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堂问卷调查报告总结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问卷调查报告总结
问卷调查报告,属于调查报告的一种,是一种应用文体。调查者对特定对象进行深入考察了解的基础上,经过准确的归纳整理,科学的分析研究,进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将整个调查研究的成果用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形成的汇报性应用文书。下面的是小编分享的与问卷调查报告总结有关的文章,欢迎继续访问应届毕业生报告网!
【摘要】中学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对老师的提问,反映消极、被动,致使课堂气氛沉闷、压抑,这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学生是如何想的?老师应该怎样做?本文通过问卷的统计、简析和反思,对上述问题做了扼要的回答。
【关键词】课堂提问;问题分配;等候时间;惩罚;学情;有效性
一、发现问题
课堂提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技能,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产生探究的欲望,迸发学习的热情;能够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变消极、被动地听讲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能够培养学生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等。正如莫利认为,提问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手段之一。也许正因如此,教师都把提问当作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
我们在教学及听课中发现,对于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小学生反映非常热烈,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甚至是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的问题,从而大大增强了课堂中的师生、生生互动,为课堂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而在初中课堂上,却很少见有学生主动举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因而课堂气氛总是沉闷、压抑,一潭死水。尤其是在讲授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时,一节课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唱“独角戏”,放眼望去,大家都在低头忙自己的,要么写,要么记,好像老师的问题与我无关;有的学生即便能回答,也不举手主动要求回答,使教师感到很无奈,只好点名,强拉硬拽。久而久之,教师设计的针对学生的课堂提问几乎都成了自问自答,课堂几乎成了“一言堂”。这样的课,教师感到憋曲窝心,学生得不到有效的训练。
基于此,我们开展了 一次针对初中学生提问的调查,试图探寻一下初中学生对课堂回答问题的认识、态度及其心理。当然,此次问卷的涉面狭窄,问题简陋,分析粗浅,我们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二、研究方法与结果
我们对我校初二年级2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这是一所市级重点中学,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8份。
调查问卷共设15个项目,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态度,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及原因,教师对问题的分配以及教师留给学生的等候时间等。
1.学生对教师提问的态度
表1的调查数据显示: (1)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教师的课堂提问是很有必要的,教师提问是检查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可以帮助自己更加注意听讲,积极学习。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提问是对自己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的惩罚。绝大部分学生对惩罚性提问的反感,值得深思。(2)传统课堂上学生在回答教师问题时必须起立,以示尊敬。调查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感到起立回答会使自己感到紧张、焦虑,更容易出错。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允许学生坐在座位上回答问题。(3)学生希望在回答问题后,教师能够给予反馈,即使回答错误,也希望教师能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
2.学生是否愿意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
表2的调查数据显示,初中学生不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原因有三:一是学生知道答案,但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二是对问题的答案不确定,怕回答错误而不敢回答或因问题太难而不知如何回答。三是高中课堂教学容量大,密度高,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忙于记笔记,没有时间去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3. 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反应
三、讨论与反思
表3的调查结果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1)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教师所提的问题不要过于简单,最好是在学生思考之后,运用所学知识能够回答的问题。(2)许多学生认为,教师在提出问题后马上叫学生回答会使人感到紧张,心理压力较大。希望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能够给学生留出一定的考虑时间。(3)课堂上教师对问题的分配存在着不均衡现象,教师并没有给予每位学生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
1.不要把提问当成惩罚的手段
有些教师把提问当成惩罚的手段,以问代罚,看到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就把他(她)拎起来回答问题。被提问学生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很可能就没有听清老师的问题,基本上回答不出;学生当然会认为教师在有意刁难自己,从而对教师产生敌意,师生之间的感情就会疏远,甚至产生对立情绪。当学生思想走神时,教师应该采用其它方法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绝对不能拿提问来惩罚学生。还有的教师当学生对课堂提问回答不上来或回答的不令人满意时,要么罚站,要么讽刺挖苦,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切不可把提问当成惩罚学生的手段,不可对学生令人不满意的回答流露出任何不满情绪,否侧,必将引起学生的反感,从心理上拒绝答问,拒绝老师,甚而拒绝学习这门科目。
2.深入了解学情,注重提问效率
课堂提问效率的高低,取决于问题设计的质量。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该首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兴趣所在,不能一厢情愿,不顾实际地设计课堂提问,否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教师还应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尤其是语言知识储备,在问题与学生原有知识之间建立相关联系。如果教师所提问题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之间联系较少,学生没有相关地语言知识储备,学生即使知道答案,也不知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当老师提问时,有的学生说不上来,有的干脆用汉语回答。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让学生明白错误是学习的一个必然过程,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回答正确,教师应给予口头表扬;回答错误,不要立即批评,尽量避免直接指正,而应采用引导、反问、重复等迂回纠错的方式。此外,教师还应知道学生学会正确、科学的做好课堂笔记,掌握恰当的提问时机,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3.问题分配要均等,适当增加“等候时间”
课堂中教师对问题的分配也会影响到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主动性。高尔顿(Galeonetal,1980)的研究表明:在课堂内,教师只关注20%的学生,有36%的学生倾向避免与教师接触(肖锋,2004)。我国也有学者调查表明,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常有意或无意地关注某些学生,而忽略一些学生(孟春国,2004)。在课堂教学中,一部分成绩好的学生倍受教师关注,经常被提问,成为课堂的明星和主角;而一部分成绩差的学生则被教师忽视,极少被教师提问,成为课堂的“边缘人”、“局外人”和“被人遗忘的角落”。有时教师为了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在学生中树立主动回答问题的典型,愿意回答问题和英语讲得好的学生自然会有更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而那些性格内向、口头表达不是很流畅的学生则常常容易被教师忽视甚至歧视,极少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师对问题的分配不公不仅降低了绝大部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加剧了学生的两极分化,而且也违反了“机会均等”的学习原则,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全体性。
教师也应打破那种传统的“举手——起立——回答”的“三部曲”,回答问题不一定非要起立更不一定非要举手,对于那些积极主动经常举手的好学生,即使举手也不一定要给他答问的机会,而对于那些消极被动怯于发言的学生,即使不举手也要把他(她)不时地“揪”起来(当然不能是惩罚性的)回答问题。在一定的时段内要做到每人都发过言,而不应只关注少数学习好的学生。
“等候时间”是指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等候学生作出回答的时间(孟春国,2004)。课堂提问中不给学生较为充足的等候时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国外学者考利内克(Korinek,1985)、李(Lee,1985)、罗尔(Rowe,1898)的研究表明: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教师很少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大部分教师希望在提问之后10秒钟内获得满意的答案,否则便会作出不耐烦的表情,或者改由自己或其他学生代替回答(肖锋,2004)。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务必要学会“等候”,学会“停顿”,就是在提问之后与学生回答问题之前,教师停下来等待几秒钟,为学生提供思考时间,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了适当的“等候”(停顿),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会有所提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更能够营造一种支持的课堂气氛,降低学生的焦虑水平,使课堂更具有人情味,体现人性化。当然,并非所有类型的问题以及所有被提问学生都要有等候时间。对于某些机械性操练的问题和从书本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没有必要留有太长的等候时间;对一些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也不必要留有太长的等候时间。我们认为等候时间的长短和产生效果大小是不成比例的。时间过长和时间过短一样对学生有害。等候时间最好为3-5秒钟,太短不利于产生高质量的回答,太长则会减慢课堂节奏,使课堂气氛沉闷或使部分学生走神。“等候”(停顿)应因人因题而异,这当然要求教师对学生情况了如指掌,对问题特点烂熟于心。
总之,课堂提问要讲究艺术性,它应与课堂内容紧密相联系,以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为前提。
知识拓展:
问卷调查报告主要目的
根据调查报告的主要目的划分,可分为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两大类。
1、应用性调查报告。
应用性调查报告,就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主要目的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大体包括下面六种:
(1)认识社会的调查报告。
(2)政策研究的调查报告。
(3)总结经验的调查报告。
(4)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5)支持新生事物的调查报告。
(6)思想教育的调查报告。
2.学术性调查报告
学术性调查报告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的调查报告。它可分为理论研究的调查报告和历史考察的调查报告。
(1)理论研究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主要是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调查和研究,作出理论的概括和说明。
(2)历史考察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主要是通过对文献资料的调查,来揭示某些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应用性调查报告与学术性调查报告的区分,也是相对的,是就其主要目的而言的。事实上,应用性调查报告也可以作出理论概括,学术性调查报告也可以指导实践,为现实生活服务。
【问卷调查报告总结】相关文章:
问卷的调查报告03-27
问卷调查报告02-19
问卷分析调查报告04-16
问卷调查报告08-05
问卷调查报告02-25
问卷调查报告模板04-01
市场问卷调查报告04-14
食堂问卷调查报告11-24
学生问卷调查报告01-31
家长问卷调查报告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