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时间:2024-11-01 09:39:41 赛赛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精选11篇)

  为弄清楚一个事件或一个情况,我们需要开展调查工作,调查的结果通常在调查报告上面呈现出来。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精选11篇)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1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这些从小在社会和家庭的呵护下长大的当代大学生,也极其自然的把自己标记为祖国的未来,国家的栋梁,将来一定生活在社会的上层群体,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这使得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一、实践调查与统计

  为了全面,深入,客观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我在我家所在地区发起问卷调查,共收回82份有效问卷,问卷调查内容有以下几方面“对价值的判断依据”“该如何取得成功”“对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帮助他人的做法怎样看”“对以后所从事岗位的期望”“择业时更注重什么”“毕业后怎样决定就业地”“是否做过兼职”。

  现对问卷分析统计如下:

  1)对于“对价值观的判断依据”25%的大学生认为价值决定于对社会的贡献,35%的大学生认为价值决定于社会地位,40%的大学生认为价值决定于金钱的多少;

  2)对于“该如何取得成功”19.7%的大学生认为要靠自己的奋斗,21.1%认为以自己努力为主,利用他人为辅;32.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要努力,但也要靠别人的帮助,21%的大学生认为以利用他人为主,自己努力为辅,5.3%的大学生认为顺其自然;

  3)对于“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帮助他人”40%的大学生持不愿意观点,30%的大学生认为如果将来可能有用得到他的地方就愿意帮忙,1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会这样做;

  4)对于“对以后岗位的期望”21%的大学生希望专业对口,23%的大学生认为能找到工作就行,34%的大学生认为要能发挥自己的才能,22%的大学生认为非本专业不干;

  5)对于“择业注重什么”15%的大学生认为要符合自己兴趣爱好,30%的大学生认为要能发挥自身才能,35%的大学生认为要收入高,福利好,20%的大学生认为要选择知名度和社会地位高的公司;

  6)对于“怎样决定就业地”28%的大学生要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25%的大学生听从父母的安排,17%的大学生要到最艰苦,最锻炼人的地方去,29%的大学生没有特别要求;

  7)对于“是否做过兼职”26%的大学生做过,32%的大学生没做过,但条件满意可以做,30%的大学生接触过,但半途而废,12%的大学生认为父母会给零用钱,做兼职无用。

  二、实践的分析与总结

  (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重金钱轻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物质主义者,评价工作,事物的.价值都以的可变现价值估量。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若无利可得可能不愿付出爱心,这种人格的退化已在当代大学生中屡见不鲜,他们在意的是自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从不去想明日该何去何从。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有利于自我发展是当代大学生择业考虑的主要因素。大部分大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严重,把在高层次的公司做白领、拿高额的薪酬,过高档次的都市生活作为人生价值追求的标准。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歌“六十分万岁”;一些以大学文凭为上升的跳板梦寐以求的是出人头地,谋取金钱地位,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毕业后一定要活动在社会的上层,过于高估自己,不能端正的摆准自己的位置,好高骛远认为自己是大学生就多了不起,这样毕业以后面临就业时一定会处处碰壁,就算就业成功将来也会成为职场上的草莓族经不起挫折打击。一些人甚至大言不惭“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这都使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一些大学生的心中发生动摇,使他们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困惑和焦虑。这些导致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不稳定局势。

  2)重个人轻集体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观的核心。但应用于实际,他们则以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集体利益之上。这一点在大学生的择业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从“关注社会”到“关注个人”,大学生的择业意识自我突出。

  大多数毕业生毕业后不会选择去偏远的地方或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奉献自己的才能,他们要去的是高社会地位的大公司,要做的是高层次高收入的白领,岗位的福利,报酬,待遇个今后自己的发展前景是他们所关注的,至于奉献自己的才能报效国家社会大部分的毕业生不会“冒这个险”。毕业生求职行为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价值观念趋向的变化。

  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市场作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日益增强。在毕业生的价值取向中那种长期被压抑的个人成分开始显现出来,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目标的追求开始主导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行为。经济体制的转型使大学生的价值本位观念转向自我性。他们看重自己的利益尤其注重自我发展,渴望实现自我,渴望成功。他们自认为是新世纪的年轻人,他们的一切都带上了这个时代深深的烙印。

  3)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带来了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繁荣,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不少爆发者已高消费为荣,一掷千金,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也此冲击。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他们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派头,一种个人价值的体现。少数同学追求高消费影响到其它同学的消费心理,这都直接导致了当大学生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为追求高消费,一些人方百计去挣钱而不安心学习,有的人道。所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已刻不容缓甚至走上堕落的犯罪,势必行。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1,特定的社会背景

  1)从我国建国到现在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从经济所有制成分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看开放使中国的经济不断向多元化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这些必然引起价值观的多元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的解放、社会的发展、新思想新文化不断引进,中西文化碰撞,大学生的价值观已由单一走向多元,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已不再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理念,追求时尚,追求品质的高层次生活理念在当代大学生心中滋长且根深蒂固,在价值取向上,有的重钱,有的重义;有的重享乐,有的重事业;有的重原则,有的重“关系”;有的重理想,有的重现实。多元化的价值观给大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多种选择,还有多重困惑,这让他们在面对自己的价值观时产生了偏差。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价值观的双重效应。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方面,大学生摒弃因袭守旧、不图进取、安贫乐道等传统价值观,出现了一些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价值观,如效益观念,质量观念,风险观念,竞争观念,平等观念,以及敢破常规、积极进取、永不满足、勇于创造等等。另一方面,受商品经济的影响,也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如社会责任感、社会义务感的淡漠,见利忘义行为的增长,人际交往中利用性和实惠性的盛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出现等等。

  2、大学生自身的特点

  1)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不足。当今的大学生,虽然念了不少书,但缺乏对国情民情的实感和具体了解,缺乏生活实际的磨练和对社会制度、社会规范、社会思想意识的思考。所以在当代大学生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人出现,他们想在社会中一展才能,却又发现自己能力不够,想在社会中有所发展,却又发现积极经验不足,想在社会中攀爬,却又发现自己毅力不够。

  2)心理发展不成熟。有些大学生想法过于简单好高骛远不能正确找准自己的位置求真务实,他们把社会,职场想象的过于简单容易,在学校里不努力学习高歌60分万岁,抱着烤父母靠毕业证的心态在大学里养尊处优。这一切容易导致他们精力旺盛,敢想敢做,有时又不计后果、不愿负责;情感强烈,需要丰富,而又不看形势,避苦求乐;思想敏捷、勇于创新,却容易盲目,不辨真伪。

  三,对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价值观的建议

  1、深入社会,加大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让大学生提早接触社会,通过深入社会实际来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社会实际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实根据,是检验培育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成效的根本标准。

  2、大学不仅是一个只是和课题研究的平台,更是一个社会的场所和文化的载体。因此,除了履行输出主流意识形态功能外,大学须容忍与接受不同的观念的存。此外,大学还必须担负起为大学生提供系统而全面的公民教育的责任,完善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使大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的开发地”。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2

  一、调查信息

  调查时间:20xx年xx月xx日

  调查地点: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调查对象: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

  调查人:项笛,姚丽,官瑾,蒋川

  调查方法:抽样问卷调查

  调查分工:

  在目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已成为当今市场的主流消费群体,也越来越受到各大商家的关注。而中国目前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现代化进程,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并且伴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跨国际公司的登陆和国外媒体(如电影、电视,电脑)的进入,西方的使用主义观念和享乐主义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冲击和影响,处于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和消费文化观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也由于大学生还比较年轻,各方面不够成熟,处于一个比较过度的阶段,以及在消费过程中的思想、思维方式、情感以及价值观念的差异,从而导致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在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我们通过对周围同学消费观的随机调查,弄清楚大学生在消费方面主要存在什么问题,了解可取之处及还需改进之处。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见附件1)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其中大一学生64份,大二学生27份,大三学生9份;男生占64%,女生占36%;理工类学生占74%,文科类学生占26%。在调查中,由于校区的局限性,调查对象主要是大一大二的同学,从理科类同学较多,消费可能偏理性,但这也能反映了我们学校大学生的总体消费价值观。

  二、数据统计和分析

  1、总体消费额统计结果显示,月生活费(RMB)在500以下,500—800,800以上的分别占总人数的34%,42%,24%。生活费在500—800的人数稍多,表明大部分学生的生活费都处于中等状况,比较正常,在500以下和800以上的相对较少,但由数据可知,生活费较低和生活费较高的人群仍占有不小的比例。

  2、食物上的消费统计结果显示,生活费支出在食物方面占有几大部分,其中在食物方面的消费在40%以下的只有12%的人,说明大学生在食物消费占总体消费的比例仍然较高。虽然考虑到物价受到地方影响,以及个人的吃饭习惯影响,但还是显示出了我校大学生在食物支出这方面的问题。同时我们考虑到消费成分的多样性,我们就设计了下一个问题。

  3、其他方面的消费在随机问卷中除了食物方面的消费,还有日常用品消费、穿着方面消费、通讯费用、学习方面的消费和不必要的消费,超过60%的人表示在这些方面的消费仅占总消费的30%左右。但还有10%左右的人在生活费用、着装方面的花费占了40%以上,其中也一定包含着一些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甚至有些可能还比较严重,由此大家的消费意识可见一般。

  4、消费的侧重点在随机调查中,绝大多数(约占65%)的人在消费方面都是从该商品的实用性出发,而不是追求外表美观、高档次,其中也有小部分(25%)的人购物从价格出发,但还是存在一些(10%)人购物时主要关注物品是否美观,仅从外表上来判断是否购买该物品。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消费基本都是由实际出发,把物品的实用性作为首要考虑条件,但还是存在小部分人消费较为感性、盲目。

  5、消费的情感在这个调查中,我们也预计到了,绝大部分人在购物时都会一定程度上受到其他人的影响。有89%以上的人表示购物时会受到外部影响,其中的76%表示受到的影响不大,其他的则在购物时有很强的随众、盲从思想。

  6、节约的看法和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同学相同,对于节约,很多人都已经具备了这一方面的想法,调查中55%人的这种想法还只停留在想法阶段,也有35%的人对这方面付诸了行动,另一方面,有记账习惯的人不到10%。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节约的重要性,但一半多的人仅停留在意识阶段,未能付诸行动。

  7、兼职的看法上一题说到了节约,于是也引发了对赚钱的想法,就出了这一题。在我们在校大学生当中,生活费用以及其他方面的开销,多数人的来源都是单一的父母方。虽然这是受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的影响,但足以反映出这一群体经济独立意识不够强。对于兼职,大部分的人都表示有过这种想法,而其中40%是想要锻炼自己,42%的人是为了补贴生活费,而仅18%的人是为了经济独立。

  8、月底消费总结上面的一系列的消费方面的问题,已基本覆盖了我们这一群体在消费上的各个方面。于是对调查人群做了月底消费满意度的调查,其中仅有10%的人对自己本月的消费满意,有超过50%的人对自己的消费不满。这一点说明现在的大学生头脑里已经有理性消费这一个概念,但对消费仍然不够理性。

  三、进一步的思考

  综合以上的调查数据,以及我们搜寻的资料,我们有了以下思考:

  中国大学生目前正受着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也有着巨大的压力。在同一国度下的大学生群体,包容着具有多种经济状况和消费能力的个体,从而拉开了层次,并且区分度相对稳定。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不仅取决于我们不同的思想、思维方式、情感以及价值观念的差异,而且也是地域经济差异性的反映。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群体在消费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点的。

  1、生活小康化虽然现在大学生的在食物方面的消费仍然占着很大的比例,但他们的消费已经慢慢向其他方向转变(如:服装、电子、生活用品等),同时也逐渐在关注这些方面的问题。总体来说,现在的大学生主要还是处在“穿暖吃饱”和小康生活的过度之中,主要的支出仍然是食物方面,但已经慢慢过度到除食物方面的其他方面中去了。

  2、理性消费占主流价格、质量、品质、时尚是一个东西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特点。从调查报告中看来,讲求从实际出发,理性消费是当今大学生的一个主流消费观念,也是我们应该大力倡导并付诸于实践中去的理念。首先,对于经济来源这一问题,中国大学生主要是由父母方面供给,同国外的大学生不同,所以对相对较为固定的资金有着较为明细的分配。其二,现在的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应酬越来越多,他们也不再追求品牌,而是从档次、品味这些角度出发,而质量也慢慢成为他们更加关注的问题。

  3、经济独立意识萌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节约以及做兼职方面的问题,说明现在的大学生在经济独立方面的意识已经开始慢慢萌发,并逐渐在滋长,并有独立经济方面发展的趋势。而且已经在慢慢开始对自己的生活做相关的规划,并细化自己的经济在各个方面的分配,有序地管理自己的生活以及经济。逐渐地断开父母的供给,真正地在经济方面独立起来。

  四、造成这些现象的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1、大学是一个没有围墙的校园,而正是由于相对的开放,给我们创造了更多接触外界的机会。也正是有了更多的机会,有极少数人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就更容易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干扰,如果老师、父母和周围同学没有引导好,学校相关课程开展不到位,很容易就会养成像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月光族之类的坏习惯。而也就是这些极少数的人,慢慢影响着周围的同学,慢慢失去自我,这是当代大学生的。同时当前大学生的应酬比较多,常出没于公众场合,所以很注重仪表、品味。无形中增加着一些不必要的消费。

  2、经济独立的意识虽已萌发,但始终处于萌芽状态,并未去了解、学习相关知识,树立真正的消费价值观。同时学校对思想品德修养的课程也不够重视,也从未开过一些日常方面的经济学、管理学的课程,让我们简单的认为节约只是为了减少个人消费,做兼职只是觉得可以锻炼自己,让自己有规划,并未从长远着手培养自己的经济独立意识,打理好自己的小金库。

  3、校风建设范畴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现在的大学生也越来越缺少相关意识,常常为了个性、追求品位高雅、显摆个人、追求高消费,已经完全抛弃了勤俭节约的想法,背弃了社会的正确的发展方向。

  4、学校的一些政策未落实,同时不够完善。大学已经是一个小社会,我们要多接触外界,多接触社会,学习固然是很重要,但我们也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同时不被外界的糟粕影响很大程度上也是学校的作用。而学校并未进行相关的引导,对学生学习不够重视,对学生也不够关心。也没能让大学生这一群体,及早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时投身于社会中,而不是以后去慢慢琢磨。

  五、总结:

  总体来说,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价值观较理性,但也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总体如下:

  1、控制消费欲望。大学生的经济还未完全独立,多数仍依靠父母生活,在进入大学后,生活费由自己自由支配,总会出现些许意外情况,控制不住消费欲望,在遇到许多没有实用性价格昂贵的东西仍会因为对其的喜爱而买下,没有考虑到消费方面的问题,甚至有很多人不顾父母的辛劳而乱花钱,这种行为需要改正,我们应该合理控制消费欲望,合理消费,克制住自己的消费欲望。

  2、合理分配生活费。大学生由于自由时间较多,交友面较广,消费地方也多,我们应该在生活费的分配上进行合理计划,不要过多地用于交际,毕竟这是来自父母的钱,我们还没有能力承担交友圈甚至谈恋爱的过多花费,在那些方面,适当即可,不可过多。

  3、适当做兼职。大学生已经是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已经可以承担一部分开销,在空余时间做做兼职,可以帮助父母减轻家里的负担,同时还可以获得社会经验,锻炼提升自己。

  4、父母规定消费。当代独生子女较多,父母比较溺爱子女,在子女的生活费方面没有过多的要求,一般是用完了就给,以免除孩子的“后顾之忧”。这使许多同学连自己每月到底消费了多少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虽然有些家庭富裕,能承担子女的开销,但是这使其养成了一种不好的消费习惯,无计划消费,无限制消费,对子女以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父母应该适当规定孩子的消费范围,如每月生活费不能无限度给,并向孩子灌输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5、学校加强教育宣传。除了家长的教育之外,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教育。学校是教育机构,所以学校应该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来教育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引导我们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学校可以通过多年来对大学生们消费观念的改变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并开设消费指导之类的一些科目,并把工作落到实处,而我们大学生也会通过学习去树立健康的消费观。以理性消费代替盲目消费,以简朴的生活代替浪费的生活,用科学的消费观去消费,建立现代科学健康的消费观是我们每个当代大学生都应该做到的。

  总之,正确的消费观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并紧密地联系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另外社会、新闻媒体之类的也应加强对树立健康消费观的宣传,使学生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及早地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也为我们提早进入社会做下准备。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3

  人们通常所使用的价值观概念,是价值观念的简称,常常是特指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或者,更确切地说,价值观是指在对客观事物或现象进行是或非、有意义或无意义、值得接纳或不值得接纳判断时所依据的一系列最基本的准则或尺度。价值观具有一般观念的共性,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但又与一般观念不同,具有时代性、群体性、稳定性、凝聚性和规范性等特点。

  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是青年中文化知识水平最高的一部分,思维活跃,思想丰富,将成为日后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价值观对未来个人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与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研究在校大学生价值观是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在校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

  在查阅了大量资料,借鉴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将在校大学生价值观所涵盖的基本内容具体化为政治观、择业观、恋爱家庭观、道德观、消费观、法制观、友谊观和金钱观共8个观念,设计编制了价值取向调查问卷,对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515份,收回有效问卷494份,其中男生274人,女生220人。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目前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好的,符合社会主导的价值观,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政治观

  调查反映出大学生有明确的政治态度和较高的政治热情,对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态度是肯定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是积极的。80.13%的学生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工作仍然需要党的领导”;对“一个人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检点自己的作风”这一观点持肯定态度的,达到调查总数的74.33%。但对有些问题认识不清,如有8.71%的学生认为“政党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与经济无关”,7.81%的学生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实行民主集中制没有什么关系”。

  2.择业观

  在择业方式上,74.55%的大学生期望通过“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方式就业,18.75%的学生希望到“人才市场招聘”,还有2.90%的学生选择“亲朋好友介绍推荐”,仅有3.79%的学生仍然希望通过“国家统一分配”就业。从择业标准与择业类型上考察,当代大学生择业视野更加开阔,职业兴趣与经济收入对择业方向具有重要影响。62.28%的学生在“你愿意到哪种企业工作”的问题上,选择了“只要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在哪工作无所谓”。另外,60.04%的大学生认为“跳槽是为了寻找一个更理想的职业和单位”,说明大学生的择业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在择业信心考察中,47.32%的学生对毕业后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仅有13.62%的学生“没有信心,感到茫然”。

  3.恋爱家庭观

  在选择恋人的第一标准上,64.73%的学生把“人格品德”作为选择的第一要素,仅有2.23%的学生选择“对方或家庭的社会地位”。在婚恋自主的考察中,有83.93%的学生在选择恋人时“重视父母的意见,但关键在于自己”;仅有7.59%的学生对父母的意见“非常重视并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对待婚外恋现象上,26.23%的学生表示“不理解也不赞同”,63.90%

  的学生表示“理解但不赞同”,仅有9.87%的学生“理解并表示赞同”。对未婚同居现象,除21.30%的学生表示“不理解不赞同”外,高达78.70%的大学生认为“可以理解”,甚至18.26%的学生“理解并赞同”。这表明我国性知识的教育虽然较为普及,但性道德教育还有很大欠缺。

  4.道德观

  在道德认识方面,54.24%的大学生认为“先进人物之所以先进就在于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时,个人服从集体”。从道德标准而言,大学生对社会道德危机表现出忧虑,有50.00%的学生认为“在现代社会,好人比能人更可贵”,31.70%的学生认为“现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很难说清”。在道德行为方面,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社会生活的现实,恪守社会道德规范,70.79%的大学生认同“义利不能兼顾时,应该舍利取义”。

  5.消费观

  在消费方式上,仅有6.47%的大学生认为“一个人的消费可以显示他的地位和大度”,70.09%的学生崇尚“一个人应该能挣会花”,虽然会花的内容千差万别,但应自力更生、量力而行,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对“朋友聚会用餐,应该各自付账”有23.44%的认同率,则表明当代大学生正在逐步摆脱传统理念,走向实际。调查中,对“在保持基本生活费的情况下,如果你的手头还有余钱,你的选择”问题答案是:34.68%的学生用于“文化教育”投资,21.17%的学生选择“休闲娱乐”,19.14%的学生选择“股票投资”,另有15.99%的学生“储蓄”起来,仅有9.01%的学生选择“购物享受”。

  6.法制观

  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理论、观点、原则、方法是认可的。64.73%的学生同意“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这一观点,81.51%的学生认为“许多人违法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执法不严”。但令人惊讶的是有76.56%的大学生同意“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最好用私了的.办法解决”。这一数据与他们在调查中表现出的较强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是相悖的。一方面他们认同法制原则,渴望法制平等,崇尚法制的严肃,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法律制度的不信任或不信赖。如何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观,是摆在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7.友谊观

  调查中有76.56%的大学生认为“人与人之间主要是责任关系而非利益关系”,当问到“有朋友邀请你参加其结婚庆典,可是任何一位来宾你都不认识”时,83.26%的人选择了“愿意去认识他们”,而仅有16.74%的人会“借故拒绝”。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青年学生对人际交往有正确的认识,认为人与人之间必须依靠真情而不是靠金钱和权势维系感情,同时也愿意不断结识新的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有着积极、坦诚的友谊观。37.05%的学生在交友态度上较为拘谨,不愿意主动结交陌生人,在人际交往上显得保守。还有20.89%的学生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认为金钱、利益高于友谊。

  8.金钱观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有58.26%的大学生能正确面对金钱,认为金钱同世间万物一样具有二重性,金钱有它的重要性,但钱在人生选择中处在次要位置。仅有12.28%的学生认为“金钱是万能的”;当问到“挣钱越多越好吗”,有37.78%的学生同意此观点,同时有37.33%的学生否定了此观点;58·48%的学生认为“人们上班工作的目的”并不光是为了挣钱,还有对事业和理想的追求,仅有20.09%的学生认为“人们上班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分析

  经过以上对大学生价值观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大学生价值评价由集体本位向个体本位偏移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在结构上比较单一,以“无私忘我”、“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共产主义”为根本。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由公费上学改为自费上学,大学毕业由国家统一分配改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些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无疑促使大学生对自我发展进行更多思考,客观上推进了大学生价值取向个体化的发展进程。大学生虽能认识到个人只有依靠社会、集体而存在,个人离开了社会和集体就不能发展,但他们更加关注个人在社会、集体中的价值和认可度,更加注重自我价值和个性的张扬。他们不但强调社会价值,也注重自我价值;不但注意吸收西方价值观中的精华,而且注意吸收传统价值观中的精华,开始在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传统价值与西方价值的对立统一中,建构现代价值观。

  2.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实用性和功利性

  今天的大学生对“空头政治”、形式主义、禁欲主义已不屑一顾。他们渴望成才,企盼致富;他们关心事业,关心时事,关心经济政策,关心“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他们讲实效重现实,其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实用色彩,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但是,这种实用性有时带有一定的庸俗性,有的大学生过分看重“关系”、享受、金钱、地位和眼前,他们欣赏高尚但并不想拥有高尚,赞誉英雄模范但并不想成为英雄模范,少了一点人应有的理想和精神。近年来,校园文化所呈现出的商业化趋向也充分体现了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功利性,如许多大学文学社团冷冷清清,做文学梦的青年越来越少;大学社团的发展更看重经济因素,拉赞助、寻求投资已成为大学社团最时髦的活动。

  3.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处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剧烈变化的年代,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对抗,使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和多样性。尤其近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加速了全球信息网络化革命,也带来了各种意识形态的碰撞。各种思想跨国界交流,不同的政治立场、文化观念、道德标准和生活方式在网络上自由碰撞,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明显影响。这种多元化的文化意识形态注定了大学生价值取向更具多样化。

  三、相关对策与建议

  价值观起着行为导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尺度的作用。只有抓住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这一根本,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对人生理想与目标的探索,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同并接受社会主导价值观,因此,加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1.积极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导性价值观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多元价值观并存已成为普遍的现象。问题的关键已不在于人们是否认同价值观的多元存在,而是人们的价值观如何选择,应该倡导、确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为主导价值观。“任何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地位,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定,都必然要把能代表本阶级根本利益的价值观作为社会主导价值观加以倡导”。我国一贯倡导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这一价值观是稳固我国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的精神支柱。高校应旗帜鲜明地坚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

  2.发挥高校职能,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1)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实践证明,课堂教学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高校的“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中都包含着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在讲课时要注意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将哲理与情趣融于一体,积极进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要使价值观教育成为大学生欢迎、喜爱并切实从中受益的教学,尽量避免空洞的说教。

  (2)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校园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具有明确的目的,通过特定环境的熏陶和渗透形成这一环境中人们共同的价值标准、信念追求、社会心理和行为规范。“大学的办学理念主要体现了大学的价值观,其校风、学风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大学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克服教育过程中的功利化、实用化倾向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健康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健康、活泼、有序的文化氛围,体现校园文化的时代特色。

  (3)以社会实践为途径。“教育是一种导向,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就是导向”。实践是价值观形成的基本途径。一方面,在校内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勤工助学活动等;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到校外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文化科技“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通过调查研究和为社会服务,全面了解社会,感受现实,使自己的价值认识与现实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

  3.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三个导向”

  在校大学生价值取向总体上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值得关注的问题。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实际出发,笔者认为进行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坚持“三个导向”,即文化价值导向、利益原则导向和理想信念导向。

  (1)文化价值导向。文化价值体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征的本质,是凝聚全民族的精神力量,文化价值与国家主权密切相关,失去特质的国家将丧失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文化价值导向,首先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同时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觉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

  (2)利益原则导向。对于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个体化倾向,如不能加以正确引导,就可能导致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的泛滥。对大学生价值取向进行引导,使大学生认识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保护集体利益,个人也受益其中;维护个人合法利益,集体利益也会得到巩固和张扬。同时,在利益冲突时,能够自觉遵循“长远利益高于眼前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准则。

  (3)理想信念导向。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世俗化倾向,容易使大学生陷入物欲的陷阱,迷失方向,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的正确导向是十分必要的。要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明确人生的目的和意义。人不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还应该具有一种精神;人不仅要求得到物质的满足,还应该有全面的自由的发展;人不仅是为己的,还应该对社会有所贡献。

  4.把握特点,与时俱进,加强价值观教育引导的实效性

  “价值观教育要建立在对大学生价值观特点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我国正处在以经济全球化为大背景的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不断变化更新。在这种情况下要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高校教育工作者就必须通过调查研究具体地动态地把握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发展变化的特点。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教育者并不真正了解今天的大学生,只是凭自己的主观经验和一些表面现象来进行教育,这也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工作处于被动,无法收到实效的原因所在。另外,高校教育者应具有开放的视野和现代化的价值观,坚持与时俱进,按照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变化的特点,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使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具有时代特点。一方面要以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另一方面要重视教育的手段和方法的更新,充分发挥现代化媒体的作用,以现代化的工作手段和沟通手段与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断开拓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领域。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4

  一、问题的提出(引言)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说:“天下哪个倜傥少年不善钟情天下哪个妙龄少女不善怀春?”我们的教育模式,特别是思想观念的制约,早恋是被视为不学无术甚至不道德的。父母的管教,学校的束缚有力地限制了早恋,但青少年心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叛逆,这种叛逆的心理被外界压抑着!

  但到了大学,父母的管教没有了,学校的束缚松弛了。同时也随着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化,外界思想的不断引入,大学生恋爱已经是极普遍的现象,出入的成双成对卿卿我我也不会被认为不正常。虽然爱情可以让人陶醉,让人更好地工作、生活,但是,在另一方面,大学生一些不成熟的恋爱心理也会给热恋中的人们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各大校园每年都会有因为感情问题而轻生的悲惨事件和一些违法现象发生!

  目前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4岁之间,他们的恋爱几乎属于初恋,而在如大学前,他们并没有恋爱经历,恋爱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很容易在他们身上发生。因此,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希望能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价值观。本次调查在重庆大学展开,通过随机发

  放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102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比为99%,针对调查结果,我们提出相应的建议,请同学们参考!

  二、调查情况介绍

  调查时间:20xx年5月

  调查地点:重庆大学虎溪校区

  调查对象:重庆大学虎溪校区大一及大二学生 调查人:

  调查方式: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调查分工:本次问卷充分发扬了团队精神,调查问卷(见附录)由李硕设计制做并统计数据,何昊、葛华、黄浩负责发放及回收问卷,最后由李硕执笔,何昊、葛华、黄浩对初稿进行了修改、校订和打印。

  发放问卷数: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2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男生59份,女生41份,理工科学生74份,文史科学生23份,艺体类学生3份),回收率99%。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们对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大学生是怎样对待恋爱的?(其中包括问卷中的3、4、5、14、20、21题)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人生话题,人们不惜用最美丽的语言来描绘爱情的永恒和不朽,认为爱情能给人精神上的

  激励、情绪上的欢愉、生活上的充实,没有爱情的人生是苍白的、消沉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

  1)大多数同学能够认识到爱情的美好,但许多同学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发生转变。(第3、5、20题的数据分析)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得出,有26%的同学表示会在大学期间寻找一份爱情,而大多数(67%)同学则持有一切随缘的态度。这表明他们的思想及对恋爱的态度正处于一个变更时期-从不敢到勇于恋爱的变更。毫无疑问,彼此之间的不熟悉也导致了此种情况的发生。看到周围谈恋爱的人,47%的同学虽然有一些遗憾,但表示开心就好。54%的同学相信爱情会永恒。这表明大多数同学对爱情是积极和向往的,他们能够意识到爱情的美好,并且能够认识到爱情虽然重要,但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更重要。

  2)大多数同学能够理性的对待爱情(第4、14 、21题的数据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81%的同学会针对对方的要求,理智的为对方付出,54%的同学认为爱情重要,但不会为爱情抛弃其他,仅有1%的同学将爱情放在人生目标的第一位,这表明大多数同学能够理性的对待爱情。爱情是美好的,但不能把爱情放在人生最高的地位,沉湎于感情缠绵之中。如果错置了爱情的地位,很容易导致对人生目标的误解,这应当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2、传统观念对大学生恋爱的影响(其中包括问卷中的6、7题)

  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思想关于爱情神圣、男女平等的观念也逐渐被人们广泛接受,但是传统的思想观念仍对大学生恋爱产生很大影响。例如传统中女人总是含蓄而内敛的,她们对于感情的表达更委婉更含蓄;男人则往往扮演保护女人的男子汉形象。

  调查结果显示,37%(其中男生70%,女生30%)的同学认为女生追男生成功率更高,42%的同学表示不确定。在恋人的开销方面,53%的同学认为应该是AA制,36%的同学(其中男生83%,女生17%)认为应该男生为主,而没有同学认为应当以女生为主。这表明男生在恋爱中一般更加主动,也更

  愿意接受一份感情;大多数同学已经有了爱情自由平等的观念,但也有不少同学有大男子主义观念。恋爱的双方应当彼此尊重人格的平等,如果对方当做自己的附庸,或依附对方而失去自我,都是对爱情的曲解。恋爱双方在相互关系上都是平等的,都有给予爱、接受爱和拒绝爱的自由。

  3、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其中包括问卷第8题)

  “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更重要,更珍贵了。”人的需要产生动机,而动机支配着行动。以此,在研究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时,我们对这一动机进行了调查。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5

  一、调查背景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每个人的思想体系和行为准则的核心,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次调查旨在了解现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现状,并分析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广东省某大学的200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年级为本科一至四年级。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个人信息、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关问题。

  四、调查结果

  1.人生观:

  (1)人生目标: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的人生目标是事业和家庭,占比分别为65%和20%;约有15%的学生表示无法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2)人生态度:大多数学生表示积极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和热情;个别学生表示对未来缺乏信心和朦胧。

  2.价值观:

  (1)价值追求:大多数学生表示重视知识、友情、亲情、爱情、责任等价值,占比均超过70%;极少数学生表示钱财、权利、享乐等价值追求。

  (2)价值取向:大多数学生表示追求“人本主义”价值取向,即尊重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强调个体的自由、平等和民主;个别学生表示比较崇尚“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

  五、调查分析

  现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呈现出以下特点:

  (1)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大多数学生表示对未来充满信心和热情,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所追求。

  (2)多元化的价值观:大多数学生重视知识、友情、亲情、爱情、责任等多种价值,同时对钱财、权利、享乐等价值追求相对较少。

  (3)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大多数学生强调尊重人的尊严、权利和价值,追求个体的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过于功利和实用主义的价值取向。

  六、调查建议

  (1)加强人生教育:高校应加强人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增强学生自信心:高校应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3)促进多元文化交流:高校应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文化背景,增强对不同价值观的理解和尊重。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6

  一、前言

  1.调查的起因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在今天全球化的环境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作为明天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成长是值得高度关注的,大学生整体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因此,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研究是必须的。通过调查他们某一方面的行为取向,可以直接反映他们的价值观,通过结果的分析,可以引起大学生以及社会的思考与重视。这样,好的价值观会得以传播与弘扬,社会风尚会得以进步。

  2.调查的时间:20XX年5月21日至20XX年5月31日

  3.调查的地点:校园,操场,学生宿舍

  4.调查的对象:当代大学生

  5.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

  6.调查本身的情况说明:

  调查的时间跨度不够长,调查范围不够广泛,有局限性;调查的人数不够庞大,调查对象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思想有一定的相互影响性。但是通过问卷结果还是能够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的,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二、调查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方各种思潮不断涌入,与中国传统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发生着激烈的碰撞,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正处于时代发展的前沿:一方面接受着传统价值观念的教育,另一方面又要经受外来的各种新观点、新思想的影响,强烈的冲突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多元性,对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也将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当今社会变化和文化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及价值取向的影响,20XX年5月我们对郑州市河南工业大学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由自编价值观一部分构成。;问卷涉及目前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对社会责任的理解、对大学生结婚的看法、对生活的态度、道德价值等问题,为我们开展大学生价值观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三、调查问卷分析:

  (1)此次调查被调查者共有19人其中男生女生各占9人。

  (2)关于“建议勇为反遭殴打”问题看法,其中懂得求助公安机关的有7人,说明大家法律意识很高;另外有6人支持见义勇为的行为但觉得自己做不到,说明思想有些消极,缺乏社会责任感;再次奋不顾身和当做没看见的各3人,说明部分学生正义感十足,但缺乏救人的技巧,还有部分的人,极度冷漠自私。

  (3)关于“行走西藏等地的心灵体验”看法,其中赞成并自己也需要此方法解压的有12人,说明大家愿意走出去体验生活,具备自我解压的能力;另外各有3人,说明部分学生能自我调节,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很矫情,不适合自己,最后只有1名学生认为无所谓不需要,说明其价值观有问题。

  (4)关于“相亲节目”的看法,其中有13人不赞成,认为太过虚华,说明这部分人有自己的原则,对爱情的定义很了解;另外有4人认为社会发展的趋势,说明被动接受,容易迷失自己;再次有2人认为爱情只是游戏而已,不能当真,说明价值观有问题,把爱情当游戏;最后只有一人接受父母的安排,说明比较保守传统,缺乏主见。

  (5)关于“做家务离婚”的看法,其中15人认为家务需双方共同承担,说明男尊女卑的思想淡化,具有先进性;两外各有1人,其学生认为做家务是女人的天职,说明个人有些大男子主义,还有1名认为对方爱自己就要为自己付出,说明其只想索取,不懂得感恩;最后2名认为为时尚早,没考虑过。

  (6)关于“为情自杀”问题的看法,其中有7名学生认为此举动太傻了,认为不能因为爱情伤害自己,说明还是比较理智的,还有2名学生认为要理智对待爱情说明这部分同学懂得爱;最后有3名学生认为情之所至,难以自拔,说明爱情观有些问题,比较痴迷。

  (7)关于“毕业分手”问题的看法,其中有8人认为真正的爱情要为彼此坚持和牺牲,说明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明白爱情的真谛;另外有6人认为要为自己的未来考虑,不能因为爱情耽误了前途,说明将爱情功利化,价值观出现问题;还有5名学生把分手原因归结于社会大环境,自己是改变不了的,这类同学过分的强调外在因素,而忽略了人还有主观能动性。

  (8)关于“做好事有风险”观点的看法,其中有18人认为帮人时同时要能证明自己清白,以免对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说明大家防范意识比较高;另外只有1名学生认为默默离开,说明此学生缺乏公德心。

  (9)关于“学识问题与社会责任感不想称”问题的看法,其中有10人政府应该加大教育体制改革,说明学生认为体制有问题;另外有5名学生认为这是学校功利化的后果;最后有4名学生认为应加强宣传,规范行为。

  (10)关于“大学生未婚同居”问题的看法,其中有9人不赞成这种做法,说明比较理智,遵守道德;另外有3人认为社会发展的趋势,能接受,还有3人认为无所谓,只有一人认为同居可以了解彼此。

  (11)关于“大学生在校结婚”的看法,其中有14人认为太早结婚没好处;另外4人认为只要家长同意,可以在学校结婚;最后只有1人认为在学校就该好好读书。说明学生普遍较理智,不推崇早婚早育。

  (13)关于“用网络给室友找对象”看法,其中有11人相信爱情需要缘分,不需要这种行为;另外7人认为是游戏,但不能认真,最后只有1人认为这是宿舍和谐的体现。

  (14)关于“同性恋结婚”问题看法,其中10人认为可以接受,体现了较为开放的胸襟;另外有8名学生认为既很保守接受不了,只有一名学生坚决反对。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7

  一、调查目的、地点、时间、小组长、调查人员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

  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包括对价值的实质、构成、标准的认识,这些认识的不同,形成了人们不同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价值的`内涵非常丰富,一般可以分为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价值,还有综合性、复杂的价值,如人的价值(或称人生价值);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了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问题,我们八个同学(吴雨霖、吴丽芳、吕丽丽、胡婷 、王翠、章娟娟、李瑞瑶、汤城芳)在小组长(吴雨霖)的带领下,于10月30日星期日晚上在1栋教学楼自习室,采用随即方式进行调查,现将此次调查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二、调查方法及数据统计

  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百分比为100%其中被调查者男生占25%,女生占75%。问卷主要调查者为在校男女大学生在交往、人生理想、生活等方面的价值观。

  三、分析与结论

  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评价人生活动所具有的价值属性所持有的根本观点和看法,由于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而学校是小社会,是社会的缩影,在校男女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⑴ 80%以上的男女大学生认为家庭美满才算是幸福的,向往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的生活,男女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在物质基础上追求精神的满足,并在日益发展的社会和激烈的角逐中,都向往奋斗的生活,不断提升自己。

  ⑵ 同学们对失败也都有一定的认识,男大学生绝大部分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不可避免,只能接受;而女大学生则承认失败,会想办法去改变。男女大学生存在本质的不同,但都属积极地。 (问题:然而,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科技国际化、文化多样化、信息多元化对人民道德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状,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困惑、失落、不辨是非、理想消沉等现象影响了同学,部分同学的价值观是偏消极。)

  ⑶ 大学期间是大学生系统形成人生价值观的关键时期,9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学习与实践合理分配,做到全面发展,大学生都对大学进行规划,希望大学生活充实,自身得到完善。

  ⑷ 85%的大学生认为,实践人生价值受环境的影响;而14%认为环境是决定因素;1%认为人不会受环境的影响,对于“学得好,不如后台好”至于现在的社会环境,40%以上的学生认为有家庭因素,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实力,希望通过努力改变家庭;但也有30%的人认为这很现实。同时在面对环境与理想实现的关系时,女生较积极,男生较现实。对于现在的“走后门”的社会环境,大部分女生强调要有实力才是硬道理,男生则觉得这很现实,说明男生与女生的想法还是有差距的。在人生观上,女生偏向感性,男生偏向理性。

  (问题:由于现在很多学生刚刚开始离开家的生活,要独自一人在陌生的环境学习生活,以及我国现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使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也有了一些倾斜扭曲的方面,受环境的影响大,认为自己的发展会受到社会的很大影响。如有些同学会有不自信,面对挫折不知所措。对理想,梦想没有自己的计划去实施。放松对自己的监督要求,没有计划,对自己的未来迷茫)

  ⑸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理想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有少部分人对未来很悲观,消极对待,但60%的大学生一旦确立目标和树立理想后,就善于抓住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有理想,但基本上都是长远而又模糊的,并没有具体,短期目标,规划不明确。而在某种程度上,当代大学生很少有坚毅的表现,对一些事物存在三分钟热度,思想并不成熟。)

  ⑹ 有人言:实践是培养人生价值观的真理,40%的大学生认为,只有实践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观,50%的人认为只有先通过理论学习,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才是真理。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8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变迁,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价值观不仅反映了个人成长背景、教育经历的影响,也预示着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的价值取向及其背后的原因,本报告基于对全国范围内不同高校、年级、专业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旨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在人生观、职业观、消费观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并提出相应建议。

  调查方法

  样本选择:本次调查覆盖了包括985、211工程在内的多所知名高校以及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

  数据收集方式:采用线上问卷的形式进行数据采集。

  样本量:有效回收问卷共1000份。

  时间范围:20xx年4月至6月期间完成所有调查工作。

  主要发现

  一、人生观方面

  大多数受访者(约78%)认为“实现自我价值”是最重要的生活目标之一。

  对于成功定义的理解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但普遍认同努力奋斗和积极向上态度的重要性。

  在面对困难时,超过半数的同学表示会更加珍惜当下,调整心态继续前进。

  二、职业观方面

  就业压力成为影响大学生择业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就业稳定性被广泛重视。

  创新创业精神受到高度赞扬,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表达了毕业后尝试自主创业的兴趣。

  社会责任感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三、消费观方面

  理性消费逐渐成为主流观念,大部分同学倾向于根据实际需要购买商品或服务。

  环保意识明显提升,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得到广泛认可和支持。

  数字化支付手段普及率极高,移动支付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分析与讨论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具有较为成熟且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他们既注重个人发展又关注社会责任感;既追求物质享受也不忘精神追求;既勇于接受挑战又能保持乐观态度面对困境。这些特点反映出年轻一代正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然而,在肯定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一些问题的存在:

  如何平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如何保持良好心态?

  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而不只是口号?

  结论及建议

  针对以上发现,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拓宽就业渠道,提供更多实习实训机会以增强实践能力;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鼓励参与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

  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支持政策,激发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的热情。

  总之,通过本次调查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活力、敢于追梦的新时代青年群体形象。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9

  大学生作为即将迈向社会的一群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更是时代的象征。他们的价值观不仅影响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也关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因此,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对于引导和教育他们具有重要意义。本报告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揭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有效回收率为96%。问卷内容涵盖大学生的政治面貌、学习态度、人生追求、消费观念、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调查对象覆盖了全国多所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确保了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调查结果

  一、政治面貌与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中,共青团员占比最高,达到60%,中共预备党员和中国共产党员分别占15%和10%,其余为其他政治面貌。在学习态度方面,多数大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认为学习是充实自我、为未来工作打好基础的重要途径。然而,也有部分大学生存在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唱“六十分万岁”。

  二、人生追求与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追求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调查结果显示,约40%的大学生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35%认为价值决定于社会地位,而25%则认为价值决定于金钱的多少。在如何实现人生追求方面,多数大学生认为需要靠自己的奋斗和努力,但也有部分大学生过于依赖他人或顺其自然。

  在价值观方面,当代大学生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也包括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然而,也有部分大学生受到市场经济和不良思潮的影响,价值观出现偏差,表现出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重才能轻道德品质、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等倾向。

  三、消费观念与生活方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受到了冲击和影响。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大学生在消费上缺乏有效的控制和计划,存在盲目消费和跟风消费的现象。同时,也有部分大学生追求超前消费,把高消费看作是一种派头和个人价值的体现。这种消费观念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四、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

  在社会责任感与奉献精神方面,多数大学生表现出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他们愿意通过公益服务、爱心捐赠、抗击灾害、义务献血等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然而,也有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缺乏奉献精神。

  存在问题

  价值观多元化与困惑: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带来了多种选择,但也带来了多重困惑。部分大学生在面对自己的价值观时产生了偏差,无法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

  市场经济与不良思潮的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偏差,表现出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等倾向。

  消费观念不理性:部分大学生在消费上缺乏有效的控制和计划,存在盲目消费和跟风消费的现象,影响了生活质量。

  社会责任感缺失: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缺乏奉献精神。

  建议

  加强价值观教育: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和荣辱观。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方式,让大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及精神实质。

  培养理性消费观念: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教育,引导他们理性消费,避免盲目消费和跟风消费。同时,家长也应加强对子女的消费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增强社会责任感:高校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同时,社会也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关注和引导,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和平台。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自我认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抗压能力。

  结语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和荣辱观,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大学生也应加强自身修养和素质提升,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青年。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1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不仅反映了当前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也预示着未来社会可能走向。为了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价值观现状及其特点,本研究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多所高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旨在揭示当代大学生在个人成长、职业规划、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核心价值观,并探讨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调查方法

  样本选择: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从东中西部不同地区选取了10所具有代表性的高等院校作为调研对象。

  数据收集:通过线上问卷(包含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以及面对面或视频形式的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信息。

  分析工具: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定量数据进行处理;定性资料则采用内容分析法归纳总结。

  主要发现

  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95%以上的受访者认为追求个人梦想和个人兴趣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对于“成功”的定义,大多数学生倾向于将其理解为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从中获得满足感,而非仅仅指物质财富的积累。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面对困难与挫折时,超过80%的学生表示会保持乐观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难关。

  在对待失败的态度上,多数人愿意将之视为学习成长的机会而非终结。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约70%的被调查者认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对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非常重要。

  关注环境保护、支持公益事业成为许多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自觉行为。

  多元化的职业选择

  传统意义上“铁饭碗”类工作不再是最受欢迎的选择,更多年轻人倾向于尝试新兴行业或者创业。

  工作环境、团队氛围等因素逐渐成为求职时考虑的重要方面。

  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

  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外来文化的'接纳与尊重,乐于接触新鲜事物。

  在性别平等、LGBTQ+权利等问题上展现出较高的接受度和支持率。

  影响因素分析

  家庭教育背景: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直接影响到子女的价值观塑造。

  学校教育体系:通识课程设置、社团活动开展等情况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媒体网络环境:互联网技术普及使得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同时也增加了不良信息干扰的风险。

  社会发展变迁:全球化进程加快促使年轻一代更易于接受多元文化冲击。

  结论与建议

  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拥有较为健康正面的价值观体系,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正确引导他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为此,建议相关部门: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环境,减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11

  大学生是即将迈入社会的一群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家庭的希望,是时代的象征。他们的价值观不仅影响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因此,对大学生价值观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20份,问卷内容涵盖对价值的判断依据、成功观、奉献精神、职业期望、择业标准、兼职经历等多个方面。同时,还进行了深入的访谈,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和观点。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价值的判断依据

  调查结果显示,25%的大学生认为价值决定于对社会的贡献,35%的大学生认为价值决定于社会地位,40%的大学生认为价值决定于金钱的多少。这一数据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明显受到金钱和社会地位的影响。

  二、成功观

  在成功观方面,19.7%的大学生认为要靠自己的奋斗取得成功,21.1%认为以自己努力为主,利用他人为辅。32.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要努力,但也要靠别人的帮助,21%的大学生认为以利用他人为主,自己努力为辅,5.3%的`大学生认为顺其自然。这一结果表明,部分大学生在追求成功时,过于依赖外部因素,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

  三、奉献精神

  对于“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帮助他人”这一观点,40%的大学生持不愿意的态度,30%的大学生认为如果将来可能有用得到他的地方就愿意帮忙,1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会这样做。这一数据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在奉献精神方面存在一定的缺失,部分大学生过于注重个人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

  四、职业期望与择业标准

  在职业期望方面,21%的大学生希望专业对口,23%的大学生认为能找到工作就行,34%的大学生认为要能发挥自己的才能,22%的大学生认为非本专业不干。在择业标准上,15%的大学生认为要符合自己兴趣爱好,30%的大学生认为要能发挥自身才能,35%的大学生认为要收入高、福利好,20%的大学生认为要选择知名度和社会地位高的公司。

  这些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和择业标准上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经济利益,而对专业对口和社会贡献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这种趋势可能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过于追求高薪和福利,而忽视了对社会的贡献和个人的长远发展。

  五、兼职经历

  在兼职经历方面,26%的大学生做过兼职,32%的大学生没做过但条件满意可以做,30%的大学生接触过但半途而废,12%的大学生认为父母会给零用钱,做兼职无用。这一数据反映出部分大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也反映出部分大学生对兼职的认识和态度存在问题。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重金钱轻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物质主义者,评价工作、事物的价值都以可变现价值估量。在实现人生追求中,一些人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这种人格的退化在当代大学生中屡见不鲜,他们在意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从不去想明日该何去何从。

  二、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

  当代大学生虽然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观的核心。但在实际应用中,他们则以个人主义为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把个人利益放在国家集体利益之上。

  三、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不足

  当代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不足,在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和价值观念时,缺乏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能力,容易迷失方向。

  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等院校应持续落实文化育人,创新校园文化品牌,挖掘校史校风校训校歌的教育作用,推进“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在推动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同时,要充分发挥课堂育人功能,推动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进入学生头脑,体现于学生的行为中。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高等院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信念。通过举办讲座、开展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人生方向和发展目标,增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加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

  高等院校应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实践指导和安全教育,确保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成长。

  四、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

  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关心和支持,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关注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结语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等院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和荣辱观,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论文范文05-31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01-17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04-07

对当代大学生理财的调查报告04-20

当代大学生现状调查报告优秀02-28

对当代大学生理财的调查报告12-26

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调查报告12-12

当代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15篇03-26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追求调查报告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