们监督不严的话,部分学生很容易又回到以前的状态;3、我们还不能争取到所有家长的配合,学生在节假日的情况还不能得到保证,
反思: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还要进一步和家长联系,多和学生谈心,找出学生不愿学习的真正的原因,在课内课外全方位的监督。我们培养学生的主动性态度不仅仅在学习上,还要在生活中培养。以后的工作还有很多改进的地方,我们在理论方面还存在很多缺陷。
课题中期报告5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由莒镇中学物理课题组承担的'初中物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课题,与20xx年9月份申报,与11月份开题被确立为禹城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的课题,今天,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向各位专家、领导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合作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学生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这就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我们物理教研组决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期望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有效教学。并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要求学生努力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评论他人的观点,学会进行物理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使学生在集体的学习合作中逐步意识到在当今竞争的社会中,有比竞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合作。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①通过课题研究提炼构建有助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一般模式和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民主的意识、竞争的意识、创新的意识和善于表达的能力。
③小组合作学习中,研究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完善的联系,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效的评定及多元的评价策略。
研究重点: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及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
研究难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及进展情况
1.学习相关理论,为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首先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自己学习相关理论,大家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心理学、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理论文献和各种案例。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大家沟通交流,经过不断的讨论甚至是争论,老师们的思想观念渐渐地统一,并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内容。确定主题之后,我们物理组又一起学习了一些相关的现代教学理论,主要有《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法及原则》、《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等,通过这些理论学习我们大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更加深刻,为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进行实践,开展合作学习,改进合作方法。我们的课题研究于20xx年10月正式进行课堂实践,课题组成员分别按照各自设定的小组合作模式开展起来。先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试着运行,主要的研究方法采用的是案例分析法,我们学校一直采用集体备课的教研形式,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做一次公开课,我们物理组每两周有一位教师上示范课,我们的课题研究结合讲课教师的课例进行分析,共同探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为了了解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现状,我们于今年的11月份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共调查了六个各班的近300名学生,调查问卷及调查资料见档案,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①、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这种学习方式比较感兴趣。
②、课题组的老师们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学生心中已认可了这种学习模式,在合作前,教师都能结合教学,给学生明确的合作任务,明确的合作目标,并有一定的分工,在合作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合作者' '参与者' '咨询者' '指导者'的作用,参与学生的讨论,及时发现问题,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争取不使每个学生'掉队' ,并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之上获得进步和发展。
③、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合作学习环节,教师们做的还可以,但合作之后的评价可以说还是一个'空白'有的老师对发言的学生进行个别表扬,有的老师通过发激励卡的形式对小组进行表扬,但没有一个老师综合评价每个小组的表现,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我们的学生在一番努力打拼之后,虽然硕果累累,但却没有得到任何的赞誉和奖励,下次还会努力打拼吗?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在课上有出色的表现,学生对我们同样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是我们的表现却让学生很是失望,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倡导和研究,不断地丰富它,充实它,让它在教科研的道路上开出璀璨的花。
课题中期报告6
中期视导期间,于XX小学集中查看了《XXX开发与研究》开题以来形成的资料,对课题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质询,听取主持人XX所作《XXX开发与研究》中期报告,经过座谈评议,一致认为:
(一)课题研究开展的扎实有效,符合课题申报书和开题报告设计的研究进度,研究时间与研究内容匹配。完成了研究样本的确定、座谈调查、调查问卷设计与答卷,对获得的大量调研信息和数据进行了汇总。摸清了本校学生不会写日记、怕写日记以及教师们开发日记校本课程的模糊意识、甚至错误意识情况,针对调研结果开展研讨,初步形成了开发日记校本课程的共识、明确分工、课程纲要框架,以及结合学科教学逐步推进的策略;收集、编印了实施校本化日记课程的相关资料,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易于落实;对校本化课程整合做了大量基础工作。
(二)课题前期研究计划得到比较认真的`落实,预期工作任务达成度较高,为下一步的深化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全面完成研究任务提供了保障,特别是领导的大力支持、校长的率先垂范,以及课题组成员的团结工作、先进实验班级教师引领下学生及其家长的热情参与,定能使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三)鉴于课题研究需要教师们首先结合自己学科尝试引入日记,同时顾及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还要适当考虑与相关课程及学科联系、整合,对教师研究素养提出很高的要求,为使此研究有序推进、走向完善,建议课题组加强课程理论学习,明确课题研究内涵,明确细化日记课程纲要,及其推进具体目标、措施和时间节点等。
评议专家组签名
20xx年4月21日
课题中期报告7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应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然而长期以来,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往往重读、写,轻听、说。教师们并非不知道口才交际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后的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迫于考试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地引导学生抠字句背解释,而把许多能力的训练挤出了语文教学的课堂。现在,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认识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必须在语文课中给它以应有的一席之地。
再则,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记者、节目主持人、导游、推销员谁个不需口才?事实证明,在各行各业打拼取得成功,有良好的口语表达是多么的重要。
因此,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口语交际训练刻不容缓。教师给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语言实践形式,打造宽阔的语言实践平台,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和社会交往中能说、敢说、乐说、善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高素质全方位发展人才,是我们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课题中期所要达到的目标
1.探索出有效的激励机制,让学生主动积累语言,灵活运用语言,能说会道。激发我校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
2.探索出有趣、多样而有效的语言实践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规范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
3.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言,用语言的意识,拓宽语文教学的渠道。
4.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构建我校口语交际课的新思路、新模式。
三、具体实施过程
1、20xx年11月下旬,进行了《初中语文几级能力研究》的问卷调查,并形成了报告。
2、20xx年11月下旬,开展了口语交际活动《<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辩论赛活动,并形成总结性报告。
3、20xx年12月上旬,开展了口语交际活动《话说我家》,并形成总结性报告。
4、20xx年12月下旬,开展了口语交际活动《讲故事,评故事》,并形成结论性总结。
5、20xx年1月上旬,开展口语交际活动《交流格言》,并形成结论性总结。
四、本阶段取得的成果
1、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综合素质将有明显提高。学生的胆子大了,口头表达能力增强了,合作交往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交往过程中遇到问题也能想办法解决。
2、学生掌握了一些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开始尝试与其他人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得到提高。
3、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渗透,不断的训练和强化,优化和改进学生口语交际方法,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学会在课堂中主动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小组讨论中主动积极发言。
4、通过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使我的课题小组的成员从理论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从课题的立项,开展研究。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大家集思广义,从活动的设计,操作,反思中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的水平得到了提高。
五、本阶段课题研究的反思
通过前一阶段的对于课题研究的摸索和方法的实施,我们的思路是正确的,通过立足学生实际,立足教材,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掌握技巧,形成能力。同时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采取积累,运用,最终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虽然说课题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研究中我们也不断的反思,也存在一些问题:
1、工作量大,时间紧忙不过来。(很多研究性的东西、资料查找都放在周末或放假做。)
2、学校做这方面研究的人手少,缺少交流,很多东西有闭门造车孤立无援的感觉。因此,所整理的东西很粗糙存在个人观点,甚至错误。
3、缺少学习培训,很多东西只靠个人经验,缺少理论指导和专家指导。
4、对于农村初中生这一块,口语交际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和一些老师认为在这上面花费时间划不来。
六、后续工作及措施
1.紧抓教材,用活教材,进一步提高学生交际兴趣。
人人参与是口语交际课的前提,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是训练要在口语交际的情境中进行。根据每次训练要求,老师们在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后,因课择法,精心设计,让学生在玩一玩、猜一猜、找一找、议一议、演一演、赛一赛等形式中进行交际说话,使学生在每次训练中都处于新奇、兴奋的积极状态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际氛围,提高了交际兴趣。
2.用各个途径来挖掘口语交际的方法,最大程度获得训练成果。
单纯依靠作文课开展口语交际课的形式太过于单一,而且效果微乎其微,因此必须拓展口语交际训练的空间,加大训练的力度。为了开好头,上到校长,下到教师,一律以身作则这也为他们提高书面语的表达能力提供了平台。
3.尽量给给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机会,全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口语交际的成功,光靠嘴上说是不行的,这相当于纸上谈兵。需要大量的时间活动来实行。所以,学校给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口语活动,比如辩论赛,演讲比赛,小主持人等等,从各个方面培养学生口语能力。
总之,纵观课题研究状况,我们看到,教学改革的步伐和老师知识更新的速度总是存在着差距,研究的时间匮乏,有很多口语交际课仍是“穿新鞋,走老路”,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融入课堂。课题研究中部分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做得不够,所以,如何让每个学生真正融入到口语交际这个大课堂,充分认识到这一课程的重要性,是我们今后工作中要努力改进的方面。我们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的。
课题中期报告8
20xx年12月至xx年12月,我在全校开展了《小学高年级男生课堂纪律管理的研究》调查问卷及课堂调研活动,发现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已经逐步改变,老师们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方式,尤其重视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课堂上出现的是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互教互学的学习场面,学生思维的火花得到有效的激发,课堂是生动的、积极的,活跃的。
一、在课改中虽然有一些可喜的变化,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课改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很多课堂表面看起来教学手段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异常,学生表现的愉悦、快乐,但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使课堂成了少数人活跃的舞台。
2、学生们看似积极的发言,往往没有经过深入地、安静的思考,给人以只有温度,没有深度的感觉;还有的课堂教师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也就是说,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
3、新课堂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让学生张扬个性,于是,孩子们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两手平放、井然有序的发言变成了把小手举得高高,随便下位,且伴着“我、我”的声音,迫不及待地抢答,课堂秩序混乱,学习效果不高。
4、学生不懂得尊重与倾听,当别人发言时,要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么随便插嘴打断,嘲笑讥讽,言论自由了,良好的品格却逐渐埋没了。
5、课堂上高年级男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当老师在提问其他同学时,主张“事不关己”的学生就开始“开小差”,有的摆弄书本、文具,有的交头接耳地窃窃私语,形散神又散。诚然,新课程倡导构建宽松民主的活力课堂,但这种“活”中也需要有新的纪律规则。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严格遵纪,是对课程改革的误解。过于放纵,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课题研究计划
研究目标:
(1)研究出培养小学生自律能力的操作方案
(2)理论上探索小学生自律与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关系
研究措施:
(1)从个体到集体的原则。小学生只有正确对待自己,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才能较好地协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养成与他人、社会协调的能力。
(2)从他律到自律的原则。小学生是从遵守已有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逐渐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低年级学生,教师的权威作用很强,而在中年级则又会出现缺乏外在权威约束、自己又不能很好约束的特殊时期,高年级则开始学会了自我约束。应该说整个小学阶段都是从他律学会自律的阶段。
(3)从学校、家庭到社会的原则。学校和家庭是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最主要的地方,学校和家庭中的实践也是社会实践问题的基础。。
(4)及时做好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5)做好课题的总结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比较宽泛的行动研究方法。
三、已经实施的活动及调查
1、教师对课堂纪律的重视程度
调查统计显示,65.3%的学生认为班主任经常在课堂上强调要遵守课堂纪律,27.2%认为班主任很少强调,7%认为班主任没有强调,8%的学生对于班主任是否强调遵守课堂纪律表示不知道。
由数据可知,超过60%的小学教师重视课堂纪律,从中反映课堂纪律在小学教师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这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有关。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是很难保证完成教学目标与任务的。另一方面,说明班级管理制度不完善,学生课堂违纪多,影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从而引起大多数教师的重视。
2、分层次管理,转化中间分子,控制特殊人物
对于违纪学生群体要注意长期观察、分析,哪些是“跟班儿”,要心中有数,分而治之,区别对待,努力瓦解同盟,做到“转化”中间分子,控制“特殊人物”。
3、走到学生中间去教学
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教学,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大,心理距离也大,而教师的影响力也就小了,学生熟悉了你的特点,后面的学生就可胡作非为了:睡觉的、看课外书的、听音乐的就司空见惯了。
4、以任务或课堂练习调控纪律
运用经验总结、案例研究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全面总结课题实验经验,完成课题研究报告,进行结题鉴定并积极进行课题成果推广工作。
课题研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与装点门面的,课题研究必须来源于学生并服务于学生。本学期一定本着这个原则,潜心研究、服务教学。
课题中期报告9
一、课题简介
20xx年6月我校向江苏省教育学会申报了“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同年10月得以立项,20xx年10月在太仓市教师发展中心的统一领导下顺利开题。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把课题改为: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力求做到领导重视,课题研究人员工作到位、脚踏实地,课题研究紧张而有序、进展顺利。学校紧扣研究目标,注重挖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优点,与本地学生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开发、利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乡的人文资源,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养成教育与学校的科技特色活动相结合,努力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营造一个平等和善、和睦相处、互帮互助的环境,让他们都能受到平等教育,融入城市的教育环境中。从而提高办学水平、提升市民素质,维护地方安定、促进地方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初中阶段的孩子还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诱导不好,就很容易沾染不良习惯,甚至会走向犯罪道路。我校目前招收的学生中一半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因此伴随出现的是学生的行为习惯问题比较多、比较复杂。面临不良的生存环境,与本地孩子相比,外来务工子女存在更强烈的自卑和自尊心,在人际交往上也出现更多的孤独感和焦虑感,他们是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因此,学校有责任、有义务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优质教育的义务。经过规范、系统的学校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的成才奠定基础。
(1)实现均衡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应该是平等教育。在教育中,挖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独立性强等优点。能教育与影响本地学生的成长,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改掉不良习惯,使他们更好地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讲: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
(2)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研究与教育,可以进一步融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间的关系,促进他们融入本地区经济、文化等领域,加深与本地居民的相互了解。消除无形中存在的歧视、自卑、对立等情绪。建立和谐学校、和谐社区乃至和谐社会。
(3)促进文化交流的需要。我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来自全国五湖四海,他们家乡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地研究。能发掘这种多元文化。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改进教育方法的需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群体”,学生来源比较复杂,个体差异较大。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从而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教育能力,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5)创新学校管理的需要。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师生的教育与管理、课程的开发与调整等诸多问题。学校管理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日益增多的新形势。才能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地发展。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充分调研,课题组认为本课题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1、改变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的现状。根据调研,我校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主要表现为:随地吐痰、扔垃圾;同学之间打架、斗殴;学习上缺乏信心、自暴自弃、厌学甚至逃学。课题组通过对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产生的根源,探讨外来民工人员子女不良行为习惯和不良心理的预防和矫正策略,有效地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发展他们健康的心理,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改变教师的观念,寻找合适的教育策略。在教育中,好多教师还是老观念、老的教育方法。我们要努力探索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心愉悦地接受教育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有公平的教育权利和平等的成长条件,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全校学生都能健康地成长。
3、改进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法。众所周知:父母作为孩子的人生第一师,在对孩子的意志品质、个性特长等方面的培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长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习惯,给孩子做好榜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讲道理而不是粗暴地打骂,让子女在友好和睦的环境里成长和学习。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外来务工子女:就是指从经济落后的地方流入到经济较发达的乡镇的劳动力,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的外来人员,被人们约定俗称为“外来务工人员”,而他们的子女就被称为“外来务工子女”。
行为习惯:心理学认为,行为习惯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在大脑中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在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而然地出现相同的反映,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习惯成自然。”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作用,它不需要别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简言之,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养成教育”: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即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各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道德行为、意志品质、情感意识等方面素质形成与提高的一种教育。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
基于以上背景分析而形成的针对性问题,课题组提出改进农村初中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从而改善行为习惯不够理想的现状,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课题组拟定了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目标:
(1)通过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的现状。
(2)通过研究和实施,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动全体学生素质的提升。
(3)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师的教育方法,研究制定合适的教育教学策略。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内容:
(1)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内容包括:学生籍贯、民族分布、学习基础、学习目标、行为习惯、个性特征、心理状况、家庭情况、家庭经济等情况。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成为自律的主人。探索如何发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应用目标激励法、自我教育法、相互教育法等方式方法,有效地引导、激励他们化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参与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生活习惯,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我们要通过建立家长学校,理论的学习,探索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的方法,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培养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研究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符合科学规律的学习习惯,探究怎样指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挖掘、整理家乡的人文资源,既丰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又发展他们的交往、创新等能力;如何指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学习,主动地阅读经典书籍,让他们在优秀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怎样在课堂学习中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习能力、鉴别能力,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二、研究进展
本课题的研究自20xx年6月开始至今,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前期准备阶段
时间为20xx年2月――20xx年5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立研究方向、对课题方案的调研论证。具体工作为:
1、为了丰富研究人员的知识,帮助他们熟悉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提升他们的研究水平,造就一支具有良好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教师群体。学校聘请太仓市教师培训中心的专家严乃超老师来校进行课题研究的培训。
2、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推荐下,阅读了一些理论书籍,通过自学、集体讨论,交流学习心得,不断夯实理论素养。
3、为了更好的了解我校外来民工子女的相关情况,为我校的主课题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课题组成员在不记名的情况下,对外来民工子女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对每道题目都进行了细致的数据统计。
第二阶段:课题设计申报阶段
时间为20xx年6月――20xx年10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善领导机构,落实研究计划,确立课题方案,完成开题论证工作。具体工作为:
在20xx年6月,以各学科骨干教师和年级组长为基本研究人员成立了总课题组,拟定研究思路,制订研究方案,完成了课题申报工作。在20xx年11月成立了6个子课题组,制定各自具体的研究方案,各子课题组进行了调查研究。在20xx年5个课题成功申报了太仓市级课题(1个重点课题、两个规划课题、两个微型课题)在20xx年10月举行开题论证会,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并启动课题研究。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时间为20xx年11月――20xx年7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开展课题研究和调整课题研究,具体工作为:
全面实施研究方案,重点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班主任对外来民工子女的在校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原因,研究促使他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和方法;二是任课老师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行为习惯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从而为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课题中期报告阶段
时间为20xx年9月――20xx年11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炼研究初步成果,撰写中期研究报告,接受中期评估验收,并进一步调整研究方向、改进研究过程。
在研究的过程中,为了确保研究的顺利有序有效进行,课题组严格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采取了一些扎实有力的举措,主要有: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功能,课题组利用校本培训和继续教育,邀请苏州市家长学校的心理学专家到我校进行讲座。学校的心理健康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活动,“千名教师访万家”的活动。在教学上,课题组通过“教研活动”、“同伴互助”等形式,引领教师在课堂上对外地民工子女进行因材施教,并且适时地渗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下面着重介绍课题组调查分析和实践策略这两方面的具体进展。
(一)收集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课题组的成员们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络、书本收集了国内外在“外来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相关资料。我们在资料的收集中发现:关于农村初中的外来民工子女的资料少有介绍,这也是此课题独特性的具体体现,但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我们学习了《心理学导论》、《走进新课程》、《人本主义理论》等理论知识。在了解了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的历史的基础上,对相关文献资料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和思考,撰写了文献综述。
(二)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习惯的调查分析
自20xx年初确定课题方向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对外地民工子女及家长都做了许多调查和访谈。我们通过对外来务工子女访谈,了解他们的籍贯、年龄、家庭成员、父母的职业和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问题;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印象(学习、行为习惯)、外来务工子女与本地子女的区别、是否关注外来务工子女、是否接触外来务工子女的家长、印象如何等等;对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外来务工人员是否关注孩子的学习、平时会不会主动和老师联系、孩子如果有不听话或不守规矩的行为你是怎么教育的、对老师或学校有什么意见或建议等等;同时,还对学校领导进行访谈,问题大致是学校现有学生人数、外来务工子女人数、在班级间是如何分布的、学校招收了较多的务工子女,是否加重了教师和学校管理的负担、日常教学管理中,针对务工子女有没有采取一些特殊的做法、对教师的安排有无特殊要求和做法、教学管理存在哪些困难与问题等等。通过以上一系列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我校外来民工子女在行为习惯方面有优势的一面,但更多的是需要改正的行为习惯。这为我们如何对他们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找到了着力点和方向。
(三)子课题的研究
在主课题申报以后,各教研组成立了子课题组,各组长分别撰写了子课题的方案,并且进行了申报。申报的结果是:包志凌的课题《农民工子女英语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是太仓市的重点课题,她以她们班级中的外来民工子女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各种策略,培养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曹磊的课题《提高外来务工子女自主学习能力》是太仓市的规划课题,他研究的内容是:在历史的教学中,针对外来民工子女在性格、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与本地学生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探索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成长为一个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新型人才。施巧燕的课题《体育课中对农民工子女行为习惯指导的研究》是太仓市的规划课题,他研究的内容是:研究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行为指导,提高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上三个课题都是从不同学科来探索培养外来民工子女的学习习惯的策略,充实了主课题的内容,也为我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陆涛老师的太仓市微型课题《如何提高外来民工子女音乐素养问题的研究》和朱巍老师的太仓市微型课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外来民工子女信息素养研究》在今年已经顺利结题。以上两个课题主要从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进行研究的,是我们主课题研究的一个方面。
(四)学校实行“德育导师制”
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他们的学习,还要指导他们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这种制度要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导学”关系,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随着外来民工子女的不断增多,为了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努力寻找发现学生的发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同时也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使每位教师在教书、育人两方面水平不断共同提高,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学校制订了《浏家港中学“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五)学校举办主题班会“道德讲堂”活动
在外来民工子女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孝心、关心和爱心三方面做得并不尽人意,特别是同学之间往往为了一件极小的事情大打出手,容易冲动。为了让外来务工子女感受来自学校及社会的爱心和关心,塑造他们的健全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也为了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学校特举办了“道德讲堂”主题班会活动。并且规定每学期都必须举办一次。
三、阶段性成果
自研究实施以来,本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调查分析结果
从我们对外来民工子女的调查不难发现:我们学校的外来民工子女来自于五湖四海。年龄相应比本地小孩大1或2岁。而且大部分学生都不是独生子女,有的学生在家里还要照顾弟弟和妹妹,有些学生回家要帮助父母干农活,学生的自理能力较强。他们的父母在固定单位上班的不多,部分父母个体经营,还有部分家长承包种蔬菜。父母整天忙于自己的工作,和子女接触的时间少,交流不多。对子女的教育更少。所以好多学生表现为:语言低级、粗俗,礼貌缺失;满口土语、俗语;行为蛮横、粗野;遇事缺乏思考、喜欢动手动脚、甚至拳打脚踢;不尊敬老师;同时撒谎、不诚实、欺负弱小现象也时有发生。从父母的文化程度可以看出: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应都比较低。但是他们都比较关心自己子女的`学习情况,但仅仅是问一下子女,很少主动与学校的老师联系。当然他们也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考上大学。外来民工子女在家都要做家务,一般在生活上都很节约,热爱劳动,能吃苦耐劳。但是好多外来民工子女自卑、缺乏自信心,主要表现在:在穿着、学习等方面,总觉得自己落后一等;有的觉得自己言语十腔十调,穿着土里土气,担心同学笑话;本地孩子见多识广,自己显得孤陋寡闻,于是害怕抛头露面,再加上成绩较差,见识不广,更感到自己差劲。自卑导致他们特别介意别人的说话,不经意的一句话往往变成了挖苦、讽刺。从而导致打架、斗殴。在学习方面,外来民工子女的异地就学在各方面都表现得很不稳定,而且由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在教育的管理体制、教科书的选择使用、教师的教学方法等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势必造成他们在知识的衔接、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与人的相处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失。一部分外来民工子女在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主科上新旧知识断档情况非常严重,以上种种导致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二)“德育导师制”实施方案
为了保证德育导师制实施工作的正常运行,我校决定成立学校、年级组二级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明确职责,经常、及时、细致地开展转帮工作。在实施德育导师制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导师聘任制度、受导学生档案制度、定期谈心与交流制度、定期家校联络制度、定期例会制度、导师培训制度、导师考核和奖励制度等,使导师的工作和管理有章可循,逐步规范。
我校的受导学生一般是家境贫寒、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家庭教育环境不良、单亲家庭等特殊学生群体,特别是外来民工子女优先予以考虑。我们学校的导师一般是学生的任课老师。在德育主任的安排下,任课老师先到班主任那里了解班级里学生的大致情况,然后确定与任课班级结对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是外地民工子女)。那么任课老师就成了结对学生的“德育导师”。
1、导师聘任制度:
根据自主、公开的原则,以年级组为单位,采取个人自愿和年级组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先行推荐,后由学校德育导师制指导小组最终确定名单。
2、德育导师的工作制度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道德素养、兴趣爱好的一般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身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作业)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照。
(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2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面谈、书信、周记、电子信箱等)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况。
(3)建立家长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一次电话访问,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
(4)小组活动制度。小组活动分小组内活动和小组间活动两种。
小组内活动:德育导师定期与本小组学生集体交流,导师需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学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取得的进步或遇到的困难等讲出来,导师与其他成员均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小组间活动:德育导师之间进行交流,将同类型的小组成员(如同属学习、道德、行为、心理等某一方面寻求指导的学生)组织在一起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缺的更好的德育效果。
3、定期例会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例会,交换意见,讨论问题,决定事项,总结工作。校级一般每学期召开二次,年级组一般每月召开一次,班级一般每二周召开一次。
4、导师培训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导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举办德育导师工作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德育导师的育人能力和工作水平。
5、导师考核制度:
学校德育导师制领导小组根据下列四种情况,采取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
(1)每位导师的工作手册记录情况。
(2)受导学生和家长对导师工作的评价。
(3)受导学生的实际表现(包括品德和学习情况)。
(4)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的评价。
6、导师奖励制度:
每学期学校将对导师进行考核。具体分值分配:工作手册(30%)+受导学生与家长评分(20%)+受导学生实际表现(30%)+其他教师评分(20%)。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教育方面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1)考核合格及以上的德育导师,在学校年度考核中另加分。(由校教代会讨论后确定)。
(2)设立“优秀德育导师奖”。
7、德育导师的工作方法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身教重于言教”,导师只有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才能以自己的模范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导师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导师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灵,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根据导师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如有的导师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导师制工作中,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一些导师则通过周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培养健全人格;一些导师则利用电话、“心灵寄语”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为学生分担烦恼和忧愁。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导师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节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积极主动的自我调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
(4)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导师把教育学生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对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效果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不断提高“导”的水平。
(三)“道德讲堂”活动方案
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普及道德规范、宣传道德楷模、引领道德风尚,“道德讲堂”建设活动是我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方面,积极报道学校各类先进的优秀事迹,创造浓厚的道德氛围。为进一步推进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增强“道德讲堂”的影响力和引导力。我校决定开展“道德讲堂”建设活动,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1、“学校道德讲堂”工作原则
1)实践性与实效性原则。以师生亲身实践、参与活动、体验学习为主要方式,通过宣讲活动及开设班会主题活动课、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开展工作;活动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整合与互补原则。将“学校道德讲堂”与学校各类教育活动相互补充,与家庭、社会教育共同完善,整合学校长期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活动的工作经验,综合利用各类已有阵地,以整合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推开。
3)全体性与主体性原则。面向全校师生开展活动,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师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助自立自强,促进师生健康教育整体氛围的形成。
2、“学校道德讲堂”工作目标
1)倡导“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奉献社会,提升师生的道德水平,努力实现“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以及“学校道德讲堂”建设覆盖的目标。
2)“学校道德讲堂”的具体目标为:形成“好人好报”的社会共识,推动“知行合一”的道德实践。把促进转化作为建设“学校道德讲堂”的首要目的,将先进的道德理念内化为群体意识,在行为上由“他律”转向“自律”,引导师生在实践中完善自我,提升素质。营造“崇德尚善”的浓厚氛围。把对学校重点人群的教育引导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使学生在参与中认知、感悟、接受、提高,人人争做道德建设的参与者和先行者,使“讲道德、做好人”蔚然成风。
3)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师德建设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学校道德讲堂”工作机制。
4)增强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心理适应、自我调节、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
3、“学校道德讲堂”活动目的
围绕“四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1)社会公德建设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等,以“礼仪”为核心。
2)职业道德建设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办事公道、热心服务、奉献社会等,以“诚信”为核心。
3)家庭美德建设主要包括:夫妻和睦、孝敬长辈、关爱孩子、邻里团结、勤俭持家等,以“和睦”为核心。
4)个人品德建设主要包括:友善互助、正直宽容、明礼守信、热情诚恳、自强自立等,以“友善”为核心。
针对学生,我校着重以“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为主。重点对学生进行“三心”教育,即在家中为长辈尽孝心,在学校为同学送关心,在社会为他人献爱心。以“我学、我讲、我议、我选、我行”为主要形式。通过努力达到“教育一代人,引导两代人,影响三代人”的目标。对教师进行“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奉献社会、提升自己”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教育,传承我市教育行业精神。
4、“学校道德讲堂”活动安排。
1)以班级为单位,利用班会课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统一安排一次班会课开展活动,初一以“诚实守信和遵纪守法”为主题,初二以“友善互助、自强自立为主题,班主任根据本班情况制作一个“道德讲堂”的课件。
2)在开展活动之前,各班根据本班情况确定一名“典型学生”,并对他的事迹进行故事编写、拍照或制作成PPT课件,确定一批宣讲学生,主持和开展此项活动。
5、“学校道德讲堂”活动要求:
1)每次活动开展前,各班需提供的活动资料如下包含道德故事、道德短片或照片相关歌曲、相关经典诵读等环节内容的道德讲堂教案一份。
2)活动结束后各班需提供:学生感想文章5篇
(四)教师教学素质的提高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教师对外来民工子女的情况有了深入的了解。教学观念、教育教学方法发生了改变,教师的教改意识增强,课题研究的水平得到了提高。如:姚云娟老师撰写的论文《培养健康心理提高外来民工子女英语学习效率》发表在20xx年的《科学大众》;闻红英老师撰写的论文《爱满天下――陶行知名言在“对外地民工子女的教育中”的运用》获20xx年度苏州市教育学会教育论文比赛三等奖;朱巍老师撰写的论文《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奏响自主学习旋律》获江苏省第十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二等奖;朱巍老师撰写的论文《信息素养,漫漫长路需求索――农村初中生信息素养培养的几点思考》获苏州市教育学会教育论文三等奖;闻红英老师撰写的论文《体育教学中对弱势群体的心理抗挫教育》获江苏省“蓝天杯”论文比赛二等奖;陆涛老师撰写的论文《用爱浇灌他们心中的音乐之花》获江苏省“蓝天杯”论文比赛;柏育红老师撰写的案例《耐心走进内心真心换得信心》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二等奖;张瑾老师撰写的案例《为你打开一扇窗》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二等奖;许爱林老师撰写的案例《老师帮我拍张集体照吧》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三等奖;王芳老师撰写的案例《逃学风波》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二等奖;姚云娟老师撰写的案例《宽严相济――-“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获江苏省教育学会案例评比三等奖;柏育红老师撰写的案例《给你一个机会,还我一个奇迹》获太仓市班主任案例评比三等奖。
四、问题反思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总结了前一阶段研究成果的同时,深刻地认识到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所以我们对本课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1、理论素养不够丰富。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阅读了一些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丰富了自身的理论素养,但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觉到理论知识的缺乏。
2、本课题中,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找到适合外来民工子女的教育教学策略;如何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学校教师的年轻化,经验不足,缺乏专家的引领,教师研究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4、进一步加强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上传工作,实行专人负责,做到及时整理、归档、上传。
五、后期设想
1、再次开展课题理论学习、典型案例学习与分析、研究,做好学习心得撰写和交流。
2、围绕《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课题,进一步开展好“德育导师制”工作,督促好教师做好各方面的记录工作。充分利用我校的品牌特色――科技教育,对外来民工子女进行养成教育。
3、开展课题的交流研讨会,发挥教师群体自主教研作用,做到以教师的个人发展促进学校课题研究的发展。
4、结合课题研究,请专家讲座,组织研讨交流活动。课题组将分教研组进行分别研讨,开展以学校教师与专家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的活动,促进课题组成员与课题研究共同成长。
5、进行课题的开发和评估,认真总结课题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
课题中期报告10
课题研究中期工作报告篇一:课题中期工作报告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十一五”委托资助课题“实施三教统筹,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研究”工作报告
尊敬的教科院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区教委领导:
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莅临我区指导工作。
我受课题组委托,在这里就北京教科院委托课题“实施三教统筹,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的实践研究”前一阶段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和专家做一次汇报。
这个课题是门头沟区教育学会、门头沟区教师进修学校向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申请立项的一个委托研究课题。自20xx年10月25日开题以来,得到了教科院领导的亲切关怀,也得到了门头沟区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进展顺利,按照研究计划安排,今天在这里做课题研究的中期汇报,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前一阶段的进展情况和我们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二是就我们前一阶段的工作和下一步的打算,希望能得到各位的中肯的批评和具体的指导。
下面我首先汇报课题组已经作了的工作。
一、已经开展的工作
(一)课题研究的先期基础性工作
此课题全部完成跨三个年度,课题组成员分布在全区十几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先期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统筹做好。
1.为了便于联系和沟通,课题组建立专用公共信箱和QQ群组,及时交流信息;
2.为使课题经费专款专用,且符合财务管理要求,确保课题保质保量准时完成,为此专门制定了课题经费使用办法;
3.便于本课题的各项工作开展和进一步研究,一开始就要求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包括培训信息、图片,培训的讲义、课件,以及影像资料等,这一条我们作为工作制度一直坚持;
4.面对近三年的课题研究,委托专人做好课题组大事记,使各项工作有案可查,便于总结提高。
(二)组织课题研究方法培训和前期基本数据调研
20xx年11月7日和19日我们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两次集中培训,一次是由李四平主讲的“关于本课题研究的构想及任务”,另一次是“课题研究的调查方法和资料收集”。
之后,我们制定三套调查问卷,采取全面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由九个镇四个街道的教育专干于20xx年11月28日至20xx年1月25日,历时近60天,就村民基本情况、自然村基本情况、镇基本情况进行了情况调查,内容涉及到村民的基本情况、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及收入的关系、接受培训的内容和程度与职业及收入的关系以及就业意向和培训需求等。共发放调查问卷3540份,回收3340份,抽样覆盖了全区六个镇121个行政村,覆盖率65%。
经过我们对各项资料的整理、统计和分析,形成了四个调研报告和对策及建议,并重新修改了四个子课题的研究方案。
子课题研究方案:
1.实施三教统筹,开展农村旅游服务培训的研究
2.实施三教统筹,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研究
3.实施三教统筹,开展适合城镇化建设的培训研究;
4.实施三教统筹,开展农村学历教育的研究
调研报告:
1.总报告:门头沟六镇农村教育及相关问题基本情况分析
2.农民家庭收入、就业岗位的现状分析
3.门头沟区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现状及需求的调查
4.门头沟区农村学习资源运用的思考
最后形成课题的《对策及建议》
(三)指导实施培训,及时了解各种培训信息,收集整理培训资料
08年4月10日,区教委召开了由各镇主管镇长、文教办主任、教育专干参加的农村教育工作会,王东生副主任在会上介绍了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协调和沟通各乡镇支持此项工作。课题秘书、职成教研室主任李四平在大会上通报了课题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这个协调会为课题培训阶段的有效实施及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接下来的六个月中,各乡镇教育专干积极组织各项培训活动,并协调乡镇
其他部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课题组也组织有关人员及时下乡调研,随时了解并指导培训工作。
1.据初步调查统计,仅今年上半年九个镇开展各类培训163场3万人次,中等以上学历教育在读925人。
2.课题组成员数十次深入到乡镇、农村了解培训情况,其中于8月19日至20日和9月11日课题组两次集中到雁翅、清水、斋堂三镇及潭拓寺镇调研:调研主要内容是两个,一是三教统筹实施情况;二是各种培训进展情况。
(四)分析培训情况,积极准备中期汇报
课题组根据研究进展和工作需要,自8月14日开始着手准备中期汇报,召开多次研讨会、情况交流会和工作研究会,课题研究主要责任部门——进校职成教研室给每个子课题确定了具体的联系人,负责收集整理有关材料、撰写子课题中期汇报研究报告。9月23日课题组会同区教科所有关人员就中期汇报的工作安排进行了详细的布置;国庆期间的10月5日,课题组又对中期汇报的材料进行了研讨。国庆节前夕电话请示时院长中期汇报时间安排,节后再次与院长联系最终确定今天的活动。在此,我代表课题组再一次地衷心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莅临门头沟指导工作。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课题研究对于区县基层单位来说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有许多欠缺,尽管我们努力地想做好,但肯定与专家的要求有一段很大的距离,因此衷心希望能得到各位领导和专家中肯的批评。下面我简单汇报一下我们下一步的打算。
(一)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
在前一阶段,我们主要是结合镇域经济发展重点,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直到乡镇开展针对性项目培训,并整理、总结农民教育和培训的成功经验。下一步我们计划围绕农村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课题成果与经验的普遍性这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深化研究。
1.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研究实施培训前后农民素质、农村面貌、农业经济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进一步挖掘山区教育资源,通过开发、整合辖区之内以及更大领域的各
级各类教育资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的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
(二)最后,形成可推广和交流的经验和成果
1.总结统筹与培训经验,形成课题的结题报告和若干研究报告
2.整理培训资料,围绕特色种养殖业,尤其是像京白梨、香白杏、薄皮核桃等唯一性产品汇编农民培训教材。
以上,就是我做的工作汇报,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的研究》中期阶段总结
洋梓中学课题组
在这半年多的课题研究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也积累了一定的实验经验,同时在研究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反思,现就我校该课题的研究工作做中期阶段总结:
一、我们课题组研究的进展过程
回顾我们所走过的路程,我们的研究工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①课题准备阶段:主要以个人理论研究为基础,组成课题组,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酝酿课题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等;②课题实施阶段: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后,我们进入了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课题组开展了各种形式、各种层次、各个方面、各种内容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③总结整理阶段,主要是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资料、数据及各种成果进行整理、总结。在前两个阶段我们修订方案措施,开展研究,初步发挥课题研究作用,并开展校课题研究公开课观摩活动,解决课题研究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发挥课题研究作用,总结经验教训,争取有一定的成果,并撰写出中期课题研究报告,接受中期检查。
二、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具体情况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学习相关理论,增强科研能力,调查收集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课题,撰写课题立项申请书,制定研究
方案和实施计划;确定试验班级。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课堂教学善于捕捉课题实验过程中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并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调查、座谈、观察等形式,定期了解学生、家长、社会对实验实施的反应或评价。 (4)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题教学观摩及论文的形式展示阶段性成果。
(5)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不断调整和改进。
三、在实施中的问题和思考
我们在组织老师学习课题计划时就很坦率地指出计划并非一成不变的,欢迎老师随时提出修改意见。在实施中,我们又深入课堂,倾听老师的意见,定时与顾问、老师一起检讨计划的得失,及时地修改、调整和发展。在实施中不断地培训、提高教师帮助老师解决具体问题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加强对师资的培训,以使课题的计划不断地变为课题的实践并取得成效,以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综合素质。引导老师端正思想;帮助老师掌握方法;加强课堂实践的研究和反思总结,着重研究学生在读题、审题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督促课题级成员认真作好平时的资料积累工作,做好课题组活动的记录。
四、在实施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交流
课题组要善于随时发现教师的新鲜经验,不能到了学期结束才想起总结。要努力帮助教师知道自己创造的经验的价值,要帮助教师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并使之条理化,要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丰
富充实。要鼓励教师解放思想大胆地形成文章,互通课题进展情况。我们课题组自课题研究以来,教师已积极撰写数篇论文,设计数篇教案,通过实验,教师们尝到了付出辛劳后成功的喜悦;通过总结,教师思考了不少深层次的问题,对不少教育理论也有了新的认识,实施课题的自觉性更加强了。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成员收集资料,撰写论文,并由课题负责人亲自撰写经验论文,这样容易从全局考虑。这样的文章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实验教师工作的评价,收集、整理、核实材料,构思提纲,最终形成文章的过程,实际上成了课题组对工作的回顾和小结。
通过本课题实验研究,我们欣喜地看到:我课题组教师对“培养学生仔细审题习惯的研究” 研究方向正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新的模式研究教学正在深入人心,研究课的教学更接近教学实际,己反复的练习、教师的分析指导中逐步养成。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仔细读题,认真审题,教他们在读题时怎样抓住关键字词,快速理解题意,传授他们审题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好的审题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所以我们再研究中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而良好的审题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学生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课题中期报告11
20××年5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华东师范大学APEID联系中心批准,我校承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教席联席学校网络课题《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追求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工作,目前,课题前半段工作已经完成,为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一步探讨和解决问题,以更好的指导下阶段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进行了中期总结。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唐代韩愈在《师说》一文中,论述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道理,明确了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职业的基本定位和规范。教师依据成人社会的规则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符合社会要求的影响,即教育影响,因此,学生的发展必须依靠训练有素的专业教师,且还要教师不断地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在现代社会,教师专业发展已越来越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成为教师自身和教育管理者共同关心的话题,因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是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同时,新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明显地体现出学科的综合性,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组织者和建设者,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建立一个综合的跨学科的知识体系,更新自己的知识网络,以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我国学者在分析了国外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界定后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内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即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逐步成为一名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从国外现有的研究来看,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是多种多样的。
如佩里认为:“就其中意义上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就其最积极意义上来说,教师专业发展包含着更多的内容,它意味着教师已经成长为一个超出技能的范围而有艺术化的表现,成为一个把工作提升为专业的人,把专业知能转化为权威的人”。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很多,其中教师的教学实践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来源,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与生命,而学校真实的课堂教学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的土壤。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追求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实在而有效的途径。基于此,我校姜祥炎校长指导我们结合本校实际,选择了《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追求校本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开展与实施
(一)第一阶段:20××年3月---4月,在华东师范大学丰继平、郝丽平等专家指导下,根据我校准备参加福建省一级达标校评审工作,以促进我校发展的现状,我们确定《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追求校本教师专业发展》作为我校的研究课题,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华东师范大学APEID联系中心提出课题申请,并于20××年5月在青岛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教席联席学校网络第三届论坛中通过课题评审。
(二)第二阶段:20××年6月―12月。
主要内容:
1、组织理论学习。知识素养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通过组织理论学习,为教师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了思想的指导和行动的引领。
2、分解子课题。为了能对本课题进行深入而扎实有效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经过讨论研究,决定把课堂教学五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分别作为各教研组承担的子课题,各教研组根据本组的子课题组织本组有科研和实践能力并有意向的教师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各教研组承担的子课题如下:
政治、化学组:备课环节的研究;语文、体育组:上课环节的研究;英语、历史组:辅导环节的研究;数学、地理组:作业环节的研究;物理、生物组:考试环节的研究。
3、研究方法。经各成员共同讨论,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反思研究法、问卷法等。
4、研究的内容。借助我校的校本研究,立足各组子课题,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各种研究方法,去发现问题,探索研究,反思总结。
5、研究的目标。通过课题研究,探索总结新课程下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专业发展,并形成一批优秀的教学案例,成为全体教师共享的资源。
6、研究的过程。在姜祥炎校长等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课题组成员通过各种方式和载体展开研究、探索实践。
第一,立足课堂教学。各子课题组的组长组织指导本组的成员,立足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发现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总结反思,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二,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以教务处的公开周为契机,各子课题的成员,根据高、中、初级教师的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以同一课题为例,高级教师开设观摩课、中级教师开设示范课、初级教师开设研究课的方式,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各开课教师在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中,精心选题,深入钻研教材内容,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灵活主动的进行课堂教学,齐心协力进行教学反思,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第三,开展校际交流。带着对课题的研究,借助八县一中的教学联合体的作用,利用各兄弟校的公开周活动,我校经常性组织教师开参加校际交流活动。我校教师尤其是课题组成员,在听课后积极主动与开课教师共同切磋,研究探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并通过听取专家点评,不断地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秀的教学方式,成功的教学行为,并自觉主动的内化为自己的专业素养,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四、借助专家引领。我校认真组织教师尤其是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如高中教师初级岗位培训,中级岗位培训,高中新课程培训,高三教学研讨会等。如参加“20××年福建新课标高考指向与高三第一轮复习教学研讨会”、“全国阅读课题研讨会”,听取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研究院鲁子问教授的讲座“课内外互动阅读教学思路”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的发言、“20××年新课标高考备考方略学习研讨会”等等。并利用大学城优势,聘请专家学者来我校指导交流,如福建师大薛常明教授、福州市特级教师陈杰生、福州市教育学院各学科教研员等来我校开设讲座。教师通过听取专家讲座,以及近距离的接触交流,更多的了解了课改现状,动态,拓宽了教育视野,解决了不少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专家的引领使校本教研避免低水平的重复运作,以及机械化、形式化和平庸化的风险,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促进专业发展。
第五,开展校际帮扶。根据县教育局的建议及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与闽侯四中结成了结对子帮扶关系。两所学校互派教师深入到对方学校听课、授课、评课,在帮助结对子学校教师成长的同时,我校教师也在精心的指导中获得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对方学校师生的赞誉声中获得了极大的职业成就、心灵满足和情感需求。
(三)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在本阶段的研究中,各子课题组成员不断收集整理资料,形成典型教学案例,撰写中期报告。通过本阶段的课题研究,各成员都进行了认真而深入的反思总结,共有四十多位老师撰写六十多篇的典型的教学案例,我校将其中的部分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集结成册,并组织全体教师共同学习、分享、交流、探讨,以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畅谈体会,大家都感受到通过课题研究中的实践行动,在思想、专业、能力等各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如吴月凤教师谈到:“在短短半个钟头,她们热情友好地给我上了一节准确到位的评点课,让我豁然开朗,拨开云雾见到了光日。于是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备课学习,对她们提到的每一点,力争都能有所突破。首先作为诗意学科的老师,我更是怀揣着一颗“诗心”,让温柔的诗意在自己心中汩汩流淌,让诗情画意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在课堂语言上,我仔细斟酌了每一句甚至每一词,将之打造得更为晶莹剔透……”“要求学生跟随自己暂时忘掉自己是闽侯一中高二4班的师生,摇身一变,变成一个才子文人张若虚,前往一千多年的初唐,在一个春日的夜晚来到了江畔,春水碧波荡漾,烟波浩淼,无边无际,似乎与波涛汹涌的大海连成了一片。此时一轮明月伴随着“海潮”冉冉升起。顿时皎洁的清辉随春潮奔涌,光耀千万里。借助想象的翅膀并跟随这轮明月,学生缓缓地走入那动人的良辰美景:一江春水,一轮明月,一片芳草地,一个静谧的夜晚。”如刘思莺老师认为:创新点应该来源于教师对教材的独到见解,它是教学个性的体现和标志。老师只有有了自己的个性才能创造出更加灵动的教学思路。而这教学个性的形成恰恰与教师认真、好学、爱思考,爱读书、不断研究、反思课堂实效的教学行为等息息相关的。有志于在“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实践――再反思、总结”中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如此往复下去,定然会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因为课堂就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阵地,哪怕是一个教学智慧的火花的擦亮,都将燃起一片教学信心与热情!
我坚信:人总是在不断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前进的。如陈清老师说:“为了较好的完成此次的朗读示范,我有意识的多听了许多名家的朗诵,优美朗诵的熏陶不仅对朗诵素质的提高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听的过程中,不但听到他们的发声方法,而且还能欣赏到他们对艺术作品的不同处理和表现。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和熏陶以及最后的实践,我发现这不仅能够让自己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自然地树立起正确的朗诵状态,培养艺术素养,从中汲取了不同风格的表现手法,增强了自身的艺术表现力,而且还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在与学生探讨、研究的过程中无形的也将文本解读的更加到位与深入,更促进了学生的理解。如潘鑫老师认为:课堂的研究还会激发教师研究自己工作的自觉,唤醒改变教学的勇气,重树教师研究的信心,触动教师做这种研究的欲望,而不是去阐述某个教学命题,去发现某条教学规律。让教师从自身的角度反思教学、改进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通过这篇课文的设计,我深深感受到: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探索课改新路,大胆实践课改精神,从现在起就要以全新的姿态,用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指导自己的语文教学,从而促进高中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推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如陈育老师说到:“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作为一名教师,充分的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课前备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通过一次次的学情分析、收集资料、选择教法、课后反思,其专业水平必然得以提升。为什么同一教师在开观摩课时效果一般比平时好,原因并非在观摩课上,教师的素质提高了,而是认真的筹划、精心的设计、充分的备课使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了。如潘玉华老师认为:“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要尽快转变自己的传统教学“意识”,虽然要立足于教材,但也要避免照本宣科,而要将教材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媒介之一,要从“施工图纸”式的教案向“探究”式的教学设计转变,从知识性的备课向发展性的教学设计转变,从把握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促进校本教师专业发展。”如朱桂香老师说到:总之学无止境,在备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教学中总会有我们没有遇到过的这样或那样的难题,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引导学生科学探究获得学习方法的过程中,自己也会不断进步。教师角色的变化不但解放了传统的教学,而且在参与过程中亦不断获得快乐。我想这就是新课程改革给我的启发与思考。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地充实自己,及时而有效的备课是教师实现自我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的专业获得长足的发展,才能让自己成长为新时期研究型、复合型的合格教师。备课的过程就是促进教师成长的过程。”
如吴月凤老师说:“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预料之外的盲点、闪光点、疑惑点、疲倦点等等的关键点,用你幽默生动的语言转化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和精彩点,使课堂闪烁着智慧的亮光,使学生产生认同感、愉快感并期待着下一次欣赏教师人格魅力的时刻的到来,使教师因为成就感而快乐着并为了那一份期待的美丽而努力着,这是作为一个教师穷尽一生需要追求的境界,这需要教师长年积累、厚积薄发,无疑也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如黄容光老师说:“先前由于缺乏自我发展意识,再加上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某种程度的内容重复性造成相当一部分教师职业上的倦怠感,这一点报刊网络上多有报导。参加课题后把我们注意力引向自身的发展上,激活了我们的求知欲,求知的过程让我们更加充实,也改变了我们的教师面貌。”如阮久平老师说:“对有效的作业试题的评析,教师了解了学生,也了解了自己的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不足地方,为进一步开展教学指明方向。关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教师就掌握了更多的课程资源,教师教学视野就更开阔,教学内容选择就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也会不断地提高。也就是说,通过作业评析,获得众多的教学资源并加以运用一定会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是高三地理教学中,学生经常问到五花八门的问题,要能够自如应付,除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稳定的心理素质也必不可少,否则就会出现畏缩现象。从这角度来看,通过作业训练,获得足够多的课程资源,也会提高教师稳定的专业心理素质。”如林云霞老师认为:“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我们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与我们教学实践直接相联系的特殊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和实施教学任务的能力、学科教学能力以及提高有利于我们教师对教学实践认识的教育科研能力,不断提高自我意识,使自己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专业发展的主体,不断强化掌握专业发展的需要意识,理智地复现自己、筹划未来的自我、控制今天的行为。真正从内心更新观念必须摆在第一位,然后勇于实践,做到更新观念、热情投入,夯实基础、拓宽视野,广泛搜集、用心整合,精心设计、多方展示。”
三、课题研究中的困惑与困难
1、传统教学中与新课程精神相悖的不良的做法还在不时地发挥着其惯性作用,看来新课程理念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很好贯彻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原地打转转。
2、新课程实施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要收集整理上交的材料越来越多,许多老师尤其是班主任,为此花费了不少的精力甚至感觉疲于奔命。
3、我省今年自主命题,这也是我省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些许多高三老师用了大量的时间研究高考,同时我校的生源现状和高考任务,也使我们老师感觉到巨大的压力,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在日常教学中,但没有很好地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程度和成果。
4、有一部分老师在不自觉中把主要的研究方向放在如何体现“以生为本,”实现学生的成长,而忽视了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来反思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以上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下阶段的研究中进一步调整和改善,以获得更大的收获和更多的成果。
总之,教师专业成长的路还很长,路上也许会有荆棘,会有路障,但任何困难和坎坷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课题中期报告12
“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课题研究中期报告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人们对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的理解产生严重偏差,那么,如何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使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更佳,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是音乐教师面临的一个全新的课题。
一、开题立项稳步推进
1、本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教学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向互动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为了达到某阶段教学目标,根据受教育者的认知结构,对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划。
音乐教学方法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从系统的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习者、教学目标、教材、媒体、评价等各方面因素,分析音乐教学问题和需求,设计解决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加以实施并由此进行评价和修改,直至获得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
2、课题理论意义
课题“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按照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结合课程内容标准的实质,从教学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材、教学环境、媒体、评价
等各方面因素,分析音乐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和需求,设计解决音乐教学中相关的音乐活动的策略、方法和步骤,在不断进行的评价、反思和修改的实践中,寻求最优方案的音乐教学方法,使学习者经历最有效的音乐学习过程,探索一条积累音乐学习经验的最佳途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目标
(1)形成结合音乐课堂教学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经验。
(2)提升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
(3)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
2、研究内容
(1)音乐鉴赏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2)唱歌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3)演奏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4)音乐相关文化内容的教学方法研究。
三、创新工作研究有序
在课题扎实有效地开展的一学期,现就课题进展、课题研究的方法形式作如下汇报:
1、区域集体备课,在争辩之中明确方向。
学科区域集体备课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科研方式,应该说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教师们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觉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自开题以来我们组织了数次的“音乐教学方法专题研讨活动”,活动围绕“音乐教学中的大问题”、“如何在
中年级进行歌唱与欣赏教学”等多个话题展开。市音乐教研员张老师也向我们提出建议:课题研究要确立有效的方向、搜集详实的材料、注重开展的实效性,要把每一次课题组活动都能作为一次很好的教科研活动,在争辩中明方向。所以在每一次活动中我们都能确立研究的中心内容,对组员所教的内容都能从课题研究的内容实效出发,谈自己的观点、想法,应该说在每一次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活动中,所有课题组成员的教学观念得到了改变,教育思想都得到了升华。
2、课堂教学,课题研究为实践服务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渠道,我们只有不断地尝试有效性的音乐教学策略,才使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课题组制定了详尽周密的研究工作计划,确定了分期研究目标和研究的重点,确定两周一节的教学课进行研究。为了使音乐研讨课真正获得研讨的价值。我们采用了专题研讨、一课多教、同题异构等研究的`策略。
(1)专题研讨
课题研讨有了明确的主题,才能充分发挥研讨的价值。主题的选择可以从教师普通关注的问题入手,然后加以提炼而成。主题的设定者可以是课题组长,也可以是执教老师。我们一般围绕一个主题研究一个阶段,开出几堂研讨课,从而使教师对此既有理性的深度思辨,又积累了一些感性的操作经验。
(2)一课多教
一般来说,我们要求研讨课都有一个多次试教的过程,只有有针对性地不断改进设计,才能推出比较成熟的课。如xx老师执教东三
省研讨课《非洲鼓乐》试教了五次,每一次我们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都集体听课,帮助磨课,在对一堂课的反复研究中,有力地提升了我们对教材及课堂的把握能力,也体现了我们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
(3)同题异构
同一篇教材,由不同的教师来教,称为同题异构。xx老师对《顽皮的小杜鹃》的同题异构得到了大家的赞许,她们对教材共同钻研,又尝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策略来进行教学,体现了她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体现了她们对教学个性和学生特点的正确把握。
每次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我们都能从研究教学方法有效性策略的视角,把研究活动落实到教学中去,根据学生的课堂效果进行反思,总结,保证课题研究真正落实在课堂上。我们鼓励课题组成员每学期上好一节研究课,骨干教师起好示范作用,各成员之间互相随堂听课,使课题研究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开展起来,真正做到课题研究日常化
3、观摩活动,研讨中提高教师水平。
自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以来,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观摩活动时,大家认真听、认真记不放过每个细节;研讨时气氛热烈,积极发言、反思自己、中肯对待别人、毫无保留。共性的问题大家引起重视,如:活动的教学目标怎样设立?教学中教师怎样根据学生学习及教学情境灵活选择教学方法策略,真正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等等问题引起老师激烈地讨论。一些个别的问题也引起大家的警戒,如低年级教学方法和中高年级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到怎样的层次?活动的开展,对教师业务水平、能力、再学习、再提高的重视。
因为我们深知,要使特色教学具有生命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是关键。
四、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效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探索,课题组成员不仅学习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还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推动教学、促进课堂高效教学。课题研究的过程,锻炼了我区的音乐教师队伍,课题组成员的课题意识、课改意识得到加强,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平等对话,灵动的课堂,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1、音乐教学方法的改变使学生从对音乐的冷漠变得热情
通过录音机、幻灯机、录像机、vcd机等电教手段创设音乐情境,将音乐中的图像、内容、节奏等展示在学生面前,调动他们的眼、耳、手等多种器官,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2、丰富音乐教学方法使学生从对音乐内容的陌生变得了解
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精心设计并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图画,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促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意境,达到理想的教学功效。
3、使学生从音乐之外逐步走进音乐
清晰明快的语言,让学生从中得到温馨,留下回味,获得快乐;有动感的肢体语言,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音乐教学中,音乐老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善于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充满激情。
五、课题研究的思考
音乐教育旨在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
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能使学生从音乐的学习中得到真正的乐趣,接受并创造音乐的文明。能从音乐乐趣的体验中,音乐文明的享受中,得到性情的陶冶、精神的冶炼、培养自己温和的性格与坚毅的品格,以及与他人相处的和谐与融洽。而音乐教师应当成为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的桥梁,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很好的实现这一目标呢?教师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音乐。而且我们知道因为年龄的缘故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所以非常需要教师精心地创造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灵活设计、选择运用,相信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一课题研究不断深化,最终取得丰硕成果。
课题中期报告13
按照课题研究计划,经过近一学期的努力,基本完成了各阶段的任务,现汇报如下:
1、加强了理论水平的研究学习。从20xx年10月至今基本上都是参阅学生符号意识方面的文献资料、教育理论;利用教研组会时间与许多同行交流了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可操作性方法,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眼界有所提升和拓宽。
2.尝试在课堂中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利用教材所创设的情境培养学生符号意识,在此过程中,感觉好的指导思想能促使这一目标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达成,其影响因素及形式有很多。首先是教学内容的影响,新课程改革后,不同版本的新教材特点不同,以目前使用的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必学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被分别安排在8个单元中,注重培养学生具备初步数数,运算(10以内加减,20以内加法运算),认识整时和半时,分辨"上下,前后,左右”等等.内容比较广泛,但知识都很浅显,重在保证基础性。尤其在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中,用毛毛虫的身子来代表每一个数,直观的呈现出加法运算的过程.特别是在孩子们认识两位数以后,对数位的理解以及数的不同表示方法,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很高,但是本着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教学目标,我引导学生在理解计数器数位知识的前提下,有用小棒,方块,三角等来表示数,例如:用一个大三角表示10,一个小三角表示1,那么一个大三角和三个小三角合起来就是13,这样以来,学生对于数的理解更加深入和灵活。其次,利用作业本中的评价体系形成学生的符号意识.比如,开学初,我首先告知学生:我们作业的评价等级有"优秀加双星,优秀加单星,优秀,良好"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最棒的,代表准确的答案和漂亮的书写;第二层次代表准确的答案和中等书写,第三层次代表准确的答案和需要改进的书写,第四层次就是有错误.学生明确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就会努力去争取最优秀的层次.再次,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个体生活经验的不同使他们对于符号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也有差异,这一点需要要长期的培养才能逐渐消除.
3.同学生进行了交流。交流对象主要在一年级学生,利用课余和自习时间和一部分同学进行了随机性、朋友式交流,感悟很深,了解到学生喜欢比较活泼,有意思的符号化呈现方式。
4.和同行交流。结合本校每次聘请专家作报告的机会,请教相关问题。
5、在前期的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中我越来越觉得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符号意识的重要性,从课堂、学生活动到学生日常生活等每个环节都要充分渗透,如何合理,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使其为学生更轻松的学习数学服务,是我追求的目标。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存在问题:
1.本课题研究的人比较多,基本上我想到的别人也想到了也实践了,创新、突破很难。
2.工作量大,时间紧张,想做的事很多,时间有限。
解决思路:
理顺思路,合理安排,需求学生及同伴互助,坚持走下去。
能否按期结题
可以按期完成
课题中期报告14
一、 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一)、感受泥塑艺术之美
泥塑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统民间手工艺美术品,是民间艺术手工制作,以创作毛稿制模,翻胚,粘合成型,经精抛,彩绘,勾线,着色,上光等,数十道工序精制而成,其形态逼真,粗狂夸张,简练概括。
20xx年5月,课题组成员在关东古巷、老道外、哈尔滨学院等地进行参观,亲眼目睹了泥塑的制作过程及着色方法,也亲手体验了活泥、彩绘等制作过程。
(二)、探究泥塑教学
1、发挥校园环境育人的作用,加强宣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校本课程等多种渠道来向学生介绍、宣传泥塑艺术。美术专业教室是学生泥塑活动小组的主阵地,凸显泥塑艺术的特色,在教室里布置上学生的泥塑作品,使学生对泥塑由陌生到感兴趣,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校园良好的艺术氛围。
2、切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泥塑教学内容:
(1)课时的安排:
A、每学期有十课时的课堂教学,讲解泥塑的特点,感受泥塑色彩的运用。
B、每周安排泥塑社团活动。
C、有特长的学生利用中午休息有一小时的特长活动时间(根据自己的时间定)。
(2)内容的确定:
第一阶段:主要学习泥塑的基本知识,了解泥塑的特性;
第二阶段:学习泥塑的基本形象,掌握民间语言特点;学会巧妙地
运用民间美术的感觉进行创作。
第三阶段:创作阶段,创作有自己特点的泥塑形象。
(3)授课形式
授课形式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公开课教学、兴趣课、个别重点辅导等形式。让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作品;喜欢的学生能进一步的了解;不喜欢的学生能够接受到逐渐喜欢。
3、在教学中感受泥塑的魅力
将泥塑引入课堂教学,教学对象主要以六、七年级的学生为主,让他们了解泥塑知识,通过让学生们动手实践来感受它的色彩魅力,了解全国民间泥塑的特点,并对全国各地泥玩具的特色进行分析与对比。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创设各种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制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了解泥塑的有关知识、制作过程、用途、寓意,对学习泥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丰富了课外知识,开阔了眼界,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创作中能抓泥塑的造型、图案等特点,从中体会泥塑的色彩魅力,感受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我的主角》一课,课堂气氛热烈,效果非常好。
(三)、组建泥塑社团
最让学生们开心的是风华中学在组建了一个“泥塑活动社团”,吸引了很多学生参加,让孩子开拓眼界,增长知识,感受泥塑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感染力和美术素养。
泥塑作为东北地区的优秀的民族艺术,不论造型、色彩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艺术特色,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保留了原始朴素的自然风貌和民俗特点,泥塑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和农耕文明的审美印迹。泥塑造型简洁、夸张、朴拙,洋溢着无限的稚趣美感和强烈的乡土装饰意味;整体明快绚丽、对比强烈,大胆粗犷,充满了热情和活力。泥塑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纳当地的优秀的文化传统,较好地保留了本土的原始技艺,使之文化内蕴特别深邃。
二、弘扬传统
目前,一些地方的民间美术人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甚至出现人才断层的局面。许多民间艺人的年龄在60岁以上,更严峻的问题在于,青少年中有兴趣并愿意专门学习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后继乏人不仅使本地的一些民间美术品种产生了传承的危机,民间美术的赖以生存的土壤也处于萎缩的状态。在文化娱乐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多种民间美术正处日趋消逝的边缘。因此,我们觉得非常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为民间美术的发展提供新鲜力量。
三、初期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探索与实践,我们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泥塑色彩特色教学方法,即注重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动手参与制作,让他们从中体会泥塑的色彩魅力,感受自己动手的乐趣,提高动手能力。
中国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在色彩方面无不体现出特有的民俗审美情趣和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泥塑作品的用色或大胆热烈,或素雅稳健,其色彩的配置传承华夏民族传统的文化意蕴,延伸、拓展了设色的内在性质,并在造型过程中强化了色彩的视觉含义,将特定的精神内涵与丰富的色彩外观融为一体。
泥塑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色彩的选择上,一般以饱和度较高的红、绿、黄为主,以简练的笔法涂染并用墨勾线,色彩鲜艳、喜庆,对比强烈;或仅以黑白两色,配合点、绘、勾、描的笔法。
四、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存在的困难:
1.如何能让更多的孩子亲身感受民间美术的制作过程和艺术魅力。美首先是被人感知到,直观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2.如何为孩子准备更完善的创作体验工具和场地,使其能够更得心应手进行创作。
解决的思路:
发动家长的力量,积极地与各个方面联系。
课题中期报告15
一、开题以来所做的工作
(一)建立课题组
为了使本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机构,由吉留祥老师为本课题组组长,杨义萍老师为副组长,由黄琴华、袁冬华、刘美珍、吴冬伟、徐铁军等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的老师为课题小组的主要研究人员,这使课题研究的完成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根据课题组的计划,在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成文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并对研究方案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完善,使得课题研究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清晰的研究思路,在课题组会议上通过,让全体成员明确目的和要求。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深入学习,提高素质
围绕本课题,我们对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和学习,统一了研究小组对课题中的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具体职责的分工安排,使得课题研究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相互支持又独立工作,为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克服研究的主观性和任意性提供了保证,使得课题研究既保证了科学合理又能锻炼一批教师,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在XX年年秋学期,课题组成员赴常州清潭中学参加教学研讨活动。在20xx年暑假期间,课题组成员又在教研室冯东生主任指导下,开展20xx年中考试题赏析活动。进一步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围绕这个课题,我们开展了教学论文评比,教学反思评比,还进行了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评比工作。通过教研活动,创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改变抽象的.、空洞的说教式的课堂教学,使政治课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乐趣,从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五)做好有关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了解学生课题实验中的成长及存在问题。
二、研究取得的成绩
(一)课题组
围绕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群策群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思想品德教学资料库。清单如下:
1、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全册35个教案。
2、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全册35个ppt课件(含视频、音频);
3、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全册12套练习;
4、XX年年1月—20xx年8月,全国各报刊、杂志发表的“漫画时评”;
5、xx0个德育故事材料汇编。
(二)课题组成员
姓 名主 要 成 果
吉留祥论文2篇:《情境复现法在小组合作研究教学中的应用》发表于《教学论坛》;《回归生活,让课堂更精彩》获金坛市“课程改革与智慧课堂”论文评比二等奖。 市级公开课:《艰苦奋斗,走向成功》校级研究课:《人生难免有挫折》;《专题:知法用法》 学习心得5篇
杨义萍论文1篇:《让学生生活引领思想品德课教学》获金坛市“课程改革与智慧课堂” 论文评比二等奖。 校级研究课:《人贵诚信》学习心得5篇
黄琴华论文1篇:《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获金坛市“课程改革与智慧课堂”论文评比二等奖。校级研究课:《向自己的目标迈进》;《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学习心得5篇
袁冬华论文1篇:《浅谈构建生活化政治课教学》获金坛市“课程改革与智慧课堂”论文评比二等奖。校级研究课:《理解我们的老师》;《消费者依法享有合法权益》 学习心得5篇
刘美珍校级研究课:《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学习心得5篇
吴冬伟
徐铁军
(二)学校
课题研究极大的提高了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效率,为二中政史课程在20xx年中考中取得辉煌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成绩如下: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教材不断变化。
最近三年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已经换了3本。从原来的苏教版,到人教版,再到苏人版。不同版本教材的使用给老师们带来教学的冲击和困惑。人教版教材比较适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而苏教版教材注重知识的呈现。因此,课题组教师必须深入学习教材、领悟教材。
2、大班化教学。
金坛二中是金坛地区的名学校。每年慕名前来就读的学生较多。因此,每个班级学生数达五、六十人,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课堂上怎样因材施教?怎样充分调动学优生的智慧来辅助学困生,才能真正让学困生吃得好学优生吃得饱?以上一系列问题解决了,思想品德教学才可能真正“回归”生活。
3、教学条件。
思想品德课教材在每一课的结尾,都设计了一节社会实践活动。但由于我们教学场地、条件或其它方面的原因很难较好的达到预期目标。如“观看法院庭审”一课,只能看看网上下载的视频,效果差多了。
4、专题网页。
课题组成员不大习惯填写“课题研究专题网页”,喜欢把文件存放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中。要充分发挥“课题研究专题网页”的日常管理功能,资料收集功能,研究信息交流功能,以及成果展示功能。
5、研究时间。
本课题组参与研究的都是一线教师,其中有一半教师担任班主任,忙于教务与班级管理,课题研究的时间很有限。另外,教材内容开发没有合适的资料可参考,还要考虑到学校总课程的安排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
【课题中期报告】相关文章:
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11-23
课题中期评估报告01-13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13篇04-21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精选20篇)04-25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精选16篇)05-11
课题中期研究报告02-28
课题中期报告15篇02-01
课题中期报告(通用20篇)03-29
如何写课题中期报告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