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自治区退耕还林调查报告

时间:2020-09-16 13:27:33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自治区退耕还林调查报告范文

  内蒙古是荒漠化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全区荒漠化土地约占总土地面积的60%,建国以来虽然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但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改变。以干旱为主的各类自然灾害频繁,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全区沙漠化土地和潜在沙漠化土地约6.3亿亩,占自治区土地总面积的38%;水土流失面积2.8亿亩,占总面积的15.8%,造成平均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近7.9亿吨;沙化退化草原面积5.8亿亩,占总面积的32.7%。现有的耕地中,坡耕地面积4051万亩,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144.9万亩;16—25度的坡耕地804.4万亩;6—15度的坡耕地2604.7万亩。在现有耕地中,沙化耕地面积4272.3万亩,粮食产量28.35亿公斤,平均单产仅66公斤。

自治区退耕还林调查报告范文

  从20XX年到20XX年,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自治区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从总体看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得到了顺利的实施,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退耕还林任务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退耕还林政策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积极拥护和支持,各级各地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切实保障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从而使退耕还林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从内蒙古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5年看,成效显著。

  20XX年,国家启动试点工程,全区实际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77万亩,其中完成退耕地还林50万亩,完成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27万亩,项目涉及55297户农牧民,逐步发放了林权证。

  20XX年,国家除继续安排内蒙古黄河流域的11个旗县试点外,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中18个旗县又安排退耕任务。20XX年实际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186.2万亩,其中完成退耕地还林77.8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95.5万亩,项目涉及104031户农牧民。

  20XX年,内蒙古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共涉及12个盟市81个旗县,全年实际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947.4万亩,其中完成退耕地还林349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598万亩,项目涉及155906户农牧民。

  20XX年,全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994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457万亩,荒山荒地造林537万亩。

  20XX年退耕还林工程进入第五个年头,为了减少退耕还林对粮食种植面积的影响,国家为内蒙古安排了650万亩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其中退耕地造林仅为160万亩,比20XX年减少297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490万亩。

  截止20XX年底,全区共计完成国家退耕还林项目工程任务2987万亩,其中完成退耕地还林1114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873万亩。全区退耕还林工程设计90个旗县、3个国营农牧场、2493个苏木乡镇、17246个行政村、1691121户农牧户。五年来计划投资587600万元,其中种苗费补助148400万元,现金补助54900万元,粮食补助274500共计(折资38400万元)

  20XX年自治区将继续将林业生态建设作为重点来进行,初步拟定的全区造林计划任务为1018.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20.7万亩,飞播造林169.1万亩,封山育林429万亩。

  目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在内蒙古已基本形成了“稳得住、能致富”的良性机制,在取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又兼顾了经济效益,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许多地区以此为契机,积极发展畜牧业、林产业、草产业、中药材等生态后续产业,形成了一批乳、肉、绒生产基地、灌、草生产基地、中药材和果品基地。龙头企业依靠基地和资源活跃于市场,盘活和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也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预计到今年年底,内蒙古6年退耕还林1114万亩。

  (二)退耕还林的粮食补贴和经费到位及时

  20XX年实际供应补助粮4825万公斤;

  20XX年实际供应11115万公斤;

  20XX年实际供应19716万公斤;

  三年累计兑现生活补助现金约1.354亿元,兑现种苗和造林补助费6.5亿元,共计7.854亿元,全部到位。20XX年实际供应补助粮71300万公斤,

  20XX年的2.5亿元粮食补助资金和3.3亿元的种苗费也全部落实到位。同时所供应补助粮全部符合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全区退耕还林补助粮供应工作遍及12个盟市,80多个旗县,有600多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承担补助粮供应任务。

  (三)退耕还林取得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经过治理和保护,加上近几年年降雨较多,造林种草成活率大大提高,草场得到恢复,重点项目区生态环境也有明显改善。对京津风沙源的治理,使近两年京津地区的沙尘暴的次数明显减少。特别是退耕还林工程在搞好生态建设的同时,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增加农牧民收入创造了契机。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内蒙古把退耕还林与调整种养结构、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扶贫开发和生态移民结合起来,转变了农牧业生产方式,种植业由广种薄收向精种高效转变,由单一粮食经营向粮、经、饲多元化经营转变,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实现了退耕还林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得益彰,齐头并进。同时大力发展名、优、特经济林,积极推广林药、林草间作及两行一带等多种复合种植模式及舍饲圈养、划区轮牧等科学的养畜方式,引导农牧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了农牧民收入。同时大力扶持沙柳刨花板、柠条饲料、沙棘油、山杏饮料等产业的开发,大力培育龙头企业,通过加工转化拉动生态建设,走出了一条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发展双赢之路。

  二、退耕还林还草的特点

  最近内蒙古农调队就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追踪调查。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情况呈现如下特点。

  (一)退耕面积中主要是坡地、沙质平地

  根据调查取得的资料显示,在所调查的退耕土地面积中坡地占56.3%,其中25度以上的坡地占35.81%;沙质平地退耕面积占43.7%。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区退耕还林区域地形较为复杂,多属山地、丘陵和平地交错的地区。二是这些地区都分别因为盐碱化、沙化、或是缺水,都不适于开垦。

  (二)在国家计划退耕的同时,农民积极配合自觉退耕

  退耕面积属于国家计划外。根据调查取得的资料显示,在所调查的退耕土地面积中,国家计划内的退耕面积占63.6%,而计划外自发退耕的土地面积竟占了36.4%。一方面说明广大农牧民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踊跃退耕;另一方面说明内蒙古近些年为提高农牧业产量,盲目开垦耕地形成了大量低产农田,农民自发退耕属于无奈。

  (三)退耕地均为生态条件很差的低产劣质田

  这些耕地在年景好的年份粮食亩产也仅有75斤,其中平地86斤,梯田、坡地50—70斤。在平年其平均亩产仅为50斤左右,这些耕地根本没有农业利用价值,农民只能依靠它提供基本口粮,而且往往由于生产成本高而使农民难以经营。

  (四)退耕地大多用于种树、种草

  但也有相当部分自然荒芜。根据调查取得的资料显示,在所调查的退耕土地面积中,已用于种树种草的占66.9%,其中42.3%用于种树;24.6%用于种草。剩下33.1%还处在未被主动利用的荒芜状态。在短期内荒芜这部分耕地,对恢复地力有一定益处,但如果长期闲置,不去主动治理,会造成植被外露。

  (五)退耕相关收入渠道狭窄,经济效益体现极为有限

  根据调查取得的资料显示,退耕获得的相关收入中99.5%来自种植牧草的收入。还林的林木全部为生态林。有关部门及退耕农户还没有真正将单纯的生态治理变为治理和经营并举有效方式。

  三、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地方重点不突出,建设成效不明显

  由于一部分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搞利益均摊,乡乡有任务,村村搞退耕,出现工程布局分散的.问题;有些旗县的林业部门技术把关不严格,需要优先实施退耕的陡坡耕地、严重沙化地没有及时退下来,有的地方甚至把不符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机动地和质量较高的基本农田也纳入退耕还林范围,享受钱粮补助,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国家花了钱,工程建设的治理成效体现不出来。

  (二)荒山造林质量相对较低

  由于近两年退耕还林任务重,而荒山造林难度大、补助标准低,个别基层单位把荒山造林当作“配角”,荒山荒地造林合格率普遍比退耕还林低。

  (三)个别地区粮食兑现不及时、不规范

  从20XX年到20XX年各年的粮食兑现任务都没有百分之百的完成,虽然存在一些客观因素,但个别地方也存在着虚报退耕面积、冒领补助粮款、违规抵扣各种费用、坐地回购补助粮食、公示制度不落实等问题。

  (四)在实现退耕还林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结合上尚有欠缺

  各级各地在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方面是坚决和有力的,但在退耕还林中如何引导广大农牧民切实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牧民收入方面普遍做的相对欠缺。比如在调查中发现退耕之后还什么林?怎样还林才能让老百姓受益更大?不少地方干部心里还没有谱,所以还林的林种单一,经济用途狭窄。

  四、退耕还林还草对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内蒙古自20XX年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随着退耕禁牧涉及旗县区的扩大以及退耕还林、禁牧休牧面积的逐年扩大,全区范围内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特别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变化明显,积极作用有目共睹。但是,退耕禁牧后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今后的农牧业生产产生的负面、消极影响不可忽视。据从呼市地区退耕禁牧的重点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及和林县调查了解,问题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一)前几年国家给退耕地的钱、粮补贴农民们觉得很满意,也很划算。但20XX年以来,呼市农村地区雨水充沛,种粮单产比1999—20XX年三年干旱时期要高出近一倍20XX年10月份开始粮食价格普遍大涨,而且至今仍居高不下;20XX年响应中央号召,呼市农村地区农牧业税费全免,并且对种粮农户发放直接补贴。这一系列种粮的利好政策使那些实施了退耕还林的农民觉得吃了大亏,个别地区出现了农民将退下去的地再次开垦种粮或在林地间套种粮食的现象。

  (二)一些退耕主要项目区内,农户仅留够了口粮田,其余全部实施了退耕还林(草),在林草带中种植了优质的紫花苜蓿,为农户利用优质牧草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优越条件。但目前许多草地被闲置,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圈养方式仍未形成,不让放牧,也不割草,草地只能闲着。

  (三)养羊业是呼市乃至内蒙古今后农业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随着养羊数量的增长,对牧草的需求量不断上升,而各地舍饲圈养的硬件设施、农户的思想观念还不能及时跟上形势的变化,农户处在禁牧与放养的矛盾冲突中,只能与禁牧管理人员玩“捉迷藏”,或者是前脚刚交完罚款,后脚又继续偷放。

  (四) 退耕还林后苗木的管护问题。大多数地区种的是生态林,苗木小,见效慢,种上后就处于无人管护的境地,农民不管,林业部门由于人员、经费有限,管护工作困难很多,致使有的苗木被牲畜破坏。

  (五)一些广种薄收的低产地、坡梁地,退耕后农民得到的补助使他们的实际收入有了保障,因而对国家的补贴依赖性很大,甚至有的农户眼巴巴就等着这些补贴来维持生活。但八年的补贴期很快就过去了,一旦时间到、补贴取消,这些人将靠什么来生活?所以,帮助和扶持农民转变观念、转换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畜牧业、二三产业,使他们能够不依靠国家的补助而增收致富,应是保证退耕还林成果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国家退耕还林、开发大西部政策的题中应有之意。

【自治区退耕还林调查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关于退耕还林管护紧急通知范文10-01

乡镇退耕还林自查报告07-30

县工商局创建自治区文明县工作汇报范文09-30

西藏自治区登山条例全文06-27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市场条例06-28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督导条例06-09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条例(全文)06-05

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条例全文05-25

实践调查报告范文10-31

动物调查报告范文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