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

时间:2024-08-18 18:36:53 报告 我要投稿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优秀15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助力乡村振兴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优秀15篇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1

  乡村资金“喊渴”,基层金融服务供给难以到达“末梢”,农村“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问题并存。今年以来,富新镇积极推进十大微改革项目,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探索抓金融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立足“党建引领、资智赋能、政策到底、服务直达”四维模式,释放“党建+金融”叠加效应,促进金融与产业发展双向联动,开创政银村多赢局面。

  一、背景起因

  20xx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此后,中央先后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xx一20xx年)》等文件,将“乡村振兴”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富新镇地势平坦,耕地众多,作为传统农业大镇,一直以来都面临着急需金融活水、金融服务供给薄弱,农民“贷款难”和银行“难贷款”等问题,通过积极探索创新“党建+金融”制度,加大了金融支农力度,充实了经济发展血液,使金融“活水”精准注入到乡村振兴领域,切实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二、主要做法

  “背靠背”授信,备足群众致富马力。农村地区有较强的金融需求,但由于村民缺乏抵押物,普遍存在贷款难的问题,为此农商行富新支行特组建由该行业务骨干、村民小组长和德高望重的党员代表组成的背靠背授信评议小组,根据村民家庭生产经营情况、家境人品、社会评价以及有无不良嗜好等多个指标,“背靠背”打分开展评级授信工作,力求做到严格标准、客观公正。根据评议分值给村民和农村经济组织匹配不同额度的信用贷款,较好地满足了农村地区贷款需求,同时培养了村民的信用意识,20xx年富新支行评定并报送人行信用村3个,在富新掀起了“诚信”之风。自去年10月以来,绵竹农商银行富新支行已对4个村实现“整村授信”覆盖工作,完成4000余户家庭的评级授信,授信金额达2亿元。

  “面对面”授课,深化金融服务内涵。积极发挥银行党支部与村社区党支部共建作用,开展“大金融小课堂”系列活动,3位金融副书记每人对应负责4个村社区,开展“金融知识巡回宣讲”。通过微党课形式开展普惠金融、涉农金融业务、防范电信诈骗等知识宣讲,以活泼生动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金融知识进行有效讲解。同时利用逢场天,走出课堂,走进群众,发放普惠金融知识系列读本和宣传折页,手把手向老年人传授手机银行等操作方法,扩大了金融知识在农村地区的受众面,切实提升了群众在金融服务中的获得感和满足感。目前已开展巡回宣讲12场13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

  “心连心”融入,精准对接发展需求。围绕“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两大任务,认真落实“每周1天驻点、半年1次调度、挂职期间5件履职承诺”三大机制。镇党委建立金融干部人才档案,客观记录金融副书学习教育和工作经历,定期开展座谈讨论,跟踪掌握其挂职期间所需所想,了解工作进度,分析存在的问题,梳理下步工作举措,用心用情为其挂职提供全面保障。金融副书记全身心融入镇村工作,积极参加支行与挂职党支部双重组织生活,列席挂职党支部重大产业发展议事,精准对接镇村发展需求,认真分析村镇建设、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加大对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乡村金融能人队伍培养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农户贷款的模式创新及功能的拓展。现已对接12个村社区梳理出金融助力发展规划12项,拟为文永村、清狮村村分别预授信5000万元。

  “手拉手”服务,助推乡村振兴发展。通过党建联动,探索打造“乡镇党委主导、支行与村社支部互动、农户积极参与”的“手拉手”共创模式。通过走访调研、座谈研判,金融副书记根据我镇产业项目和资金需求情况,在“整村授信”基础上,不断加大对全镇重点项目、新型农业主体的对接和支持力度,现已走访龙头企业3个、新型农业主体108户。持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为农村地区客户量身制定了“第一书记振兴贷”“蜀信e小额农贷”“红色信贷-成果贷”“乡村振兴-支农快贷”等乡村振兴类支农信贷产品,建立快审低率机制,以农户家庭的信誉为保障,以村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所持股份为保证,在核定的额度内快速发放信用贷款。目前,已累计发放各类贷款1733户,金额21260万元。其中:为清狮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大米加工厂建设贷款20万元,为富新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几点启示

  一是“提高认识”把握“党建+金融”工作要义。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工作要义,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针对金融信息不对称、农村群众获得感低等问题,突出党的领导,强化使命担当,凝聚改革合力,不断增强做好“党建+金融”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一体推进改革试点示范建设,打造综合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体系,实现参与主体多方共赢、地方发展活力迸发、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的综合效应。

  二是“党建联盟”凝聚“党建+金融”强大合力。扎实开展银行党支部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着力推动“整村评级授信”、信用环境宣传打造。建立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银镇村”联席会议,总结成效、发掘问题、共商举措,强化工作协作,找准金融服务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与切入点,瞄准特色产业精准发力,确保产业发展资金需求与金融资源高效精准对接,实现“1+1>2”的效果。银行在推动服务下沉、阵地前移、普惠升级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对照职责分工,周密安排部署,开展好宣传,协助企业和群众用好用活普惠金融平台,使“党建共创、金融普惠,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真正在农村地区落地生根。

  三是“能力提升”激发“党建+金融”作用发挥。积极整合线上与线下资源,优化农村地区电子支付服务环境和金融产品服务,大力推广手机银行等新型移动金融产品,让服务对象通过手机自助操作,实现申贷、用贷、还贷线上交易,全面弥补线下服务短板,享受到24小时全时段无障碍金融服务。在助力村级产业发展方面,要坚持服务本地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在做好评估的基础上做实整村授信,缩短授信时间,创新开发信贷产品,采取联保、担保、抵押以及信用等方式,给予信贷支持。针对普通产业农户、种养大户或专合社等贷款需求,通过简化贷款手续,实行利率优惠等措施,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有效提高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在金融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的同时,镇村也要加强对群众的信用教育,通过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群众向善向好,珍惜征信,全面增强农村社会的信用意识。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多方发力,开动脑筋,尤其是要借助金融的支持,依托金融的力量,在产业化提升、规模化拓展、品牌化引领、市场化增效上下功夫。我们将通过组织“牵线”、金融“搭台”、党群“唱戏”,充分发挥金融系统优势和挂职干部人才作用,有效推动产业发展,增强内生动力,强化基层党建,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切实加快富新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早在唐代,《茶经》就有“庐州六安(茶)”之称;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里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李东阳、萧显、李士实三名士在《咏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日“七碗清风自六安”“陆羽旧经遗上品”,予“六安瓜片”以很高的评价。、

  关注到红色文化是文化资源中的一抹亮色,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六安市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在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方面优势突出。近年来,六安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决策精神,扎实做好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传承,有序推进红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开发、融合、利用。我运用自身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校园媒体人、六安市裕安区人的身份优势,提出一个“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茶振三农—基于绿茶制作技艺(六安瓜片)及相关农旅产品推广平台的设计”,项目贴合政策,发挥六安市自身资源优势,做活做大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文章,制定总体规划,达到因地制宜与合理利用。推动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发展,延展红色旅游产业辐射宽度和资源聚集深度,放大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综合效益,激发红色文旅经济新活力,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更好的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绿茶制作技艺(六安瓜片)的“老乡”,我深刻意识到六安瓜片的传承与宣传对于当地的意义,是大别山红色文化、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我们这些当地人精神文明寄托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名校园媒体人,我坚信宣传工作是一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依靠强而有力的宣传工作,不断提高知名度,增强影响力,把宣传工作搞好,传承与保护成功了一大半,于是我建立起专属的抖音、微博、哔哩哔哩等多个自媒体平台的账号(账号名均为茶浓),各个平台均有千余粉丝。作为一名有创新意识的青年,我始终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去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组建起非遗保护小队,主张以赛促宣,提出“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茶振三农—基于绿茶制作技艺(六安瓜片)及相关农旅产品推广平台的设计”,从创新的领域致力于非遗保护。坚持做到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3

  一、A农村电商实践探索

  A立足自身特点,围绕壮大提升优势产业,创新农村电子商务“1+3+X”模式:“1”是指突出农村电商之一核心引擎;“3”是指以“木器家具、劳保用品、现代农业”三大特色产业为支柱;“X”是指以产业链条拉长延伸集聚众多上下游企业,从而构建起“全产业裂变”的发展新路径,实现了产业增能、企业增效、百姓增收。创新“农村电商+木器家具”模式,拉长优势产业链条。A木器家具制造产业发达,拥有等实木、弯曲木家具加工企业87家,木工机械、包装等配套企业35家,是中国北方家具出口产业基地、B家具名镇和B省木器家具产业第一镇。A以做强木器家具优势产业为切入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运用“互联网+”思维,引导木器家具企业打开线上市场的发展方向。A组建了电子商务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广泛调动了企业参加电商运营的积极性,打破了木器家具产业大部分以出口为主的局面,拓展了木器家具产业的国内市场,有力推动了木器家具产业抢占网络市场先机。经过多方努力,截至目前,A已有60余家木器家具企业建立网上商城或者依托天猫、京东、淘宝等平台建立电商旗舰店,占家具企业总数的70%。

  创新“农村电商+劳保模式”,大力提升特色产业链条。劳保产业是A的特色产业,主要形成了以手套加工及挂胶深加工为主导,以鲁戈庄为中心辐射周边等地的产业集聚区,共有手套加工业户1000余家,自营出口企业22家,全自动电脑手套机10000余台,浸胶加工户120余户,浸胶生产线500多条,日加工手套1200多万双。劳保产业以家庭作坊和小型加工厂为主,具有规模较小、抵抗风险能力较低特点,一旦销售链出现波动,会造成大量产品积存,甚至造成资金链断裂。据此,A创新“农村电商+劳保模式”,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该服务中心具有“六大”功能:产品展示、电商培训、创客培养、物流集散、技术支持、质量把控,承担全镇电商发展的综合服务保障功能,为农村电商提供免费培训服务。农村电商服务中心自20xx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以来,通过电商知识普及、专题培训等方式,挖掘和培养电商人才70余名,培育电商经营户40家,其中23家为劳保加工业户,有效带动了劳保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创新“农村电商+现代农业”模式,培育富民产业链条。A农业产业基础深厚,拥有马铃薯、娄敬西红柿、宋家芹菜等优质农业品牌,特别是马铃薯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年产量30万吨,是青岛商检局认可的全市首个马铃薯出口免检基地,荣获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证书。但是优质农产品主要出售给经销商,农户利润低,优质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为打响农产品品牌,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A以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为依托,结合“智慧胶西”无线wifi全覆盖工程,实现全镇114村庄4G网络信号和光纤网络全覆盖;与顺丰、邮政、韵达、申通等8家物流公司合作,在镇电商服务中心设立集散站点;加快建设农产品溯源体系,新建镇村两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所11处,有效保障了胶西农产品的质量;同时通过与淘宝、益农信息社合作,极大带动了广大农民致富增收。

  基于以上三种模式,A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实现裂变,以质变实现点的突破,以衍变实现线的延伸,以量变实现面的辐射,让电商更具创新力、竞争力,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核心推力。

  二、发展农村电商的启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没有产业振兴,就不可能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A依托自身产业发展,创新“1+3+X”模式,闯出了一条农村电商带动产业兴旺的路子。启示有三:一是树立电商思维,拓展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空间。A注重用电商思维改造既有产业,为乡村振兴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企业重外贸不重内销、重线下不重线上的思想,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使更多企业实现了线上线下双轮驱动。

  二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以电商活力增添新动能。尽管劳保用品产业被普遍认为是传统低端产业,但A充分利用鲁戈庄劳保手套品牌知名度高的优势,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推动传统动能向新动能加速转换,打造防护用品“线上产业带+线下产业园”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使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三是坚守创新发展理念,以电商新模式引领新产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各地农村电商各有各的特点,A农村电商也有自己的特色,即重点围绕“木器家具、劳保用品、现代农业”三大特色产业,初步探索出“1+3+X”农村电商模式,基于三种基本模式,衍生出更多新模式,催生新的产业。比如“农村电商+现代农业”模式,以此为枝干,已经衍生出马铃薯的顺丰精推模式、宋家芹菜的微商模式、娄敬西红柿的“互联网+旅游”销售模式等,促使农村电商与农产品优质品牌紧密结合、农村电商与乡村游紧密结合,初步实现了农村电商与农产品品牌建设、乡村文化旅游建设的共赢发展。

  三、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服务乡村振兴的思路

  胶州市农村电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今后还需进一步推进,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政府层面,要全面履行好服务型政府职能。一是政府要明晰自己的定位,主要为电商平台、电商服务商和当地企业做好公共服务,结合本地镇村固有的资源、产业、特色农产品制订好扶持政策,规范电商市场秩序,顺势作为,同时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二是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健全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在农产品品牌推广、物流集散、技术支持、电商人才培养、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功能,促使资源优化组合,降低物流成本,助推农村电商快速发展。

  提升农产品质量层面,要打造高端品质、国际标准、世界品牌的农产品。一是要大力扩展电商产品的品牌效应。在对接市场的过程中,一方面支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无公害、绿色、有机等资质的申报认证,建立“二维码溯源+农户信用、监管+政府监管”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实行标准化生产,构建集约化、现代化的.农业产业,鼓励各地积极开展农产品特色品牌培育,让品质优良的农产品通过网上销售体现其真正价值。二是对电商产品要系统开发,推进农产品上行。胶州市拥有羊角椒、马铃薯、胶州大白菜、里岔黑猪“红黄白黑”特色农产品品牌,对这些特色农产品品牌要精深培育,打造好品牌故事,讲清楚特色农产品的来龙去脉,提升用特殊的包装对特色农产品进行标识,供电子商务创业者进行网销,不断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顺应消费升级需要,使农村的供给方和城市的需求方对接起来,满足消费者绿色、安全、特色等多方面的需求,持续彰显其品牌价值。

  基建层面,要加大投入,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大力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电商物流成本;全方位构筑起完整而开放的仓、配、客、售全供应链一体化服务体系;支持邮政、快递物流企业等合并成立专门的农村物流服务公司,建立分拣中心,统一登记,集中送递,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二是多方式建设县域智慧物流网络平台,助推农村电商物流统一配送;多渠道整合县、乡、村三级物流供应链网络,扩大农村物流通达范围;多手段推动农村电商与智慧物流协同发展,提升物流市场竞争力。各级政府牵头在各乡镇建立物流集散仓库,避免各大快递公司各自为政耗费资源重复建设,降低企业成本,真正实现物流公司下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全力打造农村“智慧物流”供应链体系,从而系统解决农村电商物流“最初一公里”的难题,最终使优质农产品尽快对接大市场。

  电商人才队伍建设层面,要全方位、多层次打造农村电商专业人才队伍。一是政府要制定出台有关电商人才队伍建设的优惠政策。一方面吸引本地外出经商能人、务工农民和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另一方面对电商企业外部引进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税费减免、子女就学、平台搭建等多方面提供帮助,对引进的高层次电子商务人才和创业团队出台专项优惠政策。二是要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训力度。政府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统筹规划人社、商务、教育等各职能部门的需求,健全互联网、电子商务方面的培训体系;同时以本地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的培训基地为依托,汇集第三方培训机构,融合本地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等资源,搭建电商人才培训平台。三是要做好高端人才的引进工作。农村电商迅猛发展,同质化竞争激烈,这迫切需要引进电商高端人才。在品牌打造、高层次培训、园区和众创空间运营、大型活动策划等方面引进高端人才,形成电商发展的良好生态。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4

  “我一直想为月光下的中国写一首诗,我喜欢她宁静的样子,喜欢她温柔中的强大力量。”近日,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普惠乡村”实践团队秉承“服务社会,传递爱心”的宗旨,赴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马头山镇开展“学语言,习文化,强信念,齐振兴”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马头山小学的经典诵读实践课堂上,“普惠乡村”实践团队成员以《七律长征》和《卜算子·咏梅》为例,教授孩子们朗诵技巧。对于孩子们在朗诵中出现的问题,团队成员耐心细致地给予指导与纠正。

  针对低年级儿童,实践团队通过绕口令、成语接龙等简单的`小游戏帮助他们学习普通话。“四是四,十是十。。。。。。”在阵阵欢笑中,小朋友们加深了对平翘舌音知识的理解。

  “原来普通话知识不仅仅在书本上,还可以通过唱歌、朗诵、表演来学习,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普通话知识,还要把说好普通话的方法教给爸爸妈妈。”马头山小学四年级学生汪晓梦激动地说道。实践团队通过有针对性的经典诵读活动,将说好普通话的观念吹进乡村、送进课堂、种进小朋友的心里。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在指导老师刘毅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成员深入马头山镇街头,通过入户走访、发放问卷等方式,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当地普通话使用、规范字书写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围绕当地普通话使用情况提出自身的建议与想法。

  此外,实践团队聚焦普通话普及率低的地区,选取一部分作为帮扶对象,由东华理工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语言学专家带领团队成员制作帮扶对象普通话水平档案,定期开展普通话线上教学,解决帮扶对象语言问题。团队成员曾令军说:“这份工作很有意义,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也能够切实帮助到马头山镇人民,为乡村振兴尽一份力。”

  为更好地满足当地人的语言咨询需求,推普调研实践小组在服务地设置了“推普振兴文化服务站”,为当地村民提供文化咨询服务,充实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与此同时,实践团队邀请东华理工大学语言学专家、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刘毅老师在服务地开展讲座,系统讲授普通话知识,带大家学习了解国家语言文字政策。

  “刘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我学习到了不少的发音技巧,感谢东华理工大学提供的此次学习机会。”讲座结束后一位村民如是说到。此次讲座的举办,不仅帮助当地人增强了普通话学习的自信与自觉,还促进了文法学院与抚州市资溪县马头镇语言的联结。

  据悉,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普惠乡村”实践团队始终践行“推普扬文化,振兴谋发展”的社会实践主题,发挥专业所长,通过推普课堂、实地调研和专家讲学等活动,引导农村地区学生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促进普通话在乡村的运用和推广,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5

  叶县地处中原腹地,20xx年5月9日,经省级专项评估检查,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当地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在政策的扶持下发生了巨大的发展与变化。为实地了解叶县乡村振兴的实施情况,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专项调研队深入叶县开展了为期10天的调研活动。

  政府表率,守好乡村振兴第一线

  在进行调研之前,团队首先来到了乡政府,与政府人员进行交流关于接,乡长很热情的招待了我们。进入乡政府的庭院,一个悬挂"乡村振兴局的房间映入眼帘,队员们不由得感到好奇。在和乡长交流进程中,队员们了解到,建立"乡村振兴局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帮扶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与此同时,乡长还说:"为了渡过五年过度时期,我们安排了专人负责,一方面建立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建立稳定的提升机制,保证脱贫成效持续稳定发展,我们希望经过国家政府人民的共通努力,早日实现乡村振兴,我们苦一些累一些不重要,看到农民们过上好日子我们就满足了。乡长的话虽然质朴,但却道出了工作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工作人员的心声。听了乡长的话,队员们信心实足,迫不及待地想要展开调研工作,深入了解乡村振兴的成就。

  因地制宜,接合实际谋求发展

  在乡长的引领下,队员们经过了大片的土地,乡长介绍说:"我们根据我们这里的各种条件,进行合理的计划,规模种植,这一块是村民们的葡萄园,每年夏天葡萄就是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我们种植的葡萄纯天然无污染,使用农家肥,废物利用,葡萄长势良好,味道甘甜,在附近的村庄小有名气,成熟期间每天都有很多外村人来采购,明年我们乡准备扩大种植面积,争取成为我们乡的代表。我们前面还种植有莴笋,现在不仅向我们村超市供应,附近村还有县城我们都是供应商嘞!

  乡长的语调里透露着骄傲与自豪,更让我们志愿者关于接下来的调研充满信心!热心的乡长还摘了葡萄送给我们调研的队员,正如乡长所说,在过去的精准扶贫与现在的乡村振兴中,因地制宜,不随波逐流,很多时候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敢于创新,不走老路追求进步

  在去往许庄村的路上,队员们看到路边园圃刚刚用白色的小篱笆围好,在群山环绕之中一片山清水秀,一行人到旁边的民宿。调研结束后,民宿老板和我们闲聊,告诉说:"以前这一片环境很好,山清水秀的,但就是很少有人来观光,这我们闲着也是闲着,想着把在这一片都修剪修剪,增加点娱乐设施,又在山下这一片盖了民宿,弄成了个小型的旅游景点。

  队员们了解到,经过乡里帮助宣传,现在这个小型旅游景点在附近也算比较有名的,每年节假日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这里,住上三四天,孩子们在这玩的开心,家长们也在这得到了放松。可能以前很少有人想着不走寻常路,但近几年来政策好,支持也到位,这种创新的模式在村里面有很多,村民们很多都不走以前的老路了,进步发展很大。而这种模式形成了独特的致富之路,有力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勇担责任,鄙视等靠要肩责于肩

  在走访的进程中,曾为贫困户的吴文贵向我们吐露:"我原来是贫困户,这几年,国家的政策好,乡里的扶持力度大,亲戚朋友都鼓励我说,脱贫还得靠着自己。我一想也有道理,刚开始养了几只鸡,下的鸡蛋我去卖,这天天收入也有。后来开始养了鸭,鸳鸯,再后来养了猪,村里面定期来给猪打疫苗,这一年下来收入很可观,我也顺利走出贫困。看新闻说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很有感触,这些是当国家为人民做实事,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以前的时候村里的贫困户们都不愿意自己干点啥,一心想着政府给我办,我饿不着冻不着,不用操心,其实我自己走出贫困之后,才觉着过去精准扶贫进程中的想法得改变,得让农户们自己有动力,不去等、靠、要,自己的责任自己担,只有这样,乡村振兴的脚步才能更快。

  吴文贵的一番话给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很多时候会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只有自己内心有动力,才想真出力。而在后续的调研中,队员们很开心地发现有这样思想的农户有很多,他们逐渐摸索出来了致富之路,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天的调研很快结束了,晚上队员们在总结工作的时候都关于叶县的乡村振兴赞不绝口。可见,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发展已经深入人心,叶县的乡村振兴势在必行!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6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应用,创新人才总量持续增加,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高“含金量”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在乡村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凸显,为全市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活力。

  培育主体 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出台了《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巴中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巴中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围绕全市“三个四”重点产业,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和脱贫攻坚重点任务、特色产业技术需求,切实做好科技项目储备。

  作为川东北唯一一家利用餐厨废弃物制备生物柴油的大型生产企业,琳宸能源与省内外5所高校搭建产学研联盟,申报实施《间歇式降解法使用餐厨(畜禽)废弃物制备生物柴油产业化研究》《一种基于餐厨废弃油脂无污染制备生物质民用生物柴油方法》等国、省科技项目5项,获得财政专项经费支持295万元,取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9项。

  “目前我们已经研发生物柴油、餐厨油水渣分离器等新产品5个,技术水平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琳宸能源负责人邱成林表示。

  “通过鼓励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探索建设技术转移中心和科技合作基地,我们突破了全市重点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到20xx年,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工业总产值20%以上,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回引人才 激活发展内生动力

  除了需要技术和平台的支撑,乡村振兴更要有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队伍力量,在产业帮扶、科技创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持续推动乡村振兴。

  曾口镇书台村有食用菌产业发展基础,但种植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制约了产业高质量、规模化发展。20xx年1月,借力“三区”科技人才计划,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陈诚、熊川与该村对口帮扶,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指导该村140户贫困户掌握了大棚搭建、菌种撒播、田间管理等技术,增扩种植面积100余亩,帮助村民致富增收。

  为了夯实科技人才队伍,我市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创新人才评价办法,全力支持科技人才开展科技创新,激励科技人员投身生产实践一线。同时,根据“三区”人才协定,督促指导各县区教科体局抓好“三区”科技人才工作,发挥好科技人才在技能培训、科技攻关等方面独特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通过科技人员专项柔性引才机制和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柔性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29人,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团25支,选派科技特派员321人,入户开展精准农业技术服务480余次。

  “乡村产业要发展,人才短缺是当前最关键的问题。”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技助力 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产业要发展,科技是内生动力。我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支撑作用,探索实施“科技专家服务团+企业+基地+贫困村”“产业园区+特色产业+贫困村+贫困户”“线上+线下”模式,组织技术专家到园区、企业“坐诊”,提供科技政策咨询、技术指导、创新创业指导等服务,促进中药材、茶叶、有机果蔬、生态养殖等支柱特色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通过践行绿色农产品科技示范“强基”行动,在原“三园”的基础上,提升建设恩阳芦笋精品高效生产与三产融合园、巴州枳壳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与科普体验园、通江银耳绿色种植与健康精品加工科技示范园,用科技力量推动全市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此外,我市还依托芦笋、通江银耳、枳壳等主导产业,建设一批特派员引领、产村景相融、文科旅融合的“科特派创业小镇”和“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到20xx年,计划建设3个“科特派创业小镇”和10个“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计划建设30个乡村振兴科技示范基地。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到来之际,我市将牢固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理念,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为巴中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提供科技支撑。”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7

  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地位,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就xx来看,我县近年来围绕建设山区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县和全面脱贫奔小康目标,在新农村建设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中作了有益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但与x县、先进地区以及乡村振兴的要求相比,差距甚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近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组召集成员单位,分x组展开调研,各个调研组分别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就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对全县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进行了梳理和汇总,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现状

  近年来,特别是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以来,我县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县委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持续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支农惠农政策扶持力度,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了健康稳定发展。20xx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为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完成任务的x%;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x亿元,完成任务的x%;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元,同比增长x%。

  (一)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方面。

  1、农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我县把农村基础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差距逐步缩小。农村公路20xx年续建工程x个,共x公里,20xx年实施项目x个,共x公里,截止20xx年底xx县x个建制村比预期提前一年完成全部通硬化路,并全部通客车。20xx年实施水利重点工程x项,解决了x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x个,新增耕地x亩。全县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建起了乡村及城镇化寄宿制学校x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教育公平一盘棋的深度融合,推进了城乡学校布局一体化。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共投入资金x余万元建起了x个集建身、休闲、娱乐、学习培训于一体的高标准、多功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20xx年对村级办公场所、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闲置办公用房进行了整合,x%行政村的村级文化服务中心实有面积达到x平米以上。全县新、改建农村卫生室x个,聘用乡村医生x人,基本药物实施“零差价”制度,由乡村医生向乡镇卫生院做基本药物采购计划,卫生院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零差价销售给村民。

  2、就业服务行动扎实有效。

  一是20xx年组织“春风行动”等专场招聘会x场,达成就业意向人数x余人;

  二是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x人,见习岗位x人;

  三是通过人力资源公司和劳务派遣公司,招聘政府购买性岗位x人,辅警x人,各企业招聘大学生x人。同时,大力做好创业扶持工作,为x人办理创业担保贷款x万元,建成x个创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x户,带动就业人数x人。将农村贫困劳动力纳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和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输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x人,带动x人脱贫。

  3、资源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从20xx年开始,我县鼓励和支持各路人才和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创造性利用空壳村旧村旧址“四荒”资源发展了生态庄园,生态庄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经历了从自发开发到规范发展,从粗放经营到精细管理,从比较低级到相对高级的嬗变过程。基本形成了休闲度假、科技示范、产业开拓、家庭种养、综合开发五大类型。截止20xx年底,全县已发展各类生态庄园x处,其中x个魅力庄园、x个精品庄园、x个规模庄园,累计投资x亿元。

  (二)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方面。

  1、土地确权基本完成。自20xx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全县确权发包方x个,去年共完成x个村x个发包方权属调查任务,调查农户x户、面积x亩,签订合同x份。截止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已基本完成。在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的基础上,xx县积极放活土地经营权。一方面是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20xx年正式更名为“xx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各乡镇成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所”。20xx年,投资x余万元建成了县、乡、村统一联网、三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化平台。20xx年,县农经办积极完善提升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服务功能,加快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向乡村延伸,完成乡镇交易所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另一方面是完善交易制度,规范交易行为。截至目前,在农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累计流转x万亩,其中承包地面积约x万亩,有效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效益。

  2、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20xx年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工程,我县于20xx年x月底完成调研工作,对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赴外省考察学习先进经验,x月底确定将x乡连壁村作为试点村开展改革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已制定了《xx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对连壁村集体资产进行核实。

  3、全面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探索“身股”作法,全县组建水利、林业、国土三类工队x支,吸纳贫困劳动力x人,累计下放各类工程投资额x万元。同时,通过“直接扶持”和“间接带动”(即带资入企)两种方式,去年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x亿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

  (三)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方面。

  1、现代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大力发展五大特色产业。核桃产业,20xx年新栽植x万亩,提质增效x万亩,主产区种植总面积达x万亩,产量达x万公斤,产值x亿元。设施蔬菜产业,集中打造示范片区x亩,总面积达到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产值x亿元。杂粮产业,打造千亩杂粮示范区x个、百亩杂粮示范片x个,新发展富硒功能为主的杂粮x万亩,总面积达x万亩,总产量x万公斤,产值x万元。中药材产业,鼓励大户集中连片种植,新发展以连翘、板蓝根为主的中药材x万亩,总面积达x万亩,产量x万公斤,产值x万元。畜牧产业,重点实施牛羊家庭养殖、猪鸡养殖、畜禽工厂化养殖、粮改饲、良种普及五大工程,新增养殖总量x头(只),畜牧饲养量达x万头(只),完成牧业收入x万元。全县农业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农村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发展。近年来,我县农村经纪人、庄园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工商企业等在三产融合思路的指引下,结合实际调结构促转型升级,变单一产业为复合产业,变单一效益为多重效益,走出了充满活力的新天地。全县依托农业企业、生态庄园、煤炭等企业转型发展新上了一大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全县具有一定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x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x家),其中x%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县生态庄园发展到x家,其中规模最大的x大魅力庄园x%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麻田顺康、鲜淼酒庄等发展“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吃、住、玩、土、特、奇、鲜”休闲农庄服务链,开发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发展“互联网+”模式,借助“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引导农民、农业从“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的“新农人”、“新业态”等等。

  3、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为实现农业规模效益,xx县积极鼓励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实践证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截止20xx年x月底,全县共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共计x个,正常经营x个。其中按产业划分:种植业x个,蔬菜产业29个,林业x个,畜牧业x个,其他x个,年产值超过x亿元。自20xx年开始发展以来,截止目前全县共认定家庭农场x个,共流转土地x亩,有效实现了家庭农业规模化发展。2014年至20xx年,xx县职业中学、x学校、县农技推广中心和x县动物疫病防治中心等培训机构先后组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x人,其中:生产经营型x人,专业技能型x人。

  4、农村电商迅速发展。20xx年x月xx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后,我县大力实施电商本土化战略,截止目前已建成x个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创办了xx电子商务创业园,建成村级服务店x个,占全县行政村的比例x%,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站体系。培育一麻袋、尚农、大侠等电商扶贫示范网店x家,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x人,发展电商和微商x户,带动了劳动就业x余人,核桃、茶叶、杂粮、手工艺品等x余种特色产品实现网上销售,20xx年农特产品网上销售额完成x万元,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x万元。

  (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方面。

  1、改善生态环境。20xx年荒山造林绿化x万亩,河道堤防治理xkm,x个村庄实施了整村绿化工程,境内公路宜绿化里程绿化率达x%,两侧宜林荒山绿化率达x%以上。全县农村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2、改善生活条件。创建省级宜居示范村x个、市级宜居示范村x个,并在全面完成省市“四大工程”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第x轮园林村建设、污水处理、集体经济破零、创建“一村一品一主体”新路径等“八普及一创建”工程,累计投资x亿元。全县建成垃圾填埋场x座,其中无害化垃圾填埋场x座,简易垃圾填埋场x座,覆盖了全部的村庄,建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填埋、县监督的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同时,对全县所有乡村开展环境整治和“五洁净、六要六有”专项行动,围绕拆违、治乱、提质、达标四方面,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

  3、改善生产条件。全年实施林业重点工程36项,新造林x万亩;实施水利重点工程x项,解决了x万人饮水安全等问题;实施土地整治项目x个,新增耕地x亩;实施玉米丰产方机收秸杆还田x亩;全县农机总动力达x万千瓦,机械化综合水平达x%。

  4、改善环保条件。我县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工作起步于20xx年,目前已完成x共x个村的生活污水防治工程,共涉及受益人口x人,资金投入x万元。我县累计改造卫生厕所x座,无害化卫生厕所x座,卫生厕所普及率为x%,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x%。

  (五)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方面。

  近年来,xx县不断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狠抓环境整治、注重民风建设,实现了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态势。

  1、实施文明培育工程。组织开展了学习“连壁精神”活动,组织全县x个乡镇x多个行政村两委主干深入连壁村;精心组织“红色的xx·道德讲堂”活动,全县x个乡镇,x多个农村建成道德讲堂并举办近百场宣讲活动,累计有x万多农民群众通过这个平台,感悟了人性的温暖和向上的力量;组织各类志愿者深入开展了“幸福夕阳关爱行动”、困难留守儿童助学行动、健康扶贫“五个一”活动等志愿服务,机关单位广泛参与,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极大地促进了农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将移风易俗与“我们的节日”、“三下乡”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在全县各举办x余场“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科普宣传活动,通过规范红白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春节送春联、送吊挂,移风易俗节目展演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20xx年,xx县县城被授予“全国文明县城”称号。20xx,桐峪镇上武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20xx年,xx县桐峪镇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近年来,先后有x个村镇被授予省、市级文明村镇称号。

  2、将文化元素注入农村建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坚持以文化为魂,将剪纸、武术、民歌小花戏等传统文化图文并茂地融入到村镇建设中,连续多年在基层村镇举办xx民歌小花戏比赛、象棋比赛、广场舞比赛、农民篮球赛、武术比赛等文体赛事,除了对基础设施、环境整治进行提档升级以外,着力突出公共服务和文化建设,x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总面积达x多平米,村级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有序推进,“村村通”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极大地丰富了千家万户的精神文化生活。

  (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方面。

  始终把“x大攻坚工程、x项专项行动”作为脱贫攻坚主导性举措来抓,大力发展核桃、杂粮、规模健康养殖、设施蔬菜、中药材、光伏、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力争让x万贫困人口依靠特色产业增收脱贫;扎实推进红土垴、东沟二期、东长义、易居苑小区x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可安置x户,x人;实施依托参与造林绿化快速脱贫、退耕还林政策定向脱贫、生态公益林管护帮扶脱贫“三个一批”工程,全县x名贫困人口依靠林业建设脱贫;构建了“以国家免、奖、助、贷、补为主,企业、社会团体、爱心人士资助为辅”的多位一体救助体系,培训贫困劳动力x人,输出贫困劳动力x人;织密补牢低保政策、医疗救助、特困供养等“民生保障网”,力争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实现应保尽保。20xx年又有x万人可脱贫,x个贫困村退出,脱贫攻坚实现了再战再胜。预计到20xx年底,全县实现整体脱贫。

  (七)创x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方面。

  1、“三基建设”全面夯实。重点实施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程、村级活动场所改造工程、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等农村党建九大工程,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夯实“三农”工作的基础,坚持“三点发力”,推动全面过硬。

  一是提升组织力。培育x个基层党组织示范点,整顿x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并大力实施集体经济破零工程,通过资源开发、股份经营等模式,x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

  二是提升凝聚力。高度重视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充实x名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选派x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挂职,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选出村党组织班子成员x人,村委班子成员x人,同步培养后备干部x人。

  三是提升保障力。乡村运转经费、党建经费足额拨付,乡镇干部岗位补贴、村两委主干基本报酬按标准兑现。与此同时,先后实施两轮危旧狭小活动场所改造工程,新建村级活动场所x个、修缮x个,社区场所全部达标,其中x平米以上达x个。

  2、平安建设得到强化。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农村防控体系,治安防控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建改建了x个社区(农村)警务室。每日三次安排社区民警和派出所巡逻队按时、按规定进行定点和不定点巡逻,进一步加强社区(农村)的巡逻防控力度;通过网格系统共排查矛盾隐患x余件,就地化解x余件,其余全部导入调解渠道进行了化解;县信访服务中心在受理信访案件后,对一般问题当场咨询化解,对情况复杂适宜调解的信访件分类导入调解渠道处理,近年来,x%的信访案件均通过调解渠道化解。全县各类案件和事故明显下降、不安定因素逐年减少、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升的社会效果,有力地推动了平安乡村建设。

  3、县委对农村工作领导进一步加强。近年来,特别是精准脱贫以来,我县把农村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县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大了农村工作力度,每年召开一次农村工作会议,出台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逐年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制定规划,落实措施,明确责任,严格考核,推动农村工作快速发展。

  4、三农干部素质不断提高。

  一是实施“三农”干部培训工程,增强他们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和本领能力。

  二是实施“两个带头人”队伍建设工程(乡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乡村致富带头人队伍),扩大视野选准选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三是实施“三农”干部安心工程,关心他们的真实工作生活状态,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实现感情留人;完善“三农”干部激励机制,畅通“三农”干部的晋升渠道,实现事业留人;加大对乡村运转经费、“三农”干部报酬待遇、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实现待遇留人。同时在精神激励上重视和丰富对三农干部的荣誉鼓励,使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干部脱颖而出,培养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未根本解决,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给乡村振兴带来很大困难。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作为贫困山区,我县农村基础建设成本很高,困难重重。由于历史欠帐,以及发展不均衡,农村道路、供排水、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条件依然与城镇比、与平川地区比有较大差距,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2、农业产业不大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从设施蔬菜产业看,xx县冬季较寒冷,地下环境比较复杂,菜农掌握技术不普及,应对灾害气候能力不强,生产水平不高,易受市场冲击。从杂粮产业看,近年受连年春季寒潮和市场下滑影响,出现“谷贵无米、谷贱伤农”现象,农民种植积极性下挫。

  3、农民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工作推行难。由于我县多数农村经济实力有限、农民素质不高,很多群众对乡村振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是上级的要求,等靠要思想严重,对一些惠及自身的项目存在政府投入就干,不投入就无法运作,从而出现上头热、下头凉的现象,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导致乡村振兴的部分工作推行难。

  4、农村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活垃圾和粪便等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使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全县除x个村外剩余村庄均未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村民将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沟渠、河道、池塘等水体中,废水中有机物质直接溶解在水体之中造成水体中氮、硫、磷的含量较高,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易产生硫化氢、硫醇等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特别是在夏季极易形成黑臭水体,破坏水体的生态环境,危害人居生存环境。同时,部分村民环保意识薄弱,对生活污水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成本高、资本回报周期长,甚至无经济回报,民间资本很少介入,财政补助资金只能弥补部分成本,经常出现投入不足、配套资金不到位现象。

  5、三产融合程度不深。

  一是农业产业规模不大,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育迟缓,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有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太少,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有名无实,还有一些新型主体成长慢、创新能力较差,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力。

  二是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有待创新。虽然出现了农民电商专业合作社、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等,真正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

  三是农民技能素质相对低,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农户对乡村旅游、农村电商认识等新业态认识不够,抑制了三产融合发展进程。

  6、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发展质量不高、后劲不足。

  一是管理不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即便有也不严格执行,尤其是财务制度。成员账户不健全、不规范。农村合作社严格按合作社章程正常开展经营活动的不到x%。有些合作社虽然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运行正常,但内部运行不规范,合作社的章程、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

  二是发展资金短缺,后劲不足。农民合作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自身的经济基础弱,积累少,经济实力差,合作社贷款融资难,严重制约了部分合作社的发展。

  7、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离乡村振兴建设目标还有不少差距。通过这次调研发现,农村整体创建水平不太高、活动不深入、载体不丰富、机制不健全、方法较单一,群众文明素养、文明习惯有待提高。一些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与现代文明要求形成鲜明的反差,教育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整体素质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缺少特色和创新。

  8、农业服务技术力量不足。农业技术人才短缺和技术服务力量不足成为制约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技术服务不到位已制约着我县农业产业的发展,农业部门技术力量严重不足,近年来承担工作逐年加大,但人员减少和专业技术人员匮乏问题始终未能解决。

  三、对于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

  1、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一是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核桃、设施蔬菜、中药材、杂粮、畜牧五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完善xx湖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九龙岗核桃产业文化基地、凤凰山核桃综合开发示范基地三大基地,建设x亩芹泉镇设施蔬菜现代农业示范园和x万亩x中药材基地,努力创建全省功能农业示范县,探索以发展富硒农产品为主攻方向的xx特色功能农业发展新路径,结合杂粮基地、核桃园区建设,分别发展x万亩功能农业示范基地,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把特色产业做成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二是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能享受到现代农业种养加贸等产业链条的各个层次的收益,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

  三是设计和安排更多更好的强农惠农政策,给予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补贴资金,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给予更多的支持,帮助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以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为抓手,持续推进“八普及一创建”工作,完善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水安全、农村电气化、农房及庭院绿化美化等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县域内农村文化、教育、卫生、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发展,同时按照“五洁净”、“六要六有”的标准开展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大改观活动,在农村形成“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配套、管理制度健全、社会秩序井然、精神面貌良好、人居环境改善”的良好局面,让农村不仅留住农村人,还要留住城里人来玩、来住、来发展产业。

  3、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文化旅游,把xx红色绿色资源变成脱贫的资产。以我县获批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为载体,在整体规划、项目布局等方面予以倾斜,加大对xx旅游基础设施支持和投入力度,立足打通制约旅游发展“最后一公里”,在旅游道路、旅游厕所、停车场、景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快速提升我县旅游综合承载力,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建成集红色旅游、生态休闲、特色文化、康养度假、产业互融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发展区。

  4、突出项目带动,推进农业产业三产融合发展。

  一是主抓项目建设。把农业招商引资引进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之策,围绕农业种植、养殖、加工和流通项目,精心编制、包装项目,充分挖掘我县农业资源、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优势,突出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精深加工农业等领域,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市场份额多,对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项目。

  二是积极培育农业主体。进一步激发本地能人、种养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投入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通过帮助解决信贷、技术、信息、土地等方面难题,努力培育一批带动农业产业发展的经纪人。

  三是以核桃、杂粮等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为抓手,加快现有农业企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培育壮大一麻袋、田农宝等电子商务企业,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农产品销售,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和全县农民脱贫奔小康。

  5、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力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绿色化、生态化,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优化农村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巩固农村环境整治成果,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对x国道沿线采煤区及桐粟线铁矿区破坏山体生态环境地区进行修复治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建立乡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

  6、全力推动脱贫攻坚,加快建设农村小康社会。集中力量攻坚深度贫困,加快落实政策举措和帮扶机制,确保年底全县x个贫困村、x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掉贫困县“帽子”;突出产业脱贫“治本”功能,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增收的重中之重,坚持市场导向、效益优先,因地制宜加快特色农业、光伏产业、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等产业项目发展,进一步压实“五有”全覆盖,确保产业真正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和兜底扶贫,严格落实“三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三救助(个人缴费救助、大病关怀救助、特困人口特殊帮扶)”医保政策,筑起因病致贫返贫的牢固防线,切实解决因病致贫返贫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困难,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对低保、五保、残疾等特困群体应助尽助,为脱贫攻坚再战再胜提供坚强保障;全力以赴抓好易地搬迁,按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要求,在加快推进集中安置小区建设的同时,发展后续产业、盘活土地资源、减免项目税费、保障搬迁户权益,统筹解决好“人、钱、地、房、树、村、稳”七方面问题。同时,同步启动奔小康工程,坚持将脱贫攻坚与决战小康同步谋划、系统推进,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迈入小康社会。

  7、营造良好的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

  一是用优惠政策、优厚待遇吸引和留住专业技术人员,改善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环境、待遇;

  二是建立良好的选人用人机制,招考一批大学生到县、乡镇农技岗位任职;

  三是选派省市优秀技术骨干到县、乡挂职,为本地的农业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四是鼓励引导年轻人回乡就业和走出去的企业家回乡立业,在政策范围内给予补贴优惠、产业支持,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8、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要以户为抓手、以村委基础、以乡镇为龙头,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断丰富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文明村镇的创建载体,着力发挥好各类创建典型的排头兵作用,努力掀起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新高潮。引深xx“道德模范”、“xx好人”评选表彰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巡回宣讲和善行义举榜建设活动,进一步健全好人评选、礼遇道德模范、帮扶困难道德模范机制,在乡村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9、加强党委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力量,推动工作高效落实。成立乡村振兴战略议事协调机构和乡村振兴办,加强县委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事项、重大项目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更好地发挥各部门作用,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全面落实各项任务。同时解决乡村振兴编制问题,配备工作人员,专职负责该项工作,促进工作顺利开展。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8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要与乡村振兴规划有机结合,非遗工作者要从“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高度,树立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重大责任观念,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融入到乡村振兴行列之中,让新时代文物工作紧扣乡村发展振兴主题,做好文物保护与发展工作。

  传承非遗文化,筑乡村振兴根基。近年以来,为继续加强黔东南的乡村振兴和产业转型,黔东南发展旅游业结合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游客呈现出一个又一个多彩的旅游盛景。黔东南主要以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风土人情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上,给游客一种毫不违和的美感,让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到黔东南的发展历史。

  如今来到黔东南观看文化遗产的游客越来越多,这些游客也将继续帮助宣传黔东南的文化,帮助黔东南的旅游业和乡村振兴进一步向前发展。

  传承非遗文化,做实乡村主题。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也可为乡村全面发展打下的重要文化基础。黔东南文化复兴融入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快保护,还可以利用黔东南乡村振兴的契机,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黔东南的非物质文化。同时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可以使用现代科技的手段去为传统文化保护助力,平衡传统与发展的关系,促进乡村文化遗产活化应用。

  活态化传承,保护文化遗产。黔东南进一步制定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相关举措,在当地建设了民俗生态博物馆等,加强了对古建筑、古民居等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且进一步确立了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工程,确立了乡村振兴战略中关于文化保护的.基本实施方法和做法。这样的做法既可以让本地群众和外来的旅客铭记黔东南的乡土文化和传承文化,还可以继续为中华大地的优秀传统文化保存一份根基,以活态的形式传承,以创新的方式继续推动黔东南本土文化的发展。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9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下面我代表红山镇发言:

  红山镇是我县典型的山区边远小镇,离县城52公里,道路弯曲狭窄,交通十分不便利,信息不灵通。而且是县城食水源,省级高坪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不能发展养殖业和工业,耕地也不多,除了茶叶产业、竹木产业外,没有什么成规模的产业项目。目前,正面临着发展的屏颈。

  下面我就红山镇的实际情况,结合乡村振兴发展要求,提出几点看法:

  首先,我觉得红山这条路要搞通,要加快106国道马岭至高坪村改道工程,拓宽改直通往红山的主干道。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很多老板想到红山发展种植产业,进去一趟后都打退樘鼓,没有了下文,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便。曾经我带了一个老板去考察青迳反季节萝卜种植项目,后面他说:照红山现在这个交通状况,连辆大货车都难进,就算你不用成本,送几十吨萝卜给我,我拉到珠三角去卖都会亏本,何况我还要投入一笔资金。这个生意做不了。

  还有就是红山至乐昌、至城口的主要道路如果能够改造成为7米宽道路,对红山的发展来说,都是很大帮助的,也是群众盼望实现的`目标。

  其次,红山不能搞养殖业和工业,那我们就要发展特色种植业。红山目前主要种植产业是茶叶,但茶叶主要分布在鱼皇、烟竹、小楣水村等几个村,并不是每个村都适合种植茶叶。有几个海拨较高的如青迳、中山、前洞、新白等村种植茶叶产量不高,也有人尝试过,鱼皇这边已经摘了一趟茶叶了,上面才开始摘,海拨高,天气冷,发芽慢。

  为了寻找适合这几个村的产业,我们也不断寻求更多产业项目,如目前在中山试种了40亩弥猴桃,在前洞种植了77亩何首乌,在青迳试种了60亩山楂,在新白试种了50亩蕃薯等,这些都是为了寻找更适合红山气候的种植产业项目。

  目前,我们也正在与佛山商会旗下的一个农业公司合作,准备创建一个农业种植示范基地,计划在红山建设一个农产品深加工厂,把生态环保的农产品通过商会直接销往香港、珠三角等地。带动当地种植产业发展。

  第三是可以结合城口红色小镇,打造红山红色旅游项目。当年红军经过红山三天三夜,还在新白村一个村小组住了一晚,目前拥有红军烈士纪念碑、红军墓、红军桥等红色文物。我们可以通过规划设计,打造更多旅游景观,吸引更多游客到红山来,促进当地经济繁荣。

  总之,我觉得产业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我们现在正进行新农村建设才有意义,否则,只见新村新面貌,不见实惠好生活也是达不到乡村振兴的目标的。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10

  根据培训班安排,6月8日至11日,第三组学员赴浙江先后考察了xxxx县荻xx村、xx村,xx市xx村、xx村,xx县xx村,xx区xxxx村、xxx镇,xxxx县xx村、xx村、余村等地,通过现场观摩、入户调研、研讨交流等方式,对所到村庄的产业发展模式、工作推进方式、市场运作形式等进行深入了解,基本达到了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经验的目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验

  考察过程中,我们亲身体会到,浙江各地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所到之地村村如画、处处皆景,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兴旺发达,一派生机盎然景象。客观来讲,xx在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人文积淀等方面同浙江各区县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但经过深入思考,我们与浙江最大的差距还主要体现在发展理念和推进方式上,这方面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规划引领标准高。各考察点所在的市县(区)把规划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依托高水平设计团队,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不贪大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xxxx村邀请xx省美院参与村庄规划设计,孝义文化成为贯穿古村落建设的主题。xx区xxxx村委托绿城设计团队(GAD)打造的“杭派民居”,成为山水相映、入乡随俗、就地取材、低碳环保的诗画江南样板。在规划体系上,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全面制定涵盖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的规划体系,实现了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在规划执行上,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所到之处,没有发现有私搭乱建等行为,很少有与整体环境不协调的建筑,做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xx县余村以“竹海景区”定位纳入天荒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科学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坚持一张规划管到底,关停污染企业,加快旧村改造,实现了村民建房、村庄发展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到了有效实践。

  (二)产业融合业态新。所到村庄在业态发展上都力求创新求异,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突出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的结合,跳出了“景点体验”这种传统模式,精心打造多元新业态综合体,实现了三产的有机融合。xx市xx村采取引进农业企业、集中流转土地、统建大棚出租的方式,大力发展铁皮石斛产业,推出铁皮石斛文化养生健康旅游路线,带动餐饮、民宿、农产品销售近3000万元,实现了从经济薄弱村到“铁皮石斛特色村”的华丽转身。xx县xx村以“产居相融悠然碧门”为定位,利用现有的竹制品产业,突出文创引领,搭建电商平台,培育网店30余家,电商销售年交易总额近1亿元,实现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淳安县下姜村成立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精品民宿,打造“群众观教育培训基地、彩色农业观光体验基地、旅游休闲清凉度假基地、传统手工艺品加工基地”,“下姜逐梦”荣膺xx湖旅游新十景。xx市xxx村依托下山移民新村,建立民宿接待中心,对村民进行规范化培训,遵循统一管理、个性化服务的经营模式,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三)精细管理环境美。xxx生态环境本来就十分优越。本次考察所到之处,映入眼帘的都是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卷。更难能可贵的是村民在生态环境保护上高度自觉,无论是考察沿线还是所到村庄,不管是河道沟渠还是道路两旁,视野之内几乎看不到生产生活垃圾,这与当地政府的精细管理和群众的环保意识密不可分。xx县xx村早在20xx年就率先推行垃圾不落地试点,实行“定点投放、定时收集”,每天早上垃圾清运车到村里收集垃圾,村民自觉分类倾倒,在收集过程中均做到“垃圾不暴露、转运不落地、沿途不渗漏、村容更整洁”。xx县环溪村探索“中国式”垃圾分类——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两类,村里大街小巷分类设置黄色、蓝色垃圾箱,每家每户统一配发分类垃圾桶,引导农户分类倾倒,分类处理。值得一提的是,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环溪村采用太阳能微动力技术,实施自动化控制运行,生活污水经过节水池、无动力厌氧池、三格人工湿地、沉砂池,最后的出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污水处理与村庄美化、环境绿化得到有机结合。

  (四)文化增色底蕴深。文化是一个地方最能够打动人心、嵌入记忆的符号。浙江各地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成为对游客最具吸引力的“软实力”。当地政府把地域文化作为提升内涵的灵魂,不遗余力的进行精准定位、深入挖掘。xx县xx村作为千年历史的“孝义第一村”,在建设发展中打造古风荻浦的品牌文化,重点挖掘古孝义文化、古戏曲、古造纸、古树木四大特色古文化。深澳村着力加强古村落保护和利用,坚持修旧如旧,不搞大拆大建,擦亮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品牌。环溪村以周敦颐后裔族据地为依托,传承爱莲文化,弘扬廉政文化。xx区xx古镇充分利用江南地区明清古建筑群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优势,依托古镇千年文化积淀和山水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建设影视基地,打造运动休闲产业。特别是浙江各地在民居保护和文化展示中既突出原真性,又实现差异性,既在外部改造上展示地方风格和特色,又在内部装修上融合现代生活方式,做到了简约而不简陋,乡土而不老土,实现了传统风貌与现代设施有机统一。如xx村把猪圈、牛圈修缮改造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猪栏茶吧、牛栏咖啡屋;xxx村十二间房民宿利用旧厂房打造充满后工业主题气息的`艺术民宿,成为民宿界网红。

  (五)多元参与机制优。纵观浙江各地乡村建设,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推进,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共建理念贯穿于发展建设之中,是xx模式成功的主要因素。政府主导,就是在规划编制、资金整合、项目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做好基础性工作。xx县、xx县都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实行以奖代补,主导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村庄整治、产业培育、改水改厕、下山移民、农居改造等建设项目。农民主体,就是突出发挥村规民约的自治作用,把重大决策、规划蓝图交给群众民主决策,不断激发农民群众、农村集体的主人翁意识和建设主体作用。社会参与,就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新机制。xx市xx村和xx村、xx县xx村无不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产业经营、旅游开发,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市场运作,就是要尊重市场规律,通过公司与农民或农民合作组织合作等方式建设村庄、经营村庄,让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xx县xxx村以村级开发6%留用地入股新建商业楼宇、标准厂房,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60余万元。

  二、启示和思考

  当前,全区上下正在深入推进思想大解放,推动工作大提升。xx之行,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正确理念的引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只有摒弃陈旧观念,厘清错误认识,才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征程中轻装前行。

  (一)克服妄自菲薄的思想,勇于作为。浙江经济基础好、自然禀赋好,乡村建设起点高、起步早,与之相比我们确有不少差距。但是xx作为xx主城区,生态环境、地理位置优越,山水特色、人文优势明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应该更有信心。

  (二)克服等待观望的思想,主动作为。不能把上级政策倾斜、资金投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条件。要摒弃“等、靠、要”的错误思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有限资金,主动谋划、创新推动,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尤其是调动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有序作为。乡村振兴非一日之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乡村建设也不是简单的城市化,推倒旧居建设整齐划一的移民小区。要将精致设计、精致建设、精致管理贯穿乡村建设的始终,有序推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三、工作建议

  从这次外出学习考察的情况和浙江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探索与实践来看,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统领农村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政策要求严、利益关系多、推进标准高,x密结合xx实际,系统设计,协同推进。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突出规划引领。邀请国内一流规划编制团队,高起点编制全区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进一步细化确定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点和建设时序。编制规划要避免走过场、撑场面的形式主义,注重与其它各类规划融合,努力实现“多规合一”,形成城乡一体、相辅相成、互促共进的规划体系和建设思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于重点村庄,建议试行农村住房建设带图审批制度,提高现有《农宅户型设计标准图册》使用效果,严控建筑风貌。

  (二)坚持示范带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撒胡椒面”,一哄而上。要结合全区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重点做好城区周边、景区附近、公路沿线、江河沿岸村庄规划建设。加强与xx本地高校合作,每年选定一批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规划建设管理的试验示范,不追求固定模式,因村制宜,突出特色,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从而以点带面,形成重点示范、梯次开花、竞相发展的乡村振兴生动局面。

  (三)加强产业支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要充分发挥xx生态环境良好、人文底蕴深厚的优势,加强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养老、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不断增加群众收入。要树立经营村庄的理念,最大限度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借力社会资本,运用市场机制,把各村所具备的生态环境、乡土文化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的显势,盘活存量资产,利用闲置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四)注重生态治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作为乡村生态治理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农村垃圾处理要围绕推行垃圾分类和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开展工作,引进和应用成熟的垃圾处理技术,基本实现对农村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农村污水力求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不能接入的,参照xxxxx村模式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村庄绿化重点加强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要通过评选美丽庭院、文明家庭,设立“垃圾兑换超市”,引导村民培育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乡风。

  (五)促进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要坚持“利用是最好传承”的理念,注重发挥文化资源经济属性,以散落在广大乡村的古建筑、古民居为依托,大力发展具有xx特色的文化产业,打造精品民宿、修学研学、摄影写生、古道穿越等一批新型业态,实现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的转变。要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加强村庄文化阵地建设,把弘扬传统美德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让乡土文化回归乡村,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真正让人“看得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六)整合各方力量。整合涉农政策、资金、项目,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调节和激励作用。制定农村建设工程以奖代补办法,本着“村民自筹、财政奖补、项目整合”的原则,对重点村的厕所改造、村庄绿化、民居改造、清洁能源利用、文化建设、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项目进行奖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引导农民利用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等平台,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达到投工投劳、出资出智共建美好家园的目的。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11

  根据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市科技局对20xx年承担的“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重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市科技局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需求,20xx年,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发展质量为导向,依托科技特派员服务平台,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美化等工作重点,积极探索科技人才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

  把科技特派员联系协调工作直接延伸到农村基层,形成区乡一体、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组织管理体系。全市科技特派员实施科技开发项目82个,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20个,创办企业28个,43名科技特派员获得了绩效奖励,兑现奖励资金38400元。

  科技特派员通过提供咨询、技术服务、项目领衔等模式,服务农民17265户,其中16585户农户实现增收,发放科普资料18000份,有效带动188户贫困户脱贫。积极实施“三区”人才计划。坚持分级负责,按照“分配指标—选派到位—开展服务—考核验收—总结评价”程序选派科技人员开展服务。经过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了“选派人员+龙头企业+基地”、“选派人员+农业协会(基地)+农户”、“选派人员+家庭农场+农户”等工作模式,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高校院所的人才、项目、成果等优势,创建国家级星创天地、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0xx年,10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获得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项目150万元资金支持,2家星创天地获科技部备案。我市现有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7家。其中国家级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各1家,国家级星创天地4家,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1家。

  三、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保障机制建设。

  根据市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两个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发挥农业科技引领作用,促进乡村战略实施。20xx年,我市3家农业企业获省级重大专项、省重点研发项目立项,共获资金支持500万。1家国家级星创天地获100万政策兑现。对全市科技特派员开展绩效评价,对优秀科技特派员给予奖励。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通过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的示范,带动一批农民转型升级为农村实用人才,形成富有层次、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还要积极引进外来人才,循序渐进,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生产、爱农村工作的有长远规划战略型眼光人才加入到乡村振兴的队伍中来,才能更好更快打赢脱贫攻坚战,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12

  乡村要振兴,文化必须行!文化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发展的灵魂。乡村振兴,求的是“有风景看头、有乐趣玩头、有产业做头、有文化讲头、有组织带头”,而各类人造游玩景观和一些普通产业,只要投入到位,基本上处处皆能打造,唯有文化不可轻易复制,而非遗是文化中的文化、精髓中的精髓、独特中的独特,若能育有非遗来支撑,便是有了一条长久发展的根基、深层振兴的魂魄;而对于非遗保护传承工作来说,站到乡村振兴这个“新舞台”、搭上乡愁文化这个“新快车”,也就可能实现老树接新枝,有望达到“非”同寻常、“遗”往无前。下面,根据会议安排,结合海东工作实际,关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强化非遗传承保护工作,谈谈三点感受,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整理挖掘,壮大非遗文化队伍,为乡村振兴寻求文化根基。

  河湟谷地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带、是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带、是历史上中原民族与西域诸多少数民族势力碰撞的交汇带,具有悠久、丰富、独特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断定,只要我们深入挖掘、全面整理、积极申报,定能非遗层出、琳琅满目。而现阶段,申报成功的非遗项目,大部分出自于土族、撒拉族等现有的'较少民族。由此看来,目前河湟非遗的挖掘申报工作,仍然局限于当下眼前,在转换视角、放宽眼界、跨时代宽领域深远挖掘上尚需加力。我们应将其明确为乡村振兴的一项基础工作、长远举措,跳出现有的民族和地域观念,树立大历史观,从整个远古河湟、古代民族中广泛搜罗、挖掘整理、梳理申报,为河湟文化和乡村振兴寻根溯源、积蓄动能、厚置力量。

  二、保护传承,盘活非遗文化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动能。

  首先,我们要树立“应挖尽挖、能用尽用,在立足长远中珍视非遗资源”的意识。在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时,凡是有非遗资源的、甚至尽管现阶段尚未申报但有望申遗的,都应将其作为当地乡村振兴整体工作中的一项着力点,进行认真谋划开发、科学编排备用。

  其次,我们要把握“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在立足实际中稳步开发”的原则。非遗要开发,但绝不是先开发、且往往不能先开发!开发非遗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漫长过程,因此要根据实际、因地制宜,按照乡村振兴的整体可行方案有序开发、稳步推进:条件成熟能够立即开发使用的、尽快启动;有些资源虽然很好、但当下暂时难以开发的,科学安排、做好准备、留作后用。

  再次,我们要遵循“共享共用、共同发展,在发扬光大中各取所需”的理念。“非遗”绝不是某个个人的、家族的、地域的,更是民族的、国家的、世界的,应当可以共用共享,只要是有利于非遗保护传承的,就应该是赞成和支持,绝不能让传承人或当地的一些小算盘、小利益,成为非遗传承开发的障碍,绝不能让“传承人保护机制”反过来阻碍非遗的开发弘扬。

  三、开发利用,倍增非遗资源价值,为乡村振兴孕育独特产业。

  发展是最好的保护,效益是有力的促动!对非遗项目来说,保护绝不能是抱残守缺、传承绝不能是僵化守古,恰恰相反,只有坚持创新,在与现实的经济社会结合中保持自己的鲜活度,才能让非遗真正实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简言之:非遗传承能否做的更好,归根结底还在于经济基础。因此,若要“非”扬,就要非遗这个“老传统”站上乡村振兴这个“新舞台”、装配现代市场这个“新引擎”。在乡村振兴舞台上,非遗至少可以上演三场大戏:

  一是发展“非遗+乡村旅游”。以共享的理念和集约的方式,努力营造全要素的非遗环境,将非遗渗透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全要素之中。如,可以在合适的地点打造一个能够在篱笆楼里体验传统婚俗、聆听传统曲调、品尝传统宴席、观赏传统工艺、品味河湟文化、体察时代发展,让游客处处感受到非遗、体验到非遗。

  二是发展“非遗+乡村产业”。目前非遗产业化道路上存在一大痛点:非遗产品普遍销售价格相对较高、而市场适应率却较低。不是所有手工的就是受欢迎的,更不是我们自己传统和喜欢的、就能得到游客欢喜,辛勤的劳动付出与得到相应的经济回报之间还差个适销对路与品牌营销。因此,在发展非遗产业上,一定要努力与现代市场接轨。如,借东西部协作机遇推动靑绣的传统技艺、独特文化与苏绣的精妙设计、品牌市场结合起来;如,传统民俗婚礼与现代婚庆公司、摄影基地的合作共赢;如,将青海大月饼与现代饮食、职工福利、单位团建、集体生日等活动挂钩;再如,一方面将彩陶制作申报非遗、一方面借助拉面产业将彩陶餐具作为“青拉”标配,让“彩陶故里”的荣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效益。如此种种,重视现代商业策划、注重品牌营销,以实实在在的利润价值吸引更多社会力量自觉参与到非遗挖掘保护传承工作中来。

  三是发展“非遗+互联网”。紧抓互联网风口,让“非遗”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如通过乡村振兴渠道,争取将更多非遗产品推荐到“832”等全国消费扶贫平台,进行线上推荐销售,给予政策支持,让非遗产品在更广阔的“线上市场、云上定制”中绽放光彩,借“网”传播非遗理念、讲述非遗故事、带动乡村非遗车间,让河湟非遗产品走进远方客人的视野和现代生活,让他们认识、了解这些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从中感受河湟文化的丰厚魅力和高原儿女的创造力。

  总之,我们应努力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依托非遗“老手艺”发展乡村振兴“新产业”、发扬非遗“老讲究”给予乡村生活“新赋能”、转化非遗“老传统”成就乡村振兴“新动力”,实现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比翼双“非”、“遗”鸣惊人,推动乡村发展同群众生活今“非”昔比、“遗”彩纷呈。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13

  20xx年,我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在省市科技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区委区政府的有力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战略,以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为抓手,加速农业创新平台建设,强化科技项目实施管理,充分发挥乡村振兴科技支撑作用。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政策制度落实情况(自评20分)

  (一)政策制定。

  及时调整了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将科技主管部门纳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研究出台了《六安市叶集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六安市叶集区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认真落实《安徽省推进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五年行动计划(20xx-2025年)》、《安徽省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实施方案》、《安徽省科技厅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叶集区实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特派员结对服务行政村工作方案》等。

  (二)工作机制。

  叶集区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建立了责任落实机制、调度约谈机制、工作报告机制、信息报送机制、督查考核机制、沟通协通机制、调研指导机制等七项机制,将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纳入其中,同部署、同考核。区科技部门每月对照全区乡村振兴擂台赛评分细则对各乡镇街打分,乡镇街也对包括科技部门在内的.区直部门打分,评分结果都作为年度考核重要依据。

  (三)经费投入。

  根据《六安市叶集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特派员结对服务行政村工作方案》等文件,明确包括区级配套资金在内的各级科技创新资金都对农业平台创建、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扶持。全年已兑现“三区”人才工作经费及服务已脱贫贫困村科技特派员补助经费34.84万元、省级工作站补助经费9.6万元、优秀科技特派员等奖补资金27.1万元,其中区配套资金16.26万元。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自评70分)

  (一)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自评40分)。

  一是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根据个人自愿、单位推荐、乡镇街初审、主管部门审核,择优选拔推荐市级科技特派员30人,调整13人,目前我区拥有市级科技特派员136人。积极与皖西学院、安徽省农科院、安徽大学等高校院所对接,聘请15位“三区”人才专家对接行政村,为村级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完成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全覆盖。按照市科技局《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特派员结对服务行政村有关工作通知》文件要求,积极选派科技特派员对接行政村,帮扶村主导产业发展。已实现63个科技特派员结对服务70个行政村全覆盖。

  三是加强对科技特派员考核考评。制订并印发了《叶集区科技特派员结对服务行政村工作方案》,方案明确科技特派员服务行政村经费标准,经费使用与服务行政村实绩相挂钩。科技特派员按要求不定期走访指导企业及农户,每月不低于4次, “三区”人才专家每年入企指导不少于4次。严格按资金申报流程补助经费,20xx-2021年服务贫困村的科技特派员凭走访记录、培训计划、资料及活动照片、工作总结等材料申报相关经费补助。

  四是帮扶绩效。“三区”人才专家服务6个乡镇街30个行政村,引进新品种12个,推广新技术23 个,举办培训33场次,培养基层技术骨干144人,培训农民1172人次。科技特派员在开展创业行动中,已帮扶59户产业大户,辐射带动3000余户农户,实现农户年均增收4500元左右。

  皖西学院夏伦斌教授在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方面颇有研究,指导叶集区姚李镇龙凤村的新型农民陈柏文以“公司+合作社+科研机构+基地+农户”的融合创新发展模式,着力发展有机稻虾米、地方黑毛猪、皖西白鹅等种养产业,走“黑毛猪-粪肥-有机稻虾米”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之路,目前建立有机水稻基地1200多亩、年出栏150多头黑毛猪和20xx多只皖西白鹅,注册了“徽农情”商标,带动周边4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户均增收6000多元,实现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双丰收。

  (二)推进创新型县市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农业领域创新平台载体管理(自评15分)

  1.六安市叶集区不属于创新型县市建设考核范围。

  2.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

  一是指导乡镇街农业经济实体,加速创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精准对接引导有基础建设好、产业有优势、有科技创新的企业,争创省市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20xx年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平台18家,3家企业申报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目前,全区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3个,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21家,市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工作站7家,市级农业科技园区5家。

  二是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管理。组织人员每季度走访调研农业科技创新平台运营和创新情况。指导平台开展技术培训、新品种培育与引进、技术研发与创新、项目申报和平台提升等工作。每年对平台进行实绩考核,优秀等次逐级推荐,对名存实亡的平台进行摘牌取缔,不再享有政策支持。

  (三)加强乡村振兴科技项目实施与管理(自评15分)。

  项目计划下达后,均按企业(经营主体)申报、乡镇街推荐、区科技主管部门初审、市科技局审批。项目在实施期间,市区科技部门定期走访企业,调研项目进展情况,协调解决项目问题,确保项目正常实施。20xx年,我区申报实施乡村振兴科技项目3个,省支持资金75万元,企业配套资金 735万元。

  其中,安徽华隽羽绒制品有限公司与安徽工程大学研发项目《新型超低浴比浸淋式羽绒智能水洗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省支持资金20万元,企业自筹资金460万元。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与叶集区堰湾果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的乡村振兴项目《油桃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推广》,项目总投资50万元,省财政支持金额15万元,以上两项目均已进入实施环节;安徽中至信家居有限公司在研项目《现代木材家具高效一体化绿色生产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已完成安徽省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备案工作。

  项目总投资280万元,省支持资金40万元。成功验收六安市叶集区源鑫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承担的科技扶贫项目《罗氏沼虾绿色健康养殖技术应用与推广》。

  三、日常工作评价(10分)

  交办工作落实情况。严格按照省市科技部门工作部署,认真完成日常科技服务工作,做好科技特派员培育遴选、调整、走访调研科技特派员对接行政村及创业行动、绩效评价及先进事迹推报工作;做好项目申报与实施验收、平台创建与管理、评估选优、淘汰取缔等工作;做好产学研合作、技术研究与推广、科技培训与宣传等工作。整个检测调研未发现相关问题,无需提供相关整改材料。

  四、加减分项(自评5分)

  叶集区高度重视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宣传工作,在省市区网站及省内主流媒体共发表20余篇专题报道。

  其中《凝聚科技力量,汇聚乡村振兴新动能》、《六安市叶集区农业科技发展呈良好态势》、《安徽省农业专家赴叶集区指导果树示范基地建设》等4篇报道,在安徽经济网、中安在线、安徽科技报等省级主流官方媒体上转载分享。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14

  1、实践人姓名、性别:xxx,男

  2、实践人年级、学院、班级:18级,酒店管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二班

  3、实践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4、实践地点:辽宁省大连市长兴岛经济开发区

  5、实践主题:李屯助力乡村振兴

  实践感言:在这次实习过程中,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我比较了解了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以及编制报表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我是沈阳城市学院酒店管理学院的xxx,在我们这个暑期,为了积极组织动员青年学生深入到基层,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围绕科技支农帮扶、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我决定到辽宁省大连市长兴岛经济开发区李屯村进行社会调研,在八月初,我来到了李屯村居委会,向村长和书记了解本村的经济状况,并向他们宣讲乡村振兴政策,给他们讲解现在国家最新的经济政策,希望他们能通过最新的政策,让李屯村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我也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了解了当代乡村的基本状况,也通过这次活动,增长的自己的见识,以后的每个假期,我都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

  实践意义:此次社会实践,让我不拘泥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亲身体会实际会计操作通过此次的社会事件活动,我收获了很多,我懂得了,要搞好乡村振兴,我们就要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了解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让我增强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在今后的每个暑期中,我都会参加此类的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15

  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非常旺盛,财政资金、金融资金、社会资本是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目前,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的财力有限,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难以满足“三农”发展的全部需要,同时,社会资本对下乡支农也持观望态度。这样,主要的资金缺口便寄希望于金融机构。下面,从“当前乡村振兴工作碰到的问题”以及” 金融服务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两方面,阐述金融服务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一、当前乡村振兴工作碰到的问题

  之前,学习到一篇关于农发行组织乡村振兴战略大调研的文章,文章中提出,尽管目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备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三农”领域长期积累的矛盾尚未解决,乡村振兴的道路还非常长远,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

  (一)农业体量不断做大,但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仍然不强。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我国农产品阶段性供大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有待提高,以粮食产业为例,目前我国粮食面临高产量、高库存和高进口的“三高”并存压力。反映出粮食生产结构不合理,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导致农业竞争力不强,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差距依然较大。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民向城镇单向流动,大量人口向城镇迁移。从新型城镇化角度来看,农村人口数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减少是必然的规律和趋势,但关键问题是,农村人口的结构失衡,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提种地,已经成为趋势。

  (三)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但仍然动能不足。

  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就是让乡村的居民生活富裕起来,要抓住“连起来”、“活起来”这两个关键点,培育农民持续增收的新动能。连起来,即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的衔接,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的收益,把现代农业企业和农户能够有效的连接起来;活起来,即唤醒沉睡的农村资产,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来源,拓宽增收致富的门路。

  二、金融服务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威海市商业银行作为“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城乡居民”的城商行,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三农”客户、共建美丽家园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主动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这既是政治任务,也是实现自身发展的良好契机。要以更有效的服务方式、更集约的服务效率、更灵活的应变能力改进和提升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以实际行动响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有力推动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在支农支小工作上保持定力。我们要用好用活各项扶贫、支农、惠农政策,在支农支小工作落在实处。切实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深化“三农”服务的根本抓手,以扎实有效的信贷投放、便利快捷的渠道服务、丰富多元的金融产品来全方位、多层次地支持乡村实体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强有力的金融保障。坚持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大力支持在重点项目和关键薄弱领域的建设,让有限的信贷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坚持做精、做特色,加快完善各项业务产品,对内强化绿色低碳服务、对外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坚持线上线下业务联动,有效整合各类机构、渠道和市场,来适应新业态及符合客户需要,从而提升服务效率,把小微服务做出大成效。

  (二)在普惠金融服务中深挖潜力。作为一家城商行,要充分发挥网点、渠道和人员的优势,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工作,将普惠金融工作做深做实。针对低收入群体、家庭困难群体的创业就业等方面的资金需求,推出切合实际的金融产品,为有需求的人最大程度地提供低成本金融服务,把普惠金融产品做活。围绕客户方便、便捷、安全等方面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措施,将普惠金融服务做精。完善“物理网点+电子渠道+流动服务”三位一体的服务方式,不断充实金融服务及便民服务,充分解决客户多方位的金融服务诉求,把普惠渠道服务做畅。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抓好扶贫信贷投放工作,进一步创优模式、创新产品,落实特惠政策,把普惠民生服务做优。

  (三)在推动转型发展中激发活力。我们要以“智能化”为重点,着力完善线上服务能力,丰富线上金融产品,让手机银行、电子银行成为又方便、又快捷、又安全的`移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方便、快捷为宗旨,优化“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将平台上的服务切入到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场景,为客户提供良好的支付环境体验。以社区服务为突破,加快推进金融服务与生活消费的深度融合,不断扩大我行“社区金融”平台的规模和影响力,在满足城乡居民日常缴费需求的同时,为客户搭建更为广阔的销售渠道。以提升效率为目标,加强大数据在优质服务、产品设计、精准营销、风险管控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对外实现让客户少等、少跑腿,对内实现效率有提升、管理降低能耗。以新兴技术为导向,加强跨业合作,进一步增强综合金融服务的便捷性,积极向智慧银行转型,以更优质的服务体验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四)在创新业务功能中提升实力。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客户主体对金融服务的差异化需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提供金融服务,不断创新符合农村发展需求的金融服务产品。尽全力构建全新的金融产品链和专业化服务体系,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需求。不断拓展中间业务品种,整合统筹各方资源,增强产品研发能力,为客户提供包括投资理财在内的更多增值服务。大力开发非信贷类产品创新,积极运用资产证券化等手段,探索为实体经济提供投融资一体化金融服务。加强与优质金融机构间的合作,积极拓展债券、资产管理等多项金融业务,努力发展低资本、低风险的轻资产业务,最终实现以集约的资本使用、高效的资产流转,来开辟出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径、新空间。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的大战略,也是金融发展的新蓝海,不同的金融机构各有优势、各有专长,都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要团结协作才能攻坚克难。只有深入“三农”,了解“三农”,真正摸清“三农”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的创新产品、提供精准金融服务,让我们凝聚合力,积极履行金融机构应尽的社会责任,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积极贡献我们的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助力报告11-04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11-04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08-18

助力乡村振兴情况报告11-06

电商助力乡村振兴报告08-06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报告12-10

乡村振兴助力报告(精选20篇)09-11

电商助力乡村振兴报告11-06

整村授信助力乡村振兴报告12-08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报告(通用5篇)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