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实验报告(通用16篇)
在当下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机实验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机实验报告 1
(一) 实验目的
1.学习电机实验的基本要求与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2.认识在直流电机实验中所用的电机、仪表、变阻器等组件及使用方法。
3.熟悉他励直流电动机(即并励直流电动机按他励方式)的接线、起动、改变电机转向与调速的方法。
(二) 设计心得
通过本次实习得到很多以前不了解的知识,加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知道了直流电动机的特性的额定控制。我觉得这次的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足点都是很好的,让我们在把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过程中,复习了知识,又动手实践一番,了解了电动制作的过程,学会了对电机的各种试验的方法步骤,遇到问题和故障时,懂得如何解决。
首先,感谢学校和老师给我们这个一次实训机会,了解这些东西,老师我们这么多天来的关心,每一次一次的失败,得到的是老师的鼓励,让我我知道干我们一行额只有通过一次一次的失败,总结教训才能获得成功的。做事一定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不能有一丝的马虎。
再次,在上课时不理解的、不太清楚的,在这里得到一个正面的认识,学以致用,以前总是知道自己学的东西是干什么的,现在知道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有了这次经验,知道做事不能一口吃个胖子。谢谢老师。工厂的生活过过!那是一种快的节奏的生活,我们的生活是很慢的那种,通过实践学习的!
一、电机实训部分
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1)定子
定子铁心:导磁和嵌放定子三项绕组, 0.5mm硅钢片冲制涂漆叠压而成,内圆均匀开槽,槽形有半闭口、半开口和开口槽三种,适用于不同的电机定子绕组。
电枢绕组:绝缘导线绕制线圈,由若干线圈按一定规律连接成三项对称绕组,交流电机的定子绕组成为电枢绕组。
(2)转子铁芯:导磁和嵌放转子绕组,0.5mm硅钢片,外圆开槽
转子绕组:分为笼型和绕线型两种
笼型绕组:其电路为铸铝或铜条
绕线型绕组:对称三项绕组星型接法
气隙:中小型电机的气隙为0.2—2mm
(3)工作原理
定子三相对称绕组,接通三相对称电源,流过三相对称电流,产生旋转磁场(电生磁),切割转子导体,感应电势和电流(磁变生电),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电磁力的作用,形成电磁转矩(电磁生力),使转子朝着旋转磁场旋转的方向旋转。
2、直流电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直流电动机的结构
直流电动机主要由磁极、电枢、换向器三部分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直流电动机的主要结构
磁极。磁极是电动机中产生磁场的装置,如图2所示。它分成极心1和极掌2两部分。极心上放置励磁绕组3,极掌的作用是使电动机空气隙中磁感应强度的分布最为合适,并用来挡住励磁绕组,磁极是用钢片叠成的,固定在机座4(即电机外壳)上,机座也是磁路的一部分。机座常用铸钢制成。
图2 直流电动机的磁极及磁路
1-极心 2-极掌 3-励磁绕组 4-机座
电枢。电枢是电动机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部分。直流电动机的电枢是旋转的,电枢铁心呈圆柱状,由硅钢片叠成,表面冲有槽,槽中放有电枢绕组。
换向器(整流子)。换向器是直流电动机的一种特殊装置,主要由许多换向片组成,每两个相邻的换向片中间是绝缘片。在换向器的表面用弹簧压着固定的电刷,使转动的电枢绕组得以同外电路联接。换向器是直流电动机的结构特征,易于识别。
(2)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当电流经过电刷流入电枢绕组根据电磁定律通电导体(即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电磁力的作用,在电枢受到电磁力的作用下形成电磁转矩,克服组转矩驱动转子转动,实现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3、电机的拆卸步骤
(1)切断电源,拆开电动机与电源的接线,并对电源线线头作好绝缘处理。
(2)脱开皮带轮或连轴器,松掉地脚螺栓。
(3)拆卸皮带轮或连轴器。
(4)拆卸风罩、风扇。
(5)拆卸轴承盖和端盖,对于绕线式电动机,先提起和拆除电刷,电刷架和引出线。
(6)抽出或吊出转子。
4、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的方法和区别
(1)星形连接的三个绕组,每一端接三相电压的一相,另一端接在一起,不接任何一相电,也可不接零线,这样每个绕组的电压是相电压,也就是每相对地的电压,也就是通常指的220V。
(2)三角形接法是三个绕组首尾相连,在三个联接端分别接三相电压,每个绕组的电压是相电压,也就是相相之间的电压,通常是指的220的√ ̄3倍,380V
二、仪表实训部分
DT862-4型三相四线直接接入式有功电度表线路图
DD862-4 单相电能表直接接入式电度表线路图
(4)测量时不准改换量程。需要改换量程时,把被测导线从钳口中退出后方可进行。
(5)使用钳型电流表时应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潮湿和雷雨天气不可在室外使用。
(6)测量完毕,一定把开关放在最大量程的档位,以免下次使用时未经选择量程而被测电流又较大而损坏仪表。
三、拖动实训部分
1、设计课题:电动机正反转启动反接制动
2、设计电路图:
(1)实验原理图
(2)元件布局图
3、实验设备、仪器、仪表:万用表一块、鼠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一台、接线端子一个、负荷开关一个、熔断器5个、交流接触器3个、热继电器一个、控制按钮3个,速度继电器(由两个电位器替代)、工具一套、导线若干。
四、实验心得
在实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工具的重要性,以及熟练使用工具所带来的.极大便利。在此次实训中,老师所强调的公益性在实训中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慢慢体会到工艺性也是为电路的性能提高而设计的,所以讲求工艺性也必是一个好的电工所应具备的技能。电工是一个要求有严谨态度的职业,这说明细微之处可见大,设计电路应保证良好的工作性能以及方便检修检测的性能。熟练掌握电机结构和使用工具会给拆装带来极大便利,对于仪表的使用也应是在掌握仪表功能的基础上。综上可得基础和态度对于一个电工有着必然的重要性。在这次实习中,我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也会对我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会不断努力,攀登人生的最高峰。此次实习虽已结束,时间不长,但却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使我看到了自己的长处,并锻炼了我各方面的能力。
电机实验报告 2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参数计算、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2、了解用MATLAB软件工具对系统的电流环和速度环作PI调节器设计。
3、熟悉对系统进行仿真的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过程
1、设计要求
(1)静态指标:无静差
(2)动态指标:电流超调量小于等于5%;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小于等于10%
2、电流环设计
(1)确定时间常数:经计算得电流环小时间常数之和为0.0037s
(2)选择电流调节器结构:采用PI调节器
(3)计算电流调节器参数:电流调节器超前时间常数为0.03s,ACR比例系数为1.013
(4)校验近似条件:均满足近似条件
(5)计算调节器电阻电容:按照计算得出的电阻电容参数,电流环可以达到的'动态跟随性能指标为4.3%,小于5%,满足设计要求3、转速环设计
(1)确定时间常数:经计算得转速环小时间常数之和为0.0174s
(2)选择转速调节器结构:采用PI调节器
(3)计算转速调节器参数:ASR超前时间常数为0.087s,ASCR比例系数为11.7
(4)校验近似条件:均满足近似条件
(5)计算调节器电阻电容
(6)校核转速超调量:转速环可以达到的动态跟随性能指标为8.31%,小于10%,满足设计要求
4、电流闭环控制系统仿真图1电流环仿真模型
5、转速环仿真设计
图2转速环仿真模型
6、不同PI参数下仿真图对比
表1中序号1为以KT=0.25的关系式按典型I系统设计得到PI调节器的阶跃仿真结果图,可以看出此时无超调、但上升时间长;序号2为以KT=0.5的关系式按典型I系统设计得到PI调节器的阶跃仿真结果图,可以看出此时超调量小、上升时间较短,兼顾了稳定性和快速性;序号3为以KT=1的关系式按典型I系统设计得到PI调节器的阶跃仿真结果图,可以看出此时上升时间短、但超调大;序号4为开环时仿真结果图,可以看出系统将不会达到稳态。因此序号2的电流、转速调速调节器的设计合理。
三、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参数计算、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学会了使用MATLAB软件对系统的电流环和速度环作PI调节器设计,熟悉了对系统进行仿真的步骤和方法。
电机实验报告 3
一、实验电路图
按图接线:
图中直流发电机G选用DJ15,其额定值PN=100W,UN=180V,IN=0.5A,nN=1600r/min。校正直流测功机MG作为G的原动机(按他励电动机接线)。MG、G及TG由联轴器直接连接。开关S选用D51组件。Rf1选用D44的1800Ω变阻器,Rf2选用D42的900Ω变阻器,并采用分压器接法。R1选用D44的180Ω变阻器。R2为发电机的负载电阻选用D42,采用串并联接法(900Ω与900Ω电阻串联加上900Ω与900Ω并联),阻值为2250Ω。当负载电流大于0.4A时用并联部分,而将串联部分阻值调到最小并用导线短接。直流电流表、电压表选用D31、并选择合适的量程。
二、实验器材
三、实验步骤
(1)测空载特性
1)把发电机G的负载开关S打开,接通控制屏上的励磁电源开关,将Rf2调至使G励磁电流最小的位置。
2)使MG电枢串联起动电阻R1阻值最大,Rf1阻值最小。仍先接通控制屏下方左边的励磁电源开关,在观察到MG的励磁电流为最大的条件下,再接通控制屏下方右边的电枢电源开关,起动直流电动机MG,其旋转方向应符合正向旋转的要求。
3)电动机MG起动正常运转后,将MG电枢串联电阻R1调至最小值,将MG的电枢电源电压调为220V,调节电动机磁场调节电阻Rf1,使发电机转速达额定值,并在以后整个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此额定转速不变。
4)调节发电机励磁分压电阻Rf2,使发电机空载电压达U0=1.2UN为止。
5)在保持n=nN=1600r/min条件下,从U0=1.2UN开始,单方向调节分压器电阻Rf2使发电机励磁电流逐次减小,每次测取发电机的空载电压U0和励磁电流If,直至If=0(此时测得的电压即为电机的剩磁电压)。
6)测取数据时U0=UN和If=0两点必测,并在U0=UN附近测点应较密。
7)共测取7~8组数据,记录于表中
(2)测外特性
1)把发电机负载电阻R2调到最大值,合上负载开关S。
2)同时调节电动机的.磁场调节电阻Rf1,发电机的分压电阻Rf2和负载电阻R2使发电机的IL=IN,U=UN,n=nN,该点为发电机的额定运行点,其励磁电流称为额定励磁电流IfN,记录该组数据。
3)在保持n=nN和If=IfN不变的条件下,逐次增加负载电阻R2,即减小发电机负载电流IL,从额定负载到空载运行点范围内,每次测取发电机的电压U和电流IL,直到空载(断开开关S,此时IL=0),共取6-7组数据,记录于表中。
四、实验数据及分析
1、空载特性数据:
2、特性曲线:
3、数据分析:
空载运行时电枢电压Ia=0,电枢回路中没有电阻压降,所以空载电压就等于电枢感应电动势,即U0=Ea。又因为发电机转速恒定,故电动势Ea与主磁通成正比。另一方面,因为励磁绕组匝数恒定,故励磁磁动势Ff与励磁电流If成正比,所以空载特性曲线U0=f(If)与磁化曲线形状相似。
4、外特性数据:
5、特性曲线:
6、数据分析:
由图表可看出,他励直流发电机的外特性曲线略微下垂。电压下降原因可由电压方程式得出。随着负载电流的增大,电枢反应的去磁作用增大,使气隙磁通略微减小,从而电枢感应电动势也随之减小;另一方面,随着电枢电流增大,电枢回路的电阻压降增大,两方面原因都使得发电机的端电压下降。
电机实验报告 4
一、实验目的
1.能够制作I/O分配表;
2.能够独立完成程序的编辑;
3.能够调试并运行程序;
4.能够学以致用,把所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来控制电机的运行;
5.能够在所学习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让电机有一些新的'功能;
二、实验内容
(1)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及运行(必须实现)
(2)可以延时自动切换正反转,可以手动,或者其他控制想法,可自由发挥。视实现难度评分。
I/O分配表
输入信号正转开关SB1反转开关SB2停止输出信号正转反转
程序:
I0.0I0.1I0.2Q1.0Q1.
三、小结与体会
通过本次试验,使我对“运动控制系统”这门课程中电机的运行有了形象直观的了解,通过程序控制电机的启停,以及正反转的转换,形象的展现出在理论课上所学习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在编辑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麻烦不少,就像正反转不能同时运行,否则会损坏电机,因此在编程时的自锁与互锁就尤为重要,而且三相电的连线方法也必须正确,否则无法正常运行。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战胜困难,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最终取得了胜利的果实。
电机实验报告 5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各主要单元部件的原理。
2.熟悉电力电子及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的结构及调试方法。
3.熟悉MCL-18,MCL-33的'结构及调试方法
4.掌握双闭环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试步骤,方法及参数的整定。
二.实验内容
1.各控制单元调试
2.测定电流反馈系数。
3.测定开环机械特性及闭环静特性。
4.闭环控制特性的测定。
5.观察,记录系统动态波形。
三.实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双闭环晶闸管不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由电流和转速两个调节器综合调节,由于调速系统调节的主要量为转速,故转速环作为主环放在外面,电流环作为付环放在里面,这样可抑制电网电压波动对转速的影响,实验系统的控制回路如图1-8b所示,主回路可参考图1-8a所示。
系统工作时,先给电动机加励磁,改变给定电压的大小即可方便地改变电机的转速。ASR,ACR均有限幅环节,ASR的输出作为ACR的给定,利用ASR的输出限幅可达到限制起动电流的目的, ACR的输出作为移相触发电路的控制电压,利用ACR的输出限幅可达到限制min和min的目的。
当加入给定Ug后,ASR即饱和输出,使电动机以限定的最大起动电流加速起动,直到电机转速达到给定转速(即Ug=Ufn),并出现超调后,ASR退出饱和,最后稳定运行在略低于给定转速的数值上。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33组件
3.MEL—11组件
4.MCL—18组件
5.电机导轨及测速发电机(或光电编码器)
6.直流电动机M03
7.双踪示波器
8.万用表
五.注意事项
1.三相主电源连线时需注意,不可换错相序。
2.系统开环连接时,不允许突加给定信号Ug起动电机
电机实验报告 6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机电一体化创新设计项目
课程代码:xxx
学分和总学时:3学分72学时实验(上机)
学时:30学时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选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二、课程内容与实验目的:
本项目课程以德国慧鱼公司生产的机电产品模型为对象,学生通过装配机电设备模型,对设备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从而完成综合性的设计训练过程。虽然用模型学生可装配出各种各样的产品,但学生学习的重点是选定其中一个产品进行分析研究;对产品进行编程运行,检验其功能、性能等效果;初步掌握开发、设计一个产品的有关过程;学习查阅资料,为自己的设计和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工科教学重理论教学,轻实践环节的现状,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较全面地掌握各类机械机构,机电一体化机构、计算机编程等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简明扼要的介绍各类装置之后,对指定装置进行测绘,学生完成所有零件图、部件图、最后完成总装图设计。根据学生的能力,还可进行相关的改进设计、动画设计等。在设计过程中,学生还可接触到机械装备的控制、驱动、传动的技术,学习机械制造中的工艺、工装、测量等知识。
三、实验教材与实验考核
本课程通过对指定的装置或模型进行测绘和设计,设计时采用三维设计软件,使学生对设备的结构和组成等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对机械装置的设计过程和设计要点有基本概念,为完成后面的设计任务,以及完成将来的学习任务提供思维源泉。
实验教材有实验指导书、实验设备供学生使用。项目过程中学生要自学Solidworks等三维设计软件,独立的完成课程内容。
实验考核评分参考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设计图纸的质量,以及答辩的情况给定。比例基本参考如下:平时成绩10%,实验报告成绩10%,设计图纸的质量40%,答辩的情况40%。
四、实验项目内容
实验前,要求学生掌握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相关的`实践知识,熟悉所用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实验时,学生必须自己动手,完成本实验指导书规定的实验内容。
实验学生以班为单位,三人为一小组。每组学生在规定的学时数内根据老师指定,自行完成机械装置的模型的拼装搭建及其它工作。然后以电子版和书面的形式提交:机械结构设计建模;完成指定轨迹规划的控制程序编程;不少于1000字的设计、编程分析报告。
电机实验报告 7
一、实验目的
1、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
2、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机械结构以及元件的工作原理的理解,深入研究其作用。
3、加深机电一体化含义的理解,以机械机构为主,辅之以相关的控制结构,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机械的相关动作。
4、区分开关的两个不同的作用,一是限位,二是作为计数器使用。
二、实验要求
1、实验前,先参观包装袋的成型剪裁机器,了解其相关的工作原理,以及所使用的电动机和传感器,开关的作用。
2、完成两个机器的组装,并编写相关的实验报告和草图,三维图。3、明确自己所在小组所作的工作,以及自己所做的工作。
三、项目内容
1、所在小组完成的是柱式机器人,该机器人主要用于对物件的搬运,实现物件的水平移动,上下移动以及圆周运动。所用到的主要机械零件是齿轮,利用齿轮之间的相互配合传动来实现搬运。该柱式机器人所用到的电动机有4个,分别用于控制圆盘的旋转,升降臂的运动,以及臂的前后运动和夹紧运动。所用到8个传感器,分别用于限位开关和计数器。限位开关是主要用于限制相关机械结构的运动位置,包括圆盘的旋转位置,臂的前后和上下运动,防止运动过位,出现控制问题。起计数器作用的传感器臂的上升,以及机械手的夹取动作,实现相关的运动要求。由相关的机械零件的相互配合,实现开关计数器的工作,通过其工作带动相关部件的工作。该机器人利用直齿圆柱齿轮以及锥齿轮等机械零件来实现运动的传递,再配合以电动机,传感器和计算机的控制,来完成机械运动。体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
2、我在小组中所完成的工作是:机械手柱机构装置的设计,包括主要是上升机构的运动以及整个装置的支撑。在这个结构中,有一个电动机,用于悬伸臂
3、竖直方向上的直线运动。还有2个传感器,分别起到计数器和限位的作用。限位开关主要是用于控制悬伸梁上升到最高位置的限位作用;计数器用的开关主要是用于由其发出脉冲,控制悬伸梁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实现点动控制。中间通过一根螺杆来控制悬伸臂的竖直方向运动。螺杆的不断旋转,悬伸臂也随之运动。
四、机械手简介
mechanicalhand,也被称为自动手,autohand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
机械手主要由手部、运动机构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手部是用来抓持工件(或工具)的`部件,根据被抓持物件的形状、尺寸、重量、材料和作业要求而有多种结构形式,如夹持型、托持型和吸附型等。运动机构,使手部完成各种转动(摆动)、移动或复合运动来实现规定的动作,改变被抓持物件的位置和姿势。运动机构的升降、伸缩、旋转等独立运动方式,称为机械手的自由度。为了抓取空间中任意位置和方位的物体,需有6个自由度。自由度是机械手设计的关键参数。自由度越多,机械手的灵活性越大,通用性越广,其结构也越复杂。一般专用机械手有2~3个自由度。
机械手的种类,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液压式、气动式、电动式、机械式机械手;按适用范围可分为专用机械手和通用机械手两种;按运动轨迹控制方式可分为点位控制和连续轨迹控制机械手等。
机械手通常用作机床或其他机器的附加装置,如在自动机床或自动生产线上装卸和传递工件,在加工中心中更换刀具等,一般没有独立的控制装置。有些操作装置需要由人直接操纵,如用于原子能部门操持危险物品的主从式操作手也常称为机械手。机械手在锻造工业中的应用能进一步发展锻造设备的生产能力,改善热、累等劳动条件。
五、实验的机械手模型说明
1、机械手简介
查找相关资料得知实验室所提供的模型是“四自由度机械手”慧鱼模型,又称之为4D机械人,它能够实现四个自由度分别是底座的旋转、机械手的前后移动、机械臂的上下移动和机械手部的夹紧和放松。因此操作范围大,灵活性好。该机械手四需要驱动个地方均采用的动力源为直流电机。
该机械手是通过计算机LLwine控制软件,按照轨迹规划,编辑模型的指令程序,指令程序实现定时等信号的输出,再经过信号接口盒,转变输出较强电信号,足以驱动电机,同时可以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和通电时间,从而控制机器模型进行正确的运动状态。
该系统电机只需要恒定的速度转动,通过电信号来控制电机实现。加速度不需要控制,正常启动电机即可。在位移控制上,机械手的所有运动都有行程限位开关控制推杆前后移动的极限位移。
2、本人主要负责的机械手柱机构设计
(1)总设计图
(2)主要部分说明
限位开关主要是用于控制悬伸梁上升到最高位置时的限位作用;
计数器用的开关主要是用于由其发出脉冲,控制悬伸梁竖直方向的直线运动,实现点动控制。
悬伸梁的上升下降主要靠螺杆与螺母的的旋转运动配合下完成。
(3)柱式机械手总装配图
结合其他组员的模型,完成总装配图。
六、设计内容和方案的说明
结合前面对实验室机器人模型的说明,我们可以得出本次实验所拼接的机械手,其具有能在水平面上绕底座转动,机械手能够做里外伸缩移动并在垂直平面上实现摆动。
机器手具有四个自由度,有旋转台转动的自由度、手臂支架前后移动的自由度、机械手臂上下摆动的自由度和机械手夹紧(放松),总共四个自由度,所以需要四个电机进行驱动。
因此设计主要是根据实验室里的四自由度机械手所实现的功能进行仿真设计的,一开始先参照实验室模型画出整体的结构原理图,再根据原理图进行零部件的设计与建模。
机械手先放松,通过机械手臂上下移动机构下降到限定的高度,机械支架向前移动到指定的位置;然后机械手夹紧工件,机械手臂向上移动到安全的高度,机械支架向后移动到指定位置;通过旋转台转动到指定的位置,然后手臂向下移动,手指放松把工件放到指定位置。
电机实验报告 8
一、实验目的
理解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测量并绘制不同负载条件下直流电动机的'速度-转矩曲线。
掌握通过改变电源电压来调整电动机输出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直流电动机
可调直流电源
转速计
扭矩传感器
连接线若干
负载装置(如滑轮系统)
三、实验步骤
将直流电动机连接至可调直流电源,并确保所有连接稳固可靠。
使用转速计和扭矩传感器分别测量空载状态下电动机的转速和扭矩。
分别向电动机施加不同的负载,记录每次变化后的转速和扭矩值。
改变电源电压,重复步骤2~3,观察不同电压下电动机性能的变化。
四、数据分析
基于收集到的数据点,绘制速度-转矩曲线图,并讨论当负载增加时,电动机性能如何变化;同时对比不同电压水平下的表现差异。
五、结论
简要概述本次实验的主要发现,包括但不限于直流电动机在各种条件下的工作效率、稳定性等关键指标。
电机实验报告 9
一、实验背景与目标
介绍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概念及其广泛应用领域;明确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启动方式对异步电动机启动性能的影响。
二、所需器材
异步电动机
交流电源
启动电阻箱
电流表
电压表
计时器
三、实验方法
详细描述采用直接启动法与星三角启动法两种方案的具体操作流程。
四、实验记录
创建表格用于记录每种启动方式下的启动时间、最大启动电流等重要参数。
五、结果讨论
比较两种启动策略之间的优缺点,特别是从能耗角度出发进行深入探讨。
六、心得总结
分享个人对于异步电动机启动特性的`理解,以及对未来学习方向的一些思考。
电机实验报告 10
1. 实验目的
测量并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参数,如转速、输出扭矩和效率。
学习如何使用相关仪器对电动机进行性能测试。
2. 实验设备与材料
直流电源
转矩测量装置
转速计
多功能电表
待测直流电动机
3. 实验原理
简要介绍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其主要性能指标的定义。
4. 实验步骤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所有实验器材。
逐步调整输入电压,并记录下对应条件下的转速、电流等值。
使用转矩测量装置测定不同负载情况下的输出扭矩。
计算各状态下的效率。
5. 数据记录与处理
提供表格形式的数据记录模板,并说明如何根据这些原始数据计算出所需的性能指标。
6. 实验结果分析
基于收集到的数据,绘制图表展示电动机在不同工作条件下表现的`变化趋势,并对其原因做出合理解释。
7. 结论
总结本次实验的主要发现,并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或改进建议。
电机实验报告 11
1. 实验目的
探索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过程及其特点。
分析影响启动性能的因素。
2. 实验设备与材料
三相交流电源
启动电阻器(可选)
电流钳
电压表
时间继电器
待测三相异步电动机
3. 实验原理
概述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及其启动机制。
4. 实验步骤
设置合适的实验环境,确保安全。
在无载荷情况下启动电动机,观察并记录启动瞬间的最大电流。
通过改变启动方式(直接启动/星形-三角形转换)重复上述过程。
如有条件,还可以尝试添加启动电阻来观察效果差异。
5. 数据记录与处理
记录每次试验中的最大启动电流、稳定运行后的电流等关键数值,并据此计算启动时间等信息。
6. 实验结果分析
对比不同启动方法下的`实验结果,讨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适用场景。
7. 结论
综合分析所得数据,给出关于提高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动性能的有效建议。
电机实验报告 12
课程名称:电机拖动基础
实验项目名称:单相变压器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空载和短路实验测定变压器的变比和参数。
通过负载实验测取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实验步骤与内容:
空载实验:测取空载特性U0=f(I0),P0=f(U0),并根据数据计算得到铁损耗PFe、励磁电阻Rm、励磁电抗Xm、电压比k。
短路实验:测取短路特性Uk=f(Ik),Pk=f(I)。
负载实验:保持U1=U1N,cosφ2=1的条件下,测取U2=f(I2)。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填写空载、短路和负载实验的数据表格。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相关特性曲线。
问题讨论:
在实验中各仪表量程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为什么每次实验时都要强调将调压器恢复到起始零位时方可合上电源开关或断开电源开关?
实验的体会和建议。
电机实验报告 13
课程名称:电机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直流并励电动机实验
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用实验方法测取直流并励电机的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
掌握直流并励电机的.调速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
D17直流并励电动机、测功机、实验工作台
实验步骤与内容:
记录电动机的名牌数据,如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功率、额定转速和额定励磁电流。
启动电动机,调整测量设备,记录额定点和空载点的数据。
在保持额定电压和额定励磁电流不变的条件下,逐次减小电动机的负载,测取电动机输入电流、转速和测功机转矩。
改变电枢端电压和励磁电流进行调速实验,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数据记录、处理与分析:
绘制工作特性和机械特性的曲线图。
计算电动机的效率、输出功率和电枢电流。
分析改变电枢端电压和励磁电流对电动机转速的影响。
电机实验报告 14
课程名称:电机学
实验项目名称:电机维修与测试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电机的维修与测试方法。
实验内容与步骤:
对电机进行外观检查,确认无损坏和松动。
使用兆欧表测量电机的绝缘电阻,确保符合规定值。
进行耐压试验,检查电机的绝缘强度。
拆卸电机,检查内部结构和部件的完好性。
对损坏的`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
重新组装电机,并进行空载和负载测试,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记录绝缘电阻、耐压试验电压和电流等数据。
记录空载和负载测试时的电压、电流、转速和转矩等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机的性能和维修效果。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电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了电机的维修与测试方法。实验数据表明,维修后的电机性能良好,符合使用要求。
电机实验报告 15
实验名称:直流电动机性能测试
实验目的:
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测试并分析直流电动机在不同负载下的转速、电流等参数变化规律。
掌握使用相关仪器设备测量电动机性能的方法。
实验器材:
直流电源
转速计
万用表
可调电阻器
直流电动机
实验步骤:
将直流电动机连接到直流电源,并通过可调电阻器调节输入电压。
使用转速计测量空载状态下(即没有外加负载)电动机的转速。
在保持输入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负载,记录每次改变后电动机的转速及通过其的电流值。
分析数据,绘制转速-负载曲线图和电流-负载曲线图。
实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绘制图表,并对图表中的趋势做出解释。
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其可能的原因。
对比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差异,并尝试给出合理的解释。
结论: 简要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发现以及对直流电动机特性的理解。
电机实验报告 16
实验名称:交流异步电动机启动特性研究
实验目的:
理解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工作机制。
研究不同启动方式对电动机启动性能的影响。
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启动方法以满足特定应用场景的需求。
实验器材:
三相交流电源
交流异步电动机
启动器(如星三角启动器)
电流钳表
继电器控制电路
实验步骤:
连接好所有实验所需设备,并确保安全措施到位。
使用直接启动法启动电动机,记录启动瞬间的最大电流。
更换为星三角启动方式重复上述操作。
比较两种启动方法下电动机的表现差异。
实验结果与分析:
列出两种启动条件下测得的`数据,并对其进行比较。
分析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探讨各种启动方式适用的情况。
结论: 基于实验结果提出关于如何优化交流异步电动机启动过程的一些建议。
【电机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电机实习报告04-27
实验报告11-15
实验报告06-21
化学的实验报告11-16
电路实验报告11-23
实验报告范文02-06
实验报告 范本02-02
关于实验报告02-17
生物实验报告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