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农民培训工作考察报告范文
为汲取周边地区农民培训工作的先进经验,为我县进一步做好农民培训工作提供借鉴, 年2月26日-28日,县委办副主任、县农办主任带领农办、财政、人劳及各定点培训学校负责人一行13人,赴市区、县,市县等地考察学习农民培训工作,重点考察农民培训规范化建设、资金管理机制及工作措施等。
根据安排,我们先后考察了市区镇农技站、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县新型农民培训学校和市县西造纸中专等培训基地。同时,听取了各地农民培训工作的经验介绍,我们对、等地的农民培训的创新与特色有了一个较完整、较深刻的认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区、县及县农民培训基本情况
1、区农民培训基本情况。市区位于省西南部,是市政府驻地。全区总人口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3万人。耕地面积16.98万亩,人均耕地0.67亩。去年,全区全年农业总产值16.3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6402元。该区从年开始实施农民培训工程,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完善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模式等举措,农村劳动力素质及农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该区外出人口从年的4.6万人增加到年的5.96万人,劳务收入从年的1.62亿元增加到年的3.21亿元,年平均递增18个百分点以上,农民培训工程在该区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县农民培训基本情况。市县地处西南山区,是一个欠发达的山区县。全县总人口10.8万人,农村劳动力5.87万人。支柱产业是木制玩具和香菇种植。该县年以来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培训重点以结合当地香菇产业,推广香菇种植为主。他们在培训过程中实行了“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制定实施培训规划、统一培训教材、统一培训师资、统一资金管理”的“五统一”战略,有效地克服了分散培训、重复培训、低效能培训等弊病。该县精心打造的“师傅”培训品牌已闻名大江南北。
3、县农民培训基本情况。市县地处省中西部,全县总人口41万人,农业人口36.4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89.02%。该县将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工程”来抓,方法到位,措施有力。该县着力培育的“保姆”,也是“保姆”的发源地,已成为全省知名的劳务品牌,为促进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考察情况
1、认识深刻。考察始末,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市区、县及市县等地的党委政府,对农民培训思想认识非常到位,主要认识有三点:一是他们认为农民培训将使农民在有其田、有其权的基础上有其能,农民素质培训将是解放50多年来中国农民第三次生产力的解放;二是加强农民培训工作的力度和投入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息息相关;三是落实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及牢固的群众观的具体行动。因此农民培训在、不仅是一项经济工作、社会工作,而且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作和政治任务。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广泛动员下,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农民培训,使这种深刻认识化为现实力量。
2、领导重视。各地均建立了由农办、人劳、财政、农业、教育、经贸、妇联、团委等组成的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农办设立办公室,机构健全,发挥作用明显。两地党委政府参与农民培训工作的热情十分高涨。市的“市委书记推销保姆”故事尽人皆知,当地政府官员、百姓至今仍津津乐道。市县从年起,每年都召开关于农民培训工作的专题总结表彰会议。今年县委县政府对农民培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化宣传、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提升档次。市县党委政府对农民培训也同样非常重视,最有效的举措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整合培训资源。由县委县政府牵头,对全县各部门涉及培训项目进行了有效整合,所有培训项目、培训资金由县农培办统一管理,该县农培办目前专职人员5人,由原农业局党委书记全面负责这项工作。通过资源整合,管理更加到位,资金效益更加显著。另一方面是强化责任考核。在全县各乡镇配备了专职分管领导及专职工作人员,人数在1-3人不等。他们每年年初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分解到各培训学校和乡镇,并列入对乡镇的目标责任制考核。根据培训进展情况,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和通报,对位列末三位的乡镇予以扣分,以此推动这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3、措施有力。两地农民培训重点突出、形式多样、措施有力。主要表现在:一是针对性强。市县充分结合当地香菇支柱产业,精心打造“师傅”品牌。目前该县经认定的“师傅”已达500多人,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市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调查,调查分年龄、特长、文化结构、就业状况、培训意向等。在摸清全县农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该县根据自发形成的专业村现状,加以引导、培训,提升技能,培育了多个专业村,如打井专业村、水电安装专业村等。个别农民通过培训当上了创业老板,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已为数不少。二是善于创新。市县紧紧围绕县域农业主导产业,在全县范围开展了“笋竹知识农民读书竞赛活动”,不仅使参与读书活动的2000多名种竹大户学到了较为系统的笋竹两用林栽培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由此在农村大地营造了一种农民主动求知识、自觉学技术的良好氛围,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该县拥有竹林40万亩,竹区农民人均年收入6210元,其中,竹业收入占80%,以笋竹加工为主的规模企业和专业乡镇、村发展势头迅猛,是全国闻名的水煮笋和竹板材加工的集散地,去年被评为全国30个“中国竹子之乡”之一,排名全国第六位。开展“笋竹知识农民读书竞赛活动”,前后历时三个月,通过编写知识读本、开展宣传发动、干部送书到户、农民在家自学、集中辅导培训、书面知识测试、组织知识竞赛等环节,可谓全民发动、声势浩大。值得一提的是,这项工作得到了当地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全县统一竞赛当,县委书记亲临现场进行监考,进一步鼓舞了农民参与培训的热情,也在当地掀起了新一轮的培训高潮。三是管理严格。农民培训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尤其是培训班管理责任重、难度大。、两地也在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方法。市区着重开展培训机构培训能力的调查,重点调查培训师资、场地、专业设置等,在此基础上,综合确定培训学校。同时,他们发动财政、人劳等部门参与培训班的抽查、暗访等工作,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此外,该区培训牵头部门每年年初与各培训学校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各培训学校按责任书开展培训。责任书规定对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或虽完成目标任务但培训质量达不到要求、帐建立不完整的,在扣除培训经费的同时取消下年度培训资格,真正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位。市县为了加强对培训资金的管理,推行培训券制度,农民根据意愿领取培训券,培训结束后,由培训学校上报县素质工程综合办审核,确认后予以补助。
三、启示与建议
通过考察,我们深受启发,作为欠发达山区,自始至终要重视农民培训工作。首先,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重视农民培训,这是推动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其次,各级部门要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共同推进这项工作;第三,要进一步完善以政府财投入为主的激励性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这是农民培训扎实开展的重要保障。我们认为县应当从上述三方面进一步加强我县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以适应我县新农村建设的迅速发展。为此,我们建议:
1、整合各级资源。建议将全县各级部门涉及培训项目进行整合,资金纳入农民素质培训范畴,由县农培办统一管理,减少重复培训、经费重复支出等,扭转各类培训多头管理的局面。
2、加强工作力量。目前,县农培办设在县农办,挂靠经济发展科,人员编制紧缺。而农民培训工作,涉及学员审核、日常管理、考试考核鉴定等,年培训班次在100期以上,工作量非常大,由于精力有限,管理难以保证到位。建议建立农民教育培训管理中心,管理中心设县农办或县人劳局,落实人员编制,具体负责农民培训的实施和对各类培训基地的认定、培育、日常管理、监督等工作。
3、加大财政投入。县财政年安排160万元农民培训经费,年预算不足年的一半,培训经费相对不足。同时,县财政未安排农民培训工作经费,对正常开展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建议县里每年安排培训经费不少于150万元,并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确保这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4、强化培训管理。一是建立健全培训管理机制,制订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对象,按照“提高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减少农民”的总体要求,采取“实用化、小班化、订单化”的做法。二是严格培训考核机制,对有培训任务的部门,实行年度工作目标考核。通过对培训学员基本信息、培训考试、培训满意程度和就业意向的检查考核,确保农民培训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资源共享、系统开放、形象直观、内容丰富的优势,逐步形成课堂教育、实践教育和网络教育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培训体系。
【农民培训工作考察报告】相关文章:
农民培训工作总结03-10
农民培训的工作简报07-08
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总结11-19
农民培训工作总结推荐01-14
农民工培训工作总结03-05
农民工培训工作总结02-15
农民工培训工作汇报08-11
农民工培训工作总结优秀03-08
农民工培训工作总结通用05-05
农民工培训工作总结精彩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