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中等教育研究调查报告

时间:2024-09-14 16:58:06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等教育研究调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xx市中等职业教育条例》,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教育)事业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计划,从2月下旬至3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我市中职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先后听取了市教育行政部门和7个县(市)区政府的汇报,召开了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和用工企业负责人座谈会,视察了部分中职学校。在此期间,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民侨工委还组织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同志赴河南、山东等地考察,学习兄弟城市的经验。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中等教育研究调查报告

  一、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独立设置的中职学校41所,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学校27所。年招生数约3万人,在校学生超过10万人,占高中段在校生总数的51%。五年来,共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5万人,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从总体上看,我市的中职教育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中职教育已成为我市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中职教育体系基本建立。一是通过提升办学层次,改善办学条件,加强中职教育骨干网络建设。xx中专、奉化服装学校通过升格、与企业联合办学等方式,提升了办学层次,xx九中、甬江职高正在迁建改造,办学条件将得到改善。8个县(市)区分别建成了集职教、成教、教研、实训为一体的“四中心”学校。二是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设置不断完善。全市共开设了20个大类80多个专业,建成中职教育国家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25个,市现代化专业24个。三是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启动了“双十”计划。在职业院校和企业各建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纺织服装等10大职教实习实训基地。首批专业设施设备投入1000万元左右的校级实习实训基地已通过评估认定。四是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结合。各中职学校除开展学历教育外,还承担了农村劳动力和企业职工技能的培训任务,去年我市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完成了全市84%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2.支持中职教育发展的法制和政策环境逐步优化。市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xx市中等职业教育条例》,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地方性法规的支持。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教育、劳动、财政、人事等部门也从各自职能出发,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3.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财力保障机制初步确立。当前我市职业教育的投入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xx市中等职业教育条例》规定:各类企事业单位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的比例提取职业教育经费,其中1.5%由政府统筹,市本级该项经费累计超过2.6亿元;二是20xx年起城镇教育费附加中用于职业教育的部分由20%提高到30%;三是自2003年起,从市、县两级土地出让金净收益中提取1%,重点用于中青年被征地农民、转产渔民、下山移民、海岛移民的转岗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就读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的免费教育;四是对社会力量举办、学校规模和专业设施设备投入达到一定标准的中职学校按生均经费不低于公办职校生均经费1/4 的标准对学校进行补助,其中,举办紧缺专业的,再按每个紧缺专业毕业生不低于公办职校生均经费 1/2 的标准对学校进行奖励。五是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对职工培训经费给予1/3补助。此外,通过与企业联合办学、中职学校对外加工经营等方式,也增加了一部分教育经费。

  4.创新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成为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xx外事学校坚持“先成人后成材”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来抓,促进学生心理生理和劳动技能共同发展。鄞州区创新职教办学体制,采取“银行贷款、学校还本、政府贴息”的投资运行机制,有效地加快了职业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北仑区依托xx职业技术学院,以高职带动中职发展。慈溪市以慈溪职高为核心组建职高教育集团,较好地解决了校企合作的问题。宁海职教中心学校探索出以“军事化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人文关怀”为主线的三元整合模式和将设备销售与学生就业相结合的“精雕模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增强了我市中职教育的发展活力。

  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尽管我市中职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中职教育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1.政府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着重高教普教、轻职教的意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政策不够明确,一些具体政策不能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要求。党政机关在用人上重学历、轻能力的倾向和干部子女的就学意向,对社会偏见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线技术工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不高,学生普遍不愿意将技术工人作为自己的职业定位,读职高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由于社会就业导向的影响,一些中职学校为了招生的需要,片面强调本校考入高职院校的比例,出现职高办学方式向普高靠拢的迹象。在社会力量办学方面,举办者也多愿意举办普通教育,不愿意举办职业教育。

  2.中职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状况依然严重存在。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需要更多的设备设施投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消耗掉一些原材料,使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远高于普通高中。从调查来看,我市中职教育生均教育经费和公用经费与普通高中基本持平,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大投入、高消耗的特点,中职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量的比重不高。多数县(市)区没有提取1.5%的政府统筹经费,城镇教育附加费的20%用于职教的规定也没有得到完全落实。一些职业学校设备设施落后、老化且数量不足,无法跟上企业技术发展的步伐。部分未纳入教育系统的技工学校场地小、设备差,办学后劲不足。为节省资金,有些学校放弃工科专业改办文科专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文秘、财会、外语等专业的重复设置。在投入结构上,我市主要以政府财政性投入为主,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由行业协会或大企业投资创办职业教育的情况还十分罕见,不利于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校企合作困难的问题比较突出。职业教育呈现出“一头热、一头冷”的状况,学校热,企业冷,校企合作比较困难。企业一般不愿意接受学生的实习实训,大多也没有专门的实习实训场地和经费,不太愿意将先进的设施设备供学校培训之用。由于企业缺乏积极性,学校的设备又不能适应企业技术发展的要求,出现了中职毕业生“学的用不上,用的没学过”的情况。许多企业感到中职毕业生很难在企业的先进设备上直接上岗,对招收中职毕业生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不顺畅的问题还造成了中职学校只能开设一些通用型的技术专业,无法举办面向特定企业的技术专业,形成企业招不到技术工人而职业学校又无法输送人才的尴尬局面。此外,因为中职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发生的工伤事故得不到工伤保险,也造成了学校、企业的忧虑和负担。

  4.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一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现行的教师人事管理体制不能适应中职教育的发展,事业编制身份的限制和教师必须持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使得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技工无法由企业向学校流动。三是以兼职教师为主的专业教师队伍加重了中职学校的经济负担。中职学校为满足教学和专业建设的需要,多采取聘请兼职专业教师的方式,这些兼职教师既无专门的编制,又无财政性拨款,工资、福利、补贴完全依赖于学校的创收,给中职学校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出现越是专业齐全、办学规模大的中职学校,经济负担越重的情况。四是专业教师培训存在一定难度。有些专业开设的学校不多,专业教师数量少,依靠一县一校之力很难开展培训。有些技术发展速度快,本市缺乏培训能力。有些学校专业教师不足,一旦离岗培训就会影响学校的教学计划,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培训。

  三、意见和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中职教育的发展,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建设相结合,根据“十一五”规划,并借鉴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宏观指导,优化中职教育发展环境。一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国务院《决定》的要求,真正做到认识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要把贯彻实施《决定》的情况作为衡量领导重视程度的标准,根据“十一五”规划,明确我市中职教育发展目标,落实具体的扶持政策,特别是要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对阻碍职业教育发展和相互抵触的政策进行一次清理,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二是要严格规范劳动就业制度,加快实施国家规定的87个工种的就业准入制度。劳动、人事、工商等部门要对已经实施20个工种的准入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并逐年增加实施准入的工种数量,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三是要建立市级职教科研培训网络,在高校和相关企业中设立培训点,加强对各中职学校的科研指导和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创造良好的职业教育科研环境。四是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对中职教育的优势、办学中的亮点、对社会经济建设的贡献度和优秀毕业生的成功经验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2.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职教投入机制。一是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尽快落实城镇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的规定,提高职教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重。继续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政府采购等形式,引导中职学校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办好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要进一步加大对实习实训基地的投入力度,建成一批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实习实训基地。建议政府将技改资金投放与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和职校教师培训工作有机结合,对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培训多的企业在政府技改资金投入上予以倾斜。此外,要对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采取多种形式的工伤保险,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二是要严格执法,依法提取职业教育经费。按照《xx市中等职业教育条例》的规定,市政府要统一职业教育经费的提取范围,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大执法力度,尽快依法提取职业教育经费。三是鼓励民间资金进入职业教育领域,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四是要改革中职学校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机制,鼓励学校培育自我发展能力。

  3.积极探索以利益为纽带的职教集团运作模式。职业教育集团是解决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山东省要求年销售10亿元以上的249家企业确定职教合作伙伴,青岛、烟台等地已先行一步,组建起若干紧密型的职业教育集团,较好地解决了中职学校专业建设、设施设备更新、学生实习实训、企业招工、职工培训等问题。建议借鉴这些经验,研究组建以利益为纽带的职业教育集团问题。当前,可以考虑从具有较好基础的服装、机械、电子、模具、建筑、石化等专业入手,在试点的基础上,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要鼓励行业协会和大型骨干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或参与有关专业的建设,将职业教育逐步由以学校为主向学校、企业紧密合作、共担责任转变。

  4.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来抓,鼓励教师学习新技术、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全市应统筹考虑专业教师的培训、进修问题,通过委托外地高校企业培训、教师双向交流、到企业挂职以及组织全市同专业教师集中培训等形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要参照高校教师的引进模式,积极引进紧缺专业和空白专业的“双师型”教师。要研究职业学校教师编制的管理模式,建议在固定编制之外按照办学规模给予职业学校一定比例的机动编制,采取“定编不定人、按编拨款”的方式,鼓励学校以兼职方式引进专业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大力发展面向地方经济建设的中职教育是我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根据“十一五”规划描绘的宏伟蓝图,在广泛吸收兄弟省市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推动我市中职教育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中等教育研究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中等教育调查报告01-28

中等教育调查报告04-06

中等教育调查报告范文05-08

研究调查报告12-30

研究调查报告04-01

研究调查报告06-14

课题研究调查报告02-01

研究调查报告(精选19篇)05-16

错别字的研究调查报告11-15

市场研究调查报告范文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