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民办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解析论文
[摘要]通过对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调查,发现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存在培养目标重管理轻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们对物流管理技能锻炼少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实际分析;在充分利用各个民办本科高校计算机学院的师资力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原来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从而把学生们培养成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的复合专门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物流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信息技术通过直接切入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来实现对物流企业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组合与高效利用,降低经营成本,直接产生明显的经营效益。它有效地把各种零散数据变为商业智慧,赋予了物流企业新型的生产要素──信息,大大提高了物流企业的业务预测和管理能力。通过“点、线、面”的立体式综合管理,实现了物流企业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供应链的统一管理,有效地帮助物流企业提高服务素质,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整体效益[1-2]。物流信息在现代企业的经营战略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建立物流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提供迅速、及时、准确、全面的物流信息是现代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3-4]。但是缺乏相应的物流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其原因是现代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对物流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尤其是民办本科高校所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更加不注重这方面的知识的培养和锻炼。进一步来说,民办本科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不够合理,以至于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能在学校获得这方面的理论知识以及锻炼这方面的能力。
一、民办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重管理轻实践
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培养对物流业务管理的认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在本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以及较强的现场管理能力和较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可以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及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管理的专门人才。从上述的培养目标可以看出,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对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侧重于管理,培养学生们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学习怎样管理物流企业。然而实际上学生们毕业后去上班是从事物流的基层工作,需要利用现代化的物流信息技术来完成工作,然后通过基层的锻炼,积累一定的经验,走上中层管理岗位。可以得出民办本科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重视管理方面的教育,忽视实践能力的锻炼,尤其是物流信息技术方面的培养。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结构性不强
在很多民办本科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中,其学科基础课程中没有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必修课程,而开设管理类的课程却很多。在专业基础课程中,偏向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的课程只开设办公自动化和VFP教程等两三门计算机类课程。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偏向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的课程只开设一门物流信息管理,而且该门课还是考查课,其重视程度较低。从整个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物流信息技术类课程不仅开设的课程较少,而且这些课程对学生的要求也很低,并且所开设的课程实用性不强,VFP课程在实际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中应用极少,不能给学生们带来直接的好处。所以学生对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的知识获得将更少,其实际运用就微乎其微了。
(三)学生们对物流信息技术锻炼机会少,质量不高
民办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基础课实践动手机会少,如某校物流管理专业所开设的VisualFoxPro9.0实用教程总学时为64学时(含32学时课内实践),课内实践32学时就是学生们在机房里上机,老师给出书上的题目和答案在VFP程序中运行,根本不能让学生们理解事物,用计算机语言学会处理现实中的简单问题,其教学质量根本不高。在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中,总学时只有48学时,其中含8学时的课内实践,这8学时学生们根本无法实现或者分组完成,因为这8个学时所需要的计算机知识较多,所以学生们无法实现一个简单的物流信息系统案例,同时该门课是考查课,对学生们要求也低了,无法促进物流信息技术的实践学习。还有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几乎没有,学生锻炼学习根本就没有实践平台。最重要的是,基于物流信息化方向的授课老师基本上没有,基本上都是跨专业调整过去的老师在给学生上课,自然而然学生对于物流信息方面的专业知识的掌握更加不如人意。
(四)物流信息技术方向课程开设较少,且相关教师严重不足
民办本科高校的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一般都是基于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的核心课程只有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物联网与物流信息化、电子商务等几门课程,而这几门课程的必修基础课程又开设较少,无法保障核心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无法理解和完成核心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练习。同时物流管理本专业老师又是很少,能上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的课程的老师几乎没有,即使有老师上这些课程,该老师对这些核心课程认识又是肤浅的,在教学上无法保障正常的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学生们能了解和掌握的物流信息技术的知识就更加少,无法拓展这方面的知识。
(五)实训实验室较少,缺乏实践教学平台
就民办本科高校整体来说,实训实验室都是相对缺乏,更不用说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的实训实验室就更加少了。对于某些理论课程有几个学时的课内实践环节却无法开展,其原因是没有可以上实践课的平台,即使有平台也属东平西凑的,实践课中好多项目却无法实施,保证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同时缺乏创新的实训教材和细化的实训方案,实训实验项目不能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所学习的理论知识。
二、民办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研究
(一)物流管理专业带头人到高校进修以及挂职到企业锻炼
由学校出资鼓励物流管理专业带头人到全国重点高校进修学习,以提高专业带头人的物流管理专业理论水平。同时开展专业带头人挂职到企业进行深入锻炼,更深入地掌握现代化物流信息技术能力。通过这两种方式的学习和锻炼,使得专业带头人具有系统而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同时熟悉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的基本原理、方法,对人才培养模式有较深的研究;具有开展专业建设、开发新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能力;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专业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能提出能力标准或课程标准的修订意见和建议,能对教学培训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在专业建设中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二)合理开设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
充分利用学校的计算机系的老师,开设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可以开设数据库系统基础教程、SQLServer2005数据库简明教程、C程序设计、Visual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程、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等专业基础课。同时优化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使得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紧密衔接。这样,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架构就比较合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更加容易掌握。
(三)引进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的人才,定期开展
“企业技术骨干进课堂”活动针对缺少物流信息技术方向的专业教师问题,学校可以投入可观的薪酬待遇引进几位硕士以上的研究生,有在企业工作经验的优先聘用。还有从企业聘请技术骨干定期到大学课堂里对学生们进行职业化能力教育,同时这些技术骨干可以带学生到企业里进行参观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而且又学习到来自现场的实践知识,拉进课堂与社会的距离,实实在在提高其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力。
(四)新建或改扩建实训实验室,提供实践教学平台
民办高校应根据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可以新建或改扩建实训实验室,使得物流管理专业有属于自己本专业特色实训实验室,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实践学习硬件平台。在软件方面可以购买物流信息技术综合实训平台、物流职业岗位体验平台等系统,把该实训实验室建设成学生物流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与管理水平的培养的平台,充分体现和展示现代先进物流技术,满足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以及设计、创新性实验和毕业设计的需要的教学平台,真实再现现实物流企业的操作细节与业务流程等目标。从而使得学生更加直观了解物流各个基本环节的操作与管理、掌握物流信息的基本流程、熟练掌握物流设备与技术的原理与基本操作和培训学生基本的物流管理与操作能力,从而真正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海.基于信息技术的物流创新路径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3):101-104.
[2]李春艳.物流信息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2(5):137-138,148.
[3]吴爱东.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9。
[4]沙尔旦尔.帕尔哈提.物流信息技术对现代物流的影响———以新疆企业为例[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1.
【民办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解析论文】相关文章:
民办高校管理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探讨论文10-12
概述民办本科高校学科建设论文10-08
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文10-09
市场营销管理在民办高校招生的作用论文10-11
财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论文10-09
略谈民办本科体育教学论文10-09
本科高校招生管理中的项目管理问题分析论文10-09
民办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转型发展策略论文10-10
民办高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的思考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