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社会调查报告八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社会调查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社会调查报告 篇1
调查目的: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调查对象: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0名,其中重庆大学20名,西南大学10名,四川外国语学院10名,西南政法大学5名,重庆交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0名,大三学生15名。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
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代理,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社会调查报告 篇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给人民的生活与健康带来了许多问题。单从环境角度来看,我国人民为不断恶化的环境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有资料表明,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健康和非健康损失的总和每年就有100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经济的5.8%,而越来越多的人也因为水质受到污染染上各种各样的疾病。XX县的水质同样与人们的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因为水体受到污染,患环境疾病的人数逐年增加,包括支气管炎、癌症、糖尿病等。我们经过数据整合统计得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议,治理水质污染需要靠群众与政府共同的努力。
调查对象:始丰溪和处在始丰溪下游且靠近XX县南工业区的蟹渚村的井水。
工作方式:问卷调查、走访居民
关键字:经济 水污染 始丰溪 蟹渚村 环境疾病 群众 政府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其研究与建议
一、母亲河始丰溪的烦恼。
水质污染问题出现的原因及建议:
原因:环境属于公共物品,外部性强,无法内部化,因此人们考虑问题时不会较多的从环境来考虑。环境问题的肇事者往往不唯一,这也给政府管理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蟹渚村村民何去何从?
地理位置在XX县的边缘且处在始丰溪下游的蟹渚村深受水污染的迫害。全村未安装自来水,以井水为生。近年来村子里的耕地被政府征收用于南工业园区的厂房建设。工厂废水的排放使井水受到了一定的污染,住在工厂旁边的居民更因为难闻的气味而不敢把窗户打开。如今在蟹渚村的上游兴办了一个煤场,井水开始变得浑浊,许多村民都不敢再继续饮用井水。在村子几里外的一处泉水成了村民的饮水源,但是由于较少的泉水量与高取水成本,饮水成了该村村民的一大难题。据了(!)解,村民也到法院告过煤场的状,但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许多村民反映有隐情存在,群众为此意见很大,对煤场很是不满。
建议:对于蟹渚村,当地政府应尽快建立自来水供水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当地政府因除了要加大环境对南工业区的环境治理外,应该介入对煤厂的调查,给群众一个合理的说法。
三、煤场怎么可以一年多不验收?
位于蟹渚村上游的煤场到现在还能一直存在也是一个问题。从我们上次对环保局书记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一个工厂批准生产前要经过环评与验收,环评与验收相隔的最长时间不能超过3个月。但是蟹渚村旁的那个煤厂从环评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了而还未验收,具体的情况环保局的人也没说清楚,只是说他们将对煤厂进行验收,验收不通过的话将责令其停办。但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问题,煤厂试生产期的延长足以说明这一点。
建议:环保部门要做好对煤场的验收,不应该继续往下拖。对于煤厂试生产期不明原因的提高政府应介入调查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对违法行为要给与打击。
四、村干部内讧,百姓利益放何处?
煤厂对蟹渚村造成的饮水问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村子里未安装自来水。从一位老村干部那我们了解到现在蟹渚村的干部分成两派,由于双方意见不统一而造成自来水体系迟迟未建立。党员未发展的问题使得书记那边处于垄断地位,有些干部不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这些都造成了蟹渚村建设的落后。
建议:农村党员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农村党员人数较少,如果党员的动机不纯势必会给整个村带来不好的一面,也会增加其他优秀人才进入党组织的难度。因此上级部门要加强在农村群众入党方面的领导与监督作用,杜绝垄断现象的发生。在村干部的选举上要制定完善的政策,使选举更加合法合理,选出的干部更能代表群众的意向。
五、身体健康受威胁,疾病人数增加。
蟹渚村现在有五个年龄在50岁以下的人患了癌症,有三个人得了支气管炎,还有好几个糖尿病患者。据了解,这些得病人数与几年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增加。
建议:
1、政府应该加大力度做好环境治理工作,给村民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2、村干部要深入了解群众,对于患病家庭应给予一定的补助。
社会调查报告 篇3
调查时间:20xx年2月27日
调查对象:树木和水的污染
调查方法:观察周围的环境,访问过路的人,查资料
调查过程:首先,我们去金色华庭小区,那里的花草树木,还有清澈见底的河水,但我们不知道树木在减少,也不知道河水在变脏,于是我们就访问了小区里的叔叔阿姨们,请问你们这儿的树木减少了吗?叔叔阿姨门回答道:现在的树木不停地在减少。接着,我们又访问了一位老人:老太太,凭你多年的经验,你觉得,这里的河水清澈吗?那位老太太说:这里的水啊!不是脏,就是臭,而且我发现,这里的鱼儿死的死,脏的脏,让人人们见了就恶心!
调查结果:我们应该多种树,少砍树,这样子的话,如果每人种一棵树,那么全中国就种了13亿棵树,如果每人砍一棵树,那么,光是中国就砍去了13亿棵树木。当然,也有保护环境的人,比如说:清洁员阿姨或清洁员叔叔在帮忙扫垃圾,有的人随地吐痰,人们就提醒她说要保护环境,不要随地涂痰了
我们那儿的树木比较少,但人们都喜欢在人行道上扔果皮纸屑,导致路上垃圾多。希望大家多种树,少扔垃圾,多骑自行车,我们应该要节约水,我们可以把洗澡水,洗脸水用来冲厕所,洗车子,淘米水可以洗脸,洗头发,洗碗,所以我们要节约水源。
社会调查报告 篇4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
1、环境与卫生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处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废旧电池、善待花草树木等每个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卫生问题的(否则也不会反映这些问题),但从这里我发现了一种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强的环境卫生意识,吉林市的环境卫生现状却值得我们忧虑。这是不是反应出了这一现实:大家都认识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责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和行为,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却可能自己也有违背环境卫生公德的行为?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四、违背社会公德现象产生的原因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对策
社会公德,是为社会的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国共产党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
社会调查报告 篇5
乞丐,即时乞讨为生者。但在最近,有一些照片在网上广为流传。其中有一张照片,骆驼趴在地上,四肢小腿基本看不见,如同被砍掉了一样。有网友评论“行乞者带着骆驼乞讨,还将其四肢砍掉”,照片的地点是在大沥的金贸大道。后有网友及目击者证实证实,乞讨者的骆驼四肢正常,没有明显损伤。这一事件乃“职业乞丐”借助动物的帮助进行乞讨。
近几年关于“职业乞丐”白天乞讨、夜晚出入高档消费场所的报道经常见诸媒体。吸引了超过两万名网友的参与。结果显示,82.3%的网友表示“职业乞丐”行乞属于欺骗,近半数网友觉得给乞丐钱“感觉是被骗”。
乞丐最爱天桥和街道
每天早上上班时,家住广州环市东路附近的谢先生总会遇见一个行乞者坐在动物园南门附近的一座天桥上。他的面前有个碗,里面总是装有1-10元不等的钞票。“他可能是个‘职业选手’,算好大多数上班族每天路过的时间,‘开工’时间几乎可以和大家同步,不过他周末也会在。”
同谢先生有相似经历者不在少数,街道、天桥以其人流量多且大等的特点成为了乞丐最常出没的场所。此次的问卷调查中,58.4%的受访者称自己在“街道、天桥”经常能遇到乞丐,26.7%的人在车站和机场。另外,饭店和超市门口(9.1%)及电影院门口(5.8%)也偶尔能碰上乞丐出没。
调查显示,60.3%的网友遇到的乞丐都是老年人,18.3%的人表示常遇成年乞丐。对此,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广州市民,结果与网上数据基本一致。家在越秀区的张小姐表示,每次路过六榕寺附近都会遇见很多老年乞丐伸手要钱,“有的人说自己家里遭灾,有人要治病,什么理由都有。”
学生施舍1元遭鄙视
遇到乞丐是否会给钱?这算是个“老话题”了。可总问倒了不少人。不少市民表示给钱之后心情很复杂,总在想是否被骗。此次调查中网友们的回答也各不相同。40.1%的受访者表示偶尔会给钱,41.2%的人称“从来不给”,13.3%的人“多数情况下会给”,仅5.4%的人每次遇到都会给。
“我以前每次都给。但在大四那年在广州火车站被一个乞丐鄙视了——因为嫌我给少。”在广州上学、工作的兰州人孙先生说到,那次他身上只有1元零钱和一张100元整钞,“那时我还是个学生,根本没什么钱。就往他碗里扔了1元钱,结果反倒被骂成‘小气鬼’。从那以后,就再也没给过乞丐钱了。”媒体在今年4月曝光了南京一名职业乞丐的情况,他每天上地铁乞讨,已持续了8年多。地铁人员介绍,这名乞丐姓姚,每天乞讨收入至少在500元以上,月收入的轻松过万,在南京还有两套房。
据金陵晚报20日报道,今年到9月为止南京已救助流浪乞讨7000多人次,其中七成以上是职业乞丐。职业乞丐大行其道,是的市民对乞丐群体的信任度极低。当被问到“你认为职业乞讨是一种欺骗吗?”时,82.3%的网友认为“是”。
最反感“驴友”乞讨
在什么情况下市民会给乞丐钱?参与调查问卷的网友中58.3%的人选择了“残疾乞丐”,17.1%的人选择了“衣衫褴褛的老人”;15.4%的人遇到卖艺乞丐时会给钱,6.5%的人选择了“为重病家人跪求医药费”的情况,仅2.6%的人在遇到“驴友打扮、讨路费”时会给钱。
人们为何不愿给乞丐钱呢?调查数据显示,49.8%的人表示感觉是被骗,25.5%的人认为那是“不劳而获不值得同情”;还有24.7%的人觉得“无义务要给乞丐钱”。
“那些披麻戴孝跪在地上的人把盖了各种章的‘死亡证’、‘火化证’或是‘医院癌症诊断证明等等’,甚至连‘骨灰盒’都白出来的,然后再铺一张自己悲惨命运的大字报,至少有90%不是真的。”一位行乞者被接到广州救助管理机构后所阐述的。
张小姐表示最反感“驴友乞讨”:“看上去感觉很假,随便去发个传单都能赚到路费,真是难以理解现在怎么那么多年轻人不愿自食其力。”调查中许多人与张小姐一样,有60.2%的网友认为乞丐本身懒惰,不愿劳动。另外39.8%的受访者则认为之所以产生乞丐确实部分人群是遭到了天灾人祸,社会保障体系也有待完善。
总而言之,乞丐是因社会的各种保障体系不完善而产生的。今晚当今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保障制度能完善到不存在任何乞丐的程度。但每个地方总会存在一些“职业乞丐”混在其中,这就让人觉得很不好。
社会调查报告 篇6
一、实践主题:在北方小城镇开办供热公司进行集中供暖的可行性评估。
二、实践形式:与当地居民交流,调查获得所需数据,得出可行性评估。
三、实践时间:xx至xx年寒假期间。
四、xx省xx县xx镇。
五、实践过程:
1、概况:与南方广大地区不同,北方冬季是十分寒冷的,最低温度经常能达到零下十几摄氏度,家家户户在冬季都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取暖。而具体到广大乡镇地区,对于大多数居民来说,使用空调或电暖气取暖都过与奢华,所以使用燃煤取暖成为绝大多居民的首眩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步伐的不断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很多乡镇居民都搬进了二层楼房或是盖起了整洁的平房,但绝大多数居民还采取自家燃煤取暖的方式,集中供热在广大小乡镇地区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特此进行此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对在北方小城镇地区开办供暖公司,进行集中供暖的可行性进行评估。
2、实地调查,采集数据。了解目前煤炭市场价格,统计一般家庭一个冬天自家生锅炉取暖所需煤量,了解附近县城供暖公司集中供热的市场价格,了解小城镇居民对集中供暖的态度。
3、数据整理。
(1)、目前煤炭市场价格:500元/吨 左右;
(2)、一般家庭冬季耗煤量:5吨/百平方米左右;
(3)、附近县城内集中供暖市场价格:23元/平方米。
4、数据分析,可行性评估。
首先,若以100㎡为单位,一般家庭冬天平均在燃煤方面的开支为5×500=2500元左右,而采取集中供热的`家庭为2300元,通过对比得出集中供热方式在价格上有一定优势;另外,自家生炉子取暖往往通过暖气片散热,室内温度一般只能达到20摄氏度,而现代集中供暖多数采取地热取暖,不仅室温可达到20摄氏度以上,而且室内空间更加宽敞;还有,自家燃煤取暖需要囤积大量的煤,而且还要起早贪黑地生锅炉,既不卫生又不安全,还很累人,居民们怨声载道;最后采取集中供热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煤炭资源,控制环境污染,如果真能建起供热公司的话,还可以为更多人提供就业机会,为国家纳更多的税,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但另一方面,由于城乡建设推进的不够深入,有能力搬进楼房的居民还是少数,所以供热公司将面临客户较少的困境;另外由于在一开始小城镇建设规划时没有考虑到集中供热,使已建成的二层楼房没有与集中供热相配套的结构与设施,这样居民采取集中供热的房屋改造成本很高,居民不一定愿意,而新型商品房的大规模建设还有待时日。从这方面讲,在小城镇开办供热公司是利弊共存埃
六、实践总结:经过以上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在北方小乡镇开办供热公司进行集中供暖虽然有很大潜力,但起步阶段必定会经历很大的困难,但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推进,小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会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会搬进干净的商品房,集中供热将会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方向。所以希望有能力的公司或个人把握商机,果断决定,向小乡镇这一广阔的供暖市场进军。
社会调查报告 篇7
一、吉林市民存在的社会公德问题
1、环境与卫生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卫生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任凭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在汽车站牌、广告招贴画、建筑物上乱涂乱画、随地吐痰、乱扔杂物、将咀嚼过的口香糖随处粘附等日常生活中的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和不环保的一次性餐具、不乱扔废旧电池、善待花草树木等每个市民都力所能及的环保行为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普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本身是非常日常生活中的环境卫生问题的(否则也不会反映这些问题),但从这里我发现了一种矛盾:吉林市民有很强的环境卫生意识,吉林市的环境卫生现状却值得我们忧虑。这是不是反应出了这一现实:大家都认识到了环境卫生的重要性、都在痛恨和指责不讲究环境卫生的现象和行为,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却可能自己也有违背环境卫生公德的行为?
2、文明交通问题
文明交通问题也是吉林市民认为比较严重的社会公德问题,其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争抢、拥挤或行人闯红灯、行人斜穿马路或翻越交通护栏等是反应犹为严重的问题。
3、文明礼貌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吉林市民在文明礼貌方面仍需继续努力,以减少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文明礼貌问题主要表现为:遇事围观、起哄,夏天在公共场所光膀子、脱鞋、抽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在公共场所争吵、说脏话,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等。
二、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排序
从总体上看,吉林市民最讨厌的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占第一位的仍然是随地吐痰。市民最讨厌的不良行为排在前二至五位的依次是: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后,主人不予清理;乱扔杂物;乘坐公共交通时争抢、拥挤;在公共场所异性间过度亲密。
三、公德实践与公德认识的比较
在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许多群众自发地、积极地向我们反映他们所遇到的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但是当被问及看到有人正在做出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时,您会怎样?时,回答结果并不不尽如人意。有25.4%的市民表示会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出面制止,若要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则仅有5%的市民会出面制止;另外,26.6%的人表示会随大流,有人出面时也出面,没人出面就不出头;33%的人因为怕打击报复所以敢怒不敢言;10%的人认为制止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是有关部门的事,与自己不相干。
由此可知,大多数吉林人还是属于理论上的长子,行动上的矮子,光说不做。按照调查项目,可以把吉林市民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在保证自身利益情况下会出面制止;第二类是能够为了维护社会公德,牺牲一定的自身利益;第三类是不顾个人利益,同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做斗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大多数人属于第一类,因此,吉林市的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
四、违背社会公德现象产生的原因
违背社会公德现象时有产生的原因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管理
1、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规则不合理。对于违法行为来讲,我们有明确的制度来管理、制裁违法分子,但对于违反公德行为,仅仅局限于舆论谴责,对于部分不文明行为并无规定认定那些行为不文明;还有一些有规定的行为,诸如禁止随地吐痰,但处罚力度远远不够,遂使这些不文明行为得不到根治;相反对于乱搭乱建这样的处罚措施过于严厉,使得这些不文明行为变得更加隐蔽,不利于有关部门地查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2、管理措施执行不力。对于有处罚措施的,一些职能部门并不积极履行职责,对于罚款低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行政不作为,使管理措施成为空中楼阁。
3、公共生活设施不完备或设计时为使用者考虑的不周全。
(二)个人修养
1、公德意识不够。有的违背社会公德的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文明的,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膀爷在大街上随意走动,许多膀爷本来觉得光不光膀子是自己的事,与别人不相干,并没有意识到这一行为是不文明的。
2、对公对私标准不一样。室内天堂室外垃圾场就是这一点的典型写照。许多人将自己的家布置得富丽堂皇,犹如天堂;楼道里却被他们堆满杂物,犹如垃圾场。
3、公德行为不能自觉化。有人监管时能遵守公德,无人看守时就劣根暴露,缺乏自觉的、习惯性的公德行为。
(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有偏斜。社会的道德观不正确,金钱观过于严重,人们优点自私自利,使得社会公德淡化。
(四)舆论导向不正确、舆论压力不够。
(五)教育的失败。现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只限于书面口头教育,缺乏道德实践教育,所以现在在学校那样的场所,公德执行情况也不好,校园里也充满了不文明行为。甚至有些教师、家长本身就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自身就有许多不道德行为。还有些家长把违反社会公德、占小便宜的错误思想当作人生哲理教给下一代。
五、提高公德水平的对策
社会公德,是为社会的全体公民所公认和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的,用以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系列准则。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内部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社会公德作为全社会统一的道德规范,其意义更为重要,作用更加广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尊重社会公德是公民的义务。
社会调查报告 篇8
一、引言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育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农村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农村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在此,本文拟就我市××镇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出路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在××市××*区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方,走访了××镇的八个村和多所学校查阅了大量资料和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还跟25个老师、区教育局领导和分管文教的镇领导进行了个别访谈。我通过同农民、教师、村镇干部、教育局有关人员等阶层交流,初步了解了目前南康教育现状和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我试图通过了解、分析这些信息来寻找一条符合农村尤其是北海南康镇发展现状的教育之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处在向工业化过渡的阶段,有的地区甚至还是以原始的手工农业生产为主,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问题关系到中国的基本国情,而且大多数农村人口继续快速的增长,经济又非常落后,贫穷和由此产生不平等越来越严重,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愈来愈大。总之,人口压力大,文盲率高,卫生条件差,交通等基本设施缺乏,是我国大部分农村的普遍情形。
农村教育尤其面临严峻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关于教学硬件:
由于经济状况、地理位置、民众意识观念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制约,南康教育基本硬件设施仍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其落后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校房屋陈旧。因为南康镇方位偏僻,面积大,而人口分布不均匀。小学一般是村属小学,规模小,在校学生数量大都不超过300人,少的甚至就一二十人。因而村里很难投入大量资金到这些学校来建造校舍。长时间以来,大部分学校房屋得不到修整翻新,才出现了我们走访时的破败景象。
第二,学校体育、娱乐设施简陋。一般中小学的体育设施仅限于一个劣质篮球场(有的中小学篮球场地是裸露的土地)及一些歪倒不堪的双杠,水泥乒乓球台而已,至于娱乐设施则更谈不上。
第三,教学设施欠缺。据走访观察,除个别学校外,南康大部分学校基本教学设施缺乏,而幻影灯,电脑等教学设施更是严重不足。
二、关于教育收费:
收费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是当前关注的焦点。农民对教育收费问题反映强烈且众说纷纭,使教育收费变得错综复杂。
本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数据显示:25的民众表示教育负担沉重,需要借款供小孩上学,50的民众表示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但占家庭开支的比例较大,仅有25的民众表示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且占家庭收入比例少。我个人认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南康镇人民收入状况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决定性因素。其二,教育费用的确有过高嫌疑。据黄鹂窝村一村民反映,其孩子五年一期的学费竟高达500多元。当然由于去年税费改革,政府免除了教育附加费,使得学费相对以前有大幅度的下降。如黄洞乡元冲村一村民家有两个小孩,一个上小学三年级,一个上小学二年级。前年两小孩的学费总共为670多元。而去年两人学费仅为360元。但仍有一些群众反映,尽管中小学学费有所下降,但对于贫困村(如黄鹂窝村、火甲村、雷田村等)而言,支付起来仍感吃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发展南康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而收费问题之所以错综复杂,是因为民众对现行教育收费制度持怀疑态度,认为有乱收费现象存在。统计结果显示:大约37.5的民众认为现在学校乱收费现象十分严重,46.4的民众认为乱收费现象存在,但不多。仅17.9的民众认为乱收费的现象极少。从这些统计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民众对教育收费的不信任和不理解。一是民众对教育费用的名目及相关数目的不了解导致农民怀疑教育费用的合理性,甚至以偏概全,只要学校收费就认定为乱收费。一是部分学校的确有乱收费的现象存在。从学校收取学杂费来看。××小学五年级期末考试费21.4元,××中心初中二年级期末考试费用为32元。而在走访的众多村中,仅有大塘村村民反映乱收学杂费现象有所收敛,平时很少收费,期末考试费用为几元钱。正是因为考试费用高,一些学生因此而不参加学校考试。范文搜版权所有
学杂费的收取无序及相关部门对费用缺乏统一管理或管理力度不够再加上部分学校对规定落实不到位是造成乱收费现象的主要因素。
三、师资现状分析:
据调查,目前南康师资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在××镇的偏远地区,如里三塘村、里头塘村、龙门村等,教师资源缺乏严重。从一教师处得知,三塘中学师资缺乏,学生总数600多人,而教职工总数仅为29人,由此而出现一些小学教师任职中学的现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般中小学教师被要求同时从事多门课程的教学。如里头塘村某老师要教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等多门课程,几乎每天要上6节课。然而一个人精力有限,一个教师从事如此多门课程,工作时间过长,难免会出现缺乏耐心,责任心大打折扣的情况,这样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
其二,教师流失严重。造成教师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工资问题。在××镇即使从事小学教学工作达二三十年的老教师,工资也只有500-600元,并且12个月的工资还要被扣掉一个月。工资水平极低,尢其与市区的教师比工资相差太大。据调查,三塘中学教师工资加奖金总共约八九百元。而市区中学教师工资达一千五百元左右。因而许多乡下优秀教师流向工资更高的学校,这些教师的流走造成的目前镇中小学师资力量下降,总体教学质量更呈逐年下降趋势。
再由此,在教师间就形成一种观点,到乡下中学就教只是一个“镀金期”,很多教师只是将其看成一种往上爬的阶梯,因而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教师不是全心搞好教学,而是满门心思寻求调迁机会。教师如此,又怎能提高教学质量呢?
第二,乡镇中小学教师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黄洞乡中学男教师27人,女教师仅2人(且是近两年才分下来的),这也成为乡镇学校留不住青年教师的原因之一(错,女的多)。
·社会调查报告格式 ·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 ·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其三,教师素质存在一些问题。据一些教师及村民反映。现在初中教师的学历一般是大学专科或师专函授。但也有些特殊情况,如有一人小学毕业后就接父亲的班来教小学。
当然,学历不是本质因素,但教师素质却能反映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的教学水平。由于本地教师培养不足,大部分教师来自较远地方,居无定所,责任心不强。有部分教师更是聚赌成风,既影响社会风气,又影响学生成长,给教育体系带来了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关于学生流失现象:
目前南康镇学生流失现象严重,调查结果显示,南康镇中某班初一入学时62人,进入初三时只有29人;三塘中学初一100多人,初三时只剩下30人,失学率高达50-60(除去中途转学学生)。农村学生流失现象是多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大量家长外出打工,小孩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更有些家长目光短浅或局限于经济原因,即使其孩子未完成九年基本义务教育,仍强迫其孩子外出打工,剥夺了孩子受基本教育的权力。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学习意识缺乏,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我个人认为这些学生中途辍学是因为面临来自家庭,老师和同学三方面的压力,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或机会。
与此同时,大量优秀小学毕业生被招到一、二中附属中学,致使南康中学生源质量下降再加上中途转学的中学生数量逐年增多,因而出现了南康中学高中上线率逐年下滑的现象,这一结果又影响了教师教学热情,形成恶性循环。
五、关于教育管理体制:
现行教师应聘制从大局上看的确有利于教育业的不断进步。但面对南康经济现状,面对学校对教师的吸引力欠缺的局面,南康教育能否在应聘大潮中站住脚实在令人担忧。据调查,南康镇中小学校长任期一般不超过三年,在校长任职期间,改革措施得不到彻底贯彻,从而大大影响学校建设。要改变这一现状,镇中一教师明确表示应该实行校长任期制。的确,实行校长任期制即将校长任期定为4-5年,是避免校长经常性流动给学校带来影响的较好方案。任期制给了校长足够多的时间来进行教学改革,从制度上保证了其改革措施的连续性。然而要突破教师流失这一瓶颈问题,在政府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同时,学校还应建立教师奖惩体制,成立教师评定委员会,综合教师一年来工作情况,通过严格的审核,由监督体系对教师作出综合评定,并由此决定教师奖罚金数目。这样可调动教师积极性,使其更专心投入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从总体来看,要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坚持和完善“四制改革”。“四制改革”是指“教师聘任制”,“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考师制”。四制改革有利于优化学校管理,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质量,它从教师责任环节来抓好教育改革,表明了改革的方向,只有坚持和完善“四制改革”,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工作的有力实施和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范文搜版权所有
六、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据一些教师反映,素质教育喊了十几年了,但目前仍是一句空话,而教育本身已误入歧途,功利性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到只有通往大学的独木桥上,葬送一大批本来在其它方面可以大有作为的人才。
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思想道德教育没引起足够重视,以致当地一中学竟被当地民众称为“培养流氓的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较低,一些学生毕业后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
二是吃苦耐劳的教育应成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农村人走向社会极其重要的非智力财富。但调查显示,现时期青年身上明显表现出了吃苦耐劳精神的严重缺失。多重社会因素酿成了许多青年过强的依赖心和惰性。对于自身教育已极大落后于城市的农村,再失去吃苦耐劳这一宝贵的精神资源,若干年后,农村又将走向何方呢?因此,吃苦耐劳教育势在必行,全面提倡吃苦耐劳精神,以期达到这一传统美德的生生不息。
三是心理教育施行的刻不容缓。就现状来看,南康中小学在学生心理教育的环
节上极其薄弱,根本没有形成心理教育体系,而一般学生没有什么心理承受能力。事例是令人心寒的:社内村一女孩仅因家长骂了几句便服毒自尽了。这的确需要我们深刻反省一下我们的“教学成果”。当前很多青少年把生命当儿戏,根本没有体验到生命的美丽和短暂,要么庸庸碌碌虚度一生,要么走入极端。而一旦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便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而非乐观积极地追求生活。于是很多青年甘愿自我沉沦。在家庭教育不合理这一大前提下,学校教育更应承担起它的使命,通过心理方面的良好教育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尤其在农村,心理教育更是任重而道远。
七、关于社会教育的思考:
在与××镇党委书记的访谈中,*书记明确指出民众素质已成为制约南康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农民思想观念落后阻碍了许多乡镇企业的发展。而要改变农民思想观念实在需要社会化教育的实行,我认为每个村实在有必要建立一个图书站,给农民提供相关农业技术、家庭教育、时势政策、法律等方面书籍。建立图书站旨在通过书籍传播相关信息和观念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农民陈旧观念,避免农民思想成为农村发展的最大障碍。
【【推荐】社会调查报告八篇】相关文章:
【推荐】社会调查报告3篇09-18
【推荐】社会调查报告4篇07-31
【推荐】社会调查报告八篇07-29
【推荐】社会调查报告4篇10-29
【推荐】社会调查报告8篇10-15
【推荐】社会调查报告10篇09-26
【推荐】社会调查报告3篇09-13
【推荐】社会调查报告7篇08-15
【推荐】社会调查报告四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