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毕业论文

新时期档案整理原则及技术

时间:2022-10-05 21:29:59 档案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时期档案整理原则及技术

  新时期档案整理原则及技术【1】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在新时期档案整理的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即将档案整理置于现代档案学理论内核之中,以现代档案学所提出的“档案物质实体双重构成”理论为逻辑起点,以档案文件间的历史联系为内在逻辑,以二元档案实践体系为实践基础,阐述对以历史联系为核心的现代档案整理理论和实践的新认识。

  关键词:档案;整理;技术;双重构成

  一、档案物质实体双重结构

  现代档案学提出的档案物质实体双重构成理论认为:档案是由“文件实体”与“档案历史联系的一记录”两种不同的物质所构成。

  “档案物质实体双重构成”现象是在电子档案出现以后,我们通过电子档案的整理实践所揭示出的一种档案物质实体构成的高级形态,这是在传统的纸质档案实践中没有被发现和认识的一种物质实体的构成形态。

  但在我们揭示了电子档案存在的这种现象之后再来反思纸质档案的物质实体构成,发现“档案物质实体双重构成”的思想同样适用于纸质档案和实物档案的整理实践,是所有类型的档案所普遍具有的一种物质实体的构成形态。

  二、现代整理原则―历史原则

  在探讨有关“档案整理”的相关问题时,档案整理原则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内容。

  档案整理原则是对档案整理实践的认识和总结,它是档案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档案整理原则的发展历史是档案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

  因此,要做好档案整理工作必须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整理原则来指导档案整理实践。

  (一)历史原则产生的实践基础。

  档案整理原则是对档案整理实践的理性认识和总结,因此,一项整理原则的产生是建立在特定的整理实践基础之上的。

  历史原则产生的实践基础是二元档案实践体系(档案物质实体双重结构为包含“档案实体管理”和“档案信息整理”两种不同实践的二元档案实践体系)。

  传统档案整理实践之所以坚持用一维的整理原则来整理档案,并不是缺乏对历史联系的多维性的认识,也不是有意违背档案整理的根本原则,而是在当时档案实践环境限制下的被动之举。

  电子档案的出现打破了“实体整理”一统天下的局面,因为由于电子文件构成的特殊性,档案人员己失去了对电子文件实体的操控权,无法完成对电子文件的实体排序,也就不可能再利用实体的排序来记录档案的历史联系。

  (二)历史原则实现的技术基础。

  历史原则实现的技术基础是虚拟整理技术(虚拟整理是与实体整理相对的一种整理技术,是一种与文件实体排序无关的、单纯记录和揭示档案历史联系的技术)。

  虚拟整理技术的产生完善了档案的整理原则,虚拟整理技术的产生为历史性原则的适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实现了档案整理原则从来源原则向历史性原则的过渡。

  三、新时期的档案整理技术的提出

  (一)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

  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以下简称非元数据技术),是相对于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

  它包括传统的档案实体整理技术、以“件”为单位的档案整理技术、双套制的档案整理技术以及不同载体的混合档案的整理技术。

  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高级的档案整理技术。

  但由于元数据整理技术本身所附带和依附的特殊条件和实践背景,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科技发展水平和档案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在短时期内并不能成为我国档案整理的主流技术和唯一技术,无法完整统一我国的档案整理实践。

  因此,我们提出了“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

  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以下简称非元数据技术),是相对于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

  从这个意义上说,除了元数据技术以外的档案整理技术,均属于非元数据档案整理技术的范畴。

  它包括传统的档案实体整理技术、以“件”为单位的档案整理技术、双套制的档案整理技术以及不同载体的混合档案的整理技术。

  (二)针对历史联系的整理技术―虚拟整理。

  对档案的历史联系进行虚拟整理的结果是形成“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

  “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是档案物质实体结构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档案历史联系的一记录就是揭示、记录和固化档案历史联系整理的结果。

  没有档案历史联系的一记录,档案历史联系的信息就没有归宿。

  档案人员完成档案历史联系记录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清楚这些档案之间的历史关系,以便根据这些历史联系将档案串联成为一部历史。

  一记录档案历史联系有多种方法。

  如可以利用档案(文件)的实体排序,也可以利用卡片记录,还可以采用数据库的形式,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最终档案人员都必须将档案历史联系整理的结果固化为一种可以保存并可世代相传的物质实体。

  虽然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本身只是一种记录,但它的出现在档案实践和档案学理论上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档案历史联系的一记录”作为物质实体的出现,为“档案实体整理”与“档案历史联系整理”的分离,为档案整理的重心从“档案实体整理”向“档案历史联系整理”转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档案历史联系的一记录”作为一种物质实体出现,使人们真切地意识到:档案历史联系的记录是档案人员进行档案历史联系整理劳动的物化结果;是档案物质实体构成中最能表达档案本质的部分。

  参考文献

  [1]司献英.论档案整理原则的事由原则与来源原则的融合[J],山东档案,2003(5):4-6.

  [2]纪新,桑毓域.现代档案整理技术及其应用[J].兰台世界,2007(4):4-5.

  [3]何嘉荪.应保留案卷概念[J].中国档案,2000(4):16-18.

  [4]王立维.再论全宗理论的实质[J].档案学研究,1998(l):14-16.

  [5]李福君.论二元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实践特征[J].档案学通讯,2004(2):84-87.

  档案整理的内容及原则【2】

  档案整理工作分为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档案室的整理工作和综合(或专业)档案馆的整理工作。

  其内容主要有:区分全宗,全宗内档案的分类,文件的归类、组卷,案卷(件)的排列、装订。

  编制案卷(件)目录和编写全宗历史考证等。

  由于各单位保存档案范围和档案工作基础与条件的不同,所以各档案部门在对档案进行整理时面临的任务、要求和做法也有所不向。

  一般讲,目前在我国档案整理工作中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一)全面整理

  是指在整理的过程中,上述整理工作的内容都要进行,档案界称其为"全过程整理"。

  "全过程整理"在档案工作比较健全、档案工作开展得比较正常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中出现的不多。

  它主要适用于对那些没有经过系统化处理或虽经过系统化处理,但无法进行正常管理和提供利用的档案的整理。

  例如,没有经过系统化处理的历史档案;原来边行过系统化处理,后又因某种原因被搞乱了的档案;单位档案工作开展得不正常,又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未经过系统化处理的档案的整理。

  (二)局部整理

  是指对那些已经收进档案馆(室),虽经过了系统化处理,但存在有较严重的不合理部分,而这些不合理部分又直接影响着对档案的管理和提供利用的档案的整理。

  局部整理是对其不合理部分进行调整和修正,而不是"全过程整理"。

  局部整理是整理工作在长期实践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

  是避免在档案整理工作中出现"反复折腾"(在档案整理中,人们把发现原整理中有不合理部分的,就推翻原有整理结果。

  更新进行全面整理的现象称为"反复折腾")现象的有效方式,也是档案整理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基础"的具体体现。

  这样做,既省时、省力、省财,又有利于对档案的保护。

  (三)指导性整理

  目前,对档案进行指导性整理存在于我国大部分档案部门。

  指导性整理中所讲的 "整理",实际上不在档案部门进行,而是在文书或业务部门进行。

  因为《实施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按照国家档案局关于文件材料归档的规定,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由单位的文书或者业务机构收集齐全,并进行整理、立卷,定期交本单位档案机构成者档案工作人员集中管理。

  "根据这一规定,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文书和档案工作制度,做好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

  根据《实施办法》的规定,档案部门的职责之一就是对本单价文书或业务部门的档案整理下作进行业务知道,以保证归档文件的质量和档案管理的要求。

  档案工作者把对文书或业务部门的这种指导称为对归档文件的指导性整理,简称"指导性整理"。

  对档案进行全而件整理,在现在的档案部门是不多见的。

  但局部整理和指寻性整理却是以全面整理的理论和技能为基础的,所以掌握这方面的理论与技能是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知识。

  档案整理工作要想达到目的,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

  从以往的经验看,这些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保持文件之间有机的历史联系

  我们知道,档案是各项社会活动的真实记录。

  虽然活动不同,又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对象,但彼此之间是有联系的,或是直接联系,或是间接联系。

  活动后所留下的历史记录,也必然会反映出这种联系。

  我们讲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指的就是社会活动之间的这种必然联系。

  而文件的形成规律,也正是社会活动的规律在文件形成时的反映,两种规律是-致的。

  在档案整理过段中,为什么需要提出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最大限度地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呢?因为单一的一份文件,有时不能反映出某一话动的全过程,把一组彼此有联系的文件放到一起,按照形成的前后顺序排列起来,就比较完整而客观地反映出了某一活动的实际情况。

  平时,我们常听人讲:单就某一方而的材料来看,过个足以证实某问题,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是对整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档案的利用效果。

  (二)档案的整理要便于保管和利用

  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不是整理档案的目的。

  便于保管和利用,才是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要求。

  所谓"便于保管和利用",是指对档案的整理,既要便于档案在库房的排序、存储和管理,又要便于保管人员对档案的提取和送还。

  整理档案是一项复众而细致的工作。

  如果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同便于保管利用处理得不好,就可能产生矛盾。

  所以,不能机械地强调文件之间的联系,要充分考虑对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例如,机密程度和保管价值不同的档案,应根据情况分别整理,在相应的范围内保持文件之间的联系。

  (三)档案的整理应充分利用原有基础

  充分利用原有的基础整理档案,是档案部门多年来积累的经验,这样做,既有利于保持文件的历史联系,又可以提高整理质量和速度,尤其是保存数量较多的档案部门,更要慎重处理此事。

  利用原有基础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对原来整理过的档案,如果不是杂乱无章,无法查找。

  而是有规可循,有据可查,只是有些地力处理不合理,就不要打乱重来,要尽可能在原来整理的基础上,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补救。

  这种情况在档案馆、室都存在,尤其是国家机关、社会组织的档案部门,更要利用业务部门整理的基础。

  第二,对原来整理中出现的不合理部分要进行充分研究,在真正弄清原来整理不合理的原因之后,再进行调整,因为不同时期对档案整理的要求不尽相同,历史上出现的问题,也许是打有原因的,原因并不明自,就着手整理,可能会出现"走回头路"的现象。

  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机密性、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各级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该项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特别是市场经济管理中,管好用好档案,对资源开发起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进入现代化管理阶段,随着计算机的应用与普及,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管理工作人员要能够熟练的掌握计算机基本的操作,会简单的编程,同时对现代化的管理系统能熟练运用。

  时不我待,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魏伶俐. 我国档案标准化工作的成绩、挑战和发展思路[J]北京档案, 2010, (10) .

  [2] 赵宁燕. 论数据标准化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影响[J]档案, 2011, (02) .

  [3] 周英. 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发展的新趋势[J]安徽科技, 2003, (05)

  [4]文件管理系统的功能--基本功能及其功能拓展[J]北京档案, 2002, (10) .

  [5] 王学敏,张其坤. 档案信息系统建构模式分析[J]北京档案, 2005, (06) .

  [6] 高永青. 中国档案管理体制批判及重构[J]档案管理, 2005, (06)

  [7] 贺凯,锅艳玲. 论新中国档案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与改革[J]档案与建设, 2009, (04) .

  [8] 黄品鑫. 档案事业的含义及其管理原则[J]上海档案, 2000, (03)

  新时期地质勘查技术的原则与方法【3】

  [摘 要]地质勘查是一种对地质状况进行测量研究的工作过程。

  在当代世界迅速发展的经济与科技背景下,各个国家对如矿产等类的能源的需求也随之加大,因此对地质勘查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则主要探讨了新时期地质勘查技术要遵守的原则以及可以实行的一些地质勘查方法的原理与操作过程。

  [关键词]新时期;地质勘查;基本原则;勘查方法

  一、有关地质勘查技术的原则

  1.1 合理布局

  由于中国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且分布非常广泛。

  所以在进行地质勘查时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特征及人文特点等,应结合人口分布、国土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格局,多方面的规划地质勘查工作区域布局,从而引导商业性的地质勘查工作能够更加顺利有序地开展并得到迅速的发展。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于2011年4月1日发表的《全国地质勘查规划》,可以得知近三年内中国的矿产地质勘查的重点工作布局如下:

  1.2 统筹调整

  为了地质勘查的工作进行能够在基础性作用上更大程度的发挥,统筹和部署工作也必须提前完成。

  中国向来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方式,要将公益类型的一部分地质调查工作与商业性质的一部分的地质勘查工作进行结合。

  同时,也要把矿产的勘查工作与环境问题相结合。

  统筹中央与各个分散地区的地质勘查工作,对于规划区所开展的地质勘查工作,也要进行统筹。

  并且在基于国内地质勘查事业的发展的同时还要积极拓宽对外的前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率先完成地质勘查工作的统筹规划。

  1.3 重点拓宽

  立足于中国的优越的矿产条件,要分清主次,加强对一些重点矿区地质的勘查工作。

  格外要引起注意的是矿产种类以及重点的成矿区域所开展的勘查工作,要从深度和高度全方位地调高地质勘查的水平,以此来迎合当代社会迅速发展的经济与科技实力,立足眼前,积极拓展,展望未来。

  1.4 科学创新

  立足于我国“科技兴地”战略,注重创新基地建设,从而加快地质勘查工作现代化步伐。

  发展勘查技术突出重大地质理论问题研究,把地质区位优势变为科技创新优势。

  地质部门要以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巧妙转化资源和地域 ,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成果,为地质勘查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证不断完善地质科技创新体系,将科研与勘查的有机结合,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1.5 完善体制

  要更好地开展地质勘查工作,不仅仅在中央上,更要在地方政府所负责的工作上进行完成,俩者还要注意互相配合,互相协调。

  要能够调动每一个地区,各个部分的参与性,造就积极竞争的局面,从而形成一种多渠道投入的地质勘查新机制。

  另一方面,也要尽快完善商业性矿产勘查机制,让财政资金的流动在对整个社会的资金流动中起引导作用,也能作为其他社会投资的吸引力和拉动力。

  1.6 扩大合作

  要采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模式,即一个国内市场,一个国外市场;一个国内资源,一个国外资源。

  针对国内资源,要充分挖掘其潜力。

  要进一步促进国内资源的对外开放,积极地与国外的企业进行合作。

  而针对国外市场, 则要加大对一些国外的企业的合作,要积极地“走出去”并“引进来”,促进双方的交流,取长补短,一次提高矿产资源的保障以及勘探技术的进步。

  二、地质勘查技术创新方法

  2.1 地震勘探

  基本原理为在地表进行人工激发地震波,由于地下介质在弹性和密度上有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会对接收到的地震波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预测推断出出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其基本操作为:工作人员在地面通过一些探测仪器向地下发送地震波,由于岩层有分界面,而在这些特殊的分界面上,地震波将会法上一定的物理反应,即反射和折射,这时,在地面便可以通过仪器接收到这些反馈回来的信息,再通过对这些反馈信息的分析测量研究,从而对地下的状况对行预测和推断。

  2.2 重力勘探

  所谓重力异常,就是因为地球的质量分布不均匀而导致地球上不同位置的重力矢量G与正常的重力矢量G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时,便可以通过重力矢量之差推断出这些特殊的地质体在地球上的位置,预测出其形状,从而大致推测所勘查地区的地质构造情况。

  在用于区域的地质调查及矿产搜查和勘探的各个阶段都可应用重力勘探�o所以要根据实际地质状况进行不同的勘探方案设计。

  要注意的是,重力勘探有一定使用条件,应用重力勘探的条件是�s被探测的地质体与围岩的密度存在一定的差别;被探测的地质体有足够大的体积和有利的埋藏条件;干扰水平低。

  2.3 磁法勘探

  通过观测和分析由岩石、矿石或者其他地质状况在磁性方面的差异所引起的磁异常,由于地磁场的理论分布是有变化的,而实际上测得的地球磁场强度和理论磁场强度是有区别的,便把这种区别称地磁异常。

  它主要是由地壳内磁性不同的岩石受地磁场磁化而产生的一种附加的磁场。

  磁法勘查就是通过磁异常进而研究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等的分布规律的勘探方法。

  2.4 电法勘探

  此类方法主要是通过所测区域的岩石或者是矿石等地质体所具备的一些物理特性,例如导电性、导磁性等类的特征进行分析与测量。

  通过对人工或天然电场、电磁场包括电化学厂的一些分布规律和在时间上的一些特性所进行的观测和研究,从而寻找类型各异的有用矿床和研究地质的构造以及解决地质问题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

  2.5 采用GPS感应系统

  这项新型技术在勘探行业被广泛使用,且主要地质勘测方面。

  其拥有一功能强大的特别系统,把所有得到的信息进行汇集整理,GPS作为全球定位系统,能高效并且精确地测量出所测矿物资源在地下的分布状况,甚至可以辨识地质中的矿物组成成分与构成,是现代科技技术的新结晶,正被广泛采用中。

  2.6 遥感地质

  遥感是“遥感技术”的简称。

  是利用各种各样探测的仪器,从较远的距离进行探查、测量或侦察地球上、大气中甚至是其他的星球上的各种事物和变化情况,这种与目标不直接接触而获取有关目标的、信息的技术方法称遥感。

  而地质遥感技术这项技术是对现代遥感技术的一种应用,通过遥感技术得到空中获得的地质信息,也就是对地质层体对于电磁波,电磁辐射所作出的反应进行分析和研究。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中国进行地质勘查,要遵循合理布局、统筹规划、重点拓宽 、科学创新 、完善体制 、扩大合作等原则,而地质勘查的方法则有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采用 GPS 感应系统采集法、遥感地质法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也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与发展,在地质勘查方法,更要遵循原则,创新方法,以促进地质勘查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联荣,郭峰利.新形势下浅析当前地质矿产勘查及找矿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2):19.

  [2] 罗顿.刍议地质矿产勘查技术[J].科技与企业,2011(7):85.

  [3] 朱国昌.关于我国矿产地质勘查技术与方法的探究[J].科学与财富, 2012(10):121.

  [4] 刘国云.浅谈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现状与应用发展[J].科技风,2012 (11):56-57.

  [5] 蔡田荣.地质勘查技术原则与找矿技术探析[J].建材与装饰(上旬刊)2010(10):276-277.

【新时期档案整理原则及技术】相关文章:

档案的物质结构与档案整理10-05

档案整理方案10-06

新时期学校档案管理10-08

新时期医院档案管理10-08

科技档案的收集与整理10-05

档案整理的本质与核心10-05

试论新时期高校民生档案工作10-05

档案价值的鉴定原则论文10-09

整理档案工作总结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