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时间:2024-08-06 23:35:20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

  近些年,大学生自杀、他杀、残害动物、校园暴力、颓废消极等事件频繁发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大学生是否具有科学的生命意识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不仅关系到他们一生的命运,也关系到无数家庭的幸福和谐,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建设过程,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亟待提升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上来。对大学生生命意识进行研究,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形成积极健康、乐观进取的生命态度,与他人、社会、自然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关系。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使用的数据来源于 “师范学院生命观状况调查”。该调查的问卷发放及回收在校内进行。调查的抽样方式是在校内随机抽取学生。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由被调查人员自行填写,然后再由工作人员收回。本次调查在校内发放问卷8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8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但对生命现象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偏差生命认识,就是让个体认识到自己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他人的生命的存在,认识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间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生命认识是树立科学生命观的基础。要深刻认识生命,必然要对生命起源进行探讨。只有对生命有深刻的了解,知道生命的奥妙才能珍惜生命,这是生命认识的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学生感觉不到生命的宝贵,生命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调查显示,对“自我与他人、社会的关系”,100%的大学生认为自我与他人、社会是平等的;对“你对大学生自杀和自残的行为的看法”时,受调查大学生一致认为这是怯懦、无法承受。生活压力的表现。这些调查数据表明:进入成年的大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已对生命有了初步的理解,有了比较正确的生命认识。

  对于生命观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因素,36%的受调查学生认为父母教育影响最大,而 37%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在于学校教育,还有 16%的学生认为生命观形成于自己的个人经历,另有 11%的学生认为生命观的形成主要是同伴的感染。由于生命观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因人而异。大学生的生命观的形成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大学生都承认面对伤害动植物的行为时自己没什么感觉,对生命伤痛抱有漠视态度。对“你怎样看待大学生伤害他人现象”,91%的大学生认为是对生命的冷漠和残忍,有 9%的大学生认为没有找到合理的发泄途径,是可以理解的。动植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一样都是整个宇宙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动植物的生命是这样态度,这不是很可怕吗?有 9%的极少数大学生认为伤害他人现象是没有找到合理的发泄途径,并且可以理解,这不是更可怕吗?难怪有人遇到一点点矛盾和困难就伤害他人生命或抛弃自己生命。看来,我们的天之骄子对生命缺乏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必须加强生命教育,以避免他们以后走上错误的道路。

  (二)大部分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但是少数大学生生命态度消极,感受不到生活乐趣,不能正确面对人生压力,需要重新确立自己的生死观大学生在短暂的一生中能做多少有意义的事,离不开对生命的感悟和态度。那么大学生的生命态度是怎样呢?

  调查显示,“你对自己前途的想法”,67%的大学生充满信心,19%的大学生则顺其自然,还有 14%的大学生感到前途渺茫。大学生是国家之栋梁,理应充满信心,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上报国家,下能对得起父母,对自己的人生作出正确的选择;在“你觉得自己的生活充满乐趣吗”的调查中,只有 59%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充满乐趣,而 41%学生认为自己乐趣并不多,这表明不少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感觉自己的人生并不精彩。“信心比黄金重要”,只有觉得生活充满乐趣,才能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珍惜生命。在随后的压力来源调查中,21%认为是经济问题,42%认为是感情问题,52%认为是家庭因素,而 57%认为是学习因素,63%认为是对前途的担忧,另有 10%认为是社会剧变,13%认为是人际关系。可见,大学生已走上人生新的征程,大部分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不可忽视的是有38%还停留在感情困惑阶段,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生命认识还不够成熟,容易走进感情困惑的死胡同。

  在现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面对激烈的人生竞争,机会稍瞬即逝,我们必须学会调节自己,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新情况。在“面对压力你会以何种方式应对”的问卷中,41%的受调查大学生寻求自己解决,19%寻求发泄,28%会选择求助他人,另有 12%则逃避现实。人生不会一帆风顺,积极面对遇到的难题,生命才更有意义,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对“死亡的态度”调查中,90%的大学生认为死亡是必然的事,10%的大学生认为死亡是很可怕的。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很坚强,也很脆弱,只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才能形成正确的生死观。

  (三)对生命价值的感知生命价值,简言之,就是活得有意义。对“生命价值”的定义首先是肯定自身存在的价值,其次是肯定自己从事的活动的价值,再次是肯定自己之于他人的价值。调查问卷涉及生命价值的项目有:是否自信、对学习生活的评价、朋友关系、生活的主体性等。

  是否喜欢自己,是自信的基础。调查显示,67.1%的大学生喜欢自己,23.1%的大学生不置可否,还有9.8%的大学生称“不喜欢自己”。 是否自信,还体现在遭遇挫折时,是否仍能相信自己并愿意努力克服困难。调查结果显示,64.60%的大学生的态度较为积极,认为“没关系,下次会努力做好”, 27.80%的大学生因此否定自己,觉得自己“无用”。 人际交往,尤其是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也是体现自身存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大学生都有好朋友,并且好朋友的数量较多,拥有超过10个好朋友的人数百分比最高,占34.80%,其次是有3一6位好朋友的,占34.40%。而没有好朋友的学生经常产生自杀念头的比率却高达26.10%。因此,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压力,减少大学生自杀几率。生活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也是体现自身生命价值的重要方面,“自主”指的是自己有决定权,而“主动”则反映积极的生活态度。大学生身心已基本发育成熟,有60.10%的大学生认为“有自己的主见”,但同时也有28.60%的大学生“容易被别人的看法左右”,甚至还有2.80%的大学生“一切听父母的”。

更多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1.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范文

2.关于大学生对生命观的调查报告

3.有关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报告

4.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3)

5.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

6.大学生调查报告心得体会

7.2015年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8.90后男女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9.2015年三严三实调查报告总结

10.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2)

  (四)大部分大学生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作用,期望高校对他们加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最终培养人文关怀精神,陶冶健全的人格品质。简而言之,生命教育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应该贯穿学生教育的始终,从理解生命的自然属性,到认识生命的社会属性,最终在理性的基础上建立合理的生死观。

  “你所在的学校是否应开展生命教育”的调查中,91%的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仅 9%的大学生认为无所谓,加强生命教育已是众多学子的迫切期望。而与之相反的现实却是许多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比较缺失,“你所在的学校经常开展生命教育吗”,58%的大学生认为从来没有,42%的大学生选择偶然会有。“你认为应该采取那一种方式开展生命教育”,40%的大学生认为应进行有关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10%的大学生认为应举办有关生命教育的讲座,50%的大学生认为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实施生命教育。可见,大学生对生命教育极度渴求并希望高校能有效开展生命教育。

  随着全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及高校生命教育措施的逐步落实,我国大学生的生命观正向积极方向发展,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信仰已经反映出我国大部分大学生的生命观日趋科学; 90%以上的大学生对高校是否开展生命教育持肯定态度,这表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意识正在增强,他们渴望对人生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合理的规划。可以预见未来大学生的身心将更加健康,他们对生命教育的意识也会从被动走向主动,生命教育将会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

  四、存在问题

  第一,对生命的认知方面,部分大学生还缺乏对自然生命的正确和理性的认识,不了解如何保护和珍惜自然生命,也普遍比较缺乏必要的生存技能、自我保护及自救能力,部分学生未能很好地认识自我、不懂得愉悦和接纳自我。

  第二,在生命的态度方面,部分学生不能尊重和珍惜生命存在,也缺乏对人生价值的正确理解,表现得功利和自我,在对待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容易对自我和他人采取过激行为。同时,大部分大学生生活质量不高,不懂得如何调适心理压力,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第三,在生命的价值追求方面,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热爱生命,主张对生命应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在具体落实到人生价值的实现时表现出社会责任和奉献意识薄弱。部分学生缺乏对生命意义的理解,表现出无价值感或无成就感,生活没目标,得过且过。

  总的来说,当前高校生命教育还亟待加强,缺乏生命教育意识,更没有系统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体系,很难满足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大学生表现出迫切的接受生命教育的需要,这也给高校开展系统生命教育提供了契机。

  五、建议与对策

  现代教育应该很好地承担起生命观教育这一重任,重视情意的培养,教育学生尊重生命,体悟生命的可贵可爱,从而由珍惜生命转向追求生命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

  (一)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的意班,升华生命价值

  “‘生命’本身就意味着人的感觉、享受、激情以及甜酸苦辣、悲喜爱恨、束缚舒展、自在自由。生命的受动中有能动、衰败中有新生、释放中有实现,一切都在矛盾中、在张力中展开。这就是生命之‘生’,同时也是生命之‘命’。”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认识生命的起源、发展和终结,从而认识生命、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建立起乐观、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著名哲学家蒂里希指出:“作为精神而完成的生命,既包容着真理,又包容着激情.既包容着屈服,又包容着里比多.既包容着正义,又包容着强力意志。假如这些两方之中的一方被其相关者所吸收,那么剩下的要么是抽象的法则,要么便是混沌的运动了。”实际上,人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追求更加广阔的生命理想和人生境界,以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从而为人类的全部思想和行为提供最高的支撑点,即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生命是生活世界的生命。以学校为空间范围的教育世界,也与生活世界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高等教育就要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世界、热爱生活世界,成为生活世界中的人。帮助受教育者由自然生物生命转化为社会意义生命,由低层次的意义生命转化为高层次的意义生命,逐步促使个体社会化、形成健康的生命个性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使命。

  (二)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集道,构建生命化的课堂,开发课堂潜能,激发大学生的生命价值

  台湾辅仁大学早已将“人生哲学”课程列为共同必修课程,并成立专业伦理委员会在各系推动专业伦理课程,将人生哲学、大学入门与专业伦理三门课作为“全人教育”的基础课程,希望学生们经过这样的学习后,能更加珍惜生命。我们应借鉴这些开展生命教育的经验,把生命教育课程纳入大学教育计划之中。在我国大陆的德育课堂中,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都没有把生命教育专列一章内容,详细地加以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很少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应该增加有关生命教育的章节,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在生命教育课程中应以大学生个体生命价值为出发点,以培养健全的生命意识为核心,以养成良好的珍惜生命的行为为目标。让学生珍惜自己的生命价值,懂得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这种价值,进而珍爱他人的生命,以爱待人,追求智慧与道德,积极地献身于自己的劳动和创造,回报世界,奉献他人,达到超越生命的最高境界。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存,培养生命情感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让个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生命所需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个体有丰富的生命涵养,能够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课外活动,在实践中掌握生命知识,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生命意识。所以,高校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科学生命观,为学生的不良情绪提供健康合理的情绪宣泄渠道,以免破坏性的爆发.给大学生的社会行为创造成功的机会,避免长期遭受挫折和内心冲突;培养大学生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帮助他们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负面状态所蕴含的积极意义,譬如引导大学生学会苦中寻乐,善于把人生痛苦置于更强烈的痛苦背景中来对待,帮助其在痛苦中努力寻求独特的生命意义与价值,使其重新发现和体会生命的美好,坚强地生活下去。

更多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1.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范文

2.关于大学生对生命观的调查报告

3.有关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报告

4.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3)

5.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

6.大学生调查报告心得体会

7.2015年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8.90后男女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9.2015年三严三实调查报告总结

10.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2)

  (四)积极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建立积极有效的预警干预机制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三同”(同吃、同住、同学),朝夕相处,是最了解学生个体实际情况的群体。可以充分发挥辅导员的这一优势,建立积极有效的预警干预机制。辅导员要经常和学生谈心交流,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经济和就业等各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和矛盾,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将自杀等念头消灭于萌芽状态。通过为大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形成一个集普查、咨询、跟踪、干预调节为一体的心理健康预警干预机制,时刻掌握学生心理上的变化,以便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五)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教育职能的整合,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生命价值教育环境

  生命是整体的、完整的,生命教育的实施不能只限于学校内,整个社会环境才是学生学习的大环境,也是最好的生命教育教材。家庭中的日常生活处处蕴含着生命教育的因素。为了给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生命价值教育情境,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应该整合教育职能。生命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取得满意的效果需要有良好的学校教育、融洽的家庭关系、和睦的邻里交往和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等,只有多方面支持、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在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给生命以理性的终极关怀,是世界发展的潮流。高校肩负着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反思高校生命教育价值凸显和生命教育缺失的矛盾,努力探寻生命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促进高校生命教育的蓬勃发展。

更多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1.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范文

2.关于大学生对生命观的调查报告

3.有关大学生生命观现状的调查报告

4.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3)

5.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状况调查报告

6.大学生调查报告心得体会

7.2015年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8.90后男女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

9.2015年三严三实调查报告总结

10.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2)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大学生生命观调查报告怎么写03-12

大学生生命调查报告01-14

大学生婚恋观调查报告05-05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01-12

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报告03-18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04-07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报告09-04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12-26

大学生消费观调查报告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