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1
一、我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取得成绩
1、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网络初步形成 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保证了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和法制课教师的作用,进一步健全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制度。
2、学生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 几年来,我校围绕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同时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生理、兴趣和接受能力等特点,设定相应的学习内容、目标要求和方式方法,通过一系列学生易于接受的社会法制实践活动,将法律知识深入浅出地融入学生们熟悉的社会生活中,使法制教育变成一种生动直观的生活体验。
二、我校法制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校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法制教育专题课的内容设置上,计划性、系统性、自主性不足。法制教育内容以《学法路上与你同行》课程为主,校本法制教育课程虽结合主题月活动开展,多以讲座为多,计划性、系统性、自主性不足。
2、由于经费的不足、交通安全等多种因素,法制教育多数是局限在课堂内,有举行法制演讲、手抄报、讲故事等多种比赛形式,但此类比赛,大部分较出色学生参加,而广大的小学生面对的是信息万变的'社会,社会上各种各样的现象、诱惑无不影响着他们,学校的法制教育只局限于学校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这是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3、在校学生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网吧和游戏机室等营业性服务场所的诱惑,部分学生家长的不良行为等,给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增加了很大的困难。
三、新形势下提高发展教育效益的措施
1、提高学校法制教育理念,强化法制教育队伍素质。组织成立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综合学校德育处、少先队大队部、教务处等多部门力量,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学校法制教育领导小组、班主任为中坚,学校每一个教职员工,人人都是法制教育者,全面开展法制教育。
2、不断完善法制教育课程、内容。由于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由于自身工作十分忙碌,不可能每天在学校,少有时间接触学生,我们平时就多与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联系,把青少年的具体、实际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解决。同时加强教职员工(尤其是班主任)的法制教育的理念、方法,对学生提出的有关法律问题作出正确、全面的阐述。
3、拓展法制教育渠道。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向家长开展法制教育,提高家长的法制教育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多与社区、社会联系,争取法制教育资源,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形式,提升法制教育的效应。
总之,不断加强新形势下的学校法制教育,让更多的小学生懂得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维护国家、集体及自己的合法权益,遵纪守法,履行法定的义务。
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2
一、学校德育队伍现状分析:
我校地处开发区,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学生中以新z人子女居多,班主任以青年教师(平均年龄28岁)为主,23个班主任中只有3位男教师。学校设有德育处,内设德育主任一名、德育处副主任一名。德育处副主任兼任团委书记、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配备三名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另有一名正在培训中。
二、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
1、观念意识到位,行动尚不同步。
学校重视德育工作,以德育为核心的学校教育已形成共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在学校逐渐形成。但意识上的到位并不代表行动上也都到位了,有时难免有落实不到位的尴尬状态。
2、德育队伍形成,参与程度不齐。
学校形成了校长—分管书记-德育主任-校团委书记为主的德育领导班子,强调由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的德育队伍。学校的德育工作,主要由德育干部、班主任承担,而有时班主任会因繁琐的日常工作所困扰,有时又会因工作经验的不足而手忙脚乱,平时更是仅限于管好自己班级的学生,对其他班级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视而不见。
3、德育活动丰富,活动效益有待提高。
学校重视德育活动的开展,结合节日、上级部门的德育布置,学校每月都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以及学校的六一文艺汇演、校运会、阅读节等传统活动,可以说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但是值得思考的`是活动的实效性。
4、德育合力初显,有效整合欠佳。
大力推进德育合力建设,切实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相互配合。建立家长委员会,其成员将参与我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格局。但在实际工作中家校教育的矛盾冲突依然存在,家校结合工作显得十分薄弱。相比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水平就显得参差不齐,而社会教育这一块就显得更为棘手。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家长普遍不够重视。从社会方面看,学生成长缺少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学校德育工作便出现了“高投入、低回报”的局面。
5、学校常规教育的落实。
学校常规教育、养成教育是长抓不懈的,对心理健康教育也十分重视。但遗憾的是学校常抓,学生也屡犯。如此循环往复,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迫在眉睫。
三、改变学校德育现状的对策与思考:
1、重新明确学校教育的职能:教书育人,才识与德行缺一不可。两者同样重要,不可偏颇,更不能本末倒置。如果说,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力,那么德育工作则是这一生命力的保障。进一步落实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强化德育工作的评价、考核。
2、育人工作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当务之急。教师不仅仅在学科专业、学历上提升自己,更应该在自身修为,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思想动向等方面得到发展。同时不断探索、研究、完善《德育导师制》,人人是德育导师,全面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3、针对学校班主任年轻化的状态,扎实开展班主任校级培训,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活动,鼓励班主任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最好采用轮训制,或已具备资格的教师在校内进行培训,使每位班主任都能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正确、有效的方法。让学校班主任培训更具实效性。
4、德育活动应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以小见大。根据学生常规要求,每月开展一项固定活动,各年级要求不同,活动形式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活动不宜过多,但每次活动都应注重成效,不能为举办活动而活动。
5、加强家校联系。让家长委员会发挥其功能,大力开发家长资源。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不应仅限于在校老师、校外专家来校讲座,还可聘请家教成功的家长现身说法,这样对大部分家长都能有实际效仿的作用,而非纸上谈兵。家长学校也可有一定针对性。例如:外来民工子弟,可单独开设家长学校;例如特殊学生家长学校等。这样便于学校解决一些特殊情况。除了学校安排的集体家访,鼓励班主任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学生的校外情况。更有效地促进家校联系。
6、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过分重视教学质量,必定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特别是毕业班的学生。当幸福的孩子遭遇沉重的升学,心理问题必定随之而来。此时,尤其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教师应该经常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应预防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学生心理健康不仅是心理辅导教师的职责,更是我们每一位教职员工的责任。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沐浴阳光,而非背着沉重的包袱生活在阴影中。
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3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
“德育导师制”工作开展以来,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多次在会议上强调“德育导师制”在我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全员参与,根据“德育导师制”的要求,高质量地完成指导工作,切实提高教师对德育导师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建立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具体负责,德育处具体落实。在校领导的关怀下,我校初步制定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方案。
三、多种渠道、双向选择
1、让有经验的班主任与新班主任结成德育导师组合,优秀班主任发挥经验丰富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创设年轻教师学习的良好条件和外部环境,促进年轻教师迅速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要求,尽快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本学年有6对新老班主任结成德育导师组合。
2、让教师与学生结成德育导师组合,由教师对学生(以所担任教学工作的班级学生为主,教学体育、美术、音乐等可以选择自己平时专业辅导的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业成绩等方面存在问题的“问题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初步确定需要结对子进行辅导的学生,其中家庭贫困的、学习困难的、行为有偏差的、家庭教育背景不良的、心理有障碍的为重点受导对象。
3、邀请校外辅导员来校做德育专题报告(法制、安全等),同时利用家长会,让有教育经验的家长作交流,从而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
四、建立工作制度、编制工作手册
根据我校实际,我们制定了《三中心小学德育导师制》,人手一册,要求导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订相关指导计划,认真记载受导学生的`基本情况、平时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成效等,要求每月与结对学生至少谈心1次,每月与家长联络不少于1次等,做到谈话、辅导等均有记录。
目前存在的困惑和求解的问题:
1、德育导师工作的效果难于体现,有些目标无法评估,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导师制”工作评价体系,进行德育量化管理是当务之急。
2、如何提高导师德育技巧,提升德育导师素质,实现导师制的长效性是一大难题。
今后工作努力方向:
1、加强德育导师的培训、提高导师素质是首要问题。
2、不断完善德育导师的评估体系,提高德育导师工作积极性。
3、寻求不同方式加强与受导学生家长的联系,及时交流受导学生的信息,更好地取得家长的信任、支持、理解。
4、创设更多机会到经验丰富的兄弟学校学习和交流。
总之,少年儿童的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德育新路子,为培养好下一代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4
一、学校文明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1、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小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出现了反复现象。
小学生可塑性大,有好模仿和从众的心理特点,只要受家庭、社会和环境等大气候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就会有波动,小学生的'礼仪行为就会出现时好时坏的反复。甚至有的学生往往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不对还是去做。因此,对于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的不但是耐心,而且是毅力,做到持之以恒。
2、小学生文明礼仪存在着性别差异。
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男学生的礼仪行为普遍不如女生,其根本的原因是性格和心理特点的差异。调皮好动、思想活跃的男性多,温文沉静女性多。这只是性别上的差异而不能定义男生不如女生,但却说明了男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特别是养成教育要难于女生。因此,我们要针对男女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特点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3、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存在发展性。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高年级学生礼貌用语的使用开始出现不好意思的心理障碍,不如低年级孩子那么大方自如。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对熟悉的人总说这些礼貌用语没什么意思,觉得多余,而不熟悉的人又没感情,运用起来又不大自然。但这不表明高年级的学生礼仪行为倒退了,只是在提示我们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要依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
二、校园文明礼仪从细处抓,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可相应制定较为细致的校园文明礼仪规则,做好“八礼四仪”教育工作。
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仪式之礼: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总之,校园文明礼仪教育是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加强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德育质量分析报告】相关文章:
小学英语质量分析报告05-24
小学英语质量分析报告06-07
小学教学质量的分析报告10-13
小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05-30
小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03-25
小学英语质量分析报告通用01-28
小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03-14
质量分析报告07-07
考试质量的分析报告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