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干果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只有进行行业调查报告,我们才能更加明确地知道某个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它所处的行业生命周期的位置,并据此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在这里,YJBYS小编带来了优秀的干果行业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疆干果市场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
1、调查目的
(1)掌握乌鲁木齐地区时令蔬菜价格走向,为菜农及地区政策制定者提供理论依据。
(2)通过此次调查,让广大市民更加理性看待时令蔬菜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
(3)分析乌鲁木齐地区的时令蔬菜价格走向及蔬菜的流通渠道,为蔬菜市场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提供一些数据。
2、调查对象
(1)乌鲁木齐地区常见时令蔬菜的来源;
(2)乌鲁木齐地区时令蔬菜的销售渠道;
(3)乌鲁木齐地区常见时令蔬菜市场价格;
(4)乌鲁木齐地区市民对时令蔬菜的需求情况。
3、调查方式
(1) 实地走访 (2) 现场采访 (3)个别交谈
(4) 亲临实践 (5)图片照片 (6)统计报表
二、调查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多种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各大城市蔬菜价格也一度居高不下,再次引发人们对“菜篮子”工程的高度重视。蔬菜价格上涨,要注重流通环节的监管,要考虑到能否同步公开成本价、批发价以及零售价。
受近几年冬季菜价高涨、流通环节成本过高等的影响,蔬菜田间菜价往往不到零售价的一半。在城市社区,菜价高的让人心痛,生活中居民在蔬菜上的支出占日常消费支出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而在田间地头,蔬菜“便宜”的令人吃惊。为什么同样的菜在两个地方的价格相差如此巨大呢?对于菜农来说,则希望把价格抬高,从而增加收入,菜价高了,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而城市的居民希望菜价降低以减少他们的生活成本。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其中存在着很大的差价,为了弄清楚这之间的差价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小组针对乌鲁木齐地区的菜价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调查,获得了一些相对可靠的数据。
三、乌市时令蔬菜现状调查
1、蔬菜的来源
由于乌鲁木齐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不利于蔬菜的生长,因此大部分时令蔬菜来源于山东、甘肃、内蒙等地,小部分蔬菜来源于吐鲁番等地区。
2、时令蔬菜流通环节
从整个产供销运营过程来看,有很多因素影响蔬菜价格的变动,如生产资料、劳动力、运输成本等因素。调查发现,虽然近年来蔬菜零售价上涨较大,但生产环节销售价格涨幅却低于零售环节价格涨幅,乌鲁木齐地区蔬菜基地利润仍较低。且受乌鲁木齐地区地域、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新疆冬季蔬菜生产基地的各类时令蔬菜在品质、产量等方面远不如内地。
通过对乌鲁木齐地区新老北园春蔬菜批发市场的调查发现,一般果菜类(如辣子、西红柿、黄瓜等)与叶菜类(如韭菜、芹菜、菠菜等)是由菜贩集中统一收购批发给零售摊点的。
下表是本组经过较为充分的市场调查后,汇总得出的老北园春部分时令蔬菜市场价格现状。
老北园春菜市场调查 单位:元/公斤
反映出北园春批发市场时令蔬菜的进价与卖价之间的差价约在0.3-1.5 元/公斤,由此看出乌鲁木齐地区消费者对时令蔬菜的需求量较少。
在流通环节,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批发商先从基地收购,运往批发市场,在批发市场或许还要经过二次或三次批发,这才会运到城区的各菜市场或者超市、餐饮等终端零售环节。经过这样一个又一个流通环节,成本和价格随之增加,卖到市民手中的菜就非常贵了。
近年来,蔬菜流通环节由城市和近郊地头——城市集贸市场逐步向城市远郊、农业县、外省蔬菜集散地——城市集贸市场多层批发流通转变,流通产业化特征十分显著。乌鲁木齐地区现有新疆规模较大的新老北园春两个蔬菜批发市场。批发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极大地方便了政府监管和商户经营,但也使蔬菜流通距离加大、流通环节增多。据调查,从田间地头到蔬菜批发、零售市场,蔬菜一般几易其手,其间几经加价。批发市场要收取进场费20元/次,同时交纳房租费2000元/月、取暖费500元/月、运输费450-600元/月、停车费200元/月等各项成本费用。各类时令蔬菜通过加价批发给市场三级批发商,市场三级批发商要加价再批发给零售商,集贸市场的'零售商进入批发市场还要缴纳相关费用,并搬运至零售摊点。特别是由于乌鲁木齐地区蔬菜春冬自给率不高,春冬两季有一多半的蔬菜需要从外地调入,蔬菜的市场价格受天气变化和运输损耗成本的影响较大。
3、时令蔬菜销售环节
随着城市管理的逐步规范化,蔬菜批发、零售市场的经营环境明显改善,经营成本也随之提高,蔬菜销售由单一的路边集贸市场向露天、大厅集贸市场、超市等多种销售场所转变。从调查情况看,目前的蔬菜批发和零售场所经营主体形式多样。根据调查,集贸市场摊位费根据条件好坏和面积大小,每月租赁费用在100—600元之间不等。以南昌路早市为例,两米的摊位每月租金为210元,价格相对便宜。从前面蔬菜价格流程看,蔬菜零售环节是价格涨幅最大的一个环节,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毛利润被零售商获得。主要原因:一方面,蔬菜销售个体户一般为外地打工者,他们以卖菜为生,要支付房租、孩子的学费以及日常开支,所以想多挣些钱来维持基本生活,就会相对抬高蔬菜价格;另一方面,蔬菜销售过程中天气因素影响较大,损耗也较多,而且有些批发商缺乏诚信,因此在批发市场价格的基础上至少提价50%以上,才能确保零售商户获取一定的利润。
四、问题分析
(1)蔬菜市场设施档次普遍偏低,购物环境差
大部分蔬菜市场投入不足,市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脏乱差”现象严重。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开办单位对市场经营业户的后续管理不
够。另一方面,缺乏完备的排水排污系统,蔬菜市场产生的大量垃圾不能及时清理,乱堆乱放、随意丢弃等现象严重,形成许多垃圾死角。另外,一些市场既是经营场所又是居住场所,出入通道行人与车辆不分,交易高峰时拥堵不堪。
(2)蔬菜市场价格相对较高且不稳定
乌鲁木齐地区物价较高,特别是菜价相对于周边城市来说普遍较高,这一问题长时间没有得到解决,老百姓反映特别强烈。而且乌鲁木齐地区菜价不稳定,起伏较大,受原产地的气候、运输的交通条件等的影响比较大。
(3)蔬菜运输的物流成本高,蔬菜的质量有待提高
据了解,乌鲁木齐地区的蔬菜在长途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仍然是大卡车、大货车等,蔬菜的储存点也比较落后,因而造成了运输成本高,蔬菜损耗大,蔬菜质量低等缺点。
(4)目前农超对接覆盖面较小
从田地走向餐桌,流通环节较多,蔬菜价格仍节节上涨。虽然农超对接省去了中间环节,但是农超对接对超市要求较高,乌鲁木齐地区各大超市蔬菜销售量与批发市场相比差距较大,各大超市又有其各自的销售战略,联合进行农超对接有一定的难度。
五、策略及措施
1、加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积极落实“菜篮子”工程。加大对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和重要
时节的应急供应能力。加强蔬菜良种研发推广和蔬菜品种改良中心、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积极引导菜农开展蔬菜大棚建设,种植反季节蔬菜,保证市场供应。
2、实施农超对接。积极推广农超对接,扩大对接规模,降低流通成本,推进鲜活农产品“超市+基地”的供应链模式,引导大型超市直接与种植大户对接,蔬菜由产地直接面向终端市场。以白菜为例,上下游对接的话,整个链条上的成本至少减少20%,省去中间商环节后,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保证了蔬菜的品质。
3、理性看待菜价的起伏,由于气候、地理条件等各种因素所致,乌鲁木齐市场大多数蔬菜供应以外地产——本地销为主。一般在冬春季节,乌鲁木齐地区市场会出现时令蔬菜短缺问题,导致价格上涨;进入夏季,本地蔬菜大量上市,价格会自然回落。
4、降低流通成本。制定实施降低流通费用综合性工作方案,继续清理整顿公路收费、农贸市场收费、零售供应商收费等不合理收费行为,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逐步实现鲜活农副产品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零税收、低收费。
5、积极运用价格调节基金。在生产环节重点扶持蔬菜基地建设,零售环节推进平价商店建设,探索中小城市农副产品价格稳定新模式。
6、搞好市场价格信息体系建设。抓紧建立覆盖主要蔬菜品种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制度,强化对蔬菜生产、市场和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引导蔬菜种植户、经营者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
核桃市场调查报告
一、核桃产业发展的现状
县的核桃种植历史悠久,县域内均有分布,全县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其中核桃挂果面积达1.5万亩,产量达1952吨,涉及11个乡镇,106个村,3万多农户,成为全县第三大林果产业。现阶段,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具备以下特点: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十一五时期,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核桃产业发展,2004年初,针对我县中山地区尚无主导产业的现状,经过充分调研后,作出了大力发展核桃的决定,把核桃作为半高山地区的支柱产业来抓,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的重要内容来实施。在半高山地区乡镇、村和广大退耕农户发展核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产业板块初具规模。截止今年,全县核桃总面积达10万亩,主要有云新、辽核、香玲、鲁光、中林5号五个品种,全县核桃发展面积近万亩以上的乡镇有2个,其中水田坝乡核桃面积达15000亩。千亩以上的村达20多个,如屈原镇铺坪村核桃面积达2000亩,目前该村人均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18亩。500亩以上的村有近50个。
良种选育基本完成。为从根本上解决核桃种苗的适应性问题,2011年县委、县政府决定选育本地优良品种、新建县核桃良种繁育基地、实行核桃种苗单一来源采购。一年来县林业局加大品种选育力度,初步选育出了2个地方良种,并通过省级良种签定。建成了150亩的核桃良种繁育场,每年可出圃优质核桃核桃苗60万株。形成了就地育苗、定点采穗、定向供应、单一采购的苗木繁育体系和供苗机制。
种植大户影响深远。通过部门专业技术指导,资金重点扶持,全县涌现出了一大批靠发展核桃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沙镇溪镇长春村核桃种植大户梅云刚,2004年将10亩责任田全部种上核桃后,通过自学技术,总结经验,有效提高了核桃产量。今年,他已收获核桃干果2000多公斤,收入达8万元,同时,他在田间套种的中药材,可收入1万多元。前不久,梅云刚又筹资100万元在长春村流转土地300余亩,创建了县沙镇溪镇长春村伍家荒核桃种植示范园,成为我县核桃规模种植的样板。
二、核桃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根据实地考察,笔者认为,我县种植核桃有四大有利因素。
第一,自然条件适宜。一是气候适合核桃的生长条件。我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暖,经专家对已发展核桃品种的评估,生长良好。二是山地资源丰富。全县耕地面积6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20余万亩,发展核桃产业空间大。我县现有柑橘、茶叶、烟叶三大主导产业,柑橘产业种植仅限于低山海拔600米以下的沿江带,面积趋于饱和;烟叶生产只适宜海拔800米以上高山区域发展。核桃产业适宜种植区域主要在海拔600至1300米,中半山区除有一定茶叶产业外,并无其他规模品种。三是基础设施完备。近年来,全县各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十二五”期间,我县计划大修农田水利,这将进一步改善农村水利条件,夯实核桃产业发展基础。
第二,经济效益可观。从近几年核桃产业种植情况看,全县平均亩产150公斤,收入6000元左右,与柑橘、茶叶产业相比较,虽然单产效益不及,但综合效益极其客观:一是该产业种植不受区域限制,种植覆盖面大。二是不受立地条件限制,坡度大小,荒山、荒坡,有土都可栽种。三是在核桃园内,可采用套种与之相适应的白熟等中药材的方式,每亩收入可增加约2000元。因此,核桃发展综合经济效益不亚于柑橘和茶叶两个产业。
第三,发展前景看好。一是市场需求大。核桃是世界四大干果(扁桃、榛子、腰果、核桃)之一,是重要的木本油料和用材树种。目前,市场需求正以10%的年速度递增,拥有稳固的需求市场。二是利用效用高。核桃仁可直接食用,核桃油耐贮藏,易保鲜。枝、叶、外果皮能入药,青皮、树叶可作家畜饲料,总体利用效用较高。三是可以进行深加工。核桃仁可以做成罐头、高级饮料、粉剂和蜜饯等食品。
第四、生态经济共赢。我县地处库区,对生态保护具有很高要求。核桃除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外,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经测试,在核桃防护林区内,风速降低32%,水蒸发量减少13%,土壤含水率提高5.5%。
三、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我县核桃产业发展的分析,核桃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
第一,农村劳动力匮乏、市场意识不强。近年来,由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是老人、儿童,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另外,农户农业生产存在盲目性和从众性,别人种什么跟着种什么;缺乏前瞻性和大局观,眼前看到什么赚钱就种什么。农村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市场意识不强,严重制约了核桃产业的规模发展。
第二,管理水平粗放,经济效益不高。现阶段,核桃与其他经济作物相比,种植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不利于产业总体水平的提高,阻碍了核桃产业的产量和质量发展。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我县农户普遍存在“重栽植、轻管理”的思想意识,大部分农户在核桃生长的过程中,缺乏管理技术,生产投入较少,造成产量不高,果实小,收入低。
第三,政策投入单一,资金扶持不足。截止目前,由于我县农业产业发展政策更多倾注于柑橘、茶叶、烟叶等产业,对核桃产业的发展政策仅限于退耕还林项目资金。因政策投入单一,资金扶持有限,导致该产业发展不快,经济效益不高,规模化生产水平低,经营模式单一,科技管理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核桃产业的发展。
第四,市场开发滞后,产业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县核桃销售主要以各地商贩上门分散收购为唯一渠道,县内无固定的产地交易市场,没有必要的冷冻储藏设施以储藏的手段来调节市场,更没有龙头加工企业为核桃产业提供产品销售保障。由于市场开发不到位,使我县的核桃附加值低,综合效益不高。
四、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的措施
分析全县林果产业形势,核桃产业在我县发展具有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优势,若要发展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还需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明确主导地位。在中高山地区发展核桃产业,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缩小各地区收入差距,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突破口,事关全县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和和谐发展大局。只有在思想观念上牢固确立其地位,才能做大做强核桃产业。
第二、明确发展目标。全县通过10年发展,核桃产业面积达到20万亩,总收入达到10亿元,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之一。具体分两个步骤实施,第一个五年,新种植核桃5万亩,挂果面积10万亩。核桃产量1500万公斤,产值3个亿。第二个五年,新种植核桃5万亩,挂果面积15万亩。核桃产量300万公斤,拥有1至2个深加工龙头企业,总产值达到10个亿。
第三、合理规划布局。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种植”的原则,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重点在自然条件适宜、人均土地多、有传统优势和种植积极性高的地区布局。在其它交通便利、自然条件适宜或半适宜地区,应在适度建立种植基地的同时,重点发展加工型。对适宜地点少、认识程度低的地区,应限制发展。
第四、健全组织机构。一是要根据县乡实际,成立核桃生产领导小组或办公室以及核桃科技协会等组织,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对核桃生产的组织、指挥和督办;二是组建核桃产业管理机构,配备专人,明确其核桃发展、栽培管理、科技培训、推广等工作职责。
第五、推动规模发展。规模发展是核桃产业发展的基础。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是农户、基地与市场联接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本着群众自愿的原则,通过正确引导和规范,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村能人规模化建园,鼓励连片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使核桃种植从一开始就向规模种植,专业化生产转变,使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转化为规模化、标准化的农场式生产,克服农村劳动力不足,管理粗放,技术不高等问题。
第六、加强科技支撑。重视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稳定和加强县乡林业科技队伍。以县核桃科技协会为载体,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全方位开展核桃种植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广泛开展与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科技协作,为产业发展提供前沿科技支撑。建立科技示范基地、示范村和示范户,加快标准化种植技术示范推广。
第七、加快良种繁育。核桃产业发展、种苗是基础、良种是关键。要把种苗生产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供苗机制;另一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专业大户参与良种苗木生产。积极建立健全良种苗木价格监管制度,维持苗木价格基本稳定。
第八、强化资金扶持。财政应专列扶持核桃产业发展资金,并随财力增长逐年增加。加大各类农业项目资金统筹力度,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退耕还林等项目资金,实行“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办法,集中用于发展优质良种核桃。在政府扶持、个人投入的基础上,广泛吸纳社会资本,积极争取林业贴息贷款,有效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大力推行核桃保险制度,为核桃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第九、重视产品质量,及早谋划品牌战略。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及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绿色、环保、无公害化生产成为农业产业的主要经营理念。一方面要把推进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果品质量作为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品牌建设,鼓励核桃专业合作社联合开展品牌经营,开展核桃原产地、环境管理标志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打造名优产品和著名品牌。
【干果行业市场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行业市场调查报告02-25
家具行业市场调查报告04-10
行业市场调查报告(通用10篇)09-20
行业市场调研报告04-05
行业市场调研报告04-04
《秋天的干果》中班教案01-16
行业调查报告03-08
行业调查报告04-18
行业调查报告04-18
印刷行业市场分析报告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