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论文
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尚待健全
构建学校和教学单位两级评教组织,即学校行政领导、教学质量监控职能部门和督导团队评教,院系同行专家和学生评教是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普遍做法。然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经验匮乏,普遍存在评教组织职能不明甚至混淆、对评教任务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评教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从大多数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看,校级督导的主要工作仅局限于深入课堂听课,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引导和决策作用。校级督导处于全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最高层,理应从宏观上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定位和指导思想的制订以及教学单位的质量评价工作予以指导,并依据教学管理制度,从宏观上对学校教学管理的常规工作予以检查督促;以及通过专题调研,客观反映教学突出问题或重要情况,为学校重大教学决策的制订及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咨询。另一方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学生评价指标设计也存在缺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主要围绕师德师风、教师仪态、备课情况、课堂内容、课堂组织、语言表达、前沿知识介绍、对学生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展开。然而,学生由于认知和理解能力的局限,并不能对每一项指标都做出清晰准确的评价。比如,学生能够理解教师仪态、语言表达、普通话教学等评价指标,但对于课堂内容和教学组织、是否采用启发式教学、对前沿知识的介绍,以及对学生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却难以给出清晰合理的评价,这些局限决定了学生评价难以客观全面地反映整个教学过程,如果不改革评价指标体系,必然导致评价结果的偏差。
二、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新路径
(一)明确人才培养要求,革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正确与否,关系到高校整体质量工程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面向各专业对应的行业一线工作岗位群,基础扎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只有从三个方面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机制,才能实现该目标。首先,强化学科的交叉性、渗透性和课程的综合化,注重专业基础和综合素质。其次,强化能力培养,夯实实践教学和训练环节。可通过搭建课程改革平台,优化学科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加大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力度;部分课程可开展分层教学,增设学生自主学习学分;可增加选修课学分比例,灵活设置专业选修课,拓展学生学习的自主空间和选择权。第三,优化、精简理论课授课体系,依据课程基本要求,以学生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对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等实质性内容作出具体规定。
(二)强化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首要任务,这是由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决定的。因此,应以市场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深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改革。第一,应加强对专业导论课的监控。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能够将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包括服务和管理能力)的人才。然而,学生进校时所选专业多是根据老师和父母意见,专业选择上存在较大盲目性,因此,应充分发挥专业导论课在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高质量的专业导论课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制订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应加强对认知实习课的监控。可对现有本科学期制实行改革,在大二和大三之间增加一个认知实践学期,帮助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通过3~4个月的认知实习,既可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促使学生清晰认识自身知识和能力的缺陷,也可有效解决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矛盾。当然,由于认知实习的组织、管理和教学存在一定难度,只有从实习计划、实习内容、实习过程等多方面加强对认知实习的质量监控,才能保证实习效果。第三,应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监控。教学质量监控既应监控教师的“教”,更应监控学生的“学”,因为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其学习质量是反映教学质量的首要指标。参照国外同类高校,我国应用型高校理论课学时数与国外相差无几,多为2500学时左右,但国外2500学时左右的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是国内高校所缺失的。鉴于自主学习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学生学习质量的监控不仅应涵盖学风(听课、作业、课外活动、参与学术讲座、自习等)、素质(思想道德、身心素质、文化和业务等)、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还应包括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监控。第四,应加强对教师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实践的监控。由于实践教学所依赖的应用知识更新速度快,不断有新技术涌现和旧技术被淘汰,因此,教师应时常深入行业、企业参加研究和生产活动,获取实际工作经验,保证所授知识不与社会脱节。国外通常采取教师固定时间去企业工作一两年,或去企业兼职的模式,但我国的现状则是大多数教师离开“校门”又进“校门”,缺乏实际接触生产实践的机会。因此,有必要变革传统质量监控模式,将对教师自身实践的考核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引导教师主动寻求深入行业、企业一线,提升专业技能的途径,从而保证学生能够获取符合行业、企业需求的技术应用能力。第五,应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评价指标。除常规监控外,应增加生成性监控的权重和内容。应支持教师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教改研究;支持教师开展问题研究教学、模块化教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方面,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放在首位。此外,除强调知识和技能目标外,还应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和过程目标。
(三)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和监控力度
以期末终结性考核为主的传统课程考核方式的弊端在于: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沦为记忆知识的考试机器,无形中催生了“高分低能”和“会考试不会做事”的不良现象。要改变该状况,就要转变观念,通过创新课程考核评价方式以更好发挥考核评价的引导作用。课程考核应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和以能力为本位,树立以能力和素质考核为中心的理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与课程考核目标相适应,考核评价中应“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应将过程考核和末端考核有机结合,改变以传统测试为主的知识型考核方式,强化基于实践的素质和能力考核方式;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对教与学的参与过程,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引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除闭卷笔试外,还可采取调研笔记、设计方案、实践报告等多种考核方式。
(四)以全面的教学质量观为引导,强化实践教学监控体系建设
应用型高校只有树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观,才能在高校中占据一定位置,获得社会认可。除理论教学环节监控外,更应强调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首先,应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为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监控奠定基础。其一,应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围绕学科和专业特点,构建结构分明、层次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应重视实验教学的学分制建设,加强综合性、技能性和开放性实验教学力度。其二,学生实习应以专业技能训练为目的,毕业设计(论文)在选题上也应密切结合具体生产实践。应结合专业技能规范的要求,通过实习或毕业设计(论文)促使其各项技能达到专业培养计划之规定。其三,应将学生创新活动纳入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作为考查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将创新活动的质量作为反映高校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水平,甚至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充分发挥其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锻炼学生科研能力方面的作用。高校应积极创设各种条件,通过素质拓展平台建设等方式,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支持学生投入第二课堂。其次,应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实践教学秩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分为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两个方面。实践教学管理包括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设计、管理制度监控与评价、实验教学管理规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等方面;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则由“一轴四翼”的互为补充的五个方面构成。其中,“一轴”是作为核心要素的实践教学计划评价指标,而实习实训评价指标、实验评价指标、实践教学大纲评价指标、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指标构成“四翼”。要加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除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堂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常规监控评价点外,还应加大其他监控评价点的考核比重,包括实践教学体系与内容改革、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效果、实验室管理体制及管理制度、条件与环境、工作队伍和开放度、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出率及教学效果、教师指导学生课余实践活动情况、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等诸多方面。总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形成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与课后实践相结合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模式。
(五)明晰监控实施主体,完善教学质量监控责任体制
在教学质量监控责任体制的建设方面,应完善逐级负责的学校和教学单位二级质量责任制,并强化学生在评教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校级监控可由教育质量评价处和教务处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督导团队行使职能,负责全校宏观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各环节的运行情况,及时收集、整理和反馈来自各方的各类教学信息,为从学校层面改进教学工作建言献策。教学单位应充分发挥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职能,及时了解本院系各教学环节的运行状态,对教师教学的全过程实施监控。“学生参与评教体现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目的和归宿的主体地位,应将学生评教结果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要素。”学生评教必须依托于学生组织,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管理系统,以提高参评过程的方便性和快捷性。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部门应做好对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教工作的计划、安排和保障措施,加强前期宣传动员。各教学单位也应明确职责,加强对学生评教工作的宣传教育和组织力度,在全校形成良好氛围,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关注教学质量、参与教学建设的意识,从而使学生评教工作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保证质量。总而言之,探索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监控的新路径,既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塑造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当然,教学质量监控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不论基于“迎评促建”的现实背景,还是着眼长远发展规划的要求,都应随着高等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更新,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努力构建体现应用型本科特色,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论文】相关文章:
应用型本科院校投资和理财论文的经济论文10-12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器人课程改革论文10-12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论文10-09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实验教学论文10-10
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教学建设研究论文10-12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思考的论文10-11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探索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