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防雾霾倡议书 推荐度:
- 预防雾霾倡议书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预防雾霾倡议书3篇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倡议书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倡议书是为倡议、发起某项活动而写的号召性的公开提议性的专用书信。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预防雾霾倡议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预防雾霾倡议书1
尊敬的城市居民们:
近年来,雾霾天气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人们对雾霾天气议论纷纷,谈霾色变,给人的感觉就是,凡是都市,一到冬季都存在,北京有、上海有,成都有,达州有没有,答案是肯定的。
1.减少雾霾靠市民。“责任的沉默”比雾霾更可怕,作为南京市民,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尽我所能地保护环境,阻止空气污染进一步恶化。
首先,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如家庭燃煤、焚烧垃圾等)。燃煤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会产生致癌物质二恶英;并自觉减少燃放烟花爆竹,以更加新颖别致的方式庆祝节日,如舞龙灯,击鼓等。
其次,有偿回收秸秆,用于制造天燃气燃料,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许多地方的农民有焚烧秸秆的习惯,大量烟尘被排放到空气中,严重污染周边城市的环境,加重污染周边城市的环境,加重雾霾天气。
第三,提倡低碳出行,健康环保由于近年来道路上的机动车越来越多,交通压力日益增长,我们要从自身做起,选择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乘坐公共汽车,地铁、骑自行车或步行。将低碳环保进行到底。
2.驱赶雾霾靠部门。
首先,禁止主城区摆放大面积的露天烧烤
其次,由有关部门发起植树活动,呼吁市民多植树,少砍伐,并让众人能够明白植树造林、低碳环保之益处。
第三,鼓励沼气池建设,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秸秆焚烧,化石燃料燃烧带来的空气污染,同时鼓励无污染烟花爆竹的研制开发生产。
3.清除雾霾靠政府。阻止雾霾天气继续蔓延,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监管体系、预警机制,以及自上而下的全民环保习惯做保障。
要想阻止雾霾天,给南京市民、中外游客一个美丽的环境,此事任重而道远。但是我相信,只要有我们共同的努力,南京一定可以在青奥会时一改之前的风貌,变得更加美好。
预防雾霾倡议书2
雾霾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的健康。值此秋冬季节,正是雾霾的高发期。抗击雾霾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组织、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为使我们拥有更多的蓝天,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请大家积极投身到抗击雾霾的行动中来。我们向全市社会各界发起倡议:
倡议全市有污染气体排放的企业和单位,严格做到达标排放。
倡议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严格履行职责,认真监督,接受理群众举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
倡议各位市民养成绿色出行的良好习惯,尽量以步行、骑车、拼车和搭乘公交的方式出行,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不露天焚烧垃圾、秸秆等,并主动监督周边情况,发现露天焚烧和污染排放现象及时劝阻或举报;移风易俗,摒弃损害环境的陈规陋俗,不焚烧钱纸、祭品,不燃放有污染的烟花爆竹;改革饮食观念,抵制城市露天烧烤,推行低油烟、低污染、低能耗的'饮食结构。
在蓝天白云下幸福生活,是我们的美好期盼。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每个单位、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让我们共同参与、立即行动,争当大气污染治理的宣传者、践行者和监督者,为建设美丽湘潭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你我他共同努力,空气会更加清新,天空会更加湛蓝!
预防雾霾倡议书3
炮竹声声除旧岁,合家团圆迎新春。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了,然而,烟花好看却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伤害。
为什么今年的冬天总是灰蒙蒙的一片,天空被白乎乎的空气遮挡住?”专家告诉我们,今年的冬天因为空气质量不好,形成了典型的“雾霾天气”。“雾霾天气”是因为空气中漂浮着很多细小的连肉眼都看不清的`小颗粒而造成的,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造成严重困扰。为了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减少雾霾,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这个春节做起,用实际行动来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少放一串鞭,少一点污染,少一片雾霾,给天空增添一抹蓝,让我们在蓝天白云下幸福生活。在此,陀山社区发出倡议,今年春节,我们来做一回“弃炮族”,不放鞭炮,远离雾霾,过个环保年。
雾霾天气我们该如何预防呢?
一、在家不要出来活动,告诉老人、小孩要懂得保护自己。
二、在雾霾天气里,减少出行,出行的时候要带上口罩,避免将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吸入肺中。
三、在雾霾天气里,在家不要开窗换气。
四、新春佳节里,首先要做到不放鞭炮,并且劝阻亲朋好友不吸烟、不放鞭炮。
五、尽量绿色出行,用自行车代步,少用汽车,不排放尾气,不吹起公路灰尘。
六、节约用电,节约能源。
七、多种植绿色植物,净化环境。
倡议人
20xx年xx月xx日
【预防雾霾倡议书】相关文章:
预防雾霾倡议书(精选12篇)12-12
预防雾霾倡议书(3篇)12-10
预防雾霾建议书08-12
雾霾倡议书11-20
防治雾霾倡议书05-30
远离雾霾倡议书06-26
治理雾霾倡议书06-27
关于雾霾倡议书03-10
防治雾霾倡议书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