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方法介绍

时间:2022-10-05 22:13:37 财务分析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财务分析方法介绍

  大家了解过财务分析报告吗?知道专业的财务分析方法吗?各位财务工作的朋友们,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财务分析方法介绍,一起学习吧!

财务分析方法介绍

  财务分析方法介绍【1】

  财务分析是企图了解一个企业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的真实面目,从晦涩的会计程序中将会计数据背后的经济涵义挖掘出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基础。

  由于会计系统只是有选择地反映经济活动,而且它对一项经济活动的确认会有一段时间的滞后,再加上会计准则自身的不完善性,以及管理者有选择会计方法的自由,使得财务报告不可避免地会有许多不恰当的地方。

  虽然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一状况,但审计师并不能绝对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恰当性,他们的工作只是为报表的使用者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一个合理的基础,所以即使是经过审计,并获得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财务报表,也不能完全避免这种不恰当性。

  这使得财务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一、财务分析的主要方法

  一般来说,财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1.比较分析:是为了说明财务信息之间的数量关系与数量差异,为进一步的分析指明方向。

  这种比较可以是将实际与计划相比,可以是本期与上期相比,也可以是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

  2.趋势分析:是为了揭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化及其原因、性质,帮助预测未来。

  用于进行趋势分析的数据既可以是绝对值,也可以是比率或百分比数据;

  3.因素分析:是为了分析几个相关因素对某一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一般要借助于差异分析的方法;

  4.比率分析:是通过对财务比率的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往往要借助于比较分析和趋势分析方法。

  上述各方法有一定程度的重合。

  在实际工作当中,比率分析方法应用最广。

  二、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最主要的好处就是可以消除规模的影响,用来比较不同企业的收益与风险,从而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理智的决策。

  它可以评价某项投资在各年之间收益的变化,也可以在某一时点比较某一行业的不同企业。

  由于不同的决策者信息需求不同,所以使用的分析技术也不同。

  1.财务比率的分类

  一般来说,用三个方面的比率来衡量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1) 偿债能力:反映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2) 营运能力:反映企业利用资金的效率;

  3) 盈利能力:反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

  上述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

  例如,盈利能力会影响短期和长期的流动性,而资产运营的效率又会影响盈利能力。

  因此,财务分析需要综合应用上述比率。

  2. 主要财务比率的计算与理解:

  下面,我们仍以ABC公司的财务报表(年末数据)为例,分别说明上述三个方面财务比率的计算和使用。

  1) 反映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

  短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不足,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资信,增加今后筹集资金的成本与难度,还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破产。

  一般来说,企业应该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而不应靠变卖长期资产,所以用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数量关系来衡量短期偿债能力。

  以ABC公司为例:

  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 1.53

  速动比率 = (流动资产-存货-待摊费用)/ 流动负债 =1.53

  现金比率 = (现金+有价证券)/ 流动负债 =0.242

  流动资产既可以用于偿还流动负债,也可以用于支付日常经营所需要的资金。

  所以,流动比率高一般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但如果过高,则会影响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获利能力。

  究竟多少合适没有定律,因为不同行业的企业具有不同的经营特点,这使得其流动性也各不相同;另外,这还与流动资产中现金、应收帐款和存货等项目各自所占的比例有关,因为它们的变现能力不同。

  为此,可以用速动比率(剔除了存货和待摊费用)和现金比率(剔除了存货、应收款、预付帐款和待摊费用)辅助进行分析。

  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比较安全,过高有效率低之嫌,过低则有管理不善的可能。

  但是由于企业所处行业和经营特点的不同,应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长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利息与本金的能力。

  一般来说,企业借长期负债主要是用于长期投资,因而最好是用投资产生的收益偿还利息与本金。

  通常以负债比率和利息收入倍数两项指标衡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以ABC公司为例:

  负债比率 = 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 = 0.33

  利息收入倍数=经营净利润/利息费用=(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32.2

  负债比率又称财务杠杆,由于所有者权益不需偿还,所以财务杠杆越高,债权人所受的保障就越低。

  但这并不是说财务杠杆越低越好,因为一定的负债表明企业的管理者能够有效地运用股东的资金,帮助股东用较少的资金进行较大规模的经营,所以财务杠杆过低说明企业没有很好地利用其资金。

  一般来说,象ABC公司这样的财务杠杆水平比较合适。

  利息收入倍数考察企业的营业利润是否足以支付当年的利息费用,它从企业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方面分析其长期偿债能力。

  一般来说,这个比率越大,长期偿债能力越强。

  从这个比率来看,ABC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较强。

  2) 反映营运能力的财务比率

  营运能力是以企业各项资产的周转速度来衡量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率。

  周转速度越快,表明企业的各项资产进入生产、销售等经营环节的速度越快,那么其形成收入和利润的周期就越短,经营效率自然就越高。

  一般来说,包括以下五个指标:

  应收帐款周转率 = 赊销收入净额 / 应收帐款平均余额 =17.78

  存货周转率 = 销售成本 / 存货平均余额 = 4996.94

  流动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净额 / 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 1.47

  固定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净额 / 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 0.85

  总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净额 / 总资产平均值 = 0.52

  由于上述的这些周转率指标的分子、分母分别来自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而资产负债表数据是某一时点的静态数据,损益表数据则是整个报告期的动态数据,所以为了使分子、分母在时间上具有一致性,就必须将取自资产负债表上的数据折算成整个报告期的平均额。

  通常来讲,上述指标越高,说明企业的经营效率越高。

  但数量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在进行分析时,还应注意各资产项目的组成结构,如各种类型存货的相互搭配、存货的质量、适用性等。

  3) 反映盈利能力的财务比率:

  盈利能力是各方面关心的核心,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只有长期盈利,企业才能真正做到持续经营。

  因此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都对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比率非常重视。

  一般用下面几个指标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再以ABC公司为例:

  毛利率=(销售收入-成本)/ 销售收入 = 71.73%

  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 / 销售收入=(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 销售收入 = 36.64%

  净利润率 = 净利润 / 销售收入 = 35.5%

  总资产报酬率 = 净利润 / 总资产平均值 = 18.48%

  权益报酬率 = 净利润 / 权益平均值 = 23.77%

  每股利润=净利润/流通股总股份= 0.687(假设该企业共有流通股10‚000‚000股)

  上述指标中, 毛利率、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分别说明企业生产(或销售)过程、经营活动和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越高则获利能力越强;资产报酬率反映股东和债权人共同投入资金的盈利能力;权益报酬率则反映股东投入资金的盈利状况。

  权益报酬率是股东最为关心的内容,它与财务杠杆有关,如果资产的报酬率相同,则财务杠杆越高的企业权益报酬率也越高,因为股东用较少的资金实现了同等的收益能力。

  每股利润只是将净利润分配到每一份股份,目的是为了更简洁地表示权益资本的盈利情况。

  衡量上述盈利指标是高还是低,一般要通过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水平相比较才能得出结论。

  就一般情况而言,ABC公司的盈利指标是比较高的。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由于其发行的股票有价格数据,一般还计算一个重要的比率,就是市盈率。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它代表投资者为获得的每一元钱利润所愿意支付的价格。

  它一方面可以用来证实股票是否被看好,另一方面也是衡量投资代价的尺度,体现了投资该股票的风险程度。

  假设ABC公司为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为25元,则其市盈率= 25 / 0.68 = 36.76倍。

  该项比率越高,表明投资者认为企业获利的潜力越大,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购买该企业的股票,但同时投资风险也高。

  市盈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股票市价是一个时点数据,而每股收益则是一个时段数据,这种数据口径上的差异和收益预测的准确程度都为投资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

  同时,会计政策、行业特征以及人为运作等各种因素也使每股收益的确定口径难以统一,给准确分析带来困难。

  在实际当中,我们更为关心的可能还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即成长性。

  成长性好的企业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更能吸引投资者。

  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企业在过去几年中销售收入、销售利润、净利润等指标的增长幅度来预测其未来的增长前景。

  销售收入增长率=(本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上期销售收入×100% = 95%

  营业利润增长率=(本期销售利润-上期销售利润)/上期销售利润×100% = 113%

  净利润增长率 =(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100% = 83%

  从这几项指标来看,ABC公司的获利能力和成长性都比较好。

  当然,在评价企业成长性时,最好掌握该企业连续若干年的数据,以保证对其获利能力、经营效率、财务风险和成长性趋势的综合判断更加精确。

  三、现金流分析

  在财务比率分析当中,没有考虑现金流的问题,而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现金流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意义,因此,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地看一看如何对现金流进行分析。

  分析现金流要从两个方面考虑。

  一个方面是现金流的数量,如果企业总的现金流为正,则表明企业的现金流入能够保证现金流出的需要。

  但是,企业是如何保证其现金流出的需要的呢?这就要看其现金流各组成部分的关系了。

  这方面的分析我们在前面已经详细论述过,这里不再重复。

  另一个方面是现金流的质量。

  这包括现金流的波动情况、企业的管理情况,如销售收入的增长是否过快,存货是否已经过时或流动缓慢,应收帐款的可收回性如何,各项成本控制是否有效等等。

  最后是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如行业前景,行业内的竞争格局,产品的生命周期等。

  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能力。

  在部分一的分析中我们已经指出,ABC公司的现金流状况令人担忧,但从上面的比率分析中却很难发现这一点,这使我们从另一个方面深刻认识到现金流分析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 小结

  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分析主要通过比率分析实现。

  常用的财务比率衡量企业三个方面的情况,即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

  使用杜邦图可以将上述比率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了解企业的整体状况。

  对现金流的分析一般不能通过比率分析实现,而是要求从现金流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评价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并据此判断其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能力。

  比率分析与现金流分析作用各不相同,不可替代。

  企业财务分析存在的十个常见问题【2】

  问题一: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

  目前,我国仍处于经济转轨期。

  一方面,由于市场和自身的原因,有些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管理人员的管理决策很少依靠财务信息支持,造成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需求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调整频繁,为了跟上变化,大部分企业的财会人员没能处理好企业会计核算反映调整与财会工作服务经营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学习新准则、新制度以及调整核算体系和会计信息系统上,很少有时间进行财务分析,从而也难以通过财务分析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产品。

  在会计核算按照国家强制提供的标准照章处理,企业对财务分析的需求和供给都不足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仍存在重会计核算,轻财务分析的现象。

  问题二:找不准需求,不知为谁服务

  在现实中,有些企业财务人员因不了解或不全了解相关各方对财会工作的需求程度,导致其不清楚财会工作为谁服务,反映在财务分析上则表现为:不清楚应为谁提供财务分析产品,应该提供哪些产品。

  这些企业的财务部门不习惯与业务单位进行对接,习惯以总部为据点运营,将本部门定位为居高临下的总部职能部门,不清楚财务分析的“客户”,不愿意为业务部门提供个性化的财务需求。

  财务分析一种模式走天下、只出一种财务分析产品,财务分析报告专业晦涩,让人看不懂。

  问题三:定位不清,作用不明

  有些企业对财务分析的定位和作用认识不清,片面地重视企业财务分析,分析得很细,分析结果提示的问题也很到位,然而分析完后却到此为止,没有下文。

  他们错将财务分析当作战略执行分析的核心,而不是战略与战略行动方案。

  这样一来,导致财务分析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财务分析的作用似乎也越来越大,但企业仍在走老路,战略执行或偏离目标,或困难重重。

  问题四:只检查过去,不指导未来

  受管理者控制性思维习惯的影响,有些企业习惯于对过去已完成、不变化、有结果的活动进行财务分析和检查,而不能够基于过去,结合当前,着眼未来进行分析和沟通。

  不服务于未来的财务分析,只会发现过去的问题和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

  在信息的收集与处理上,这些企业的财务分析以内部的、静态的的信息为主材料,很少采用外部竞争者提供的动态环境信息,从而使财务分析结果无法为企业战略的动态调整提供指导和帮助,那么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是阳光大道还是荆棘丛丛就不得而知了。

  问题五:找不到标杆,不知优劣

  由于没有战略、或战略不清晰,或战略没有转化为可执行的标准,有些企业对外不清晰行业竞争情况,不找或找不到外部标杆,不分析或分析不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看不到机遇与威胁。

  对内,缺乏走向战略目标的明确的行军路线和阶段目标,走到哪算哪,甚至不清楚企业走到了哪一阶段。

  找不到外部标杆的结果是习惯于自我比较,习惯于与本企业的计划比,与过去同期比,是计划和过去存在问题还是当前存在问题,不得而知。

  没有正确的比较就没有真正动力,就不能找准正确的方向,找不准方向就不知企业存亡。

  问题六:不考虑风险,或过于保守

  有些企业缺乏风险意识,决策不进行风险分析,过去运气比较好,胆子大,财务分析从不考虑或很少考虑风险,对分析结果不进行风险调整,把偶然的成功当成决策系统的必然成功,导致企业决策层夸大自身能力,喜欢冲击小概率事件,看不到前方万丈深渊,直到风险变损失时,企业已陷入万劫不复,难以重生的境地。

  由于缺乏对风险的正确认识,有些企业惧怕风险,或缺乏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责任制度,要么视风险为洪水猛兽,要么但求无过,对存在风险的业务一律回避,满足于赚取微薄的利润,看不到风险中蕴藏的机会,错失发展良机,以致落后遭致淘汰。

  问题七:不计资金成本,影响效率

  有些企业财大气粗,摊子很大,特别是一些垄断企业,项目分析与内部核算不计资金占用成本,企业内占用大量资金的业务单元明为贡献实为包袱。

  这类企业有时为了做大,并购了大量不计资金成本的微利企业,其结果是股东投资回报不断受到侵蚀而企业却浑然不知。

  这些企业虽长年盈利,净资产回报率却大大低于市场利率,占用股东和社会的大量资源低效运转。

  问题八: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

  货币计量假设虽然为财会工作提供了处理企业信息的便利,但也容易使一些企业只重视结果而不顾过程。

  有些企业重财务指标分析,轻非财务指标分析;分析的过程是从大结果到小结果;只出数字结果,而不清楚数字内涵,始终找不到产生结果的驱动因素,更没有涉及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以价值为管理基础的企业,倾向于降低成本和强化资产结构等较易达的的目标,常忽略外部众多难以用货币计量的不可控因素的影响,遗漏一些非货币性的外部战略性信息,对威胁与机遇的反应较慢;对内仅以财务指标评价,否决事关企业长远发展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业务。

  问题九:习惯使用静态分析,缺乏动态分析

  有些企业习惯于用静态的思维、静态的企业发展战略、静态的市场环境、静态的生产经营计划和静态的员工需求与能力对企业进行静态的分析。

  这些企业很少关注外部和内部的变化,很少动态地去修正和完善企业的战略规划,很少调整行动方案。

  从而难以做到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问题十:不解剖整体,个体分析不足

  有些大企业、大集团规模越做越大,财务越分析越来越宏观,出现了重视整体分析,轻视个体分析的一锅煮现象。

  他们没有像解剖麻雀一样对企业各分部中心、各业务流程、各作业单元分别进行财务分析,因此也就分析不出个体的战略贡献,从而难以挖掘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对分部中心的分析不客观,不到位,就会造成低效率挤占战略单位和高效分部资源的现象,而企业整体资源配置的低效,最终将影响企业整体效益。

  资产质量分析的基本方法【3】

  长期以来,中国国内许多上市公司屡屡出现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即在连续几年收入和利润持续稳定增长的情况下,却突然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

  当然这一现象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如果从财务报表分析的角度来看,原因就在于企业在追求“良好”财务业绩的同时,制造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致使企业的资产质量日趋恶化,最终使其陷入财务困境而无法自拔。

  因此,资产质量会计信息被其使用者用以评价上市公司的资产真实状况的一个首选要素。

  这是因为,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是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资产质量的优劣决定着上市公司的生存状态和获取利润的难易程度,制约着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

  一、资产质量分析的涵义

  资产质量: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能被企业在未来进一步利用或与其他资产组合增值的质量。

  资产质量的好坏,主要表现为资产的账面价值量与其变现价值量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量(可以用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公允价值来计量)之间的差异上。

  高质量的资产,应当表现为按照高于或等于相应资产的账款价值变现或被企业进一步利用,或有较高的与其他资源组合增值的潜力。

  反之,低质量的资产,则表现为按照低于相应资产的账面价值变现或被企业进一步利用,或难以与其他资源组合增值。

  在传统的财务分析模式中,无论是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都撇开了资产质量这个根本问题。

  资产质量分析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进行分析,了解企业资产质量状况,分析是否存在变现能力受限,如呆滞资产、坏账、抵押、担保等情况,确定各项资产的实际获利能力和变现能力。

  企业对资产的安排和使用程度上的差异,即资产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导致企业实现利润、创造价值水平方面的差异,因此不断优化资产质量,促进资产的新陈代谢,保持资产的良性循环,是决定企业是否能够长久的保持竞争优势的源泉。

  通过对企业资产质量的分析,能使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经营状况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二、资产质量分析的内容

  (一)资产按照其质量的分类。

  为了便于对企业的各项资产按质量进行分类,可以简单的以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变现价值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可以用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公允价值来计量)之间的差异来对其进行较为准确的衡量。

  资产按照其质量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按照账款价值等金额实现的资产,主要包括企业的货币资金。

  第二类:按照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贬值实现的资产,是指账面价值较高,以及其可变现价值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可以用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公允价值来计量)较低的资产。

  这些资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短期债权,主要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

  2.部分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的企业短期投资。

  3.部分存货,在企业的报表披露上,存货可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它可以反映企业对其自己的存货跌价(贬值)的认识。

  因此,可以说,存货跌价准备在质量方面的含义是反映了企业对其存货贬值程度的认识水平和企业可接受的贬值水平。

  4.部分长期投资,为了揭示导致长期投资贬值的因素,企业可以在其资产负债表中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5.部分固定资产,它反映的是企业的设备和技术水平。

  一个企业固定资产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其被进一步利用的质量上。

  6.纯摊销性的“资产”,是指那些由于应计制的要求而暂作“资产”处理的有关项目,包括长期待摊费用等项目。

  第三类:按照高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增值实现的资产,是指那些账面价值较低,而其变现价值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可用资产的可变现净值或公允价值来计量)较高的资产,主要包括:

  1.大部分存货,对于制造业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其主要经营与销售的商品就是存货。

  因此,其大多数的存货应该是按照高于账面价值的金额增值来实现。

  2.一部分对外投资,从总体上来看,企业的对外投资应该是通过转让或者收回投资、持有并获得股利或者债权投资收益等方式来实现增值。

  3.部分固定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企业的大部分固定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都应该而且必须通过经营运用的方式实现增值。

  4.账面上未体现净值,但可以增值实现的“表外资产”,那些因会计处理的原因或计量手段的限制而未能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净值,但可以为企业在未来做出贡献的资产项目,主要包括:

  1).已经提足折旧,但是企业仍然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企业正在使用的,但是已经作为低值易耗品一次摊销到费用中去、资产负债表中没有体现价值的资产。

  3).已经成功地研究和部分已经列入费用的开发项目的成果。

  4).人力资源,它是企业最重要的一项无形资产。

  只是目前的财务会计依然有困难将人力资源作为资产进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因此,了解和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只能借助于非货币因素的分析。

  (二)对资产质量进行分析的常用方法。

  1、资产结构细化分析法。

  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其他资产(含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板块;这四大类资产又可以细化分成若干子资产以及更细的资产。

  因此,分析这些块、子、细资产之间相互所占的比重,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出资产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效的内涵。

  例如,分析总资产中流动资产同固定资产所占比重,如果固定资产比重偏高,则会削弱营运资金的作用;如果固定资产比重偏低,则企业发展缺乏后劲。

  分析流动资产中结算资产和存货资产所占比重,如果结算资产的比重过高,则容易出现不良资产,其潜在的风险也越大。

  分析存货时,库存商品(产成品)虽是保证商品经营的物质条件,但应进一步分析其中适销对路、冷背呆滞、残损变质等各占的比例。

  在采用比重法的同时还可采用比率法作补充。

  此方法包括如下指标:

  1).资产增长率,计算企业本年总资产增长额与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来评价企业经营规模总量上扩张的程度。

  2).固定资产成新率,计算当期平均固定资产净值与平均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来评价固定资产更新的快慢程度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3).存货周转率,计算企业一定时期销售成本与平均存货的比率,来评价存货资产的流动性和存贷资金占用量的合理性。

  4).应收账款周转率,计算企业一定时期内销售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的比率,来评价应收账款的流动速度。

  2、现金流量分析法。

  货币资金是资产中最为活跃又时常变动的资产。

  现金流量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是否良好,资金是否紧缺,资产质量优劣,企业偿付能力大小等重要内容,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如果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和总的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就能判断分析企业财务成果和资产质量的状况。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相应现金净流入的利润,就说明其质量不是可靠的。

  如果企业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

  如果企业的银根长期很紧,现金流量经常是支大于收,则说明该企业的资产质量处于恶化状态。

  3、虚拟资产、不良资产剔除法。

  此方法是把虚拟资产、不良资产从资产中剥离出来后进行分析的方法,实质上是对企业存在的实有损失和或有损失进行界定。

  首先是进行排队分析,统计出虚拟资产和不良资产账面价值。

  然后进行细致和科学的分析比较:

  1).把虚拟资产加不良资产之和同年末总资产相比,来测试资产中的损失程度。

  2).将剔除虚拟资产、不良资产后的资产总额同负债相比,计算资产负债率,以真实地反映企业负债偿还能力和经营风险程度。

  3).将虚拟资产、不良资产之和同净资产比较,如果虚拟资产、不良资产之和接近或超过净资产,说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可能有问题,但也不排除过去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的可能。

  但最终是要落实到加强对虚拟资产、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理,杜绝虚拟资产的存在,压缩不良资产,尽量减少资产损失。

  4、资产同相关会计要素综合分析法。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会计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利润)都在发生变化。

  因此,分析资产质量,也离不开其他会计要素。

  平时常用的方法和和衡量指标有:

  1).方法一:总资产报酬率,(Return On Total Assets)简称ROA。

  计算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报酬总额(利润总额加利息支出)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可用来来检测企业投入产出的效能。

  一般说,资产质量越好,投入产出的效能也就越佳。

  总资产报酬率ROA=(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X100%其中,

  利润总额:企业实现的全部利润,包括企业当年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支出净额等项内容,如为亏损,则用“-”号表示。

  利息支出: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支出的借款利息、债权利息等。

  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之和为息税前利润:指企业当年实现的全部利润与利息支出的合计数。

  数据取自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和《基本情况表》

  平均资产总额:指企业资产总额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值,数据取自企业《资产负债表》,其公式为,平均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

  2).方法二:总资产周转率,(Total Assets Turnover)简称TAT。

  计算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值。

  一般情况下,周转速度越快,销售能力越强,资产利用效率越高。

  总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总资产周转天数=360÷总资产周转率(次)其中,

  营业收入净额:减去销售折扣及折让等后的净额。

  平均资产总额:指企业资产总额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值。

  数值取自《资产负债表》,其公式为,平均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年初数+资产总额年末数)/2

  3).方法三:流动比率,(current ratio,简称CR)。

  指流动资产总额和流动负债总额之比。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概念是速动比率(quick ratio),简称QR。

  QR=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其中,速动资产:指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的那部分资产,如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是用来表示资金流动性的,即企业短期债务偿还能力的数值,前者的基准值是2,后者为1。

  但应注意的是,流动比率高的企业并不一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就很强,因为流动资产之中虽然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变现能力很强,但是存货、待摊费用等也属于流动资产的项目则变现时间较长,特别是存货很可能发生积压、滞销、残次、冷背等情况,流动性较差。

  而速动比率则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因为速动资产就是指流动资产中容易变现的那部分资产。

  计算流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来反映企业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流动比率是测评企业营运资金的重要指标。

  目前不少国有企业的营运资金出现负值,即流动资产小于流动负债,从而也反映出资产结构的不合理性和流动负债即时偿还的风险性。

  4).方法四:长期资产适合率。

  计算企业所有者权益与长期负债之和同固定资产与长期投资之和的比率,来测评企业的偿债能力。

  也可分析资产结构的稳定程度和财务风险的大小。

  从理论上讲,该指标≥100%较好,即长期资本要大于长期资产。

  长期资产适合率=(所有者权益总额+长期负债总额)/(固定资产总额+长期投资总额)×100%其中,

  长期投资总额:指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等。

【财务分析方法介绍】相关文章:

财务分析的方法10-05

财务分析方法报告10-08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10-05

财务分析报告编写方法09-30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10-08

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方法09-30

财务分析报告的主要方法05-22

财务分析报告编写步骤方法10-01

财务分析报告编写的步骤及方法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