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坎儿井的导游词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关于坎儿井的导游词
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常常要根据讲解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我们应该怎么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坎儿井的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坎儿井的导游词1
各位游客来到吐鲁番,人们不禁会问素有火洲风库之称,气候极端干燥的地方,怎么会出现大片的绿洲其中有什么奥秘呢奥秘就是分布在新疆大地上的坎儿井群,它犹如人体的血脉,延展到茫茫戈壁,灌溉了新疆的大片土地。
奇妙的坎儿井,又在吐鲁番分布最广,成为生命之泉,常绿之源,浇灌着吐鲁番滴翠的葡萄和甘甜的瓜。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这一举世闻名的灌溉工程。
坎儿井的结构坎儿井的建造方法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坎儿井乐园,首先请跟我前往坎儿井博物馆去了解一下坎儿井的建造情况。
坎儿井是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劳动人民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引水工程,新疆大约有坎儿井条,其中以吐鲁番最多最集中,据统计,吐鲁番的坎儿井共有条,总长约公里,相当于从乌鲁木齐到哈尔滨的里程。
坎儿井堪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之一,被地理学界的专家称为地下运河,并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对于坎儿井您可能早有所闻,不过对它的结构也许不很清楚,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
坎儿井古称井渠,坎儿也就是井穴的意思,由立井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表渠道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大量修建,是与这里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
首先吐鲁番盆地地势很低,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就有平方公里,而且吐鲁番四面环山,每年高山上的积雪大量融化后流入山谷。
当雪水流经戈壁时便渗入地下形成潜流,这就给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那坎儿井又是怎样建成的呢请看坎儿井的建造方法是在高山峡谷地带的雪水潜流处,寻找到水源,然后每隔米至米打一眼竖井,井深十米至几十米不等,将地下水汇聚,以增大水势,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凿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流直下,一直连接到遥远的绿洲,才将水由明渠引出地面,加以灌溉。
涝坝则是一个调节水量的蓄水池。
一条坎儿井,一般长约公里,最长者往往是几条坎儿井相连达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其间竖井少则几十口,多则三百余口。
关于坎儿井的导游词2
各位团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来到吐鲁番,人们不禁会问:素有“火洲”、“风库”之称,,气候极端干燥的地方,怎么会出现大片的绿洲?其中有什么奥秘呢?奥秘就是分布在新疆大地上的坎儿井群,它犹如人体的血脉,延展到茫茫戈壁,灌溉了新疆的大片土地。奇妙的坎儿井,又在吐鲁番分布最广,成为生命之泉,常绿之源,浇灌着吐鲁番滴翠的葡萄和甘甜的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参观这一举世闻名的灌溉工程。
坎儿井的结构→坎儿井的建造方法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坎儿井乐园,首先请跟我前往坎儿井博物馆去了解一下坎儿井的建造情况。
坎儿井是生活在新疆的各族劳动人民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创造出来的
一种地下引水工程,新疆大约有坎儿井1600条,其中以吐鲁番最多最集中,据统计,吐鲁番的坎儿井共有1158条,总长约5000公里,相当于从乌鲁木齐到哈尔滨的里程。坎儿井堪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地下水利工程之一,被地理学界的专家称为“地下运河”,并与长城、京杭大运河合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工程。
对于坎儿井您可能早有所闻,不过对它的结构也许不很清楚,现在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坎儿井古称“井渠”,坎儿也就是“井穴”的意思,由立井(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表渠道)和涝坝(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坎儿井之所以能在吐鲁番大量修建,是与这里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首先吐鲁番盆地地势很低,低于海平面以下的面积就有2022平方公里,而且吐鲁番四面环山,每年高山上的积雪大量融化后流入山谷。当雪水流经戈壁时便渗入地下形成潜流,这就给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那坎儿井又是怎样建成的呢?请看:坎儿井的建造方法是在高山峡谷地带的雪水潜流处,寻找到水源,然后每隔20米至30米打一眼竖井,井深十米至几十米不等,将地下水汇聚,以增大水势,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凿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流直下,一直连接到遥远的绿洲,才将水由明渠引出地面,加以灌溉。涝坝则是一个调节水量的蓄水池。一条坎儿井,一般长约3公里,最长者往往是几条坎儿井相连达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其间竖井少则几十口,多则三百余口。上游的竖井较深,个别可达100米上下,下游的较浅,一般仅数米。坎儿井的作用是避免水分蒸发,这项工程实属适应干燥气候特点的'一种伟大创举。尤其让人称道的是,当地人民全凭双手和简单的工具,凿打深井,掏挖地下渠,其工程之浩大,构造之巧妙,让人叹为观止。
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当我们乘车临近吐鲁番市时,就在那郁郁葱葱的绿洲的外围戈壁上,可以看见顺坡而下的一堆一堆的圆土包,有序地伸向绿洲。那些就是坎儿井的竖井口。假如大家从高空俯视,那些土堆宛如珍珠串结的项链,装点着吐鲁番这个古老却仍青春焕发的地方。
坎儿井的建造原因→坎儿井的起源新疆概况旅游景点介绍·吐鲁番葡萄沟
旅游景点介绍·尼雅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各位游客,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坎儿井的建造原因。由于新疆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而坎儿井是地下暗渠输水,蒸发量小而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加上这里的土属钙质黏土,挖好的坎儿井很坚固,不易倒塌。高山上雪水温度很低,若直接灌溉对农作物生长不利,而吐鲁番地表温度很高,雪水流经坎儿井后温度自然上升,很适合浇灌农作物。因此,新疆各族人民在长期与干旱的斗争中,发明了这种凿井灌田的方法。一道坎儿井就是一眼不枯的清泉,道道坎儿井,构成了火洲的生命线和命脉,使新疆这个降雨稀少的地方有了水源的积聚,从而成为新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泉。
关于吐鲁番坎儿井的起源历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汉代关中井渠说。这种观点认为汉代时人们发明的“井渠法”传入新疆,发展成为现在的坎儿井。第二种说法是跟林则徐有关。清末林则徐被充军新疆后,1845年经过吐鲁番,察觉当地炎热少雨,于是就细查地势水源,引导新疆人民根据自己所处的自然地理特点,发明了这种凿井灌田的方法。第三种观点认为坎儿井是2500年前由西亚波斯人首创而后传人新疆的。当然,这三种观点都有待考证。
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坎儿井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与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在巴基斯坦、伊朗及里海沿岸,人们都发现了坎儿井。所以我们说坎儿井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是毫不过分的。直到今天,坎儿井还在为新疆吐鲁番的农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坎儿井明渠→坎儿井暗渠
参观完坎儿井博物馆,走出馆外,可见道旁明澈的清泉,这便是坎儿井明渠中流淌出的雪山纯水,它晶莹碧透,倘若您伸手触及,便会感到凉意阵阵,真是“晶晶亮,透心凉”。
坎儿井的暗渠要从洞中进入方可看到,只见渠水汩汩流淌,让人感到无比欣喜。这样的井渠在整个新疆大地有上千个之多,其地下河道总长度加起来比万里长城还要长一倍,也远远超过了京杭大运河,成为“地下运河”。
游客们,今天的坎儿井,不仅是重要的水利设施,更是中外游客乐于观赏
的一大人文景观。尤其是坎儿井乐园内的一台充满新疆维吾尔族浓郁风情的民族歌舞表演,会使您心神荡漾。那明快的节奏,轻盈的旋律,热烈奔放的情绪,使您在欣赏之余,会情不自禁地加入他们的行列,学着维吾尔姑娘和小伙子的模样边唱边跳,感受这歌舞之乡的纯真乐趣。各位游客,坎儿井乐园内那咳亮悠扬的歌声已经唱响,下面就请大家赶快前去欣赏吧!
经过一天的愉快行程,我们的旅游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希望通过这次旅游,能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的心情。我们真诚地期望大家再次光临。谢谢大家!
关于坎儿井的导游词3
坎儿井是古代新疆人创造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早在20xx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形,以后传到中亚和波斯。吐鲁番地区共有坎儿井1100多道,年径流量达2.94亿立方米,它是绿洲的生命之源。坎儿井根据吐鲁番盆地地理条件及水量蒸发特点,利用地面坡度引用地下水灌溉农田,它由明渠、暗渠、竖井和涝坝四个部分组成。每条坎儿井的长短各不相同,长的可达20公里,短的只有100米左右。最古老的坎儿井是吐尔坎儿孜,它位于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庄子村,全长3.5公里,日水量可浇20亩地,至今已使用了470多年了。
在吐鲁番市西面大约10公里的亚尔乃孜沟中,坐落着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国都——交河故城。交河故城亚尔乃孜沟是远古时代由于洪水冲刷而形成的一道河谷。经过数千万年的冲蚀,大自然以它巨大的创造力,在河谷中央留存下一个平面呈柳叶形的河心洲,长1650米,最宽处约300米。四周崖岸壁立,被一道100米宽,约30米深的河谷所环绕,形成了天然屏障。远在3000年前,原始居民为避免野兽的侵害和防备部落间的战争,便选择在这个河心洲上建造自己的家园。他们在坚硬的黄土层中掏挖出洞室居住,开凿出通往河谷底部的通道,到河谷中取水和从事生产活动。当时他们使用的刮削器、尖状器、石核、石片等石器和红色彩陶片等,至今在地面上仍然可以采集到一些遗物。据《史记》所载,这些早期的土著居民属于我国古代西北兄弟民族姑师人。唐太宗于贞观十四年(640年)派侯君集平高昌,在此设交河县,属西州管辖;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也设在这里(640~658年),成为唐王朝进步统一广大西域地区的大本营。后来随着管辖范围的不断扩大,都护
府才西迁到龟兹(今库车)。盛唐诗人李颀曾形象地描述过这里的戎马生涯,写下了“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的诗句。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这里曾为吐蕃所陷。以后,交河城又为回鹘高昌国属地,设交河州。由于空间狭小,限制了发展,城池遂渐渐衰落。现在看到的交河故城是其鼎盛时期的规模,大体为唐代的遗存。台地西北部是一片唐以前的古墓地,已被盗掘、破坏殆尽。建筑物集中在台地东南部约1000米的.范围内,其东、南两面各有一个城门。建筑形式除没有城墙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大部分建筑物包括宽大的街道,都是从原生土中掏挖出来的。窑洞是在原生土中直接掏出,平房则多是切挖原生土留出四壁,然后用木头搭顶。从残留的柱洞看,有不少是多层建筑。有的下部是窑洞,上部是平房。板夹泥垛墙建筑物只占少数。有的下部是生土墙,上部是板夹泥垛墙。城内布局可以分为三部分:贯穿南北的一条大街把居住区分为东、西两部分,大街北端则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以它为中心构成了北部寺院区。由于当地气候极为干燥,城址又远离水源,无法开垦耕种,因而城内的官署衙门、寺院佛塔、坊曲街道等建筑物遗址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如今游人至此,仍可以走街串巷,穿堂人室。像这样历史悠久、保存完整的古城遗址,在国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
【坎儿井的导游词】相关文章:
坎儿井的导游词04-30
广东深圳导游词_导游词04-24
写颐和园的导游词-北京导游词07-24
清东陵导游词-河北导游词07-24
经典导游词09-29
草原导游词-草原导游词300字05-30
襄阳古隆中导游词_导游词04-19
安徽旅游解说导游词安徽导游词12-30
关于唐山的英语导游词-河北导游词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