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最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3-03-06 16:21:23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7最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xx〕19号)精神,探索xx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更好地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xx年5—6月,xx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代表专题调研了中等职业教育情况。调研组一行走访区内的重庆立信职教中心、重庆光华女子职中和南岸区的重庆机电工程技术学校、重庆龙门浩职业中学,专程赴四川德阳市学习考察了四川现代教育集团,召开了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负责人座谈会,先后听取了区教委工作汇报及南岸区、四川德阳市职业教育办学经验介绍,详细了解他们发展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

2017最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现状

  xx区委、区政府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狠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发展,逐步调整、培育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探索并形成了“打造一个中心,带动几个重点,公办民办联动发展”的发展思路,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进一步彰显,服务经济社会功能进一步凸显,初步构建了以公办学校为龙头、民办学校为补充、专业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比较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截至今年6月,xx区有各级各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10所(区教委直属公办中职学校1所,行业办中职学校3所,民办中职学校6所),在校学生3.2万人。其中: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所,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市级重点中职学校2所。全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基本实现了规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发展。

  (一)坚持改革创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完善规划布局。坚持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规划、生产力布局规划、人口规划、资源环境规划、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规划,努力打造西部教育高地和技能人才高地。制定了《中共xx区委、xx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xx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2012—2020年)》。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根据xx区全域城市化和“东中西西”发展战略,按照调控规模、提升质量、扩大效益要求,中部整合重庆市立信职业高级中学、重庆市小龙坎职业中学、重庆市童家桥职业中学和重庆市虎溪职业中学等4所学校教育资源,成立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带动重庆光华女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重庆东亚技工学校、重庆立事信息工程学校,打造中梁山脉职业教育带;引导重庆铁路运输高级技工学校、重庆市科能高级技工学校、重庆机械电子高级技工学校、重庆市新华技工学校、重庆市新渝技工学校等5所学校协调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一带五点”空间布局。三是调整专业结构。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和产业发展规划,坚持错位发展、各具特色原则,合理调控区域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培育学校品牌专业。汽修、轨道交通、机械、学前教育、采矿、护理等一大批品牌专业,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较好,重庆立信职教中心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集体。

  (二)坚持内涵发展,服务经济社会能力逐步增强。一是实训基地建设紧贴生产实践。按照统筹规划、开放共享原则,采取政府引导、学校主体、企业共建模式,五年来,立信、科能、铁路等中职学校争取中央、市财政等多渠道资金2.3亿元修建了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轨道交通、机电一体化等13个示范性实训基地,实训环境更贴近生产实践,实训设施更符合专业设置。二是校企合作模式不断创新。试行校长兼厂长、厂长兼校长的校企合作“二元双长制”管理方式,探索设立“校中厂”、“厂中校”,实现校长与厂长、学校与工厂、教室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学徒、理论与实践、作品与产品、招生与招工的深度融合。立信成立有近2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的“校行企协作会”;微电子、科能、铁路等中职学校也与广达、英业达、富士康科技、轨道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开办特色班、开展“订单培养”等合作项目。三是就业市场渠道日益拓展。围绕xx区确立的高新技术、先进制造、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服务、文化旅游、健康培训等重点产业,积极引导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平台,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整合教育、劳动、就业等部门就业信息资源,培育就业市场,近三年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土主铁路物流园输送1.3万名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人才,为其他产业提供了数以万计的技能人才。

  (三)坚持以赛提质,中等职业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升。一是教师队伍指导能力不断提高。按照“普通高中有高考,中职教育有大赛”的理念,建立“训-导-赛”师资培养模式,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职教师资队伍。自2011年启动区属中职学校师资引进和培训计划以来,引进87名学校急需专业师资,投入培训经费600万元,采取高等院校脱产培训、行业企业挂职轮训和定期到企业交流等方式,加强“双师型”、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区属中职学校教师本科学历达90%、研究生学历达6%、“双师型”教师达50%以上。二是大赛成绩不断刷新。根据“校级预赛打基础,区级复赛提能力,市级大赛展风采,全国决赛争荣誉”的四级大赛目标,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找苗子,在学校预赛中带弟子,在区级复赛中选种子”的“三子”教学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大赛获奖学生。近三年,累计获得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14个,二等奖21个,三等奖15个。重庆立信职教中心连续六年蝉联重庆参赛学校获奖金牌、获奖总分第一名。三是学生就业率不断攀升。近三年,xx区中职学校共培养合格中职毕业生36500多名,开展城镇就业与再就业、农民工转业职业技能提高等培训25361人,一次性就业率达96.5%以上。立信等区属中职学校市内就业率高达90%,为本区输送各级各类合格人才6846人,尤其是为信息产业重点企业、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输送了大量人才。中职教育成为xx区建设人才高地的重要支撑、实现充分就业和产业转型的重要保障。

  表一:20xx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分专业类别统计表

专业类别

在校生

百分数(%)

农林类

220

0.69%

资源环境类

903

2.82%

土木水利工程类

989

3.08%

加工制造类

4864

15.18%

交通运输类

8205

25.61%

信息技术类

6777

21.15%

医药卫生类

1125

3.51%

休闲保健

33

0.12%

旅游服务类

1855

5.79%

财经商贸类

2496

7.79%

文化艺术类

15

0.05%

教育类

2573

8.03%

公共管理与服务类

49

0.15%

其他

1932

6.03%

合计

32036

100%

  表二: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师资情况

学校名称

教职员工总数

 

文化课

教师

专业课

教师

专任

教师

外聘

人员

双师型

教师

立信

535

137

216

353

317

200

光华

177

61

95

156

23

24

微电子

135

33

92

125

0

4

科能

222

18

97

115

68

70

铁路技工

213

59

134

193

89

145

机械电子

123

31

47

78

28

37

新华

88

15

38

53

10

20

新渝

39

8

10

18

4

2

立事

86

12

45

57

8

26

南丁

101

15

55

70

21

8

  表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情况

学校

占地面积

(平方米)

教学用建筑面积

(平方米)

在校学生总数

(人)

数量

生均

占有量

数量

生均

占有量

立信

147985

30.9

130180

27.2

7352

光华

36630

11.4

24500

7.6

3241

微电子

84004

26.2

36691

26.2

3515

科能

93240

17.9

120000

23

5339

铁路

68934

12.2

98604

17.5

5329

机械电子

19547

4.8

25026

6

3208

新华

30000

27

5000

4.6

1434

立事

333500

196

43000

25

1660

南丁

41354

58.25

11362

16

735

新渝

24464

97.47

22640

90.2

223


  二、问题

  (一)现有认识水平与职教发展新情况不相适应

  发展职业教育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现实生活中职业教育处于弱势地位,呈现“上热下冷”的状况。从国家层面看,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相继制定出台系列扶持职业教育发展利好政策。今年5月,国务院专门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行动指南。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层面看,总体上重基础教育、轻职业教育;重眼前利益、轻长远计划;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依然存在,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目标政策不够明确,一些具体政策不能完全适应中职教育发展要求。从民众层面看,老百姓认识偏差,“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意识根深蒂固,仍把上高中、考大学看作正统教育,甚至有的学生考200多分也要高价去普高“搏一下”。特别是近年高中、大学扩招,增加了普高吸引力,学生、家长误认为上职高低人一等,客观上造成职高招生难、管理难、办学难。加之,一线技术工人收入和社会地位不高,学生普遍不愿将技术工人作为自己的职业定位。

  (二)职教发展现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不相适应

  “两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和实施,“五大功能区”全面发力,渝新欧铁路起点、一类铁路口岸和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获批准等重大利好政策落户xx,给xx区带来了难得发展机遇。贴近服务重庆大学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土主铁路物流园,以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强力推进沙磁文化产业带、滨江经济带、青凤工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同时挖掘xx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教育资源,培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特色优势产业,为打造沙区经济升级版增添了强劲动力。当前xx要用足用好用活系列开放政策,引领全市改革开放,亟需大量金融结算、法律咨询、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工程设计、企业管理、旅游服务等高素质职业技能型人才来维系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今年7月,市长黄奇帆调研xx区时强调指出,要进一步提升西永微电园网络终端产品产量和附加值,抓好液晶面板、集成电路、液晶模组等基础性重大项目建设,力争三年产值达3000亿元。要达成上述预期目标,以全区中职学校每年毕业技能人才12000余人测算,为配合全市保障信息产业重点企业、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用工,xx区至少需要15—20万技术工人。综上所述,目前xx区职教发展现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不相适应,技能人才供求关系结构性失衡,存在较大缺口。

  (三)普职发展现状与科教文化大区新定位不相适应

  1.投入不足。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技能要求高、实训耗材多、培训任务重,办学成本高于普通高中。调查了解,xx区职业教育拨款逐年递增,但分析近三年相关数据,重普轻职现象依然存在。一是从财政投入看,2011年普高17159万元、中职10389万元、普职比60.55%;2012年普高19491万元、中职15765万元、普职比80.88%;2013年普高20317万元、中职16434万元、普职比80.89%,中职经费在教育经费总量中占比并不大,没有体现职业教育大投入、高消耗特点,一定程度制约了职业学校可持续发展。二是从生均公用经费看,职业教育生均经费应高于普通中学。今年xx区施行标准是普高生均经费1100元/年,中职生均经费1000元(公立)/年、500元(民办)/年。三是从投入结构看,以政府财政性投入为主,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尚无行业协会或大企业投资创办职业教育的情况。

  2.基础不牢。一是办学条件薄弱。部分职业学校校舍破败,实训设施设备陈旧、老化。据2012年区教委中职学校校舍安全鉴定情况统计,全区10所中职学校中C级危房8316平方米,B级危房51371平方米。有的民办中职学校,如重庆新渝技工学校、重庆立事信息工程学校、重庆微电子工业学校的汽车专业所使用的汽车装备均是市场淘汰车型且数量严重不足。二是生均面积不足。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教职成〔2012〕12号)文件精神,新建学校生均用地面积指标和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指标分别不少于33平方米、20平方米,而xx区部分学校的两数据分别为:重庆光华女子职中(民办)11.4、7.6;重庆微电子工业学校(民办)26.2、11.4;重庆机械电子学校(公办)4.8、6.0;重庆铁路运输学校(公办)12.2、17.5,都需要增加投资改扩建学校校舍和购买必要实训设备。

  3.生源不够。一是本区中职学校招生困难。xx区是教育强区,重点高中云集。重庆市一中、南开中学、八中本部均在xx,优质教育资源丰富,社会关注度聚焦普教,“普高热”温度持续不减,学生就读普通高中意愿十分强烈。2013年本区应届初中毕业生5828人,填报中职学校志愿的学生1151人,仅占19.7%,要完成市教委下达给xx区中职学校招生1万人计划,只有依靠区外、市外生源。二是区外招生频遭生源保护壁垒。为完成招生任务,各区县都采取强势封锁措施,限制生源外流。如通过春季分流提前招生等,对支持配合主城区优质教育中职学校的招生,非常抵触。三是职业学校入学门槛低。以20xx年招生为例,xx区中职学校除学前教育专业录取分数线310分、“3+2”学制录取分数线290分外,其他专业只需取得初中毕业即可,生源质量不高。而普通高中联招学校最低调档分数线574分,区内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564分,普高招生热与职中招生难矛盾突出。

  4.师资不稳。一是师生比。依据《重庆市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普通中学师生比1:10.5-13.5,xx区整体上达到1:12;按照教育部2010年印发《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中等职业学校应具有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专任教师队伍,师生比(特指专业教师,不含职员和工人)达1:20。除重庆市南丁卫生职业学校外(合并转型后首次招生),xx区其他中职学校均超过1:20标准。其中,重庆立信职教中心1:21.50、重庆新华技工学校1:26.95、重庆光华女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1:27.95、重庆立事信息工程学校1:28.95、重庆微电子工业学校1:28.12、重庆铁路运输技工学校1:27.61等。二是教师来源。xx区普通中学教师通过公招录入且学历均在本科以上;民办中职教师来源主要是学校自主招聘,原则上取得教师资格证即可。三是教师队伍稳定性。xx区普通中学基本无外聘教师。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录用、选拔完全沿用普通教育政策,因单位性质、编制等问题,学校急需人才引不进来,不能胜任职教工作的人不能流动,造成专业师资不足,“双师型”教师缺乏。另外,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教师待遇不对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普遍存在后顾之忧。据统计,xx区中职学校外聘教师数量多且流动性大,优秀人才经常被“挖”走,每年平均流失率达10%左右,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效果。如重庆立信职业教育中心在编人员218人,外聘人员317人,占教职工总数61.2%,近三年在编教师离职16人,外聘教师流失44人。

  5.体制不顺。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条块分割、职能交叉、封闭办学、重复建设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管理体制复杂。按管理主体划分,分属教育部门、劳动人事部门和行业部门管理;按审批主体划分,有市级和区级。教育部门发学历证书,劳动部门发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证书各发各的,造成人才培养与就业分离;按办学主体划分,目前只有重庆立信职业教育中心是区属公办校;重庆南丁卫生职业学校、重庆光华女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重庆微电子工业学校属市教委审批、安全等项工作下放xx区属地管理;市煤管局管理的重庆科能技工学校,市经信委管理的重庆机械电子学校、重庆铁路运输技工学校为行业管理,还有三所属市人社局审批、安全等项工作下放xx区人社局属地管理的技工学校。同类学校不同政策,产生许多矛盾,有碍职业教育长远发展。二是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公办职业教育与民办职业学校两类不同性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办学规模、设施设备之间差别较大,民营职校自食其力,面临严峻生存压力。部分民办中职学校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差且存在多种办学隐患。如:重庆新渝技工学校,办学规模小,专业实训设备不足且老旧,学校校舍安全隐患多。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

  发展职业教育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既是教育改革战略性问题,又是重大经济和民生问题。当前,中国处在人口红利下降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拐点,这将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在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情况下,如何将人口红利与改革红利有机衔接,争取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和人口红利,是xx区必须面对的重大研究课题。作为全市科教文化高地的xx机遇多、困难大,在工业化城市化高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提档升级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精神,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定位、要求,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加强职业教育工作战略思考和宏观规划,深入研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和措施,解决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修改完善有利于区域职业教育发展的教育与人才政策,为全区新一轮发展提供充足的技能型人力资源支撑。

  (二)深化职教改革

  1.完善扶持政策。一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出台优惠政策,打破公办、民办界限,引进吸纳民间资本,试行股份制办学。坚持谁投入谁受益原则,资源互补、风险同担、利益共享,促成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二是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支持力度。细化和完善促进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使民办职业教育在市场准入、土地征用、招生政策、师生待遇、职称评定、经费资助等方面享有与公办职业学校同等法律地位。

  2.探索办学模式。一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借助xx区产业聚集、大型企业多、职教资源丰富优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把学校变成企业产业工人输送基地、在职职工培训基地和产品研发基地,把企业变成学校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培养适合xx区产业发展实用型人才,使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xx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相互融通、相互促进。二是发挥xx作为科教文化中心资源禀赋优势,谋求市教委等相关部门政策支持,申办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实验区。具体路径: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依托重庆大学城,先行先试建设重庆职教城。目前全国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正向应用型技术类高等学校转型,给重庆大学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带来重大机遇,也为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带来良好契机。重庆大学城在办好普通高等教育同时,完全有条件借势现有政策、区域优势,建设重庆职教城,通过将xx区中等职业教育对接区内高等职业教育资源,解决好学历、师资等瓶颈问题,破解职业教育小而散、招生难、层次低等难题,构建起从中职教育到高职教育的完善体系,为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搭建“立交桥”。

  3.优化发展环境。结合全市人大上下联动开展企业发展法制环境专项工作评议,以改革思维和创新精神,对阻碍职教发展和相互抵触的政策进行全面清理,优化职教发展政策、法治环境。

  (三)完善制度设计

  1.稳定师资队伍。一是灵活职教教师编制政策。根据专业建设需要,赋予中职学校相应招聘自主权,按照办学规模给予职业学校一定比例机动编制,面向社会择优引进优秀人才。对兼职教师实行固定补贴,建立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机制。二是深化职校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借鉴四川德阳经验,对规模较大民办学校,依据事业发展核定部分财政拨款事业编制,落实相应待遇,避免骨干教师流失。

  2.落实资金保障。一是健全投入机制。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力度,将职教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抓好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政策落实,争取上级专项资金。二是拓宽筹资渠道。支持各类办学主体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举办民办职业教育,激发职教发展活力。

  3.对接市场需求。一是推广“引企入校”。鼓励校企联合办学或者开设相应专业,促成职教与企业资源共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学研体系。对接区域500强企业、重点骨干企业,采取联合办学、共同培养、按需培养等方式,通过企业学院、专业学院等模式,通过工程师进课堂、课堂设在工厂等形式,移植跨国企业、骨干企业产业经验,为区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能型人才。二是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根据区域产业实际情况,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促使学校技能教学内容更规范、更标准,专业设置更贴近企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同时丰富专业建设内涵,学校与企业共同招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确定课程设置、共同开发专业教材、共同构筑实训环境,共同强化过程管理,形成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互利共赢局面。

  4.推动开放办学。一是降低准入门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条件,鼓励职业学校投资主体和资产组成多元化,逐步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市场化。二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办学方针。继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校企一体化育人,解决学校“招生难”、企业“招工难,招专业技术工人更难”的问题。三是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学校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先进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与模式,支持职业学校引进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辐射、带动职业教育全面发展。

  (四)加强组织领导

  1.理顺管理体制。一是设立高层次统筹机构,突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体制性障碍。二是落实职业技术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部门各司其职、人民团体广泛参与、街镇密切配合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局面。

  2.注重规划引领。一是把职业教育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将技能型人才培育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环节予以考量,做好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建成中国西部职业技术教育强区和重庆市技能人才高地。二是对中职教育格局重组、专业整合,分区域设置专业和建立实训基地,推动职业教育资源整合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之路,推出一批优秀、高水平、创新型中职学校,为全市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更多范例和经验。

  3.强化宣传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导向作用,采取选树典型事例、宣传典型人物等方法,有的放矢,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提高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为职业教育发展创设良好社会氛围。


【最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有关区职业教育发展情况与调研报告10-05

关于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科学发展的观调研报告10-05

最新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条例05-18

村发展情况调查报告10-07

职业教育工作情况调查报告05-13

黄金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10-12

县域工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10-07

生态旅游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10-08

数字电视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10-12

关于县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