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如何提高扶贫精准度调研报告

时间:2024-06-07 22:14:40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提高扶贫精准度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中央两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国家、自治区、喀什地区一系列民生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岳普湖县铁力木乡依勒提孜力克村(1村)各项事业稳步发展,民族关系融洽,宗教氛围和谐,社会环境良好。为进一步推动1村各项事业的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广大村民对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不断巩固1村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住1村工作组针对该村扶贫工作开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提高扶贫精准度的工作建议。

如何提高扶贫精准度调研报告

  [调研对象] 岳普湖县铁力木乡依勒提孜力克村(1村)村民、低保户、贫困户、村两委班子、四老人员、宗教人士、妇联、团委、村警务室、医务室、1村小学教师,乡领导,县扶贫办。

  [调研方式]

  1、通过与村民、低保户、贫困户在田间地头交谈、入户走访交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座谈,了解村民对扶贫工作的真实需求,了解村扶贫工作的实际薄弱环节,了解影响扶贫效果的因素和原因,也让村民了解工作组此次“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任务意义。

  2、通过与村两委班子、四老人员、宗教人士、妇联、团委、村警务室、医务室、1村小学教师会议座谈、交流,就村民反映的扶贫需求、建议进一步与各界交流沟通,并听取他们关于扶贫工作的现状分析和意见建议。

  3、通过与县扶贫办、乡领导沟通,把在村征求收集和分析反馈出的意见建议与他们交换意见,以确定哪些方面上级已有安排,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把工作做实。

  [调研内容]

  一、经济发展概况和贫困情况现状

  (一)经济发展概况

  1村位于乡政府西北部,距离乡政府10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605户,2576人,其中:男1350人、女1226人;有农业户口2521人、非农业户口55人;共有劳动力910人;现有贫困户234户、850人,低保户97户、230人,其中农村低保户89户、215人,城市低保户8户、15人。

  一村经济结构主要为第一产业,占到90%以上,产业结构极不合理,村集体经济实力十分薄弱,农民收入来源单一,收入水平低,经济增长乏力,经济拉动能力不强。农业基本为传统型,机械化程度低,效益不高。传统的农业种植用地多,但每亩地的纯收入较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高,农民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均收入增长速度缓慢,2013年1村人均年收入为5017元,远低于自治区农民2013年人均收入7296元,以及铁力木乡农民2013年人均收入6320元水平,距离实现国家提出的小康生活水平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二)贫困群体现状

  全村有农户605户、2576人。到2013年底,有贫困户234户,占总农户的38.7%,有贫困人口850人,占全村人口的33%。

  1、贫困人口收入构成情况(以岳普湖县数据为例):贫困人口人均收入为 4420元,其中种植业收入占58%,养殖业收入占24%,林业收入占4%,其它收入占10%,务工收入占4%。

  2、贫困人口文化程度构成情况:贫困人口中大学、大专文化占0.07%,高中、初中文化占42.97%,小学占56.96%。

  3、贫困人口年龄构成情况:村民人口平均年龄为35.6岁,贫困人口平均年龄为44岁。

  (三)致贫原因分析

  1村村民99.7%为维吾尔族,民族、宗教问题与贫困问题交织,扶贫难度大;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特色产业未形成规模,产业基础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不足,民生底子薄;水资源环境脆弱,承载能力有限,开发难度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其它村存在较大差距,减贫任务重。

  1、缺乏劳动力,家庭成员年老或残疾

  缺劳力的贫困人口是扶贫工作的难点。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对农民而言,如果家庭中有残疾人、体弱或年老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员,不仅对家庭没有收入的贡献,反而还增大支出,导致家庭长期陷入贫困之中,难以脱贫。1村现有贫困户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比重为29.2%,此类贫困户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就是脱了贫也容易返贫,需要政府和社会对他们进行救助。

  2、长期患病或突患疾病和重病

  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而医疗费用又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债台高筑。对贫困农户来说,生病以后,常常是小病扛,大病拖,对不能再扛、不能再拖的病,治疗费用就成了这些农户的沉重负担,这类贫困户因为长期积累的医疗费用和长期生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自身无精力和信心摆脱贫困。

  3、自然环境较差,土地资源缺乏

  1村水资源匮乏,人均土地面积较少,约3亩,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贫困户经济的发展,对受到自然环境限制的贫困户采取常规扶贫措施,往往会因为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然环境而效果较差。

  4、缺资金,缺项目

  缺资金、缺项目的贫困农户的经济状况都处在脱贫的临界线上,对此类贫困户采取帮扶措施容易见成效,针对这类贫困户,应从提供增收项目,提供资金、信息方面给予帮助,使其尽快摆脱贫困。

  5、劳动力文化素质差

  由于种种原因,有的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调研结果表明,贫困农户的劳动力文化素质状况较差,贫困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者为56.96%,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也缺少技术,缺乏脱贫致富的手段。

  6、自然灾害是造成贫困和返贫的重要原因

  有的农户本来家庭经济状况就差,超过贫困线就不远,若遇天灾人祸,如种植业减产减收,养殖业遇瘟疫,或因家庭成员突然伤残、死亡或其它自然灾害等,就可能造成贫困或返贫。

  7、供养子女读书

  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他们占贫困人口的4.9%,这类贫困户随着子女成长,读书毕业和就业后,一般都能摆脱贫困,通过采取帮扶措施也容易见到成效。

  岳普湖县贫困户致贫原因分类表:

  序号 致贫原因 人数 所占比例(%)

  1 缺乏劳动力 248 29.2

  2 灾害 58 6.8

  3 缺乏土地资源 106 12.5

  4 缺乏增收项目和资金 68 8

  5 上学 72 8.5

  6 患病 204 25

  7 劳动力文化素质低 51 6

  8 其它原因 43 5

  (四)扶贫工作情况

  多年来,1村村民在县、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辛勤努力,克服困难,在经济收入和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从2007年到2013年底,村民年人均收入从4261元增加到5017元,贫困人口从955人降到850人,低保户从507人降到230人;同时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建成抗震安居房238套,修建牲畜棚圈65套,累计发放扶贫羊530只,扶贫鸡2万只。

  二、热点难点问题及分析

  当前,还存在一些影响扶贫效果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扶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谁是真正的贫困人口、分布在哪里、致贫原因何在、怎样才能脱贫,还缺乏深度调查和科学分析。近年来虽然建立了贫困人口档案,但缺乏科学的动态管理方法,瞄准贫困人口建立“一户一策”的帮扶机制不够完善。

  (二)“漫灌式”扶贫。以往多采取广覆盖、大范围、宽领域的“漫灌式”扶贫,具体到每家每户,难免“漏人漏项”,针对性不强、精准度不高;

  (三)“垒大户”。由于要增强项目辐射带动功能,一些扶贫资源投向了实施效果相对明显的“大户”身上,而“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联结机制又不健全,导致部分扶贫项目最终未能落实到贫困户,局部造成“垒大户”和“扶富不扶贫”的怪象;

  (四)“路边花”。由于要考虑示范,而扶贫资源又有限,有时就难免出现种好了“路边花”,却忽视了纵深居住的农户,点面不平衡。

  (五)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通过扶贫措施难以摆脱贫困的农户,主要是缺乏劳动力的伤、残、病和五保户中的贫困人口,他们想脱贫因受客观条件制约,心有余而力不足。

  (六)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没有危机感。部分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消极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社会各界踊跃为贫困户捐物捐资,有些贫困户便产生严重依赖思想,甚至少数人认为给贫困户捐物、捐钱是应该的。

  (七)在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上,存在分散、细碎、撒胡椒面的现象,集中力量和资金解决深层次贫困问题的合力不够,扶贫资金发挥效益和辐射功能的彰显力不够。

  如果这些问题不加以认真研究和解决,务必会影响扶贫的效果,就难以彻底消除贫困人口。因此,提高扶贫的精准度是当前乃至今后做好扶贫工作的主抓手。

  [提高扶贫精准度的理念及办法]

  一、树立理念

  (一)精准扶贫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考虑劳动力现状,特别是贫困户的劳动力现状问题。农村现实的“贫困户劳动力”只能在各类“龙头”带动下做一些辅助工作,让他们单打独斗搞开发,成功可能性小;其次,要考虑扶贫资金量的问题。总体上看,扶贫资金的数量比较大,但平摊到每个贫困人口,岳普湖县年人均不到300元,如果分散发放到每个贫困农户,对帮助他们发展产业最终脱贫,意义不大;第三,要考虑目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问题。在传统产业(农业)+弱势群体(贫困农户)+市场的现实情况下,让贫困农户自己去“探雷、扫雷”(调整结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精准扶贫需要建立以贫困户为核心的利益联络机制。既要走产业化扶贫之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要切实让贫困农户参与扶贫开发并享有开发成果,使贫困户最大化激发内生动力,同时在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实施中提高自身素质和发展能力,从而脱贫致富。

  (三)精准扶贫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因地制宜。创新扶贫方式,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扶贫,也不是输血式扶贫,不能机械地理解为简单的发钱发物到户,不能“穿开发新衣,走救济老路”。输血式扶贫不但滋生贫苦地区群众等、靠、要思想,很大可能越扶越贫。而是从探索致贫原因入手,解决导致贫困的思想、环境、资金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发展难题,保障群众利益,标本兼治,深入研究建立贫困户利益联络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绝对贫困问题。

  二、明确概念

  精准扶贫是指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一)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户和贫困村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二)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和贫困村,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三)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四)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三、提高扶贫精准度的六项重点工作

  (一)建立长效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有保障

  一是要建立面向农村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现有绝对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些是无劳动能力的人口,通过扶贫开发很难脱贫,只有纳入社会救助范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势在必行。二是要提高和扩大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和保障范围,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支出,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防止农户因病返贫和因贫失医。将农村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贫困户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围,给予医疗救助。三是要尽快建立农民养老保险金制度,使外出务工的农民能在为当地和家庭创造财富的同时,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并能从一定程度上遏制贫困人口的增加。

  (二)改革农村信贷体制,建立扶贫信贷制度

  当前农村贫困农户的资金短缺现象十分严重,农户贷款难和信用社放贷难同时存在。而对于有劳动力缺资金的贫困户来说,在找准了项目又能获得小额度的贷款就如鱼得水,有可能尽快摆脱贫困。

  (三)开展科技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投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大多数贫困人口掌握一至二项实用技术和操作技能,如优质、低耗、高效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等。建立扶贫培训基地,狠抓劳务输出培训,加大智力扶贫力度,为贫困农民外出务工和寻求就业门路创造条件,通过培训基地源源不断地将他们推荐务工,增加贫困农民的收入。通过狠抓技术扶贫、劳务扶贫,使贫困人口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管理能力普遍增强,经济效益普遍增加,进一步培养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

  (四)推进项目产业扶贫,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应根据本地实际需要,筑巢引凤,通过基地建设实现招商引资,不断引进新的项目,推进经济的发展,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搭建经济平台。

  (五)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宣传教育,开发内动力

  发挥宣传舆论正确导向作用,有深度、有质量地宣传种植业、养殖业技术,宣传有理想、有志气、奋发有为发展经济而脱贫的典型事例,为扶贫攻坚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扶贫应先扶志,在贫困人口中大力倡导人穷志不短、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的精神,不能坐地等穷或依靠外援,应充分调动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内动力,使他们自觉地投身到扶贫活动中去,主动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发展生产,发展经济。

  (六)扶贫应突出重点,分类化解。

  现有扶贫对象按其经济发展状况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发展型、维持型、萎缩型。重点扶持发展型,积极帮扶维持型,救助萎缩型。发展型贫困户,经济发展条件基本具备,只差一点启动力或外部要素,通过扶持很有发展前景,收入可以赶超当地平均水平。维持型贫困户,发展经济内外部制约因素较多,通过改善基本条件,经济基本上可以启动,经济收入基本上可以达到或接近当地平均水平。萎缩型贫困户,一般为老弱病(绝症)、残、疯、傻等年龄老化、丧失劳动力人员,发展经济先天不足,后天无法补救,通过扶持脱贫基本无望,建议将其剥离扶贫范围,纳入社会低保,以社会救济帮助其生存,实行自然淘汰。

  四、实现提高扶贫精准度的十项具体措施

  (一)扶谁的贫,对象在哪里?要瞄靶子,建识别机制

  具体工作中,要求必须做到“三个精准”。一是底数精准。对全部农户做到户户上门、户户见面,通过调查问卷、调查表册和座谈交流等方式,逐户进行摸底调查,具体掌握每家每户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构成情况和发展意愿等,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二是流程精准。摸底结束后,根据县乡分解到村的贫困人口规模组织评议,以农户人均收入为基本标准,以摸底情况为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召开村级民主评议会,确定初步对象。村级民主评议结束并进行公示后上报乡镇进行审核,由乡镇党委政府审核确定贫困户并再次进行公示后报县扶贫办复审确认。三是对象精准。通过全面摸底、村级民主评议公示、乡镇审核公示等程序,最后确定出全村贫困人口。

  (二)贫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分类?要梳辫子,建分类机制

  扶贫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紧扣贫困成因、贫困程度梳理分类,然后因人而异分类施策,围绕“三个精准”,进行细化分类。一是成因精准。通过调查摸底,认真分析每户贫困户致贫的主要原因,如因灾、因病、因学、缺技术、缺劳力、缺发展资金等原因,并以此为基本依据,结合贫困程度进行分类。二是类别精准。通过分类,划分出扶贫户、扶贫低保户、低保户、五保户四类贫困人口。其中包括无劳动能力需要社会保障兜底,以及有劳动能力但需要通过发展产业、技术培训和改善基础设施实现脱贫。三是定策精准。根据分类情况,确定对不同对象的帮扶办法。无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和社会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安排相应的产业扶持、教育培训等内容的全部予以安排。

  (三)谁去扶,扶贫力量从哪来?要结对子,完善帮扶机制

  结对时要做到“三个精准”,确保每家每户全覆盖。一是结对单位精准。二是帮扶干部精准,责任到人,实现户户有帮扶责任人,做到“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三是社会力量精准。积极争取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

  (四)目标怎么定,思路是什么?要理路子,建规划机制

  思路决定出路。一个好的思路,一个好的规划,对于工作的推进具有极为重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扶贫工作也如此。在具体制定帮扶规划的工作中,也要做到“四个精准”。一是目标精准。要紧扣稳定脱贫的总目标,立足村情实际,注重与减贫摘帽、同步小康指标相衔接,实事求是制定各项扶贫目标,不提好高骛远的指标数据。二是思路精准。要求在推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提高全村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素质和村风文明程度。三是措施精准。规划的内容和实施举措要具体细化到每家每户。

  (五)扶什么,怎样扶才有实效?要想法子,建帮扶机制

  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并做到“五个精准”。一是到户措施精准。二是产业扶持精准,产业扶持覆盖每个扶贫对象。三是教育培训精准。四是基础设施精准;五是公共服务精准。

  (六)围绕项目,钱从哪里来?要找资金,建融资机制

  针对贫困户,钱确实是个瓶颈,应探索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扶贫新模式,引导市场和社会资本向扶贫领域流动,建立和创新融资机制,具体工作中,应做到“三个精准”。一是财政投入精准,向上积极争取财政扶贫资金支持。二是融资方式精准。争取扶贫贴息贷款、妇女小额贴息贷款和青年创业贷款,促进信贷资金与扶贫贴息资金的有效结合。三是市场对接精准。将村集体、贫困农户和企业捆绑为利益共同体,促进农户生产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七)群众是主体,如何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要甩膀子,建动力机制

  发展的意愿在群众,脱贫的主体是群众,只有激发群众甩开膀子苦干实干,脱贫才有“底气”。为此,要把握好“三个精准”,建好动力机制。一是宣传动员精准。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是需求意愿精准。切实了解贫困群众的意愿与期待,从群众最迫切的需求着手,在基础设施、就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种养业方面优选排列其帮扶需求。三是主体地位精准。尊重群众意愿,顺应群众期盼,回应群众关切,对产业发展建设等扶贫项目,均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议定建设内容并自行申报实施。

  (八)“领头雁”很重要,怎么培养?要强班子,建引领机制

  “领头雁”很重要,要把握“三个精准”,着力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建立引领机制。一是村党组织书记选用要精准。要选拔能很好发挥村干部的优势和作用的同志担任。二是农村致富带头人带动要精准,来示范带动村里贫困农户的脱贫致富积极性。

  (九)不能单打一,怎样才能形成合力?要凑份子,建联动机制

  要构建联合扶贫格局,必须把握“两个精准”,建立联动机制。一是上下协调精准。成立领导机构,负责扶贫工作的指挥、协调、调度,将扶贫工作责任细化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确保层层抓落实。二是力量协作精准。有效整合社会各类扶贫资源,协力推动扶贫工作。

  (十)过程很关键,如何精细化?要造册子,建管理机制

  要围绕“四个精准”,着力健全完善管理机制。一是对象管理精准。对贫困户建立台账,对基本资料、帮扶情况、帮扶责任人、脱贫时限等信息全部登记在册,做到了户有卡、村有册。待国家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启用后,及时将信息录入,同时,实行动态进退,扶贫对象稳定脱贫后从台账中退出,返贫的重新纳入台账管理。二是措施管理精准。细化帮扶措施,建立帮扶工作进展和措施落实情况反馈机制。建立督促检查机制。三是成效管理精准。建立监测评估体系,对各类扶贫资源到村到户、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对象教育培训就业增收情况、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准确反映扶贫成效。四是责任管理精准。建立精准扶贫考核管理办法,考核内容包括精准扶贫责任落实情况、计划推进情况、扶贫效果、结对帮扶干部管理情况和群众满意度。

  [保障措施]

  一、深化思想认识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是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要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把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

  扶贫主管部门都要做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强化扶贫开发队伍建设,加强基层扶贫部门力量,保障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能。

  [总结]

  通过认真细致扎实深入的调研,使工作组全面掌握了铁力木乡1村村民对扶贫工作的真实需求和迫切愿望,通过与村两委、乡领导和县扶贫办的沟通,掌握了县、乡有关扶贫工作的政策、规划与项目,理清了进一步开展村扶贫工作的思路,明确了通过大力实施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来加强扶贫效果,使贫困村民早日脱贫致富的目标。

  扶贫精准度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1.2015关于村实施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

  2.市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2015范文

  3.2015年教育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4.县级领导精准扶贫调研报告范文

  5.调研报告格式模板【2015最新】

  6.2015最新的关于房地产市场的调研报告

  7.2015年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8.招商引资工作调研报告2015最新

  9.2015年北京社会企业调研报告

【如何提高扶贫精准度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扶贫调研报告02-01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02-09

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2-20

产业扶贫调研报告10-16

精准扶贫调研报告08-28

扶贫调研报告范文01-02

村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03-08

牧区扶贫状况调研报告03-28

农村低保扶贫调研报告04-07

村扶贫帮扶调研报告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