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词

无锡概况导游词

时间:2022-10-08 20:21:39 导游词 我要投稿

无锡概况导游词

  无锡概况导游词怎么写?无锡位于江苏,下面小编就整理了江苏无锡导游词哦!

无锡概况导游词

  无锡概况导游词【1】

  (讲解顺序:城市面貌概述-地理位置和地形-历史沿革-得名由来-气候特征-交通状况-旅游资源)

  各位游客:在华东线的旅游城市中,无锡是因濒临美丽的太湖而著名的。

  在这个“充满温情和水”的城市中,景色宜人,人文答本,吸引了南来北往的佳宾。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前去欣赏这颗“太湖明珠”的迷人风采。

  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太湖之滨,北临长江,南接浙江、安徽两省,西邻常州市,东靠苏州市。

  西距南京183公里,东距上海128公里。

  著名的贯通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

  其地形为平原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渠流纵横,河网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辖锡山、江阴和宜兴3个县级市。

  全市总面积4656平方公里,人口约426万。

  其中市区面积343平方公里,人口约二“万,是江苏地区仅次于南京的第二大城市。

  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轻工、纺织、电子、化工、机械等工业的中等城市。

  无锡是我国江南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据《史记》记载,商朝末年,周大王长子泰伯及其弟仲雍从陕西来到这里定居,筑城于梅里(今锡山市梅村一带),建“勾吴”国,这是无锡建城的开始。

  无锡之名最早见于《汉书》,相传周平王东迁时(约在公元前770年),惠山东侧发现了锡矿。

  到了战国末期锡矿日渐减少。

  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大将王翦在锡山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

  “无锡天下宁”表达了人民渴望安宁太平的生活,因此“无锡”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成为城市的名称。

  无锡的经济发展有着深厚的基础。

  早在明代时,织布、陶瓷、制砖等手工业非常发达。

  19世纪中期,无锡和九江、长沙、芜湖合称为“中国四大米市”。

  本世纪以来,无锡更是依靠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原料基地和工商业发达的城市,被誉为“小上海”。

  无锡经济的发展与良好的气候条件有一定的关系。

  无锡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成为太湖流域的富庶之地。

  地理和气候也为养殖业提供了条件,太湖中出产的各种水产品种达数十种,尤其以银鱼、蟹最为著名。

  此外,无锡的土特产品:假(惠山泥人)、大(无锡酱排骨)、空(无锡油面筋)已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便利的交通为到无锡旅游的宾客提供了方便。

  航空:无锡硕放机场已开通北京、福州、佛山、惠阳等多条航线。

  铁路:无锡地处京沪线上,每天在无锡停留的快车逾百列,全国各大城市都有火车可直达无锡。

  公路:沪宁高速公路经过无锡,与华东每个城市每天均有旅游汽车往返;九条国道、省道成放射状通向全国、全省。

  水路:从浙江湖州可乘旅游船经太湖到无锡;从苏州、镇江、丹阳可乘游船经古运河到无锡。

  无锡的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这里有被誉为“太湖佳绝处”的鼋头渚、“江南第一山”的惠山;还有因范蠡而得名的蠡园;江南著名赏梅胜地梅园和著名的“园中园”寄畅园等。

  也有近几年新建的“唐城”、“三国城”、“水游城”等影视拍摄基地。

  这些景观,使游客们在观赏大湖山水秀色的同时,又领略了中国古典名著中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游客们:太湖的山水,众多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古迹,使无锡成为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今天我们来到这座温馨美丽的城市,请调动您的思维,展开您的想象,尽情游赏吧!

  江苏无锡蠡湖新城导游词【2】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欢迎您来蠡湖新城游览,我是导游员小张。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游览蠡湖新城,共度美好时光,我感到十分荣幸。

  无锡因为濒临着美丽的太湖而著名,而蠡湖,就是太湖伸入无锡境内的内湖。

  相传2500多年前,越国大夫范蠡帮助越王战胜吴国后,功成身退,偕同美女西施隐居于此,在这里写下了中国第一部人工养鱼的专著《养鱼经》,后来的无锡百姓为了纪念范蠡,称之为蠡湖。

  今天我们要前往游览的蠡湖新城,就是无锡为了打造山水城市形象、创建美丽家园,而在蠡湖的沿湖区域规划开发营造的一个由开放式公园、高品质居住区和各类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组成的集旅游服务中心和居住社区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型城市社区。

  曾经几何,有关权威人士在评价无锡时这样说过:“在全国大中城市中,人文、自然资源领先于无锡的寥寥无几,但无锡城建水平排名起码在20位之后。”这一遗憾,使得不甘于落后的无锡人清醒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从2000年起,在反复论证、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掀起了无锡新一轮的城市建设热潮。

  面对未来的城市规划,无锡市政府提出了三城一中心的格局。

  三城即城中城、城外城和山水城。

  一中心是指以目前无锡市中心解放环路内侧以及火车站地区,面积2.5平方公里以内的中心商务区。

  这个区域商贸繁荣,区域内密集分布着商业零售、文化娱乐等设施,是城市的心脏部分。

  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扩大至周围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的范围就是城中城。

  这个区域以第三产业为主,分布着古运河风光带、崇宁路文化街以及东林书院、薛福成钦赐第和崇安寺地段。

  城外城位于无锡的东南方向,靠近苏州,规划范围80多平方公里,沿沪宁二级公路呈带状布局,目前已开始建设并基本形成“一区”(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园”(新加坡工业园)的中心格局。

  它是无锡经济新的增长空间,在无锡21世纪进程中发挥先导作用。

  无锡素来被称为“太湖明珠”,因此建设一座美丽的山水城体现了无锡的城市特色,它将是无锡未来重要的旅游区和居住社区。

  整个山水城的规划总面积约为320平方公里,其中太湖的湖面约180平方公里,山地约60平方公里。

  其陆地部分形状就好象是人的两只手臂把太湖紧紧环抱胸前一样:从十八湾至马山为“右臂”,以度假休闲和观赏景点为主;从鼋头渚至军嶂山为“左臂”,以观赏游览和影视娱乐为主;而锡山、惠山一带构成腹地,分别作为游览无锡的区域和集中发展为旅游度假的各项配套设施的后方基地。

  整个山水城的规划建设体现了城市发展与景区间的共生、共存和共同繁荣的关系,通过向自然借景,设置公共绿地及大面积草地;整治河道水系,规划“城中河”,结合绿地、公建,突出“水”的特色,将由河湖、绿地组成的自然空间,与人文居住空间的巧妙组合,达到整个城市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有机融合,形成“天人合一”的完善境界。

  山水城的规划包括了马山度假区、蠡湖新城和滨湖新城三个区域。

  其中,围绕蠡湖规划建设的蠡湖新城就是这山水城中的核心地区。

  蠡湖新城位北至金匮路,东至青祁路,西以环湖路为界,用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

  空间布局形态为以太湖大道和青祁路交汇处为中心的环形放射状,建筑高度由北向南依次降低,体现从高密度、大尺度开发的城市景观到自然形态的清晰转变,规划设计结合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的特征,突出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成为集旅游、观光、居住、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型新城的典范。

  今天我们主要要游览的蠡湖景区便处于蠡湖新城的中心地带。

  它西起犊山大坝,东至蠡湖大桥,总面积135万平方米,自2002年起,无锡市政府对沿太湖风景区进行了全面整治,经过退渔还湖、生态清淤、拆房建绿等一系列工程,这里的水面由6.4平方公里扩大到8.6平方公里,水质明显改善。

  如今,沿太湖9公里的湖岸线已建成无锡最大的开放式公园,散布着“水秀垂雪、宝界双虹、湖门溢彩、鹿峰流霞、渔岛晓月、西堤拂春、飞泉帆影、卧石醉波、鹭岛飞鸥、渤公含秋”十大景观,成为一个集自然、人文特色于一体的无锡都市中心观赏花园。

  从青祁路口的蠡湖大桥至犊山坝,一条长长的开放式景观带沿湖而建,不花一分钱就可让人饱览蠡湖美景,今天各位游客可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哦。

  好,我们现在的游览车已经来到蠡湖大道。

  前面这座横跨桥面的大桥,便是蠡湖大桥,它是中国第一座集拱梁、悬索和斜塔于一体的景观大桥——无锡蠡湖大桥,它于2004年4月21日建成通车,是我们本地建造的第一座跨太湖大桥,也是无锡打造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的重要标志建筑之一。

  蠡湖大桥全长750米,其中700米跨于水上,桥面总宽33米、设置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为80公里,主桥净空符合7级航道通航要求。

  四座纵向倾斜50度的桥塔,远远望去,恰似在朦胧湖面上写就的无锡城市名的英文缩写“WX”,它就像一张支起的渔网,和四周优美的太湖风光融为一体,寓意无锡是个鱼米之乡。

  无锡一直是环太湖地区的旅游胜地,以往,从无锡城区绕道到湖对岸的最近路程有7公里,现在汽车只要短短2分钟车程。

  蠡湖大桥通车后,作为环太湖公路的一部分,打通了无锡各风景旅游区间的横向通道,到汽车站、火车站和飞机场也更加快捷方便,并使市区与风景区间的交通形成一个互通网络。

  在蠡湖大桥的右边便是环湖线上第一个开放式公园——桥头公园。

  占地300亩的蠡湖公园,有“春之媚”、“夏之秀”、“秋之韵”、“冬之凝”的四季花木林带。

  前面这个广场是蠡湖广场。

  2003年无锡市城市重点工程“五路一桥”建成通车和蠡湖景区开放仪式就在这里举行,无锡市市书记王荣、市长毛小平和市里的主要领导都参加了典礼。

  “五路一桥”即兴源路、清扬路、县前西街、蠡溪路、环湖路和凤宾立交桥,它是无锡市拓展城市主骨架、完善城市路网,实现城市建设“南进北伸”发展战略的主干道工程,道路总长19.5公里,总投资9.28亿元,“五路一桥”和蠡湖景区部分景观的建成开放,加快推进了无锡特大型生态湖滨城市的建设步伐。

  前面经过的无锡湖滨饭店是一家有着20多年历史的国有四星级涉外旅游饭店,连续多年被评为无锡市最佳星级饭店,它拥有362间标准房及各类豪华套房,设有多种服务娱乐设施,曾先后接待过多位中外元首,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我们现在沿着蠡湖路前行,前面就是著名的蠡园。

  蠡园,是太湖的主要景点之一。

  它占地123亩,其中水域面积约五分之二,园内三面环水,以水景见长。

  而园内的假山就水而叠,因水而活,山水交融,尽显“假山真水”的无限情趣。

  1995年国家邮电部发行的《太湖·蠡湖烟绿》和1996年朝鲜发行的《太湖》邮票,都将蠡园作为其主景。

  邮票被誉称“国家名片”,上述两枚邮票的发行,更使蠡园遐迩闻名。

  这里就是蠡湖景区第一个景点“水秀垂雪”。

  “鸬鹚出没鱼同患,却笑沧江垂钓叟”,明代诗人王永积在《五里湖》诗中赞誉蠡湖是垂钓的好去处。

  如今这里湖岸曲折,垂柳依依,湖水清澈,可以在这里忘情的垂钓,将一湖风光尽收眼底,让人留恋忘返。

  这里是蠡湖景区的又一个景点“宝界双虹”。

  指的是由我国著名实业家荣德生、荣智健祖孙二人所建的新老两座宝界桥,犹如两条彩虹并列飞架蠡湖水面,将蠡湖分为东蠡湖、西蠡湖。

  桥的北头有一个亭子,亭中立了块碑,刻有“宝界双虹”四个大字,是我国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手书。

  老的宝界桥是荣德生老先生在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六十大寿时将亲友馈赠的寿仪六万余元尽数捐出所建。

  因为以前从对面宝界山要到无锡城里来必须通过摆渡,交通不便,荣老先生的这一举动,为无锡百姓做了一件大大的善事,当时建造此桥时,一共用了173天,动用了3000筒龙潭水泥,桥身有60个桥孔,为了纪念荣老先生六十寿纪。

  桥宽5.6米,长375米,俗称“长桥”,又因为对面的山名叫“宝界山”,故又称为“宝界桥”。

  宝界桥的建立,为此后无锡环太湖旅游创造了先决条件。

  六十年后,1994年,由于鼋头渚风景区的发展、中央外景基地唐城、三国城、水浒城等的建成,宝界桥的交通拥塞问题日益严重,在此情况下,荣德生四子荣毅仁先生哲嗣荣智健又独力捐资3000万元,在老桥东侧10米处,再建新桥,桥宽18.5米,长390.74米,于1994年10月16日举行通车典礼。

  双桥落成后,唐代大诗人李白“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的诗意,在蠡湖边上化为了活生生的人文一景,祖孙造桥,传为佳话。

  过了宝界双虹,便来到了“湖门溢彩”。

  这是蠡湖景区的第三个观景点。

  湖门位于望湖桥堍。

  相传此处北望田野一派翠绿,南眺蠡湖水气蒸腾,隐喻湖门。

  景区内有激光喷泉、游船码头。

  一年四季,花卉怒放,伴着喷泉烟花,大有“潋艳连空云不雨,潇湘入眼画难图”的美丽景观。

  沿着望湖路一路行,这里就是观赏鹿顶山的最佳点。

  这一带湖面开阔,水波荡漾,远眺座落在群山之巅的楼阁,仿佛置身水墨山水画中。

  为什么叫鹿顶山呢?传说南极仙翁的天鹿触犯了天规,被仙翁一掌打下了云头,仙鹿下凡时,看中了水草丰美的太湖,于是在湖边化成了美丽的山峰,永远守护着太湖。

  画中点睛之笔就是鹿顶山上的舒天阁,它高24米,为黄琉璃顶,三层八角四重檐,取意“四时有景,八方入画”。

  如果游客朋友您有兴趣,可以登阁远眺,太湖美景尽收眼底。

  “鹿峰流霞”是蠡湖景区的又一景点。

  再往前行,我们便来到了渔父岛。

  渔父岛位于环湖路西侧,占地7公顷。

  是西蠡湖带状景区中突入湖中的唯一岛屿,同时也是整个西蠡湖景区最佳观景点。

  因范蠡隐居蠡湖,专注养鱼制陶,写成了中国第一部养鱼经,民间将他称为渔父,并将这个小岛取名“渔父岛”以表纪念。

  现在岛上刻有《养鱼经》,并有百步沙滩、演出平台等。

  “渔岛晓月”是蠡湖景区十大景点之一。

  渔父岛与岸边通过一条湖堤相通。

  这就是西堤。

  西堤因西施随范蠡泛舟于此而得名。

  它长300米,两边桃红柳绿,一条长堤将里内隔开,形成动静、大小两重对比,“西堤拂春”又为蠡湖增添了几分秀美。

  这里就是蠡湖景区的标志性景点“飞泉帆影”。

  高达120米的喷泉位于距湖岸400米的湖中,主喷120米,周围6只辅喷高40米,外有20只花瓣型裙喷,高30米。

  整个喷泉平台呈圆形,直径24米,净重60吨,全部采用不锈钢制作。

  喷泉的“心脏”是我国向丹麦订购的18台大功率泵机,喷泉分三个层次,中心从平静湖面冲出,如“蛟龙出海、一柱擎天”,第二层是6个40米高的可调式水柱,外层是6组如花瓣的裙喷。

  另外,在喷泉平台表面还将安装百余个喷头和300多套灯具。

  喷泉时,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各种造型,和湖岸边的栈桥、帆影一起,组成一幅壮观的画面,演绎“蠡湖之光”“绿色、生命、环保、人文”的时代主题,这里是蠡湖新城标志性的建筑。

  位于喷泉东侧的是“卧石醉波”景点,是由太湖石组成的景区,太湖石讲究“瘦、皱、漏、透”。

  这里有上千块太湖石散卧湖畔,最大的有2米多高,重一、二十吨,这些湖石千姿百态,相映成趣,就像是“太湖七十二峰”的浓缩盆景,明代文徵明的《太湖》诗中有云“谁能胸贮三万顷,我欲身游七十峰”之句。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可算把七十峰全游到了哦。

  各位游客朋友,坐在太湖石景区中,望向湖中,可以看到一大一小两个岛屿横卧湖面。

  大的一个,叫渤公岛。

  渤公岛位于犊山大坝处,是结合退渔还湖和蠡湖水环境治理工程设置的人工岛屿,面积约37万平方米,是为了纪念无锡治水先驱张渤而命名的,集调水、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于一体,有一条曲折蜿蜒的小路贯通全岛,岛上设有科普馆,展示无锡蠡湖治水史料。

  岛上泵站主要是为了调节蠡湖与外太湖的水,远远望去的四座建筑物是四个16米净宽的节制闸,它可达到50米/秒的流水速度。

  “渤公含秋”是蠡湖景区的一个景观;另外,相比较下显得非常小的一个是鸥鹭岛。

  它距渤公岛百米,面积只有2公顷,是鸥鹭栖息的天堂乐园。

  岛上种有大量鸟类喜食的干果植物,开辟有浅水湾,繁殖水草、螺蛳、鱼虾,为鸟类觅食、栖身、繁衍营造了良好生态自然环境。

  有时可以看到鹭鸟击水,与飞鸥嬉戏的场面。

  “鹭鸟飞鸥”也是蠡湖景区的一个景观。

  今天,由于行程安排的关系,我不能带大家上岛游览,希望下次还能有机会为各位游客朋友作向导,带大家认识我们美丽的无锡。

  今天的讲解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江苏无锡寄畅园导游词【3】

  各位游客:在无锡有一座近500年历史的名园,它不仅体现了我国明清两代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而且文物也十分丰富,这就是我们即将前去游览的寄畅园。

  寄畅园是中国山麓别墅园林的代表。

  它位于惠山东麓,占地I4.85亩。

  该园虽小,却能利用山水地形,精心布局,巧妙运用借景,将惠山、锡山秀色揽人围内,以有限的空间,造无尽的意境,从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典范。

  1988年寄畅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寄畅园历史沿革和得名由来】

  关于寄畅园的创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它的前身是秦氏家园,故名“秦园”。

  此园第一代园主秦金,号凤山,是宋代著名文学家秦观的后裔。

  在明嘉靖年间,他曾先后任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等五部尚书,为告老还乡,颐养天年,利用原惠山寺“南隐”和“汇寓”两僧舍,初步奠定了园林的雏形,因秦金号“凤山”,故初名“凤谷行窝”。

  到了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第三代园主秦耀因失意于官场而被解职,从而驱使他寄情于山水之间,先后花了七年时间,在“民谷行窝”的基础上建成20景。

  新园建成后,取王羲之的诗句“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冷涧下濑,历落松竹林”,而命名为“寄畅园”。

  清代顺治十四年(1657年),秦氏后裔秦德藻专门请了造园名家张南垣设计改造,并由他的高徒侄子张武负责施工,在园内精心叠石,引入惠山泉。

  经一代名家张南垣的创意,寄畅园的风光更美了,名声也更大了。

  康熙、乾隆两朝帝王对寄畅园更是十分垂青,在100年间,他们祖孙两人分别六下江南,每次都要到奇畅园游览。

  康熙还特意为寄畅园题写了“山色溪光”、“松风水月”刻石。

  乾隆更是不惜耗费巨资,以寄畅因为蓝本,在北京万寿山建了一座“惠山园”,就是如今在颐和园中的“谐趣园”。

  各位游客:寄畅园的历史就介绍到这里,下面随我到园中去参观。

  【凤谷行窝大厅—秉礼堂—含贞斋—九狮台—邻梵阁】

  各位:在门厅右侧墙壁上,嵌刻的是明代石刻《寄畅园记》。

  过门厅,天井里两块刻石,右边是康熙题写的“山色溪光”,概括国内景色;左边是乾隆题写的“玉戛金從”,赞美园内八音洞的美妙泉声。

  往前是“民谷行窝”大厅,三门敞厅正中悬挂朱妃瞻所题写的匾额。

  凤谷行窝是寄畅园最早的名字。

  寄畅园第一代主人秦金,号“凤山”,惠山俗称龙山,以“凤山”相对,指出此地是“凤藏龙山”的风水宝地。

  现在的大厅是清雍正年间改建的,厅前柱子上挂着无锡金石家高石农篆书翁同龢的楹联:“杂树垂荫,云淡烟轻;凤泽洁畅,气爽节和。”走廊东门叫“侵云”门,“侵云”为锡峰塔的别名,出此间可望锡峰塔影。

  酉门为“碍月”门,可眺望九龙山峰,因峰高阻碍月色,故名“碍月”。

  从“碍月”门出来,是一座苏式小庭院,中间是小水池,用太湖石围砌。

  周围红柱回廊连接整个庭院,廊的两端各有一个月洞门,分别叫“凝翠”和“含秀”。

  在廊壁上嵌有一部分《寄畅园法帖》石刻。

  院子南面的“秉礼堂”,古朴典雅,装饰扇木格子落地长窗,共有18扇。

  这里是执掌礼仪的场所,据说此堂题名是为纪念关公。

  关羽被曹操软禁后,为试探关羽,只给他一间房,关羽把房让给嫂嫂,自己站在门外,借月光读书到天明。

  曹操为此佩服至极。

  园主人更是敬佩关公,题名“秉礼”,即秉烛达旦,遵守礼节之意。

  从北面出小院,坐西朝东的三门古屋,是“含贞斋”,这里原是明代园主秦耀读书处,这位官场失意的园主喜欢吟咏“盘桓抚古松,千载怀渊明;岁寒挺高节,吾自含我贞”的诗句,因此斋名也就叫作“含贞斋”。

  屋前两棵银杏树,高大挺拔,在它的后面种植着大片桂花树。

  穿过树林,看到的是“九狮台”。

  九狮台是座大型假山,整座假山看上去像九只用太湖石叠成的巨大的雄狮。

  据说这是根据元代无锡大画家倪云林的《九狮图》画稿堆砌而成的。

  登上狮首,是全国最高点,整个园林一览无余。

  从九狮台南行,不远就到了“邻梵阁”。

  梵界即为佛界,阁建在假山上,因紧靠惠山寺,故名“邻梵阁”。

  原来的建筑已毁,现在的阁是在80年代初根据明代王稚登《寄畅园记》的记载重建的,游人登临眺望,锡山风光尽收眼底。

  【美人石—锦汇漪—郁盘亭—郁盘长廊】

  各位游客:我们继续向东走,在快到尽头的高墙前,这座三米多高的湖石,它倚墙而立,像窈窕淑女,在方池前以水为镜,梳理发妆。

  所以人们都叫她“美人石”。

  石前这个长方形的池塘,叫“镜池”。

  游客欣赏“美人石”一定要站在方池的西南角,少女楚楚动人的神态才能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您的面前。

  石前的御碑亭里有乾隆的御笔。

  乾隆来此游览时,认为此石巍然昂首,有大丈夫气魄,将它改名为“介如峰”。

  园主人为此特意把乾隆的题字和题诗刻成石碑,立在镜池前面。

  各位游客,大家看一下石的南墙角,有一块不显眼的石头,好像一只癫蛤蟆,对着美人石张口垂涎,真像癫蛤模想吃天鹅肉。

  从美人石的碑亭向北看,这片碧波荡漾的水面是“锦汇漪”,因为它汇集全国锦绣景色而得名。

  而整个寄畅园的风景正是围绕着这一流池水为中心而展开的。

  “锦汇漪”南北长,东西狭,面积仅有2.5亩,却显得开阔明朗。

  东面是临水亭廊,西面地势高处造假山,水面上筑有石桥,使水面成为不规则的巨大镜面,把周围的山影、塔影、廊影、亭影、树影、花影和人影汇集在池中。

  从“锦汇满”东岸沿长廊向北,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六角小亭,亭名“郁盘”,取自王维《辅川园记》中“郁郁盘盘,云水飞动”之句。

  亭中青石圆台和石鼓凳是明代遗留下来的秦氏旧物。

  郁金亭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清朝惠山寺有位老和尚,棋艺高超。

  乾隆游惠山时,便和他在青石圆台上对弈。

  结果,乾隆连连得胜、他想:我的棋艺远不如老僧,为何反而连连得胜?无非我是皇帝,他不敢取胜罢了。

  后查明果然不出乾隆所料,因此乾隆虽然获胜,仍郁郁不欢,后人就把此回台取名“郁盘”,亭就叫一郁盘亭”了。

  由郁盘亭向北的长廊叫“郁盘长廊”,为秦耀改造园林时所建。

  旧廊前后古木成荫,郁郁葱葱,墙上漏窗外竹石花木若隐若现。

  游客仔细看会发现,这里的廊柱特别高,这条长廊也特别高敞。

  因此在廊内举目四望,“锦汇漪”对面的高大树木,以及雄伟的惠山也能一览无遗。

  【知鱼槛—鹤步滩—七星桥—涵碧亭】

  顺着长廊向北,只见有一方亭伸入水中,此亭名叫“知鱼槛”。

  它三面环水,是当年秦耀改建寄畅园时建造的。

  建成以后言主人常常在此凭槛观鱼,怡然自得。

  亭中的匾额是张辛稼所书,中间悬挂着吴永康画的观鱼图。

  “知鱼槛”对面是“鹤步滩”。

  它是园中的主山,用当地山石围叠,并用土夯实。

  造园者把这里的假山当作惠山余脉来处理,使它们气势相连,假山脚下有弯曲谷道,洞水顺流而下,水石相谐,情趣盎然,好似成群白鹤栖息漫步,因此取名“鹤步滩”。

  “锦汇漪”上的石桥,用7条石板直铺而成,因名“七星桥”。

  七星桥东面临水的是飞檐翘角的“涵碧亭”。

  亭后的古樟,已有400多年历史。

  【嘉树堂—八音涧—明清古樟—《寄畅园法帖》石刻】

  嘉树堂是寄畅园最北面的一座建筑,1993年全面翻修,恢复明代硬山式建筑风格。

  游客站在堂前,南面秀丽的锡山,山顶的龙光塔和园中的知鱼槛、郁金亭等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山地塔影”的奇妙景象。

  这是寄畅园小中见大建园风格的体现。

  嘉树堂东面是“浣绿”廊门,而出西边“闻韵”廊门,便到了“八音涧”。

  此涧是根据晋代左思“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名句而命名的。

  八音洞用黄石堆砌而成,上面种古树,下面清泉流淌,洞水引自“二泉”水,人行其中如行幽谷中。

  八音涧边假山群中的这些古树,都是有二三百年树龄的古樟,它们枝繁叶茂,最大的胸围有4米。

  在游览寄畅园中,我们还可欣赏到《寄畅园法帖》石刻,一共200多方,分布在郁盘亭长廊、秉礼堂、含贞斋的墙上,以及邻梵阁、嘉树堂中。

  这些法帖是清嘉庆年间秦氏家族在乾隆所赐《三希堂法帖》的基础上,搜集宋、元、明、清名家,如秦观、文徵明、董其昌、刘塘等的墨迹,精雕细刻而成。

  现在看到的是1981年根据旧拓本重新摹刻的,基本再现古时风采。

  在含贞斋南侧围墙上,还保存着零星残存的原有石刻。

  如果客人中有书法爱好者,可以慢慢浏览欣赏。

  各位游客:寄畅园的游览已经结束了。

  通过刚才的游览,使我们感到此园面积虽小,却能巧用借景,小中见大,达到咫尺园林,多方胜境的效果。

【无锡概况导游词】相关文章:

无锡城市概况导游词10-08

无锡导游词11-25

河南概况导游词10-08

杭州概况导游词10-05

仙居概况导游词10-01

江阴概况导游词10-01

新疆概况的经典导游词10-07

南京概况导游词11-25

辽宁概况导游词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