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成为有效的管理工具

时间:2022-10-05 22:07:15 财务分析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财务分析成为有效的管理工具

  财务分析成为有效的管理工具大家了解过吗?小编为大家准备好了财务分析成为有效的管理工具范文哦,欢迎大家阅读!

财务分析成为有效的管理工具

  财务分析成为有效的管理工具【1】

  资产负债率 =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 100%

  从财务学的角度来说,一般认为我国理想化的资产负债率是40%左右.上市公司略微偏高些,但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一般也不超过50%.其实,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标准.企业的经营者对资产负债率强调的是负债要适度,因为负债率太高,风险就很大;负债率低,又显得太保守.

  债权人强调资产负债率要低,债权人总希望把钱借给那些负债率比较低的企业,因为如果某一个企业负债率比较低,钱收回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投资人通常不会轻易的表态,通过计算,如果投资收益率大于借款利息率,那幺投资人就不怕负债率高,因为负债率越高赚钱就越多;

  如果投资收益率比借款利息率还低,等于说投资人赚的钱被更多的利息吃掉,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应要求企业的经营者保持比较高的资产负债率,而应保持一个比较低的资产负债率.

  其实,不同的国家,资产负债率也有不同的标准.如中国人传统上认为,理想化的资产负债率在40%左右.这只是一个常规的数字,很难深究其得来的原因,就像说一个人的血压为80~120毫米汞柱是正常的,70~110毫米汞柱也是正常的一样,只是一个常规的检查.欧美国家认为理想化的资产负债率是60%左右.东南亚认为可以达到80%.

  资产负债率(Debt Asset ratio)是指公司年末的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

  表示公司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该指标是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

  同时也是一项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也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1、负债总额:指公司承担的各项负债的总和,包括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2、资产总额:指公司拥有的各项资产的总和,包括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

  这个比率对于债权人来说越低越好。

  因为公司的所有者(股东)一般只承担有限责任,而一旦公司破产清算时,资产变现所得很可能低于其帐面价值。

  所以如果此指标过高,债权人可能遭受损失。

  当资产负债率大于100%,表明公司已经资不抵债,对于债权人来说风险非常大。

  判断资产负债率(2)是否合理  要判断资产负债率(2)是否合理,首先要看你站在谁的立场。

  资产负债率(2)这个指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负债占全部资本的比例,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

  从债权人的立场看

  他们最关心的是贷给企业的款项的安全程度,也就是能否按期收回本金和利息。

  如果股东提供的资本与企业资本总额相比,只占较小的比例,则企业的风险将主要由债权人负担,这对债权人来讲是不利的。

  因此,他们希望债务比例越低越好,企业偿债有保证,则贷款给企业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从股东的角度看

  由于企业通过举债筹措的资金与股东提供的资金在经营中发挥同样的作用,所以,股东所关心的是全部资本利润率是否超过借入款项的利率,即借入资本的代价。

  在企业所得的全部资本利润率超过因借款而支付的利息率时,股东所得到的利润就会加大。

  如果相反,运用全部资本所得的利润率低于借款利息率,则对股东不利,因为借入资本的多余的利息要用股东所得的利润份额来弥补。

  因此,从股东的立场看,在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负债比例越大越好,否则反之。

  企业股东常常采用举债经营的方式,以有限的资本、付出有限的代价而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并且可以得到举债经营的杠杆利益。

  在财务分析中也因此被人们称为财务杠杆。

  从经营者的立场看

  如果举债很大,超出债权人心理承受程度,企业就借不到钱。

  如果企业不举债,或负债比例很小,说明企业畏缩不前,对前途信心不足,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很差。

  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当审时度势,全面考虑,在利用资产负债率(2)制定借入资本决策时,必须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在二者之间权衡利害得失,作出正确决策。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各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驱动而从不同的角度评论资产负债比率:

  1)从债权人的角度看,资产负债率越低越好。

  因为该比率低,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与企业资本总额相比,所占比例低,企业不能偿付的可能性小,企业的风险主要由股东承担,这对债权人来讲,是十分有利的。

  反之,资产负债率高,债权人提供的资金与企业资本总额相比,所占比例高,企业不能偿债的可能性大,企业风险主要由债权人承担,这对债权人来讲是十分不利的。

  2)对企业所有者来说,负债比率高,有以下好处:一是当总资产报酬率高于负债利率时,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可以提高股东的实际报酬率;二是可用较少的资本取得企业控制权,且将企业的一部分风险转嫁给债权人,对于企业来说还可获得资金成本低的好处;但债务同时也会给投资者带来风险,因为债务的成本是固定的。

  如果企业经营不善或遭受意外打击而出现经营风险时,由于收益大幅度滑坡,大款利息还需照常支付,损失必然由所有者负担,由此增加了投资风险。

  对此,投资产往往用预期资产报酬率与借款利率进行比较判断,若前者大于后者时,表明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将获得双重利益,即在获得正常利润的同时,还能获得资产报酬率高于借款利率的差额,这时,资产负债比率越大越好;若前者小于后者时,则表明借入资本利息的一部分要用所有者投入资产而获得的利润数额来弥补,此时,投资者希望资产负债比率越小越好。

  3)从企业经营者角度来看,负债比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对企业前景的信心和对风险所持的态度。

  如果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前景充满信心,且经营风格较为激进,认为企业未来的总资产报酬率将高于负债利率,则应保持适当高的负债比率,这样企业可有足够的资金来扩展业务,把握更多的投资机会,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反之,经营者认为企业前景不容乐观,或者经营风格较为保守,那么必然倾向于尽量使用自有资本,避免因负债比率控制在适度水平上。

  由于债务成本可税前扣除和财务杠杆的收益功能,任何企业均不可避免地要利用债务;但负债超出某个程度时,则不能为债权人所接受,企业的后续贷款难以为继。

  随着负债的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不断加大,进而危及权益资本的安全和收益的稳定,也会动摇投资者对经营者的信任。

  因此,经营者利用债务时,既要考虑其收益性,又要考虑由此而产生的风险,审视度势,作出最优决策’

  在对资产负债率进行分析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在实务中,对资产负债率指标的计算公式存在争议。

  有的观点认为,流动负债不应包括在计算公式内。

  理由是:流动负债不是长期资金来源,应予排除;如果不排除,就不能恰当的反映企业债务状况。

  这是因为:

  ①流动负债是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的一部分。

  例如,就某一项应付账款来说,虽属于流动负债,要在一定的期限内偿还。

  但因业务的需要,应付账款作为一个整体,已变成外部资金来源总额的一部分,在企业内部永久存在。

  ②从持续经营的角度看,长期负债是在转化为流动负债后偿还的。

  与其对应的是,长期资产如果用于还债,也要先转化为流动负债的转化及长期资产向流动资产的转化,说明在计算资产负债率指标时,不能把流动负债排除在外。

  2)债权人、投资者及经营者对资产负债率指标的态度各不相同。

  图和维护各方的利益呢?关键是在充分利用负债经营好处的同时,将资产负债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内。

  那么多大才算合理呢?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是不一样的。

  2000年我国综合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平均数为53.09%。

  分析时,应结合国家总体经济状况、行业发展趋势、企业所处竞争环境等具体条件进行比较、判断。

  3)本质上,资产负债率指标是确定企业在破产这一最坏情形出现时,从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的相互关系来分析企业负债的偿还能力及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程度。

  即企业破产时,债权人能到到多大程度的保护。

  但这个指标达到或超过100%时,声明企业已资不抵债。

  。

  但是,财务报表分析时把企业作为一个持续经营的单位,不是建立在破产清算基础上的。

  一个持续经营的企业是不能靠出售长期资产还债的。

  因此还应关注这个指标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揭示债权人利益的保护程度。

  财务分析成为有效的管理工具【2】

  财务分析的作用是什么?阅读人不同,其作用不同.内部人(经营班子)看财务分析,作用 是发现问题,改进公司的管理,提高经营效率.上级单位(控股公司)看财务分析,作用是为了加强监督监管,防止舞弊.外部人(潜在投资者)看财务分析,作用 是甄别公司真实的信息,对公司经营前景与财务状况进行预判.

  财务分析可分析自己,也可分析别人.风投做尽调时的财务分析则是分析别人,如同警察断案,嫌疑人不会主动交待,警察需要根据他的辩解不断抛出疑点,最 终形成立案证据链.我们平时在公司做的财务分析属于分析自己,如同医生问诊,医生获得的信息多多,医生既需做出诊断报告,还应提出治疗方案.

  医生经验不同 则功力不同,肤浅的财务分析类似医生做体检,不过是通过指标对比找出异常数据.层次略高的财务分析,可结合业务找到异常数据背后的故事,这是不是有点类似 大夫给病人下诊断书呢?老到的财务分析不能仅仅满足于找原因,而是要提解决方案,如同老中医能开出一剂良方.

  财务分析该由谁来做?这还有疑问吗,当然应该是财务人员啊.如果你真这么想,十有八九搞出来的分析报告是财务人员自说自话.财务分析应以财务数据做依 托,分析背后的业务.没有业务人员参与,财务分析很容易流于就数字论数字.只有财务与业务通力合作,财务分析才有可能切入业务深处,成为管理的工具.

  做财务分析可分解为两个动作:一是数据分析,另一是业务分析.数据分析是指会计人员看到财务数据异常后有足够的敏感,能快速闪现异动可能的驱动及可能 的后果.业务分析是指结合业务定位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第一个动作要想做标准,会计知识必须扎实.第二个动作要想不变形,则需把自己融入业务之中.

  财务分析要想起到作用,推动业务改进是关键.不能帮助改进,财务分析就是形象工程;仅仅改进财务工作,财务分析是自娱自乐.财务分析需要大胆走进业 务、探究业务.找出数字背后的故事,把定位问题变成解决问题,把推脱责任变成分派任务.如此闭环往复作业,自可实现从财务分析到经营分析的蜕变.

  财务分析第一篇写什么?建议写KPI完成情况.因为这样写能抓住领导的心理,工作当然要通过绩效考核.接着该找出KPI的短板,围绕不足逐项深入,挖 到背后的业务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分析报告肯定会得到领导认可.如果改进建议能落实责任人,匡出时间节点,分析报告就更牛了,相当于变成了实施纲 领.

  企业实用主义至上,做任何事都要体现价值,财务分析也不例外.譬如,华为公司推崇经营分析,而不是单纯的财务分析.要求财务分析一定要结合实际,服务 业务部门.具体言之,财务分析要指出问题,找出对策,落实责任,到期考核.这么下来,财务分析自然突破了财务的范畴,成了一把手工程.

  经营分析与财务分析是什么关系呢?

  第一,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看似不同,却有相同.

  第二,经营分析是针对财务分析发现的问题结合业务所做的更深入的专项分析.

  第三,财务分析定位问题,经营分析解决问题,从这点看经营分析更重要,是财务分析的升华.

  第四,财务分析是CFO工程,经营分析是CEO工程.

  在公司推动经营分析工作建议分三步走.

  第一步,推全面财务分析,从财务的角度揭示公司存在的问题、潜在的风险,以期引起总经理与业务领导的重视.

  第二步,推经营分析,结合业务实际,找出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原因,提出解决之道.

  第三步,推专项分析,找出短板,深挖吃透、重点突破,立项推动解决问题。

  财务分析要注意那些事项?【3】

  一忌千篇一律,文章格式化。

  每一个时期的财务分析无论是形式和内容都应有自己的特色。

  内容上的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形式上的灵活、新颖、多样,是财务分析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首要条件。

  形式呆板,千篇一律,甚至抽换上期指标数据搞“填空题”似的八股文章,是财务分析之大忌。

  财务分析本来就专业性强,形式上的呆板、内容上的千篇一律,其可读性必然弱化,久而久之财务分析势必变成可有可无的东西。

  要焕发财务分析的生机和活力,充分发挥其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的职能,我们对财务分析无论是内容和形式都要来一番刻意求新、求实。

  从标题上就不能只拘泥于“×××单位××季(月)财务分析”这单一的格式,可灵活的采用一些浓缩对偶句对当期财务状况进行概括作为主标题,也可引用一些贴切的古诗来表述,使主题精练,一目了然。

  在表述手法上,可采用条文式叙述,也可穿插表格说明;可三段式(概况、分析、建议),也可边分析、边建议、边整改;分析既可纵向对比,也可横向比较。

  总之财务分析不应拘泥于一个模式搞“万马齐喑”。

  二忌只是数字的堆砌罗列,没有活情况说明。

  要分析指标变化,难免没有数字的对比,但若仅停留于罗列指标的增减变化,局限于会计报表的数字对比,就数字论数字,摆不出具体情况,谈不清影响差异的原因,这样的财务分析只能是财务指标变动说明书或者说是财务指标检查表的翻版。

  这种空洞无物,枯燥死板的“分析”肯定不会受欢迎。

  只有把“死数据”与“活情况”充分结合,做到指标增减有“数据”,说明分析有“情况”,彼此相互印证、补充,财务分析才有说服力、可信度,逻辑性才强,可操作性才大。

  三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财务分析重在揭露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建议。

  所以分析内容应当突出当期财务情况的重点,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出影响当期指标变动的主要因素,重点剖析变化较大指标的主、客观原因。

  这样才能客观、正确,评价、分析企业的当期财务情况,预测企业发展走势,针对性的提出整改建议和措施。

  那种面面俱到,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做法势必是“盲人骑瞎马”,写出的财务分析要么是应笔墨不痛不痒;要么是罗列现象不知所云的流水帐;充其量也只能是浮光掠影似的情况简介,这样文牍似的财务分析对企业挖潜堵漏,完善管理没有丝毫价值。

  四忌浅尝辄止,停留于表面现象。

  我们知道,往往表面良好的指标后面隐藏着个别严重的缺点、漏洞和隐患,或若干难能可贵的某些优点被某些缺点所冲淡。

  这就要求我们既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又不要就事论事;而要善于深入调查研究,善于捕捉事物发展变化偶然中的必然,抱着客观的姿态,克服“先入为主”的思想,通过占有大量的详细资料反复推敲、印证,来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分析,才会得出对企业财务状况客观、公正的评价。

  如,仅指标的对比口径上,就要深入调查核实,换算其计价、标准、时间、构成、内容等是否具有可比性。

  没有可比性的指标之间的对比,只能扭屈事物的本来面目,令人误入歧途。

  五忌专业味太浓。

  财务分析主要是服务于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改善,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为领导当参谋,让群众明家底的手段。

  所以财务分析应尽量淡化专业味,少用专业术语,多用大众词汇,力戒矫揉造作、莫测高深;做到直接了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六忌报喜不报忧。

  真实、准确、客观是财务分析的生命。

  要诊断、观察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维护企业机体健康运行,就应敢于揭短,敢于曝光,才不会贻误“病情”,才能“对症下药”。

  成绩不讲跑不了,问题不讲不得了。

  所以财务分析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揭露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既要探寻影响当期财务情况变化的客观因素,更要侧重找出影响当期财务情况变化的主观原因。

  实事求是,客观全面的分析,才能有的放矢的扬长避短,兴利除弊,努力为企业的挖潜睹漏,开源节流服好务。

  七忌上报不及时。

  财务分析是企业领导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同时也是企业财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最有效途径,其指导性的价值就在于其时效性。

  企业经济信息瞬息万变,时过境迁的财务分析对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作用将大打折扣。

  财务分析的上报应与会计报表上报同步,并形成制度化。

【财务分析成为有效的管理工具】相关文章:

怎样成为优秀的财务分析师10-08

如何获取有效的企业财务分析10-08

探究公共财政管理工具是否有效论文10-08

如何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学习总结10-01

财务分析中有效回答管理问题的艺术论文10-08

论法实施的有效性分析10-06

加强水库水源保护的有效对策分析论文10-09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分析论文10-08

财务分析报告范文-财务分析报告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