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监测实习报告

时间:2023-05-24 15:41:08 报告 我要投稿

监测实习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监测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监测实习报告

监测实习报告1

  1、工程概况

  某大桥位于某市东约两公里处,是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某市至某市线公路上的控制工程之一。该桥起点桩号为S4K134+486.50,终点桩号为SK135+424.50,桥梁全长938.00米,最大桥高134米。桥面纵坡为-2.9%、-0.8%。桥梁起点~SK134+671.371之间位于半径R=2250.00米、Ls=350米的左偏圆曲线上,SK134+371.452~桥梁终点之间位于半径R=4000.00米右偏园曲线上,其余位于直线上。

  主桥为75+3×140+75米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梁,由上、下行的两个单箱单室箱形断面组成。箱梁根部高度8.0米,跨中梁高3.0米,其间梁按二次抛物线变化。采用纵、横、竖三向预应力体系。箱梁顶板宽为12.75米,底板宽6.5米,顶板厚0.30米,底板厚跨中0.32米按二次抛物线变化至根部1.0米,腹板厚分别为0.45米、0.60米,桥墩顶部范围内箱梁顶板厚0.5米,底板厚1.8米,腹板厚0.8米。桥墩顶部箱梁内设4道横隔板,其余段落均不设横隔板。连续箱梁各单“T”悬浇段施工均采用挂篮悬浇法施工,分18对梁段,即6×3.0+6×3.5+6×4.0米进行对称悬臂浇筑。桥墩墩顶块件长12.0米,中孔合拢段长2.0米,边孔现浇段长度3.89米,边孔合拢段长2.0米。梁段悬臂浇筑最大块段重量1526KN。

  箱梁合拢温度按15℃计,合拢顺序为:先合拢边跨,再中跨、最后次边跨。主桥13、16号桥墩采用薄壁空心桥墩,横桥向宽6.5米,顺桥向宽5.0米,壁厚0.5米。主桥14、15号桥墩采用双薄壁空心桥墩,横桥向宽6.5米,顺桥向单薄壁3.0米,壁厚顺桥向0.7米,横桥向1.1米。分隔墩采用薄壁空心墩,横桥向宽6.5米,顺桥向宽2.5米,壁厚0.5米。引桥桥墩采用双柱式墩。桥台采用肋板式及柱式桥台。

  主桥桥墩采用直径1.8米及2.0米得钻孔灌注桩基础,分隔墩及引桥桥墩采用1.6~2.0米的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台采用直径1.2米及2.0米的钻孔灌注桩基础。

  某大桥计划于20xx年9月28日建成通车。

  2、运营期远程健康监测及桥梁安全评估的目的及意义

  多年来,桥梁结构的安全状况一直是公众特别关心的问题。现代化大型桥梁是交通主干道的重要节点,对交通运输区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是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的象征。然而,目前,国内外许多桥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我国许多重要的大型桥梁都没有建立保证安全性和耐久性的维护系统。由于缺乏大桥结构整体性的安全监测系统,对结构状态的任何异常不能及时发现,以做出相应的防患措施。一些城市已发生大桥严重的质量事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分析产生上述事故的原因很复杂,除设计与施工方面的原因以外,这些桥梁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营状态,致使许多构件的疲劳损伤加剧,是导致倒塌的重要原因。如果能对桥梁的疲劳损伤进行监测,从而对桥梁的健康状况给出评估,在灾难来临之前给出预警,将会大大减少惨剧的发生。

  另一方面,在对局部质量严重退化的结构进行维修更新时,由于目前的检测技术不能对结构各构件的损伤状况作出准确客观的评估,因此,常常不得不过于保守地对“可能”问题的部件全部更新,造成很大的材料浪费和经济损失。可见桥梁监测系统和检测技术的建立与完善,不仅影响到重要结构的健康安全和道路交通的'正常运营,还与大型结构的维修费用密切相关。

  桥梁健康监测为桥梁工程中的未知问题和超大跨度桥梁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由运营中的桥梁结构及其环境所得的信息不仅是理论研究和试验室调查的补充,而且可以提供有关结构行为与环境规律的最真实的信息。大型桥梁健康监测不只是传统的桥梁检测和结构评估新技术的应用,而且被赋予了结构监控与评估、设计验证和研究发展三方面的意义。

  因此,为了实施有效的养护维修和管理,可以使某大桥的使用性能得以改善,寿命得以延长,减少和避免灾难性事故的发生,推动和促进行业的科技进步。就必须尽快发展与其规模和功能相适应的现代监测技术,加强对养护和管理方面的研究。

  而采用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远程实时监测与常规的定期检测方案比较具有:长期、全天候、实时监测;

  自动化多点数据获取;

  先进的无线网络,实现远程监控与管理;

  测量费用低;

  不干扰交通等显著的优点,从而在近几年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3、本次监测的主要内容

  本次监测的主要任务分为四大部分内容:

  对变形、应力、温度和控制截面结构裂缝进行远程适时监测;

  结合远程适时监测情况对大桥进行定期外观检测;

  对大桥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进行检测;

  为该桥的维护和健康运营评估提供实测数据,并作数据分析,提供该桥的健康运营状况,并作出安全性评价。

  4、运营期远程健康监测及桥梁安全评估的基本思路

  根据我单位对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桥积累的经验,运营期远程健康监测及桥梁安全评估的基本思路可归纳如下:

  收集设计、施工监控文件、相关的会议纪要和相关的规范和规程等,对运营桥梁进行模拟计算,得出运营状态下的变形和应力状态的数据,并作数据分析或图表文件进行存放。

  通过业主,协同设计、监控单位优化预定的运营期远程健康监测及桥梁安全评估方案,制定实施细则,报送业主审查。

  做好监控前的准备工作,如:测控点定位、设备购置、仪器标定、传感器的安装、测试系统的调试等。

  大桥运营期远程适时挠度监测。

  大桥运营期主梁纵向位移监测。

  墩身垂直度监测:墩顶倾角监测。

  大桥运营期应力监测,包括大桥运营期箱梁控制截面混凝土正应力和主应力。

  大桥运营期振动特性监测。

  大桥运营环境状态的监测。在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设置温度湿度计,观测实测时的外界环境,用于实测成果的分析。

  大桥定期外观检测。

  桥梁耐久性检测,包括钢筋混凝土强度检测,裂缝宽度检测。

  承载力评价:通过挠度、应力应变及耐久性检测的数据对承载力进行评价。

  对大桥健康状态作出评估。

  5、运营期远程安全性监测实施技术方案

  5.1运营期监测的计算机仿真分析

  本次利用桥梁结构计算专用程序MIDAS/CIVIL,建立大桥的计算机有限元模型,并作模型修正,模拟该桥的实际运营状态,计算分析该桥在各种外界环境、各种荷载工况、各个监测时段的挠度与内力,建立原始理论数据库,作为实测数据的对比依据。同时,确定桥梁受力的最不利位置,为传感器和应变计的埋设提供理论依据。

  桥梁结构在移动的车辆、人群、风力和地震等动力荷载作用下会产生振动。桥梁结构的振动分析是桥梁结构分析的又一项重要内容。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是桥梁承载力评定的重要参数,同是也是识别桥梁结构工作性能和桥梁抗震分析的重要参数。计算机的仿真分析即提供这些参数的理论数据。

  5.2大桥运营期挠度远程适时监测及支座定期检查方案

  5.2.1大桥运营期挠度远程适时监测方案

  为了对大桥进行远程适时变形监测和分析预报,确保大桥的安全运行,必须建立长期监测网与观测点。本桥远程适时监测采用连通液位式挠度自动观测系统。

  静力水准方式测试桥梁挠度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液体在连通的管道中,会由于重力的作用下,在不同的位置的液面高度会相同。对于最小的静力水准系统至少需要两个静力水准仪,一个布置在参考点,另一个布置在待测点。两个静力水准仪通过液管连接在一起,并加入适当的液体使得液面高度处于量程的中间位置。这样当待测点发生挠度时,两个静力水准的液面相对于其筒体的位置就会变化,测试这种变化就可计算出待测点相对于参考点的位移,从而达到测试桥梁挠度的目的。

  数据表明了两个静力水准的测试过程。假定左侧的静力水准布置在参考点,右侧的布置在待测点。从左到右描绘了当待测点发生挠度变化时,液面的变化情况。

  连通液位系统计算依据有两个:一是桶内的液体体积不变;

  二是各个桶的水平面变化一致,设左边桶截面面积AS,原来液位AH1,变化后为AH2,桶自身变化AX;

  同理有右边BS,BH1,BH2,BX。依据两个条件有:

  AH1xAS+BH1xBS= AH2xAS+BH2xBS AH1-= BH1-

  鉴于各个桶截面一样,由“算式1”可推知+=0,即各个测点变化值的和为零,这可以用来校验数据,考察系统是否正常。对于算式2,如A为基点则自身变化AX=0,可推BX=-,即“差值的差”就是垂直变化量。当有A、B、C、D多个时,算式变化为:AH1xAS+BH1xBS+ CH1xCS+ DH1xDS= AH2xAS+BH2xBS+ CH2xCS+DH2xDS+ AH1-= BH1-= CH1-= DH1-实际计算方法,先要读取两个静力水准仪的初读数x1和x2,当发生挠度变化时再读取x1’和x2’,这样挠度h=2x│x1-x1’│=2x│x2-x2’│

  同理可以推导出当多个静力水准串接到一起时的计算方式。

  数据表示,在平衡状态,每个静力水准计的液面必然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但当其中一点或几点产生相对竖向位移时,在液体压差的作用下,静力水准计的液面必然在新的水平面上达到平衡,从而导致某些液位计的液面或液体深度发生改变,通过测量某个点的液体深度及基准点的液体深度就可计算出相应点的挠度。

监测实习报告2

  姓名:

  xxx

  专业:交通工程

  学号:

  实习地点:中国﹒西安

  实习时间:20xx.10.28-20xx.11.10

  一.实习目的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认知实习

  二.实习内容

  1.城市轨道交通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2.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运用

  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及交通组织管理

  三.实习形式

  现场参观和讲解

  西安地下铁道跟站实习

  四.实习总结

  4.1实习准备

  在去年这个时候看到学长学姐前往西安地铁实习,便非常向往本学期9、10周的这次地铁认识实习。在实习之前我做了详尽的准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在平时的生活中乘坐地铁时,留心地铁的场站设计、与周边交通衔接,比较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出行的优劣。观察市民乘坐地铁时遇到的问题,总结自己和朋友出行时遇到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实习。

  积极了解轨道交通的相关知识:国铁的相关信息,高铁的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在中国的发展、西安城市轨道交通的相关情况。了解和比较各类轨道交通的发展。

  认真学习本学期相关课程,特别是机电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等专业课程,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实习。

  准备实习需要的相关硬软件:相机、笔记本、录音笔、小组分工、安装相关软件。

  准备在实习中更好的接地气,学习城市轨道相关的职业精神,培养职业素养,为就业做更多准备。

  4.2实习过程描述与内容总结

  全面系统论述西安地铁二号线控制中心、车辆段及二号线各车站的实习认知,并分析个人对西安地铁二号线车站布局设计、运营组织管理及其与周边区域交通衔接方面的看法等。

  4.2.1西安地铁概况

  西安地铁标识

  西安地铁,全称为“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中国陕西省西安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首条线路于20xx年投入运营,是中国西北地区首个、中国大陆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沈阳、成都、重庆后第十个运营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是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沈阳、成都后中国大陆第九个实现多线路换乘组网的'大运量轨道交通系统。目前营运里程45.9公里,是世界四大古都里程最长的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拥有众多不可再生的古长安城建筑、遗址、地下文物。

  穿行其间的西安地铁的建设和运营,为古城如何协调保护和发展的难题提供了范例。

  西安地铁于20xx年09月29日开工建设,20xx年09月16日投入运营。目前运营2条线路、全长约46公里,设36座地下车站。西安地铁运营线路目前覆盖西安市六个市辖区,连通古城、东、西、南、北五大城区,串起了西安市东西中轴线上的三桥、土门、五路口、康复路、纺织城,南北中轴线上的龙首原、钟楼、小寨等商圈,使得市区紧密联系在1小时经济圈内。

  西安地铁运营线路车站及其标识

  西安地铁是全国第一家采用“一站一标”的城市轨道系统,每一座车站都有一个符合自身特征的站标,充分体现了西安地铁浓郁的文化气息。

  西安地铁车辆

  西安地铁1号线列车由中国北车大连机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辆总计25列150辆,列车采用3动3拖6辆编组的形式。B型车,采用接触网的方式受电,车辆长约19米,宽约2.8米,高约3.8米,整列车额定载员1468人,最大载员为1880人,座席240人;

  车辆最高运行速度为80km/h,车辆的使用寿命为30年。车体采用先进的轻量化不锈钢车体,外表免涂漆处理,既绿色环保又降低了对车体外表面的维护成本;

  车体前端设计成可吸收撞击能量的结构,以保证乘客安全。列车采用进口西门子信号系统,提供基于无线通信的CBTC移动闭塞式技术、

监测实习报告3

  一、实习时间及地点

  20xx年7月5日唐山市环境监测中心

  二、实习的目的:

  1.对检测站的工作有个初步的了解,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2.了解监测站检测工艺流程。

  3.了解实验室承担的分析任务、分析项目、分析手段。

  三、实习内容

  1.监测站简介:

  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对本市区域内的水体、大气、土壤、噪声、振动、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等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进行监测,定期向同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上级监测站呈报本市环境质量状况,承担本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有关指标的监测。

  对全市排污单位的排污状况,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性监测,为污染源管理和排污收费提供监测数据;

  参与本市污染事故调查与应急监测,承担环境污染纠纷的仲裁监测。

  承担同级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及治理设施运行效果的监测,完成环保主管部门因环境管理需要进行的其他监测。

  开展环境监测科研及技术服务工作,接受社会的监测委托工作。

  环境监测程序包括:

  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

  确定监测项目。

  确定监测点布置及采样时间和方式。

  选择和确定环境样品的保存方法。

  环境样品的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与结果上报。

  由于监测误差存在于环境监测的全过程,只有在可靠的采样和分析测试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处理数据,才可能得到符合客观要求的数据,处理得出的数据应经仔细复核后才能上报。

  2、监测工作流程图

  3、唐山市环境监测站常用监测方法:

  唐山市环境监测站对重金属的测定主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重金属时常采用极谱法;

  测定降水中各种离子时常采用离子色谱法;

  4、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职责

  1、全面完成各项常规环境质量的'监测工作,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环境质量动态。

  2、加强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准确、及时、系统地掌握污染源动态变化,核实排污申报和排污收费的监测数据。

  3、负责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和治理设施运行效果监测,负责限期治理设施竣上验收监测。

  4、提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评价资料,负责建设项目现状监测工作。

  5、提供环境状况公布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的有关指标的监测数据。

  6、负责提供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仲裁监测的权威性数据。

  7、负责提供环境规划、环保产品、环境标志、商品进出口等有关环境检测业务。

  8、为环境管理制定有关政策、法规和监测技术规范提供监测数据。

  四、实习心得

  实习是大学学习很重要的实践环节,它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还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监测实习报告4

  一、实习目的

  通过这次的实习,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实践相结合,了解他们之间的异同点,也更清楚地认识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距。

  众所周知,生产实习是学生大学学习很重要的实践环节,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的必修课,它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还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生产实习使我更深入地接触专业知识,进一步了解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了解环境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理论和实际相冲突的难点问题,并通过撰写实习报告,使我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

  时间:20xx年6月12日――6月13日,6月17日――6月18日

  三、实习地点

  地点:6月12日霖雨桥罗丈村口盘龙江支流

  6月13日环境监测实验室

  6月17日校内测量校园噪音

  6月18日实习周汇报总结

  四、实习内容

  水环境的监测――盘龙江水质监测

  1、盘龙江概况

  盘龙江源于昆明市北郊的崇山峻岭之中,而后由北向南纵穿昆明城而过,从而成为了昆明四城区的分界线。

  从其主源到滇池全长95.3km,径流面积903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57亿m3,河道流域高程1890-2280m,径流面积最宽处为23km,最窄处为7.3m。

  盘龙江东流穿蟠龙桥、三家村至松花坝水库,出库后经上坝、中坝、雨树村、落索坡、浪口、北仓等村,穿霖雨桥,经金刀营、张家营等村进入昆明市区,过通济、敷润、南太、宝尚、得胜、双龙桥至螺狮湾村出市区,经官渡区南窑川南坝走陈家营、张家庙、严家村、梁家村、金家村至洪家村流入滇池。

  根据我们多学的.知识可知,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我们所检测的盘龙区的水质在国家标准中规定为Ⅲ类水质。

  2、监测内容

  实验步骤:1、取5ml水样加入50ml比色管中稀释至50ml标线,在比色管中加入1ml酒石酸钾钠

  2、加入1.5ml纳式试剂混均,放置10min后测洗光度

  实验计算公式:

  氨氮、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

  、布点和监测技术;

  、数据处理和监测报告。

  3、测点选择的要点

  环境噪声的监测范围不一定是越宽越好,而应该是区域内噪声所影响的范围。测点一般要覆盖整个评价范围,重点要布置在现有噪声源对敏感区有影响的点上。

  环境噪声监测应根据评价工作需要分别给出各种噪声的评价量:等效连续A声级Leq,累计百分数声级Ln,昼夜等效声级Ldn,并按相应公式进行处理。

  4、噪音检测的过程及数据处理

  、气象条件:一般为无雨、无雪天气,风力小于4级

  离地面高度为1.2米,背向反射体1米以上

  、测量时间及地点:一般为白天上午8:00―12:00,下午2:00―6:00,夜间一般选在22:00―5:00。本组时间:20xx年6月17日上午9:00

  地点:林职院足球场。

  、数据处理:由于校园环境噪声是随时间而起伏变化的非稳态噪声,因此测量结果一般用等效连续A声级进行处理。

  Leq=L50+d2/60d=L10-L90S=/2

  第一平行L10=46.7

  L50=43.5 L90=41.8

  Leq=43.9第二平行

  L10=46.8 L50=45.3

  L90=44.3 Leq=45.4

  第三平行

  L10=46.1 L50=42.5

  L90=41.7 Leq=42.8

  Leq= 43.9+45.4+42.8=44.0 3

  各组噪声监测数据汇总:

  第一小组

  Leq= 47.9第二小组

  Leq= 44.0第三小组Leq= 51.9

  第四小组

  Leq= 47.0

  第五小组

  Leq= 49.1

  第六小组

  Leq= 50.9

  第七小组

  Leq= 48.2

  五、实习总结

  本次实习主要围绕两块内容进行:水环境监测和声环境的检测,经过现场采样和后期实验室数据处理,我们的实验结果基本还是达到了要求。

  只是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更细心一些,更仔细一些,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更努力的去完善。

监测实习报告5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1.监测实习是很重要的实践环节,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使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并通过撰写实习报告,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2.加强同学们的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同学们的组织纪律性及对各项规章制度的遵守。

  3.结合南京市环境功能区划分与环境点布设的实际情况,熟悉环境监测中水、大气、噪声等项目的布点、取样的原则与技术方法;

  通过实习观察进一步深化对各种仪器的认识。

  二、实习任务要求

  了解环境监测流程,整理分析所收集的各项资料;

  熟练掌握环境监测流程和环境监测报告的编写格式;

  调查数据要真实可靠,调查资料要认真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环境监测报告内容的编制,严格按照相关的编制规程进行。

  实习期间,应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参加相关室内培训,机构观摩,实地调研等工作,要求做到如下几点:

  通过老师对环境监测实际案例的讲解指导,强化运用理论知识进行现状分析、数据处理、报表填写等基本技能,掌握环境监测的工作流程。

  了解环境监测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内外发展动态,了解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和装备。

  在实习过程中,要勤于观察和思考,掌握环境监测的细节和要领。每天写好实习笔记,记录实习情况、心得体会、工作计划等。对有关实地调研数据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并加以整理。

  三、实习心得

  此次实习我们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环境监测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的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此次实习,我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实习中有很多知识是课本上没有的,我学到了更加明确可行的操作技术和应用理论。如何充分灵活运用自己课堂知识进行实际操作,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次实习给我们一个充分锻炼自己的机会,使得我们能够走出课堂,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环境监测的应用实例。促使我们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要运用所学知识与应用实践相统一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合理实践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理论的严密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和科学性意识得到锻炼和提高;

  对相关环境监测设备的应用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是一个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同时这次实习让我意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如今,经济的增长势必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着我们的河道,湖泊。因此对城市水源的监测工作也势必成了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监测对水样各指标加以分析实验,为水处理工艺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资料。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环境专业有了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了解到该专业广阔的就业前景,意识到我们目前所学的课程在将来工作中的重要性。

【监测实习报告】相关文章:

环境监测实习报告11-12

环境监测工作实习报告04-13

环境监测实习报告优秀02-23

最新环境监测实习报告11-12

环境监测工作报告最新02-17

国家药品监测情况报告范文03-16

环境监测实习自我鉴定11-14

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01-27

安全生产风险监测报告(精选15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