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毕业论文

现代化手段教学的能力分析论文

时间:2022-10-09 03:12:36 电大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现代化手段教学的能力分析论文

  电大教育与普通教育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共性是,二者都必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特殊性是,二者的教育对象不同,教育方法不同,从而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和方式也不同,即各自有着不同的教与学的要求。而不论是普通教育还是电大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都在于教师的素质如何。文章从现代电大教育的特殊性出发,论述了电大课程责任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一、现代化手段教学的能力
  
  现代电大教学,提倡学员的自主化、个别化学习。责任教师把工作流程图中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包括教学进度),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辅导、例题分析,各章节设置的自测题及复习题提示等制作成个人主页。同时,在个人主页上能提供相关教学参考资料,便于学员网上学习。通过BBS、E-mail与学员进行交流,利用课件、VOD、VCD、电子文稿等组织教学。所有这些,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现代化教学的能力。
  
  二、驾驭教材的能力现代电大教育的教学形式包括:主讲、面授辅导、小组讨论、作业讲评、答疑、测试、实验、教学实践等。这种教学形式决定了电大教材必须有自己的特点,即:内容精选,重点明确;循序渐进,主干突出;指导工作,便于自学。电大责任教师依据教材进行教学,就必须具备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驾驭教材呢?笔者认为,既要超然于教材之外,又要深入于教材之内,才能驾双教材。超然于教材之外,就是运用系统论方法,对教材的总体结构、脉络层次和重点、难点,高屋建、了然于心。
  
  在宏观上,将教材所提示的知识核心,以及本教材在专业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影响,琢磨把握,成竹在胸。这样,才能指导学员对教材内容深入思考,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达到既定的学习目的。深入于教材之内,即对教材要从“挖”、“补”、“联”三个方面钻研。“挖”,就是挖掘教材,从章节的内在联系中,找出难点、重点,提取出教材的精华。“补”,是围绕教材,补充一些教材中没有涉及而又为学员工作、学习所必需的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或科技上的新发展,并使之与教材进行对照,从而培养学员对新知识的反应力。“联”,即联系实际。一方面,要指导学员用书中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如果教材中所阐述的内容与实际不完全契合,则也要对学员解释清楚。
  
  三、因材施教的能力因材施教,就是在承认差异、承认区别的基础上组织、实施教学。电大学员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与日校生相比的差异和学员个体之间的差别,因而存在着工学矛盾、学员之间的差异矛盾。与日校生相比,电大学员大都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实际工作的经验,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教师必须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因材施教。
  
  (一)教学内容方面第一,变全面、细微的传授为突出系统性、突出重点的传授。学员尽管有一定的知识,但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又都是零碎的、不系统的。因此电大教学必须突出知识的系统性,注重逻辑性,大处着眼,难处着手。
  
  另外,要特别注意突出内容方面的两个特色:一是和实际的紧密联系。由于实际工作经验,又由于已有的知识,电大学员都是带着问题、带着困惑、带着理论上的茫然走上学习征途的。他们迫切要求解决问题、排除困惑。教师要责无旁贷地满足他们的要求。二是将新的知识融入既定的教材之中,扭转理论的滞后性,去指导实践。第二,变传授知识为主为培养能力为主。知识本身并不等于能力,由知识到能力还需要一个转化过程。知识只有转化为能力,才是有用的知识。学员由于入校前就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够较容易较系统掌握知识,所以电大教学必须把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要培养学员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员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方面针对学员的特点,笔者认为教学适宜采用“一法”、“两原则”,从而因材施教。一法是:学导式教学法。这是依据教材实行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紧密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括自学、答疑、小组讨论、练习、考试等环节。它根本改变了师生双方尤其是学员这一方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和作用,把教与学的重心落在“学”———指导学员自主学习上,并根据学员的特点,因势利导地发展学员的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把全面培养、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主线,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很受欢迎。两原则是:
  
  (1)先重点后一般的教学程序。学员在社会实践中接触面广泛,积累的感性材料也相当丰富。他们比较、判断、分析、综合和概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容易全面、深入理解教材,能够迅速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善于在接受、输入信息的同时,进行筛选,把重要内容或是“对号入座”,或是“储存待用”。因此,在教学程序中,要突出系统性、整体性,做到重点突出。让学员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并逐渐培养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反应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发散性和凝聚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思维强化训练。发散性也称多向性,就是从多种角度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所谓“疑聚性”思维,是指综合概括能力,表现为在分析的基础上,能驾驭材料,把观念组成更大整体、更高的层次;或者形成一种可以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中去的新概念。思维的“发散性”讲的是思维的广度,是“放”;思维的“凝聚性”讲的是思维的深度,是“收”。
  
  二者既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不能偏废。只注重发散性,不注重凝聚性,思维就会是胡思乱想,既不着边际,又不得要领;只注重凝聚性,不注重发散性,思维就会失去丰富性,呆板、僵化,钻死胡同。所以,一方面,教师必须设法使学员从狭窄的、封闭的思维体系中解放出来,在思考问题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出多端的反应;另一方面,又必须使学员深刻地看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与核心分析问题。
  
  总之,对电大学员来讲,强化思维的发散性,可以使学员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独立思考,提出新颖、独特的见解;而强化思维的凝聚性,可以使学员能迅速、果断地阐明问题的实质,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电大学员年龄参差不齐,经历不同,在爱好、兴趣、特长及接受能力诸方面的差异较大,责任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善于抽象出其中的共性与个体差异并深入研究,掌握他们的特点和要求,为教学整体设计提取科学的依据,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具体实施。
  
  四、教学过程的动态平衡能力所谓动态平衡,即事物的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各环节$不断运动和变化情况下的宏观上或总体上的平衡。教学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其内部环节也在不断运动和变化,这种运动和变化由两种认识活动引起的:一是学员的认识活动,即认识教材及与教材有关的知识,从而接受教育;二是教师的认识活动,即了解学员的特点、要求等,从而采取适当的方法实施教学。这两个认识过程的统一也是教学过程的特点。

【现代化手段教学的能力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会计教学中的作用论文10-12

档案管理现代化分析论文10-09

浅析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论文10-08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途径分析论文10-08

医学检验专业实践能力评价及结果分析分析的论文10-08

环境中土壤污染情况以及检测手段分析的论文10-10

环境中土壤污染情况以及检测手段分析论文10-11

计算机教育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分析论文10-09

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分析论文10-08

高等数学教学手段改革研究论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