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

教师观课报告

时间:2024-09-28 15:13:19 报告 我要投稿

教师观课报告优选【15篇】

  在当下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师观课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教师观课报告优选【15篇】

教师观课报告1

  观看孙同怡老师的《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和》和杨艳老师的《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有感—— “深入”生活,与时俱进,做一个能融入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的优秀技术教师 今年的暑假研修,与往年不同,观课评课成为今年研修的主要内容,应该说这是历年来最接近地气的一次研修活动。如果说20xx年的高中远程研修首次启迪了全体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梦想,那么本次的远程研修将是脚踏实地的影响着、改变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本身,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案例将足以让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深入学习,研修将不再让教师们郁闷。

  一、总体评价

  在观看的六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荣城二中孙同怡老师执教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和济宁一中杨艳老师执教的高中通用技术课《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这些优秀课例给人的感受都是给人以行云流水的感觉,整堂课的主题教学思路主线流畅,都采用主题教学活动或项目式教学活动体验,通过情感牵引着学生的学习思路的主线,围绕着主题活动生成教学内容而不是简单的讲解。教师的教学准备非常充分,无论是课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材分析等都很具体到位,并且还加入了自己的理解,没有拘泥于课本教材的框框限制,尤其是杨艳老师大胆处理了教材并把整册教材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这是我们大家值得借鉴的。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情感,小组团队协作学习,围绕主题学习既提高知识学习的分析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还提高了同学们的技术素养,获得了学习上的情感认同,培养了全体同学人生价值观。在教学细节处理上,循序渐进,把整个教学过程分解成若干个环节,若干个问题,问题设计层层深入,而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逐步升华自己的学习认知,整个教学过程的预设、活动、生成等环节解决都非常细腻。问题情境和解决高度仿真再现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抓住了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很自然地就进入了学习状态,整个教学活动中都有一种“我要主动学习”的冲动,尤其是杨艳老师的课引得我都想积极发明一个物品,课上完了依然回味未尽,留有余香。从认识情感、动手实践、技术素养、社会认同、人生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所涉及,既是知识技能的学习,也是课程文化的熏陶,最大限度的考虑到了三维教学目标并且都逐步付诸实现。如果能做到每一节课都这样上到这样的水平,这将是很了不起的,这也是技术课程所追求的境界。

  二、细节分析

  在两位教师的授课过程中有很多细节给我很多启发和很多感动,当然有的是在阅读完毕其他教师的评教后才得知的教师本人的幕后很多感动人的故事,心情久久不息。具体细节分析如下:

  1、抓住“心情”,情境导入

  “食堂光盘节约行动”和“太阳能热水器的节约控制活动”都从学生自己的最邻近的生活经验上获得了认同,知识学习经验就在学生身边,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加上教师自己的充分准备,下面的课程进展就会顺利。

  2、围绕主题活动,逐层分解,循序渐进,小组合作,分析探究。 孙同怡老师的课主要是从两个环节进行处理:首先是对比EXCEL大表和ACESS多表进行数据处理对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意识到网络数据管理大量数据的优点,最后通过模拟人工处理小组和网络数据库处理小组两个鲜明的对比案例让学生意识到网络数据库的巨大优势,在主题活动比赛中培养了小组合作的情感和知识生成的探究能力,培养了技术文化认同感,最后也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网络数据库的渴望,为以后网络数据库的选修模块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杨艳老师的课则主要从四个环节进行了处理:情境导入、问题提出、合作探究、发明应用。在情境导入环节中,杨老师注意抓住了控水节约这一身边常见的情境问题抓住了学生的心。在问题提出后经过6人小组探究活动,逐步通过实践活动,逐步分析得出每个环节的知识点和技术操作要素。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杨老师让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进行了技术操作实践,让每个小组都体验到了节水装置的神奇效果,装置虽然小巧,但实践效果却非常好。最后,各小组在发明比赛应用中依依不舍地结束,课堂是技术文化和情感价值观都得到了逐步升华。各个环节的处理都是循序渐进,非常得当,显得很是自然。

  3、归纳总结,生成知识,而不是满堂灌。

  在两节课中,各个环节的共同点都是通过小组探究活动,逐步分析出知识点和操作要素,如孙同怡老师的课例中通过小组探究ACESS多表直接操作和网络数据后台操作来对比生成关于网络数据库应用优点的知识理解,而杨燕老师的课例中则是通过技术实践活动让小组分析总结出节水装置是如何通过触动内部结构部件联动进行节水操作的,教师没有一味讲解,而是激发小组探究的欲望,激发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提出了多种类型的节水装置创意。

  4、技术准备充分,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和真家伙”

  孙同怡老师大胆突破了教材上课程选修案例的限制,自己准备好了网络订餐系统,这需要教师自己重新准备一个网络数据库系统,从网络服务器建站到调试运行成功,里面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初次涉及网络建站的教师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多次调试才能成功并熟练运行。或个人或团队的艰苦努力协作。 杨艳老师则更是了不起,同样的节水功能的部件,从市场上找到了多种部件,从同校教师评价中也看出杨老师付出了大量的实践操作最后才有课堂上的精彩一刻。有时我想,我们每一位技术教师是否也有象杨老师一样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有着自己的“看家本领”呢?这样何愁课程不精彩!

  5、倡导技术发明应用,发扬技术文化优势

  杨燕老师在最后一个发明应用环节做的非常棒,不仅让学生做到了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应用,还让一部分思维很活跃的同学提出了自己的发明创意,技术课升华到发明课,不仅让人耳目一新,还让每个人豁然开悟,技术课的最高境界其实就是发明课,不言而喻,杨老师利用课堂征服了所有在座的`学生,从同学们满是尊敬的眼神和与老师道别的语气上,我们都感受到了杨老师课堂的精彩绽放。从技术课程开设到技术课程发明创造,创造校园发明文化,这是我们技术课教师所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也一直在尝试着做,但不如杨老师做的更好。

  三、本节课优点

  本节课的优点很多,最主要的值得借鉴的亮点如下:

  1、联系生活,深入生活,拓展学生的认知经验,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 在两节课中,孙同怡老师采用的是学校食堂的光盘行动倡议而引发的合理订餐节约行动来引发的学生的情感认同,而杨艳老师采用的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控制过程引发的水资源浪费引发了学生的资源节约关注意识的情感认同。正是由于前期的工作的顺利开展,加上教师自己的充分准备,从而让后期的教学处理过程显得游刃有余,本次教学活动以主题教学活动为中心线,引导学生很自然地主动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这是值得学习的。

  2、教师教学准备充分,本身进行了大量实践活动,教学灵感源于实践活动本身。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孙同怡老师隐形的工作是做了网站搭建的前期准备工作,建立了模拟订餐系统网站并成功运行。对于网站搭建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教师都能成功做到,能做到的也是一少部分信息技术教师,网站搭建本身就麻烦,如果制作出模拟订餐系统更是需要需要大量的网站制作的实践经验才能做到,虽然现在有成熟的建站系统可以修改借鉴使用。

  而通用技术课程中,杨艳老师为了准备本节课前期准备了太阳能模拟进水系统的系统模型,作为一个女教师能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并且杨老师还准备了各种各样的自动进水控制部件,相信在市场上跑了不止一次,向销售和技术人员做了大量的咨询,终于准备齐全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和器材的准备,尤其是准备好了每个小组所使用的实践设备,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从同校教师的评课记录里面,我则看到了更多的感动,杨艳老师事事亲历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同校同科的教师们赞叹不已,其后应该是有一个和谐团结的教师团队,他们都在关注杨老师的通用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技术课开设不容易,在高考停考基本能力后,很多学校的通用技术课都开设的不好,甚至处于停开的状态,而杨老师则一直坚持并且开设的很好这就很不容易,她在继续撰写着技术课程开展的传奇故事和“史记”。

  3、充分分析利用教材和课程标准,融会贯通,大胆融合和取舍,活用教材。

  在信息技术课中,孙同怡老师大胆舍弃了教材上的选修课的体验,而精心选用了“学校网络订餐系统”这一案例体验,积极响应了学校食堂的节约号召,让学生体验了一次普通订餐处理过程的麻烦和啰嗦,同时,通过网络订餐系统的使用感受到了网络数据库技术应用的高效,进而为学生进一步了解应用网络数据库打开了大门,当然,如果网站编程技术比较好的老师也可以把课本上提供的案例进一步丰富完善,做出全校的选课系统也是蛮好的,大胆利用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取舍成为了突破关键。

  在通用技术课程中,杨艳老师不单单是讲解本节课,还融会了系统、流程、控制等章节中的很多内容,我们从课程中更看到她对教材的熟练应用程度和对课程标准掌握的熟练程度,不是从最简单的开关灯的开环控制系统讲起,而是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进水系统这一主线为主导而娓娓道来,从普通的不能节约水的太能能进水系统到能够自动控制节水的闭环控制系统,让学生们轻松简单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带着收获丰盛的成就感而归,从进水控制系统拓展到其他的控制系统,最后还能在创新创意上发挥个人的灵感,由于教师的言语非常有激情、感染力、启迪性,整个课程都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的享受,最后课程在学生的依依不舍中结束,从录像中可以看出同学们满眼都是对教师的尊敬,非常喜欢技术课,这就相当了不起。

  4、课堂中展现技术文化,培养学生技术素养,培养对技术课程的情感。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孙同怡老师模拟出了光盘行动订餐活动的体验环境,让学生体验到了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三个阶段管理的各自优缺点,体会到了技术发展带来的高效方便快捷的魅力,感受到了网络数据库技术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应用,只有在技术活动中体验才有信息技术文化的感受和熏陶。这是只讲课本和知识所体验不到的。

  在通用技术中,杨艳老师则把太阳能进水系统的控制系统原理进行了细致的剖析,从节约资源避免浪费的角度打开了同学们的主动投入技术活动的灵感,从太阳能进水系统的控制系统再到日常生活中各种节水节能控制系统的改进,充分利用同学们身边的小发明家的鲜活案例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设计灵感,走入了同学们的心灵,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同,技术设计文化自然而然地就陪伴着同学们的健康成长

  建议,杨老师做一个QQ\博客\论坛创新社区,给喜欢技术设计创新的孩子们一个继续创造的小天地,从而做到跨时空的交流,让技术创新文化伴随同学们的热情似火的高中时代。

  四、建议

  1、拓展课堂学习,有计划地向选修模块冲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生产实际。

  在孙同怡老师的授课完毕后,可以继续向学生展示数据库系的应用,网络数据库可以说是现在的智能技术的核心,其智能的本质是数据库有着大量信息的智能存储和智能处理,同时再展示部分网络数据库的网络显示和后台展示让同学们进行观摩学习。激发部分有潜力的同学继续选学网络数据库模块,可以在课堂上回归到课本上案例系统,让学生进行选修课程的选修课程体验活动,同时在学生端的网页上开放显示统计数据的功能,让学生感受到网络数据库功能的强大。从订餐系统回归到选课系统,也贴近学生生活,甚至鼓励部分班级采用网络数据库系统进行班级事务的统计管理,如迟到、考勤、选优等数据的统计和管理,甚至个人成绩显示公示和追踪,当时,我校的董军老师就编制了一套数据库系统,能动态地跟踪学生的成绩,显示每一次学科成绩的全校名次的上升和下降,从而做到了让学生自己了解自己学科的优点和薄弱点。这个系统当时反应非常好,班主任、学校、家长、学生都很容易利用这个网络数据系统进行学生成绩的网络跟踪和管理分析,甚至终身可以跟踪,这样为选拔学科优秀人才都可以做好储备。只是讲课而不应用到学生实际,还是有很多缺憾。

  2、建立网络学习社区,提供信息交流场所,为学生的才华发现和施展提供舞台。 杨燕老师的课程上课完毕时可以再加入一个小环节,建立一个班级学校的QQ群、微信群等类似的网络信息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同学们可以继续释放自己的技术发明灵感和应用心得,应为课程上的时间毕竟有限,信息交流也无法存储和无限时间的交流,所以,如果建立了技术学习群,说不准将会有i很多技术天才的发现,这些人才的发现和组织,将会为以后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类似的比赛储备大量的人才,甚至可以申请专利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这些做法都符合国家对未来创新裁人需求的培养,这个国家建立创新型社会的号召是一致的。无论是信息技术课程还是通用技术课程包括其他所有的学科课程都需要发现大量的学科专长人才。这些人才都是值得去挖掘和发现的,哪怕是给他们一点鼓励和支持,否则,不管不问的背后还将会有大量的“应试教育”的牺牲品的出现,沦为追求分数的奴隶,造成社会现实的认同情感冷漠。

  想说的还有很多,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与其被动晚些时候学习,还不如早早学习,与其等待通用技术课程被动被消灭,还不如象杨艳老师一样潜心探究技术课程争取在课堂上昙花一现,不准,昙花常开,青春常在,有心自然就会有新的生命奇迹开始绽放。一切随着心在走。

教师观课报告2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对数量及时间和空间等有整体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认识”。课标对不同学段的估算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估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落实估算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实实在在,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从行动上研究起来,从方法上指导起来,从意识上培养起来。

  尊重学生的发现,引导其“再创造”。当我看见吴老师亲切、自然的和孩子们互动时,我心为之一颤。吴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现,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究和获取知识,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数学,她从不轻易地去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不强迫学生去认同。这一点,是我最难学会的。在观看视频的间隙,我留意到了这样一句话:“一个好的数学教师,总是把一些概念、规律纳入‘待解决的问题’情境之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自己去‘再创造’。”

  允许学生说出自己的语言,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探索新知创造了条件。吴正宪老师的课具有鲜明的特征: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每种估算方法的理解,给这种估算的方法取个名字。例如:小估、中估、大估、大小估、四舍五入估…。增强了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探索,不断学习的兴趣。她的课堂充分体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围绕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精心组织教学素材,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巧妙预设教学过程。在课堂上,教师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吴正宪老师非常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她的课上有疑问,有赞许,有笑声,整个课堂都充满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交流、发现、辨析、整合,终于获得了共识。值得一提的是,在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了倾听、接纳与评析,这对完善学生的人格,意义是深远的。

  从这些细节处,可以看出吴老师治学的严谨,对待教学的'细致、对待学生个例的特别关注,都能显示出名师的大智慧。而加想起自己在课堂上常常会忽略这些细节,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虽然对新课标、新教材有一点认识,每节课还在尽力去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但还是总以传授知识为主,对学生的发展关注还是不够。课堂上不能显现出这种大气。吴老师这种“大气”的数学,才是一种“发展孩子”的数学。

  我想在今后的要工作要善于积极地学习、思考,更善于从他人身上汲取优点和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通过不断地反复的实践、反思、学习、探讨逐渐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最后达到了“心中装着大数学,才能上出大课堂”的最高境界。

教师观课报告3

  听了xxx老师的《乘法的认识》这节课,感觉有很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1、教师教态自然亲切,亲和力强。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赵老师在教学中始终面带微笑让学生感到非常亲切,声音也悦耳动听,在加上肢体语言的辅助,让学生学得很有味。

  2、情境教学贯穿始终

  。赵老师本着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熟悉的贝贝游乐园的场景,从购票、入园到游戏项目,让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去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知识。在练习时,赵老师安排了算式和生活情境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3、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中,赵老师注重让学生去体会加法算式的多样性,体会相同加数相加的独特性,体会到乘法运算的简约性,为学生架设了从加法到乘法的桥梁。而这种体会都注重了让学生去发现。

  4、组织教学无痕化。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这就需要老师要强调教学纪律。赵老师在教学中组织教学是非常巧妙的,如:“看谁是个安静的同学!”,再如“优秀的管理员在哪里?”,这些话语其实就是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教学正常进行,而让我们感到没有刻意进行组织。

  5、注重细节。

  赵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细节,每次写等号时都是用三角板去画,写得认真、标准,这本身对学生就是一个良好的示范,身教胜于言传。另外,每次活动后,赵老师都让学生及时整理桌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认识学生到位。

  教学乘法的认识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也就是要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起点是上好本节课的前提,在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才有了课堂上赵老师情境创设的针对性。

  7、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赵老师特别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引出加数相同时,让学生去观察5+1+4+3=13和2+2+2+2=8两个算式的异同,自然引出加数相同。再如,让学生去当游乐园的管理员,让学生去安排座位,发挥主人翁的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梳理算式时,故意写错突出9个3。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一是在教学乘法算式的名称时,有学生说到了被乘数,赵老师没有进行说明。这里可以说明一下原来是叫被乘数,现在都是乘数。二是在进行课堂总结时,没有对学习内容进行详细小结。

教师观课报告4

  通过观看李x、洪xx和王xx等三位优秀教师的课,我对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有了新认识,我认真深入地看了三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在鲜活的课堂教学中有了些许感悟。

  一、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三位老师在课堂上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和学生共同承担责任。过去的数学教学在学生眼里,就是老师的事,课堂是教师的,学生只负责接受,充当知识的存储器。现在,三位优秀教师都将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

  三、教师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资源”。学生毕竟是个学习者,在教学中,三位教师都有“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要为学生提供课堂学习所需要的“资源”。比如,为学生提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兴致勃勃的.学习;组织学生对某些内容进行交流等等。

  三、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在教学过程中,他们都尽可能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他们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当学生迷路时,引导他辩明方向,当学生登山畏惧时,点起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六、教师参与学习。课堂上,三位老师真正抛开“师道尊严”走下神坛,和学生一道学习,教师和学生一样,再也不是绝对权威,学生也允许教师出错,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见解,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教师观课报告5

  在本次小学数学远程观课评课学习中,我收获颇丰,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在观课中我认真学习了四节不同特色的小学数学课,各位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让我受益颇深。授课老师娴熟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个人所表现出来的驾驭课堂能力和自身的综合素养,使我受益匪浅。

  四位教师综合素质较高,他们的教学基本功扎实,都认真研究了课程标准,深入挖掘教材,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教学目标明确,三维目标的设定准确,每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突出,使学生在轻松的活动中学会知识。

  他们在教学环节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考虑师生的共同参与性与互动性,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教师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使整堂课学生的参与面广,参与度高,让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拉近了师生距离,活跃了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们利用多媒体创设语言运情境,促使学生感悟和体验教学内容与生活的内在联系,着重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教学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情分析,将教学任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新知识的建构更加自然顺畅,真正是水到渠成。采用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方法灵活多样,寓情感教育于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

  在教学中,从课堂组织来看,四位教师对教学理论的理解无疑是深刻的,并做了大胆的尝试。情景教学,任务教学,合作探究性教学等教学理念的运用,使我对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有了更深的领悟。教学活动的设计丰富多彩,效果显著。训练方式多样,有全班活动、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双人活动、个人活动等,在活动中突破难点,在活动中发展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在课堂上老师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探索新知创设条件;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敏锐地捕捉学生每一次思维灵感的闪现抓住教育的契机,并时时加以指导、点拨。吴老师每节课都是让学生自己探究,找到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们真的是把教给孩子如何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模式技巧做为一节课的中心,孩子们能把一节课的时光用在学习这样的事情上,真好。 其实无论问题从哪来,无论是什么问题,过程都一样:理解题目,选择合适的策略,解题,分析。这些基本的步骤能够帮助孩子们解出这一辈子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未来的岁月中,我们课堂上学到的那几道题目孩子们会忘记。而他们学到的这套解决问题的技巧都将派上用场。

  通过此次的观课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我学习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吸引学生的兴趣,设计分层次的练习,延伸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我认识到教学活动的设计一定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不仅分析教材还要分析学生。在活动设计的时候,以教学目标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活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对后进生的关注。在数学课的教学中,只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材料,创造一个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探究能力和方法就会得到了不同程度培养和发展。通过教师的有序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就能培养学生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教师观课报告6

  在xx年山东省远程研修中,有一个观评课课程。幼儿园学习项目中有四节课,分别是《小帮手》,大班音乐活动《风儿找妈妈》,济南市xx年度一师一优课赛事活动《区分左右》,王雅玲老师执教的小班综合课《小脚的朋友》。看完这四个课例的视频感触颇多,下面对照评课标准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自己平时的工作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目标设计准确,活动容量适当

  这四节课,教师们对教材把握得很准确,设计的目标准确、具体,有层次,并且可观测,最重要的是目标符合儿童认知规律。活动内容容量适当,时间安排合理。

  二、组织形式多样,引导孩子探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自由而多样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这四节课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在《小帮手》中,旨在通过情境和好玩的游戏,让幼儿懂得了自己有一双能干的小手,在生活和学习中,可以用自己的小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体会劳动是光荣的。而且还懂得关心别人,能够互相帮助,做他人的小帮手,让幼儿感受关心、帮助他人的愉悦,激发了幼儿关心人的意识。在《风儿找妈妈》中,用课件在森林、天空寻找妈妈的形式,激发幼儿演唱的欲望,在找到妈妈后对话的互动,将幼儿和歌曲推向了情感的高潮。在《区分左右》中,设计了“由自身到环境”的认识顺序,先认识双手的“左右”,再逐步认识以自身为中心环境的“左右”。《小脚的朋友》中,数一数小脚,要求点一个脚趾数一个数。挠一挠小脚,我们来挠一挠自己的脚,再挠一挠旁边小朋友的脚,看看有什么感觉。总之,在这几节课中,老师都注意引导孩子们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并注意以游戏为主线,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活动。

  三、注意领域整合,促进全面发展

  为了表述方便,我们把幼儿园的课程分为了五大领域。但在实际的教育活动我们要注意各领域的整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这几节课都很好的落实了这一理念。比如在《小脚的朋友》中,数一数小脚,要求点一个脚趾数一个数。挠一挠小脚,我们来挠一挠自己的脚,再挠一挠旁边小朋友的脚,看看有什么感觉。从这个活动中,学会计数。有健康领域的内容。由社会领域的内容,知道只有专心才能干好一件事情。有语言领域的内容。因为老师们注意各领域的整合,使孩子们得到了较为全面的发展,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四、巧用信息技术,为课锦上添花

  在教育活动中,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但也不是用得越多越好。更不能为用信息技术而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最主要的是提高幼儿的兴趣,支持幼儿学习,突破重难点的。在《风儿找妈妈》中,用课件在森林、天空寻找妈妈的形式,激发幼儿演唱的欲望。

  五、课堂气氛活跃,完成既定目标

  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既要看过程,也要看结果。一节好课要幼儿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在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学习气氛活跃有序。能完成既定的活动目标,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并要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促进幼儿情感、认知、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在这几节课中,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师心中要有目标。

  这次的观摩活动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执教老师对课改理念的把握、教学材料的选择、活动中的教学机智、以及活动后的反思,都显示了她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好地专业化水平。由此我体会,必须在每日活动中认真对学习材料深入分析。只有不断实践、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才能灵活掌握教学机智与应答、以及活动后认真反思是促使自己专业化水平发展的有效途径。

  为了促进孩子们的发展,我们要争取上出高质量的课。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

教师观课报告7

  市教育局教研室各位教研员老师来我校听课,三种课型各听了一节,借此机会,我们全体地理组成员也跟随鲁老师听了三节课,并听取鲁老师评课,收获甚多。

  在听课过程中,我深感市教育局深化课堂改革和我校提出课堂效率最大化要求之后,老师们的课与原来所听到的有所不同。

  1、教师的激情投入,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场效应”。

  老师的形象、语言、体态、动作、情感充满了魅力,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并在一节课中,根据自主性探究性教学策略,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恰当教学情境,激发并指导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2、以学生为中心,把教材、教师、学生融为一体,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在传统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文字教材是教学之本,教师的作用是讲解教材,指导学生掌握教材,并以此作为教学成败的标志。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是“学生带着教材和问题走向教师”,教师更多时间是成长发展中的观察者,活动过程的设计者,解决疑难问题的帮助者,是向导和顾问。

  3、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对学生来说不仅是掌握,更重要是运用,让教材成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由“教本”转为“学本”。贺贵山老师在本节课教学中,真正把教材当作了资源,根据教学需要,调整了教材顺序。

  4、教师不再独霸课堂,留下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老师“讲”的时间在减少,给学生留出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自我思考、理解的空间,师生互动有序,课堂效率提高。

  5、灵活组织、调控课堂,波澜不惊中见智慧。

  刘洋的复习课上,能够在学生区域地理知识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授人以渔”,讲方法、理思路、归纳模式和规律,有讲有练,突出重点,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懂学透一个区域可以面对全世界的任何区域,实属不易。

  教研室鲁老师听过课之后,提出建议,把预习的环节提前布置给学生,课堂上让学生更多地讨论和回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只要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绝不插手,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两年的前提下,我一定通过各种学习渠道,努力钻研新课改的精神,把新课改的精神应用到我的教学中,进一步发挥学生自主性、探究性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各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我一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做一名合格的素质教育的先锋。

  通过一整天的时间,我主要聆听了朱红甫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几位名师执教的几节精彩纷呈的课。这次听课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以读会诗,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师们特别重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诵读方式:齐读、范读、唱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大声读出节奏,小声品出诗情,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热忱,点燃了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引导学生直接与古诗词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声断而气连的古诗词朗读让人回味无穷;声情并茂的情境朗读更是把学生带回了作者的时代;生动有趣的吟诗更是平添了学诗词的乐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升华,读出了诗词的隽永的意境,更读出了作者的感情。

  二、驰骋想象,引领学生翱翔于古诗词的天地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当想象的大门被打开,学生就有了飞翔的翅膀,既能飞入文本体会作者的想象,又能飞出文本,说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就像我们沈锡云校长所执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她让孩子们想象每逢佳节,作者王维会看到些什么景象使他特别想家?还让孩子们想象在重阳节的时候,家乡的兄弟们会对远方的王维说些什么……从而启发孩子们的想象,进而理解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以及家乡亲人对王维的思念之情。

  三、营造意境,让诗意在音乐和画面中流淌

  以朱红甫老师执教的《清平乐·村居》为例,别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精美简约的课件,诗意的解读,丰富的想象,更突出了翁媪的幸福,在体会情感上使人耳目一新。他通过不同的方法创设情境营造出浓郁的古诗词氛围。同时,充分挖掘古诗词特有的韵律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薰陶,得到情感的`启迪,自然而然就对古诗词感兴趣。

  四、有目的地写,固化知识,培养学生写话能力

  写也是其中的一个亮点,刘永霞老师所执教的《观书有感》,她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设计了小练笔,即写一写自己眼中的美丽方塘。通过写的过程,教师使学生加深了对古诗词的理解。如此有效的小练笔,既使教师抛出的知识有了落脚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

  五、文字迁移,诗词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古诗词教学中,老师们在品诗诵美的同时,着眼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如刘永霞老师在课堂结束之余出示了另一首宋代朱熹的《观书有感》,这就注重了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让学生积累了相关的课外古诗词。

  这次的听课对我的启发和触动很大。在那些老师的循循善诱下,一首首古诗词仿佛回到了它们当时所处的时代,充满灵性而富有诗情画意。真所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其次,通过学习,我更加认识到老师引导的重要性,往往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意识。如果我们也能如此去上古诗词的话,必能把古诗词的枯燥教学局面扭转,使学生乐于学习古诗,乐于背诵古诗词。语文教学正像是这一首首意境优美的诗词,教师们的优秀更让我反思自己的不足。

教师观课报告8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书写了对人生的感悟,学习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词句的意思,发展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是本单元的重点,王老师紧紧围绕单元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品析感悟和“生命”相遇,让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融合,进而让学生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从教学过程看,王老师的课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首先是,反复品读重点句段,理解感悟文章情感。反复品读重点句段,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感悟情感,在读中体会思想,在读中受到教育,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读为本,注重自我感悟,是这节课的最大特点。如在“飞蛾求生”这个段落中,学生朗读重点句抓住“挣扎”、“极力”、“跃动”等重点词,在读中品,品中捂,体会飞蛾求生的欲望使作者震惊,悟到了作者对弱小的.生命这种顽强生命力的敬意;在“瓜子生长”这个段落中,学生在品读过程中,王老师引导学生读出瓜子非一般的力量,学生入情入境,发出肺腑地感受到小瓜子顽强的生命力,领悟到生命力的价值不在于存活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是否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拼搏,让自己活得精彩,从而真切感受到生命的不屈与伟大。

  其次是,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王老师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探究、感悟。学生通过读书,自主概括文中的三件事,并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反复朗读,谈体会,谈对作者的认识,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大胆交流,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和发散思维,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和思考,懂得珍惜生命,让生命更有意义。

  最后是,注重读写相结合。在语文学习中,读和写是密不可分的,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学完课文,王老师让学生写出想对作者说的话,学生在思考后,阐释了颇有见解的生命乐章。学生既受到了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思想教育,也学到了认识生命、歌颂生命的知识和方法。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观看了王老师的课和报告后,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王老师的教学方式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教师观课报告9

  听了赵艳丽老师的《乘法的认识》这节课,感觉有很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

  1。教师教态自然亲切,亲和力强。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赵老师在教学中始终面带微笑让学生感到非常亲切,声音也悦耳动听,在加上肢体语言的辅助,让学生学得很有味。

  2。情境教学贯穿始终。赵老师本着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了熟悉的贝贝游乐园的场景,从购票、入园到游戏项目,让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去解决问题、学习数学知识。在练习时,赵老师安排了算式和生活情境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3。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中,赵老师注重让学生去体会加法算式的多样性,体会相同加数相加的独特性,体会到乘法运算的简约性,为学生架设了从加法到乘法的桥梁。而这种体会都注重了让学生去发现。

  4。组织教学无痕化。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这就需要老师要强调教学纪律。赵老师在教学中组织教学是非常巧妙的,如:“看谁是个安静的同学!”,再如“优秀的管理员在哪里?”,这些话语其实就是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教学正常进行,而让我们感到没有刻意进行组织。

  5。注重细节。

  赵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注重细节,每次写等号时都是用三角板去画,写得认真、标准,这本身对学生就是一个良好的示范,身教胜于言传。另外,每次活动后,赵老师都让学生及时整理桌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认识学生到位。

  教学乘法的认识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也就是要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起点是上好本节课的前提,在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才有了课堂上赵老师情境创设的针对性。

  7。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赵老师特别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引出加数相同时,让学生去观察5+1+4+3=13和2+2+2+2=8两个算式的异同,自然引出加数相同。再如,让学生去当游乐园的管理员,让学生去安排座位,发挥主人翁的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梳理算式时,故意写错突出9个3。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一是在教学乘法算式的名称时,有学生说到了被乘数,赵老师没有进行说明。这里可以说明一下原来是叫被乘数,现在都是乘数。二是在进行课堂总结时,没有对学习内容进行详细小结。

教师观课报告10

  第三次参加了奎文区庄明华个性教师工作室活动,我们工作室成员根据自己组内的观课维度,再次观摩了工作室主持人庄明华老师一课,听了庄主席的课,感觉又收获很多,这次讲课非常成功,谈谈我的感想:

  庄老师第三次上课非常完美,不管是课的设计还是学生的表现都非常好,在上课的过程中,庄老师过渡自然,环节紧凑,环节设计合理,通过三次磨课有了很好的效果。我感受颇深的一点就是情境教学法的运用,如何设计任务型教学。英语是一门语言,我们永远应该把它的交际性放在首位。只有在情境中,英语的交际性才能得到突显。只有在需要说英语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学好英语。我们通过庄老师三次观摩,大家对任务型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庄老师在第三次上课设计任务型教学时继续用第二次观课的方法:小组内选择一个场景进行练习,这样设计非常好,能使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节日交换礼物,最后又设计了学生围绕毕业在际互相交换礼物这一主题非常好,课一开始设计这个任务,在情景中设计任务型教学,到最后环节拓展时运用,做到了首尾呼应,这个真正体现任务型教学,体现用英语交际的必要。这样操练的效果很好,能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前一个活动要为后一个活动铺垫,后一个活动是在前一个活动的基础上的深入和拓展。

  这节课我们又都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议。对这节课我的看法:

  1.如果本节课是第一课时的话,一定要有跟读环节,庄老师觉得第三次授课,所以采用了齐读的方式,建议要是第一课时要有跟读环节;

  2.在读课文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如有感情地,流利地等;

  3.第三次授课编歌时,老师做示范没做好,以至学生没有唱好,也就是让学生在完成一个任务之前,老师的示范很重要。

  4.在教学单词“trvel”时注意v发音,一提,带孩子发一下这个音,突出了细节问题;

  5.在句型训练中,老师给出了很多幅图,但是带领让学生就练习了三幅图,最好不要给学生硬性规定练习哪幅,最好是他们愿意选哪幅图就选哪幅图,达到练习的目的。

  6.在本次观摩中的三自一导,没有体现的很完善,在小老师导学方面有了体现,但是其他方面没有体现,在以后课的设计还要再研究一下。

  在这三次观摩活动中我们大家都收获很多,在每次评课中大家各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大家共同研究每个环节,并有了很好的理论支撑,每次观课大家都发现了问题,并给出很好的建议,大家在磨中成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把这次所收获的经验运用和落实到教学中。在磨课研讨中,我们工作室老师们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了很好的交流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同时感动于我们工作室成员的精神,我们大家坐到一起,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一起议课、评课,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我们每次讨论或交流起来气氛非常热烈,每位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经过大家几次反复的修改,教案结构清晰合理,充分领会和实践了很多学到的理念,充分运用了任务型教学,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在观课时也是全程跟进,大家一起把磨课做好,在很短时间内课设计的也很到位,使教学过程紧凑而且环环相扣,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目标,在磨课中我们也及时发现好的做法,反思不足,及时做笔记,我们大家收获很多。

  通过磨课,促进了我们教师成长,在磨课的整个过程中我们仔细、认真、专注、小心。“磨课”使我们年轻教师专业成长时由理论走向实践、走向成功和进步的绿色通道。在磨课中我们锻炼了自己,提高了自己,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等,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我们老师要及时反思和积累,才能有更大的进步。通过磨课我们体会到个体成长需要团队的精神,自己才成长得更快,合理的借鉴是创新的开始,有付出,也有收获,大家在一次次的“磨”中成长。愿我们在忙碌和无止境的探索中实现自己成为优秀教师的梦想。

  教师远程研修观评课报告15

  在20xx年远程研修的选课时,恰好有一节《篮球:持球交叉步突破技术》(课一)的课,是山东省实验王老师授课,而在观评课的环节,第三节课的《篮球持球交叉步突破》(课二)也是将篮球交叉步突破做为授课内容,因为这个相同点,正好可以当做对比来进行对比分析。

  两节课的相同点:两节课选择的授课内容是相同的都是篮球的交叉步突破;对技术的分析和过程教学的设计思路大致相同。

  两节课的不同点:

  (1)授课班级的组成不同:(课一)中的班级组成人员全部为男生,(课二)中的班级组成人员有男生,也有女生(行政班);

  (2)从掌握效果上来看,(课一)在过程与结果中,对技术动作的掌握较好,(课二)较第一节效果要稍差一些。

  (3)(课一)学生能力水平差距小,(课二)的能力差距水平较大,就是说,如果要进行分层教学的话,(课二)需要分更多的层次。

  (4)(课一)在进行技术学习的`同时,课堂教学中有实战的授课内容。

  在观评三节课时,按照指标,观评课的老师需要对课进行打分,从录像课上来说,根据指标,两节课的教学效果的确可以一目了然,但是,如果将学情也作为评课的一个考察的因素的话,两节课立即变为各有特点的篮球技术课了。

  当我们对两节课进行对比的时候,应该将课堂中的各要素授课内容、学生等都纳入到考察的范围,通过教师的教法的合理运用,达到课堂要素组合的效果最大化。(课一)和(课二)即是两位老师科学分析了各自课堂教学的组成要素的特点,进行了合理优化,呈现给我们两节精彩的录像课。

  一节好的体育课,即是在分析教材(本课为例:分析交叉步突破技术的特点)、分析学情(根据各自学生的特点进行授课内容难度安排)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合理(课堂教学过程的顺畅)的优化组合,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安排和指导。所以,好的体育课,不仅仅是上课的结果,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结果的结果,也就是通过一节体育课,学生在进步程度大小的对比,这也是以学生作为学习主题来考虑的。

教师观课报告11

  本次远程研修,我通过观课,感觉受益匪浅。我认为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更进一步掌握了实现高效化学课堂的目标,提高了化学教学的理论水平,知道了如何更好的与学生沟通,如何更好的管理课堂,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充满信心,提高了对教学方法的掌握水平,业务能力有了进步。下面就本次研修总结一下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实现高效课堂目标。

  过去,我们经常提倡课堂的有效性,如今我们更注重课堂的效率,更加注重如何实现高中化学优质高效课堂的目标,注重理顺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二、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次培训针对性强,这次培训能够把大量的教学理论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并引用了丰富的课堂实践的案例,使我们对课改的新理念和理论有了一个初步的较为全面的理解。很多老师的讲授都很有启发性和实用性,这些对于指导我们有针对性地搞好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着现实意义和启发。

  三、要加强交流合作,做好教研结合

  面对不断发展的信息社会,作为教师,应加强自身培训学习,这次培训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通过教学思想交流,我们开阔了视野,汲取了不少新观念,新方法,业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注重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多进行反思总结,形成教学思想,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四、尊重信任关爱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沟通

  有了理解和尊重思想才能沟通,才能交流双方的感情越是亲切和谐,教师,就越能把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进一步发展自己尊重自己,而从学生方面看,他们的自尊心不是受到压力而得到舒展,他们更加自信,主动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不仅促进了他们的学习,而且可能对整个人生都有帮助。

  总之,远程研修提供了一次让我学习的一次好机会。我要更深入的学习,进一步的研究,并结合实际在教学中我将把在这里学到的新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去,同时努力学习同行们的学习态度、工作方法等,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快速提高,我相信会收到良好效果。

教师观课报告12

  在我观课的六个视频中最让我赞赏的是许老师的《厘米的认识》一课。在《认识厘米》这节课,许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积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中,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厘米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谈一谈对这节课的一点看法。

  一、导入自然合理

  教学的开始以动画的形式导入,在看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的问题的所在,知道了每个人的一拃都不是一样长的,所以阿福的新才不合适。在这时许老师及时引导学生思考:“怎么做才能让阿福穿上满意的新衣服呢?”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最后一致认为要用尺子给阿福量,阿福就能穿上满意的新衣服。许老师抓住时机又问:你认识尺子吗?从而引出对尺子的学习。通过对尺子的学习进而认识了“厘米”这个国际统一的长度单位,每个环节都能做到水到渠成。

  二、教学环环相扣

  许老师从教孩子认识尺子的构造,感受“1厘米”乃至几厘米有多长,到如何测量“1厘米”或几厘米长的物体。都能让学生的认识一步步加深,但没有让学生感觉到困难。然后通过课件,让孩子学会如何正确测量线段的长度,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本节课孩子学得认真、学得高兴、理解的透彻。

  许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特别注重数学的严谨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单位统一的必要性体现的淋漓尽致。针对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将它作为难点,层层深入;“1厘米”的认识详细解读后几厘米的认识就很快完成了。还设计了,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是也“1厘米”,并能反向思维如何找到“1厘米”。

  三、练习紧随其后

  练习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巩固,许老师通过形式不一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后能及时加以吸收和应用。每一处的练习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上一个新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习,所以学生在做起来一点都察觉不到困难的存在。

  四、课件恰到好处

  课件的作用是为了辅助教学而用的,许老师通过对课件的合理设计和熟练的操作,使课件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许老师在一开始用课件展示了阿富的新衣这一故事引入课题,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用又展示了尺子的构造,使学生认识了尺子,从而加深了对“1厘米”的认识,最后通过测量小提示让学生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

  许老师在教学《厘米的认识》的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观课报告13

  20xx年7月7日7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初中语文教师网络。为期十多天的培训转瞬即逝。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是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深地被专家教授们对教育教学中的许多精辟见解所折服,更被班级学员们的参加培训的热情所感染,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要说:“乐中学,学中乐。”站在职业生涯的起跑线上,我走过了困惑,经历了紧张,也曾有过无助,但这些都成为了过去,因为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多。

  一、聆听专家讲课,在收获中提高

  打开电脑,我马上就被这样全新的培训方式所吸引住了,特别听了专家们的报告,更是被专家们到的教育理论所吸引。“书到用时方恨少”聆听了以后,自己的思想真可谓是豁然开朗,许多困扰了自己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问题也得到了迎刃而解。他们所讲的东西对我来讲,我的感触非常,“纸上得来终觉浅”,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要更加重视人文思想的渗透,使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更加完美。除此之外,老师们讲到同样的文本,时代不同,人文思想也会有所变化,对于文本不能只停留在思想教育,教育的层面上,这一点是要注意的。通过培训学习,我明白了人文思想是现代教育中最重要的思想。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挖掘文本。所学的专业课程,使自己的理论功底更扎实了。

  二、与学员们互动,在感悟中进步

  本次培训,用这样的一句诗来描述再恰当不过了,那就是“天光云影共绯徊,”有的说学生课堂学习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意效果。有的说对于出现这种现象,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充分肯定,然后再慢慢引导学生,这样不会伤学生的自尊心,也体现了人文关怀。也有的指出这种现象是时常发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家各抒己见,我也谈了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互动使我所得到的.感悟是深刻的,因此,所带来的进步是任何催化剂都无法做到的。所以我要说,没有互动,就不可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更不能拓宽我的视野,更不可能提高我的专业技能。因为交流我充实了自己;因为互动,我获得了进步相信。通过学习,我将把自己的感悟应用于实践,到那时,自己的工作将是更加得心应手了。

  三、个人在职研修,在思中提升

  我认真地完成了六项学习任务,不仅每两天撰写一篇教学思日志,而且还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通过学习和思,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科研型的教师,而不再是“教书匠”。教师要想从“教书匠”转为科研型教师,首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给自己不断充电,消除职业倦怠。由于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碗水你必须有一桶水。其次要明确自己今后所要研究追求的目标:在整理中思考日常渗透的自觉研究;在案例中思基于教学事例的进行思索;在行动中研究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案。最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实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多积累为今后的课题研究准备好科学依据;

  (2)把每一节课或平时的教学所思所得及时记录,进行积累为今后的科研准备实践材料;

  (3)找准自己教科研的切入点,注重科研的针对性、实效性。

  同时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还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思,及时将自己的经验写成论文。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在课本上进行的研究而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探究。

  总之,这次培训是一次对教师专业成长极有意义的培训,带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教学不仅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同时又是一门高超的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不断地去思,不断地去提高。惟其如此,我们才会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教师观课报告14

  肩肘倒立是水平三必须掌握的技巧性动作,属于倒立基础上的垫上平衡,其支撑点是双肘和肩,支撑部位是腰部后侧。所以对初学者来说,教学的重点就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支撑方法―正三角支撑,及控制重心的能力。

  根据张老师上课情况来看,此动作一般情况下学生是可以完成的,主要注意的问题我认为就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保护与帮助,保护能够避免身体突然扭曲造成的扭伤,尤其要注意颈椎,但由于出现乏力导致腿部上举时突然掉下来也是应该重点防范的现象之一。

  总体来讲,张老师的这节课是成功的,看张老师的课犹如身临其境,下面根据我的观课记录做如下汇报。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

  整堂课的设计一气呵成,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完成教学目标。张老师的这节课设计上从始至终有它的系统性,从开始的简单的队列练习入手,然后进入徒手操活动,达到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徒手操的'练习中包含个别的专项准备活动,如头部运动。其实这个地方的设计可以更加专项化一些,涉及几个练习活动,如脚尖、脚踝、颈关节等等。

  二、 教学过程的呈现

  从主教材的整个教学过程来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学生由易到难逐渐掌握动作的一个过程,因为肩肘倒立动作作为学生来讲,难点第一在支撑,支撑上要成为稳定的一个三角形。为了做好这个动作,张老师进行了双手反叉腰的练习,另外在肩肘倒立完成过程当中,它是由简单、由部分动作达到整体掌握,例如先做蹦脚尖,然后再后倒,后倒成屈腿的肩肘倒立,再由屈腿的肩肘倒立过渡到单腿肩肘倒立,最后双腿直立起来。掌握动作从教法上明显看出学生最后能够90%以上的同学能够掌握这个动作,就是在一步步掌握动作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这节课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课堂教学效果

  1、教学组织到位,利于学生的观察和模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

  2、在这节体育课上达到了一定的身体锻炼,并且这个身体锻炼是一个合理的,由开始低运动量到最后达到较高运动量,最后做整理活动,再恢复到接近于正常水平。

  3、教师讲解准确、精炼、有效,在40分钟的课堂里,教师讲解没有超过15分钟,其中包括师生的互动,教师的讲解、示范和学生的练习相结合。

  总之,张老师的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对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队列队形的组织中,体现了较高的教学素养,这也是今后我要学习的地方。

教师观课报告15

  我参加20xx年初中语文远程研修收获颇丰,下面我从五个方面来总结我此次远程研修活动的心得体会。

  一、主动才能得到收获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我们要有“道”可传,有“业”可授,时能解“惑”,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而研修就是非常好的途径。课程团队给我们组织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利用。唯有主动才能抢占先机,唯有主动才能取得丰硕的研修成果。这种主动包括主动学习课程视频和文本资料,主动参与在线研讨、班级研讨,主动学习、收集、整理平台上每日发表上传的好资料,同时主动做出自己的评价,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主动接受专家的引领,主动与同行交流等等。

  二、交流才能常进步

  学习,需要耐得住寂寞,关起门来用心钻研是必要的。但不能永远关起门来搞建设,我们还要尝试走出去和引进来,这种走出去和引进来就是交流的过程。而交流是我们学习成长的催化剂,很多平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可能因为对方的一句点拨就有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朋友之间相互交流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但我觉得我们很可能不单单因为交流有了两种思想,我们非常有可能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多种思想,所以这远非一个“一换一”、“一换二”的交流,而是“一换多”的交流。所以,交流非常有必要。

  在研修中这种交流就包括很多种,比如你读文本资料,从文本资料中获得知识和思想,你将写出的文章发表出去,别人读你的文章而与你的思想交流有了他自己的收获;又比如我们给别人评论,会吸引来作者或其他学员回复,然后再回复下去,或者参与班级研讨和在线研讨,这种交流就是一种非常及时的交流;甚至我们还可能由此而结交些许好友,大家相约着面对面交流。总之,交流让我们们学到更多的知识,让我们收获更多的思想,也让我们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当然,在主动学习和主动交流之后我们还要学会主动反思和总结,这个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课程标准是统帅

  我认为对课标的正确落实源于对课标的准确理解。但反观现状,我们对课标在教学中本应有的地位已经忽视很久了。对课标的重视不够,我们很多老师已经很久没有(甚至从来没有)认认真真看过课标了,更遑论研究解读课标。很多老师平时教学往往就看两本书:教材、教参;新老师可能再加几本优秀教案之类的书;熟悉教材的老教师可能连教参都不翻了。其实大家都知道,课程标准体系严密、内容丰富,是我们教学设计对照的标杆、教学评价依托的依据。我们所使用的不同版本的教材的编制都是源于课标的,课标才是最高统帅,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局限于教材和教参,甚至对教参中“对应的课程标准”也不大在意,只有在做说课评比、优质课准备等比较“重要”的事时才想起翻翻课程标准对这一课是怎么要求的。

  四、吃透教材

  我认真学习拷贝的视频和文本资料,张开思维的触角,学人所长,取其精华的同时我也在对比思考,在对比中,我发觉我对教材体系的理解和掌握是如此的肤浅,这也是我们年轻老师往往薄弱的地方,但是没通过对比,自己往往没有这么强烈的感觉。所以在研修的第二天,我就开始给自己多安排了一项任务:回归教材,认真研读。通过认真研读,再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与研修结合起来,惟其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后来的学习也证明我的这个反思是对的。

  所以,在沉浸于研修资料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忘了教材,教材是我们教学研究的一块主阵地,这块阵地要守住,还要守好,研究它,吃透它。

  五、研修之路是鼓励之路,温情之路

  在此次研修中,我认识了很多学员,也认识了很多优秀的老师、专家,他们都给了我诚挚的鼓励,非常感谢他们!

  我们在研修中知识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升华,头脑得到充实的同时,情感也时时受到关爱暖流的滋润。这次研修,很值。

【教师观课报告】相关文章:

教师观课报告05-24

[精选]教师观课报告09-16

教师观课报告(经典)08-14

教师研修观课报告01-19

(经典)教师观课报告15篇09-16

语文教师观课报告03-15

初中教师研修观课报告11-30

教师远程研修观课报告03-22

语文教师观课报告09-04

教师观课报告(经典15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