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春节后企业复工用工调研报告

时间:2024-03-27 10:26:41 赛赛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春节后企业复工用工调研报告(精选12篇)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后企业复工用工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后企业复工用工调研报告(精选12篇)

  春节后企业复工用工调研报告 1

  一、五家企业开工复工情况

  调研的5家企业分别是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省第八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阳泉市食品厂有限公司、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平定莹玉陶瓷有限公司。春节期间,由中铁六局集团承建的阳泉-大寨铁路建设项目工程假日不休息,保持正常开工建设;山西八建承建的阳泉市漾泉大道二期项目建设工程在腊月二十九才放假,在正月初六正式恢复施工。阳泉市食品总厂有限公司于腊月二十九放假,正月初七正式上班,开始正常生产;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和平定莹玉陶瓷有限公司管理人员分别于正月初七和正月初十开始正式上班,一线生产人员在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八才能上班生产。

  二、五家企业基本情况

  中铁六局阳大铁路建设工程项目部承建的阳大铁路建设项目工程和山西八建阳泉漾泉大道二期项目建设工程两大建设项目工程在开工前后得到过省市主要领导的关注,并多次调研、指导。春节前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临工地给大家拜年,并指导工作。

  中铁六局承建的阳泉北至大寨铁路项目作为我国首条客货混运高速动车组下线铁路,是我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后首条地方政府全资建设的以客运为主的铁路,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更是阳泉市头号民生工程。项目始于20xx年5月,在完成招投标的基础上,7个土建标段、5个采空区治理标段、2个自主造地标段30多个单位3000余人奋战在阳大铁路工程建设、征地拆迁一线。截至去年底,全线17座桥梁已开工13座,占桥梁总数的76.5%,完成墩台172个,占总量的65.4%;9座隧道全部开工,累计进尺3564.55米,占总量的29.32%;81座涵洞已开工33座,占总量40.7%,完成1553.23横延米,占总量的61.32%;路基挖填方完成402.97万方,占总量的.35.62%;采空区治理工程钻探孔1370孔,占总量的47%,累计灌浆98600方,占暂估注浆量的23%。涉及18个村的自主造地已有16个村开工,累计完成工程总量的85%。

  正月初七,阳大铁路全面复工,工人返岗率从初六的10.43%增长到正月十一的68%,正在逐步返岗。同时,今年1—2月份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同比去年(1150万元)增长约30.4%。

  山西八建承建的阳泉漾泉大道二期项目建设工程于20xx年2月15日开工建设,工程全长约6.09公里。整个道路分为西段和北段两部分,西段全长约3.21公里,道路宽度20-50米;北段全长约2.88公里,道路宽度73米。工程总投资9.6亿余元,通过BT(建设一移交)方式融资,由山西建工集团承建,主要完成拆迁扫障和路基、路面建设等。经过二年半的施工,工程仍在进行中。去年下半年开始,市政府加大征地拆迁力度,8月份以后,工程进展加快进行,工程完成后将会完善交通服务设施,有效提高车辆通行能力。 项目部施工人员于正月初七正式开始施工,除混凝土工种因天气寒冷,不能施工,其他工种工人全部上岗施工。完成整个工程投资金额的60-70%。

  阳泉市食品厂有限公司是1953年建厂的老企业,主要由早餐、饮料、糕点、蛋糕制品四块,正月初七,生产车间员工返岗率较高,产品主要是早餐制品,顾客需求较为稳定,订单相对稳定,同比变动不大,库存较少。员工熟练工多,较为稳定,暂时没有大规模招工计划。

  山西大寨饮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是晋东较大的饮料企业,主打产品 “大寨核桃露”已成为中国核桃饮料市场的知名品牌。企业员工中机关和生产维修人员在正月初七正常上班,生产工人在正月十五后才能开始生产,企业订单同比略有增长,暂时没有招工计划。

  平定莹玉陶瓷有限公司是晋东地区较大的陶瓷生产企业,成立于1986年,员工1700人。机关人员和生产维修人员于正月初十正式上班,正月十八生产员工开始生产,订单有保证,交货时间较宽裕,春节期间有1至2个月的产品库存。所用员工多为当地熟练工人,暂时没有大规模招工计划,销售同比增加1500多万元,从订单看,今年整体陶瓷市场销售不好。

  三、企业开工复工所面临的问题

  一是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征地拆迁,阳大铁路建设项目工程和阳泉市漾泉大道二期项目建设工程都遇到过,这直接影响了工程进度。这个问题主要由当地政府、当地住户和建筑施工企业进行协商,因去年6月-7月间,市政府下大力推进征地拆迁进展致使工程进度大为加快,但是,征地拆迁仍困难重重。

  二是工程资金紧缺是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中遇到的首要问题,而且是生产企业遇到的问题,在复杂的经济环境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资金紧缺是所有企业遇到的通病。

  三是人才匮乏,当前建筑业企业和工业生产企业发展结构不尽合理,未能建立以高新技术和雄厚资金条件为基础的集约型管理模式。同时,企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尤其缺乏高级管理人才,一线人员很多是从农村招来的农民工和其他流动人员,加之专业技术培训教育不够,导致整体职业技能素质不高。

  四是理念落后,保进度、保质量、保安全的紧迫感不强。

  四、对策建议

  一是多方配合,按时完成征地拆迁。工程沿线各级党委、政府应和施工单位协同配合,努力克服困难,按照施工进度,抓好拆迁工作,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二是积极探索,打破企业融资坚冰。努力寻求银企合作的办法,通过企业与银行之间充分沟通,夯实信用基础,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创新企业间合作机制,使得企业间资金能够在合作中发挥有效作用。进一步协调金融机构,积极为我市建筑业发展提供宽松的资金环境。进一步协调税务部门,认真研究实施有利于我省建筑业企业开拓市场的税收征管措施,切实解决一些地方存在不合理税收问题。

  三是培养人才,为发展提供原动力。积极创新企业现有用人机制和用人办法,营造各类人才可以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良好环境,着力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建筑企业家和建筑专业技术人才。要完善建筑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和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制度,加强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全面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大力提高工程建设一线操作层的管理水平。

  四是加强管理,提高工程和生产企业管理水平。确保安全。应建立并坚决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从指挥部负责人到一线施工人员都要扛起安全责任,以一丝不苟的态度抓好安全工作。规范施工现场管理,强化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及时发现和排查各类隐患,夯实基层基础,确保进度。应要求明确,指挥部和各项目部都要对照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进一步细化责任分工,逐月逐日检点“对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全力推进工程建设,确保质量。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工程建设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应以建设一流工程技术标准为目标,把承担的项目建设好、运营好。严把工程安全质量关,抓紧抓实工程各环节工作;每一道工序、每一道关口都要有专人负责,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建设任务。

  春节后企业复工用工调研报告 2

  为全面掌握我区企业用工情况,摸清企业岗位空缺数量,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留人难的问题,我们组织专门班子于20xx年6月14日至7月14日对我区规模较大、纳税贡献较高的部分企业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这次共调研企业56家,进入企业现场调研30家,发放调研表26家。据进入现场的30家企业统计,现有职工12221人,有招工需求的企业26家。根据企业报表统计,企业人员缺口3059人。截止到调研结束,已招用员工1098人,尚有员工缺口1961人。年内新上项目或技改项目完工需员工3000人,全年预计总缺口4961人。

  为确保这次调研活动顺利开展,制定了《东营区企业用工情况调研实施方案》,印制了《企业用工需求调研表》,并提前下发到各调研企业。现场调研则采取“听、看、议”的方式进行。每到一处企业,先听取相关负责人的总体情况汇报,然后了解一线职工工作情况,查看了部分企业员工的工资表,对当前的用工形势进行座谈,交换意见。为确保调研的真实性,力争反映企业真实情况,择机和企业一线员工交谈,了解企业员工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工作时间、企业文化、招工、企业留人措施等情况,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

  二、对企业目前用工现状的总体认识

  从调研的企业来看,在当前的生产状况下,我区企业用工形势喜忧参半。好的方面,绝大部分企业对用工荒的问题很警觉,提前采取了各种措施,起到了很好的留人效果。多数企业员工基本稳定,人员流失不是很大,有的完全没有流失,生产经营基本保持正常。规模较大、生产经营稳定、员工待遇较好、用工规范的企业基本不存在招聘难的问题。用工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新开工项目和技改扩规项目存在相当大的人员缺口;二是部分企业缺乏的是高技术、高学历人才;三是部分企业的个别车间因劳动强度大、污染性高,造成人员流动快,属于常年性缺口;四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部分管理不十分规范的小企业及季节性用工企业招聘困难较大。

  三、企业在招用员工方面的基本做法

  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各企业为招聘工作确实想了不少办法,出了不少的实招,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其时农忙时节过后,各企业紧紧抓住人员流动大、人力资源充足的时机,充分利用区黄河三角洲油地军校就业联动服务中心这一平台,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招聘各类人才。综合各企业的做法,比较共性的且实践中确有效果的有以下几点:

  1、招聘力度逐步加大。为满足企业用工需求,各企业都加大了员工招聘的力度。一是从宣传入手,提高企业知名度。光伏太阳能集团为扩大宣传,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建立了各乡镇(街道)信息宣传点,常年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上播放企业宣传信息;二是充实人员队伍,加强招聘力量。三是与区内外大中专院校建立联系,吸纳高校、技校毕业生就业。光伏集团与德州学院建立了多年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开展定向员工培训,并在学校内成立光伏班,设立以集团董事长名字命名的“王安全奖学金”,鼓励品学兼优的青年学子到光伏就业;海科化工集团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东营职业学院等大中专院校合作,以培训来吸纳员工。

  2、员工待遇逐年提高。绝大部分企业已经认识到待遇是企业招到人、留住人的关键,在提高员工待遇上,各企业都有所行动。调研中,部分企业负责人都表达了新年增资的想法,大体增资幅度在15%左右。

  3、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改善。部分企业建立和完善了党团及工会组织,积极做好职工政治思想工作,帮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稳定职工队伍。部分规模较大的企业,建设了一些文化娱乐体育设施,经常组织职工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使职工在休息之余有所乐。

  4、人文关怀逐步重视。大部分企业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员工需要出发,采取了各种各样的人文关怀措施,起到了较好的招人、留人效果。海科化工集团、山东蓝海酒店集团等在完善基本设施的基础上,在职工购房、住房等方面还提供了优惠的扶持办法。

  5、探索尝试使用外地员工。部分企业为破解当前的用工难问题,及早准备,向劳动力密集地区寻找办法,已经收到积极的效果。海科化工集团、蓝海集团等几年来新入职员工均以外地大中专毕业生为主;很多企业与西部地区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较好的缓解了企业的用工问题。企业也从多方面为员工提供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为他们提供“夫妻房”、实行探亲假、报销往返路费,等等,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四、用工荒的主要成因

  通过与企业有关人员座谈,综合各方面情况看,造成目前用工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企业的,也有个人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客观因素

  1、人口大环境的制约。90年前后的人口低生育、负增长效果现在显现,新成长劳动力数量明显下降。

  2、经济发展较快,促使了用工量增加。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招商引资项目的增多,区内企业数量不断加大,企业规模急剧膨胀,企业对员工的需求急剧增加,客观上造成企业招用员工越来越难。另外,乡镇企业的发展,客观上也分流了部分劳动者。分布在广大农村的乡镇企业就在务工者的家门口,啥事不耽误,工资也不低。调研的部分乡镇企业月平均工资甚至高于一些区属企业。

  (二)企业自身原因

  1、工作时间较长。从抽样24家企业调研的情况看,工作时间在8小时以内的企业 11 家,占 45%;工作时间在8—12小时的企业 5 家,占 20%。其他的时间更长。

  2、工作和生活环境较差。个别企业生产生活环境不好,一是环境条件较差。部分生产车间受生产工艺限制,环境条件差,求职者不愿意到企业就业。如部分化工企业,虽然工资高,但员工不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期工作,造成年年进人,年年流失,年年缺工;二是生活环境差,有的企业不注意改善员工住宿及伙食条件,宿舍脏、乱、差,食堂饭菜花样少、口味单一,对员工缺乏吸引力。三是缺乏文化娱乐设施。部分企业既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也不注重文化设施建设。致使职工除了上班,没有其他活动,一盘散沙式的管理,导致企业没有向心力、凝聚力。

  3、职工权益保障不到位。个别企业对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还不是很重视。比如,没有按照规定发放各种福利,没有按照规定安排员工休息、休假,没有按照规定执行加班薪酬,没有按照规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没有按照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等。

  4、企业管理不够人性化。部分企业管理不规范,有的还实行家族式管理方式。管理人员对待新员工态度比较生硬,缺乏人性化关怀,新员工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问题时,无处解决,找不到温暖的感觉,对企业有戒备心理,造成企业“留人”困难。

  5、员工业余文体生活单调。各种文化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给外地工作者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业余生活带来困难。一些企业的研发、设计等高水平职工团队只有远走他乡。有的企业不注意改善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条件,特别是外来高端人才、技术人员,使员工8小时以外的生活枯燥、单一,致使留不住心、留不住人。

  (三)劳动者个人原因

  1、新生代农民工的特质要求。上一代农民工是以打工挣钱为主,而新生代农民工更注重的是自身的发展,更加注重自身权益的保护,希望企业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择业观念的不同,导致不少年轻的劳动力远走他乡,寻找属于自己的梦想。就是在企业工作的,也因企业待遇、环境等因素不能满足个人的期望值而频频跳槽,增加了企业用工的不稳定性。

  2、世俗观念的影响。从调研情况看,求职人员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受世俗影响较大,总认为家里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区内企业打工拉不下脸来,抹不开面子,特别是从我市乃至全省范围来看,多数人认为只有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上班才是真正就业。

  五、今后工作建议

  通过调研,在基本摸清用工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破解招工难,解决“用工荒”,我们也与企业经营者以及社会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座谈与交流。建议如下:

  (一)加强领导,完善网络,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服务平台作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忠实履行职责,认真贯彻落实好区委、区政府关于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各项政策。把解决企业用工问题作为一件大事,时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根据企业的需求情况和劳动者的实际,搭建好就业服务的平台。一是要搞好劳动力资源调研,加强城乡劳动力统筹,做好人力资源储备。要组织有关人员深入乡村和农户,摸清劳动力的存量现状、分布范围,劳动者的年龄构成、求职意向等。当企业提出用工计划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安排招聘。二是要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工作机构,畅通信息渠道。强化乡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的职能,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基层平台的作用。使各项鼓励就业创业的政策、使各企业的招聘信息等,能够及时的.传达到家家户户。传递到每个适宜的劳动者。三是加强对企业和求职者的招聘指导,实行精细化招工,合理搭配有限的人力资源。新生劳动力减少,劳动力不足,是目前的客观现实。要指导各企业认清这个现实,降低招工门槛,放宽招用条件,根据不同的工种需要,合理搭配人力资源,以达到人力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发挥好现有职业指导师的作用,为求职者提供免费恶的职业指导,鼓励他们合理选择就业方向和适宜的工种。四是积极组织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招聘活动。要充分发挥好区人力资源市场在连接供、求中的平台作用,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同时,根据企业需要,组织开展专题招聘、专场招聘等活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好社会 7 中介机构的作用,多渠道组织劳动者在区内就业。五是探索建立劳务输入基地,借助外力,解决招工难的现状。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和承受能力,有组织地开展区外推介活动,吸引外地人员来我区就业。主动与区外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足的地区建立良好的劳务协作关系、长效工作机制,以满足区内企业的劳动力需要。六是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素质。许多企业反映职工心不稳、流失大,这与职工的基本素质也有一定的关系。要站在为企业服务、为职工服务的角度。选择合适的课题,加强对职工的就业教育、技能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让职工理解企业、适应企业,进而热爱企业,奉献企业。七是发挥职能作用,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研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用人考核体系,将各企业用人状况作为经济目标考核的一个组成部分。鼓励企业自觉落实好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使党和政府关心、支持劳动者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在实处,落在具体事例上。让职工和企业心贴心,让规范的用工成为吸引人、留住人的硬实力。

  (二)抓住关键,改善条件,充分发挥企业在用工中的主体作用。说到底,用工是企业的自主行为,招用的职位、数量、待遇等关键性因素,都是企业说了算。因此,破解用工难,关键在企业。必须紧紧依靠企业,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

  1、提高工资待遇,以“回报”留人。企业“用工荒”,其实质还是“薪酬荒”的问题。各企业要树立和强化“善待员工就是善待自己”的观念,这是企业招得到人,留得住人的关键所在。首先,要根据生产和经营实际,逐步提高劳动者工资报酬和福利待遇,并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对大多数劳动者而言,劳动报酬的高低仍是其选择在哪里就业的首要因素;其次,要努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从调研看,遭遇“招工难”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工资待遇、食宿行、环境卫生条件相对较差、人文环境欠佳的企业。第三,要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企业,对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都要按照《劳动法》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该遵守的要遵守,该到位的要到位。企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真正做到待遇留人。

  2、坚持人本理念,以情感留人。在各个生产要素中,只有人是有七情六欲的要素。因此,企业对这个要素,应该倾注更多的感情去把握。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思想教育和人文关怀机制。善待劳动者,发挥员工的最大潜能。要从做好职工政治思想工作着手,建立符合实际的企业文化,多方面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构建和谐的用工关系,从感情上稳定职工队伍。建立必要的困难救助机制,对生活特别困难的员工,给予适当的救助,以增强企业凝聚力。

  3、规划企业发展前景,以事业留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任何一个人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欲望。企业要做好令人奋进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至少在企业内进行广泛的宣传,使每一位员工都能看到企业美好的发展前景,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看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的欲望,保持对工作的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有机会充分展示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

  4、加强对求职者的敬业教育,以责任留人。企业要舍得在职工教育和培训上增加投资,除了技能培训,还要进行必要的爱岗敬业教育,大力宣传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增强建设家乡、服务家乡的责任感。

  5、企业加强技改,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用工数量。用工荒最集中的表现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是治本之策。企业要瞄准行业技术制高点,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要从根本和长远着手,加大技改投入,改进生产设备,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从而一方面通过降低对人力资源的严重依赖,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增强企业满足员工提高工资需求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强化协作,凝心聚力,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合力作用。招工难、就业难,目前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广泛关注的话题。就我区来讲,因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已经或即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破解这个难题十分迫切,十分必要。必须发挥好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能动性,建立长效机制,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各企业相关主体作用的同时,各相关职能部门都要从本部门的业务职责出发,做好配合和服务工作。

  春节后企业复工用工调研报告 3

  为及时掌握春节后企业用工需求情况,更好地完善就业服务,缓解用工压力,XX市劳动就业办公室于2月下旬对全市企业春节后用工状况进行了摸底调研。

  一、春节后企业缺工状况

  1、行业分布

  本次调研的50家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缺工现象,涉及电子电器、纺织、机械制造、建筑、石油化工、食品加工、水产养殖等10个行业;缺工总人数6561人,其中男工4170人,女工2391人;缺工50人以上的企业32家。

  2、工资水平分布情况

  各计划招工企业2012年薪酬水平一般在1400元—3800元/月之间,平均工资2398元/月,比2011年增长5.6%。其中,电子电器业工资增幅最高,达12.6%;其他依次为水产养殖加工、纺织和石油化工行业,增幅分别为10.6%、10.07%和9.40%。提高工资待遇水平成为吸纳用工的主要措施。

  3、缺工工种分布情况

  从用工调研反馈情况看,技工需求进一步扩大,岗位要求进一步精细,技能要求进一步提高。机械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制造、建筑等行业对招用人员技能要求相对较高,水产养殖加工、电子电器等行业技能要求相对较低。

  从总体用工需求情况看,春节后XX市用工紧张局面得到有效缓解。虽然部分企业仍不同程度存在缺工现象,但缺工人数已从节前21035人降至6561人。这是XX市用工环境不断优化的体现,也是采取一系列针对性工作措施的结果。春节后,XX市劳动就业服务部门多措并举,内引外联,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异地招聘活动,举办了“农民工、民营企业、女工就业、家庭服务业、高校毕业生、外资企业、市属重点企业”等一系列专场招聘会,促进供需对接,满足企业用工,累计提供用工岗位2万多个,达成就业意向8000多人,对解决用工难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企业缺工原因分析

  从调研情况分析,造成XX市企业缺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扩大再生产提升用工需求。随着经济形势稳定向好,华泰汽车、固珀成山、赤山集团等传统重点骨干企业订单增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刺激了全市用工需求。从调研情况看,50家缺工企业中有36家因扩大生产规模和订单增多导致缺工,占72%。同时,XX市渔业水产、食品加工行业用工总量约占全市工业企业用工总量的比例举足轻重。随着春节后消费生产进入旺季,带动了用工需求,导致用工短缺。

  二是职工队伍不稳加剧用工紧张。目前,企业职工中80后、90后新生代工人日渐成为主力,他们受教育程度较高,社会压力和责任感较轻,择业意识多变,流动特点突出,造成企业职工队伍不稳,产生常态化缺工现象。

  三是外工供给不足加大招工难度。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和各级惠农政策效应稳步显现,用工紧张成为东、中、西部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劳动力输出渠道收窄,供给总量减少,成为影响XX市企业用工的主要原因。

  四是用工环境欠优影响招引效果。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稳定的工资增长机制,大多数企业外工没有纳入社会保障,部分企业用工存在临时观念,不重视文化建设,缺乏持久的用工吸引力。

  三、建议与对策

  一是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认真贯彻落实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有关政策,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扩大利润空间,以产业升级减少用工,以提高待遇吸引用工,双管齐下解决用工难题。

  二是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重点加强与劳务输出地对口部门合作,在当地设立劳务合作机构,签订长期劳务合作协议,及时引进输入劳动力。积极开展各种专项招聘活动,有针对性地促进各类群体及时充分就业,挖掘就业潜力,满足企业用工。

  三是进一步优化用工环境。切实落实最低工资标准等收入分配政策,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大力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加强外工人文关怀,全面增强企业用工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同时,在外工住房、子女上学、医疗、文化生活等方面不断完善制度,加大力度,解决外工反映迫切的实际问题和后顾之忧,促进职工队伍的稳定。

  春节后企业复工用工调研报告 4

  一、企业春节后开复工情况

  (一)开复工情况良好。截至2月14号(农历正月初十四),被调研企业大多已经进入生产经营状态。其中,8家企业在春节期间正常营业,占到调研样本的40%;8家企业已在正月初七前正常开工,占到调研样本的40%;只有4家企业节后停工停产,占到样本数量的20%。4家公司因供暖季错峰生产和冬奥会的双重因素叠加影响停产。

  (二)从业人员流动变化不大。从被调研的.20余家企业情况看,离职人员总体数量不多,春节前后与其他时间段并没有大的差距。据调研,一家企业春节后离职人员10人,离职率仅为2%;一家企业春节前后离职人员4人,离职率为0.7%。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复工时间早,部分一线工人受传统观念影响,正月十五前有不能按时到岗现象,部分返乡员工节后无法按时返回。

  (三)春节前后企业生产稳定。部分企业反映订单增加,充分利用春节假期,积极安排生产,确保市场供应充足,借力春节假期,抢占市场份额。今年盐工业形势利好,企业满负荷生产满足市场需求,预计产值增长63%。钢铁行业受采暖季错峰生产和冬奥会影响,生产受到较大影响,一月份产值同比下降24%。

  二、节后企业复工用工出现的问题

  (一)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随着社会综合保障提高,劳动力价格也在逐年上升。在20家调研企业中,有一半的企业认为员工工资上涨压力大,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行,企业基本上是靠提升工资待遇稳定用工队伍,预计节后用工成本在2021年基础上要提高3%-10%左右。

  (二)本地企业薪酬偏低,吸引力不强。当前工人对企业的福利待遇要求越来越高,除物质需求外,人文关怀和企业环境需求方面也逐渐增多,我市企业大部分用工环境不优、劳动强度较大、工资待遇不高,导致本地技能人才和技术工人大量外流。大部分被调研企业反映,现在用工市场求职者年轻人较少,求职者主要集中在30岁—50岁之间。

  (三)技术研发岗位人才紧缺。随着企业转型升级,部分企业急需技术研发人才开展技术攻关、课题研究,因地域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技术人才很难留在本地,企业在岗技术人员很难适应企业新发展新要求。比如,某肥料生产厂家,公司自主研发的腐植酸活化技术、控释包膜技术需要大量技术应用创新人才,相关技术人才招聘缺少渠道及资源,导致企业员工内生动力不足,后续发展乏力。

  (四)部分企业上游原材料匮乏,出现价格上涨,增加企业刚性支出。在短期内,诸多原材料均出现供给刚性缺口,从而带来原材料价格上涨,造成原本就经营业绩遭遇断崖式下滑的企业,进一步承受刚性支出扩大压力,造成企业经营困难。

  三、建议

  (一)集中精力抓好企业复工复产。积极靠上服务,对未开工企业进行持续跟踪监测,了解企业的预期开工时间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将企业存在的困难及时转交工信、发改等职能部门,帮助企业想办法解决存在的困难。

  (二)政府抓好企业用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监测、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实施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招聘、就业双向指导服务。也可邀请人力资源相关部门多组织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工作效率和整体素质。

  (三)企业积极拓展思维,如何招到人留住人,切实加强工资待遇,建立正常的涨薪机制,同时做好人文关怀,加强企业环境、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增强企业发展的向心力。

  春节后企业复工用工调研报告 5

  根据总公司要求,近段时间,我公司组织有关人员针对企业设备及用工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全面客观地了解企业设备及用工现状,为下步帮助企业解决在设备及用工方面的实际困难,切实缓解劳动用工短缺问题,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措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人员情况:我公司现有平台装卸工人,其中,与单位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人,外聘员工人,平均年龄37岁。

  2、工作情况:员工平均日工作量15吨,平台长450米,宽80米,来回拉货每天货要步行10几公里,员工日工作时间一般在小时,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劳动强度较大。员工月薪平均在元,其它福利待遇方面,虽有增长,但还不能满足员工的要求。

  3、车辆情况:现有3吨燃油叉车辆,油耗高,浪费大。

  4、费用情况:由于油价飞涨,费用标准较高,车均年维修费用在万以上,车辆老化较快,车况差。外雇人员劳动费用每年需花费27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一线劳动人员短缺。劳动力短缺将是我国未来需要解决的长期性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一线装卸员工短缺是我公司长期未能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在职员工呈老龄化趋势,虽然对企业忠诚度很高,但无法胜任现有高强度体力劳动。

  (二)人员短缺给我公司带来了很多隐患:

  1、由于用人心切,高薪、高福利抢人给企业带来巨大成本压力。

  2、人员短缺就要想办法在人力市场雇用临时工人,临时工人费用要高出普通员工50%,每年临时雇工花费较大,而且还会造成工作质量下降,漏记、拆票运输、漏验、破损率增高、运作不流畅及运输延误等一系列问题。

  3、生产制度执行困难,管理过严担心员工辞职。

  4、由于人员短缺导致运作质量不高、运作速度不快,影响了公司的发展,让客户失去对公司的信任,好的产品及好的想法总是难以得到好的结果。

  (三)招工难度大。由于劳动量过大,我们虽然想尽办法提高员工各项待遇,但招来的员工还是留不住。

  (四)装卸设备少,劳动效率低。由于平台跨度过长,装卸机械化设备少,人力拉货浪费体力,导致劳动效率较低,对公司发展影响较大。

  三、解决办法及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存在的企业招工难问题及设备需求预计情况,我们认为总公司应协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义不容辞做好用工管理和服务工作,形成全社会合力扶工的良好环境,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同时,总公司要加大设备投入,引导帮助企业规范劳动用工,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更好地关心、留住人才劳动力,共同破解招工难问题。

  (一)加大投入,增加装卸机械化设备,减少用人数量,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效率。鉴于以前的燃油叉车都是3吨的,过于浪费,建议公司上1吨以内的9到10台小型电动叉车,以减轻员工工作强度,提高劳效。目前,购买叉车7万元一台,需投资70万元。

  (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幸福指数,吸纳高素质员工。

  1、提高工资待遇,增加用工吸引力。引进外来劳动力,解决招工难关键是提高职工工资待遇。因此,要认清长三角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趋势,根据周边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及时调整职工工资,尽量接近甚至超过周边地区的薪酬水平,建议实行职工工龄补贴,年终福利奖金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企业用工吸引力。

  2、调整用工条件,适当降低在年龄、性别、技能、经验等方面要求,扩大用工范围。要根据生产特点,合理制定全年用工计划,避免企业在生产淡季时民工大批跳槽,减少员工流失。

  3、重视精神文化建设。要引导企业对员工实行人性化关爱和贴心式管理,真诚善待员工,逐步开设“民工之家”,丰富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定期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生日送蛋糕、生病探望、节日祝贺等形式,千方百计满足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提高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对外来民工的.素质培养、岗位发展及提级提升要与本地员工一视同仁。在用工管理上做到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和事业留人,努力构建良好的和谐劳动环境。

  (三)健全用工机制,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

  一是完善就业服务网络体系。注重人才资源市场培育和人才劳动力资源库建设,进一步畅通招聘信息发布渠道,定期举办人才劳动力招聘会,为企业搭建纳才平台。加强与内地劳动部门联系,扩大劳务协作基地,畅通劳务协作渠道,积极组织用工短缺企业到内地招工,想方设法引进各类人才劳动力。帮助企业与省内外职业技术院校的精诚合作,建立日常联系机制,实现校企信息共享,促进职业培训与用工信息的有机对接。

  二是保障民工合法权益。要帮助企业理性地审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改变短期用工行为,及时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工资,改善生产和生活条件,保障和维护员工合法正当权益,进一步构筑和谐的劳动关系。

  三是要做好留住外来员工这篇文章。教育部门要重视民工子弟学校的设置和发展,切实解决外来员工子女读书难问题,保障外来员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卫生部门要定期到企业为外来员工开展义诊活动,减轻外来员工就医购药负担;文化部门要开展面向外来员工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外来员工的文体生活,切实解除外来员工的后顾之忧,从而保障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春节后企业复工用工调研报告 6

  根据省厅劳务派遣专题调研通知,市就业服务处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专门安排,由4名同志组成调研组从3月22日开始在全市范围进行为期四天的专题调研,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各种形式,掌握了实况,摸清了底子,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劳务派遣用工的基本情况

  本地区劳务派遣总量可统计数达x人,占用工单位劳动力的42%,在七个行业中涉及通信、电力和银行业,其中通信x人,电力x人,银行业x人,占用工比例分别为x%,x%和x%x。根据行业不同的用工需求,电力系统派遣用工绝大部分为下岗再就业人员,通信和银行业对用工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其中大专学历占62%,本科学历35%,基本为各类高校毕业生,其它勤杂、保安、驾驶等辅助岗位为就业和再就业人员。用工单位均为国有企业或国有股份制上市公司在本地区的分支机构,非独立法人,规模大、专业性强、由市及县,垂直系统管理。这些单位大规模使用派遣用工主要基于规避劳动风险;工资总额含量包干;严格的成本控制以及服务特性对年轻化(人员更新率)的要求。

  本地区劳务派遣用工呈稳中有升,逐年扩大的趋势。这是由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求,劳动配套法律的规制以及薪酬分配制度的改革等各种原因形成的。

  二、劳务派遣人员的权益保障情况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通信、电力以及银行业寻求派遣合作在执业资质、信誉、规范和系统管理选择上要求较高,均选取一家具备资质的公营性派遣服务型企业。对此,我们前往该企业调取了劳务派遣协议,劳动合同员工档案,工资表,社保缴费数以及相关财务资料,并走访了用工企业核实社保参保数,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基本做到同岗同酬。

  劳务派遣人员的劳动报酬:电力系统实行固定薪酬,通信和银行实行岗位基本工资加发展业务考核计酬的结构型工资,由派遣企业(衡阳市华纳人力资源服务中心)通过银行以工资折转账的方式支付,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机构协议履行情况较好。

  三、劳务派遣单位设定的基本情况

  本地区目前已取得派遣资质的企业x个,08年初只有一家——xx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已新增x个。人事和劳动保障部门不下设派遣单位。近年来由于劳动力市场需求扩大,派遣企业新增较快,大部分为民营企业。

  市劳动保障局对劳动派遣执业申请设定了规范的审批程序,实行公开、公正、透明,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只要符合法定要求,就予以审批,取得执业资格,没有人为地设置行政审批门槛。在审批执业申请过程中,劳务派遣单位注册资金到位率100%,劳务派遣单位向用工单位收取的服务费由x元/月人不等的协商价格。

  四、对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用工的建议

  1、就业难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存在的现实困境。从稳定与扩大就业的目的出发,应确定法律条文予以支持,确立规范派遣,加强监督的基本原则。

  2、从本地区情况来看,存在一些如保安、物业公司不具备派遣资质的专业公司隐性执业,实施派遣,亟待规范,应通过劳动监察执法予以取缔。

  3、“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在《劳动合同法》与派遣应签订两年以上的`条款互为矛盾。因此在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不再提出,模糊对待,就很说明问题。“三性”的概念不清,在现实中造成企业不敢用工,于是,有些企业用“外包”的外衣来取代“派遣”,危害性较大,特别是钢铁、冶金、矿山、建筑等高危行业,如不加以矫正,将极大地损害劳动者权益。这些用工单位用法律的边沿方式规避和转让风险,使承揽单位因受自身经济能力制约而无法对劳动者履行义务,必须予以坚决治理。

  4、应赋予行政职能规范对劳务派遣机构的行业管理,实行行政备案,监管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

  5、劳务派遣是劳动者与人力资源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用工单位用人实施岗位管理并承担经济责任的一种形式,对保护劳动者权益,明确责任力度较大。而业务外包只适合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企业完成x一工程项目。如果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来做业务外包,劳动关系企业主体既用工又用人,为追求经济利益,往往会与发包单位形成不平等合同,从而弱化了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特别是人力资源企业民营化程度较高,趋利避责的现象较为普遍,长此以往,危害较大,应予禁止。

  6、劳务人员的信息安全受民事法律的制约,企业不敢乱作为,可在今后的规范性文件中设针对性条款加以规范。

  以上调研情况,仅供参考。

  春节后企业复工用工调研报告 7

  一、企业总体复工情况

  对全市64家失业动态监测企业的停工调研,34家企业春节期间正常生产,占比53.13%,30家企业停工,占比46.87%;大部分服务业和大型工矿业正常运行;现30家停工企业中19家于2月18日前复工,占比63.33%,29家于2月22日前复工,占比96.67%。20家重点企业复工情况为,16家已复工,4家未复工,复工率为80%,春节前实有在岗员工4045人,期末在岗员工数为3882人,节后返岗3761人,企业返岗率为95.97%。

  二、农民工返岗情况

  (一)农民工市内返岗情况。

  对我市园区监测工业企业走访调研,春节期间71家企业正常生产,提供岗位10376个,其中在岗农民工人数4628人;停工23家企业,提供岗位3323个,涉及农民工1329人。春节期间全市在建工地停工67个,涉及农民工5963人。按照对工业企业和建筑企业调研1:5的抽样比例推算,我市农村劳动力春节后市内转移就业规模约为36460人。

  (二)市外农民工返岗情况。

  对我市返乡农民工抽样调研,截止2月,市外返乡农民工数量为11947 人,节后计划返回原务工单位继续工作的占比72.3%;节后计划市内就近务工的占比11.5%;节后无外出务工需求持观望态度的占比16.2%。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对我市2所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研,攀枝花学院2020届高校毕业生4259人,签订劳动合同2682人,升学687人,就业率为90.04%。四川省内为毕业生就业主战场,占比73.94%;省外就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了重庆市、广东省、浙江省,占比分别为3.99%、3.76%、3.60%,未就业的毕业生共424人。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20届毕业生共3495人,签订劳动合同2399人,升学439人,就业率为81.92%。选择在省内就业人数占比66.44%;省外(江苏省和重庆市)就业人数分别占比15.96%和6.00%,未就业毕业生共632人。

  四、农民工就业面临的问题

  (一)岗位信息不匹配。

  目前,国家已搭建了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由国家层面统筹东西部用工信息和劳务人员的对接,但部分人口资源较小的城市未纳入该机制,无法共享东部岗位信息。以我市为例,大部分省外转移务工还是以“亲戚代亲戚,老乡代老乡”的形式转移就业,导致用工信息不对称。

  (二)农村劳务经纪人制度尚未建立。

  农村劳务经纪人制度尚未全面建立,以劳务公司开发招用的形式难以普及至所有农村劳动力知晓。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以已务工人员带领对接和劳务公司招用形式为主。现“人带人”形式转移就业形式,导致相关政府部门数据统计和维权服务难以精确落实。

  五、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岗位的供需矛盾日益凸显。

  春节后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集中时间点,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岗位减少,岗位供需的不平衡更加凸显。2020年攀枝花高校毕业生7754人,2019年攀枝花高校毕业生7217人,同比增加7.44%。2019年、2020年攀枝花公共招聘网发布岗位数分别是49855、38339个,同比减少23.10%。招聘网岗位信息中要求有工作经验的占比约60%,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减弱。

  (二)就业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

  为给广大高校毕业生推出优质就业服务,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与高校合作建立众多移动多媒体平台,攀西人才网、攀枝花公共招聘网、“攀枝花就业”微信公众号等,之间缺少有效沟通,存在招聘信息不对称,发挥效果不明显。例如,同一岗位在不同平台的要求、薪资等不一致的情况。导致择业人员无法正确获取有效信息。

  (三)考研逃避就业。

  为了避开“最难就业季”而考研的大学生数量连年上升。2021全国考研报考人数达到了400万,比2020年增加近60万人,比2019年增加近50万人,比2018年增加了近100万人。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过一项调研,其中71.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考研或多或少都有“逃避”就业现实的倾向。我市部分高校毕业生也存在通过考研回避就业难的问题。

  六、工作建议

  (一)健全劳务协作岗位投放机制。

  做好与东部地区劳务协作,建议将农村人口较多的县(区)纳入劳务协作机制的同时,将东部岗位信息共享至所有相关县(区),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社会公布,供有意愿的劳动力选择。

  (二)加大农村劳务经纪人制度建设。

  建议将农村劳务经纪人纳入就业专项资金培训补贴范畴,鼓励村社有意愿的'人员参加经纪人培训,力争实现一村一名劳务经纪人,并协调劳务公司、用工企业与劳务经纪人的对接,实现劳务经纪人带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三)发展新型产业经济,拓展就业空间。

  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大数据、信息化、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方面新技术、新业态发展,积极落实税收奖补等各项补贴政策,减轻企业发展负担。制定关于就业创业的优惠性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创业,并为其创业工作提供充足的支持。

  (四)加强就业指导,加大帮扶力度。

  针对不同的学年,提供职业规划能力、就业指导的演练、个人职业规划等课程,转变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的逃避、畏难心理。积极开展创业指导,利用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对接创业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加大对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力度,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

  (五)加快就业平台建设,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加强就业信息平台的对接,保障招聘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同步性、统一性。严格审核岗位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促使同一岗位在不同平台的信息统一且真实。丰富就业信息平台功能建设,利用平台开展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活动,分层次分类别举办网上校园招聘会,邀请职业指导专家开展就业讲座等,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

  (六)全面对接就业趋势,建立健全帮扶信息体系。

  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帮扶信息系统,做好信息摸底,精准化对接就业服务。结合就业市场的岗位供给现状和走势,为大学生就业帮扶建立相适应的政策措施和配套方案。同时将新就业形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到就业登记的范畴中去。

  春节后企业复工用工调研报告 8

  为了解我县园区企业用工现状,进一步做好企业招工工作,近日,县政府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业园组成联合调研组,就道州工业园企业招工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园区用工基本情况

  经过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招商引资办工业,我县园区工业有了较大发展,截至目前,道州工业园已投产(含即将投产)企业51家,现有员工5000人。尽管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招工工作,不断加大招工服务力度,但企业缺工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据统计,共有29家企业存在用工缺口,缺工企业占总数的57%,目前共缺员工4456人,占企业员工需求量的xx%,主要缺少生产一线的普通工人以及部分技术工人和少量管理、科研、营销人员。缺工最严重的企业为电子类、制衣制鞋类劳动密集型企业,其中,XXX用工缺口1100人,XXX用工缺口600人,XXX用工缺口600人。春节前后,道州工业园仅新招录员工1021人。

  目前的企业“招工难”,不仅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开工生产,而且影响了一些企业主加大投资的积极性。部分企业负责人透露表现,由于严重缺工,将慎重考虑将来是否在我县扩大生产规模。随着我县园区新增投产企业和一部分有意扩大生产规模企业用工量的增多,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势必对我县“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和招商引资事情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园区企业缺工原因分析

  我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达30万,但却不能满足本地企业用工需要,这一情况值得深思。调研发现,我县企业“招工难”问题的出现,存在企业、劳动力本身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

  1、从企业方面来看。

  一是薪酬待遇不合理。在全国出现“用工荒”的情况下,沿海企业普遍通过提高工资来吸引或留住员工,以东莞市为例,最低工资标准为1100元/月,月平均综合实际工资达到1500-1800元左右。而我县园区企业受利润空间不大的影响,无论是技术工种,还是后勤文员,大部分工作岗位的工资没有明显的增加,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仅有600元/月,普通生产员工月平均综合实际工资仅在800-1100元左右,比沿海发达地区的同类企业低500-600元,与求职者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对员工产生不了吸引力。此外,绝大部分企业每月工作时间在26天以上,部分企业甚至长达28天,每天工作时间为10-12小时,如遇加班,时间还会延长。部分企业法定节假日要求员工加班,却没有按照劳动法规定付给员工2倍至3倍的加班费。

  二是用工条件较苛刻。企业普遍对劳动力有年龄、技能、工作经历、性别等方面的要求,个别企业的用工要求甚至脱离实际。如电子企业招工时将年龄限制在35周岁以下,导致许多年轻劳动力供给不足。而道县的实际情况是,35岁以下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在家的基本上是一些年龄超过35岁的劳动力。此外,园区企业大多偏好招用女工,导致女工短缺,男性劳动力相对过剩。

  三是权益保障不到位。个别企业存在短期行为,劳动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对员工的合法权益保护不够重视。园区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给员工购买“五险一金”比例不高,有的企业甚至出现收取押金、扣压证件、拖欠工资等行为,员工对企业难以产生安全感、认同感。

  目前,园区内企业参保工伤、养老、医疗三险的企业仅有4家,占企业总数的8%;14家企业没有为员工购买任何保险,占企业总数的28%;其他企业多是为员工买了“五险一金”中的一个险种。另外,大部分企业车间无防暑设备,宿舍无风扇,员工在高温天气工作时难以忍受;娱乐、休闲设施不健全,员工生活单调枯燥;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工会组织,当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没有相应的组织牵头来维护其正当权益。

  2、从劳动力自身来看。

  就业看法存在偏差。目前,80、90后等新生代打工者,绝大部分不愿留在本地,而喜欢到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打工。这部分人普遍认为,沿海一带发展快,钱好挣,事情条件和报酬比家乡的企业好,而且更容易找对象。即使在同等薪酬下,他们也乐意外出打工。以至有的父母也认为,子女在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事情,自己脸上有光彩。别的,还有部分年岁偏大的务工人员,文化层次不高,也没有一技之长,但对事情条件和报酬要求较高。调研发觉,有80%以上的农民工透露表现乐意选择外出就业。这种情况导致用工需求较大的纺织服装、电子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呈现招工缺口较大征象。

  3、从政府效劳来看。

  一是园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近年来,虽然我县每年投入工业园基础及配套设施在2亿元左右,着力加强园区水电路讯和美化、亮化、绿化、净化建设,园区初具工业新城雏形,但园区住宿、消费、娱乐等配套设施仍然匮乏,相关第三产业没有充分发展起来,缺乏适合员工文化娱乐、休闲放松的场所,导致员工工作之余,精神上感到苦闷,“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突出。

  二是劳动力市场不够成熟。目前,县内劳动力市场发育较为滞后,没有一个统一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完整平台,没有一个大型的人材市场,劳动力供求信息的变革得不到实时反应。加之部分企业招工时没有经由过程正规的劳动力市场发布用工信息,而是惯在企业门口或人口会聚区张贴招工海报、发起企业内部职工招揽工人等方法招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很难实时准确地了解到企业的用工信息,形成供求双方信息沟通不充分。

  三是乡镇招工服务不够到位。部分乡镇认识不到位,认为招工是企业的'事情,是劳动部门的事情,没有把招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对招工工作宣传不够、抓得不力,辖区内大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均外出打工。

  三、对策与建议

  调研组认为,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既要坚持“市场问题市场办”的原则,又要根据当前的特殊情况,加强行政推动,强化部门联动,促进协调解决。

  1、强化就业效劳。

  一是加强就业宣扬。鼎力大举宣扬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园区发展前景以及用工优惠政策,增强本地企业对务工人员的吸收力,促进本地劳动力转变就业看法,就近就业,为家乡建设效劳。二是深化就业培训。将下岗赋闲人员、城镇新增劳动者、大中专毕业生、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复员改行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列入免费培训范围,广泛深入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鼓励各类技能培训机构,适应市场需求和就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设置,积极开展对农村和外来劳动力及其他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政府对培训机构给予适当补贴。树立健全校企合作培训机制,由政府牵头,工贸中专与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使培养的人员能够快速适应生产岗位的需要,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树立就业培训专项补助资金,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经费,用于补贴企业对员工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补贴。

  三是优化招工服务。建立健全由县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乡镇就业服务机构和行政村招工信息员组成的就业服务体系,对在各行政村聘请的招工信息员,按工作成效发给一定补助。定期组织招聘会,搭建企业和求职者双向选择的平台,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引导劳动力资源在园区企业的合理配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深入邻县邻市以及邻省欠发达地区招工。建立招工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乡镇场、街道办事处、县直有关部门和各行政村的招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对考核完成年度招工任务的单位,补贴职业介绍费;对没有完成招工任务的单位,向县委、县政府缴纳招工服务费。实行送工考核制度,将送工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内容,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四是强化用工保证。劳动部门要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完善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制度、欠薪报告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确保企业对员工的工资支付实时到位;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督促企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强化劳动保证监察法律,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等等。同时,进一步完善吸收本地劳动力到园区就业的优惠政策,吸收大批外出职校毕业生和打工者回乡就业。

  2、改善用工环境。

  一是切实提高薪酬报酬。企业要在强化内部经营管理、加速自身发展、增加利润空间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在有关部门确定的最低工资尺度基础上,合理地确定用工报酬,在企业经济效益和盈利水平提高的情况下,逐步提高员工福利报酬,使员工工资达到或跨越同行业平均水平;同时,树立激励机制,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对事情效率高的工人给予相应奖励,根据在企业事情年限给予相应工龄补贴,想尽一切办法留住熟练工人。

  二是大力改善劳动条件。企业要加大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投入,采取有效措施,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和劳动保护条件。有条件的企业要对员工定期进行体检,关心员工的身体健康。此外,要合理安排加班时间,确保员工加班待遇。

  三是努力培育企业文化。企业要不断增强人性化用工意识,树立“善待员工就是善待自己”的理念,加强与员工的感情交流和沟通,努力构建积极、健康、和谐的企业文化,增进对员工人文关怀,积极创造有利于务工人员成长的发展平台,将员工前途和企业前途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精神凝聚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企业服务。

  同时,在提供吃、住、行方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企业的文化娱乐设施,消除员工对工作产生的厌倦感。

  3、完善园区配套。着力完善生活性配套设施,积极发展医疗卫生、社区服务、文化休闲等消费性服务业,打造良好的园区环境,加快推进园区城市化。规范园区内公交线路的运营,增加公交车次,实行定时、定点在城区停靠,保障企业员工出入城区的方便。抓好园区中心商业街、商住楼盘、廉租房、公租房等配套项目的开发建设,加快综合型医院建设,鼓励发展民工公寓、专家楼,适当发展高档住宅,切实解决员工吃、住、行、购物、就医、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消除其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园区的开发档次和服务水平和员工生活质量,促进园区和谐发展。

  春节后企业复工用工调研报告 9

  为了解全市文化产业复工复产情况及企业存在的困难,市统计局于2月28日对全市164家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进行了快速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对象

  本次快速调研是通过统计系统的联网直报平台对全市164家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进行的一次网络问卷调研,成功收回调研问卷97份,占全部调研对象的59%,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文化企业类型主要包括规上文化制造业、文化批零业、文化服务业。

  二、调研结果

  (一)不利因素

  1.复工复产比例较低,恢复生产信心不足

  在调研的97家文化产业企业中,已全员复工复产或部分复工复产的企业共55家,占56.7%,比重偏低。同时调研发现,有43.3%的文化产业企业表示3月底前暂无复工计划。虽然我市于3月3日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全部“清零”;49.5%的`企业担心市场订单减少;30.9%的企业担心复工复产后生产经营成本升高。

  2.防疫物资储备不足,口罩短缺尤为明显

  调研发现,文化产业企业储备的消毒水、防护服等防疫物资明显不足,能维持一周左右的企业有50家,占51.5%;不足5天的企业有25家,占25.8%。其中,口罩储备不足尤为明显,近半数(49.6%)的企业表示,复工复产后储备的口罩难以维持5天;能够维持一周左右的企业占24.6%;能维持一周以上的企业10家,仅占10.3%。

  (二)积极因素

  1.部分企业已经全员复工

  开封日报社、开封奥立医药包装实业有限公司、开封市路宁纸品印刷有限公司、开封亚鹏包装有限公司、开封润泰商业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20xx年一季度这8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0.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的18.1%,会对一季度全市文化产业增长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

  2.大部分企业预计9月底有望恢复正常水平

  调研发现,76.3%企业表示预计9月底之前主营业务收入有望恢复至正常水平。其中,53.6%的企业表示,6月底之前有望恢复至正常水平。

  三、几点建议

  为加快我市文化企业复工复产的进度,使企业经济尽快恢复,早日摆脱困境,提出以下建议:

  1.加快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税收政策。包括阶段性免征企业增值税及附加税,降低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率,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2.帮助企业进行贷款业务的办理。包括贷款贴息、提供中长期贷、对现有贷款延期等贷款业务,解决企业缺乏资金的困难。

  3.出台有关政策。出台有关稳岗补贴、提供房租、水电费等成本补助政策,出台阶段性减免或延缓缴纳社保费政策,减轻企业压力。

  春节后企业复工用工调研报告 10

  为了解我区的企业用工情况,特别是后金融危机时期企业用工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6月中旬,区政协社联委组织有关委员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到天一液压、启阳工具、华太电池、宏艺科技等有关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情况来看,在全区范围内劳动力供求基本平稳,就业难与招工难“两难并存”,“用工荒”现象在劳动密集型企业突出,全区就业形势总体上保持稳定。

  一、当前我区企业用工的基本情况

  根据调研情况看,我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农村劳动力供求基本平衡。从调研的55家企业看,目前,有17家企业存在招工难问题,占企业总数的32%,有11家企业存在缺工问题,占企业总数的20%,缺工人数为546人,其中,管理人员12人,技术工人78人,普通工人456人,工业企业用工缺口最大,达350人,占缺工总人数的65%。缺工对企业影响严重或者影响较大的有5家企业,占企1

  业总数的9%。

  (一)劳动密集型用工企业问题比较突出,主要集中在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加工、家具制造等行业,其中个别中小型私营企业缺工更为严重。

  (二)企业效益好、工资高、环境好,用工比较规范的企业没有出现招工难问题。

  二、我区部分企业招工难的主要原因

  (一)结构性失业矛盾突出。一方面企业经济发展,缺员现象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城镇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职工和农村劳动力找不到合适就业岗位,呈现结构性失业。

  (二)“新生代”劳动者就业要求高。当前80、90后群体受教育程度高、就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择业观念和求职意向发生很大变化,他们要求找一份既稳定、薪水又不低、还不能太辛苦的职业,能食“皇粮”更好。

  (三)我区部分企业存在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工作环境较差等现象,致使就业岗位缺少吸引力和稳定性,导致劳动力招不进、留不下、稳不住。

  (四)部分企业没有严格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

  规、政策。企业管理不到位,没有善待外来工,对待工人较苛刻,拖欠工资、加班加点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五)劳动者素质偏低,外来劳动力流动性强。很多外来劳动力不愿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流动性较强,要留住熟练工人很难,企业生产过程很多是积压订单,新招用工人的'工作效率较低,需要更多的工人来填补岗位缺口。这就造成低效率、多用人的矛盾。

  三、我区企业缺工的趋势判断及对策建议当前,我区经济稳步发展,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工业生产和制造业基地建设良性运行,经济效益有所提高;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提速;招商引资势头良好,外贸出口持续增长;企业大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手工工艺、服装、铸造、纺织等行业,用工量很大。以前企业招用技术工人难,现在是招用普通工人也难,周边地区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用工荒”。企业用工紧缺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外来劳动力引进困难的矛盾将成为我区企业加快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建立健全就业管理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劳动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全区劳动力资源信息库,摸清全区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用工缺工情况的底子,对全区人力资源进行动态管理,对企业的劳动环境、工资待遇、工作时间、社会责任等信息进行定期调研和定期披露,以增加企业用工的透明度,为劳动者选择就业单位提供及时全面的信息引导。

  (二)建立跨区域的用工协作机制。积极搭建平台,建立一批跨县区、跨市、跨省劳务协作基地,加强与劳务输出大市劳动就业部门的横向联系,推进劳务合作,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

  (三)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立对口专职学校。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企业主体、技能有限、配置优化的总体思路,以技能就业、稳定就业、充分就业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开发为核心,组织大规模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为推动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技能储备和人才支撑。市场大量提供的劳动力与企业紧缺的一些技术性工种不匹配。从走访的天一液压、启阳工具这两家公司来看,主要是需要车工、技工,而现在职业中专大都培养这方面的技术人才,同时,启阳工具还与我区的长城技校建立了专门的技校生实习基地;宏艺科技因属于创新型企业,用工少,需要的都是高学历的人才,因此,招工难问题还不是很突出;而据了解,我区的支柱产业如五金、食品、纺织等行业,企业虽有大批订单,但因人员严重不足,很难满足生产,这里面除了现在独生子女多,造成用工难、招工难问题外,还有一个通过以上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得出结论:没有建立对口联系培训学校。今年的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创建国家级、省级重点职业学校各1处。因此,建议区委、区政府重视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学校设置一些食品、纺织等一些对口专业,以便解决我区因专业不对口问题影响企业发展的现状。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开展“订单式”培训。

  (四)大力改善企业用工环境。促进企业规范用工。开展就业监测制度,及时掌握用工动态,以掌握合同管理签订、落实工资支付监管长效机制等为重点,开展用人单位诚信活动,认真排查欠薪企业,及时预防和处理违法行为,扩大劳动用工年检、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的覆盖面,形成强有力的劳动保障监察机制,彰显劳动保障法规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影响力。引导企业牢固树立靠事业留住员工、靠感情联络员工、靠待遇增加员工的新理念,合理提高工资待遇,尊重提高工资待遇,尊重员工生活、休息等各项合法权益和劳动价值,自觉用环境留人、真情留人、待遇留人,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使员工“招得进、留得下、稳得住”,逐步实现员工工资收入随企业效益同步增长的新机制。

  春节后企业复工用工调研报告 11

  为落实 “订单招工、订单培养、订单服务”举措,再造xx市人力资源新优势,鼓励城乡劳动力本地就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多渠道引进外地劳动力来宿就业,切实帮助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问题,春节期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开展了以“春风进万家 就业在家乡”为主题的XX年“春风行动”活动,现将有关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春节期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搜集就业岗位51678个,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7万余份,与新闻媒体合作,对“春风行动”宣传90余次,悬挂各类宣传标语10000多条。发放“春风卡”、“农民工进场务工读本” 78000余份,针对进城务工人员举办各类招聘会300场,组织2647家/次用人单位进场招聘,15万余人进场应聘,达成用工意向78767人,占招工计划的152%。其中重点企业招工总数占招工计划98.1%;全市开展创业培训844人次,扶持成功创业456人,带动3200余人就业。

  二、春节后xx市企业用工情况

  (一)企业开复工情况:多数企业正月初十前开工

  20XX年春节,大多数企业放假在7至15天之间,其中放假时间在6—8天的占调研企业的60%左右,92%的企业于正月初十前开工。全市1462家规模企业开工率在100%,春节期间还有5%企业,没有放假,正常生产。

  (二)企业订单形势:半数企业已排到半年之后

  调研企业中,今年的订单形势非常乐观,绝大多数的企业都预计今年的订单情况好于去年或与去年持平,纺织、电子等行业订单增长最为明显,50%的企业的订单都已经排到下半年,少数企业甚至已排至明年。大企业的订单好于小企业。在行业方面,服装加工、纺织针织、电子电器等行业订单增长最为明显。

  (三)企业招工招聘:90%企业招工能够满足当前生产需要

  活动期间,全市举办各类招聘活动300余场次((含县区乡镇逢集、庙会招聘会),提供51678个就业岗位。正月初三至初五,市县(区)联动举办了大型招聘会,三天招聘44881人,截止目前,全市已招聘78767人,超额完成招工计划。可成科技、晨风集团、达利集团、恒力集团、汇源果汁、娃哈哈、箭鹿集团、瑞声科技、精科智能等规模企业,均已招满,较好地满足了企业用工需求。目前,可成科技已招聘7100人,上岗4100人,仍有3000人等待企业安排上岗。

  (四)企业缺工情况:少部分企业缺工依然存在

  由于部份企业工资福利待遇偏低、职工合法权益受侵害、企业劳动保护意识淡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用工年龄限制、性别需求失衡等企业内部因素导致员工流失,到目前为止,全市仍有5589人缺口,涉及企业103家,主要是服装纺织、化学化工行业以及部分规模较小的电子装配等企业。

  三、目前招工面临问题

  (一)部分企业部分岗位招工难。从企业来看,用工情况差异性非常明显,效益好、规模大的企业用工基本稳定,企业员工平均回流率在90%以上,而工作环境差、待遇低的企业常年用工不足,员工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二)用工成本不断攀升。随着对劳动力需求的不断旺盛,劳动力价格也不断攀升。据了解,企业今年用工成本同比平均增幅在15—20%左右,个别企业达到25%。企业借助工资待遇的.提升来稳定员工队伍,与此同时,企业增加了劳动力成本。

  四、下一步打算

  (一)继续开展“春风行动”,举办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招聘活动,为企业招聘提供服务。

  (二)加强与周边地区联系,组织有招工需求的企业赴外地招聘。

  (三)建立政府推动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招聘模式,帮助企业与市内外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多渠道开展招工服务工作。

  (四)帮助可成科技排出今年用工计划,提前下达给各职技院校,优先保证可成科技用工需要。

  春节后企业复工用工调研报告 12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依托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纺织产业迅速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纺织产业的建成,对于消化我县的优胜农产品资源和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大幅度地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延长棉花生产的产业链,保持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使县域经济步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的问题,也逐步显露出来,如不引起高度重视,极有可能成为我县纺织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

  我县纺织企业用工的现状如何?“招工难”、“留人难”的症结在哪里?怎样缓解这些矛盾?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历时一个月,会同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乡镇妇联、劳动服务站,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研究。

  一、基本状况和突出问题

  1、齐装满员率低。我县共有纺织企业(含印染企业)14家,可提供就业岗位3686个,根据调研的资料统计,现有员工3074人,其中女性员工2455人,占员工总数的79.86%。在岗的员工中,合同期限在一年内的高达883人,占员工总数的28.73%,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年内终止、解除合同的315人,占员工总数的10.25%。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尚有612个岗位无人上岗。

  2、工资水平不高、拖欠、克扣工资的现象严重。14家企业年度应支付工资总额为3810.8万元,实际支付3123.4万元,年度累计拖欠工资687.4万元。

  14家企业员工月平均工资1033元,从绝对值来看,不算太低,但这是员工在延长劳动时间后的报酬,如果按每月劳动29天、每天8.5小时计算,每小时的工资为4.19元,换算成国家法定的工作时间(167.36小时),员工的月工资仅为702元。挡车工的平均工资约800元,换算后仅543元。

  企业滥用职权、依据土政策罚款、克扣员工工资的现象屡见不鲜。

  3、违法延长工作时间和取消法定节假日较为普遍。从14家企业正常劳动时间的调研统计可以看出,普通员工月工作日一般为26—30天,大部分为28天以上。日工作时间为8—12小时,如遇加班,时间可能还会延长,个别企业甚至达14小时。员工在节假日上班和加班后,还基本上得不到法定标准的工作报酬。

  4、工作环境欠优。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纺织行业的劳动条件一般较为恶劣,特别是在技术含量不高、设备较为落后的条件下尤为突出。我县的纺织企业,在噪音、粉尘超标和不符合规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的员工的比例很大,少数企业甚至高达80%。工伤事故发生频繁,年内工伤高达2617人次,平均每三个多小时就有一个人发生工伤。

  5、社会保障福利情况令人担忧。根据调研的数据统计,全县纺织企业员工的各种社会保险(包括国家规定的强制保险)甚至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收取押金和扣压证件的.事情时有发生。

  6、劳动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调研资料统计,20xx年三季度我县有剩余劳动力15295人,其中女性劳动力7470人,这些劳动力恰恰是纺织企业所急需的。但根据问卷调研,绝大多数人不愿到本地就业,特别不愿到纺织企业就业。这样,就形成了一边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一边又找不到合适劳动者的怪圈。

  二、主要原因分析

  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最宝贵资源,对于我县来说,熟练纺织工可能欠缺,但决不会招不到一般员工。造成纺织企业“招工难”、“留人难”的主要原因在于:

  1、企业先天不足。自古就有“男不进矿、女不进纺”的说法,说明纺织行业是一个比较辛苦的行业。我县的大部分纺织企业技术含量不高,技术装备较差,资金不足导致劳动保护的措施跟不上,个别企业甚至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采取措施,使得劳动条件得不到有效的改善,让很多人望而生畏。特别是年轻女性,在劳动力流动频繁的今天,到哪个行业都可以找到一份工作,更不想涉足纺织行业。

  2、行业竞争无序。随着本地纺织企业的迅速扩张,企业对市场和熟练工人等的竞争越发激烈。比抬工价、争夺熟练工的行为不断升温,员工在企业间无序流动,导致企业招工更加困难。由于企业用工本身缺口大,加之熟练工的攀比心态,经常出现工人今天来、明天走的局面,老板无所适从,也使企业不能按计划正常安排生产。

  3、报酬水平过低。由于纺织行业竞争激烈,且利润率不高,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必须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物化成本受市场制约,企业只能从管理成本和人力成本上想办法。纺织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降低人力成本往往是企业的首选对象。一旦这个“度”把握不好,就会形成“待遇过低—开工不足—效益低下—降低工资水平”的恶性循环。

  4、劳动执法不严。执法

  不严的直接后果是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都得不到保障。就企业而言,企业对劳动力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就员工而言,由于企业不能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雇佣思想十分明显,做一天算一天,和企业总是离心离德,难以和企业捆在一起。从而,加大了劳动力的流动性。

  5、管理机制欠缺。纺织加工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员工的作息时间难以把握。因此,如果没有较完善的奖励机制,是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企业对如何应对加班和空闲,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办法简单,吸引力不够。另外,一些企业在后勤和安全保障方面缺乏考虑,员工的食宿难以统一管理。而从事纺织工作的员工又多是一些年轻女性,安全保障跟不上势必会影响她们安心工作。

  6、劳动力的心理原因。由于我县的工业起步较迟,剩余劳动力从80年代初期就开始到广东沿海发达地区打工,外出打工致富的家庭比比皆是。多年来,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已较为适应外面的环境,随着广东沿海地区劳动保障体系的完善,待遇的进一步改善,大都不愿再回乡务工;而新增劳动力受此影响,也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因此不太愿意到本地打工,更愿意到外面世界去闯一闯。

  三、思考与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教力度。首先,提高企业老板和员工的法律意识,引导企业经营者从依法办企业的高度,认识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依法办企业,就必须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否则就是违法经营。引导企业经营者用长远的眼光来经营企业,与员工建立互惠、互赢、和谐的劳动关系,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其次,要引导员工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时刻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育员工树立遵守劳动合同的意识,切实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不能把企业当菜园子,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第三,要通过基层党政组织和群团组织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引导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从县域经济的大局和长远考虑,投身纺织行业,以解企业用工不足的燃眉之急。

  2、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企业,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活动。真正的企业家,是不会在法律法规上玩火的。要加大劳动执法的力度,促进企业自觉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企业和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人和事,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要通过严格执法,使企业的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报酬、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障逐步规范到法制的轨道。

  3、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挖掘内部潜力,加大企业劳动卫生设施的投入力度,使劳动卫生设施尽快符合国家规定,为员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经济发展、企业效益、物价上涨等因素,逐步提高职工的工资待遇。政府也要加大劳动力培训的投入,把短缺、急需的人才培训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直接为县域企业输送专业人才。

  4、进一步加大维权力度。切实加强对企业和工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不能因为需要吸引外资而忽视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也不能因为是本地工人而随意敲诈企业;要特别注重维护职工的合理工资待遇,督促企业与员工签订用工合同,帮助调解企业与员工的劳资纠纷,注意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在规模较大的企业,要尽快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和职代会、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加大政治思想工作力度,教育员工爱家乡、爱企业,稳定本地职工队伍。

  5、进一步加大协调力度。尽快建立全县纺织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协会的工作,协调好企业之间的关系,避免行业内的无序竞争和相互拆台。把政府不该管又难以管好的事交出去,让政府从繁杂的事务中跳出来,集中精力抓好宏观调控,使我县的纺织企业竞争良性化。

【春节后企业复工用工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企业复工用工调研报告范文(精选15篇)01-29

企业用工情况调研报告04-29

节后复工报告范文10-30

节后复工简报12-06

节后复工方案03-27

县商业企业用工情况调研报告10-08

关于民营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10-08

节后工地复工方案12-16

节后复工安全方案01-28