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调查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堂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堂调查报告1
一、调查目的:
新课标提倡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尤其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素质为宗旨,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使每个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知,在共同合作中获知的一种最佳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交际,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合作开展小组内或小组间的信息技术实践活动,这样便形成了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
但是在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常常还在一种比较浅的层面上展开,因而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致使很多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往往徒有虚表而效果不佳。教师对此困惑也较大。基于以上原因,特别设计相关问题进行本次调查,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寻找、诊断、分析问题及原因所在,研究、制订解决对策,使小组合作学习能真正起到改进课堂教学机制、教学方式及教学的组织形式,切实培养、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的目的。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与文献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问卷调查为主,分别对五、六年级各班随机抽选部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三、调查的内容
调查涉及12个方面问题,主要包括:a. 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兴趣;b.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形式;c.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内容;d.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e. 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效果(详见问卷调查表)。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回收的问卷逐次统计,看到当前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作用认识比较充分。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当前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没有以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为根本,仅仅流于形式,使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精神在课堂上一种时尚的表现。主要表现在:
⑴小组活动形式比较单一:
调查1:下列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中,你最喜欢( )
a、同桌合作交流学习 b、左右四人合作交流学习
c、把全班学生打散,重新分成若干个小组,再进行合作交流学习。
选择a的占39.4%,选择b的占32.4%,选择c的占28.2%。具调查,尽管同桌或四人一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组合人数,但凝固单一的小组合作形式,逐步产生的不平等地位,小组合作学习内部各成员之间缺少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忽视,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
调查2: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你在小组内的表现是( )
a、积极与组内同学讨论、交流 b、听同学交流发表意见,自己不好意思说 c、不敢说或怕自己的意见错了被组内同学指责
选择回答a的占71.8%,回答b的占21.1%,回答c的占7.1%。其中选择后两个答案的都是自认为学习成绩中等或不太好的。
⑵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调查3:你们班小组合作学习有明确分工吗? ( )
a、有 b、没有 c、无所谓
这一问题的统计的结果76.1%认为有,18.3%认为没有,5.6%认为无所谓。虽然调查结果多数同学认为合作学习时小组合作有的分工。但在实际合作小组成员大多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往往导致合作活动流于形式,对如何开展合作学习感到困惑,不知所措;对讨论过程中结论、问题等缺少记录、比较、分析,造成合作成员讨论时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即草草了事,讨论很难深入,合作学习难以落到实处。合作学习前虽然进行了分工,但大多同学没有作预先的准备,想到哪说到哪,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
(3)小组合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
调查4: 你们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提出问题后什么时间讨论?( )
a、马上 b、独立思考后 c、无所谓
选择老师提出问题就讨论的占53.5%,独立思考后讨论的占43.7%,无所谓占2.8%;
从调查结果看53.5%的同学选择老师提出问题就讨论,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展开讨论、研究,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容易被他人同化,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同时思考问题的程度不会缜密、深刻,致使对问题的研究讨论难以深化。
(4)小组中缺少积极讨论和争辩机制,学生容易人云亦云。
调查5: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对某个问题有争论,你会怎么做?( )
a、听学习优秀同学的 b、记录下来全班讨论 c、听老师的 d、不了了之
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果对某个问题有争论,你会怎么做?”选择听学习优秀同学的占18.3%,选择记录下来全班讨论的占45.1%,选择听老师的的'占33.8%,选择不了了之的占2.8%等情形来看,小组合作学习还没有真正合作起来。
(5)小组合作时未能创设营造应有的情境。
合作学习前没有创设应有的条件为有效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学生合作时又没有给予充裕的时间,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只顾预设,不问生成,造成合作时疲于应付,无从下手,往往是虎头蛇尾,学生无法从容进行实验、探索、讨论,只得草草收场。
五、思考与建议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强化角色意识。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组建学习小组,应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合作小组,采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机制开展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学习,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负责者、记录员、资料员、评分员、汇报员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全体同学参与合作的可能性,使每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事做,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切实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的效率。
2、注重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尤其是表述自己新的观点和思想,并以虚心诚恳的态度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等,在合作中让各人的智慧大放异彩。
3、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教给小组合作方法,提高合作效率。
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抓住合作契机及时引导。可以在新知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引导;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中努力丰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导;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导等。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自始至终营造民主、和谐的合作气氛,既不失时机地点拨,又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我完善,教师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学风和习惯。
4、不图热闹,讲究实效。
小学生合作学习要注重其实效性,要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在需要时、重要处、均受益的前提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注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例: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避免合作交流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合作学习要有价值,1+1+1>3,避免造成“摆样子”的现象;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力戒合作学习“假”与“浮”;合作学习的形式、内容及评价等不能死搬硬套,一成不变,既要注意预设,更要重视生成,要因时、因地、因情、因人制宜等等。
5、切实加强交流与评价。
小组之间缺乏交流与评价,容易迷失方向、产生冲突。让学生之间把合作的学习情况进行大组充分交流并对之进行适当的评价,既可以拓展思维,营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环境,又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交往合作能力。如果评价以小组为对象,必然导致学生小组或群体之间竞争性行为,群体之间的竞争又促进群体内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形成更强的竞争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帮助远远比教师仅仅针对学生个体的指导性行为更有效力。为了不致使班级群体出现分化、敌对的现象,可以考虑在一定的时期内按适当比例更换小组的成员构成,对学生尽可能的采取积极、多元多维的评价方式和标准,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调查人:xxx
课堂调查报告2
一、调研背景:
社会在变,人也在变。古时候人们以读书为作为人生的追求,常常谈天说地,把酒吟诗。而现在各种各样的事物充斥着社会,人们的想法也多了,所追求的东西也多样化了,却往往忽视了大学上课的重要性。目前,大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表现多样,频率增多,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知识底蕴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而且影响其个性社会化的发展。完全没有达到高等教育的目的。我国学者对中小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较为关注,而对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研究较少。
二、调查概述
1、调查目的
(1)了解大学生的课堂情况。
(2)了解大学生对课堂的认识。
(3)了解大学生课堂现状, 在调查大学生课堂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成因系统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为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在我校的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对象主要针对本校的大一学生。因为大一学生在中学阶段大部分学生充满对大学自由生活的向往。他们要面对高考,也是正是因为此,就把中心放在高考上了,几乎整天就面对的课本,根本无暇去玩手机,睡觉之类。而进入大学就有充盈的时间去放松,甚至于在课堂。
3、资料收集及处理方法
此次调查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进行调查者是随机选择。问卷共有18个问题组成,被调查者匿名填写问卷,然后回收问卷,再进行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本次调查共发了100份问卷,回收了84份问卷,有效问卷84份。
现象:
(1)大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普遍存在。其中,玩弄手机问题最为突出(47%),睡觉位居第二位(31%),上课说话居于第三位(23%),以后依次是看课外书、逃课行为、听MP3、迟到、早退及吃零食。具体见下图:
(2)从课程性质来看,选修课的课堂问题行为最为严重,逃课率达到了26%,来上课的同学中约74%的人没有认真听课;其次是公共基础课,上课说话占总人数的33%,约70%的人不同程度地违反课堂纪律;最后是专业课,课堂问题行为比率也近50%。
课堂调查报告3
为了了解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情况,更好的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题组在我校初二、初三学生中开展调查问卷。其中参与的学生初二、三共230人。设计问题16(选择题)个的形。现对调查问卷相关数据简要分析如下:
一、问卷结果数据显示:
1、认为物理课堂老师提问能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的占64%,认为不能提高的占18%,认为能提高,但提高不多的占18%。
2、老师提问后,马上点学生回答的占7%,给学生充足思考时间,再点名回答的占93%。
3、认为老师提问后给的思考时间充足的占67%。不是很充足占33%。
4、希望老师提问后给予5-8秒思考时间的占65%。给予思考时间到8秒以上的占35%。
5、最希望老师给予“讨论后再指定回答”的占57%。希望“主动回答”的占23%。希望老师点名回答的占20%。
6、老师提问类型为“记忆性的问题,如概念、定义、规律,实验结论等”的占100%。
7、老师提问“答案有暗示”的占39%。“答案不能从书中找到,需要自己思考整理”的占21%。“只做出判断,不需思考的问题”占18%。答案能从课本中直接找到的占22%。
8、教师对学生答案能加以评价并予以肯定的占42%。指出错误纠正予以鼓励的占43%。根本不关心,笼统带过的占15%。
9、希望在回答问题后,老师“经常加以简单赞扬”的占39%。“加以适当点评并肯定正确之处”的占61%。
10、在回答出现错误时,希望老师“重复你的错误,提醒注意,引导你自我修正”的占62%。“延长等待时间,期待你自我修正”的占17%,“打断你的话,及时纠正”的占21%。
11、暂时回答不出问题时,希望“请另一位同学回答”的占65%。“延长等待时间,期待你进行思考之后自己回答”的占35%。
12、提问时,非常注意倾听别人发言的占35%。比较注意的占43%。不太注意的占22%。
13、老师提问后,非常主动回答问题的占22%。被动回答的占78%。
14、造成被动回答问题的原因中,问题太难的占41%。物理口头表达有困难的占23%,缺乏自信,不喜欢出风头的占20%不明白老师所提的问题的占16%。
二、问卷数据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问卷,对调查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老师的提问,以及回答问题后老师的点评等,都有很高的期待。对老师提问的难度,提问的方法等都有不同的渴求。
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老师在提问的方式、提问的内容,以及提问后的处理方面,都有待提高。
1、从问卷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还是认同老师提问有助于学习,还是认可教师的提问的。为此,教师应当多提问,有效提问,达到精问,精提。
2、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大多数,希望教师在提问后能多给与思考时间,让他们充足的思考,当学生回答问题后,希望教师能给予点评,指出回答的好与坏,并尽可能的肯定学生答案中的正确成分,学生喜欢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扬。
3、从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的提问过于单一,大多数停留在记忆性内容上,这些问题通常没有多少探索的余地,学生的思维缺乏自由驰骋的空间,往往无需动多少脑筋就能得到答案。频繁、费时而又明显缺乏思维价值的提问,其后果必然是降低学生的思维品质,限制其主动性的发展。因此,课堂提问中应多向学习方法,规律理解等方面渗透。
4、从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大多数都是趋向于被动回答问题,学生认为老师提问难度较大,物理表达有困难,为此,建议教师提问时,涵盖面广,难度阶梯性强,以保证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回答,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主动回答问题的能力。
三、调查后反思:
1、课堂提问要应加强设问的针对性:课堂提问的目的或是引起学生注意,或是检查教学效果,或是引导学生突破难点,或是调动学生思维,或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等等,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杜绝“盲目的、随意的问,想问什么就问什么,想问谁就问谁,想怎么问就怎么问”等提问模式。因此在备课中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教材重点和难点,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具体的目的反复推敲、精心设问,并拟定好包括主要问题、提问对象、提问顺序、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对策略等内容的提纲,尤其要认真推敲提问的内容与形式,力求做到提问的内容具有典型性,提问的形式具有多样性,语言精确,目标明确,指向性清晰,使问题指向课堂教学中心。
2、物理课堂教学中设问应合理:要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教师首先要钻研教材,其次针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找到问题的切入口。问题太易,则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浪费有限的课堂时间;太难则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不仅无法使学生保持持久不息的探索心理,反而使提问失去价值。因此合理有效的提问必须于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逐渐提高难度,最后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
3、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增强设问的启发性:启发性是课堂教学中设问最直接的目的,如果问题设计能让学生一触即发,触类旁通,那么这个问题启发性就强。有启发性的设问就是让学生不断地又生成问题,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后,立刻生成第二个问题,这就要求问题设计既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又要有很好的诱导性,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不断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设计好问题的层次,推动有效教学。
4、提问既面向全体又层次分明,合理分配答问对象:课堂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他们需要的问题也不同。作为教师,应尽量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要求,善于提出一些不同层次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鼓励有不同层次的回答,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都能在课堂提问中展现出自己的心智努力。如“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有什么异同”等不同类型的问题应该合理分配给不同类型的学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可让每个学生都有言说的机会,获得成就感;对同一问题鼓励有不同的回答,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各有所获。
5、课堂提问要合理点评问题;给予有效的教师反馈以刺激强化:学生回答问题是对教师教学情况的反馈。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有对错之分,也有合理不合理之别。物理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概念规律,而且更重要的是能灵活应用到对现象的解释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因此,教师点评问题时不能强求正确的答案,更不能把自己的见解强加给学生,同时教师教师点评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见解、疑惑、问题,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评价。当学生还不敢发表见解或提出问题时,教师应多鼓励他们,树立他们的信心与勇气,并进可能的启发或在提问方法上给予点拨或引导。如果课堂上提出的问题由于时间限制解决不了,也可在课后继续探究。这样做既解决了学生提出的问题,又让他们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调查问卷反应的问题,都是课堂提问中应着力关注、着力改进的问题。愿与课题组的其他成员共同努力,以有效提问为突破口,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成绩。
课堂调查报告4
自建校以来,在领导及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英语教学成绩,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该校英语教研组对英语课堂教学状况进入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了解同学们英语学习普遍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意见。
意义: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进而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二、调查对象。
某中学七八九三个年级共三十个班级的1800名在校学生
三、调查的时间和地点。
四、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问卷调查。学生问卷发放是在班会时间统一发放,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全校共发出调查问卷1800份,收回1780份,回收率达98、88%。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师生关系等。问卷共向学生提出了30个选择题。(见附表1)
六: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人就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表,并分块进行分析,进而找出其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态度
我们重点来看第1题和第3小题。第1题提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的问题,大部分学生选择了B和C选项,百分比分别为39、6%和52%,说明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于教学目的还是把握的很准确的,这说明在大的方面,方向是对的,我们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第3小题是说平时英语教师在组织教学方面,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C和D,比率分别为20、7%和50、2%,即C教学环节不完善,漏洞较多,出现大块的空白时间,、教学环节无计划,时间安排不当。这就说明了我们存在的问题是在课堂教学组织环节上。课堂是主阵地,失去了课堂意味着绝对的失败,这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出了最关键也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从课堂上下功夫。
(二)教学方式
我们重点来看第9小题和第10 小题。第9小题为平时英语教师在教学方法的使用方面,选择较多的是C项,即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照本宣科,分值占41、9%。这说明我们在教学方法方面还是缺乏,不能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10小题为平时英语教师在教学手段方面,很多学生选择的为D,即不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滥用课件。每个英语老师都备有各种教学课件,包括习题课件等,尤其是《英语周报》的课件,人手一份。教学资源虽然丰富,但不一定要全用,滥用课件不但不会解决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会让教师失去教学能力,使学生失去听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
第16小题。你认为平时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选择C的概率为46、6%,即讲授内容和举例陈旧,脱离实际生活,枯燥无味,几乎占了一般的学生。市直二的英语教师多为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教师,虽然很敬业,但也许可能是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和精力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第18小题为:你认为平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活动方面,选择C的有37、5%,答案为主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状态,不太注重开展合作学习。这实际上再次说明了要进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小组互助迫在眉睫。第23小题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对于教学实例或例题的选择问题,部分学生选择了B,即一般情况下选择课本上的例题,偶尔加入一些精彩的例题,比率为36%,虽然所占比率不高,但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还是较高的。再次说明了教师教学方法的陈旧,教师知识的陈旧。第 26小题为:老师在自习课上进行辅导的情况学生选择较多的为B,即经常利用自习课讲课过多的占用学生时间,比率为52、7%。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占一半还多,说明了教师占用学生时间是个大问题。自习课本来就是给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发现自己问题的时间,补习他们的薄弱学科。如果英语老师占用了学生太多的自习时间,不但不会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甚至会使他们对于英语学习产生反感,可能会适得其反的。
(四)师生关系
我们重点来看第29小题。第29小题为:你觉得老师在课堂上对你或对同学的学习和自信心有激励吗?选择C的占48、9%,答案是:一般。由此来看,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来源:http:///]激励机能没有充分发挥,再次减少学生对于英语课堂的兴趣,这也是我们今后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的第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师生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就决定着教学质量,希望老师们可以改正自身的观点,与学生和睦共处,共建和谐课堂,让同学们在欢笑中学习。
七、调查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英语教研组的老师找到了很多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这对于今后的英语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改进课堂教学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为此,特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1、加强集体备课。全面落实并贯彻小组互助的学习模式。课堂上不能再使用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中充分的表现自我,展示自我。
2、课件及其他自己布置的教学辅助资料要有选择的利用。除了听力材料,统一采用的小组互助学案必须使用外,其他教辅资源和材料使用的时间每节课不能超过5分钟。
3、多听多看多交流当前较流行的教学讲座。教师要利用业余时间,其他时间,多学习新知识,新事物,更新自己的思想,输入新鲜信息。建议学校组织英语教师多去外地学习和交流。
4、自习课严禁任何老师以任何形式辅导学生或讲授新知识。除了班主任外,其他老师一律严禁进入教室。
课堂调查报告5
一、调查概况 :
通过教师教学效果反馈分析,虽然七、八年级生物成绩理想,但是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方面还稍有欠缺,对我校的学生生物课堂学习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初中生的学习生物的学习方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了准确把握初中生对生物这一非主课的课程的一般学习方法,就初中学生学习方法的情况,对课堂教育作出改善,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改进需要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
(一)具体目标 :
1、学生在课前与课后预习复习情况;
2、学生上课情况;
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七、八年级共7个班进行调查共有280名学生进行了这次调查,接近理想的随机样本数量,使调查结果符合实际情况,更加可靠。调查内容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这三个时候学生所采取的学习方法。
三、调查结果 :
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部分学生在生物的学习方法上依然存在着问题。
(一)课前预习情况
1、上课的预习情况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多能在课前自觉预习,但是19%的学生则是在课前翻一下书,对这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有个大体的印象;而13%的学生是想起来就预习,12%的学生则是把预习当成是一种任务,老师要求就预习,若老师不要求就不预习;最后剩下4%的学生上课前不预习。
2、预习方法
调查结果表明,33%的学生会找疑难点进行复习,而25%的学生则是选择找侧重点;18%的学生会先发现问题,然后就根据问题来预习课本内容找出解决的答案;8%的学生会对照参考资料进行预习;最后16%的学生看一遍书。
通过这些数据,侧面反映了学生不知道预习的目的,这就导致学生不知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这种情况使学生分不清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进一步使课堂效果黯然失色,教学效果不明显。甚至会出现一个概念老师要重复几次讲解学生才能理解接受。
(二)上课情况
调查显示,少部分学生觉得生物并不是主科就忽略,甚至在课堂上采取放任的态度。
1、上课听课情况
大部分学生都是认为上课认真听课是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途径,所以90%的学生都认真听课;但是也有5%的学生是喜欢生物就听;而还有4.5%的学生则是听一下就不听,剩下0.5%的学生则是从来不听。
2、上课做笔记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了一半的学生不会做笔记和不知道如何做笔记。其中46%的学生是老师所写的全部记下来,笔记没有分重点和非重点,如果课后没有及时复习,笔记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学习过程中老师所讲的难点和考点,复习时就会感觉比较吃力且学习效果不好;而3.5%的学生则是不记讲的和书上一样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再强调书上的重点内容,但是学生听老师讲的内容跟书上讲的一样就没有抄下笔记,甚至没有将书上相关的内容划下来,有时老师会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总结性归纳(如列表等方式)使学生复习起来更明了,可是学生就觉得跟书上一样没必要记,导致时间一久学生就把知识遗忘掉,使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剩下的0.5%学生则以怕影响听课为由,不记笔记。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部分学生往往学习效果不如其他同学,就是他们不了解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的道理,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大脑能记住这节课老师讲的内容,但是下课后就很容易忘掉,这也是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原因之一。
3、课堂小结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35%的学生会听老师的小结,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最后的课堂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应就本节课的思路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系统地梳理,同时教师可以小结过程补充讲课过程遗漏的.地方,也相对学生做了一个小复习,让学生有了知识的巩固,教师适当指出重点和难点,学生复习的时候就有轻重之分。
(三)课后复习情况
1、作业情况
94%的学生都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有4%的学生会视作业的难度、多少来完成作业,还有2%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虽然只有6%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这种情况依然是不可忽视的,教师在布置作业的过程要适当的注意具体的班的总情况来布置相应的作业,并可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2、做作业的方式
据统计22%的学生边温习边做;22%的学生先做再看书;30%的学生先看书后做;20%的学生在遇到问题请同学帮忙解决;6%抄别人的作业。从结果看大部分同学在作业完成方面都有着各自一套的学习方法,但是仍存在作业抄袭的情况。
3、课后复习情况
结果表明61%的学生经常复习;13%的学生平时不复习,考前复习;9%的学生是老师要求就复习;15%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复习;2%的学生都不复习。复习方法方面:看一遍课本的学生占6%,按老师要求复习的学生占13%,复习有关内容后做习题的占31%,看主要内容,抓疑难点的占50%。 复习过程参考课外资料的情况:不看参考书的学生占25%,而参考教学参考书的占30%,参考生物期刊的占14%,参考生物习题集的占31%。 从复习方面综合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而他们大部分不知道如何复习,教师应该如上述所提的要在本节课教学任务结束后做一个小结,小结既起到梳理学生学习的思路的作用,而且还起到复习知识巩固的作用。而且教师可以不定时地对学生进行小测,随时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复习过程都比较少看课外资料,教师可以上课穿插一些课外小知识,既可以扩展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又可以激起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导师。
(四)学生对生物的看法及建议
在调查中,68%的学生认为只要认真听讲、讨论及时复习就能学好;19%的学生认为只要感兴趣就能学好;9%的学生认为多做一些习题就能学好;2%的学生认为只要死记硬背就能学好;剩下的2%学生认为生物比较难学,他们认为生物比较难学所以他们都不喜欢生物。大部分学生认为生物比较有趣,内容新颖,而且学了生物之后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学生建议多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内容显得更具体,抽象的概念都相对容易了解,而且播放相关视频可以加深印象。而且学生认为生物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多动手。通过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贯穿新课改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穿插些有趣的生物知识,刺激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野外调查,让学生能将在课堂上学会的探究性实验的过程运用到生活中,一方面加强了对探究性实验的理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调查总结 :
通过这次调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起他们的学习的激情,而且教学内容要学生当场消化(但是教学过程要避免出现满堂灌的情况),教学中穿插课外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任务完成后,还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小结,而且不定时对学生进行小测,以检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适时地可以进行野外调查,或组织一个生物兴趣小组让学生有更多动手实验的机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并懂得灵活运用于生活中。
课堂调查报告6
通过课堂的讨论,同学们转变了以前“被动的听老师讲,有问题等着老师讲“的状态。有问题可以提出来,不好意思问老师的问题,可以通过问同学来解决。
“在进行小组讨论之前,很多老师未讲过的题不是问同桌就是看答案,都不会的问题会被搁置。讨论后,不会的问题提出来,小组成员帮助解答,这样上课的.主动性也提高了”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积极的氛围会带动着所有同学都进入课堂,而不再像以前那样注意力只能集中一小会儿,然后便昏昏欲睡。”
“与老师讲课相比,缓和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效率。”
“一些在课堂上不喜欢主动回答老师问题的同学,在讨论时能够主动积极发言”。
问题理解得更深入
对于问题,同学们理解的思路可能与老师的不同,他们是用自己的语言在交流,由于思维方式相近,同学讲的更细,使得问题更容易懂。
有同学说:“自从实施小组讨论后,对问题的思考更多了,探讨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经过一番讨论,对待这个问题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
另外,老师只讲正确的思路,而同学们的讨论可以暴露不同的错误,他们可以在别人的错误中汲取教训,“在错误中提升自己”,这样也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
“有时给别人讲题,也会加深对这道题的认识,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思维拓展度更广
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思维的交流碰撞会引起对问题的多方位的思考,从而拓展了解题方法,也培养了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的习惯。
出声思考 逻辑表达
通过同学们的相互交流,锻炼了逻辑表达能力,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很多平时不敢说话的,在集体讨论环节也能积极发言,这样提升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课堂调查报告7
一、调查背景
1、许多小学老师常反映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同学们不能够踊跃发言,并且年级越高课堂气氛越沉闷。我们就想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调查。并通过调查找出同学们不爱举手发言的症结所在,据此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改善小学高年级课堂沉闷的气氛。
2、调查时间:20xx年**月**日至20xx年**月**日
3、调查对象及范围:***中心小学
二、正文
小学低年级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常常是全班同学都举手,有的学生还把胳膊伸直,甚至站起来,一定要让老师知道“这道题我会”;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同学们“腼腆”了许多,上课也就一半同学举手回答问题,有的是不知道,有的知道也不说,绝大多数同学都“规规矩矩”,根本看不到低年级小学生那种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场面。年龄越来越大、知识越来越多,但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却越来越少。同时,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对回答问题的态度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一些低年级学生一致认为,上课不举手就说明学习不好,积极回答问题,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而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认为,回答问题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不过被老师问到答不上来确实非常尴尬;说错了同学笑话,有点同学不自信,认为自己是差生,肯定答不对干脆不举手。经常举手的同学一般被认为“爱出风头”。而当老师指名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都有一种“紧张、恐慌”的感觉。
在这次调查之前,我们也收集了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在《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的20个发现》中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的最新研究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而在我们所派发的91份调查问卷中,关于“你是否经常举手发言”一项,有60份问卷选择的是“偶尔”,13个学生选择了“从不”,而选择“经常”的人数只有18人;在“你班课堂发言情况”一项中约80%选择的是“不活跃”;在“你在哪一阶段常举手发言”一项中,大多数同学都选择了“一、二年级”。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当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回答有困难时,就不能自信地举起手。他们胆颤心惊的,生怕老师一不小心让自己回答。那么这个问题自己不会回答,原因也有许多,有些问题对他而言难度较大,短时间还没思考好;有时刚刚老师提问的时候自己开小差了,没听清问题,不知回答什么。所以我们老师在以后提问的时候,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所提问题难易结合,来培养每个孩子回答问题的自信心。另外,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还要及时提醒。
(1).老师的肯定、鼓励与评价
学生都曾有过举手的经历,他们也都曾满怀信心觉得自己是有能力回答问题,但由于诸多原因,那几次举手老师没能请到他,他没能得到老师的肯定,就放弃了发言的权利。或许曾经发言过,但回答错了,老师没能给予正确的评价,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当然老师如果能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耐心,利用课间与学生谈谈心,多鼓励学生,学生或许会信心倍增,可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借口,老师没能给更多的学生这样的关注。
(2).家长肯定、鼓励与评价
要说老师面对许多学生,难免有人被疏忽,但作为家长面对一个孩子,且不该尽心尽力。然而,由于工作、应酬等原因,家长除了满足孩子吃喝拉撒外,没能花更多的精力走进孩子内心世界,对孩子稚嫩的思想予以肯定,鼓励他们多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交流,交流中给予孩子正确的评价,试问家长们做到这点了吗?甚至有些家长一味否定孩子,这样的孩子能在课堂上自信地高举他的手吗?
(3). 同学的正确舆论
尊重是一种美德,但在班级里时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同学回答问题出错时,总会有人在旁边插嘴,甚至嘲笑,这样的舆论导致很多人不敢再举手答题。
(4).学生的年龄特点
据观察发现年级越高,学生越不爱发言。一年级学生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所以这会班里每每发言的同学最多,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内心想变得“越来越沉稳”,没了发言的冲动,正是这样的心理,按住了他们本该高举的双手。
三、关于提高课堂活跃度的一些建议
(1)采用鼓励、竞争的方法。有专家认为,学生上课不愿主动提问发言,其实是儿童的主动参与权实现不充分的表现。学生们认为在课堂上的表达会受到各种限制,既受老师和标准答案的限制,又受到对表达方式的苛求如声音、口齿、站立姿势等方面的限制,此外,还可能会受到指责、甚至挖苦。加之,合作意识淡漠,一旦要他们合作完成各种任务,自然会不适应。青少年心理活跃,但不太稳定,容易形成兴奋中心,但又难以持久;有求新、求奇的心理,对平板的听课 不大感兴趣,若采用鼓励、竞争的`办法,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尤其是小组间的竞争,往往会激起部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而勇于举手发言。这种在某种心理冲动 驱使下的“应急”举动,往往能激发脑细胞的潜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2)老师多动脑筋。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老师都会有一个评价。老师应该注重多鼓励,不批评,技巧性地指出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努力做到既指出了问题所在,又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回答得好的学生,不吝惜自己的赞美。这是容易做到的。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学生,当然不能不负责任地胡乱夸奖,但是要避免冷冰冰的“不对”“又错了”“还是不对”“怎么讲了半天还是不懂”这样的措辞,尤其是在教不会,急躁的时候。比如,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尝试用以下一些说法:
你的想法很特别,我们再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 虽然你答得不是很好,但老师觉得你一直在积极思考
其次,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口子开得小一些,思维方向要比较明确。而在难度方面,应考虑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学生跳一跳,能解决的问题。如果实在需要提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考虑分步进行,考虑设计几个解题的抓手。同时,找个学生带好头,举手也需要互相带动,老师可以找几个代表主动举手,鼓励别的同学模仿,但选代表时不能只选成绩好的同学,各个层次的同学都应该有代表,才能真正起到影响作用。另外,老师讲课风格的不断变化更新也会促进同学们举手的积极性。
(3)学生勇敢一点。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会给学生带来种种好处:可以让老师记住自己,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老师越讲越有劲儿;可以加深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对知识的记忆;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锻炼自己的勇气既然主动回答问题可以给大家带来这么多好处,那同学们就应该积极地举起你的手,找回小学那种争先恐后回答问题的勇气。学生应该给自己一点自信心,上课时主动举一次手,答对了获得一次成功的体验,答错了全当是得到一次发言的机会。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最好要在起始阶段培养,同学一定要抓住机会。
上课回答问题,其实是从多方面锻炼自己,同学们不管是发言还是倾听,都应该努力做到积极而礼貌。
课堂调查报告8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课题组设计了“教师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对我校的教师做了问卷调查,现将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并把握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找出教师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课题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帮助。
二、问卷制作、调查对象、调查时间及调查情况
“教师调查问卷”由我们课题组王组长和张永科老师制作。本次调查对我校高二年级部分教师做了问卷调查。调查过程共发教师问卷60份,共收回有效问卷50份。本次问卷调查的时间为XX年5月20日。本次调查已是课题实施半年之后,采取的是不记名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主要围绕与教师课堂教学相关的因素展开,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分别体现在选择题50道,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对回收的50份调查问卷,我们进行了整理、综合、统计与分析。主要分析如下
1.从选项上看经常都能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的占70%;偶尔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的占26%;从未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的占8%。大多数教师还是认为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具体的表述,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定位适当、陈述清晰地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看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确实需要利用教学目标的精确度上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2.从选项上看,绝大部分教师都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合作、自主、探究是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给孩子留足思考与自主学习的空间,一定要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探讨等能力培养。但还有不少教师不敢放手。教师不仅要在观念上转变自己,更要在实践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3.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课不感兴趣时,96%的.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方式,2%的教师选择停下来进行思想教育,2%的教师开始烦躁,为学生不认真学习着急,仍有2%的教师仍选择继续讲课,完成课时任务。从中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能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并采取合理应对措施,但及时调整教学方式的方式和效果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需要引导与帮助!
4.在谈到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80%的教师都认为应该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学习有障碍时给予。 18%的教师认为随时巡视,随时指导。只有2%的教师让学生列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而后集中讲解。这也反映出我们绝大部分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时能给出学生明确的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在认为学生最大的学习困难的选择中72%的教师认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6%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内容太多,只有2%的教师认为学生不喜欢学习。一位哲人曾说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我们的老师认为良好的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习,以致有规律得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心情的愉悦性。也有部分老师认为学生学习内容太多,学习任务重,压力大,这也反映的目前中国教育的现状。
四、总结
通过这次教师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些情况,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目前尤其要进一步加强:首先,细化解读课标各校要高度重视,解读课标上明白课,落实课标上有效课,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三是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也就是课堂上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调查报告9
课堂提问能帮助教师创设物理情境、获得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沟通师生感情、推动双边活动,同时对学生又起到了激发兴趣、启动思维、培养能力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所谓的中差生班教学中,情况却不是这样的。请看下面由听课得到的事例:
A老师上《光的传播》一节内容,在一节课中没有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而直接讲内容。举例、实验、分析、概括、要求记忆中,老师的耐心很好,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显得很疲倦,由于有其他老师听课而坚持不让自己睡着。课后,A老师说:差班,不敢向学生提问,一提问,学生要么不理不睬,要么乱答一通,“提问”在这个班上是浪费时间,甚至会打击教学积极性。
B老师讲《光的折射》一节,他采用的是自问自答的方式教学,每一个问题提出后,不留时间或时间不多,学生来不及思考,而老师自行回答。满堂课包打包唱,学生完全看老师的表演。课后,B老师说:“差班学生,能学多少算多少,提问学生,这个班没有一个能答对所问的问题,还是给学生多讲一些比较好。”
C老师讲《汽化》一节,面向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是不是”“对不对”“会不会”等之类,结果一人回答,全班附和。如老师问:“80摄氏度的水会不会沸腾?”问完后马上有人小声说:“不会”,接着全班学生大喊“不会”,课堂场面很是热烈,惹得听课老师暗自发笑。
以上种种,说明了我们农村现在的部分物理老师,特别是部分年轻的物理老师还没有理解到“提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正确掌握“提问”教学设计和实施方法。为此,本人对课堂提问教学谈一点看法。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引发学生思考,激活教学气氛
在课堂上,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很容易因其他事物转移注意力,便课堂教学效率下降。但若能适时地加以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就能让学生参与与教学之中激活课堂气氛,引发学生认知的需要和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如,在教学“光的传播”后,学生思想有所松懈,我们如问:“为什么发生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呢?”将学生引入积极的思考中;又如上“电流表”后问:“在实验室众多的测量仪表中,你如何找到并能确认出电流表呢?”引发学生思考,激活思维。
2.提示教学重点,获得反馈信息,深化已学过的知识
课堂提问不仅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通过提问与回答,教师能及时吸收反馈信息,知道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从而及时地调整教学计划。这样,师生之间可形成信息双向交流,使教与学相互促进。如,在复习某一知识时,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系列问题,通过问与答的形式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使之较系统地在学生的头脑里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地掌握知识。同时,能使老师掌握学生的情况。又如:在物态变化教学后问“为什么用久了的电灯,玻璃壁会变黑?”让学生讨论回答,从中获得反馈,同时深化知识与应用。
3.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力
出色的提问能养成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相互学习。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完成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渡,不仅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可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其语言表述能力。例如,我们在上“电压”一节时,可先复习提问“电流”的有关知识,然后提出问题“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为什么会发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呢?”从而顺利过渡到“电压”的教学,也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电流与电压关系的整体知识结构。又如,在完成“电压表”的教学后提问:电压表与电流表有何异同?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锻炼他们的表述能力。
二、课堂提问的设计
好的课堂提问必会令学生运其才智、勤于练习,领悟之源广开。我们的物理教师如何才能设计好问题教学呢?
1.找准问点,突出精要性
课堂提问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围绕课堂目标,就重点、难点、疑点上设问。每一问都要问在点子上,这就是问点。我们不能不问,也不能处处设问,要体现少而精的原则,否则就抓不住重点。我们的问题要围绕教材、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提高问题的针对性。
2.难易适度,具有层次性
我们所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让学生放弃思考;也不能太易,让优生厌于回答。设计问题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化整为零,逐步深入。使每一问都能让学生“跳一跳,摸得到”,让学生体验“问答”活动的愉快,享受成功的满足,从而大幅度地调整学生的思维。对于差班,问题的层次就密集些,跨度不宜过大,才能使学生获得知识逐步深化。如,在讲述物体内能的大小时,设计提问如下:(1)什么是物体的内能?(2)内能包括物体分子的`哪些能量?(3)分子的动能、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4)分子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5)如何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大小呢?让学生思考回答,并列举相关实例,从而得出:做功与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大小。
教师的问题应逐层深入,激发学生思考。部分老师特别是年经老师热衷于追求课堂上的热烈场面而问:“是不是”“对不对”“会不会”,殊不知齐声回答并不能真正反映真实的效果。提问时,要设计适应学生年龄和个人能力的多种水平问题,使大多数学生参与回答。
3.启动思维,体现启发性
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及发展,在学生最感困惑的认识焦点上设问,在学生思维定式或思维缺陷处设问,把启发教学、探究教学落到实处,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让学生经过回忆、对比、分析、归纳、综合后才能得到答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要求老师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把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
4.通俗易懂,具有明确性
提问的内容要明确无误,题意清楚,语言简明准确,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否则学生会答非所问,使教学陷于尴尬局面。
三、发问的技巧
1.把握最佳时机提问
教师在教学中要审时度势,抓住时机并进行适当调控,问在“点”上。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的疑难,要在学生想“知”而又不能立刻“知”时提出问题,与学生的思考、质疑相吻合,并在学生有思、有疑,正要提问而苦于不知看样表述之时提问。此外,教学到重点、难点或需追根求源的地方时,可通过提问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找出事物的本质与根源。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在其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或乐于接受时提问,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师在实施提问时,要善于用语言、手势、表情、演示实验等方式,适时诱导,激发学生的思维。
2.提问后,期待时间要充足
教师提问后,要有停顿,让学生有准备及思考的时间,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停顿时间长短应视问题难度和学生反应情况而定。这段时间,教师不能无事可做,更不能频频追问,干扰学生思维,而要用鼓励、期待的目光环视全体学生,获取反馈信息。如果提问后,所留时间不多或者教师自问自答,将会导致“满堂灌”。
3.面向全体,因材施问
教师的提问不是简单地为了获得学生的回答,而是促进全体学生的思考,提问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人的思考,然后指定个别回答,特别要注意给学生成功的机会,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变换方式,引发兴趣
教学中,我们应根据问题难易不同、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发问方式进行提问,力求灵活多样,采取直问与曲问、正问与反问、明问与暗问相结合。若方式过于单调,会使学生乏味、反感。
四、对学生答问的评价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通过对回答内容的重述、分析、修正、引申等,使正确答案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鲜明印象,也传授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在评价时,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或强化记忆,对答对的学生要充分肯定、鼓励,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体验成功;对答错的学生切忌斥责挖苦,应该对其勇于回答的精神给予表扬,对错答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以巩固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陈白棣。实习教师与优秀教师课堂提问的比较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09)。
课堂调查报告10
20xx年,我校5位教师在遵义市教研室教研课题申报中选择了中学课堂教学中“对话型”教学课题作为研究对象,我们精心选题,周密策划,分步实施。20xx年6月,我们进行了“中学课堂教学中‘对话型’教学与师生交流的实效性问卷”调查,现就调查问卷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对话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法国教育家弗莱雷说:“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课堂应该是对话的课堂。”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弗朗德斯提出了一个课堂教学中“三分之二”定律,即认为每堂课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师生对话,而在这些对话中,教师又占用了三分之二的说话时间。可以说没有对话就没有教学,对话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有着重要作用,研究数学课堂中的对话对数学课堂改革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
我们拟通过调查,探究“对话”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对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以及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提高和成长的影响。
二、调查对象、方法和内容
调查对象:初高中老师、学生。
调查方法:我们按研究计划深入班级和教研组,分别向教师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共计发放教师问卷100余份,学生问卷1200余份。请教师和学生认真客观作答。问卷全部有效。
调查内容:围绕中学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制作的《中学课堂对话型教学调查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课堂教学改革活动的顺利实施和深入开展,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究、合作意识增强。教师在上课时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反映,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关注和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大多数学生则积极上进,获取新知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懂得人生的道理作为自己学习的最大收获。他们认为绝大多数老
师工作是认真负责的,教师该做的工作一般都是做了的,他们尽量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基本上都能通过故事、实验等创设情境的方法导入新课学习。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一般都能联系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生活、生产和社会事例,使学生易于接受。不仅教材中的实验不折不扣地做了,还补充了其他实验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视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能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肯定,能经常深入学生,走下讲台,与学生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学生在课堂上或学习中遇到困境时,一般都能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人格逐步健全,他们喜欢教学经验丰富,知识渊博,工作认真负责,幽默风趣,教学语言抑扬顿挫,经常和学生谈心、交流思想的老师。而不喜欢板着面孔,一副学究模样,知识贫乏,生硬死板的老师。
四、调查结论和建议:
新课改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新课改后的课堂总体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学生学得兴味盎然,教师教得轻松愉悦,师生关系融洽,达到了预期效果。
建议:尽管新课改以后的课堂教学总体形势是喜人的,但我们也不能掩饰其中的矛盾和问题。比如有一些教师业务能力不强,敬业精神不强,教学观念比较传统,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在师生交流对话中,
话题的设计还不尽合理,话题设计的策略还不够恰当,所以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所以在教学话题的设计上还需好好下一番工夫。
在对话教学话题设计时要注意:话题中的问题要有意义、有价值和探究性;话题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话题要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话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话题要贴近生活;话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启发性。
话题设计具有一定的技巧和策略,通常可根据问题的性质、问题的生成方式、师生合作这三种方式进行设计。
(1)根据问题的性质设计话题的策略对话教学离不开问题,在对话教学过程中有一些重难点、疑问点或有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易于生成话题和展开对话的契机。相应地,关于对话教学过程中的话题有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策略,围绕教学疑点设计策略,围绕争议点设计策略,以及围绕教学内容触及的社会热点设计策略。
(2)根据问题的生成方式设计话题的策略对话教学中有三种问题生成方式:一是由学生自发生成,二是由师生共同生成,三是由教师生成。在不同情况下,教师要针对这三种方式采用不同的方法:学生自发生成的问题时,教师要顺应学生疑问需求,
帮助学生获得答案;师生共同生成问题时,教师要巧妙地追问,恰当地把学生引到话题生成的边缘,不断激发学生,进而引发问题;教师自己生成问题时,教师要启发学生,而非透彻讲解。
(3)师生协商设计话题关于对话教学话题的设计,有的学者主张采取“师生协商”的策略,即预先预习―小组讨论―组际交流―合理统整―展示问题。总之,对话教学的话题是动态的、开放的、灵活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策略,设计有效的对话教学话题。
初中数学对话教学的研究,说明对话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探究能力、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在教学中适度运用对话教学,是促进学生参与教学的有效途径。由于对话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教师改变各种观念,而且改变自己习惯的教学方式,因此在具体实施对话教学过程中会有各种问题和缺陷,教师应该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运用对话教学理论进行教学的水平。
课堂调查报告11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音乐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课题研究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音乐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音乐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音乐不是很重视,因而,你让他们下课预习的时候,大多学生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老师们认为一个班里的学生音乐修养有很大的差别,可以把学生分为几等。一个老师要想让所有的学生都把音乐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个人的基础程度。视个人的情况不同而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对课堂教学工作要认真、仔细的多,因为音乐的教学课堂很关键。因为许多同学在课后根本是知难而退,所以老师提倡他们课堂动起来,留下问题,让他们大脑都动起来,所以对于课后不练习的同学,课堂就是他们的全部。调查中,大部分的教师采用的课堂学生动起来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巩固知识,而且达到练习的效果作用。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本校一些班级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为达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
在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对音乐学习存在较大的困难。课下聊天时,都纷纷向我诉苦:“老师,音乐好难啊!”我一边以坚定的语气鼓励他们,其实音乐课是给孩子们放松的时间,教他们一些简单的歌曲和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给他们学好音乐的信心,一边在心里苦苦思索着如何去帮助他们尽快地学好音乐,又能起到放松的效果。现在的学生是多么有个性,我想学好音乐还是有不少好处的。人生道路不同,更何况以后踏入社会后,多多少少会用到音乐知识。
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以上就是我在这次实习期间调查的有关情况。其中有些看法也许不尽正确,但毕竟这是我通过实际调查得到的结果,我会从中吸取一些优秀老师的做法,结合自己实际的水平应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坚持下去,多了解当下的教学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我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但愿我的想法能变成现实。
课堂调查报告12
回眸四年来新课程改革所走过的路,怀揣兴奋、幸福、渴求与希望的同时少不了怀疑、困惑与不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愈加有了冷静的思考。“积极应对、稳妥推进,低起点、小步伐、不停歇”是我们实施课改的基本态度。基于此,“有效性”问题成了我们课改在课堂教学层面的的聚焦点。在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的今天,我们为什么提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堂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强调“有效性”是否就是强调“双基”、是否要回到原来的课堂状态中?这是大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研究以上问题我们首先从调查数学课堂低效或无效现象入手,从去年九月份开始,听了近50节数学课,有公开观摩探讨课也有朴实的常态课。发现数学课堂教学“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现象腑拾即是,而这种现象突出表现在教师三个意识的缺乏:一是缺乏学习效率意识,二是缺乏学习结果意识,三是缺乏学习感受意识。对此我们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针对性提出策略建议。
一、缺乏学习效率意识
现象1:挥霍课堂教学时间。一位老师上《商不变性质》一课时,让学生做练习,先是在黑板上写题目,学生坐在下面只能“自由活动”,等到题目抄好,几分钟已过去了。学生各自在下面做了一会儿,基本上做好了,又突然叫1名学生上黑板板演。下面的同学又大多“自由活动”了。这样的课节奏太慢了,效率自然可想而知了。
成因分析:造成教学节奏慢是因为任课教师没有强烈的效率意识,教前准备不足,应该课前写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的却没有这么做,致使寸时寸金的课堂时间白白浪费。另外,教学时考虑不周密,上台学生板演没有与学生在台下练习同步,毫不吝惜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节奏。
现象2:盲目祛除有意义地接受学习。一些教师片面追求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课堂华而不实,教师该讲的不敢讲,本来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去进行所谓的“探究学习”,似乎教师不这样做,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而沦为没有新课程理念的守旧教师。
成因分析:许多教师片面地把探究式学习作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代名词,好像课堂上下让学生探究就说明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是落后的,于是该探究也探究,不该探究也探究,似乎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
现象3:不会设计有效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当前一种较为流行的学习方式。良好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通过相互间的交流促使个体知识技能的更好掌握,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可我们不少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收效很差。一位老师让学生合作交流已经写好的内容,由于小组内没有明确分工,发言次序交流要求不明白。有的组内一学生发言时,其他同学很少好好听。有的因为发言人声音很轻,其他同学没法听清。合作交流花去七八分钟,可效果几乎没有。
成因分析:许多教师认为新课改倡导合作学习,所以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合作学习成了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但一些教师没有很好地对合作学习的要求、程序作规定并进行必要的训练,只是让几位学生围坐在一起无序地进行信息传递,发言者表达大多不到位,听者更是各行其是。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装点门面,做做样子而已。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只是一种形式体现,不是有效的合作学习
对策建议:
1、必须珍惜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保证课堂时间一定是学习时间。
2、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有些东西可以探究,但有些东西是不必探究的。倡导探究式学习,并不是每节课、每个知识点都要进行探究,应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状况来定。
3、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给学生以必要的支持、帮助与指导,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适时予以点拨、指导,绝不能放任自流、流于形式。
4、选择、设计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若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若问题过深,会影响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即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有争议时、方法多样时、新旧知识比较时。
5、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对方进一步解释;三是学会表达,经过思考之后进行有序组织语言,达到表达过程有条理;四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进行归纳、概括;五是学会分工与合作,从而有效发挥合作学习的功能。
二、缺乏学习结果意识
现象4:顾“点”不顾“面”。不少教师上课为了赶速度,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进行交流时,叫的大多是成绩好,表达能力好的学生,那些本来应该在课堂上得到多关注的后进学生(学困生)被冷落、忽视,致使“差”的更“差”。我问一位老师为何不让差一点的学生回答或板演,那位老师说,如果叫这些差生回答或板演,定会“卡”住,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那位老师的教学任务是预设好的教学内容,殊不知真正的教学任务是把所有的学生教懂(会)。
成因分析:一部分教师教学时不愿关注或过多地关注后进生(学困生),是因为他们没有确立正确的教学任务观。他们把完成教学内容作为教学追求的目标,而不是把如何设法教会后进生作为教学追求的目标。即便有这样的目标或意愿,也没有通过有效的方法去达成。其实,适当降低一下难度,多让后进生在课堂上展示获得成功,这样不仅能有助于知识的掌握,更能激发持续努力学习的信心和热情。即便“卡”住,那更是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机。
现象5:练习反馈不到位。好几堂数学课,教师在让学生练习后对习题作了分析,分析后只是让做对的学生举手。至于哪些学生做错了,错在哪里,分析后懂了没有,怎么解决这些不懂的学生的“不懂症状”,老师没有了下文。这样的教学流程怎么能转化学困生?
成因分析:练习反馈不到位:一是有的教师对反馈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重视,二是由于有的教师没有掌握反馈的基本策略。其实反馈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反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我们不仅要重视反馈,更要找寻反馈的良策。
现象6:不敢突破教材的束缚。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以本为本,对教材中一些教学资源不能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创造性的使用,依旧停留在照本宣科的层面上。
成因分析:目前,许多教师不具备开发教材资源的能力。他们过分依赖教材,以至于出现教材上有的不敢不教,教材上没有的不敢补充,不能突破教材的束缚。有时教师也明明知道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却不能设计更好的教学内容。
现象7:教学要点(重难点)把握不准。有的`教师教学时没有抓住重点、难点,时间没有化在刀刃上:该重点理解的内容没有好好引导学生理解,该重点训练的地方没有组织学生好好训练,该化解的难点,没有有效地启发学生化解。致使重点难点内容没有学习掌握到位。
成因分析:造成教师教学重难点未能把握的原因客观上可能是教师解读、把握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能力低,主观上则是由于教师没有花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好好地研读、把握教材及课程标准。这对教学效果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
现象8:面上的训练量不够。在一节《简单分数的加减法》的研讨课上,学生通过在一张长方形纸上画格子理解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在接下来的5题练习中,老师都使用了同样的练习方法,出示题目——点名回答。我发现一部分学生一直都没有举过手,而发言的总是那几个孩子。这样的练习形式应该是低效的,只有几个优生在表现自己,没有给中等生和差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差生也就不用动脑,听别人的就是,甚至他们跟本就不去思考,觉得反正没他们的事。不少教师在训练时只是让少数学生成为训练者,让多数学生成为旁观者。这样一来没有面上训练的“训练”效果难以明显。
成因分析:教师对练的意识还是不够,没有对面上训练的重要性引起足够的重视。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只有通过“练”才能得到检验,也只有“练”才能真正到位。看看、听听与练练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都要让面上学生都经历“练”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效果定会比几位优等生的表演,其他学生旁观(听)来得好。
对策建议:
1、推行集体备课。在个人分析教材的基础上,组织同年段同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与探讨,把握每一节课的重难点,明确教学目的,探讨课堂结构的设置、环节的安排,特别是对如何灵活使用好教材、激活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
2、树立新理念。现代课程论主张教师不应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构者。为此,教师必须改变“教教材”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3、提高教师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在当前的课程体系中,教材作为一种文本,已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了。教师不仅要掌握教材内的知识,还应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寻找学生生活情景的切入点,并对教材中的具体情节作适当的调整、改编,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问题来导学。从而拓宽和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加强对学习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应该以听、看为主,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在此基础上,迅速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作哪些调整,哪些题需要教师指导,教师应作出恰当的选择。
5、不仅要考量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考量学业成绩的智慧含金量,当然还要考量学业成绩获得的时间成本。
三、缺乏学习感受意识
现象9:不能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少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简单的回答式,一问一答,课堂气氛很热烈,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教师用提问的方式“灌”,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思维训练仍在同一层面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如, 在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广角——合理安排〉这节课上,在教学沏茶问题时,老师问了几个问题:“沏茶的这么多工序中,什么事情可以先做?”“什么事情可以同时做?”这么细的问题就降低了思考的价值。不如教师直接问:“你要怎么做能让客人尽快地喝上茶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节省时间的方法。
成因分析:1、没有把握自主学习的实质。学生站起来发言仅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每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是不是主动、积极地思维,有没有独立地思考。2、自主学习的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应该看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看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往情况;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情况;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发展情况。
现象10:不会合理地运用评价。几乎所有的课都没有了批评,课堂变成了表扬的舞台。笔者曾经就某一节课粗略统计了一下,教师表扬学生达40余次,这样的表扬实在过多过滥。
成因分析:有的教师认为,传统评价学生表扬用得太少,使学生缺乏自信心。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教学时,应该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为此,学生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给予表扬与赏识。课堂上出现了“你真聪明、你真棒”等夸奖声,但是表扬过多过滥,评价的作用就打了折扣。
现象11:课堂纪律不佳。有部分教师执教的课堂学生纪律差,学生注意不够集中,且做小动作,随便讲话,东张西望的学生比例不少于30%:教师讲解时不好好听,同学回答问题时更是不能专注倾听,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成因分析:课堂纪律不佳的主要责任在于教师,当然不能完全怪罪现任教老师,以前的任课老师也有一定的责任。责任在于没有把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切实抓起来,对学生应该具有的上课规矩没有系统地持之以恒地加于训练。有的老师对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充分地表达看法,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学生上课应遵守必要的纪律,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两者没有很好地把握处理,以为重视了前方面,对后方面不能有过分的要求。其实这两方面并不对立矛盾,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当然,也不否认有的教师教学组织管理能力不高,驾驭控制课堂秩序的本领不强。
对策建议:
1、善于激活学生思维。灵活创设具体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思维状态。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节好课应该越教问题越多,教师应该从习惯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要求学生回答转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数学教学中本质的变化。
3、采取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记录学生的各种进步,反映学生参与课堂的教学过程和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定期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反思、感悟。对学生而言,过多地表扬并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要把言语上的表扬与学生行动上的指导进行有机结合。
4、采取客观评价。课堂上面对学生不同的见解、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做法,教师要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不断地唤醒、激励学生。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而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
课堂调查报告13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于是各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呈现在课堂上,然而许多热闹的背后仅仅是热闹,启迪学生思维、有助学生发展的有效的教学活动很少,暴露了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弱势;新课程要求多样性、动态性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然而学生的考试成绩依然是考核教师优秀的重要依据,也就出现了后进班任课教师与优秀无缘的弊端;新课程倡导把学生培养成视野宽阔、拥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创新人才,但是单一的、走过场的德育教育活动无法使学生享受体验的过程,所以,教育的效果不尽人意;新课程要求教师开发课程资源,在备课方面有所创新,但学校仍然按照以前的要求检查教师的教案,从这一侧面透视出传统管理模式中的规制在一定程度上牵制着新课程的实施。以上种种问题表明,新课程对学校管理的要求与现实之间存在不和谐的音符。如何改变学校的管理思想、管理行为、管理模式,跟上新课程理念的步伐,是每一所发展中学校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校本”的内涵
所谓校本行动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其研究对象是学校中的问题,其研究人员是学校的教职员,其研究的目的是改进学校的各种措施,其重要性在于企图使教育实际与教育理论密切结合。
二、研究目标
1.适应课改的理念,增强新课程实施的能力。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显教学效果。
3.倡导终身道德学习,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4.建立健全与现代化学校相匹配的规章制度,实现科学化、人性化管理。
三、研究内容
1.以课例研究为基础的'教学反思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2.发展性教学评价与教师专业成长。
3.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学校德育研究。
4.构建以校本管理为基础的现代学校制度研究。
四、研究价值
本课题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教师方面: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教师即研究者,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强调教师的教学研究存在于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在另外的时间和空间做另外的事情。要求教师学会反思,在行动中找到研究的问题,在反思、合作中解决问题,在不断追踪、设计、解决问题中,把问题转化为课题。使教师能用行动研究的思想、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工作,积极应对新课程的挑战。
2.学校方面:通过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制度建设,逐步形成教学、教研、科研、培训为一体化的校本行动研究机制,构建学校崭新的管理模式,把管理作为一个文化过程。不断激励教师自我超越,体验“工作着、学习着、变革着、幸福着”,以达到个人和集体的超越发展。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从文献入手,研究与此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借鉴成功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帮助。
2.调查研究。主要用于学科调研。用填表、听课、查阅备课笔记和学生作业本、集体交流等方式进行师资情况、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的调查研究。
3.微格分析。教师观看自己教学的录像带,在专家或他人的帮助下发现问题。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发现教师自己的教学缺陷。
4.叙事研究。教师向他人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教育教学的问题或请别人发现自己的问题。
5.问卷调查。主要用于了解课题实施的有效性,便于矫正,提高研究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六、观察结果
通过课堂的观察和总结,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随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对知识和理解不够深入,等等。经过这次课堂观察,我们发现了学生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工作。
课堂调查报告14
一、调查的目的
为了促进我校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工作向纵深发展,为此对我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为小学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内容及对象
1、调查方法:谈法;听课。
2、调查内容:
(1)教师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调控、教师素质、教学特色;
(2)学生方面: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和生成状态。
3、调查对象:学校的12名语文新课程实验教师及其学生。
三、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一)结果概述
此次活动历时两个星期,教研组成员听了学校9名语文新课程实验教师的常态课,并与教师进行了谈。
在听课及与授课老师进行的对话交流中,我们感受到部分教师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课堂教学面貌也正在逐步地发生变化:师生关系趋于和谐,教学方式悄然改变,教学评价趋向多元,教师探究、合作成为共识,校本教研崭露头角。
(二)教师方面
1、教学目标。90%以上的教师能正确地定位和把握教学目标,约40%的教师非常关注生成性目标。
2、教学内容:85%以上的教师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约30%的教师能创造性处理和使用教材,约20%的教师能合理、有效开发和补充语文课程资源。
3、教学过程。80%以上的教师的教学流程清晰,师生活动时间分配较合理,语文学科特点较突出。
4、教学方法。70%左右的教师能灵活运用教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和求知动力。25%左右的教师注重学法指导,能设计出质量较高的探索类问题和发散类问题。少数教师教法陈旧。
5、教学调控:80%的教师基本上是按预设方案(礁)组织教学,只有20%左右的教师能根据学情组织教学,50%左右的教师能采用多元评价。
6、教师素质。90%的教师有亲和力,教学基本功较强。从学历程度看,合格率100%。其中,中师2人;专9人;本科1人。授课的12名教师,第一学历均是中师,第二学历(专科、本科)均是电、自考或函授学习取得的学历,具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只有4人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因此,教师的专业文化知识不是很强。
7、教学特色。约40%的教师教学有亮点,有创意,约20%的教师有较明显的教学风格。
(三)学生方面
1、参与状态。从参与的广度上看,50%的课中的80%以上的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40%的课中的50%左右的学生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1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很少参与或几乎没有参与学习过程。从参与的深度看,50%的课中的80%以上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40%的课中的50%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1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是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2、交往状态。约50%的课中的多数学生迫切地想与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敢于评价自己、学生和教师,课堂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10%左右的课中的学生几乎没有交往。
3、思维状态。约50%的课中的一部份学生敢于提出一些有挑战性与创性的问题,并能与他人合作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思维活跃,发散性思维得到教师的重视与培养。
4、生成状态。50%左右的课中的学生,多数学习兴趣浓厚,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度较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果较好,学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教师教育理论,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薄弱,有的还存在模糊认识。对课程标准解读不够,课程标准未起到应有的作用。评价方式欠完善且不尽科学。
2、教师的情感、价值判断与现代教育思想有一定差距,专业知识欠深厚,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理解不够。
3、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存在着矫枉过正的现象,对语文教育的特点和创造性使用教材把握不够,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益。
4、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普遍较差,综合知识与知识结构尚不理想,只知埋头教书,不懂科学研究的现象还很严重。
5、教师对现代教育中自身的角色地位把握不准,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得到有效体现。现代化教学媒体和手段在现代教育中的应有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6、学生对语文学习相对缺乏自主性,语文学习过程中还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
7、学生到了二年级基本上掌握了一两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在综合运用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学习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8、学生在课堂中个性能得到一定的张扬,但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上的一些问题视若无睹,置若罔闻。
(二)建议
1、识字和写字的要求还应认真把握。教材的识字量,教学时间紧,课堂上注重了识字和说话的训练与拓展,而对写字的训练有所忽略,学生写字的'质量应进一步加强。
2、教师的引导过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我们知道,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受课文的意境,感受语言、感受人文精神,才能真正完成学习任务。但在课堂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语言充斥着整个课堂,生怕学生不会,一开始就进行引导、讲解。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斥教师的分析讲解,只是要少说一些,让学生多些读书的时间,多些自己的感悟。这正如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一样。我们提倡教师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在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师生在互动交流、教学相长中一起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3、“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形式多,但缺少“探究”的实效性。丰富多彩的教学组织形式,确实能焕发孩子们的学习激情。但“为形式而形式”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一堂课,几人“围成一圈”,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就叫“合作学习”了吗?要关注合作学习,但什么时候合作,合作起来干什么,合作如何分工?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围绕一个具有挑战性或探究性的问题合作研讨?如何调控各小组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如何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静心倾听、交流、评价、发表个人见解,使探索富有实效?值得思。
4、只注重学生的说话,而忽视了学生的倾听习惯。在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小手林立,学生发言积极,但其他学生却无视发言同学的存在,依然我行我素。特别是在低年级的课堂中,学生只管自己发言,而很少去关注其他学生,去倾听其他学生的发言。我们知道,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学习,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对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各项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密组织课堂教学,值得思考。
课堂调查报告15
一、调查结果
1、调查前,先向学生讲解问卷要求和问卷中的每项内容。共发放问卷33份,收回问卷32份,其中有效问卷30份。
2、调查结果如下
大概有一半的学生喜欢上英语课,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评价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课堂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喜欢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以口头评价为主,学生则喜欢多种评价相结合。老师不经常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后老师也很少关注学生的情绪,对作业老师也没有及时评价。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对很多教师已不是一个新话题,他们通过读书、经验总结、网络及相关的培训等多种渠道了解了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但通过调查得知他们对于评价的具体内容、本质、目标、特点及操作过程并不十分了解。
(2)83.3%的小学英语教师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教学评价,但是应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师生互评,还要通过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教师也要定期与家长沟通,如在学生作业上写上对该学生近期的学习评价,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3)可以看出,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评价方式较单一,除了课堂即时评价、作业评价、阶段性成绩评价之外,课堂表现或活动记录、课外实践活动记录及成长记录袋等其他教学评价方式很少使用。小学英语教师应了解及如何使用多种评价方法和评价工具,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科学地进行评价,也就是说,教学评价要围绕有利于教师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设定,否则就会背道而驰。
(4)从调查可以看出,老师能够在低年级使用多种评价手段进行评价,如体态语、鼓励性语言等,他们非常重视课堂即时评价,毫不吝啬鼓励性语言,用爱的情感架起与学生的心灵之桥,但是在中高年级老师不经常使用多种评价手段。语。
三、建议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小学英语教师并不十分了解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具体内容;教师实施的评价方式不够多样、多元;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虽然在小学英语教学评价方面作出了一定的成功尝试,但教学评价的实施缺乏科学性、全面性和多样性。
虽然评价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但目前传统的教育观念对它的实施是一个很大的阻碍。教师的评价思路依然以学科知识体系为目标,评价理念落后是制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瓶颈。据此,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小学学校行政领导、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培训力度,小学学校领导、教师加大对学生及学生家长对小学英语教学评价的学习,把教研与师训整合起来;小学学校行政领导及教师应理顺教学与评价(考试)的关系,正确发挥评价的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的.功能;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首先需要的是对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解,如对其所提出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等的理解,理解现代教育评价理念与掌握常用的评估工具也是至关重要的;构建和谐的多元的评价主体,教育教学评价需要全社会的人共同参与合作支持,不要使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成为评价“孤岛”。
【课堂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课堂调查报告03-27
课堂调查报告10-16
课堂教学调查报告04-04
学生课堂学习现状调查报告03-23
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报告04-14
关于语文课堂的调查报告04-19
课堂教学对话情况调查报告10-07
关于课堂举手发言调查报告03-31
小学语文课堂调查报告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