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篇1
[内容摘要]: 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一个老课题,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加快群众增收步伐的重要保证。额尔古纳市在全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具有代表性,并且尤其独特特点。本文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做了详细了解,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额尔古纳市、农业产业化、农牧场、企业、政府、政策
额尔古纳市是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西北麓,呼伦贝尔草原北端,额尔古纳河右岸。地理坐标北纬50°01′~53°26′、东经119°07′~121°49′,是内蒙古自治区纬度最高的市,也是中国最北的边境城市。总面积2.8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7万人。
额尔古纳市境内下辖6个农牧场:上库力农场、拉布大林农场、三河马场、苏沁农场、恩和农场、室韦农场。农副土特产丰富,盛产大麦、小麦、油菜等,养殖牛、羊、马、猪、鸡、鸭、鹅等,是全国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
一、额尔古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一)发展现状
据调研,目前额尔古纳市企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第三产业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及产品单一、管理粗放等问题。由于企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对农业和职工的辐射面狭窄,带动能力不强,呼伦贝尔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额尔古纳市内农副产品总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到1%。
2、经费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低。农产品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企业必须在农产品收获季节购进大量原料,需要集中收购的流动资金量大。且农产品加工业属微利行业,企业自身积累少,资金来源渠道主要靠银行贷款,而银行信贷权限上收和现行的信用评级制度,加上一些企业诚信度较低的影响和金融机构营销意识方面的问题,造成企业很难得到贷款的支持。许多产品质量好,发展前景大的企业,难以扩大生产。如绿宝等企业因资金问题而不能再进行第三产业生产。由于生产资金紧缺,企业在新产品、新技术上的研发投入甚微,多数企业缺乏适应农产品加工发展的技术储备和技术支撑,特别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3、企业无稳定原料基地,产业链条难以延伸。目前额尔古纳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大的少、小的多,未建有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绝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所需原料大都来自市场,种植者生产无计划,销售无方向,加工者原料无保障,供货时间难以落实,且同行业在原料收购上恶性竞争,产品质量不保,订单合约履行率低,以致种植者和加工经营者的产销利益关系不稳定。由于加工与产地原料生产脱节,产品质量无保证,产业链难以延伸,加工企业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4、人才缺乏,企业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仍沿用“家族式”、“作坊式”生产管理方式,产权单一,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经营理念滞后,特别是外向型企业的管理和对外业务交往人才奇缺。部分企业满足现状,依赖政府的思想严重,大流通、大市场观念不强,机制不灵活,管理不科学的问题普遍存在。
5、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外部环境仍然欠优。农产品加工企业投入大、风险大、回报低,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扶持。虽然国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些扶持政策,但还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而且落实起来比较困难。政府一些部门职责不清,调控、权力和服务责任的职能都不到位。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阻力和制约因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主要体现在“一低三滞后”:一是农场与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结度低。农场与企业之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农企合作方式单一,大多数农场与加工企业的联结仍然只限于松散的利益合作关系,在特色产业发展中获益还有较大局限性,共担共享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没有真正形成。二是特色原料基地规模滞后。加工型企业在一个地方投资建厂,首先需要的就是有特色的原料保障,而额尔古纳市由于特色种植业起步发展晚,可供加工的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偏少偏小,加之所种植的作物品种杂、生长期短,短时期内还不能达到精深加工要求。三是农产品加工水平滞后。全市除春蕾麦芽厂基本能够加工生产一些基础产品外,在经济作物加工方面目前还没有一个精深加工企业,谈不上核心竞争力和科技水平。要引进真正有实力、有信誉的龙头企业非常困难,而培育当地农业经纪人又需要很长时间。四是产品品牌培育滞后。由于市场开拓力度不够,当前额尔古纳市还没有一个在外面叫得响的农业品牌,市场竞争力较弱。
(三)对策与建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加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农产品加工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确定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加速科技创新进程,推进额尔古纳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跳跃式发展,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加强领导,明确发展思路。一是政府要充分认识农产品加工在全市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作用,继续加大必要的行政推广力度。二是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思路上,建议实施三大战略、实现三个转变。三大战略:科技创新战略、精品名牌战略、质量安全战略;三个转变: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变,由小批量加工向适度规模生产转变。
2、加快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设,提升龙头带动能力。一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优势产业带、特色产业片、特色产业乡镇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农垦企业的'加工转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居民增收。按照基地专业化、布局区域化、产品商品化、加工配套化的思路,调整和优化全市农业结构。二是理顺产加关系,规范订单行为。在订单过程中,村委会或农村专业合作社应做为订单生产的组织者,形成居委会或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农场生产、企业加工的生产经营模式。三是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建设经营自己的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四是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加快标准化生产进程,完善质量监测体系,加强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的管理和监督,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
3、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做强做大。为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是政府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舆论环境和法制环境,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跳跃式发展,并使之逐步向生产型、科技型、外向型方向转变。二是为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强做大,政府每年都要增加投入,对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纳入政府的宏观调控范围,在人力、物力等生产要素的配制上给予大力扶持,争取产品达到国际出口标准,寻求承揽外商订单,出口创汇,提高产品附加值。扶持方式可实行贷款贴息,也可实行以奖代拔,设立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台阶奖,对农产品加工、产值、上交税收首次超过一定额度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三是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和争创名牌产品,对农产品深加工科技项目要优先立项,并重点安排科研经费。对重点农产品加工项目的关键技术科研攻关给予适当补贴。
4、采取多种方式,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一是建立扩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风险投资担保基金和企业信用制度,进一步融洽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关系,组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企业要以好信用、好项目吸引银行贷款。二是通过搞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集团企业等措施,筹措扩改资金和技术创新资金,有效地吸引民间投资,加快企业发展。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篇2
农业全产业链是在当代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食品安全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全新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以消费者为导向,同一农业产业内或不同产业间的多个经营主体,依据特定的逻辑关系、利益关系和时空布局形成的,以产品或服务为对象,以资本和技术为纽带,以价值增值为目标,从农业产业链的源头做起,涵盖了种养殖与投入品采购使用、农产品加工分销及物流、品牌推广等从田间到餐桌多个环节的产业链系统。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有利于推动我市农业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我市农民就业增收,有利于提高我市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有利于保障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现代化。
一、我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通过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来谋划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通过种子种苗工程、园区(基地)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物流配送、批发市场经营、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环节不断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的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加快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截至20xx年底,我市已拥有产值亿元以上的农业(指种植业和畜牧业)全产业链15条,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农业全产业链3条(慈溪蔬菜、鄞州蔺草、余姚榨菜),产值5亿元以上农业全产业链 3条(慈溪生猪、余姚畜禽、象山柑橘),产值1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农业全产业链9条(余姚稻米、鄞州稻米、奉化稻米、镇海獭兔、余姚茭白、象山白鹅、甬优种业、江北奶业、宁海畜禽),主要农业全产业链基本情况。
我市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全产业链的产品特色鲜明。主要是根据各地自然资源禀赋条件,依托各地农业主导集聚产业,因地制宜形成农业特色产业链。通过整合各类农业市场主体,推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逐步从区域特色、块状经济到现在的产业链条经济的转变。如象山的浙东白鹅全产业链、余姚的榨菜全产业链、鄞州的蔺草全产业链等都是在当地主导集聚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具有明显的产业产品特色。
二是全产业链组织形式多样化。目前我市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市场主导型。以果蔬、畜禽等大宗农产品为基础,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田头农产品交易市场等,开展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将产业链上中下游紧密连接起来。我市现有市场型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有XX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XX市肉禽蛋批发市场有限公司等6家,总产值达194.87亿元。二是企业带动型。如XX市蔬菜产业链,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海通集团为龙头,统一技术门槛和生产标准,抱团拓市场。该市蔬菜产业生产面积、产量和出口加工均居全省第一,蔬菜加工已覆盖脱水、速冻、腌制、保鲜、调理等 200多个,产品出口到28个国家和地区。三是科企合作型。农业全产业链上的各企业围绕关键技术,深化与科研院所或高等学校的合作,开展技术攻关,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一些农业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建设科技研发中心,储备研发能力,通过协作创新,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如市种子公司和市农科院通过紧密合作,围绕做强做大甬优系列杂交水稻种业,实现了科研、生产、经营和推广的多方面、多层次的协作突破,极大地促进了我市甬优种业产业链的发展。
三是全产业链的发展凸显品牌化。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品牌的打造,要靠每一个农业企业长久不懈的努力。小产品必须通过全产业链的发展,才能形成大品牌。“加多宝凉茶,简单的配方,却能有300亿元的产值市场,这是农业全产业链效应和品牌塑造的典范。”目前我市余姚榨菜、鄞州蔺草、宁波獭兔、宁波牛奶、宁海土鸡、象山柑橘、慈溪出口蔬菜等产业品牌在全国消费者心中也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二、我市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基础条件不强,链上各环节衔接不紧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一方面,硬件设施较为薄弱。本地稳定的产品原料基地难以落实,相对分散,不少农业龙头企业的主要产品原料均来自于外地采购;另一方面,软件服务难以跟上。很多鲜活农产品装车大多是在露天环境下而不是按照国际标准在冷库和保温场所下进行,冷链设施不够完备;还有农业全产业链上相关标准体系建设也不健全,追溯管理信息系统还不完善。
企业加工销售能力不强。农产品停留在初加工水平上,精深加工能力较差,加工增值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产品销售还停留在传统销售模式上,网络营销等新型农产品销售模式还不够多。
农业订单不够稳定。总体来看,订单农业范围还不够广泛,没有形成大面积的稳定关系。农业企业与农户没有形成紧密协作关系和利益共同体,部分加工企业压价、拖欠欠款等现象时有出现,而订单农户也存在有缺乏信用的现象,导致订单履行率不高和发生农产品质量问题。
(二)全产业链集聚整合力不强,科技研发创新能力较弱。主要表现为:
很多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能力不足,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人才缺乏,企业竞争力弱,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产业集聚整合力不强,无法产生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人才的缺乏已严重影响我市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以余姚为例,农民合作社数量超过166家,XX市级以上农业企业达115家,但真正懂得农业经营管理的人才屈指可数。而相对于专业型人才,复合型的农业人才更是“一将难求”,特别是休闲农业的产业链较长,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复合型的经营人才严重缺乏。
科技创新水平不高。新技术新设备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昂贵的投入使得很多农业龙头企业局限在传统的产品市场上,导致农业龙头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较弱,发展停滞不前,多数农产品仍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附加值低。以象山柑橘产业链为例,产业线的机器换人受到外部条件及政策环境影响,未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全产业链链条较短,品牌、休闲农业等延伸发展不够。
我市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类型多样、特色明显、优势突出,但却少有全国知名的企业、品牌。像国家地理标志慈溪杨梅等由于保鲜、储藏等问题,要走出去开拓市场难度较大。在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附加值上也还有挖掘空间,农业第三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还显不足。如河姆渡的稻米文化也尚未充分挖掘利用;榨菜产业其加工观光、历史文化等还没有进一步拓展。
(四)全产业链发展的政府扶持不够,产业行业协会发展缓慢。
政府投入相对不足。主要表现在财政在农业全产业链扶持对象上较为分散,力度又不大,尽管我市已先后制定出台一些扶持产业发展的政策,但具体的配套政策没有完全跟上具体产业链的发展。法律法规体系、信用体系、标准体系、检测检验认证体系、执法监督体系等仍然不完整、不健全。特别是在水利、交通、市场建设等基础设施方面建设相对落后,而且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也提高了企业的信息搜集费用,加大了交易成本。
信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信息服务水平不够高。虽然目前社会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迅猛,有互联网、数字电视,甚至各个平台,但是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却较少,农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相对落后,平台少、功能单一、服务水平不够高。
此外,我市11条产业链中只有蔺草、雪菜、兔业等已成立了产业行业协会,并开展了一些活动,其余尚未成立。因政府授权十分有限,又缺乏政策扶持,已成立的协会其协调管理作用发挥也是不够明显、组织机构比较松散、服务能力欠缺,还未形成独立运作的实体化社会团体,要真正发挥行业管理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培育。
三、“十三五”期间我市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的设想
(一)总体思路及目标。
按照中央关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要求,围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市场开拓、行业联动、信息服务等多种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农业上下游产业、前后环节有效连接,形成一批农业全产业链集群,打造一批产品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影响范围广的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品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我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创建5个销售收入达10亿元以上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打造10个销售收入达5亿元以上的市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提升一批县级农业全产业链实现销售收入超1亿元。使各个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基本达到农业生产标准化、原料基地化、质量安全化、产品系列化、销售品牌化。
(二)主要对策措施。
按照整市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要求,重点围绕“七个一”,通过政策扶持,培育农业产业链核心主体要素,以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为依托,深化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不断提高产业集聚度,提升关联点,推进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建设,实现标准化基地与龙头企业的有效对接,增强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品牌推动战略,以加工型农产品全产业链为母链,全方位拓展农业产业链,使产业链联接更牢固、更吻合、更高效,逐步构建和优化成一批宁波区域特色的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
1.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生产基地。以“两区”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为纽带,通过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原料生产基地,推进主导产业的发展。筛选出当前有高附加值或有发展潜力的农产品主产区,重点规划优先建设主产区基地,从源头上保证全产业链中核心领军主体的原料供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农业全产业链的基础。
2.扶强一批领军型的经营主体。一方面,要继续加大培育经营主体,促进主体间的联动。以产业分工、利益联结为根基,建立健全各类经营主体间、主体与普通农民间的联结机制,促进各类主体与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发挥领军型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做大做强龙头,引领各主导产业种子种苗、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主体联动融合发展。着力培育一批领军主导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名企、名人。
3.培育一批有影响的农业品牌。一要挖掘本地具有区域特性和优势的农产品,大力推进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形成响亮的有文化、有品质、有历史的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二要继续鼓励宁波优质农产品创牌,包括市级、省级、国家级品牌,实现宁波名特优新农产品走的出去。集中培养打造创意农业品牌(商标、专利), 并围绕该品牌构建全产业链。三是结合各类境内外农博会和展销会,推介、宣传本地特色的农业品牌。真正培育出一批在省内、国内叫得响的、有宁波特色的名牌、名品。
4.发展一批相配套的流通平台。一是根据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一批与全农业产业链相配套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推动农业龙头企业集群与专业批发市场的对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储藏、运输和冷链设施建设。二是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开设直营店和连锁店,积极与大型连锁超市、流通企业对接,开拓国内外市场。三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实现“电商换市”,鼓励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网上展示交易平台。
5.突破一批关键性的产业技术。一是根据我市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发展布局和主导产业发展需要,以产业技术服务团队建设为核心,以推广应用为导向,以建立与产业链相配套的技术链为目标,集聚农业科研教育推广及社会化农技服务优质资源,推进产学研协同、省市县乡联动、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相融合,进一步优化农技服务,延伸服务链,加快农业产业技术创新集成与推广应用。二是加强产业链领军核心主体的科研开发应用中心建设,农业科技进步是农业产业化的本质动力, 缺乏科技的力量, 农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一体化进程就无法有效地连接起来,因此在加强农业生产领域中的新品种和栽培技术的基础上, 加强产业链领军核心主体的科研开发应用中心建设,开展产、运、加、销一体化的技术研究, 使技术配套, 衔接合理,使产业链在现代技术基础上高效运作。
6.打造一批多层次的创意农业。一要开辟新市场, 拓展新的价值空间,构建多层次的宁波都市创意农业产业链和价值体系。进一步深入挖掘、开发、整合发展创意农业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乡土民俗文化资源,在生产中,利用作物生长全过程,利用现代农业的生产性、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文化性、市场性等,对其加以整合和包装,促进农业创意文化、观光休闲等新型业态高效发展,推进农业创意各产业的融合发展。二要紧密结合农副产品的加工再生产、服务、观光、营销特色等拓宽产业链,支持有优势的产业链建设主体文化博物馆,延长产业链。
7.成立一批服务优的行业协会。政府要做好服务和牵头工作,强化对行业协会的领导,赋予行业协会必要的管理权限和职能,并对行业协会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对于重要农产品可成立相应的分会,组成联合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保障行业健康发展。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工作,加大行业协会与国内外同行业的联系与交流,促进地区合作。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篇3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篇4
为促进转型跨越发展,全面落实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提升我市农业科技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按照xx市农业局要求,于xx月xx日对我市农业科技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市农业科技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坚持以“抓产业,建基地、上龙头、求高效、重生态、保安全”的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全力推进科技兴农战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强,特色产品规模化生产趋势凸显。
我们活用国家惠农政策,加大良种推广力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强化机械作业等关键技术措施,使全市粮食总产稳步增长。同时,加快推进了农业种植业优势区域发展,现基本形成了西部水稻、东部玉米、中部水稻、玉米、杂粮混合种植的粮食生产优势板块,连续三年实施了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和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田建设,提升了全市粮食生产能力和水平。
特色农业也呈现出规模化发展态势,“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以上营、新安等为主的食用菌种植;以平安镇为主的绿色水稻种植;以溪河、白旗为主的肉鸡养殖;以法特、亮甲山为主的生猪养殖;以朝阳、舒郊、二道等为主的绿色蔬菜种植等等一批特色农业专业村、示范村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截至现在,我市本着早认识、早部署、早准备、早安排、早行动、早落实、早出成果七个方面,在行动上坚持认识到位、组织到位、宣传到位、培训到位、服务到位、督导到位、落实到位,坚持农业科技攻关不动摇、坚持农业技术推广能力不动摇、坚持大力培养农业科技人不动摇、坚持扎实农民科技培训不动摇、坚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不动摇、坚持千方百计推动农民增收不动摇、坚持惠农政策农民致富不动摇。在工作上重点完成七项工作:完成农村沼气池建设工程、“双通”工程、安全饮水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农村科技创新工程。
(三)农业科技推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示范辐射效应正在逐步扩大。
近年来,我市农业新技术推广步伐不断加快,立体间作套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xxxx玉米良种推广,优质玉米地膜覆盖,玉米新品种种植示范,土地深松旱作农业技术等一大批新技术、新品种得到重点应用,农业产出效益明显增加,特别是我市今年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成绩:被国务院评为国家级产粮大县。
二、当前xx市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优势与存在问题
我市农业科技发展已经迈开了可喜一步,部分资源优势、人文优势、政策优势得到了发挥,但仍蕴藏的巨大可挖掘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优势得天独厚
我市幅员辽阔,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适宜于水稻、玉米、小杂粮、药材等多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发展特色农业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二)政府政策有力推动
市委政府“xx”期间提出实施“五大战略”的宏伟构想,其中在农业富民战略中对今后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提升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目标,为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良好契机。
(三)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在科技为先导引领,政策为主导推动,利益为根本驱动的前提下,全市xx个乡镇都具有产业基础,且初具“一村一品”雏形的特色产业显露端倪,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农业新技术运用与推广势头强劲
到目前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已从体制上、规划上有了较好基础,开局良好,广大农民群众已经认知,产业发展中科技贡献份额逐年加大,为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我市农业科技发展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现代农业发展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着眼点和立足点没有完全找准,农业部门协调配合需要更加统一。
虽然近年来,政府对“三农”十分重视,每年投入逐步加大,但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科技、兴农方面没有制定出完整的现代农业发展统一规划,投入只偏重基础建设开发,各乡镇对本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目标不够清晰,涉农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和配合,资金难以整合,各自为战突出,因此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没有统一规划目标,形不成合力,限制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投入不足,举步维艰,基础脆弱,难以抵御市场风险。
我县农业项目长期以来重基础建设,轻产业发展,重传统产业生产,轻科技提升,使农业产业化规模层次不高,规模不大,基础薄弱,加之各类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难以增收增效。全县xx万亩沟坝地,可谓旱涝保收,但种植单一,传统耕作方式占主导地位,产业发展滞后,难以产生经济效益,龙头企业只能维持现状,扩大再生产能力较弱,小型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技术设备落后,生存困难。
(三)农业生产组织经营程度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不尽人意。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层次较低,目前我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以生产资料的采购服务和组织农产品统一销售等初级合作为主,而入农产品加工、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农民企盼的,对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作用更大的合作,开展的`较少。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运作还很不规范,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合作社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民主管理制度、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的比例仍然偏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力度不够,各级财政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资金较少,有关部门对合作社的扶持没有完全形成合力。
(四)农技推广体系与服务水平不高,农业科技人才严重缺乏。
在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技推广部门,被“转、并、撤”,乡级农技推广“网破线断”状态,农业科技人才流失严重,没有形成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影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不能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的贡献作用,县直涉农部门农业科技人才队伍短缺乏、老化、青黄不接,政治生活待遇不高,缺乏激励机制,其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五)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不完善,门槛高,农业企业和农民融资困难。
小额贷款公司少,农民创业缺乏启动资金,商业贷款程序繁,利息高,担保困难,不能适应农业季节性所需的企业资金需求。二是门槛高,贷款数额少,由于农业企业多数为民营企业,土地使用权证、房产证等不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条件不能满足贷款要求。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篇5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市人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我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实施“旅游兴乡”战略。随着以农业休闲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的成功运作,我乡旅游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一、旅游现状
2006年,我乡开始实施“旅游兴乡”战略,几年来,通过内部挖潜和招商引资,使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支柱产业之一,初步形成了“浏河人家”,“浏阳河第一湾”,“湘东第一洞”等带有农业休闲气息的旅游品牌。目前,共有以“浏河人家”为品牌的农家休闲山庄56家,每日可接待游客4000多人,日营业额可达2万多元,安置当地农村劳动力近400人,并有效地促进了种养业和招商引资地发展。
二、存在不足
××农家休闲发展到今天,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表现为客源不稳定,外地游客少,经营方式单一等。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没有形成特色,不论是老式土砖瓦房,还是红砖楼房,都没有经过造型,没有农家特色,缺乏景区建筑风格。没有菜园、果园、花园、池塘等,不象农家,而象农村的都市,游客来过、吃过、玩过、住过以后,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不知什么是真正的“农家乐”。
2、服务质量不高。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服务项目单一,不能为游客提供娱乐休闲、健身运动、商务会议等方面的服务。大多数来农家休闲的游客主要停留在吃一餐饭,打一阵牌。同时,大多服务人员受文化、素质、涵养、见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且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导致在形象礼仪、经营理念、创新意识、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缺陷。
3、缺乏统一规划。大多农家休闲项目是当地群众利用自有的住屋,自发兴办的,都没有进行统一规划,随意性较大。加上政府投入小,部门介入少,调控乏力,对农家乐的数量控制、质量把关、地域分布、配套功能设施、层次类型、宣传筹划等没有一个整体规划,难以形成规模品牌,产生整体效应。
4、相关服务缺乏。一是缺乏交通工具,沿线没有公共汽车,附近也没有出租车,游客乘车不方便,游客有急事需到浏阳租车,耗时费力,极不方便。二是缺乏医疗条件,游客身体偶有不适,求医、购药困难,健康缺乏保障。三是居住条件不优。多数农家乐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厕所卫生、居住条件都存在较大差距。
三、发展优势
我乡位于风景秀丽的浏阳河中上游 ,面积256.8平方公里, 人口3.5万,距离浏阳市区22公里,现有森林26万亩,其中国家生态效益林8万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绿化率90%以上,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揭开她迷人的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有湘东第一溶洞—古风洞、浏阳河第一湾漂流、浏阳湖等蓍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地下迷宫”空岗山,峭壁千仞的天岩寨等尚待开发的景点,今年年底,双江电站将建成蓄水,形成“浏阳河第一湖”的美景。不久,华南虎将放归××,将使××闻名海内外,极大的促进××发展,除自然景观外,××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有李志民、张凯和叶子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也有江大仙人庙等道教文化色彩浓厚的传统庙观。近年来,我乡不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无公害蔬菜、绿色水果、栀子花、黑山羊、科学试验田等产业已具规模,并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观光带。游客来到××,浏阳河沿岸风光和风味独特的浏阳河农家休闲可以怡情,可以忘情,让人留连忘返。
四、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加大对我乡农业旅游的投入,实现“旅游兴乡”。
(二)工作目标
1、我乡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农业生产的观赏性,合理规划,形成农业观光带,同时加大对农业观光带配套设施的投入,由政府对“浏河人家”农家休闲品牌统一规划设计,重新定位,实现农业观光游与农家休闲共同开发,让旅游与农业齐头并进,比翼双飞。
2、招商引资4—5千万元,对我乡两个较大的旅游项目“古风山庄”,“天人绿谷”进行“二次开发”,将它们建成集农业观光,民俗体验,娱乐休闲,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旅游服务项目。
3、双江电站建成后,招商引资2—4千万元,利用电站库区近郊,交通方便的优势,将双江电站库区建成我市最大的“水上乐园”,为都市休闲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将双江水上乐园与浏阳河第一漂联合,丰富浏阳河第一漂的内涵,对大溪河和小溪河沿线进行全方位立体开发。
4、借助世界濒危种—华南虎即将落户我乡这一全世瞩目事件,以及长沙引水工程即将启动,进一步向外推介“绿色××、生态××、清新××”。以此为核心,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打造“××农业休闲观光区”,使××农业观光旅游融入浏阳市域经济,服务“长株潭”。
五、工作措施
(一)政府组织,统一规划
为全面推进我乡旅游开发,由乡政府出面组织,为旅游开发创造条件、营造环境、牵头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发展思想观念方面做好对群众的引导工作的同时,对旅游项目,政府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规划,明确重点;二是建立规范,明确要求;三是适当投资,建好基础;四是抓好宣传,开发市场。
由市领导牵头,会集旅游、国土、规划、建设、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打造“××旅游区”发展模式,对我乡旅游项目的规范、设计、管理、分布、档次进行统一规划,力求布局科学合理,整体呈现农家特色。农业观光带与农家休闲要整体开发,小型农家休闲按照笼中有禽,栏中有畜,塘中有鱼,园中有菜的庭院经济进行布置,中、大型农业休闲项目可以考虑采用庄园开发的模式进行整体布置。
(二)加强管理,提升质量
制定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管理细则,定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整顿、检查、验收,对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符合要求方准挂牌营业,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整改。对新办的要求经过相关职能部门验收、审批后方能挂牌营业。
为加强协作,形成优势互补,由政府牵头,成立××农业观光旅游协会,让旅游景点、公司、种养专业户与休闲农庄建立联系网,加快我乡其它产业与旅游相结合的进度。为做好接待,加强对外联络,更好的推介××旅游,以村为单位成立接待中心,负责对外来信来访,协调处理有关事项,以便改进服务,让游客满意。 对挂牌营业的,制订行业标准,开展“星级评比授牌”和“共产党员示范岗”等活动,促使经营者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外公布举报电话,对违章经营者进行处理打击。
(三)加大宣传,打造品牌
一是在农家乐外界环境做文章,通过建立“农家展览馆”、“土特产专卖店”,在浏阳市区,杨高、荷石公路入口,浏永公路设立大型广告宣传牌。二是建筑设计凸显农家特色,或装饰农家特色建筑等多种形式来营造浓厚的农家特色文化,让人一入××就觉得有农家味。二是与旅行社联姻,依托浏阳旅游资源,打造 “××农家乐一日游”精品路线。三是定期开展策划活动,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策划的同时,政府将定期组织新闻记者、旅行社到××考察,帮我乡从游客的角度发现卖点,进行策划。四是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辅之以广告和专题活动的策划运作,扩大去我乡农农业观光旅游的知名度,把××农家乐打造为知名休闲品牌。
要搞好我乡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当前工作千头万绪,首先是做好制定实施细则和加大对基 础设施的投入,当前工作困难重重,最困难的是缺少人才与资金,因此,要加快发展,我们在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同时,请求上级在政策和经费方面给予我们更大的支持。
二、老君山景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老君山景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 条件和基础。
1、资源丰富。老君山景区作为著名的道教圣地,国家级4A景区之一,溪流、泉水、山岭、森林以及古遗址,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资源,加之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旅游业,众多的农家宾馆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2、条件较好。经过多年建设,老君山景区广大农村交通、供电、供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交通条件明显改观、农家宾馆建设方兴未艾,荒山绿化、滩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具备了客源充足、资源丰富、条件较好的优势,只要充分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一定会尽快起步,并且由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发展老君山景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建议
(一)发展思路
我根据对全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以打造尧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四种模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扩大对外营销,使老君山景区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成立观光旅游农业发展领导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老君山景区,挂牌为老君山景区农业旅游办,协调全区农业旅游工作。同时引导组建县级观光旅游农业协会,组织实施全区农业旅游开发工作。
2、建立资金机制。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仅靠单一企业,难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点绿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积极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小手工制品、民间风味小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特色餐饮作为重点,除传统的烩面、羊汤外,要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涝河鱼等。要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制作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根雕、奇石、花木盆景、草竹编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既可为旅游者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继续办好乡村风情桃花会,还要根据发展情况举办荷花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扩大我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四、政府要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提供保障
老君山景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已经把它列为全区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我认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还应该与以下工作有机结合:
1、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让城里人到了农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时,要把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优势的村作为重点。
2、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调产工作相结合。在农业调产工作中,要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需要,有意识的将相同的作物连片规模发展,形成壮观的场面,如千亩辣椒、十里桃花,万亩牡丹、千亩鱼塘,甚至更大规模。
3、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凡是区里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交通、供电、水利、卫生、环保、林业等部门都应该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4、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为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排房、楼房,而要营建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农家小院,透发一种依山傍水、鸡鸣狗叫、炊烟袅袅的诗情画意,尤其在绿化上,要克服除了杨树就是松柏的单一树种结构,做到乔灌结合、速生林与景观树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保护名宅名院、名木古树,建设农耕博物馆,让年青人更多的了解传统农业、农具和农民生活方式。
6、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要以本地村民为主,又要吸引外来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里人、外地人来创业开发。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篇6
一、发展乡镇经济的重要意义
1.乡镇经济的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引擎与支撑。发展乡镇经济要站在中央“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和理解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乡镇经济的发展是乡镇范围内的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整体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致富农民、繁荣农村就要依靠乡镇经济的带动,做大做强乡镇经济,才能够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而提升农村产业化水平,推进城镇化进程。
2.乡镇经济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小城镇建设将是我国目前二元体制结构改变的交汇点与平衡点,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格局,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是乡镇经济的发展的趋势。而乡镇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生活,扩大经济辐射面,从而有力的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3.乡镇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整个县域经济的运行。乡镇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丰富的发展资源和发展空间,具有不同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发展潜力巨大,通过生产要素的不断聚集、市场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机制的作用将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乡镇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会使周边乡镇迅速成为其中心城市的卫星小城,带动它的全面发展,进而整个经济的互动会愈发明显。
二、乡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制约乡镇经济发展的瓶颈。一是缺工业用地,有的大项目无法落户;二是缺优秀人才,各行各业缺领军人物,有的企业老板缺乏社会责任感;三是缺稳定且充满活力的乡镇干部队伍,尤其是搞经济工作的人太少;四是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些地方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五是机构改革中出现了管理“梗阻”,新的条块分割,使乡政府职能弱化,成了政治上的空架子,经济上的空壳子,无权无钱,使得调控、协调能力变弱,难以担负起组织乡镇经济发展的重任。
2.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二、三产业严重滞后。乡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直不足,财政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犹如杯水车薪。由于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很难对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大幅下降。农业产品加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普遍不高。乡镇的工业建设起点不高、层次较低,技术水平仍以劳动密集型和中低层次技术为主,经济超常规发展主要是依靠增加投入和铺设新摊子,实行的是外延式扩张,缺乏对传统产业改造和辐射能力,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还不十分明显。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人均收入少,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市场取向改革不到位以及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和开放的非均衡的发展也是导致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
3.对发展乡镇经济的思想认识不清。有些乡镇的党政领导缺乏对乡镇经济的整体认识,认为发展经济是省市区(县)各级领导的事情,自己所处的乡镇区域小,招商引资困难,能够把目前的乡镇企业保持现状,不让其迁走或破产就是行了。乡镇企业绝大多数为私营企业,一般是本地人投资或借资兴建。私营企业主多是农民,思进心不强,加之整体素质较低,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洞察能力使其不能做大做强。此外,农民种地,农资价格偏高,收入也不多,虽然近几年政府给种粮补贴,但很难改变农业整体收入低的现状。大多数农民宁愿取得较小的土地收益,也不愿意流转自己的土地,思想上是小农意识作祟,认为土地是自己的,纵使无力耕种也不愿让给他人经营。
4.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认识不足。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的政治、社会和舆论环境。但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在土地使用、项目审批、工商税费等方面由于认识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营经济的发展。而民营经济的
目标本身具有趋利性,个别的企业在成长初期,为了发展会偷税漏税,尤其是法制不健全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短期化行为,甚至是违法乱纪行为。对民营企业缺乏必要的监管,势必会导致恶性循环,民营企业局限于“小打小闹”,很难发展壮大,不能真正发挥民营企业拉动乡镇经济发展的作用。
三、发展乡镇经济的策略
1.以招商引资为突破,破解乡镇特色经济发展资金难题。乡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是要加大投入。在乡级财政实力薄弱、资本积累困难、政府投资困难的情况下,要把推进乡镇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放在招商引资、启动民资和项目建设上来,招商引资是最为有力的依托。要优化经济环境,把握招商引资的主动权。一是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可采取土地入股方式,来吸引企业的进入;二是完善招商引资措施,大力推介乡镇的地理位置优势、交通发达优势、土地资源优势、投资环境优势,降低“门槛”,放弃眼前利益,谋求长远利益;三是坚持发展规模型企业和质量效益型企业并举,形成“大中小结合、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格局,逐步建立“投资-回收-积累-再投资”的良性运作机制,培育新的增长极。
2.以现代农业建设为抓手,破解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难题。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主要做到“三抓”。一抓基地建设,“突出特色、壮大规模、集中连片、整体开发”优化品种结构,壮大规模。二抓示范点建设,集中建设一批农业专业化生产示范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三抓科技,继续加大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
3.以农业结构调整主线,破解产业结构单一的难题。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要求,合理调整产业布局,优化农业结构,拓展发展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在“一村一品”的基础上探索“多业并举”的发展模式,实现增值增效。种植业向优质化、集约化发展,养殖业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二、三产业向观光型、效益型发展。农业结构调整要重点突出本乡镇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努力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化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
4.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着力点,破解农民增收难的难题。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农村环境田园化重要载体。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业外延增值。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首要的是抓龙头企业,建原料基地,之后是用发展工业理念提升传统农业。以公司为依托,以专业村、专业合作社、专业户为主体,以服务为纽带,合理布局并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的结合,形成“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品牌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会促进农村分工分业,同时提升农产品增值空间。
5.以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契机,破解农民知识化难题。农民要富裕必须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外出务工农民的收入,而且可以促进本地区的土地流转,提高土地收益。切实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的能力,加大农村劳动力输出力度。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和信息网络,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输出基地,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引导乡镇、中心集镇附近的农民率先从土地上脱离出来,使更多农民在输转中实现劳务移民。
四、发展乡镇经济应重点把握的几个方面
1.农业集约化发展是必然趋势。由于小农经济存在缺乏大规模公共设施建设能力、无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高成本、低收入、阻碍技术进步等等弊端,它的必然结果是两极分化和土地兼并。而发展现代农业是个动态的概念,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对农业集约化水平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调查显示,74%的村干部和农民认为有必要健全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随着农村经济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发展,各地农村已经自发地出现了一大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涵盖了农村的各个领域,包括生产经营,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等。因此,发展乡镇经济就要不断探索集约化发展之路。
2.农产品深加工是主要发展方向。农产品加工是农业与市场连接的重要纽带,是农产品商品化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同时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根据各地的资源优势,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按照各自的经济实力确定起步水平,制定发展规划。生产过程和产品向标准化,加工生产和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加大农业支撑的保护力度,以此带动农业附加产值产出效益的能力。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基本原则。目前,我国自然环境承载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耕地、草地等主要农业资源不断减少,严重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力的提高。要转变农业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发展,就要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保证数量、注重质量追求社会效益室外发展方式;由单一农业功能转变为多元化的农业功能;由牺牲环境、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绿色”节约型、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篇7
一、种苗生产供应的特点
(一)种苗生产供应品种、树种多。据统计,今年用于各项造林绿化树种有30多个,特别是一些城市绿化树种、园林观赏树种增幅较大。根据市场需求和我县城市绿化建设需要,各苗圃加大了绿化树种、园林观赏苗木的培育力度,种苗生产供应的结构性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二)苗木质量大幅度提高,杜绝了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造林用苗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全县各项工程造林一、二级苗木使用率达95%以上,实现了二级以上苗木上山造林的目标。
(三)苗木供过于求形势依然严峻。经树种、品种结构调整后,今春可供应苗木2800多万株,供应总量比上年春季减少近200万株,苗木剩余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杨树、山杏、刺槐等常规树种苗木剩余量减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林木种苗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加强全县种苗质量管理,寻求种苗的销售渠道,增加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培育,努力解决种苗供过于求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从而成为制约我县种苗产业发展的瓶颈。
(一)种苗生产供应与造林需求得不到很好的衔接,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生产的盲目性难以得到根本性改观,苗木生产结构性过剩,区域供需不平衡依然存在。由于造林任务下达晚,种苗的准备只能依照历年经验进行预测和估算,与生产实际需求差距较大。部分林农目前依然存在等待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增加造林计划的想法,种苗产业的规模及种植结构难以得到合理的调整。
(二)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缺乏,供应压力增加。当前,随着各林业重点工程逐步进入攻坚阶段,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越来越恶劣,造林难度增加,各工程对抗逆性树种品种种苗的需求逐步加大,而抗逆性树种种苗在当前的种苗生产供应中所占比例偏低。
(三)良种使用率低。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种苗工程建设的扶持力度,良种生产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但是造林部门在造林投入相同的情况下,受价格因素的影响(良种种苗价格高于普通种苗),为降低造林成本,造林选用普通种子和普通苗木,良种使用率难以提高。
(四)长途调运的苗木质量堪优。立足本县域,“就地育苗、就近供应”是搞好苗木生产供应的基本原则,是保证适地适树和造林苗木质量的重要措施。长途调运苗木,一是降低了苗木质量,提高了造林成本,二是挫伤了当地林农育苗生产积极性。
四、发展思路及对策
(一)种苗产业今后的发展思路
一是继续加强种苗信息调度工作,以信息引导市场,制定科学规划,提前安排年度计划,超前发展林木种苗生产,努力提供品种对路的良种壮苗,减少种苗生产供应的.经济损失;要加强造林部门和种苗管理部门的协调,造林规划早制定,任务早下达,种苗早准备,通过调控和信息引导,保持种苗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和品种对路,避免苗木市场的大起大落,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同时,要根据林业建设面临的供求关系和消费多层次变化,面向大林业、大市场,生态林苗木、商品林苗木、绿化美化苗木、花卉和草一起上。
二是利用科技手段,加强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建设,大力研究和推广抗性树种、品种,培育良种壮苗,发展容器育苗,调整造林绿化苗木的生产结构。在苗木生产供应上,立足苗木自给,支持和鼓励容器苗生产企业扩大容器苗生产规模,加大生产力度,尽量满足林业重点工程和城市绿化,特别要加快选择、引进和改良培育适宜我县恶劣自然条件的抗逆性针阔叶树种、草种,速生丰产树种,名特优新经济林品种,绿化美化树种和花卉等的需求。鼓励对抗性树种、品种的培育和推广,积极调整树种、品种结构,引进优良树种、抗性树种品种,着力解决当前种苗生产中树种、品种结构矛盾。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篇8
以来,在中央、自治区及市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区狠抓农业产业发展不放松,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初步形成,呈现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目前,区粮食、甘蔗、蔬菜、肉鸡四大传统产业规模优势已经形成,火龙果、淮山、桑蚕、香葱、野猪、芝麻鸭、速生桉、中草药、园林苗木等特色产业初步形成,且产量逐年提高。
一、重点产业发展情况
优质稻区十分重视水稻产业,加大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的推广力度,产量不断提高。多年来通过抓高产示范片区来带动面上生产,城区优质水稻平均每年种植面积多万亩,约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以上,截至,全城区获得自治区认定的无公害优质谷产地面积共计公顷。,全城区粮食播种面积4万亩,粮食总产量万吨;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万亩,,占水稻总面积以上,主要品种有等品种。城区荣获了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稻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
糖料蔗区糖料蔗种植历史悠久,是农民和城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城区通过等三家制糖龙头企业带动,实行订单农业,年糖蔗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万亩以上,总产量吨左右,是市的糖蔗主产区,基地主要分布在百济、新江、中和等乡镇。近年来,甘蔗生产在城区政府大力扶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技术部门加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新品种更新换代加快,优良品种覆盖率已达以上,同时加强了甘蔗良种繁育示范和甘蔗“双高”基地建设,形成了覆盖全城区5个乡镇的甘蔗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全城区甘蔗生产向高产高效方向发展。,糖料蔗播种25.07万亩,糖料蔗产量111.08万吨,平均亩产4.43吨,农民人均种蔗收入1800元,总兑现蔗款4.157亿元,财政收入7000多万元。
蔬菜区地处市城郊,是市蔬菜供应的主产区之一。蔬菜生产现已形成几个特色生产基地,有韭菜生产基地,生产基地,包心椰菜生产基地等。近年来,区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蔬菜质量安全得到了保证,已经成为服务中心城市的重要“菜篮子”基地至今共有1077公顷蔬菜获得自治区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证书。“韭菜、大白菜等已获无公害产产品认证。
肉鸡区家禽出栏2228.33万羽,其中肉鸡1820万羽。主要的养鸡企业有:市广东温氏畜禽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养鸡业,在我城区已建成60多个养鸡小区,合作养鸡户1400多户,上市肉鸡1800万羽,户均获利3.8万元。参皇养殖有限公司,9月成立,以“公司+农户”模式管理,在等乡镇发展养鸡户300多户,年上市肉鸡450万羽;市甘凤禽业联合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有社员户96户,年育“童子鸡”300万羽。
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红龙果区火龙果产业发展始于,初始种植面积约1000亩。8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优势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区火龙果种植面积目前已经发展到万亩的规模,并依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了1万亩的火龙果科技示范园,园区产值约万元,带动农户多户,户均增收左右。,区政府出台政策,扶持农户发展种植火龙果,对种植农户给予种苗,种植农民人均收入增加元,力争建成乃至全国最大的火龙果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中国火龙果之乡”。
桑蚕桑蚕产业是区的传统产业,农民群众种桑养蚕已有近百年历史,积累有丰富经验。重点是两个乡镇。近年来,区抓住国家东桑西移和市把桑蚕产业列为农业发展重点项目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桑蚕产业,着重抓好等产业化标准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城区桑蚕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城区有桑园面积5.6万亩,年养蚕达25万张,亩产鲜茧122.4公斤,蚕茧产量0.51万吨,蚕茧年产值约2.4亿元。形成了以等乡镇的种桑养蚕基地。
淮山淮山是区的传统特色产业,主产区是,已有80多年的栽培历史,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是地方特有的土特产,畅销区内外。已是淮山经销最大的市场,全镇共有收购和加工点20多个,初步形成了产、供、销、收购、加工产业链。淮山生产发展带动了一批农民进行淮山深加工增值,推动了淮山产业化的发展。全城区淮山种植面积2.3万亩,鲜淮山产量5万吨,总产值,。
野猪近年来,区大力扶持养殖协会和市绿草原野猪养殖场发展,完成了野猪养殖协会商标注册及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市会长,目前,已发展成拥有个会员,年出栏1万多头商品野猪的养殖基地,产品畅销国内、广州、福建等地,还出口到东盟越南、缅甸等国家,年会员销售收元,户均获利元。
芝麻鸭镇利用农村山涧沟渠大力发展芝麻鸭。百济芝麻鸭饲养在野外环境中,以稻谷、玉米、杂草等为食,因而“肉质细密鲜嫩、坚实、味道香醇有地方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几年来通过实施芝麻鸭养殖小区建设,促进了百济镇芝麻肉鸭万羽,出栏万羽,创利润多万元,“成为该镇一大农业特色品牌。
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培育发展情况
经过多年的引进和扶持,区农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发挥了越来越明显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城区现有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规模(500万元)以上农业企业2家。随着农业龙头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发展,企业与农产品基地的利益联结和对农户的带动作用日趋增强、效益明显。全城区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多个产业,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等多个领域的农业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养殖产品市场竞争力,为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今后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优质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和市“菜蓝子”基地。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重点培育和扶持粮油、水果、蔬菜、食用菌、丝蚕茧、林产品、罗非鱼、畜禽等八大类农产品产业链。
(二)大力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充分利用位于市近郊的区位优势,有计划地扶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依托现有的淮山、红龙果、野猪等名特优农产品品牌进行休闲观光农业的开发。重点在级公路沿线及周边推动休闲观光、体验农耕、观光农园、“农家乐”等创意农业的发展,打造一批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休闲娱乐与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
(三)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依托城区交通便利优势,结合区农产品发展特点,通过大力招商引资,落实项目用地,科学规划建设一批集市场、物流、检验、信息于一体的特色农产品集散地,突出区位优势特色,强化专业化规模经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农超对接工作,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及其组织,建立农产品运销渠道。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规划建设农产品加工园区,引进和培育一批高起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发展,使农业产业化上规模上水平。
(五)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积极引导、扶持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建种植、养殖、农机、流通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规模商品生产,使农产品上联龙头企业,下接农户,强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和农户的“双赢”。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创立自主品牌,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篇9
按照区政协20xx年度常委会工作计划安排,区政协专门成立了由一名政协副主席任组长,区政协相关委室和区农业局的有关人员组成的调研组,就全区都市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具体调研情况如下:
张店区现有农业人口14.04万人,耕地面积8.1万亩,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286万元。20xx年,为加快提升全区农业发展整体水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区委区政府立足区情,确定了“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村环境,富裕农民生活,服务城市需要”的现代农业发展思路,着力推进都市农业发展。成立了由政府牵头、部门组成的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股份合作制的指导意见》,对加快发展中心城区都市农业做出了全面部署。目前,我区都市农业发展初具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开始显现。
1、科学规划,合理定位
全区都市农业发展遵循“点线面相衔接,大中小相配套”的原则,因地制宜,着重建设“四个片区”:一是建设优质粮食生产片区。主要是依托马尚镇、房镇镇、中埠镇等区域内的农田,发展精准农业生产,建设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二是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区。以黑铁山、玉皇山、炒米山、唐家山等区域为主,深入挖掘山区特有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三是建设生态经济林果带。在傅家镇、马尚镇、房镇镇重点实施滨博高速公路沿线经济林产业。四是进一步打造城市绿地生态体系。主要沿主干公路、主河道建设绿色通道、防护林带以及环村、环镇生态林,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备的经济林果带。
2、突出特色,全面推进
我区都市农业园区发展特色鲜明,农业结构调整进展顺利,生态绿化修复初见成效,都市型现代农业框架初步形成。目前,沣水镇、中埠镇、傅家镇、杏园街道累计种植核桃8000余亩;初步完成大规模沿路、沿河绿化,种植园林绿化苗木9000余亩;黑铁山区域生态修复规划面积2230亩,已完成苗木种植1200亩;实现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96万亩,发展种植专业合作社8家。以建设各具特色的都市农业园区15个,总规划面积8000余亩,计划投资近9亿元,已完成投资2.8亿元,同时,注重引导园区积极与科研院所联系,引入先进的科技项目,种植适合本地的特色农产品,带动都市农业向名、特、优方向发展。
3、政策引导,全力扶持
区政府从财政上不断增加对都市农业发展的`投入,制定了一系列的都市农业补助、奖励政策。按照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建设的单位,区财政按照当年实际投资额的5-10%予以补助;对按照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要求实现长期结构调整的,按照其调整面积,区财政按每年300元/亩的标准连续补助三年,当年提供300-500元/亩的苗木补助;对实现长期结构调整的镇,区财政按照每调整1000亩奖励2万元标准予以奖励。对都市农业园区建设配套设施所需的用地指标,优先予以安排。目前,全区已兑现各类苗木补助款490.31万元;对5个都市农业示范园区发放奖励资金45万元。同时,积极协助解决都市农业园区用地问题,已落实新增指标和挂钩指标1654.2亩。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篇10
近年来,我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速推进农业的转型升级,迅速发展比常规农业具有更大开发潜力和经营价值的休闲观光农业,在保障生态、文化传承、丰富生活、教育展示、旅游观光、促进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摸清我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便分类指导、规范发展,我们采取全面统计,深入县区、园区实地调研和召开座谈会、现场交流会等方式,从今年5月初~6月底,用两个月的时间,对全市十个县(市、区)的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我市的休闲农业起步较晚,在21世纪初,农家乐才星星点点出现,但发展迅速,正方兴未艾。尤其是近几年,市农委围绕“十园引领,百园兴农”的战略目标,突出太原都市农业的优势特色,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以休闲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农业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为根本出发点,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主题,以功能多样化、投资多元化、发展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休闲农业已成为推动农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大载体。
截至目前,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园区(景点)已经发展到132家,占地面积38.1万亩,总投资额46.65亿元。年接待游客289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亿多元。吸纳农村劳动力0.6万人,带动农民将普通农副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实现增收110元左右,成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功能较全、发展较好、具备接待能力的有6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园2个:XX县葡峰山庄、XX县茂盛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中隐山);省级示范园6个:XX县通和农场、绿源生态农庄,XX区采薇山庄、XX区宇文山庄、XX区华辰农耕园、XX县青草坡休闲度假村;市旅游局的挂牌景点园区40个。XX县是农业部的休闲农业示XX县,XX区是山西省的示XX县。按类型划分,现代农业型15家、观光采摘型27家、农家乐型16家、自然生态型8家、民俗文化型2家。
发展形式主要有五种:
(一)依托自然资源建成。如XX区狼坡狮子崖原生态景区、万亩生态园,依托西山原生态林的美丽风光打造旅游景点,XX县迎东生态园、中隐山农家乐等,这是我市休闲观光农业的主要形式,都是以绿色、自然、生态为主线,为游客提供田园景观欣赏、农事体验、瓜果采摘、休闲垂钓和农家乐餐饮等服务。
(二)依托优势产业建成。即以当地的优势产业为依托,建设而成的农业观光采摘园。如清徐依托特有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整体开发以葡萄为特色的农业观光旅游。依托葡峰山庄、中隐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点、龙林山风景区和丰富的文物资源,打造以农家乐为主题,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使XX县发展成了“文化名城、醋都葡乡”和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县,带动了全县的农业发展。ィㄈ)依托旅游资源建成。如XX区在充分挖掘历史人文资源的基础上,寺底村、洞儿沟村、要子庄村、店头村,适应旅游业多层次消费需求,将旅游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生态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以自然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发展以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主的文物古迹游、生态旅游和田园风光旅游,使农业旅游产业作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并由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依托文化资源建成。即以当地的人文景观为轴心,挖掘其文化底蕴,建成融文化、宗教、民俗、风情、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业观光园。如XX县龙池山庄,以当地“龙”文化传说为主体背景,集田园风光、黄土风情、自然生态为一体,自1997年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80多万人次,取得直接经济收入600多万元。青草坡休闲度假村,以大禹治水的历史传说为主线,开发旅游产品。
(五)依托种植基地改建。以当地的特色农业基地为基础,利用植物的叶、花、果等特色,开辟赏花、采果等休闲旅游项目。如XX区依托无公害种植基地建起了华辰高科技农业观光园和孙家寨采摘园等一批农业观光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体会农家风情、放松工作压力的好去处。而XX区的梅芝园艺,80亩的花卉盆景种植基地,以“花与文化”为发展理念,结合自身贸易、展销、科研教学、示范推广、建成游览观光的农业观光园。
二、存在问题
我市的休闲观光农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品位档次低,定位不明。有些园区缺少整体的规划和科学的论证,没有正确的定位,盲目发展,重复建设。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休闲园区还很少,大多数农家乐规模小、档次低、设施简陋、内容单一,和乡村饭店差不多。这样,一方面因档次低而造成社会知名度不高,缺乏人气;另一方面因内容少,容易受农业季节性制约而造成资源闲置,利用率不高,效益低下,有的园区一年只营业半年,淡季只好解散员工,关门歇业。
(二)文化内涵少,特色不浓。在已形成的农业观光园里,大多数只有品种介绍,游客只是能采摘蔬果,品尝果实,无法领略到无形的文化资产。农业观光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是它的特色。有些观光园盲目发展,跟风而上,没有自己的`特色,很难吸引人气,难以持续发展。
(三)土地流转难,资金不足。
休闲农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也是综合产业,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投入。单靠农民投资不起,各级政府的投入又远远不够,需要大量的民营企业家进入,我市就有十几家煤炭老板转型发展休闲农业的,很成功。另一个是土地流转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土地越来越少,可以说是“寸土寸金”,近郊农民意识到土地的潜在价值,不愿流转,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三、发展建议
(一)坚持发展原则,明确目标任务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适度开发,体现特色、示范推进的原则。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农业,做到农中有旅、以旅促农、农旅结合,兴旅强农。
突出经济、生态、文化三种功能,围绕现代农业观光游、特色乡村休闲游、自然生态领略游、农家度假体验游、民俗文化追忆游五种模式,经过五年的努力,建成集农业产业示范、田园风光展示、农史农具博览、旅游休闲观光、农村生活体验、特色民俗接待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建成适应不同层次、不同规模、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网络。
(二)科学合理布局,突出建设重点
在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功能效益、人文理念、产品特性、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以农为本理念,讲求区域特色,强化内部设计,优化分区布局,实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园林景观的和谐统一。
着力打造西北部(万柏林、尖草坪、晋源)山水人文休闲带,南部平原(清徐、小店)田园风光体验带,北部(阳曲)黄土风情领略带,汾河水源(娄烦、古交)度假带,东山(杏花岭、迎泽)生态农业观光带五条精品休闲观光线路,打响省会城市休闲观光农业品牌。
在XX县着力打造汾河高效农业园区、西边山生态旅游区、葡萄采摘节、醋文化节;
在XX区,着力打造无公害蔬菜观光采摘园区、现代农业与生态观光旅游示范区;
在XX区,着力打造柴西路二侧高效农业观光园区、北部丘陵特色农家乐建设园、西部山区农家乐建设区,举办众成国际花卉园艺博览会;
在XX区,着力打造占地近2万亩的东山农业生态园区;
在XX区,着力打造西山万亩生态园区;
在XX区,依托店头、洞儿沟等地的农业资源和特色村貌,着力打造以“农家乐”为重点的旅游观光农业区,举办桃花节、荷花节和梅芝园艺花卉展销;
在XX县,以库区生态林和名人故居为依托,着力打造生态观光旅游和红色旅游度假区;
在XX市,以恢复矿区生态和关头红色根据地为依托,建设生态恢复示范园,开发红色旅游和绿色观光采摘;
在XX区,以润东高科技为样板,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
(三)加强部门合作,形成共建合力
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推进我市休闲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标准化、功能多样化。出台“XX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评定管理办法”,指导休闲农业发展。搞好相关政策的衔接,“农家乐”经营户应享受减免营业税政策,休闲农业场所销售自产的初级农产品及初级加工品享受免税政策,休闲农业园区用电享受农业用电收费政策。
(四)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支持力度
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鼓励专业合作社发展休闲农业。政府应将休闲农业发展资金纳入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加大对休闲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现有的基本建设和资金项目向农业园区倾斜。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休闲农业开发和经营,鼓励农户以土地使用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生产要素投资休闲农业项目。金融机构应对信用状况好、资源优势显、发展潜力大的休闲农业项目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并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优惠。
(五)规范行业管理,引导有序发展
成立XX市休闲农业协会,加强对休闲观光农业经营者的行业指导与规范,从市场信息、技术推广、服务规范、安全卫生以及项目支持等方面进行引导,促进行业自律,形成有序竞争,从而推动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健康发展。
(六)挖掘优势特色,打造亮点品牌
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的建设规模较大、休闲档次较高、活动项目较丰富、文化特色较鲜明、接待服务较规范、经营管理较科学的休闲农业示范景点进行打造和提升,挖掘优势特色和民俗文化内涵,创建“全省叫得响,全国创一流”的休闲农业旅游景点,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七)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市民出城
通过召开休闲农业现场促进会、发展座谈会和研讨会,现场参观休闲农业示范点,园区负责人经验交流,研讨座谈、为示范园区授牌、开展星级评定等形式,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加企业收入。
利用山西日报、太原日报、太原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有接待能力,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进行宣传报道。借助太原农经信息网、太原休闲农业网等网络平台,向市民宣传推介我市的休闲农业景点,吸引市民出城,满足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心里需求。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篇11
关键词:九江县,特色农业,现状
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会议作出“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的重大决策部署。九江县作为昌九一体“双核”战略中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解九江县特色农业基地基本情况, 加速昌九一体化进程, 对九江县各乡镇农业示范基地及相关专业合作社进行走访调查。此次调研走访了港口镇葡萄园基地、城子镇早熟梨基地、江州镇西瓜基地、岷山乡柑橘基地、新合镇凌华企业蔬菜果园基地、涌泉乡葡萄专业合作社、新塘乡白茶基地、城门乡金柳苗苗木基地、狮子镇灵芝培养基地等十余个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1 九江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九江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经过结构调整, 在确保粮食稳定增长的前提下, 突出棉、油、蔬菜、果木、水产优势。种植蔬菜0.23万hm2, 果木0.33万hm2, 发展特种水产0.56万hm2, 是全省种植业发展先进县, 被省农业厅评为经济作物生产和渔业生产先进县。全县示范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9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已建成, 11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其中“仙客来”食用菌已跻身于省名牌产品行业;封山育林0.6万hm2, 是全国杉木用材林基地县和平原绿化先进县, 也是全省冬片、夏花生产基地和江南淡水养殖基地、外贸螃蟹养殖基地。在实地走访与基地负责人及各乡镇政府工作人员交谈中可总结出现阶段九江县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1.1 传统农业向新型经营模式转型, 家庭农场初步成型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不断推进, 九江县乡镇农业劳动力向工业、服务业转移, 使农户无人耕种, 出现土地“抛荒弃种”等问题, 加之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流转, 使得像家庭农场这样的新型农业主体慢慢发展起来, 处于发展初期的新型农业主体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此次走访到港口镇曹氏家庭农场, 总面积为47.5hm2, 农场面积全部租赁而来, 农场主由种稻小户扩大规模成为大户, 继而发展成为家庭农场。走访中发现曹氏农场仍以农业基础设施较差, 种植业以水稻、蔬菜为主, 养殖淡水鱼, 所收获的水稻、蔬菜以及淡水鱼主要卖给个体经销户。此外, 走访到马回岭黎氏家庭农场, 该农场由养殖专业户发展成为将养殖和苗木果园混合农场, 该农场面积约9.38hm2, 其中租赁耕地7.37hm2, 农业基础设施较差, 各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1.2 种养大户扩大规模愿望强烈, 有良好带动作用
在走访的种养大户中, 种养大户明确表达了扩大生产规模的意愿, 扩大规模是面对竞争的需要, 同时也让他们农业产中赚取更大的利润。大多种养大户已经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 同时通过加入合作社来抱团经营打品牌闯市场的愿望, 追求效益的最大化。
以涌泉乡长岭村曹先生种植葡萄为例, 曹氏最早从上海引进葡萄种植技术, 种植面积为0.67hm2。在他的示范及带动下, 20xx年牵头创建合作社, 社员为8人, 葡萄总种植面积3.35hm2, 截至20xx年葡萄专业合作社社员达106人, 种植面积扩大到67hm2, 拥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抱团经营给他带来更丰厚的利润;同时, 经营模式带动了其他乡镇村民种植葡萄致富, 具有很强示范作用。
1.3 优越的地理环境, 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九江县集平原、丘陵、洲地相交叉的'复杂多样地理环境, 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地形的多样性使得家庭农场能在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港口镇和马回岭共有6个家庭农场, 他们以家庭为单位, 承包适度规模的土地, 将养殖业与种植业进行有机结合, 实行商品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这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土地闲置的问题, 还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同时还有利于农业生产产业化发展。因而家庭农场不仅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也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和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1.4 县政府提出“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模式, 特色农业百花齐放
在走访九江县各个乡镇过程中发现每个乡镇都有特色产业, 港口镇葡萄园基地、城子镇早熟梨基地、江州镇西瓜基地、岷山乡柑橘基地、新合镇凌华企业蔬菜果园基地、涌泉乡葡萄专业合作社、新塘乡白茶基地、狮子镇灵芝养殖基地、城门乡金柳苗苗木基地等“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拓宽特色农业发展渠道, 主要围绕蔬菜、茶叶、果业等农产品, 创建农副产品基地, 实施优质高效有特色的城郊型农业策略, 增加农民收入。
2 九江县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龙头企业较多, 但产业化程度不高
九江县龙头企业较多, 逐步形成了省、市、县三级龙头企业梯次发展格局, 全县共发展了省级龙头企业3家, 市级龙头企业8家, 县级龙头企业10家;但龙头企业规模较小, 与全省主要农副产品产区和消费区的地位不相匹配。农产品研究开发能力不高, 开发的新产品不多, 农产品专业化程度和产品质量的稳定程度离加工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产品加工深度不高, 转化加工增值幅度有很大提升空间, 此次走访的凌华企业早熟梨果园基地中发现, 该基地面积为26.8hm2位于山坡, 早熟梨产量约为2.2万kg/hm2, 售价3元/斤, 但由于成熟期短、不易储存, 且因整体大小不一影响销量导致大量腐烂, 整体均价为1.5元/斤, 凌华企业忽略了相配套的加工产业和冷藏业, 大大消减其经济利润, 而九江县其他水果蔬菜种植基地等均有相似特点。
2.2 农业基础设施陈旧,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
九江县农业机械水平虽然较以前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仍然存在着农田基本建设投入不足。以港口镇的曹家为例, 曹家共种植水稻面积47.5hm2, 播种、育秧、收割需要机器操作, 但农机具露天存放, 因而影响到机器的使用寿命;其次, 如此大规模没有烘干设备, 收割完的稻谷即刻卖出, 压低稻谷出售价格;另外, 田间交通不便利, 给水稻销售造成了一定困难。
九江县农业生产防灾、抗灾能力较低等问题, 台风“麦德姆”对当地农业损失惨重, 此次台风对凌华大棚蔬菜基地损失超出20万, 来到基地篷布已换新, 仍然可见洪水冲击的痕迹;此外, 据涌泉乡17.4hm2种稻大户介绍, 此次台风使其6.7hm2水稻全部被淹, 加之没有购买农业保险, 损失惨重。
2.3 整体农业生产经营规模较小, 阻碍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
目前, 九江县耕地按各村人口进行分摊, 人均耕地0.1hm2, 分散在千家万户。小规模种植导致农业成本加大, 农户愿意放弃在家耕地而选择外出务工, 导致大面积耕地抛荒, 造成人工及生产资料的浪费。同时, 生产经营规模较小导致科学技术利用率低, 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 标准化生产难以组织实施, 严重阻碍九江县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4 劳动力老龄化严重, 限制特色农业现代化进程
对于当前九江县农民整体劳动力状况来说, 由于工业、服务业与农业相比报酬相对丰厚, 因此吸引了大部分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 而大多是剩余的中老年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中老年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不高, 农业技术的应用能力偏低, 对于小规模、低水平的小农生产感到满足, 限制了九江县农村地区对农业科技的推广, 从而阻碍九江县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顺利推进。
3 加快九江县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思路
3.1 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 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
抓好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重点支持有较大规模、有较强带动力、有较响品牌的骨干龙头企业, 如仙客来企业, 打造绿色品牌效益。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中间载体, 充当联结农户与市场、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的重要角色。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中间疏导使农业产业化原料基地建设与九江县龙头企业和九江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同时, 加大基础建设投入, 切实加强运输通信、道路交通、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储存等基地设施建设, 在保证目前已有的生产力基础上, 根据九江县的自然、生态资源特点, 引导资金、资源按照农业产业化的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从而拉长地方农业产业链条。
3.2 加快农产品市场服务体系建设, 实现特色农业流通现代化
根据九江县特色产业等区位特点, 结合交通、资源, 统一规划, 发展一批规模化的产地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冷藏保鲜、原农产品分选、包装、卫生保洁服务体系监督管理, 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现代化水平作业。加强农业部、商务部等农产品信息公共服务网宣传力度, 提高农户对省、市农业信息网、乡村行政机构及大型农产品市场网站的认知力度, 从而建立公共信息服务查询系统和地方性农产品信息服务站, 形成数据真实准确可靠的农产品网络信息体系, 达到产销衔接信息舒畅, 进而引导农产品有序流通。
3.3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实现特色农业经营规模化
九江县67hm2以上专业大户数量不多, 新塘乡201hm2白茶基地如此大规模农业经营甚少。对此地方政府需做好加快土地流转速度相关工作, 同时为小农户与种养大户、小农户与涉农企业之间的土地流转信息沟通提供平台, 更好更快地促进土地流转进程。另外, 以建设现代农业规模化示范区为重点, 重点扶持发展规模连片的设施农业基地, 不断推进高效设施农业上档次、上规模, 积极引导主导产业向优势乡镇集中。对此, 九江县应该扩展农民择业渠道, 积极鼓励各乡镇剩余农村劳动人口向城镇工业、服务业转移, 使更多土地自愿流转从而达到集约化经营, 加速形成特色高效农业规模化。
3.4 完善农业生态环境建设, 让绿色农业带动城乡第三产业发展
九江县位于庐山之侧, 具有先天性的自然景色优势, 有发展休闲经济、旅游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 建设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旅游镇、旅游村, 发展旅游“绿色产业”, 通过规划建设一批“农家乐”、“休闲农场”、“生态农场”等旅游服务项目。根据九江县的地方特色, 发展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 积极引导发展有机农产品。
4 总结
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着力强调发展农业, 九江县委县政府及各乡镇部门对农业资源开发极为重视, 但九江县地处丘陵地带, 山区湖泊所占面积较大, 无法实现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之路势在必得。
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格局中, 九江县参与特色农业“走出去”发展日趋紧迫和重要。调研中发现九江县在实施特色农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和经验, 但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 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具有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基础设备落后、种养规模不大、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低等特点。
参考文献
[1]王芳.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农业经济, 20xx (03) :77-78.
[2]石红梅.农业产业化与特色农业的发展—以安溪茶产业发展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 20xx (04) :30-33.
[3]方菊花, 黄训春.推进镇村联动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江西省九江县赛城湖新区镇村联动建设发展工作纪实[J].老区建设, 201 (03) :46-48.
[4]刘成玉.对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业竞争力的理论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xx (04) :1-5.
[5]章力建, 徐前.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加快西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以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 20xx (03) :44-47.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篇12
由副主席带队,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会同市农业综合开发办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县的局部项目区、示范村、龙头企业、农户,采用实地观察、听取介绍、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这四个县区的5大类农业综合开发在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现,引起了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20xx年xx月xx日至x日,由副主席带队,深入县的局部项目区、示范村、龙头企业、农户,采用实地观察、听取介绍、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这四个县区的5大类、17个项目进行了认真调研,并对三个县的书面汇报资料和相关资料也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演讲如下:
一、基本情况
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始终坚持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市从年开始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多年来。以产业开发为主线,以粮油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为全市的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xx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资xx亿元,实施土地治理xx万亩,建成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xx个。项目涉及七个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县区的xx个乡镇,xxx个村,受益农民达xxx多万人,带动农民年人均增收xxx多元。
开挖疏浚渠道xxx公里,土地治理项目方面:累计衬砌支、斗、分、引渠道2919公里。修建排灌站100座,新打和修复配套机井xxx眼,新建扩建小型蓄水工程xx处,采用深翻改土、测土施肥、秸杆还田等方法改良土壤xx万亩,补贴购置农业机械xxx台套,新修和拓宽整修机耕路xxx公里,营造农田防护林、经济林、水保林xx万亩,培训农民xx万人次,装备乡镇农技服务站xx个,实施以高效农业为主的科技示范推广xx万亩。通过开发治理,项目区新增灌溉面积xx万亩,改善灌溉面积xx万亩,新增除涝面积xx万亩,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xx亿公斤,新增油菜籽生产能力xxxx万公斤。
建成蚕、茶、果、药、菜生产基地xx万亩。重点扶持了县、区的蚕桑生产基地;县、县的茶叶生产基地;县、县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县药用玫瑰、县西洋参、区丹皮、县红豆杉、县茯苓等中药材种植;区和县蔬菜种植基地等项目。二是建成产业化经营加工项目和流通设施项目xx个。主要扶持了县龙蛟、沙河、国礼茶叶加工厂;区过街楼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和莲藕精深加工厂;县张蓦丝绸厂、植物淀粉加工厂、博望镇蔬菜加工和柑桔光电分选线;县万吨大米加工厂和县种子加工厂;县xx油脂厂xx万吨高档双低菜籽油生产线等项目。三是建成产业化养殖项目xx个。扶持了县堰口特种水产养殖场和县特种水产养殖场、劳武水产养殖场;县白龙镇良种猪繁育、市乳业总场奶牛养殖和县三合乡无公害猪养殖等项目。通过实施产业化经营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方面:一是实施产业化经营种植项目xx个。年新增总产值xx亿元,新增利税xxxx万元。
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显着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得到中省的高度肯定,多次受到中省的惩办奖励,省政府先后两次在汉中召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现场会,推广了市的经验;省上组织的检查验收中,市有5个县区的开发项目被评定为优良工程,奖励土地治理规模xx万亩,财政投资xxx万元;年我市在接受国家三年一次的验收考评中,受到国家验收考评组的好评,并奖励县土地治理开发规模xx万亩,财政投资xxx万元。调查中委员们对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的效果感到振奋,对长年奋战在农业综合开发第一线的干部不辞辛劳的敬业精神表示由衷的钦佩。通过调查我认为,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形成一整套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了申报、立项、竞争制的项目管理责任制、工程质量监督监测制和重点工程招投标制,1有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农业综合开发从项目的.申报、评估、审批、实施到验收等。确保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质量的不时提高。
并每年有所增加,2有完善的资金投入和管理机制。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投资机制。中央财政在预算中专门安排资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同时,规定了各级财政的配套投入和项目区农民自筹投入比例。市也把配套资金纳入了财政预算。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使资金投入有可靠的来源保证。资金管理方面,实行了专户贮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和县级报帐制、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审计制,杜绝了资金的挤占挪用,保证了专款专用,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
贵在综合”一方面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3有一套科学的综合治理措施。农业综合开发重在开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业、林业、水利、科技推广等治理措施配套实施,综合治理效益显着;另一方面注重与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扶贫开发相结合,吸收和借鉴了这些方面的胜利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和管理当中。
二、存在问题
发挥了对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示范导向作用。但在调查中我也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市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显着的效果。
纳入开发项目的仅仅只有xxx万亩左右。区的中低产田面积更大,1开发规模较小。市的产粮核心区有xxx万亩水田。亟待开发。国家下拨的土地治理项目规模每年仅有7万多亩,产业化经营项目xx个左右,财政投资xxxx多万元,很难满足农民群众急待开发的需要。全市还有四个县至今还没有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不能申报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集中连片”原则,2区域差异较大。依照“先易后难。前几年的开发重点大部分在自然条件好的乡镇,经过这些年的项目实施,这些地方的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而尚未实施开发的区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基础设施单薄,农业生产条件仍然很差,和项目开发区的差别越拉越大。四个尚未纳入综合开发的县和已经实施开发的县区在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化经营等方面的差别也已经逐步显现。这种区域差别的存在与全市农业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
财政支农资金一直采用部门分块管理的方法,3涉农资金投向较散。多年来。不同渠道的投资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项目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重复和交叉,造成了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资金分散,有利于统一管理和协调,难以形成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项目建设的财政投资规范已明显偏低。同等投资情况下,4投资规范较低。随着开发建设逐步向浅山丘陵区域推进。浅山丘陵区需要架桥修路的工程要比区多,砼U型渠的衬砌改造和灌溉站、机电井建设都会因为山区沟壑纵横、水势比降落差大,而使得工程量和施工难度大为增加,再加上项目建设所需的各种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实力、村组和群众的自筹资金能力都比地区差,使得项目建设的资金缺口加大。
项目区农民配套投入的自筹资金及投工投劳应占财政投资的三分之一,5自筹资金落实较难。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市的农民筹资投劳比例为25%但由于我市农村经济不发达,村组集体经济单薄,农民可支配收入不高,农民自筹资金落实难度很大。一些经济条件差的地方,群众的投工集资不能到位,形成空账,致使项目建设资金短缺,建设速度缓慢,质量难以保证。
管护主体虚设,6建后管护较差。重建轻管的现象比较普遍。建后管护的约束机制和管护资金缺位,项目区干部群众管护意识淡薄,乡镇、村组缺乏严格的管护制度和管护措施,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户侵蚀渠坎路肩,导致U型板被水冲翻,路边树木被折被拔,标志牌被毁等多种人为损毁工程设施的现象。
市的龙头企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7龙头企业较弱。近年来。但综合实力都相对较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选择实行竞争立项、择优立项的政策前提下,对我市申报、立项、扶持产业化经营项目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致使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得不到及时的扶持,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无法充分体现。
三、几点建议
提高开发整体效益。一方面要做好同其他涉农资金的整合文章,1整合涉农资金。向投资整体要效益。根据省上统一要求,建议在不改变投向的前提下,依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尽其力、各记其功”原则,将农业开发资金与扶贫、粮食生产、农业科技推广、林业和水利建设等其他涉农资金实行捆绑使用,以有效解决开发建设资金投入缺乏和项目建设交叉安排,重复检查,多头管理,资金分散,影响工程质量、工程效益等问题,提高涉农资金的整体投资效益。另一方面要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内部运筹和投向的整合文章,向投资结构要效益。应根据我市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总体目标,对投资结构和投入重点作适当调整,由过去主要扶持粮食主产区改为扶持粮食生产和扶持高效经济作物相结合。各开发项目县应结合生态环境建设,有计划、有方法地将开发片区调整到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区,以缩小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提高我市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扩大开发规模。积极做好后续项目的贮藏工作,2做好项目储藏。要紧紧围绕“四大产业”和优质粮油加工,认真调研,严格筛选,从项目入库、申报、评审、立项的各个关口都要严格把关,真正实行公开、公平竞争立项的制度,对那些开发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和招商引资的产业项目在经过专家论证后优先申报,争取立项。对镇乡、村组干部群众积极性高、自筹资金能够足额落实、产业开发有条件的地方项目给于优先立项。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提高选项立项的准确性和成功率。以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好项目、大项目争取国家投入。要切实做好四个县进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的申报工作,建议市政府向省政府专题演讲,并加大争跑力度,争取早日批准,以扩大我市的农业综合开发规模。
加大群众监督力度。一是要加强项目建设的管理。项目建设要严格依照下达计划和行业建设规范组织实施,3加强项目管理。项目设计要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渠、路、井、树、桥、涵等设施布局相配套,田间治理要与村容村貌建设相结合,改善生产条件要与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相结合。达到满足生产需要,促进生产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同时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施工工艺,严格按技术规程,规范组织实施,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二是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要进一步完善以县级报账制为核心的资金管理机制,坚持按项目建设管理顺序和项目建设进度拨付资金,坚持实行项目资金专款专帐、专户、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平安高效运行。三是要加大群众监督力度。继续全面推行项目公示制,项目建设的前、中、后期,都要公示项目的建设内容、任务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和项目法人制。项目实施主体对项目建设质量、进度以及投资平安负全责,市县区对建设项目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实行奖优罚劣,动态管理。
解决筹资投劳难题。临时以来,4采取多种措施。农民筹资投劳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制约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需采取多种方式解决这一难题。第一,适当降低农民筹资投劳比例。调研中,农民筹资投劳比例偏高的反映较为强烈,建议主管部门就此进行专题调研,拿出具体数额逐级上报,力争能够降低硬性比例。第二,筹资投劳的方式上,可以采取以清晰的收益对象筹集。例如对机井工程、电管站实行业主负责制,发放使用权证。首先选定业主,业主自身先自筹一定数量的资金,据此获得工程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其次由业主牵头组织筹资投劳,业主根据受益范围与群众协商,签订合同,落实筹资投劳。还可以采取“一次计划,分年筹集”及“分类筹集,自筹自用”等办法,这样农民承当的起,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有利于项目顺利实施。第三,加强筹资投劳的管理。要制定统一的农业综合开发农民筹资的收、用、领、销制度,农民筹集的资金和劳务,实行专项管理,专款(工)专用,并对使用情况张榜公布。以资代劳必需坚持农民自愿,并料理书面签字手续,严禁强迫农民以资代劳。
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第一,5重视建后管护。要通过宣传,增强群众管护意识。项目建成后要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建设的效果,项目区与非项目区的区别以及项目建成前后的效益对比,用事实增强群众的管护意识,项目区形成一个爱护工程的良好社会氛围,发动群众参与项目管理。第二,将项目的建后管护纳入各级主管部门的日常工作。各县区每年应按时上报项目管护计划,经市上审批并编制管护实施方案后组织实施。同时定期对各项目区管护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做到奖优罚劣。第三,因地制宜,创新管护模式。项目区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适合外地的管护模式。例如,对道路、排水沟、桥涵、林网等公益性项目可实行乡镇统一管理。对林网树木统一进行采伐更新,收益作为管护资金;对水利设施可实行井长制加协会的管理模式,以灌溉区为单位成立用水者协会,对灌溉用水进行利息核算,确定收费规范,由井长负责本井片范围内的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对一些已建成的林网还可以实行划片拍卖,落实产权主体,由产权人对项目进行管理和维护,乡镇政府负责监督。第四,建议尽快制定农业综合开发的管理工作条例,明确项目运行管护条款。对于破坏项目设施的行为依法严肃进行追究查处;对改变项目区土地使用用途的由建设单位依法给于赔偿;对项目监管不力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推动产业发展。继续坚持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6扶持龙头企业。扶持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发展一批有特色优势的农产品种养业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时提高。要重点支持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和外向型龙头企业。各级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奖励支持发展快、生长好、贡献大的农业龙头企业。同时要加快产业基地建设,继续推行“公司+基地+农户”运行机制,让农民在扶龙头、建基地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对龙头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对那些运行质态好、发展潜力大、带动农民增收强的企业,坚持重点扶持、连续扶持,实现做大规模、做优产业、做响品牌的目的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篇13
农业全产业链是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等环节与主体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是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重点和中省政策支持的主要方向。
一、产业链培育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产业高质高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聚焦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目标,认真落实“五个扎实”和“五项要求”,立足自然资源优势,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力推动了乡村产业健康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具体来看,有五个方面的发展优势。
一是资源优势。xx地处黄河中游、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面积广,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农业资源禀赋优越。光、热、水、气等生态气候条件完全符合苹果优生区“七项指标”要求,处于中国苹果产业带的核心位置。纵横交错的沟壑山川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天然的防疫隔离屏障,吸引了新希望、东方希望、伊利集团优然牧业等企业集团投资建场;1100多万亩洋槐林和500多种蜜源植物,是业界公认国内最大的优质洋槐蜜蜜源基地和全国四大中蜂保护区之一;依托山地资源建成的“95式”日光温室,比川地温室光照xx60-90分钟,夜间棚内最低气温提高3-5℃,采光更好、保温性更强;夏季气温凉爽,气候干燥,露地菜品质好,香菇花菇出菇率高,具有反季节生产的优势。
二是规模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苹果为主、现代养殖业和设施农业为两翼、区域特色产业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粮食面积产量持续稳定在220万亩和70万吨左右;以xx苹果、xx苹果为主的绿色果品基地达到331万亩,今年产量达到400万吨;以生猪、湖羊为主的规模养殖场达到1575个,正在成为全省生猪、肉羊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蜂群规模达到25万箱;以“南泥湾”瓜菜为主的设施农业基地达到26.9万亩,播种面积达到46.89万亩,是全省千亿级设施农业六大板块之一。
三是装备优势。20xx年以来,以苹果产业后整理为突破口,累计建成了103条最先进的苹果智能选果线,农产品冷气库储藏能力由80.1万吨提高到158.8万吨,增长了96%,占到苹果产能的40.3%,产业化整体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陕西xx苹果有限公司建成的'3万吨冰温立体气调库,实现了仓储保鲜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先进的水果保鲜气调库。xx区推广的“小冷库+电商”“xx有我一棵苹果树”等新型产业模式,让小农户分享了产业链延伸的收益。与此同时,蔬菜的分级包装加工、畜产品的分割冷链配送等也先后在xx、xx、xx、xx等县区落地,进入了产业链延伸拓展的新阶段。
四是技术优势。建立了覆盖生产、储存、运输、加工等全产业链的《xx苹果标准综合体》和《xx小米标准综合体》,累计制定苹果、蔬菜、食用菌、畜产品、马铃薯、中药材等绿色、有机标准和操作规程100多项,而且通过示范带动和技术培训,将一项项技术传递到了千家万户。苹果主栽品种经过两轮更新换代,引进响富、烟富、瑞雪等新优品种30多个,果园豆菜轮茬增肥成为全国主推技术,坑施肥水、坑式熏烟防冻等技术全国领先,xx、xx和富县整区域通过国家绿色和良好农业生产基地认定。谷子轻简化栽培技术(免间苗、免中耕、免除草、全程机械化)加快普及,日光温室病虫害绿色生态综合防控技术全面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面达到80%以上。
五是品牌优势。目前,全市农产品累计注册商标1203件,涵盖了苹果、蔬菜、畜禽等主要农产品,有40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保护产品,6件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xx苹果、xx红枣、黄龙核桃、常泰制药、胜利山醋、轩辕酒)。“xx苹果”以73.62亿元品牌价位值列全国果品类区域品牌第三,“xx苹果”以687.27亿元品牌价值位居全国水果类价值榜首。今年,又双双入选20xx中国苹果产业榜样区域品牌。
二、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当前,“三农”工作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来审视,我市农产品供给与需求还不匹配,有的优而不多,有的多却不优,优质不优价;产业链仍不完整,产前农资供应和社会化服务能力不足,产后营销体系不全、精深加工能力弱,缺乏核心竞争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振兴仍然面临诸多新挑战。
果业方面,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全市防雹网面积28.2万亩,果园节水灌溉面积25.95万亩,分别仅占总面积的8.5%和7.8%。关联产业发展滞后,果袋用量200亿只以上,但只有14家果袋厂,实际生产能力仅有92.77亿只;果箱用量约为3.3亿个,我市的4家纸箱厂年生产加工能力不足2800万个,仅占8.5%;20xx年进入高端市场的份额只有32.1%,鲜果出口仅为0.18万吨。目前全市还没有上市的果业企业,产值过亿元的只有4家,而烟台达48家,“农”字号上市企业18家。果品精深加工能力56.4万吨,占苹果总产量的14.1%,受市场价格波动制约还很明显。
畜牧业方面,上游饲草供应链资源丰富,载畜量可达856.7万个羊单位,但未能有效转化为草产品,全市尚没有一家专业化、规模化饲草加工企业,饲料年需求量近200万吨,基本依靠外调解决。养殖环节虽然先后引进了新希望、东方希望等大企业集团,但产业的整体经营规模仍然偏小,规模化率仅为44.8%,低于全省10.8个百分点。屠宰分割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精细分割销售比例不足15%。以生猪为例,12个屠宰厂年屠宰量仅为21.3万头,只占到设计产能的21.5%,产业增值效益随着鲜活畜禽运输流向了市外甚至省外。
设施农业方面,主要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大部分蔬菜直接采收入市,无品牌、无包装,缺乏市场竞争优势。集约化育苗能力还比较弱,种苗需求量在3.5亿株左右,即使每株按0.8元计算,就有近3亿元的产值,而目前自给能力还不足30%(目前育苗能力1.02亿株)。采后预冷不及时,贮运设施设备落后,生产流通环节腐损率高。目前只有xx、xx等县区的10家企业开展净菜分级、包装、预冷等商品化处理,70%左右的蔬菜通过菜贩进入市场。
与此同时,从产业要素保障来看,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人才、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制约。
一是劳动力短缺。目前形成的产业格局基本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随着农村优秀青年流失、青壮年劳力转移,务农劳动力素质逐年下降,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必须走高素质农民培育和社会化托管服务相结合的路子。
二是产业投入不足。20xx年,市级财政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总额约为3.5亿元,其中78%为面向贫困村、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资金,实际用于产业发展的资金只有7700多万元,在产业基地建设和产业链提升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产业资金需求增加与财政投资减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截至20xx年11月底,金融机构对“三农”领域的贷款(涉农贷款)余额达到550.44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为212.49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了11.43%和16.71%,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39%和18.42%。因此,积极争取中省政策支持,创新机制引入社会力量和金融资本,是破解资金短缺难题的重要方向。
三是成本价格挤压。一方面,劳动力、土地流转、生产资料、物流运输等成本“地板”不断攀升,2015年至20xx年,果业亩均生产成本由4200元增加至5200元,仅套袋成本每亩就增加了300元。另一方面,农产品价格波动不断加剧,20xx年库存苹果平均销售价格较2019年果季每公斤低1元左右,20xx年中早熟品种销售均价在4.4-5.2元/公斤,较上年同期每公斤低0.9元。20xx年-20xx年,生猪价格从最高的34元/公斤最低跌破亏损临界点(16元/公斤),挤压了农业效益提升空间。
三、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总体思路
总体思路:立足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重点聚焦苹果、畜牧业、蔬菜、食用菌等四个产业,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为目标,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纵向拓展农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横向拓展农业新功能、融合农文旅,推进农业产业延链、补链、壮链、优链,促进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打造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基础。
苹果产业链。前端以百千万示范工程为牵引,巩固提升22.6万亩高质量发展核心区和100万亩带动区、200万亩辐射区,整县整区域推进绿色、有机果园创建,建设xx苹果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同时增强xx国家苹果种质资源圃和xx县楸子种质资源基地功能,推进品种培优。中端全力推进产业链优化升级,全面推行冷藏保鲜、分级分拣、分类包装,积极引进企业做强精深加工产业,鼓励生物(有机)肥、果箱、果袋、果网和防雹网等关联加工业生产。后端以国家级xx苹果批发市场、xx县仓储冷链库群、陕果和农投配送体系以及销售市场前置仓为载体,构建从产地到市场直接配送的流通网络,着力做强“xx苹果”“xx苹果”公用品牌和一批有影响、有市场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支持发展订单生产和果树认养,20xx年创建xx县百亿级和xx区、富县、xx县50亿级全产业链重点县,全产业链产值达到600亿元以上。
畜牧产业链。以生猪、肉羊肉牛、家禽、蜜蜂为重点,前端以龙头企业引领为核心带动提升养殖规模化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发展规模养殖,着力增强良种繁育、饲料饲草加工和疫病防控能力,打造高效养殖和优质饲草产业带;中端重点提升畜禽屠宰分割能力,在主攻方向上,生猪、肉禽以热鲜肉、冷鲜肉、冷冻肉、速食产品等生产加工及肉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为主,肉羊肉牛以生鲜分割肉、预冷肉、精包装及熟食制品为主,禽蛋在增加精品蛋供给的基础上,依托xx劳山鸡业和食品烘焙行业发展精深加工,蜂产业以精品蜂蜜、花粉、蜂王浆、果酒等加工产品为重点,鼓励新希望、东方希望等企业配套屠宰加工项目,支持黑萨牧业等企业提升屠宰分割能力,促进屠宰厂向现代化深加工企业转型;后端围绕畜产品营销,培育企业品牌和冷链物流配套企业,加强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等市场流通设施建设,发展专业化授粉蜂场,促进养殖场与有机肥加工厂合作联营。到20xx年,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500万头、50万头和500万只,家禽饲养量达到1000万只,蜂群40万箱,养殖规模化率达到65%,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80亿元。
蔬菜产业链。前端以基地建设和种苗供应为重点,依托山地资源,新建改造10万亩设施基地,发展节地节能、大空间、高性能棚室和黄龙、xx高山冷凉菜,研发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和自动化调控设施,在提升xx、xx、xx等现有育苗企业供苗能力基础上,根据种苗需求再布局10个左右育苗中心和一批专业化育苗基地。后端突出企业引领,引进和培育一批联农带户的“链主”企业,引导万亩以上基地普遍开展蔬菜分等定级、清洗包装等产地初加工,配套健全采后预冷和冷链物流体系,发展采摘、休闲等新业态,培育xx茄子等品质优、销售好的高端精品蔬菜。与此同时,着力培育发展设施钢架制造、保温被和棚膜加工等产业链。20xx年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种苗供应能力达到需求量80%以上,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0亿元。
食用菌产业链。前端的菌种、原料、菌袋等向xx县、xx县、xx县、xx县等资源聚集区集中,发挥菌需物资供应、菌棒生产企业的作用,重点强化菌种选育和集约化制棒弱项,组建食用菌产业研发中心,建设20个左右菌棒加工中心。中端的栽培生产向基地和农户分散,采取“基地+农户”的方式,重点发展规模化的香菇、平菇种植,提升设施化和标准化水平,培育“花菇”等高端鲜菇。后端的分级营销、加工、菌渣利用等向企业和合作社集中,培育壮大新隆菌业、嘉康菌业等本地企业,着力补齐贮藏、烘干、冻干等短板,开发高端食用菌加工产品,培育菌渣有机肥产业链。20xx年食用菌产业规模达到1.5亿棒,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亿元。
四、产业链建设的重点任务
按照全产业链打造、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从产前、产中、产后全环节入手,从科技、绿色、品牌、质量全要素集成,实施产业链培育发展九大行动。
(一)标准化水平提升行动。按照新“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的要求,面向高端和特定市场,加快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调适产业结构,扩大高端功能苹果生产规模、打造精品畜产品和鲜菜订单直供基地,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围绕四个重点产业链,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加快推进产地环境、投入品管控、农兽药残留、产品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标准制(修)订工作,开展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带动产业基地质量效益全面提升。以开拓国际市场为目标,以鲜苹果、苹果汁等有出口基础的农产品为依托,认定并建设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二)农产品加工业倍增行动。统筹发展冷链分级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推进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较20xx年翻一番。初加工以产地为重点,就地就近建设苹果、畜产品、设施瓜菜等生鲜农产品清洗分拣、预冷保鲜、净菜鲜切、分级分割、产品包装等产业链和食用菌烘干设施,减少产后损失,提升入市品级。精深加工以培育领军企业和园区建设为核心,依托产业链资源优势,提升xx苹果、xx农副产品和xx、xx、xx等农产品加工集聚园区,启动建设xx、xx、黄陵农产品加工和物流园区,吸引关联企业投资,推进加工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聚化。综合利用加工重点推进果蔬皮渣、畜禽皮毛骨血、畜禽粪污等副产物综合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三)农产品品牌打造行动。围绕重点产业链,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为主体,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为支撑的产业链品牌体系。着力打响“xx苹果”“xx苹果”“南泥湾蔬菜”“地椒羊”“洋槐蜜”等公用品牌,争取列入国家农产品品牌目录,创建省级以上区域公用品牌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引导企业与农户等共创企业品牌。树立一批名、特、优、新高端精品品牌,满足差异化、个性化需求。深层次挖掘品牌文化内涵,创新品牌营销推介方式,通过博览会、交易会、展销会等平台,以及网络视频、直播带货等形式,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四)产销地市场衔接行动。提升国家级xx苹果批发市场、xx农产品交易中心、xx新区中国农批、xx区慧丰、黄陵隆坊、xx白家川物流园等市场引领和价格调控能力,确保功能充分发挥。组建重点产业链产销合作联盟或行业协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者,批发市场、物流基地等流通中介,集团消费、连锁超市、大中型餐饮等销售终端紧密合作,发展直销直供、物流配送、认养认购等新业态,提高产销对接效率和应急供应能力。拓展农产品线上流通渠道,汇集京东、一亩田等网络销售平台,发展直播带货,推进网络营销。
(五)科技支撑能力提升行动。以产业链为载体,以节本增效、质量提升、产品研发为主攻方向,依托8个院士团队和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采取多种形式打造产学研融合的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或产业联盟,集中优势力量攻克品种更新、产品研发、农机农艺融合、工艺改造提升等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借力秦创原(xx)创新促进中心,加速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健全完善供需精准对接的科技推广机制,健全覆盖所有乡村、服务到户到田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六)基础设施装备升级行动。启动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统筹各类农田建设资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提升,攻克“连作障碍”,推进水肥一体化,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和地力水平。围绕四个重点产业链轻简化生产和管理,促进农机装备升级换代,发展绿色高效智能农机及配套技术,打造一批机械化程度高、农机农艺融合的示范园、示范场。以管理高效化、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服务便捷化为目标,推进物联网、遥感等信息技术在产业链上的示范应用,拓展我市智慧农业大数据采集、监测、共享、分析、预警等方面的功能。增强重点产业链抵御冷冻、风雹、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能力,探索形成预警预防、群防群控和社会化服务的工作机制。
(七)现代经营制度创新行动。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支持供销、农民合作社及乡村企业等,开展农技推广、土地托管、烘干收储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以及市场信息、农资供应、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机作业及维修、农产品营销等服务,推动托管服务由产中向产前、产后环节延伸,以服务规模化带动经营规模化。鼓励发展产业联盟,引导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化联合体,每条产业链至少建设5个示范联合体。支持规模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入股、合作等方式带动小农户分享全产业链经营收益,打通小农户从生产向加工、流通、营销等二三产业环节链接的路径。
(八)绿色生态农业推进行动。着眼绿色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算好经济账、生态账。做好农牧结合文章,统筹产业间规划,推广果沼畜、菜沼畜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促进产业间循环链接。做好农水结合文章,坚持蓄水、引水、提水多措并举,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和集雨窖、棚面集雨等设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做好农环结合文章,实施清洁田园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畜禽粪污、秸秆果枝、废弃农膜、果渣菌渣尾菜等资源化利用,推广应用全生物降解地膜,打造黄河流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九)多元业态融合促进行动。按照功能多元、业态多样、服务创新的思路,积极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劳动体验等业态,推进农业与乡村旅游、康养、人文等产业融合,促进休闲农业串珠成线、集群成链。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重点打造环xx城区休闲采摘、黄土黄河文化旅游、民俗文化体验、农业自然景观、现代农业观光等50条精品线路,促进休闲农业串珠成线,集群成链。
五、工作建议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动、统筹推进,实行一条产业链一名链长,一个工作专班推进,落实四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及其专班工作职责,逐级制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进方案,明确产业链建设重点方向、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和支持政策。
(二)强化财政支持。统筹用好中省预算内农业方面的投资、中省市农业专项资金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把产业链建设作为优先保障领域,加大资金投入。
(三)强化人才支撑。邀请产业链中种养、加工、营销、标准、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团队,每个专家团队明确一名组长和一名联络员,为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咨询。
(四)强化工作调度。年初对各产业链专班和县(市、区)下达目标任务,纳入县域经济、乡村振兴考核指标,年底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考核。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召开工作调度会、专题会和推进会,对四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发展情况按季度进行监测、评估、调度。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篇14
一、溆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为,溆浦县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着力发展优质稻、柑桔、金银花、生猪、油茶、工业原料林和蔬菜七大产业,农业产业化建设快速推进,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 资源优势明显。
溆浦作为农业大县,土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全县耕地面积60.33万亩,其中水田46.44万亩,旱土13.89万亩,全县粮食播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总产40万吨左右,占怀化市粮食总产量五分之一强,是全国粮食生产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县内物产丰富,水果品种高达200多种,尤其是地方品种溆浦鹅、鸡蛋枣、朱红桔等享有盛名,是全国油料生产县和全省柑桔发展重点县;林业资源丰富,林业用地面积355万亩,有林地面积280万余亩,森林蓄积量40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9.7%。
2. 交通区域优势愈加明显。
湘黔铁路从溆浦横跨而过,20xx年新通车的溆怀高速,“两高”时代的到来将给溆浦农业产业化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早在前几年溆浦一些农企就尝试到湘黔铁路带来的好处。溆怀高速的通车,两地之间的车程缩短到一个小时,这也为溆浦发展城郊蔬菜农业带来了先机。快捷的交通将使溆浦成为向怀化提供新鲜蔬菜的重要基地。娄怀高速、沪昆高铁的建成,溆浦农业产业化辐射基地将扩宽到整个东西部地区。
3. 调整产业结构,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东林、西桔、南药、北枣、中粮”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特别是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出台奖补政策,加快土地资源集中,实施规模化经营,有效推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全县实现土地流转29万亩,其中流转面积500亩以上的45户,1000亩以上的16户。20xx年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45.2万亩,柑桔面积发展到12.1万亩;建成19个生猪养殖小区,年出栏生猪96.7万头;金银花面积发展到12.3万亩;油茶种植面积达15万亩;新造工业原料林12.4万亩;发展专业蔬菜基地5000多亩,其中大棚蔬菜3500多亩,建立日产10吨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黑木耳生产面积达5000多亩。优质稻、柑桔、金银花、生猪、油茶、工业原料林、蔬菜七大农业优势产业已初具规模。
4. 是推广先进技术,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以种苗为重点,加大品种改良、引进和推广力度,投资兴建省内一流的优质柑桔苗木繁育、湘蕾金银花苗木繁育、种猪繁育、溆浦鹅资源保护与扩繁基地,有效加快了品种改良步伐,七大主导产业的良种率达90%以上。强化基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理、小农水工程、标准良田建设、大型灌区等项目资金,硬化各类渠道1695公里,建设机耕道116公里,完成中低产田改造7.25万亩,建设高标准粮田6.6万亩;推广新型农机具3万余台套,农机总动力达46.7万千瓦,年实现机耕48万亩,机收30万亩。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前后制订了大宗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及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并利用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现场技术指导、办点示范带动等方式,大力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普及标准化生产规程。积极办点示范,每个产业每年创建一个高标准的样板基地,发挥示范作用,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
二、面临的主要困难问题及原因
在看到溆浦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溆浦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不少突出问题:
1. 龙头企业规模较小。
目前,溆浦县全面销售收入500万元的龙头企业有4家,还不到总数的40%,龙头企业平均固定资产1000万元左右,其中规模小的企业总资产还不到400万元。受原油等材料价格上升,劳资成本上升及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增加,经营风险加大。特别是自20xx年来,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不断凸显,动荡的国际经济形势,不断上涨原油价格,进一步推动着原材料成本的上升。龙头企业在克服生产成本提升的同时,要应对好物价高位运行,还要确保订单农业的“保护价”,可谓困难重重。
2. 部分产能提升较快,基地建设相对滞后。
近年来,溆浦柑桔加工业、中药材加工企业迅猛发展起来。柑桔加工企业有湖南雪峰食品发展有限公司、溆浦县天宇食品有限公司,它们有个共同特点:早期这两个公司缺乏先见,没有形成创新机制,生产原材料的来源十分单一,直到最近两年,他们把目光放在柑桔生产基地上,天宇公司在溆浦仲夏乡计划兴建万亩柑桔园基地。雪峰公司也计划在溆浦桥江镇兴建柑桔种植基地,紫荆银花公司在溆浦新田乡开发10000亩中药材基地。这些基地从投入到农产品输出一般要经过3年~5年时间,基地建设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这些加工企业的生产发展。
3. 农业产业化区域分布不是很平衡。
就各乡镇农业企业分布情况来看,农业企业主要分布在溆浦城区周围的乡镇上,17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位于县城周围的卢峰镇有4个、仲夏乡有3个、观音阁镇1个、桥江镇有1个,其他分布在离县城较远的龙潭镇、低庄镇、祖市殿镇、龙庄湾乡等乡镇。受交通和市场等条件的.影响,溆浦县农业产业化组织地区分布不均现象较为严重。
4. 融资渠道不够畅通。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推进,需要大量资金做后盾,农业产业化组织自身的资产不足以支持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但其特点又限制了融资渠道的拓展。我县现有的从事农产品加工的各类企业,需要的流动资金大、季节性较强,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此,各银信部门不是很愿意向其放贷。县内龙头企业的融资环境普遍较差,想借钱扩大规模等等融资盘活的企业比比皆是,有条件利用资本市场运作的龙头企业不多。
三、加快溆浦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1. 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提升农业效益的关键,龙头企业对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溆浦现有17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即金裕米业、春和现代农业、恒森农业、雪峰食品、银珍现代、楚威饲料、鸿羽溆浦鹅业、四宝山生物科技、福香柑橘、鸿飞达养殖、永华合作社、绿叶农庄、维康饮品、万水生物科技、天宇食品。这些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带动力弱。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农产品加工业还很不发达,制约了溆浦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为此,就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建议县委政府根据溆浦主导产业产品规划,重点扶持发展壮大两家以上龙头品牌加工企业,如农产品加工企业可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扶持金裕米业、雪峰食品发展有限公司、福香柑橘等做大做强,使之加工产品主要覆盖蔬菜、稻谷、油茶、水果等农产品加工,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畜禽产品加工主面可考虑将鸿羽鹅业等扶持做大做强,使之加工产品覆盖畜禽水产业加工,促进全县畜牧产业大发展。扶持可采取资源整合、项目资金争取、以奖代补、实施股份制等方式,扶持的企业要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实行专业化生产、系列化加工,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品牌战略、企业化管理等运作方式,确保所扶持企业走上持续健康发展道路,并真正起到辐射带动全县农业大发展的作用。
2. 优化产业结构,彰显绿色板块魅力。
深化农村改革,是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重要精神。溆浦县要在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同时,科学、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努力:一是遵循生态农业建设原则。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目标,不仅追求农业发展的经济效果,还要兼顾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遵循“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注重各因素间的协调运行,维护合理的生态经济结构,实现自然资源的循环再生利用。二是遵循因地制宜和生态适宜原理。为了能充分开发本地生态资源,形成地域性特色产业,应在进行资源潜力、生态劣势及优势、市场条件等全面调查分析基础上,进行生态农业总体规划和设计。三是提高生态农业产业化的科技含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含量,注重乡镇农技建设,健全生态农业科技推广网络。促进关键性实用技术的引进推广,尤其是各类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水果、蔬菜、食用菌的生物保鲜技术。四是注重区域比较优势。溆浦县农业区域发展是非常明显的,根据“东林、西桔、南药、北枣、中粮”发展思路进行。五是培育绿色农产品市场。有计划、分步骤的建设一批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全县大中城市加强绿色食品配送中心建设,逐步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生态农产品、绿色食品销售网络。
3. 培育人才,健全组织,科技推动。
一是对农口部门的人才技术情况进行一次摸底调查,摸清我县现有农技人才现状,并及时引进相关专业紧缺技术人才。二要激励广大农技人员积极为产业化发展搞好技术服务,解决技术难题。要出台鼓励政策,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成长环境,使他们能安心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服务。三是在现在干部队伍中建立激励机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部分有条件有技术的干部投入到农业产业化开发中去,或以技术入股的方式,鼓励他们创业,从而达到既精简干部队伍,又促进产业化发展的目的。四是加强专业合作化组织建设。通过有意识地组建经济合作组织、中介组织、专业市场,将产业发展的诸环节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科学引导,发挥现有专业协会组织应有作用。五是发展电子商务,利用这个平台第一时间掌握信息,拓宽销售了渠道,带动基地建设,推动产业发展,最终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目的。
4. 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06-26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10-26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04-02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样本10-08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01-19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03-29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05-16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1-19
某县发展高效农业调研报告10-06
农业发展调研报告大全(15篇)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