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

课堂管理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时间:2022-10-08 18:12:06 本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课堂管理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课堂管理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课堂管理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课堂管理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课堂管理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1】

  摘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项长期的研究课题。

  课堂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

  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更多的有赖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

  本文就简要分析了制约师生关系的因素以及课堂管理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关键词:课堂管理;和谐师生;构建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内涵

  所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进行交互活动而产生的平等的、民主的关系,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发展、变化着,它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关系极大。

  1.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上教师把学生看成是真正作用上的“人”,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没有高低和尊卑之分。

  2.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体现为课堂上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和生命的价值,通过这种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使学生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得到逐步的确立。

  3.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精神的自主、人格的独立。

  二、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制约因素

  2.1在教学成绩这座大山的重压下,教师和学生都为“成绩”疲于奔命。

  不合实际的高要求,超负荷的作业量使得部分学生、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2.2网络媒体大众化,学生上网获取信息甚至比老师多,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信息量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对教师的“知识”满意度降低。

  2.3以考试分数为唯一的评价方式仍根深蒂固,而学生的特长、个性被严重埋没或被严重忽视,成绩差的学生长期得不到老师肯定,师生关系疏远。

  三、课堂管理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愉悦的课堂生活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影响着课堂发展和生长的人际关系,而这种人际关系在课堂管理中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在课堂管理中应构建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包括以下几方面。

  3.1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

  植物需要土壤、水和阳光才能生长,对于人来说,同样有生长的需求,理解和满足学生的基本要求,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当代心理学和教育学对学生的(包括人的)需要进行了解释与分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了人的需要由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构成。

  库柏史密斯(Coopersmith,S.)认为,学生要保持高度自尊,就必须体验到器重感、胜任感和权力感,其中器重感是个人从真诚的相互关心的双向关系中获得的一种受到重视的感觉,胜任感是个人觉得自己完成某种社会任务或比同龄人做得更出色的感觉,权力感是自己制约环境的能力感觉。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作为学生生活的场所,学生不仅要在其中学习,而且需要在课堂上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知识,而且需要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教师要满足学生的所有需求是不可能的,只能从学生的基本需求出发。

  3.2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新的课堂管理理念鼓励学生作为课堂管理的主体参与课堂管理,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和愉悦。

  这就需要教师把握好权力的度,一方面充分运用自己的权力确定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规范并严格要求学生遵照执行;另一方面注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管理中来,使学生有积极的行为方式,协助教师解决课堂上存在的理由。

  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教师的民主程度;二是课堂管理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能力水平。

  因此,教师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管理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使学生对于课堂管理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的能力,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在课堂管理实践中锻炼自己。

  同时,在确定课堂管理的任务时要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

  3.3推动师生沟通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重在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

  沟通是一种交换信息的过程,人们通过沟通可以相互了解,求得共识,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师生沟通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信息交流达到相互理解的目的。

  “教师只要懂得如何去与学生沟通,懂得如何去满足学生的需要,并引导学生懂得如何来满足教师的需要,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尊重,彼此接纳、理解的关系,那么,任何教育活动都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并接受。反之,在师生关系中,如果学生觉得自己无能、自卑,觉得被同学奚落,觉得自己不被信任,不被理解,那么无论他平时多么喜欢这门课程,也不会产生学习的热情,更不会对学校产生好感。”(1)倾听。

  教师的倾听能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理解,觉得自己有价值。

  倾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解决理由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具有自信的心理品质。

  如果教师只是居高临下地说教、劝告、批评学生,学生就不会对教师知无不言。

  (2)教师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是人,有自己的情感,当课堂管理出现理由时,教师应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以及对学生的反应,提出自己的要求,避开使用侮辱和贬低学生的语句。

  (3)理解。

  沟通的目的是使师生达成相互的理解。

  学生在心烦意乱、情绪不佳时需要教师的理解,这种理解表现为需要向教师倾诉,允许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受。

  这实际给了学生通过谈话来调整自我的机会,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能接受他们,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情感,更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

  四、结语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滋润着课堂,提高了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使学生拥有愉悦的课堂生活,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今后还应不断实践和总结,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将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能量,推动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7(9)[2] Jones,V.F & Jones,L.S.全面课堂管理:创建一个共同的班集体.方彤等译.北京:中国轻工出版社,2002.

  [3] 刘家访.有效课堂管理行为.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

  [4] 唐思群.师生沟通的艺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广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体系【2】

  【摘 要】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高校需明确面向东盟的物流管理中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为广西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提供人才支持。

  【关键词】广西高校 物流管理 本科 教学体系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自由贸易区,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突破四千亿美元。

  广西是中国大陆通往东盟的桥头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为广西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契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推动广西物流业的发展,同时也对广西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广西政府这几年在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物流园区等物流硬件设施的建设上不断地加大投资,物流硬件平台已初具规模,目前急需解决的是物流人才方面的软件配备。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重要基地和主要载体,其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

  如何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特点,为当地培养面向东盟的中高级国际物流人才成为广西高校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相关研究述评

  (一)学术界对广西物流人才培养的研究综述

  1.广西物流人才需求分析的研究。

  王珍莲、莫柏预对广西的物流人才需求进行分析,认为具有计算机及网络专业知识,熟悉国际物流惯例的国际物流人才比较缺乏;杨怀珍等通过实地访谈、网上问卷调查与电话咨询的形式进行了调研,得出广西物流人才需求集中于基层岗位的结论,而且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存在偏差。

  2.广西北部湾港口物流人才培养研究。

  朱芳阳从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人才需求出发,以钦州学院为例对如何培养服务于北部湾经济区的物流人才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邓焱等对北部湾港口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时间分配模式、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论述;杨军,赵继新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优化、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校企合作等方面对基于北部湾经济建设的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林君暖对工学结合、订单式、“2+1”式等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

  3.广西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兰必近从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内容选取、业务岗位技能、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角度提出构建国际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路;岑丽阳提出要建立多层次的学历教育培养体系、共建“开放+实训”物流实验中心、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构建国际物流实训基地和师资培养的平台、国际双向交叉培养中国—东盟国际物流人才;韦克俭等围绕专业优化知识与技能结构,对如何培养物流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进行探讨;王景敏提出构建地方高校“工学结合”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实现学生、企业、高校三方共赢。

  4.广西高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韦克俭指出东盟多数国家以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必须抓好物流专业学生英语的学习;韦克俭提出开设保税物流、世界物流地理实务等课程,以满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5.师资队伍建设及物流人才评价研究。

  朱莹对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需要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探讨;潘文昊提出构建面向东盟的物流人才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相关研究评价

  学术界对广西物流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才需求分析、港口物流人才培养、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及物流人才评价等方面,并有了一定深度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学术界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环境下广西高校如何培养合格物流人才的研究较少,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广西物流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研究。

  本文首先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广西物流人才需求及广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教学体系目前状况进行分析,然后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体系进行了探讨。

  二、广西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一)广西物流人才需求抽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了解和分析广西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状况,本课题组从2012年6月至2012年10月对广西北部湾地区物流人才需求目前状况开展了实地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通过向广西北部湾的防城港、钦州港、北海、凭祥等地物流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发放并收回了有效调查问卷表151份。

  本次调查的仓储企业45家,生产制造企业23家,货代企业20家,运输配送企业46家,贸易企业12家,快递企业5家。

  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物流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基本素质,物流人才各层次的需求和英语水平的要求等。

  (二)广西物流人才需求抽样调查结果统计

  1.企业对物流人才学历的要求。

  在所抽样调查的企业中,对中专和技校的物流毕业生需求为21%;对大专学历的物流人才需求最高,占41%;对本科学历的物流人才需求占26%;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端物流人才需求较低,仅为12%。

  2.企业对物流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

  在调研的企业中,企业要求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及计算机知识以外,有91家企业要求物流人员熟悉东盟国际物流的运作规则和惯例;96家企业要求物流人员熟悉东盟国家的政策和法规;102家企业要求掌握英语,能够用英语填写报检、报关及其他物流单据;86家企业希望物流人员掌握东盟国家的语言,与东盟国家企业的业务员能够熟练沟通交流。

  3.广西企业对物流人才能力的要求。

  大部分企业对物流人才要求有团队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备物流战略、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业务模式等方面的规划与设计能力。

  三、广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教学体系理由分析目前广西有广西财经学院、广西民族大学、钦州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桂林理工大学等高校开设了全日制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根据本课题组调研,普遍存在如下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没有针对东盟物流需求等理由。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广西大部分院校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计划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专业的目标定位和专业特色不明确,各校对培养什么样的物流管理人才表述笼统。

  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物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坚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基础,掌握物流管理的理论、策略与技术,熟悉物流业务工作流程,具有物流组织管理和物流市场开拓能力,能初步设计、分析、优化和组织实施物流方案的物流管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笔者认为该培养目标没有体现区域特色,没有体现出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二)课程设置需进一步完善

  1.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

  有些高校在开设物流本科专业课程时根据本校或本系教师能上什么课程才开设什么课程,存在因教师开设课程的现象,本来需要开设物流法规,由于教师对该课程不熟悉,就改为经济法,当然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课程教学大纲不完善,教师选择教材比较随意,造成不同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交叉性,如开设采购管理课程,有些教师订购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教材与供应链管理的内容有交叉;课程的时间安排上没有考虑其他课程的同步性,如出现微观经济学与高等数学上册同时开课的情况,由于学生还没有必要的高等数学基础,听微观经济学很是吃力,使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

  2.课程设置没有实现模块化。

  广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设置课程主要有物流导论、仓储与配送管理、运输管理、运筹学、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物流英语等课程。

  开设课程较多,有些课程学生毕业后基本上用不到,对毕业后职业岗位所需的合理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没有强化,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如海商法课程对学生来说很难学,但如果学生毕业后不是去港口工作,而是去了制造企业,笔者认为学生在校完全没必要学习该门课程。

  3.课程设置没有体现区域特色。

  有些学校在做人才培养方案时主要参考一些国内知名高校的课程设置,很多课程设置模仿国内重点院校,结果课程设置趋同,没有体现本校的特色,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广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怎么样体现自己的特色,如何更好地为当地培养更合适的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要有体现。

  (三)实践教学环节明显不足

  广西高校物流本科专业教育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足,虽然设置了实践教学内容,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其理由主要有学校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校内实训硬件设施;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没有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去企业实训基本上是参观学习,只是看看企业的仓库、货架等;部分教师没有真正重视实践教学,认为实践教学对学生作用不大。

  四、广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教学体系构建

  (一)明确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管理中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

  广西高校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物流管理中高级人才,具体培养要求如下。

  1.了解东盟风俗、习惯、文化、信仰、物产、资源、经济、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等。

  2.熟悉东盟港口、口岸和重要物流节点城市。

  3.熟悉东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线路,掌握我国到东盟国家的主要多式联运线路。

  4.熟悉货物出口东盟报检、报关、贸易单证制作流程。

  5.熟悉东盟物流惯例及东盟贸易相关政策法规。

  6.掌握先进物流信息技术,能够熟练掌握如条码技术、GPS、ERP等物流软件。

  7.能够熟练利用英语填写如订舱单、装箱单、到货通知单、报检报关单等。

  8.掌握运输、包装、仓储、配送等物流基本业务技能。

  (二)面向东盟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面向东盟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参见图1。

  1.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可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管理学和会计学,专业基础课的开设目的是打下良好的经济管理基础,管理者在做物流决策时,不仅要能够定性分析有时还需要适当进行定量的分析,管理者还需能够看得懂基本的财务报表。

  2.专业必修课。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必修课可以开设仓储与配送管理、采购管理、物流企业管理、物流运筹学、库存管理、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运输管理、国际物流、集装箱运输实务、供应链管理等课程,通过专业必修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物流专业基础。

  3.专业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主要是在大学三年级才开设,目的是使学生在物流某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学习,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分为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国际物流三个模块。

  第三方物流模块:第三方物流管理、冷链物流、物流运输包装、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企业物流模块:运营管理、物流成本管理、商品学、电子商务;国际物流模块:海商法、报关与报检实务、国际货运代理、进出口业务与单证、国际结算。

  具体见图2。

  4.任意选修课。

  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任意选修课开设物流专业英语、东盟国家社会与文化、越南语、东盟地理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发展进行选修。

  (三)强化实践教学

  实践性教学是物流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途径,所以学校领导、专任教师和学生必须重视物流实践教学,形成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见图3。

  1.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

  申请国家财政资金建设校内实训室,购买必要的托盘、手推车、叉车、堆垛机、输送链、条码打印机、条码识读器、条码检测仪、物流周转箱、各种类型货架、自动打包机等物流设备,通过校内物流实训使学生对物流基本操作有初步的认识;购买合适的物流软件,如物流仿真软件、第三方物流模拟流程软件、进出口单证软件等,通过软件实训,使学生对物流流程有一定的认识。

  2.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除了在校内实验实训室开展实践教学外,还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现与凭祥物流园、防城港物流公司、北部湾集团、中集国际物流公司、桂中海迅物流公司、中信大锰、南宁真龙烟厂建立紧密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与企业合作开发“产学研”合作教学。

  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或者聘请企业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让学生对真实的物流业务流程有深刻的认识。

  (四)国际双向交叉培养中国—东盟国际物流人才

  广西高校可以通过与东盟国家学校建立合作关系,联合培养国际物流人才,如中国的物流本科学生一、二年级在国内学习,三年级到越南或泰国学习,四年级再回中国进行毕业设计。

  目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有越南语专业和泰国语专业都采取联合培养的方式,但是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还没有与东盟国家实行联合培养,主要理由是广西高校的物流本科学生英语或东盟语言能力不强。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在一、二年级选修越南语的方式通过语言关,然后就可以实现人才国际化联合培养。

  服务当地经济,为当地培养合格人才是高校的责任和义务。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的高校必须培养出更多的面向东盟的物流管理中高级人才,为广西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苏飞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带给广西企业的机遇与挑战[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8)

  [2]李湘.物流业发展与广西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研究[J].新西部,2011(15)

  [3]王珍莲,莫柏预.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需求的物流人才分析[J].市场论坛,2007(8)

  [4]杨怀珍,董欢欢,李雷.广西区物流人才需求与知识结构调研[J].江苏商论,2012(2)

  [5]朱芳阳.北部湾经济区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30)

  [6]邓焱,潘旭阳,黄良芳.北部湾经济区港口物流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4)

  [7]杨军,赵继新.面向北部湾经济建设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6)

  [8]林君暖.广西北部湾高职港口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企业科技与合作,2011(17)

  [9]兰必近.北部湾经济区高职国际物流人才培养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9(14)

  [10]岑丽阳.中国—东盟国际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

  [11]韦克俭,李继宏,吴砚峰,等.优化知识与技能结构,大力培养物流类实用性复合型人才[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下转第54页)

  [12]王景敏.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地方高校应用型港口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1(32)

  [13]韦克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人才培养实施的模式与倡议[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14]韦克俭.中国—东盟保税物流形式及人才培养[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15]朱莹.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需要的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深思[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5)

  [16]潘文昊.面向东盟的物流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0(4)

  [17]王珍莲.广西面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人才培养分析[J].市场论坛,2011(12)

【课堂管理中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和谐课堂构建论文10-11

和谐校园文化中构建体育文化论文10-10

浅谈企业文化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10-05

美育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中的作用论文10-11

医务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应用10-26

构建和谐家庭征文10-11

构建和谐的高校行政管理服务团队10-06

论企业管理中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10-05

研究构建和谐财政分权管理体制的对策10-07

《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理构建》读后感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