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

中学生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3-02-22 13:19:34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中学生的调查报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中学生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中学生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的调查报告1

  一、 调查目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有手机的普遍使用,为了某些原因,越来越多的中学生拥有手机。手机在方便他们与家长和同学沟通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其他的不便,甚至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在数字产品的冲击下,人们的生活只会越来越数字化,要想电子产品完成推出作为学生的年青人人的生活,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由于手机的强大功能,又不多不少会影响到中学生的学习。权衡利弊,到底应该怎样去处理好这个问题?现在我们就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调查,希望能从中得到解决问题的一个提示。

  二、 调查对象与方法

  我和同级同学在路上发不记名的问卷调查,只要求显示被调查学生的性别。同时告诉学生这次调查是不记名调查,不会影响他们的隐私,尽量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答卷。

  这次我们总共发发放问卷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达到了100%。问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第一卷为有手机的同学填写,而第二卷为没有手机的同学填写。人工统计所有选项的答案,进行累加。然后用Excel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点。

  三、 调查内容

  学生使用手机所会涉及到的一些问题:使用手机所要付出的费用,学生对手机功能的期望和利用方面,使用手机的目的和学生认为使用手机是否会对学习造成影响等方面去进行调查。

  四、 调查结果分析与建议

  (一) 调查结果的分析

  根据上面的调查结果,知道在回收的30份调查问卷中,填写了第一问卷的总共有25个学生(不分性别),而填写第二问卷的只有5个学生(不分性别),可以看出在中学生中拥有手机的学生还是占了绝大部分,只有很少部分的学生没有手机,而没有手机的原因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分析一下有手机的学生对使用手机的一些情况。有超过74%的学生购买手机的费用是来自家长,而接近5%的学生购买手机的费用是来自亲戚,而还有超过20%的'学生购买手机的费用是来自其他方面的。那么说明了家长在对学生拥有手机这一情况并不排斥,甚至有的家长会自愿提出给子女购买手机。同一性质问题第8题的分析中可以知道,很多学生购买手机的目的都是为了方便与家长和朋友联系,这一部分的学生高达90%,这就更加肯定了家长愿意给学生购买手机的费用是为了更多随时随地地与子女保持联系。而在第9题中,可以看到有25%的家长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态度是“不管”的,而只有66%的家长会“稍加询问”,只有9%的家长才会是“严加干涉”子女使用手机。从这些方面都体现了家长对子女使用手机的默许,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更多的学生拥有手机。在拥有手机方面看学生的态度:同样是在第8题中可以看出,中学生使用手机更多的是与家人与朋友的联系,但是也不排除他们会使用手机来进行其他方面的活动。例如有2%的学生是为了炫耀而购买手机的,而同样也有2%的学生是受了周围同学的影响去购买手机,6%的中学生是为了交异性朋友而购买手机。从这里可以看出,炫耀的攀比和受周围同学的影响而随波逐流抑或是交异性朋友可能会酿成早恋,这些都是不好的结果,在这里已经初见中学生使用手机弊端的倪踹。因为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没有发育成熟,他们对好与坏,罪与恶的判断还没有成熟,过度使用手机往往会引起更大的其他的事端。而在学生方面对拥有手机这个问题,基本超过一半多也就是56%的学生认为学生应该拥有手机,而38%的学生对是否拥有手机没有明确的态度,只有6%的学生坚决认为中学生不应该配备手机。综合上面家长和学生的意愿和态度,可以推测,中学生拥有手机并不是某一方的意愿,更多的是出于家长和学生双方的选择结果。

  而中学生的购买手机是一般关心和注重的问题有以下一些:中学生在购买手机时更优先第考虑的是手机的性能这一因素,对这一因素的关注高达61%。而价位排第二占20%,品牌第三占13%,服务和流行趋势分别占5%和2%。关联第3题学生可以接受的手机价格中,可以看到1000元以下的占44%,1000—1500元占39%,1500—20xx元占12%,2500元以上的只占6%。可以看出中学生在选择手机的时候更偏向于低价格多功能,而在这里手机的功能性越多越受到中学生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中学生使用手机更多时候是为了娱乐而不是只是用于通讯联系。在第6题中问到有关于手机功能的使用中,最希望手机具有的功能,有24%的学生都选择了上网功能,在这里更深一个层次的凸显出中学生使用手机是用于娱乐,而有20%的学生会希望手机能用于即时的翻译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手机也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做用,但是总的来说,他们使用手机更多的是为了娱乐,因为他们更希望手机具有MP3播放功能和拍摄的功能都达到20%以上。

  在使用手机方面:中学生一般手机月消费为50元以下,这部分的学生占调查人数的69%,占了调查人数的绝大部分,而在50—80元之间占21%,80—100元占6%,100—200元占2%,而200元以上只占1%。在这里可以看出,中学生使用手机的消费额还是不少的。因为即使是50元以下的部分占了绝大部分,但是比较高层次的消费的比例也不少。作为没有收入的中学生每个月假如都要消费50元左右的手机通讯费,无疑对一般家庭也是一个比较大的经济负担。

  中学生使用手机有40%的人是用于上网,其次是29%的人用于打电话,接下来的是用于发短信。在使用手机发短信的这一部分中,有84%的学生每天收发的短信在十条以内,而超过十条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有52%的学生都是在校外才使用手机,但是也有22%的学生想用就用,不论时间,也有16%的学生曾在上课的时候使用过手机且影响老师的讲课。只有18%的学生会在上课的时候一定关机,而65%的学生都会把手机调成震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上课的质量, 在对手机对上课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影响中,认为影响不大的人占45%,而认为影响很大的人占24%,这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了,认为手机对上课和学习有影响的学生还是占绝大部分的,只是由于他们都没有学会很好地处理好使用手机的问题。

  在第22题中提到一个敏感的问题,那就是是否使用过手机作弊。调查结果显示,有15%的学生曾经使用过手机作弊,而剩下的85%的学生是没有用手机作弊过的。可以看出,手机作弊的情况并不稀奇,从中可以看出,手机的广泛使用使学生的诚信度也出现了问题。

  在对于没有手机的学生的调查中,在298份回收的问卷中,只有80份是填写第二卷的。在没有手机的原因有50%都是因为家长不同意,而38%是因为学生自己本身不感兴趣,而12%是因为家庭的经济不允许。而68%的学生都表示偶尔想过希望拥有手机。51%的学生对上课时候其他同学的手机来电持无所谓的态度,但是也有42%的学生认为这样打扰了自己的学习。在没有手机的学生调查中,假如他们拥有手机大部分使用也是与家人和朋友联系,也有占少部分的人会使用于娱乐。在对中学生应否配备手机的问题上,认为应该和不应该的比例持平,分别为45%和55%,而认为不应该配备手机理由大多都是怕使用手机会影响学习,而且手机的使用会增加日常的消费。

  (二) 建议

  通过上面的结果分析,可以知道中学生使用手机有很大部分是家长为了方便联系子儿,而给学生配备手机。但是学生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并不是都很很好地处理好手机对学习的影响这一问题,所以建议学校应该和家长、学生多沟通,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到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只应该用于有必要的联系和沟通,而不是把手机用于娱乐。还有,学校有必要为中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的课程,使学生能够更加清楚滴了解自己,了解周围的社会,对目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做一个规划,让学生树立一种健康的心理。

关于中学生的调查报告2

  一、问题提出

  学习心理是人们尤其是学生群体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学习类型、认知理论、信息加工、学习迁移等。笔者于XX年3月——6月对黄骅市吕桥镇中学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理解,为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客观依据。

  调查内容: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造成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吕桥中学进行,共发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8份。

  二、调查结果

  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6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5%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中专和大学,21%的初中生没有考虑。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仅有4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29%的学生害怕学习或对学习不感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或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

  3.学习需求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政治、历史、英语等学科对自己日后的生活帮助不大,更希望学习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的科目。调查中还发现41%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52%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18%的学生选择就业,30%的学生还没有考虑。初中学生对于“务农”的态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三、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大多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低,且大多数侧重于纪律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松外学校紧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四、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几点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初中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

关于中学生的调查报告3

  前言

  今年暑假,我们对张店中学九年级学生进行了农村学生课外读书情况的问卷调查,我就自己所回收有效问卷194份(发放问卷200份)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表明,中学生课外读书情况并不乐观。

  一、调查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更快地建设一个和谐的书香校园,我们特作此调查,以便更清楚了解同学们课外阅读情况。同时也让社会各界关注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调查的对象:

  九年级200名学生,以深入了解九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听取中学生对课外阅读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张店中学九年级学生暑期课外阅读情况,主要从“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籍”、“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学生课外阅读渠道”四个方面了解、分析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四、调查结果分析:

  我对收到的同学的问卷进行了整理、归纳,现将有关调查结果情况分析归纳如下:

  (一)、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浓厚对阅读兴趣的调查

  调查表明:有48.97%的同学喜欢看课外书,48.97%的同学有点喜欢读课外书,2.06%的同学不喜欢看课外书。所以同学们还是有很多人喜欢课外阅读的。

  (二)、学生阅读面较窄课外读书类型统计

  调查表明:42.78%的热衷于文学名著,另外有37.11%的同学喜欢读科技知识,31.96%的同学喜欢科幻小说,21.65%的同学喜欢读军事纪实和言情小说;而阅读新闻类书籍的学生只占了14.95%,阅读讲解型书籍的同学只有24.74%。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家长、老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读书随意性强,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碰上什么就读什么。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书籍

  调查表明: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与一位心灵高尚的人交谈。因此,要找到适合同学们读的课外书籍尤为重要。然而调查结果不令人满意。50%以上的同学读的书籍很集中,基本都是《西游记》、《三国演义》和《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鲁宾逊漂流记》等,30%~50%的同学读过《伊索寓言》、《水浒传》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一些课程标准要求的,不是很常见的书,同学们读的不多。

  名著阅读量的调查调查表明:同学们只对一些比较常见的名著书籍有所阅读,对于一些比较生疏的,同学们很少去看。

  (三)同学们的阅读方法的调查

  调查表明:同学们的阅读方法不科学,只有20.11%的同学做笔记并养成习惯。48.45%的同学想起来就做,31.44%的同学并不做读书笔记。

  (四)同学们阅读的渠道书籍来源统计

  调查表明:老师和家长对同学们的课外书籍阅读不是很赞成,学校图书馆的利用率只有10.82%,相当的低。对图书馆的评价调查表明:只有18.56%的同学认为图书馆很好,而有40.21%的同学认为图书馆较差,图书馆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值得我们去反思啊!

  总体总结:

  (1)、学生渴望读课外书,但仍在围着课本转

  调查结果表明,98%的学生喜欢和很喜欢读课外书,但在回答为什么要读课外书时,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是“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等,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读课外书同样是学习,甚至有的.家长、老师仍然认为课外书是闲杂书,25.77%的同学与读的书也是“为课本的学习而买辅导资料”。

  目前,“教书”、“念书”、“学习就是学课本”的观念仍是学生及师长的主导意识,这种观念把孩子禁锢在学校和课本中,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如果我们把同学们的学习比做吃饭,是否可以只要主食,不要副食呢?

  (2)、学生对课外书籍涉猎广泛,但结构不合理,个体数量呈现极不平衡的现象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所读课外书籍涉及面较广,有小说、科普、军事、八卦娱乐、报刊、新闻等,其中小说有经典名著、言情类、武侠类、奇幻类等。但结构不合理,小说类占的比例较大,特别是奇幻和武侠小说居多,军事类占21.65%,科普读物占37.11%,小说类偏多,科普类偏少,学生读书随意性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家长、老师缺乏必要的指导,同学们读书随意性强,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碰上什么就读什么。因此,今后学校要多组织课外读书活动,如:知识竞赛、智力测验、读书论坛、读书演讲等。家长、老师在指导同学们读书时应辅之以正确的方法,让同学们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图书馆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调查结果表明:同学们阅读图书馆的书籍并不多,图书馆只是成了一个摆设,就此,我们询问了学校有关领导,得到的回答是图书馆书籍少,而学生多,所以图书馆只能满足一部分同学的阅读,再者图书馆管理设施落后,也不利于同学们大量的借书。

  五、调查建议:

  (一)、培养读书兴趣

  结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有意识地挑选一些精彩生动的故事片断。在晨会或班会课上讲讲。当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便戛然而止,引发同学们产生想迫切看看这本书的愿望。在同学们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好系列读书活动,把讲、读、写、做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读书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及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对于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应多予以肯定和表扬。可授予他们特有的称呼,如:“故事大王”“小作家”“阅读大王”等,这样,既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也为同学树立榜样,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以发展。

  (二)、帮助选择读物

  1、阅读由课内走向课外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阅历较浅,文化市场上书籍杂乱,很多读物并不适合学生阅读。老师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推荐工作。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我们推荐读物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如上完了《桂花雨》,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琦君散文》、《冰心散文》等文学作品;学习了课文《沁园春〃雪》,可以向同学们推荐《毛泽东诗词选》和让同学们去了解毛主席的生平;学习了《外星人ET》可以向学生推荐《宇宙探索》丛书;学习了课文《廉颇蔺相如传》,可以向学生推荐《中国上下五千年》等。

  2、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适宜的书籍

  中学三年,教学需要和同学们需要的不一样。老师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一年级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提供书籍名单。如:初一的同学,我们则需要首先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可以推荐一些同学们感兴趣的,如《福尔摩斯侦探集》;初二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我们可以推荐一些比较浅显的文学名著,如《西游记》,让同学们比较一下阅读书和看影视剧的区别;初三的同学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学欣赏水平,可以推荐《红楼梦》、《巴黎圣母院》等。

  3、定期推荐书目

  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老师们要定期在学校的宣传橱窗里向学生推荐好的书籍。把推荐的书目的封面和主要内容展示给学生看,鼓励他们购买或上图书馆借阅,并通过书中的有奖问答激发学生去看书。同时做好每学期的报刊杂志征订工作,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读物。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的广度,纠正学生“偏食”的阅读习惯。

  (三)、传授读书方法。

  1、处理好精读与略读的关系

  阅读方法一般包括精读、略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先看序言、提要、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文的内容和规模,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尾句,最后浏览全文,知道书的大意。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略读。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我们要遵循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课文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2、辅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类:摘抄文中好词好句,生活小常识,科学小知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感想类:在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创作类: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根据学生所阅读的图书要求他们做相应的读书笔记,从而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

关于中学生的调查报告4

  通过调查发现:

  一、学生为什么要补课?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倡导减轻学生负担,三令五申禁止占用学生课余时间给学生补课,可为什么这种现象呈越演越烈之势呢?

  1、目前教育体制的"产物",关于中学生补课调查报告。虽然政府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但惟"分"论英雄的事实普遍存在,而整个社会仍在为学校排名次,用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另外我国目前的招生,入学,就业体系,以及官民子弟在待遇上的差别,使一些家长为了孩子不"享受"在上重点高中时因差一分而掏6000元钱的"待遇",或者在将来找到一份好一点的工作,选择了平时花"小钱",给孩子补课,打"预防针"。

  2、家长的"安慰剂"。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学生之间的竞争随之加剧,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正说明应试教育的局面并未从根本改变。家长们不会空喊口号,"考入重点高中,上了名牌大学"才是硬道理。迫于此压力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自然就要要求补课,暂且不看结果如何,起码能从心理上安慰自己,因为这是在给孩子"充电"啊!

  3、学生的"镇定剂"。有的学生因为一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班级排名出现下降,产生焦虑急躁自卑等心理。于是上课外补习班,或是请家教,结果成绩有所提高,从而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镇定。须知,学生在过渡时期成绩一时跟不上,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学习方法,一般都可以赶上。

  4、老师的"新产业"。一些老师故意在正常的学校课堂对讲课的内容有所保留,将精髓留在"私塾"上讲,有的老师甚至故意在补课中向学生楼考试题,迫使学生加入补课的队伍,显然,这些教师是将补课作为一种"创收"的"新产业"。一个老师可以通过开设补习班,一个月赚到上万元,这与每个月XX多元的工资相比,真令这些"误人子弟之士"动心啊!

  二、补课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国家明令禁止学校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等时间给学生补课,那么学生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补课的呢?

  1、学校设"新班",调查报告《关于中学生补课调查报告》。一些学校为了能使自己的补课名正言顺,不与国家相关政策唱反调,而开设课外提高班。说是学生自愿选择参加,而所谓的提高班只是提前讲新课。一些没有参加的同学到正常课堂上发现老师的进度是按提高班进行的。自己没参加自然就跟不上了。所以也得"自愿"的去参加了。

  2、老师开"私塾"。在国家三令五申的'禁止下,公开不可少了。然而老师家里的"私塾"式的补课却多了起来。在调查中,100%以上的学生或多或少参加了"私塾"是不可。不可时间一般都是择在假期、周末或每天放学后,补课地点多是在老师家里或历史租借的房间,不可对象多是毕业班学生。

  3、家长请家教。一些家长由于工作关系,没有充足的时间来照顾孩子。但又不放心孩子能否独立的完成作业。于是就请一些高小的大学生在周六、周日或每天孩子放学后到家里,为孩子辅导。在调查中我们发现,78%以上的孩子都请过家教或正在请家教,且高年级学生占大多数。以英语、数学为主。

  三、补课后的结果如何?家庭花了大量的钱,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补课,那补课的结果如何呢?

  1、学生的依赖强了。不少学生尝试过请老师或上补课班的"甜"后,容易产生以来心理,要和家长继续找老师补课,以保持自信和正常上课时的轻松感。一名同学在谈到不可的好处时说:"可以学到但是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有补课即使上课走神了也不用怕。有时不开心不想听课,有补课垫底就不听。"

  2、家庭的负担重了。补课不但增加了学生是学习负担,也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在调查中了解到,各校老师一对一补课,一般每节课都要100元以上。如果几个学生一起补,起码要50元一节课。这样一学期下来也要几钱元钱。这对于普通中产阶级家庭来说,是有一定困难。

  3、老师的腰包鼓了。一些老师通过补课,经济收入如股市"熊去牛来,"全线飘红,买电梯房、开轿车、有的甚至专门买上一套价值不菲的商品房当作"补课基地"、"课外产业"从此进入了良性循环。

  四.如何看待当前风行的补课现象?迫于各种形式的压力,学生们纷纷选择了补课,补课已成为当前比较风行的一种现象,那这种现象究竟是否正常呢?学生要求补课,希望获得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多的信息,学到更多的技能,这似乎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但我们明白一般事情都有两面性,而要衡量其本身的价值,这就要看是利大还是弊大。中国自古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之说,反观现在的一些老师的行为,不免让人寒心。在正常的课堂上把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没有给予学生,而留一手于课外的"私塾"。可见老师不是在"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在"串道收业截获",至此,我想起来了余秋雨先生所说的一句话:在每年九月十日人们庆祝教师节之时,老师们又没有反思自己是否误人子弟又一年。任何事情都有其发展的规律,一切不切实际,与规律背道而驰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只会落得害人害己害国家。我们仔细算一下,现在学生一般早晨六点半从家走,下午五点半左右到家,如果有补课,又要上到晚上八九点钟,回到家后还有学校的作业和课外补习班的作业需要两三个小时,而他们的睡眠时间只有六个小时左右。对于中学生来说,这是违背其发展规律的,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另外,这是的学生自我安排的时间少了,自主性减弱,而依赖性增强,如果有一天让他们独立的走向社会,他们能否挑起自己的那一份担子,承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这很值得我们去思考。而如何解决这种现象,则需要政府,舆论媒体,社会各界发挥各自的职能,履行各自职权,互相配合,共同面对。

关于中学生的调查报告5

  每天放学时,各个中小学校门口的一些杂货店、小吃摊就热闹起来了,店门摊前挤满了各个年级的学生。他们这些学生对正确消费观的理解有多深。我们从从最小的最贴近学生生活的“零用钱”着手,对我校初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中学生零用钱拥有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6%没有的仅占1.4%。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孩子身上放上一些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中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用什么零用钱了。

  二、月零用钱数额

  调查数据显示:在初中生中,每月零花钱在50元以下的占了绝大多数,其比例为70.2%;而51-100元的占14.9%;101-200元的占6.4%;201元以上的占8.5%。而高中生零用钱的数目则相对平均,在不同的`区间中所占的比例均比较接近。其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为201元以上,占30.4%。其次为151-200元的占26.1%;而100元以下和101-150元的零用钱均占21.7%。

  相对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与此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常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三、中学生零用钱主要来源

  调查数据显示:同学们的零用钱绝大多数来自父母,占了94.4%;来自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占了19.7%;其他亲戚给的占7.0%;以及其它的占4.2%。分析发现,高中生相对于初中生,通过奖学金获得一些零用钱的比例略高一些。

  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生活开销一般都是依赖于父母,少部分学生与祖辈或其他亲属同住,也会收到他们给的零用钱。因此,绝大部分零用钱来自于父母。

  四、中学生零用钱的主要用途

  结果显示:零用钱用于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总数的47.7%;进行储蓄和买零食的均占46.5%;这三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25.4%;体育花费占14.7%;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占5.0%。

  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1.书籍是学生成长的养分现在的文化市场比较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家长对于孩子购书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

  2.有46.5%的中学生会把未花完的零用钱进行储蓄,而且相当多的学生储蓄是有明确消费目的的,是一种积攒行为。这个结果表明,勤俭节约的中华美德在我们身上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3.许多同学喜欢吃零食,因此,在零食上的开销也占有较大比例。

  中学生中的这些现象容易导致消费观上的偏差,因此,就需要学校进行较为全面的经济知识教育和消费教育,以及家长的配合。在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美德及革命先辈和当代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勇于拼搏的精神。同时,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因为,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家庭行为,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家庭的消费方式对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极大作用。

关于中学生的调查报告6

  一、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由于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且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又很难找到切实有效的措施,这使学生的德育工作显得更加艰难。令许多教师苦恼的是,往往琢磨不透学生的所思所想,教育工作显得力不从心。而更为严重的是,近几年来,因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通和矫正而爆发的恶性校园事件呈上升趋势。这些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引发了我们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冷峻思考。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社会环境因素

  学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影响问题必然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当前,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的社会问题比较多,一些消极因素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例如,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一部分学生长期生活在心理压抑之中;单亲家庭的增多,导致这些家庭的学生得不到完整的家庭关爱;社会的主流人才观与新课程理念相悖,一部分学生在社会评价中屡遭挫折,其心理自信及成功期望不能正常建立等等。

  此外,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令人关注。由于留守孩子大多由隔代抚养或寄宿在学校,致使学校、家庭在留守孩子的实际教育过程中遇到了四难:一是溺爱放纵,教育难;二是缺乏管护,安全难;三是隔代管教,监护难;四是管理脱节,磨合难。可见,留守孩子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由此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了教育的一个新的难题。

  2、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但就农村中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还不健全,还不能有效地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学校的管理重心在智育而不在德育。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向来不敢在教育质量尤其是教学质量上有丝毫马虎。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说得多,做得少。学校在重视智育的同时未能有效地实施德育,尤其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疏于指导、研究和教育。这样,学校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理念,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一个得力的人员保障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并实施有体系的心健康教育工作。

  3、师资培训因素

  教师是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主体。但农村中学的教师在这方面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二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和专家指导;三是教师编制矛盾突出,教师教学工作量太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农村教师接受了大量的新课程通识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零散地接受了少量的心理教育培训,但不成系统,且具体要求也不够明确。加之近几年,农村学校编制紧缺,在岗教师工作量成倍加重,完成教学任务已疲于奔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生中许多积淀已久的心理问题追根溯源大多都能找到家庭的原因。而农村学生的家庭环境至少有三个不利于学生心理成长的问题:一是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二是学生大多在校寄宿,与家长的沟通不够;三是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受到较大冲击,问题家庭、特殊家庭数量增大,受害学生的数量也在增大。

  二、加强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

  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最近几年才引起重视的。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社会各界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共同关注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设置了课程,培训了师资,加强了管理,进行了督导。可以说,这项工作正逐步走向规范科学的发展轨道。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

  首先,社会对农村基础教育和焦点仍然是教学质量,社会对学校评价的衡量尺度依然是升学率。

  其次,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理应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但学校仍然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摸索,对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因而,学校在这方面显得比较被动。当问题发生了才引起重视,日常的教育工作还很不到位,其管理水平与师资培训力度还不能适应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再者,家庭是学生心理压力及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背景,家庭教育暴露出来的问题十分突出。许多农村家庭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不少家庭的.氛围不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我们在对部分家长中做了调查,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学生的成绩,其次是身体健康和安全问题,只有四分之一的家长把学生的心理问题摆在最关注的位置,高达75%的家长对学生青春期的教育科学不了解、不关心,高达80%的家长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懂。这就很难保证每一个家庭都能给学生一个有利于心理成长的家庭环境。

  由此可见,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切实加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显得刻不容缓。

  1、加强教育督导。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评估、教师评价的重要范畴。一方面加强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一方面形成适合农村学校及农村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方案,进行跟踪督导评估,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予以重视和加强。

  2、改善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应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管理重心,制定措施,完善过程,以培育身心健康的人为根本目标,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不仅要把学生心理健康作为学生德育工作重要内容,更要把它深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从整体上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3、重视师资培训。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教师抓起,必须以良好的师资队伍为保障。当前,应特别加强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继续教育部门应把此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指导,倡导所有教师研究和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加强家长培训。针对农村学生家长的状况,学校应以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深入的家长培训工作,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育人观,加强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的沟通和了解,形成教育合力,积极改善学生的心理成长环境。

  5、关爱特殊学生。特殊的心理问题往往出在特殊的学生身上,关爱特殊学生是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必要手段。关爱特殊学生应采取个性化的实施办法,将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学生,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

  6、改革学生评价。科学的学生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当前,农村中学要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工作,研究学生评价与学生心理之间的关系,从评价方面为学生创设健康的心理成长氛围。

  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关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工作,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制度上加强管理,从措施上进行深化,切实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机制和环境,把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实做好。

关于中学生的调查报告7

  一、课题背景

  伴随着学龄的成长,还有近视度数的提高.目前,中国近视率仅次于"近视大国日本",排名世界第二.据卫生部与教育部联合调查,我国学生的近视发病率,已从1998年的第4位上升至××年的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小学生近视率达34.17%;中学生近视率为56.59%;而大学毕业时竟高达73.9%,因近视致盲人数已达30。不知不觉中,身边的同学也有越来越多加入近视眼的行列.摘下眼镜后,眼前日渐模糊的世界,不禁引发我们的思考,为什么眼睛会近视?怎样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眼睛,防止度数的进一不加深呢?一系列的问题,使得我们组迫切想要了解关于近视的前因后果以及保护的措施,因此我们决定将此作为我们研究的课题.尽管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已经有不少研究,但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究,找到更加可行,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方法。

  我们小组通过中学生近视情况调查问卷在我校高二年级段得到了以下结果。大约有90%的同学现在患有近视,60%左右的同学在初中就已是近视人群中的一员,更甚者在小学阶段就带上了眼镜。近视同学的近视度数大都在400~500左右。可想而知、我国近视情况是如何严峻。因此该问题的研究更有了其必要性。

  二、研究过程

  ①什么是近视?

  近视是指眼睛在不用调节的情况下,五米远的平等光线经屈光系统屈折后,聚集在视网膜前,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像。因此,近视眼患者看清远方的物体,需要缩短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比如将物体移近,移动身体,或者配戴凹透镜。

  轻度或中度近视,除视远物模糊外,并无其它症状,在近距离工作时,不需调节或少用调节,即可看清细小目标,反而感到方便。但在高度近视眼工作时,目标距离很近,两眼过于向内集合,这就会造成内直肌使用过多而出现视力疲劳症状。高度近视的前房较深,瞳孔较大,眼球因前后轴长而显得稍有突出。在视盘颞侧可见白色或灰白色新月形斑,称为近视半月斑,这是由于巩膜向后伸长,视网膜色素上皮及脉络膜与视盘颞侧边缘脱开,露出巩膜或部分脉络膜与巩膜之故。后极部巩膜不断向后扩张在黄斑部可出现膝裂样条纹和视网膜下新生血管,附近视网膜、脉络膜出现斑块状萎缩变性,导致后巩膜葡萄肿。黄斑部常有色素增生,甚至出血,形成萎缩斑(forster-fuchsspot)从而严重损害视力,高度近视的黄斑病变已成为主要导致盲眼病之一。此种患者还常伴有玻璃体液化、混浊、少数还可发生视网膜脱离及并发性白内障。轻度及中度近视,眼部无特殊改变,但偶亦有近视半月斑及豹纹状眼底改变。近视眼日久可以导致集合功能不全,发生外斜视。

  ②近视的原因

  经问卷调查,80%左右的同学是因为长时间上网、看电视、看书等造成的。当然也有其他的一些原因。

  1、用眼时间过长。有的青少年看书写字做作业,看电视等连续3-4小时不休息,甚至到深夜才睡觉休息,这样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使眼睛负担过重,眼内外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当看远处时,眼睛的肌肉不能放松而呈痉挛状态,这样看远处就感到模糊而形成近视。有的学生过了一个暑假视力就明显下降就是这个原因。一般主张连续看书写字或看电视40-50分钟就应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2、用眼距离过近。据有关资料报道,青少年近视眼以长期用眼距离过近引起者为多见。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很强,当书本与眼睛的距离达7-10厘米时仍能看清物体,但如果经常以此距离看书,写字就会使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从而可形成屈折性(调节性)近视,所谓的假性近视。如果长期调节过度,使睫状肌不能灵活伸缩,由于调节过度而引起辐辏作用加强,使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加上青少年眼球组织娇嫩,眼球壁受压渐渐延伸,眼球前后轴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形成了轴性近视眼,所谓真性近视。正常阅读距离应是30-35厘米。

  3、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如果光线太强,如阳光照射书面等,会引起强烈反射,刺激眼睛,使眼睛不适,难以看清字体,相反,光线过弱,书面照明不足,眼睛不能清晰地看清字体,头部就会向前,凑近书本,以上两种情况均能眼睛容易疲劳,眼睛的调节过度或痉挛而形成近视。

  4、在行车上或走路时看书。有的.青少年充分利用时间,边走路边看书或在行走的车厢里看书,这样对眼睛很不利。因为车厢在震动,身体在摇动,眼睛和书本距离无法固定,加上照明条件不好,加重了眼睛的负担,经常如此就可能引起近视。

  5、躺着看书。许多青少年喜欢躺在床上看书,这是一种坏习惯。因为人的眼睛应保持水平状态看书,使调节与集合(辐辏)取得一致,减少眼睛的疲劳。如果躺着看书,两眼不在水平状态,眼与书本距离远近不一致,两眼视线上下左右均不一致,书本上的照度不均匀,都会使眼的调节紧张而且容易把书本移近眼睛,这样可加重眼睛负担2-3倍,日久就形成近视。

  6睡眠不足。当睡眠不足时,第二天精神不振,头昏脑胀,大脑没有充分休息,疲劳未能消除,加重眼睛负担,促使近视发生。睡眠不足是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中很重要的一条。

  7、课桌不符合要求,写字姿势不正确。若桌椅太低,使头前倾,脊柱弯曲,胸部受压,眼睛调节相对紧张。或桌椅过高,双脚悬空,下肢容易摆动,不能保持正确姿势,都能使眼睛发生疲劳,久而久之就容易发生近视。

  8、目前空间的射线的影响。经常看电视,尤其是信号不足,接收率不高的农村地区,没有共用天线,屏幕不清晰,雪花点也多,很易使眼肌疲劳,经常玩电子游戏机的同学更易损坏视力,商场出售的小霸王学习机,都能直接引起学生近视,当今电脑计算机是一门不可缺少的课程,过长操作引起眼的干燥和疲劳易引起近视,均需适当控制使用时间。

  ③怎样保护视力

  保护视力的4种锻炼方法:

  ⅰ、转眼法

  选一安静场所,或坐或站,全身放松,清除杂念,二目睁开,头颈不动,独转眼球。先将眼睛凝视正下方,缓慢转至左方,再转至凝视正上方,至右方,最后回到凝视正下方,这样,先顺时针转9圈。再让眼睛由凝视下方,转至右方,至上方,至左方,再回到下方,这样,再逆时针方向转6圈。总共做4次。每次转动,眼球都应尽可能地达到极限。这种转眼法可以锻炼眼肌,改善营养,使眼灵活自如,炯炯有神。

  ⅱ、眼呼吸凝神法

  选空气清新处,或坐或立,全身放松,二目平视前方,徐徐将气吸足,眼睛随之睁大,稍停片刻,然后将气徐徐呼出,眼睛也随之慢慢微闭,连续做9次。

  ⅲ、熨眼法

  此法最好坐着做,全身放松,闭上双眼,然后快速相互摩擦两掌,使之生热,趁热用双手捂住双眼,热散后两手猛然拿开,两眼也同时用劲一睁,如此3~5次,能促进眼睛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

  ⅳ、洗眼法

  先将脸盆消毒后,倒入温水,调节好水温,把脸放入水里,在水中睁开眼睛,使眼球上下左右各移动9次,然后再顺时针、逆时针旋转9次。刚开始,水进入眼里,眼睛难受无比,但随着眼球的转动,眼睛会慢慢觉得非常舒服。在做这一动作时,若感到呼吸困难,不妨从脸盆中抬起脸来,在外深呼吸一下。此法,能洗去眼中的有害物质和灰尘,还对轻度白内障有效,并能改善散光、远视、近视的屈光不正程度。

  经过我们小组的走访调查了、实验中学及其周边学校后发现了同学们普遍存在一些在关于近视方面的误区。

  ④学生患近视莫陷“五大误区”

  误区一:治疗仪肯定能够治愈眼疾

  治疗仪虽能短期内解决假性近视问题,但不能治疗已经存在的近视眼。一些家长把提高孩子视力的迫切愿望寄托在“视力仪”等产品上,短期内也许会有些效果,但长期使用却收效甚微,有的还会适得其反,影响孩子的眼球发育。

  误区二:患近视能不戴眼镜尽量不戴

  患近视的眼睛如果没有及时佩戴眼镜予以矫正,就会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看清物体而长期处于一种疲劳状态,长此以往,近视度数会加深得更快。

  误区三:眼镜一旦戴上就再也摘不掉

  首先应明确近视是真性还是假性,真性近视很难恢复,假性近视有可能恢复。但假性近视恢复程度要看假性近视在近视中的比例,比如100度近视,其中可能有50度是假性近视,如是这样,戴眼镜也很难恢复,只有100%的假性近视才有可能恢复。

  误区四:看近物无需戴眼镜

  眼镜何时戴、何时不戴,主要取决于近视度数和用眼情况。裸眼视力为0.6左右的近视眼,如果不是职业司机或特别需要清晰视力的,在看近物时可以不戴眼镜。但裸眼视力在0.5左右的还是应该常戴眼镜,并且戴眼镜后读写姿势一定要特别注意。

  误区五:眼镜随意配一副,验光不重要

  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眼镜是直接作用于眼睛上的矫正工具,眼镜的好坏直接影响眼球的健康状况,而验光是配镜的前提和基础,光验得准不准直接决定了眼镜的好与坏,是配镜最关键的一步。

关于中学生的调查报告8

  为了研究和分析中学生的消费情况,我们从零用钱的分配和利用状况,购物心态,父母对子女消费的态度展开调查。做出公布,使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中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针对消费经济来源做了分析,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中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中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中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消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花钱买东西。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已使消费成了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随着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时,我们中学生的消费也越来越大。高消费意识在学生中广泛流传。然而,学校及社会尚未对“消费”这一活动进行研究,也未对中学生的广泛流传的猎奇心理加以改正。学生在消费中还有许多有待规范。

  为此,我们通过调查了50位同学,来探讨中学生消费观念。中学生每个月都会有零用钱,每天都会用钱,

  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们现在的每个中学生几乎都市独生子女。父母的溺爱是避不了的。因此,父母都顺着子女的意愿,以至于造成中学生心中的满足感和强烈的欲望。中学生避不了的挥霍如土,把钱用在不该用的地方,为了出风头,就会不惜千金买名牌,为了更了解中学生消费的内容,这儿我们列举了一个表格,即中学生消费的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沿海地区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市场的发展对劳动生产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大量农民工不断的涌向沿海地区.那么这些农民工在外面的生活怎么样呢?本文为了行文的方便,将其简而化之,并合壁而中国化:一方面,将物质的生活归结为具体的生活,并且对她进行着重的探讨;,另一方面将科学,教育,文化等归纳为虚拟的生活.因此,本文拟从具体生活的探讨和虚拟生活的探讨两个主要地方面来探讨。

  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或就近转移。将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打工,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加强农村吸引外资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

  我们也还调查了中学生的零用钱是否足够。按理说,中学生的零用钱应是绰绰有余,但调查的结果却大相径庭。

  编织袋产品以茂名乙烯生产的优质产品为原料,经先进的设备和工艺精心加工而成本产品具有强度大、包装牢固、防潮、防水的特点;且外观美、容易码垛、搬运和运输方便及包装费用低廉。适用于化工产品、化肥、饲料、粮食、水泥、矿沙等粒状、块状、粉状等固态物质的包装。

  这次社会实践,不仅为家里减轻了负担还让我有了很大的自信,自信自己很有能力,自信自己能独立去面对以后的日子,自信自己一定可以在社会的淘金机里闪出耀眼的光芒,当然这次的社会实践还让我的实践能力,口才能力,处事能力有了比较大的提高,更是体会到了老师的苦心。同时服务生的工作也让我的应变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相信这些实践中的收获是在课堂上永远也学习不到的,它会让我受用一生!

  父母给子女零用钱。理所当然,也应过问子女的消费情况,但事实正好相反。请看下面的数据。

  由图表可知,父母关心子女的消费情况只占20%,而父母很少问子女的消费情况要占70%,不过问子女消费情况的也要占10%。这就表明:导致学生的猎奇心理有一半是父母的缘故,父母对子女消费情况的不闻不问,导致了中学生的高消费理念的蔓延,使中学生拥有强烈的满足感,觉得钱是很容易得来的,以至中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活在暂时的满足感中,这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纠正它,不能让它蔓延。

  我们调查学生是否管理每年的压岁钱,结果有100%的人都是自己管理的。我觉得这是造成学生的满足感的因素之一,促使他们追求高消费。

  通过分析以上的情况,我们向广大学生,家长及校方,提出以下几点:

  我们要重视家访,与家长经常电话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的情况,及时帮助家长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态度,特别要求家长重视自己对孩子的正确评价,要求家长给孩子更多的爱和更多的表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相信通过自己努力是能够成功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使学生自信心得到全方位的培养,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加强宣传的力度,利用学校和班级的墙报大力宣传要合理利用零用钱,使中学生认识到,钱来之不易,让他们懂得要勤俭。

  学校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对错。

  组织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体会劳动的艰辛,深刻的认识到钱来之不易。

  父母不应给学生太多的零用钱,应教育他们,让他们走出误区。父母也应多关心子女消费的情况,促使他们不要乱花钱。

关于中学生的调查报告9

  一 研究课题 中学生的消费情况调查

  二 课题组长 符xx

  成员

  三 调查时间 20xx年03月15日至20xx年06月30号

  四 调查目的

  1.了解中学生的消费情况

  2.提高实践能力

  五 研究方法

  1.上网查阅 2.问卷调查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高中生尤为突出。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信息通讯,科学技术发达的新世纪,加上宁波市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有的中学生能正确利用好手上的钱,但是有的人却出现乱消费的现象。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学生消费状况,揭露这一现象,警示有这种行为的人,并建议正确的消费途径,我展开了对本校及兄弟学校高中生消费情况的调查活动,在对本次调查所获数据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下研究结果和建议:

  研究结果:

  一、消费状况

  (一) 高中生消费水平太高

  据统计,海口市中学生20xx年的平均压岁钱为1549元,其中少于500元的占20.6%,500-1000元的占33.2%,1000-20xx元的占29.5%,20xx元200以下的学生占8.8%,200-300元的.占20.0%,300-400元的占50.1%,500元以上的占21.1%。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宁波市目前拥有手机的高中生较多,占62.6%,而且他们的手机费用都不低,平均话费为每月67元。且根据所调查对象反馈的信息:认为很有必要或有必要配备手机的高中生占调查总人数的36.4%,认为没有必要和很没必要的学生只占23.4%。在拥有手机的学生中,手机由父母亲戚给的占83.8%,自己买的占13.9%,朋友送的占2.3%。

  在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宁波市高中生的消费持快速增长趋势,即使是有的学生因家庭条件所限,消费档次稍低一些,但其消费总额在家庭支出中的比例也普遍偏高。有调查显示,在家庭消费支出中,未成年消费者的消费量几乎占家庭收入的二分之一。

  (二) 消费日趋多元化,但消费结构不合理

  在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绝对优势,精神投资少得可怜。据调查,宁波市高中生零用钱用途中排在首位的是“买零食”,其次是迫于学习压力而购买学习资料,购买课外书报的比重较低。此外,5.3%的男生和2.9%的女生选择了“请客送礼”。

  在社会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下,部分高中生也染上了不少不良习惯,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他们的消费取向。根据调查,宁波市目前有10.8%的男生和2.3%的女生吸烟,29.5%的男生和17.8%的女生饮酒,甚至6.5%的男生和1.1%的女生参与赌博。

  二、形成因素

  (一) 主观因素

  1.中学生消费意识差,容易出现攀比心理。主要表现在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外表,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吃、穿、用都讲究名牌,原因就是名牌的更漂亮、更显高档,这样就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目的是想别人都尊重自己,这样很容易在同学之间形成攀比之风,这样,乱消费的现象更加严重。

  2.从众心理在作怪。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心理,就是“别人有,我也要有”。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别人有手机,我也要有;别人有MP3我也要有;别人有电脑我也要有;别人有……,形成了一种畸形消费状态。

  (二) 客观因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随之出现一些出手阔绰的贵族,于是为了所谓的“面子”,人们便不惜付出更高的代价。而且,社会中流行产品更新换代频繁,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中学生也马不停蹄的追赶潮流。

  2.父母对子女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把他们当成家里的太阳,很容易使他们养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钱用完了,又向父母要,父母不给,便发脾气……如此下去,助长了他们乱消费的风气,使他们变得自以为是,一意孤行,不考虑别人感受的性格。

  3.学校教育还存在弊端。一些学校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教育。

  4.还有一些其它因素,在此不一一列举。

  建议:

  1.加强对学生学会理财、勤俭节约的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会合理消费、适度消费。不要把钱用在一些既昂贵,又不实用的东西上。如购买衣服鞋袜时,不必追求名牌,应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更加要多从父母的角度出发,懂得钱是来之不易的。

  2.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爱还也要科学合理,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能听之认之,要给予孩子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于中学生的调查报告10

  中学生上网调查报告如今,是不是网民已经成为中学生是否“现代”的重要标志。但是,因特网会给中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带来哪些影响?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因特网有利于中学生现代思维方式的形成,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的进程,更能激发其创造潜力。调查显示,中学生网民中,男生的上网率高于女生。上网学生中57.6%的人偶尔上网、40.6%的经常上网,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网上的只有2.3%。有59.2%的中学生网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而两三年网龄的人只有10%,这说明当地中学生上网是近两年的事。

  中学生上网多数是在周末或假期,81.2%的中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新的信息,23%的学生是为了结交更多的朋友,6%的'人上网是为了玩游戏。

  在对网络的基本评价中,有半数以上的中学生认为上网是大势所趋,30.5%的学生对网络表示满意,47.1%的人认为对中学生上网应适当指导。

  基于大量调查数据,调查认为,上网激活了现代中学生的思想:

  网络让中学生接触到了多元的世界文化,接触到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平等意识和全球眼光;他们通过阅读网上大量的超文本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习了现代的发散性思维方法,懂得在处理复杂事物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从而改变传统线性思维固有的死板和狭隘。网络还使中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大大超出他们所能直接体验的生存世界。85.6%的上网中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最大的影响是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方式,增加了信息量。59%的上网者是在上机过程中络知识。

  网络的全方位、超时空、互动性和隐蔽性为中学生的社会交往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快捷的电子邮件与他人进行远距离交流,这种“戴面具”的交往方式可使中学生在平等、宽松的社交环境中尽情展现自我。调查显示,53%的人上网是为了向外发布信息。

  但调查也发现,网络同其他事物一样,除了有利的一面,也给一些中学生带来困扰,如网络容易使少数自控力较差的中学生上瘾、间接和符号化的交往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同他人面对面的交往机会和愿望、网络高技术容易使有的中学生对网络技术产生过度崇拜等。

  调查认为,因特网的发展使对中学生的教育工作呈现新的特点,学校教育应该是网上育人与网下育人相结合,以促进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关于中学生的调查报告11

  调查背景:现在的中学生生活在信息通讯、科技发达的新时代,我们的视野可能比长辈们还要广阔,加上我国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有的中学生能正确利用好手上的钱,但是有的人却表现出乱消费的现象,为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学生消费状况,揭示这一现象,警示有乱消费这种行为的学生,并是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我们做了一组调查。在中学生当中,绝大多数的同学都曾自己进行消费,而我们调查所得,中学生当中有98.6%的人是有零花钱的,而仅有1.4%是没有的,这些钱主要来源是父母亲,零用钱的数额在每月0--100元以上,这个范围,且分布比较平均。从数据上看中学生的零用钱数额不少,有些学生的零用钱足以维持一个生活比较困难的家庭的日常开支!但这算不算乱消费,还必须调查一下这些钱的`用途。

  经过我们调查所得,零用钱最多是用于买零食吃,玩电子游戏,买衣服及各种消遣、娱乐活动等。可见,现在中学生乱消费的现象的确很严重。

  为了找出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在同学及家长中进行抽样调查,最后经过整理、总结,得出以下几点原因:

  1、青少年自尊心强。主要表现在:注重外表,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现在许多中学生穿的都是名牌的衣服、裤子、鞋子甚至袜子都要名牌的,平时用的、吃的、喝的都要买好的,原因就是名牌的更漂亮,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想别人都尊重自己,这样很容易在同学之间形成攀比的风气,致使乱消费的现象更加严重。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发达,中学生们对新产品、新技术十分敏感,加上青少年的好奇心强,很容易把钱花在这上面。如手机和电脑,现在在中学生当中,有的人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购买了手机和电脑等,其实这样做是很不理智的,是很浪费的,但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2、父母对儿女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十分疼爱,很容易使他们养成“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钱用完了,又向父母要,父母不给,便发脾气如此下去,轻则更加助长了他们乱消费的风气,重则使他们变得自以为是,一意孤行,不考虑别人处境的自私性格。还有很多其他原因,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而总的来说,中学生乱消费都是受外界影响为主。既然外界的环境不易改变,那么要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只有从小开始培养,以自身做起,有零用钱是正常的,但数额一定要合理,要合理的使用零用钱,不大手大脚,当用则用,不必用在一些既昂贵又不实用的东西上,花钱要花在刀刃上。进入21世纪,竞争更加激烈了,有能力的人才能站住脚,而消费也是一种能力,我们不应该浪费自己的能力,而只有正确利用这些能力,未来才会掌握在我们的手里!

关于中学生的调查报告12

  调查名称:

  调查目的:有助于人们了解和容观看待当代中学生的网络聊天交友状 况

  调查步骤:

  A:制定计划,确定调查对象,然后在组内进行人员分组,分配任务。

  B:收集资料,做好记录。

  C:整理资料、组内成员集中交流。

  D:分析问题、结论、建议。

  调查表明:约半数的中学生倾向于“坦诚”“幽默”和“文明”的人作为自己的网友。女生更在意网友聊天时说话是否文明,

  在遇到说话不三不四的人会马上删除,约9%的人表示最看重网友的素质,17%的 人看重网友的才华,19%的人看重对方的外貌

  ,31%的人看重人品,其余的学生则是凭感觉交网友,“聊得来就聊聊,聊不来就不聊。”

  调查发现:中学生最热衷与网友交流的话题是学习方面,日常生活和人生体验等内容。谈论学习的人不足三成。由于是网络虚

  幻世界,因此,有69%的人选择打字聊天,觉得这样“更有神敏感”。另有11%的人会选择语言聊天,有12%的人喜欢视频聊天

  ,仅有4%的人会“见面聊天”。

  处于网络时代的“90后”的中学生,交友的动机也是多样的。49%的人期望从网友那里得到情感上依恋和支持,38%的`人只在心

  情不好时找网友聊天。一些被调查的学生说:“进网吧就好像回家,网友的问候会很关心,会让觉得比父母还亲切。”还有的

  学生说,有许多话不便于父母说,向网友倾诉后会释放心里的压力和郁闷的心情,会顿感轻松和宽慰。还有些中学生为了与网

  友长时间聊天,竞学会了逃课或逃晚自习、甚至背着父母通宵网聊。

  调查结果发现:认为通过交网友可以促进学习与成长的学生仅占6%,而且也仅有不足以成的人认为网友的帮助比现实生活中

  建议:

  1、要有较高的分辩能力,要选择文明、高雅、有才华的人

  2、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中“朋友”的言论,不要被他们传播的信息或情绪影响

  3、不要对网络和网友有依赖心理,这样会影响学习和生活。

  4、不要常到网吧里同网友聊天,想一想!你坐在网络时你的父母正在做些什么。

关于中学生的调查报告13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就此问题,我对小区部分中学校的部分在校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

  一. 当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

  大部分中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中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的来源。

  二. 当代中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

  部分中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三. 中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还有青春期特有的猎奇心,导致部分中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中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四. 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调查时与部分中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中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 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

  极少部分中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 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五. 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在调查中,少量中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xx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六. 结论与建议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国家能在中国传统节日里多举办文化活动普及文化知识,当代在校中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七. 附录

  由于我的调查时口头形式的,所以没有统计初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故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

关于中学生的调查报告14

  一、调查主题:关于xx县xx镇中学生暑假打工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人:xx一中高二xx班xx

  三、前言:

  ㈠调查目的:了解中学生对于父母等的依赖程度和对自身的磨练认识

  ㈡调查时间:xx.08.01

  ㈢调查地点:xx县xx镇

  ㈣调查方式:对于街坊邻居进行问卷调查

  四、调查体会

  实践是体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业环境的.不容乐观,竞争形式的日趋激烈,面对忧虑和压力,许多大学生都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我觉得,作为一名高中生的我,应该早些立足于社会实践,这次实践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是这样才能积累经验,因为这些经验就是无形资产,在关键时刻就会显现出作用。

  五、正文

  中国有句俗话:“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当今看来确实如此。自计划生育实行以来我们这代90后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就是父母娇生惯养最后恨铁不成钢,另一种就是从小立志最后成就梦想,当然,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了……同样都是在象牙塔中长大,往往就是有人选择做井底之蛙,只有少数人选择海阔天空,儿这两者正是我这次调查报告要探讨的问题。

  一说起吃得苦,我就想起了我的邻居,她今年正好初中毕业,中考不是很理想,正准备就读长沙护校,暑假她就在新华书店打暑假工,薪水也不低,正好可以磨练自己,我不禁想起和她年纪大小的不知有多少正吹着空调吃着零食看着电视……

  为此,我在街坊邻居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以下为问卷调查样式)

  关于中学生暑假打工的问卷调查

  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牺牲宝贵的时间支持这次调查问卷,以下共十个问题,九个选择题,在您认同的选项上打钩,最后是一个建议题,热情欢迎您对此次问卷调查提出宝贵的意见!

  1.您觉得现在就业形势会继续严峻下去吗?

  会( ) 不会( ) 不知道( )

  2.您认为中学生应该在暑假期间打工吗?

  是( ) 否( ) 其他( )

  3.如果可以,您支持您的孩子在暑假期间打工吗?

  支持( ) 不支持( ) 其他( )

  4.您送您孩子去打工是希望赚钱还是磨练您的孩子?

  赚钱( ) 磨练( ) 其他( )

  5.以下暑假工类型您会给您的孩子选哪样?

  轻松但薪水低( ) 辛苦但薪水高( ) 孩子做主( )

  6.您觉得您的孩子能胜任暑假工的工作吗?

  能( ) 还好( ) 不能( )

  7.您认为暑假工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男孩( ) 女孩( ) 差不多( )

  8.您认为中学生暑假打工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前者( ) 后者( )

  9.您亲朋好友的小孩有暑假打工的吗?

  有( ) 没有( ) 不清楚( )

  10.您对本次调查问卷有什么建议呢?

  建议:

  非常感谢您对于本次调查的支持,希望不会耽误您宝贵的时间!

关于中学生的调查报告15

  暑假就要结束了,这期间我在社会调查中,重点关注了中学生的上网问题,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如下: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情况:

  中学生上网率极高、时间长。互联网信息量大、互动性强、沟通便利,因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的青睐。在我调查的50个人中,9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2%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休息日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

  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对于孩子上网,27%的家长表示赞成,反对的只有15%,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很多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操作技巧”;同时,30%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由此看来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为沉迷网络而影响学业、影响前途。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互联网有助于中学生形成全球意识,强化民族责任感小到身边日常生活的点滴,大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甚至全人类的发展,都可以从互联网找到答

  案或启发联想。互联网使中学生的全球意识得以增强

  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网络资源包括大量的历史、人文、科技、新闻等各方面信息。网络的应用,帮助中学生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掌握大量的数据信息,因此,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成长,拓宽了视野。网络有助于扩大中学生交往范围,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中学生可以借助虚拟空间,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互联网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能够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培养。可以说,网络的出现为青少年的交流、创新、娱乐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中学生上网,促进他们的学业。互联网有大量的学习资源,特别是英语、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互联网不仅提供静态的知识,也提供动态的知识,甚至提供互动答疑。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互联网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已成为青少年寻求知识的重要手段。互联网进一步拓展了当今中学生的学业空间。

  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由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中学生很容易遭受“网络垃圾”的侵害。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甚至诱发中学生犯罪问题发生。

  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迷恋网络对中学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产生网络病症问题。

  上网场所管理局面依然严峻,产生诸多问题。受利益驱使,部分网吧经营业户违规经营。由于种种原因,网吧经营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健康上网造成了诸多问题。

  三、应对措施

  (一)学校方面

  1、建议学校和老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加强自律。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学习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课堂学习将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更深入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但决不能将网络作为玩游戏、聊天的代名词,2、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我们希望学校能够拓展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学校的电脑室应定时应向学生开放,让学生查查资料,交流体会;另外,还应组织开展社团活动,尽量把课外生活丰富多彩起来,用健康有益的活动来抗击不良信息的侵袭,少受网吧的引诱,促进身心健康。

  (二)家庭方面

  1、家长应掌握网络技术,正确对待孩子上网在调查当中,我们发现有71%的家长不了解网络。16%的家长认为该关闭网吧;62%的家长认为要加强网吧管理,不得让未成年人进入;79%的家长坚决反对孩子上网吧。我们认为:作为家长,对互联网不应是拒绝而是了解,应从提高自身水平入手。家长要熟悉网络,可以与孩子一起上网,一起探讨网络问题,这样,既可以了解孩子,又可以消除与孩子的代沟,增进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2、监督、控制学生上网的内容和时间

  因为学生的鉴别力和自控力是有限的。为了防止中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家长应与学生建立安全上网规则。

  (三)社会方面

  1、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力度

  有关部门对网站内容,上网时间和身份证等方面要认真检查,严格管理,保护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中学生创造优良的网络环境。并且要把电子游戏作为一项文化产业,组织开发主题健康、情节生动、青少年喜欢的游戏产品。

  2、多建立中学生喜爱的网站。中学生上喜爱的网站,能够寓教于乐。那些正规导向健康的论坛,能够让中学生能在其中畅所欲言,倾诉苦恼,发表看法和建议,还能更实际的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四、研究收获与小结

  1.通过这次的研究学习,真正让我们学会与人更好地沟通与相处,进一步了解了社会。

  为做好中学生上网情况分析,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在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不少问题与困难。在研究学习中,我们组的每一个成员在学习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

  2.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的学习态度更加严谨认真,在困难面前我们全组同学学会了坚持与忍耐,发扬了团结协作的精神,无论做什么,都会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这次研究对我们来说是一次特殊而有意义的经历,我们克服了胆怯,拥有了更多的自信和成熟。

【中学生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中学生的调查报告04-20

中学生调查报告06-08

中学生调查报告10-28

中学生调查报告03-09

中学生调查报告04-30

中学生调查报告09-29

中学生调查报告11-10

中学生上网的调查报告02-17

中学生消费的调查报告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