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学的调查报告10篇
当不太了解,又想弄清某一情况或事件时,我们通常要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完毕后,通常还需要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科学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的调查报告 1
问题一:如何判断生熟鸡蛋?
实验材料:生鸡蛋若干,熟鸡蛋若干。
实验假设:通过鸡蛋旋转可能能判断出鸡蛋师生的还是熟的。
实验方法:进行旋转两种鸡蛋,并进行观察两种鸡蛋的旋转速度。
实验步骤:
在光滑的平面里快速旋转熟鸡蛋,用手制动后又立即释放,发现熟鸡蛋立即旋转起来;然后又在光滑的平面里快速旋转生鸡蛋,用手制动后又立即释放,发现生鸡蛋不会立即旋转起来,只是慢慢的转着。换一个熟鸡蛋和生鸡蛋,再次进行实验,发现仍是这个结果。接着继续进行多次实验,发现还是这个结果:熟鸡蛋旋转较快,生鸡蛋旋转较慢。
实验结论:通过鸡蛋旋转能判断出鸡蛋师生的还是熟的。
问题二:为什么熟鸡蛋旋转较快?生鸡蛋旋转较慢?
经验得知:是因为在生的鸡蛋里面,蛋清和蛋黄都是可以流动的,转的时候,不容易平衡,所以就转不起来.而当鸡蛋被煮熟了以后,蛋清和蛋黄都被凝固了,所以,转的时候就可以很容易了.
问题三:能否通过鸡蛋的旋转速度来得知鸡蛋是否已经完全熟了?
实验材料:生鸡蛋若干,熟鸡蛋若干,半生半熟的鸡蛋若干。
实验假设:可能能通过鸡蛋的旋转速度来得知鸡蛋是否已经完全熟了。
实验方法:进行旋转三种鸡蛋,并进行观察三种鸡蛋旋转的速度。
实验步骤:
在光滑的平面,同一时间里快速旋转一个生鸡蛋,一个熟鸡蛋和一个半生半熟的.鸡蛋。开始旋转后,发现生鸡蛋转的最慢,半生半熟的鸡蛋匀速地转动着,不快也不慢,而熟鸡蛋转的很顺畅,速度较快。换一个熟鸡蛋,一个生鸡蛋和一个半生半熟的鸡蛋,再次进行实验,发现仍是这个结果。接着再继续进行多次实验,发现还是这个结果:熟鸡蛋旋转较快,生鸡蛋旋转较慢,半生半熟的鸡蛋转的不是很快也不是很慢,属于中速。
实验结论:能通过鸡蛋的旋转速度来得知鸡蛋是否已经完全熟了。
调查结论:
可以通过进行旋转鸡蛋,通过观察鸡蛋旋转的速度,能进行判断鸡蛋是否已经完全熟了,是不是可以吃了。这个方法较为简单,并且更能分析出准确的判断。适合广大民众采用。
科学的调查报告 2
一、调查目的:
为了掌握同学们自我校启动水土保持普及教育以来,对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知识、意识和行为的了解情况,为我校水土保持普及教育持续和有效的开展提供建议和意见。在校团委、政史地组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们组织本次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二、调查时间:
7月20
三、调查地点:
校园
四、调查情况
1、水保知识和水保意识
参加调查的98人中,对“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等这类词比校熟悉的有69人,占70.41%;有听说过但不经常的有26人,占26.53%;没听说过有3人,占3.06%。
有89人知道什么是水土流失和水保持,占90.82%;有9人知道,占9.18%。
对于自己水土保持方面的知识,认为丰富的有12人,占12.24%;认为比较丰富的有13人,占13.27%;认为比较缺乏的有72人,73.47%;认为非常缺乏的有1人,占1.02%。
认为水土保持与自己有关的有93人,占94.90%;认为无关的有2人,占2.04%;而对此不清楚的有3人,占3.06%。
关于水土保持是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82人认为是,占70.41%;7人认为不是70.41%;不知道的有9人,占70.41%。
关于我国是否有《水土保持法》,74人认为有,占75.51%;7人认为没有,占有7.14%,不知道的有17人,17.35%。
在治理水土流失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的问题上(多选),认为能改善环境有39人,占39.80%;认为能增加粮食产量的30人,占30.61%;认为能使生活富裕的有25人,占25.51%;对此不清楚的有5人,占5.10%;而认为没有好处的人数为0,占0.00%。
关于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多选),认为应在山区修梯田有15人,15.31%;认为应该开垦荒地有45人,45.92%;认为应该退耕还林的有44 人,占44.90%;认为应该多植树造林的有90人,多达91.84%。
对于哪些活动会造成水土流失(多选),有63人认为是过度放牧,占64.29%;有55人认为是挖沙,占56.12%;认为是陡坡开荒的有41人,占41.84%;认为是开矿、修路的有39人,占39.8%;认为是修梯田的有9人,占9.18%;还有3人认为植树造林会造成水土流失,占5.30%。
对于水土流失的后果(多选),45人认为会使耕地减少,占45.92%;45人认为会使耕地产量下降,占45.92%;认为会使草场沙化的有67人,68.37%;认为会多干旱和洪涝灾害的有78人,占79.59%。
经常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关心水土保持的只有16人,占16.33%;偶尔关心的有77人,78.57%;从不关心的有3人,占5.10%。
关于最乐意的水土保持教育,48人认为是活动参与式,48.98%;19人认为是新闻媒介,占19.39%;16人认为是阅读科普书籍,占16.33%;15人认为课堂教学,占15.30%。
认为把水土保持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有必要的有96人,97.96%;认为没有必要的只有2人,仅占2.04%。
对于如果有机会,是否会做水土保持志愿者,认为会的有55人,占56.12%;认为有可能的有43人,占43.88%;认为不会的`人数为0,占0.00%。
2、对于家乡水土流失的看法
在本次参加调查的98人中,共有65人提出了家乡水土流的看法,占66.33%;大部分
60.12%认为家乡水土流失的现象不是很严重,但近几年来呈现上升趋势;还有6.21认为比较严重和不严重。其中有62.54%认为造成家乡水土流失的主要是因为人们文化程度不高,水保意识差,对水土流失现象不够重视,滥砍滥伐和过度开垦等。此外,有3.79%认为部门管理不到位、开办工厂、挖沙建房以及人们浪费水资源也是造成家乡水土流失的原因。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导致耕地减少,粮食产量下降,应该着手管理整治,自己也应从小事、身边做起,为家乡的水土保持出力。
3、对学校开展水土保持教育工作的建议
在本次参加调查的98人中,共有84人对学校开展“水土保持”教育工作提出了建议,占85.71%。提出的建议主要有:学校应多开展此类活动,带学生去实践;学校应进行此类宣传,收集更多资料和影像,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教育;开展的活动应贴近生活,生动有趣,调动同学的积极性,加强水保意识,鼓励同学们从实际出发,从身边做起。
五、调查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被调查者的父母亲文化程度都不高,大部分都只有小学的学历,还有小部分为初中学历,只有个别为高中或大学以上学历。由于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家长们的水保意识差,对“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不甚了解。
2、被调查者对“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均比较熟悉,并大部分知道什么是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绝大部分偶尔会通过各种媒体关心水土保持,但大部分被调查者关于水土保持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有一小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比较丰富和丰富。
3、在关于“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几个问题中,被调查者普遍答得比较合理,对这些问题基本能选出自己所知的,认为较合理的选项。由此可看出被调查者对于“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相关知识较丰富。
六、建议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以几个建议:
1、学生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等方式增加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知识,并深入地了解,提高自身的水保意识。并从实际做起,从身边做起,为水土保持做贡献。
2、学生应向身边的亲戚好友宣传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的知识,提高其水保意识
3、学校应持续开展水土保持普及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提供科普书籍、提供资料和影像和开展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尤其是开展活动,让学生亲身实践,从而提高水保意识。
4、学校开展水土保持普及教育活动,应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从而达到学生、学校、家庭及社会都受益。
科学的调查报告 3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自下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此,我作了调查。
调查时间:
20xx年4月15日晚。
调查地点:
家庭网络。
调查对象:
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情况。
调查结果:
1、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占平流层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含量极低,却能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但是由于人类破坏,臭氧层迅速耗减,被极度破坏。如南极的臭氧层空洞。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被破坏的面积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上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欧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 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2、淡水资源危机。地球地面虽然2/3为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为淡水,但其中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5%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我国5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由于人类的'破坏使得地球水资源有限,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
3、土地荒漠化。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球爱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荒漠化以每年5 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后记:人们将面临的危机有很多,如果人类一如既往地破坏环境,那么人类将会灭绝,地球也将会成为宇宙中一个遥远的历史。
科学的调查报告 4
一、课题的提出(概括说明)
1、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题的提出(现实依据与理论依据)
3、课题研究现状及创新程度(当前社会对该课题的研究状况,包括国外、国内、省市内对该课题或有关内容研究的状况,如深度、广度、已取得的成果或存在的问题,有何问题还没有研究或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等)
4、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本课题研究成果将产生的作用和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研究对象(学段、年级、班级、学生人数及基本情况分析)
2、研究目标:应具体、明了、简练,并具有可评价性(可鉴定性)通过研究将得到什么新理论、新理念、新观点、新认识、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新对策等。
3、研究内容:具体阐述研究工作从哪些方面展开,具体做哪些工作
4、研究方法:研究过程采用什么方法、用此方法研究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标、得出什么结论;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或主要步骤
1、可以按不同的研究主题,也可以按阶段来安排结构,要写出研究过程中各阶段的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实施情况;
2、在研究过程中涉及到调查和实验,要特别写出以下内容:
(1)对调查的实施,着重写出调查的目的、任务、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方法要说明是普查还是非普查(如: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随机等);调查方式是座谈会、访问、还是问卷或测试;调查问卷要说明问卷来源、编制依据、发放方式、问卷有效数量和数据处理的方法;对于测试要说明测试量表的来源、编制依据、测试依据、对象和方法、评分标准和有效性的保证等。
(2)对实验的实施,要写明:实验目的、内容、方法和思路;实验的假设和理论依据;实验的变量、时间、数量、结果及适用范围;实验的具体步骤等。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告诉我们最终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什么)
1、对照研究目标,说明通过研究,获得了那些新方法、新理论、新模式、新认识等;
2、对研究的.问题,提出的有效措施、可操作的对策和方法;
3、课题研究对学生、教师及学校发展的影响
4、注意要对研究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等(可用图、表的形式)进行数量统计分析,得出初步结论,数据可用直方图、曲线图、折线图等图表形象地表示出来,让人一目了然。对非数量化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分析、比较、归纳,开展逻辑推理,用文字进行定性分析。
五、结论与讨论
(要求客观真实,简洁明确,鲜明集中,让人们能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1、研究了什么问题,有什么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2、应该研究而由于其他原因未进行研究的问题;
3、已经进行研究但由于条件限制未得出结论;
4、与课题有关但未列入本课题研究的重要问题;
5、需和同行商榷的问题等。
科学的调查报告 5
调查题目:
我们周围的空气
调查目的:
了解我们周围的空气质量,了解空气对我们健康的`影响。
调查方法:
选择不同地方,在同一时间点使用PM2.5检测仪进行检测。在检测时需要保持仪器与地面平行,避免在高峰期或近道路等污染源处检测。
调查结果:
地点检测值(μg/m3)
学校60
公园25
市区100
高速公路旁200
调查分析:
从表格可以看出,学校和公园的空气质量要比市区和高速公路旁要好。这是因为市区和高速公路旁的车辆排放和工厂排放都会造成空气中的PM2.5等颗粒物浓度升高,从而影响人们的健康。而学校和公园则有更多的植被和绿地,可以吸收和过滤一部分的污染物。
建议:
1.减少使用汽车,尽量坐公共交通工具。
2.增加绿化覆盖面积,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3.定期进行空气质量检测,保护大家的健康。
科学的调查报告 6
调查题目:
蔬菜的营养价值
调查目的:
了解不同蔬菜的营养成分和有益健康的功效。
调查方法:
在超市或菜市场购买不同的蔬菜,使用家用电子称进行称重并记录下来。然后使用营养成分表查询每种蔬菜的营养成分含量。
调查结果:
蔬菜名称蛋白质(g/100g)脂肪(g/100g)碳水化合物(g/100g)
青菜3.1 0.2 2.3
西红柿1.2 0.2 3.9
黄瓜0.8 0.1 2.8
胡萝卜1.0 0.2 6.1
调查分析:
从表格可以看出,各种蔬菜的营养成分含量有所不同。青菜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较低的碳水化合物,适合需要高蛋白质、低热量的人食用;西红柿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黄瓜含有丰富的钾元素,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水分平衡;胡萝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有助于保护视力和皮肤健康。
建议:
1.每天食用各种蔬菜,保证多种营养的摄入。
2.注意烹饪方式,不要破坏蔬菜中的营养成分。
3.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口味挑选适合自己的蔬菜。
科学的调查报告 7
学困生是每个老师最为头疼的问题,也是花费精力最多的人群。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在生理、心理、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未能及时正常地开发智力,暂时未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需要采取特定的教学手段,施以相关的辅导,改变存在的差异的学生。在农村小学,许多教师都在学困生的转化研究中做了许多工作,然而却没有形成相关的理论体系,导致转化工作收效甚微。随着学生个体差异的分化现象逐步扩大,我们面临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如果我们不及时采取对策,对症下药,势必导致班级的学困生越来越多,严重地制约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深入了解我校存在学困生的数量和形成学困生的原因,以及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对策。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调查方法
这次调查我们采取课堂观察、与老师谈话、常规检查、问卷调查和抽样调查等方法。从课堂的教学,与教师的交流,“备、讲、批、辅、测”等常规工作检查,以及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抽样调查中,我们了解学校的科研研究课题情况,广大教师教研教学的观念转变和学困生转化的情况。
三、调查对象
1、问卷调查:一至六年级的学生
2、谈话对象:语文老师,部分学困生家长;
3、课堂观察:各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
4、常规检查:各年级语文学生作业、教师备课和成绩册。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学困生调查表统计数据表明:
在一至六年级,学困生占16.7%,其中男生占学困生人数的70.8%,女生占学困生人数的29.2%。随年级的升高学困生呈增长趋势。学困生中男生比例远大于女生,这与近年来男孩出生率高于女孩有一定关系,但更反映出现在男生学习能力存在普遍下降趋势。也就是平时我们常说的“男生难教”。
(二)通过对学科教师及学困生谈话后发现,我校学困生普遍具有如下特点:
1、缺乏人生奋斗和参与社会竞争的动力。
2、不能独立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对语文学科的学习缺乏兴趣。
3、课堂上很少参与教学活动,不会听课。
4、对学好语文已丧失信心。
5、班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较差。
6、家长的教育及辅导相对跟不上。
7、对提高成绩、获得尊重有很高的期望值。
8、自我评价学习成绩不理想、不满意。
前六项反映了学困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环境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后二项反映出他们不满于现状的情感意识和心理动机。
(三)学困生形成原因分析。
通过观察、谈话、调查,发现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成因是极其复杂和多方面的,大部分学困生是多种原因产生的。现对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没有养成良好习惯。(62.5%)
无良好习惯主要表现在:
(1)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2)学习准备不足,学习用具不齐全。
(3)听课不认真,不能积极思考,老师讲到哪里都不知道。
(4)作业经常不能完成,没有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抄袭现象比较普遍,错误的题目不能进行订正。
2、智力欠缺。(37.5%)
这部分学困生普遍认识水平低,智力水平低,没有得到智力方面的发展,大脑开发有限。思考问题表面化,反映慢,表达能力差。遇到实际问题时,不知所措,分析综合能力差,概括力和想象力不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最基础性的知识也没能掌握好,知识积累少,知识结构也较为凌乱。
3、缺乏学习动力。(35.4%)
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这些学困生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读书是碍于家长的要求。因此,他们缺乏没有学习的动力,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或旷课去玩,作业照抄,应付老师,从没想到提高自己。
4、性格问题。(33.3%)
性格问题的学困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比较懒惰, 学习的毅力和耐力较差,怕吃苦,喜欢投机取巧,还特别贪玩,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另一种就是比较孤独,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处于被遗忘、被摒弃的角落,他们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认为自己不行,不愿意接近教师,对教师缺乏信任或对老师怀有敬而远之、敬而怕之,很少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太多的失败使学困生常感到学习很无聊、很枯燥,情绪低落、沉闷,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
5、外界环境影响。(8.3%)
家庭对教育不够重视,对子女的学习没有明确的要求,“读书无用论”等都在无时无刻地影响着这些学生学习。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当然,应试教育问题,课程改革,社会影响,教师的教学等也是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之一。
五、我校教师采取的措施及存在的不足
对于我校的学困生,我校的学科教师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从基础建立学困生的学习信心。
2、在注意从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3、增强学困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4、注意多鼓励学生,多与学生家长沟通。
5、深入了解每一位学困生真实情况,做到因材施教。
总的来说我校教师对学生付出了努力的工作,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体现在教师对学困生的关注末能做到持之以恒;对学困生的转化信心不足;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不够等等。
六、转化建议
小学学困生大部分是在小学阶段智力潜能没有得到很好开发的学生,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心理不能健康发展而造成的。因此,只要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为他们创造发挥潜能的条件,这些学困生还是可以转化的。我们作为教师要对这些学困生的转化充满信心和希望。
要想完全消除学困生是不可能的,但根据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做到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有可能的。
1、消除学生思想障碍,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自觉性
结合我们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让学生懂得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升学,不是碍于家长的要求,而是掌握知识,“本领”才会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
2、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树立学习信心,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
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经不起老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和进取心。
3、教师要加强学生学法指导,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学科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调控自己学习过程和灵活应用各种知识的能力。
4、教师要落实“以人为本”新理念,积极评价,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正确认识学生,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情景,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模式;教学内容从易到难,降低坡度和起点,多复习回顾,重点处放慢速度,及时释疑;教法上适用学生分层、目标分层、课堂分层、练习和作业分层、测评分层、激励分层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考虑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因材施教。
5、学生家长和教师要端正学生人才观、教学质量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家长必须把握好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困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不稳定。教师和家长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主动锻炼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信任,都将会内化为学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进步,会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就会更加自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我们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只有把好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在他的求知空间里得到和谐、健康、全面地发展。
科学的调查报告 8
一、调查目的
针对大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和环保知识的模糊,通过大学生对环保认识及日常生活中有关环保的行为,对大学生环保意识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大学生对环境问题的了解,注重落实环保行动,并借此调查提出有关环保的建议,加大环保意识宣传。希望大学生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只要人人为环保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那么,我们的环境会更美好。
二、调查对象、时间、地点
1.调查范围及对象:内蒙古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 2.调查时间:
利用课外,节假日时间。
3.调查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内蒙古师范大学校园内。
三、调查方式
以自由组合的小组(7人)为单位进行社会调查,选举小组组长。小组组长主要负责与指导教师的沟通、组织同学写出调查提纲、做好人员分工、组织实施调查、组织调查总结。调查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分析的方式。随机抽样,发放问卷调查表,回收并统计分析。
四、调查问卷的设计
确定调查题目后,先从网上搜寻相应的问卷模板,作为参考。再结合调查对象、区域、地方特点,从新设计问卷,经多次修改后,确定问卷内容。本次调查使用的问卷见附表。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这次关于环境污染的调查中,我们对本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于其结果数据分析如下:
1、从调查结果显示,12%的人不知道世界环境日是6月5日。
2、绝大多数人偶尔会对日常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占70%。少数人不会进行分类直接处理,占20%。
3、对于目前的环保工作状况,40%的.人选择了一般。
4、环保意识有待改善,62%。
5、认为塑料袋对生态环境存在潜在危害,占47%。
6、根据数据显示,对于周围面临的环境问题,白色污染和水污染较严重。
7、52%的人认为餐巾纸、包装纸是使社会环境差的主要原因。
8、绝大多数人会绕开绿化带走,占50%。
9、43%的人认为我们缺少环保意识,对环保人士不足。
10、80%的人反对在学校附近设置烧烤摊。
11、对于环保知识,32%是通过媒体获得信息。
12、当我们在外面就餐的时候,50%的人选择应一次性餐具打包等。
13、对于超市塑料袋重复利用的占31%.
14、塑料袋的危害,45%的人都觉得对身体有害。
15、15%的人希望通过媒体加大宣传环保,20%的人希望在学校开设课程以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
六、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面的数据结果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失衡。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获得环保信息的主要途径通过媒体和课外阅读,而在课本上几乎得不到环保信息。由此可见,我国很多学校对环境的重视不够,许多高校非环境类专业开设生态环境相关课程较少,况且不一定属于公共必修课,这种现状与我国生态危机的严峻形势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不相符, 从而导致大学生环保素质不够,很多环保知识缺乏。
此外,这次调查也对我们深有感触。为了增强我们环保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我们针对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
(1) 通过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制定校规来规范学生的环保意识,多开展环保宣传。
(2) 我们应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的良好作风,努力营造这种气氛。
(3) 社会也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并开展社区环保活动等。
(4) 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共建美好家园。 希望我们的世界更美丽盎然,远离污染!
科学的调查报告 9
摘要:
本调查报告旨在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式,深入了解当前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程度、实际参与行为以及影响其参与垃圾分类的各种因素。调查覆盖了不同年龄段、职业背景和居住区域的居民,以期为提升城市垃圾分类效率与居民环保意识提供数据支持与策略建议。
一、调查方法
1. 样本选择:随机抽取了来自5个主要城区的1000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
2. 数据收集:采用线上问卷(占70%)与线下访谈(占30%)相结合的方式,问卷内容涵盖垃圾分类知识了解程度、日常分类习惯、遇到的困难及改进建议等。
3. 数据分析: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包括频次分析、交叉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等。
二、调查结果
1. 垃圾分类知识知晓率:约85%的受访者表示知道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但仅有60%能准确区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厨余垃圾)和干垃圾(其他垃圾)。
2. 实际参与情况:70%的受访者表示会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但分类准确性有待提高,特别是湿垃圾与干垃圾的区分上错误率较高。
3. 影响因素: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政府宣传(45%)、社区活动(30%)和个人环保意识(25%)。缺乏足够的'分类设施(如分类垃圾桶不足)、分类知识不明确(20%)是阻碍分类的主要因素。
4. 改进建议:受访者普遍希望增加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60%)、优化分类设施布局(50%)和建立更有效的奖惩机制(40%)。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虽然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有一定的认识,但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挑战。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
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特别是针对分类标准的详细解释。
优化垃圾分类设施配置,确保每个社区都有清晰标识且数量足够的分类垃圾桶。
举办更多社区参与的垃圾分类活动,增强居民的实践能力和兴趣。
探索建立垃圾分类积分奖励制度,激励居民积极参与。
四、附录
问卷调查样本分布表
数据统计分析详细表格
科学的调查报告 10
摘要:
本调查旨在探讨青少年(12-18岁)的网络使用习惯,包括上网时长、内容偏好、社交行为等,并分析这些习惯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本研究试图为家长、教育工作者及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以促进青少年健康上网。
一、调查方法
1. 样本选择: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取了来自不同学校类型的`1500名青少年作为调查对象。
2. 数据收集:采用匿名在线问卷(占85%)和面对面访谈(占15%),问卷内容覆盖上网时长、主要活动、社交互动、情绪变化等。
3. 数据分析:使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重点分析网络使用习惯与健康指标(如睡眠质量、视力状况、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
二、调查结果
1. 上网时长:平均每天上网时间为3.5小时,其中周末和假期显著增加至5小时以上。
2. 内容偏好:社交媒体(50%)、视频娱乐(35%)和学习资源(15%)是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
3. 社交行为:80%的受访者表示通过网络与朋友保持联系,但近40%的人曾因网络言论或隐私泄露感到困扰。
4. 健康影响:长时间上网与视力下降(70%)、睡眠障碍(60%)及情绪波动(50%)有显著相关性。
三、结论与建议
研究发现,青少年网络使用普遍,但过度依赖网络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建议: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青少年网络使用的监管和引导,设定合理的上网时间限制。
学校应开设网络素养课程,教育青少年如何安全、健康地使用网络。
鼓励青少年参与线下活动,培养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减少对网络的过度依赖。
政府和社交平台应加强对青少年保护机制的建设,如设置青少年模式、加强内容审核等。
四、附录
问卷调查设计框架
深度访谈案例摘要
【科学的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身边的科学调查报告08-21
科学调查报告怎么写09-08
小学科学调查报告04-03
环境科学调查报告范文07-04
小学科学调查报告05-29
变废为宝从我做起科学调查报告08-02
小学科学教学调查报告06-08
小学生的科学调查报告09-16
变废为宝从我做起科学调查报告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