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探究性学习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探究性学习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探究性学习报告1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实施,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愈发显得重要,而能否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集体智慧和创新意识就成为关键,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变得重要。在各小组之间的开展学习竞争,可充分体现小组成员的群体智慧,从而激发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合作教学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需要努力构建每个学习小组的自信心,除了正确引导小组骨干成员发挥作用,还应该细致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分析班级中每个学生历史课程学习的实情,进行分组
1、为了保证分组后每个小组的结构均衡,多数情况下不提倡学生自由选择本组成员;
2、细致分析班级中每一个学生历史课程掌握的程度,使各学习小组平均成绩大致相同;
3、为了提高每一小组学习效率,防止不必要的“内耗”,小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等方面也要合理搭配;
4、根据班级人数科学合理地划分,一般每组成员为6人左右,学习小组的成员不能太少,否则不利于交流;也不能太多,造成不利于控制的局面。
(二)合作方式要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由于学生对合作学习具体方法的陌生及合作意识的淡薄,因此这一阶段合作学习“以师生合作为主,生生合作为辅”。组织学生逐步尝试多种合作学习方式,以师生的共同活动来熟悉教材的基本内容,共同分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作为主要目标,训练学生学会基本的技巧,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习惯。
二、合作学习通过第一阶段的铺垫,围绕历史教学课标,结合历史课程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要尝试采用多种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一步让学生熟悉历史课堂合作学习的相关过程,从根本上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突出体现合作学习的原则,强调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间的.合作探究、小组探究成果展示,来理清教材的基本线索;共同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各类问题或相关课题。
(二)根据历史课程的特点,结合地方历史教师从教材中挑选1~2课适合进行“团体探究”的课题,让学生小组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合作探究,收集、分析、整理资料,提炼观点,撰写探究报告并在课堂上汇报交流。
(三)结合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课程,让学生自行组织合作小组,自主选题,协作探究,撰写报告,并于一定阶段后汇报交流。
三、灵活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方式,切实提高历史课程教学的效果,打造真正的历史教学高效课堂。
(一)每学期精选若干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课题,在教师讲明总体教学目标后,基本上由小组合作探究来完成各种教学要求。主要有:归纳重点并说明理由;提出难点,并说出自己的初步见解;对史料进行分析,总结出对历史规律性和历史现象本质的认识;撰写探究报告并汇报交流。
(二)进一步引导合作小组进行课外研究性学习,并强调选题的开放性、探究方法的多样性,尽可能加大探究的广度和深度。
另外,在历史课程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一般可以采用的教学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合作学习精心设计,科学布置合作学习任务:
1、课前安排各小组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做好合作预习,熟悉合作学习的内容;
2、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积极准备相关素材,挑选学生较感兴趣的、了解较多的、与历史学习方法和历史思维能力密切相关的、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兴趣的、适合团体探究的课题,让合作小组着手准备,上课过程中由各小组轮流展示历史教学实施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初探究的课题,让合作小组着手准备,上课过程中由各小组轮流上台汇报成果。
第二,积极引导,使合作学习的课堂有序、有效。
第三,合作学习的过程要合理安排,环节清晰,可以将小组合作活动的操作流程设计为:提出问题――研讨问题――展示结果。
初中探究性学习报告2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学科,其主要是将原药物通过各种方法制备成适宜的剂型,以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的最好途径,是对理论教学最好的补充。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制药工艺的改进,对教师教学水平与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药剂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也需要优化。笔者在近几年教学中,结合药学专业药剂学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从课前准备、实验过程、效果评价三方面,对药剂学实验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一、高职药剂学实验教学现状
当前,高职药剂学实验教学所用教材内容侧重于药物常规剂型简单制备,不符合药物制剂生产车间实际生产过程,重理论、轻实践,重实验内容、轻实验意义———更好地验证理论和拓展理论,进而提高动手能力,培养职业精神。此外,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灌输式教学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无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药剂学实验课前准备
虽然多媒体已经进入课堂,但是单一的PPT仍然不能解决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鉴于目前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我们将药剂学实验中的相关知识点制成微课视频,让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观看微课,进而小组讨论,归纳制备工艺流程,再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最终了解制剂制备过程。此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主动探究生产工艺流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提升动手能力。现以制备醋酸洗必泰栓为例,做一介绍。先将实验过程等内容制成微课视频。由于栓剂成模时灌模的多少、灌模的温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栓剂最后成型,在微课视频中,将几种情况通过视频一一展现,让学生归纳、总结,最终得出栓剂制备工艺,从而制备出合格的成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真正了解栓剂生产工艺。
三、实验教学改革
1、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在更新实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将传统灌输式实验教学方法改为“三步教学法”,即学生结合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以及提供的微课视频,以小组讨论等形式设计实验预方案,实验课上初步了解实验原理、步骤等,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实验操作,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改革实验内容
根据实验性质,我们将药剂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分为基本验证性实验、综合实践性实验和自主探究性实验,有选择地进行实验教学。基本验证性实验主要用于更好地巩固理论内容,适合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综合实践性实验有助于多学科的交融,如含量测定、杂质检查等,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自主探究性实验需要学生课余查阅资料,设计工艺路线并加以实施,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成指导者,学生由执行者变成主动参与者,因而能发挥学生潜能,激发求知欲,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改革实验管理模式
药剂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传统药剂学实验教学都是在实验室内进行。由于实验室资源有限,一些需要大型设备如压片机、胶囊机、充填机等教学的实验往往以演示为主,学生很难进行实际操作。我们采用开放实验室的形式,让学生课后随时到实验室练习,提高动手能力。同时,成立实验室管理小组,由操作熟练、规范的学生管理和示教,实现教、学、做的统一。之后,适时带学生进入药厂见习,深入生产一线,实现理论与实践、学校与药厂的零距离对接,加深学生感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验效果评价
实验考核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完善的实验考核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学生能力水平。结合实际,我们对实验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分为5部分。
1、实验预习报告
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提供相关实验视频,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学生通过自学,查阅相关文献,完成实验预习报告(包括文献查阅结果、本次实验基本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等),在实验课前上交,教师给出本次实验预习成绩。
2、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态度的体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有些学生较少动手,抄袭他人实验报告。我们要求小组长对实验内容进行分解,让每位组员都有事可做,每个人对于实验报告的书写都有所侧重,这就需要成员对实验内容有深入了解。学生将实验报告写好之后,上传至云班课学习系统,同时附上实验成品图片。教师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成果给出成绩。
3、实验态度
尽管很多实验都是在小组合作下完成的,但每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却有所差异。根据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参与度,由小组长对组员表现进行评价,给出本次实验态度成绩。
4、学期实验考核
学期结束前,安排一次期末实验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动手能力、实验动作规范程度、实验态度等。
5、见习
为加深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岗位适应能力,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去药厂轮岗实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深入到药厂的各个生产岗位,跟着师傅学习制剂生产的各个细节,学习GMP的各项要求。见习结束后,由带教师傅给出见习成绩。
五、实验成绩
平时成绩:实验预习报告成绩占20%,实验报告成绩占30%,实验态度成绩占20%,学期实验考核成绩占30%。平时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70%,见习成绩占实验总成绩的30%,实验总成绩占期末总评成绩的40%。6成效实验教学是药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实验教学中,学生较被动,实验效果也不理想,不利于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其胜任岗位工作奠定了基础。
初中探究性学习报告3
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教育实践中开展的状况如何?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某示范性高中作为案例,以案例观察、记录、反思的方法,对中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在进行案例研究时,并不在抽象层次上评论研究性学习应该如何开展,而是根据已有的文件和已经形成共识的研究性学习有别于其他课程学习的视角、功能、方式,作为衡量研究性学习教育实践的“尺”,来评判案例学校的实践。
一、研究性学习应有的独特功能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学界开始讨论研究性学习问题时,不断强调的一点是:研究性学习需要防范陷入科学主义、精英主义,研究性学习必须从儿童自身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贴近儿童的情趣与现实生活,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让学生了解研究这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形式,并通过回归真实的生活,发展学生的完满个性。
基于这些观点,本文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儿童对周围现象和世界的研究;作为儿童观察周边世界的重要手段,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应当是让学生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学会探究自己周边的世界。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征
受到研究者广泛关注的另一点是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学者石中英根据《纲要》对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组织形式进行了论述,他认为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组织形式应当具有多样性、参与性与自主性三个特征。学者张华、仲建维也同样认为研究性学习应当是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究式学习,并且并不局限于某个课程领域内,而是一种突破单科限制,强调知识多样性、综合运用的学习。
基于这些研究,本研究认同研究性学习应当是由学生自主进行的、多学科综合的一种探究性学习,其特征也集中表现为自主性与综合性。
三、某中学研究性学习研究者观察记录
20xx年10月中下旬,笔者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评论专家参与北京市某中学初二、高一年级研究性学习文科班级开题报告会,对学生的开题报告予以具体的指导与评价,同时观察并记录如下内容。
1、研究性学习的选题
在这两次开题报告会中,每个年级各呈现6个研究性学习的开题报告,这些开题报告的研究问题如表1所示。
2、开题中学生的表现
案例中,研究性学习通常以学生组成6~12人的研究团队形式进行,并由研究小组的部分成员上台以PPT形式予以开题报告展现。在展现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明显的“教师选题”倾向
笔者观察到学生在陈述开题报告的'过程中,大部分都带有较为明显的“被选题”倾向——即学生在陈述研究的目的、选题意义时,讲述通常是照着念一遍开题报告,并且其讲述内容明显不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会出现诸如“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这样明显的教师口吻。还有些学生在评审委员对某个选题的意义提出询问时,根本无法回答,旁边的教师赶紧予以解释说,“这个题目是老师定的,学生不太了解”。
(2)学习内容影响兴趣
以不同开题报告学生组的陈述表现来看,学生的陈述热情并非很高。仅有几组与学生兴趣密切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的陈述中,学生十分富有激情。按照热情程度排序,大致是:高一年级英语学科《英文电影配音》、高一年级英语学科《英语校园剧、课本剧创作及表演》以及初二年级语文与英语学科合作的《戏剧表演的生活化》。这些学生更为感兴趣的研究性学习题目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都需要学生观看他们喜爱的电影节目;都需要学生通过表演形式进行成果展现;都需要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去,如观察不同群体的行为等。
四、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者观察反思
根据笔者对某中学初二、高一年级文科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的观察记录,笔者对本案例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反思意见。
1、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缺失
从笔者对该中学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会的观察记录来看,这些研究性学习明显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表现形式不一,但都集中反映了一个事实,即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由学生自主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
(1)选题弱化了与生活的联系
从两个年级不同学科的研究性学习题目选择中能够看出,这些问题的选择都存在一个十分明显的倾向是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而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兴趣脱离很大。初二年级语文组的三个题目都是与课本课文紧密相关,是课本中学生非常难以理解的“鲁迅式散文”的再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性学习这个途径,深化学生对鲁迅文章和精神的理解;高一年级对《诗经》的相关研究也是基于课文内容的进一步拓展。英语学科中,英文电影配音、英文电影欣赏或话剧表演等贴近学生兴趣爱好的研究性学习,在开题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更多的参与热情。政治、历史中的主题是大众阅读的首选,但奇怪的是研究性学习并没有对这类选题更加地热衷,初二年级提出的《社会热点问题分析》更像一个系列,而不是研究性学习这种主题学习应该具有的题目。
(2)教师指导缺乏学生视角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主题学习方式,学生难免不适应,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是,作为指导者的教师是一个什么角色?这是一个教师学职前教育的基本问题,不管是柏拉图的“助产士”,还是“爱弥儿”式的自然教育理念,或者现代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都在说明教师的角色在于去“帮助”学生去思考,而不是“告诉”他应该是什么。
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仍然是传统课堂的延伸,这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一点。从开题报告会的情况来看,教师仍然在“告诉”而不是“帮助”。这种指导方式的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题都显得“一本正经”,没有试图理解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二是开题报告的撰写与陈述过程中,教师干脆,学生表现出的被动状态令人吃惊,学生可能直接陈述“本研究希望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话语。
此外,在教师对学生开题的评论上,教师毫不隐讳自己希望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够与实际的本学科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想法,希望利用这些时间对学习成绩或学生德育带来积极影响。例如高一年级语文学科的《中的情感与表达》研究,教师在评价时建议学生更多体会“忠、孝、礼、义”等感情,而不是学生最初所提出的亲情、友情、爱情。
事实上,上述这些教师对选题、开题报告撰写及选题方向的指导,都集中体现了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仍然与传统课程一样占据了主导地位,这与研究性学习所强调的学生自主探究相违背。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些教师指导都削弱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自主性。
2、反思:研究性学习,应以儿童视角为主
设立研究性学习的主旨,应当体现主题学习的方式,认同研究性学习应当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与视角出发,自主地探索自己身边的、感兴趣的世界。然而,大部分研究性学习在选题上还是课堂教学或学校教育的延伸,而在组织形式上教师由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变成了计划制订者,削弱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
事实上,北京市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开展的这种情况并非独此一家。笔者在山东省与云南省进行调研的过程中,也同样对两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开展情况进行了了解。从研究性学习题目的选择以及开展的具体情况来看,这些地区的研究性学习开展的具体情况虽然有所不同,但从题目选择来看也同样存在着儿童视角缺失问题。尽管研究性学习并不是脱离学科教学,但它的主题学习性质更应该体现跨学科和问题意识。如何在研究性学习中更多地减少教师干预,还原研究性学习是以儿童视角展开的、儿童自主对身边世界探索的本质,应该是未来一段时间教育工作者应当思考的话题。当然,首先应该做的是对这种大家都不熟悉的学习方式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和分析。
初中探究性学习报告4
一、引言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可供研究的课题或项目,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最后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在笔者所处的学校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研究性学习虽已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选题主要在老师规定的范围内选择,学生缺乏自主性;实践环节流于形式,不少学生敷衍了事;老师普遍不太重视研究性学习;学生实践缺乏理论指导,实践效果不理想。因此,实践的目的并未完全达到。
二、理论基础
(一)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研究方法的实际运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结果的分析采取多样性的评价标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时,需要更加关注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灵活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能力;
3、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4、小组或集体合作能力;
5、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它是在教师指引下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学生围绕着问题,通过分工合作进行调查研究,选择有效可行的研究方法,并且在整个过程中注重师生和成员间的沟通交流。
(三)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序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可分三个阶段:确定课题阶段、具体探究阶段和成果展示阶段。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这三个阶段是互相渗透和相互促进的。
1、确定课题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初步调查和实际探访,然后经过多次讨论,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上选择研究的方向和范围,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研究题目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该题目中涉及的知识领域,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2、具体探究阶段
确定研究的问题之后,学生就进入具体探究问题的阶段,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取得大量的研究资料。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得到的初步调查研究成果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当然也可以征询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学生要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整合反馈的信息,完善个人的研究成果。
3、成果展示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研究好的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总结提炼,形成书面和口头报告,建议采取多样化的成果展示方式。除了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采取讨论会、手抄报、论文集以及网络博客等方式,通过网络媒体的传播,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前期准备
学生自主选择题目,灵活性更高,选择面更广,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度更高。他们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多数同学感兴趣的话题,把搜集的结果分类。如学习类,可以是如何提高英语口语;生活类,可以是如何处理塑料袋;文化类,可以是昆明湖遗址的开发等。然后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最终题目。这里拿“从东西方节日比较看文化差异”为题举例。
(二)调查研究
由于前期细致的准备和明确的分工以及学生们能经常认真地交流进展状况,因此他们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们选择的这个题目从节日角度出发,有明确的切入点,因此他们要先搜集节日方面的资料,然后把相似的和明显不同的节日的内涵和内容拿出来作比较,然后就节日背后的`文化背景进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
(三)成果展示
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研究成果的展示方式。首先,他们可以把用资料袋汇总收集到的各种资料以手抄报、论文集等方式拿来展示;其次,他们也可以使用博客展示,用博文、图片记录其调查研究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另外,他们还可以使用为报告专门制作的PPT,通过一张张幻灯片来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
四、研究过程中的英语学习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笔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在其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才是教学的目的。笔者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抓:
(一)听的技能
笔者会定期播放学生搜集到的影片、录音等有声资源,在他们听完后,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或把材料留出空格,让他们听写。材料由易到难,慢慢增加长度和难度,这样学生的听力水平肯定会有大幅的提高。
(二)说的技能
在研究性学习的初级阶段即搜集资料阶段,笔者会要求学生作每周汇报。例如学生从中西方的节日出发,探索中西方文化差异,那么老师就要求他们讲述我们国家的节日,同时讲述西方国家的节日,再作比较,在后面的阶段,可以尝试小组讨论,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坚持做下去,会发现学生逐渐开始从简单的句子尝试复杂一点的句子,最后竟能成篇了,口语表达也更通顺、更流畅了。
(三)读的技能
学生搜集到的英语短文、英语新闻报道、大幅的介绍说明性材料等,都可以作为学生阅读的材料。例如,可以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笔者会让学生推荐阅读一些相关材料,扩大词汇量,扩充知识面,以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四)写的技能
笔者会要求学生定期就自己所搜集到的材料作归纳提炼,形成自己的思想内容,通过写作这种形式呈现出来,最后可以把这些编辑整理成资料册,为研究性学习最终的研究报告写作打下基础。
五、分析和评价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主选择题目,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兴趣,整个调查研究过程不受固有模式的干扰,能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学生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可以学会使用新的研究方法,为他们以后进行探究式学习打下基础。
(四)新的研究工具和媒体的使用,不仅创造性地展示了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还可以充分体现学生们学以致用、与时俱进的科学研究精神。
高中阶段让学生对英语语言本身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有一定困难,但可以让学生尝试研究英语的某一方面,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知识水平,让他们学会把英语当成一个了解异国文化的工具。学生可以通过收集并阅读英语报纸、观看英语电影等方式,在此过程中逐步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换句话说,它重视的是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得到的实践经验和能力,而不是比较结果。通过调查研究,学生可以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初中探究性学习报告5
一,问题的提出
初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心理品质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的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网络的开放性,即时性,虚拟性正是符合了初中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和追求时尚的心理,一方面网络拓宽了学生获取有效知识的途径,对中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网络也给学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思想政治课应努力实现其所应担负的教育功能,运用网络,用好网络,让学生通过网络吸取各种营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政治教师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在实践中探索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相关方面,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网络环境是指以计算机为工具,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所创造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是把教室扩展到局域网(校园网)和互联网上,是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到教学中的一种教学形式和方法。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
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倡导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研究精神,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处理信息能力的一种尝试和实践。
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国际互联网,局域网,校园网等丰富的网上资源,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思想政治课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目前,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至于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来开展思想政治课的探究性学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需要我们认真实验和研究。
二,理论论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即“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要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如何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结合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以及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经过实践与探索,本课题将达到以下目标:
构建一个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平台。网络存在着信息多,杂等问题,通过研究利用网络优势,建立道德,法律,心理,国情……等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相适应的主题网站。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开展探究型学习。让学生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自己选题,加工,探究,得出结论。网络是一把双韧剑,另一方面有负面的有害的影响,作为政治教师如何加强指导和引导,显得更加重要,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思想政治课除了要探索和培养学生正确获取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创造信息能力,发展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外;还应侧重于思想品德的教育,知识的提高与情感,价值观相联系,体现思想政治课特点是对学生品德的要求如何转化为行为,探究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对学生情感,品德,价值观的教育。
(三),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网络环境下探究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结合。网络环境下探究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处理好接受性学习,探究型学习,体验性学习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四,完成条件分析
1,教育部20xx年下达了关于中小学校园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校园网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应用,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还将促进教育理念,教学思想的转变。
2,”数字长宁“的大环境以及我区各中学校园网相继建成。
3,课题组成员均已接受了”未来教育“的培训,对计算机的操作都非常熟练。
4,课题组成员都是思想政治课教学骨干,热爱教育事业,积极参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他们勇于实践,富有探索精神。
组长:沙丽娟
副组长:赵惠勤
成员:曹雪梅 孙玲 张擘 徐恬文 薛智颖 吕海婴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进行,严格操作过程,不断积累资料,调控研究方向。
调查研究法:主要通过问卷,观察,访问等形式,了解中学思想政治课运用网络技术的现状,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学生的认知水平,运用能力,学习兴趣等问题,为本课题针对性地开展研究作准备。
行动实验法:通过研究课堂教学,探讨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结构,在掌握已有软件的基础上,研制部分教学软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积极探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教师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
文献研究法:关注国内外信息技术发展崭新成果与发展动态,研究学习网络环境下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特征,创建信息技术课程的新模式。
六,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xx.5——8)
成立课题小组,写开题报告
搜集相关资料,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能力水平(计算机操作,上网时间)
2,实施阶段(20xx.8——20xx.7)
结合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确立研究专题
师生共同实践,建立主题网站,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实践:
(1)建立初中各年级的主题网站
(2)探索初中思想政治课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3)探索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关系
(4)探索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政治课学生进行探究型学习的教学策略
(5)探索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政治课加强对学生情感,品德,价值观的教育的教学策略。
(6)探索网络环境下初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性学习的评价
3,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20xx.8——12)
最终完成时间:20xx年12月
七,成果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
(2)相关课件和论文
(3)校园网上的主题网站
八,主要参考文献:
上海市中学思想政治课面向二十一世纪行动纲领
王奕标:《现代教育技术与探究性学习的整合研究》
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
王升:《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
胡军荀:《试论网络的优缺点及其对探究性学习的支持作用》
崔允淳,钟启泉等主编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式)解读》
初中探究性学习报告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育作为文化传递的工具,其内容与形式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我国古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有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对象变成教育自己的主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信息社会,学习必须进入生产力要素之中,而且是作为最革命性的因素加进去。教育不再是灌输书本知识与技能,不再只是促进背诵、写作业。教育必须担当起改进学生学习方式的重任。事实上新课程呼唤着、期待着,也直接促进着学习方式的变革。然而学习方式的变革首先需要教学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条件,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主动学习、体验有效思维的时间与空间,需要教师把学生从封闭的课堂、单一的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学会整合多种资源学习,去探索、感受学习的快乐。针对当前体育教育现状,为了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和国家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者于20xx年至20xx年间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开设了部分 “以体育与健康为载体的探究式学习课程”的教育实验研究。
一、课程建设的意义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与健康探究式学习课程是按照时代的特点及其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在教学中调整学习的内容、充实新的学习方式,是对体育与健康学习的一种补充。这种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一种变化着的、还未知晓其基本内容或规律特点的情景中,主动设问和探究,从中发现规律,获取知识和各种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学会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能应对急剧变化环境的能力和创造力。解决了传统教育忽视对信息的获取、知识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的弊端,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和思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
2、课程的构建是现代学习者的需要。“体育与健康”广泛地存在于社会各种不同层次的人群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每一个学生不论其知识多寡、能力大小都会对健康有自己的体会和认识,每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从天真无暇的童年到历经沧桑的老年对健康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感受。把“体育与健康”作为课题研究的载体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从文化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获取“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经验,让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践成为课程的主要内容,确保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与教师、同学一起开发或创新课程,对学生实施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的教育。课程目标的选择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每一位学生沿着自己的内在目的指引而发展,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认知构建新的认知。该课程鼓励学生综合运用中学所学跨学科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对“体育”、“健康”进行完整认识和研究,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认识和构建新的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改变了传统体育理论课中学生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把学生与社会分离,把学习与人的发展分离,学生被动的、零散的、僵硬的学习有关体育与健康的知识的做法。满足学生在开放性的现实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获得亲身体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这样,既保证了向学生进行“体育”、“健康”科学知识教育的需要,又体现了知识性、科学性,着重解决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差的矛盾,体现了自主性、开放性和探究性。
二、课程建设的目标
1、总体目标。以体育与健康主题研究为立足点,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通过以体育与健康主题的专题研究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研究、学会发展、学会协作、学会创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基础性学历和创造性学力水平,夯实“终身学习”的基础。
2、具体目标。
(1)让学生知道研究性学习的性质、方法和原则,知道“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程序,知道健康的科学定义和保持健康的一般方法。
(2)让学生理解探究式学习与传统学习的不同之处,理解它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评价原则。学会通过互联网、图书馆、参观、访问、调查、人际交流等获取、分析、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通过亲身实践构建体育与健康的有关知识。
(3)使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选题、搜集资料、设计问卷、调查访问、分析整理资料、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学术论文或进行科学健身设计。初步学会常见的几种科学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观察法和调查研究法等。
(4)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和体会,使学生养成自主、创新、“大胆求异,细心论证”的科学研究良好习惯,养成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不断完善学生的品质与人格。
(5)让学生通过研究专题的选择、实践,发展学生的个性,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关注科学,关注生命,使学生懂得健身,学会健身,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三、课程建设的内容
以人的健康发展必须与教育、家庭、经济、社会、环境以及人的营养和体育锻炼保持协调的发展为理论,提供“健康与教育”、“健康与环境”、“健康与体育锻炼”、“青春期心理健康”、“与健康”、“健康与营养”、“人的生活习惯与健康”、 “体育与人文”、“体育与生活”、“体育文化与社会发展”、“体育运动欣赏”等背景材料,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查、实验研究、文献材料分析等开放的主体体验实践,让学生思考、分析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现状与未来,从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对问题价值作出判断。
对课程内容的学习要求,一般分成四个层次要求学生分别对待。这四个层次是:认知、理解、掌握、运用。
认知――对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体育与健康的知识、现象或方法形成初步认识。
理解――能说明和解释、科学知识、研究方法、获取信息的方法及其以及能运用其揭示社会生活中的体育与健康的基本原理和锻炼方法。
掌握――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通过探究式的主题活动来说明、解释或论证未知的体育与健康的一般理论、知识和方法。
运用――能在独立或与他人(包括教师)协作的情况下,通过参观访问、考察调查、实验研究、文献材料分析等开放的主体体验实践分析体育与健康的一般问题。
四、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1、课程的实施。探究式课程的实施一般包含:课题的产生,课题组的组成,研究方案的制定和课题研究的结题等几个方面,我们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采用了如下做法:
(1)学生研究课题的产生:通过讲座、介绍经验等使学生了解选题的方法和思路;通过师生之间的座谈、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从生活或学习中发现课题;通过搜集资料、访问专家、实践调查、观察研究获得课题;深入实际,在社会实践中发现、提炼研究课题。
例如,同学们从日常生活入手,把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转化为课题,设计了“生活习惯与健康”;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广泛的调查后发现:富裕后的人们为了保持健康,只注重服用营养品进行药补,而很少关心体育锻炼或环境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学生们设计了“环境与健康”、“营养品与健康”等课题。
(2)学生课题组的组成。根据小组化、自主化和民主化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自己探究的课题在班中自主选择同一课题的研究者,组成2~6人的课题研究小组。
(3)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小组成立后,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研究专题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分析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的步骤,制定好详细的研究方案,并制定“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体育与健康探究学习课题研究计划”。
(4)结题。结题要求学生除了有相应的论文,还要有相应的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结题时学生还要组织论文报告会或答辩会,或进行探究究过程的总结。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不仅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还可以激发继学生续研究、继续学习的热情。
2、课程的学习评价。
(1)评价的信息:探究式学习不考试,评价的信息由平时积累而来。重在过程,参考结果。我们制定了“探究性学习实录”和“探究性学习手册”,学生的每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记载。同时每一个课题组都有实验方案、研究计划、调查报告,每个学生都有研究总结、学习心得,都要参加研究报告的答辩。这些就是评价的重要内容。
(2)评价方法:
A、基础性评价,对研究性学习中的经常性指标,如实验方案、研究计划、研究报告进行评价。
B、发展性评价,通过“探究性学习实录”和“探究性学习手册”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闪光点、发展点、有创新的地方进行评价。
C、激励性评价,奖励优秀研究成果,对有思想、有内容、有创新的课题研究组进行表扬、鼓励,或把他们的研究论文推荐给校报和其他报纸杂志。
(3)评价的结果:建立学分制,把研究性学习评价纳入校本课程统一管理,定为限选课。每周一节,一学期为一个学段,学完一学期经考评获2个学分。
3、课程的组织管理。
(1)建立组织管理机构。构建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探究式学习课程领导小组。设立专职教师。教师定岗定位,责任到人。
(2)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①教学组织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自己研究的课题在按课题的方向自由组成2~6人的课题研究小组。各个小组独立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的活动。
②教师安排:同学们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通过发邀请书,邀请校内外教师、专家、家长或学者参与指导。
③课时安排:每周一节,安排在校本课程时间内。
(3)课程的学习形式:学生以体现自主性、开放性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通过搜集资料、访问专家、分组讨论、听讲座、实践调查、观察研究、实验分析、调查分析等获取信息。
初中探究性学习报告7
我校参加课改已经四年,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改变学生以往的学习方法,是我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衡量本轮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课堂中是以老师为主体,整节课时间都有老师在控制,学生探究的时间几乎没有。结果表明学生的思维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仅仅学到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 “少告知,多探究”,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不要把现成的地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尽量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的探究获得基本的地理理论知识,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充分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所以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关键。以下例举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1:据报道,南极洲有一个比新加坡面积大9倍的冰架从南极冰帽中分离出来。科学家们的判断颇让人担心:炎热夏季即将来临,其他的冰架也频临瓦解边缘,这预示着南极洲的冰河流量将增加,全球海平面将上升,对低地地区将造成危害。全球变暖,冰在哭泣。冰架是覆盖南极大陆的冰层的浮动伸延部分。此次冰架完全瓦解碎片,是30年来发生的此类事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科学家们警告,这一事件是大自然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再次发出警报。
问题:
(1)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哪些?
(2)主要的温室气体有哪些?它们主要来自于哪里?
(3)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哪些后果?
(4)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全球气候变暖?请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案例1是“让学生经历地理问题的研究过程,学会分析,概括地理规律的方法,知道地理知识在人们生产,生活中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环境意识、忧患意识和参与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的课堂时间是学生在交流和探究,而老师只起引领和补充作用。这个过程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
案例2:经调查,目前上海的生活垃圾日产量达1、1万吨,其中废旧塑料制品占了7%,每年排入环境的废旧塑料总量可达29万吨,这中间最为惹眼的是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由于管理不善,处理困难,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河面上、绿化带中、铁路两旁以及中小道路上,一只只白色的发泡塑料餐盒被随意乱扔,以致“白色污染”一词逐渐成为废旧塑料污染环境的代名词而家喻户晓。
问题:
(1)何为“白色污染”?
(2)“白色污染”的根源在哪里?
(3)政府采取了那些措施治理“白色污染”?
(4)你可以身体力行的做些什么?
案例2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在这个目标中最关键的是“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整个课堂把学生引入到“探究――发现――提问――解疑”的主动学习、探究过程中,让学生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活动,学生受益匪浅,进而增进了学好地理的信心。
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大多数教师是知道的,而且还有许多教师尝试过“少告知,多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但尝试的结果是“理论上是对的,实践中是行不通的”,道理很简单,因为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初中探究性学习报告8
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学中,探究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课前就必须精心准备每一个实验。只有教师精心选择实验器材,排除一些可能遇到的失败因素,才能确保在课堂上万无一失,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物理探究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初中物理探究课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学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不能光靠教师的讲解。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参与性。有一次,有一个教师在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与液化》的实验教学中,他在上课前就事先按实验教学的方案把要实验的器材都准备好,学生不需要动手就可以开始实验。上课时,他又把实验的步骤详细地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按他的实验要求,一步一步地去完成。每完成一个实验步骤,他都要求学生把实验的结果写在实验报告上。实验结束了,实验报告也就写好了。全班45个学生的实验步骤一样,实验的结果也就一样。从表面上看,这个教师的这一节课是非常成功的,所有的实验报告全是优秀。可仔细地想一下,问题就多了。
1、在课堂上学生都是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去一步一步地做实验,学生在实验中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自己去做实验准备,也不需要考虑实验结果。这种没有思考,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实验,不可能激发学生去探究的愿望,也不可能收到体验性的实验效果。
2、实验过程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是学生做实验的关键过程,由于实验条件、步骤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实验结果,也会有许多实验的假象。比如,给实验对象加热。由于火苗达到大小、时间的长短、接触面积的不同,都会有不同的温度出现,可教师在每一个实验阶段,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告诉学生写在实验报告上,学生就失去了观察和探究的机会。
二、物理探究教学要做精心的准备:
学生的主动探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探究性课程的教学中,要精心地准备。例如,那节物理公开课,单从教学设计来看,是非常好的。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生活性,水的沸腾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但又往往不被学生注意的生活现象。由于学生缺少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地去完成了实验,写出了实验报告,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师过于强调了实验的步骤和环节,可又忽视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作用,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习探究,但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指导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比如,在水的汽化的实验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水汽化的过程,探究性地去思考水的汽化的条件和条件的实现过程,加热时水实现汽化的基本条件,但水的汽化还与时间、温度及容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各种条件加以对比,用不同的实验条件去进行水的汽化实验,才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精神。
同样,在这个《汽化与液化》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帮学生准备好实验的条件和器皿,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带来实验器皿,上课时,有的学生带来了煮饭的铝锅,有的带来电饭锅,还有的带来的是饮料盒,实验时学生自己动手,用自己带来的实验工具给水加热。最快的铝制品饮料用酒精灯,给温水加热仅需2~3分钟就能沸腾,效果非常好。另外,我们还用过化学实验室的烧瓶,预热后不加石棉网直接利用单芯酒精灯加热,加热效果更快。
物理教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探究性,在实验和教学中,教师要联系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去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究。例如,在水容器加热的过程中为了玻璃器皿的安全,要求在玻璃器皿下面放上石棉网。在安全措施具备的条件下,我们在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可以让学生拿掉石棉网,看看水温的反应,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拿掉石棉网后水沸腾比不拿掉石棉网要快得多。学习和实验中的探究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探究性学习是学生的自我研究:
新课程的.核心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学习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初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动手的实验教学内容,这些实验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要通过教学和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感悟实现自我研究和探究。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要把握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大力开展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丰富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课前根据教材要求精心选择实验器材,先自我演示,排除一些可能遇到的失败因素,才能确保课堂实验的安全。学生也能在实验中得到锻炼,在不断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的物理教学,要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和课程,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崭新的课题和内容。物理的探究课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动手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探究性学习报告】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策略论文10-09
初中化学中的探究性学习论文03-22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03-21
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10-15
在初中化学课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思考10-08
探究性学习数学教学论文10-11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论文10-09
探究性学习体会心得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