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经典(15篇)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
作为__省教育学会学习学委员会领导、__省普通教育教学研究室朱__老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学生学习活动科学化与学习素养养成”的子课题之一,本课题是由__市进修学校校长蔡__老师作为负责人向__省教育学会学习委员会申请的一个子课题,而我校作为这个子课题的实验基地校之一,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扎实开展课题研究,贯穿课堂教学内容,努力提高学生学习习惯和教学质量。
一、课题的提出
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广大教师的观念、态度、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料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同时,由于我校地处农村,生源素质低,学生的家教水平、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参差不齐,导致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新课程理念与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矛盾,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推进。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初步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动机不明确,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比较馈乏。
2.课堂教学的形式僵化、教条,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
3.教学过程缺乏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探究的实效性。
4.大班化的教学让教师无法顾及各个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5.农村学校学生家长对教育重视不够,学生学习习惯不够科学有效。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这一基本的教育观下,我们选择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教师优化教学方法的形成,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理想课堂。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我们的选题主要立足于我校的实际情况,侧重于研究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隐藏在性格特征背后的学习风格,结合学生现有的学习习惯,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实施分层次教学,实现个别化教学,从而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
我组申报了课题《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在学生学习小组的培训、小组成员的建设、学习小组的具体运行以及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效。现就课题的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一、背景及意义: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学科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学科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陕西省秋季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可高中学科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科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学科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探讨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⑴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⑵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⑶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三、预期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1)积极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互动有效教学的新策略,包括“分层策略”、“训练策略”、“评价策略”等,丰富有效教学理论的内涵。
(2)从实践层面上研究互动有效教学的理念,为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提供有价值的案例。
2.实践价值:
(1)转变教育观念。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学行为转变的前提。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新课程,正确认识教学,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改善课堂环境。通过有效教学努力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改变学生传统学习方式,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造就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课堂学习能充分满足师生的生活需要,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3)改善评价方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价方式,充分体现评价尊重性、激励性、参与性的原则。
(4)提高教学质量。本课题研究将学习的自主性和科学性作为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的因素,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四、具体内容
1、关于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作为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问题情境通常有引入课题、提出问题、生成新知、揭示数学本质、激发学生兴趣等功能,因而情境创没对一节课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服从实际需要。情境的创设不一定都在课的开头,同时一节课中也可能不止一处需要创设情境。控制展示时间。每个情境展示的时间不宜过长,通常在5分钟之内比较适宜,否则有冲淡主题之感。尽量重复使用。为了提高使用率,应尽可能地在不同阶段使用同一个问题情境,必要时可将相关情境适当改造一下。利于教学实效。创设情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便于教学的开展。如果使用某一问题情境有牵强附会之感,或者因为该情境的给出可能会削弱探究活动的思维价值,那么这个情境就不如不用。
案例1:“函数”
,初中到高中,初中的函数,教材采用“变量说”,高中提出了“对应说”,人教A版采用了从实际例子中抽象概括出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定义函数的方式介绍函数概念,把“映射”作为“函数”的一种推广,这种安排我在实践中觉得更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理解函数的概念。而具体教学过程,我为学生设计他们熟悉的“行程问题”、“比例问题”、“价格问题”,利用图表、图形(如课本第26页的练习2),让学生探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从学生熟悉实际背景和定义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要求学生认识、描绘以及概括。
到了第三章,函数的应用,尽量挖掘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以及实际生活的联系,如电话费、水电费、出租车费与用时的关系,银行利息与存款时间的关系,保险、物价、抽奖、股票、债券等等。引导和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调查和研究,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在情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思维的潜能,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提炼数学,应用数学。
2、关于问题探究的有效性
明确问题。要达到探究的效果,首先要引起学生的充分注意,老师可以说“下面请大家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或“请看问题X”;其次,问题的给出要清楚醒目,表达要干脆,尽量不重复,有条件的可用投影显示出来。
充分思考。问题给出后必须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思考时,老师尽量不作任何提示,以免干扰和束缚学生的思维。及时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要及时作出评点。 案例2:在学对数的性质时,由小组分工合作,分别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 ①与;②与;③与的图象,让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图形特征,从而得到对数函数的性质。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列表时不少人自变量取1,2,3,图象自然也只画了第一象限内的一小段;而有的画了
一、四象限内的部分,就想当然,也就把曲线画穿过轴,由于是分工,所以学生每人就不需画出所有的图形,有时间指正(或更正)错误,欣赏别人的成功,同时加深对图形的理解,这样既省了时间,又能达到探究互助的目的。
案例3:在研究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时,我讲完课本的例1后,就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在的增长情况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出关键点,找出交点,在课内的探究,时间有限,数字运算不可能太复杂。而把课本的例2作为第二节上课时的复习与回顾,让例2复杂的数字的处理简化,直接由学生自己第一节课探究的结果来分析,得到题目想要的结论。
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宗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与动脑,在亲自体验过程中获得发展,而
一节课的时间很有限,处理好探究学习的时间与自主技能训练的时间之间的关系,是提高上课效率的关键。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为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我充分利用教材,同时也大胆地整合教材,使我的课堂教学更适合我的学生。
3、关于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依托旧知,在研究讨论中生成新知。新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已掌握的知识,所以结合问题情境,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再度研究与讨论来生成新知识是最常用的一种新知建构方法。
合情推理;在归纳类比中生成新知。根据已学知识,利用归纳与类比等合情推理手段来得到新的命题也能自然地建构起新的知识,这种生成新知的方法在立几、数列、解几等知识块中经常使用。
展示实例,在抽象概括中生成新知。通过多个实例的展示,引导学生从中抽象概括出有关结论,这种新知生成方法比较直观,学生易于接受。
案例4:“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电脑设计情景:正在公路边等公交车的乘客人群与公交车公司出车数量。 实物情景:①课室里正在上课的学生; ②如何用适当的语言,把课室里的同学分成两部分,你有几种分法? 公交车,好多学生每天都要坐,他们常常感觉,要不等了好久,要不好挤,身边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室里的同学,熟悉的人用不同的词汇描述。让学生体会原来数学就发生在身边。
案例5:“函数单调性”,由的图象观察随变化情况。 函数的单调性,教材编写的很好,从图形语言——文字语言——数学语言,一步一个台阶,可在实施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己探究后,犯错、徘徊后才提醒,教学过程中发现,文字语言:“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学生在初中里用过,一下就能说出来,而最后一个台阶,学生却很难跨上,即数学语言:“当时,有”。特别是成绩中下的学生,即使上课时用了几何画板展示,我自己教学体会,电脑展示得快,学生好象明白得快,忘得更快。这句“当时,有”,数学老师看似简单,可学生刚刚接触就感到怎么来的式子,以及后来在遇到有关的单调性问题,例如:若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增函数,求不等式的解集。我把和比喻成戴帽的人与没戴帽的人,两个人比高,要相同条件,要么都不戴帽,要么同时戴帽,增函数可理解为一般的普通的帽子,高个子戴着仍然是高个,矮个子戴着仍然是矮个子,减函数可理解为魔术帽,矮个子戴了变高,高个子戴了变矮。
4、关于例题教学的有效性
例题教学为学生的解题提供了示范,通过例题的讲解既可以帮助学生深悟有关概念与原理,还能进行知识的迁移与拓展。如何有效地进行例题的教学
引导学生审题。审题是解题的必要前提,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就应引导学生学会审题,即如何从题目中拎出关键词如何列出重要条件如何分析题目结构如何建立数学模型等展示学生思维。在例题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位学生谈完后,老师还要问其他同学有没有别的想法,尽量做到一题多解,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进行变式教学。适当改造题目的条件或结论,进行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变式时要有明确的意图,要指出它与原题的联系,提炼出学生应从中获得的注意点与启示等。
注重解后反思。及时归纳、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做到能解一道题就能解一类题。对于学生出现的典型错误或共性错误,要引导学生反思出错的原因,并及时进行纠错训练。
改变呈现方式。为了便于学生把握题目的实质,揭示相关题目的解题规律,有时可改变题目的呈现方法。如将结构相同或方法类似的几个题目放在一起以题组的形式出现;或者将静止的题目运动起来,以揭示其变化的规律等。案例七:1、让学生用类比两个数的关系思考两个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包含、相等)。 在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外先探究,课内提问完成,让我感到意外的是,第1个问题答得不好,而第2个问题学生回答的较好,学生把“并”类比为“加法”,“交”类比为“多项式的提取公因式的因式”,而“补”类比为“减法”,第1个问题回答不好,问题出在,学生并不理解“且 ,则”中的“”的意思,它代表了“小于或等于”。通过这个类比,修正了学生对“”的理解。
案例6、“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是中学应用广泛的初等函数,曾经是初中阶段的学习重点,由于初中的教学要求仅限于作图,确定函数解析式,随着函数概念和性质学习的不断深入,但是教材这部分的内容没有独立的章节,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二次函数作为载体,把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学习逐步深入,二次函数的“升级”,正好是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再一次贴近学生的思维过度期。
每天我都上两个班的课,上完一个班,马上反思,如果发现有不合理的(包括教学目标的达到度、教学策略是否得当、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到足够的尊重、课程资源是否整合、对未预见言行是否处理得当、问题设置是否有意义、情境创设是否到位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思考),如果时间允许,第二个教学班就马上调整自己的教学,如果当天不能调整,记录下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共同开发、创造课程资源活动的小结、思考,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完善,感觉自己也在进步,也在收获。
5、关于课堂小结的有效性
⑴充分认识小结的作用。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描凤,神在点睛,”的确,一个恰到好处的课堂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承上启下、提炼升华、乃至发人深思的作用,它可以给学生留下难忘的记忆,激起学生对后继学习的渴望。
⑵力争做到形式多样。长时间使用同一种形式的小结方式,学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进而失去了小结应有的作用,所以应尽量避免形式单一的小结方式。 “概括总结式、交流心得式、发散引申式、串联归纳式、设置悬念式、表扬激励式、幽默风趣式”等小结方式对新课程的教学仍然适用。
案例7:“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引入,课本设计了鱼化石中碳14的残留量。其中一个班讲课时用课本的引入,得,到讲对数函数时,继续用该引入中的,此时让学生动手探究,学生很不愿意动,原因大概是问题远离他们实际生活,并且数字太繁,当我上另一个班时,我马上把问题改为:如果你爸爸第一个月给你10元零用钱,你爸爸想通过奖励,以你表现好,每月以10%的增长率,问多少个月后你的月零用钱达到1千元?这时学生可来劲了,马上算,还问计算器怎么按,学生所表现出的热情和积极与第一个班我上课时完全不同。
五、方法设计
1、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并总结课堂教学的效果。
2、行动研究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和反思,发现、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拟定改进计划。
3、观察法:在本课题研究中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对教学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进行研究。
4、文献资料法:查找高中有效课堂教学课的理论支撑,查阅历年学生成长资料,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供借鉴的优秀经验,启迪课题组成员的思想,开阔研究思路。
5、经验总结法:对高中课堂教学研究进行回溯性的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局部”经验发掘其普遍意义,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规律。
六、存在问题及反思
1.部分教师的观念还跟不上,课堂教学还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2.大班制的现象比较严重,给课堂上学生开展活动、探究、交流和评价改革造成影响。
3.配套的教具少,教辅资料很少,给老师们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3
一、课题提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教育事业受“应试教育”影响,培养的学生表现出求同思维见长,求异思维见短,文化基础较扎实,动手能力较差、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的毛病。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核心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它能够实现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然而,学校实验器材,实验场地有限,很难完全满足学生的实验要求。实验器材大多数是易耗品,因为学校经费的因素,学生的实验的次数受到限止。
怎样让学生有材料、有场地的实验,满足科学课的需求,我们课题组在这方面做了比较长时间的探究。我们发现生活很多物品可以作为学生实验材料,于是,我们提出了“怎样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物品进行科学实验”的研究,这个课题。
我们觉得这个课题有以下几个意义:
(1)能弥补学校实验器材和场地不足。
(2)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3)能提高学生对科学课的浓厚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4)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科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
(5)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科学启蒙教育内涵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前人研究的成果——科学知识,还要求他们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兴趣,养成科学态度,认识科学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
创造学的理论认为:创新精神在创新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的,没有创新实践便没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探究”教学模式就是凸现自然科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根据“过程式”教学的要求,以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为要旨,在创新教学实践中总结而成。
三、课题界定:
以课堂为现场,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从课本和生活出发寻找和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补充实验器材的不足,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自身智慧,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和教学涵养,使教师能具有组织者的智慧,能成为学生心声的倾听者和对话者,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教师的引领,能让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展现个性,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锻造创新人格。
3、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使学生经历一个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
4、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理论和文献,并在理论中指导下进行研究探索,进行解决问题。
5、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6、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7、在探究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探究法,辅以调查研究和文献资料
六、研究过程:
(一)研究经过的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xx年12月)
组织课题组的老师学习科学(新课标)理论知识,进行相关准备。我组学习了《科学课》、《探究性学习》、《实验教学与仪器》、《湖南教育》、《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及《科学教学与实验》等杂志。
本课题成员老师都参加市级的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邓旭老师在20xx年参加了湖南省小学科学骨干教师远程学习培训,充分发挥了对课题研究的指导作用。
2、实施及发展阶段(20xx年1月――20xx年2月)
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实验活动,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教师的指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会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器材及生活中的物品开展实验和探究。例如:在教三年级科学上册《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老师出示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需要的准备材料(1)两个透明的矿泉水瓶,其中一个切去底,一个在靠近瓶颈处钻一个小孔,贴上防水胶布密封。(2)、将两个瓶盖背靠背粘贴在一起,中间钻一个小孔。(3)、一瓶有色彩的水。(4)、约5厘米长蚊香一根。(5)、一个打火机或火柴一盒。上述这些材料属于生活物品,学生在生活中很容易找到,找到之后,感到很兴奋,很渴望看到这个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过程。老师指导实验过程。
第一步:将点燃的蚊香靠近没有去底的瓶口处,向瓶内熏入少量的烟。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借鉴烟雾让学生能清楚看见空气占据空间的自然现象。
第二步:用粘贴好的背靠背的盖子把去底的瓶子和已熏入烟的瓶子连起来。
第三步:向去底的瓶子内注入有色彩的水,然后让学生观察观察,会发现最初有一点水流下来,这是因为下面的瓶子的空气被压缩,过一会儿,上面的瓶子的水不会流下来,这说明下面瓶子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因此,上面瓶子有色彩的水不会流下来。
第四步:揭开下面瓶颈处的防水胶布,然后让学生观察看见下面瓶子的空气跑出来,让出了空间,所以上面瓶子有色彩的水流下去了。
通过利用生活中的矿泉水瓶子(生活物品)做这个实验:可以清楚地看见空气占据空间,可以清楚地看见空气出来,让出空间,水流下去占据空间的过程,证明了“空气占据空间”的自然现象。
又例如:黄芳老师上五年级的科学《鸡蛋撞地球》一课时,老师开门见山的说:“今天这节课是一堂很有趣的活动课。”你们觉得鸡蛋撞地球会怎样?有的学生说鸡蛋会破,有的学生说不会破,一下子就点燃了学生学习激情。“是破还是不会破,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吧!”黄老师微笑的说:老师随后出示生活中容易找到物品做实验材料:如鸡蛋、透明胶、绳子、剪刀、塑料杯、纸杯、塑料袋、纸盒、海绵、棉花等。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保护鸡蛋的装置,黄老师说“鸡蛋撞地球实验”比赛,要到室外进行,“鸡蛋撞地球”实验要求就是在规定的条件下,让鸡蛋包装后从三层楼高处落下。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通过学生实验发现:揭开了鸡蛋撞到地球不会破秘密。学生对这个结果感到很开心、惊奇。通过这个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激情中得到了成长。谭柏生老师上五年级的《像火箭哪样驱动小车》一课时、出示实验材料:气球、支架、喷嘴、销钉、橡皮筋,这些材料在生活中容易找到。学生做实验很有兴趣。课题组收集一些有代表性的课例。例如:三年级科学上册《空气占据空间》、五年级的科学《鸡蛋撞地球》、五年级的《像火箭哪样驱动小车》等教学内容都是利用生活中物品进行科学探究。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课堂实验和课外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习方式,学生产生了兴趣就会被所要认识的事物吸引,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研究。在指导学生实验中,科学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学生生活中的汽水瓶、可乐瓶、矿泉水瓶、生日蛋糕的泡沫、牛奶盒、塑料袋、气球等等都是教师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1)、很多学生学会制作太阳能热水器、雨量器、会设计制作一个保温瓶和鸡蛋保护器,并且能根据已学的知识,利用生活中废旧物品,经过精心设计。变废为宝,制作成各种各样的装饰品。(2)、大部分学生在家里会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科学实验:例如:五年级的李自翔同学会利用家里的马铃薯、盐、水等生活物品,会做“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的实验,刘翔会利用生活物品橡皮泥玩具探究“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曹蓝同学会利用生活中废铁来做“金属的热胀泠缩”实验,老师对成功者给予鼓励,对于制作失败的,老师便帮他们分析问题所在,让他们经过多次思考,反复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对科学的学习充满信心。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进行科学探究,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老师在指导中得到了成长,增长了智慧,学生在激情中得到了成长,学到了知识。五年级的学生会解释生活中电线在冬天会下垂的原因;明白踩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会鼓上来的`缘故,三年级的学生会利用生活物品做“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知道舞动塑料袋,袋子就会鼓起来,为什么气球会越吹越大的道理。六年级的学生知道打开可乐冲鼻的气体是何物。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掌握了控制铁生锈的速度方法。四年级的学生知道在干燥而寒冷的天气,用手触及门的金属把手电击的感觉的原因,会解释脱下毛衣时发出啪啪的响声成因。
对于那些酷爱科学实验课的学生来说,课堂四十分钟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有些学生在家里搞起了“破坏”,如把家里的录音机拆开来看一看,琢磨琢磨;把玩具飞机拆下来拼一拼等等。这些在家长们眼里看作搞破坏的行为,实际就是学生创新的一种体现,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过程,我们应该很好的保护他。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闹钟拼装活动,学生通过将散装零件拼装成钟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学到了很多新知识。
3、总结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本课题在我校领导的带领和支持下,已经走过了三年的多时间,从20xx年的申请立项、确定方案、理论学习、前期调查、实验探究,到20xx年成果展现、研究总结等等,具体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一次次学习、实践、研讨、交流、改进、调整等实实在在的工作中,我们真实地听到了自己成长的脚步声。秉持以课堂实验和课外实践为基地,紧密联系生活,利用生活物品进行科学探究,通过学习交流及在科学课教学上进行探索和实践,找到与新课程最为和谐的交汇点,从而更好地开展新课改,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经过3年科学探究,课题组邓旭老师撰写了《空气占据空间实验》改进论文,谢家伴老师自制了科学教具《空气占据空间》,让学生直观的看清空气占据空间,这个教具深受学生青睐,朱向群老师撰写了实验探究论文《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具的应用》论文;谢家伴老师指导学生参加郴州市第二届“英东杯”中小学科技活动海陆空模型竞赛中,周雨轩同学荣获市第二名;李景华同学获航海电动遥控绕标赛第二名。20xx年9月,在郴州市首届小学科学《同步教学实践训练》应用优质课比赛中,我校谭柏生老师荣获特等奖。
为了研究课题达到研究目的,多次聘请上级教育局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来我校课题组指导、论证。课题组根据专家的意见,不断修改、不断完善、不断总结,并且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二)具体的研究行动
1、在课堂实验教学中,我们围绕培养实验探究能力,采取的措施是让学生“多看”、“多想”、“多做”。
(1)、多看:当学生遇到疑问时,老师进行演示和到实验室动手做实验,让学生看了实验后解除心中的疑惑,使学生认识到动手做实验是学习研究科学、不可少的手段。实验中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变化前、中、后的观察,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等)的功能,感觉所有现象。对实验中所需的仪器和操作方法、反应条件、以及如何判断新物质的生成等,都要引导学生观察。在做实验时教师可给出适当的观察点,使学生克服观察的无序性和盲目性,并且要抓住实验的契机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演示操作要规范,给学生留下科学的、严谨的印象。
“多看”能培养学生用实验来研究科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多想:我们让学生带着疑惑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实验的设计,然后到实验室动手做实验,让实验事实说明问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激疑——鼓励学生质疑—提出解决方法—师生共同解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教师点拨,明白理化的科学道理,在实验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我们经常引导学生发现原有教科书中实验方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自己熟悉、掌握的实验仪器,根据某一课题研究去设计探究性的实验方案。改进的实验学生以“小论文”形式进行交流,并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表演,学生不仅享受到设计实验成功的乐趣,而且实验探究能力得到培养,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
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在讲《空气占据空间》时,在课堂上,我出示矿泉水瓶两个,其中一个切去底、蚊香、等实验材料,提出问题:猜一猜空矿泉水瓶子里面有什么?有的学生猜没有什么,有的学生猜有空气,为什么猜有空气呢?怎样证明瓶子里有空气?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把枯燥无味的试验变为直观形象的试验,学生记得快,记得牢。如在讲《浮力》时,教师准备好乒乓球、铁块、弹簧秤、细线、一杯水等器材,提出问题:乒乓球为什么会浮在水面?铁块为什么会沉到水底?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问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油然而生。学生都跃跃欲试,说出许多想法,通过观察浸没在水里的乒乓球向上运动,感知浮力,又通过观察弹簧秤下的铁块在空气和水中示数的变化,感知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对浮力概念有了一定认识后,又问:对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感觉和启发?有什么疑问和猜想要提出来讨论和研究吗?凭直觉思维,大部分学生有所领悟:铁块受到向上的浮力,看来浮力的大小与铁块排开水的重量或体积之间存在某种关系。继而引导学生:如何测浮力的大小?如何测铁块排开水的重量或体积?同学们各抒己见,然后共同设计一个验证实验,并进行实验。学生始终在思考、操作、观察、总结,表现欲得到了发挥,在探讨新知识新方法中学生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多想”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验教学中激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做:我们精心组织学生上好每次实验教学课,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课前提出预习要求,实验时指导学生,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深入分析实验结果,写好实验报告。
“多做”让学生在实验中锻炼,提高综合素质,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2、在课外活动时间,引导学生走进实验室,从生活走进科学。
我们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组织部分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进行简单器材的准备,例如用矿泉水瓶制成烧杯和量筒,用小瓶和管子制成潜水艇等。使学生了解一些实验操作要领,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一起参与实验演示。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和课外实验,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遇到问题可通过分析讨论、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途径寻找对策。同时,开展小仪器和小制作的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每一年,我校都举行实验操作比赛,对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考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20xx年上期,学校举行的科学实验操作技能竞赛中,三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是235班,四年级学生动手能力强是226班、五年级学生动手能力强是222班、六年级学生动手能力强是221班。
3、引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的研究。例如引导学生开展《空气占据空间》、《像火箭哪样驱动小车》和《鸡蛋撞地球》的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七、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3年多时间的实验,在课题组的努力下,完成了研究任务,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形成了一定的课题成果,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1、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由于教学形式上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而转化为一种学习行为,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踊跃发言,并敢于大胆地对别人的意见提出质疑。同时多种途径的多向交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快了知识的理解过程,学习积极性明确提高,从对学习的外在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进而促进了学业成绩的提高。例如:六年级216班李俊鹏同学根据所学电的知识,搞了一个小电动机的应用。
2、学生喜欢上科学课,对科学及社会生活实际与科学有关的问题有了较广泛的兴趣,有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敢于发问,善于发问,乐于发问,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科学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例如:黄芳老师上的《鸡蛋撞地球》一课,极大的提高学生兴趣,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极大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
案例:《鸡蛋撞地球》
师:手拿一个生鸡蛋,生鸡蛋有什么特点?
生:易碎
师:鸡蛋碰石头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鸡蛋会碰破
师:有些人明明知道以卵击石会破,可是他们偏偏让鸡蛋撞地球。
板书《我让鸡蛋撞地球》
师:(请学生读活动主题)“我让鸡蛋撞地球”你们认为会怎样?
生:鸡蛋会破。
生:鸡蛋不会破。
师:鸡蛋是破还是不会破,我们用实验来证明。
师:做实验需要的材料及工具:如鸡蛋、透明胶、绳子、剪刀、塑料杯、纸杯、塑料袋、纸盒、海绵、棉花。
师:检查各组的材料、工具,准备情况
师:我们来比一比谁的鸡蛋撞不破。
“鸡蛋撞地球”,这是一个多么富有挑战性的实验,鸡蛋的渺小与地球的庞大,鸡蛋的脆弱与地球的坚硬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冲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对科学的探究,对实验的兴趣,对自然界一切未知的向往。
3、“科研兴教,科研强校”已成为教师的共识,教师教科研意识不断增强,人人参与教科研,积极参加课题研究,积极上公开课、研究课,个个撰写论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
4、该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我校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20xx年底我校通过了“标准化实验室”省级验收。
5、该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和成长。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学更加重视课堂实验教学的开展,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纠正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足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实验和思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获得学生的认可,也取得了较好成绩
6、更新了教师观念、促进了教师成长,教师的智慧得到升华。
开题三年多,课题组颜晓娟老师在郴州市举行优秀创新课评比中获得特等奖。先后有7人次在区级以上上汇报课、公开课。课题组长邓旭老师撰写的课题相关论文《空气占据空间》荣获国家一等奖。谢家伴老师自制科学教具《空气占据空间》荣获市一等奖,撰写的论文《小学科学课外作业的探究与实践》荣获国家二等奖,邓旭老师撰写的论文《初探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科学中的运用》荣获区一等奖;《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荣获市一等奖。朱向群老师撰写的论文《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区一等奖、《学具的应用》荣获省二等奖;谢家伴指导学生参加郴州市第二届“英东杯”中小学科技活动海陆空模型竞赛中,周雨轩同学荣获市第二名;李景华同学获航海电动遥控绕标赛第二名;共有三十余名学生在市区比赛中获奖,在20xx年度北湖区中小学教师年终考核评优,谢家伴老师被评为优秀教师;在北湖区中小学学校两项常规检查中,朱向群老师荣获先进个人,在20xx年下期,邓旭老师撰写的科学组汇报材料荣获市一等奖,20xx年9月,在郴州市首届小学科学《同步教学实践训练》应用优质课比赛中,我校谭柏生老师荣获特等奖。
我们科学课题组的工作是踏踏实实的,活动是积极而多彩的。我们的科研实验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又作用于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在取得的成效使学生们受益,使领导和家长们满意。“利用生活中物品进行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让研究成果作用于广大的学生,在学生的提高和发展中绽放光芒。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4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
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发展性的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处理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而告终,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让学生在矛盾中展开积极的思维,勇于探索,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终身学习是当今学习、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走出学校,担任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他指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正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培养学生质疑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达到能终身学习的目的。
综上所述,经过我反复论证并结合班级实际,决定以“如何培养高年级学生质疑、解疑能力研究”作为我班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然而师生共同研究的过程、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都离不开问题这一骨架。一个人若没有疑问,哪来的研究、创新可言?问得多,必然想得多,问得深,必然想得深。所以要使学生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首先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目前课堂教学仍没有跳出教师“提问式”地传递知识,学生“答问式”地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如目前提倡并风行的小组讨论学习,也往往是让学生讨论怎么回答,很少有要求学生讨论提出问题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并使之成为一种可操作推广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途径及具体方法 1.创设氛围,激发质疑兴趣
1.为了能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我们常利用班会课进行讲述科学家小时候敢于质疑,长大后有成就的故事,如瓦特小时候的故事《壶盖为什么会动》,鲁班小时候的故事《锯是怎样发明的》,课外读物中牛顿、爱因斯坦小时候敢于质疑问难的故事,给学生树立勤动脑、敢质疑的榜样,慢慢在学生的心田中培养质疑的欲望。
2.教学中使学生敢于发问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种“心欲求而尚未得,欲言而尚不能”的求知状态中,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好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所以课堂上表现出一种“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程序而挨教师的批评、指责;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变成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使人瞧不起自己。因此,课题组教师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努力帮助了学生消除“三怕”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对于在课堂上提问由于情绪紧张而说不清楚的学生,就让这位学生在课外继续补问;对于不敢在广众场合提问的学生,就让这些学生在课下单独问老师;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就让学生把问题写成文字后再提问。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中各个环节的诱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预习中认真去发现问题,为课堂上提问作好充分准备。
3.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质疑。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弊病仍是一个“牵”字,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问题的机会。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老师首先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安排充分
的时间,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去提出问题。“要改革教学方法,把质疑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质疑的权利和时间交付给学生,让他们自行质疑设问,自行释疑解难,使学生亲历这一学习过程,从而体验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乐趣。我在每教一课书时,试着在三个环节处留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如初读课文时,叫学生就课文的生字新词及不懂的句子提出质疑;细读课文时,叫学生就文章各部分的联系及表达的形式等方面提出质疑;熟读课文时,叫学生就文章的人物或事物的特点和各方面的联系、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自己对文章的感悟等方面提出质疑。这样,学生每学一篇课文,他们的提问经历了由表面字词到文章的内容与形式,再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么三个由浅入深的层次,他们有机会亮出自己心中的疑点,让他们自己带着问题去阅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艺术的技巧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们感到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应是给学生提供在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的开端。同时,在讲课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对同学的发言提出疑问,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4.教给学生质疑、解疑的方法
当代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说:“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要让学生会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给学生质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在课题的实践中努力教给学生以下质疑的方法。
(1)课始,抓住课题质疑
课一开始,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他们的质疑能力。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出示课题后,我就问:“同学们,读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学生之后提出许多问题,如文章讲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几件事?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题?等等。这样,不仅一下子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为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铺垫。另外,有些课题本身就是学生疑之所在。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文章,“神圣”是什么意思?“这片土地”指的是哪里?那个地方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把那个地方称作是“神圣的”?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课题质疑还可以由课题扩展到课外内容,激发学生去探求新的知识及学习的兴趣。
(2)课中,抓住关键词句质疑
在教学课文内容中,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诱导学生自己探讨动机,激发学生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首先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质疑。如课文《少年闰土》一文,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有的同学读到这儿的时候产生了疑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通过联系上文,学生明白了:“我”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别的“我”的朋友和我一样,都是少爷,更多的时候看到的只是院子高墙上的一片天空,没有像闰土那样,生活在乡间,可以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可以做那么多有趣的事,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所以“我”这样说。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读出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自主探究中解决了问题,学会了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解疑。
在学习《老人与海鸥》一文时,关键处随机点拨,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教学,通过动作演示,换词比较进行语言训练,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发展。为了让学生能够解决“从哪儿可以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深厚感情”的疑问,我把句子“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换成“老人把饼干丁放在湖边的围栏上,并呼唤海鸥”,让学生读一读,这样行不行?学生一读就发现第一个句子细致地写出了老人对海鸥的关爱,他把海鸥当做了自己的孩子般悉心照顾。接着让学生模仿老人来做一做喂海鸥的动作,学生在兴味盎然的活动中更加感受到了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新知,大胆表达,富有个性。
(3)课尾,抓住首、尾段质疑。
有的文章的首、尾段带有总起或总结作用,抓住它质疑可以使学生把握全文的内容或写法。如《詹天佑》一文,引导学生从首段去发现问题: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学生通读课文后,知道了这是课文的总起段,全文围绕这个意思来写的,通过通读课文,学生不仅对这个问题有了深入地理解,而且对詹天佑这个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文章的写法有了总结,有了收获。
(4)在课文内容看似矛盾处质疑。
有些课文的内容看起来似乎有点“自相矛盾”,其实这正是作者着力用笔之处。教师引导学生在这地方提问并为他们解决疑难,可以让他们把握文章的精髓,把文章理解得更透彻。例如在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提问:“鲁迅救助了车夫后本应感到欣慰,但为什么他脸上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呢?”经过学生的提问和教师的释疑,学生就能体会到鲁迅先生对黑暗旧社会的痛恨这些“自相矛盾”的文句,造成了文章跌宕起伏的效果。教师引导学生在“自相矛盾”的地方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思维品质是学生思维活动中智力特点在个体的反映,体现了每个个体思维水平和智力的差异。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广阔性,提出的问题就比较单一;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条理性,提出的问题就会杂乱无章;如果学生缺乏思维的深刻性,提出的问题就很肤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先易后难、先简单后复杂的原则,注意运用教师示范,学生实践,集体评估三个相互结合的手段,在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的过程中,质疑问难的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1、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会了多种提问方法:如抓住课题提问,抓住重点词、重点句提问,抓主要内容提问。同时我班的大部分学生在问题的价值上都有可探讨性。
2、本课题的研究活动,提高了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质疑的意识和能力,我能逐步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课堂教学中引领者,凭借自己的学识、
经验和个性来分析、处理、调整各种课程资源。通过发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促进了我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在新课程改革这一大背景下,把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和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初步探索出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策略,逐步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4、本学期我一直围绕课题在进行教学,教学中研究出了一些质疑的教学策略:
(1)创设氛围,激发质疑兴趣。
(2)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敢于发问。
(3)给予质疑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质疑。
(4)教给学生问“问题”的方法
当代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说:“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要让学生会提出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给学生质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了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教给学生以下质疑的方法。
(1)课始,抓住课题质疑
(2)课中,抓住关键词句质疑
(3)课尾,抓住首、尾段质疑。
(4)在课文看似矛盾处质疑。
(5)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五、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思考
1、缺乏专家学者理论上的指导,制约了课题研究的更深层次的进行。
2、由于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性大造成学生的知识经验也存在差异,学习活动时,如何兼顾学生的差异性,还值得深思。
3、教师该如何让后进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这是我实验自始至终都未能很好解决的困惑!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经过本学期的努力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5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提出的原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新课标实验教材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我担任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近十年的时间里,我发现50%学生缺乏学习信心,数学成绩不理想;70%的学生认为数学缺乏吸引力,甚至认为枯燥乏味,不易学好。这与数学课外作业题型单调有关,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除了完成一些练习性作业之外,没有养成思考与数学相关的生活问题的习惯。小学生有时候有些话不敢直接对老师讲;小学数学老师一般都带两个班,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每一个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因此,要想让学生和老师得到及时的沟通,既有利于老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给数学课堂增添一些活力,我们在借鉴国内外许多学校让学生写数学日记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引入“writing to learn ”(写作学习)的一项实验研究——记数学日记的研究,通过研究给学生架起一座生活与数学联系的桥梁。
2、研究的目的意义
(1)通过研究,总结小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2)通过研究,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本研究力图通过撰写数学日记这一形式,丰富学生的课外作业、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网络,并掌握学习方法,力争为初中学校输送更优秀的人才。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采取减少一些机械性练习作业,改变过去多做习题的方式,腾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多反思学习过程,通过记数学日记,质疑问难,让他们能用细致的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去思考问题,让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全面建构自己认知结构,使自身潜力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让学生更多地从生活、书本等渠道获取数学知识,增长了数学才能,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关心与热爱生活。而且拓宽原来师生单向、定时模式,为现在师生、生生多向、多时的沟通模式。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让学生培养写数学日记的兴趣与能力,拓宽知识面,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热爱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写数学日记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加深理解、体验与反思,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3、通过写数学日记,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写数学日记,使数学与各学科有机融合,让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研究原则:
1、激发兴趣的原则。
2、循序渐进的原则。
3、分层指导的原则。
4、积极评价的原则。
5、家校互通的原则。
(三)研究内容:
指导学生写不同类型的数学日记,设计总结数学日记的格式,研究数学日记在实践中的价值,探索通过数学日记提高数学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具体讲,有以下主要研究内容:
一是指导学生记数学日记。
第一步,我们可以收集数学日记的范文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认识到记数学日记其实并不难,他们人人都可以胜任;
第二步,我们可以定格式和定主题指导学生记数学日记,让学生有操作的方法;第三步,逐步放开,不定格式不定主题让学生自由写,以便产生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学日记。
二是要求学生记不同形式的数学日记。
(1)写“对话日记”,架起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
小学生对老师有时会有害怕的感觉,有些话不敢直接对老师说。通过数学日记,沟通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和谐师生关系,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师的教学。
(2)写“反思日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自主学习,自觉思考的能力教弱。学生除了上课和写作业外很少能主动思考身边的数学问题。通过写数学日记,让学生对一天或几天内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以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提高自己的学习。
(3)写“拓展日记”,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小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数学知识大多是和书本密切相关的,小学生在学校很少有时间去接触更多更广的知识。让学生写数学日记,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兴趣,学生通过其他途径了解一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并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写“创新日记”,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小学生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小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往往会和成人有所不同,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在数学日记中写出自己的新方法、新发现,并得到反馈,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研究方法和途径
课题经教导处立项后,20xx学年下学期选定二年级14个班为研究对象,开展课题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片、声视频等材料),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2、行动研究法。确定研究内容、进行理论研究、得出实施方案和评价方法、再实施、再反思、对原方案进行修订、再实施得出结果。
3、教育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表并进行分析。
4、经验总结法。从学生的数学日记中及时得到反馈,有效的改进教师的教学。
(二)根据计划安排,本课题研究过程按照准备、实践以及总结分为三个阶段开展,各阶段的研究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编写实验研究方案。
20xx.2允许学生写一些流水帐式的数学日记。
20xx.3抽取有代表性的日记进行讲评,指导书写方法。
第二阶段:实践阶段。(以随笔或教学故事的形式写阶段性小结)
20xx.4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指导书写日记的方法。
20xx.5变幻日记的形式指导写法,多形式评价数学日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xx.6进行研究成果的整理,分析个案,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结题。
四、研究成果
(一)分析了学生的情况及中年级学生日记的现状
为了了解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兴趣、喜欢的日记内容、形式、希望得到的评价方式,以及今后在日记指导上的措施,特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数学日记形式是口头日记、图文日记与生活日记。今后将进一步丰富日记的形式,努力引导学生挖掘生活素材,多观多记录,并多联系学过的知识,写出内容更丰富的数学日记。同时更进一步改进评价日记的方法与形式,多发现数学日记中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让学生通过写数学日记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探索出有效指导中年级学生书写数学日记的策略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丰富写数学日记的内容。
最初的数学日记的内容主要来自课堂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设计上要下一番工夫,让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来,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对学习过程记忆犹新、体会深刻。
(2)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和数学游戏。把所经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游戏的'过程记录下来,同时记下自己参与其中的感受和思考。
努力挖掘生活素材。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生活,把他们观察的结果写出来。
2、灵活变幻日记的形式,培养写数学日记的兴趣。
新课程的作业观认为:“要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布置学生书写数学日记可以作为作业的一种新形式。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日记书写不提过高要求,自由度大,学生兴趣高。
(1)口头日记。
先设计口头日记,目的是培养学生接触数学日记,培养他们有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等,我把它们统称为对数学的感觉。由于以前没写过,可以降低写的要求,抽时间口头交流,(有条件的还可以请家长笔录)!至于所涉及的知识面,那是一个可变因量,可以人为地创造条件,加以引导。总而言之,只要学生能尽量运用数学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那就对了!你会发现孩子都特愿意把他们发现的或是看到的与数学有关的内容说给家长听或是挑个机会说给老师听,这也正是一份口头的数学日记!,(2)图文日记。
学生通过画一画、写一写的方法,回忆和记录当天数学学习和活动的情况,还可以编一些相关的练习。逐步提高写日记的能力,让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兴趣越来越高,有效地提高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为提高审题能力打下基础。
(3)生活日记。
就是记录生活中学生发现的数学问题以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例如:同学写到:今天下午,妈妈叫我去买肉。肉11.5元,我给了阿姨20元,阿姨说:“没有零钱找了”,我又给了阿姨5角,我说:“阿姨找我9元吧”。阿姨说:“小朋友,算得这么快,你的数学学得不错啊!”。我笑着说:“当然啦!”。学生把在生活中成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故事写了出来,文中洋溢着成功的喜悦,令看者也特别高兴!这种让学生想到什么写什么的日记形式,深受学生的欢迎,但受能力限制,有部分学生停留在“流水账”的水平上。
(4)课堂日记。
课堂上由于时间关系,在下课前老师都只能匆匆地总结一下,问学生:“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使课堂小结流于形式。因此,本人指导学生运用数学日记的形式,在课下利用充足的时间静静地回忆:本节课我学了什么,我是怎样学会的,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我还想了解哪些知识等,帮助学生及时记忆所学知识。
学生在数学日记上把自己要对数学老师说的心里话都写上了,老师看了,通过个别谈话或在学生数学日记上写评语,能使学生与数学老师互通信息,交流感情,能使老师了解学生学数学的心理状况和实际问题,从而使老师上数学课时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同时能更好的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加以鼓励表扬。但发现写这种反思型的日记对后进生存在一定的困难,可以要求他们先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同时请家长配合教育指导。
3、分层指导,逐步提高书写日记的能力。
(1)由扶到放,循序渐进。
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应是一个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过程。学写初期,我们可以帮助学
生命题,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定要求地完成一定字数的数学日记,然后逐渐提高日记的要求、质量。
(2)由单一到多样,丰富日记类型。
数学日记的学写之初,由于学生思想思维的封闭性,写的内容、类型往往单一。我结合学生的水平特点,先设计口头日记,接着设计图画日记,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日记”;然后指导写图文日记和课堂日记,学生通过画一画、写一写的方法,回忆和记录当天数学学习和活动的情况。要加强写课堂日记的指导方法,不要急于求成。同时多收集形式不一的数学日记,归类张贴在教室墙上,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加强分层指导,让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学生中存在的学力差异是较明显的,我们据此对不同学力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学力较弱的学生只要求做口头日记或图文日记只写一、两句话。对学力一般的学生要求能写几句就写几句,几时表扬进步情况。对学力较强的学生不仅能写出以上要求的日记,还要引导鼓励写出更高层次的日记。
(三)研制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书写数学日记能力的评价方式
为更好地提高书写日记的兴趣与能力,开展了丰富的评价形式。多形式评价数学日记。
(1)定期展示数学日记。
每月利用课室及校内的墙报,定期展示优秀的数学日记。
(2)利用早读、午读几分钟的时间,训练学生说数学日记。或收集一些优秀的学生数学日记,读给学生听。鼓励学生取长补短,达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3)及时点评数学日记,指导写法。
挖掘日记中学生思想的变化,及时展开个体教育。变幻激励写得更好的方式。例如:写表扬信给家长、向刊物投稿等。请家长参与评价,写评价语言,使评价真正成为教师、学生与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评价方法:多肯定、少批评;多互评、少重写。
五、实践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研究与实践,较好地达成了研究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生层面:
学生的能力得到综合提高。从调查结果得知,学生独立书写数学日记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1)分阶段对比个别学生的数学日记。发现学生开始写的字数少,后来写的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越来越通顺。内容从单一到丰富。
(2)通过谈话了解到,对写数学日记的态度,从小部分学生喜欢到大部分学生喜欢;从布置写到自觉写。
(3)通过追踪对比学生对“解决问题”内容的解题情况,发现学生解题的准确率提高了,整体的审题能力得到提高。
(4)通过点评数学日记,指导书写的方法,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增长见闻,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
2、积累了学习成果。
学生参与了口头日记等多种形式的数学日记,经历了与家长一起拍录像、在电脑中把数学日记输入电子文档、与家长一起尝试把数学日记一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互评数学日记等活动,丰富了学习素材,激起了写数学日记的信心,数学日记的质量越来越高,语言表达与文字表达能力明显增强。
(二)教师层面:
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水平。
2、提高了科研能力,积累了教学成果。
六、结论与思考
(一)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验证了中低年级学生书写数学日记内容与策略的可行性,学生对写数学日记的兴趣越来越高,书写质量也明显提高,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这一课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值得同行借鉴。
(二)讨论与思考
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有进一步的思考:首先,在数学日记的时间与内容形式的要求上,老师不必予以对全体学生进行硬性的规定与限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反思。其次,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在日常的数学作业与试卷中表达不规范,逻辑结构不是很清晰,数学语言也存在运用不当的现象,而教学日记的书写无疑为这些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练习舞台。在这里数学教学若能注意培养学生规范表达数学语言的能力,相信以上这些现象将会有所改善。
关于“低年级数学小日记的撰写研究”
结题报告
二年级数学教研组
组长:xx
20xx年6月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6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提高家长素质是现代社会和家庭教育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由于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的驱动,家庭的主流格局逐渐趋同,独生子女已成为新一代人的主体。随着改善生活条件的步伐加快,不同家庭居住环境相对封闭而信息渠道相对开放的框架也趋于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的形成,更使家长普遍提高了对子女未来的期望,进一步从新的角度认识加强子女教育的价值。人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已经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对于自己如何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家长也愈来愈关心了。
但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与行动存在反差,物质投入与精神投入存在反差,教育行为与教育效果存在反差,这是家庭教育存在的普遍矛盾,同时也是许多家长产生极大困惑甚至痛苦的原因。因此,这一代自身难于积累教育子女经验的父母,对分别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子女,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从养育到教育,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希望得到科学的回答。因此,理论与实验都在呼唤与时俱进的当代家长,从而引导家庭教育向正确方向发展。
(二)建立家长学校是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现实需求
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而家长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家长学校的建立对于普及家庭教育知识,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结合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现在尚处于无规划、无体系的阶段。
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家长教育体系的研究》的子课题,《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组提出了要抓住家长教育的课程建设核心,在课程理论体系、课程标准、内容规划、师资培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行动研究,通过对家长学校课程建设体系研究和家长教育的实验,总结出成功的家长学校教育经验,广泛进行推广,构建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家长需要的家长学校课程体系,以引导规范我国的家长教育,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能力,从而振兴繁荣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事业。这是我们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现代教育飞速发展的现实需求。
(三)针对家长教育的行动研究在我校已有一定基础
第一,我校从建校起,就格外重视提高学生家长的素质,重视与家长的沟通,始终保持校长、班主任与每一个家长的零距离接触。新生入学前,我校召开家长会,把班主任的手机向新生家长公布,并承诺早6点以后到晚10点以前全程开通,随时接受家长的电话咨询。这一措施受到了家长的好评和关注。
第二,我们经常为家长进行关于学生成长中出现的热点问题的辅导培训。如:学生生活学习习惯培养问题、安全问题、网吧问题等,用不定期地订阅报纸、给家长发公开信等形式,对家长如何处理学生成长中的问题提供科学、正确、切实可行的参考。
第三,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他们深知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学生的素质教育同步前进,才能在学生的成长、发育过程中真正起到引导作用。
在以上背景下,我们申报“家长学校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研究”的课题,有利于学生家长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家庭教育模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以素质教育的理念和教育创新思想为指导,以整体构建德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为基础,以提高每一个家庭和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以当代家庭教育新理念为主线:家长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才能帮助子女身心健康发展,努力做到“互相尊重、配合默契”,创造民主和谐的气氛,给子女身心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课程理念中的核心思想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不是只关注“精英”,而是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这就要求学校必须联合家庭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家长的素质,使他们能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这是当代的家长所必须做到的。只有在提高自身的素质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孩子的素质,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家长学校的办学目的就是对家长实行再教育,教学的重点就是传播现代家庭教育新观念,普及现代家庭教育的知识,使家长树立科学家庭观念,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家长学校的建立切合了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能切实提高家长的素质,从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水平。
“亲子共成长工程”是构建和谐校园,完善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深入开展“百万家长上学堂,重新学习做家长”的活动,广泛进行家长课程教育的宣传,普及家长课程教育的知识,推广家长课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来帮助和引导家长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对于提高他们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家长学校:家长学校是以学生家长为对象,以提高家长素质为中心,传授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培养合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的业余学校。课堂教学模式:一般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学习而使用的教学方法。本课题指的是以学生家长为培养对象,传授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以培养合格家长而采用的教学方法。
行动研究:是指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由教师或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边研究边行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达成目标
1、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和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研究新时代学生特点,积累建立家长学校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使家长课程教育按计划学完相关家教课程,充分发掘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丰富家长学校的内涵,延伸家庭教育的外延,保证家长课程教育的连续性、持久性和协调性。
3、寻找系列化的科学对策,使家庭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得到科学诊断与有效诊治,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除子女教育问题上的后顾之忧。
4、使青少年获得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与氛围,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使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实到家庭教育之中。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范围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竞争的社会,很多学生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忽略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忽略孩子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忽略孩子如何做人的导向。我们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将家长群和社区视为自己的左臂右膀,用完成自身核心教育工作的热情去发展与家庭教育有关的一切工作,尤其是家长学校的工作。通过开办家长学校,指导和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和观念,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掌握教子成才的方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使家庭教育充满爱意、充满温馨。增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明确家庭教育职责,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共同培育一代新人。
1、结合家长会讲课。我校聘请本校有家教经验的老师,讲课内容抓住家长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及家长平时教育子女比较薄弱的环节,如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进行了题为《家长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专题教育报告。我校要求老师讲课内容尽是做到既有理论性又切合实际,让家长们听得进,学得来,做得到,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2、我们突出“引导家长逐步学会科学育人”这一主题,结合宣讲教育部、全国妇联颁发《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对家长家教方法指导。不少家长通过家长学校学习,懂得了对孩子灵活的教育方法。
3、为了使家长们掌握子女的最基本知识,研究并开发一套以各种相关学科为理论基础的家长教育的教材和课程,帮助他们系统地学习家庭教育基础知识和技巧。
4、注重科学的教育方式,指导家长如何针对孩子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做一个当代好家长。
5、举办独生子女家教研讨会。随着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我校召开独生子女家长研讨会,进一步加强研讨当前中学独生子女农村教育状况。通过这次座谈一致认为形成独生子女某些心理弱点的原因,是由后天人为的独特环境和家长教养心理偏差以及教育不当所造成的。为了使独生子女心理得到良好的发展,家校的教育必须一致,老师要家访,家长要校访,学校在“家长学校”中传授家长教育知识,家长积极参加,了解学校对孩子的要求。这样家校同步进行,家校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要求一致,方法、态度也一致,使各方面的教育因素汇成一支强大的教育力量,共同教育独生子女,让他们身心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原则把握
1、研究成员全员化
家长也是德育工作者,也要切实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子女品行不好,主要的责任应该是父母、家庭、全社会应该树立这样的意识与舆论,强化家长和家庭在教育中的责任心。学生生活在社会中,每一个与之接触的或擦肩而过的都在无意有意地影响着我们的孩子,都在以他们的言行举止“教育”着我们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德育成员的队伍是十分庞大的。因此,全社会的家长都应该树立“大教育观”的理念,为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友善、健康的社会大环境。
2、研究过程全程化
从七年级到九年级都要一以贯之,有一个全程化观念,不可以出现年级断层,更不可以出现低年级和高年级前后矛盾,前后不一的教育要求。全程化的又一个意思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要立足于学生一生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负责,为学生成人后的健康人格和良好的品德奠基。
3、研究目标具体化
我们的教育往往太高太大太远,学生听不懂看不到摸不着,感到无所适从。因此往往收效甚微。家庭教育目标具体化,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阅历出发,把做人的道理,爱国的道理,细化为具体要求,让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目标评价多元化
评价的多元化指通过同学互评,促进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家长参评,引导学生在家庭的良好表现,促进家长与孩子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促进家长对孩子的积极影响和主动教育;通过社区参评,引导学生如何做个好公民,促进学生社会公民意识的养成,促进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责任感等等。所以,多元化的德育评价机制,对于有效地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一)学习提高法
学校不定期地聘请社会及校内的一些热心家庭教育事业,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修养的专家、老师为家长上课。通过学习,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家教理念,及时解决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不良行为,确保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组织家长围绕本课题,认真学习有关当代家长的新理念、新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调查研究法
1、开展调研
(1)向教师调研
①设计《郑母初中家长学校课堂教学问卷》,广泛征求教师建议。测量问卷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规划等提交广大教师讨论,并广泛征求教师的合理化建议。
②进行教师问卷调查,查找存在问题。学校先后2次举行教师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考核办法的合理性、教师关心的问题、教研活动的认识、对作息时间和开展活动的认识等方面的问题。
③召开教师座谈会。
(2)向家长调研
针对家长学校的管理、学习状况等方面设计《互惠双赢,家长为学校献计献策》征求家长建议。
(3)向学生调研
学生问卷针对学生关心的问题、对家长学校课堂教学的认识、对家庭教育的变化以及其它学生相关的问题等方面征求广大学生的意见;还通过开展学生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研。
(4)向专家、社会知名人士调研
我们给学校老领导、教育局领导、专家及社会知名人士发去信笺,针对家长学校科学发展的规划、目标、现今学校领导的管理等征求老领导的意见和建议。
2、汇总调查问卷、进行会诊,分类处理问题。
针对调查到的问题进一步展开调研,将合理化建议分立即解决、短期内解决和逐步解决三类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召开全体教师大会予以公布,非合理化建议通过教代会、全体教师会给予解释说明。
(三)文献资料法
学习、查阅国内外有关当代家长的深化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资料,结合我校家长的特点,研究此课题。
(四)策略指导法
组织家长讨论,认真搜集典型成功家庭教育案例,用成功的信念和信息让家长树立起科学教育孩子的理念。同时搜集失败家庭教育案例,分析那些孩子的成长历程,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失误,给家长以警示。和家长们解读新理念,辅导他们参与的策略,要求家长:第一、关心孩子不再只关心文化知识的学习,而要把眼光投向孩子的多方面发展。第二、关心孩子不再只关心考试成绩,更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过程。第三、关心孩子不再只追求丰富的书本知识,还要重视孩子在校内外的实践活动中的动手动脑,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评价孩子不再光看分数的高低,而要综合衡量,整体把握,善于发现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第五、不再以孩子学会语文、数学、外语等书本上的知识为满足,要协助学校为孩子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开阔孩子的视野,拓展孩子的知识面。
(五)活动指导法
学校要求每班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家长会的形式多种多样,或交流对话,或专家报告和咨询,或家长、教师、学生联欢。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增进相互感情和了解。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开放日期间,家长可以到教室听任课教师讲课,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及时与学校领导和教师交流教子的经验和方法。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家校联系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帮助家长认识自身在教育上所存在的不足,同时让他们掌握一些必要的教育知识,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素养。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8月,申报《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实验学校及子课题研究项目,参加《家长学校课程建设研究》总课题开题会,子课题《家长学校课堂教学模式行动研究》立项,搜集与子课题相关的资料信息,起草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请专家对子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论证和修订。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依据方案落实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家教活动,总结家长学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师的育人质量,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三)总结阶段:20xx年8月—20xx年7月,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将老师的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家长之声进行汇编,将教师的家访活动汇编成集《走进学生家庭,倾听家长心声》,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准备阶段
1、以专家指导为引领,逐步建立家长学校跟踪指导机制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家长学校教师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研究组织机构,聘请社会各界人士:赵江(东方家具公司经理)、王连信(连信农资公司经理)、范树杰(开元饭店经理)、冀少国(西郑村党支部书记)、赵海霞(镇人大代表)、任秀云(教师)、王友强(河子头村民),成立了“家校委员会”,聘请家校研究专家高振中、扈培杰作课题组顾问。在健全研究组织机构的同时,制定了课题实验的有关管理制度,学习制度及奖惩办法。根据我校实际,我们采取了以课题研究为前提的跟踪实验,选定典型学生和家庭,开展不同形式的指导,进行不同个案之间的横向比较和不同阶段的纵向比较,并对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及时总结和推广。我校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全体实验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验研究点,选择一至两个不同类型的学生做研究样本,建立研究指导档案,进行跟踪指导1至3年。
2、运用调查法和行动研究法,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我校在观察、访谈、问卷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行动研究,并侧重动态研究和质的研究,边研究边干预,并记录指导的过程与效果,期末为每个样本各写一份个案总结。个案跟踪的指导方式,不仅促使了家长和孩子的进步,解决了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善于进行个案跟踪指导的教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实施阶段
1、以家长学校为阵地,不断拓展家庭教育指导途径。
进入本课题实验以来,我校的家长学校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善教学手段,创新办学形式,家校互动,社会参与,给家长学校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除采用常规的集中授课外,还主要通过以下五个途径来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沟通职能:一是建立家长档案。跟踪研究家庭教育成功事例,探索家庭教育规律,指导家庭教育实践。二是开展家校互访。家访校访是联系的重要途径,既倡导班主任主动到学生家上门了解情况,也设立了家长校访接待室,为家长到校了解学生情况、沟通解决教育问题提供方便。三是搭建网络平台,开辟家长园地。利用校园网站开辟家教专栏,将更多的家教经验、方法、体会传递给家长,并公布班主任的电子邮箱,诚心诚意的和家长沟通。四是召开家长研讨会。学校定期召开家长研讨会,家长们相互座谈交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成功做法及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些经验介绍、个案分析,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在家表现,在学生的教育管理上形成共识。五是设立家长开放日和开展家校联艺活动。如通过开展“家庭听课开放日”、“家庭运动会”、“家庭音乐会”、“家庭智力赛”“争创五好家庭”、参加“家庭知识竞赛”活动等,密切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形成家长学校生动活泼的办学风格,而且还能使家长在活动中发现各自孩子的特长和闪光点,全方位认识学校教育成果,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形成现代教育的家教氛围。
2、制定学习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家长积极性。
坚持每学期做到“四个两”:即举办两场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每场约二小时),召开两次家长座谈会(每场约二小时),组织两次“家校联系教育”活动,每年召开两次家长委员会专场会议(每场约二小时)。确保教学活动时间,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新生入学初,家长和新生几乎同步入学。先集中授课八周,每周一个晚上,以后每学期不少于两个晚上。
建立考核、评比、奖励和结业等制度。考核,以“合格家长考核表”为依据。合格者发给“家长学校结业证书”,在合格家长考核的基础上,评比优秀学员和“优秀家长”,并进行各种形式的奖励。考评方法是集中授课结束后,学校对每一学员进行结业考核,试题形式以是非判断题为主,加以适量的理论填空,每人得写一篇学习体会。建立家长委员会,主要是以组织的形式使家长走进学校,关心、支持、参与教育,同时也使家长自身受到一定的教育。校家委会由校领导组成。校家委会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结合的教育网的思想发动、组织落实、任务布置和效果检查。
3、班主任研讨会和课题研究为平台,全力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我校的班主任研讨会每学期举行一次,探讨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和工作重点,推广班主任的成功经验,引导班主任成为思考型、研究型和学者型的新型班主任。每一位班主任都要写一篇“班主任工作心得”在研讨会上交流,大家互相分享教育的智慧和成果,促进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在课题研究中,课题组全体成员由课题组长统一指挥,分工协作,教师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23个课题实验班的班主任不仅积极配合课题组的各项工作,而且还认真撰写理论文章,活动的深入开展也调动了其他老师的积极性。
4、以学生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为依托,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校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同时,教育学生以“孝、忠、礼、义”的实际行动,回报祖国、父母、老师和他人,永怀感恩之心,常做感恩之事。我校开展的系列活动包括:一是感恩教育主题宣传活动,要求各班创办一期宣传板报,突出主题,营造氛围,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二是感谢父母生养之恩活动。利用寒假在学生中开展家庭“五个一”感恩教育活动,计算一笔感恩帐,体会父母为自己的艰辛付出;写一封感恩信,向父母倾诉感激之情;为家人做一次感恩饭或其它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给父母洗一次感恩脚;向父母说一句感恩话,与父母交流心声,增进感情等活动。三是感谢祖国养育之恩活动。组织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讲话,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树立远大志向,增强爱国心,感谢祖国养育之恩。四是感谢老师教导之恩活动。教育学生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完成每一天的作业,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指教,尊重老师的劳动。引导学生有进步、有成绩时要想到老师的教育与培养,多与老师沟通交流,多向老师表达热情的问候,主动听从老师的教导,主动学习,不忘师恩。五是感谢他人帮助之恩活动。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心连心、手拉手”互帮互助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团结友爱,诚实守信。
(三)总结阶段
在研究与实验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一个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单靠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社会家庭形成合力,教育要求一致,目标一致,氛围一致,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看一个孩子,单靠看他在学校的表现,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看他在社会的表现,在家里的表现,只有做好在学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是个好孩子,在家里是个好儿女,才是一个好学生、好孩子、好儿女。因此,我们不断深化教育的内涵,把德育的要求和目标进行具体化,让学生具有实践性、导向性和效仿性。建设德育文化,重视家校联系建设,各种制度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与家庭教育对学生的熏陶教育,充分利用“校园之声”、“黑板报”、“宣传窗”、“图书角”等阵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好学有为,迈好人生的起步。家庭和学校都以“给孩子最快乐的童年生活,给学生最坚实的人生起步”为育人理念,时时处处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德育功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帮助家长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树立起新的教育理念
家长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其受教育程度和教育子女的水平参差不齐。家长学校以其特有的授课模式,促进了家长家教知识的不断更新:普遍提高了家长自身的素质,普及了家庭教育知识,优化了家庭教育环境,促进了家庭教育科学化的进程。家长学校在三年里累计培训家长2100人次,受训面达95%;评出优秀家长236人次,合格家长1800人次。家校结合使我校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从我们的调查问卷、校园网上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家长的学习心得。一位个体经营者王连信学员在问卷调查的心得体会中写道:“我以前只顾忙工作,忙打牌,很少过问孩子,以为孩子交给老师就行了,现在看来这是错误的,教育好孩子家长的责任更大。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当一名好家长是很不容易的。”一个研究生家长孟秀丽曾以为教育孩子只不过是“小菜一碟”,可教育孩子时也遇到了困惑。她说:“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我找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问题症结,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因材施教,才能提高自己的家教水平,使孩子乐于接受自己的教育?”
实践证明,办好家长学校,对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扩展家庭教育外延,树立新的理念,创新家庭教育方法,提高两代人的素质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例如,有的家长过去对孩子期望过高,总是给孩子安排过多的学习任务。通过学习,他们改变了老做法,重新给孩子减压,制定实际的学习计划。有的家长言行不拘小节,有意无意影响了孩子,自己却痛恨孩子沾染了大人的恶习,现在终于意识到是自己“其身不正”,下决心“先正己”。有的家长过去不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只顾忙工作,通过学习才明白父母应每天抽出时间与孩子交谈,用心聆听孩子的话,用心观察孩子的活动?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二)加强了家校联系,形成了“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增强了学校的育人效果。
1、家长学校领导小组为每位家长学员建立了档案,便于家校之间联系沟通。自从我们开办家长学校以来,新生一入学,家长就开始到家长学校学习。学校为家长学员建立了专门的档案,其中详细记录着家长的学历、政治面貌、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学生的个性特征(家长评价)、家长学习情况等,便于学校因材施教,也方便了家校之间联系沟通,随时解决各种问题。
2、课题组根据各种有效信息开展研究工作,学校坚持每月举办一次家教理论培训班,学校分管领导、政教主任、班主任、家长等轮流担任辅导教师,共同学习、探讨教育子女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向家长宣传教育子女的典型事例、优秀方法,为家长倾吐心声,交流体会提供了自由的平台。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家长开放日、召开三次家长会,让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又起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另外还鼓励家长来校访问,设立校长邮箱,开通“亲子共成长”热线电话(3872547),接线员为吴美英、秦兰华,王雷。他们不限时间,不拘形式,不定内容,及时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和困惑。
3、班主任及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定期发放家校联系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方便家校双方的齐抓共管,与家长交换心得体会,共同探索教育孩子的新路,并把家长之声汇编成集《心手相连,家校相牵》、《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分享一个至诚的心声》。
4、帮助特困生,“关爱女童行动”,到福利院为孤寡老人做好事等活动,过去一直是学生的“专利”,但现在社区、家长参与进来后,活动形式更多样,教育效果更显著。“家长学校”的开办,让广大的德育工作者更有可为。“学校千日功,不抵社会一阵风”的局面不再出现。“三结合”德育网络的逐步形成,给家长学校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5、 20xx年以来,学校先后被评为“潍坊市家长学校示范校”“潍坊市五个一规范化学校”“潍坊市生活教育示范校”“潍坊市初级中学个性发展50强学校”青州市“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谐学校创建工作先进单位”“青州市教科研先进学校”等。
(三)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认识和家教指导能力通过组织课题研究,课题组的教师综合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各实验班的教师德育工作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广大教师根除了不注重家校联系,不重视开展各种家校联谊活动的思想,教育孩子时更全面、客观地去分析问题,更注意考虑家长的教育期望值。许多班主任不再将开家长会开成“批判会”,将打电话打成“告状”,不再动辙对家长态度冷漠、粗暴,反之是交流时和风细雨,报喜电话让家长如沐春风,家长会中的师生、家长互动,上演一台精彩的德育节目。同时,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注重师生沟通,注意“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教学日臻艺术化、人性化。教师的家教指导能力、组织能力以及撰写能力提高了。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成果性论文不断呈现,同时也从中摸索出一系列规律,总结出了好的经验,丰富了教育理论。近几年,课题组成员吴美英、秦兰华等四人被评为“青州市家长课程百名骨干教师”,王雷老师获得“青州市家长课程优质课”一等奖,数十人获得市“优秀班主任”称号。吴美英、秦兰华等老师执笔的家长学校经验交流论文多次德育工作会议上交流。赵永华等老师的《雨露滋润待优生》获青州市创新燎原奖一等奖,吴美英等同志的《家长无法辞职》,陈来芳等同志的《由‘弃儿’变‘宠儿’》获青州市第五届政府成果奖和潍坊市金点子案例一等奖。赵来国老师的《建设‘多彩素养俱乐部’,搭建学生成长大舞台》获潍坊市金点子案例三等奖。秦兰华老师的《给我一个机会,还你一个惊喜》获青州金点子案例一等奖。在国家、省市组织的有关家校工作的论文评选中,我校教师有30多篇论文获奖。另外,姜爱霞老师还获得了“潍坊市百名优秀孤儿学生妈妈”的荣誉称号。
(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和家长心灵的交融
根据具体的要求,学校每个月评出30名“诚信少年”、“文明少年”、“爱心少年”进行表彰,同时利用《家长报》通报家长。每学期评出“校园十佳文明生”,候选人的事迹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中向全校师生内宣传。学生经常参加学习身边人的活动,营造了整个校园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了榜样引领的作用。
20xx年10月镇教研室组织德育观摩活动,我校推出班会《体验亲情,学会感恩》。在班会上,通过家长与孩子进行面对面地交流,零距离的感受亲情。孩子们被父母的关爱深深地感动了,他们在体味到那种浓浓的亲情后,感动得哭了,他们用各自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要对父母孝顺。
20xx年11月1日上午,我校邀请知名教育专家赵一博作了主题为“激扬青春,走向成功”的演讲,并请家长与学生一起参加,教育学生感恩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争取成功。一幕幕感人的场面让在场所有的人都流下了泪水。有个家长当堂发表感慨说:“我今天听了孩子们的话很感动,其实我们作为家长给予孩子的其他任何东西都是有限的,只有在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对他的那种点滴付出和深情后,才能让他们也学会做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感的人,他们才会受用一生!”
以上活动的开展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和家长心灵的交融。
十、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1、家长学校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具有反复性,任重而道远。
2、要提高家长水平,首先要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在全社会营造家庭育人氛围,仅靠学校力量还显单薄,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
3、开展家长学校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观念,本着一切为学生、为家长的思想,利用家长的业余时间,为家长解除后顾之忧,使家长对学校产生感情,取得家长的信任。
4、家长学校工作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相结合,根据内容采用多种指导形式。
5、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特殊的影响,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是学校无法代替的,因为父母与孩子是一种血缘关系,有着亲子之情,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情感作用。
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的设想是:
1、继续深化研究,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和评价方法,针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实效。
2、进一步挖掘开发家长学校教育资源,优化家长学校教育环境,创新家校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开拓家校教育空间。
3、进一步做好家校教育工作,办好家长学校,改变家长“重智轻德”、“分数第一”的思想观念,增强家校教育的实效。
4、重视抓好家校教育的科研工作,以科研提高老师的素质,充分发挥家校教育工作在素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7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全国留守儿童有2300万,占全国农村儿童23%。这些儿童由祖辈或亲友监护,父母每月寄一些生活费回家,对子女的行为品德、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知之甚少,无力管教。这部分儿童正处于成长教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享受道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他们大多生活在放任自流和情感教育缺失的环境中,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发展的异常。据调查:在厌学、逃课、打架、偷窃等行为的学生中,“留守学生”占了一大半,在社会青少年作案记录中,“留守学生”占了60%。所以,目前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势在必行!这不仅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和快乐,而且关系着社会的长久发展,更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挑战。我国目前虽已关注这些孩子,并在政策上给予这些留守儿童很多优惠,但如何弥补这些留守孩子情感上的饥渴,还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作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留守学生的教育发展,反思学校教育工作,探究改进教育工作的途径与方法。
2、改进教育工作根植于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研究,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让教育工作服务于社会。
3、寻求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最佳整合,保证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与留守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4、以留守学生特定群体为单位,组织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寻求有效教育途径。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变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
2、开发留守儿童的情商,激励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孝敬父母,提升亲情。
3、通过补偿亲情活动,使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得以回归。
4、构建对留守儿童亲情补偿教育的模式。
5、通过研究解决如何使留守儿童健康地成长。使留守儿童和普通儿童一样在爱的蓝天下快乐地学习成长,同时进一步丰富“三位一体”教育理论的内涵。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调查研究,对乡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乡村小学留守儿童生的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地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的调查
2、农村留守儿童孤僻症、社会交际、行为矫正
3、农村留守儿童网络成瘾行为的调查、早恋产生的心理困扰。
4、焦虑、脆弱、逆反、猜疑、恐惧、任性心理状态
5、自卑懦弱、自信心偏低或丧失、行为孤僻的状况
五、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通过分析研究,制定具体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力促留守学生获最佳发展。
2、调查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把握留守学生的现状与需求,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3、经验总结法。组织并鼓励教师不断发掘,及时提炼研究中的成功经验。
4、文献资料法。利用校园网络联系弥补留守学生的亲情缺陷。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求实践创新。
5、案例研究法。将研究对象的成长经历,研究者的教育故事及时作提炼验证并反思。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xx年3月—4月)
建立课题组:论证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课题实施的可行性,制定研究的总体方案;确定研究的指导理论、目标、步骤、方法。
2、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1月)制定心里健康教育实施方案,确定实验对象;开展课题研究;编写心里健康教育论文,作为教材;开设心里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学方案;开展心里健康教育活动,提取案例;总结经验,逐步把心里健康教育引向深入。
3、总结阶段(20xx年11月—12月)整理研究材料;撰写研究论文、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发放问卷,调查研究:首先对我校“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及受监护状况进行两类问卷摸底调查,取得有效的调查数据,分类建档:找出“留守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原因;撰写调查报告。
(二)、搜集材料、汲取理论。设置四个档案盒(计划与总结、学习资料、教学案例、成果资料),随时随地准备收集过程资料,购买阅读留守儿童研究资料,网上了解当前课题研究的动态、定期举办课题研究沙龙活动并积极听取专家讲座。 (三)、具体实施,深化研究。
1、建立亲情联系站。
指定教师建立校园亲情联系站,定期开展心理疏导、亲情联系等活动,让学生有地方说话,使留守孩子“离开父母不乏亲情,留守在家不缺关爱”,让学校成为留守孩温馨的新家。
2、建立留守儿童自主管理模式。
通过开展“我能行”活动,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我会做家务;引导留守儿童逐步形成自觉、自律等良好行为。
3、建立代管家长责任制度。
通过结对帮扶,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邀请小伙伴到家中做客等,使留守儿童感到温暖与亲情。
4、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两地书亲子情活动。
有相当多的父母一年才能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即使沟通也是依靠电话(农村现在还根本没有普及网络),但口头语与书面语是有很大的区别的,且通电话的过程中往往也会有监护人在场,学生难以敞开心扉诉说。也许正是这种“咫尺天涯”的距离感,使孩子无法充分感到人间最为珍贵的亲情滋味。为此,我们在开通亲情电话的基础上,将组织指导学生给远在异乡的父母写亲情书信,以此给留守孩子与父母的心灵沟通创设平台,孩子可将平时在生活中想说却又因为种种顾虑而没有说出来的话畅快地表达出来,以达到互相交流感情、消除隔阂、增进了解的目的,使亲情在彼此交流中得到培植。学生给父母写的信,可以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同时鼓励家长、长辈对学生的书信要进行回复。我们要求全校的留守学生,每个月要向父母写一封信,并安排一定的老师对信的内容加以指导。使他们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5、“亲情导师制”活动
学校根据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亲情导师制活动,将那些在品行或学习上特别需要帮助的留守学生,分组安排老师进行重点辅导,导师的工作包括以下内容。①亲情谈心。每周要选择一到二名留守孩子谈心,以心换心。用宽容之心、仁爱之心、真诚之心,唤醒学生的心灵。用期待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友善的接近、朋友的热情、长辈的爱怜、睿智的严厉,呵护学生脆弱的心灵。用教师心中的暖暖亲情,萌发学生的亲情。亲情谈话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可以是交流师生的内心感受,分享学生的快乐与痛楚,化解学困生的内心矛盾等等。谈话要有耐性,它不是经过一次谈话,就能解决一个问题,而是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潜移默化。②模拟承担父母角色。以父母的角色出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给予他们父母般的关爱和照顾,让这些孩子们感受到教师如父母,学校是家庭。③指导好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在留守孩子与父母进行沟通时,导师要做好指导工作,使他们与父母的沟通更顺畅,更有针对性,收到最好的效果。如亲情书信怎么写,写哪些内容等等,都是导师的工作。
6、亲情诵读活动。
阅读,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优秀经典的美文,不仅文字隽永,而且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情感更可使人感动,陶冶人们的情操。我们精心挑选以亲情为主题而又适合小学、初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好文章20篇,编印成册,组织指导留守孩子阅读,并写好读后感。让这些文章中汹涌如海的母爱,沉默如山的'父爱,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情等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让作者对亲情的独特体验深深感染学生,从而产生共鸣。达到品读--感悟--共鸣--践行的效果。
7、开展班队活动。
定期开展以亲情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活动,针对本班学生特点,通过真情体验,感悟亲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丰富情感积淀,把亲情回报付诸于实践。如:读懂母亲、我知道你的生日等形式有意识地引导留守学生学会感恩,适时对留守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感恩教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多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我们要多渠道引导留守儿童去理解父母的艰辛,去感受家庭、学校、社会给予他们的关爱,让他们用感恩的心去过滤许多的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抱怨与不快、抵制许多毒害和侵蚀,完善自己的人格,自觉纠正自己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的偏差,懂得知恩图报,与其他孩子同在一片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四)理论总结,申请结题。
1、收集汇编研究资料;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整理有关调查数据及材料,总结活动中的经验、教训,撰写研究报告。
2、积极组织论文投稿;
3、完成结题报告;
4、邀请有关专家对子课题成果进行鉴定。
八、课题研究成果:
本课题组经过近二年的努力,在教研科研活动上取得一定的成绩。
学校方面:
1.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
为每位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测试和其他渠道,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2.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团体心理健康活动课与讲座。
为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留守儿童开设团体心理健康活动课,由负责心理教育或者德育教育的教师在活动课上对留守儿童进行启发和引导,使留守儿童的很多心理问题都能得到及早、及时解决。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知识讲座,引导留守儿童抛弃自卑,鼓励留守儿童树立自信、自强、自尊、自爱、自立的五自精神。
3.设立知心话信箱与心理咨询。
留守儿童出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生活上学习上有了问题没有一个可以咨询的对象,所以造成很多孩子内向,受了委屈都藏在心里,不合群、孤僻等性格。针对这样的情况,在班级设立的知心话信箱,让孩子用笔记录自己遇到的困难、需要的帮助以及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这样不但有助于老师及时了解班级内留守学生心理上的一些情况,也能够有针对性地帮助到他们。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
4.建立与家长沟通的绿色通道。
父母在孩子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孩子把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上的琐事跟父母进行沟通,有助于学生对情感的渴望,也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更重要的是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沟通,让学生明白父母是为了让他有个更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才离开他,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亲情专用电话或电子信箱,让学生家长与孩子定期保持联系
留守儿童方面:
1、调动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都能够主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能有意识、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并把这种意识和计划内化为自觉化行为,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3、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己计划、管理好时间;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
4、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是否真正理解或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能够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判断,并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
5、对平时学习情境中所出现的各种信息及时收集,做到随机应变,及时采集、灵活运用。
6、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难,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
理论方面:
1、《我镇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获县级二等奖)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监护缺失的对策思考》。(树人网)
3、《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一》(全镇交流)
4、《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与思想教育二》;(全镇交流)
5、《关注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全镇交流)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1、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诸如留守学生思想复杂且隐蔽性强,不容易被学校老师发现;
留守学生问题没有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宣传力度不足,社会配合不够;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影响教育合力等;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性不足;教师的工作繁重,倾注的精力有限,经济上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补偿,影响工作的积极性,这些都影响了教育的实效性。
2、今后的设想
开设留守学生实验班;建设流生学生活动中心;建设留守学生服务站(用于节假日留守学生集中活动);深入留守学生课题研究;编著留守学生工作手册等。然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8
一、课题结题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撰写课题报告有一般性的共同要求。但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由于其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研究者撰写课题报告,首先必须把握各类报告的特征。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对某种教育现象的调查,经过整理分析后的文字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正文、讨论或建议、结论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技术研究报告是教育实验研究之后,对教育实验研究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客观、概括地反映的书面材料。一般由题目、引言、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分析与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几部分组成。
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是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积极探索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书面材料。由题目、引言、正文、结尾等几部分组成。
至此可见,课题报告的写作形式是不尽相同的,但可以归结为前言,正文、结论这种三段式的基本格局。一篇完整的教育课题报告。除了上述几个组成部分外,还应有署名和参考资科两个部分。其目的是表示对报告负责并表明对报告的所有权。附录和参考资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参考文献是指在课题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卷期、页码、出版机构及出版时间。
二、撰写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引言
引言是课题报告的开场白。引言部分必须说明进行这项课题研究工作的缘由和重要性;前人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存在什么问题;本研究的目的,采用什么方法,计划解决什么问题,在学术上有什么意义等。要求简明扼要,直截了当。应该指出的是,有的人在文章中对前人的工作随意否定,或轻易断言此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属于
历史空白,这是不妥当的。怎样开头为好,应根据课题报告的内容、各人的写作风格等因素全面考虑后确定。但必须注意防止面面俱到,不着边际,文不对题;或一步登天,言尽意止,不留余地等毛病。
2.正文
正文是课题报告的主体,占报告的绝大部分篇幅;是课题报告的关键部分,体现着报告的质量和水平。所以,必须重视正文部分的撰写。各种不同类型的课题报告在
正文部分叙述的内容不尽相同。但要写好正文部分,都必须掌握充分的材料,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过程,最后得出正确的观点。并以观点为轴心,贯穿全文,用材料说明观点。做到材料与观点的统一,这是基本的要求。对初学者来说。往往易出现两种毛病:一种是只限于表述自己的论点,而缺乏科学的论证;只有论点,没有材料,缺乏说服力。另一种毛病是罗列大量材料,平铺直叙,看不出其主要论点是什么。出现上述毛病的原因就在于没有能以确凿的论据来说明论点,做到论点与论据的统一。为了科学、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研究成果,提高说服力和可信性还应减少不必要的文字叙述,而采用图、表、照片来集中反映数据和关键的情节。当然,选用的图、表、照片也要注意少而精,准确无误。
3.结论
课题报告的结论部分是作者经过反复研究后形成的总体论点,它是整篇报告的归宿。结论必须指出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尚待研究。有的报告可以不写
结论,但应作一简单的总结或对结果开展一番讨论;有的报告可以提出若干建议;有的报告不专门写一段结论性的文字,而是把论点分散到整篇文章的各个部分。不论是哪种
类型的科学研究报告。都必须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揭示规律。而不是正文部分内容的简单重复,更不是谈几点体会,喊几个口号。写结论必须十分谨慎,措词严谨,逻辑严密,文字简明具体,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三。撰写课题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方面。课题报告的价值是以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条件的,而这两者又有内在的联系,因为只有研究方法是科学的,才能保证研究结果是可靠的。人们阅读或审查课题报告,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开展研究,在研究中发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了没有,是如何解决的。研究结果在现阶段达到什么程度,还有什么问题需要继续解决等。因此,写作课题报告,主要精力应花在方法和结果部分,把研究方法交代清楚,使人感到该项研究在方法上无懈可击,从而不得不承认结果的可靠性。
·科研结题报告·德育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怎样写结题报告
2.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在课题报告中怎样使自己的观点得到有力的论证,是应该关心的重要问题。论点的证实除了必须依靠逻辑的力量外,还需要依靠科学事
实的支撑,做到论点与事实相结合。课题报告一定要有具体材料,尊重事实,从事实中列出观点。首先在论述过程中要处理好论点与事实的关系,要求研究者首先选好事实。
除了要注意事实的典型性、科学性以外,还要善于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来说明问题,揭示普遍规律。其次是恰当地配置事实,用事实论证,主要是用来帮助人们理解不熟悉的
论点。
3.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在下结论时要注意前提和条件,不要绝对化,也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经验说成是普遍规律。
例:“小学生生活作文研究”报告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是一所先进学校,1996年3月,我校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的《小学生生活作文研究方案》被列为苏州市教育科研“九五”立项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生活教育理论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陶行知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在将来知识经济时代,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之一。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有多广,生活作文研究是我们在作文教学领域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写作理论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佐证。写作理论告诉我们,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
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生活五彩缤纷的色彩。
(3)生活作文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良好途径。根据活动心理学原理,儿童的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内部动力。写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而语言的本质特征在于
它是社会的交际工具,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学生这个名词,就是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
道。学会生活,学会交际,是人发展的必须与必然,生活作文是在生活中作文,能激起
学生的写作动机,使他们乐写、想写,从动机走向目的。
二、研究的理论假设。
生活作文的概念假设。所谓“生活作文”,指的是教师通过研究和实践,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写作,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思想、情感
的能力。
生活作文研究的重点,是寻找沟通生活与写作的良好途径,即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写作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学写作文,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三、研究的目标。
生活作文研究的双向协调目标假设。生活作文研究树立了做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的目标,所谓“双向”,即指向于做人的目标与指向于作文的目标,做人目标与写作目标统一
,对各年级段的学生提出了生活目标和写作目标,以期达到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为达到生活教育理论求真人的目标服务。
要在研究中,总结出生活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提高教师作文教学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认识生活的能力,使学校成为作文教学特色学校。
四、研究的主要策略与原则。
1、致力于生活教育理论的运用与发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我们的首选策略是通过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自觉性,真学陶,得真经,开展生活教
育理论指导下的生活作文研究实践,通过生活作文的研究实践丰富生活教育理论的内容。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才是深入的实践,没有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的生活作文
实践是难以得真效的,肤浅的。
2、着眼于人的整体和谐发展。教育的终极目标应当是人的发展,我们要从人的发展的高度来开展生活作文研究。作文能力本身是生活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命形态
的内容之一。我们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处好育德与育文的关系,特别加强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以德育促智育,以育人来育文,以作文来育人,来促进人的整体和谐发展。
3、追求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从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达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全体教师协同研究,为完成生活作文研究工作而努力,又要根据自身条件,保持研究个性,寻找
能发挥自己所长的又能体现学校作文教学共性的模式。课题组教师开展了《小学生课外阅读生活的研究》、《加强作前指导“点”“面”结合之研究》、《融情感教育于作文批改之中的研究与实践》、《鼓励性、针对性、主体性原则在作文批改中的运用》、《运用综合讲评方式,提高写作修改水平》、《运用迁移原理,提高修改能力》、《自评自改欣赏性作文讲评方法的研究》、《小学生生活作文的个性化指导》、《班队活动与生活作文结合的研究》、《生活作文情境的创设研究》等子课题研究。从学生的层面上说,既要加强学生的作文基础,又要实现在写作中的个性发展,做到“保底不封顶”。
4、语文素养的整体和谐发展。作文教学改革不能离开了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来进行,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我们在进行生活作文研究中,与语文教学整体改革
相结合,特别是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5、开展作文教学规律的探索。重视规律的探索,从实践中得到经验,从经验中研究规律,规律即科学,寻找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规律与方法。在开展作文教学规律探
索中,注意继承传统、借鉴他人与创新,吸取传统作文教学的精髓,认真总结生活作文教学经验,在探索中学会反思,学会从生活教育理论高度反思教学现象,创造出
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经验。特别加强了对生活作文基本规律的研究,对作文教学相关问题和基本问题的探讨,对作文教学基本过程的研究。
五、主要措施和体会。
我们进行生活作文研究,首先理清的一个思路就是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即:作文即做人,教文以教道,生活与作文是统一的,生活作文是富于生活教育之中的。
生活作文的基本做法是:让学生在认识生活中提高写作能力,通过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能力。
生活作文主张:生活有情文有情——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从文中品生活——指导学生认识生活;能以妙笔绘春秋——指导学生表达感受。
1、把生活作文置于整个教育观念的改造的系统中来观照。
教育观念是教育工作的理性支撑,我们在生活作文研究中加强教育观念的更新,在更新整个教育观念基础上进行生活作文研究。
在观念改造工作中,我们开展了分层的逐步深入的工作,课题立项后,我们即成立了课题组,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组成成员。我们又成立了校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每月进行一次学习,编印一期《师陶活页文选》,每学期编印一期会刊《求真》,参加第二、三届全国中青年学陶骨干培训。每学期有计划地对全体语文教师、全体教师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讲座。编印摘编因特网网络教育信息的《他山石》周报,成立教科中心组,定期学习,拓展教师的眼界,用科研的力量团结教师,领导观念。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9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意义:
英语教学正面临重大变革。现行高中英语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应用;重死记、轻灵活。这种弊端造成了耗时多、费力多、收效微;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恶果。不彻底改变它,高中英语教学就走不出死胡同,就无法改变全民口诛笔伐的严峻形势。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各地都对高中英语教学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应该说这几年课程、教材、教学模式的变革进行的如火如荼,需要我们对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分析、检验、总结,最后采用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教学模式。实现“全面更新英语教师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正确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二、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1.通过实验研究,改变过去和现在正存在着的僵化而低效、高分而低能、劳累而无味的教学模式。探索建立一种灵活而轻松、简洁而高效、新颖而引人的教学模式,使之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从而能够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求的英语人才。
2.借助于新的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思维,提高课堂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成功的信心,激起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激活学生发展的潜能,从而使学生在不断激励的状态中取得不断进步。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1.多元智能理论
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的智能,因此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特别需要认真对待英语兴趣相对不浓的学生,平时对他们降低要求,注重学习引导,激励成功的自信心,努力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和机会,采用激励性措施让大部分学生从教学中感受到快乐,使其对英语产生兴趣,进而乐学并及早跟上优生。
2.激励教育理论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第斯多惠语)。管理心理学认为,认得一切行为都是因受激励而产生的,研究表明收到充分激励的人其能力可以发挥到激励前的三倍到四倍。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创设积极的教育时空环境和情感体验,更多的采取表扬、赞美、宽容的教育方式,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学习内容动力机制,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3.学习靠兴趣,兴趣使人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人对有兴趣的事物总是心神向往,优先给予注意。浓厚的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某种活动倾向时,就发展成为爱好。因此,兴趣的培养和发展能激发学生高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提倡趣味教学。
4.《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课题研究的预设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老师们能理解自主合作学习的内涵,能够灵活运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技能,帮助和指导学生建立自主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能够创设一个互动、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接受新知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主动地探究总结问题等。
具体目标:
1.能够探索出一套学生分组学习高效的自主合作学习策略与实施方案。
2.培养学生浓厚的自主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在小组中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参与学习。
3.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能力。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当前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低效教学”现象,让学生在小组中充分自主研究、合作交流,转变学生的习性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题的研究内容:
1、如何设置课堂合作学习环境?
2、如何微调英语课程?
3、探索学生合作学习策略。
4、探索课堂教学程序与基本策略。
5、正确处理合作学习中的几种关系和几对矛盾。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本课题将采取理论研究、实验研究、网上查询、文献法、调查法、发现法、观察法、讨论法、问卷法、教学总结等研究方法。比如:上网收集信息、图书馆查资料、问卷调查、找学生座谈、上观摩课、课题组成员进行教研讨论、经验总结、网上交流、撰写论文等,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
七、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1.第一阶段:收集资料20xx.9-----20xx.10
主要任务:建立课题组,收集资料,研究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新课程标准,了解国内外相关课题动态,制订并完善课题方案,做好开题审报工作。
研究方式:文献调查法。
负责人:侯邦智
2.第二阶段:实验观察20xx.11---20xx.xx
主要任务:组织教师进行“同题异构”实验听评课,并在相关主题下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研究。
研究方式:实验分析法。
负责人:雷光金李世芳魏丽丹侯邦智赵云亮
3.第三阶段归纳提升20xx.1----20xx.3
主要任务:调查学生学习效果,进一步实施有效性的教育研究,请相关专家给予评定。
研究方式:访谈调查法
负责人:李世芳魏丽丹
4.第四阶段模式构建20xx.4----20xx.6
主要任务:完成结题报告、论文撰写和课堂教学成果汇编。课题组进一步总结英语课堂小组合作教学有效教学模式。
研究方式:分析总结法
负责人:雷光金赵云亮
八、课题研究成果及分析:
1.“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预习案的制定和分发——情境创设——成果展示——疑问展示——讨论深化——小组互助——释疑答惑——整合总结——知识构建——强化训练
2.通过研究和实践证明,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后,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学习效率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
九、课题研究的反思:
1.通过一年的教学实验研究,我们意识到学生自主的合作学习是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容度、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提升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综合素质的有效的重要途径,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调动全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发展的空间,都有成才的欲望和机会。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独立的思考以及同组的合作探究,往往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这种闪光点,及时进行激励表扬;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或走一点弯路,此时教师要本着宽容的心态,允许这种意外的发生,通过点拨或精炼的指导使学生及时进行自我纠正,自我完善。使学生体验探究、发现、收获的喜悦。
3.在实验过程中,对一些难点问题,学生的观点异彩纷呈,参差不一,这样一来进行讨论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混乱”的课堂表象,甚至于个别学生因为基础差、习惯差而浑水摸鱼,趁势作乱。对这种现象就需要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发挥作用了,而这种能力却是因人而异,需要各位教师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自我探索,自我总结,自我完善。
4.还有一种情况也需要我们教师加以注意,那就是对课堂节奏以及进度的掌控,因为从宏观上看,我们的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宏大的系统工程,不能仅仅着眼于某一节课或几节课,所以要对教材以及教学任务有着宏观和长期的规划和安排。否则机会出现“作秀于一节课”而“作乱于一门课”的情况。
十、课题研究成果及附件目录:
1.论文《浅谈高中英语“小组合作”的实施》已于20xx年3月在国家二级报纸《学习报》教育研究版第61期第三版上正式发表。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0
一、课题摘要
年九月我校低年级组向区课题组申请了题为《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实践》并于年十月份在区级立项。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师不但要关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应关注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本文针对传统作业出现的种种弊端,从作业设计的趣味性、个性化、实践性、拓展性等方面去反思现状并根据调查到的几种弊端分析出相应的对策,对语文作业设计有效性进行研究,从而探讨出优化语文作业设计的措施。从年十月到年七月我们课题组成员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总体目标: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减轻学习上过重、不适当的心理负担和恐惧心理;创设一定的条件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通过改变作业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在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和形式中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完美人格。 并在实践中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学生个性化的作业方式。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创设利于学生发展的氛围,注重培养学生的作业兴趣。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开展他们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其作业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发现,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阶段,学会创造性学习。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经过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第二阶段:规划设计阶段。第三阶段:教学策略的实践操作阶段。第四阶段:结题推广阶段。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得出结论:在教学班中实行“作业设计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对于推动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不可估量的作业。
二、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该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实践经验,使教师对新课改视眼下语文家庭作业的设计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对于学生,好的作业设计对课堂教学的收获是有益的补充,可以更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做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和观察力,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的好习惯;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地学习。
(二)课题的提出及背景分析:
优化作业设计,实现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意识。《新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深化指明了方向,也引领和提升了语文作业设计理念。近年来,全国各地对作业设计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视。但综观目前作业设计现状:传统作业设计的种种缺陷仍然有目共睹。为此,本课题组通过对大量课堂内外的作业进行调查、反思、分析归类和思考,发现了以下几种常见的弊端。
综上所述:虽然,传统的作业设计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它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却极为不利的,如果不加以改变必将使作业陷入机械重复的误区。学生终日陷于“题海“之中,苦不堪言,身心的发展也必将因此受到抑制。所以本课题在对目前作业的设计进行充分调查之后,吸取国内外优化作业设计的理论精华,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形成合理的作业机制,从而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背景2:教师对作业设计有效性的困惑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常可见这样的情景:快下课了,教师在学生的叫喊声中慌慌张张地进教室布置作业,教师的声音常常淹没在下课的铃声以及学生的喧嚣声中;上完课后让小老师将作业抄在教室的小黑板上,满满一黑板,学生下课急着抄,中午趴着抄,互相传着抄……
为系统了解教师对学生作业情况的了解,本课题组拟定了以下几个问题,并将结果加以归纳,反馈如下:
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分析发现:许多教师都意识到作业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弊端。有心致力于作业设计有效性的教师反应:1、批改新课程下的作业加大了他们的批改难度:此类作业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文化素养、思辫能力以及新视点的`把握等具有很大的挑战。
2、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管面对学生的层次如何一刀切的实行只有部分优等生能掌握的作业,却忽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刻意拔高作业难度。3、批改作业所需的大量时间造成教师无法深入钻研教材,优化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背景3:学生对优化作业设计的渴望
我们课题组拟定了一份低年级学生作业调查表(详见附页)对全校低年级11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做作业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作业形式单一、没有选择的自由,成了压抑学生成长的工具。他们渴望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作业内容的开放性,渴望在作业中放飞自己的理想。另外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自觉性再加上教师对作业又缺少必要的指导,使得作业的有效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流于一种形式。
总之在实践中,仍然出现大部分教师对优化作业设计的片面理解和低效操作,对学生缺少必要的指导。本课题在分析这些低效作业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对策进行研究和验证。从优化作业设计的有效角度摸索出可推广的对策。
(三)文献综述:
“任务学习”认为:学生是作业的主体,作业的设计与指导应该围绕学生具体的、个性的学习活动展开,而不应是整齐划一的。作业的设计必须尊重学生的实际,教学活动开展的需要和学生现有的认知特点。它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有效性特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有效”不等于“理想”,它是特指一定条件下的最优。作业设计有效性是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点,将作业进行最优化设计,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本课题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阶段研究。
调查归因找准切入点
作业形式体现多样性
作业内容突出趣味性
作业评价构建人性化
作业方式力求兼容性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的学力差异是颇为复杂且客观存在的,不同学生感觉作业负担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业布置应该“因材而为”,要考虑学生不同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不同的思维和认知特点,不同的基础和潜力后,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内外的学习任务。在考虑适量作业的同时,注意在作业的设计上下功夫。
另外,国内外教学论研究中对作业问题也相当重视如:早期苏联的教学论专家凯洛夫、斯米尔诺夫,他们都将作业与课堂教学视为同等重要,把作业研究视为教学论研究的重要方面;美国学者库柏在世纪八十年代末,出版了专著《家庭作业》对作业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学者吴也显在他的著作《教学论新编》中把教材分成三个系统:课题系统、图象系统和作业系统。
我们课题组成员吸取了任务学习理论的精髓所在,将它与新课程标准下的作业改革相结合,并以此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及依据。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扬长避短。针对目前作业设计现状所出现的种种弊端进行调查,同时结合国内外的理论基础,对调查的弊端反思出相应对策并进行研究,实现作业的优化设计。
(四)研究基础
我们课题组的区级课题《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生活化研究》已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在结题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如:如何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与经验,促进其思维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学会创造性的学习等。这即是“识字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又是优化作业设计的宗旨,是它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因为优化作业设计的“生命力”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以各种形式的作业设计,在趣味性、个性化、实践性、拓展性的作业中进行创造性地学习和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另外,新课程的颁布与实施为优化作业设计创造了重要的契机。学校、家庭、社会已为优化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也将会为此创造更佳的条件。
三、研究构想
(一) 研究内容
1.调查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现状,从学生作业有效性出发,分析学生作业的兴奋点,寻找
有效地激发学生作业兴趣的方法。如利用校园文化资源,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设计创造性的生活化作业等。
2.探寻保持学生作业兴趣的方法。当学生的作业兴趣被激发起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他们完成作业效果的反馈信息,可以采用竞赛、交流等方法。
3.挖掘教材特点科学地进行作业设计,科学地布置作业。
(二)研究对象
在《作业设计有效性》预试阶段和正式实施阶段,将年级组的几个教学班的学生及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工具和材料
准备阶段:本课题以调查分析为主要方法辅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等。调查对象以海门小学低年级语文作业设计为落脚点,分布到各个班的课内外作业设计中去。
实施阶段: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个案跟踪研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课外的作业设计中。根据两位对照班教师对同一课文设计的不同作业进行对比比较,结合课题研究,进行分析和对策归因。保证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个性化让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需要并开展一系列活动,并对几个典型的好、中、差学生建立个案,跟踪研究,以观察此研究的效果。
总结阶段:以经验总结法为主。这阶段教师将以论文,结题报告等形式对这一研究作总结,同时展示学生作业实践、比赛活动等照片。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1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的可行性
据国内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现代小学生存在着程度不同、类型各异的心理障碍,常见的有厌学、以自我为中心、挫折耐受力差、过度依赖、情绪脆弱、攻击性行为、人际交往障碍等等。上述障碍表现形式多样、成因复杂,将会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小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有必要针对小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状态,从正面给他们以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在学校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而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语文学科是小学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利用语文的形象性特点来影响学生的心理,让学生在形象的熏陶中受到感染,既能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又能培养健康的心理,比教师直接说教效果更好。而口语交际教学最能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形象性,如果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口语交际课程注重情境性、互动性等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口语交际的情境,使学生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得到心理健康辅导,使学生真正学会交际的同时,心理健康水平也得到提高。
二、课题研究目的
1、语言发展目标: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小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双向互动进行交流,把话表达清楚,让对方听明白。还要规范日常用语,与人交谈或写出的文章能让人看得明白、听得懂。
2、心理健康养成目标: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语文学科教学所含的有关因素,自然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渗透式的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健康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方式查阅有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为本课题提供理论基础。并借鉴理论基础去指导实践。
2、行动研究法:根据学生的口语交际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训练情况,适当调整课题研究,以便科学地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3、调查法:采用个别谈话,对学生进行一次口语交际测试从中了解里面存在的心理问题。
4、实验法: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实验,在口语交际小学生有无做到敢想、敢说、敢问、敢评、敢发表自己的建议。
5、个案研究法:找出研究对象中存在代表性人物进行个案心理研究积累资料然后总结经验。
6.经验总结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实验研究情况进行反思、探讨,及时总结归纳,为形成教科成果积累丰富鲜活的经验材料。
四、课题组织与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1月)
组建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和对照班,确定研究方案,开展有关理论的学习,开展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对学生进行民意测验,个别访谈等,初步进行文献法研究。
2、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4月)
(1)修改教案,争取在语文课堂训练口语交际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确定开展个别班级实施的计划。
(2)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学生的心理访谈、调查,并作好分析。
(3)总结实验情况,调整研究方案,重视课堂结构的调整。
(4)及时召开学生座谈会,必要时进行一些看图说话、编故事、小小演讲会等比赛,从多方面分析证实。
3、总结阶段(20xx年4月——20xx年5月)
搜集资料。通过对实验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归类、比较,总结口语交际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方法,分析存在的问题等。
汇集研究成果:
(1)撰写课题报告。
(2)总结口语交际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策略等。
五、研究实践进展
1、维护了教师自身心理健康,为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力保障
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课题组老师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心理学理论,成功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和基本经验,学科渗透的方法等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心教意识。
2、合理运用了教材,挖掘了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材料。
语文教材本身有许多具有良好教育意义的佳作,只要教学处理得当就能起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中学语文教材具有了多样性、人文性、时代性,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精选的很多文章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不仅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且弘扬很多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指导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探索了在学法指导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结合课文学习,引导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我们在指导学生如何预习、如何朗读、如何阅读等方法中,抓住契机进行渗透。结合自学方法,培养健康心理。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这个广阔的海洋里泛舟,使学生开阔眼界,更深刻地认识了人生,结识许多良师益友,陶冶情操,增长智慧,完善自身的心理品质。结合口语交际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剖析。
4、优化了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为心理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渗透渠道
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抓住有利的教育契机,选择合适的渠道,有机地渗透心理教育,寓心育与教学过程之中。
5、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评价,在师生沟通交流中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对批评分寸、场合、程度以及时间等的把握来发挥批评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促进作用。让学生从教师的反馈中获得健康的心理交流,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六、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使小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的同时,也受到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2、探索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初步构建了小学口语交际课堂教学新模式。
3、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了科组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我校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并逐步形成特色。
(二)对策建议
一是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适时进行疏导,并定期展开专业的培训,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和听课活动,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和课堂教学经验,并及时应用到每一位教师的口语交际教学课堂当中。
二是学校要用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开设心理健康课,开办心理辅导站,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设立“悄悄话”信箱,开通“爱心辅导员”热线,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辅导网络等。
三是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同时,注重渗透心理将康教育。课堂管理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技能,包括如何有效地控制学生在课堂的行为,维持课堂秩序:如何运用表扬、批评、激励学生的学习等。和谐、合作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七、成果可推广范围
实验班学生在学习品质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发展优势,主要表现为,学习自觉、主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较强的意志力。实验班学生在人格品质上表现出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主要表现为,悦纳自己,热爱他人,正视现实,憧憬未来,善于合作,乐于交流,敢于创新,自控情绪,心境良好。
本次研究成果可以推广到全校四五六年学年段,并逐步向全校推广。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搜索国内期刊文献可知,国内79年至20xx年直接以"自制教具"为题发表的论文180多篇,20xx年至20xx年以此为题发表的论文约58篇。从这些文章来看,绝大多数是具体介绍如何去制作和运用特定的教具、学具,少数文章逐渐涉及自制教具的功能和价值问题。另外,一些专家学者也投入到自制教具、学具研究中取得丰硕的成果,出版了一些专著。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朱正元的《物理演示实验与自制仪器 力学部分》(1978)、胡名章的《中学物理演示实验与自制教具》(1983) 、刘济昌与张国成的《自制教具的理论与实践》(1994)、刘炳升与冯容士编著的《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与自制教具》(20xx)等等。
在国外自制教具进行的实验一般属于所谓的"低成本实验(low cost experiment)"。在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中,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较高,但仍热衷于自制教具的研究。在日本,有一大批热心物理低成本自创实验的教师,自创了许多高智慧的低成本物理实验。在美国,非常重视低成本实验,电视节目上经常制作一些趣味的低成本实验指导学生,各学校实验室都使用大量的自制实验器具,甚至还占相当大的比重,一些自制教具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英国,当教师要接受制作和表演低成本实验的技能培训。当今的世界各国物理教学中,都对物理教师自己设计和制作的教具和低成本实验非常感兴趣,提倡利用低成本实验来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己成为一种共识。
在新授课或者习题课教学中,会遇到很多学生存在思维障碍的问题,而一般学校实验室的器材又很难满足这类实验探究的'需要。自制教具的使用可以大大改善这一现状,它能够较大程度的根据教师的教学思想开发实验器材,甚至能够让学生自己也参与到实验器材的开发制作过程中去。
目前很多自制教具还存在着取材较为复杂、操作不够方便等问题,不符合自制教具的应用简洁、方便、安全易推广等原则,这也为本课题的确立提供了机遇。通过自制教具进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自制教具获得亲身的体验,再结合理性分析,往往就可以有效的突破学生思维中的困难点,切实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对学生思维水平的要求与初中相比有很大的提高,这也直接造成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尤其是对于高一新生而言。因此,本课题将研究对象确定为高一学生。
本课题主要针对人教版教材必修一和必修二中部分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自制教具的开发研究,通过自制教具来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难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找到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障碍所在、开发相应的"自制教具",并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自制教具的实际教学效果,边研究边总结,边总结边修正。
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提出以下两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对于教材中的一些重难点知识,学生的思维障碍究竟在哪里?
2。如何开发"自制教具"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提高思维能力?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就自己教学中困境与难题,以科学的方法做有组织、有系统的计划,开展行动探究,收集资料和纪录,进行反思与改进。由于是教师自我选择,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源于自觉的自我反思,所以不但能反映教师的个别性和自主性,更能敦促教师在不断反省实践中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
2。文献研究法
收集、整理有关自制教具的资料文献。
3。案例研究法
对典型的自制教具案例进行研究,不断总结其自制教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4。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研究
通过经验总结和理论提炼,得到较为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xx。11
确定研究课题,收集相关资料,认真填写课题研究评审表;
第二阶段:20xx。12—20xx。01
确定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适合开发的内容;
第三阶段:20xx。02—20xx。04
完成必修一相关内容的自制教具开发、相关论文及阶段总结;
第四阶段:20xx。05—20xx。06
确定人教版必修二教材中适合开发的内容;
第五阶段:20xx。07—20xx。08
完成必修二相关内容的自制教具开发、相关论文及阶段总结;
第六阶段:20xx。09—
撰写结题报告,准备结题。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
1。三篇与自制教具相关的教学研究论文
2。一定数量的自制教具实物
3。结题报告
六、课题反思
以上是对"自制教具对提高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的初步探索,由于前期已有过初步的研究,所以本课题最终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也还存在一些遗憾之处。如:
(1)目前开发自制教具的数量还很不够,还远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需要。
(2)自制教具的开发研究主要由我本人完成,今后应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自己来发掘问题,并通过开发自制教具最终解决问题。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3
一.问题的提出
在英语教学改革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合理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可充分发挥再现性的特点,而且能够增强英语教学的直观性,使知识信息通过各种视听手段,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地再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获得一种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不能忽视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不能改变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已逐渐被英语教师广泛地应用。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实践证明,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产生教与学的最佳效果。
二.课题的界定与特点
1.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条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兴趣既易激发但又消失得快的特点,为保持其学习兴趣的持续性,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例如:牛津小学英语4A Unit3《A purse》,我运用课件设计了一段动画小故事,钱包可以说话,有三个小朋友帮助它找小主人,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宜长时间集中,但却容易被形象生动的画面所吸引,使原本生硬的单词很生动的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学起来倍感亲切,兴趣盎然。
2.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只能通过教师自己朗读或通过磁带的录音来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这种教学方式较单一,不形象,而且受教师个人素质的影响。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学生通过观看专门为课程设计的教学情景时,既可接受标准的读音训练,又能感知对话情境,通过反复看、听、读、说,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力能力。
3.运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
英语对话注重情境,光靠老师设计、动手制作和布置是难以做到十全十美的。耗费大量的精力不说,要找到真材实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能提供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世界各国的风情习俗资料只要上网就可以查阅到,学生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于不知不觉中接受和掌握了信息。而字母、单词、句子的游戏设计层出不穷,花样百出,令学生目不暇接,玩的过程也就是学的过程。同时,老师作为指导者也倍觉轻松。
4. 利用多媒体创设巩固课堂内容的情景
在英语教学中,为兼顾语言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总想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和作业,来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在习题的处理上,多媒体为我们提供了条件。从题型设计花样上,想达到的目的上,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效果显示,这种创造性的、大密度快节奏的课堂结构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教学生动有趣,重点突出,艺术性强,信息量大,同时课堂节奏加快,学生多感官学习,记忆深刻,学习效果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在课文教学中在让学生读完文中故事后,利用多媒体出示一篇小短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用适当的单词填空,以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随后又利用多媒体显示几幅图片,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和扩展知识面。由此可见,在巩固学习这一阶段中,电教媒体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大大减少写板书的时间,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展。这样做,有效地训练和培养了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研究对象
六年级的学生接触多媒体的机会较多,运用的能力也很强,主要以六年级学生为主。
四.研究构想
现在有些教师过多过滥运用多媒体教学,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使学生在课堂上走马观花,无意注意远远多过有意注意,而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更谈不上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就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1.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还应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而不能光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为当屏幕上的内容一幕一幕一闪而过,学生想记笔记恐怕都来不及,那么学生对这堂课的重点、难点又该如何把握呢?更重要的是,对于课堂中产生的`突发性问题老师也不能进行启发诱导,错失了很好的机会。只能让学生跟着教师或者说多媒体上的思路走下去,这样就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再说,教师优美的书写对学生来说有着教强的感染力,精美的板书设计是教师教学风格和个性的体现。这些都向学生展示着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亲和力,它是师生间一种潜移默化的交流。
2. 不可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独尊计算机多媒体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许多传统的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但这并不是等于说,计算机多媒体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学媒体。一些教师在尝到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的甜头后,便将其奉若神明。殊不知计算机多媒体固然有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是它无法完全取代的,如录音机、教学挂图、实物、简笔画、幻灯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不可忽视。所以,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不要一味赶时髦,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手段,让多媒体与常规媒体和手段有机配合,发挥其应有的长处。
3.不能一味地追求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展示
这是我们平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是时常犯的问题。实践证明,恰当合理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能给英语课堂教学带来质的飞跃。也就是说,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仍应起主导作用,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的作用是计算机所不可取代的。比如:英语课堂上开头的导入或课堂中师生的口语交流,是训练学生听说的很好方式,而这一点计算机就无法做到。所以,我们不能为了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把由教师讲述的课堂内容全部变为多媒体演示。同时,我们必须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必须通过课堂上大量的师生之间的英语语言交流,学生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才能得到培养;而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个工具,因为即使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也只能起到为教师的教学服务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因此,是否使用计算机多媒体,应取决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需要。否则的话,教师一节课只是在点击电脑,如同一个机械的放映。
4.不能一课多用,应鼓励学生参与制作
美学上有个著名的理论:“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是不同的人对同一审美对象有着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他们的水平和能力是有差异的,我们对待课件不能用拿来主义,有些老师喜欢直接从网上下载一些课件或外出听课时带来的课件直接拿到自己授课的班级使用,这纯粹是“以机代人”“以机代教”,由此,由于我们学生的提问、回答与课件设计的程序不同,往往造成课堂教学的中断,英语课会失去原有的流畅、灵动。这也是不承认与尊重学生的课堂劳动,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为制作课件往往会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避免这种情况,也为给学生创造锻炼学习的机会,创设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有时我们可以发动学生自己制作课件,或录制一个场景.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并扫描到电脑中并录制了声音.在课堂上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录像,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倍感亲切、真实,兴致很高,很快便学会了,并要求老师下次一定要带他们也录一录,真是开心极了。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4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善师生关系问题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校于20xx年6月申报立项了《高中政治课堂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为省级课题。20xx年9月1日正式开始实验研究。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本学年来课题组成员按课题研究计划,积极开展探索、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课题活动与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我新光学校前身是南平造纸厂职工子弟学校,现为省级、国家级体育传统示范校,也是南平唯一的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在内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由于我校与南平市少体校联合办学,承办少体校学生文化课教学任务,同时,也是延平区定点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生源差异较大,家庭背景与素质的差异明显,尤其是高中生源素质差异更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的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学生讨厌老师,老师看不惯学生的现象广泛存在;老师体罚学生,伤害学生自尊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结合我校实际,在我校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研究是我校新一轮课改的关键环节点,是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的着力点,也是我校“外求发展,内抓管理”的核心点和突破口;同时,也是打造一支师德高、技艺精,具有教研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有效载体,该课题的研究存在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该项工作的有效展开,必将对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带来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为此,我们提出要想从根本上改善目前师生之间紧张对立的现状,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先从教师着手。
二、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的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当前,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最终都要依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因此,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关系的现状、特点、变化和发展,力图寻找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和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更是我校今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情况
(一)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思路
通过对师生关系问卷调查,反思目前我校师生关系现状及产生师生关系不和谐因素的原因,从教师方面入手,提出改善师生关系建议,寻找与学生心理沟通的有效途径。
第一步,通过采取师生平等对话方式,建立起温馨的对话场景,让学生走近教师,赢得学生对教师起码的信任,为下一步教师走进学生内心世界,解读心灵,沟通情感提供前提条件。
第二步,师生共写“心灵日记”,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抒写心路历程,拨开成长中的迷雾,解读学生心灵,指点迷津,搭建师生情感沟通的平台,最终实现师生间零距离沟通,构建和谐校园。
(二)研究阶段的划分、阶段目标及成果形式
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2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宣传动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分工,适时进行课题开题论证。
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1、问卷调查,反思研究。发放师生关系现状调查问卷,完成师生关系现状调查报告。
2、理论学习,更新观念。定期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资料,了解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教育对策。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对话交流,让学生走近教师。教师从细微处入手,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积极创设和谐、宽松的沟通氛围,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赢得学生的信任。
4、师生共写“心灵日记”,走进学生,解读心灵。学生把自己不愿说出的困惑、疑问、烦恼等,通过写“学生心语”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需要老师帮助就交给老师,老师以留言的`方式回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学生朋友式的忠告或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最终实现师生零距离沟通。
5、案例跟踪。要求实验教师平时注意观察,重点跟踪几个实验对象,观察他们的行为变化。每学期写出几个案例,课题组将优秀案例编辑成册。
6、在高中开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和研究,每学年开实验课一节,并收集教案和课件,刻录光盘。
7、设置和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卡,对实验学生进行成绩和思想表现的跟踪,采用学生自评和家长、老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8、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QQ、博客、邮箱等,畅通师生沟通渠道,指导学生擅用网络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9、课题组教师每学年撰写师生关系构建或和谐课堂教学的论文一篇。
10、定期检查,重视反思。为使课题研究取得实效,课题负责人对课题实效进行中途检查,定期召开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会,写成阶段性总结,汇报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提出课题实施中出现的问题。
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8月—20xx年12月)
收集、整理实验原始资料,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申请结题验收,进行成果交流。
四、课题管理及进展情况
1、20xx年5月26日,我们召开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开题会,会上对该课题的来源及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阶段划分及目标任务、预期成果形式、课题的组织管理都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做到“三到位”(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指导到位)、“四加强”(加强组织管理、计划管理、实施管理、档案管理)。完成了课题的立项和申报工作。
2、20xx年9月,为了解我校师生关系现状以便更有的放矢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对实验学生进行“师生关系问卷调查”,并撰写了《目前我校师生关系问卷调查报告》。
3、20xx年9月10日,利用教师节的契机开展一系列构建师生关系活动。 设立多种形式的座谈会、主题班会,畅通师生对话渠道;开展吐露心声活动,以文字为载体,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开辟学生心语,小报和板报专栏,加深师生情感交流。并收集学生的小报、学生心语、学生作文、学生黑板报、主题班会教案;刻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题班会光盘。
4、20xx年10月15日,召开课题推进会,邀请进修学校的莫云萍老师到校指导课题研究。
5、20xx年11月6日,要求实验教师阅读《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弃忌语,身正为范用爱语”师德建设活动,并印发教师教师忌事忌语,应事应语的材料。以转变教师传统的师生关系的理念,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环境。
6、20xx年11月16日,高中年段召开家长会,改变以往教师讲,家长听的模式,采用座谈会的形式,教师与家长面对面进行交流沟通,优化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为师生关系的和谐不断创造外部环境。
7、根据我校高中师生关系的现状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措施的实验,课题组教师已写出两篇有关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论文。
8、20xx年3月开始,我校一方面通过学生心语、师生座谈、学生小报、社会实践、家长会等形式继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收集相关的材料;另一方面把重点放在政治课堂和谐教学模式的探究上,以力求通过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课堂教学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本学期来我校高中开展五步教学法实践,该模式以“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设适时点拨—共同归纳创新”为主线,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科素质、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
9、20xx年4月—5月我校参加高中课改优质课评选活动,高一政治教师以灵活运用五步教学法和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取得片区一等奖和市级一等奖第一名的突出成绩。
五、具体做法及研究体会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科研的重点工作来抓。 由于此课题是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时常发生的矛盾冲突引发而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也是我校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因而能否改善目前紧张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校园,直接关系到我校今后能否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协调分工,责任明确,将课题研究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为开展此项课题研究提供各方面支持和保障,充分调动了实验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加强学习,反思教育行为,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目前,我校之所以一部分教师与学生关系紧张,就是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仍存在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的倾向,“师道尊严”、“作为教师就必须要居高临下”、“一切都得听我的”等旧有观念还根深蒂固。加之教师对正处于青春期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缺乏必要的了解,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方法简单、情绪急燥,导致教师言辞、行为过激,师生间冲突对立。为改变教师简单粗放的教育方法,我们在实验班级学生中收集教师平时在训斥学生时常用的有伤学生自尊心的忌语,经过整理编辑为《教师忌语100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弃忌语,身正为范用爱语”师德建设活动。此项活动极大地触动了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净化了语言环境,规范了教师用语,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是人,学生是未成年人,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学生是有潜能的人,学生是终究要长大的人。
(三)开展师生“心灵对话”活动,架起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他们开始摆脱对成年人的完全依赖。很多学生都有严重的逆反心理,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可由于中学生的心理有了一定的闭锁性,言论也开始有了一些隐蔽性。为了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实验教师们努力尝试着各种与学生沟通的办法,其中最有效的还是写“学生心语”的形式。因为它的特点是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个别指导,以保密、尊重为原则,学生把自己不愿说出的困惑、疑问、烦恼等,通过写“学生心语”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需要老师帮忙解决的就交给老师。这种方式学生比较乐于接受。
一开始学生不太信任老师,不敢写得太实际,太诚恳,后来实验教师向学生承诺:不向任何人泄露任何一点秘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试探,学生有了“安全感”,老师也得到了学生们的信任,学生们愿和老师用日记交流了。问题严重的,老师就找学生谈心、开导,问题不严重的就给学生写下批语,也就是留言。学生可以给教师提建议,也可以给老师提出批评,师生在日记中交谈,在日记中理解。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5
一、课题提出背景:
1、初中和高中都属于基础教育。把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日益显现出它的必要性,因此,应通盘考虑,全面把握。无论初中或高中化学教学都是化学教学的一部分。化学是为变革的社会服务的,是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公民应该具有的基础知识,化学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必须的教育。初中教学要为高中教学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的兴趣,重视化学学习习惯的养成。
2、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高中化学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
3、初高中教材、教学内容应衔接现行的初、高中教材虽然有它的连续性,但更有其相对的独立性,编写上也有些不配套;初中是义务教育,高中是非义务教育,导致初、高中的教学不能有效的沟通,很多初中教师根本就没有看到过高中的教材,更没有进行教学技能的培训,对高中教学内容和方法缺乏了解;而高中教师根本就没有看到初中的教材,没有去了解学生究竟在初中学习了哪些知识;初中化学教学时间仅为短短的一年,并要参加升学考试,客观上造成了初中化学教学赶进度,教学内容一般不超过课本教材内容,教师也无意去进行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导致许多学生基础不够扎实。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使学生全面发展。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初高中化学的教学当务之急是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包括教材教学内容上的衔接、学生学习方法上的衔接、初高中学生学习心理的衔接等,鉴于各种因素,我们选取了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衔接作为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论观点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主动地去建构信息的意义”。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教学通过设计一项重大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习者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总而言之,建构主义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从而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衔接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建构主义思想,是一种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原则相吻合的学习方式。因此建构主义理论为本课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是人化的心理学,强调研究人的本性和价值、尊严和自由、成就与潜能。人本主义学习论认为学习应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间的机械联结,而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学习者了解学习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学习的实质在于意义学习。这种意义学习,不仅是理解记忆的学习,更是指学习者所做出的一种自主、自觉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行选择学习材料,自己安排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情境。
人本主义学习论为衔接教学的研究奠定了人文基础,它让人们看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必须以其主体性的发挥为前提,只有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特性,给予其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的机会,学生才能够获得发展。
3、化学课程标准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本课题的研究将以两本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为主要依据和研究对象。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本课题的提出,主要依据教育、教学的改革,依据化学课课程标准,依据学校的发展,也是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2、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教师寻求实施新课程的最佳结合点,帮助我们在教学中更好地捕捉教育时机,同时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真正落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3、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高中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作为教学情景,设计题目,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
4、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时能注意把握好教学难度,注意学生与初中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衔接,使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机整合、协同发展。
四、课题研究团队:
研究课题:高中化学与初中化学的衔接教学策略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席继磊
课题研究成员:李玉磊冯学铭
课题参与人:长葛二高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
五、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xx.9——20xx.10)提出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研究的构想,成立课题研究组。学习相关理论,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更新课题组成员的课程理念,统一思想,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xx.9——20xx.10)课题研究组成员走访初中兄弟学校化学教师,调查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现状,了解初中化学所讲知识内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特点;同时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设计一套自测题,对学生初中化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第三阶段:(20xx.9)课题研究组成员根据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初中化学复习学案,利用开学第一周时间对初中化学进行复习,同时让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
第四阶段:(20xx.10——20xx.xx)课题研究组成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把对每一节课涉及到初中化学知识都给予体现出来;研究组成员还定期进行交流总结心得体会,对实际教学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
第五阶段:(20xx.xx——20xx.1)课题研究成果展示阶段,课题组成员共同写出研究心得体会,在学校教研组会上进行交流。同时由席继磊参加学校及长葛市优质课比赛。
六、研究内容:
(一)通用对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是我们认识到:
1、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联系
a.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继续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基础性
b.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继续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化学课程的主旨
c.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继续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2、初中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区别
a.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
b.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选择
c.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更注重课程的多元化
【注】详细材料见过程性材料《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二)通过对初中教师的走访及学生的测试,我们认为要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应该从学习能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四个方面入手。
◆教学内容的衔接是搞好初中与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基础对现行九年级化学教材与高一教材认真进行比较、分析,有许多内容可在初中适当拓宽知识的边界,有效与高中知识内容进行衔接,略举数例说明。
1.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内容的衔接。初中阶段介绍氧化还原反应时将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分开进行教学的,它们之间的联系没有列出,将这些概念割裂开来,显得很零散,而且教材仅从得失氧的角度来判断、分析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所以初中在讲还原反应时应与氧化反应联系起来讲,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实例的分析,除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外,还要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来分析,让学生对氧化一还原反应的概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2.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内容的衔接。初中阶段在介绍碳的性质时,只简单介绍了金刚石、石墨、C60,未对上述物质的结构进行剖析,而高中阶段更强调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联系。为了能与高中化学教学更好地接轨,初中教学应通过对碳单质的结构性质、用途进行分析,让学生初步确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概念,强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学习。
3.化学计算教学内容的衔接。初中化学计算中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都是关于质量的计算,而高中的化学计算通常以物质的量(摩尔)进行计算,从而架起宏观与微观之间相联的桥梁。为了引导学生形成量的意识,在介绍气体的收集方法时需了解各种气体的密度,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与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例分析。例如: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密度是1.429,若用32除以1.429得22.4;又如:H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密度是0.089,若用2除以0.089也等于22.4。通过常数22.4建立了气体密度与气体相对分子质量的联系,比较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就可以比较出不同气体的密度。这样既减轻学生对气体密度大小的记忆负担,又形成了有关物质的量的概念。
4.复分解反应与离子反应的衔接。初中化学在介绍复分解反应时,简要地介绍了一些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要求产物中须有气体或沉淀或水生成,而高中化学则要求学生掌握离子反应的实质的书写方法,因此在初中辅导学生时应作些复分解反应条件分析的延伸,让学生学会写电离方程式,使学生了解在溶液里所起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
5.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1)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和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由上可知高一年级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6.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
(2)“量差”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一年级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7.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
2、H
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内容。高一年级要结合Cl
2、HCl、SO
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初中教学中能与高中知识衔接的知识点还有不少,例如:元素化合价、元素周期表、化合物的形成等等,只要我们细加揣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方法,也许只要“点到为止”,往往能使学生“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为将来的高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法的衔接是实现初中与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关键初中化学的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地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学生学习心理多“经验记忆型”的被动接受知识,教师要多让学生向“探索理解型”主动学习知识进行转变。在教学方法上更多地采取启发式,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自学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教师需要在化学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研究怎样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学,以实现学科知识、学科方法和学科思想等方面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搞好衔接教学,教师还要精心备好课,力求教学形式不拘一格,尽可能使课堂生动活泼、有趣,对教学内容中重点知识的讲授方式要反复推敲,精心安排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教学中灵活应用教法,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提高能力。
◆加强学法指导是实现初中与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保证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习惯于记忆、重现、简单模仿,欠缺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主要是依赖教师。这种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不适应高中学习注重能力及创新的要求。
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具有独立性,用主动接受的方式获取知识,应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重要任务,在“要学”的基础上做到”学会”,进而达到“会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整个初中化学的教学阶段,使之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是决定能否学好高中化学的重要一环。
总之,初中与高中化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法的衔接,我们要注意把握时机和尺度,要想尽一切办法搞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综合运用各种科学方法使初中学生尽快提高知识和能力,为将来高中化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日常教学的改进和完善
(四)成果展示
七、结题反思:
通过本课题的初步研究,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基于中学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和整体性,缺乏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的学生将无法继续高中化学的学习。因此,本课题研究的实践价值将远大于其理论价值。由于本课题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加上受人力和物力投入的限制,虽然本课题组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但仍还有大量的工作有待今后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
1、实践研究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理论的价值在于付诸实践、指导实践。本课题虽然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各种观点的提出都有其一定的实践基础,但必竟还是一种点上的、局部的实践,有赖广大的中学和每一位中学化学教师的参与,做到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推广,在推广中提升,进一步强化课题实践研究的系统性。同时,本课题也可成为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一个实践平台,这也是本课题的重要价值所在。
2、课题研究的视野有待进一步拓宽
本课题的衔接教学研究几乎涵盖了中学化学的各个方面,所涉及的要素除本报告内容所及之外,还有一些相关人文等方面的因素,研究的范围需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拓宽。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衔接教学中还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关注,要注意学生人格的培养,增强学生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意识,通过衔接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3、化学教师的交流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前大多数中学初高中分离办学的模式实际上形成了一道隔离初高中教师交流的屏障。
就化学学科面言,初中教师不了解高中教学要求,高中教师不熟悉初中教学要求的现象比比皆是。因此,适度建立初高中化学教师的交流体制,加强初高中的互动,促进初高中化学教师的沟通交流,将十分有利于衔接教学的实施。这也是本课题要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
4、化学课程一体化有待进一步深化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相关文章: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05-15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模板11-01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范文10-07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范文(精选11篇)05-29
课题结题报告05-27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教学课题结题报告06-16
课题结题报告范文03-11
心理课题结题报告10-07
小学课题结题报告02-01
小课题结题报告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