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企业业绩报告

时间:2023-02-01 16:39:27 报告 我要投稿

企业业绩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十分的重要,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企业业绩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企业业绩报告

企业业绩报告1

  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存在问题

  (一)关于绩效管理的理解不明确。人力资源管理近些年来在中小企业中的关注程度逐年加大,由于绩效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是相同相联系的,所以中小企业对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大。但是,企业中的决策者以及人力资源部门经理对于绩效管理在其部门的实施后的效果还是达不到统一认识。绩效评价过程中,绩效管理需要对参与项目中的全部因素进行评估和管理,绩效管理是涉及到员工业绩评价、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分解以及企业战略目标的建立的一个综合的系统。

  (二)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不完善。绩效考核在绩效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是运用绩效考核制度对涉及到企业利益中的全部组成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然后对每个岗位中的绩效评价指标进行确定。工作目标的分类和人力资源的管理与规划在绩效管理中的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规模较小的企业中绩效管理愈发受到重视,但是,企业的管理者对绩效管理制度的制定以及管理体系完善方面的`重视不足。其中,表现出绩效指标模糊,这会造成考核结果不客观、员工考核结果不公平,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等。

  (三)企业战略目标与绩效考核不统一。企业的战略目标是绩效管理对其进行分解的前提。但是,有些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之前,并没有对企业的战略目标进行全方位的分解,只是对目前的企业运行状况逐层进行汇报,这就会造成绩效考核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存在分歧。

  (四)企业员工工作过程中的合作与沟通不足。企业管理者只是肤浅的理解绩效管理的作用和意义,觉得绩效管理属于人力资源部门的范围,与其他部门之间不存在任何联系,这就会造成其他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的联系较少。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其他部门只是对人力资源部门制定的考核表格随意打分,这种行为对于企业的运行并没有任何效果。

  优化绩效管理的对策

  (一)对绩效管理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应加深

  企业对绩效管理的认识上肤浅,所以应加深对绩效管理本质的理解。充分调动企业全体职员在绩效管理认识观念,使得绩效管理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企业职工的思想中。以此同时,企业职工中每个人的利益应与绩效管理同步,与绩效考核的结果想通。此外,完善绩效管理在事前、事中与事后管理和考核体系,只有对绩效管理本质的深刻理解,企业的发展才能和全体职工的利益相挂钩,才能快速的提升企业的发展速度。

  (二)不断完善和建立绩效管理体系

  在企业管理系统中,绩效管理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需要高水平的绩效管理能力的保障。企业战略目标是实行绩效管理的方向和前提,企业根据绩效管理制度对企业中的每个部门、工作流程中的每个步骤以及企业中的每个职工的绩效进行管理和考核。其中,绩效管理的精度与管理宽度的制定尤其需要重视。

  (三)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应发挥更大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是企业绩效管理能力提升的保障和基础。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应先对企业工作任务进行综合分析,并对企业中每个职位编制职位说明书,明确每个职位的任务和责任。然后,将其与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与员工的薪资和福利水平、激励和晋升制度等联系在一起,使得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绩效管理体系想通。最后应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改善企业职工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对于员工绩效管理方面的培训力度应加强

  企业中职工对企业绩效管理的理解不到位,片面的以为人力资源部门才是负责绩效管理的主要部门,这就使得员工之间的沟通不足、合作难度大。企业为了提升企业的营销效率,应聘请专业的管理培训机构对企业员工以及企业团队进行绩效管理方面的知识进行培训。培训针对企业中的各个部门而不是仅仅针对人力资源部门,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中的每个职工的绩效管理思想、使得员工能够运用绩效管理知识对企业中的工作进行管理和调整自己的工作过程,这就会保障整个绩效管理体系的顺利运行。加大对员工的培训,会使得企业员工管理意识大大提高,企业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不断加强,最终导致企业管理能力的快速提升,加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业绩报告2

  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生产目的,运用一定的标准或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做出的价值判断。业绩评价是为企业更好的进行经营管理服务的,对企业的经营具有指导作用,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无论是在生产结构、劳动结构还是经营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所以,与之相适应,企业经营业绩方法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变革。

  一、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简要回顾

  在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曾经出现过三次变革:第一次是1993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设计了一套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第二次是1995年财政部制定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次是1999年颁布实施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三次变革将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次变革之前,我国正处于完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是一套与计划管理相适应的国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该体系的考核指标以资金、成本、利润为重点;《财务通则》颁布之后至第二次变革之前,这一时期我国的计划经济逐步被市场经济所替代,原来计划经济下比较单一的业绩评价体系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企业业绩评价的要求,为了更加综合的评价企业,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开始涉及到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获利能力等方面。虽然《财务通则》的颁布使得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化,但是《企业财务通则》规定的评价体系仍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不能很好的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1995年《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颁布之后,业绩评价体系又有了新的发展,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增加了4个评价指标,新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不但对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更具指导意义,使得企业开始注重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提高资本保全意识,而且充分考虑到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1999年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体系颁发后,国企改革也拉开了序幕,新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企业资本效益状况、资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四个内容,它全面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经营者的业绩,初步形成了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二、由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发展得到的启示

  (一)传统的评价是一种事后评价行为

  传统的业绩评价方法所反映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这是由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本身的特征所决定的。财务报表是传统业绩评价指标数据的主要依据,由于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过去发生的经济事项,所以,由此计算出的财务指标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业绩评价的目的是根据企业的业绩评估结果对企业进行定位,并使企业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管理指明方向,但是,传统的评价活动是属于企业的事后管理,企业也主要依据此信息对管理者实行奖惩,在这样的业绩评价活动下,企业只会产生短期行为,对企业未来的指导和评价,传统的评价方法捉襟见肘。

  (二)经营环境导致了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变化

  综观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企业业绩评价指标的发展与改进是随着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企业面临的环境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环境。企业经营业绩的评价应该充分体现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的管理要求,环境是影响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企业的目标只有适应环境的变化,符合环境的要求,才有实现的可能。即企业的经营目标必须符合环境的要求,并根据变化了的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才有实现的可能,企业才有可能求发展。所以,作为体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要求的业绩评价体系的设计,也应该符合环境的要求,并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保证企业在变化的环境中有立足之地。

  三、新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业绩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改革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经济信息化和高科技化的世纪,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理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企业必须根据新时期经济发展的特征建立相应的业绩评价体系。

  (一)关注非财务性评价指标,以求得企业的长期发展优势

  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确是企业业绩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它把注意力放在了企业内部因素对经营业绩影响的'评价上,忽视了对企业外部影响因素的评价。21世纪,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挑战越来越激烈。如果对外部环境缺乏正确评价,企业很难给自己在同行业中定位,进而也就不能在长期竞争中获得优势。在信息时代,集成管理使得一些非财务性评价方法能够立足于企业的整体角度而不是各个分部角度来进行评价,能够产生前所未有的整和效应;同时,由于财务指标太依赖于会计报表而具有滞后性,非财务评价指标,如在客户层面、职员层面等,更有预期性,更加注重未来的发展趋势,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更有利于管理者明确企业的努力方向,便于企业的战略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重视创新业绩的评价,形成企业长期的核心竞争优势

  创新是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创新,经济的发展就失去了动力。创新中,技术出纳关心是最为重要的,经济的竞争的核心是技术竞争和人才竞争。在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形象,一个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主要取决于其技术创新及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范围和效益,所以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的第一要素。没有了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一个企业就不可能进行新产品的开发研究,企业也就失去了生存发展的基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发展和业绩提高的有力保障,在新经济时期下,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企业比其他企业更具有优势,更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的创新与核心竞争力之间是相互促进的:没有核心竞争力形成与保持的意愿,就没有创新的动力,没有创新也就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所以,创新业绩的评价应是企业业绩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把知识和人才资本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以体现无形资产在创造经营业绩方面的功效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知识与人才资本为基础的经济,人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近几年来,我国虽然在人力资源会计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大部分企业还是缺乏对知识与人力资本方面的评价指标,在对知识与人才等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方面做的还不够,但是恰恰是这些无形资产对当今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企业取得经营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把知识和人才资本纳入评价体系已势在必行。

  (四)提高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影响力度

  提高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影响力度,可以从建立企业业绩评价结果公告制度和建立以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结果为依据的奖惩制度两个方面来实现:对于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结果应建立定期公告制,即在本年度经营业绩评价工作结束以后及时在报刊等媒体上向社会公开发布评价结果,并进行排序,这样一方面可以扩大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工作的影响,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经营者加强内部约束、调动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和树立形象意识;建立以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结果为依据的奖惩制度,经营业绩评价与经营者的报酬计划及任免制度相挂钩,可试行经营者收入与经营者业绩挂钩的年薪制或股权激励制度,以及将那些企业经营业绩好的经营者进行提拔任免,而对于在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中所发现的弄虚作假违法乱纪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业绩评价大幅下滑的经营者,要进行严惩,明确其责任并公布于众,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发挥企业经营业绩评价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和激励约束作用。

企业业绩报告3

  公司背景:

  翠鸟实业是一家主营高档名牌服装代理、兼营餐饮的公司,属零售/快速消费品行业,在全国共拥有专柜、专卖店33家(个)。翠鸟实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计划未来三年内,销售年增长率为25%左右,即销售额从目前的8000万增长至15000万。员工目前总人数约为350人,包括基层人员300人左右,管理人员约50人,其中经理级管理人员10人左右,分布在5个城市。为实现成长目标,公司希望建立一套高水平的绩效管理系统。

  由于行业特征,翠鸟实业人员素质差异大,中低层员工流动率高,故方案应该简单易行,而不要一味追求最新最好的技术。

  评价目标:

  翠鸟实业要求通过新绩效管理系统的实施,科学准确地评价企业内各个分店、各个员工的真实贡献,据此确定薪酬分配和激励措施,从而在淘汰不合适的员工的同时吸引、激励优秀员工,实现公司与优秀员工的双赢。

  第一阶段:精简绩效管理体系

  1.适用于员工的绩效评估系统 整个系统基于既能评价员工过去的绩效又能指导未来行为的出发点设计,由三个核心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包含着行为标准的评分表(行为量表)。源于行为评分的绩效文件,使管理人员们能够给员工具体的反馈,以指导员工的提高工作绩效。

  第二部分:包含着绩效目标的评分表(与管理人员的目标管理表格相联系)。该绩效目标评分表用于控制和校正各个分店或部门的绩效目标,确保员工的努力与公司的目标一致。

  第三部分:管理人员对下属员工的薪酬和升职作推荐的表格。尽可能地保证被升职的员工能符合新的岗位要求,使以绩效加薪的员工是真正符合条件的。

  2. 适用于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估系统 对管理人员的考核是基于结果的,我们推荐使用目标管理(MBO)。

  那么目标目标从哪里来?如何设定呢?这就和公司当前或将来要采取的业务架构和组织结构有关系。

  下表列出了我们认为有可能合适贵的四种模式,我们选择了事业部制(服装和饮食分开)+总公司科层制(确保整个公司的资源能统一调配)。

  目标管理过程包括目标设定、规划和评价

  目标设定: 设定目标开始于组织的最高层,他们提出组织使命声明和战略目标,然后通过组织层次住下传递至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目标的完成应最有助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一般而言,目标是由管理人员和上司相互讨论、共同制定的;在同时,他们也设置了绩效标准并决定如何测量目标的完成。

  规划:

  做规划时,管理人员和上司共同工作以认清达到目标的`潜在障碍,并设计战略来克服这些障碍。双方阶段性地聚地一起讨论管理人员的进步,并记下和确认由于组织环境所迫而造成的目标方面的任何改动。

  评价:

  在最后阶段,依据原来同意的标准来评价目标完成情况。多数情况是每年进行一次最终评价,作为对员工绩效有效性的测量之一。

  目标管理通过指导和监控结果(目标)而提高工作绩效,也就是说,作为一种有效的反馈工具,目标管理使管理人员知道期望于他们的是什么,从而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能最大程度实现重要的组织目标的行为中去。当目标具体而具有挑战性时,管理人员又能得到目标完成情况的反馈以及当管理人员因完成目标而得到奖励时,他们会表现得更好。

  目标管理相当实用且成本不高。必要的信息通常由管理人员填写,由其上司批准修订。目标管理的另一个优点是,因为它使管理人员在完成目标中有更多的切身利益,对工作环境认同感加强,也更愿意接受组织的控制,目标管理也使管理人员及上司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好。

  3. 薪酬体系和激励体系

  1. 按层级制设计薪酬和激励方案,例如:整个公司按职位分5层,每层又有5级,低层的最高级与上一层的最低级工资一样,这样可保证员工可以获得一个连续性的晋升。

  2. 使用绩效工资制度,编写“绩效薪金指南表”:

  员工月薪=他的级别薪金×(1+绩效增长指数)

  关键因素:公平,薪金数目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并不起决定性作用,而是员工是否觉得自己的报酬是“公平的”。这意味着薪金系统应该易于理解,并且能表达出公平性。

  建议:

  建议实施不完全的宽带工资,也就是说,低层的最高级员工的总收入,可以超过上一层的倒数第二级工资。我们提请客户关注这项内容,因为不是每一个优秀的售货员都能成为优秀的店长,但是一个优秀的售货员并不见得贡献就比店长小。如果不实施宽带工资,就会导致要么公司把她提升成不合格的店长,要么她因为长久得不到提升而辞职。无论那种情况,都是双输。建议对中高层员工加大津贴,津贴的目的是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加强稳定性,我们建议但员工级别升高到管理人员层时,可减缓每一级别的加薪幅度,而逐步加大福利津贴。收入和盈利分享计划,这是一个长短期结合的激励计划。

  在非物质、货币化的精神激励方案中,我们建议在店铺/专柜层面和全公司成面设立相应的奖项并设计相应的仪式追踪落实。

  第二阶段:精确绩效管理体系

  建议采用作业成本法(ABC)构建这一阶段绩效管理系统的核心。采用作业成本法(ABC)的公司可以把间接成本和管理费用精确分摊到使用这些资源的单个产品、服务和客户。作业成本法也可以将成本不按部门和责任中心计算,而是按照具体活动和流程计算。

  这意味着公司可以计算出任何一个员工、一个部门的精确成本,依据这些成本数据,配合公司期望的投资回报率,设计出的薪酬系统当然就可以精确的衡量每个员工、每个部门的财务贡献。物质激励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

  在这个阶段,我们就可以对每个职位做出精确的职位描述,并子上而下制定出公司、部门和个人的可测量的、有意义的关键指标(KPI)。所谓“可测量的、有意义的关键指标”是指能确保每个关键指标完成后,公司的总体财务目标也随之达成。

  第三阶段:平衡记分卡优秀全面绩效系统 平衡计分卡(BSC)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衡量框架,一个能够将公司实力、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和由此带来的未来财务业绩建立联系的框架。至此,我们已经不能把平衡记分卡(BSC)称之为一个绩效管理系统,它是一个对策略进行评估、管理和执行的系统。

  平衡计分卡让管理者从以下4个重要视角来审视企业:

  客户视角(客户如何看待我们)

  客户关心的问题可以分为4类:时间、质量、性能和服务、成本。要让平衡计分卡发挥作用,企业应该在上述几方面确立目标,并将目标转换成具体的衡量指标。

  内部视角(我们必须在何处追求卓越〉

  管理者需要把注意力放在那些能够确保满足客户需要的关键的内部经营活动上。因此,平衡计分卡的内部衡量指标应当来自对客户满意度影响最大的业务流程。

  创新和学习视角(我们能否提高并创造价值)公司创新、提高和学习的能力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价值。因为只有通过推出新产品,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并不断提高经营效率,企业才能进人新的市场,增加收人和利润,才能发展壮大,从而增加股东价值。

  财务视角(我们如何满足股东)

  财务评价指标显示了公司的战略及其实施是否促进了利润的增加。完善的财务控制系统能够促进而不是阻碍组织的全面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典型的财务指标涉及赢利能力、增长率和股东价值。

  平衡计分卡是以战略和远景而不是控制为核心,它把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创新与学习这四个方面结合在一起,使管理者明确其中的相互关系,帮助他们超越职能分工的传统观念,从而更好地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如今平衡计分卡正被成千上万的企业用于加强自己的策略执行能力

  问题:

  1.为什么要建议事实不完全的宽带工资

  2.具体谈谈绩效薪酬及其具体方案

  3.很多公司往往要求管理人员对结果负责,却又没有充分的授权,这样就加大管理人员的难度,那么在使用目标管理时,如何解决此问题

  总结

  本方案建议绩效管理系统将由易到难,由粗到精,分三阶段逐步实施。

  第一阶段:精简绩效管理体系

  第二阶段:精确绩效管理体系

  第三阶段:平衡记分卡优秀全面绩效系统

  三个阶段之间完全独立, 绝不重复。每个阶段之间有具体的分设目标和方案,并针对不同部门,不同组织结构提出详细的规划,让企业可以充分消化和吸收,最终建立起一个适应翠鸟实业,基于全球最佳实践的全面绩效管理系统。这样的安排使得翠鸟实业可以在任何一个阶段停下来,也可以在任何一个阶段更换咨询公司进行再设计。

企业业绩报告4

  调查提纲

  一、2月24日至2月28日,收集xx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简介、宣传图片等资料,了解该公司经营规模及项目建设现状

  二、3月3日至3月7日与xx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接洽联系,了解该公司组织架构与分工、现有员工数量及分配、岗位描述情况、现有绩效考核体系构成及运行情况

  三、3月10日至3月14日与xx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各部门相关人员讨论对该公司绩效考核体系运行的想法与感受,收集各自的思想与建议

  四、3月17日至3月20日与xx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讨论分析企业在制定及运行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做出调查报告。

  企业绩效考核的思考

  内容提要:

  通过对xx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现状的调查,分析其绩效考核体系在实施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其在制度制定上与实际脱离以及实施中执行不力、监督不力,致使绩效考核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针对该公司的现状,结合该公司的经营目标,提出改进的建议。由此,得出体会:企业制定并运行绩效考核体系时应注意的问题。

  附说明:

  根据学校的要求及本专业课程大纲和本次“管理学科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社会实践细则”的要求,按照学校的布置,我于20xx年2月24日至3月20日在xx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就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绩效考核体系制定与运行情况做了社会调查,后经学校老师和指导老师的多次指导和反复修改,完成了此篇调查报告。通过这次社会调查让我更加清楚了过去所学《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管理的内容,并且体会到做好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重要性,有效的、可行的绩效考核将对公司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起到莫大的激励作用,并因此推动公司的发展。

  ——对xx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调查

  在企业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如何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得到了众多企业的重视。而问题的集中点之一就是如何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日前,笔者对xx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绩效考核进行了调查。

  一、xx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现状

  xx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初,是一家由xx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民营企业,注册资金20xx万元,主要经营房地产开发,现开发项目有xx大学科技园示范园、南坪渝南佳苑、青杠别墅区、巴南佳和钰茂经典苑等,其中只有南坪渝南佳苑(约50000万平方米)将于20__年3月底正式开盘销售,其余项目皆处于开发阶段。公司现有机构设置为“六部三室”,共有人员70人,月工资总额达13万元。显而易见,公司目前的经营现状是以投资开发为主,效益回收为辅,人力资源成本高,使得公司在资金运作上将承担较大的压力。公司针对以上情况,从20xx年9月起实施了一系列的制度订立、规范管理的改革,希望通过有效的、可行的规定和考核促进公司成本控制、效益创造等的改善,鼓励先进,淘汰懒惰,使公司运作进入一个良好的循环。

  公司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针对公司高级管理层,即公司分管副总。公司执行董事长在年初与每一个分管副总签订《目标责任书》,规定其分管工作须达到的标准和年内须完成的指标,到年底一次性考核兑现,完成指标则奖励,未完成则处罚,分别针对不同的指标规定不同的奖惩数额。第二部分则是“一事一考核”,即针对临时突发的须限时保质保量完成的事项,指定具体负责人,列出完成时间进度表,做到则奖励,未做到则处罚。第三部分则是针对基层员工,采取月考核制。公司针对每类工种,制定出考核明细表,要素包括“德、能、勤、绩”,月末由部门负责人按照考核明细表中所列内容逐一评分和谈话确认,并根据最终得分决定其当月薪金的额度。

  二、xx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公司制定以上一系列的绩效考核制度,目的是为了通过对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考核,使工资奖金与绩效挂钩,以此激发员工,改善工作业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存在着种种问题:

  (一)考核两极化

  公司制定的'绩效考核体系包含了对高级管理层和基层员工,但却遗漏了中层管理干部,即部门

  经理与主管。中层管理干部仅作为绩效考核的执行者,却不是被考评对象。而绩效考核本身首先是一种绩效控制的手段,也是对员工业绩的评定与认可,它具有激励功能,使员工体验到成就感、自豪感,从而增强其工作满意感。另一方面,绩效考核也是执行惩戒的依据之一,而惩戒也是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绩效不可缺少的措施。中层管理干部从绩效考核体系中脱离出来,使得其工作缺乏监督控制与激励,造成中层管理干部积极性受抑,惰性增长,且易造成互相推诿,逃避责任,工作阻滞的现象,影响公司运作的连环性,继而影响到公司的发展。

  (二)公正性较差

  在该公司的绩效考核体系中,由直接上级执行考核。授权他们来考评,也是企业组织的期望。他们握有奖惩手段,无此手段的考评便失去了权威。但他们在公正性上不太可靠,因为频繁的日常直接接触,很易使考核掺入个人感情色彩。在他们执行考核时,很容易因平时关系的融洽与否、团结与否等直接影响到考评的结果,以致于因给出错误的判断造成人员任职与工作的混乱。

  (三)可操作性较差

  作为月考的表格,每人要填写4张以上的表格,加上评分和谈话确认,每人可能要花半天或更长时间来填表。主管人员的工作量就更大,人员多的部门,经理每月可能要用一半的时间作绩效考核这项工作。更有意思的是,考核表中一律将"德、能、勤、绩"列为考核要素。而针对员工的月考核,员工在月中的“德”和“能”是不会有太多变化的,基本上成为了考核的不变量。而将这种不变量作为考核因素,就增加了考核的相对稳定因子,使短期考核的信度降低,从而影响了考核的效果。另外,公司在进行考核前,没有对每一个岗位进行职务分析或岗位职责描述,每个部门和岗位没有明确且相对量化的工作目标,这些都将影响考核的实施效果。

  工作分析、绩效考核、薪酬管理是三个相辅相成的工作环节,三者缺一不可。尤其是考核之前的工作十分关键,也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做得越细越好,而考核过程则要相对简化和易于操作。否则就达不到效果或得不偿失,耗费了企业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获得的可能依然是部门及岗位的低效率运作和员工更多的怨言。

  三、解决xx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绩效考核的目的主要是行政管理性的,如制定调迁、升降、委任、奖惩等人事决策;但其目的也有培训开发性的。企业通过对员工工作绩效的考评,获得反馈信息,便可据此制定相应的人事决策与措施,调整和改进其效能。针对xx物业发展有限公司现状,要解决其绩效考核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

  (一)建立全面的纵向考核体系

  纵向考核体系是按照组织层级逐级进行绩效考核,即先对基层绩效考核,再对中层绩效考核,最后对高层绩效考核,形成由下而上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1.以基层为起点,由基层部门的领导对其直属下级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分析的单元包括员工个人的工作行为,员工个人的工作效果,也包括影响其行为的个人特征及品质。

  2.基层考核之后,便上升到对中层部门的层次进行考核,其内容既包括中层管理干部的个人工作行为与特性,也包括该部门总体的工作绩效。

  3.待逐级上升到公司领导层时,再由公司所隶属的上级机构,即执行董事长,对公司这一最高层次进行绩效考核,其内容主要是经营效果方面硬指标的完成情况。

  (二)提高考核实施的公正性

  通过全面的纵向考核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可以将公司从最高管理层到基层员工全面纳入公司整体考核体系,无一例外,做到公正、公平,确保公司的每一个人力资源组成要素都受到监督和控制,每个岗位的工作都受到约束和规范,每个员工的行为都受到调整和激励,这样才有助于公司的正常运作。同时,由于中层管理干部也纳入了考核范围,使得他们对下级的考核行为同样受到直接上级的监控,减少其考核行为的不公正性。

  (三)调整绩效考核的指标内容与阶段性,改善其可操作性

  首先,确定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不能少了工作岗位分析这个步骤。公司应根据考核目的,对被考核对象所在岗位的工作内容、性质、完成这些工作所应履行的岗位职责和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工作条件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了解被考核者在该岗位工作所应达到的目标、采取的工作方式等,初步确定出绩效考核指标。鉴于该公司处于起步阶段,前期开发任务重、资金投入量大,为了减少管理成本,并不适宜将所有的岗位职责、要求都作为考核的指标,而应选取一些看来至关重要的岗位职责作为绩效考核指标。为了使这些考核指标更趋合理,建议其在实施前交专家进行审议、修订,使其具备可操作性、实用性。

  其次,考核的实施应分阶段性,在该公司的月考核要素中,应以“勤、绩”为主,根据前期的岗位分析,制定出各个岗位的考核细则,在全面考核体系中,逐级考核,绩效挂钩。同时,将“德、能”等考核要素列入年中或年终的岗位资格评定,通过对每个人全面要素的考核,确定人员的去留、职位的升迁、调任、再培训等,以利于人力资源的重新再分配,达到最佳组合。

  四、企业在制定和实施绩效考核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分清绩效考核的目标

  一般来说,企业的绩效考核有四个不同的目标:选拔与招聘、培训与开发,晋升与配置、调薪与奖惩。针对不同的目标,我们要设计与之相应的考核因素和考核流程。如对第一种考核,侧重于对能力和经验的公证评价;对第二种考核,侧重于发现能力和业绩的不足;对第三种考核,要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而对第四种考核,因为考核周期相对短,应尽可能简单化,以绩为主,勤为辅。

  (二)绩效考核明确化、公开化

  企业的人事考评标准、考评程序和考评责任都应当有明确的规定,而且在考评中应当遵守这些规定。同时,考评标准、程序和对考评责任者的规定在企业内都应当地全体员工公开。这样才能使员工对人事考评工作产生信任感,对考评结果也易持理解、接受的态度。

  (三)坚持客观考评

  人事考评应当根据明确规定的考评标准,针对客观考评资料进行评价,尽量避免掺入个人主观情绪和感情色彩。考评一定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同时,要做到把被考评者与既定标准作比较,而不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比较。

  (四)注意沟通反馈

  考评的结果一定要反馈给被考评者本人,否则就起不到考评的教育作用。在反馈考评结果的同时,应当向被考评者就考评结果进行说明解释,肯定成绩和进步,说明不足之处,提供今后努力方向的参考意见等。如果没有谈话和确认的程序。员工对考核结果的心情是七上八下的。及时沟通是考核必不可少的流程之一,否则必定会导致工作环节及员工沟通上矛盾和误解的积压,对员工长期绩效和改善工作不利。

  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人们似乎更多地关心的是考核的结果,而对改善流程没有足够的重视。考核流程的完善是决定考核效果的关键所在。绩效考核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管理技术,其牵涉的因素很多,只有在充分了解企业的成长状况,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企业实际的考核指标体系和操作流程。过分理论化和过分简单化的考核都会给企业带来负面的影响。

企业业绩报告5

  一、个人情况介绍

  我叫xx是工程管理中心技术部,到今年x月x日在公司已经3年,也是老员工了。

  二、个人业绩与成果

  现在主要岗位职责是负责凯德世家小区弱电智能化这块,同时审购物中心弱电图纸。以及平时对工程管理中心计算机及网络的维护。

  就在去年x月份我被调入十八校后项目部,负责十八校弱电工程这块,在这里感谢领导及公司对我的信认,也给我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现的平台,经过前期对五家弱电队伍先后5对的方案对比和各方面的考查,最后选了一家弱电队伍来进行施工,我记得那时候正是酷暑炎热,每天在工地进行检查质量、进度,每天例会解决问题,有什么不对的及时调整,经过50多天的努力,终于圆满的完成了任务,顺利的移交了十八校,经过一番努力看到这些,我知道我的工作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公司即然给了我这个机会,我就会努力做的更好。

  现在主要做xx世家小区的弱电系统的工作,包括前期的各个厂家考虑,产品的选定,招投标文件的拟定,反反复复与系统

  集成商就各系统技术方案进行沟通,并做了有5次对比,中间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还有xx世家正式用电和购物中心临时用电手续,和供电局各方面的'协调;每个系统集成商都做了详细的对比,技术方案的选定,反反复复做了有5次对比,在这个信息技术行业,自己必需不断的学习,才能做得更好

  总之,通过努力以及领导的支持,我完成了自己份内的工作。但是我所作的工作离我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未来仍需努力,今后我会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并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加强自我修养,提高各方面的水平,在未来的道路上努力拼搏,勇敢开拓,再铸辉煌。

企业业绩报告6

  一、基础准备工作

  1、梳理岗位职责,完善岗位职责体系在公司组织架构及部门职能分工的框架下,通过与各部门负责人的反复沟通,规范岗位名称、明确岗位设置目的及岗位层级、细化岗位工作职责及相关任职要求,形成了公司完整的岗位架构图,完善了公司岗位职责体系,为公司人力资源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制定职位规范,规范职位管理工作为了巩固岗位职责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果,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基础管理水平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在人力资源中心的领导下,并征求事业部人力资源部门的意见,制定了公司岗位描述管理规定,分别从管理中心及事业部、子公司两个层面,新增岗位与原有岗位两个维度,对岗位管理工作流程与具体实施细节进行规范,明确了用人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在职位管理工作中各自承担的责任,为公司整体职位管理工作提供了规范依据。

  3、成立绩效委员会,建立绩效领导机制绩效管理工作涉及到公司宏观层面的目标实现,也关系到微观层面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为了有效统筹与领导公司绩效管理工作,专门成立了由公司高层领导的绩效管理委员会,并明确了绩效管理委员会的定位,即对公司董事会负责,同时明确了绩效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及具体工作机制,为公司接下来推动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4、制定绩效细则,保障体系有效运行为了保证整体绩效工作的有效实施,人力资源中心牵头拟定了公司绩效管理实施细则,并从长远考虑将公司绩效区分为组织绩效与员工绩效,同时吸取公司高层对绩效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最终该实施细则获得签批确定,通过绩效管理实施细则,从整体上明确了各部门、各层级在公司整体绩效体系中所承担的责任, 明确了公司各层级在绩效管理工作中的具体考核归属,明确了绩效管理工作具体操作流程,明确了绩效考核结果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为公司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实施依据,从而保障绩效体系有效运行。

  5、丰富绩效体系,制定试用期考核方案从工作实际来看,绩效考核可以分为试用期考察与正式任职后考核,各自侧重点不同,为了丰富绩效管理体系,有效评估试用期员工与岗位胜任匹配度,为公司做出科学用人决策,在人力资源中心领导下并结合相关入职培训工作,完成了公司新员工试用期考核方案,明确了新员工在试用期间的'考察标准及相关操作流程,具体为企业文化学习、品牌知识掌握、专业知识掌握、工作态度与表现、工作成果体现与一票否决事项等六个方面对。

  二、绩效实施工作

  1、拟定绩效指标,明确工作重心要点绩效指标的本意在于对工作目标的跟踪,根据公司年度业绩目标及关注要点并结合各岗位核心岗位职责,拟定相关绩效考核指标,总监级从关键业绩、职能履职与否决项三个维度进行考核,普通员工从关键岗位职责及关键胜任素质两个维度进行考核,在各有侧重的同时兼顾周边及上下游协作。

  2、沟通确定指标,达成一致考核标准岗位层级不同,绩效管理的归属也就不同,人力资源中心内部对拟定的绩效指标达成一致认同后,分别与公司高层及部分负责人进行探讨商定,事业部总监级以上分别由公司高层及事业部负责人确定并最终与被考核人沟通达成一致,在与部门负责人达成一致考核标准后,管理中心普通员工由各部门负责人与其下属员工沟通并最终达成一致。通过多方努力及反复沟通,最终形成了公司各层级、各岗位考核标准,并初步形成了公司绩效考核指标库。

  3、分层推进实施,合理控制推进节奏由于公司的绩效氛围还不浓厚,尤其是各部门负责人对绩效管理工具的作用与认识并不相同,为了合理控制推进节奏,真正实现绩效管理目的,根据绩效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部署,在人力资源中心领导下,绩效管理工作分层、分情况逐步推进。事业部总监级每季度进行模拟,待条件成熟时进行试点,最终按公司要求实施;管理中心员工绩效开展有一定基础,因此按月度进行实考,并与绩效工资挂钩,且目前已基本走上正轨;物流中心仓储部以前从未进行考核,因此绩效认识比较薄弱,目前主要是从工作表现及工作态度方面进行考核,并对相应指标进行二次量化,以加强考核针对性,总体来说,目前绩效推进节奏控制合理。

  4、阶段工作回顾,总结改进存在问题总结过去、改进未来是绩效管理工作的根本要求,通过对各层级绩效考核工作的直接跟踪,采用PDCA循环总结改进方法,每季度结束后在人力资源中心内部进行绩效工作阶段回顾,改进考核指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考核过程发现的其他部门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反馈并协助改进,待时机成熟将扩大绩效工作阶段回顾范围,在绩效管理委员会领导下重点解决组织绩效反馈与改进问题。

  5、探索激励方式,提升绩效激励力度针对目前总监级绩效考核挂钩项缺失与部分部门负责人反映绩效激励力度不足问题,在人力资源中心负责人领导下我们积极探索公司激励方式,努力提升绩效激励力度,并结合年度薪资调整契机,完成了年度调薪与与绩效挂钩设计,此方案的实施将会很大方面解决总监绩效挂钩项缺失及激励力度不足问题。

  三、目前存在问题

  1、高层的后续关注力度还不够大量的基础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前期公司高层也给与了大量时间与建议支持,但在后续工作中由于某些其他原因导致高层的关注力度不够,但绩效管理工作涉及公司全局,离开高层关注将导致推进难度增大。

  2、配套支撑系统还不够完善绩效体系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其他配套系统的有效支撑,但公司目前的预算体系还不完善,部分重要指标不能实施(如,费用),数据支撑系统还不够稳定,部分数据相互打架(如,MA单产),不能看到各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导致难以及时了解部门工作重心变化(如,新店计划、新品计划等),如此难免将降低绩效管理工作的效果。

  3、少数部门的绩效认识还不够深入个别部门还停留在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事的认识上,认为是在为人力资源部做工作,觉得绩效考核工作繁琐,只想给个总分(如,物流中心),这其实是管理懒惰与管理者责任缺失的表现;个别部门认为绩效考核就是扣钱,因此担心影响员工情绪,在考核结果中都是给满分,“息事宁人、讨好员工”(如,财务中心),这其实违背了绩效管理的“帮助员工成长实现企业目标”的最终目的,实质上并不利于员工成长。

  4、考核结果应用还比较单一目前绩效考核结果主要应用于绩效工资的核算,与岗位晋升、年度薪资调整的关联度不大,针对被考核者存在问题的培训改进工作尚未进行,与员工关系管理的关系尚不明确,与招聘体系的联动尚未建立。

  5、薪酬与绩效体系还不够匹配薪酬与绩效是激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互为依托,需要无缝对接与相互匹配,目前部分层级薪资区间较大,但对应绩效工资额度恒定,因此可能导致薪资在高位的员工对绩效的重视不足,影响激励效果。

  四、绩效工作改进建议

  进行推广培训,增强绩效意识希望公司能够组织绩效管理专门培训,加深公司员工尤其是各级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工作的认识

企业业绩报告7

  一、中小制药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中小制药企业普遍缺乏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

  中小制药企业由于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使得其在管理方面缺乏正规性,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较低,管理能力也相对较弱,企业也不愿意花费时间和资金去建立一个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甚至有部分中高层管理人员认为绩效管理是对企业发展的一个阻碍,不愿意去建立绩效管理制度。有的企业则是简单的照抄其他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不能有效的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导致在考核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制度上没有对应的处理办法,执行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最终只能有公司领导拍脑袋决定,加大了考核的随意性。中小制药企业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本身对绩效管理就不能很好的理解,也就谈不上创造性的建立合适的绩效管理制度并予以推广执行了。

  (二)绩效管理流于形式,主观性强

  有些中小制药企业虽然通过各种形式建立绩效管理制度,但是基本的管理能力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可靠保证,由于受到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素质和数量的限制,绩效管理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执行。在员工看来,企业所开展的绩效考核只是做做样子,与他们没有多少关系,自己只要把工作做好就行,绩效考核只要不扣自己的工资,其他的一概不管。在很多中层管理人员眼里,企业开展所谓的绩效考核就是上级给他们安排的一项工作任务,每个月按时填几张表上交就算完成任务了,在考核前不与员工沟通本期考核的内容,考核结束后也不给员工反馈考核的结果。所以在这样的绩效管理面前,随意性就很大,上级想怎么考核就怎么考核,员工也会想办法与领导搞好关系,遇到什么问题都能通融解决,即使是那些工作能力不强的人也可以在绩效考核中得到好的成绩;有的企业则是领导与员工一起商量,让大家轮流得到好成绩。由此得出的绩效考核结果不但不能作为员工工作成果的评判依据,企业也很难根据考核的结果采取对应的激励措施,最终使得考核流于形式,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能得到有效的激励,甚至还会给工作能力突出的员工造成一定的心里负担,造成工作积极性下降,阻碍企业的顺利发展。

  (三)企业上下对绩效管理认识不足

  目前,很多中小制药企业对绩效管理存在错误认知,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人力资管理部门、企业管理层认识不到做好绩效管理对于达成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作用。人力资源部门缺乏与其他部门良好的沟通、关于绩效管理工作培训不到位,导致其他各部门员工对绩效管理缺乏合理的认识,有的员工认为绩效考核没有什么用,提升不了什么工作效果,只要自己工作好,企业的管理者是拿自己没有办法的,有的员工则认为这是企业管理者对自己的约束,认为企业是故意在找各种理由来压迫他们,使他们产生不喜欢绩效考核的心理。这些错误的认识都容易使员工抵触企业开展的绩效管理工作,使绩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最终导致无法顺利开展考核工作。另外,企业内部对绩效管理的定位不准确、管理层不能准确的认识到绩效管理的目的、绩效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等,把绩效管理当成是惩罚员工的一种工作,单纯的希望依靠绩效考核来督促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由于管理层的错误认识及人力资源从业人员的素质及人数缺乏,导致很多时候绩效管理只是做做样子,同时他们也不知道采用哪种考核方法更好、更科学合理,在绩效考核结果中的评价也没有很明确的标准,上级会依据对员工的印象好坏进行评分,不能准确地反映被考核者的实际情况,企业也没有设立一个专门的管理机构对这样的情况进行监督。

  (四)考核结果缺乏反馈

  绩效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完整的管理过程,包括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考核实施、绩效结果反馈以及绩效结果应用等。但由于中小制药企业规模较小、管理水平普遍不高等因素,导致其无法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不能很好的完成绩效管理的整个流程,特别是在绩效反馈环节,在很多企业都没有得到重视,在绩效管理流程中,大多中小制药企业只做到了考核实施这一步。但是员工只有知道自己的绩效考核结果,才能够发现自己在工作中所存在的不足,才能够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改正。在很多中小制药企业,企业的管理者因担心考核结果引起部分员工对考核结果的不满,所以不想让员工知道考核结果,刻意地回避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只在小范围公布考核结果,达不到考核的最终目的。也存在部分中小制药由于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上存在缺陷,导致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很多主观影响,使考核结果不能客观准确的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员工不能从考核结果中得到正确的信息反馈,不知道自己在工作中的长处及不足,更不清楚如何提升自己的工作绩效。

  二、改进中小制药企业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

  针对中小制药企业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笔者本人在工作中的切身体会,笔者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一)根据企业实际,完善绩效管理制度

  由于大多数中小制药企业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水平都还相对欠缺。基于此实际情况,中小制药企业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中层管理人员管理知识的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专业从业人员要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做好人力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根据企业实际制定规范合理的岗位说明书作为企业开展绩效管理的基础依据,进而建立相对规范、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在建立绩效管理体系时,应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从企业战略逐级分解到部门任务、个人任务,制定出能够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各部门工作重点和体现个人关键绩效领域的便于度量的绩效考核指标与标准。中小制药企业只有建立完善、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绩效考核才能够在企业中很好地得到执行实施,最终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克服考核过程中的主观影响

  针对在考核中存在的主观性强、考核流于形式等问题,中小制药企业要从制定考核指标入手,加强对绩效管理知识的宣贯,严格依照绩效管理制度执行绩效考核。因不同岗位的员工,在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考核指标时,要根据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指标,同时可参考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等绩效管理理论,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办法,针对不同的岗位性质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绩效考核指标,尽量把考核指标具体化。为全面反应员工的工作能力,考核指标不仅要有针对工作内容的考核,同时也要考虑到员工的品德、团队协作、工作态度、对企业的认同感等方面,工作业绩与员工素质两手抓,做到“有德有才,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样才能尽可能的说明一个员工是否能够适应企业文化、真正的融入到企业中来。为减少考核过程中的主观影响,企业在制定考核指标的同时也要制定好考核标准,明确规定员工达到什么程度能算的上优秀、良好,哪些工作没做好会被评为及格、不及格等。

  (三)加强宣贯,提高认识

  绩效管理作为实现企业战略的重要工具,是整个企业都应该参与的工作。中小制药企业应当在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宣贯,使企业从上至下都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中小制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对绩效管理的学习,认识到企业实行绩效管理是为了通过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反馈等工作帮助员工、部门、企业提高工作绩效,为企业管理提供沟通交流的渠道,有效的解决工作的问题,更好地达成企业目标,而不是形式性的走走流程,浪费企业的人力物力,从而有效地支持绩效管理在企业内部的实施。其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通过对部门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培训,使其认识到绩效管理是为了通过绩效计划的执行,在过程中监控员工的工作,及时地帮助工作绩效低的员工提高工作绩效,最终完成企业下达的工作任务,进而提高部门和员工个人的工作绩效,使其从心理上接受绩效管理工作,让员工能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绩效考核,把绩效考核作为自己工作能力快速提升重要途径。

  (四)注重结果反馈

  绩效结果反馈作为绩效管理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绩效管理的实施的效果。企业在设计绩效管理制度时要合理地设置绩效考核的周期,在一个考核周期结束后及时做出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让员工及时地了解本周期内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这样员工才能有成就感,也能及时的发现自身的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同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认真及时地做好绩效管理数据的统计、整理、分析工作,分析员工在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将问题反馈至公司领导、部门管理人员及员工个人,通过绩效管理工作建立企业内部高质量的沟通渠道,切实解决发现的问题,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绩效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中小制药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做好绩效管理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作用。绩效管理作为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中小制药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并加以有效执行,需要从高层管理人员开始重视,在绩效管理过程中需要各部门积极配合,部门内部上下级之间需要做到持续有效沟通。这样中小制药企业才能得到持续发展的动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

企业业绩报告8

  站在新的世纪里,透视过去的时光,工作的风风雨雨时时在我眼前隐现,回眸望去,过去的一幕幕在不知不觉中打湿眼睑。似乎岁月的记忆依然就在心头展现!时光如梭,当我意气奋发地跨入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参加工作已满二十六个年头了。回首这些年的工作,有硕果累累的喜悦,有与同事协同攻关的艰辛,也有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惆怅。我自从1984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在上级的领导下,逐渐成为了一个在政治上坚定,思想上成熟,工作上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我深信一个人的信念是他的世界观在奋斗目标方面的集中反映,共产主义信念是我一生执著的追求目标和持久的精神激励力量。我把政治上的追求与现实中的工作结合起来,把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从朴素的工作、学习中日益上升到自觉、理性的高度,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在工作中我焕发出了高度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责任感,脚踏实地艰苦创业,捍卫自己的信仰和共产主义事业,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实践,科学地研究、思考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自己能够与集体共同进步。在日常工作中能紧紧围绕班组的各项中心工作任务,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认真完成领导分配的各项工作任务,与同事和睦相处。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结合到实际工作当中,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现将这些年的主要工作业绩总结如下:

  1.革新成果

  表彰奖励:

  (1)、在1997年聚丙烯二车间建设期间,我认真地学习整个装置的生产流程图,并与建设装置的民工们交流,仔细地观察装置的每一个设备,每一条管线是如何安装上去的。可以说,聚二装置是我一天天看着建成的,对装置的一管一线都了如指掌。因此在1998年7月聚丙烯装置第一次开车的过程中,我东奔西跑,解决在开车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通常都是手到病除。第一次开车成功,我心里也尝到到了一点点的成就感。为此车间研究决定,鉴于我在此次新装置开工中的突出表现,给予记三等功的奖励。这同样也激励着我继续努力奋进的信心。

  (2)、新装置开工后,我担任了五班的班长,常与班员讨论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并把一些装置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并且分析出问题发生的原因,条件等,从而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1999年是开工后的第二年,各个设备的运行状况都处在摸索阶段,而我班在1999年全年安全平稳地生产,受到了车间的好评。我也因此获得了本年度优秀班组长的荣誉称号。

  (3)、装置需要进行一次大检修,我自告奋勇,参加了此次大检修。我将平时工作中记录的一些问题在检修的过程中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由于在检修过程中的出色表现,厂工会又一次给予三等功的'奖励。我不骄不躁,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细心,将每个细小的问题都要斟酌好长时间。

  (4)、有人说天有不测风云,这话不假。在5月17日,装置突然停电,从而导致各个电机设备停车。我意识到停电之后最重要的一个设备就是特护设备大轴流泵。由于大轴流泵停了之后,整个环管的流动失去了动力,从而导致聚丙烯粉末沉降。如果不能在10秒钟之内重新启动的话,就要甩掉大环管中的物料。当时我果断的决定,紧急向环管注射co后排放至高压排放罐。从而排除了安全隐患。我也因此被授予三等功。我知道,这是与我平时细致的工作和扎实的基本功分不开的。

  (5)、由于我管理得当,班员也十分的配合我的工作。在我的影响下,班组形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每个班员熟悉自己岗位的工作,也有很强的责任感。使得生产能够安全平稳的进行,,我被评为厂级先进生产工作者的称号。我认为,我取得这样的成绩与上级领导的指导和班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在这里我要感谢他们。

  (6)、一季度,我被评为车间级的优秀管理能手。这也说明在工作能力提高的同时,我的管理能力也上升了一个水平。

  2.技改技措

  qc成果及合理化建议:

  ,聚二装置为了提高产量,决定扩能改造。我与车间的技术员一起研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我提出粉料输送的氮气鼓风机和旋转下料阀平均每个1.5个月要切换一次,从而使得排放过程中平均每小时减少1.8吨,产生的副产品可以包装利用,经计算,此合理化建议在全年能产生7.28万的经济效益。此建议最终获得了厂部的批准。因此在装置改造的操作优化的过程中,我也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安全生产:

  在安全生产方面,我负责排除的安全隐患不胜枚举。例如在1月11日,我班夜班时大雪纷飞,我在装置巡检时发现丙烯的两个脱硫塔之间的法兰连接处有丙烯泄露漏,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个严重的安全隐患,马上通知班员联系维修处理,在寒冷的大雪里,直到看着维修人员把法兰修好,我才安心地离开。

  3.培养业绩

  自己工作了这么多年,也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每当与班员们闲聊时,我总是有意无意地拿出自己的经验与班员分享。这对刚开始工作的新人来说如获至宝,一方面使他们能够很快的熟悉本装置的工作;另一方面,他们也不会走许多弯路。这也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安全隐患的排除。

  基层建设创新的着力点是班组建设。班组是全厂的“细胞”,承担着生产运行、安全环保、现场管理、绩效考核及各项规章制度的组织落实等任务,是企业的前沿阵地。因此班组建设出问题,将直接影响车间工作的大局。我作为五班的班长,做好班组建设也是我的义务,更是我的职责。这其中包括班员的思想作风、业务素质建设和车间工作任务的落实等多项任务。同时我也按照“安全生产好、团结协作好、基本功训练好、工作业绩好”的要求,不断对班组成员进行标准化、制度化考核。

  在新进厂

  大学生的培养方面,我也是很细心的指导他们。例如,我常给他们讲如何快速地熟悉一套装置。流程图的学习应当结合装置本身,与现场一一对应起来,如果流程图与现场有不同的话,说明现场的不同之处是后来为了优化生产而加上去的,对于不同的地方要弄清楚为什么修改,修改之后又什么优点等等。我建议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懂的就问,哪怕是一个很幼稚的问题,你不懂就是不懂,不懂的就要弄明白。而且针对同一个问题应当多问几个师傅,因为同一个问题,每个人认识的角度是不同的。就这样,我不厌其烦的指导他们。结果他们不负重望学到了许多东西,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车间组织的各项比赛中,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总之,这些年通过全班员工的共同努力,在车间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能够完成各项工作指标来之不易,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成绩荣誉只属于过去,我所做的工作距离厂和车间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未来仍需努力,今后我会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并不断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业务和管理水平,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努力拼搏,勇敢开拓,再铸辉煌,为武汉石化的明天和美好的未来而奉献毕生精力。

企业业绩报告9

  【摘要】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会计理念的更新,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更新就是企业收益计量从收进用度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新会计准则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年度报告主表,并提出了综合收益的概念。文章对新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观下全面收益信息表露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先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全面收益报告的最新进展,并讨论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业绩报告模式的改进。

  【关键词】资产负债观;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综合收益

  20xx年2月,财政部颁发新的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新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会计理念的更新,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更新就是企业收益计量从收进用度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伴随着这种观念转变,我国企业业绩报告模式也发生了变化,新会计准则将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作为年度报告主表,并提出了综合收益的概念。在20xx年5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征求意见稿)》,从20xx年1月1日起,企业在利润表“每股收益”项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综合收益”项目。综合收益的表露将对企业当期业绩报告产生重大影响。

  一、资产负债观与收进用度观比较

  在企业收益计量理论中,主要存在资产负债观和收进用度观两大流派。

  收进用度观是以利润表为中心,收进、用度被看作是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资产和负债是次一级的要素。在计量企业的收益时,先确认收进和用度,然后根据配比原则,将收进和用度按其经济性质的一致性联系起来,据以确定收益。收进用度观夸大对具体交易进行核算,收进定义为经营业务中已实现的营业收进,资产就相应成为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过往交易中形成的经济资源。收益的基本公式为“收益=收进—用度”。

  收进用度观以利润表为报表重心,资产负债表成了利润表的“附表”。收进用度观下,会计目标限定于报告受托责任,在受托责任观目标指引下,企业治理当局需要借助历史信息来解脱受托责任,因此财务报告使用历史本钱计量属性,夸大用度与收进的配比,夸大收益的平滑。

  收进用度观下,由于夸大配比原则,导致一些不符合资产负债定义的本质是用度损失的项目作为资产、负债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例如旧制度规定的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夸大所得税用度与当期收进的配比,首先根据会计利润计算当期所得税用度,然后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再计算当期应缴所得税额,最后倒挤出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资产负债表中出现的递延税款借项和递延税款贷项仅仅是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的产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和负债,而是以利润表为中心的结果。

  资产负债观是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资产、负债项目被视作财务报表的'基本要素,收进和用度是次一级要素。资产负债观下,首先对资产和负债进行确认和计量,然后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确认收益。资产负债观以为,收益是扣除本期所有者投资和本期所有者分配项目后企业净资产的变动额。即:收益=(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本期所有者投资本期所有者分配。

  新会计准则将资产定义为企业过往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而负债是指企业过往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资产和负债围绕是否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流进和流出进行定义,资产和负债项目向报表使用者提供了面向未来的信息。资产负债观下确认的总收益反映的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资产、负债价值的全部变化,而不管交易是否实现。

  与收进用度观相比,资产负债观更夸大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要满足决策有用性,信息就要面向未来,因而资产定义为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在资产负债观下,资产和负债的计价优先于收益的确定,收进和用度围绕着所有者权益变动,被定义为经济利益的总流进和总流出。资产负债观更多考虑如何真实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它要求资产和负债采用现行价值或公允价值计量,并将价值的变动在当期确以为收益。

  二、全面收益的概念及国际进展

  (一)全面收益概念

  全面收益这一概念是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0年在第3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3)中正式提出的。1985年,FASB在第6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6)中对全面收益和全面收益构成要素进行了规范的定义。全面收益被定义为:全面收益是指一个企业在一定期间由源于非业主的交易、事项及情况所引起的业主权益(净资产)之变动。它可以简单解释为一定期间内除业主投资与分派业主款之外所有的业主权益变动。全面收益包括收进、用度、利得和损失四个要素。

  固然全面收益与净利润在会计确认上都使用收进、用度、利得和损失四个要素,全面收益比净利润涵盖内容更丰富,全面收益除包括企业经营活动中创造的经营成果以外,还包括企业在某一特定期间经济交易或物价变动所带来的未实现的资产变动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变动,即直接计进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从全面收益概念来看,其反映的是一种损益满计观(有时又被译作总括收益观,all—inclusiveincomeconcept),按照损益满计观,影响所有者权益变动项目(不包括业主投资和分派业主款)属于当期业绩组成成分,尽管一部分项目被直接计进所有者权益,但应该作为其他全面收益进行报告。

  (二)IAS1对全面收益业绩报告模式的改进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20xx年修订的“第1号会计准则—财务报表列报”(IAS1)中要求企业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其他全面收益。自20xx年开始,IASB和FASB共同开展“财务报表列报”这一项目研究,研究如何改进财务报表列报以满足财务报表使用人的需求。

  IASB在20xx年9月正式修订并发布IAS1,修订后的IAS1在全面收益报告的内容和格式方面均发生变化。IAS1不答应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全面收益。全面收益可以在单表法中列示,既含有非业主权益变动的总计数也包括净收益项目的小计数,或者采用双表法,一张报表报告当期净利润,另一张报表报告全面收益,假如企业使用双表法报告全面收益,报告全面收益的第一项内容应是净利润,然后是其他全面收益,汇总金额为全面收益。

  IAS1规定其他全面收益项目包括:重估价值的变化;设定受益养老金计划所产生的精算利得和损失;国外经营部分财务报表折算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新计量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现金流量套期中套期工具的利得和损失的有效部分。

  IASB以为禁止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全面收益,可以使财务报表使用人更好地理解业主原因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化和非业主原因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化。IASB指出,其能够为报表使用者评价和猜测企业的现金流量提供更可靠的指标,并能提供与决策更相关的信息。

  三、新会计准则体现全面收益理念

  新会计准则体现了资产负债观以及全面收益的理念。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业绩报告的影响源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进,并体现在新增加的“利得”和“损失”要素上。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引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诸如金融工具和投资性房地产项目进行后续计量,要求企业在财务报告中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进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进。”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所有者利润分配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这两个概念的引进,使得传统会计收益的范围得以扩展。利得和损失又进一步分为直接计进当期损益的部分和直接计进所有者权益的部分。新会计准则尽管引进“利得”和“损失”两个要素,然而在利润表中并没有单列这两个项目,利得和损失项目包含的内容也只是在各项具体准则中进行规范。其中包括:(1)资产减值损失,包括各项活动资产和长期资产减值发生的损失;(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核算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进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进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衍生工具、套期业务中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进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3)投资收益,包括长期股权投资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损失,企业处置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损益;(4)营业外收进和营业外支出项目,主要包括处置非活动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罚没项目产生的利得和支出,以及政府补助利得、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按照新会计准则,利润=收进—用度直接计进当期利润的利得—直接计进当期利润的损失,而这也仅仅是在利润表中体现的利润。这部分利润会在会计期末结转到所有者权益项目当中,然而并不代表企业全面收益。根据新会计准则报告要求,直接计进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属于全面收益的一部分。直接计进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又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与计进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和其他项目。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体现资产负债观,资产负债观关注企业净资产的变化。直接计进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属于没能在企业净利润中反映的价值变动。

  四、报告综合收益——企业业绩报告最新进展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根据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信息,可以得到企业在会计期间内的综合收益信息。然而由于综合收益的信息仅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报告,其有用性可能会受到质疑。

  20xx年5月,财政部颁发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征求意见稿)》,从20xx年1月1日起,企业在利润表“每股收益”项下增列“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综合收益”项目。“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反映企业根据会计准则规定直接计进所有者权益的各项利得和损失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综合收益”项目,反映企业净利润与其他综合收益的合计金额。这意味着,我国企业报告综合收益项目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在利润表中引进综合收益指标,将有助于投资者分析企业的全面收益情况,投资者不必借助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往分析企业当期的综合收益。另外,在利润表中报告综合收益将突出综合收益的理念,投资者在评价企业当期和未来业绩时,会更加关注未包含在损益表中的其他利得和损失项目。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例,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计进所有者权益,仅当其被出售时才能将价值变动计进当期损益,因此,企业通过在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中报告当期直接确认的利得和损失以及前期计进其他综合收益当期转进利润的金额,将提供给投资者这一金融资产价值变动对当期以及未来业绩影响的信息,将有助于投资者分析企业当期全部已实现收益的构成成分,进而进步业绩报告的有用性。然而,也应意识到,由于其他综合收益全部都是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因此报告这一信息可能会增加企业业绩报告的波动性,对投资者评价企业业绩带来干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经济科学出版社,20xx。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3]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xx——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企业业绩报告】相关文章:

企业业绩报告范文06-02

企业绩效方案01-15

企业绩效管理11-16

企业绩效激励方案03-30

企业业绩工作总结04-12

企业绩效分配方案02-09

企业绩效考核方案10-02

业绩述职报告02-07

企业高技能人才业绩总结报告推荐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