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作文(实用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统文化作文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文化作文 篇1
我像热爱晶莹剔透的冰山一样热爱着钢琴,我像热爱绚丽灿烂的彩虹一样热爱着钢琴。每当我坦然地坐在钢琴前,深情地抚摩它的时候,我总会从中感受到生命的多彩。
当我坐在钢琴前,往事如云清晰地在我眼前飘过,一幅幅画面至今仍令我心潮澎湃。它就是陪伴我走过童年的好朋友,五年间它就一直陪伴我,度过了我五味果一般的童年生活,令我欢喜令我忧……
刚开始学钢琴不到一年的时间,我进步很快,老师希望我去参加比赛,并征得了我父母的同意。毕竟是初次参加钢琴比赛,而且别的参赛选手至少也学了两年。我又是被排在第二个上场的选手,当我从前台侧面一眼看到台下前排的老师和我的父母亲时,心里十分紧张。老师用微笑的表情和肯定的眼神暗示我一定能成功,父母用幸运的手势鼓励我,终于使我战胜了胆怯和自卑。轮到我演出时,开始弹奏得很不错,后来却忘记了乐谱,以至于无缘获奖。但我并不为此而感到惋惜,因为成功的意义在于它的过程而并非结果,而且这次失败也锻炼了我。
比赛刚刚结束后不久,我就参加了考试,而且一下子考了三级。正是因为我从上次的比赛中汲取了教训,所以考级格外成功,得到优秀……这种荣誉是极少数人才拥有的!我为自己的一举成功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这也为我后来的钢琴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年后,我考了九级。很多钢琴老师都相当惊异于我的成功!而且这三年间还经历了“非典”和我滑冰手腕受伤的.三个月的养伤阶段。当时我手腕脱臼,心里十分着急,但是也无能为力。令人惊讶的是我九级考试成功通过。一年后,我又报考了十级。这更是令人赞叹不已。“从来都没见过不到五年考十级的中小学生。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别人如是说。
当我坐在钢琴前,我的思绪又回到现实中,我不禁感慨万千。为了钢琴,我牺牲了本应尽情玩耍的孩童时光,但正是这人生的“黄金期”铸就了我今天的辉煌!
当我坐在钢琴前,我弹起,心境如皎洁的明月般清纯;我弹起,心中如大海一样波涛汹涌;我弹起,心间的旋律忽而又欢快起来……几次考级在我的人生中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在今后的人生舞台的展示中多了几分经验与成熟,也让我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起来。
当我坐在钢琴前,我会再次生动有力地奏响那生命的赞歌,让生活充满七彩的阳光!
传统文化作文 篇2
传统文化——年的由来胡昊轩过年了,家家户户贴对联、吃饺子。可是为什么贴对联吃饺子呢?这里边还有一个故事呢!从前,有一个村子,村里的老百姓过得很幸福。可是,这天晚上跑来一个叫年的.怪物,它乱吃人,所以,老百姓的幸福被怪物打扰了。有一天,人们和往常一样收拾东西向深山逃去。这时,一个老人走了过来,一个老婆婆说:“快点逃吧!”老人说:“只要让他在村里住一晚上,就能打败怪兽。”结果,第二天一大早老人没事,人们彼此相互道贺。我终于知道了年的来历。
传统文化作文 篇3
近年来,传统文化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但在这股热潮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目前,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尚不完善,不少地方开展的传统文化教育如疾风骤雨般倾泻而下,在教学内容上不加甄别,只强调死记硬背。一哄而上、缺乏科学设计的做法不利于传统文化教育健康发展,甚至会适得其反。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对课程、教材、教师、教学以及评价等诸环节进行整体设计、科学论证,使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协调发展,这样才能有序有效开展。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什么样的传统文化能进入教材与课堂。为此,应将中华传统文化放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以分析和整理,用时代的眼光、世界的眼光辩证地看待。概括地说,在庞杂的传统文化中提炼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内容,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前提。
筛选出教学内容之后,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则是确保传统文化教育有序开展的基础。在这方面,需要依据现代课程理论,遵循人的成长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课程内容上,应加大优秀传统文化比重,合理安排各学段内容,尽可能减少头绪,避免学科之间的交叉与重复。在纵向上,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学段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相互衔接;在横向上,使课程、教材、教师、教学以及评价诸环节相互协调。在教材编写上,立足于学生情操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运用现代科学系统的方法,采取知识分类、内容分级、训练分步的编排方式,灵活有序地安排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整体性,使教材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在教学上,应根据课程特点,联系当代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各学科隐含的丰富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和人文涵养。
课程、教材、教师、教学与评价构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整体。将课程内容有机地转化为教学内容,深入开掘教材的文化功能,关键在教师。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最紧迫的任务是培养培训一批具有良好传统文化素养的教师。师范院校应调整师范生培养的课程结构,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应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使他们既懂得传统文化教育之“道”,又懂得传统文化教育之“器”。
去年,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评价机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以考促学仍不失为当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举措,但让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更需要春风化雨般的滋润。
传统文化作文 篇4
“好!好!”这天晚上,我正在看电视,不知从哪儿传来一阵阵赞扬声。“今天社区里在搞什么活动?”我心里嘀咕着。跑到社区一看,呀!原来正在放映皮影戏。我赶紧跑回家,叫上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皮影戏。
一走进社区大门,只见那里人山人海。有的站着,有的坐在自己搬来的凳子上,有的手里还抱着孩子,但有一个动作是一致的.——都笑呵呵地盯着屏幕,还不时地大声喝彩。我钻进人群,挤到前面一看,哇!来晚了,很多小朋友坐在第一排,都目不转睛,津津有味地看着皮影戏。
今天放映的皮影戏片名叫《斗鸡》,讲的是两只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公鸡因争夺一条蜈蚣而激烈地打斗着,非要斗个你死我活。台下的观众们不时地发出喝彩声,好像是在为某只公鸡加油助威。
出于好奇,我来到了屏幕后面。看到了三个爷爷正提着皮影贴着屏幕一拉一抖,嘴里还说着、唱着,在灯光的照射下,一场精彩的皮影戏正在上演。边上还放在一堆皮影,有公鸡、蜈蚣,还有许多人物皮影,像牛郎、织女等。
看完皮影戏,我意犹未尽,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了解到皮影戏是中国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源于20xx余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皮影选用上等牛皮,经过刮、磨、洗、刻、着色等二十四道工序,雕刻3000余刀而成。看来,演出一场皮影戏很不容易啊!
海宁皮影戏作为中国皮影戏的一种,已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传承这门手艺,让它永不失传。
传统文化作文 篇5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门框边贴上一副春联,迎吉避邪,辞旧迎新。所以,贴春联也是逢年过节的一件特别有趣的事儿。
往年春节时,都是大人们来贴春联的。今年的我,看着姥姥早已买好的春联,心中总是痒痒的。好不容易等到姥姥要贴春联的时候了。我一个箭步冲到姥姥面前,对姥姥说:“姥姥,你的年纪大 了,不适合爬上爬下。我已经长大了,让我来贴春联吧!”姥姥用疑惑的眼神打量着我,问了一句:“你能行吗?”我虽然没有“实战”经验,但是这几年我早把贴春联的过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了。所以 我是胸有成竹,拍着胸脯说没问题。
开始贴春联了。我先用双面胶在上联的两条长边和两条短边分别粘好,下联和横批也是如此;第二步,将双面胶的皮撕下来,注意这个细节:一定要轻轻的撕,不能太过用力,否则会被撕坏;第三 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将春联贴上墙。在贴上墙之前要先找好位置,不然的话,会将春联贴歪或贴错位置。贴上去了!耶!成功啦!接下来最后一个步骤:贴“福”字,贴“福”字和春联的.方法差不 多;只是要将“福”字倒过来贴。你们知道吗?这其中还有个传说呢!传说皇上朱元璋下令,过年全城都要在自家门上贴上“福”字,否则满门抄斩。但是有位农民不识字,竟把“福”字给贴倒了。皇上大怒,刚要下令斩首,马皇后说农民是在祝福皇上,希望皇上“福”到家了。皇上听后大喜马上下令放人,农民才幸免一死。从此,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故意把“福”字给贴倒了。一是为了吉利,二是 为了纪念马皇后。
我得意地看着我的杰作,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福星高照,大门中间的大红“福”到家了。心里像吃了蜜糖一样甜滋滋的。姥姥还夸我贴得好极了!
贴春联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感受到了新联换旧符的快乐!
传统文化作文 篇6
在河坊街上,有一个吹糖人的小铺,我被它深深地吸引了。
吹糖人这种民间艺术是在明末清初传开的。这些民间艺人一般都挑着担,里面放着火炉和饴糖,手里还握着麦秸秆,上面插着一些栩栩如生的糖人,这些糖人多是十二生肖里的动物。
我站在小铺前,只见吹糖人把饴糖放在火炉上,等火烤软,揪出一团饴糖,先搓成圆球,然后压成圆饼状,用食指沾一下淀粉,洒在饴糖饼中间,再把它像包馒头一样封口。接着,小心翼翼地把饴糖搓成空心的椭圆,拉住椭圆的两头,向一边快速地拉去,这时出现了一条又细又长的“尾巴”。他用指甲把它弹断,一根既圆又空心的细线出现了,和喝牛奶的吸管一样。最后,他鼓起腮帮子,往里使劲地吹气,饴糖像气球一样慢慢变大,身体就做好了。接下来就简单多了,把动物的五官和脚,还有尾巴做好,分别粘到身体上,一只活灵活现的动物出现在大家眼前。
原来,传统艺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呀!
11月21日,我们寻宝小队到河坊街去寻找生活中的.传统艺术。
早晨,河坊街上就已人山人海,我看到那里的老艺人有的在捏泥人,有的在做扇子,有的在弹棉花。
我们来到了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它由陈列展厅、手工作坊、营业大堂、庆余名医馆四部分构成。馆内,展示了大量的中药传统制药器具及上万种中药植物、动物、矿石标本。让我惊奇的是虎骨、猴骨、树皮、车前子和白矾等居然都可以入药。这时,我想起平时我也在喝中药,我的药方里是不是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动植物呢?我一回到家,就看了一下妈妈给我拿回来的药方,发现真的有啊!比如说白菊花,我以前只知道它是用来泡茶和观赏的,没想到还可以入药。另外,像蝉衣,甘草也是如此,平时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东西有时会有很大的作用呢!
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不能小瞧生活中的任何东西,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华传统中药文化的魅力。
小朋友,你见过糖画吗?糖画是用溶化的黄糖制作成的。
关于糖画还有一个小故事呢!从前,四川有个大诗人叫陈子昂。他喜欢吃黄糖,但吃法不同,他先把黄糖溶化后在干净的桌子上画一个小动物,等糖汁凝固后把“动物”拿在手中吃。后来,他到京城做了一个小官,因为没事干,就如法炮制,正好被小太子看见了,就吵着要,陈子昂就给了太子一些。没想到回到皇宫的小太子很快把糖画吃完了,吵着还要,惊动了皇帝。皇帝就请陈子昂到皇宫当场制作。陈子昂因此升了官,还收了一些徒弟,将这门手艺一代代传下去,就成了民间艺术“糖画”。
我也利用空闲时间到河坊街看到了糖画艺人制作糖画的过程。他们用的工具是勺子、铲子、锅、溶化的黄糖和白色的石板。先付十元钱,然后拨动转盘,指针转到哪个图案就画哪个糖画。制作糖画要以很快的速度用勺子里的液体黄糖作画,速度快慢和勺子的倾斜决定了画的线条粗细。随着艺人上下左右地移动勺子,一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就出现了。
糖画真奇妙啊!
传统文化作文 篇7
礼仪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有了较之过去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来孝敬老人,心已经没了,孝敬父母不是有心无力,而是有力无心。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害的。而传来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传统文化作文 篇8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间,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最后用一个中国传统来结束我的征文: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贴窗花,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
【传统文化作文】相关文章:
传统文化的作文11-02
【精选】传统文化的作文07-13
作文:传统文化10-07
传统文化的作文12-26
传统文化的作文[精选]03-15
中国的传统文化作文,传统文化作文10-08
优秀作文:传统文化11-11
传统文化的学生作文11-16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作文11-17
传统文化的作文【热门】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