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乡村振兴报告

时间:2024-09-02 16:06:51 报告 我要投稿

乡村振兴报告

  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乡村振兴报告

乡村振兴报告1

  根据培训班安排,6月8日至11日,第三组学员赴浙江先后考察了xxxx县荻xx村、xx村,xx市xx村、xx村,xx县xx村,xx区xxxx村、xxx镇,xxxx县xx村、xx村、余村等地,通过现场观摩、入户调研、研讨交流等方式,对所到村庄的产业发展模式、工作推进方式、市场运作形式等进行深入了解,基本达到了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经验的目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经验

  考察过程中,我们亲身体会到,浙江各地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为目标,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所到之地村村如画、处处皆景,文化底蕴深厚,产业兴旺发达,一派生机盎然景象。客观来讲,xx在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人文积淀等方面同浙江各区县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但经过深入思考,我们与浙江最大的差距还主要体现在发展理念和推进方式上,这方面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规划引领标准高。各考察点所在的市县(区)把规划放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位置,依托高水平设计团队,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不贪大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xxxx村邀请xx省美院参与村庄规划设计,孝义文化成为贯穿古村落建设的主题。xx区xxxx村委托绿城设计团队(GAD)打造的“杭派民居”,成为山水相映、入乡随俗、就地取材、低碳环保的诗画江南样板。在规划体系上,以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全面制定涵盖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的规划体系,实现了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思路规划化,规划项目化,项目资金化。在规划执行上,严格按照规划进行施工建设。所到之处,没有发现有私搭乱建等行为,很少有与整体环境不协调的建筑,做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xx县余村以“竹海景区”定位纳入天荒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科学布局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坚持一张规划管到底,关停污染企业,加快旧村改造,实现了村民建房、村庄发展与旅游开发的有机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得到了有效实践。

  (二)产业融合业态新。所到村庄在业态发展上都力求创新求异,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原则,突出旅游与农业、工业、文化的结合,跳出了“景点体验”这种传统模式,精心打造多元新业态综合体,实现了三产的有机融合。xx市xx村采取引进农业企业、集中流转土地、统建大棚出租的方式,大力发展铁皮石斛产业,推出铁皮石斛文化养生健康旅游路线,带动餐饮、民宿、农产品销售近3000万元,实现了从经济薄弱村到“铁皮石斛特色村”的华丽转身。xx县xx村以“产居相融悠然碧门”为定位,利用现有的竹制品产业,突出文创引领,搭建电商平台,培育网店30余家,电商销售年交易总额近1亿元,实现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淳安县下姜村成立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精品民宿,打造“群众观教育培训基地、彩色农业观光体验基地、旅游休闲清凉度假基地、传统手工艺品加工基地”,“下姜逐梦”荣膺xx湖旅游新十景。xx市xxx村依托下山移民新村,建立民宿接待中心,对村民进行规范化培训,遵循统一管理、个性化服务的经营模式,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三)精细管理环境美。xxx生态环境本来就十分优越。本次考察所到之处,映入眼帘的都是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卷。更难能可贵的是村民在生态环境保护上高度自觉,无论是考察沿线还是所到村庄,不管是河道沟渠还是道路两旁,视野之内几乎看不到生产生活垃圾,这与当地政府的精细管理和群众的环保意识密不可分。xx县xx村早在20xx年就率先推行垃圾不落地试点,实行“定点投放、定时收集”,每天早上垃圾清运车到村里收集垃圾,村民自觉分类倾倒,在收集过程中均做到“垃圾不暴露、转运不落地、沿途不渗漏、村容更整洁”。xx县环溪村探索“中国式”垃圾分类——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两类,村里大街小巷分类设置黄色、蓝色垃圾箱,每家每户统一配发分类垃圾桶,引导农户分类倾倒,分类处理。值得一提的是,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中,环溪村采用太阳能微动力技术,实施自动化控制运行,生活污水经过节水池、无动力厌氧池、三格人工湿地、沉砂池,最后的出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污水处理与村庄美化、环境绿化得到有机结合。

  (四)文化增色底蕴深。文化是一个地方最能够打动人心、嵌入记忆的符号。浙江各地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成为对游客最具吸引力的“软实力”。当地政府把地域文化作为提升内涵的'灵魂,不遗余力的进行精准定位、深入挖掘。xx县xx村作为千年历史的“孝义第一村”,在建设发展中打造古风荻浦的品牌文化,重点挖掘古孝义文化、古戏曲、古造纸、古树木四大特色古文化。深澳村着力加强古村落保护和利用,坚持修旧如旧,不搞大拆大建,擦亮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品牌。环溪村以周敦颐后裔族据地为依托,传承爱莲文化,弘扬廉政文化。xx区xx古镇充分利用江南地区明清古建筑群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优势,依托古镇千年文化积淀和山水资源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建设影视基地,打造运动休闲产业。特别是浙江各地在民居保护和文化展示中既突出原真性,又实现差异性,既在外部改造上展示地方风格和特色,又在内部装修上融合现代生活方式,做到了简约而不简陋,乡土而不老土,实现了传统风貌与现代设施有机统一。如xx村把猪圈、牛圈修缮改造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猪栏茶吧、牛栏咖啡屋;xxx村十二间房民宿利用旧厂房打造充满后工业主题气息的艺术民宿,成为民宿界网红。

  (五)多元参与机制优。纵观浙江各地乡村建设,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推进,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共建理念贯穿于发展建设之中,是xx模式成功的主要因素。政府主导,就是在规划编制、资金整合、项目监管、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做好基础性工作。xx县、xx县都充分发挥政府投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实行以奖代补,主导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村庄整治、产业培育、改水改厕、下山移民、农居改造等建设项目。农民主体,就是突出发挥村规民约的自治作用,把重大决策、规划蓝图交给群众民主决策,不断激发农民群众、农村集体的主人翁意识和建设主体作用。社会参与,就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建共享美丽乡村的新机制。xx市xx村和xx村、xx县xx村无不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产业经营、旅游开发,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市场运作,就是要尊重市场规律,通过公司与农民或农民合作组织合作等方式建设村庄、经营村庄,让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xx县xxx村以村级开发6%留用地入股新建商业楼宇、标准厂房,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60余万元。

  二、启示和思考

  当前,全区上下正在深入推进思想大解放,推动工作大提升。xx之行,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正确理念的引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只有摒弃陈旧观念,厘清错误认识,才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征程中轻装前行。

  (一)克服妄自菲薄的思想,勇于作为。浙江经济基础好、自然禀赋好,乡村建设起点高、起步早,与之相比我们确有不少差距。但是xx作为xx主城区,生态环境、地理位置优越,山水特色、人文优势明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应该更有信心。

  (二)克服等待观望的思想,主动作为。不能把上级政策倾斜、资金投入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条件。要摒弃“等、靠、要”的错误思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有限资金,主动谋划、创新推动,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尤其是调动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有序作为。乡村振兴非一日之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乡村建设也不是简单的城市化,推倒旧居建设整齐划一的移民小区。要将精致设计、精致建设、精致管理贯穿乡村建设的始终,有序推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三、工作建议

  从这次外出学习考察的情况和浙江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探索与实践来看,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个全面的、综合的、统领农村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政策要求严、利益关系多、推进标准高,x密结合xx实际,系统设计,协同推进。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突出规划引领。邀请国内一流规划编制团队,高起点编制全区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进一步细化确定全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点和建设时序。编制规划要避免走过场、撑场面的形式主义,注重与其它各类规划融合,努力实现“多规合一”,形成城乡一体、相辅相成、互促共进的规划体系和建设思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于重点村庄,建议试行农村住房建设带图审批制度,提高现有《农宅户型设计标准图册》使用效果,严控建筑风貌。

  (二)坚持示范带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撒胡椒面”,一哄而上。要结合全区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重点做好城区周边、景区附近、公路沿线、江河沿岸村庄规划建设。加强与xx本地高校合作,每年选定一批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规划建设管理的试验示范,不追求固定模式,因村制宜,突出特色,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从而以点带面,形成重点示范、梯次开花、竞相发展的乡村振兴生动局面。

  (三)加强产业支撑。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要充分发挥xx生态环境良好、人文底蕴深厚的优势,加强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休闲养老、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不断增加群众收入。要树立经营村庄的理念,最大限度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借力社会资本,运用市场机制,把各村所具备的生态环境、乡土文化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的显势,盘活存量资产,利用闲置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四)注重生态治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农村垃圾、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作为乡村生态治理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农村垃圾处理要围绕推行垃圾分类和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开展工作,引进和应用成熟的垃圾处理技术,基本实现对农村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农村污水力求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管网,不能接入的,参照xxxxx村模式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村庄绿化重点加强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要通过评选美丽庭院、文明家庭,设立“垃圾兑换超市”,引导村民培育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乡风。

  (五)促进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要坚持“利用是最好传承”的理念,注重发挥文化资源经济属性,以散落在广大乡村的古建筑、古民居为依托,大力发展具有xx特色的文化产业,打造精品民宿、修学研学、摄影写生、古道穿越等一批新型业态,实现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的转变。要深层次挖掘村庄文化元素,加强村庄文化阵地建设,把弘扬传统美德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让乡土文化回归乡村,传播正能量,树立新风尚,真正让人“看得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六)整合各方力量。整合涉农政策、资金、项目,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调节和激励作用。制定农村建设工程以奖代补办法,本着“村民自筹、财政奖补、项目整合”的原则,对重点村的厕所改造、村庄绿化、民居改造、清洁能源利用、文化建设、污水排放、垃圾处理等项目进行奖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引导农民利用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等平台,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达到投工投劳、出资出智共建美好家园的目的。

乡村振兴报告2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榆树市支行实施“乡村振兴你我同行”,积极开展客户营销专项行动。我行将持续坚持乡村振兴战略。

  一、牢固树立经营意识,全力推进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牢固树立客户群建设是农发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有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手段这一思想。

  二、多措并举大抓营销,客户群建设取得新进展

  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多种形式的营销手段,深入推进客户优化工程。一是发挥地域优势,盯紧全产业链。榆树市粮食产量大,经营粮食的企业较多。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开展全面摸排,制定营销清单。在企业上下游、相关联企业上下功夫,利用已支持客户的关系,发展新客户。二是发挥政策优势,抓住重点客户。充分发挥好利率低、额度大等政策优势,组建高水平信贷“宣讲团”,积极组织学习好政策、把握好政策额、宣讲好政策,突出我行“性价比”。在营销企业充分了解我行的基础上,掌握企业所需、所想提供合理化融资方案。三是坚持服务至上,提高办贷效率。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在政策制度允许的条件下,安排专人,在企业办理开户、结算等业务时,全流程跟踪服务。办贷中,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积极沟通协调,主动帮助解决问题。经常到贷款企业进行回访,了解贷款支持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给与解决。

  三、全局谋划重点推进,高质量发展有了新动能

  20xx年,更加深入开展客户营销工作,抓政府、抓央企国企、抓重点项目开展营销。充分运用成熟模式,聚焦实施乡村振兴重点乡镇,在政策制度允许、风控措施足的情况下,补齐短板弱项,服务客户,为乡村振兴贡献农发力量。

乡村振兴报告3

  一、目前现状及成就

  交通运输局有关乡村振兴方面涉及农村公路建设及农村客运的发展。

  农村公路方面我市截止20xx年底统计2125公里(县路338公里、乡路142公里、村路1645公里),全市732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硬化公路。20xx年通过实施“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新建改建乡、村级公路510公里,基本实现了全市行政村主要街道的硬化,全市农村公路网络化基本实现,为乡村振兴事业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农村客运方面共有线路36条,车辆总数185辆。截止20xx年3月份,已经完成公交化改造线路6条,车辆数39辆,完成公交化改造达到21%。

  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农村公路建设及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目的是让农村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舒适便捷的交通服务,现阶段还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1、淘汰和回收现有农村客运班线的经营权资金缺口较大。目前我市农村客运班线主要是海阳出租公司和兰天公司,均为承包经营,回收原有农村客运班线的经营权,必然会给出租公司和兰天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随着当前客运行业的逐年下滑,企业负担加重,此时推行城乡一体化工作,还要确保“改得了、留得住、有效益”,没有一定的`资金补贴,客运企业难以为继。

  2、原承包经营者的社会稳定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回收原有农村客运班线的经营权,可能会出现原承包经营者抵触。

  3、企业购置公交车费用负担较重。目前6米纯电动公交车购置约20万左右,8米纯电动公交车购置约30万左右,地方财政补贴暂没有。购置纯电动公交车的费用大大高于燃油公交车。

  4、城乡公交票价过高。目前我市试运营海阳至郭城的城乡公交一体化公交线路,实行的票价比原来线路班车优惠10%(9元),仍大大高于城市公交车票价,给老百姓让利较少。

  5、农村公路存在大量宽4米左右的窄路面,且破损率较高,农村交通的安全性及舒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乡、村两级的养护管理机构尚未建立健全。

  三、建议及下步打算

  在农村公路方面,建议积极实施《海阳市农村四好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计划。

  实施“三年专项行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建设四好农村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要着力从“会战式”建设向集中攻坚转变,从注重连通向提升质量安全水平转变,从以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协调发展转变,从适应发展向引领发展转变。通过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实现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明显提升,养护全面加强,路域环境优美整洁。

  目前我市已经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制定了《海阳市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目标是:

  1、实施“窄路基路面”提升工程。改造通村公路110公里,保证每个行政村一般有路面4米以上公路通达,50%以上行政村拥有一条路面6米以上公路通达;

  2、新建村级公路88公里,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设置路肩,路面宽度为6米;

  3、每年安排养护大、中修和预防性养护工程的比例不低于本辖区农村公路总里程(县路338公里、乡路141、1公里,村路1645公里,合计2124、1公里)的7%(148、7公里),三年我市共实施养护大、中修工程450公里,改造提升路网整体路况服务水平;

  4、改造危桥8座,健全完善危桥动态排查整治机制,推动路网中危桥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保障农村公路安全通行。

乡村振兴报告4

  摘要:近些年,近年来,“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前环境下已经成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个主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对于乡村文化和经济的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乡村风俗文化的传承、产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都充分发挥非遗的应用价值和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进行探究。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会议中提出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与发展看,维系着人们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文化振兴传承属于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使命,非遗是乡村文化精神的代表和核心,是构成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复杂的大环境推动下,如何加快非遗产业的发展速度,为非遗产业中注入更多新鲜的活力已经成为目前非常棘手且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推动非物质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加快乡村经济发展脚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一、促进乡村产业特色发展

  全面发展特色精神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灵魂,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可以扩宽乡村产业的发展空间,逐渐向特色化的发展方向转变,全面倡导新兴文化产业发展[1]。利用非物质文化产业来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能够加速乡村产业发展的'速度,属于目前乡村振兴的一大主要特色,凸显出当代社会的发展目标。非遗文化自身所特有的文化形态会与当地独特的文化体验活动或者社区的文化表演活动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创造出附属于当地的一种独特文化形态,不仅包含当地的文化精髓,而且还与文化脉搏和生活温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加强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和保护,可以全面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可以凸显出乡村所具的独特内涵,从而打造出别具一格的新农村气象,更有利于顺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2]。举个例子,在广东省马东村,“永春拳”作为非遗项目逐渐渗透在学校的教育中,通过利用非遗文化的优势凸显我国当地乡村文化建设的核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非遗文化保护与人才培养更好地结合,在加快乡村文化发展的同时,能够提高对非遗产业的保护与传承,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二、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

  非遗文化与乡村经济的有效结合对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能够全面提升传统工艺技术的水平,提升工艺质量,利于形成集品牌、特色、形象于一体的产业融合,能够全面带动就业,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利于带动乡村居民共同致富,提高自身生活水平,同时也可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力条件[3]。近些年,各个地区都开始注重对非物质文化产业的保护与传承,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探索非遗+新型产业模式,希望能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动下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路上引领者。无论非遗与民宿的融合还是非遗与旅途的有效的结合,都将会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推动非遗在现代社会中的持续性发展。

  三、促进乡村产业品牌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也在逐渐提高,仅仅依靠单一的山水资源无法满足当今时代发展的需求,乡村产业正在向品牌化的方向转变。非遗产业的出现在乡村振兴中起着极大地促进作用,能够实现乡村产业融合性的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品牌化的发展,可以充分凸显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可以使乡村振兴融入更多鲜活的生命力,能够更好地的加速时代发展的进程[4]。例如:山东省潍坊市以纸扎风筝作为当地城市的品牌形象,基于风风筝打造山东省的“非遗文化纸扎”产业化品牌,可以为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品牌形象的树立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并且注入新鲜的活力,提升传统非遗民间工艺的水平和质量,确保文化产业助力扶贫目标能够实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当地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做出一个基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在多个方面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转变乡村产业的发展方向,基于特色文化的发展路线为主,为打造新时代特色乡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于此,充分发挥非遗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应用价值,打造独特化的乡村文化品牌,利于稳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提升非遗在乡村振兴中的活力,滿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

乡村振兴报告5

  一、基本情况

  安义县下辖10个乡镇1个管理处,共有104个建制村、1093个自然村。全县共有农业人口21.28万,耕地面积33.78万亩,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0.46万亩、产量4.07亿斤。现有龙头企业25家,“两品一标”企业19家、产品53个。20xx年,我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5.58亿元,增速0.5%,位列全市第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81元,增速10.34%,位列全市第1。先后获得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县、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等称号。

  二、主要做法

  一是聚焦产业兴旺,筑牢现代农业发展根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共推进高标准农田18.87万亩,占比超60%。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水果、米粉、瓦灰鸡3大特色产业,水果种植面积达3.8万亩,米粉年销量突破6800吨,瓦灰鸡养殖规模3.9万羽,三大产业产值突破6亿元。以精品示范村、乡村产业园为载体,以金花节、乌溪葡萄节等节庆活动为媒介,大力发展休闲采摘、乡村民宿、户外拓展等新业态,精心打造2条精品农旅线路,促进农文旅一体化发展,全年休闲农业接待200万人次,营业收入1.6亿元。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农业发展,国家种猪资源中心项目落户安义并开工建设。大力推动农业产业数字化,全县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达65%,建成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5个,主要农业生产基地全部开展水肥一体化建设,利用物联网精准灌溉面积达到3万余亩,有力护航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聚焦生态宜居,提升秀美乡村靓丽颜值。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加快打造新时代“五美”乡村。20xx年,完成71个新农村点、8个秀美乡村建设,打造了书画墨山村等13个风貌优美、特色鲜明的精品村,全县新农村建设覆盖率达81.75%。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接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民生工程,实现建制村污水治理试点建设100%全覆盖,农村户厕改厕率达到95.1%。统筹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土壤酸化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等工作,全县地表水县界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Ⅱ类标准,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幅“五美相映”的“安义风景画”正在徐徐展开。

  三是聚焦乡风文明,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全覆盖。以“1号大调研”、“五夜”工作法为载体,广泛开展移风易俗等宣传活动,殡葬改革实现“六个100%”,基本根除散埋乱葬、大操大办等旧俗顽疾。文化惠民工程强力推进,对全县104个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改造升级,完善提升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送戏下乡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以“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活动为契机,先后打造了长均四方、长埠木马、长埠榨下、黄洲集镇等一批乡风文明示范点,让文明新风浸润百姓心田。

  四是聚焦治理有效,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推进基层党建“三化六好”建设,全县104个建制村实现党群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全覆盖,578个基层党组织自评验收合格率达100%。率先在全市完成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一肩挑”比例达100%,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年龄、学历、结构、能力得到大幅优化。创新搭建“有事来说”基层民主协商平台,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843件,办结率达95%以上。用好用活村民理事会、新农村建设促进会等村民自治组织,调动老党员、新乡贤、农民主体参与自治的主动性、积极性,构建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

  五是聚焦生活富裕,拓宽群众致富增收渠道。把生活富裕作为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不断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按照“一防两业五衔接”工作思路,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xx年,县财政投入衔接资金1200万元,其中,产业项目投资占36.66%。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15次,对识别出的严重困难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逐户制定并落实帮扶措施,未发生一例返贫事件。以乡村富民产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xx年的17437元提高到20xx年的20881元,连续2年增速全市排名第一,且快于城镇居民增速。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发展特色产业、“飞地抱团”等方式,有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目前村集体收入在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3.6%,3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3.2%,超额完成全市下达年度目标任务。

  三、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乡村振兴顶层设计不够完善。按部就班落实上级要求较多,对乡村振兴工作整体性、系统性谋划不够,乡村振兴发展规划较为滞后,特别是在挖掘安义特色、形成产业优势上,思想还不够解放,路径还有待优化。二是农业结构不优、品牌不响。安义稻米、特色水果、蔬菜、花卉等农特产品资源较为丰富,但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布局分散,产业链条较短,更多停留在农产品售卖和初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差。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有规模无产业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社会主体参与度不高。乡村产业项目投资大、见效慢、周期长,部分企业、农户技术、人力、资金投入意愿不强,农业龙头企业较少。在农民群体中,有时还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现象。四是缺乏专业人才支撑。村庄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等问题正在加剧,农业农村从业人员数量逐步减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偏少,能够承接数字经济时代的旅游文化产业、新业态电商产业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稀缺,导致部分产业发展政策难以落实落地。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安义县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一枢纽四中心”和“两个大幅提升”目标要求,强力推进“两整治一提升”三年行动,大力开展“奋战再出发,喜迎二十大”乡村振兴提升行动,为打造乡村振兴“南昌样板”贡献安义力量。

  一是着力打造充满活力、高质高效的“兴旺安义”。加快农业基础提升。大力推广“绿能模式”,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水稻机械化水平。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加快特色产业提升。推进国家种猪资源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以绿色食品产业链为重点的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实现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依托中国云厨产业园平台,与京东集团等合作,发展仓储物流、电商销售等后端环节,提升产业附加值。加强“两品一标”认证和管理,积极参加农产品展销会,打响我县区域公用品牌。加快休闲农业提升。加大都市休闲农业精品园区创建力度,持续举办“相约安义·小镇之旅”等节庆活动,打造一批旅游精品线路,持续唱响休闲活动品牌,大力培育建设观光农业、民宿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美丽经济”。

  二是着力打造移步即景、宜业宜居的“画里安义”。开展农村路域环境整治行动。完成44.1公里重要县乡道“白改黑”,推动主干道周边路域环境有效提升,实现县乡道农村路域环境“八个无”全覆盖。开展农村道路安全隐患整治、路域环境美化绿化,营造“畅安舒美、高效绿色”的公路交通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围绕“干净、整洁、有序”的基本要求,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等基础整治,完成万埠等5个乡镇集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5G+长效管护二期平台建设,结合数字技术打造可视化治理体系,构建“数字乡村一张图”。开展秀美乡村建设行动。完成205个村庄整治提升点、70个左右新农村建设村点、36个共同富裕样板村、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美丽乡镇建设,打造鼎湖朱桥等水系连通水美乡村示范点。加强农村建房风格管控,设计推广一批赣派民居新户型,实现乡村向景区、游园转变。

  三是着力打造幸福祥和、向上向善的“地安人义”。强化基层党建引领。深化农村基层党建“三化”,持续开展乡镇“每季度一评比”、评选村党(总)支部书记“十佳之星”等活动,激发镇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强化乡风文明培育。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推进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广泛开展“1号大调研”、婚丧礼俗整治等活动,实施推进移风易俗、建设乡风文明行动,完善村规民约,革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强化社会治理创新。探索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继续擦亮“综治银行”“综治哨所”等社会治理品牌,巩固拓展“有事来说”基层民主协商平台,走出基层治理赋能乡村振兴的“好路子”。

乡村振兴报告6

  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部,总面积11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7.7万,是焦裕禄精神发源地、全国率先摘掉贫困帽子县和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近年来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特色产业发展战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发展链条和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形成了“兰考新三宝”特色品牌(兰考密瓜、兰考红薯、兰考花生)。

  兰考县科协抓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机遇,积极响应党中央和中国科协关于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号召,针对本地特色农业发展战略和农民科技致富需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艰苦奋斗、迎难而上,将焦裕禄精神与科学家精神紧密结合,成立了兰考县“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科技服务团,先后技术指导蜜瓜大棚4500座,6500亩;红薯2.6万亩;花生4万亩;温室蔬菜大棚520座,1620亩。建立科普示范基地9个,培训农村电商技能人才710人。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农民销售红薯50万斤、蜜瓜10万斤。举办“田间课堂”83次,培训农民5600人。

  (一)自立自强,有为有位。

  兰考县科协仅有3名工作人员,工作力量薄弱,物质资源贫乏,是典型的“四缺”基层科协组织。面对事业发展的诸多制约,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主动作为,大力发扬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针对本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科技致富需求,团结带领本县农技专家和乡土人才开展科技服务,下沉科技服务资源,为群众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获得了群众的信任,赢得了兄弟部门的喝彩,探索出了一条科协带动专家以一带十、倍增服务效能的新路子,这支由科协主席任团长、农技专家和乡土人才组成科技志愿服务团从2年前的50人发展到了现在的200人,有效弥补农村科技人才不足的短板,成为兰考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一个响当当的名片。2019年3月和2021年2月,时任县委书记蔡松涛、李明俊先后在兰考县三级干部会议上,对县科协开展科技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了表扬。

  (二)组织成网,示范先行。

  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县科协先后发起成立了“兰考县红薯协会”、“兰考县花生协会”、“兰考县小米协会”、“兰考县葡萄架王庄农技协”、“兰考考城小胡庄农技协”等11个协会,入会会员达1000多人,组织动员科技志愿者3000多人。

  各农技协会长多由科技服务团成员担任,他们在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富”,不但为群众提供种植技术,还利用电商平台积极与市场对接,打造销售平台。这些协会从成立之初,就扎根于农户日常生产实际,有天然的亲和力,通过“一做、一带、一领”的示范,快速形成服务网络,对农民进行广泛联结。

  结合全县稳定脱贫奔小康工作,县科协及时引入现代化的种植方式,进一步增强服务的能级,在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的乡村,建立2个现代农业科普示范园和7个科普示范基地,并前瞻开展新型农产品营销人才培训,目前4个电商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共培训电商人才460人,发展科普示范户100户。兰考每年农作物种植面积约80万亩,近年来科技服务团服务覆盖面积就达40余万亩。

  (三)快速响应,服务入户。

  兰考县科协时刻把问需于民摆在首要位置,通过面向全县16个乡镇(街道)400多个行政村(社区)的种养合作社、种植园区发放问卷,广泛征求群众对科技服务工作的愿望和需求。围绕全县乡村产业发展需求,组成7个由首席专家带队的科技服务组。

  每个服务组由一名首席专家带队,负责制定本组的科技服务方案,评估服务效果。科技服务团设有服务电话和微信工作群等信息网络平台,收到科技服务求助信息后,第一时间到达求助地点为群众提供免费科技服务,打通了科技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科技志愿服务信息化对农业生产一线需求的精准把握,极大地提升了服务的有效性,同时大量活跃需求的不断生成,使科技服务团的`工作覆盖实现了倍增效应,也对提升科技志愿服务的信息化水平拓宽了发展空间。

  (四)一呼百应,立信于民。

  县科协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过程中,强化服务意识,通过科技服务团架起了科技人员与广大农户心心相印的桥梁,也为各类实用技术人才将所研所学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人民群众提供了广阔舞台。2021年,他们在新冠疫情、洪水灾害轮番冲击的情况下,应部分乡镇、村委、农技协会、种植合作社和种植户的要求,分别到30多个村开展科技志愿服务,针对果树修剪、蜜瓜种植、大棚蔬菜管理、红薯育苗、小麦春季管理等问题对群众进行技术指导,很好地解决了农民的急难愁盼,体现了科协组织为民办实事的良好作风。

  近年来,经他们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的贫困户,许多都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建档立卡贫困户任杰一家,原来人均年纯收入不足2000元,在科技服务团的大力帮扶支持下,建了4座蔬菜温室大棚,年纯收入达20多万元,全家7口人,人均年纯收入近3万元,实现了稳定脱贫。

  (五)会村结对,助力党建。

  兰考县科协党支部先后与小宋镇东邵岗一村党支部、葡萄架乡杜寨村党支部、三义寨白云山村党支部等9个农村党支部结对,启动了“支部连支部 共建科普示范村”活动。兰考科技志愿服务团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发挥智库和科普作用开展党日活动,组织科技服务团的专家们和结对村党员干部一起组织开展义诊和科技志愿服务进万家、进校园、进园区活动,在乡村群众中营造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2020年,他们结对的东邵岗一村获得了兰考县“基层党建红旗村”和“稳定脱贫奔小康红旗村”两项荣誉。

乡村振兴报告7

  壶关农商银行全面贯彻落实省联社“百行进万村 争创主办行”活动要求,以“整村授信”为抓手,找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实体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持续推动网格化建设,全面下沉工作重心。截至目前,壶关农商银行已完成整村授信累计13126户,金额170212.78万元,发放涉农实体贷款11589户,金额123625.19万元。

  强化党建引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壶关农商银行党委积极运用“党建+金融”营销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主动对接当地党委、政府,结合整村授信实施精准营销,进村召开整村授信会,聚焦“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等,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手段,做到合理信贷需求全覆盖。定期对工作进行总结经验,持续推动“百行进万村 争创主办行”活动有力有效实施,筑牢金融服务地基。

  做实网格营销,确保金融服务到位

  壶关农商银行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在全行开展网格营销,将网格片区细化至网点、个人,通过开展“进社区、进乡村、进园区、进企业”等“八进”活动,全面营造出全员开展“三全”营销的.积极氛围。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客户信息台账,建立立体化金融客户信息网,进一步打开“整村授信”服务面,延伸金融服务触角。

  打造全产品矩阵,提高涉农贷款投放

  壶关农商银行细致分析县域资金流向,上下拓展,左右营销,抢抓当前县域便民服务倾向,全力营销晋享E付等产品,引入各项代理服务业务,进一步拓宽市场服务范围。以助力乡村振兴和发展普惠金融为重点,大力开展以“整村授信”为依托的普惠金融服务,因地制宜创新信贷产品,进一步优化申贷渠道、简化办贷流程,做到涉农贷款优先投放,不断提高信贷支持深度、广度和精度,切实解决广大客户融资难、融资慢的问题。

乡村振兴报告8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安排部署,全面加快我乡美丽乡村建设,确保实现全年目标,根据《xx县关于做好20xx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围绕县委“xxxx”战略,结合我乡实际,就逐步实施乡村振兴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快实现人才振兴

  (一)选好“领头羊”。利用农村“两委”换届回头看的机会,对新一届“两委”干部工作能力、威信、群众认可度、解放思想程度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全方位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了适当调整,确保能够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同时加大年轻干部的培养力度,尤其是班子年龄结果较大的村。

  (二)建好“在外”人才库。把科学识别人才、挖掘人才、培养人才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内容,建立本土人才库,收集本土在外优秀人才,加强日常联系,鼓励返乡创业。

  (三)鼓励发挥技术人才优势。挖掘村内能工巧匠,发挥他们人熟、地熟、村熟的'优势,鼓励他们参与乡村治理,自主创业,把农村闲散劳动力汇聚起来,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二、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组织实施好强筋麦“两个一万亩”种植大方建设。xx乡在把准粮食功能主产区定位的基础上,采取对上争取和对外洽谈“两条腿走路”的方法,在106国道两侧分别组织实施县农业农村局20xx年度强筋小麦一万亩和“济麦44号”优质强筋小麦订单式农业一万亩,共涉及17个村,惠及群众近2万人。

  (二)巩固提升“果蔬小镇”名片。一是推广“小拱棚”蔬菜种植。xx乡“小拱棚”蔬菜种植基地位于西目寨、东目寨、后王庄、仁义庄,主要采取辣椒、甘蓝“两茬连种”和甘蓝、西瓜、甘蓝“三茬连种”等种植模式,每亩纯收入可达1万元,该项目投入小,易复制,预计年底可推广至3000亩。二是搭建“院校合作”平台,建立博士生实验基地。邀请xx工程大学园林学院王xx教授一行,对xx乡水木红颜草莓种植基地和河北华柇蔬菜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三)稳步推进仁义庄“千亩湿地”项目建设。与广宗县辰光集团签订协议,投资1000万元用于仁义庄千亩湿地开发建设。一期工程,xx集团开发利用坑塘、集体土地200余亩,开展鱼类养殖、特色中药材种植,预计年总产值达900万元左右。二期,公司将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打造高标准民宿和颐养中心项目,推进仁义庄千亩湿地发展提档升级。

  (四)xx村玫瑰花种植基地。依托县玫瑰花种植基地,在西目寨村西,建设占地20亩的玫瑰花种植基地,目前已建成大棚19座。

  (五)招商引资促进闲置资产“再生”。充分利用关停企业和闲置土地开展招商引资,对接xx交通设施有限公司,多次到乡原xx厂区考察,该公司将投资1.5亿元用于高速公路护栏板及智能扒架生产销售,年利税3000万元,实现闲置、空闲厂房土地“再生”。

  三、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做到乡村生态宜居

  (一)打好“整治仗”。一是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垃圾清理、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全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确保各村生态宜居。二是高标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抓住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契机,稳步推动“厕所进北屋”专项行动,现已在4个村进行试点推广使用,并确定后大槐树村整村推进。三是污水处理站点建设工作。全乡累计建设污水处理站点22座,其中,前大槐树和后大槐树村污水一体化处理项目,可有效解决周边8个村一万多名群众生活污水排放问题,村庄卫生整治成果得到有力保障。

  (二)打好“保护仗”。一是摸清底数。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在全乡范围内对污染环境、占用耕地的违法行为开展“地毯式”排查,逐一建立问题台帐并进行跟踪销号。二是长效管控。充分利用日常巡查、突击检查、随机抽查、鼓励举报等措施,对污染环境、占用耕地的企业和个人保持高压态势,确保全乡耕地与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三)打好“发展仗”。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通过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和引导村级带头人、致富能人、村级大户、能工巧匠等共同参与,带动群众增收。

  四、推进移风易俗,转变落后思想

  (一)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巩固提升各村文化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文体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的惠民功能。重视培养民间文化传承人,鼓励和扶持农村乡土文化能人“搭班子、建队伍”,增强群众文化创造活力。

  (二)继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做好红色资源保护,深入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支持以德孝、诚信、勤劳、互助等为核心的民俗文化传承发展,让村民在潜移默化的思想文化熏陶中受到启发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促进思想观念转变培育文明乡风。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文明农户、美丽庭院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乡范围内形成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扶危济困、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的文明新风。

乡村振兴报告9

  当下,乡村振兴是国家大战略,是为乡村发展寻求新突破,是为城市发展寻求新空间,也就是说,乡村振兴是城乡发展共同的事情。乃至可以说,乡村不振兴,国家和民族就谈不上复兴。值得欣慰的是,这句话,牧青早在几年前就提出来,直到现在,国家层面也开始在这样说,但推进方式却往往就走偏了。

  乡村振兴之“乡村”不同于农村,在于城乡融合;乡村振兴之“乡民”不同于农民,在于城里人要下乡投资、兴业和消费;乡村振兴之“产业”不同于农业,在于一、二、三产融合。未来的乡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农村,而是城乡人融合而成的新社区;未来乡村居民不再是农民,而是农村人和城里人融合共处的'新乡人;未来的产业也不单是农业,而是一二三产高度融合、生产生态生活高度和谐的新乡村,是我们最后的、共同的、幸福的家园。

  乡村单靠我们的农民兄弟是振兴不了的,偏僻的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早已丧失了劳动力,没有足够的资金,更没有起码的人才。乡村要振兴,农村所具备的只有贫瘠的、荒废的、板结的土地,人才、技术、资金只能有赖于城里。那么,谁来干?干什么?怎么干?地咋改?钱哪来?这是乡村振兴的首要问题。

  日前,新华网发布了《中国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报告(20xx)》,从发展现状、典型模式、未来展望三个部分对中国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进行分析。

乡村振兴报告10

  为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支持普惠金融,帮助广大农户学金融知识、用金融产品、懂金融业务,进一步增强农户金融安全意识、助力乡村振兴金融服务。4月20日上午,中国农业银行临泽县支行在倪家营镇南台村中心广场成功举办了“金融服务下乡助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现场邀约倪家营镇100多名农户和部分种养植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参加,特邀县委县政府、市县人民银行、银监局相关领导参加。

  此次活动还在南台村村委会会议室以“一课堂、两公开”的方式举办了金融知识专题宣讲,大力宣传金融知识、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公开农行信贷政策、服务承诺,培育农村“明白人”;以案说法,宣讲个人信息安全保护、防范非法集资、电信诈骗、反假币、禁毒,反洗钱等金融知识,守护村民“血汗钱”。课堂现场,通过宣讲人员的详细讲解,耐心解答疑惑,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赞誉,有力提升老百姓金融意识和金融防范能力,近距离满足群众金融服务需求,将金融服务送到百姓身边,真正打通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此次“金融服务下乡助力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向广大群众有效普及了金融知识,使农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更进一步贴近农户,提升了我行县域支行服务金融市场的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履行好“三农”金融服务职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乡村振兴报告11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系列工作部署,切实应用科技的力量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荣成市科技局全面部署,详细规划,明确分工,以科技创新服务提质增效为核心,从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上精准发力,实现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绩效的显著提升,助力乡村振兴优势产业突破发展。

  一、搭建科技服务乡村服务产业队伍。

  科技局积极组织省级农科驿站优选省、市、县各层级科技特派员成立3支农科驿站科技服务队从玉米、花生高效栽培、果树管理、水肥应用和植物保护等领域开展农业科技推广、科技培训等各项活动,覆盖全市7个乡镇60个村。企业科技特派员为我市海藻、渔业产业上档升级也正在科学规划、联合攻关。

  开展科技展翅行动聚焦关键技术攻关。

  科技局充分发挥与涉海涉农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的优势,围绕我市特色经济品种参、贝、藻、苹果等开展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熟成果转移转化,通过组织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高效生态农业类)项目,实现我市参贝藻特色产业种养殖技术的'创新和示范推广。

  三、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科技局积极推进国家海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海产贝类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提质升级。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海藻公共技术研究中心、鲁东大学海洋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建设。通过大力推动创新政策、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涉农海洋企业申报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农业领域技术创新平台。

乡村振兴报告12

  20xx年3月28日至4月18日,对石堆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四个城市”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石堆镇位于安丘市东部,面积67平方公里,辖47个行政村,1.06万户,人口3.9万,耕地面积6.4万亩。今年以来,石堆镇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着力点,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为主线,加快推进“四个城市”建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基本情况

  (一)全面摸排,掌握第一手资料。

  全面摸清每个村底数,包括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村规民约制定、在外能人、矛盾纠纷、村霸村痞等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四个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突出重点,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

  一是产业兴旺方面。开展“带富增收富民”活动。

  1、培育一项致富产业。各村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确定一项或多村确定一项能够有带动性的增收产业项目,增加群众收入。

  2、培训一套致富技能。通过外出参观学习、举办种养业、务工知识等培训班,确保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培训达到90%以上,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的新型农民。各村帮助留守人员联系工艺品加工、农产品粗加工等项目,最大可能的增加家庭收入。

  3、探索一条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金融信贷单位,对有意向发展项目缺少资金的家庭,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复退军人、回乡创业大学生创办项目,帮助落实贷款方案,最大限度的提供金融服务。

  二是生态宜居方面。开展“乡村环境整治”活动。

  1、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和卫生整治,通过落实门前三包,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宣传教育等手段,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环境的意识,确保村庄环境卫生长期清洁。坚持“应绿尽绿,能绿则绿”,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绿化、亮化,房前用竹篱、围栏围起,房前屋后规范栽种瓜果、绿化小品,全村形成“植物自然,乡土浓郁”的景观。

  2、加快美丽村庄建设,全镇打造西莲池、前留晃、阿洛、西河洼、董家下坡、马家亭子、梯门、娄戈8个示范村。

  3、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镇驻地村、社区中心村利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引导农村居民向镇区、社区集中居住。

  (一)建议加大对群众乡村振兴战略的教育培训力度,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建议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完善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医疗、教育、文体等设施,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三)建议加大政策扶持、项目扶持、资金扶持力度,发展建设田园综合体、郊野公园和休闲农庄,打造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区。

  (四)建议上级职能部门提供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各类支持,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为前提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曾经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的潜能,深刻地改变了我国农村面貌。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老化和减少,农村土地零散化、碎片化,土地产出低效化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并逐步滞后于现代农业的要求,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道坎。近年来围绕落实农业农村改革部署,正确处理农民和土地关系这一改革主线,通过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创新经营体制的方式,我们在街道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现状及难题

  街道村地处街道北面,距离城区2.5公里,下辖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519户,农业人口1781人,现有耕地面积1947亩,人均耕地约1.09亩。在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初,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将耕地分级搭配,整田整土划割为若干小块分到农户,导致每家每户承包经营的耕地零散分布。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在家的'“留守农户”接手耕种承包地,使地块分布更加零散。如村5组其中一户农民3.5亩旱地被划分成10余块,最小的一块地只密植了3株柑桔。分散的土地,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诸多不便。

  一是难以进行机械作业,耕作效率低;

  二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相互掣肘;

  四是种养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难以有效运行;

  五是对外土地流转涉及农户多,难以协商一致;

  六是地块分割产生了较多不能耕作的边界,浪费了耕地资源。

  围绕破解这一难题,近年来我们在街道村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通过承包权入股、土地预流转的方式,有效地实现了耕地的“团聚”和适度规模经营,劳动效率和经营效益也相应提升。

  二、土地股份制的探索及构想

  在村调研发现,虽然群众意识到了承包地散碎化的各种弊端,也有将土地“集零为整”的愿望,但缺乏系统性解决方案和具体路径,缺乏组织者。如农户间相互可以进行土地调换,但各怀心思,效果有限;外部业主整体流转集约经营因农户意见不一难以达成。鉴于此,我们在广泛调研、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地三权分置、承包权入股、适度规模经营试点的构想:以生产社为单位,以农民自愿为前提,农户的耕地承包经营权全部入股,土地股份化,对农田进行集中整理,引进专合社、龙头企业进行成片经营。在具体探索过程中,我们分别制定了《村耕地成片经营试点管理办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预流转协议》等,组织街道及村干部成立了工作小组,通过宣传动员并与村民们达成一致意见,在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的情况下,以书面协议形式,每户农民将所有土地经营权委托给所在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和村集体资产公司完善入股相关手续,实现土地标准化整理和规模化经营。

  三、土地股份制的实践和成效

  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街道以村为试点村,通过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吸引民间投资,以村集体资产公司为主要载体,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民”的互利共赢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血橙基地,切实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一)落实三权分置。

  农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后,推进土地股份制改革,要坚持推进“三权”分置并行,落实好集体所有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不动摇,这是开展土地股份制改革的前提。在实践中,稳定农户承包权,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等用益物权权能;放活土地经营权,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推行由农民一次性出租让渡土地经营权向入股经营、合作经营等共享土地经营权方式转变,形成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多元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机制。

  (二)规范资源管理。

  街道村20xx年注册成立市区社区集体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现有山坪塘、渠道、提灌站、村道、村级公益性房屋等集体资源资产进行清产核资,通过回收分散的集体资产,对村级“三资”开展集约化、规范化管理。对村集体经济共有人进行确认,为下一步村集体收益分配提供依据。按照“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思路,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村集体公司,集体公司聘请专合社和农村经纪人负责生产经营,通过把村集体资源资产折股量化组建村集体公司,并整合上级财政扶持资金和吸收民间资金,实现村集体公司、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之间的三方合作和互利共赢。

  (三)培育主导产业。

  一是以区大规模绿化行动项目(混交林)为支撑,通过新栽苗、嫁接等方式,规范化种植塔罗科血橙1000亩。注入社会化资本,完成“伙儿山牌”血橙商标注册,通过电商平台开展前期市场拓展、销售。

  二是林下种植蔬菜、芽菜等,并与公司签订蔬菜订单收购合同,培育近郊城市保障性蔬菜基地。

  三是发展特色水产和肉牛生态养殖,利用嘉隆竹木专业合作社竹笋加工废料为牛饲料,牛的粪便作为种植血橙有机肥,实现种养结合、种养循环。四是培育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结合血橙、蔬菜种植、有机草莓等产业,融合新村发展和七洞湖休闲体验,打造村田园综合体品牌,建立1-2家星级农家乐、农业公园,形成轻纺园区和南观路农业旅游示范点。

  (四)优化利益机制。

  进一步强化产业发展对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作用,村集体公司争取区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资金90万元投入血橙种植项目,专合社吸收民间资金和技术,通过采取“村集体资产公司+专合社+农户”的股份合作模式,引导农户、村集体公司和参与“三变”改革的新型经营主体依法订立合同或协议,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股份联结和合作机制,确定村集体与合作社共占4成、入股农户占6成的初次收益分配方案,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股权收益分配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拟实施经营收益二次返利,切实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居民股东权益。同时,聘请本村种植大户、贫困户进行长期或临时性工作,以工资收入的形式回馈种植大户和农户。

  (五)开展新村建设。

  加快“四好村”创建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着力实施农村房屋改造、风貌改造、环境整治、洁净亮化工程;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厕所改造,示范区内农房、道路及沿线人居环境改善逐步提升,适度统一,彰显特色;推进乡风文明示范工程建设,建立完善“一约三会”(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反黑会),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文明院落等评比,开展法律明白人、法律进乡村等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活;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提振贫困群众精气神。

乡村振兴报告13

  一、绩效目标分解下达情况

  1、资金下达预算及项目情况。

  20xx年汉寿县农业农村局共收到各级财政衔接资金3408万元,一是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项目资金146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660万元,省重点项目资金400万元,县级财政资金400万元);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500万元(县级财政资金);三是20xx省级财政衔接资金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426万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471万元;村内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项440万元;“小升规”企业奖补项目15万元;20xx年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项目100万元;20xx年省级标杆龙头企业奖励资金400万元);四是20xx年贷款贴息支出22万元。

  2、资金项目绩效目标设定情况。

  完成对34家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建设任务补贴;完成对两有监测户及脱贫户401户1210人的结对帮扶;督促各实施主体按时按量按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具体为:补贴甲鱼等水产养殖面积1260亩,补贴防逃防盗设施长度8200米,补贴渠道长度1040米,补贴厂房、仓库面积1200平方米,补贴水果种植面积160亩,补贴设备购置146台套,补贴中药材种植面积400亩,补贴机耕道长度6500米,补贴蔬菜种植面积150亩,补贴甲鱼育苗温室850平方米,补贴甲鱼池护坡面积3000平方米,补贴甲鱼种苗购入1910.48kg,帮扶主体对帮扶对象的技术培训覆盖率和合格率达到100%,项目实施种植作物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养殖动物成活率达98%以上,实施主体工程设施建设合格率达100%,设备购置安装合格率达到100%,受益对象及基层干部及群众满意度达到100%。帮扶对象覆盖完成率达到100%;项目验收和资金拨付及时率达到100%。项目建设时间20xx年2月到20xx年6月。项目预计全年产值6830万元,增加帮扶对象收入每人每年20xx元-11000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9.60万元,项目持续帮扶5年。

  县级财政资金400万元绩效目标任务为:完成对甲鱼、蔬菜产业24家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建设任务补贴;完成对两有监测户及脱贫户260户882人的结对帮扶;督促各实施主体按时按量按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具体为:补贴甲鱼养殖基地改造面积583亩,补贴防逃防盗设施长度6900米,补贴渠道疏通长度10450米,补贴厂棚建设面积616平方米,补贴蔬菜种植土地平整面积130亩,补贴设备购置15台套,补贴甲鱼苗采购数量3000KG,补贴机耕道长度6000米,补贴蔬菜种植大棚面积3840平方米,补贴蔬菜基地灌溉管道长度15100米,补贴冷库库容1780立方。帮扶主体对帮扶对象的技术培训覆盖率和合格率达到100%,项目实施种植作物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养殖动物成活率达98%以上,实施主体工程设施建设合格率达100%,设备购置安装合格率达到100%,受益对象及基层干部及群众满意度达到100%。帮扶对象覆盖完成率达到100%;项目验收和资金拨付及时率达到100%。项目建设时间20xx年8月到20xx年10月。项目预计全年产值4670万元,增加帮扶对象收入每人每年20xx元-13000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4万元,项目持续帮扶5年。

  省重点项目财政资金400万元绩效目标任务为:完成对重点项目7家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建设任务补贴;完成对两有监测户及脱贫户170户454人的结对帮扶;督促各实施主体按时按量按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具体为:甲鱼养殖基地改造面积95亩,防逃防盗设施建设870米,进排水渠改造长度900米,枳壳苗采购栽植10800株,供水管道建设3250米,变压器监控等设备3台套,甲鱼产蛋棚孵化房建设1614平方米,有机稻基地建设200亩,蔬菜种植大棚面积15200平方米,甲鱼坡面硬化14000平方米,厂房建设面积800平方米,稚鳖池建设200平方米,冷链车1台,帮扶主体对帮扶对象的技术培训覆盖率和合格率达到100%,项目实施种植作物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养殖动物成活率达98%以上,实施主体工程设施建设合格率达100%,设备购置安装合格率达到100%,受益对象及基层干部及群众满意度达到100%。帮扶对象覆盖完成率达到100%;项目验收和资金拨付及时率达到100%。项目建设时间20xx年9月到20xx年8月。项目预计全年产值1200万元,增加帮扶对象收入每人每年4000元-15000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项目持续帮扶5年。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500万元,主要完成对11个乡镇(街道)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100万;完成对21个乡镇(街道)16543户改厕2013569万元补贴。监督管理各实施主体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及时进行项目验收,及时进行资金拨付。完成沧港镇友谊桥村,坡头竹山村、岩汪湖木子树村、百禄桥孔家湖村、株木山鸭东村、新城社区、清水社区共7个村及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监督管理各村按时、按量、按质完成建设任务,保障建设任务完成量达到100%,建设质量符合要求,合格率达到100%,项目验收合格率到100%,资金拨付率达到100%。

  20xx省级财政衔接资金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426万元绩效目标任务为:符合贴息条件的`贷款金额及时足额发放,符合贴息条件的付息金额及时拨付到位,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化生产,实现农业增产,企业增利,农民增收。完成4210亩高标准农田,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提升耕地质量,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从而促进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生产效益提高、粮农增收。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20xx万元之间,预计20xx年底能入规的企业。完成20xx年甲鱼特色产业园建设项目任务补贴;监督管理2家实施主体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监督实施主体落实落实项目建设自筹资金;监督实施主体按照申报的建设内容进行建设,及时进行项目验收和资金拨付。建成6000头母猪标准化养殖基地,年出栏仔猪25万头,年加工仔猪5000吨,其他肉制品深加工2万吨,年实现综合产值5亿元,带动200人以上农民参直接和间接与产业就业。

  二、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2.1、绩效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

  本次绩效评价的目的、对象和范围是对20xx年汉寿县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资金项目中央、省级、县级财政资金拨付、使用及对项目的支持建设情况进行评价。

  2.2、绩效评价原则、标准和方法

  本次绩效评价的原则、标准严格按照《湖南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及脱贫县涉农整合资金项目管理操作指南》及财政部门绩效评价的相关工作要求为原则和标准。财政资金项目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方法采用的是检查项目实施主体项目管理资料,现场核查资金使用情况,现场询问和查证资金拨付、使用、帮扶落实的证据资料,电话访问帮扶主体,检查乡镇街道的项目台账等方法进行财政资金绩效指标的核实。

  2.3绩效评价工作过程

  汉寿县农业农村局按照《湖南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及脱贫县涉农整合资金项目管理操作指南》及财政部门绩效评价的相关工作要求,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按照通知要求对20xx年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绩效项目进行绩效评价,首先成立了绩效评价工作小组,每批资金项目实施验收完成,评价小组即结合项目验收,对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实施乡镇街道进行资金使用情况的绩效考核,小组成员深入项目基地,结合项目资料逐项对项目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核实,根据核实的情况填报项目绩效自评表,编制项目绩效自评报告。

  三、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汉寿县农业农村局主管实施乡村振兴衔接项目资金目前已经全部实施完成,资金已经全额拨付到项目实施主体,经过绩效评价组及项目验收组鉴定,所有项目资金绩效指标达到预定目标。

  四、绩效评价指标分析

  4.1、项目实施过程情况

  20xx年11月3日汉寿县农业农村局完成20xx年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项目库入库建设。

  20xx年12月27日汉寿县农业农村局送批,12月28日县领导宋万林签批了《20xx年汉寿县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资金项目实施方案》。

  20xx年1月6日汉寿县农业农村局下达《汉寿县20xx年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汉农计〔20xx〕01号),20xx年1月7日县领导宋万林签批了资金计划。

  20xx年6月15日汉寿县农业农村局下达《汉寿县20xx年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实施内容补充通知》。

  20xx年8月2日汉寿县农业农村局下达《汉寿县20xx年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甲鱼、蔬菜产业发展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汉农计〔20xx〕02号)。

  20xx年8月31日中共汉寿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达了同意20xx年省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重点项目批复(汉委乡振组办函〔20xx〕6号)

  20xx年12月27日《20xx年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资金项目实施方案》在网站进行了公示。

  20xx年1月6日《20xx年巩固拓展产业扶贫成果项目资金计划》在网站进行了公示。

  4.2、项目产出情况

  一是完成了65家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建设任务补贴;实际完成投资额1834.714万元,使用财政资金1460万元,帮扶主体自筹资金374.714万元。帮扶全县监测户及脱贫户831户2546人。补贴甲鱼等水产养殖面积1938亩,补贴防逃防盗设施长度15970米,补贴渠道长度12390米,补贴厂房、仓库面积2616平方米,补贴水果种植面积160亩,补贴设备购置164台套,补贴中药材种植面积400亩,补贴机耕道长度12500米,补贴蔬菜种植面积150亩,补贴甲鱼育苗温室850平方米,甲鱼坡面硬化17000平方米,补贴甲鱼种苗购入4910.48kg,补贴蔬菜种植土地平整面积130亩,补贴灌溉管道长度18350米,补贴冷库库容1780立方,枳壳苗采购栽植10800株,甲鱼产蛋棚孵化房建设1614平方米,有机稻基地建设200亩,蔬菜种植大棚面积19040平方米,稚鳖池建设200平方米,冷链车1台,帮扶主体对帮扶对象的技术培训覆盖率和合格率达到100%,项目实施种植作物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养殖动物成活率达98%以上,实施主体工程设施建设合格率达100%,设备购置安装合格率达到100%,受益对象及基层干部及群众满意度达到100%。帮扶对象覆盖完成率达到100%;项目验收和资金拨付及时率达到100%。

  二是完成了排灌沟渠衬砌、涵闸、农桥、拦河坝等建设,田间道路的机耕路及道路附属建设为主,共计完成建设拦河坝4座、修建田间灌排渠道3990米、新建机耕道6360米。通过水利工程措施和农业综合措施的运用,有利于水土保持和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自然界生物链的干扰和破坏,改善自然环境和水环境,改良土壤和培肥地力,促进节能减排。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资源利用趋向良性循环,使土地、水、光、气候等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基地建设面积4300平方米;购置安装养殖配套设备(除臭)1套;购置建筑材料1套(批)。

  4.3、项目效益情况

  一是产业帮扶预计全年产值12700万元,增加帮扶对象收入每人每年20xx元-15000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75.60万元,项目持续帮扶年限5年。二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农业综合机械化提高值18%,道路通达率98%。项目区年水稻播种面积3210亩、油菜播种面积1000亩。通过水利设施改造及耕作制度调整,粮食作物每亩增产100公斤,经济作物油菜每亩增产15公斤,根据20xx年粮食市场单价早稻2.0元/公斤,中稻、晚稻2.3元/公斤,油菜籽单价为4.0元/公斤。三是带动帮扶对象户数100户,带动帮扶对象人数200人以上。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200万元,年度增加产值18000万元,实际运行从9月份开始,已完成4000余万元;增加帮扶对象年总收入2万元/人。

  五、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项目实施过程中,财政资金下达时间有些偏迟,致使项目实施主体建设实施时间短,加上今年持续高温干旱,导致部分项目验收延迟。

  按照《湖南省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及脱贫县涉农整合资金项目管理操作指南》要求,由于文件下达在20xx年6月19日,6月份以前的项目绩效评价的相关内容是按照指南文件发布前的要求开展的,导致检查过程中出现没有按照指南进行资料管理的问题。

  六、有关建议

  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都是采用的水利或国土定额,不太适合农田建设,建议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定额规范人格条例。二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亩均投入标准低无法真正做到“高标准”,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增加每亩投资标准。三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成后需要一定的管护资金对往年损害的设施进行修补,全县管护资金需要大,建议将每年的项目结余资金作为项目修补资金。四是指南文件出台前的项目绩效资料暂时不按指南要求更改。五是增加产业发展资金的投入力度。

乡村振兴报告14

  各位领导:

  大家好,我是街道村党支部书记,根据市委关于推动乡村振兴的指示精神和统一要求,结合我村实际,现就将我村乡村振兴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街道xx村现有户,人,党员名,全村共有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成员共计4人。近年来,xx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落实乡党委、政府工作要求,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团结一致,大力推进村居旧村改造,创新思路、发展村集体经济。

  二、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

  村于年适时启动了一期旧村改造,并于2年和华纳房地产达成一致并签订合同。同年5月顺利开工,我村将支部建在工地,让党员活动在工地、作用发挥在工地,组织党小组长积极参与。

  监督、督促地产方保质保量的按照合同在工期内按时完成安置楼建设。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以“红色传播”、“目标管理”、“工程廉洁”为工作内容,助推安置楼顺利竣工。目前,一期拆迁户已于年分配完成并入住。年启动的二期旧村改造拆迁户已基本完成安置。

  党支部深知旧村改造的功能不仅在于为老百姓建设一座外壳漂亮的居所,更应该为他们提供一处舒心港湾。在村生活小区建设过程中,同步设置了中心广场、购物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老年人幸福院及休闲公园等配套齐全。同时,村党支部聘请了专业的物业公司提供日常物业服务,及时解决居民居住中的实际问题,把为居民服务的意识落到实处,营造了优美舒心的生活居住环境。

  三、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在如何转变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上下功夫,克服安于现状,疏于进取的思想,努力培植村集体增收的`可靠产业。目前我村有沿街出租、便民市场、建材市场等村集体经济项目。

  沿街出租主要是以多层安置楼沿街和高层安置楼沿街,多层安置楼沿街面积为6988平方米,高层安置楼沿街面积为3700平方米,沿街商铺租赁每年为村集体收入206万元。

  便民市场是我们村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一个试点,是以市场化管理,增加集体收入的一个项目。该项目也是办事处和村委会认真贯彻农村振兴发展战略,投资项目转型的体现。

  建材市场是通过整合集体用地进行开发建设,多方筹集资金,采取盘活村集体现有经营性、资源性资产和闲置资源进行投资开发,能更好的为村民提供创业、就业机会,同时给村集体带来了更好的良性收益,为村里建设增加更多的灵活性。

  现村集体为了壮大村集体收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准备在重庆路东侧,沙墩河两侧建设以商业、酒店、宾馆、办公一体化综合服务中心、奎安老年康养中心、奎安老年照料中心。按照休闲产业+养老养生产业+健康产业的养老养生方式及理念,打造具有养老养生功能的康养中心,营造出一个具有高品质养老养生、医疗健康、娱乐休闲、生态养老文化社区。

  四、富民增收动能工程。

  进一步加强村干部责任制考核和民主评议活动,增强村干部服务群众的意识,提倡礼貌用语,热情接待,努力提高为民服务的本领。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通过公示、网络等方式大力宣传惠农政策的合理性及优越性。引导村民合理选择。为五保户、特困户争取最低生活保障、为残疾村民争取残疾人就业基金,把党的惠民、利民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百姓家中,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五、文化赋能聚力工程。

  我们以村文化宣传、文体活动为载体,把思想教育融入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能吸引村民广泛参与,并使村民在自觉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为了能把法律送进千家万户,我村将通过多种形式在居民中开展了各类普法宣传活动,营造了一个学法、懂法、用法、守法、护法的良好氛围。20xx年我村将建立一个百姓大舞台,将思想政治工作和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使村党员群众在广泛参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增强了村归属感和凝聚力。

  面向未来,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村两委将始终抱着发展一方经济,改变一方面貌,造福一方百姓的强烈使命感,勇立潮头,负重拼搏,后发崛起,凡事都要争一流,当先进,创特色,将我村发展的宏伟蓝图变成生动的现实。

  谢谢大家!

乡村振兴报告15

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天池乡位于环县西南部,辖16个行政村83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390.8平方公里,在册耕地面积10.36万亩。农业人口4679户19169人,20xx年建档立卡户2117户8966人,贫困发生率48.82%。建档立卡贫困村16个,其中深度贫困村14个。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26户9523人,目前存在脱贫监测户103户457人、边缘户86户338人。

  为切实做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我乡计划采购地膜90吨,每吨12800元,共需资金115.2万元。因我乡财政十分紧困,无力筹措,恳请贵单位予以解决为盼。

天池乡人民政府

  20xx年4月15日

【乡村振兴报告】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报告11-04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08-18

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05-30

助力乡村振兴报告11-04

振兴乡村情况报告11-03

乡村振兴专项报告11-04

乡村振兴助力报告11-04

乡镇乡村振兴述职报告12-09

乡村振兴报告(15篇)12-12

乡村振兴报告(精选10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