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微企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3-02-24 08:34:52 报告 我要投稿

微企业调查报告

  在生活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微企业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微企业调查报告

微企业调查报告1

  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说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下面我们通过一份调查报告来深入了解一下融资吧。

  一、发展概况

  (一)全市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情况

  1-6月份,全市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166.67亿元,同比增长13.54%;利润总额72.09亿元,同比增长10.46%;实交税金19.37亿元,同比增长14.84%;企业个数8.09万个,从业人员33.31万人。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157.37亿元,同比增长13.5%。预计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1.5%。

  (二)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运行情况

  截至20xx年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186.72亿元,同比增长10.55%,较年初增加82.25亿元,同比少增3.41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为637.68亿元,同比增长20.08%,较年初增加70.81亿元,同比多增16.65亿元。

  (三)全市小额贷款公司情况

  截至20xx年6月末,延安市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各类贷款9820笔,金额433047.26万元,累计收回贷款5072笔,金额达217168.4871万元,贷款余233934.53万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43195.5367万元,实现利润25470.7395万元,提取风险准备金5136.2722万元,上缴税金3702.0962万元。发放贷款平均最高利率为16.77‰(月息),最低利率为11.36‰(月息)。

  (四)担保公司运行情况

  截止20xx年6月末,延安市共有12家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共计41800万元,其中:注册资金15000万元的1家;3000万元至6000万元的4家;3000万元以下的7家。资产总额为49956.4万元,净资产43984.92万元,提取担保准备金2535.08万元,为20xx户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担保105477.7万元,担保放大倍数2.39倍。

  (五)调研融资需求情况

  经我们走访调研有融资需求的102户企业,目前共需要融资185110万元,其中:流动资金10789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70140万元,科技研发7080万元。企业主要需求银行部门给予贷款解决,企业可提供不动产抵押、专利质押、设备抵押和其他保证方式进行融资。

  二、工作成效

  一是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市政府成立了九大融资平台、建立了四大基金,成立了村镇银行3家,引进股份合作银行2家,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共为155户企业发放贷款15.81亿元,累计为1295户企业发放贷款96.31亿元。

  二是银企对接活动扎实开展。6月12日,由我局与人行(西安分行、延安中支)在延安枣园宾馆共同举办了陕西省征信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专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信用、融资与发展”银企对接会,我局制作了《延安市中小企业融资项目推荐册》,推荐融资企业46户,融资项目65个。建行延安分行、长安银行延安分行分别与延安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担保合作协议。农发行延安市分行、工行延安分行等银行业机构与延安合力集团等10多家企业签订了意向贷款协议。

  三是人行延安中支积极推出十六项措施支持延安经济较快增长。8月8日,人行延安中支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延安市经济较快增长的实施意见》(延银发〔20xx〕67号),《实施意见》提出8项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第七项是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力争全市下半年向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13亿元,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10亿元。

  四是五大行业信贷投向集中度较高。上半年,延安市新增贷款投向排名前五位的行业分别是: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这五大行业贷款合计较年初增加32.98亿元,占全部行业新增贷款的93.98%,高于上年同期45.51个百分点,行业集中度较高。从贷款投向余额占比来看,采矿业以31.21%的占比稳居首位,这与延安当前促石油工业、能源行业企稳回升,保持总体经济“稳增长”的形势是吻合的。

  五是各金融机构创新了融资产品。各金融机构都设立了中小企业贷款中心,开展了中小微企业服务月专项活动,推广使用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产品26种。市县两级中小企业局积极与建行联系,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推荐开展“助保贷”业务,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目前,市政府已出资1000万元、志丹县政府出资20xx万元分别设立了风险补偿金,按照1:10的比列,中小企业融资授信总额可以放大到3亿元。宝塔区、子长、延川等县区也积极筹备开展中小企业“助保贷”融资业务

  三、融资难的原因

  1.思想观念的制约。一是政府在某种程度上注重的是大型企业的发展,从而忽视了对中小企业的关注。二是银行对中小企业始终存在“惜贷”心理。中小企业有相当数量的非公有制企业,银行以所有制划线的观念对待非公有制企业显失公平。相对大企业、国有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要求的每笔贷款数额不大,但每笔贷款的发放程序、经办环节,如调查、评估、监督等都大致相同,结果银行贷款的经营成本和监督费用上升。商业银行出于对收益与风险考虑导致的惜贷行为,使得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进行间接融资的渠道也极不稳定和通畅。

  2.信贷政策的制约。一是信贷管理范围限制。现在的信贷政策缺少适合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方法,造成金融机构服务于中小企业时无法可依、无序可循,基层部门无权、审批复杂,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被削弱。二是信贷运作方式限制。县级的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时银行不仅要求其资产抵押,而且要求寻找担保人。而中、小企业往往是资产负债率较高,已无多少可用于抵押(或担保)的资产,这使得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资金的可能性大打折扣。三是信贷服务水准限制。突出表现在:服务的品种少,仅能提供一些开立账户、结算、贷款等常规服务;服务的层次低,大多是一些小额、零散的`业务,常年性、经常性的服务少;服务的范围窄,银行对其他所有制形式中小企业的贷款市场开拓不够。

  3.信用度的缺乏。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前中小企业最缺乏的不是资金,而是信用。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程度不高是客观现实,需要重新塑造信用形象,主要包括产品质量信用、商业购销信用程度等.有必要通过中介组织的形式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对企业和企业经营者建立信用档案,作为企业申请信贷的依据,引导中小企业发展建立在高度信用的可靠基础之上。

  四、融资对策

  中小微企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主体,尽管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逐渐为社会认识,但融资困难始终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必须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寻找解决办法。

  1.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推进机制。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协调金融、银行、担保,以及财政、土地、房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定期协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的具体问题,制定促进融资的具体措施,使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政府对扶持的企业实行准入制度,担保公司能为金融机构提供担保,从而为中小企业放贷。政府协助金融机构加大清收不良贷款,金融机构无后顾之忧,确保金融机构能够在总的授信额度内使企业随时使用资金、归还资金。9月底,我局拟与市工信委、市金融办、人行等单位召开全市政银企融资暨企业产品互采互用产销对接会。

  2.搞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培训,为融资创造有利条件。首先,做好企业会计基础工作,实施规范的企业财务制度,严格按照中小微企业会计制度作出会计处理及编制财务报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申请贷款提供可靠的基础依据;其次,要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明晰的法人治理结构,以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第三,督促企业建立与银行日常的信息沟通机制,主动提供企业情况,以便增进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了解,为取得良好的信用评价创造有利条件。

  3.立足我市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切实搞好协调与服务。为了解和掌握中小企业需求,我们广泛吸纳企业成为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会员单位,并向各县区、各有关单位印发了《关于征集延安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会员企业的通知》,建立平台与中小企业服务直通车。即由各种规范运作的社会中介机构组成,具体服务内容有政策咨询、法律咨询、信息服务、人才培训、投融资服务、资信评估、市场开发和国内外技术交流服务等类型。

  4.制定《意见》实施细则,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延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延政发〔20xx〕10号)要求:“从20xx年起市财政每年预算内安排一亿元资金作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和创投资金,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扩大规模。”我们要根据《意见》要求,制订实施细则,确保一亿资金有效兑现。

  5.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根据《陕西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试行办法>(陕中企技发〔20xx〕71号)的通知》精神,组织企业参加省知识产权质押和贷款对接会,推荐金融、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微企业调查报告2

  为了深入了解环翠区小微企业创新活动开展现状以及创新支撑平台运行情况,环翠区统计局认真学习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山东省统计局《关于开展小微企业创新政策落实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积极落实《威海市小微企业创新活动及创新支撑平台运行情况调研方案》,对部分小微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

  本次调研对象为环翠区规模以上小型和微型工业企业,调研工作采取走访调研、电话咨询和报送书面材料相结合的形式进行。20xx年环翠区规模以上有研发活动的小微企业共13家,此次调研选取了其中5家。从调研情况看,企业重视创新、参与创新的意识明显增强,创新活动开展活跃,创新形式多种多样,从多方面享受到了政府政策的扶持,但也面临着人才缺乏、资金短缺等困难,需要进一步扫清障碍,探索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环翠区小微企业创新活动开展情况

  (一)重点研发项目进展良好。小微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重点研发项目投入力度加大,项目成果明显,企业技术优势开始显现。例如:中远造船着力打造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研发项目,该项目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由中远集团联合清华大学共同研发完成,并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目前该项目研发已经实现批量生产,20xx年销售收入6770万元。重点项目和新产品的投产,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创新形式多种多样。从调研企业看,小微企业创新活动活跃,创新形式多样,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和营销创新都有涉及。例如20xx年,结合母公司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二次创业号召,新北洋荣鑫科技在研发模式、采购模式、生产模式、营销模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其中,生产组织模式方面,公司结合不同产品的市场订单特点及产品本身模块化设计的特性,采取了灵活的生产组织模式——以MTO(按订单生产)模式为主,MTS(按库存生产)模式、ATO(按订单装配)模式为辅,既有效保证了产品能快速供货,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库存,提高了存货周转率。

  (三)在多方面享受到了政府政策的扶持。从调研情况看,小微企业享受到的政府优惠扶持政策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资金方面,享受科技型企业贷款贴息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的支持;人才方面,享受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扶持资金的支持;税收方面,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会展补贴等税费补贴的支持。这些优惠政策为企业减轻了很大的税收压力及贷款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优秀人才,有效拉动了企业的经济增长。

  二、小微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主要困难

  虽然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在研发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

  (一)缺乏稳定的专业化管理和高技术人才队伍。有科技创新活动的小微企业从事的.产业大都是高度竞争性行业,对人才和技术的依存度都很高。由于地域间经济文化、生活消费水平、信息通讯水平等差异,人才流动性大。“引人难,留人更难”已成为小微企业创新发展中的普遍性问题,即使已引进的人才,也因诸多实际问题而不愿长期留驻企业,企业很难培育形成自有的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和核心技术团队。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自有人才做出一点成果,也很容易被同行业企业“挖”走,导致人才队伍不稳、专业素质下降,直接影响了高精尖技术的研发。此外,缺乏专业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也降低了科技成果产业转化的效率。

  (二)资金投入不足制约创新能力的发挥。一方面,受现实条件制约,区级财政对创新型小微企业的经费投入有限,外来融资渠道不畅,只能依靠企业自筹解决创新投入,而科技研发投入具有投资规模大、见效周期长的特点,企业既要维持正常生产又要进行新产品开发,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受市场形势影响,企业资金回收效率不高,在资金使用分配上难以向科技创新倾斜,导致企业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硬件建设进展迟缓。

  三、推动小微企业创新活动开展的几点建议

  (一)灵活措施,拓展融资渠道。一要落实好相关扶持政策。落实好小微企业创业服务补贴、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等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科技型企业贷款贴息基金、科技项目转化基金、产学研合作创新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科技企业扶持政策;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等各类创业补贴;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专项扶持资金等人才引进扶持政策;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会展补贴、房租补贴等税费补贴。引导企业用足用好上级政策,进一步激发投入项目研发和科技创新积极性。二要加大部门引导扶持。科技、发改、经信、财政等部门应更加深入地研究政策,找准方向,加大力度,围绕小微企业创新活动更好地组织项目、包装项目,积极向上申报,尽可能争取国家和省级部门的资金支持。

  (二)引进人才,夯实队伍基础。一方面,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把产学研合作作为环翠区引进高新技术与高端人才的有效途径,提高产学研合作的广泛性、针对性与稳定性,以此吸引高端人才开展更宽领域、更高深度的合作。另一方面,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职业技术学校、技术培训机构、会计学校等教育资源,对在职职工进行技能培训,根据企业需要实施订单培养,在培训提升自有人才的同时,储备起一批从事基础工艺、基础操作、仪器设施维护等专业技术工人,夯实企业的技术人才基础。

  (三)加强服务,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崇尚科技的良好氛围,从而吸引高科技企业到环翠区投资创业。要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力度,实实在在地从管理职能转换为服务职能,多种途径宣传小微企业的优惠扶持政策,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不断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全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微企业调查报告3

  一、综述

  (一)调研背景及目的

  小微企业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促进经济增长、转型升级、优化经济结构以及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促进稳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提供了85%的城乡就业岗位,最终产品和服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占全国企业的.54.3%。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对于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重庆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小微企业低成本创业和发展。重庆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小微企业若干意见》,在此基础上,工商、财政、人力社保、质监、环保、民政、宣传等相关部门,单独或联合下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文件23个,涵盖了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扶持的诸多方面。据悉,20xx年重庆市政府共发放财政补助金14.92亿元扶持小微企业,截至20xx年底,重庆累计发展小微企业50955户,共带动40.62万人就业。按照计划,今年我市将新增微企3万户,20xx年,我市将累计发展微企15万户。仅20xx年,全市便建立微企孵化园、创业基地65个。

  但是,小微企业由于其本身的“微小”特性,导致在发展过程中

  遇到很多难题,成活率偏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小微企业缺乏人力资源、企业管理经验、财务税收、营销策划等方面的经验。因此,小微企业急需要专业的咨询和服务来帮助他们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市场上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咨询服务机构还很少。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咨询机构都是服务于大中型企业,小型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难于支付高额的咨询费用一直得不到较好的咨询服务,导致市场在小微企业咨询服务行业供求失衡。因此,为了弥补市场空缺,进一步配合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也为了提供大学生一个锻炼实践的平台。进入20xx年,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如何?20xx年上半年,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让人们感受到国家解决小微企业企业融资难的决心,而如今小微企业融资的实际状况如何?20xx年,国务院曾密集出台一系列帮扶小微企业的措施,其中,减免税费是重点,现在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究竟如何?

  带着对小微企业生存境遇的关注,本团队于20xx年5月在重庆多个省市开展了小微企业经营和融资现状调研,并形成《重庆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报告》。

  (二)调研方法

  重庆小微企业经营与融资现状调研采用网络调研与实地走访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调研方法。

  报告中,所有的数据按照四舍五入规则显示为无小数位数值,因此导致部分数据的加总值与字面相加值有微小的偏差,属正常现象。

  样本分布情况。调研样本为1407份,江北、南岸、沙坪坝、万州、的样本数居多,分别为21.04%、8.88%、9.81%、12.22%、13.93。内贸企业样本数超过66.95%,现行业经营年限3年以上的样本数为72.07%。按照《中小微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xx]300号),调研样本中微型企业占比达到72%,中型企业占比仅6.68%。行业分布以原材料、工业品、加工定制行业为主(见表1.1),原材料行业包括冶金矿产、橡胶、精细化学品、化工、纺织、农业、建材、能源、医药保养等;工业品行业包括通用机械、行业设备、五金工具、电工电器、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汽摩、安防、照明等;加工定制行业包括机加工、电子加工、印刷、模具、包装等。

  

微企业调查报告4

  根据省工商联开展进万家民企,促跨越发展活动的要求,县工商联于今年4月初,利用半个月时间深入到全县7个乡镇对20家小微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广泛地走访座谈,充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基本摸清了全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小微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在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我们的建议和对策。

  一、我县小微企业发展总体情况和特点

  (一)总体情况

  调查情况表明,小微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探索创新、吸纳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衡量县域经济活力的主要标志。

  我县小微企业运行状况总体上是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良好,表现为三个进一步: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调查表明,我县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正常、生产线基本全部运行,企业用工满员达到90%以上,只有个别企业生产开工不足,有设备闲置现象,没有停工停产和破产倒闭企业,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动荡和全球经济下滑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冲击。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特点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小微企业逐步由小生产走向大生产,从小产业走向大产业,从小市场走向大市场,呈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

  1、依托自然资源,配套、服务支柱企业。我县小微企业既参与资源开发,又服务配套支柱企业发展,与大企业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一方面我县小微企业无一不是发挥比较优势、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90%以上的小微企业都是资源型企业。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都是围绕磷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加工、食品医药等四大支柱产业配套发展,成为支柱企业和龙头企业的有益补充和重要配套,在服务支柱产业过程中,实现小微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比如河口木器厂为盼盼安居门业公司提供木方等配套产品,金祥塑料制品公司为全县食用菌产业提供食用菌袋和为东圣集团生产包装袋,一些小磷肥企业利用大企业富余的中低品位的磷矿石生产复合肥料等等,既延伸了产业链,又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2、特色产业优势突出。全县小微企业分布广、市场前景广阔,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比如磷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以食用菌产业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群体规模不断扩张,集聚效应不断显现,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集聚力和品牌优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成长快、活力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核心战略,推动矿山开采企业二次创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同时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进入远安创业,使小微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大部分小微企业都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

  二、我县加快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我县始终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坚持工业立县核心战略地位不动摇,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支持民营工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远安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措施》,为我县小微企业发展创造了广阔的成长空间。

  (二)以全民创业为抓手,激发小微企业活力

  一是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围绕壮大支柱产业和食用菌、鹿苑茶、冲菜、鸣凤米等地方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支持创业者依托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协作配套的加工业、服务业、物流业,形成支柱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助推支柱企业格局。二是在网站、电视台开辟创业直通车栏目,开设全民创业网,广泛宣传创业模范典型,激发群众创业热情,在全县范围内掀起创业高潮。三是大力实施资金回归工程,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在外投资兴业的远安人回归家乡创业。四是深入开展自主创业培训服务。

  (三)抓优化环境,为工业经济发展添活力

  一是提高服务效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全面落实服务承诺,严格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二是为企业用工开展定单培训,提供用工供求信息,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三是加强协调,着力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开展银企合作,促使银行和企业成功对接,增加贷款投放量,同时积极推动财政小额贷款担保公司增资扩股,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微企业调查报告5

  为了解辖内银行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的情况,全面掌握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现状,日前,银监分局组织对县银行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表明,近年来辖内银行业支持小微企业力度不断加大,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小微企业贷款需求与满足率依然存在较大矛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较突出,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仍需要多方给力。

  一、基本情况

  县是个传统农业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近年来,县实行大开放战略,工业经济发展迅速。xx年底,全县共有私营企业20xx家,其中小微企业1918家,占全部企业的93.4%,它们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吸纳了大部分人员就业。各银行业机构对小微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但因其实力普遍较弱,难以满足银行放贷条件,信贷资金满足率仅六成左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县内小微企业资金缺口达5.6亿元。对工业园近40家中小企业进行调查显示,7000多万元资金需求未得到满足,融资难问题极大地制约了企业发展步伐。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随着机构改革的逐步到位,县银行业信贷业务得到恢复和快速发展,小企业贷款规模也得到迅速扩大。xx年末全县银行业发放小微企业贷款83901万元,比年初增加24403万元,增长41.01%,高于全部贷款增速31.35个百分点。比如工行县支行xx年共发放7户小微企业余额1626万元,xx年发放10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28万元,xx年发放17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653万元,增速非常之快,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

  (二)、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审批手续不断优化。根据小微企业贷款特点,县银行业优化信贷审批手续,开辟了审批绿色通道。如工行县支行推出了评级、授信、抵押、贷款四合一流程,有效提高审批时效;农行支行推出一条以县域规模化融资和中小企业服务为基础,以农户为重点,以惠农卡为载体,具有农行特色的服务“三农”新模式。

  (三)、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产品不断创新。为满足小微企业贷款需求,县银行业机构不断创新信贷产品,推出了保理业务、商品融资、网贷通、银行承兑汇票、国内国际信用证等信贷新品,为企业现场量身定做信贷产品,较大程度满足小微企业的多元化信贷需求。工行新产品“网贷通”允许企业在授信额度和有效期内,通过网络办理贷款业务,随借随还,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受到企业青睐。农行简式快速贷款也为企业提供了方便的融资渠道。

  (四)、银行对小微企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多年来县银行业不断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协作,通过召开银企座谈会等方式,了解企业信贷需求,有针对性的做好企业服务,推出限时服务承诺,不断提高信贷服务质量。工行实行“白+黑、5+2”的工作模式,白天上门收集资料、晚上审核并组织材料上报,做到一次性收集、一次性完善、一次性签字盖章,加快信贷审批速度,深受企业的好评;农发行对信贷企业实行“一对一”贴心服务,金农米业集团就是其从小一手扶植发展的。该集团xx年5月份改制成股份制企业以来,在农发行的悉心支持下迅速发展壮大,现已形成以大米加工为主业,进行谷壳发电、生产大米蛋白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的集团化企业,先后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全国粮食加工五十强”等称号。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微企业管理欠规范、财务体系不完善。小微企业多以家族式经营为主,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主要从事传统行业,经营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在财务管理上,小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多数企业聘用兼职会计人员,财务人员素质低下,财务管理混乱,经营者只重视税收与利润,不重视财务报表,货款回笼与货款支付通过多个个人账户进出,同时个人账户间互相转入转出,银行难于通过报表与银行账户流水合理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个别企业甚至编制多套报表应付工商、税务、银行等不同部门的管理和检查,信息不对称导致银行不敢轻易与小微企业发生信贷关系。

  (二)、小微企业抵质押物不足、融资成本较高。近年来银行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主要是抵物质贷款,实力较强企业主要以设备、厂房和土地作抵押,主要有两个方面问题:一方面是评估成本高。房屋抵押由县房地产主管部门指定的评估公司办理评估,才能予以登记,土地抵押需到办理评估登记,这种没有竞争的评估市场无疑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抵押物的抵押率整体偏低。目前房产抵押率一般为60%,土地抵押率为50%,机器设备抵押率更低:专用设备在10%,通用设备在20%至30%,有的银行对设备不进行抵押贷款。多数小微企业可用于抵押担保的有效资产较少,经营效益较好的企业可以通过担保公司担保,企业如果通过担保公司获得银行贷款支持,尽管省去了资产抵押评估费用,但担保公司需按企业担保贷款金额的1‰至1.5‰收取担保费,同时要求企业至少按贷款金额的10%缴纳担保基金,有的还要求企业办理财产保险和借款人意外身故残疾险等相关保险,较高融资成本限制了贷款的`发放。

  (三)、银行业经营机制不够合理,小微企业信贷门槛高。一是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引发“惜贷”、“惧贷”现象。金融体制改革后,各家银行加强了风险管理,不同程度实行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较大,导致基层银行机构产生“惜贷”、“惧贷”的心理,宁愿将大量资金上存或购买债券,也不愿对小微企业放贷,造成小微企业贷款投放严重不足。二是贷款审批权限上收,审批时间长。由于实行信贷规模管理,在信贷规模趋紧情况下,各银行一般采取保大压小做法,对小微企业设置较高的门槛,上收了贷款审批权限,决策链过长,手续繁琐。比如农发行小微企业贷款审批时间一般在30天左右,难以适应小微企业贷款期限短、频率高、用款急的需求。

  (四)、社会信用环境欠佳,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积极性差。一是信用环境不够好。目前没有完备银企信息共享平台,银行很难获取企业的真实信息,对失信企业没有联合惩戒机制,政府部门对打击逃废债行为存在执行不力现象,银行胜诉债权案件执行难问题普遍存在。二是部分融资性担保公司缺乏有效管理,存在违规经营行为,对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正常开展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三是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风险、责任与收益不对等,影响了银行业支持小微企业的积极性。

  四、对策建议

  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要政府、监管部门、银行、小微企业四方给力,共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优化社会信用环境。一是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从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切实维护金融债权,积极搭建银企信息交流平台,通过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和管理办法、建立有效约束和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征信系统建设、健全对失信企业的联合惩处机制等,不断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培育良好的信用体系。二是完善担保机制建设。清理不规范经营的担保机构,根据需要建立和壮大政府出资或控股的担保机构,扶持担保机构增加注册资金,不断提升担保能力,为信贷客户提供有力、有效担保。三是切实完善财政扶持政策,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对于金融机构在小微企业融资上的损失,由基金进行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并确定具体补偿标准。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财税支持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措施,进一步清理取消和减免涉企收费。

  (二)、监管部门发挥引导作用,督促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一是对小微企业、涉农企业的信贷规模单列。监管部门应执行单列信贷规模的政策要求,对于小微企业、涉农企业的信贷支持,不将其纳入银行信贷规模控制的范围,以鼓励银行大力发展此类业务。二是适度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容忍度。根据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成本和核销等情况,对小微企业贷款金额大、占比高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容忍度等指标实行差异化监管考核,并明确容忍度的具体范围。三是落实目标考核制度。督导银行业完善贷款问责制,对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只要授信部门和工作人员勤勉尽职的,不搞终身追究制,对授信部门和授信工作人员不尽职履责应进行严格问责。将银行落实“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水平,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的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评选“良好银行”和“优秀高管人员”的重要依据。

  (三)、银行机构发挥主体作用,加强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一是做好市场调查。根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产品市场前景、财务状况等指标,结合银行信贷政策和信贷产品特点,分类排队,建立扶持客户信息名单库,有针对性地开拓小微企业信贷市场。二是适当放宽信贷审批权限。根据小微企业贷款急、频、小的特点,对部分审批权限作进一步的调整,缩短审批期限,提高审批效率。三是创新信贷产品。积极探索开发适应小微企业发展信贷产品,不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四)、小微企业做好基础工作,积极创造信贷支持条件。小微企业作为需要融资的主体,在畅通融资渠道方面同样需要有所作为:一是找准市场定位,要通过各种方式的运作,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要的经营机制,开拓市场前景广、发展效益好的项目,完善企业制度,实现公司治理结构合理化,强化自身管理能力。二是加强财务管理,定期向银行提供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增加信息透明度,建立互相信赖的银企关系,争取银行业机构支持。三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实行多向融资。小企业在银行信贷支持无法满足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多了解融资信息,积极争取外部融资支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自身的良好发展。

微企业调查报告6

  依据省中小厅某的文件要求,利用一周时间对本地区小微企业融资情况开展了调查。采用随机选择,走访询问和电话咨询的方式,共对67户企业进行了调查,得到有效的答复48户。询问企业包括了工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广告传媒业等多个行业,遍及本市10个县区。

  一、调查结果

  经过对调查情况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调查结果。

  1.企业经营发展首要因素——资金短缺

  由于小微企业自身存在规模小、财务不健全、资信差、信息不透明、市场竞争力弱小等缺陷。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资金供应、企业管理、人工及材料成本、市场需求、技术创新、人才储备等的影响。由调查可知,近一半的企业认为资金短缺是影响其经营的主要因素。

  2.资金需求难以满足,资金使用成本太高

  调查发现,近90%的企业存在资金问题。最主要表现为资金不足,占53%;其次为资金成本太高,占37%。说明目前小微企业的融资无法满足其资金需求。对企业资金需求满足程度的调查显示,占19%的企业表示资金需求满足度不足30%,36%的企业表示资金需求满足度为30%-50%,38%的企业资金需求满足度为50%-80%。此外,资金成本太高、固定资产和技术开发投资不足也是较为突出的问题。

  3.融资主要靠内部积累,外部融资渠道单一

  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把内部积累作为企业的主要资金的满足渠道,而外源融资主要为银行贷款27%,其次是上下游融资18%、民间借贷39%、政策资金获得几乎没有。而在民间融资中,有58%的企业靠亲戚朋友无息借款,52%的企业靠私人借款,有28%的企业采用股东和职工集资,只有很少部分企业采用其他民间融资方式。

  4.银行贷款以抵押贷款为主,取得贷款难度大

  小微企业的外源融资首要考虑来自银行贷款,小微企业希望采用信用贷款46%和抵押贷款29%。但是,企业的有效抵押资产基本才是决定了企业能否成功取得银行贷款关键因素。

  近年来,国家、省、市三级政府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扶持及金融机构创新产品的发展,虽然使得小微企业贷款难的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小微企业贷款难仍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问题。调查显示,有2/3以上的被调查小微企业认为获得银行理想贷款额存在难度,其中46%的小微企业表示获得理想贷款额比较困难,甚至17%的小微企业认为几乎不可能获得银行贷款。

  通过调查发现,企业认为获取银行贷款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缺少抵押、缺乏必要的'人际关系和特殊关系人、手续繁琐、企业盈利能力差、融资成本高等。调查情况表明,某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困境,资金不足、融资困难、融资渠道单一,阻碍了某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分析

  融资困境的形成主要归结于两大原因,一是由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势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形成的外部融资环境原因,二是小微企业自身的原因。

  1.外部融资环境原因

  (1)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缺陷。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发展不够,过度依赖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中小金融机构相对较少,基层金融服务不足。

  (2)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机制。尽管目前存在部分担保机构,但业务开展不足,主营方向偏离,以及对担保人资产抵押及企业自身信用担保的条件的限制性规定等,使

  许多小微企业难以享用。

  (3)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主要体现在:小微企业管理不科学、信息缺乏真实性且透明度不高,获取小微企业信息难度大、成本高;缺乏由市场提供的第三方信息,贷款人缺乏有关客户信用状况和信用记录的信息加深了他们所认为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高的感觉。

  (4)银行等金融机构不重视

  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开展对小微企业业务时,由于风险高、成本高、收益低等原因,更愿意将精力放在中型、大型企业上,阻碍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业务的发展。

  2.小微企业自身原因

  小微企业本身也存在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小微企业管理不科学,小微企业一般规模小,有的甚至2-3人,没有系统的组织管理规章和程序,同时缺乏管理人才。二是小微企业财务信息以及其他信息的公开化程度和真实性程度较低,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三是小微企业盈利能力差、经营风险高,不能满足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时所考虑的安全性、稳健性和盈利性等原则。四是小微企业资信较差、还贷意识薄弱,部分小微企业逃废债现象时有发生。

  三、对策建议

  1.落实国家和地方政策,把扶持小微企业融资和发展落到实处

  积极落实并争取省政府及相关部门有关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推进我市《关于印发某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贷款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某市创业种子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鼓励全民创业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意见》等优惠政策落实。

  在补贴资金政策上,加大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开展业务的支持,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开展业务的工作成本,促进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开展业务的动力。

  2.推进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目前,我市担保机构较省内明显偏少,这显然不利于我市小微企业的全面发展。因此,市政府考虑多层次、多渠道组建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加快建设小微企业信用机制,促进小微企业信用水平的提高。

  3.继续发展民营中小型地方银行和融资企业,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专门为地方小微企业服务,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金融机构对地方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加,这就有助于解决存在于中小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要进一步鼓励和推动,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投入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社区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

  4.继续加大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进行金融创新

  某市商业银行在助力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做出许多工作,包括小企业量身打造的新型金融产品,如采购贷、订单贷、应收账款融资等创新产品,有效地解决了中小企业缺乏抵押、担保这一难题。因此,要继续加强商业银行组织架构创新,风险管理技术创新,担保抵押创新和产品创新等多种金融创新改变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建立适合小微企业的授信体制标准和程序;建立小微企业信息库,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为小微企业提供行业分析和决策咨询服务,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此外,我部门将加大对小微企业练好内功方面工作的引领。一是引领小微企业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及时了解相关政策、金融机构创新产品等。必要时咨询专家,积极寻找融资信息交流平台,增加融资可获得机会。二是引领小微企业加强自身理财能力,健全财务制度。三是引领小微企业提高自身发展实力,给予外部相关者信心。制定经营战略规划,避免企业短期行为,降低经营风险。四是引领小微企业建立良好的信用,提高银企关系。要配合银行展开工作,不拖欠贷款。

微企业调查报告7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发动机,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阶梯。大到一个国家、民族,小到一个企业,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指出:决定一个企业命运与前途的是创新。尤其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代,企业不创新是没有出路的,为了解小微企业创新活动开展现状及有关鼓励企业创新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我们对5家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调查了解。

  一、新化县企业创新现状及政策落实情况

  从走访座谈和调研情况来看,新化县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存在着“六多六少”的现象。

  1、企业没有专门科研机构的多,有专门科研机构的少。5家企业中成立了专门研发中心的只有新化县鑫星电子陶瓷有限公司,其它的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中心和研发人员。也就是说专门成立了研发机构的企业仅为调查企业总数的20%。

  2、企业在职员工多,科研人员少。5家企业中基本没有研发人员的有近3家,占60%。而在有专门科研机构和正式科研人员的,科研人员也是少得可怜。如鑫星公司有职工460人,其中科研人员是32人,科研人员占职工总人数比例的7%,而32人中真正能够进行研发工作和真正从事研发工作的人又是少数。我县企业员工总体素质低,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甚至是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70%以上。从我们的调查来看,没有一个企业有自己的自主创新的尖子人才、领军人物。

  3、没有真正投入科研经费的企业多,真正投入了科研经费的企业少。5家企业中多年基本没有科研投入的有近3家,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60%。并且有科研投入的企业,在科研投入上也是“谨小慎微”,有的年份有,有的年份没有。年年投入了研发经费的只有1家,占调研企业的20%。真正有科研经费的企业的科研投入比例也是不高的。只有映鸿精瓷有限公司20xx年的科研投入达到了销售收入的7.1%,超过了要求的5%。

  4、没有明确的科研目标、方向和科研计划的企业多,有明确科研计划、目标、方向的企业少。几乎是所有企业对自己科研的方向和具体目标不清楚,缺乏明确的科研方向,科技计划是自己也说不清一个所以然。

  5、多年来没有技术创新成果的多,有技术创新成果的少。近几年,5家企业中有自主创新成果的只有1家,占总数的20%。从专利申请和专利授予的情况来看,5家企业中有专利申请的有2家,占总数的40%,其中被正式授予了专利的只有1家,占总数的20%;专利申请共计33件,其中大多数是外观专利,有22件,占专利申请数三分之二,属于发明专利的申请仅4件,没有一件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8件,被授予专利的仅2件。

  6、出台政策多,真正落实到企业的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小微企业创新政策,但真正落实到企业的政策非常少。目前在新化县能够落实的仅有高新技术企业能享受到税收减免政策,如鑫星电陶公司的综合税率从8.67%减少到4%左右。科技部门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科研经费的补贴。优惠贷款政策由于银信部门政策的影响,基本不能落实。其它的各项政策也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落实。

  这“六多六少”充分说明了新化县在创新方面存在着令人堪忧的问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很弱,许多企业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基本处于“三无”状态:无正式科研机构、无正式科研人员、无正式专项科研经费。尽管许多企业采取了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但由于这种模式大多数主导权掌握在研学方手中,新化县这种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的企业往往在合作中处于被动状态,纵使合作,多半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近五年来,取得合作成果的只有4个项目。

  二、原因分析

  造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的原因有:

  1、内部因素

  (1)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从新化县企业的现况来看,企业从事科研也确实力不从心。5家调研企业都异口同声地说资金短缺,研发经费紧张。应该说新化县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较大的公司如长青公司,职工人数268人,总产值8000万元,在新化县是首屈一指的企业,而一跳出新化看则是很小的企业。何况新化县现有的企业大部分一年产值和销售收入也就在一、二千万左右,有的仅几百万元。这种规模,要想从事科研,确实有难度,可以说是力不从心。但要想企业做大做强,又必须注重企业的创新,这使企业不由自主地进入了一个想创新来摆脱经营不力又无力进行创新的两难局面。

  (2)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科技创新是一条充满艰辛和风险的道路,在没有成功前,谁也无法预计这条路到底有多艰难和到底能走多远。特别现在,我们知道科研攻关的难度越来越大,从事创新所需要的投入也会越来越多,而失败的机率往往是上百倍甚至于上千倍于成功的机率。至于是否能成功,谁也没有把握。这也就是说企业的科研创新首先就要做好失败的准备,要有把钱投入水中的心理准备,而这又是利润最大化相矛盾和不允许的,更何况新化县绝大多数企业原本就承受着来自资金反面的巨大压力。科技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使许多企业在科研上望而却步。长青公司在调研中说:自主创新不仅成本高,回收期长,而且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对资金投入的预期难以把握,而且资金本来就不雄厚,一旦创新研发失败,则意味着企业的失败,使企业陷入“不搞创新等死,搞了创新找死”的两难境地。

  (3)企业经营者的科技意识不强。尽管企业经营者们处在一个科技日新月异与知识爆炸的时代,也在尽情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和崭新的生活,但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面对科研创新时,大部分经营者又变得犹豫和保守起来。部分企业者津津乐道于已有的成绩,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甚至于迷信经验,从而轻视创新,认为没有创新自己的企业也照样生存;而有一部分经营者既仰慕、崇敬创新,同时又畏惧、害怕科技进步和创新,因为创新会无疑促使产品的更新换代,也会促使机械设备的提前淘汰和新设备的购入,甚至还要重新培训员工,这都需要大量的投资。据调查,现有机械设备处于八十年代水平的有16个企业,大多数企业是“老、中、青”机器设备相结合。面对创新,有来自资金方面的巨大压力,也有缘于对已有产品、工艺的留恋,而在创新前犹豫起来;还有部分是由于本身企业规模不大,效益不是很高,在企业经营中如履薄冰,在艰难中生存,没有余力去科研去创新,这也是客观现实。

  2、外部因素

  (1)整体环境不佳。从我们的调查问卷上可以看出,新化县创新的整体环境不是很好。5家企业均说新化创新的整体环境存在一些问题:地处边远,环境不优,尊重人才的氛围不浓,人才引不进,引进来了留不住等等。在新化县很大部分同志甚至是领导干部都认为我们基础差,没有从事创新的基本条件和能力,企业的研发来源应该是来源于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新化县这种中小型企业搞自主创新是搞不出什么名堂出来的;在人才引进方面,则存在薪酬、选拔、培训等人力资源制度方面的障碍,“引不进、留不住”现象严重。虽然县委、政府对人才引进非常重视,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很难落实。同时,相关部门还没有掌握新化县到底亟需些什么人才,也明显缺乏相应的引进和培养计划。

  (2)优惠条件过于严格。从现有政策规定来看部分优惠政策条件设置过高使一部分企业无法享受税收优惠。如高新技术企业相关规定很细很严,并且需通过省科技主管部门批准。贷款政策也同样,真正能享受的企业很少,且审批期限很长,审批级别很高,县市没有审批权限。

  (3)有关部门工作有心无力。如做为全县科技工作主管部门,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难以对企业自主创新进行有效指导。因为科技部门本身职能只囿于科技,加上县科技部门科技经费很少,在企业经营者心中位置不是很突出,是个可打交道也可以不打交道的弱势部门。许多时候,科技部门的满腔热情不一定能赢得企业对科技部门的信任,而且有时科技部门的努力也不一定能为企业带来什么好处,企业有什么困难也不会对科技部门倾诉和寻求帮助。很多时候科技部门根本不知道企业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在干什么,也不知能帮企业什么忙,应该怎么去帮,往往不能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帮企业之所需。如此循环往复,造成企业与科技部门相互隔绝,科技部门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想有所作为而又难以有所作为的工作乏力局面。

  (4)科技中介组织发育不良。科技中介组织是科技进步推动器,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催化剂。由于新化县科技工作的先天不足,科技中介组织在新化县的发育也不良,至今新化县尚无一家有模有样的科技中介组织。具有科技中介职能的事业单位县科技信息所只能勉强维持自身运转,生产力促进中心虽挂牌多年却还是一块躺在屋子中的牌子,基本没有正式运作过。而且科技中介组织在新化的门槛较高,注册资本要50万,一些想办技术中介服务的人,只好“偃旗息鼓”了,使企业自主创新少了促动器和催化剂。

  三、对策与建议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要治理我们企业创新能力低下之症,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提高全社会对创新的重视。全县上下都要树立创新意识,树立一种“后发赶超,迎难而上”的意识和“舍我其谁”的拼搏向上的时代精神,屏弃自惭形秽的自卑心理,坚定一种信念:我们需要创新,我们能够创新。从而在全县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为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在人才引进上,我们要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健全人才工作措施,完善人才引进政策,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相关部门应切实掌握我县企业人才的需求动态,做好企业急需人才的选拔、培养、培训及引进计划,为企业的创新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

  2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密切配合。由于全市各地情况不同实施中也会遇到不同的矛盾和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细化工作程序,规范操作流程。要明确企业申报时间和时限以及相关部门承办时间和时限,使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各尽其事,定期会商,联合办公,努力把科技创新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相关部门要多与企业沟通,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创新状况,这样才能急企业创新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要多与“外通”,就是与新化县产业相关的科研院所、科研机构紧密联系,随时掌握科研动向,以便能随时把他们的科研成果为我所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好自己的职能作用。

  3、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动机制。要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明确细化政策规定,逐步放宽优惠限制。逐步降低当前部分税收优惠政策设置的条件。如“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应适当放宽并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幅度,逐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要大力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县委、政府同时要对自主创新的企业予以重奖。

  4、选拔与培养创新人才。做为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人才是关键,没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谈。特别是尖子人才、研发工作的领军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在企业的自主创新中尤其重要。一是要努力发挥已有人才的作用,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并及时为他们“充电”,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二是要根据企业所需,想方设法引进亟需人才;三是还可以采取“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策略,去聚拢企业所需的人才。

  5、健全科技中介组织。科技中介组织作为科技成果与推广应用的桥梁,它们的存在比政府主导更敏捷,对企业自主创新有重要作用。在调研中,长清公司就多次指出新化县科技中介组织的缺乏也是科技活力不足的重要原因,提出要大力发展科技中介组织。没有科技中介组织的活跃,就不会有我们县科技工作的大进步,企业的创新也会缺乏外来推动力。因此,新化县要大力发展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组织,为企业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咨询等各方面的服务。

  6、强化企业经营者的科技意识。针对企业经营者对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的现实,要着力强化企业经营者的科技意识。要使新化县的企业家们都深刻地认识到,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只有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健康、长足、高效地发展。

微企业调查报告8

  一、发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近年来,我县通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个数占到全县民营企业的99%,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利税贡献率占到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60%,成为推动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经济运行趋势较好。目前全县共有中小微民营企业549家,平均生存期7.6年,远高于全国标准3.7年。企业数量同比稳中有增、达5%。纳入中小微民营企业信息库的504家,其中规模以上152家。1-9月份,这152家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利税、利润分别达765.3亿元、118.9亿元、98.8亿元,同比增长16.8%、13%、16.7%。二是部分企业研发机构相继建立。全县中小民营企业拥有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2家、创新企业2家,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7家、创新企业7家,省级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1处,省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1处。三是园区聚集效应初步显现。精细化工园中小微民营企业达138家,县开发区123家,西郊服务区52家。机械制造、石油化工产业向园区集中,拥有精细化工、石油装备制造两大省级产业集群。

  县委、县政府在推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有力举措: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抓住国家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机遇期,认真落实近年来省、市出台的相关政策,重点推出3000万元工业转型升级资金、300万元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引导扶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在财税、金融和涉企审批、服务办事、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减免税费、简化手续。二是强化调度指导。设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办公室,实行每季调度监测经济运行,提报重点培育企业名单,进行动态化管理,促进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出台意见办法,将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纳入全县年度考核。三是强化为企服务。通过一站式审批服务、精简审批事项、并联审批等措施简化程序、方便企业办事,从全县及部门层面,开展“百名干部联百企”、管理提升“百千万”、创新服务“三项行动”等活动,强化部门履职服务意识,提供宣传政策、培训业务、提升管理和登记融资、培育品牌等服务,为企业帮困解忧。

  二、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中小微民营企业,已初步形成规模,蓄势发展后劲较足,但仍然存在诸多因素,制约其快速发展、做大做强。

  (一)创业能力不足。一是氛围不浓。尽管就业难、招工难同时并存,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人们自主创业、主动创业意识薄弱;现有企业满足现状、小成即满、小富即安现象也较普遍,对二次创业热情不高。二是人才缺乏。有创业激情、能够领办企业的优秀人才总量稀缺,鼓励成才的机制不健全。

  (二)创新实力不强。现有中小微民营企业,总体上规模小、实力弱,从事的产业结构较单一,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企业研发投入少,研发能力不强,名牌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少,缺乏核心竞争力。

  (三)发展要素受制。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有些行业产能相对过剩,原材料、物流、电力和劳动力价格成本不断上升,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不断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小微企业用地难规划、难安置情况也不同程度存在。

  (四)管理经营粗放。不少企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不注重管理团队、营销队伍和技术人才的培养;用人机制落后,家族式管理模式明显,任人唯亲、职工晋升渠道窄、机会少,薪酬待遇低、劳动强度大,缺乏用工、留人的吸引力。

  (五)环境还需优化。我县始终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大力倡导“二次创业”理念,但在引导扶持服务企业发展方面还存在工作措施待完善、落实力度需加强等问题。办事审批效率有待再提高,园区公共设施不够完善,在服务企业职工生产、生活等方面还存有不便。

  三、统筹对策力促中小微民营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围绕中小微民营企业的设立、成长、壮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搞好引导、扶持、服务,力促其不断进档升级,打造发展经济、解决就业的坚实承载平台。

  (一)完善规划促进发展。在继续实施《“xx”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的同时,要统筹规划鼓励促进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适时出台全县中小微民营企业专项发展规划,以促进中小微民营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县开发区、精细化工园等园区也要科学规划布局,注意为这些企业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要根据产业特点规划小微企业发展园。整体规划设计园内小微企业布局,统筹建设相关共用生产办公设施。借鉴外地经验,引导、培育有能力的投资者兴办多种形式的小微企业“孵化器”,对高科技小规模成长型企业规划建设“加速器”,在项目立项、审批、信贷、供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使小微企业快速孵化成长。要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园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健全完善企业集聚的园区配套功能,尤其是增大公交出行密度、合理布点自动存取款机分布,增加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或交通直达线路,方便企业职工生产、生活,提高园区承载企业的服务能力。

微企业调查报告9

  一、全市中小企业发展总体平稳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中小企业坚持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措施,按照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变的总体要求,以“创优创新促转型”为主题,坚持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优化发展环境,化解发展瓶颈,完善服务体系,推进转型升级,我市中小企业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1、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20xx年,我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2487家,其中中型202家,小型2240家,微型45家,完成产值5891.73亿元,同比增长21.3%;实现销售收入5673.75亿元、利税689.8亿元、利润总额404.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9%、23.7%、26%,分别占规模以上总量的69.3%、69.6%、67.5%和66.9%,增幅分别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平均水平2.9、2.9、4.6和9.8个百分点。销售、利税、利润增幅分别列全省第5、第3、第3位。

  今年1-2月份,全市2545家规上中小企业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分别增长22.9%、22.5%、28.1%和31.3%。增幅分列全省第2、第2、第3和第3位;其中销售增幅高于全省规上中小企业11.1个百分点。

  2、私营个体企业实现新突破。20xx年,我市新办私营企业9737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1.6%;新增个体工商户26448户,比上年同期增长4.9%;私营个体经济累计注册资本2514.37亿元,当年净增注册资本503.62亿元,比上年净增数增长41.7%。

  3、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20xx年,我市共创建“数字企业”203家,其中五星级6家,四星级30家,三星级167家;省高成长型中小企业7家,重点培育企业6家;省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示范企业7家,重点培育企业5家。

  4、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开通运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窗口平台服务大厅和泰兴减速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并通过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检查。泰州市姜堰区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泰兴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被认定为省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泰州数据产业园小企业创业基地、泰兴市古溪工业园小企业创业基地被认定为省重点培育小企业创业基地。

  5、中小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改善。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支持中小微企业的财税金融政策,在信贷偏紧的形势下,全市中小企业贷款依然保持较快增长。20xx年末,全市贷款余额2344.27亿元,增长16.8%;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460.08亿元,比年初增加223.87 亿元,增长18.1%高于平均增幅1.3个百分点。加强融资性担保机构建设。全市获行政许可的担保机构32家,注册资本35.12亿元,当年服务中小企业1588户,担保额135.2亿元。

  二、小微企业问卷调查的情况分析

  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20份,按企业规模分,小型企业86家,微型企业34家;按企业类型分,初创型企业65家,高科技企业13家,支柱产业配套企业17家,专精特新企业25家。调查采用网上调查问卷方式,抽样调查内容包括20xx年企业运行基本情况、20xx年运行情况预测、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要素保障、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等方面。

  1、调查企业发展总体平稳。

  120家被调查企业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27.72亿元、利税2.34亿元、利润0.36亿元,分别增长39.13%、29.78%、17.5%。

  2、企业对20xx年发展态度谨慎。

  120家调查企业中,企业对自身所属行业20xx年总体运行情况持乐观态度的13家,占调查企业的10.8%;持一般态度的105家,占调查企业的87.5%;持不乐观态度的2家,占调查企业的1.7%。

  3、调查企业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1)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较快。受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生产成本不断上涨,盈利空间受到挤压。120家调查企业中,20xx年企业生产成本与上年同期比上升的`企业87家,占调查企业的72%。利润负增长及亏损企业30家,占调查企业的25%。

  (2)资金、用工制约仍然存在。120家调查企业中,资金有缺口企业42家,占调查企业的35%,缺口资金达1.85亿元,平均每个企业缺口440万元。劳动力需求有缺口企业34家,占调查企业的28%,用工缺口1121人,其中管理人员184人,操作工人937人。

  (3)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低。因很多企业在发展初期,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低。120家调查企业中,101家企业受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和市场销售疲软因素影响较大,占调查企业的84%。

  (4)减负任务仍然艰巨。120家调查企业中,反映负担加重的企业37家,占31%;负担持平的企业65家,占54%。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一是各种税费及社保费用增长较快,二是各种社会负担不断增加,三是各类认证费用,如安全、环保、能源认证等。

  4、小微企业对当前政府服务工作的建议及所需服务。

  据调查梳理,小微企业对当前政府服务工作的建议及所需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加大资金扶持;三是开展人才招聘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四是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缴纳社会保险种类,同时降低缴费标准。

  三、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市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资金、用工、用地等生产要素不足,市场波动加大、企业发展信心不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融资方面。一是小微企业自身不足。小微企业基础资料不健全,信用度不高,实物资产少、抵押物不足;微小和初创企业资金流量稳定性不足,达不到银行规定的标准,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非常严重。二是银行积极性不高。中小企业存在贷款数额小、频次高、时间短等特点,造成金融机构监管和贷款成本较高。银行贷款手续繁、时间长。而银行放贷须建立银企关系,进行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贷前调查,特别是第一次申请银行贷款的新客户,从贷款申请到贷款发放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据调查,目前全市在各金融机构发生借贷关系的企业仅仅6000户左右,约占注册企业数的10%左右。三是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仍较高。银行贷款利率上浮一直在20%左右,存在存贷挂钩等现象,承兑汇票贴现利率还保持在8%左右,部分银行对承兑汇票按金额大小分等级贴现,加之各类手续费,企业融资综合成本达12%。四是担保体系未发挥应有的融资功能。合作银行对担保机构的要求较高,实际放大倍数低,银行与担保机构间没有形成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

  2、用地方面。一是无地可用。各地普遍反映省下达我市的用地计划只占用地需求总量的20%。全市工业用地主要是保大项目、保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发展没有地方。二是有地不可用。据调查,因规划滞后,高新区、高港区部分企业土地闲置多年,无法新建厂房,影响企业技术改造和产能发挥;海陵工业园由于规划变更,允许再建新项目,部分企业外迁。三是用地费用高。企业拿地后,在项目投产之前,尚需缴纳大量费用。四是部分标准厂房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因部分标准厂房建设位置偏远,生活服务设施配套不全,造成投资者使用不便,厂房建成后利用率不高。

  3、用工方面。一是招不到工。据企业反映,人才“招不来、用不上、留不住”,部分企业高级技工人才短缺。特别是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工资待遇低、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影响,招工难问题较为突出。二是职工队伍稳定难。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后,熟练工和技术工对工资预期提高,跳槽现象时有发生。三是用工成本上升。企业工人工资大幅上涨,与去年相比,平均涨幅在20%以上;随着企业职工“五险一金”缴纳不断规范和基数不断上调,企业每月还要为职工缴纳“五险一金”1000多元,企业用工平均成本在3500-4000元之间。企业员工离职时不与企业办理离职手续,离职后,企业依然要缴纳保险。

  4、宏观经济偏紧,市场波动严重影响企业经营。根据我市120家国家、省重点监测中小企业网上调查结果,近四成企业销售收入负增长,半数企业利润负增长。主要原因:一是受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偏紧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影响,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旺。54%的企业反映市场疲软、订单不足,64%的企业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二是用工成本上升,71%的企业反映用工成本增加。三是原材料价格和水、电、气价格上涨。44%的企业反映受原材料涨价因素影响,24%的企业反映受水、电、气价格上涨的影响。

  四、下一步对策措施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大力释放改革红利,抢抓发展机遇,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继续深入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中小企业要素协调和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实现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

  1、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一是营造浓厚氛围。以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以深化改革的红利进一步激发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激发市场主体创造和调节活力,增强民营资本助推区域发展动力,释放创业、就业潜力。抢抓国家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机遇,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主动升级换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是加强政策落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省政府关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的政策意见》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改善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实施意见》,抓住当前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黄金期,狠抓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到位,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三是强化部门服务。深化 “三服务”、“走进你我他”等系列活动,打造“真情经信、心系企业”服务品牌,努力落实好一批为企业办实事项目。深入开展“减负”工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继续开展“专家义诊进企业”活动,帮助解决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

  2、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以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为龙头,在小微企业进规模、高成长性企业培育、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产学研联合、知识产权应用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培育科技小巨人企业。建立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库,对前期已经进入培育名单的科技小巨人企业,加强企业经营者培训、政策扶持、金融支持和要素协调,争创一批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二是培育“专精特新”产品。引导中小企业加强研发投入,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具有市场前景企业产品,争创一批省级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三是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建立研发机构,支持中小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四是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稳步推进千家“数字企业”争创工作,开展各类体验培训和巡展活动,着力抓好示范引导,加强工作目标考核,全年新认定三星级以上“数字企业”100家。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活动,培育一批信息应用示范企业。

  3、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矛盾。一是继续组织银企对接活动。联合银监、人行等部门,开展融资服务进园区活动。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继续支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推动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鼓励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动产质押融资,发展创业投资和融资租赁业务。三是加强担保机构建设。引导担保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促进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加强合作,推动设立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基金。切实加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和服务,指导重点培育的特色产业园区设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做好担保公司新任高管任职资格及从业人员上岗培训,开展信用评级,推进银行与担保公司加强合作。

  4、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培育星级服务机构。积极优化和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对经营规范、信誉良好、收费低廉的中介机构的培育,争创一批三星级以上服务机构。二是加强窗口平台建设。以服务中小企业为方向,以“泰州”特色为基础,以“一厅一网一库”为内容,建成信息畅通、功能完善、服务协同、资源共享、供需对接便捷、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三是开展专题服务活动。开展“中介机构走进企业、园区、乡镇”活动,为中小企业提升面对面的中介服务。四是加强创业基地建设。以搭建创业平台、降低创业成本、完善创业服务、培育创业主体、提高创业成功率为重点,全年新建标准厂房120万平方米,加快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步伐,争创一批省级创业基地。

  5、以中小企业培训基地为骨干,开展中小企业培训和咨询活动。继续组织开展“专家义诊进企业”活动,组织专家上门为企业开展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个性化咨询诊断。举办中小企业主管理研修班,联合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举办EMBA高级研修班、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培训班、市场营销、税务筹划、生产管理、资本运作等培训班。继续联合举办新生代企业家赴北大培训班。组织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参加领军企业转型升级高级研修班、国外体验式培训等高级人才培训班。

  五、工作建议

  1、加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落实国务院、省、市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参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建立有市政府领导参加的全市性中小微企业发展综合协调领导机构,定期研究协调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措施。

  2、建立中小企业应急周转金。由市财政安排设立中小企业应急周转金,主要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短期流动资金不足,帮助小微企业度难关。重点用于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对有订单、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期间,可给予一定额度、一定期限的资金拆借。

  3、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如涉及安全、环保、节能等,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减免收初创小微企业的认证费用,体现政府部门的关怀;取消如个协会员费等不合理收费。

【微企业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企业调查报告09-30

企业调查报告08-27

企业调查报告06-28

小微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0篇)12-08

小企业调查报告02-26

企业贷款调查报告03-24

企业尽职调查报告06-10

企业税收调查报告10-30

关于企业调查报告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