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论文

利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模式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08 06:40:53 本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利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以生物学实验室为依托、物理学专业学生为主体,对利用本科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为这一设想在更大范围内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利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模式研究论文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复合型人才;学科交叉

  社会发展使得各领域间互相融合,这就对大学毕业生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干年前强调专业对口,当前形势下越来越强调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及创新型人才。这就使得我们必须要思考在本科教学中如何能更好地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增强学生的竞争力。本科生毕业设计环节是对学生在大学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和综合检验,如何提高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并利用该环节培养出高素质的毕业生是高等教育工作者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1,2]。本科毕业设计环节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是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时期,对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意识的培养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3-5]。因此,本文对利用本科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模式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一、“学科交叉”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

  依托郑州大学离子束生物工程省重点实验室,吸收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物理专业的本科生进行“学科交叉”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探索。

  1.课题设置及学生对课题的选择。郑州大学离子束生物工程省重点实验室是隶属于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的一个省级重点科研实验室,以生物为主要研究领域,具有生物物理学硕士点,实验室老师均工作在科研第一线。本实践选取的学生主体为郑州大学物理工程学院即将进入毕业设计阶段的学生。在本科生即将进入毕业设计环节时,导师向学生公布自己的研究领域并设置本科毕业课题。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对研究领域进行选择。在选择完成后,学生和老师进行面谈,通过深入交谈,学生介绍自己的专业并说明自己的兴趣点,导师可结合课题与学生自身情况修订并最终确定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比如老师们制定的课题有“禾本科作物F-box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物理诱变手段离子束注入对番茄种子的诱变效应研究”、“小麦干旱胁迫下基因芯片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离子注入对拟南芥种子发芽过程中的刺激效应研究”等,这些课题均属于生物学科与物理学科交叉的领域,学生可利用自身的物理专业背景知识对生物学现象进行思考,因此学生们对这些课题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2.课题实施。物理专业的学生进入生物实验室,一切都是那么新鲜,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参观实验室、介绍实验设备、了解实验流程,以及通过PPT课件的讲解,让学生对生物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够清楚并避免,比如哪些试剂有毒,需要怎么正确使用,哪些设备应该怎样正确使用,试验产生的有毒废液应该怎样处理,紫外灯如何正确使用,等等。接下来进入课题调研阶段,学生通过阅读文献掌握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通过跟导师的探讨逐步明确课题目的。然后进入实验阶段,在研究生的带领和配合下,逐步地完成工作,出现问题及时与导师讨论,确保课题顺利进行。实验完成后,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学生通过对论文的撰写和试验数据的处理,掌握生物学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他们会从物理学的角度对生物学现象加以解释和理解,有时他们独到的见解会令人耳目一新。而且对于物理专业背景的学生来说,他们都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软件使用更是能做到得心应手、触类旁通。甚至他们能针对生物实验数据处理的需要,编写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使用起来更方便、有效。这一点就反映出学科交叉的优势,既能让学生有所学,又能促进学科的发展。

  3.“学科交叉”毕业设计(论文)实践的效果。物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在生物实验室开展毕业论文工作,了解了生物学发展的现状,激发了对生物学学习研究的兴趣。通过我们几年的实践观察和反馈调查(见表1),100%参与实践的学生认为学到了新知识、收获很大、拓宽了知识面,并且他们认为将来如果接触到生物学科相关工作会更有信心。有的学生后来考取了生物物理专业的研究生,有的进入了大型的生物设备公司,他们相信利用他们的物理专业背景一定可以在生物科学领域有所发展。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具优势。

  二、如何推广“学科交叉”毕业设计(论文)的思考

  郑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设置齐全,具备在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实现交叉的可行性。流程图见图1。各院系可选拔一些专业能力强并具备交叉学科背景的导师进行试行,通过讨论先设置一些容易产生交叉的课题,并由学校组织专家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审核和评估。审核通过后,选拔并组织专业基础扎实、学习兴趣强烈的学生召开开题报告会,让学生结合个人兴趣自主选择课题,并通过与导师的交流最终确定课题。经过几年的摸索形成规模后,可建立网络平台。首先,导师在网上发布交叉学科的课题名称以及详细的课题介绍,学生在网上阅读并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其次,师生通過面谈最终确定课题;最终,导师结合各自专业情况对学生进行安全性教育和必备知识的讲解。形成规模之后,每个专业可在网络上建立自己的安全教育平台和基础知识平台,学生在此平台上学习并通过测验达到合格后,才可以进入正式的课题实施阶段。接下来是通过阅读文献深入了解课题,对课题实施做到心中有数后在导师的指导以及研究生的配合下逐步完成课题。论文撰写完成后,学生通过论文答辩,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学校还可建立一个反馈平台,学生和老师可以在平台上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使体系更加高效、合理。

  三、问题与展望

  利用本科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模式涉及多学科专业背景知识,内容广泛,其优点毋庸置疑,既能有助于学科间的融合和促进,也能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但同时实施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它涉及多个院系、专业之间的互相配合、经费设置等一些具体的问题。可通过先在小范围院系内的试点,逐步积累经验,同时学校也要大力支持,提供更多的专项经费,才能让这一设想在更多专业以及全校范围内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蔡华,傅功成,程功臻.本科毕业论文在一级学科范围答辩的实践[J].大学化学,2008,23(6):7-9.

  [2]胡骞.材料学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多样化模式探讨坛[J].教育教学论,2014,(37):237-238.

  [3]渠琛玲,王金水,金华丽.食品学科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式的经验和探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0(1):65-67.

  [4]靳晓婷.电子政务概论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4(2):74-76.

  [5]金一平,吴婧姗,陈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和成功实践——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强化班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