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报告

最新财务分析报告

时间:2022-10-05 20:33:23 财务分析报告 我要投稿

最新财务分析报告模板

  财务分析报告是企业依据会计报表、财务分析表及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所提供的丰富、重要的信息及其内在联系,运用一定的科学分析方法,对企业的经营特征,利润实现及其分配情况,资金增减变动和周转利用情况,税金缴纳情况,存货、固定资产等主要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毁损等变动情况及对本期或下期财务状况将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做出客观、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进行必要的科学预测而形成的书面报告。下面是最新财务分析报告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最新财务分析报告模板

  前言

  本部分报告从财务指标角度分析讨论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本报告所提全国性商业银行包括:由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家银行组成的大型商业银行(以下分别简称为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和交行,统称简称为“大型银行”),以及由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等十二家银行组成的中型及小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以下分别简称为招商、中信、浦发、民生、光大、兴业、华夏、广发、深发、恒丰、浙商、渤海,统称简称为“中小银行”)。

  全国性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资产合计占到银行业总资产的64、84%,负债合计占到银行业总负债的64、96%,税后利润合计占到银行业总税后利润的72、4%;从业人员占到银行业全部从业人员的60%。

  图1、图2和图3分别按总资产、总负债和税后利润列示了2015年至2015年银行业市场份额的年际变化情况。总体而言,五家大型银行的市场份额呈持续下降趋势,而中小银行的市场份额呈上升趋势。

  2015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急剧动荡逐步缓解,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但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我国果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巩固,国民经济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进入平稳较快增长通道。以全国性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业积极应对严峻挑战,整体发展良好。

  截至2015年底,全国性商业银行资产总额61、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45%;负债总额58、1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57%。所有者权益36、7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3、26%;存款、贷款分别同比增长19、8%和19、7%,资本充足率全部达标,资产质量大幅改善,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流动性管理水平均有较大提升。

  以下分资本状况、资产质量、盈利能力和流动性水平四个方面对全国性商业银行2015年度财务状况予以分析。各项财务数据除另有注明外,均取自监管部门及各银行的定期报告、新闻稿件等公开披露的信息,其中部分银行因无法获取足够的资料,在个别项目的分析中只好加以省略。

  资本状况

  由于上一年9、59万亿元的天量新增信贷,加之监管部门一再提高资本充足率标准,要求大型银行和中小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限分别为11%和10%,主要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7%,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资本状况面临严峻考验。为达到监管要求,我国银行业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融资,其中16家上市银行中的14家募集资金超过3400亿元,有效地补充了资本金。

  图4列示2015~2015年我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达标情况。图中可见,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实力和充足水平显著提升。特别是近两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信贷投放大幅增加、资本质量要求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保持了2015年底的水平。截至2015年底,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12、2%,比年初提高0、8个百分点,比2015年提高15、18个百分点;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10、1%,比年初上升0、9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达标商业银行从2015年的8家增加到2015年底的全部281家,达标银行的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重从0、6%上升到100%。商业银行杠杆率在全球标准中处于安全区间。

  图5列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情况。图中可见,历经年内多种形式的补充资本金的努力,全部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都已达标。其中,浙商银行通过老股东及其关联企业的近两倍增资扩股大幅补充资本,资本充足率达到15、44%,为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最高者;建行、中行、交行和工行则通过“A股可转债+H股配售”或“A+H股配售”的模式,在年内均成功地补充了资本,资本充足率均在12%以上;农行于2015年7月成功在沪港两地上市,资本充足率由上一年的10、07%升至11、59%,达到监管要求。与大行相比,中小银行尽管也纷纷补充资本,但由于业务扩张速度较快,业务发展模式单一,加之受货币政策的影响较大,其资本状况往往捉襟见肘,其中深发(10、19%)、民生(10、44%)、浦发(10、59%)、华夏(10、6%)等的资本充足率相对较低。

  图6列示2015年底全国性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的情况。图中可见,除华夏银行(6、84%)没有达标外,全国性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均在7%的新达标线之上。其中,浙商最高,为13、28%;大型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均在9%以上,其中建行、中行、工行更是超过或接近10%;中小银行中,除华夏外,深发展相对较低,为7、1%,刚刚达到及格线。2015年底,银监会批复华夏银行定向增发方案,计划非公开发行18、59亿股,融资208亿元,预计可满足该行未来三年的核心资本需求。

  按照2015年银监会资本充足率新规要求,从2015年起商业银行核心一级、一级和总资本充足率将分别不得低于5%、6%、8%。考虑到超额资本计提2、5%和系统重要性银行需计提1%,未来系统重要性银行的上述三项资本充足率底线将分别至8、5%、9、5%和11、5%,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核心一级、一级和总资本充足率为7、5%、8、5%和10、5%。全国性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形势依然严峻。

  资产质量

  2015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一方面科学化解历史积累风险,另一方面积极有效地控制新增风险,资产质量延续了持续提高的趋势。截至2015年底,我国商业银行按贷款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余额4336亿元,比年初减少732亿元,不良贷款率1、13%,比年初下降0、45个百分点。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比2015年底减少618亿元和下降0、44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资产结构与资产质量均有所改善,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高。

  以下从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和贷款集中度三个角度分析全国性商业银行2015年资产质量情况。

  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

  总体情况

  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837、75亿元,较上年下降618亿元,降幅大于上一年的10、42%,为13、87%;其中,次级、可疑及损失类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407亿元、1830亿元和584亿元,分别较上年下降了20、64%、13、23%和1、88%。其中损失类继2015年反弹增长16%后,2015年出现回落。

  图7列示2015~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的变化情况。图中可见,2015~2015年间,除2015年较上年有小幅增加外,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呈现整体下降的趋势,由2015年的21045亿元下降至2015年的3837、75亿元,降幅达81、76%。

  图8列示全国性商业银行2015~2015年不良贷款率的变化情况。图中可见,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16%,较上年下降0、44个百分点,延续了自2015年以来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下降趋势;其中次级类0、42%,可疑类0、55%,损失类0、18%,均保持了自2015年以来一直向下的变动趋势。

  2015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

  图9、图10、分别列示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款余额的情况,及其与2015年的对比情况。2015年,各行不良贷款率除农行略高(2、03%)外,均在2%以下。其中五家大型银行不良率在1、08%~2、03%之间,中小型银行在0、11%~1、58%之间,均在上年基础上继续下降。

  不良贷款率最低的是渤海银行和浙商银行,分别为0、11%和0、2%。除去这两家银行,不良贷款率较低的银行有兴业(0、42%)、深发(0、58%)和民生(0、69%),上述银行继续保持着较低的不良率水平。相对而言,大型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在1%以上,高于除华夏银行(1、18%)外的其他中小银行。

  与2015年相比,大部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下降,其中农行、广发和光大的不良贷款率下降较多,分别下降了0、88、0、82和0、5个百分点;恒丰和渤海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分别上升了0、24和0、01个百分点。

  不良贷款余额与各行资产规模相应。在五家大型银行中,农行不良贷款余额的绝对值最高,为1004亿元;交行最低,为250亿元。在中小银行中,除渤海、浙商和恒丰因规模相对较小及成立时间较晚的因素而不良贷款余额较低外,深发展不良额23、67亿元,兴业不良额36、16亿元,相对而言最低;中信相对较高,为85、33亿元。

  与2015年各行的不良贷款额相比,大型银行中,农行下降最多,接近200亿元;中小银行中,光大和广发分别下降了22、92亿元和17、42亿元,下降幅度最大。恒丰、招商和渤海的不良贷款额较上年有所增加,分别增加了3、87亿元、3、25亿元和0、3亿元。

  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

  拨备覆盖率是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余额与不良贷款余额的比值,是评价商业银行风险抵补能力的重要指标。拨备覆盖率多寡有度,总以能适应各行风险程度并符合监管要求为宜,不能过低导致拨备金不足,利润虚增;也不能过高导致拨备金多余,利润虚降。

  近十年来,全国性商业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不断提高,损失拨备缺口从2002年底的1、34万亿元下降到2015年的0、63万亿元,再到2015年实现零拨备缺口;拨备覆盖率从2002年底的6、7%提高到2015年底的24、8%,2015年底达到217、7%。

  截至2015年底,全国性商业银行资产减值准备金余额为6982亿元,比年初增加184亿元;整体拨备覆盖率水平首次超过200%,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高。其中,大型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达到206、8%,比年初上升61、9个百分点;中小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达到277、6%,比年初上升75、6个百分点。

  图11列示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及其与2015年的对比情况。图中可见,大型银行中,工行、建行的拨备覆盖率最高,分别达到228%和221%,均超过200%;农行相对最低,为168%,略高于150%的达标及格线,在全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也是最低的。同2015年相比,工行的拨备覆盖率提高最多,提高了68个百分点;交行和建行则相对较低,分别提高35和38个百分点。

  中小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全部超过200%。渤海银行2015年提取贷款损失准备5、6亿元,累计提取14亿元,拨备提取率为1、51%,拨备覆盖率达1398、05%,与浙商银行(718、68%)占据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的头两名。在规模相对较大的中小银行中,光大、兴业、招商和浦发的拨备覆盖率均超过300%,其中光大在2015年8月完成IPO并上市后,其拨备覆盖率大幅提升了119个百分点,是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提升幅度最大的。

  2015年10月,银监会要求银行将之前的银信理财合作业务中,所有表外资产在两年内全部转入表内,并按150%的拨备覆盖率计提拨备。初步估算,商业银行将为此多计提1400亿元。此外,2015年银监会提出总体拨备率的要求,即拨备与全部贷款余额的比值,标准定在2、5%。据测算,如果要在规定时间内达标,预计银行业仍需增提0、2%~0、3%的拨备。整体而言,全国性商业银行的风险抵补能力面临新的考验。

  全国性商业银行贷款集中度情况

  贷款集中度是考察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宏观经济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贷款集中度问题尤其值得关注。监管标准要求最大单一客户贷款不得超过银行净资产的10%,前十大客户贷款总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50%。2015年底各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这两项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

  图12和图13分别列示对比全国性商业银行2015年及2015年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及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情况。

  在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方面,全国性商业银行2015年大部分比2015年有所下降。其中浙商、建行和中行均相对较低,低于3%;渤海、广发相对较高,分别为8、01%和7、95%。同2015年相比,交行的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由2、75%上升到4、6%,恒丰由4、39%提升到5、56%,上升幅度相对较大;作为2015年唯一在此项上未达标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广发2015年下降2、26个百分点,同深发(下降2、55个百分点)都是下降幅度相对较大的银行。

  在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方面,除工行、交行和华夏略有上升外,其余全国性商业银行均有所下降。主要出于规模因素,大型银行前十大客户的贷款比例比中小银行相对分散,其中,建行、农行不足20%,是这一比例最低的银行;在中小银行中,浙商、招商、浦发相对较低,均不足25%。同2015年相比,渤海、浙商、广发和深发下降幅度较大。在2015年未达标的两家银行中,广发2015年前十大客户贷款比例大幅下降了14、72个百分点至41、71%,跨入达标银行行列;渤海下降18、83个百分点至53、45%,虽幅度最大,但仍为2015年在此指标上唯一未达标的银行。

  盈利能力

  2015年,我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稳健,人民币基准利率在两度加息后逐步提高,利差逐步回升,加之市场流动性收紧,银行议价能力增强,同时银行生息资产规模增加,对利润增加发挥正面作用,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实现税后利润6830、89亿元,同比增长34%。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分别为1、03%和17、5%。从结构看,净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是收入构成的3个主要部分。

  以下先从净利润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三个角度评价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整体水平,然后再分别从影响银行利润的三个最主要部分——净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和支出管理水平——出发,具体评述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总体情况

  净利润增长率

  图14列示2015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净利润的增长情况。2015年,各行净利润平均增长57、2%。工行、建行、中行、农行和交行等五家大型银行共实现净利润5447亿元,平均增幅为31、8%;其中工行以1660、25亿元位居第一,建行以1350、31亿元列第二。中小银行共实现净利润1383、93亿元,平均增幅为67、79%;其中招商和中信分别录得257、69亿元和217、79亿元的净利润,位列中小银行的头两名。

  大型银行中,得益于县域业务从潜在竞争优势转为现实优势,2015年内上市的农行以46%的净利润增长率排名第一。据统计,截至2015年末,农行县域地区实现税前利润345、27亿元,较2015年增长64、8%。其余四家大型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基本持平在30%一线,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

  中小银行中,渤海、恒丰和浙商因利润基数较小,增幅相对最大;其他银行中,广发业绩增长令人瞩目,当年累计实现净利润61、8亿元,超过前两年的利润总和,增幅达83%。此外,光大、华夏、中信的净利润增幅也相对较大,分别为67%、59%和52%。与此对照,深发2015年净利润增幅为25%,是全国性银行中最低的,其中部分原因应与其在2015年大幅提高拨备水平有关。

  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本文采用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很好地反映了各行的盈利能力和水平。通常,决定这两个指标的因素包括净利润与资产平均余额。此外,信贷资产质量、中间业务收入、利息及经营支出水平,以及税收等因素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根据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的要求,净资产收益率不应低于11%,总资产收益率不应低于0、6%。

  图15中可见,除渤海银行(8、84%)未达标外,其余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均超过了监管标准。2015年,主要受益于资产规模的扩张和存贷利差的回升,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得到较大提升。大型银行中,工行、建行和农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均接近23%,相对较高;中小银行中,兴业、浦发和深发的净资产收益率相对较高,分别为24、64%、23、27%和23、22%。

  同2015年相比,中信与华夏的净资产收益率增幅最大,分别提升了6、53和5、21个百分点;深发、浦发、民生和浙商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3、37、2、59、1、90和0、95个百分点。虽然较上年提升了3、82个百分点,渤海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仅为8、84%,仍没有达到监管要求,是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唯一的一家没有在此项指标上达标的银行。

  图16中可见,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总共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工行、建行的总资产收益率达到最高的1、32%,兴业(1、16%)、招商(1、15%)、中行(1、14%)和中信(1、13)也已基本达到或接近已达到国际领先银行的水平。2015年,共有华夏、广发、恒丰和渤海四家银行没有达到监管要求;2015年广发和恒丰的总资产收益率均提升至0、8%左右,而渤海、华夏的总资产收益率尽管较上年有所提高,但仍处于监管要求之下,分别为0、41%和0、58%。

  利息收入水平

  存贷款息差收入是我国银行业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利息收入水平是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体现,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水平有较大增加。

  本文从利息收入比、净利差与净利息收益率三个角度讨论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水平。

  利息收入比

  利息收入比是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图17列示对比全国性商业银行2015年与2015年的利息收入比。图中可见,大多数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比在80%以上。其中,中行因传统的国际业务较强,其利息收入比延续了往年较低的水平,为70%;工行、招行因其中间业务较为发达,利息收入比也不到80%,属较低水平。华夏、浦发的利息收入占到其营业收入的90%以上,是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最高的。

  同2015年相比,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比整体呈下降趋势。17家银行中有8家的利息收入比有所降低,且降低的幅度略大于增加的幅度,体现出银行业在摆脱传统的以利差收入为主的业务模式的过程中,利息收入占比逐年下降的趋势。大型银行中,建行、交行利息收入比下降,分别下降了2、09和0、7个百分点;其余3家则略有上升。中小银行中,渤海、恒丰、兴业下降较多,分别下降10、04、9、27和2、2个百分点;民生和光大分别上升了7、19和4、82个百分点,上升幅度相对较大。

  净利差与净利息收益率

  考察商业银行利息收入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净利差按日均生息资产收益率与日均计息负债付息率的差额计算,净利息收益率是净利息收入与平均升息资产总额的比率,考察单位生息资产所创造的利息收入,两者各有侧重。但整体而言,净利息收益率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同净利差相似,可以相互参照。

  2015年,央行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由于占存款比重近一半的活期存款利率维持不变,使得银行的实际存贷利差得以扩大;加之市场上流动性收紧,人民币存贷款增量减少,商业银行议价能力增强,使得全年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均有所提高。

  图18与图19分别列示了部分披露相关信息的全国性商业银行2015~2015年底的净利息收益率与净利差。图中可见,在经历2015年的下挫后,除渤海银行外,全国性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和净利息收益率均有所反弹,且差距不大。其中,民生的净利息收益率与净利差最高,分别为2、94%和2、82%,较上年分别提升了0、35和0、33个百分点。中行、渤海的净利息收益率略低,分别为2、07%和2、08%;渤海、光大的净利差相对较低,分别为1、98%和2、08%。

  中间业务收入水平

  本文中,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作为中间人参与的金融服务,其收入反映为利润表上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判别中间业务的重要标准是商业银行利用自己的人才、网点和系统等资源提供收费服务,其自身并不作为交易主体参与业务并承担风险。

  相对于资产负债业务,中间业务风险小、收益相对稳定、不占用或少占用资本,反映了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中服务收入多元化水平。

  中间业务净收入及其增幅

  中间业务净收入是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减去支出后的净额,反映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绝对水平。

  图20列示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及其增幅。图中可见,中间业务与银行规模呈明显正相关:大银行网点多、客户多,服务资源相对丰富,中间业务收入发达;反之,中小规模的银行网点少,客户少,服务受到规模的限制,中间业务收入相对较少。大型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绝对值均远大于中小银行,工行、建行最多,分别为728、40亿元和661、30亿元。中小银行中,招商以113、3亿元遥遥领先,民生排名第二,中间业务净收入82、89亿元。恒丰、浙商和渤海银行因规模较小,中间业务净收入均在5亿元以下,在全国性商业银行中处于较低水平。此外,华夏、深发和广发同其他中小银行相比,其中间业务净收入的绝对值相对偏低。

  从增幅上看,2015年中间业务净收入提高最大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是恒丰、浙商和渤海,但因其基数较小,不具可比性。除此之外,各家银行的增幅多在30%~40%之间,浦发、民生分别增长83、47%和77、72%,是增幅最大的银行。

  中间业务占比

  中间业务净收入占营业收入之比(以下简称“中间业务占比”)是衡量中间业务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占比整体上稳中有升。

  图21列示对比了2015年与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占比情况。总体而言,大型银行占比较高,其中建行、工行、中行均超过或接近20%,是全国性商业银行中最高的。中小银行中,招商、民生的中间业务占比较高,分别为15、87%和15、13%。同2015年中间业务占比情况相对照,大部分银行变动均在1个百分点之内,相对稳定。民生、建行和浦发分别较2015年提升了4、05、2、31和2、13个百分点,提升幅度最大。

  成本控制水平

  成本收入比是银监会风险监管核心指标中的风险抵补类指标之一,该指标通过对比商业银行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的相对变化来衡量其成本支出管理水平,在数值上等于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之比。按照监管要求,该指标不应高于45%。

  图22对比列示2015年和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成本收入比情况。图中可见,2015年除渤海银行依然超标外,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均成功控制在45%的及格线下。大型银行成本收入比整体上相对较低,工行最低,为30、61%;最高的农行,其成本收入比不过38、59%。中小银行间的差距较大,恒丰、兴业、浦发和中信的成本收入比在30%左右,相对较低;而华夏、浙江、广发和深发的成本收入比均在40%以上,距离达标线仅一步之遥,不可掉以轻心。

  同2015年相比,全部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均在下降。其中,恒丰和民生的成本收入比下降最多,分别下降了12、06和9、35个百分点;广发下降了7、69个百分点至48、95%,顺利达标。比较而言,深发、建行和华夏的下降不足2%,降幅相对较小。

  流动性分析

  2015年,我国货币政策由宽松转为稳健,人民银行通过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进一步加大了流动性回收力度;先后6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个百分点,累计上调3个百分点;先后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累计上调0、5个百分点。

  受宏观政策影响,2015年商业银行流动性偏紧。截至2015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比例43、7%,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存贷款比例69、4%,比年初下降0、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超额备付金率3、2%,比年初下降0、6个百分点。

  流动性风险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状况及其波动性,主要包括贷存比、流动性比率、核心负债比例和流动性缺口率,按照本币和外币分别计算。贷存比是银行贷款金额与存款金额的比例,目前监管部门为商业银行设置的监管红线是不超过75%。流动性比率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不应低于25%。核心负债比例为核心负债与负债总额之比,不应低于60%。流动性缺口率为90天内表内外流动性缺口与90天内到期表内外流动性资产之比,不应低于-10%。本文选择贷存比和流动性比率分析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水平。

  贷存比分析

  贷存比是银行贷款金额与存款金额的比例,贷存比越高,说明吸收的存款大部分被贷出去了,银行的盈利水平越高,但是贷存比过高,就会出现流动性资金不足,加大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图23列示对比2015年和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贷存款比例。图中可见,2015年全国性商业银行期末时点贷存比全部达标。农行的贷存比最低,为55、77%;工行、建行、华夏、恒丰和渤海的贷存比低于70%;其他11家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贷存比均集中在70%~75%一线,反映出业务发展与监管要求间的艰难平衡。

  同2015年相比,大型银行贷存比在原来较低的水平上有所提升。其中工行提升2、5个百分点,建行提升2、23个百分点;中行是大型银行中唯一贷存比下降的银行,只略降0、1个百分点至70、20%。中小银行中,除广发、浦发和浙商有所提高外,各行贷存比都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光大下降最多,达7个百分点,由2015年未达标变为2015年的达标银行;此外,兴业、深发、华夏、中信下降幅度也较大,都下降了6个百分点以上。

  流动性比率

  流动性比率为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债余额之比,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总体水平,监管要求该指标不应低于25%。

  图24对比列示全国性商业银行2015年和2015年末的流动性比率。图中可见,2015年各行的流动性比率均在25%达标线上。大型银行中,建行的流动性比率最高,为51、96%;工行、交行较低,分别为31、80%和32、23%。中小银行中,恒丰最高,为69、13%,中信、广发和深发紧随其后,流动性比率均超过50%;流动性比率最低的银行是民生,为32、35%。

  同2015年相比,全国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大型银行中,交行上升了4、4个百分点;农行和中行分别下降了2、63和2、1个百分点。中小银行中,深发和光大分别上升了12、89和10、25个百分点,上升幅度最大;渤海、浦发、浙商、恒丰和民生的流动性比率较2015年有所下降,分别下降了8、99、5、17、4、42、4、25和3、08个百分点。

【最新财务分析报告】相关文章:

2016最新财务分析报告10-09

最新企业财务分析报告10-01

最新月度财务分析报告10-23

2017年最新财务分析报告10-05

最新财务分析报告ppt09-30

财务分析报告模板-财务分析报告09-30

财务分析报告论文-财务分析报告09-30

财务分析报告范文-财务分析报告09-30

最新公司财务分析报告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