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写传统文化的作文锦集七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写传统文化的作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写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1
赛龙舟是我们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每年的端午节都要举行一次赛龙舟。
我有幸在端午节去民族文化村看到了赛龙舟。
每条龙舟上都有许多名选手,也有许多龙舟。龙舟停在起跑线上,选手们正坐在龙舟上休息。
过了不久,只看见一个人一吹口哨,所有的龙舟快速向前面行驶,每条龙舟上面都有一个选手在前面敲鼓,为后边的选手加油鼓劲,别的选手们在后面举起桨拼命地向前划着龙舟。
我看见每条龙舟颜色都各有区别,龙舟的相同之处是都像一条龙一样,有龙头,有龙尾,真是漂亮极了!有一条龙舟是深红色的,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一条龙舟是天蓝色的,上面也有许多美丽的图案,一只只美丽的白天鹅雕刻在龙舟上,闪闪发光。有一条龙舟是棕色的,这条龙舟真是与众不同,别的龙舟都有一条条花纹来装扮自己,而这条龙舟一点花纹都没有,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龙舟。这条龙舟用木头做成。还有一条龙舟是橙黄色的,这条龙舟是用一个个小小的点做成的花纹,这小点很精致,也非常美丽!
一开始,那条深红色的龙舟遥遥领先。排在第二的是那条橙黄色的.龙舟。但是后来那条棕色的龙舟,不知怎么了,好像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带着棕色龙舟,棕色龙舟上的选手们奋力地划着龙舟,划到了第一名,不过虽然他们的龙舟已经到了第一名,但他们依然不骄傲,快速地划着龙舟。别的龙舟怎么样也追不上棕色龙舟。
最后,棕色的龙舟冲到了终点。第二个冲到终点的是那条天蓝色的龙舟,第三是深红色龙舟,第四是橙黄色龙舟。
这就是精彩的赛龙舟!我非常喜欢我国的传统文化赛龙舟!
写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2
记得在幼儿园时,我就尝试过剪纸,剪的是双龙、雪花,虽然剪得歪歪扭扭,但是我也很高兴,因为我会剪纸了。从此,我和剪纸结下了缘分。
有一次,母亲给我买了一本剪纸书。我高兴极了,我对着书剪会了许多图案。最让我得意的是“红双喜”和“小鸡捉虫”得到了全家的赞扬。二年级数学课上学对称时,我剪的小人手拉手又快又好,老师夸我真聪明。现在我越来越喜欢剪纸了。
今天老师让我们查剪纸资料,母亲给我打印了密密麻麻的.二十多页,我才知我原来只知剪纸资料的九牛一毛。我摘录其中的一些内容与同学共享。
剪纸,又叫刻板、窗花或剪画。区别在于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左派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唐朝杜甫诗中有“暖水--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宋代时,剪纸用于礼花、窗花、灯彩的装饰。现代人们运用谐音“福”同“蝠”、“绶”同“寿”、“鸡”同“吉”、“鱼”同“余”、“龙”同“隆”,这些象征手法合成图案就有了吉祥的含义,可谓“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中国民间手工艺术,犹如一株长春藤,古老而长青,它特有的普及性、实用性、审美性符合了民众的心理需要。
写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3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传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其中,书法艺术是我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历史悠久,影响着全世界,也是中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
自小我就对方方正正的文字感兴趣,对联、福字的独特魅力深深的吸引着我。六岁开始我就上了书法兴趣班。一开始,毛笔在我手中一点也“不听话”,写出来的字也东倒西歪,难看极了,老师就鼓励我坚持下去,当我写得好的时候,老师就为我鼓掌加油。渐渐地,我写的`字也有了进步。
今天是星期五有书法课,跟往常一样我兴高采烈地来到室。书法老师这节课教我们写对联,我可兴奋了。因为马上就是春节,老师说了要是写得好,可以拿自己亲笔写的对联去做义卖,将爱心送给山区的小伙伴们。在认真听完老师讲解分析每个字的笔画要点后我开始一笔一画地练习起“千里之行”几个字来,一会儿王老师走到我的身边仔细看了看轻声说:“这个横的应该再长一些。”随后,老师示范了个“波横”,让我再练练。我觉得“波横”像一座石拱桥,起伏有度。我一边想着每个字的要点,一边结合老师的讲述开始认真的地写起来,经过几遍的练习,每个字都写得那么得心应手了,越看越像老师写的。等书法老师再次从我身过经过时赞赏地笑着说:“进步真大!只要用心多练习,你一定可以当个小小书法家。”老师的鼓励让我信心大增,我越发的喜欢上了有趣的书法。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汉字的一种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我盼望着每个星期五快点到来,我要更加刻苦练习,让书法时刻陪伴我。
写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4
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为辅?
在如今纷繁芜杂的大环境下,科技与传统文化不可偏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让人享受舒适生活: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战争以来,中国人便对西方现代科技有一种盲目的恐惧或崇拜,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国门,打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也在国人心中种下了恐惧而又歆羡的种子。科技强国也被无数国家奉为圭臬。科技霸权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现代科技的优势展露无遗。
但我们就该为此放弃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讲究仁义礼智信,中国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伟大的中国文化是我们传承千年,历久不衰的法宝,也是我们走向复兴,开创未来的'根本保障。虽然,传统文化不乏糟粕,虚荣、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体现。但,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经久不衰,绵延不绝。文化的包容维持着中华民族的和谐与稳定,也为民族大家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机。五千年的积淀造就的是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与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的生机。科技赋予传统文化科学特性和创造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科技发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念等,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传统文化。在科技条件下,传统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创造活力,它既蕴含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发挥科技优势,改造传统文化,是保持传统文化生机的不二法门。
同时,传统文化的道德原则、和谐理念也指引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走向。先进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代建筑的发展并随着邻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进步伴随着健康的,电子文档的的发明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书写能力的退化。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也只能依靠传统文化。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在巴黎宣布,解决21世纪人类的生存问题,必须去20xx多年前的孔子学说中汲取智慧。弘扬传统文化,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指引着科技的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写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5
静悄悄的新年像极了一个普通的周末。
昔日的年画、鞭炮和祭祖活动了无影踪,中国人最传统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渐被一次年夜饭、一台春晚和几条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静的新年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一个表现。当韩国的端午祭申遗成功,当我们内蒙古族的马头琴成为蒙古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成影戏成了印度尼西亚的“传统”,当埃及和韩国在争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权时,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在情人节的玫瑰和圣诞节的铃声中觉醒。我们应当重新回顾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昔日的辉煌为什么如此轻易的被我们遗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国的文化有深厚的历史背景,那是几千年来的沉淀和积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风都有着其最独特的传说和文化背景,每一个节目都有上古的史载和存在流传的价值。西方简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国文化的横深和纵深是不容许被遗忘和取代的。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时代背景之下,每一个中国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责任深思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并流传的方法。在某种意义上,那是中国民族得以稳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个以礼治国的民族得以丰富和充实的出路。
虽然那瑰宝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们还是看到关注的目光正移向它们。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证,在那次盛会上,我们看到了千人击缶的恢宏场面,我们听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诵,我们被昆曲的悠扬感动,我们被活字印刷术的精妙而慑服。张艺谋倾尽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个文化悠远的东方古国,也向每一个中国儿女诉说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珍贵。
当越来越多的'省份开始把民俗民风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们又可以听到喜庆的鞭炮声和飞舞的秧歌彩带时,当在传统节日里我们都有机会去重温过去的习俗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不再是个让人永远担忧的问题,中国儿女终会将每一个传说每一处风俗留给后人,手手相承。
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静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庙会的欢庆,有了昔日的味道。
写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6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中华文化所具有的特质。但是,在当今各种“变异”文化的冲击之下,人们开始亵渎文化,把文明积淀看作炒作的工具。这怎能不令人担忧?坚守文化的本真,守护心中那泓清泉迫在眉睫。
曾几何时,我们悄悄地淡忘了李白、杜甫,淡忘了那清新自然、沉郁顿挫的气质和风格。微博时代的我们,早已习惯了“蓝精灵体”,习惯了那句例行公事的套话:“元芳,你怎么看?”殊不知,在我们戏谑调侃之时,传统文化在离我们渐行渐远。半文半白的“甄嬛体”在社会上风靡一时,不痛不痒、无病呻吟的'“琼瑶体”居然号称能“医治心灵创伤”。这时的我们,情何以堪!
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被修饰、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我们该作何感想?一片真切的思乡之情被无聊地调侃,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对于中国沉淀已久的文化,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去完全深谙,但也没有理由不保持它自然之美的本性,更没有资格去胡编乱造,去挑战先人们高超的文学功底。因为我们生在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国度,所以我们要坚守本真,不要丢失了对文化应有的崇敬和敬畏之心,在文化调侃中迷失前进的方向。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人们追求适宜的精神愉悦本无可非议。但各种不伦不类的体例的出现却是一个不好的征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连自己的文化都保护不了,那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当我们对“TVB体”、“流氓体”朗朗上口津津乐道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够听见那一声声来自于几千年前的天空的无助哀号?
坚守文化的本真,并不是要我们一成不变地照搬先哲的思想,创新和突破是必要的,毕竟,那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源泉。坚守本真,意味着天空的圆月依然是圆月,它是一轮思乡的月,而非被人们俗化了的月亮;坚守文化的本真,意味着那融在酒中的是一片真情,而不是被整饰得面目全非的一潭污水。坚守文化的本真,给先哲们一份尊重和敬畏,不要矫揉造作,不要画蛇添足,更不要将经典俗化。
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坚守文化的本真,让自然和谐的春风吹向每一个角落,让经典文化之树绽放鲜花朵朵,滋润万物。
写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7
近来,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家在对选手们的出色表现赞叹不已之余,纷纷对节目的形式及内容表示赞赏。的确,中国传统文化在现在日新月异的快节奏、多元化的生活中显得越来越小众,越来越被边缘化。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更热衷于那些外来的快餐化娱乐节目,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学习越来越少。这种现象与现在的教育体制、社会文化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学校教育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涉及只是蜻蜓点水一般,意思一下而已,并没有真正的让学生领会到传统的魅力。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与浮躁,也使学生没有机会、没有精力去探究传统的美。同时,社会文化也未能给与相应的引导,充斥着媒体的都是高富帅、白富美的社会价值观。
这次《中国诗词大会》所涉及的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冰山一角,即使这样也能让人们为之惊呼,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浩瀚和深邃现在越来越不为人所知,长此以往,可能导致文化的传承出现断层。因此,希望这次《中国诗词大会》的影响不是昙花一现,应该以此为起点,逐步培养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大家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使中国文化得以传承有序、发扬光大。
【写传统文化的作文】相关文章:
写传统文化的作文10-08
写传统文化的作文11-03
写发扬传统文化的作文03-30
写传统文化作文06-09
写传统文化的小学作文09-01
写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03-06
写传统文化的作文八篇09-08
关于写传统文化作文10-13
写传统文化的作文(9篇)10-08
【精选】写传统文化的作文4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