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书

纪录片策划书

时间:2023-03-29 14:01:35 策划书 我要投稿

纪录片策划书6篇

  转眼间一段时间的工作告一段落了,我们又迎来一个新的工作阶段,要定下新的目标了,何不赶紧趁现在写写策划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策划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纪录片策划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纪录片策划书6篇

纪录片策划书1

  (一) 题目:《夕望》

  (二) 拍摄主题:以一个外来参观者的视角真实再现老年人别样的“青春”,用镜头真实再现21世纪的城市老年人们有别于传统的生活,他们虽在暮年可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和希望。

  (三) 拍摄目的:现在很多年轻人意志消沉,没有追求,没有目标,过着没有理想的生活,纪录片《夕望》用镜头真实再现老年的爷爷奶奶们“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以及他们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以此激励年轻人积极进取。

  (四) 拍摄对象:自贡市老年大学的一群特别的学生们。

  (五) 拍摄内容:选取个别典型的老人,以此为点辐射成面,多方位的'展现老大学生们积极进取,不断学习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

  (六) 拍摄要领:切实把握在“雾中行走”的纪录片创作,以客观的视角真实地记录这群老年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七) 拍摄准备:提前征求校方的同意,搜集我们所要拍摄的人物的联系方式背景资料,拍摄器材,拍摄的策划书。

  (八) 拍摄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要尽量地切合主题不用盲目地乱拍,同时注意设备安全,财产安全以及人生安全问题,尽量少干预拍摄画面,以达到最大限度的真实,具体操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九) 拍摄方法:仰拍,平拍,俯拍,不同的场景用不同的角度,对

  景物的选择要尽量灵活调整,并且灵活选择全景、远景、中景、近景、特写。

  (十) 设备准备:摄像机、三脚架、话筒、单反、挡光板。

  (十一) 片长:约27——30分钟

  (十二) 职务安排:

  导演: 摄影师:

  场务:文字编辑:

  配音: 剪辑: 美工:

  (十三)后期制作

  录音:后期的解说词在录音室完成。

  剪辑:AE Pr PS Au等软件进行编辑制作,并在网上搜集相关的图片与背景音乐。

  拍摄提纲

  (一) 拍摄思路以及纪录片大致情节发展:

  清晨张奶奶迈着矫健的步伐步入大学校门,进入英语学习班,在课堂上他们积极学习,与老师互动,下课后他们与同学们话家常,探讨学习,中间可以插入我们的采访,采访他们现在的奋斗目标,以及现阶段的梦想,紧接着镜头随着张奶奶的身影进入到一楼的舞蹈室,一群翩翩起舞的身影让观众很难想象这是一群70,80岁的老人的舞姿。随着时间的推移,夕阳西下了,一群老伙伴们有说有笑出了校门踏上回家的路。

  (二) 大致分镜头:

  镜头一:清晨的阳光懒懒地洒在老年大学的校门,

  镜头二:张奶奶侧面入画一路跟拍至英语学习教师

  镜头三:张奶奶的手,推至张奶奶前排的一位老人埋头写字的背影(中景),再推至讲台展现老师正面和学生背景的全景。

  镜头四:全景展现张奶奶等下课时互相交流的情景,

  镜头五:穿插记者在教师采访的老人们的镜头(关于为什么想学习?现在的梦想是什么?如何解读中国梦?)

  镜头六:张奶奶与英语班的同学道别,步入舞蹈班(跟拍)

  镜头七:张奶奶与舞蹈班的老师互相打招呼(体现和谐友爱的气氛) 镜头八:张奶奶进入队伍与大家一起跳舞(全景,脚步特写,收录同期声)

  镜头九:额头汗水特写,脸上笑容特写

  镜头十:夕阳西下同学们在校门口道别,(全景,中景)脸上的笑容(特写),挥动的双手(中景——近景)

  镜头十一:红色的夕阳渐渐西下

  解说词:正在准备中

  策划人:

  策划时间:

纪录片策划书2

  、活动背景:

  20xx届xx学院新生即将入学,而入学后他们的第一件大型活动就是军训,军训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意志力,行为品质,还能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记录他们的成长过程,不仅能够为下一届提供榜样,还能让他们对自己的锻炼得到足够的认识。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大一新生即将入学,刚开始来的学生可能会由于大学的生活比较自由,会放纵他们任性,不会约束自己,放松自己的学习。为了避免他们走入歧途,军训会锻炼他们,使他们会克制自己,约束自己,从而能够使他们能够在大学的生活里。既能学到东西,又能学会做出色的大学生。

  通过这次活动,不仅宣传机电系的学生的精神,还记录着他们的足迹。除此之外,还能帮助下一届新生了解军训的实况。另外,对学生会在学生们心中的形象也是一种培养,增加他们对学生会的认识。

  军训还能让他们变得更加坚强更加的努力学习。

  活动时间及地点

  1.活动时间:(待定,具体时间未知)

  2.军训地点:(具体地点待定)

  3.宣传部成员:部长、干事

  活动流程:

  1.、活动人员安排:

  (由于个人的课程表不知道,到时候人员可以相互调动)

  2.、活动材料:

  照相机若干台

  3.、流程:

  (1)每天各位牌照人员从指定地方拿相机

  (2)到xx系新生军训的.地方,拍下新生军训的实况

  (3)拍完照后,将相机交到指定的地方。交由专门人员处理。

  4.、活动要求:

  每天制定每位宣传部的干事到xx系的所有军训班级进行拍照留念,记录他们辛苦的汗水和成长的足迹。

  每次上交的照片进行刷选,选取精彩的留张贴。

  宣传部成员更要做好学长的榜样,记录他们精彩的瞬间。

  、活动后期安排:

  宣传部出好海报,上面张贴着他们军训的精彩照片,另外,加以文字说明。文字说明更能增添图画的生趣。

  出好海报后,在制定的地点进行展览。

  、注意事项:

  宣传部成员除去代表整个学生会,要用自己的行为表达,我是学生会的成员而自豪。积极的宣传xx系学生会。每次拍照都要本着对自己和学生会负责的态度,积极认真完成。

  、其他事宜:

  (1)由于军训的时候天气比较热,各位前去拍照的人员要注意,不要中暑。

  (2)拍照的时候要爱护相机,还要保证相片的清晰度

  (3)如果遇到新生需要帮忙的,可以前去帮忙,树立学生会的形象。

纪录片策划书3

  一、片名:《纪录片》

  二、时间:5——8分钟

  三、主题思想:通过记录某个摄像小组拍摄纪录片的过程,将纪录片创作中的友谊,欢笑,沮丧,矛盾,团结反映出来。突出团结就是力量和友情无价这一主题思想。

  四、拍摄对象:柏天旸纪录片拍摄小组,宋兵兵纪录片拍摄小组(预备)

  五、小组成员:谭凯 吴冲 潘恒煜 徐煜栋 万佳 王新茹 张海燕

  六、人员调度暂行如下:

  后期:

  策划:

  拍摄:

  解说员:

  录音:

  场记:不与摄像冲突

  注、以上人员安排只是主要负责这一块的,并不是说只干这一块

  七、形式及风格:电视诗歌散文(优雅,活力,积极向上)

  八、纪录片结构:由以前的时空顺序形式向时空交错形式转变;由闭封结构向开放式结构转变; 由单一视点向复合视点转变,将故事分为几个板块,用小标题将各个板块连在一起,不同的板块之间形成内在的联系,如烦恼,矛盾,友谊等,以便共同表达主题。 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如果一味地记录和呈现, 则如同流水账, 让人乏味。电视纪录片应该根据创作者的表达思想,灵活地运用疏密详略等繁简之法, 使叙事结构获得活泼多姿、波澜起伏的审美意义。内容的详略、情意的疏密、细节的'使用等, 都会使电视纪录片形成疏密相间、疏中有密、密中带疏的结构格局, 获得难以言表的感染力。电视纪录片不能一味地一种步调, 比如, 如果电视纪录片总是松松垮垮, 平平淡淡, 则会让人厌烦感到沉闷; 如果电视纪录片一味地紧锣密鼓、剑拔弩张, 则让人心理紧张负荷过重。因此, 电视纪录片应该有张有弛, 疏密相间, 使受众在紧凑、在变化中寻找到电视纪录片的美感和意义。

  九、拍摄准备:

  (一)前期准备:

  1、查看相关资料,集思广益,弄懂拍摄什么,怎样拍摄。

  2、写出不可缺少的镜头,将所需的效果注明。

  场景一:柏天旸小组讨论的镜头(后期不超过一分钟)

  拍摄时间不限制,但镜头语言要到位,要客观的揭示问题所在,这要求摄像人员必需有思想。

  例如:白天杨小组正在开会,他们要确立主题,那么小组成员肯定会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组员发表的看法就必需记录下来,当他们沉思时可以用特写或大特写(面部,手腕,眼睛)甚至可以拍一些意象镜头,空镜头辅助表达人物心情等等。

  场景二:柏天旸小组前期策划的镜头(后期不超过30秒)

  他们些策划的镜头,些策划会花很长时间,但我们只要将开始写和最后成稿拍摄就可以了,拍摄时间不确定,随机应变。要将写稿人思考问题的时刻刻画出来。

  场景三:老师宣布可以开始开拍的镜头(10秒)

  场景四: 拍摄小组拿摄像机,安装电池和装带得过程(快节奏)(10秒左右)

  场景五:柏天旸小组拍摄过程(3分钟左右)

  场景六:在日常生活中柏天旸小组对拍纪录片的态度,如吃饭时讨论当天的拍设情况,讨论遇到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场景七:成片展示的镜头(20秒以内)

  因为时间原因,成品展示可以拍摄别的班的人上纪录片实验课时成品展示的镜头。但只要不影响整个片子的真实性,是可以这样做的。 如没有找到合适的班级,我们也可以不要成品展示的镜头,在柏天旸小组做成品做出后,可以采用一些精彩的镜头,然后用等待“交作业”一语双关,告诉观众人生就如作业,人生的作业要想成功完成需要友谊,团结,能否得到完美的分数, 就看自己怎样去对待人生,怎样去演绎人生。

  3、将在拍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如摄像机电池是否充足,磁带是否足够,摄像机设置是否设置到位,如何做场记。

  4、小组成员分工,确定编导,摄像,配音,策划,解说词,场记,剪辑人员

  5、全体会议。要说明的是,策划定稿之后,不允许随意更改,即便是感觉有问题也要严格执行,即“一条道走到黑”,不要想七想八。在会议中统一思想,为纪录片服务;不能使小性子,随意发脾气;不得乱说话,打击队员积极性,有话好好说;保持良好的心情来拍摄作品,不得因为个人问题而破坏小组的计划。严格按照分工进行。

  6、拍摄原则。持之以恒,无怨无悔。服从命令,积极认真。不仅是作业,更是作品。

  (二)中期拍摄 (拍摄流程)

  1、拍摄要注意抓住人人物的表情,细节。

  2、拍摄时间暂定四个星期(4-7周)

  (三)后期剪辑、配音

  1、先配音,再根据配音剪辑组合画面,明确目的,不要运用太多的特效,保持作品的真实性。

  2、剪辑要使得片子错落有致(可设置悬念),安排层次,细节叙事。

  3、剪辑时间暂定一个星期(8周)

  十、补充部分:

  1、如果感觉柏天旸小组拍摄过程比较单一,我们可以再多拍一组,形成对比或互相补充,以便充实内容。暂定宋兵兵那一组为预备组

  2、空镜头预备:桂花 星光 月夜 骄阳 柳枝 百鸟 建筑 车水马龙(快节奏)。

  3、学会抢拍,抓住拍摄小组的亮点,看点。如:讨论时的分歧,拍摄时的认真,过程的艰辛。

  4、有什么问题要及时提出来。

纪录片策划书4

  一、缘起:老子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有着满腹学问,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 人。他所创作的《道德经》在世界上至今也没几人能了解其中精髓,为后人留下了一个谜。

  二、宗旨:该片主要是为了介绍老子及其他的《道德经》。展现老子在春秋战国期间的政治思想和他在道教的地位,并且介绍《道德经》一书的所表达的宇宙观。让当代人更加深入了解古人的思想并为之所用。

  三、内容:该片主要从老子的出生、仕途、关于他的神话传说、他与道教的关系及其思想以及老子与气功,这几个方面着手来介绍老子和他的《道德经》。

  四、主题:缘起老子,让世人能对这个为人有所更多了解

  五、目的人群:对此感兴趣的高中学生,大学生,老师以及中老年人。

  六、表现手法:本片将以拍摄为主,介绍老子故居及其文献。采访大学对老子有所研究的教授和当地老子文化馆的馆长,并拍摄一些历史重现的篇章,来生动该纪录片。

  七、思路:一环扣一环,力将纪录片与拍摄的故事片紧密结合。不是简单对记录片的堆砌,而是对该片的一个重新组合。该片将分为三个个部分:历史篇、道教神学篇、思想文化篇。历史篇作为前瞻篇,让观众对老子有一个大概了解,道教神学篇主要介绍老子生平成就,思想文化篇做为结尾篇告知观众老子思想及其著作,给你警醒。

  八、时长:该片时长为40分钟。如果时间太短,会因为高度抽象而不得要领,使节目缺少质感,同时也让观众不够充分了解老子,如果时间太长久会使观众腻味,太过深层讲解会适得其反,因为老子的精髓太难理解。控制在40分钟,容易把握好每一章节、得当地调动观众的兴奋点,获得较理想的传播效果。这是一个能基本完整、全面地叙述老子的背景以及相关故事与刻划细节,充分展现的长度。这一时长也有利于段落划分的节目兴奋点的设置。比如可以把40分钟的节目内容大致划分成4小节,每小节均具备相对完整的表现内容,有自身的悬念点和高潮点和思考点。

  九、总体要求:用制作电视、电影的表现手法对老子故居及其文化馆和对行馆人士的采访各个层面有重点、有针对、有秩序地进行拍摄、录音、剪辑制作成片,“声色并茂”地表现老子和《道德经》。

  十、具体要求

  1、纪实拍摄:应拍摄具有情节性、故事性的段落,具体捕捉文化细节。

  2、结构:注意完整统一的时空逻辑关系,同时,要注意节奏轻重缓急的处理,及悬念点、兴奋点的设置,剪辑时合理地设计这些点在全片的布局,以激发观众的观赏兴趣。

  3、采访:设法将采访安排在特定的情景和状态之中,以保证不破坏全片的风格。

  4.解说词:解说词要凝练,宁缺勿滥;语言尽量平实、直白、客观、理性。语言要针对画面,具有较强的指向性,通过画面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使片子充满思想激情。

  5、倾向性:通过合理的选材、采访、剪辑,表现古代老子的思想以及当代对他的研究。

  十一、结构阐述

  1、总时长:四十分钟。

  2、结构及片长分配(具体以摄制定定稿为准):

  片头:15秒钟,也是专题片中四个章节的过渡片花。

  引子:由老子道家思想以及《道德经》的博大精深理念导入,1分钟;

  正片:以《道德经》中 “道”和“德”两个名词的涵义入手,进而指出老子的哲学思想。他对于“道”(包括“德”)的描述,从而对老子进行展开。

  片尾:老子《道德经》前后呼应。 2分钟。

  3、风格:节奏动感的实景影象、如鱼穿游的动态镜头和激情昂扬的片头、片尾与引子背景音乐或优美舒缓的`正片背景音乐以及浑厚有力的男性配音构成了影片的视听特色。

  4、创意创新:不仅仅只是从我们对老子熟知的思想、道教和《道德经》出发,也介绍了他的出生、仕途和关于他的神话传说、气功。全面概括了老子。

  5、结构说明

  1)片头:以老子的塑像为开始,并且拍摄到老子馆大门前的几行大字,从而转成老子馆的部分建筑,营造出磅礴大度的气势,镜头一直往里进入,拍摄到馆中呈列的老子相关书籍,到《道德经》时加以特写,从而从书中展开对记录片的拍摄。

  2)正片:借用演员为辅来拍摄与老子相关的历史篇、道教神学篇、思想文化篇。

  A、历史篇:切入点——以老子的出生以及他的仕途和为何道教奉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是为祖的后裔;事件解析——解释了老子不是被人们奉为神的传说,他也是一般凡人,加强亲切感,让人更易来看这个纪录片,来了解老子;旁白词摘——老子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有着满腹学问,被广纳贤才的周文王请到朝中,委以西伯之职,武王继位后,老子负责记录朝廷朝政议论,并且在当时那个等级制度严格的时期被特封为“柱下吏”,可依柱而坐,记录政事。成王执政的时候,曾派老子出使西极大秦、竺乾等国,他到处讲学,颂扬周德。由于这位仙风道骨的长者,学识渊博,今人钦敬,所以,各国的君主朝臣都尊称他为“古先生”。公神化气,老子寄胎于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一天,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 理氏怀了81年的胎,生下一个男孩。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络腮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子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这里有一个倒叙的插入);在这里插入对相关学者采访的关于老子生平的研究;富有历史感的男音旁白、再加动态镜头和相关情景的背景音乐等来完成内容的展现。(演员表演居多)

  B、道教神学篇:切入点——老子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一个显赫的人物以及他与道教的更加深刻的渊源;事件解析——给人们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显示,吸引观众的眼球;旁白词摘——在《封神演义》中,洪均老祖亲传的三大弟子——原始天尊、老子、通天教主分别创立阐、道、截三教,老子为道教教主。在《西游记》中,老子又被称为太上老君,连玉皇大帝也让他三分,当初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太上老君掷出金圈,将孙悟空打晕。作为齐天大圣德孙悟空也奈何不了他。老子生平失传,当时流行着许多关于老子的传说,例如传说他因为修道,活了二百多岁,他的学问如何高深莫测,连孔子也要向他请教等等,所以,汉朝的时候,对老子就非常崇拜。后来,对老子的渲染越来越多,简直成了一位活神仙。道教成立后,为了吸引百姓的注意和信仰,就尊奉老子为祖师,称他为“太上老君”。他写下的《道德经》(即《老子》),也成为道教的最高经典,被千百万教徒所颂阅;在这里插入一些相关的神话视屏和一些当地百姓对老子的神话传说;重点是在这里突出老子在道家的地位。

  C.思想文化篇:切入点——讲解老子博大精深思想(宇宙观和政治观)和老子之道用于人体内部就是他的修养之法;事件解析——科学技术极其发达的今天,仍有诸多的研究者不断地研究老子的思想,并将之应用到各个领域中,由此可见老子思想的深度和魅力。这里将老子的思想简单地加以概括。旁白词摘——《老子》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问题。概括起来,《老子》有三大内容,即谈宇宙、谈人生、谈政治。老子思想中,首要的是老子的宇宙观。老子的宇宙观是其政治观和人生观的基础。道”体现在自然界中,就是“天道”,也就是自然规律。大道无形,它“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 无所不在,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道法自然”。《老子》原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是效法或效仿的意思。它告诉我们,道的最大特点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称之为“玄德”(万物各自体现出的本性就是“德”)。老子又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里的不仁,并非不讲仁义,而是“道”顺任自然,无所偏爱精神的体现,所以万物在它看来,来去生灭,都如刍狗一样。老子从他的认识论出发,认为治理国家应该“无为而治”。又说“无为而无不为”。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干,而是要无所为而为,也就是凡事要顺乎自然。正如佛家提出的“所知障”一样,老子也认为知识多了就要妨碍“为道”,所谓“为学日增,为道日减”,为学多了只会使事情复杂,现代社会的发展似乎越来越证明这一点。正如佛家提出的“所知障”一样,老子也认为知识多了就要妨碍“为道”,所谓“为学日增,为道日减”,为学多了只会使事情复杂,现代社会的发展似乎越来越证明这一点。所以老子不重视为学,反而重视为道。老子指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又说“绝学无忧”。所谓“为道”,就是通过冥想直接认识处于混沌状态的“道”,如此就可减少思虑、欲望和感觉经验,使之越少越好,即“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的思想成为气功修炼的基本原则,这种情况并非偶然,老子研究天道,如果承认他的天道确实是对宇宙客观的真实描述,那么,按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理,人与天应该有相通之处。所以气功修炼的最高法门理所当是无为大法。纵观世间的各种气功修炼法门,事实确实如此;这插入采访馆长的采访,以及专家教授的采访和在公园太极拳的表演。富有感情的旁白是这一章的重点,加上富有动态美的镜头感。()(旁白重要以及对相关人士的采访)

  3)片尾——从公园太极人的镜头一直往上,切换到天空,又以天空回归到老子文化馆的老子像,最后演员饰演的老年老子结尾。

  鉴于上述专题片的创意脚本、事件素材选择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有待经过与相关部门方面深入沟通集体策划后进一步确定。

  十二、成片产品:一部中文版的纪录片,适合大众观看,四十分钟足以满足人们。

  十三、拟采访的拍摄人物:(排名不分先后)

  十四、专题片技术要求

  节目内容所有节目的字幕一律采用汉字简化字。

  节目中的同期声字幕、被采访人物、记者姓名等字幕的字体均为黑体白色。

  节目中不得出现各种压角标。

  节目的开始与结束均为黑起黑落,黑起黑落的过程均为1秒半。

  中文版:

  第一声道混合声道,包括解说、同期声、音乐、效果。

  第二声道为音效声道,包括同期声、音乐、效果(此声道的音效与第一声道同步)。

  节目长度:

  节目实长:40分整(从60秒彩条、30秒黑底之后算起至片尾字幕结束)。

  片头:

  片头彩条60秒(要求有零电平即振荡声)。黑底30秒,然后留出15秒黑底待插栏目片头用。

  片尾:

  片尾字幕结束后辅30秒黑底。

  片尾字幕只上主创人员,每个工种人员不能超过2人,时长8秒钟以内。

纪录片策划书5

  1.监制:陈x

  2.策划:牟x

  3.撰稿:孙x、陈x

  4.摄像:唐x、白x

  5.采集:米x、万x

  6.配音:向x

  7.剪辑制作:白x

  8.后期合成:唐x

  9.协调:牟x

  10.统筹:唐x

  一. 形象片(用记录片的表现型风格展示大通门的形象):

  沿着西昌顺城街东行,一座古铜色琉璃瓦覆盖的大屋顶中式阁楼,在秋意十足的榕树叶的掩映下跃入眼帘,它就是大通楼了。

  这里没有闪烁的霓虹灯,没有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有的只是那具有悠远历史的古城墙。老式的红色漆染木门,将这座历经沧桑的城墙藏在这五百多平方米的城楼里。

  “八百里河山风风雨雨依还看蓝天白云,两千年往事是是非非试问这红墙绿瓦。”大通门历经历史沧桑变迁,是西昌六百年历史的见证 , 大通楼由正厅、耳房、楼厅、檐廓、阳台等部分组成,为重檐歇山式仿明建筑。城楼上的对联、匾额、石刻、木雕、彩绘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品味。土红的墙体,朱红的楹柱,灰白的石刻,以及青灰的城垛,使这座古楼显得格外庄重古朴。迂回在走廊楹柱之间,仿佛回到了过去。

  举目环顾,似乎在翻阅一页页积满尘土的史籍。墙上的诗文,柱上的楹联琳琅满目,无不诉说着西昌的历史,倾注着文人的一腔情怀。书者虽是今人,仍不乏名家大师。中国书协副主席何应辉便是其中的代表。隶书、魏碑、楷书、行草各领风骚,尽显书家的艺术才华。

  大通楼高22米,重檐歇山式大屋顶中式建筑,红墙绿瓦、雕梁画栋,楹联诗词,石刻斗都拱,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作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西昌大通门成了这座历史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大通门上的大通楼更是西昌历史文化的象征。它不仅仅象征着历史,更重要的是它具有强烈的文化特性和高超的艺术品味。

  二:专题片(用记录片的纪实型风格表现展示大通门的休闲文化、饮食文化和彝族文化元素)

  大通门文化之休闲文化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这座城墙已经或多或少地融进了一些现代因素,它不再具有军事防御作用,作为一种历史遗迹,它更具有一种休闲旅游的特色!在大通楼上,你可以要一杯清茶,坐在自己喜欢的位置,观赏四周,也可以与亲朋好友打打牌下下棋。不论是娱乐,喝茶聊天还是赏花观月,悼古念今,大通门都换上了休闲的外套,不再有战争中弥漫的硝烟!

  大通门之饮食文化

  随着大通楼成为一个休闲之所,大通门周围的饮食文化也成为它的一道亮点。这里除了有出名了名的许锅魁、还有名震西南的.城门洞牛肉米粉店,据说,城门洞牛肉米粉这个店名是因为城门洞牛肉名气很大,所以老板决定再利用这个名气开了一家米粉店。虽说名称来历如此,这家粉店的味道却也名不虚传,因为它用的汤是正宗的牛肉熬制而成。而许锅魁则是汉源名小吃,老板到这个地方已经经营了也有七八年了。

  大通门之彝族文化元素

  民以食为天,除了好吃的东西,大通门作为西昌的老城区一部分,还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精美的彝族服饰,巧夺天工的漆器制品和彝族特色的手工制品在这里随处可见。就连那古老的打磨银制品也能在街头看到。彝族人以黑色黄色和红色作为主色,勤劳的彝家女孩在衣料上绣上自己崇拜的颜色的花纹,然而,如今的彝族服饰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已经走出了传统的手工制作,位于城门下的彝族服饰加工点,已经将现代电脑技术运用到彝族服饰花纹的绣制上。(镜头)

  大通楼不是一座普通的楼,它是一处具有品味的建筑文化。人们乐登斯楼,大都为着怀古而来,为着感受文化艺术而来。它所蕴涵的历史文韵必将流芳千古。

纪录片策划书6

  一、选材背景

  现今社会,传媒作为“第四权力”,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传媒人员素质也有严苛的要求。广播电视新闻学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的需求而兴起的一个新兴专业,为培养大量媒体高级人才而不懈努力。

  编辑是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使之传播展示于社会公众的工作和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广播电视新闻学是培养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学的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本科的教育在进行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也为广播电视新闻系的学生提供了广泛的实践平台。

  二、目的意义

  在教学实践中,班级分组创办报纸、杂志等,在采访与写作中感受记者和编辑的双重身份的认证。在大学各类的文学社、杂志社、报社、网络等传播媒介中,我们总能看到记者在各种活动奔走的身影,因为这些传媒机构的相对不专业性和注重学生学习实践的性质,往往是一人分担两个角色甚至更多。即使有些社团有记者团和编辑部的分管机构,但是大部分来说是虚设的,记者和编辑的工作相对来说是难以分割的。另外,大多数学生社团是缺乏老师或专业人士的指导的,对于初出茅庐的学生记者、编辑来说,怎样开始、拍摄行程和制作相对来说是十分陌生的,在实践中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的指导。基于上述原因,大多数的学生媒体工作者在进行媒体实践过程中缺乏头绪。

  而对于想从事媒体工作的圈外人员更是对媒体工作者的工作情境有所向往,想对其一探究竟。如我们小组的一个成员曾在采访时候遇到相关人员的探究目光和询问质疑等,甚至被被采访者追究专业的学科建设、社会实践、课程设计等方面。“传媒新声杂志社”(原“生活杂志社”)是广播电视新闻系的学生实践基地,在相关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已经初步建立了以新闻传播为主要传播理念的、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杂志的雏形。但是,不可否认,编辑责任制在社团内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辑承担着选题策划、人员分配、后期版面设计等内容。其中,因为业务不熟、自尊心较强和自信心不足、人际交往能力差等原因致使杂志出版进程受到很大影响。参加杂志出版的相关人员也对自身的经历和经验进行过相关反思,并在实践中不断改正和前进。此次的纪录片拍摄就是针对这种现象的一个缩影,在张弛有序的故事叙述中,我们将向着我们提出的问题和观众想知道的方面进行客观而密集地呈现。

  三、内容策划

  (一)纪录片名称:初步定为《小编纪行》

  (二)片长:15分钟左右

  (三)纪录片主题:以参与出版《传媒新声》杂志的一个编辑的日常工作为出发点,体现学生编辑在进行杂志风格、内容等方面的探索进行时,展现学生编辑的工作中遇到的挫折、挣扎以及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等。

  (四)纪录片的主要人物:

  学生编辑小A、杂志社相关人员、被采访对象等。

  杂志社是事件的发展的最初的环境,也是事件之所以发展的诱因。小A是全篇的中心人物,是整个事件的推动者,他与杂志社其他人员有很深切的联系。而被采访对象是冲突的交锋点,小A对采访对象的寻找和采访,全篇的核心轴。在寻找采访对象过程中所遇到人员也对故事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纪录片的基调:

  影片主要呈现欢快向上的思想情绪,在快乐的音乐(如《菊次郎之夏》或欢快的音效设置)的映衬下和轻松明快的图景中展现一种朝气蓬勃、勇于克服自我、直面困难的精神面貌。但在小A处于自我矛盾和外在矛盾交锋中时也应该侧重突出其抉择与耐心,配以沉重与激昂的音乐(如《蓝色多瑙河》),提高感染力。又如在以小A的工作状态的画面的基础上,画外音进行内心独白的时刻,配上抒情音乐(如《Give me your hands》)。

  (六)纪录片的形式与风格:

  本记录片属于人文社会纪录片,关注现实世界、身边的生活场景,在平稳的叙事中,强调叙事纪实,并能够在解说词的烘托中体现主题。本纪录片的解说词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娓娓道来,在讲述故事、补充画面内容的同时,也使得主人公的思想和观众之间有一个交流的空间。

  镜头语言的应用,也是定位影片风格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长镜头对寻找采访对象的完整记录,特写镜头对人物高兴、紧张等情绪的突出等来展现出影片的节奏的张弛有度。也可将不同景深的画面进行相关重叠,错乱排序等来体现叙事方式和角度等,如将绿叶、阳光等进行处理来展现影调。与此同时以不同的拍摄视点与观众进行相关的交流,并推进情节的发展,如在主人公不知进退与否的时刻,可仰拍并采用运动镜头,展现选择的迷茫。此外还可以在背景音乐、主题音乐的应用中体现纪录片的风格,《小编纪行》主要是以明快的音乐为主,即使在主人公遇到困难时也是以沉重但略显滑稽的音乐进行表现以为后面的情景的升华做铺垫。

  (七)纪录片的冲突:

  学生编辑的角色定位与现实认知的差异,对编辑的原有认识与学生编辑工作的对比,纪录片内在的人物之间的矛盾等。影片主要是对学生编辑工作的一个客观展示,主要着眼于对新事物的认知和展现。在故事的三个起伏点中展现,他们互相促进。

  (八)纪录片的表现方式:

  本纪录片采用故事化的形态的手法来表现纪录片的真实内容、悬念、细节、铺垫、重复、冲突、高潮和情景再现法对曾经的故事情节代替语言的讲述。例如,在故事叙述时,我们可以通过对主人公或其“同事”的摄像机采访来插叙其中来推动事件的发展。

  (九)纪录片的结构:

  结构是纪录片的生命。本纪录片围绕杂志出版流程这一主线来展现学生编辑的生活的一个侧面。主要以本片主人公以第一人称来进行解说贯穿,按照杂志出版的相关流程的时间顺序来记述。在影片的开头将与主题有关的相关人员的采访来引出纪录片的主人公和主要事件,使用画外音和与情境有关的空镜头来交代地点事件。并在顺叙中适当插入相关人员的.评价和主人公的回顾等,从而较为完整地展现事件的过程和表现主旨。

  故事有三个起伏点:策划确立、寻找采访对象、与主编的交涉。而寻找采访对象是故事的高潮,也是展现学生编辑的工作的一个重要反应点。在这个阶段,存在对故事的现实的还原和对主人公采访的展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按照受众的观看心理,至少在三分钟内设置一个高点,并能有效推动故事情节的叙述。

  在影片的最后是将成果的一个展现,如杂志的展卖活动或发送的画面以及画外音中主人公对此次出版活动的感想的表达,最后将画面切入被采访的主人公,最终定格在主人公拿着杂志微笑的中景镜头上。

  四、拍摄场地

  传媒新声杂志社办公室、石大校园采景、其他根据被采访对象的情况进行安排

  五、受众分析

  显性受众: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师生;从事广播电视行业的工作人员;学校报社及杂志社团;与广电相关行业的人员,出版行业等

  隐性受众:对编辑行业感兴趣的人(对文化水品要求无要求,一般大众);对纪录片拍摄感兴趣的人;想要了解研究学习纪录片的人。

  六、实施可行性分析及可能遇到的困难

  被拍摄对象均在石河子大学这一个整体环境中:人员相对固定,并且时间的有效性较长,整体流程中有一定的可控性,需要的资费较少,设备较为简单,场地选择相对容易、基本不用设置特定的布景来进行主观意愿的表达。有相关老师的指导,可以在理论上有一定保障。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拍摄纪录片的时候,还可以在被拍摄对象的指导下对策划和实施进行不断校正和完善。

  但有些情节已经为过去式,需要相关的人员的表演融入其中,搬演与真实的冲突不可避免,并且,相关人员面对镜头的不自然也会影响纪录片的真实性的表现。另外,是将主人公的深刻的经历进行展现还是再一次的策划、采访、编辑等还有待商榷。当然,在场面的调度方面、节奏的把握、后期编辑等技术方面也存在一定困难。

  七、效果预测

  1、从人文的角度去反映和展现编辑的日常工作,从表现客观生活逐渐深入到关注人的存在方式与内心世界

  2、以画面为基础语言,配以解说词与音乐,把握节奏和印象的造型美感;

  3、提高受众的人文精神与审美价值与品味,开阔视野,由多种文化的交流最终达到情感交流的目的;

  4、以形象性和客观实录精神满足人们求知渴望和精神探索需求,作为审视社会和人类自审的工具;

  5、让潜在受众对编辑行业有所了解,对想要参与到该行业的的人提供参考与借鉴,以及已参与到该行业的人产生内心的共鸣。

  八、拍摄设备

  摄像机一台;三脚架;录像带若干;服装道具等

【纪录片策划书】相关文章:

纪录片策划书03-26

观看纪录片策划书04-09

纪录片策划书(6篇)03-29

纪录片策划书7篇03-26

纪录片镜子的观后心得08-30

民族题材纪录片的文化责任论文03-08

纪录片镜子的观后心得10篇08-30

纪录片在旅游生态学教学的应用02-07

纪录片形态及其生成机制探索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