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分析报告范文(精选5篇)
在生活中,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分析报告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分析报告 1
一、调查情况概述
l、调查对象
本次被调查的对象主要为二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的部分学生
2、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问卷以分类抽样方式进行。
二、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得知,绝大部分小学生的习惯良好,在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品德行为、心理素质等方面呈现出正常的、积极向上的发展状况。同时,调查数据及访谈还显示,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下述几方面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一)、做人的基本态度缺失。
从对农村小学生的调查中发现,低年级的学生自制力较差,不遵守纪律,行为很随意。中年级的学生逐渐表现出撒谎的问题,有的孩子不爱护公物,无公德。有些中、高年级的学生出现打人、骂人、欺负比自己弱的学生的倾向。还有些共性问题,如:无爱心,对他人冷漠,无集体荣誉感,不够勇敢,怕吃苦等等。做人的基本态度你都没有,哪里还能进行好习惯的鉴别和养成? 小学生在生活中的看似无关痛痒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就会导致做人的基本态度的缺失,而做人的基本态度缺失了,直接影响的是孩子的健康正常的发展。
(二)、生活方面依赖性强,行为随意,不合规范。
调查发现,小学生在生活方面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不愿做、也不太会做家务事,自理能力差,有严重的依赖心理。有的学生每天上学都要向父母要钱买零食、买玩具。放学后不回家,到处玩。作息无计划,生活无规律,迷恋电视、网络。
(三)、学习态度不端正,被动学习,能力较差。
从以上的调查表中得知:接收调查的很多小学生,学习被动:对于老师的提问,有的学生不积极思考,不求甚解,总是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学习任务。有的学生做作业不动脑筋,不会抓紧时间,不会审题,总是依赖老师或家长,不愿意花时间钻研。
还有些小学生,在学习方面态度不端正。这部分学生有的不喜欢做作业,实在要做,要么心不在焉,心里总想着玩这玩那,作业马虎、潦草;要么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吃苦的精神。有些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发呆,说话,做小动作……因而,这部分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学习能力很低。
(四)、情商较低,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冷淡。
农村小学生中,虽然独生子女比较城市来说少得多,可是他们的父母亲仍然很珍视。很多时候就把他们作为家庭的中心,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呵护、娇宠,使不少孩子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不愿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倾向。在对家长的访谈过程中发现:不少家长们感叹,现在的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嫌父母“老土";与邻里之间,见面不肯打招呼,关系冷淡;同学在一起相处,也经常会为一些小问题斤斤计较而闹不愉快,说话粗俗没礼貌,做事不懂得谦让。
(五)、心理脆弱,不会调整不良情绪
从调查表看出,很多小学生心理脆弱,不会正确排解不良情绪,要么盲目自负,要么胆小自卑。有的性格内向,不够活泼开朗;有的则蛮横霸道,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很多孩子特别经不起挫折,一旦遇上,容易破罐子破摔。
(六)、小学生在情感上,自我认识不清楚。
自我认识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把一个人的各种特殊习惯:能力、观念、思想和情感组织联结在一起,贯穿于经验和行为的一切方面。一个人若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便会促进他对自己行为的约束。调查数据显示有近40%的学生不了解自己的优、缺点。那么,这部分小学生就不可能有发扬优点、改正缺点的认识,更谈不上有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态度了。通过调查发现,小学生在情感方面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关怀品质下降
少年儿童的爱憎情感非常分明,经常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由于缺乏对学校、家庭、老师应有的情感,因此经常不假思索地说不喜欢父母或某某老师。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不愿值日逃避劳动;在父母面前是小皇帝骄横跋扈,在同学面前互不谦让,对父母和老师的关爱只知道冷漠地接受,丝毫不知感激与回报。有些小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偶像生日、兴趣、爱好调查得清清楚楚,却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不愿意为父母减轻一点负担。如此严重的情感缺失,恐怕不是单纯讲劳动观、道德观就能解决的了。正因为关怀别人少了,得到别人的关怀久了,自然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孤独冷淡的心理经验。一切言行就以自我好恶而简单的实施了。
2、缺乏感恩精神。
现在的少年儿童,自从来到尘世间,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中,师长的指导下生活,他们对世界未有一丝贡献,却挑三拣四,视恩义为理所当然,而且,有时还对错不分,相互攀比。就连部分贫困家庭的子女,有时也会强行向家长提出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要求,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是“钱花完了再向爸妈要呗”。课题组成员曾经试着和小学生聊过有关勤俭节约的话题,得到最多的回答是“那我岂不是很没面子?”或“人家都这样你太小气会被人家看不起”。当看到有人真的节俭时会不屑一顾“哼,小气就是小气,装什么高风亮节。”这种现象在小学高年级学生身上很常见。课题组成员对学校接受过资助的贫困家庭学生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你最想对帮助过你的叔叔、阿姨说什么?大部分学生茫然,不知所措。你给他们写过感谢信吗?多数学生回答“没有”。孩子们把给予当作理所当然,心里缺乏了感恩的洗礼,就失去了宝贵的自我情感的体验与升华,也就自然失去了自我认识的机会。因此,小学生的自我认识模糊不清,也就不足为奇了。
(七)、学校、家庭、社会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视程度不够。
调查的数据显示,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有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内容不清楚的现象,说明小学生究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育者的大人,心中如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谈何重视和培养?从调查中得知,对待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大人们经常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无法接受,教育的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学生身上有了不良行为习惯,学校、家庭也没有做到及时的沟通。 在农村,很多的家长甚至是老师,没有重视学生的习惯的培养。另外,调查还发现,有近百分之六十的小学生反映,自己生活的地方,从来都没有开展过有关学生的教育、习惯等内容的活动,从这个调查结果来看,社会这一层面,的确没有在农村承担起相应的教育责任。因而,社会、学校、家庭相互脱节,重视不够,自然导致很多农村孩子,很小时有了坏习惯,却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正,最终发展到问题学生的境地,委实可悲。
从以上结果来看,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不仅让自己的发展停滞,还会影响周围的孩子以及整个班集体。这些现实情况充分说明,及时矫正不良行为习惯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分析报告 2
一、调查目的
习惯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人们常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所以学生行为习惯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学生的性格,甚至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培养学生学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作为山区小学,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了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以便及时有效给予纠正,使之养成良好的习惯,我校对本校学生行为习惯实际表现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四个方面,学生道德品质方面,学生学习习惯方面,学生生活习惯方面,学生安全行为习惯方面,其调查情况如下:
二、调查对象与调查内容及百分比
调查涉及全校一、二、三、四、五、六年级学生共715人,共发放调查表715份,回收715份,各答案选择比例如下:
1、你见到教师或长辈时会主动问“好”吗?
A、会(% )
B、不会(% )
C、有时(% )
2、与同学相处时,你会用到:“你好”、“谢谢”、“对不起”这类词吗?
A、会(% )
B、不会(% )
C、有时(% )
3、你平时爱说脏话吗?
A、经常(% )
B、少有(% )
C、没有(% )
4、你平时有随地吐痰的行为吗?
A、有(%)
B、没有(% )
5、你平时有乱写乱画的行为吗?
A、有(%)
B、没有(% )
6、你平时有攀折花木和破坏庄稼的行为吗?
A、有(% )
B、没有(%)
7、听课时,你的注意力集中吗?
A、非常集中(% )
B、偶尔开小差(% )
C、经常走神(% )
8、上课时,你的回答问题的情况是
A、积极举手回答(% )
B、老师叫,才回答(% )
C、很少(% )
9、你的作业完成情况是:
A:按时完成(% )B:有时没完成(% )C:很少完成(% )
10、你在家学习时,通常是:
A、专心学习(% )
B、边玩边学习(% )
C、不想学习(% )
11、你有随手丢垃圾的行为吗?
A、有(% )
B、没有(% )
12、你会经常洗手、洗澡、换衣服吗?
A、会( % )
B、不会(% )
13、你平时会挑吃、挑穿吗?
A、会(% )
B、不会(% )
14、你常剩饭、剩菜吗?
A、经常(18% )
B、没有(82% )
15、你在校园内追逐打玩吗?
A:经常(% ) B:有时(66% ) C:没有(% )16、你在校园内做危险活动吗?(如:挤撞、推拉、乱跑、翻爬、高跳等)
A:经常(% )B:有时(%) C:没有(% )
三、调查结果与存在问题
经过调查与统计,我们发现,我校学生在四个行为习惯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品德习惯方面方面:
见到教师或长辈时会主动问“好”的学生人数仅仅占调查总人数的%,有时会的占调查总人数%,与同学相处时,会用到:“你好”、“谢谢”、“对不起”的学生人数的学占调查总人数%,有时会的占调查总人数%,在说脏话方面,平时不会说脏话的只占调查总人数%,少有,有时有的占调查总人数%。不难看出,学生在文明礼貌用语上主动性不强,自我约束性不够。
生活习惯方面:
随地吐痰的行为占了调查学生人总数的%,乱写乱画的人数占了调查总人数的%。
在学习习惯方面:
听课时,注意力集中的只占调查总人数%,偶尔开小差的占调查总人数%,在家学习时边玩边学习的占调查总人数%,专心学习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
在生活习惯方面:
有%的学生会随手乱扔垃圾,挑吃、挑穿的占调查总人数%,经常剩菜剩饭的占调查总人数18%。
在安全习惯方面:
有时在校园内追逐打玩的占到了调查总人数66%,没有的占调查总人数%。
不难看出,我校学生在道德品质,学生学习习惯,学生生活习惯,学生安全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急需解决。
四、问题及现象产生的根源
通过调查发现,造成学生行为习惯不良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家庭原因
(1)父母长期在外不在孩子的身边,很多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长期形成的隔代教育使得很多孩子思想偏激,行为孤僻,很多坏习惯难以纠正。
(2)家长在部分行为习惯上没有起到真正的示范性。很多家长自身受到的教育有限,文化水平不高,平时在教育孩子的时后不注重方式方法,有的家长不是拳打就是脚踢,或者一顿臭骂,喜欢采用粗暴的方法。孩子长期在这样的家庭教育模式下,性格也就受到影响,其行为习惯就自然有点差。
2、学校原因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更多的是注重是学生的文化成绩,轻德育,应试教育在学生的心中也占据乐一席之地。传统的行为习惯在学校,教师,学生心中有时候已经淡忘。
(2)行为习惯教育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
学校,教师在对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大多数时候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没有作针对性的训练,更缺少对学生言行的监督,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大环境。
3、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
和谐健康的外部环境对于小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古语有云:“学坏三天,学好三年。”不良影视作品、书籍、网络无疑对自控力差的青少年学生产生诱惑和影响,致使学生许多不良习惯很快形成,在学生中蔓延。
五、对策
1、学习
要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首先得让学生了解良好行为习惯的相关知识,具体包含哪些方面。学生不仅要对所学知识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要做到熟记于心。
学校将通过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黑板报等活动对良好行为习惯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各班以班队活动、晨会活动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小学生礼仪常规》。各中队也可以通过各班班训、主题班会的形式展开对良好行为习惯。
同时,还可以创建各中队特有的口号。如“关注自己一言一行,创建你我美好家园”、“让健康与我们相随让安全与我们相伴让文明与我们相拥”、“安全——唱响生命之歌文明——点燃心灵之窗”。
2、引导
教师的行为是学生的一面镜子,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高为师,行为世范”。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之前,教师自己应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其目的是通过教师的言行去感染、熏陶学生。同时,学校或班级里有在行为习惯方面表现特别好的学生之间,设立并评选“行为标兵、节约标兵、文明之星等。一方面,是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一种肯定;另一方面,又能激励表现较差的那部分学生奋进。
3、训练
从某种角度上说:“小学生的非智因素还不稳定,具有反复性。所以对于他们的养成习惯需要进一步改进,如您好、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的使用;文明就餐秩序、勤俭节约以及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等行为要采取常抓不懈,反复抓,抓反复,激发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愿望。只这个环节,我们将对养成教育的相关知识进行知识问答比赛,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另外,教师创设情景,进行现场模拟。反复模拟,反复训练,使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自身需要,真正地形成稳定的习惯。
4、监督
养成教育的内涵是要通过训练活动,使学生言行“规范化,标准化”。它不应仅仅停留在对各种规章制度,规则的制度与宣传上,也不应停留在一两次活动上,重要的是贯彻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当中。因为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也并不是短时间能奏效的。人都有惰性,学生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难免的,在这种情况下,
施以必要的外力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守规范的情况,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最关键的因素。所以,使学生最终达到“养成”目标的手段,就是长期的检查与督促。
学校结合实际,建立了一整套有自己特色的检查制度,形成了两个监督小组——行政监督小组、群众监督小组。
(1)“行政监督小组”是由值周行政→值周教师→大队部→值周学生”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层层检查,逐级落实。值周教师每天提前上岗巡查学生的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值周班早、中入学,中午、下午放学时执勤,课间在校园巡视,检查学生的违纪现象,检查卫生区卫生、楼道、教室、宿舍的卫生情况以及课间纪律等。检查时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规范实施细则,决不迁就,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结果每天一反馈,每周一公示。
(2)“群众监督小组”及学生间互相监督。做到处处有人监督,人人都被监督,时时有监督,事事有监督。让学生不能有侥幸与松懈心理,久而久之,才能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养成教育落到实处,也将大大提高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性。
5、展示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进行展示。以了解学生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态度及成效。在此,我们主要分为三种展示模式。
(1)班内展示
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与对学生的评价挂钩,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养成教育得到广大学生的支持。在养成教育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奖励优秀个人,激励后进。
(2)校内展示
各班进行日常行为评比,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调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积极性,也使落后者有了压力,而且变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
(3)常规展示
全体学生都以良好的行为习惯迎接外来人员,向外来人员展示。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分析报告 3
一、调查目的
行为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的目的是教会学生做人。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为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细节之中,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道德水平。我小组于20xx年9月对本班学生及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针对问卷调查结果和课内外学生养成教育实际表现,进一步分析学生在养成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本班学生的常规工作制度,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加强,训练、教育能使学生养成一定的良好习惯,让他们能更好的适应社会,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蓝田县特殊教育学校一年级二班学生及学生家长,共发放调查问卷16份,回收16份,回收率100%。我们对所有的问卷进行分析。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养成教育调查问卷,分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和家长调查问卷两部分。
三、调查结果:
(一)学生在校行为、学习习惯
(1)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独立完成 6人; 需父母提醒督催2人;
(2)能主动与别人打招呼,交流使用礼貌用语5人,不主动与别人问好的3人。
(3)自主准备学习用品:主动准备2人; 靠别人提醒帮助6人。
(4)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积极主动5人 ; 需要老师点名提醒3人
(5)遵守时间按时上、下学:能够遵守时间按时上、下学 6人; 偶尔迟到校2人。
(6)学习时候是否有注意力不集中:有时候有5人; 没有3人。
(7)公共卫生:有爱护公共卫生的意识2人;有时候不能坚持6人。
(8)交通安全:有遵守交通规则意识2人;需要家长帮助6人。
(9)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1人,需要家长提醒帮助7人。
(二)家长对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认识、态度、方法
(1)认为孩子学习非常重要的6人,认为孩子的行为习惯重要的2人。
(2)在家里,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2人,替孩子去做6人
(3)家长是否提醒孩子要与别人主动打招呼?经常提醒的家长3人,不太注意教育的有5人。
(4)是否能经常提醒孩子注意个人卫生?不能的有5人,能主动提醒的有3人。
(5)能否提醒孩子按照正确的姿势读书、写字?不提醒的家长有5人,提醒的家长有3人。
(6)什么事都替孩子去做,不注意教育孩子的5人,教育的3人。
(7)对孩子在校的表现:不太过问的6人;非常了解2人。 。
四、问题分析与思考:
(一)总体分析:
1、从调查的情况看,我班学生很多方面的习惯良好,比如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经常使用礼貌用语、遵守作息时间、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等方面较令人满意,但在爱护公共卫生,个人卫生、交通意识等方面还较欠缺。不能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依赖家长和老师、从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我们抓行为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
2、从调查情况看,我班学生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较关心,对教育非常重视,但对孩子心理健康,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方面较为忽视,总是大包大揽,缺乏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
(二)调查对我们的启示:
(1大部分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能坚持使用礼貌用语,说明在文明礼貌方面多数同学做得好,但部分同学使用礼貌用语坚持不够好;有部分学生与别人交流偶尔使用礼貌用语,在课后和校外却不能做到使用礼貌用语。这与个别学生的家庭环境有关系。
(2)学生保持公共卫生方面较被动,这说明我们的工作做的还不到位,今后卫生宣传的力度应再加强,引起足够的重视。
(3)学生在遵守交通规则方面做得不够,因为学生自身缺乏一定的能力,需要家长随时随地的提醒,但家长又不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即使老师在学校提醒交通规则,但没有实效。这是个值得重视的事情,急需加强交通安全意识。
(4)学生要在别人提醒下才能帮助别人,这说明学生的自觉意识还比较单薄,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加强。
(5)能积极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达到多数,但少数学生的作业习惯有待改进。
(6)学生的写字姿势不容乐观,有半数学生需要别人提醒才能注意写字的姿势,这要引起教师的注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写字姿势的正确,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
五、采取对策:
1、制定本班学生常规工作制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2、积极开展常规教育活动,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强化道德认识,为学会做人做事打好基础。
3、教师身先士卒做表率,通过耳濡目染,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
4、家校结合,形成合力。每周召开一次家长会,家长们把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及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做法进行交流,创造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做到在校在家一个样,促进行为习惯的内化,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保持教育连续性,提高教育实效性。并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以指正、改进。
5、及时表扬进步大的学生,批评不良现象。督促落后同学进行改进,找出养成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班级工作。
6、教师制定目标要切合实际,步子要小,目标要明确,让学生能通过努力,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成,树立自信心,采用鼓励评价,增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7、教室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及时纠正不良行为,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8、加强家庭教育力度。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至关重要。父母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当,以打代教,或放任不管,对学生管教不严,娇生惯养,甚至溺爱、姑息迁就,学生初期体现的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及时纠正。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习惯造成不良影响,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指导他们正确、科学的教育方式。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分析报告 4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状况,为课题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我们于20xx年11月,对本校学生进行了“文明行为习惯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一、学生基本情况
全校有学生137人,其中一年级30人,二年级34人,三年级38人,四年级35人。
二、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现状
(一)通过问卷法调查得知以下情况:
1、 品德行为状况:捡到东西 A主动交给老师(65%) B交给家长的
(7%)C自己留着的(27%)。
2、同学间发生矛盾:A能主动谦让的(67%) B要争个高低的(23%) C出手打人的(9%)。
3、做错事后:A主动承认的(70%) B经教育才肯承认的(24%) C不承认的(5%)。
4、遇到他人有困难:A主动帮助的(53%)B有时帮助的(16%) C干脆不帮助的(30%)。
可以看出,有65%的同学拾到东西能主动交给老师,这说明大不分同学比较诚实。但有29。9%的同学做错了事不承认或经教育方可承认;有46。8%的同学遇到有困难的不能主动帮助;有32。7%的同学与他人发生冲突不能主动退让。高年级的`同学被动性强。
(二)文明行为状况;
1、见到老师问候:A能主动问好的(65%) B被动问好的(18%) C不打招呼的(16%)。
2、使用礼貌用语:A常使用礼貌用语的(39%) B偶尔使用的(53%) C从不使用的(7%)。
可以看出,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的有65%;与他人交流常使用礼貌用语的'有39%。由此可见大部分同学还是懂礼貌的,也有的同学不能坚持地做下去,常出现反复。
(三)卫生行为状况;
1、饭前洗手:A洗手(33%) B有时洗 (44%)C不洗22%)。
2、发现纸屑:A拾起来(40%) B有时拾起(32%) C装做没看见(27%)
3、刷 牙:A每天都刷的(47%) B有时刷的(37%) C不刷的(15%)
可以看出,饭前洗手的有33%;发现地面有脏物能赶快拾起的有40%;每天能坚持刷牙的有47%。学生的卫生行为习惯还有待于我们去努力。
三、问题的成因:
学校地处偏远农村,经济条件落后。留守儿童多,因而有的学生性格和行为上出现偏差,尤其在行为习惯方面。主要有:时间观念淡漠,随意性大;纪律观念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弱;不爱学习;缺少礼貌,卫生习惯差。以致学生学习成绩差,学校教学质量不好;学生有违规现象,学校教学秩序受影响。
有的家长则是过分溺爱,忽视了孩子精神上的需求,使孩子在生活中逐步养成了依赖、自卑、任性、唯我独尊等不良心理,随之而来的不文明行为习惯显呈现在他人面前。给学校教育带来负面影响,更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应对策略
1、学校要把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议事日程。从小事抓起,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2、开展好“五好”活动,培养学生读书、写字、劳动的好习惯。
3、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的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4、用《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对学生学习、生活、礼仪等方面明确行为规则,对学生进行实施规范的约束。
5、树立师生形象,感染和影响学生。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分析报告 5
一、问题的提出
搜索“行为习惯”,百度百科中给出的定义是:“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有着如下特点:
1、习惯是自动化的行为方式;
2、习惯是在一定时间内养成的,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
3、习惯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和情感的内容;
4、习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由此习惯可能起到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按照社会公德去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关系的行为,是必须遵守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是作为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一个公民最低的行为准则,更是一个人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各个学校都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把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活动作为德育的抓手之一,把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方法和途径作为教育的课题之一。
我校以《“经典诵读写”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为课题,旨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践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经典诵读和书写活动,体验中华经典诗文蕴含的美好的情感、立身行事的准则,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为了较准确的.了解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为该课题研究提供一定的支持,为学生养成教育寻求合适的途径和方法,特进行我校学生行为习惯现状的调查。
二、研究的方法
1、调查的时间、对象与范围
时间:20xx年10月
对象及范围:在四至五年级20个班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级共134名学生、134名家长。
2、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家长问卷、学生问卷
访谈法:家长座谈会
3、调查的内容
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懂得感恩的习惯、学习习惯、勤俭节约习惯、诚实守信习惯等因素。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一)文明礼仪习惯和意识初步形成
公民的文明守礼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要求和谐文明的精神生活环境。每个公民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正是营造了这种和谐生活环境。
在本次的调查中,75%左右的学生在生活中能使用文明用语,并且主动和老师打招呼;90%以上的学生能够遵守交通规则、反感口出脏话等。特别是在文明有礼意识方面,94%的学生认为:勤劳、善良、诚信、知礼、守纪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品德,99%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培养孩子的文明礼仪习惯(具体见附表一)等。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初具文明礼仪习惯、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的思维和意识也正在建立。当然,还有30%的学生在课间追逐打闹,35%的学生有时在桌椅上乱写乱画,21%的学生有时乱扔垃圾,等等,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和学生当前的身处的社会环境有关:许多独生子女在家娇惯、做事随性。所以,文明礼仪习惯虽然被大多数家长和学生认同,但我们还要看到不少学生行为中的痼疾,以有效的活动改善部分不良行为,以营造更和谐的文明氛围。
(二)学会感恩应落实在行动上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享用父母给予的一切是那样的自然、合理,是否想到回报、是否体谅家长的辛苦和困难可能就需要提醒和感悟的过程。懂得感恩、学会感恩不仅是小学生要养成的行为习惯,也应是每个公民该有的品行。
本次问卷调查显示:60%的学生表示孝敬父母,51%的学生经常向长辈们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56%的学生经常帮爸爸妈妈做事等,98%的家长也认为孩子从没因某种原因嫌弃父母。这些数据显示我们的大多数学生传承了中华民族孝敬父母和长辈的美德,对父母的教养之恩心有体悟。同时我们也要看到:18%的孩子对父母或长辈说的话不冷不热,44%的孩子认为孝敬父母不够,15%的孩子不知父母的生日等,这些现象表明学生还有许多学生对父母的教养之恩缺少感激,更少有回赠的行动。如57%孩子只对父母偶尔说过“我爱你”“您辛苦了”之类的话,30%孩子在一家人一起吃饭时,只管自己,不顾别人,等等。所以,要学会感恩,哪怕是一句问候、一时聆听、一个动作都是对父母的莫大安慰。
另外,本次调查显示:58%家长认为孩子缺乏感恩意识,最原因是家庭教育,70%学生表示平时有了大家都喜欢吃的东西时,父母都是让他们先吃,而不是让长辈,可见家庭教育是学生学会感恩的关键。
(三)良好的成绩不等于良好的学习习惯
现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都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在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好的学习环境。在这种优裕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们的知识面广阔,文化课成绩总体提高。这种较高分数的文化课成绩是否表示现在的学生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调查显示:36%的学生表示早晨到校后,不能自觉早读,25%的学生只是有时能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书桌,22%学生有时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40%学生有时能在课堂上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等等。29%家长认为孩子每天晚上整理书包时,需要父母提醒。这些表明很多学生不仅在生活上依赖父母和长辈,学习上也不能独立完成学业,更不用说勤学善思的良好学习习惯了。
(四)勤俭节约习惯应注入时代的内涵
物质生活提高可能使许多人忘了勤俭节约的传统家训,更不用说小学生了,他们面对琳琅满目的物品总是难以自持。对现在的小学生来说,勤俭节约习惯的培养从爱惜物品、热心公益、环保等方面入手可能更符合现实。
调查显示:94%的家长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也要节约,90%以上的家长支持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支持孩子参加学校打扫卫生;而80%的学生零花钱都用在购买学习用品,95%的学生学习用品坏了才更换,56%学生能够把平时购物使用的塑料袋留下备用,等等。这些数据显示我校大多数学生已初具有环保节约的意识和习惯,绝大多数家长也十分注重孩子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而将这种良好习惯推广乃至升华,在社会公益方面多多尝试和涉足可能也是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课题。
(五)诚实守信教育应树立成长典范
文明社会的交往越来越关注人们的诚信度,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也为一个人发展搭建进步的阶梯。童言无欺,孩子最初都是诚信的模板,能否保持纯真,后天的环境非常重要。
调查显示:我校80%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有较高的诚信度,93%的学生捡到东西会交还失主或交公,91%的学生认为好朋友犯了错误,老师调查时会如实说出,等等。这些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诚实守信。但是调查中还发现:30%孩子认为父母答应你的事基本能做到,60%孩子认为父母答应的事大部分能做到,40%孩子会因做了错事怕父母责备而有时撒谎,56%的家长有时翻看孩子的日记、书包,等等。这些数据说明父母相信孩子、正确对待孩子的错误是孩子摒弃谎言、言行一致的先决条件,而父母和长辈树立的诚信模范更是孩子诚信的航标。
四、总结反思
归纳以上分析及调查的实际环境,笔者认为,本次调查是我校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懂得感恩的习惯、学习习惯、勤俭节约习惯、诚实守信习惯等方面较为真实的现状。因学生问卷在班里填写,是否有些学生因其他因素没有如实填写也需考虑。作为课题《“经典诵读写”与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的一个支持,我们还要关注本次调查中一些这样的数据,如:20%学生在家里或学校很少或不读课外书,37%的家长每学期为孩子买0―2本课外书,只有15%的家长为孩子买我国古代经典,等等。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分析报告】相关文章: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01-29
药品不良反应调研报告07-13
不良事件报告管理制度05-09
不良反应自查报告03-21
不良事件报告及管理制度05-11
学生行为习惯调查报告04-25
幼儿园不良书籍排查报告11-29
试卷分析报告02-24
仓库分析报告03-29
投资分析报告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